真理与价值区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1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着作 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C急用先学,立竿见影D理论联系实际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9.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可知性 B主观性C物质性 D存在性

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2. “画饼不能充饥”说明()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1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14. 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考研政治-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2、(2008年真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是

D.工具、手段和程序方法

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

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8、(2021年真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B.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C.主体对认识要素的建构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2006年真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2、“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A.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13、(2009年真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B.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5、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16、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的是

17、“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这些现象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

B.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C.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

D.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18、“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19、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认识过程中

20、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决定性的环节是

A.把理论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B.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D.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

21、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A.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

C.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

D.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

22、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

C.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D.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与愿望

2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但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

24、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

B.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25、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则、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A.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决定真理的把握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D.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A.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

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27、“知识就是力量”,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B.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

C.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

29、面对新时代和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

30、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

A.自由是主观的,必然是客观的

B.自由属于思想认识,必然是客观规律

C.必然是对自由的认识和发挥

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重要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不包含错误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来源于感性具体,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具体

3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

3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36、“真理是实践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指

A.真理和权威是相互联系的

B.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C.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3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3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4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1、下列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原理是

A.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2、(2008年真题)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4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D.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无任何帮助

44、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B.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C.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

D.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

45、(2021年真题)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早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地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4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也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表现在

A.把群众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B.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C.把阶级斗争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D.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47、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所具有的特点是

4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

B.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9、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

B.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C.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D.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50、感性认识和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在

A.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B.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51、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5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A.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B.物质世界有很多不可知的事物

C.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D.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53、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5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

C.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5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B.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56、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57、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意味着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58、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

A.是探索和论证真理及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

B.能够取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D.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59、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60、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A.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B.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认识性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D.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61、哲学上的“价值”是

A.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B.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与使用价值相对的概念

D.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62、哲学上的“价值”所具有的特性有

63、以下关于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任何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C.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64、价值评价的特点主要有

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65、(2009年真题)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66、“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

C.自由就是从客观规律制约下解放出来

D.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6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这个范畴是指

A.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C.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

D.摆脱了日常行为规则的束缚

68、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69、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A.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B.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C.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70、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

B.客体是指一切存在的客观事物

C.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71、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是

A.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的

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72、“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句话说明

A.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C.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D.能为个人主观需要服务的就是真理

73、2021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时间掌握得当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

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7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

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给主体的

75、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以下选项中与这段话的含义不相符合的是

A.逻辑格式是人脑中固有的

B.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C.逻辑格式是合规律的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积淀而形成的

76、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时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段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7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的

78、“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是

D.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7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8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眼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8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82、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D.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83、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

A.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B.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

8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C.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辩证统一

D.实践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85、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关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A.人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B.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

C.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

86、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

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87、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88、“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设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在于

89、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下列不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90、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选项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

91、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在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C.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92、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与客体的属性或性能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

C.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93、“‘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这两句话揭示了价值具有的特性。价值具有的特性有

9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C.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D.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95、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

9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戏言说:“一个经济学家只有在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才会获得这个奖。”对于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多数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

B.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现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谬误

D.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97、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这说明

B.真理具有反复性、周期性

D.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不是绝对的

98、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类,从中国等亚洲国家引进鲤鱼进入阿肯色州。随后不少养鱼场也纷纷效仿,把鲤鱼当作了绝佳的天然池塘清洁员。20世纪80年代后,亚洲鲤鱼逃离限定的水域,进入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大量繁殖。这种鱼体型巨大,什么都吃,无任何天敌,给美国十多个州的河流、湖泊生态带来毁灭性灾难。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以上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完全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人们对自然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99、“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以下与列宁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有

A.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

B.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和谬误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C.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D.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

100、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世纪中提出了另一种几何学,打破了很多人平时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比如黎曼几何学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种创新性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嘲讽,但是在后来却成为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数学工具,可以用来反映天体运行的大尺度宇宙空间的特性。这一事实说明

A.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D.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10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

A.认识过程是开放式的、直线式的前进

B.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C.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D.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102、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以下属于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名言是

A.“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B.“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

C.“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D.“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103、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104、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影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05、古希腊有位哲人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C.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

D.感性认识对正确认识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10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10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08、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反映的创造性表现在人

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C.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D.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在头脑中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109、现代化的观测手段,比如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距离地球百亿光年以上的遥远天体,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这表明

A.连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突破感官的自然极限

B.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C.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D.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特征可以成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

1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111、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这种同构性的是

A.两种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主体、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中介

B.两种活动都是主体运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

C.两种活动都是以主体实际改变客体、占有客体为目的的活动

D.两种活动都表现为主体和客体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相互作用

11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

A.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试题(1),是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

1.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2.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陷入了形而上学

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关系具有主观性
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7.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8.“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

D.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10.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种看法是()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1.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12.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13.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1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1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1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
B.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C.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
D.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

18.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19.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C.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D.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不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22.看问题“只见树林,不见森林”,是()

23.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2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2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7.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28.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2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A.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
B.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C.要受到产品价值的限制,决不能高于价值
D.通常是和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相一致

1.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A.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

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5.垄断阶段,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竞争有()。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间的竞争

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降低

7.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组成的复杂统一体
B.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范围的限制

8.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9.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因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A.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B.可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C.只能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D.只能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最薄弱环节取得胜利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1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含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A.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B.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C.成为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
D.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1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例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1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1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C.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0.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是()。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