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危房重建政策

教育部建设部地震局官员谈震区校舍倒塌

人民网-教育频道【 】 【】

·访谈页面:教育部、建设部、地震局官员谈震区

今天上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杨榕、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研究员赵凤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震区校舍倒塌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韩进回应“校舍倒塌多”质疑

网友“杜康”:为什么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学校校舍?

韩进:我们也注意到新闻报道上有大量学校倒塌的信息,对此我们十分痛心。媒体和社会不断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过高,这也是我们十分关心和从一开始就不断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抗震救灾中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对这些问题将来会通过认真调查来确认,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一定从严查处,绝不姑息,会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韩进介绍教育系统受灾情况

网友“不是我不爱你”:为什么学校师生死伤这么多?请介绍一下当地教育部门的受损情况。

韩进: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2点28分,正是学生集中上课的时间,校舍倒塌,造成老师、学生伤亡比较集中。我们和大家一样,希望没有一个老师和学生伤亡,但这次是巨大的自然灾害,事实是残酷的,我们向被地震灾害夺去宝贵生命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我们深切的哀悼。

教育系统的总体受灾情况正在统计之中,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初步的,根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14日,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倒塌房屋21.6万间,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尚未传出,数字未包括在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坏,北川县教育局办公楼整体垮塌,62名工作人员只有19名生还,局长遇难。地震灾害损失的整体情况待核实准确以后有关部门会公开发布。

韩进:偏远地区学校的恢复和重建由政府承担责任

网友“养得一团春意在”:请问教育部对于校舍改造是否有近期和长远规划?城市的孩子当然问题不大,可有些农村偏远地区的校舍是真没钱改。

韩进: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有要求、有规划,也有学校建设标准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承担全部责任。对于受到地震灾害的区域,学校的恢复和重建国家会给予支持。尤其是对农村偏远地区,不仅仅是学校的建设,对于教师的工资、学校的办公经费,都要由政府来承担责任。

杨榕阐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求

针对网友关于学校建设标准的问题,杨榕介绍说,目前我国针对中小学校已有专门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中小学校校址选择、平面布局、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层数和构造、交通和疏散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对于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杨榕:中小学校教学楼倒塌原因已开展调查

网友“猎隼”质疑:现行法规明文规定:中学教学楼高度不准超过5层,教学楼屋顶必须钢筋水泥现场浇注不准使用预制板,为什么这次地震灾区倒塌的学校有5层以上的教学楼,并且多是预制板屋顶?

杨榕回答说,《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中学教学楼不应超过5层,教学楼采用何种的结构形式,要根据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来确定。这次中小学校教学楼的倒塌情况,已要求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杨榕介绍主震过后余震期间保证安全的措施

网友“杜康”:余震期间,要注意哪些与建筑有关的事项?

杨榕:主震过后,余震很多,为保证人员的安全,首先应对房屋进行初步鉴定评估,经鉴定为危险的房屋及有待进一步鉴定的房屋,应远离。在搭设临时避难设施时,应选择安全场地,避开危房,远离危险源。对室内燃起管道、灶具、用电设备等,应确保安全关闭,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杨榕介绍震后危房处理方案

网友:地震之后的危房如何处理?

杨榕:这次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变形、开裂或损伤,我们已派有关专家赶赴地震灾区,指导和帮助房屋受损鉴定、评估,对于受损房屋,首先要进行初步鉴定,主要是对房屋的变形、开裂和损伤情况进行检查。经初步鉴定,确是基本安全的,允许继续使用,是严重破坏和无加固价值的房屋建筑,则要在现场划定警戒线,予以警示,等待拆除。其余的情况,要做进一步鉴定、评估,暂不使用。

赵凤新:汶川是用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

针对网友汶川县城是不是震中的质疑,赵凤新解释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汶川县城是这次地震的仪器震中,即用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特别是地震断层破裂的初始点。这次地震断层破裂的长度长达300公里,因此很大区域范围内的破坏程度都相当严重。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区域被称为“极震区”,这次地震的极震区相当大。

另外,这次地震的断层是一个逆冲断层,断层两侧的震害程度会有差异。断层是单侧破裂,在破裂方向上的地区震害会较重。这种种因素都将影响着震中区的震害分布。

赵凤新称将综合考虑是否提高抗震设计标准

针对多位网友提出是否要提高中小学校抗震标准的问题,赵凤新说,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的实用功能重要性所确定。事实上,经过1966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对工程震害调查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后,我们都在其后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修订工作中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这次地震以后,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设计标准,我们会结合震后工程震害调查,在地震部门对当地地震烈度进行复核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决策。

赵凤新介绍值得我国借鉴的日本抗震经验

赵凤新在访谈中还特别介绍了日本在抗震方面的一些经验。他说,日本的地震频度和强度都非常高,但在日本发生大地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却相对较少。在日本,公众普遍了解目前地震预报还不过关,难以在震前提供准确的地震预报,因此公众对政府在大地震前发布地震预报也不抱奢望。在日本提高各类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和抗震能力,提高震后救援能力和公众的减灾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赵凤新表示,地震本身不杀人,是房屋的破坏才导致人员伤亡,日本的这些经验值得我国认真借鉴。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划》已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意见》(达市委〔2011〕23号)精神及相关会议要求,为指导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恢复重建,优化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特编制《达州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受灾损失情况评估

  2011年全市先后遭受7次暴雨洪灾,导致全市7个县(市、区)477户工矿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09亿元。54户规模以上企业被迫停产,其中重灾31户,淹没厂区45万平方米,冲毁厂房、职工宿舍400余间,损毁机器设备近2000台套,冲毁原材料、半成品、产品30000余吨。尤以煤炭行业受灾最为严重,导致全市118家煤矿均不同程度受灾,绝大多数受灾煤矿厂区公路被冲毁,输变电设施设备受损,不能正常生产,加剧了全市煤矿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和电煤保供的难度。

  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方面,273个乡镇电力、通信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61亿元。9户电力企业受灾(地方电力企业5户),14条高压电线路损毁,4座主网变电站停运,10座水电站被淹,发电及转供设备设施严重受损,国电华蓥山电厂8000吨电煤被冲走;35KV线路损毁1.6公里,10KV线路损毁158.81公里,低压线路损毁741.8公里,变压器及变台损失423处,电表损失26801只。移动达州分公司、电信达州分公司、联通达州分公司均不同程度受灾,损坏基站720个,损毁光缆73500.3皮长公里,基站电池受损60组,倒断电杆2423根,油机损坏40余台,受灾的营业厅达128个。

  据测算,洪灾造成企业停产减产,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近2个百分点,导致工业入库税金增速下降,对市级财政收入、承接产业转移产生较大影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达州市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提出达州要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灾区人民和企业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强烈,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

  1.资源优势。全市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煤、石灰石、石膏、富钾卤水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3.86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具备发展天然气化工及清洁能源的优势。苎麻、油橄榄、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优势明显,特色农产品加工蕴含着巨大潜力。

  2.区位优势。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大三角经济区的腹地,距成都、西安均不足450公里,距离重庆主城区仅220公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均十分发达,基本形成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已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国家次级交通枢纽。达州火车站是西南地区第4大铁路客运站,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会,全市7个县(市、区)均通铁路。达渝、达陕高速、国道210、国道318及正在建设的达(州)巴(中)、南(充)大(竹)梁(平)、达(州)万(州)高速贯穿境内。渠江航运直通重庆。达州河市机场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根据《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四川省道路运输枢纽规划》等,全市将建设一大批交通项目,未来达州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

  3.工业基础优势。达州已初步形成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达钢、达竹煤电、恒成能源、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等传统产业的技改扩能和产品档次的提升,中石化、中石油、香港玖源、瓮福集团等在达州天然气项目的开发利用,海螺、华新等水泥巨头的入驻,达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

  4.灾后重建机遇。近年来多次洪灾,尤其是2011年的洪灾对全市工业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但也为工业经济发展和规划布局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部分受灾企业因地质地理条件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已不能或不适宜在原址重建,客观上为企业调迁进园区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工业经济集中集聚发展。二是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企业,尤其是立窑水泥、部分小煤矿等不能再恢复的企业,借机提前被淘汰,有利于全市工业节能降耗。三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客观上推动了产业上档升级。四是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得到了省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全市突破重大项目布局审批提供了难得机遇,有利于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全市工业灾后重建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恢复重建资金严重缺乏。频繁洪灾造成洲河及渠江流域临河部分工业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企业贷款的基本条件缺乏,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缺口巨大。二是由于受灾县(市、区)财力不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承载能力还不强。三是灾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自救能力有限,亟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四是受灾企业大多为传统产业,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加大了重建难度。五是受灾地区工业用地十分紧张,个别县(市、区)可供建设的空间狭小。

  三、重建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重要部署,坚持“稳定增势、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年努力,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1.工业主导原则。发挥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带动作用,在工业恢复重建中,着力实现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职能,全市统筹、以县(市、区)为主,创新灾后重建和发展的体制环境,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加强资源优化配置。

  3.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注重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恢复重建进程。

  4.集聚发展原则。根据达州地质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进行园区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着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集约集聚发展。

  5.结构调整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建和发展产业龙头、重点企业,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防止落后生产力异地原样复制,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6.创新发展原则。在重建中,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

  7.循环发展原则。注重水土资源保护,提高建设门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完整、高效、合理的产业链,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经济循环发展。

  通过本规划实施,使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科学发展能力增强。

  2012年5月底,全部受灾企业完成厂房修补或新建,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到2012年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5%,全部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8%,比“十一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为“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水平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1月30日前完成水毁电力、电信等设施恢复工作,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市新建聚居点电力、通信设施保障工作。

  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6%,“三废”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规定。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增长25%,企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2年底,骨干企业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争创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四川名牌和四川著名商标8个。

  根据资源环境评价,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将受灾企业按原址恢复重建、易地搬迁入园进行分类指导,同时综合审视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规划和新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一)完善产业定位

  按照“一心三带”的方向,优化全市工业发展与布局。即:以达州经开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及协同产业,积极发展机电、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以南大梁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大竹、渠县产业带,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轻纺产业;以达万高速公路为纽带的通川、开江产业带,重点发展智能工具产业、汽摩配套产业、医药、食品饮料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以达陕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宣汉、万源产业带,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制造业,天然富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铁合金、建材产业。

  (二)优化园区布局

  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除采矿业等特殊行业外,原则上灾后重建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对部分建设规模小,不适合进园区发展的项目,要合理向重点场镇相对集中布局。建立园区项目统筹机制,发挥各园区比较优势,每个园区原则上只规划1个主导产业、1-2个发展产业,依托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园区,形成一批联系紧密、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整合、污染集中治理的工业园区。

  (三)调整产业结构

  1.全力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天然气、硫磺、盐卤等优势资源,突出天然气资源的高端开发、高效配置、深度转化。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瓮福集团、达钢集团、玖源化工、恒成能源等全力打造天然气高附加值产品和延伸天然气化工、煤焦化工等产业链,发展壮大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2.整合壮大煤电冶建产业。坚持转型升级与强重组、大整合,强配置、优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引导煤电冶建等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靠大联强,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优化升级,重点支持达竹煤电、国电集团、恒成能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产能扩张和达钢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宣汉江口冶电集团铁合金项目加快实施。大力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综合开采和清洁煤技术,积极采用冶金自动化与节能降耗新技术和开发新型金属材料,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充分利用我市页岩土、膨润土、玄武岩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中高档陶瓷工业、特种纤维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专业分工,协作配套,逐步形成完整的煤电冶,煤焦冶、煤电建产业链,壮大煤电冶建产业。

  3.高水平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坚持以品牌为牵引,推动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构建畜禽精深加工、酒类饮料、粮油绿色食品、果蔬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并创建全国天然富硒农产品、油橄榄基地和交易中心。加快我市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引进知名企业和支持地奥天府、天予药业等医药骨干企业退城入园、扩能改造,大力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等产品。

  4.全面振兴机械轻工产业。抓住融入重庆的契机,将技术改造与资产重组、引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华川汽车、川环科技、川东汽配、金恒机械、川东电缆、川鼓公司、开江五金工具等汽车、汽摩零部件制造业和机电工业的基础优势,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推动机械零部件及加工装备机电一体化进程,创新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将汽摩配件、机械电器、通用设备、五金工具等作为成渝经济区和天然气化工的配套产业。

  5.突破发展新兴产业。以产品项目为抓手,坚持专业化、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着力于高位引进和深度创新,重点从清洁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工模具高端产品等入手,有重点地研发和生产一批新产品,突破性地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技术水平,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重点产业项目

  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灾后重建重点项目146个,总投资280.35亿元。其中,原址重建项目83个,总投资11.12亿元(其中通讯项目8个,投资0.88亿元,输变电项目9个,投资3.86亿元)(见附表1);异地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9.14亿元(见附表2);规划发展项目48个(其中32个项目开工建设,16个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开工),总投资260.09亿元(其中通讯项目21个,投资6.82亿元,输变电项目2个,投资2.24亿元)(见附表3)。

  受灾企业损毁严重,需采取特殊的筹资方式,通过政府引导、银行贷款、多元投资、企业自筹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

  (1)政府投入:各县(市、区)财政建立灾后重建专项资金,进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贷款贴息。

  (2)银行专项贷款: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政策,争取灾后重建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探索建立受灾较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带动商业银行贷款。

  (3)企业自筹:除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外,通过招商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

  (4)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各种项目资金方面进行倾斜,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

  (5)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市、县(市、区)应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研究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注入和风险补偿的相关政策,探索设立区域性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市创建委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灾后恢复重建领导机构,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规划实施过程。

  一是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政策。二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的决定》,尤其是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重灾县(市、区)倾斜。同时认真执行《关于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及销售收入上台阶考核奖惩办法》(达市委办〔2011〕29号)及《关于加快推进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工作的指导意见》(达市委办发〔2011〕30号)。

  (三)建立有效机制

  一是各县(市、区)要制定本辖区工业恢复重建的实施计划。建立灾区项目审批快捷通道,对纳入本规划的重建项目,简化程序,有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对国家和省、市没有明确规定为上级审批和核准的项目,一律下放到县(市、区)。二是建立全市园区项目统筹机制。按照园区定位、项目情况对入园项目进行前置审查,优先保障大项目用地。三是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市及县(市、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探索科技创新孵化器建设,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四是资源要素保障。制定灾区能源、生产要素供应保障方案,强化水、电、气、煤、运的协调,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优化发展软环境

  各相关部门要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严格限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权,对有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费。要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涉企评标、达标和表彰活动,认真开展涉企收费项目整治行动,抓好中介服务机构整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附件:1.达州市2012年灾后重建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原址重建)表

  2.达州市2012年灾后重建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异地新建)表

  3.达州市2012年灾后重建工业和信息化项目(规划发展)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危房补偿政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