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生购投资黄金违法吗?

武汉金凰83吨假黄金,涉案200亿的质押案件浮出冰山一角。多家信托、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等等,到底是谁在做局,该由谁来背锅?

黄金是最坚挺的硬流通物,在金融机构看了,按照黄金估值的八成抵押放贷绝对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稀罕的不得了。

可万事就怕万一,剥去金砖金光闪闪的表面,万一里面不是黄金,傻眼的不止一家公司了。

端午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6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上金所)发布公告,宣布取消了湖北最大黄金加工厂——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金凰NASDAQ:KGJI)会员资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武汉金凰83吨假黄金,涉案200亿的质押案件浮出冰山一角。多家信托、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等等,到底是谁在做局,该由谁来背锅?

2020年5月16日,民生信托有一个6亿信托计划还有一个月到期,按要求,民生信托要对融资方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所质押的黄金开箱检测。

开箱坚持结果出来前一晚,武汉金凰董事长贾志宏曾强烈希望可以叫停检测,被明确拒绝后,贾志宏第二天一早发了条短信,大意是感谢多年来机构对武汉金凰这家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最重要的是短信的最后两个字——“别了”。

“我一看这俩字,就感觉那金子百分之百是假的。虽然坚持结果没出来,但当时我的心就凉了。”民生信托一高管回忆当时的心情。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年2月份,东莞信托在处置贾志宏用以抵债的黄金时,随机抽检了一根一公斤金条,结果显示:金条表面为镀金,内部是铜合金,而非应有的Au 999.9足金。

无独有偶,民生信托得到的检测结果和东莞信托一样,黄金也是假的!

武汉金凰是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之一,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批发于一体。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人民银行下属制金厂,2002年创始人兼董事长贾志宏将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武汉市金凰珠宝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欲在A股上市未果,2010年8月通过红筹架构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老板贾志宏曾在武汉、广州两地从军,行业内人士对他的印象是人高马大,气势非凡,声如洪钟,胆子大、路子野、口才好,思路清晰,会让人觉得比金融专业的还会搞金融,关键是黑白两道通吃,在湖北关系深厚。

奇怪的是当民生信托的减持结果出来之后,贾老板矢口否认黄金是假的,只说是早年收购的老人民银行金子成色不是很好云云。

即使面对记者的质问,贾老板理直气壮地的回应称:“如果黄金有假,东莞信托为什么不报案?都过去五六个月了。如果有假,赶紧报警抓人不就完了吗?你想想这个逻辑。”、“哪里有假?保险公司都开了保单的。”

是哈!这么听着是有道理呀。

黄金是最坚挺的硬流通物,在金融机构看了,按照黄金估值的八成抵押放贷,只要黄金是真的,绝对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而且多家信托放款给武汉金凰采取的是“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双保险方式,其中最看重的是有大型央企保险公司的保单。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83.03吨的“黄金”?

从2015年起,武汉金凰就以“黄金抵押+保单增信”的方式进行融资,简单来说就是向金融机构提供Au 999.9足金作为抵押物,并由中国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进行黄金鉴定,出具企业财产险保质保量的保单进行增信融资,涉及保单74笔,300亿,2020年10月全部到期。

目前武汉金凰有160亿融资未到期,对应的质押黄金是83.03吨,分别存放在不同银行保险柜。

83.03吨什么概念!?

2019年中国黄金官方储备1958吨,年消费量1000吨,年生产量380吨。

而中国黄金产量最大的公司——紫金矿业黄金年产量约为40吨。而武汉金凰所质押的全部黄金是紫金矿业年生产量的2倍。

以黄金做质押,本来是违约后,信托公司最大的保障和还款来源。现在黄金变成了铜合金,那就只能找保险公司索赔咯。

但是此项业务最大的风险抓手,提供绝大部分保额的、大型央企保险公司保单的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表示这锅我背不起。

甩锅的理由是,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与武汉金凰订立的保险合同条款为在银保监会正式备案的《财产基本险条款(2009版)》,只对火灾、爆炸、雷击、飞行物体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盗窃、抢劫等六种原因导致的黄金“质量和重量不符合保单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黄金的鉴定有人保负责,但是爆了雷,人保说按照规定,黄金的真假不在保单范围内。且保险合同均未约定“受益人”具有保险金请求权。

按照这个逻辑,只要被保险人武汉金凰不向人保财险提出索赔要求,提供贷款资金的信托公司是没法得的保险公司的赔偿金的。

典型的你给他说业务常识,他给你抠字眼

一般来说,放贷借钱,只要钱按时还上,就算抵押的是狗屎也没人问。一旦钱还不上,就要撕逼甩锅了。

除了分清是谁的锅,最让信托机构疑惑的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民生信托相关人士回忆:在当初放入银行保险柜之前的黄金抽检,有武汉金凰、保险、信托三方十多名认识在场,全程视频录像。为防止中途掉包,还特意将抽检压制成薄片的黄金剪成不规则,其余的黄金也全都做了光谱扫描。湖北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出借的鉴定结果也是真的,之后三方共同将黄金运送至银行保险柜,指纹密码和钥匙由人保财险和民生信托共同设定。

东莞证券的也说:“贷前抽检,我们公司八个人在现场。虽然人保财险负责检测,但在一旁仔细观察了每一步,包括把金子拿到中国地质大学做检查,最后金子入库,全程跟着。钥匙密码是人保和我们一家一个。”

同样一批金子,入库前抽检结果为真,之后在检测结果为假的,且金子在入库银行保险柜之后并无开箱记录,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更大的疑惑是还在于武汉金凰自己在财报中说,自己采购黄金的唯一渠道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且不同机构的信托人士也证实这一点,银行保险柜中质押的黄金都有上金所的发票,且发票水单和金条编号一一对应。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武汉金凰作为上金所会员,完全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黄金托管在上金所账户内抵押,既保留实物金,又获得融资,何必脱裤子放屁找麻烦的用“实物质押+保单增信”的非标手段融资呢?

武汉金凰三季报显示,公司质押给金融机构的,加上库存也就只有65.5吨 Au 999.9 黄金,可目前与160亿元融资对应抵押的是83.03吨黄金,多出来的17.53吨黄金又是哪里来的呢?

目前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如果这批黄金真的有问题的话,那么自2015年陕西潼关19家金融机构190亿参加黄金骗贷案之后,武汉金凰又刷新了一个新的记录。

原标题:17吨黄金、46亿惊天大案!"国企老总"疯狂收购,竟是为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楚深

  不到一年时间,几名犯罪嫌疑人在借着“国企”的名头,收购了高达17吨黄金,号称要开展“黄金加工”业务。

  而实际上,这批黄金只是这起46亿元惊天大案的“初始道具”,更深的产业链黑幕还在后面。

  17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务微信公众平台“闵行检察”披露了案件的详情。

“国企副总”竟是“工具人”?

  据“闵行检察”披露,这起惊天大案开始于2018年,涉及到高达十几吨的黄金,上百吨电解铜。

  在2018年,犯罪嫌疑人周某遇到了一笔“大买卖”。

  找上门来的是周某的表哥,说要替朋友侯某寻找“国企的资源”,希望借助国企的招牌合作黄金加工成“合金电解铜”的业务。

  周某之前曾在北京做生意,认识某国企负责人。经过接洽,这名负责人虽然觉得这项业务可以赚到钱,但是因为与侯某并不相熟,所以希望周某具体负责这块业务。

  于是,在2019年2月,周某摇身一变,成为了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专门负责黄金“加工”成“合金电解铜”的业务。

  之后,公司动辄要和合作方签订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合同,但是作为副总的周某,似乎并不用太过“操心”:因为购买黄金的钱是侯某背后的团队来解决,侯某找好上下游合作方后,周某只需要把公司公章交到侯某团伙的公司签单即可。

  面对巨额订单,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周某本人不是没有过怀疑。但看到上下游公司和侯某等人都没有提出过疑问,为了避免把问题摆到明面“弄黄”业务,周某自己选择掩耳盗铃的做法——“自己只要把纸面凭证做齐全应该就可以了。”

  藏着一条惊天产业链!

  对于周某的“代言”,组织上下游企业签约运作的侯某自然会给出“报酬”:他承诺开完发票后,将给周某23万元好处费。

  周某最终接受了这个业务模式,开启了“狂购”黄金之路。

  检察机关披露,在侯某及背后团伙的组织介绍下,周某利用该公司国企的身份,先后向上游企业购买黄金近15吨(价税合计42亿余元)及电解铜约133吨。

而在这番“买买买”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周某等人采用票货分离的方式取得了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黄金只是幌子,实际上会被提前转卖或回收。

  之后,再通过虚构委托加工合同、出入库单的方式,制造出黄金和电解铜经“加工”成为“合金电解铜”的假象。

  最后,为下游十余家企业开出品名为“合金电解铜”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经统计价税合计达42亿余元,仅税额就高达5亿余元。而双方其实并无真实业务和交易,也就是说,这些发票都是虚开的。

  这还不算完,这些发票还会在市场上被继续“洗票”。

  具体来说,下游企业拿到这些被虚开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会进行再次“洗票”,被虚开为品名“电解铜”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会被更下游的几十家企业购买、认证。

涉嫌虚开46亿巨额发票

  周某的副总之旅只持续了四个月,到了2019年6月,他已经经手了数十亿元合同,因为担心出事,选择了辞职回老家。

  但是这个产业链还在继续运转。

  到了2019年12月,经黄某介绍,身为公司法律顾问的谢某,延续了周某时期的操作手段,继续以公司名义采购了近2吨黄金,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价税合计4亿余元。

  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这家公司涉嫌累计虚开发票46亿元。

  如此大的金额,最终会体现为税务异常数据,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2020年6月,闵行区经侦支队结合税务异常数据和楼宇排查后发现,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间,位于该区的某国企公司主营业务由粮食购销新增为销售“电解铜”、“合金电解铜”等金属产品,累计销售金额40亿余元,而且购销、委托加工业务均在外地,真实性无法核实,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

  闵行公安分局对该公司立案侦查,由此案发。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对周某、谢某、黄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提醒,合法经营是每个企业的基本准则。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达到套现或少缴税等目的,在无真实业务、交易情况虚开发票、介绍他人虚开发票等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将严惩侵蚀国家税收的“硕鼠”,经营者也应杜绝侥幸心理,诚信经营。

  在本案中,周某等三人陆续购买的这17吨黄金,大概值多少钱?

  复盘K线可以发现,伦敦金(人民币/克)在2019年的最低点出现在当年4月,为273.68元/克,之后价格一路上扬。

  假设以270元人民币/克的平均价来粗略计算,这17吨黄金当时的市场价值,可以达到45.9亿元人民币。

  如果这17吨黄金一直持有,按2020年8月的最高点464.81元/克计算,其价值将达到79.02亿元人民币。

刑法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制:

  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第二百零八条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虚开或者出售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部分内容综合自“闵行检察”微信公众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拥有几吨黄金犯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