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大部分猎头公司现在都开始走加盟了?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黄罗维

  说了那么多有关“傍”的事情,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它能不能为己所用。的确,我们现在都可以开动脑筋来想一想,广开渠道和资源,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可以被利用的资源,来玩转“傍”的魔力。

   看过前面的一组文章,可能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说“傍”是投资理财中值得借鉴的一个好思路,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究竟还可以找到哪些借力的渠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看看哪些方面的外来帮助能够助上自己的一臂之力。

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确立几条基本的思路,这样可以使你在借力的时候更加有的放矢。

  傍大鳄 —— 让品牌开发商为你购房探路

  所谓傍大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房产投资,所谓买房跟着大鳄走,这里的大鳄指的就是大型品牌开发商,这是因为他们往往能够给我们的购房选择提供很好的思路。大型开发商通常配备有强有力的市场调研部门,他们对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城市中区域的投入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是二三年的调研,这样他们最后的决定就较具前瞻性。投资者跟着大鳄们的思路走,等于让他们的研发机构在为你服务,投资的命中率当然就比较高。就像上海大鳄们强势布阵长三角、中西部地区,但却绝迹于珠三角、西北等地区,就恰恰说明了他们的一种判断。而由于大鳄多为品牌开发商,从维护自身声誉的角度考虑,他们所建楼盘的质量就较有保证。其实这样的例子可以有很多,许多著名的开发商都会有不少忠实的追随者,甚至跟着他们征战南北,从中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傍画廊 —— 让专业收藏家为你挑选艺术品

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如何挑选无疑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而专业的画廊由于有着独特的鉴赏力,所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就可以为我们的挑选指点迷津。一般人投资购买艺术品,无非通过画廊、博览会、拍卖会三种渠道,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个人艺术修养来选择合适的途径。其中有一个较省力的办法,那就是从有专业性画廊代理的画家切入。资深的专业性画廊,之所以能够经营多年而不衰,大部分是因为画廊的负责人有挑选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眼光,而且有正确的代理推广手法。他们唯有把艺术家运作得当,画廊才有生存空间。所以,刚开始计划收藏艺术品的朋友,不妨多逛逛那些专业画廊,和他们建立关系,慢慢了解艺术市场的概况。从中,可能还会得到不少意外的收获呢。

  傍政策 —— 靠政策生财为你事业添力

靠政策生财,这是一条对创业者来说颇为“实惠”的路线。此前本刊也曾做过相关的报道,当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上海的一家技术交易所一下子就购买了近百本杂志。的确,对于每一位投资者而言,创业都是一项立体的复合工程,而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相继推出了多项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开业、融资、税收和培训等各个方面。优惠政策好比是创业的助推器,能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不过,政策再优惠也是死的,要让优惠政策发挥效应,最关键的还在于你“傍”的技巧。创业者必须通过自身的经营服务活动,使政策的效应得到切实发挥,使它创造出更大的产值。根据记者的了解,助推企业的政策涵盖了很多类别,包括高科技、非正规就业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等,其中的关键在于创业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加以有效的利用。

  傍展会 —— 利用展示自己的机会提升业务基础

如果你留意一下,现在各种各样的展会可谓是层出不穷,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此类展示自己的机会,提升企业的业务基础,往往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对于展会也必须加以选择,要“傍”那些真正有实际效果的展会。比如这几年越来越火的上海理财博览会,就给许多银行、基金公司和房地产企业等带来了切实的回报,目前它已经走向了全国,在北京、广州、重庆、杭州、温州等地都留下了足迹,也成为了越来越多金融企业“傍”的对象。

  傍卖场 —— 用人气来带动你的销售

  对于大都市中的人来说,大卖场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你有没有留意到,利用大卖场的人流也能够为你开店销售服务。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商铺围绕在大型超市周边,而这些商铺能够有效利用超市带来的人流量,生意红红火火。专家认为,大型超市周边的商铺的确可以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客流量,从事经营活动。根据北京一家机构调查显示,超市依据自身的品牌的影响,大型超市每天的人流量可达50000人左右,而且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以20~35岁的年轻人居多。同时,大型超市在维护客户方面也很有讲究。大型超市经常会举行一些促销活动,来不断对周边居民形成良性刺激,扩大对其关注程度,而这些人气,正好能够被“傍”其周边的商铺所利用。不过要留意的是,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大卖场周边同样也有“五公里死亡圈”的说法,其中的关键是要做到业态的错位竞争。

  傍基金 —— 利用专家来为你规避风险

   面对当前的市场变幻,许多投资者都是感到挺无助的,其实完全可以借助专家 - 基金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虽然今年上半年基金的走势并不尽如人意,但从总体来看,投资跟着基金走仍然不失为一条好的思路。除了自身经年累月的积累,基金经理们还可以倚赖其背后强大的研究力量——每年上万份境内外优秀证券研究机构的报告、资深研究员对重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国际著名的投资分析软件工具等等,这些都是个人投资者所没有的优势,那为什么不考虑“傍”一下呢?像基金定期定投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另外,从基金的持仓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股票也是一条思路。

  傍品牌 —— 用连锁加盟发展事业

  著名的品牌往往聚集了许多人气,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呢?其中连锁加盟无疑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加盟一些大品牌,无疑可以使创业者享受到其广泛的资源。另外像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也是一种“傍”品牌的模式,不少原来的旧厂房,在通过改建后再“傍”上相应的品牌,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当然加盟也要讲究技巧,业内人士认为在加盟一家公司之前要考虑到:一、公司的名字响不响亮,商标的美誉度高不高;二、这个公司营业了多久,如果是一家新的公司,那么其安全、训练还有支援的可信度,都要打个折扣了;三、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否有保证。

  傍人脉 —— 广泛的关系是成功的铺路石

人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我们都始终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交道。从这一点来说,如果你有非常良好的人脉关系,其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资源,如能再加上巧妙的利用,就可以成为你成功铺路石。这样的例子可以有很多的,有些人由于工作关系积累了相当广泛的人脉资源,在下海经商后,一些像猎头公司这样的企业就非常适合他们的发展,往往能够产生相当不错的效果。人脉可以给我们带来众多的商业机会,也能开阔我们的思路,对此我们在平时都应该留意加以积累。

  傍配套 —— 从产业链中获得发展的空间

对于不少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觉得创业的路非常艰难,很难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但其实傍大户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这里的大户指的是大企业或行业,可以通过为他们提供配套的产品,从产业链条中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爆时期,由于各种楼盘开盘和展览的机会很多,有些投资者从中就嗅得了商机,他们专门为房地产企业制作楼盘模型,生意同样也非常不错,从大行业或大企业的景气中分得了一杯羹。所以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可以循着这条思路来发掘商机。

  傍明星 —— 利用名人效应吸引眼球

   明星有着很高的人气,利用名人效应来为自己的经营服务,这在当今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不少企业用明星来做自己形象代言人,有些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而对于个人来说,其中同样也是有着机会,比如有人组织了明星俱乐部,通过发展会员来形成自己的业务。还有人制作明星卡等纪念品,虽然看似小生意,但也有着一定的利润空间。

上一代的人常说,现在的时代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有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在 30 年前每个人的工作还是靠分配的。

但选择多了也有选择多的烦恼。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 30 年,其中每一步的选择都对后续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当自己想要换工作的时候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这里我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整篇文章较长,请耐心观看~

必换一:对于行业非常不喜欢

常言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每一个职场人士首要需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行业。选对了职业生涯就可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我之前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经不住家里的劝说,回老家加入了一家银行。这个人本身性格内向木纳,是典型“不会来事”的人。但他的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为人也踏实诚恳。可是在那样一个省级银行中,他根本施展不开。每天上班如坐牢,同事把活都丢给他做,而功劳却没他什么事情,领导还不待见。我几次劝说他离开银行出来闯闯,他因为估计家里的意见没有行动。现在几年过去了,估计他就算想出来也没什么太好的选择了。

而 Pointer 中也有一位之前在银行中的同学,她发现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之后,立刻做出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离开银行,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运营工作。之前和她聊天时,从文字间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悦,像是一种重生之后的喜悦。

所以如果发现你从事的行业并非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别犹豫,转行要趁早。

必换二:老板不靠谱的公司

一个公司的老板决定了公司可以发展的高度。所以如果发现你的老板非常不靠谱,那么别犹豫抓紧撤。跟着一个不靠谱的老板只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而不会有任何的成长。那么该如何判断老板是否靠谱呢?

1. 看看老板是不是你想变成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未来希望变成和老板一样的人,那么别犹豫,继续跟着 TA 干吧,这是难得的机会。如果感觉自己以后绝对不想变成和 TA 一样的人,那么就要当心了;

2. 看看周边的“牛人”同事多不多。“牛人”能看的上的人往往也都是有本事的,所以如果老板身边能够汇聚一群牛人,那么这个老板肯定不会错;

3. 看看公司的发展。这点只能作为辅助的判断点,毕竟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而马云也有落魄之时;

如果以上三点都显示老板不靠谱,那么也别犹豫,抓紧撤退;

必换三:个人得不到提升

一个人工作时除了获得一份收入外,一个人的成长也很重要。这点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早期尤为重要。但是公司招聘一个员工,除非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否则大概率还是作为一个螺丝钉来使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员工在刚刚入职一家公司半年内的时间里,学习到的东西最多。而当工作满 1 年半之后,基本上就学不到更多的东西,而仅仅是做重复劳动了。

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警惕了。安逸必死,折腾永生,太过安逸的生活会磨灭你的意志,也会阻碍你职业的发展。所以如果公司能给你更多的挑战,那么可以考虑留下来,否则就离开吧。

个人的提升才是一个职场人士的硬实力,任何阻碍自己发展的情况都要抹杀在萌芽期。

必换四:公司将死,先走为敬

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如果公司很明显已经不行了,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提前行动,不要犹豫。从几年前的易到、乐视,到最近的 OFO,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步入没落。如果发现公司已经确实没有机会了,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早做打算。

我认识几个朋友现在在 OFO,问他们为什么不想走,回答曰:等着被裁,至少 N+1 呢。他们只看到了几个月的补偿,但以这种心态呆在公司,自己会有成长吗?一旦被裁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吗?而且等待的机会成本也是很大的,其实算起来得不偿失。

智者不立危墙之下,贪图小利对自己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决策需果断。

必换五:有更高更好的平台

这点主要是针对在公司已经工作到一定级别的职场人士而提的。我之前公司的一个同事,TA 已经位居公司的高层,主管公司的一片业务。我们公司在行业内是一个小公司,但由于 TA 做的不错,引来了猎头挖角。TA 当时还是有犹豫,毕竟在公司时间久了有感情,而且现在的工作也比较顺手,但毕竟机会难得,于是咨询到了我。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先要确认下家公司招你的目的和期望,确保去了以后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这点可以确认,毅然决然的脱离舒适区去迎接挑战。毕竟两家公司行业地位相差较远,即便是职级一样,去了以后发展和成长也会更高。

现在年轻人比较洒脱,往往喜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职场这个事情和旅行还不一样,最好每一步都做好打算。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工作不顺利而又没有合适的下架,建议你还是犹豫一下,不要意气用事裸辞回家。这不但会导致你收入的中断(土豪请忽略),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你职业的连续性,对职业发展影响不好。

前段时间创业潮,很多小伙伴被创业公司一夜暴富的消息冲昏了头脑,幻想能够进创业公司,拿股票,一夜暴富迎娶白富美。殊不知创业公司可以说是百死一生,能够成功活下来的少之又少。而对于一个职场人士,特别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而言,本身对于市场和公司的判断经验就少,如果盲目的进入创业公司很容易“见光死”。

所以大家如果决定奔赴创业公司,最好先犹豫一下,思考清楚。

前段时间一个社会新闻就是逃离“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由于高昂的房价,让很多小伙伴决定用脚投票,远离苦难生活。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很多离开的小伙伴发现到了其它城市后职业发展以及可选择的机会变的少了很多,其中不少人只能重新回到大城市寻找机会。

如果你换工作的唯一理由是想去其它城市发展,我的建议是好好犹豫一下,考虑新城市中自己未来的发展机会。要知道,每换一次城市都是巨大的成本,少折腾。

犹豫四:短期的金钱增加

在职场中有两种钱,一种叫做“现钱”,主要体现在现在拿的工资和奖金中;一种叫做“未来的钱”,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我们在市场中找工作时,就是把“未来的钱”变现为“现钱”的过程。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公司中有成长的机会,就是提升自己“未来的钱”的过程。这时虽然“现钱”没有增加,但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可以让自己有成长机会的工作。当然,我也理解当今社会之下大家的压力都很大,但遇到一个只有涨工资的跳槽机会时,还需要慎重犹豫一下。

一不换:只是因为工作忙不换(土豪及家里有矿的请忽略)

曾经在咨询公司里见过一个小朋友,他从事的分析行业是大热行业,带他的领导也很好。但就是由于这项工作需要熬夜、加班和出差,他因为觉得太苦所以放弃,转而去了国企。我只能说,他真的错过了一个好机会。要知道,他现在去国企也就是一个小兵,但在咨询公司沉淀几年,很可能再去国企就是中层甚至高层管理岗位。而靠他自己在国企一步一步往上爬,很可能要花费 3 倍时间甚至完全做不到。

在我看来,只要工作能带来成长,只要所处的公司和行业充满机会,工作忙一点累一点都不应该成为换工作的原因。要知道你现在每付出的一分努力,未来都会成为自己的资本和价值。

二不换:刚刚入职公司不换

有不少人刚刚换公司后感觉不适便立刻提出辞职,美其名曰“逃坑”。其实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并非“逃坑”而是“跳坑”。首先,刚刚换工作到新公司,有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毕竟无论是业务 / 文化 / 管理等等都要重新适应。而且每家公司招人肯定都是因为“有坑要填”,所以新人到了压力大也很正常。其次,我相信大家换一家公司本身都是非常谨慎的,那么在仔细挑选之后为何不给自己和公司一个机会,详细了解清楚呢?最后,频繁的跳槽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而且马上离职之后没有了收入,找工作的压力倍增,很容易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份工作至少要做满 1 年之后再考虑换。如果大家能以此为目标,相信找工作也会更慎重一些。

职场里也分好年景和坏年景之分。好年景里招聘的职位多,机会多,工资也好谈;坏年景里固然也有岗位,但由于寒冬已至,公司本身也在做业务收缩和调整。所以对于招聘的岗位很有可能也没有考虑清楚,如果这个时候加入公司很可能会成为调整的“背锅侠”。所以换工作也需要选好年景,寒冬来了的话,还是在现有公司里好好“猫冬”吧。

其实职场里面换工作的门道是非常多的,以上列的“五必换,四犹豫,三不换”可以作为大家换工作的一个参考项,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做教育培训机构就是开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才团队,这个决定你未来能做多大,做多久。说大白话就是 你有没有招聘组建团队、管理团队、带领团队的 组织建设能力。

开学校硬件性的东西 so easy ,花钱就能解决,但是有些问题是花钱解决不了的。在教育培训行业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此刻在我的心里汹涌澎湃如浪潮,今天在此给大家做一分享。

本篇文章内容结合我以前写过的内容,以及在教育培训行业工作和创业接近10年的感悟,过于真实而显得鲜血淋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字字句句皆是本人的肺腑之言。

开一家培训机构,首先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考虑自身的行业管理素质、资金实力,其次要考虑到校区的运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你做一家培训机构, 这个和做一家公司是一模一样的。在宏观层面做思考,首先你要思考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品牌的教育培训机构。如下图所示:

办学宏观层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在办学宏观层面一定要思考方向问题,方向选错了,再多努力也是白费。教育行业现在逐渐越来越成熟和细分。

请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宏观战略失误,投资多少钱基本都是打水漂,连个波纹也看不见。

当你把以上宏观层面问题想明白了,也就是说你解决了战略层面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要解决战术层面的问题。

现在需要明白这些知识:选址、消防、装修、工商教委审批。这些东西都是客观流程,就是花钱的事情,至于办证在当地自己搞或者节约时间找代办公司就能搞定。

筹备做一家培训机构,并不是从开业之后才开始运营,而是从选定培训项目后,立项即开始运营的。

从0到1,从筹备立项到稳定运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工作容易拖延、遗漏、最终导致投入超过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所以前期一定要做好重要工作的工作包分解和时间计划,列好每项工作的负责人和需要的资源。

我在教培行业10年,做过机构,也为很多家机构做过咨询,我见过太多初创机构开业之初,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门店装修等工作上,不了解市场营销推广,不了解招生,就租了场地开业,最终前期可能能通过活动或者门店周边的资源招到一部分学生,但由于教学跟不上,招生跟不上,生源断崖式下跌,最终惨淡收场。

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开业,开业前要做很多筹备工作,每一步非常重要。装修一定要和招聘培训员工同步进行,开业前一定要至少做一个月的市场预热活动(课程预售、创始会员优惠名额招募)。这个时候很多校长不理解,对我说Jacky老师学校刚刚筹建啥都没有,人员组织不到位,老师课程也没有打磨成熟,没法做预售。我反问道万科、恒大、碧桂园...... 地产商是不是等到楼层封顶、绿化好、甚至装修好才开始准备卖房子。

不懂预售的校区开业就是找虐,招生是体系化系统性的工作,不是单点思维模式靠一个方案、一个人。前端流程疏忽做不好,就是给后端挖坑埋雷。

我给很多筹备校区建议三点:

①至少1000条纯地推数据

②至少150个小课包或者创始会员名额预售

③至少3名懂市场销售&课程体系介绍的人员

开业一旦哑火,不能够借势打开市场局面,后面校区运营的会非常吃力。开业成败与否至少决定校区最近一年的运营状况。

很多教育投资人要么跨行加盟品牌入局,要么之前是代课老师,80%的群体认知是老师式的产品思维,既然你要投资做教育必须学习商业运营思维,要有商人之心,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经营学校,不然给你什么品牌你都会做成小作坊,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成为孤芳自赏的手艺匠人。

拿我最熟悉的少儿英语项目举例子,我见过很多投资人做少儿英语项目的理由是自己是英语专业,英语是专八水平, 有的还说他觉得英语很重要,自己本地没有像样的儿童英语学校,有的说的更直接觉得做少儿英语比自己现在做的生意更赚钱,自己孩子上的培训班生源周末爆满,自己也想做一个。

一般来说像这种动机做学校的投资人90%的概率是做不好的,教育培训行业想做好,必须具备这2种能力, 或者创始团队分别有这两种能力的人。

教学服务交付,产品质量把控,产品迭代更新

营销模式设计,如何变现收钱,团队建设,塑造品牌,拓展市场

我发现很多筹备办学的人注重产品化能力, 不注重商业化能力,就这一个思维误区已经为日后办学运营埋下了定时炸弹。

今天我重点分享的不止这些,我重点分享一下你筹备阶段需要思考的六个关键点。

我先分享一下这张我做的图:

我给教育培训行业很多朋友分享过自己的这么一个理论:
招生是钱, 教学是命,服务是根,续班是本,口碑是品牌,介绍是裂变

简单的背后是极致的浓缩,这个图看似简单,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是庞大的系统性工作。我在每一次培训讲课的时候一再强调“系统”这个关键词,因为系统是校区运营铁打的营盘。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校长和教育投资人想法很好,做得也辛苦,就是没有实现想要的结果。其原因在于用“开环”而不是“闭环”的方式去做事。严格的依赖系统去实现目标,就是用闭环的方式,不依赖系统,就是开环的方式。所有创办成功的培训学校都实现了商业模式的闭环,较少依赖运气;而大部分失败的培训学校都没有实现商业模式的闭环,偶然性很大。绝大多数的教育投资人都希望赚更多的钱,但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其实要做的是构建培训学校运营商业闭环,不断迭代升级,所以能持续赚大钱的教育投资者是极少数。

说句掏心窝的话,这5点是做教育培训机构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这是基本功,就像练武蹲马步一个道理。不要告诉我什么商学院讲师分享所谓高大上的战略,飞机飞的再高,也是从地面起飞,最终还是要落地的。

①如何让别人知道你? 市场解决流量问题

②如何让知道你的人过来? 电销解决到访问题

③如何让过来的人付费? 面咨解决转化问题

④如何让账面资金转变成利润? 老师解决交付问题

⑤如何让家长持续付费学习? 教务解决客情问题

现在我分享一下筹备开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这6大关键点,熟悉完这6大关键点,也就相当于你避开了6个很大的坑。

①加盟还是自创品牌(借力)

③ 招生宣传(市场推广)

⑤课程产品定位 (教学研发)

⑥财务问题(预收款管理)

在这里把这6大关键点逐一分析如下:

1、加盟品牌 or 自创品牌

首先,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好,很多招商加盟项目说明会告诉你包赚不赔。这个说法,简直就是“狗屁不通”。教育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好,没错,但是怎么能说加盟之后包赚不赔呢?这难道是梁静茹给的勇气?

你一定要注意啦,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加盟品牌是不存在风险的,只要加盟就会伴随一定的风险,想获利还不想付出,这简直就是在做梦。所以,你在加盟后,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和应对策略。其次,任何人加盟都能成功。这个说法,就更没有实际性了。

最近好多人咨询我教育加盟,

我直接甩出我的灵魂5问,

欢迎关注 我的公众号: 桃李邦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链接如下:

欢迎付费咨询我,保证让你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回答不清楚,还是捂紧钱袋吧 ,

你这是去撒钱,不是做生意。

不管去入哪个行,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水平很重要,不然就是绿油油的韭菜。

真的建议不要去送人头了。

本人专注教培行业加盟项目咨询,市场招生,运营管理,我见证且帮助过上千教育投资人办学路上扫清障碍。

【教培行业一线实战走出来的咨询顾问】

没有人比我更懂教培创业人需要什么。

【为什么办学前最好问问我】

因为我踩过的坑你就不用再踩了,有时候听懂一句话就能省几万。

10年教培行业运营管理实战经验,开拓过15个城市市场,亲自参与过40家新校区从0-1筹建。

问题1.你对于你要加盟的行业了解多少?有没有入行打过工?

问题2.你去加盟创业,你有什么别人没有的资源优势?

问题3.你有没有了解或者学习过团队管理?

问题4.你到底有多少钱可以烧光不心疼?

问题5.你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会把100%赚钱的东西原原本本的送给你吗?

如果你把我提到的以上5个问题想明白了,你只是通过了第一关,接下来你要思考如何去做。

加盟教育品牌这个可以酌情分阶段性运作,加盟的合约期一般是3—5年。
如果你想加盟的话,希望你三思而后行。需要课程体系的话现在这个特别多,加盟主要是想借力别人的品牌和经营管理经验支持。

加盟是一个生意,本质上和其它生意没什么不同,都需要加盟者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解决问题,不是拿到品牌坐享其成的。(千万不要以为加盟一个品牌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做生意就是一种资源变现的方式,加盟者只是品牌在地方上的一个渠道,没有资源,没有经验加盟都是缴纳智商税。

现在教育加盟项目多如牛毛,可以去加盟网站上看看【 常见网站: 中国加盟网 、1688加盟网 、 3158招商加盟网 、 第一加盟网 、中国特许加盟网 】, 加盟网站仅仅是参考,千万不要信以为真,都是商家花钱做上去的。

当你去加盟网站上搜索查看,充斥着大量的教育加盟品牌,常见的关键词如下:零经验 、保姆式扶持 、轻松做老板、一年回本、教育创业致富...... 我想说的是谁信这些谁傻X,如果这个教育项目这么简单易复制,这么赚钱,人家为啥要把赚钱机会让给你呀。加盟成功率70%要看教育投资人,打铁需要自身硬。

我真诚建议你先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找相关从业人员聊天,找已经加盟的校区投资人聊天,投资不是儿戏, 相信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有的加盟优势90%都有忽悠成分,一个加盟者首先要看你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是所谓加盟品牌的优势,因为加盟品牌,只要掏钱谁都能参加,所以这东西不能算优势。

加盟本质上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生意,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行业专业知识的人懵懵懂懂用自己那点血汗钱来加盟,最后赔的一塌糊涂,非常愚蠢。

加盟这个行业鱼龙混杂,稂莠不齐。以前做判断需要拿着放大镜,现在需要拿着显微镜,一不小心就看走眼 。

你思考一下 学大、新东方、学而思 那么厉害 为什么 没有拓展到三四线城市 ,还包括你们的县。因为教育的核心是老师 和教学产品 , 老师是最核心的。教育行业是人力密集型的一个行业,而且更有趣的是这是一个既重视过程体验又重视教育结果输出的行业,更奇葩的教育行业的产品属于虚拟,客户和用户是分离状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重的服务行业,教学运营是核心,品牌口碑建设是关键。

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长尾的市场,前5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目前也仅仅占5%左右,这说明了教育行业市场格局是“大市场,小作坊”

所以一旦选择加盟的话要非常谨慎,我见过很多品牌加盟校在地方上做到一定规模基本上全部都成地方军阀割据自立状态,脱离总部,改旗易帜了。有点商业头脑的教育投资人最后做自己的品牌,反过来又去做招商加盟。这个现象在教育行业已经屡见不鲜了,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培训行业好几个连锁教育品牌就是这种关系。


教育培训加盟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了20来年,目前还不是特别成熟。强如教育巨头新东方早年也尝试过加盟,后来也是浅尝辄止。


关于教育加盟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面良莠不齐,很多公司实力都是包装出来的。

在教育这个“慢”行业,加盟模式的好处是以极低的成本实现快速规模化。在投入相当的情况下,加盟模式的扩张效率往往能够高于直营数倍。但管理与品控的高难度,却也带来了大量问题。


教育行业发展至今,“直营创收,加盟圈地”已经成为被许多教育品牌验证过的发展模式。
而对于加盟者来说,在缺少行业资源与运营经验的情况下,加盟是一个降低门槛、提高成功率的可行方案。总部对场地选择、销售、课程内容,运营管理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对一家新建的加盟店能否顺利起步影响巨大。
从具体的合作方式上看,不同的品牌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教育加盟合约可以被粗略的划分为买卖关系与上下级关系。

  • 买卖关系:加盟商以加盟费的形式购买品牌使用权,以及对应的“管理+教学+营销标准化解决方案”。品牌方不对加盟店的运营管理做过多约束,且不参与分成;
  • 上下级关系:除提供品牌使用权和解决方案外,品牌方还会对加盟店进行持股或对营收分红,而这一模式也对品牌方所提供的“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盟模式走到今天,仍有很多局限性。加盟一个成熟的品牌,在创业初期的确能对招生、宣传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教育行业的门槛较低,品牌商提供给加盟商的支持实际非常有限,甚至很多情况下变为了单纯“卖牌子”。
  • 可快速扩张的加盟模式,更适合产品而非服务。如餐饮、零售等行业的产品质量由品牌方控制,有着强大统一标准的供应链,加盟者本质上只是渠道商。但教培行业更重服务,而服务的核心是教师,过低的标准化程度,必然导致质量的参差不齐。

建校初期需付出大量固定成本,招生不畅会极大地影响加盟店的现金流状况。对加盟店的经营辅助过少,几乎是教育加盟的普遍现象。许多投资失败的加盟商都认为,品牌方的支持不足,让加盟店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教育加盟负面事件频发:高速扩张是一把双刃剑。

一入加盟深似海,从此总部是路人。


忠告一句:如果你懂运营管理 ,想图实在少花钱,自营品牌,只需要找个好的课程体系,真的没有必要去花加盟费这个冤枉钱。 【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你推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材+教案+电子课件+师资培训,如需运营管理培训可以找我】

如果你是无任何经验行业小白,花加盟费就当缴纳学费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智商税。【比如 少儿英语一线加盟品牌 加盟费60~100万之间, 二线品牌 30~40万左右, 三四线品牌15万左右 】

加盟一定要有学习的心态, 加盟费 就是 学费 。

同时加盟还和地域有一定关系,一二线城市家长重视品牌也重视师资教学。三四线家长对品牌漠不关心,相比而言更看重师资教学和性价比。这就是很多地头蛇机构在地方上做的风生水起的原因,很多大品牌去了地方不受待见,出现强龙难压地头蛇的情况。


现在很多加盟总部只给你一个品牌授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你身处三四线地区对于你的发展实际上没有什么帮助,有时候可以说是华而不实。


不管加盟什么样的教育培训机构,一定要去总部实地考察,看资质,一定要选择直营校不少于10所的培训品牌,一定要看看总部直营校的真实财务数据,一定要去三四家已经加盟的校区走访一遍,谨小慎微,不能只听招商人员的一面之词。

对于教育项目招商人员来说你只是一单业绩,但是对于你自己来说 这是你的一次投资创业,你怎么能不做调查,如此草率,光信招商人员一张嘴呢?

签订加盟合同一定要仔细看看加盟费的具体包含内容,之前有朋友33.8万元加盟了一家教育品牌,都签订万合同了兴高采烈跑来让我看,其中包括2万元的品牌保证金【押金】,1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8.8万元里的运营指导费,核心技术交付费13万元

请你睁大眼睛 看清楚,这个合同里边压根就没提加盟费!

因为“加盟”是咱们一个民间说法,真正的官方称呼为“特许经营”,获得特许经营许可的品牌,必须有以下条件:

①必须是公司,而不能是个人

②必须持有对应商标或专利技术

③必须有直营门店2家以上,并持续经营1年以上

而这家公司用运营指导费和核心技术费等词语取代了特许经营授权,其实就是在玩文字游戏,掩盖自己没有特许经营资质的事实。

签了合同之后,总部给了这位朋友一大堆运营管理手册,发给他很多所谓电子文档资料,装修设计图,VI资料。这里面就是所谓的核心技术交付,你的13万元已经消费了,即使后期你想打官司,胜诉几率很渺茫。

可想而知,这样的合同一签就等于羊入虎口。我看完合同之后苦笑不得,只能嘴上鼓励他,内心深处为他祈祷,只能祝他好运。

如何查询一家教育公司有没有连锁特许经营备案?

直接查商业特许经营信息即可,记得找链接里面带gov(政府机关)的网站。

标准网址见图,认准gov。

我搜一个人尽皆知的正规加盟品牌,大家看看。

这个官方网站非常好用,可以有效帮助你识别某个品牌的所谓加盟,到底是不是经过商务部备案的,如果没有备案,那么还是建议多留几个心眼。

除了过滤备案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帮你识别山寨。

大家都知道,在搜索引擎去搜索信息的时候,你看到广告的概率是要高于看到有用信息的,只要肯掏钱,引擎们的屁股都是很灵活的,钱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非常真实。

当你直接在搜索引擎搜索某某品牌加盟的时候,往往排名靠前的都不是官网,而是各种山寨的,或者说,根本就是和品牌没关系的,花钱做投放,然后骗你加盟他们家。

在加盟一家品牌之前,先要看清楚这家品牌有没有备案,然后要看这个品牌到底是不是和这个公司有关,还要看看这个公司到底有没有持有这个商标,这是最最基础的一步。

这一步不解决,干什么都是白干,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小心山寨加盟品牌。

我是从教育培训行业一线出来的,在10年的教育培训运营工作中,我发现大多数人投资人在考察加盟项目,缴费加盟签约时并不理性,他们觉得加盟后自己不会的总部全都给培训,总之花钱了总部就得给自己服务。其实不然,有几个点希望能给想加盟的投资人一些启示:

1.加盟前必须购买《特许经营管理》《特许经营创业》两本书,读明白了在选择品牌,两本书中明确的介绍特许经营发展史、法律法规、风险控制等相关重要加盟的重要信息。如果嫌看书麻烦,可以找像我这样在教培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咨询,让自己少花冤枉钱,少走弯路。

2.投资人必须前三年自己经营,不得授权职业经理人经营。

3.校区内专业的销售团队必须要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必须要有,如果在加盟前这个两个团队不能搞定,或者自己没有能力搞定人力资源问题,无能力搭建起团队,请不要签约,你这是跳火坑,撒钱。

4.加盟总部合同必须仔细看,特别是甲乙双方权利&义务项内容,还要细看履行合同条件,解除合同责任,必须要要看总部《特许经营披露手册》,合同条款有异议的可签约补充合同。一定要小心谨慎对待特许经营加盟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只讲总部自己的权利,不谈义务,说什么智力成果一经输出,不退费,签订这样的合同请慎重,签订前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咨询。

现在很多教育加盟项目没有实体直营校,卖品牌授权来圈钱,后期没有任何实际运营支持,这个需要万分小心。


加盟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为了更快的扩张以及增强市场影响力,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教育培训品牌是接受加盟的。对于教育投资者来说,你只需要支付加盟费,就能拥有品牌的使用权,包括课程体系,教材,师资培训以及宣传资料等。当然这一套下来价格不菲,根据品牌的价值,从十万到百万级别的都有,包含的内容也千差万别。有些机构为了吸引加盟,给出的加盟费门槛很低,但是后期的管理支持,师资培训,宣传物料等都是需要再额外花钱的。所以在签订加盟合同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所支付的费用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估算一下后期还需要多少投入。

很多品牌刚做加盟时间不久,没有足够的加盟输出经验,给到的加盟支持很有限,经常出现交加盟费后就不管了,之前各种美好的承诺和宣传基本落空,有的支持方案假大空不落地,最终还得靠投资人自己。所以我们经常遇到加盟商和品牌方开撕的事情,在现实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数见不鲜。

教育加盟 难点就是 产品不是标品 ,对外行说保姆式扶持,零经验做学校,课程体系输出 ,本质上提供的是品牌授权, 培训服务。最近在思考教培行业招商加盟这个商业模式 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 靠招商 赚钱,招进来 至于能不能良好存活 ,存活多久 就 听天由命 了 。

招商端 —— 立竿见影 —— 短期效应

运营端 —— 细水流长 —— 长期效应

说句掏心窝的话,大部分招商加盟品牌赚的都是招商端的钱,选择了立竿见影,而不是细水流长。

自营品牌相对比较省钱,但是不省事。

如果自己决定创立一个品牌,市场定位,用什么教材,如何搭建教研体系,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包装产品,商标广告的设计等都非常费心。每一项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费用超过加盟费也是常有的事。那就要看你是想找个项目作为短期投资赚钱的工具,还是想长期持有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强做大,当成一项个人事业来经营。 如果你的初衷是前者那就加盟吧,就当是缴纳学费了;如果是后者那就要做好对自己品牌资产的投资,坚持长期价值主义。

如果你进入教育培训行业,无论你加盟or自营品牌,选择用什么课程体系,准备在哪个区域市场做,都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

能够把这四个问题想明白,讲清楚的话,其实整个校区运营就很直观了。

这里就蕴含着市场定位&理念问题?团队组织问题?技巧问题?产品线问题?

请参考我的这两篇文章:

根据项目不同,对地址要求也不一样。例如早教少儿英语类的一般都集中在商场,大型社区。课外辅导托班都集中在中小学幼儿园附近。选址非常重要,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调查周边的社区、学校、商业、交通。现在国家政策明文规定不允许在3层以上楼层办学,办学面积不得小于300平方米,消防必须合格。只有这样后期才有申请办学许可证的资格。选址也决定运营成本,如果选在一个人气不错的商场,入驻费和房租肯定都不会太低,相对后期宣传起来会更容易,因为商场本身自带人流量,来咨询的人也会多,品牌传播速度会更快。如果选在小社区周边或者人气很一般的商业体,房租会相对便宜,但是后期的市场宣传会非常吃力,可能需要花额外的费用去做市场宣传。

现在办学最忌讳选址一上来就搞上千平米场地,看似阔气,在后期运营中你会流泪的。如果是自营单项目,选址500平米左右就绰绰有余了。如果是自营多项目选址也要控制在1000米以内,最好不要超过三个项目,不然在运营中会失去焦点。线下教培机构创业是重资产投入,在你前期模式没有跑通的时候,最好做先做出校区产品MVP模型(Minimum Viable Product),一定要去验证市场,迭代改进,确定盈利赚钱,最后才能All in 。

另外别去脑补新闻里报道的教育培训市场份额有多少万亿,就算一桌满汉全席,你也就只有一个胃。对于做线下机构的你,主要生源都来源于周边3—5公里。

招聘组建团队是筹备阶段最核心的战略,作为教育投资人你最初的工作就是找到人跟随你,和你一起工作。记住是找人,不是等人。

如果没有在行业内的一些积累,没有广阔的人脉,招到优秀并且合适的员工会非常难。有行业经验的还可以通过同事朋友介绍吸引来一些人,没有的只能靠社会招聘。社会招聘成功率相对低。我之前认识一个投资人,一个月内面试了三四十个人,但是最终没有一个留下来的,当时他心里有多绝望不用说你应该也能猜到吧。

教育行业是人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对人才的依赖性。无论你是加盟还是自营,前期一定要考虑当地的人才招聘渠道、后期的团队组织梯队建设&管理。 如果你加盟一个品牌做教育,那只是解决了你的品牌、课程体系、部分运营服务问题,但是人力资源问题还得靠你自己解决。我在教培行业10年还没有见过哪个加盟总部可以为加盟校实质性的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大学,或者你的周边城市没有大学,你所在的城市是人才输出型城市,城市中找个本科学历的人都得打着灯笼看。 那么你后期肯定要砸高薪吸引外地人来你这工作了,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你就不能再做传统的教育机构了,或者去做双师、借助AI技术降低对老师专业度的依赖性。

一所培训学校能否高速发展,始于在筹备期能否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所以开业筹备期 招聘>招生,组建团队,培训团队是重中之重。

常见四种有效招聘渠道:

②网络招聘(智联、58、Boss直聘或当地人才网)

教育机构的招聘必须全年常态化,必须每个月都有人来面试,这一点必须给负责人事的人员下指标。什么时候可以不用招聘了呢? 除非你想金盆洗手, 不打算经营了,那么你可以停止招聘。特别是课程顾问和市场团队 超编10—30%很有必要,因为这两个岗位流动大、培养速度慢。必须在这这两个岗位上形成动态平衡,严格考核标准,优胜劣汰。教育培训学校永远不怕人多,只怕没有绩效混日子的人多。

招聘是非常重要且很专业的事情,现在的基层工作群体是90后,再过四五年是00后为主,管理方式和70、80后大不一样,你面试的流程、面试的谈话技巧,薪酬体系、员工培训,员工管理...... 你都需要缜密的考虑,尽可能将其流程标准化化。

招聘的本质是做组织建设,我真诚建议大家去了解学习一下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 三湾改编 这段历史。

三湾改编最重要的启示是,组织上的发力彻底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而不是业务上发力产生的效果。

毛泽东是一个组织建设高手,而不是打仗能手。他一生戎马生涯,但从来不拿枪。有一种企业家,把企业做得很精彩,但是他从来不会做业务,甚至说不明白他的业务怎么回事,这是一个概念,所以三湾改编最重要的启示是,组织上的发力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业务上发力产生的效果。

所以招聘,搞团队组织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情。

前期筹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招生宣传了。依靠传统的招生方式例如发宣传单,直接打陌生电话招生越来越困难。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禁止在学校门口发传单宣传了,城管管制,每到放学的时候会有保安在学校门口管制。政府对电话销售也开始管制,我有同事告诉我有大机构已经取消了电话营销这条销售渠道,转向线上营销和地铁广告。但是小机构哪有那么多钱做百度推广、去烧网络广告啊,一条最普通的微信公众号广告随随便便也要四五千了,有没有效果还没法预测。

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招生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招生主管因地因时制定市场推广和销售活动方案。这对人的要求就更高了。

培训学校本质上就是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应该有他的市场部,不然和外界是断档了,你的教学产品和服务不能快速的传递到目标客户群体中去,缺乏生源的后果很严重,校区的运营将难以为继,濒临倒闭或者跑路。

现在我谈谈自己关于校区的市场营销推广一点点思考,我自己本身就在校区工作过6年,其中4年做销售,2年做市场,我以前跟随公司启动过30多家新校区,对于新校区的市场拓展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的观点如下:

1.一年之内的初创校区,请把精力放线下;

2.如果有投入,就量力而行做个当地朋友圈或者抖音视频广告,注册个微信公众号日常维护各种家长社群转发传播就OK,算是整体的品牌传播配套;

3.在某个区域,有一两家校区的,做好SEO就可以了,没必要投竞价烧钱;

4.需要做产出的话,好好的琢磨透当地百度贴吧、朋友圈、微信社群营销,免费实用、简单、有效、低成本,高产出!

有不少投资人和校长朋友在问初创学校怎么招生的,一般我都会告诉他“做好方圆3~5公里地推”。手上没货的时候,渠道合作就是零;产品没验证过的话,品牌宣传也是零。

初创校区少去碰电梯广告和户外广告,烧钱,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产出,那个事情是有一定客户基数可以做。很多大品牌机构做各种户外广告,以品牌露出为最终目的,初创机构应该是每一分钱投入都要计算产出,创造现金流,先“小米加步枪”蚕食市场。

分享两张我制作的市场招生转化流程图:

课程说明会操作流程框架图

目前教育机构招生的主流方式 : 地推 、社群 、渠道

刚刚起步的教育机构基本都会选择地推,因为这是积累种子客户成本低,见效最快的方式。校区有一定规模之后地推也必不可少,刷品牌存在感最好的方式。

市场费用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开源节流,时时刻刻思考ROI。

请参考我的这两篇文章:

低端教培机构,卖的是时间和体力,

中端教培机构,卖的是经验和技术,

高端教培机构,卖的是品牌和标准,

超高端教培机构,卖的是圈层和认知。

做大众市场复制性要强,做小众市场壁垒要足够高,赚不到钱最大的原因就是拎不清自己的定位。

如果能用中端的水准去做低端市场,用高端的水准去做中端市场,那就是厉害的降维打击。

教培行业是服务行业,更多的重点,有时候不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而是我们自己是否活成了家长和孩子心中向往的样子。

一定要做地区客户需求分析和调研,不要盲目的设置课程。选定课程之后,做区域竞品分析,一定要给自己的机构和课程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教育市场那么大,你不可能什么都做,把所有客户都当作你的菜,这未免太傻太天真了。中国市场那么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即可。

用洗发水品类举例,请仔细思考:

每一个品牌的洗发水都有一个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同理我们培训机构的课程产品也是一样的。

有些教育项目目标客户群体其实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广。比如早教一般宣传的是0-6岁,但是真正学员大多集中在1.5岁到2.5岁,3岁后小朋友上幼儿园了基本上就没有时间继续上早教了,都去学英语画画跳舞乐高去了。还有少儿英语一般宣传的是3-12岁,其实学员大多是集中在3-9岁年龄段,上小学三四年级了都改学应试补习类的,即使学英语也会学和教材同步的课程,而不是少儿英语类偏重兴趣,口语类的。

还有一些素质教育类课程,学员年龄均集中在3—9岁,10岁以上孩子除非个人兴趣特别浓厚或者以后打算走艺术专业道路, 一般才会坚持继续学美术、钢琴、舞蹈...... 90%的家庭基本会在孩子10岁以后放弃素质教育,选择文化课学习培训。

咱们的国情决定了普通家庭孩子学素质教育的出路没有学好文化课考好大学出路广。高考是大多数家庭孩子的一个龙门,很多家庭孩子准备努力跳过去。

因为目前遇到国家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已经在公开市场没有任何商业发展机会了,如果想做教育建议做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千万不要去碰。

请参考我的这两篇文章:

6、财务问题(预收款管理)

财务是很多投资人忽视的部分,你一定不会相信现在很多机构连账都不清楚。绝大多数人看好这个行业是因为现金流好,都只看到家长报名时总课程价是几千上万,旺季的时候校区每个月能收好几十万,但是那些都只是预收账款。

在财务里,预收账款是负债。教培行业过度的预收款模式就如同弱化版的「庞氏骗局」,只要销售收入还在扩张,那么已经危如累卵的机构还能表面上活得风风光光。一旦销售扩张不如预期,立马导致资金链断裂,机构资不抵债,只能倒闭跑路。现实也是如此,小心谨慎对待预收款的新东方、好未来成为了行业霸主,而疯狂做大现金流的培训机构,比如星空琴行、优胜教育、韦博英语...... 几乎都折戟沙场。在学生没有把课上完之前,账上的预收款那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收入。在培训行业,真正的收入来自耗课(课消),而不是收了家长多少钱,家长交的这些钱你需要服务半年甚至一年,好不容易报了名不按时来上课你也没办法,后面如果家长要退费你还得把钱乖乖退给人家。教育培训现金流是很好,但是如果不懂怎么样利用现金流,放在手里的预收款也是不断贬值的。

教育培训行业运营良好情况下利润率在25%上下(个别县域成本低的地方,利润率可以做到30%以上),房租成本一定要控制在15%左右, 20%是红线。营销成本一定要控制在20%左右,30%是红线。人力资源成本 一般在30%左右是正常水平。

县城学校运营良好一般12个月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二三线城市是 18个月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 北上广一线城市成本高 一般需要近2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今天我分享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血淋淋的现实例子,当年我和朋友一起做的培训机构最近朋友跑路了,关于这情况我7年前有所预料,但是没有想到后果如此严重。那时候我们赶上了风口,刚刚走上社会没经验的大学生在地方上办学第一年流水做了100万,150平的校区,一个暑假班收30万。那时候平生以来第一次见这么多钱,内心有点膨胀了。那时我和朋友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运营管理、团队打造、课消…… 这些概念。 那时候我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我们那里做得还不对,具体也说不出一个一二三,那时候没有一个明确概念。

随着办学的继续推进,第二年我坚持做全职市场团队打造,那时候在三四线城市简直是所向披靡,我觉得市场和营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随后我们隐藏的问题也来了,因为都是兼职老师,我们管理不善,引起一部分家长退费。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进到校区账上的钱如果没有及时上完课,后期教学服务跟不上,钱给家长是可以退回去。 前期的预收费只是暂时在校区账上留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校区的营收。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我和朋友为这事情讨论了一周多,他拒绝使用全职老师,大搞特搞兼职名师。三个月以后我主动退出了,拿到手一部分钱。

我走的时候对他说了句: 竖子不足与谋! 可能那时候我们都比较年青气盛,彼此的合作创业也非常草莽,当时我们的校区连工商注册都没有。

2018年初,朋友给我打电话,说算算账发现一年流水有不少钱,可是自己兜里就是没有钱。他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课消的问题,向我借钱给老师发工资。 我拒绝了,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无底洞。最后的结局是朋友跑路了,这一事件也上了我们当地新闻和电视台。

我上网查了一下校区,目前5个官司在等着他,他自己和公司也上了失信信息,进入工商黑名单。

现金流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是最致命的,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大过了利润。很多倒闭跑路的学校不是说没有利润,而是现金流断了,投资人无钱可垫了,只能选择36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策。

教育培训行业运营不好赔钱不是一下子让你赔很多钱, 而是每个月让你赔个三五万,积少成多。用脱衣服来打个比方,教育培训行业不是让你一下子脱光, 而是一件一件脱你,先脱你大衣,再脱你外套,再脱你内衣,最后脱得你仅穿裤衩在奔跑。

周围朋友以为就你最有钱,好歹也办了个培训学校,收了好几百万学费,其实......(此处省略10万字)

培训机构的财务真的是一门大学问,招生现金流非常重要,课消【确认营收】非常关键。

凡事盛极必衰,教育培训机构同样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校区每一段时期的经营方向要有所调整。

教育培训行业开始容易结束难,很多机构招生不理想,继续坚持下去很难有突破,想关门都关不起。因为预收款都花光了,而课还没有上完,即使关门也无力承担退费款项,只能选择跑路。这几年从新闻上看到培训机构老板跑路的消息也越来越多。

每个来做教育培训的人,都是有一些教育情怀的人,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有人会选此下策。前几天逛商场又在一个教育机构门前看到这一公告,深深叹了一口气,不容易啊!

政策高压之下,运营成本上涨,管理不善,招生不畅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当你在办学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肯定不仅只有上面这些,比如合伙人的离开,核心员工的流失,家长的投诉,消防问题,办学资质,被竞争对手恶意诋毁或者举报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那既然这么麻烦,是不是不值得去尝试呢?也不是!做教育培训这行,成就感是特别高的。

做教育培训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口碑,重视教学效果外化,一定要情怀+商业两条腿走路,教育培训服务是一门生意,既然是商业必须重视商业竞争, 课程产品打造,还有市场营销,千万不可闭门造车。

做教育当孩子进步的时候,家长满意支持的时候,内心非常的惬意,感觉自己在行善布道。教育培训的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1—2年,度过初期草莽阶段,步入正轨,收益相对来说在20%左右没有任何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真的不是有资金想开就能开,这种机会存在于1995~2012年之间。这是一门文化生意,作为生意你一定要有所深入的了解圈子里面的种种迹象,不能站在局外猜测局内。

很多行业外人觉得教育机构很简单就是上课教孩子,这就像看银行也很简单就是存钱取钱贷款的地方。这一切都是表像,你要深入内在了解它的 运营管理机制,盈利模式……如果对一个行业不了解,稀里糊涂的贸然投资进入,那就等着缴学费或者被割韭菜吧!大概率上是基本赚不到钱,亏血本,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外的钱。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行业里历练过,特别是在大机构做到高管以及其他行业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创业者进来成功率比较高,那些什么都不了解,听个招商项目说明会,头脑就一热冲进来的外行人大多数都在煎熬着。

我见过很多这些的案例,真的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经常在网上一些教育投资人&校长会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Jacky老师我加盟了一家品牌机构/引进一套特别好的课程体系 ,我们那个地方空白市场。从他给我说话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心里一番憧憬,觉得自己一定会赚钱。时隔一年多校区几十个学员 ,认识她的人都劝她放弃吧,现在的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品质也大不如从前,曾经的积蓄也搭了不少,但她总会觉得机会就在不远处,不服气!不认输!学校运营是个系统 ,再好的项目你本人是否可以驾驭,要衡量自身的能力模型,要加强学习。

很多校长们每天忙到自己几点下班,孩子几点睡觉,自己的孩子没照顾好,学校的孩子没几个,员工还那么不听话,还要在朋友圈里装着校区很赚钱的样子,真的是打断胳膊往袖子里面藏。

校区运营成败其实最核心就是一个人:校长

因为校长是一切的起因,校区投资人如果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校区年度收入 ,搭建团队,合理规划现金流使用,必将会穿着裤衩在寒风中独自行走。

很多行业外看赏心悦目,内看满目疮痍。想做好某个行业,重要的两个词是“沉淀”和“认知”,市场规律永远是内行人赚外行人的钱,只有在信息不对称下才有更多利益空间去操作。

回答到此终结,以上就是我对开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6大关键点的一些思考,更多的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如有不恰当之处还望海涵。

如果想加我好友 ,请发送“ 公司 +职务+姓名 及来意 ”,只加教培圈高管&教育投资人真实好友。

我只和尊重别人知识经验价值的人交流,深度分享经验,伸手党勿扰民,佛渡有缘人,因为大家时间都很宝贵, 同时我还能带你加入教培更大的社群圈子,帮你省钱少走弯路。

我喜欢真诚直爽有能量有想法的人交朋友, 虚伪讨巧爱占小便宜,说话拐弯抹角的人请勿加我,三观不一致,说话浪费唾沫。

知识星球链接如下,先加入星球,才能加我好友提供咨询服务。

节省时间成本,提高沟通效率,不发个人详细介绍,伸手党勿扰民,不会通过加好友申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猎头公司一直在招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