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网上购买理财产品上午办理时间?

按照国际贵金属在圣诞节休市的惯例,我行账户黄金业务(美元账户黄金)亦将暂停交易,具体安排如下(以下均为北京时间):

2020年12月25日(周五)9:00—23:30暂停交易。12月28日(周一)上午9:00起恢复交易。

在假期休市期间市场流动性较小, 可能发生剧烈波动,投资风险较大,请投资者一定注意控制风险,做好风险防控措施。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罚单,揭开宁波银行贷款扩张过程中暗藏的风险。

开年以来,宁波银行屡遭监管处罚。4月21日,宁波银行因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授信管理不审慎、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被宁波银保监局罚款270万元。

4月11日,宁波银行还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非标投资业务资金支用审核不到位、房地产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被宁波银保监局罚220万元;因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被罚30万元。

2月15日,深圳银保监局公布一则关于宁波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同样指出宁波银行贷款管理不合规乱象。罚单显示,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款40万元。

更早之前,2021年7月,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因信用卡现金分期和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江苏银保监局罚款35万元。

2020年12月,宁波银行嘉兴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被中国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处罚款30万元。

宁波银行屡踩贷款业务红线,成为监管罚单上的“惯犯”,说明宁波银行的贷款业务在扩张过程中未做到审慎经营。贷款余额快速扩张背后,资产风险外溢。

实际上,依托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支撑起宁波银行的营收。根据宁波银行2021年财报,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归母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

宁波银行的营收和利润保持增长,主要源于生息资产增长以及维持高位的利差水平。据统计,宁波银行从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从2.19%升至21.86%,期间最高可达23.61%。在生息资产构成中,贷款占据半壁江山。

利息占宁波银行营收大部分。2021年,宁波银行利息收入677.62亿,同比增长19.32%;净利息收入326.97亿,同比增长17.37%。利息收入主要由发放贷款及垫款贡献。

2021年,宁波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为453.46亿,在总利息收入中占比66.92%。相比之下,存放同业及中央银行、拆出资金、债券投资、理财产品及资管计划等利息收入项占比较低。

利息收入增长背后,宁波银行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利差也居头部城商行前列。截至 2021 年末,宁波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 8627.0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45%。其中,企业贷款总额 4644.6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7%。个人贷款总额3331.2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7.32%。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零售贷款中,个人消费贷占比最高,达65.99%,远超个体经营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基于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体经营贷款规模的增长,宁波银行2021年的零售贷款的利息收入逐渐追赶对公贷款,二者相差仅15.12亿,而2020年这一数据为46.25亿。

利差和息差方面,宁波银行一直维持高位,这也可能为日后应对贷款定价下行,造成一定压力。2021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为2.21%、净利差2.46%,相比之下,南京银行2021年净息差1.88%、净利差2.02%。

具体来看存贷利差水平。2021年,宁波银行整体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为5.75%、1.83%,零售贷款利率、零售存款利率为7.21%、2.62%。经计算后,整体存贷利差(生息资产利率-付息负债利率)3.92%,零售存贷利差4.59%。

仍以南京银行为例,南京银行2021年贷款平均利率为5.42%、存款利率为2.35%,存贷利差为3.07%。零售贷款利率为6.75%,零售存款利率为3%左右,零售存贷利差为3.75%。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整体存贷利差和零售存贷利差均远高于南京银行。

当前个贷利率呈下行趋势,监管指导中小微贷款降费让利,宁波银行的高利差、高息差模式,大概率会面临调整,进而可能对业绩产生不确定性风险。

除了净利息收益率承压,宁波银行贷款业务频遭处罚,也暴露了展业管理粗放、风控不审慎等问题。若想突破零售业务瓶颈,宁波银行显然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模式。

与当初淡定旁观的态度不同,央行在17点收盘后马上发声明表示,已经通过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

6月份那场让人心有余悸的“钱荒”好像又有卷土重来的架势。昨天下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又延迟半小时至17点收市。这种情况都是在银行资金特别紧张的时候才会出现。与当初淡定旁观的态度不同,央行在17点收盘后马上发声明表示,已经通过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

上午开盘后大银行也开始找钱

昨天上午开盘之后,某银行交易员小刘就感觉气氛很紧张,因为央行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重启逆回购。央行公开市场自12月5日暂停操作以来,连续五期 “零操作”。央行上一次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是在12月3日,当日进行了180亿元逆回购,中标利率为4.1%。12月前两周央行累计净回笼资金共计840亿元。但临近资金最急需的年末,央行迟迟不放水,交易员只得又像6月那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找钱”。

但是,钱真的很难找。小刘说:“连大行都开始借钱,而且价格给得也不低。照理讲,他们可都是融出的主力,是市场的稳定器。”

下午头寸告急 银行间交易系统延时收市

小刘面前那台彭博终端机的双屏显示器,一直在不停地闪烁蹦出最新的资金报价,昨天基本都是一路上扬的走势。资金市场的紧张程度昨天也从交易系统的延时显露出来。昨天下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延迟半小时至17点收市。

延迟交易只在银行 不能平盘情况下发生

闭市时间延后并不多见。小刘说:“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本应在每天16点30分结束交易,这种情况只有在头寸紧张、银行不能平盘的情况下发生,银行提出延时申请,多花一点时间找钱。”这种情况去年出现过两次。2012年1月17日,资金面告紧使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上涨,当日闭市时某大行仍有百亿元资金缺口,导致交易延时。2012年2月16日,由于资金面紧张,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系统闭市时间再度延时20分钟。今年以来,延时交易也曾在5月、6月和7月上演。

市场资金枯竭 利率全线飘红

截至17点收盘,质押式回购利率除了14天期限的利率下降47个基点降至6.43%,其余全部都在7%以上,两个月期限的更是高达9%。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达到8.4218%,盘中利率最高达到8.8%,再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

市场资金的枯竭从成交量上也能窥见一斑。昨天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成交780.47亿元,较前日大幅减少253.47亿元,加权利率4.9576%;质押式回购共成交2926笔,总计6595.71亿元,较昨日减少12.63亿元,加权利率5.0778%。

央行出手 缺钱日子还长吗

收市后央行官微派发“定心丸”

昨天17点,央行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消息让焦虑不已的交易员们稍稍宽了心。央行表示,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历年,年末市场流动性状况受财政收支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如必要,将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

市场传闻央行紧急投放2000亿

小刘说,其实16点多的时候,盘中已经开始出现低利率成交,7天期限品种有4.5%的利率成交,隔夜品种的有4%的利率成交。当时大家就揣测,央行可能已经开始动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定向投放资金。“央行也是为了防止机构借不到钱,出现违约,引发恐慌。”

昨天晚间有消息称,央行此次紧急出手,定向投放资金2000亿元。但这一数字未得到官方证实。

明年一二季度流动性将持续性紧张

因为央行昨天及时出手,所以市场普遍预计这几天资金面会有所缓解,至少不会发展到6月份那么严重的程度。有交易员认为,随着财政资金的到位,到本月最后几天,资金就不会那么紧张。

申银万国日前发布研报指出,目前与前两年年底资金季节性紧张背景有很大不同,春节后明年上半年国外流动性持续收紧,同样央行流动性中性收紧短期不会改变,节后一旦稍微宽松,央行完全有可能马上过渡到正回购。因此目前到明年一二季度流动性将持续性紧张。

央行新投资工具年末“出山”救急

今年1月18日,央行公告称,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波动时相机使用。SLO参与机构有12家银行,包括五大行、国开行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

不过这一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一直迟迟未露面。尤其是在今年6月“钱荒”之时,机构热盼SLO救急之际也未能“出山”。直到11月29日,央行发布了2013年第一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交易公告,首度披露了一个月前的SLO操作。根据公告,央行分别于今年10月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两期SLO,操作方向均为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期限为两天。

所谓SLO,是指央行今年1月18日推出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

年关难过 钱都去哪儿了

财政缴税日 资金从大银行流向国库

小刘对记者表示,当前正是财政缴税的日子,资金从大银行流向国库,等于是把银行间市场的水抽走了。通常情况下,大银行一向都是市场的融出方,他们都没钱了,中小银行就更没辙。再说,央行半个月都没向市场放水,资金就更紧张。

准备跨年 各银行“压箱底钱”是平时5倍

其实,年底各银行都会有资金紧张的情况,只不过今年的情况更严重。年底各家银行的资金需求量大,都要做好跨年的准备。“就说我们行吧,平时超额备付金需要1%,现在就得要5%,是平时的5倍。”供给的减少和需求增加凑到一起,形成巨大的矛盾,资金价格只能是水涨船高。

谁是“12·19”的淘金客

近百款理财产品收益率超6%

银行间市场资金越紧,利率越高,就会以越高的预期收益率发行理财产品“揽储”。最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节节攀升,6%已很常见,7%也不稀罕。

招行客户王小姐昨天发现,可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的朝招金 20399 号理财产品的净值,由12月17日的3.4%大幅上调到18日的5.2%。该款理财计划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以及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固定收益工具。

王小姐昨天本来想买招行一款预期收益率在6.7%的产品,结果发现额度已经卖完。不过,客户经理告诉她今天招行还会发行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6%的产品,可以到时候试着“抢一抢”。

昨天北青报记者登录工行网银,发现该行在售的几款固定收益产品最低的预期收益率都有5.6%,最高的达到6.3%。银率网收集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地区预售和在售的理财产品中,已有96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和超过6%。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一款预期收益率6.7%的47天产品。除了中小银行,大型国有银行也开始发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每天几点更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