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拿着蓝本到不动产解压后蓝本归自己吗?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审判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近年来金融审判中出现的风险点,剖析金融案件败诉的原因,并提出加强金融审判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各地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有所裨益。

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分析发现,近两年来金融案件存在若干风险点导致败诉率呈上升态势。2019年受理金融案件6720件,败诉案件135件,败诉率为:2%。2020年,收案8853件;结案8830件;结案率为99.75%,败诉案件339件(其中主动撤诉案件149件,驳回起诉案件39件,驳回诉讼请求案件95件,银行为被告的败诉案件4件),败诉率为4.7%,较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导致败诉率上升,暴露了银行在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大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不利于国有资产的有效保障,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因此,加强金融审判,防范化解金融案件风险点迫在眉睫。

金融案件的风险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在银行员工代理的案件中。由于银行员工诉讼能力总体不高、诉讼重视程度不足、委托代理手续不全,加大了银行败诉风险。今年银行败诉的339件,其中230件系银行员工代理的案件,占比68%。

二是集中在新类型的案件中。涉及保理融资、间客式汽车分期消费贷款等新类型金融纠纷,因操作规范缺失、法律关系复杂,成为了金融败诉的重要风险点。如今年受理7件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中,名为融资租赁,实为民间借贷。因原告法律关系起诉错误,原告自行撤诉另案主张。

三是集中在银行为被告的案件中。银行卡因伪卡交易被盗刷的案件,跟银行达成调解的较少,往往最终只能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该庭今年受理的4起因银行卡被盗刷引起的储蓄合同纠纷案,均以银行败诉结案,败诉率为100%。

金融案件的风险点导致败诉率上升的原因:一是诉讼能力不高。银行往往在遗漏必要共同诉讼人、诉讼目的未明确、诉讼证据准备不充分、法律关系尚未理顺以及未核实被告是否死亡、监禁、出国等特殊情况下贸然起诉,导致败诉或中止诉讼等法律后果。今年受理的间客式汽车分期消费贷款案件中,因银行未能提供其将汽车分期款项发放给汽车销售商的相关流水,且漏列汽车销售商为本案的诉讼主体,不利于本案事实的查明,共计32件案件被法院驳回起诉。还有5个案件因借款人死亡,银行一时无法核实继承人信息,自行撤回起诉。

二是风险意识不强。表现在:银行起诉不及时,对借款人、担保人怠于催收,未及时主张权益。今年共有6个案件超过诉讼时效,8个案件超过保证期限,在被告提出时效和保证期限抗辩后,银行自行撤诉。贷前审查不严,业务员内外串通,对不真实的贷款申请材料视而不见,违规放贷。今年有6个案件借款人抗辩银行工作人员明知其提供了虚假的单位证明、收入证明、征信证明等仍然违规放贷,银行自行撤诉后庭外和解。银行监管不力,银行信贷员盲目追求业绩,签订合同时不严格执行面签制度,或对参与面签的主体身份不做审查。今年共有7个案件系因冒充借款人或保证人的签名、捺印,导致银行对共同还款人和担保人的诉请被法院驳回。

三是内部管理不善。银行员工代理人一岗多则,负责银行的其他事务性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处理诉讼事务力不从心。今年共有7件案件因员工代理人遗忘开庭时间,9个案件因委托代理手续不全,在借款人提出抗辩的情况下,按银行自动撤诉处理,后银行另案诉至法院。银行内部档案管理不善,经常出现不能当庭提供证据原件导致重复开庭,甚至出现不少遗失证据原件的情形。今年共计23件信用卡纠纷案件银行遗失了信用卡申请表原件,或由银行自行撤诉结案,或由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

为了加强金融审判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笔者建议:

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法院积极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协调支持,要求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增进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作,加强诉讼代理人选聘,强化对发放贷款、信用卡严格审核把关。

二是加强风控管理。规范金融机构合同签订的流程与审核,对合同签订严格实行面签制度,并做好视频影像采集留痕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建立简明清晰地操作流程,有效解决当前贷款档案材料归档不及时、收集不完整及遗失问题。

三是提升司法服务。法院与银行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诉讼代理人法制培训和新类型金融案件业务培训,切实强化法治观念,制作规范化、标准化金融审判流程指引,提高金融机构的法律应用水平和诉讼维权技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动产登记证明在哪里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