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变核心产品几代创新,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随着企业资源的变化以及配置与整合效率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凭借着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动力,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升。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那么在这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什么是产品人的核心竞争力呢?什么才是我们产品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每一次被开发吐槽“强人所难”“又改需求”等等之后,你是默默给开发扎个小人,还是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被怼?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思来想去,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神们的指点~

任何时代,一个职业人不被替代的前提和根本就是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产品经理,我想我们必须拥有以下这些技能。

1. 业务逻辑梳理能力

在经历了一些项目之后,逐步发现,产品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是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以及深入的程度。而业务逻辑又可以大致分为2个方面:流程规范、商业模式,这其实是点和面的关系,商业模式是业务面,流程规范则是每一个业务点。

产品以某种方式,通过某种渠道,满足某些消费者某类需求,从而为企业赚取利润(敲黑板:任何企业做产品最终的目的都是盈利!!)

  • 某种方式: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零售?是通过自己做品牌还是与市场上已有的平台合作;
  • 某种渠道:即市场范围以及运营方式,比如你是要在全国范围、全世界范围发布产品;是精准定位社区还是全网搜集用户等等;
  • 某些消费者:即目标用户,也就是说这个产品是要为谁解决问题,学生、上班族?学生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细分,比如级别小学生、初中生?再比如成绩中上、成绩良好等等;
  • 某类需求:即用户痛点,比如地图类APP核心上解决了出行路线问题,12306解决了人们的购票需求问题等,任何产品必须要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切入点作为产品未来的核心的竞争力;
  • 商业目标: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何时能收回成本?从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回成本?阶段性的盈利目标是什么?比如说先赚他一个亿?终极目标又是什么等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对所处行业的法规、市场限制、行情资讯动态保持高度的关注度,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方向改变的时候,及时掉头或者止损。与时俱进,对产品经理来说很重要。

如果所做的产品,行业市场上已经有相应的竞品,那么行业的具体规范是什么?有哪些显性/隐性优势,以及缺点是什么?行业内这些竞品的通用的流程是什么?

比如说“采购”这一业务的具体运作的流程是什么?以公司现在的运转情况,我们公司的的流程应该会是怎么样?应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未来将要发展成什么样?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确认优化的地方。

如果所做的产品,是没有被开发的领域,那么恭喜你,一旦发布,你的产品就是行业规范,作为产品人,这事我们需要抽象所做产品的一些特性,制定一套可持续的行业规范,才能走的更远(向微信之父龙哥看齐)。

业务逻辑确定了产品的大致方向,产品规划则是就业务逻辑的方向就行具体化,框架化。产品规划需要确定3部分内容:产品形态、产品架构、开发计划。

即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到市场供人使用。常见的几种互联网产品形态有APP、小程序、web、第三方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在选形的时候,需要根据产品的最终目标,产品形态的可靠性和发展态势,开发推广维护成本等方面去考虑,到底选择哪一种,而不仅仅是根据潮流来选择。

  • 产品功能:需要把产品的各个模块抽象出来,以及各模块分别有什么功能,并将模块、功能的主次、优先级划分出来,方便后面的开发计划的制定;
  • 信息结构 :对产品功能的数据抽象,比如说一个商品档案功能需要哪些字段。

产品初期的架构往往决定了产品后期的开发及维护成本,初期需要把基础框架搭好而不需要过多的进入细节,否则后期再去更改往往伤筋动骨。

开发计划主要需要确认2方面的事情:开发范围、开发资源分配。

  • 开发范围:也就是各阶段的开发量,开发目标,季度目标、年度目标确认下来;
  • 开发资源:开发人员数、开发周期,与研发项目经理确认大概技术方向。

需求收集可进一步分为:需求挖掘、反馈收集。

  • 反馈收集:反馈收集很容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自然会适当地进行吐槽,作为产品经理需要做的就是把吐槽过滤N遍找到吐槽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 需求挖掘:需要产品经理有足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2个方向挖掘内部和外部,内部则是来源于公司的战略规划、上下游部门的反馈、产品数据分析;外部主要是用户反馈、市场方向、竞品分析等。

需求分析主要确认2件事:需求类型、需求优先级。

  • 需求类型: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伪需求,然后在按照类别需求、bug、优化去进一步细分;
  • 需求优先级:按照4象限法则制定优先级,而确定优先级的目的是将需求进行排期计划。

需求跟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需要按照之前指定的计划如期的上线发布,达到计划的目的。

  • 需求开发过程跟进:解决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对于需求的问题,以及督促开发按时交付开发结果;
  • 上线后相关信息部署:上线相关部门邮件通知、对需求文档的整理、相关部门的功能对接.

需求上线并不是产品的终点,而是产品另一个阶段的起点,上线后一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求,因此需要根据这3个方向进行改进:

  • 根据业务发展方向进行迭代:如公司战略有所改变,产品应该保持与公司战略同步;
  • 根据数据趋势进行迭代:根据系统或者第三方得到的一些报表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优化建议,可根据建议对需求进行优化,使之更方便用户使用;
  • 根据市场趋势进行迭代:政策环境会对一个行业造成十分庞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影响,因此紧密关注市场趋势非常必要,及时根据市场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显示十分必要。

对前后端数据交互及设计规范的了解程度,决定了设计以及产品验收的合理度。

了解前后端的设计规范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前端产品还需要按照不同的系统去了解各自的特性。

数据应该说是设计的核心,设计一个功能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数据采集目的,通过采集的数据最终作用到成交率上,从而为平台实现盈利的目的。

比如说购物车的设计,绝不仅仅只是给用户用来加购的,而是通过用户的加购行为、频次、商品维度等数据对用户进行用户画像,从而达到网站的销售目的。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都一定程度上充当着项目经理的角色,那么就要求我们具备一些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这几点:计划制定、任务分配、把控项目进度、做好项目复盘工作。

每一个阶段的计划用来验证每个阶段的产出是否与预期相符,长远的计划用来保证项目能够不偏不倚的按照预想进行。

既然是团队协作,永远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分工,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团队的效率,因此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要做到任务分配因人制宜、符合时宜、相对均衡。

比如说: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你不能让一个熟悉A业务的人去完成B业务,然而,当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这也未尝不可,接触不同的业务有助于对加深对系统整体的认知。当然也不能把任务全部分配给一个人,其余人歇菜,这样也会造成团队的畸形发展。

项目计划交付出去后,不是就听之任之了,而是需要时时刻刻进行敦促,有效的沟通,保证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不能等到deadline那一天拿着计划表去问开发做的怎么样了,这样的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斤”的。

复盘有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降低成本,深化认识,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因此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次全体的复盘,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头脑风暴,并且得出明确的结论,最后还需要邮件将复盘结果告知每一位参与项目的人员。

为什么说产品人需要有运营思维呢?因为产品最终需要投入市场去供用户使用,而除市场人员外,运营人员接触到的市场信息、用户信息是最多的,并且如何让用户更多的使用产品,是产品投入市场后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将产品对于运营方案的支撑能力考虑进去,也需要了解当前运营常见手段,以此来达到主力运营部门运营的效果,从而让产品更好的更容易的被用户使用。

产品人的沟通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跟用户沟通、开发沟通、领导沟通、业务部门沟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团队建设沟通。

用户沟通:作为产品人,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与用户保持沟通,第一时间知道用户的动向。除了接收用户的反馈,更应该多进行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引导用户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不要等用户自己来反馈,应该主动去收取用户反馈。

开发沟通:产品要落地必须要经过开发之手,因此与开发沟通是产品人的日常。这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才能听得懂开发大佬的语言,沟通才能进行的下去。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开发大佬面前讲话一定要注意“逻辑”,否则会被怼的找不着北,私下也要以真诚之心多接触,与开发成为朋友,方便日后的合作,同时也能互相成长。

领导沟通:这就是一门艺术了,作为产品人,如何做到让领导满意的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能被采用真的很重要。了解你的领导的脾性这是必须的,再者做好充足的数据调查。

如果2者都做到了,但是想法就是不被采纳的时候,也要能接受,同时反思为什么,如果是公司战略原因不被采纳那只能说明自己对战略的认知还不够。反之这情况如果经常出现,可能要反思是否值得为这领导效力了。

业务部门沟通: 当产品涉及到的多个业务部门时,产品人也需要与各业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比如说功能发布通知,培训,接受业务部门的反馈并与之做出相应的处理回应。保证产品的运维线正常的进行。

团队建设沟通:适当组织团建活动,拉近大家的距离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表露太多自己的个性,而团建这种轻松的范围,喝点小酒,吃几个花生米,就吐真言了。平时休息时间的插科打诨有时候也是很有必要的,活跃下气氛,一起打打游戏拉近彼此感情,中国人是过不了人情这一关滴~

都说产品人是改变世界的一群人。既然要改变世界,没点新的idea怎么改变世界,经验主义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已经不那么好使了,是否使用了新思路或新方案解决问题,是否开创新的模式是检验产品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标准。

当然,创新的思维绝不是凭空得来的,还需要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再加以延伸,同时要求产品人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深度交谈,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灵感~

安得创新千万点,大庇天下产品俱欢颜~

本文由 @luck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K12在线教育行业中,猿辅导搭乘行业发展顺风车,在产品规划与设计上兼顾多方使用者的体验,并在内容上重点发力,打造高质量教学, 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K12在线教育行业首个独角兽公司。而本文就以猿辅导为对象,进一步分析它的运转逻辑。

近日,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为保障全国广大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猿辅导在线教育宣布:将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巩固预习课和直播课:同时整合公司全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寒假延长期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系统支持。目前,报名人数已突破400万,可谓是受到热烈关注。

猿辅导在线教育公司成立于2012年,成立8年来,一路发展顺风顺水。经历过7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30亿美元,已成为国内K 12在线教育领域首个独角兽公司。

在k 12在线教育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猿辅导是如何通过一步步发展,确立今天的行业地位?它又是依托怎样的竞争优势,在众多K 12在线教育公司中脱颖而出的?

本文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带你深入了解这家公司及K12教育行业的运转逻辑。

行业分析竞品分析产业链分析核心业务分析产品迭代分析产品结构分析运营分析总结

k12教育一般指 6-18岁,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也就是我们大多数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从2013年开始,各个互联网巨头和中小公司都开始着重发力k12在线教育。

下面我们采用PEST分析模型来探讨背后的原因。

近年来国家为互联网教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为互联网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并铺平道路。

这些政策使得互联网教育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2018年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针对K12 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政策内容概括为:

资质上: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办学许可证;内容上: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教师授课:严禁公校教师去外面辅导机构代课或是自己开辅导班。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一方面对于地方性的传统培训机构,是个不小的打击。另一方面,更有利于k12在线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2012年以后适龄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给K12教育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用户基础。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6-18岁儿童及青少年抚养比(指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持续下降,意味着单个少儿接受到的物质和精神关怀(包括教育质量)将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在总体消费中的比重也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持续提升,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这都将使得家长愿意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金钱。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想要让子女未来的生活过的更好,考上本科是一个比较基本的诉求。然而在K12这个阶段,只有1/4的学生能顺利进入本科就读。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课外辅导成为孩子提分升学的利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的焦虑感会一直驱使他们成为K12教育市场的长期消费者。

目前全国K12公立学校的小中高学生共有1.6亿人,这些人口构成了K12教育行业的潜在用户。每年有1600万6岁儿童成为新增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这个市场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理论上有长达12年的用户生命周期。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中国K12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已经过半,另外,平均100-300元/课时的课时费,一学期,一年的学习周期,频繁的扩课辅导需求支撑起巨大的市场总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为K12在线教育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程度上提高了k12在线教育的便捷性。在手机,IPAD上就可以实时通过在线上课,听直播的形式学习,省时省力。

大数据和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迭代,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更便捷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上各层面的因素,合力推动了K12在线教育行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那么在未来几年,它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市场的前景是怎样的?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近300亿元。在未来的几年,将持续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到2022年,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K12在线教育行业的用户规模,从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渗透率也从2015年的不足10%,在2020年将达到20%左右。

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k12在线教育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各家公司竞相追逐,不仅有拥有丰富师资力量和线下经验的老牌传统教育公司如新东方、学而思。也有着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如猿辅导、作业帮、一起作业、洋葱数学、学霸君等。还有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新开发出的教育产品如腾讯课堂、网易精品课等参与到了这个赛道中。

可见,这是一个“肥羊众多,捕食者同样多”的一个市场。而且目前为止,还没有像有些行业那样,形成一个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

根据七麦数据最新统计显示,在教育类APP的用户月活跃度排名中,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直播课这三款APP长期霸占前三的位置。而这三款教育产品的母公司,在用户规模,公司估值、市场营收方面,属于行业的绝对领先位置。

下面针对这三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业务模式进行分析,以此了解该行业不同公司的差异化之处。

2012年8月,获得IDG A轮融资1000万人民币;2013年8月,获得经纬中国、IDG B轮融资700万美元;2014年7月,获得经纬中国、IDG C轮融资1500万美元;2015年3月,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新天域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 D轮融资6000万美元;2016年5月,猿辅导获得腾讯公司D+轮融资4000万美元,这是腾讯在K-12在线教育领域一笔大的战略投资。2017年5月,猿辅导获得E轮融资,融资金额为 1.2 亿美元,投资方为 PE 华平投资集团,腾讯公司跟投。2018年12月,猿辅导获得最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公司领投,华平投资集团、经纬中国和IDG原有股东跟投,融资完成后猿辅导公司的估值超过30亿美元。猿辅导成立于2015年,成立之初,借助兄弟软件猿题库、小猿搜题积累的口碑和用户基础为其导流。产品定位是k12领域的全科真人在线辅导,课程包括系统班、专题课和1对1直播课程等,公司旗下还拥有小猿搜题、猿题库、小猿口算和斑马英语等多款在线学习产品。

截止2018年底,猿辅导注册用户超过1.6亿,其中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人,全年营收达15亿元。

随着核心产品课程的的续报率提升到70%以上,猿辅导的用户规模,营收估计会创新高。2019年,猿辅导开始聚焦于在线大班直播的双师模式。

2003年 创业者从家教开始, 正式创办小班教学, 创办奥数网

2004年 中考网正式上线, 作文网正式上线

2006年 高考网正式上线运营

2008年 在天津建立首家分校,上海分校、武汉分校分别建立,为汶川灾区人民捐款200万元

2010年 学而思网校正式运营, e度教育网正式上线, ICS智能教学系统上线, 美国纽交所上市

2011年 CS2.0全面上线, 摩比思维馆正式运营, 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分校成立。小班教学形式的课程正式命名为学而思培优

2012年 郑州、重庆等5大新分校成立,全国分校扩展至15个。

学而思教育被评为”2012福布斯中国最佳潜力企业”学而思教育荣获北京首届教育公信大典”最具公信力教育集团”学而思教育入选”2012胡润排行榜”学而思教育荣获”2012课外教育五星金牌教师优秀团队”2013年 学而思集团正式更名为“好未来”

在K12在线教育市场初期,学而思网校在2009年上线,布局较早,有实体的学而思线下品牌课程背书,初期积累了大批用户流量,随后发展一直相对稳定。

学而思旨在为6-18岁的孩子提供小初高全学科课外教学,小班直播+个性化辅导的双师模式,AI技术辅助教学。

2015年推出直播+辅导老师的双师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业绩增长。

2017年推出个性化学习任务系统(IMS),同时首次将人脸识别、 语音识别、 触感互动等技术引入在线课堂,当年营收同比增速达97.8%;

2019年Q1,学而思网校的营业收入已经占到了好未来整体收入的9%,约5000万美元。

学而思的创立发展时间比较早,涉足在线教育也比较提前。他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和管理经验。在一线、二线城市有大量的线下办学基础,十几年的口碑积累,用户对其教育产品的认可度很高。

2013年12月31日,作业帮官方内测QQ群成立;2014年1月15日,作业帮Android正式发布2014年3月31日,作业帮iOS版登上appstore的教育分类第一名2015年9月2日,作业帮作为百度”航母计划”的一部分宣布分拆, A轮由红杉资本、君联资本联合投资2015年10月31日,作业帮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独立运营2016年8月18日,作业帮7.0版本上线,品牌全面升级。作业帮B轮融资由纪源资本(GGVCapital)和襄禾资本共同领投,红杉与君联等早期投资者跟投。2017年8月完成1.5亿美金C轮融资,由H Capital领投,老虎基金、红杉、君联、GGV、襄禾跟投,是K12在线教育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C轮单笔融资2018年7月,完成了3.5 亿美元 D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Coatue 领投,高盛、高盛、春华资本、红杉中国、GGV纪源资本、襄禾资本、天图投资、NEA、泰合资本等新老股东跟投,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作业帮致力于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全学科的学习辅导服务,截至2018年,作业帮用户量突破4亿,月活用户超过1.2亿。

其自主研发了包括拍照搜题、作业帮直播课、一对一辅导等多项产品学习工具。利用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全方面打造产品矩阵,增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学而思成立时间较早,而且有其他两家公司都没有的师资和教学内容优势。其母公司好未来积累的品牌红利也让学而思在一、二线城市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基础。

反观猿辅导和作业帮,成立时间相近,发展历程也都是依靠其兄弟产品积累的流量,为后面新推出的教学产品导流,最后形成自身的产品矩阵。并且两者在用户规模和业务模式上,有相近之处,属于直接竞品。

三家公司的核心业务,都有线上直播教学这个模块。但在现阶段,还没有看出哪一家独大的情况。可见在未来几年,不断提高教学产品的用户体验,抢占用户心智,是他们一直要做的重点。

在k 12在线教育的市场中,主要有四个参与方:家长、学生、老师、平台。

那么,猿辅导作为平台方,是如何满足各平台参与方的需求的,在这之中,又存在那些可以改善提高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看猿辅导业务逻辑图:

k12在线教育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学生的家长,一般以80,90后的人群为主。这一类人群,第一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第二是对于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各方面能力。是比较愿意去花费一定数量的金钱,去达成想要的目的。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K12的不同阶段,家长的需求也不一样

这个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主性较差,对比初、高中,升学压力较小,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家长会考虑在打牢孩子文化课基础、不掉队的情况下,多发展孩子的课外兴趣,比如英语口语、音乐舞蹈、数学思维、编程等。

在课外辅导的选择上,有家教、课程辅导班、作业辅导、各种兴趣班供选择;这个时期,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能否发展出一门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于这个爱好是否投入,对于兴趣爱好的理解力和学习程度如何。

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家长对教育产品的需求更加功利化,以应试为主。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产品上,有家教、培训班课班等供选择;

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很大的高考压力,由于高中知识量很多,在学习方法、整体学业规划上都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家长对教育产品需求功利化,一切以应试升学为目标,产品上以学科辅导、专项提升产品为主,由于试错成本很高,家长会优先选择知名线下机构、名师家教等。

针对不懂阶段的学习时期,家长为了孩子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做了哪些选择:

不报名线下辅导班,依靠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上课,回来还得完成家庭作业,本身比较辛苦,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问题是这种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一部分的学生,另外一部分赶不上进度的,只能另寻他法。传统上课模式,也存在上课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报名线下培训机构。这是大部分家长的选择,也是一直被大多数认可的方式。但是培训机构的老师水平良莠不齐,现阶段市场收费也比较乱。还有就是,学生去辅导班的路程时间较长,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重视的。家教一对一辅导。有些家长会选择找家教来辅导孩子。相对这种方式即安全,效率又高。但是,现阶段做家教的群体以大学生和兼职老师为主,缺乏教授经验、水平有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看出,以上几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家长的诉求。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贪玩,上课容易跑神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监督学习,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和叛逆期,生理和心理都变得敏感。这个时期,面临日益增长的课业压力,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然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在某些文化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对以后学习也会有不良影响。

这个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同时面临高考的压力,即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大量的做题考试训练。不同的学生,理解力不同,学习水平也不一样。因材施教,高效的专项辅导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2015年,国家发布了明令禁止在编中小学老师进行校外收费补课行为的规定。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对于优秀的老师而言,相当于多了一条路。在体制内的一部分优秀教师,假如想在经济上获得更高的报酬,互联网在线教育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下,一部分老师面临着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问题。

然而,这些共性问题,想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难度不小。

3.4 平台(如何满足多方需求)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家长、学生、老师都有自己的诉求并且现阶段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下面我们来看,猿辅导作为平台方,是如何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的。

3.4.1 教学方式和趣味性上

教学方式上,猿辅导采用一线老师直播授课的方式。

课前,提供给学生课件进行资料下载,方便学生预习。课中,在直播课里面支持老师个人形象展示、PPT演示、多媒体视频以及在讲义上标注提示。在课堂的学生交流环节,学生可以在发言区参与讨论,也可以举手进行随堂练习。课后,建立谈论群谈论课后作业,班主任老师进行线上答疑;另外,上课直播内容还可以离线下载、支持无限次录播回放功能。可以说是,随时随地,课上课下,进行全方位的贴身辅导。

在教学趣味性上,采用沉浸式课堂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动画演示讲解,快乐轻松解题。在课堂活动环节,设置有金币奖励机制,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原创教学辅导资料,全面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每节课后,通过课堂报告,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对应的学习策略.可以说是,每个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在APP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点,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老师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习效果。学生在家上课,也节省了来往的通勤时间。

师资实力方面,猿辅导采用了严苛的录取标准,目前教师团队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名校。每年教师的录取率,仅为1%。

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育背景优渥的老师是它的标准之一。

并且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全科都聚集着最优质的老师。

每年的文理科各省状元,常常出师于猿辅导的老师。

这就很好解决了,上文提到的辅导机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乱收费的问题。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家长更不必再担心,家教老师水平不足、经验不够。孩子在猿辅导上课,接受顶尖老师的辅导,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另外,猿辅导网课的价格相对线下培训机构更便宜 ;一堂课从几块钱到一两百块就可以搞定。对于身在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当地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想学习提高成绩也没有门路,通过上猿辅导网课,这些都不再是困惑。

对于老师而言,在线教育的模式决定了老师的薪酬上限可以非常高。有的名师,一堂课时薪高达两万元。月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这是传统学校里面的老师,想都不敢想的。

这反过来激励老师去做出更高质量的教学,产生良性循环。

3.4.3 课程体系和研发成果

在教研体系方面,独有国内百亿级k-12学习行为数据库。包含74亿次的学生答题行为数据,284亿次的的题目搜索数据。

几乎所有答题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系统课程的产品规划上,紧跟教育部课程改革方向。为学生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教育产品。并根据不同班型,科学匹配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就很好解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个性化辅导的需求。同时大量的用户题库数据,学生不必担心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

综上所述,猿辅导很好解决了各方的需求问题,对于对家长学生来说,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学习资源条件,同时也满足了老师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猿辅导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猿辅导目前的核心业务是一对多形式的班课。下面我们通过分析GMV数据指标来判断它的营收情况如何:

在提升用户数,增强品牌、口碑效应方面,猿辅导做了哪些动作呢

一:在提升用户知名度上,2015年,以嘉宾参与录制节目的形式投放《天天向上》;2018年,猿辅导成为了《最强大脑》的合作方,借助自身的学生流量为《最强大脑》提供海选平台;2019年,猿辅导成为《最强大脑》新一季唯一的官方报名和选拔通道,负责初试和复试,更参与了出题环节,从选手报名、在线选拔到节目赛题系统开发,全程参与其中。2020年,猿辅导先后成为CCTV《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国铁路官方App“掌上高铁”运营方国铁吉讯的合作伙伴。从线上电视节目,到线下交通出行,全方位的广告投放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二:在口碑方面,提高家长的用户体验度: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完直播课以后,收到课堂报告,查看课堂表现;课后习题批改完成后可以收到习题报告,查看课后习题表现;考试结束后收到考试报告,查看考试表现。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是不论报辅导班还是线下培训机构都不能相比的。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用户来到平台之后,产生付费行为的用户,才是有效用户。它是怎么做,引导用户来付费,从而提高转化率的:

打开app首页可以看到,猿辅导为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免费、低价体验课如

高三全科重难点专题课收费只要1元钱,名家思想启迪智慧课0元观看、高三免费直播课等,让学生低成本试学课程,免除用户对课程质量、学习效果的担忧。这对于增强信任感是十分关键的。

另一方面,设置新人赠优惠券、邀请好友注册获赠猿币的方法鼓励用户消费,提高用户的平台参与度和积极性。

最后,在用户购买核心专项课之前,可以免费试听,对于提高用户的购买意愿很有帮助。另外猿辅导支持购买后不满意退课行为,用户听完第一节课,如果不满意,在第二节课前可以退课,免除了购买课程之前的后顾之忧。

在定价方面,首先猿辅导采用推出大量1元低单价课程的方式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对平台课程产品的信任感。降低用户首次付费的风险成本,为用户二次付费做好铺垫。

再次,猿辅导主推大班双师团课,团课的课时以30节课为主。团课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算下来,每节课花费才几十元。相当于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到优质老师的指导。相比外面动辄几千块、上万块的补习班,绝大多数家长是更愿意去接受猿辅导的定价的。

综上来看,猿辅导在提升用户数、提升转化率、定价策略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那么营收越来越好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笔者通过对猿辅导的版本迭代进行整理,探究其产品迭代的节奏,下面是猿辅导所有核心版本的整理情况:

通过对迭代版本的分析,猿辅导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冷启动,完善基础功能

1.0到1.5版本,是猿辅导的产品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提供的是基础功能的搭建和一些围绕学生上课的相关功能的建立。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出学生上课、下课的基础需求。在第一阶段的后期,根据学生上课时间场景的不同需求,增加了离线课程查看和课堂回放随时查看,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查看老师评价功能,帮助用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老师,增强用户体验。

第二个阶段:搭建运营工具,探索完善学习场景

2.0到3.9版本,猿辅导开始通过一些运营手段,去增加拉新效果,减少成本。如可以分享好友注册。另一方面,猿辅导通过丰富学生上课场景、优化课堂各环节的用户体验,不断提高新用户的留存率。购买课程可通过年级筛选,这个功能更方便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用户的角度对功能模块做了细化分类;教师方的操作也更加便捷和人性化。这个阶段,是猿辅导用户量倍增的一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不断挖掘并满足用户需求,完善课程服务体系

4.6到7.2版本,这个阶段,猿辅导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挖掘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补充和迭代。背后是对产品细节的高要求,对用户体验的不断满足。增加了小学英语课直播,丰富小学语文学习场景,课程回放中增加测试;不断满足不同阶段的用户学习需求,并打磨出让用户有高体验感的产品细节。

这个阶段,猿辅导的用户量不断增加,知名度非常高,而猿辅导也增加了运营迭代速度,不断更新,设计出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学习场景,提高它在使用者中的口碑。

整体来看,猿辅导的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打磨产品,完善基础框架;第二阶段通过运营,迭代方式提高用户留存率;第三阶段,随着用户量的增加,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增加学习场景,多方面满足用户不同学习需求。可以说是,节奏感很好,自我学习进化能力很强的一个公司。

下面我们来看猿辅导的产品脑图,观察它是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的,下面是猿辅导7.2.2的产品结构脑图:

为了便于分析,按照用户、场景、需求、功能四个维度,重新对猿辅导的产品结构进行总结梳理得到如下表格:

猿辅导的主要用户是学生,但家长充当了付费方的角色。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家长和学生都当做目标用户一并看待。

当用户在使用猿辅导时,主要存在三种场景:

买课前了解想要了解的内容买课中了解与上课相关的流程细节买课后对于课程的学习和后续操作在买课前,用户还不是很了解猿辅导平台,所以进入首页后,可以通过“一分钟了解猿辅导”对平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用户想进一步的看看其他方面。比如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课程质量等。而这些需求,都可以在首页的课程展示中得到满足。

用户点击感兴趣的课程,进入课程详情页。会出现课程的详情介绍等。笔者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十分类似于电商淘宝购物,老师的直播课产品替代了电商购物的实体产品。另一方面,用户在此页面,可以通过免费试听的方式体验教学产品,增强对购买课程的信任感和体验感。这对于用户付费购买产品,提升转化有不小的帮助。用户评价、课程详情也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最大可能的展示用户在购课前想要了解的点,打消购课疑虑,提高购课转化。

在买课中,用户通过首页“选课咨询”的提示,选择想要了解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高效便捷。笔者观察发现,在首页和课程详情页,都设置有“咨询”这一对话框,这一细节设计很讨巧,既方便又实用,可以看出猿辅导产品设计者的用心。

买课后,用户分为学生和家长。对于家长来说,第一诉求莫过于了解孩子的听课学习效果。这一诉求,可以通过在微信端绑定猿辅导账号解决,在每次直播课结束之后,家长可以在微信端收到课堂学习报告,查看孩子的学习表现。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了解上课时间和学习内容,课中做好课堂笔记和听讲,课后复习学习内容。这是他的核心需求点。

那么猿辅导是如何满足的呢?在我的课程功能界面,课程日历和离线课程分别满足了学生课前看时间和课后看课程回放的需求。点击我的课程进入详情页,课堂资料、课堂测验、标记记录分别对应课前预习、检验听课效果、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需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在不断阶段的学习需求。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猿辅导的产品设计对细节把控很好,能给用户比较好的体验感。在整体功能上逻辑清晰,简单高效。很好的满足了用户在买课前、买课中、买课后的需求。

互联网行业中,如果说产品是0到1的起始,那么运营就是从1到10,10到100的发展过程。下面笔者梳理了猿辅导从成立至今,主要的一些运营活动:

2018年12月,猿辅导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投资方为腾讯(领投)、经纬中国、华平投资、IDG资本。

2019年1月,成为《最强大脑》独家战略合作独家在线辅导合作伙伴,与节目同步推出”小学数学能力训练营”定制课程,将在节目全程展开战略合作。

2019年5月,猿辅导作为唯一受邀的在线教育公司,参加第三届中-美-芬三方 工作坊 “21世纪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讨会。

2019年8月,猿辅导与学习强国首次合作,猿辅导独家原创课程《“哆来咪”古典音乐启蒙课》入选“学习强国”,并获重点推荐。

2019年12月16日,猿辅导、小猿搜题、猿题库、小猿口算、斑马英语列入第一批教育App备案名单。

2020年1月,邀请顶级学者免费开讲大师人文课,汇集了周国平、余秋雨、蒙曼、易中天、康震、纪连海、刘墉等学者,直播讲授中国文化。

2020年1月,猿辅导联合学习强国,推出“在家上学(中小学课堂)”专题。全国中小学生登陆“学习强国”App,便可以同步收看课程。

2020年1月16日,猿辅导与“掌上高铁”运营方国铁吉讯达成战略合作,全国高铁将携手猿辅导,共同为旅途中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内容。

2020年1月25日宣布,猿辅导已向武汉捐款人民币一千万元,用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捐款主要用于采购一线医疗机构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检测设备等。

2020年1月29日,猿辅导在线教育宣布将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巩固预习课;同时整合公司全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旗下猿辅导网课、 猿题库 、小猿搜题、小猿口算、 斑马AI课 等产品的核心功能,在寒假延长期内为学生提供系列支持。

2020年2月10日,全国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为帮助全国各地初三高三毕业生在家也能全力备战中高考,猿辅导在线教育公司继向全国中小学生推出“免费直播课”后,旗下猿题库App又发起了一场“全国百万人同时在线的英语模拟考试”。

2020年2月15日,猿辅导在线教育推出“榜样青年说”免费直播课,向全国中小学生传递新鲜观点与思维方法,帮助同学们开拓眼界,树立远大志向。

“榜样青年说”嘉宾全阵容包含有哈佛大学法律博士詹青云、复旦大学副教授熊浩、《令人心动的offer》人气选手何运晨、世界记忆总冠军王峰、哈佛心理学者刘轩、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彭英之等各领域精英登上了猿辅导的直播课堂。

2020年2月26日,猿辅导在线教育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嘉推出《青少年防疫计划》科普视频,以动画形式讲授日常生活中的疫情防控知识,助力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通过对在线教育市场和猿辅导的整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受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推动了近几年k12在线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并且在未来几年会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在k 12在线教育行业中,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校属于第一梯队,每个公司有着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家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这三家公司的业务,有重叠也有不同之处。在未来几年,他们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激烈。如何“引得来”怎样“留得住”用户,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3)k 12在线教育市场里面,参与者主要有家长、学生、老师、平台,平台要想有大的发展,需要满足、平衡好多方的需求。

首先,猿辅导名师直播线上授课的方式,解决了“培训机构”和“家教辅导”所不能解决,兼顾到的问题。其次,名师网络授课结合猿辅导的“特色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帮助。最后,优秀老师在猿辅导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收入回报,反过来老师更加努力的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正循环。4)猿辅导的核心业务是一对多的大班直播课。

首先最重要的是老师,老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成果。猿辅导选择经验丰富,背景优良的老师,严格把控录用标准,并给与优秀教师十分丰厚的教学回报,从而留下了大批精英老师。

另一方面,猿辅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战略,大量在媒体,交通工具上投放广告,提升自身知名度。最后,通过免费试听、随时随地学习等、新人优惠券等一系列运营手段提升用户付费率,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5)整体来看,猿辅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打磨产品,构建基础框架;中期通过运营手段增加用户量,提升留存率;后期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方面需求。是自我进化学习能力很强的一家公司。6)猿辅导移动端的用户是家长和学生,使用场景分别为买课前,买课中和买课后。通过对产品功能模块的总结梳理,发现用户的基本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是一个用户体验比较好的产品。

以上,是笔者本着增加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理解做的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限于个人能力有限,肯定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佬拍砖,感谢!

本文由 @符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但是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也在缩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可口可乐这座冰山在融化,在过去六年可口可乐的人均消耗每年减少3%,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取决于可乐品类。要建立一个品牌,首先要从品类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再来考虑品牌。

      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品牌形象无法让企业真正建立品牌,企业投入巨资所塑造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加顾客好感,但不是促进销售的核心力量。

      由于创建和传播品牌形象需要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还无法保证取得满意的进展,所以很多中国企业产生了诸如“做品牌是大企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才做的事”,“做品牌不会在短期见效,只有长期才会有效果”等看法。

      它们把做品牌当作锦上添花之举,甚至认为“企业应该先重销量,再做品牌”,进入了把品牌和销量截然隔离的误区,进而对“创建品牌”产生心理上的排斥。

      但是非常差异品牌定位公司认为,企业创建品牌的目的不正在于提升产品溢价,实现更好、更稳定的销售吗?

       今天在企业界中,品类营销是一个热门话题,被很多的企业提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所提及的品类仍然是基于市场,而非心智,两者有巨大的区别,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的产品信息,习惯于把相似的产品进行归类,而且通常只会记住该类产品的代表性品牌。消费者心智对信息的归类,我们就称之为“品类”。

市场角度的品类与心智角度的品类有何不同?有时候,二者是一致的。例如,在市场中,汽车和卡车并不属于同一个品类,在心智中也一样。但很多时候,二者并不一样。例如,从市场的角度看,浓缩果汁与非浓缩果汁属于一个类别,但是从心智的角度看,它们属于不同品类。从市场的角度看,不存在一个叫作安全轿车的类别,但是从心智的角度看,安全轿车的类别十分清晰。

       品类既非单纯的产品概念,也非单纯的传播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营销概念,而是一个几乎所有营销要素的集合。品类创新是企业创新和品牌营销的集合。

      很多人把传统品牌定位营销理论中的市场细分与分化混为一谈,但本质截然不同。

      其一,二者立足点不同,市场细分理论诞生于营销竞争的市场时代,立足于市场中,而分化诞生于心智时代,立足于营销战争的终极战场潜在消费者心智中。从这个角度看,分化可以叫作“心智细分”。

      其二,市场细分的重点是对现有市场和需求的聚类,目的在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展开营销;分化则重点研究潜在消费者心智认知的归类,目的是发现可能的新品类机会。从结果来说,市场细分更多的在于更好地满足现有的消费者需求,分化则更多的是创造新的顾客和需求。

      开创一个新品类最直接的方式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好比生物进化史上的基因突变,是一种剧烈的分化形式,为创建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通用电气就是由技术革命创建的品牌。

众所周知,通用电气的创始人爱迪生是电灯的发明者,通用电气正是借助这种强大的势能以照明起家,并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品牌。西门子的创始人则是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即被誉为“电动机之父”的西门子,至今高铁动力技术仍然是西门子的核心业务。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创建品牌的方式,很难被中国企业学习,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革命性技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并非创新品类的主要途径。


       与技术革命不同,技术创新只是对现有技术进行较小的革新甚至是升级或改良,这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并非难事。

水和茶原本是在家里或者其他某个固定的地点喝的,为了更加方便,瓶装茶、瓶装水诞生了。奶茶原本是在奶茶店里喝的,为了更加方便,杯装奶茶诞生了。凉茶原本是在凉茶铺里销售的,为了更加便捷,罐装凉茶出现了。食用油原本是散装销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意识的提升,小包装油出现了。在很多领域里,都存在通过方便性包装化来开创新品类的机会。

      对于企业而言,要找到市场上没有的新品类是困难的,但是要找一个顾客心智中没有的新品类并不困难。

      一种情况是,成千上万的新品类或者具有成为新品类潜质的产品已经由小企业推向市场,但由于小企业初期通常缺乏足够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对本书中所谈的开创品类、品类化、推出新品类、扩大并主导新品类等各个环节的方法缺乏了解,新品类被淹没在了产品的海洋中。

      另一种情况则是,对于很多品类,尽管产品已经诞生了很多年,但消费者的心智中并没有个公认的品牌。例如,袜子已经诞生了很多年,但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浪莎或许代表女袜,却没有一个公认的男袜品牌。

      严格地说,这不是一种创新品类的方法,而是实力企业抢占心智中新品类机会的捷径。一旦发现这些品类机会,大企业就可以通过“兵力优势”抢先占据心智。

      聚焦不仅是企业经营哲学的核心,也是开创新品类、创建品牌的有效方法。主要的做法是将现有的品类进行收缩,直到你可以成为第一为止,一个可能的新品类就诞生了。

      格力没有发明空调,也不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空调。格力能够在海尔、美的、春兰等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建立起领先地位,正是得益于竞争对手的疯狂延伸和自己的长期聚焦。

      1994年,春兰以53亿元的销售额、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国内空调业第一,而当时格力的年销售额仅为6亿元,甚至未能挤进前10强。

      后来,春兰集团基于“单一的空调企业未来无法生存”的判断,进行了大规模的品牌扩张,先后进入了摩托车、汽车、重机设备、太阳能电视等领域,而格力却始终专注于空调领域。到了2007年,格力空调以年销售额380亿元的绝对优势,占据国内空调市场30%的份额。春兰年报却披露出4亿元的亏损,并因连续3年亏损差点被“摘牌”。

      正如格力总经理董明珠所言:“不是格力打垮了对手,是对手自己打垮了自己。”我们相信,如果格力能够抵制住多元化和品牌延伸的诱惑,继续专注于空调领域,则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家电品牌。

      品牌名和品类一旦锁在一起,就完成了品牌的创建,不仅要宣传劳力士这个品牌名,而且要把劳力士和心智中叫做豪华瑞士手表的品类锁在一起,同样重点不在于宣传沃尔沃这个品牌,而是要把沃尔沃与心智中的“安全车”的品类锁定在一起。

      在营销中,名字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其重要程度甚至不逊于开创一个品类。因为名字是与消费者心智接触最为紧密的部分,所有的营销和传播活动都与品牌名有关,糟糕的名字足以葬送一个新品类的前途,而很多品牌在竞争中的劣势都与品牌名有关,然而,这一直未能引起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回到“品类——品牌——产品”的逻辑中,品类是先于品牌的决策起点。要构建品类认知,品类的概念必须先于品牌出现。

      海信推广变频空调,是产品层面的。消费者在2009年以前买空调,考虑的是品质、价格等等,格力是毫无疑问的首选。也许消费者如果选海信的话,会考虑他们的最新变频系列。就像也可能考虑海尔的清洗系列一样。消费者对于格力的偏好,在广泛的认知中,很难因为海信的产品创新而改变。

      变频空调真正的潜力,是让消费者首先考虑“我要买变频空调”;而不是告知消费者“海信推出变频”。逻辑出发点不同,在构建商业世界的竞争格局中,会产生最根本的差异。
美的尝试,从一开始就在告诉消费者:空调有两类,一类是变频,一类不是变频。看两家的具体做法对比,在不同时期,两个品牌都做过“变频空调普及风暴”,在产品、价格、终端,都做了全方位覆盖。

      认知中的概念,并不是文字游戏。真正成为消费者认可的新品类,成为选择的起点,形成“我要买某某(品类)”的认知,意味着品类本身有着属于自身的基本属性。这个属性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同时是和原有品类相区隔的。

      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消费品和家电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某某,层出不穷。然而,没有一个真正的新品类成立。很基本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定义新品类的基本属性和游戏规则。消费者不知道智能电视和非智能电视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虽然行业在推动更新换代,然而始终没有形成消费端的拉力。

最后,新品类一旦成立,就会有自己的发展驱动力,品牌参与其中必须全力以赴以保持竞争力。

      产品的升级换代,是企业内部的事。每个企业的研发部门,都会制定自己的产品型谱、研发计划,在自己设计的节奏下,逐步推进。当创新以品类出发,改变市场之后,对于品类的驱动力会来自消费趋势、来自竞争环境。

      大部分情况下,品类的进步速度会远远快于企业的规划。企业必须从组织到资源到所有的配称设置,都基于品类竞争重新考虑、重新规划。而很多发明者,在品类开始启动快速增长后,却没有跑过市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逻辑从几方面考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