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硒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适量硒能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植物新陈代谢、提高植物的生命力和对逆境伤害的抵抗力。硒能够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合成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提高植物抗逆的能力。此外,硒还能改善多种作物的品质,推测硒可能通过参与多种代谢反应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适量施硒可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蛋白质含量,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增强抗逆能力等。

目前富硒作物主要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将富硒植物分为聚硒植物和非聚硒植物,聚硒植物可作为硒指示植物,如黄芪属植物,本身硒的含量就很高。大部分农作物不是聚硒植物,我们称之为非聚硒植物,其含硒量都很低;另一种将富硒植物分为累积植物(指示植物)、中度含硒植物与低度含硒植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程度取决于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差异很大。一般聚硒植物对硒的吸收和耐受能力都很强,它们若生长在高硒环境时,含硒量会大大提高,有些每公斤可达数千毫克,而大部分栽培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吸收累积硒的能力较差,一般含硒量1毫克/千克,最高每公斤只有几十毫克。众多研究表明,十字花科、百合科和豆科植物吸收硒的能力大于菊科、禾本科和伞形花科。在农作物中,十字花科植物油菜对硒的吸收能力最强,其次为豆科植物,谷类最低。

农作物吸收硒的主要来源是土壤中的硒,农作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除了与植物种类的种类有关,还与土壤硒含量、土壤质地、pH值、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盐度等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许多报道中的土壤硒都是以土壤的全硒含量为指标,并非土壤有效硒含量,而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却是土壤有效硒。土壤硒浓度适宜时,作物的含硒量和硒积累量随土壤有效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农作物应用适当的方法富硒,不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使作物的硒含量成倍增加,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人畜需硒标准。其农产品加工可加工成多种天然保健食品,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同时还可以生产富硒饲草料,进而转化成富硒肉、蛋、奶,满足人类对富硒保健品的需要。农民不仅可以增产增收,并且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富硒产品,不用花钱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补硒问题。

利用植物能够吸收和富集外施无机态硒,并将其转化为生物有效态硒的特性,也可通过外源增硒的方法生产富硒作物。适量硒对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是有益的,在低硒地区,生产上农作物施硒主要有3种方式:土壤施硒、拌种、叶面喷施。拌种所需的剂量及浓度不易掌握,因而此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少,土壤施硒存在施硒量大、投资高、易污染环境等问题,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叶面喷施具有便于操作、高效快捷等优点,因而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全国的许多地区已开始发展地区富硒种植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范围极广。全国富硒种植业发展地区、企业、合作社等近年来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种植种类也在不断扩展,其中以湖北施恩、贵州开阳、江西丰城、青海平安、陕西紫阳、湖南新田、福建寿宁、山东博山等地的富硒种植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

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可致力于做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力的推动者和行业沟通桥梁,推动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联盟以平台、桥梁、智库、服务为核心职能,为富硒农业领域相关机构、企业之间交流、交友、互相学习、合作发展提供平台;做研究并实践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智库;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硒产业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森林防火建议书 篇一:森林防火建议书 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态屏障,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摇篮。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绿色家园。 众所周知,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大敌,是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元凶,是破坏社会稳定的祸根。在安庆市,每年由于上坟烧纸、吸烟等人为引发森林火灾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预防森林火灾,安庆市森林防火消防工作指挥部、安庆市委宣传部特别提醒您: 1、严禁在林区内上坟烧纸、燃放鞭炮,提倡文明祭祀。 2、严禁在林区内吸烟,乱扔烟头。 3、严禁烧田埂地坝,烧荒、烧灰积肥,严禁未经批准擅自炼山。 4、管好您的孩子,监护好智障患者,不要在林区野外玩火。 5、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立即拨打110、119或12119报警。严禁独自一人或组织老弱病残和孕妇、儿童、中小学生上山扑火。 请您明白: 1、造成森林火灾,烧毁他人林木要承担赔偿责任; 2、违反野外用火规定,将依法受到行政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发生森林火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绿色家园是我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务必自觉遵守。 学校森林防火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及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知道吗?我们合江县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这样以来,森林防火任务艰巨,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林区群从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据统计,引发森林森林火灾的原因,99%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其中青少年玩火引发的案例不在少数。如2010年我省道孚县12.5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就是一个6岁儿童玩火所致,造成15名解放军官兵在内的23人遇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和难以挽回的后果。 同学们,大家想想,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作用。而一个小小的火星会导致整个森林烧毁,多可怕啊!一个火星就是一片森林!因此,森林防火,迫在眉睫,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人类共同的地球,我们应努力做到: 1、树立爱护森林资源的观念。小学生应自觉做到保护森林一草一木,不拔扯、拆断树苗、草苗等,不乱砍滥伐林木,不捕杀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共同的朋友。 2、树立预防森林火灾的方法。自觉做到不在林区玩火取乐,不在林区烧火取暖,不在林区烧烤食物,不在林区燃放鞭炮,不在林区玩火吸烟,不在林区烧香点烛。 3、树立逃离森林火灾的做法。一旦发现初期 火苗 ,尽量用就近的泥土、树枝等扑打灭火,如扑打不熄灭,要立即跑步离开现场,并立即报告附近的大人,说明何处起火了,要求他们立即去灭火,有电话就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当发现火势很旺,应立即远离火灾现场,决不能围观,这样会引火烧身的,严禁小学生参加扑火。 4、树立维护森林法律的道理。小学生从小要知道, 爱护森林,人人有责 , 预防森林火灾,人人都有责任 。小学生破坏森林植被、损害林区防火设施、造成森林火灾等都是违法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由家长或监护负责赔偿。 5、当好 小小森林防火宣传员 。每个同学要认真 森林防火知识、法律 ,积极向同学、爸爸、妈妈、亲友、邻居等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法律等,让全社会人们共同预防森林火灾,共同保护森林资源。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以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城市、山川更加秀美,更加文明和谐! 森林防火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态屏障,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摇篮。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预防自然灾害。能够生产木材、食材、药材和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物质资源。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绿色家园。我市生态环境脆弱,森林植被造成破坏,难以恢复,成本巨大。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火源管理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为此,我们倡议: 1、禁止在林区及林区周边用火,严格遵守野外火源管理 五不烧六不准 规定。因特殊情况确需用火时,须报县区森林防火办公室审查批准,并要预先开设防火隔离带和有专人负责安全。 2、在春节、清明节和其他节假日上坟祭祖时,严防山林火灾发生。在烧香、烧纸点烛和燃放鞭炮前,要将坟墓周围茅草杂柴清理干净,并做到人离火灭。 3、管好您的小孩和痴、呆、傻病人,不要在林区及其周边玩火。 4、造成森林火灾,要承担赔偿责任,视情节轻重,将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处有期徒刑等法律制裁。 5、违反野外用火规定,不管是否造成森林火灾,都将受到当地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的处罚和警告。 6、发现森林火灾,要立即报告当地村组负责人或拨打当地乡镇或市县区防火值班电话。 7、平安、和谐、健康是每一个家庭的福祉,请您自觉遵守规定,积极参与我们的倡议。 篇二:森林防火建议书 森林防火项目建议书森林

丽水市水旱灾情评估报告 丽水市水旱灾情汇编分析报告 前言 PAGE 126 目录 前 言 1 1 丽水基本情况介绍 6 1.1 自然地理 6 1.2 水文气象 9 1.3 流域水系 12 1.4 农业、人口及社会经济 20 2 丽水市水雨情基本情况 25 2.1 水文气象资料收集 25 2.2 降雨参数资料 25 2.3 降雨资料统计 26 3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30 3.1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8°41′至120°26′,北纬27°25′至28°57′之间。东部邻台州、温州市,南接福建省宁德市,西与衢州市和福建省南平市交接、北靠金华市。下辖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松阳、遂昌、云和、庆元、景宁7县,全市国土面积17298km2,其中山地占88.4%,耕地占5.5%,水面及其他占6.1%,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地形地貌受仙霞岭、括苍山、洞宫山三大山脉控制,河流水系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赛江(交溪)、闽江和椒江等。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丽水水旱灾害频繁交错发生。 水灾是丽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由于丽水处于浙南地区,坡陡谷深,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房屋倒塌等灾害,是丽水洪涝灾害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干旱是丽水境内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以夏秋旱为重,丽水旱灾的频率约为3年一次;频发的水旱灾害历史上给丽水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千百年来,丽水人民逐水而居,在瓯江等6条水系的干支流两岸繁衍生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村镇和州府县城。发达的水系为人民带来了航运、渔业和灌溉之利,也带了频发的水灾。自古以来,台风、洪水、干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说法。为了生存,丽水人民同水、旱灾害进行了顽强不息的长期斗争,兴水利,除水害,使水资源不断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根据“以蓄为主,小型为主,国家扶持与群众自办相结合”的治水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30年间,丽水全境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30余万亩增加到了1980年的130万亩,抗旱70天以上的旱涝保收田从1952年的17万余亩增加到1980年的74万亩,农田水利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实现了农作物的大幅增产,摆脱了丽水山区靠天吃饭的困境,缓解了全境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8年长江洪水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新一轮的高标准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丽水市城区及松阳、云和、景宁等县在该轮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城市防洪标准已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县(市)也基本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各村镇也开展了小流域干堤建设,加固或新建了一批高标准的防洪堤。 建国后至今的近七十年间,丽水市域范围内发生了多场规模不等,损失情况各异的水旱灾害。洪涝的轻重程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发生的地区、堤防水库的建设情况以及人口财富的集中程度密切相关;而干旱的轻重程度,与干旱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等、供水设施的建设情况紧密相连。自建国以来,丽水市相关部门对历年的降雨量、蒸发量、洪涝灾害的损失情况等均有记录。在建国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市域内的水利工程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但是目前,从整体上来讲,这些资料存在保存零散、整体性差、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较差等特点;由部门职能确定的各部门对数据资料的关注点相对较为片面,统计数据的表述流于表面,对水旱灾情的总体和全貌描述性不强,对水旱灾情发生与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内在联系的确定较为模糊。从另一方面来看,累积的大量的原始信息资料虽缺少必要的整理与汇编,但这些资料经过了长时间的收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是对丽水市水旱灾情的最真实的记录,无论是对丽水历史上水旱灾情的研究,对以后丽水市在处理水旱灾情过程中的决策,还是对未来防汛防旱中的规划,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非常宝贵。 开展本次丽水市水旱灾情资料汇编工作,意在通过对丽水市水旱灾情历史累计资料的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