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打雷最多的地区是?

杭州易龙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今天是3·23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世界气象日开展的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23日。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2021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1、你知道打雷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2、户外遇到打雷闪电,要不要抱住孩子?

     不要!抱住孩子的危险程度,比孩子独自一人的时候更大!

     在户外,遇到打雷电扇,有些人会出于本能反应要用手护住孩子。这样做其实没有必要甚至是危险的。

     事实上,你只需要让孩子站在大人旁边,就比大人更安全。这是因为孩子身高矮,不容易成为雷击目标。可以让孩子站的离大人远一些。

这些你get 到了吗?

既然雷电能有这些用处,我们能提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然后利用好或者躲避开“它”吗?

别说,还真的有!!——这就是大气电场仪

当带有电荷的云层靠近时,大地与云层间电压急剧变化,雷暴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压超过阈值则会发生击穿,向云层,大地,建筑等放电,这就是雷电的产生。所以当雷暴云所带电量越多、高度越低、距离大气电场仪的距离越近,地面电场仪探测到的电场强度则越大,大气电场仪附近发生闪电的可能性越大。大气电场仪就是捕捉这一变化后经过特定的分析,来预报可能产生的雷电。

大气电场仪是直接安装在地面上对雷云电荷量(或称大气静电场场强)进行监测,在晴好天气下大气静电场场强为± 500V/m,但当暴风雨来临时,大气静电场场强会激增至±15kV以上。大气电场仪就是通过对电场极性变化的探测和分析,以及对一场雷暴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发生的电场变化设以门限数值,包括两个特殊门限:在平原或低海拔地区为6 kV/m ± 1 kV/m;在中海拔的山区(海拔1,000~2,000 m)为10 kV/m ± 2 kV/m,就能够实现对暴风雨来临和雷击可能性的预警,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杭州易龙致力于大气电场仪的研发生产已有二十年,拥有成熟可靠的大气电场仪防护方案,详细请拨打咨询

杭州易龙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易龙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云南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编辑人员

二、防震减灾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六、为什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七、地震应急如何组织实施?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时时都处于运动变化中,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等是我们日常都能感受到的变化。对于地球的各种运动变化,并不是我们都能觉察到,也不是我们时时都能感觉到的。比如,我们脚下的大地,有时会突然晃动起来,持续一会儿后又平静下来,这就是地震。如果晃动很强烈,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2000多年前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写到“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不宁”是地不安宁,即地震,“不令”就是突如其来的意思。诗中惊叹地震突如其来,其势如闪电,其声如雷鸣,其力足以令山川变易。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同刮风、下雨、打雷、日食、月食、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地下岩石层产生变形并逐渐积累起很大的能量,当这种变形超过了其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同时激发出携带有能量的弹性波向四周传播。当这些波传到地表时,地面产生振动,人们就感觉到了地震。如果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很强烈,便会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2、地震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震的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人工设施的破坏。

地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指山体崩塌或滑坡,地表裂缝、塌陷、上隆或喷砂冒水,发生在海底的大地震有时还会激起破坏力极大的海啸。

地震对人工设施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破坏建(构)筑物,如毁坏房屋设施等;破坏生命线工程,主要指水、电、交通、通信设施的损坏等;恶化工农业生产条件,如中断水源、能源,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等。

3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

与其他灾害如水灾、旱灾、台风和瘟疫等相比,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

(1)突发性强。地震发生十分突然,持续时间只有十几秒、几十秒钟,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桥梁断裂,人员伤亡等灾害,人们从思想上到物质上都没有准备时间,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灾难就降临了,所以预防难度大,后果严重。

(2)破坏性大。发生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往往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例如1976年唐山

45、想了解云南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地震科普知识上哪个网站查询?

要想了解云南防震减灾工作动态和地震科普知识,可以登陆“云南防震减灾网”,网址为:

地震前在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地震前兆。地震是有前兆的,常见的现象有:小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和地球电场、磁场、地应力场、重力场等各种微观测量的变化。在临近地震前还可以观测到地下水位、水质的突变和地声、地光、电磁干扰、动物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宏观异常变化。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观测地震前这些微观和宏观异常,是专家们作为分析震情趋势和地震预报的依据。

一些动物(如蛇、鼠、狗等)的某些感觉器官特别灵敏,易于感知地下深处和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引起动物的震前行为异常。其表现为极度紧张、惊慌恐惧、焦躁不安、狂奔乱跑、惊叫哀鸣或不思饮食、不进栏、圈等。一般动物的行为异常多数发生在震前24小时,临震1-3小时内达到高潮。

47、地震监测是怎么回事?

人们为了解、研究地震,首先就得对地震进行观测。就当前地震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地震监测就其内容可分为地震事件的监测(测震)和对地震前兆的观测。就其监测的方式可分为固定台站观测和流动台站观测。地震监测的内容主要有测震、地形变、地电、地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此外还有地应力、地热、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卫星遥感技术)、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应用到了地球科学的观测研究中。

48、什么是强震观测?

强震观测是利用特殊的地震仪(强震仪),记录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在强震观测中,强震仪可布设在地面,也可布设在建(构)筑物上,以观测地震时建(构)筑物的振动破坏情况。通常,强震仪布设在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一旦强烈地震发生,在震中附近,普通的地震仪都被震坏了,只有强震仪能正常工作,记录下强烈的地面震动情况。强震观测的目的主要是为地震区划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9、什么是地震前兆监测?

所谓地震前兆是指伴随着地震孕育过程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现象。由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及生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中的异常变化现象。对这些异常变化现象的观测就是地震前兆监测。

50、什么是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宏观异常亦是丰富多彩,如地声、地光、火球、喷水、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井水翻花、冒泡、突升、突降、变色、变味、井孔变形、各种动植物的反常现象等等。总之,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

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51、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作出预报。

我国通过对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方法,形成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属于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主要依靠积累观测资料和震例分析进行经验性预报。

地震预报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地震的成因尚缺乏规律性认识,且地震前兆现象也很复杂;二是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

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经过四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取得一定进展。目前我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对某些类型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历史不长,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仅刚刚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人类一定会敲开“地震预报的大门”。

53、我国目前地震预报的现状是怎样的?

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为30%,短临预报准确率约为15%,这样低的成功率常常使领导决策处于两难境地。尽管如此,由于1966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成功预报并减少大量人员伤亡,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做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国家,在这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云南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处于国内的先进行列。

54、地震预报分为几种类型?

分为四种类型:长期预报----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对未来1至3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的预报;临震预报----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55、国家对地震预报的发布有何规定?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长期预报由国务院地震主管部门提出,向国务院报告,由国务院发布。短期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信息。新闻媒体刊登或插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经一定的程序审批并以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56、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建造结实坚固能抗震的房屋,是减轻和避免地震破坏和损失的关键。

57、影响建筑物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建筑场地选择不当、抗震设防水准低、抗震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是导致建筑物地震破坏重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建设中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注重场地选择、科学设计、加强施工监督及质量管理,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效地防御和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8、要使建筑物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地震破坏应抓好哪五项工作?

一要选好场地地基,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三要搞好抗震设计,四要把好施工质量关,五要对老旧建筑物进行加固。

59、建造结实坚固能抗震的房屋,必须把好哪五道关?必须严格做到哪四个注意?

五道关是:地基选择审核监理关、抗震设防要求审查关、建筑设计审核监理关、施工审核监理关、竣工验收评审关。

四个注意是:一是不要在活断层上及附近建房,当不能避开时,必须进行特别处理、设计和施工;二是不要在河道、河滩、山脚边坡等软弱地基上盖房,不得已时,要对地基和建筑物作特别处理;三是不要在重要交通要道上建骑楼;四是要注意柱子的构造和建设。

60、已建房屋抗震加固的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能力的措施。抗震加固必须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后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抗震加固要分轻重缓急,有计划进行;抗震加固要按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批、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等程序进行。抗震加固措施包括增强强度、提高延性、加强整体性和改变传力的途径。

61、农村民房抗震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大多数灾害性地震发生在农村,致灾的根本原因是农村民房抗震能力差,原因有四:一是多数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由于建房资金有限,使房屋结构设计不当、类型选择不合理、材料使用不标准;二是农村民居建设缺乏管理,建造方法缺乏规范;三是农民对地震危害性和房屋抗震方法缺乏了解;四是农民建房往往讲究房屋的外表,而忽视结构的安全。

62、农村建房前应做些什么准备?

对于农村民居的房主和建设者,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地震知识,熟悉房屋抗震技术常识,应充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和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性;2、应在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方面多投入一点资金,当遭遇地震等灾害时,房屋质量上的投入就会显示出事半功倍的效果;3、尽量选择正规的建筑队伍进行施工,使房屋的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4、房屋最好选择抗震能力强的结构类型,废弃生土房屋(如土坯墙和夯土墙房屋),换用砖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63、农村房屋抗震措施有哪些?

(1)场地选择要恰当: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建房。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陡坡等不利地段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

(2)地基要做牢做稳: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若建楼房,应设置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墙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3)房屋布局要合理:外形规则,开间不宜过大(多设横墙),墙壁上开洞要恰当。

(4)屋顶要轻: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

(5)墙体要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轻质材料做墙体,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采用相应的增强措施。

(6)房屋联结要牢固:椽、檩、梁、墙之间要联结;木构架要稳定,屋架之间要加设剪刀撑;围护墙与木构架要拉结;屋顶和楼层与砖墙(柱)要联结(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等)。

(7)确保施工质量:墙、柱要错缝咬砌、灰浆要饱满、木构件结合要好。

64、农村建房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是夯实法。夯实法是用夯锤对地基进行反复夯击,此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二是置换法。置换法是将淤泥质土、松散粉细砂层挖去,用中粗砂、石块、素土等填土,并分层夯实。

65、农村砖结构房屋的房抗震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1)对墙体的抗震加固:主要是拆砖补缝,钢筋拉固,附墙加固等。

(2)对房盖、房顶的加固:一般多采用水泥沙浆重新填实,配筋加粗等办法。

(3)对房屋突出部分的加固:如对烟囱、女儿墙、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或拆除或改建,或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进行加固。

(4)空间(跨度)过大的房屋,可适当加隔墙并连成一体增强支承力。

66、什么是隔震技术?隔震效果怎样?

隔震就是隔离地震,即在建筑物设计时采用相应的措施,隔离开地震所引起的地面强烈振动,使建筑物振动减小、变形减弱,这就是隔震。通常基础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只是非隔震建筑的1/4-1/12,采用隔震技术可比传统抗震技术降低设防烈度1--2度,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同时不增加造价。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元件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日本、美国等国家大量发展隔震建筑,我国建成的隔震建筑近千栋,其中云南省近百栋建筑使用了隔震技术。

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大震中表明,隔震与不隔震效果大不一样。例如,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6.7级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大。洛杉矶地区有31座医院严重破坏,9座医院局部破坏而疏散,而USC University 医院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隔震结构, 使用149个隔震支座,地震中丝毫未损,震后成为救灾中心,对震后紧急救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7、什么是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就是在工程及建筑物建设时采取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抗震设防须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1、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2、抗震设计,即对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等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建筑物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3、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68、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什么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可以不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69、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科学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立为地震灾害预防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以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70、工程抗震应做哪些基础工作?

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

71、哪些工程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政府第58号令)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大中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凡是“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以及在“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和“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工矿企业 ,以及新建开发区”也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72、云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

云南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六、为什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73、为什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宣传部门、地震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为了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讲座、展览、橱窗等各种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地震知识传播和灌输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公众了解地震是怎么回事?地震灾害如何防御?地震来了怎么办?从而在地震灾害面前更加积极、主动、科学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74、防震减灾宣传主要分为几种?

分为震前宣传和震后宣传。震前宣传可根据不同地方面临的不同震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宣传、强化宣传或应急宣传,主要侧重于震前预防。震后宣传主要是根据震后地震类型趋势判断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防震措施或是保持社会安定、积极投入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

75、防震减灾宣传取得实效的标准是什么?

(1)政府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减轻地震灾害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中考虑抗震安全问题,对地震法规认真贯彻执行;

(2)半数以上公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了解和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

(3)社会公众轻信地震谣传和盲目恐震的现象明显减少;

(4)30%的公众见到宏观异常时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5)35%的公众知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措施。

76、“提高全民族防震减灾意识”涵义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防震减灾意识有两层涵义:一是提高整个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全体国民认识到我省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全省有87%的国土、116个县、市区位于7度或7度以上的烈度区内。面对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正视现实,相信科学,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二是社会各界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自觉遵守各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树立公民防震减灾责任感,提高地震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7、云南省“11.6”防震减灾宣传周是怎么来的?

1988年11月6日我省澜沧—耿马发生了7.6级和7.2级地震,造成严重地震灾害。为警示后人,防患未然,经省政府批准,从1989年开始将澜沧、耿马发生地震的11月6日所在的一周,确定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宣传教育周。

78、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应遵循什么原则?

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是地处多震区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在地震中的应急反应、逃生自救能力和减轻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有用。社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应遵循“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经常持久、细水长流地开展。

七、地震应急如何组织实施?

79、什么是地震应急?

地震应急就是为应付突发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和震后应急救援等应急响应行动。包括地震发生前要有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必需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储备,在震情急迫或政府发布地震预报的情况下组织群众有序疏散与紧急避震,在大震发生后组织地震紧急救援队及志愿者队伍对灾区实施紧急救援。

震情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地震预报意见和地震趋势判断;二是已经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俗称“地震三要素”;三是已经发生地震造成的灾情,即人员伤亡、建(构)筑物倒塌等情况。震情灾情必须按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快速地逐级上报省和国家的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实践表明,震情灾情是地震应急的基础,是地震应急行动高效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

81、震后应急与我们平时说的震后救灾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一是内容的性质,震后应急是对突发地震事件迅速作出反应,包括地震速报、公告,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调度救灾力量、物资等;震后救灾是对灾民实施救助,主要是恢复重建;二是时间的先后,应急通常指震后短时间内的工作,救灾为震后较长时间的工作;三是“急”的程度,应急通常是震后马上需要应对和组织实施,不容迟缓,救灾则注重逐步恢复和有计划的重建安排。

我国的地震应急领导机构分为平时应急准备和震后应急响应两类。震后应急响应领导机构通常称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是一种决策指挥机构,为临时性地震应急机构,但平时就已成立,震后根据启动条件启动运作。平时应急准备领导机构通常称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或者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属于地震应急协调机构,是常设机构。

83、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应急演习?

地震应急演习是一种地震常识、防震对策知识宣传以及模拟抗震救灾的实践活动。通过演习,一方面使公众了解并掌握防灾、避震、脱险紧急救治及相互救助的知识和本领,了解并掌握减少或避免次生灾害发生以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加重的常识和措施,提高全社会的防震意识,增强公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和抗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演习,可以检验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防震减灾组织指挥功能,一旦地震发生,使各岗位人员都能熟练地采取相应的紧急对策措施,实施自救互救和修复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工程等抢险行动,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地震应急预案可以解释为:在“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指导下,事先制定的为政府和社会在地震可能发生前采取戒备措施或者在即将发生时采取相应防御措施及至在地震发生后进行相应的应急抢险救灾的行动方案。可以分为政府地震应急预案、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和社会企事业和基层社会单位(如社区)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必须具备下列六项内容:

(1)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3)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4)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根据地震灾害后果和地震应急抢险救援的任务,地震应急队伍可分为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人员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

(1)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主要任务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紧急赶赴灾区,对灾区地震及前兆进行监测,并进行分析,提出地震类型及趋势分析意见;对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生命线设施破坏及次生灾害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对地震进行科学考察。该队伍由地震系统组织。

(2)人员抢险队伍。主要任务是:从废墟中将被压埋人员救出,并进行紧急救治处理。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通常必须有社区自救互救队伍、省紧急救援队或国家紧急救援队。

(3)专业抢险队伍。通常采取分级、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组建。主要任务是:对伤员进行院前医疗、转运,对次生灾害进行防护和扑救,对生命线设施进行抢险抢修。主要有医疗防疫队、通信抢险队、电力抢险队、交通运输抢险队、工程抢险队、消防抢险队、交通治安维护队和特种抢险队等。

有,云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可以对云南省及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实施紧急救援,同时,救援能力还可以辐射到东南亚、南亚地区。

87、地震前单位应做好哪些准备?

地震前对单位来说,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地震应急措施,并普查房屋的抗震性能,拆除危房和危险建筑,维修加固抗震性能差的房屋,检查加固重要部门和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及设施,建立一个详尽的疏散计划。

88、家庭如何做好室内防震准备?

对家庭来说,应事先确定好地震时在家中躲避的地方、撤离路线、外出避震地点和联络方法。住在高层楼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门以及楼梯状况,随时做好脱险准备。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

(1)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重在下、轻在上。在高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

(2)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掉下伤人。

(3)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4)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5)组织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演练活动。

(6)为能渡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准备一定数量的食物和日用品,并准备好随身携带的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物、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把它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便地震发生时能够随身携带。

(7)家庭每个成员的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小的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单位、电话、血型、联系人等各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9、什么是地震谣言?它是如何产生的?

    地震谣言是毫无事实根据又以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其产生的根源:一是恐震心理;二是缺乏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三是地震预报当前尚不过关,或者是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一些群众中产生的误解。

    地震谣言危害极大,它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异常以及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往往是十分严重的。

    对于地震谣言,首先要调查研究其来源,弄清事实真相,掌握传播方式或途径、规模、涉及范围、社会影响等情况。把握政策性,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后患,并通过组织和广泛科学的宣传,采取积极措施,迅速平息谣言,以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正常发展。

90、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1)凡带着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为谣;

    2)凡传说地震系外国人给我们测出来者是诈;

    3)凡传说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很准确,如8.38.1级和发震时间、地点都很“明确”者为虚;

    4)凡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小道传播者多为假。

91、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是识破地震谣传的基础。当前,对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都只能给出一个范围,不可能十分准确和具体,而我国发布地震预报消息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因此,听到地震预报消息,不要轻信,更不要传播,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汇报。

92、地震来时如何判断?

地震时,房屋震动摇晃,会造成人们情绪紧张和恐惧,本能地往外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是远震或小地震,是不会造成房屋倒塌,不用跑;若是近震或大地震,房屋摇晃很剧烈,站立不稳,瞬间想跑也来不及。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冷静,首先根据感觉到的震动情况,迅速判断。

近距离的大震,我们感到地面是剧烈地上下振动及左右晃动,人们不能走动,甚至不能站稳;近距离的小震,地面振动及左右晃动的程度较轻;远距离的大震时,先感觉地面上下振动,过了几秒才感到左右晃动;远距离的小震,只感到地面轻微地左右晃动。根据振动情况决定应对措施。

93、地震来时人们在室内如何紧急避震?

地震实践表明,在震中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时人们可以利用这个短暂的瞬间采取措施进行紧急避险。来不及撤到室外的人,可因地制宜,就地避震。大震的实践证明,坚实的家具和小跨度的房间都是暂时藏身的地方。

在楼房内的人,当遭遇破坏性地震时,要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不要跑向阳台,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也可到内墙根、墙角、坚固家俱附近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还可以躲到桌子下面。千万不要破窗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夜晚熟睡时发生地震,惊醒后千万不要慌张,即刻用被子裹住身体躲到床下或写字台等坚实的家具下面。若时间来得及,还可以躲到跨度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内。地震过后,应迅速撤离到室外空旷地带,撤离时最好不要使用电梯,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以外事故。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要行动果断,就近躲避。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障碍、无危房或窄巷,可立即冲出室外,并及时转移到事先考虑好的避震地点。在短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若来不及跑出房屋的,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或坚固的家俱旁,保护身体要害部位,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的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和电源,然后迅速躲避。这样地震时即使房屋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具支撑,亦可避免伤亡或窒息。

94、地震时在户外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户外,应马上离开狭窄的街巷、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变压器、高大烟囱等危险地带,并用身边的物品或手护住头部,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待地震过后朝比较开阔的地方转移到安全地带和疏散区去,以防震坏但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在余震时倒塌伤人或高空坠物伤人。

正在野外的人,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坝或桥梁,防止地震时河岸坍塌、堤坝垮塌。要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如遇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不能到桥下、隧道里避震,以免塌方造成伤亡。

正在行驶的火车、汽车要紧急减速停车防止倾倒,坐在车上的乘客应抓牢扶手或坐椅,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行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如果车正在桥上,应尽快离开。

95、学校如何防震避震?

大量震例表明,地震中学校最容易遭受灾难。要做好学校的防震准备,首先搞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开办地震知识讲座、组织师生观看有关防震的影视和录象,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第二,在老师带领下进行防震练习,例如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险”、震后撤离教室的练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地震时教师要保持镇静,指挥学生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正在上课的学生,应双手抱头迅速躲在课桌下、讲台旁边;在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暂避。在操场的学生,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绝不可让学生到处乱跑或蜂拥挤向楼梯,切忌跳楼,以免造成非震伤亡。震后应在教师指挥下有秩序地撤离。

96、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而到处乱跑、乱挤、拥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躲藏。应尽量避开商品陈列橱柜、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和易碎品的货架,躲在近处的柱子、大件商品旁边或桌椅下面,然后曲身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沿安全通道撤离。

在影剧院、体育馆内遇到地震,千万不要蜂拥向门外跑,否则会因互相踩踏而造成严重伤亡。应迅速躲在座椅旁,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沿安全出口撤离。

97、工厂车间如何避震?

地震时在工厂车间上班的工人应立刻关闭电源和气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躲在停转的机器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特殊岗位上从事高温、高压工作人员,地震时应立即关闭易燃、易爆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高炉旁的钢铁工人,要避开炉门、铁水流淌的钢槽,以免烧伤、烫伤,同时避开头顶重大机件以免其掉落砸伤。与化学物品有关的岗位,要迅速将不同化学性质以及易燃的物品隔离固定,并迅速熄灭酒精灯、电炉等火源。化工厂的工人要采取防止易燃、有毒气体外泄或强酸、强碱等物质渗漏的措施,高温、高压管路系统要采取降温、降压及关闸措施,限制反应进行,机械部分要停电关闭。正在使用、生产有毒气体的岗位,应迅速关闭生产、储存有毒气体的阀门,防止泄漏。涉及细菌的岗位,应迅速将培养基和细菌放到安全地方,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扩散。

98、地震时遇到着火、毒气泄漏怎么办?

强烈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蔓延、瘟疫等。因此,居民在撤离房屋前一定要关掉煤气、扑灭火种、切断电源,以防引起火灾。遇到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地震时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遇到毒气泄漏时,要绕到上风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9、什么是震后自救、互救?自救互救的方法有哪些?

自救,就是指被压埋人员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如果压埋较轻,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快脱险;如果不能脱险,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想法用砖石、木块等物体来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尽可能减少体能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压埋人员的救助。在灾区会形成由个体逐步发展到大小不等的救助群体,同时也形成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救助形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注意听和辨别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意外;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扩大互救队伍;实施救援时,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刮,保护好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急输送食品和水,然后边挖边支撑,特别注意要保护幸存者的眼睛(突然光线刺激会致盲);对于压埋人员施救,切忌生拉硬扯(可能有颈椎和腰椎受伤),要慢慢暴露其全身,慢慢移出后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101、挖掘被压埋者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地震引起的房倒屋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时救人,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被压埋在废墟中的人们尽快抢救出来。

    首先要用最快的速度使伤者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保护支撑物,清除阻挡物,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被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不要生拉硬扯,防止进一步造成损伤。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再次加重脊椎损伤。从废墟中救出后,在转送搬运时应采用硬担架或门板,绝对禁止脊椎弯曲或扭转,不能一人抬肩,一人抬腿以免造成伤者瘫痪。

    凡四肢骨折、关节损伤者,应就地取材,制作夹板、实施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暂时无力救出者,应进行废墟下空间的通风、递送饮料,静候时机再行营救。挖掘时采用洒水熄尘办法,避免粉尘飞扬,使被救者窒息。

    为了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压埋者,不宜把力量集中使用在一个压埋者身上,在确定就近处所有被压埋者的位置后,率先使较多的伤者先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先脱离危险,再一一施救。

    对地震所造成的伤员的抢救,应充分发挥乡村医疗站卫生人员和经过专业训练的民兵的作用。

102、在挖掘施救被压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1、先易后难;2、先近后远;3、先轻伤后重伤;4、先救活人后挖死者;5、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救助周围的被压埋者。

103、如何寻找被埋压者的目标?

1、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2、按照当地居住习惯或在门窗附近寻找;3、对话联系以及与被埋压者敲击物器联络;4、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5、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6、不要轻易离开寻找目标及环境;7、有组织地分片分户包干寻找。

104、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有几种人工呼吸方法?

1、口对口吹气法;2、仰卧压胸法;3、心脏挤压术;4、针刺疗法;以上几种方法可交替进行。

105、地震发生后社区该怎么办?

地震发生后,除了人们的个人自救和自发互救外,社区的快速反应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里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要迅速成立应急指挥协调小组,立即组织社区内的人员抢救工作;迅速报告灾情,争取外界支援;组织治安消防小组,排查隐患,尽可能扑灭火灾,维护社区秩序。

106、地震发生后社会单位如何应急?

地震发生后,所有单位领导应迅速到达本单位,领导组织应急、救灾工作;工厂企业重点是抢救在车间等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人员,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扑灭已发生的次生灾害;与生命线设施有关的单位,除本身自救外,还要迅速组成专业抢险队根据政府统一部署进行抢险;与次生灾害源有关的单位,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或制止次生灾害扩大蔓延的污染环境;医院既要照顾好现病人,又要抽调力量迅速组成医疗救护队领受任务,实施医疗救助;学校、车站、影剧院、商场、地铁等人员集中的场所,要在避险之后及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和应急情况,争取外界支援。

107、避难场所有什么功能?开辟避难场所应注意什么?

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在震后居住和生活的重要临时场所,从社区角度来看,其功能主要有两个:

1、政府发出地震短临预报后,社区可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把人员疏散到事先确定的避难场所,避免大地震到来时因建筑物的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2、大震后,由于房屋破坏、建筑物倒塌,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避难场所就成为社区救灾中心、指挥中心和灾民收容所,是社区联系居民和政府的纽带。

开辟避难场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难场所应是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的空旷地区;2、避难场所应是抗震性能较好的体育馆、影院、学校等场所,利于灾民避寒、避阳、避雨等,也利于伤员的暂时救护。但在避难前要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鉴定。3、要确定各疏散点安置人员的数额;4、疏散地要有两个以上出入口,要保证场地周围的道路通畅。

108、搭防震棚时应注意什么?

(1)要既防震又经济实用,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要强求一律。

(2)要特别注意防火,要加强警戒管理,严格控制火源。

(3)要避开危楼、烟囱、高压线、危崖、陡坎、河流的冲刷以及山区的河滩,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内。

(4)要具有防震、防雨、防寒、防火、防盗、通风等基本性能。

(5)要组成临时居委会,对临时居民区加强管理。制定防火、防盗、防疫、防余震公约。建好管好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管理好环境卫生。

109、城市居民防震须知

(1)保持稳定,即使地震非常猛烈,只要没有东西从高处坠落,危险情况便会减少。

(2)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室内,请尽快躲于桌底、床底,或靠近墙边,必须远离有玻璃的物件。

(3)在高楼大厦内,你不应搭乘电梯,应以最快速度镇定地跑到街上。如在电梯里,便应立即按停电梯,迅速逃离电梯。

(4)如果有烟头或其他易燃物品,应先把其熄灭,因为地震后最易发生火灾。

(5)若地震时在室外,应跑到空旷地方,直到地震完全停止。

(6)在跑到空旷地方时,不要在马路和大厦外围处跑,因为可能会有物件从高空坠落。

(7)地震发生时在隧道内,应立即在安全情况下加快速度离开隧道。

    (8)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检查有否伤亡,然后再看设施有无损坏,如水管、煤气、电力等,如有异样,应找有关部门来修理。从安全着想,应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进一步了解最新地震情况。

如果n为偶数,则将它除以2,

如果n为奇数,则将它加1或者减1。

问对于一个给定的n,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步骤将它变到1。

给定vector数组, 下标从0开始的树, 求最近公共祖先的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两大雷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