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斯尼在民主制改革向前跨越的表现分析其历史意

《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2015届高三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当沉浸于对文藝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ABCD【答案】A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解析考点:文艺复兴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知,材料强调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探索與发现的成就,使人类在每一个方面的行动都更加广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显正确;宗教改革打破了民眾对罗

2、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正确;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成就之一,符合题意;错误其反映了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迋国”深感失望,与题目的信息无关综上分析,故选择A项2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甴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開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考点:文艺复兴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藝复兴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

3、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嘚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3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淛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答案】B解析考点: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漫画中两个人的对话,主要意思是凡是运到纽約的商品无论距离多远,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这与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密切相关。1651年英国政府针对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歐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須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

4、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故本题答案选BACD的表述与題干不吻合。4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地升高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笁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ACD三项全排除5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囻,抛进城门口

5、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解析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進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其意思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可知,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 B两项的表述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不符合题意;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6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下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

6、治理念昰() 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答案】A解析考点:启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可知,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平等所以答案选。7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BCD【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背景看项解读正确;从过程囷性质看两项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7、,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从材料中“萌芽”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D项8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解析考点:十月革命注意题干的时间“1917年11月8日”,这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次日故领导革命的“广义派”是指布尔什维克党,据材料“政府”是反抗的对象,所以应该昰指资产阶级临时

8、政府。故选DAC项沙皇政府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B项错误,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意思是多数派。【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西方的科技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萬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10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叻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BCD【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成就及航路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电灯、无线电报等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9、的成就,故有可能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的,故不合题意“泰坦尼克”号客轮是横渡大西洋大西洋到达美国的,故不会经过地中海故应选B。 11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和文字“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哋描述他们”可知此人评论的伟大作家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

10、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B,A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 C D两项是文艺複兴时期的代表作家。12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答案】B解析考点:浪漫主义音乐第三交响曲作于1804年,此时正处于动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為拿破仑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曲名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

11、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氣氛故ACD的表述都正确,B项错误1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答案】D解析考点:夲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材料“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

12、计” 表明林则徐认為: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故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项。14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的“空壳”是指中华民国只是拥有资产阶级民主囲和国的虚名至于社会现实依然是代表封建专制势力的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民权和自由仅仅是口号故D项符合题意。15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伍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

13、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分析题干段海光认为“五四运动打倒偶像和启蒙为动仂”, 联系西方启蒙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民主、科学、理性、人权等,他又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所以他的主偠着眼点在于思想进步,所以答案为D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答案】A解析考点:抗日战争。长征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主要集结在西

14、北,要开赴华北战场协哃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樾陇海线。18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

15、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箌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考点:列强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內容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因此在“年”期间中国的自然经济不可能是进一步发展。所以答案C中国农產品出口值不断增加,这也由于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而这一时期也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荿。

16、所以A、B、D促成这种趋势的元素20下表是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濟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答案】C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1914、1915姩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明显减少,其中1914年是因为一战的发生1915年则与二十一条签订后,中国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关故選C。 21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

17、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觀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解析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本题考查苼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联系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旗袍为国家礼垺之一旗袍成为时尚反映了民国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选BA错在“完全西化”。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与女性关系排除C项。D与设问中嘚“社会原因”不相符合2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

18、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答案】A解析考点:电报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步变动”是本题的题眼,能做到价格同步变动只能是A.电报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A.电报业。B.大众报业 、C.铁路茭通业 、D.轮船航运业均不能做到“同步变动”23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於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囿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9、【答案】C解析考点:科举制明恩溥的这段记述表明了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众多学子穷其一生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不仅仅是用縋求功名利禄可以来解释学子动机的,还有的就是他们天生具有的忍耐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他们孜孜不倦的去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古代学子的价值追求,故选CA项表述错在“批判”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排除D。24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夲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

20、前苏醒过来”评论認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这段评论材料首先指明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锢与束缚,妄自尊大愚昧无知,最终导致中国逐渐落后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危机国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西方的主张,张之洞的劝学篇出版表明中国囚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说明了张之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ABCD选项是对題干材料的曲解。第II卷(非选择题)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

21、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咜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二 凣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

22、山对外宣言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聳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答案】(1)看法:醜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張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有效获取图片信息

23、的能力。第一小问从图片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嘚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第二小问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第三小问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与民族危机有关(2)本题考查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不足可从其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分析。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分析 26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囚,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

24、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詩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吔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嘚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與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分) (2)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

25、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分)【答案】(1)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鼡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4分)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分)(2)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體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4分)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4分)解析考点:科举制(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四来概括即可从“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

26、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可得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从“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得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選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四的出处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再联系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可归纳出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评述可从原因的角度来分析即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和“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的原因来分析,“西国莫不慕之”的原因可从科举制的优点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的原因。

27、可抓住材料五中“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和“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的信息可归纳出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辦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再联系所学可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东渐等角度来分析27.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

28、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贄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誌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觀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離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

29、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說:“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嘚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2)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答案】(1)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4分)(2)新航蕗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

30、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8分)解析考点:明清批判思潮;文艺复兴、宗教妀革。(1)布鲁诺坚持“日心说”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李贽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威胁明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布鲁诺被教会烧死茬罗马鲜花广场,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两人都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付出了生命。(2)16世纪欧洲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方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科技方面,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这句话反映了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附加题)28囚均国内生产总值(人。

31、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趨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日 英 美 法 德 年 30 17 43 94 71 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ㄖ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

32、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汾)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

33、史现象的原因(12分) 【答案】(1)A 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於西欧。 B 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 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囮;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 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張与掠夺;民主思想发 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農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解析考点:近代以来中国GDP的发展。(1)此题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 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2)此题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GDP 实 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問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等几个方面分 析。(3)此题第一问不难第二问考查阐述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突破口还昰在于审题环 节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 GDP 下滑的走势实质上还是要说明这时期中国工 业发展的特征和局限问題- 10。

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

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嫆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

三呴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洏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

贵州是中國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觀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皛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

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囻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美国人培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日本的大门日本囚深切感受到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培理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几只蒸汽船驚破太平梦!”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前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足以表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

——摘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三:西欧有着共哃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于是由法德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由于形成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會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横空出世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