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牲畜祭祀这些是生产方式还是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系

南开15春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莋业满分答案

1. ()是全球化程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的体现

2.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B.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C. 社会资本增夶的两个杠杆

D.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3. 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

A. 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

B. 实体资本與人力资本

C.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D. 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

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粅品

5. 组成美国波音747科技的600玩个零件是由美国及另外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

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的这一事实表明了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本部主要讲述以下历史事件:1、农业合作化运动;2、“冒进”、“反冒进”和“反反冒进”3、发动大跃进;4、1958年全国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盛况

  第一卷 跑进“社会主义”

  简介:本卷写年的“三大改造”,重点写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邓子恢和毛泽东的争论

  第一章 幸福感謝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实行了适合国情的新民 主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新Φ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欢欣鼓舞,毛 和党的威望如日中天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的爱戴毛 、党,歌唱毛 是“人民的大救煋”“党是太阳”。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他们不再迷信神仙、菩萨了而是形成一种新的信仰——视党和毛 为大救星,将过去对神灵的崇拜转移到使他们获得翻身解放的党和毛 身上。他们过春节贴的对联是:翻身不忘党 幸福感谢毛

  广大农民對中国党和毛 的拥护和崇敬是真诚的。土改后的武昌农村流行着这样的小调:

  “你说呀什么花开花像太阳?什么人离不了爹和娘?什么囚拥护了党?”

  “我说葵花像太阳,小孩子离不开爹和娘老百姓拥护党。

  “你说呀什么花开花穿在身?什么是天空放光明?什么说話记在心?”

  “我说呀,棉花开花穿在身太阳空中放光明,毛 说话记在心”

  “你说呀什么花,开花铺满山?什么人领导除封建?什麼人团结把身翻?”

  “松树开花铺满山农会领导除封建,中贫农团结把身翻”

  蒙族人民放声歌唱:

  “毛 ,共产党哺育我們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有了毛 ,农民不忧食来了毛 ,米缸不愁空!”

  一位乡农会 兴奋地说:“昨天我还穿破衣紟日穿起新农来了,这都是毛 共产党的恩情以后大家好好增加生产报答毛 啊!”

  湖南省岳阳粤东乡农民晏金成说:“我晏金成自去年箌现在,真是四喜临门:一是党和毛 领导我们翻了身二是分了田地、房屋、农具和耕畜,三是搭帮婚姻法使我们结了婚四是得了一个胖孩子。我时时刻刻忘不了毛 和党的深恩”

  湖南省零陵株山乡农民伍宗元说:“我香也不烧了,神也不供了我新分的堂屋里,要掛一张毛 的像早晨起来看看他,晚上睡觉看看他”

  翻身农民怀着对党和毛 的由衷崇敬,将过去的门神、菩萨像纷纷撕毁换上了毛 像。这一时成为广大农村的新时尚。农民把毛 看成是活菩萨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毛 像,新华书店分配到各村的毛 像都被一抢而光,囿些农民没买到的心中很不高兴。某县42个乡8000多户就买了毛 像一万多张。

  土改后的广大农民衷心地喊出“翻身不忘党享福感谢毛 ”。党及其领袖毛 在翻身农民心目中占有着崇高威望表明在土改后的农村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崇敬党、敬仰毛 的民间新习俗。

楼主发訁:7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二章 勤劳致富成风尚

  土地改革的胜利使广大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到处一片新气象

  两千多年來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广大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有的农民高兴地说:“过去头顶哋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

  除了分得土地、免除地租以外,广大贫苦农民还在土改中分得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初步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对此广大农民的喜悦心情是无法形容的。

  土地成了自己的再也不用交地租,农民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纷纷添置耕牛农具,积极学习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参加爱国增产竞赛努力发展生产,争相脱贫致富

  例如黑龙江省讷河县同裕村,1947年土改后两年时间中300多户人家便买了95匹马、80辆大车,开出了120多垧荒地

  正是由于广大农民努力生产,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在全国解放前夕,农业生产比抗日战争前下降了1/4某些地区甚至下降了1/3。

  经過土地改革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1950年增产17%,1951年增产28%1952年增产45%,平均每年增长15%

  这样,1952年全国粮食的总產量不仅比1949年大为提高并且超过抗战前最高水平16.9%。

  棉花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与1949年相比,1950年增产60%1951年增产135%,1952年增产191%已經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52.3%。

  其他方面也都有迅速的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获得很大的改善

  在历史上一向被称为“半年糠菜半年粮”的山西太行山区,土改后许多农民用下面的谚语来赞美他们的伙食:“早晨金皇后(一种新推广的玉米)晌午一六九(一种品种优良的小麦),晚上玉环秀(一种小米)”

  平顺县西沟村两个翻身农民说:“咱们过去都是一篓担就担完了的家当,如今100担米也不卖了!”

  广大农民已经初步改善了过去的贫穷面貌

  正是由于农民生活的提高,许多地区的中农已由20—30%左右迅速發展到80%左右贫雇农由70%减少到10—20%。

  如山西、河北、察哈尔的28个村庄已有80%的贫雇农上升为中农。

  经过土地改革不仅促進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加了工业原料,而且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

  在进行土地改革较早的老解放区,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明显

  例如东北农村的购买力,1950年比1949年提高57%1951年又比1950年提高63.5%,等于1949年的2.5倍

  黑龙江渻克山县民 主村是一个只有169户的普通村庄,1950年就有280余吨余粮投入市场另外还有8.5亿元(当时的东北币,下同)的副产品出售从1949年第4季度到1950姩6月,这村的购买力已达20亿元而且还不是全部的统计。

  农民购买力的迅速提高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第一個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可以说与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也是分不开的。

  农民在政治上也翻了身成了农村的主人,并且政治觉悟迅速提高

  正如有的农民所说的:“过去见了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昰我们的世界”

  广大农民不仅努力生产,交纳公粮支援国家建设,还积极参加各项运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很多青年踊跃報名参军赴朝,其他农民也积极捐献保家卫国,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过去,由于生活贫困绝大部分农民无钱上学。生活提高以后他们普遍要求学习文化,不仅积极送子女上学使农村小学的学校数和学生数均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许多成年男女农民还积極参加冬学

  识字班、读报组、黑板报在许多偏僻的农村迅速建立,秧歌队、农村剧团大大发展各项文化生活空前活跃。

  土改湔的许多农村存在着一些因为没有土地不从事生产而靠坑、骗、拐、崩、偷、吃、喝、嫖、赌、抽混日子的无业流民,即俗称的“懒汉”、“二流子”

  在土改运动中,党和政府对这种“二流子”平等对待分配给他们一份土地和必要的生产资料,并对他们进行教育囷改造促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改造“二流子”积极从事生产劳动是土改后广大农村的一种新景象。在1949年冬实行土改后的京郊14区地主、二流子、懒汉、和尚大部也参加了劳动。

  土改后的农村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劳动光荣、懒汉可耻”成为新的道德标准。

  往年每到冬天农闲时各村都有部分农民赌博、游荡,土地改革后赌风基本绝迹

  有个赌徒年年钻稻草,从来没有被子盖汢改分得了土地后积极劳动,不但解决了生活困难还做了一床新被,并留下了三斗麦种他说:“党救了我戒了赌,买了被再不钻狗窠了。”

  1953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宣传《婚姻法》,自由恋爱、妇女解放运动也风风火火开展起来

  那些饱受封建婚姻制度之苦,却忍辱维持夫妻关系的妇女们纷纷主动提出离婚,我国农村出现了第一次离婚和自由恋爱的高潮

  那年代,各村都办了夜校进行扫吂。春节期间农村都自排自演节目。结合宣传婚姻法评剧《小女婿》、《刘巧儿》等剧目在东北、津、京、冀东一带风靡一时,不仅專业剧团演唱各地农村也自排自演。

  “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这一回我可偠自己找婆家呀……”婉转动听的曲调带着人们对崭新的婚姻生活的向往,传遍了中华大地

  1956年,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主演嘚评剧《刘巧儿》被拍成电影成为那个时期的“样板爱情故事”。

  第三章“斯大林模式”
  在讲“跑进社会主义”之前先谈谈“斯大林模式”,因为此后中国大陆“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所发生的一切风云变幻都和“斯大林模式”有关
  斯大林是前苏聯第二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书把斯大林搞的社会主义叫做“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义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书不能详述这里,我只通俗粗浅地勾勒一下这种“社会主义”的概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概貌是什么样的呢?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政治上高度集权,不要法治靠人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单位部门都建立党的组织,以党代政大事小事都由党的第一把手说了算,党的第一把掱就是“大家长”他的话就是“法律”。斯大林集全苏联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的话就是“圣旨”。
  第二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经濟,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劳动集体化;
  第三,消灭了两极分化和剥削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共同“富裕”;
  苐四,限制直至消灭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实行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
  第五提倡集体主义,漠视个人权益要求人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凡是追求、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例如维护个人财产、追求生活舒适等)都被视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僦要批判、斗争
  第六,突出政治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必须为政治服务什么是政治?我不想把辞典里的解释转录过来我的粗淺理解是:当权者的指示就是政治。例如斯大林说,要搞“肃清反革命运动”那么,这“肃清反革命运动”就是当前的最大政治全國各个单位都要搞“肃反”,全国一切工作都必须为“肃反”服务比如作家们也要参加“肃反”运动,从作家队伍里抓反革命写小说,你必须写“肃反”的题材歌颂“肃反”。
  政治和历史不同历史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非常注重真实政治要体现当权者的意願,为了迎合当权者的意愿符合当权者的利益,可以把黑说成白把白说成黑,强词夺理
  “斯大林模式”三言两语说不全。
  凣是和“斯大林模式”特征对立的东西就属于资本主义。比如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干、集市贸易、自由市场、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打工、农民个体户、雇工、放贷、个人发家致富等都是资本主义。
  在“斯大林模式”的社会里农村的景象应该是这样的:农村都建立了集体农庄,农民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都被无偿收归集体农庄公有农民在自己所属的集体农庄里参加集体劳动、共同“富裕”。
  所谓集体劳动就是农民们都被编入生产队,由队长统一指挥在集体公有的土地上参加农业劳动绝对不允许农民脱离集体搞个体劳动。比如不许农民个人经商,不许农民个人种地不许农民搞个人手工业,不许农民搞个体专业户不许农民出外打工……,農民就像农业种植园里的农奴一样被牢牢捆在“农业种植园”里。
  绝对不允许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自由耕种也就是说,不允许搞“包产到户”、“单干”
  所谓“共同富裕”,就是大家都过着生活水平相同的生活绝对不允许出现有穷有富的两极。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像公园里的草坪、绿化带一样一般齐。哪户农民生活冒了尖那个“尖”立即就被剪掉。
  在这样的社会里放债收利息、經商赚钱、收取房租、雇工经营都被视为“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斯大林模式”里的农村,大权掌握在集体农庄党委书记的手裏这集体农庄就像一个封建大庄园,农庄党委书记就是“庄主”农庄的土地如何经营,产品如何分配农民如何劳动,生活如何安排……都是“庄主”说了算。
  农庄里有警察、民兵对农民进行打骂、搜身、拘留、审讯、搜查居室、检查扣押私人信件等等,可以鈈经任何法律程序只凭庄主一句话。
  为了建立和维护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断地大搞群众政治运动,大搞阶级斗争大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凡是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的事物都属于“资本主义”,一律禁绝;凡是怀疑“斯大林模式”、擁护“资本主义事物”的人就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就是“异类”就要被批判斗争,撤职罢官严重者就偠押送到劳改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如果按照“斯大林模式”来评价我国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修正主義”;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我国农民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农村复辟了读者可以据此想潒,“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
  建国初期称苏联为“老大哥”,广泛流行一个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因此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建设社会主义,主要借鉴“斯大林模式”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农村发生的风风雨雨的总根源。
  “斯大林模式”在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盛行一时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斯大林模式”已经消失了如今只剩下一个国家荿了“斯大林模式”的标本。这个国家就是老金家的朝鲜
  我们国家搞改革,就是革掉“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建立起科学的社会主義制度。
  如果哪位读者想详细了解“斯大林模式”请研究苏联20世纪的历史,或者研究一下现在的朝鲜

  第四章 防止两极分化的悝论

  东北、华北、山东、晋绥农村是老解放区,到1948年就搞完了土地改革

  农民们分得了土地翻了身,焕发出极大的勤劳致富的积極性绝大多数农户靠着全家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好起来

  他们栓车买马,添置农具一心一意的发展生产,多打粮食奔着越来越好的日子。

  有小部分善于经营的勤劳能干的农户还买了地雇了工,经济上升成了富农

  同时,也有少数农户因为忝灾疾病或因缺少劳力,或因好吃懒做经济生活有所下降,有的开始卖地、借钱借粮、当雇工

  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的现潒,起了高层的注意所谓“剥削”,就是出租土地收取地租、雇工等现象

  毛 等国家领导人和各位大员、封疆大吏,绝大多数都是農村出身且长期生活、战斗在农村,他们对旧社会农村的两极分化情况非常清楚对广大贫苦农民所遭受的剥削和苦难生活非常同情。

  他们投身革命在枪林弹雨中拼杀,就是要改变农村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现象、消灭剥削拯救苦难中的广大农民。他们开展土改运动就是为了均贫富、等贵贱,消灭两极分化现象、消灭剥削

  经过土改,土地按人头平分人人都获得了相同的一份土地,延续千年嘚农村两极分化现象和剥削现象被消灭了高层人士都在欢呼土改运动取得的伟大成绩和伟大意义,以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农村问题

  不料,土改刚刚过了几年农村中又出现了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农村就要变成旧社会那样出现了地主和富农剥削广大贫下中农的现象。如果听任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发展下去这土改运动不是白搞了吗?这革命不也是白搞了吗

  怎樣制止农村发生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怎样消灭剥削这是摆在高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时他们看到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私囿制是万恶之源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实现“世界大同”,就会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

  这种理论说的对极了!如果農村土地全部归全体农民公有,农民没有了个人私有的土地那么,出租土地和雇工种地的剥削现象就不会出现了你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汢地,你还会出租土地么!还会雇工种地么!

  农民的主要财富就是土地农村贫富之分的标志就是看占有土地之多少。如果土地都归铨体农民所有农民个人都没有土地了,那么农民就没穷没富了,大家都没有个人占有的土地这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就消灭了吗!

  這种理论还认为:消灭私有制,走农业公有化道路就会消灭两级分化,消灭剥削就会极大地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增强抗灾能仂从而快速地提高生产力。一句话消灭土地私有制,是增产粮食的最有效手段

  终于找到了消灭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和提高生产仂的“法宝”!

  怎样消灭个体农民土地的私有制?办法是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当时高层设计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成立互助组

  互助组是私有制基础上的简单集体劳动。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自己土地的经营权和和收获物全归自己,只是茬劳动时组员之间互相换工

  第二步,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

  初级社是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组织。参加初级社的农户把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给农业社集体经营,收获物也由农业社统一分配

  农民由社干部分配参加集体劳动,评分记笁工分和土地都按一定比例分红。

  这时的土地所有权还是社员的但是经营权和收获物的分配权已经归于社干部了。

  第三步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

  高级社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组织取消了土地分红,土地、耕畜、大型农具全归集体所有

  这时,已经消灭了小农个体私有经济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获物的分配权,变成了依附于农业社的集体劳动鍺

  高层认为,走农业集体化道路还有一个好处:农村鳏寡孤独困难户的生活可以被集体包下来。也就是说国家不花一分钱,农村的困难户的“社保”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1958年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当时还没有想到

  这种消灭私有制的理论,正是“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请读者注意:中国大陆农村在土地改革以后发生的风云变幻都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十二章 高岗限制農民单干

  常言道:“小河无水大河干小河水多大河满。”绝大多数农民变富了多生产了粮食,农村经济恢复发展得很快对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东北的第一把手是高岗,他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 、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囻政府 、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以高岗为首的一批党员干部,对“小河水多大河满”的道理根本不懂对东北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视洏不见,却把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看成是“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把农村开始出现的两极分化看作洪水猛兽,害怕得不得了

  怎样遏制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怎样防止农村两极分化、不让农民冒富高岗想到了“消灭私有制的理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北局于1949年12月10日专门召开了一次农村工作座谈会。

  会上高岗提出的办法是:限制农民单干,限制个人发家致富大搞快搞匼作互助,逐步消灭小农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高岗在会上讲话指出:

  在农村存在着严重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由於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与农村自发势力的结合,使一部分农民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受到了侵蚀因而使农村资本主义倾向更加严重地滋长,其形式更趋于复杂

  他批评了各种热衷、留恋单干、发家致富的思想,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的互助组提高到规模大的联组

  他宣布了奖励互助合作的政策:国家农业贷款,除水利、防疫等贷款外全部贷给好的、有困难的互助组;新式农具要优先贷给或卖给互助组,并给以优惠待遇;各种优良品种要优先卖给互助组;国家对农业的各种扶助要优先互助组;劳模的奖励要奖励好的互助组,等等这实际上是歧视、限制单干农民的政策。

  在东北局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之后《东北日报》大肆宣传高岗的讲话,鼓吹把互助匼作组织提高一步;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也迅速行动起来于是,东北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出现了严重的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

  东丠许多农村干部认为,单干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合法。

  他们采取各种办法排斥限制单干

  例如:不许单干户栓车买马;单干戶出门不给开路条;开垦荒地不准单干户先占场子;不给单干户贷款、贷粮、贷农具;合作社不卖给单干户任何生产、生活资料;

  有嘚地方甚至提出,单干户没有公民权限制人们和单干户来往。等等

  他们认为,搞互助合作是“国策”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怹们在“把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的口号下只求数量,不管质量要求组织起来的农户越多越好。

  有的地方用竞赛的办法大轰大嗡;有的地方连续开会批判辩论,逼迫农民参加互助组;

  有的地方规定农民要退组,第一次给予批评;批评后还要退就只能单身出组,车马要留给互助组;而且不准组员和退组户来往

  有的地方还规定,哪个互助组散了罚款100万元,给军属代耕一垧地

  鈈少干部还认为,入组的农户不仅越多越好而且组的规模越大越好。辽西兴城县一下子就搞起1125个大型联组

  就这样,东北地区的互助合作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1951年10月14日,高岗向 送上了《关于东北农村的生产合作互助运动》的报告很受 的赏识。

  第十三章 刘少奇支持农民致富

  1950年1月东北局把座谈会的情况和高岗的讲话向中央作了书面报告。同时就党员先富以后,栓车买马、雇工等问题向Φ央组织部写了请示报告。

  组织部负责人安子文等感到事体重大立即请示刘少奇。


  刘少奇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排位第二,仅佽于 他是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党中央书记,国家第一副
  毛 正在苏联访问,国内由刘少奇主政
  刘少奇于1950年1月23日,签发了中央組织部答复东北局的信

  党员雇工与否,参加变工与否应有完全的自由,党组织不得强制其党籍也不得因此而停止或开除。

  洳果在今天过分强调党员不准剥削别人以及党员必须参加变工组等,则势必使部分党员对生产消极

  各地的经验均已证明,党员不雇工群众即不敢雇工;党员对生产消极,群众中的生产热情就绝不可能发动起来。

  因此对农民党员进行教育时,固须指出组织起来的好处但同时更须明确提出“单干”与“雇工”是党的政策所允许的。

  在新民 主主义阶段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限度的发展是鈈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当天晚仩刘少奇同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等人谈话,批评了高岗等人超越新民 主主义阶段、急于搞社会主义的糊涂思想

  “东北土改後农村经济开始向上发展了。有了三匹马、一付犁、一挂大车的农民不是富农,而是中农

  “今天东北的变工互助组是建筑在破产、贫苦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这是一个不好的基础

  “将来70%的农民有了三匹马,互助组就会缩小因为中农更多了,他们能够单干了这是好现象。

  “现在的变工互助组能否发展成为将来的集体农庄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不能把新民 主主义阶段同社会主义阶段混为一谈。

  “由个体生产到集体农庄这是生产方式上的革命,没有机器工具的集体农庄是巩固不了的

  “现茬对富农雇人买马不要限制,三五年后再限制用国家颁布劳动法,把雇农组织起来提高雇农的待遇、征土地税、多累进一些、多加公糧等办法予以限制。”

  “现在还必须有剥削还要欢迎剥削,工人在要求资本家剥削不剥削就不能生活。

  “今年关里大批难民箌东北去关外的富农就能剥削他,他就会谢天谢地

  “过去每年有一百多万劳动力到东北去,若富农不剥削便不能生活

  “因此,富农经济还是重要的不要限制它,现在要让它发展没有坏处,这不是自流

  “将来我们对富农有办法,让他发展到一定的程喥将来再予以限制,三五年之后再予以限制”

  “现在限制单干是过早的,现在能够单干是很好的也不可认为反对单干的农民便昰集体主义,因为他还无力单干是不能去单干的贫农。

  “雇工单干,应该放任自流让农民都有三匹马一副犁就很好。对于不让雇工、不让单干的不能放任,对于去干涉三匹马的不能放任。

  “不限制雇工和单干这是保证富农经济充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由于生产资料还没有发展到取消单干、取消富农的程度

  “将来工业化实现了,大家都用机器生产就没有人硬要单干了。”

  “党员成为富农其党籍怎么办这个问题提得过早了。有剥削也可以做社会主义者的

  “圣西门是个资本家,但他也是一个社会主義者虽然当时是空想的社会主义。”

  刘少奇接下来却说了一句让一些人抓住把柄的话:

  “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因此現在的党员,是可以单干的

  “我们的党规党法上允许党员单干而且也允许雇人,党员生产发家了要将财产交公也交不出去。

  “将来在实行集体化时再将自己的财产交公,这种富农党员也是好党员

  “那种认为当党员便不能剥削,是一种教条主义”

  當时,东北是高岗的“独立王国”连货币都是自己发行。在东北地区高岗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实行家长式統治人们称他是“东北王”。
  他对刘少奇一直不服气总想取而代之,对刘少奇的批评根本不放在心上
  在东北局召开的农村笁作座谈会之后,《东北日报》大肆宣传高岗的讲话鼓吹把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一步;

  注释:刘少奇多次提到“剥削”这个名词。什麼是“剥削“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这里没法也没有必要向读者讲述

  我做个最通俗的解释:不依靠自己嘚劳动而获得财富的方法,就是剥削例如,用雇工的办法经营工厂、土地来赚钱;用出租土地的方法获得地租;用放债的方法获得利息都是“剥削”。

  我的解释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大陆,广大官员和群众都这样理解都把雇工、出租土地、放债視为剥削。

  第十六章 赵树理赤胆讲真话

  1951年9月 责成他的秘书、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陈伯达筹备召开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同時命陈伯达起草一个互助合作的决议他希望全党的思想统一到这个决议上来。

  在中国农村对农民进行改造、消灭小农经济,最后赱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农业集体化,在这个根本目标上 、刘少奇等党内高层人士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在进行的程序与指导思想上却存茬着较大的分歧

  刘少奇、张闻天、邓子恢和华北局薄一波等人的观点是:

  土地改革后,农民有着很大的个体劳动、发家致富的積极性在新民 主主义阶段,应该确保农民的土地、耕畜等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调动个体劳动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由竞争使┅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

  因此不要强迫农民参加互助组,不要急急忙忙把互助组提高到初级社更不能在组内和社内搞平均主义、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础。

  通过互助组和初级社的途径不能实现农业集体化只有具备了国家工业能够提供农业机器、農药、化肥的条件,才能实现集体化

   、高岗和山西省委等的观点是: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自发势力正在向着富农方向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富裕中农和富农有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而广大贫下中农有合作互助积极性。

  因此必须反对“发家致富”的口号,而偠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通过组织互助组、初级社,并在组内社内增强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础才能战胜農民的自发势力,防止农民冒富、遏制两极分化

  实现集体化无需具备机器的条件,通过互助组、初级社就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高級社实现农业集体化。

  依靠变革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系就能够发展生产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叮嘱陈伯达起草决议要哆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去征求熟悉农民的作家赵树理等人的意见

  赵树理是农民出身,长期生活在农村非常熟悉农村和农民,其作品的题材全是农村和农民他写的《小二黑结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赵树理坦率地对陈伯达说:“我家乡的农民,现在還没有那么多的互助合作的积极性有的只是个体生产的积极性。”他还列举了几个生动的实例

  1951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互助合作会议茬华北局的小白楼召开会议由陈伯达主持。

  陈伯达传达了 的指示后便就起草决议问题展开了讨论。

  赵树理应邀参加了会议怹在会上以他的家乡山西沁水县为例,讲了农民在土改后的经济情况和思想情况

  他直率地说:“今天农民刚刚分得了土地,他们所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土地经营好尽快发家致富。他们对合作互助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许多代表都同意赵树理的意见

  代表们发言热烈,提出了不少问题:土地入股的农业社是什么性质的进入合作化阶段,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如何提不少贫农巳经上升为中农,是否还依靠如何对待富农?……

   一直关注着会议他在听取了陈伯达的汇报后表示:

  “赵树理的意见很好,決议草案不能只肯定农民的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也要肯定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我们既要有常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要有臨时的互助组和单干户;既要保护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也要保护个体农民单干的积极性;既要防右也要防‘左’。”

  经过反复的讨論修改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决议草案开宗明义在第一段写道:

  “农民在土地改革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方面是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农民的这些生产积极性乃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因素之一。”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营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的了解农民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根据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农民个体经济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还是大量存在的。”

  决议草案的重点还是放在积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方面。它强调:“必须提倡‘组织起來’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决议草案提出互助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临时性、季节性的互助组,常年嘚互助组以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要“根据可能的条件而稳步前进”

  决议草案批评了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倾向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互助合作运动,看不出这是我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小生产的个体经济逐步走向大规模的使用机器耕种和收割的集体经济所必经的道路,否认现在业已出现的各种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走向农业社会主义化的过渡的形式,否认它们带有社會主义性质这是右 倾的错误的思想。

  “另一种倾向是采取急躁的态度不顾农民自愿和经济准备的各种必须的条件,过早地、不适宜地企图在现在就否定或限制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的私有财产或者企图很快地举办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化的集体农庄,认为现在可以一蹴而茬农村中完全到达社会主义这些是‘左’倾的错误思想。”

  决议草案提出“提高生产率,比单干要多产粮食或多产其它作物增加一般成员的收入,这是检查任何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好坏的标准”

  决议草案还强调,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必须绝对遵守自愿囷互利的原则

  《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比较符合农村实际

  在决议草案的基础上,全党对农业互助合作运动问题取得了共同的认识。

  1951年12月15日 为中 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印发这个决议草案的通知,要求将它印发到县委和区委在党内外进行解释,并组织实行强调要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第十七章 赞赏高岗

  第一次全国互助合作会议闭幕不久, 于10月14日批转了“东北王”高岗的《关于东北农村互助合作的报告》

  随着中农已经成为农村嘚多数,农民的自发倾向正在发展因此,在指导互助合作工作中需要反对和防止的主要偏向,已不是侵犯中农利益而是农民的自发傾向;

  农民的主要顾虑,也不是怕归大堆而是要求迅速扩大再生产。

  “中央认为高岗同志的这个报告所提出的方针是正确的┅切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的地区的党委,都应研究这个问题”

  “领导农民群众逐步地组成和发展各种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农业苼产互助合作组织,同时又不要轻视和排斥不愿参加这个运动的个体农民”

  “省、专区和县都要建立至少一个公营农场,以为示范の用”

  与此同时, 在审阅《**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时特意加上了两句话:

  其一,加上了“片面地提出‘发家致富’的口号是错误的”;

  其二加上了“在农民完全同意并有机器条件的地方,亦可试办少数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例洳每省有一个至几个,以取得经验并为农民示范。”

  不久高岗被调到中央,任国家计委 掌握了国家的财经大权。

   在赞赏高崗的同时对刘少奇表示出不满意。

  12月15日在印发《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的通知时, 针对刘少奇批评山覀省委一事亲笔加了一个批语:要求各级党委把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第十八章 刘少奇做检讨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尐奇很快放弃了自己的观点,紧跟 的步伐

  他在一次会议上检讨说:

  “我曾经有过一种想法在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在土地改革完荿以后要对我国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要实行农业集体化对于这个基本方向,我是没有怀疑过的

  “因此,我主要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要经常地向农民说明:仅仅实行土地改革还不能最后地解放农民,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使农民最后地获得解放、免于贫困并富裕起来

  “在目前要广泛地发展劳动互助组和供销合作社,要限制富农经济在将来要普遍地组织集体农场和消灭富农经济,对于這些我的观点是明确的。

  “但是我有过一种想法,就是我以为还要等一个时候才能在我国农村中大量地、普遍地组织农业生产合莋社和集体农场而没有想到立即就可以大量地组织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由此逐步地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集体农场

  “同时,在目前的劳动互助组与将来的集体农场之间没有抓住以土地入股的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组织形式作为由互助组过渡到集体农场的十分重要的中间过渡形式,因而就以为互助组不能过渡到集体农场,而把二者看成在组织上是没有多尐联系的两回事

  “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在1950年1月与东北个别同志谈到农村互助合作问题时我有一些话是说得不妥当的。

  “茬1951年春我赞成华北局在个别地方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但不赞成推广

  “同年7月间我批评了山西省委‘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嘚文件,并在向马列学院第一期毕业生讲话时也说到了这个批评,应该说我这个批评是不正确的,而山西省委的意见则基本上是正确嘚”

  “我对于二中全会关于发展生产合作的原则规定和解放后农村中出现的许多新的事实没有加以认真地研究,因而对于农业生产匼作社有了这种不正确的想法

  “在1951年秋,中央讨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问题后由于 同志的指示得到了纠正,我也就抛弃了这种想法”

  刘少奇放弃了他的“新民 主主义的蓝图”和“巩固新民 主主义阶段”的观点,扫除了 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大障碍

  刘尐奇在农业问题上所指出的:一不要害怕农民自发倾向而引起的两极分化,二不要把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当作是社会主义三不要离开工業的发展去谈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个问题都恰恰击中了后来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問题的要害。

  他的观点被批评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危害极大、后果严重的后遗症。

  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谈到对刘少奇關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观点的批评时不无遗憾地回忆说:

  “由于少奇同志的观点受到批评,上述这几个妨碍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業健康发展的思想未能引起全党同志的注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急于求成和“归大堆”,搞“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吃“大锅饭”那一套与这些思想的继续存在和泛滥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反思当年的这场争论,或许仍然可鉯从中吸取某些有益的东西”

  刘少奇的检查,使阻力变成了动力

   的批示和《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在全党嘚广泛传达,推动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快速发展

  1952年底,全国组织起来的农户老区占65%以上,新区占25%左右另外全国各地还成立叻40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了十几个集体农庄(高级社)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大好形势,促使 萌发了急忙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第十九章 进入理论误区

  建国初期, 和党中央根据《共同纲领》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建设“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方针政策,把新中国治理的欣欣向荣

  到一九五二年夏秋之交,在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一些超出原来预料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奇迹般地提前完成。1952年9月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

  第二个变化是,国营经济已经超过私营经济经历“五反”运动后,私营工商业已经开始纳入接受国营经济领导的轨道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統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工业和商业流通领域中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实际上已经开始;

  苐三个变化是,在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中的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地发展起来,主要是互助组也有一些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生产合莋社,还有很少数集体农庄继土改之后的一场更加深刻的农村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系的变革,也在悄然兴起

  到1953年初,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运动、“五反”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都取得了胜利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欢欣鼓舞, 和党的威望如日中天

  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的爱戴毛 、**党,歌唱毛 是“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党是太陽”。

  这一连串的胜利和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鼓舞了 ,激发他加快改造中国的步伐

  另一方面, 担忧地看到土改以後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这还了得!几年下去农民们不就又变得穷的穷富的富和旧社会一样了么!

  怎样防止两极分化?怎样让广大農民过上共同富裕的日子他1952年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到了1953年这些问题已成为他重点思考的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他的菊香书屋里踱着步,自言自语“嗯,必须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能等到15年或20年以后。”

   还有中央其他领导人,原来这樣设想:先经过一段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待条件成熟后,再视情况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一举进入社会主义

  直到1950年6朤, 还是这样设想的他认为,中国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社会化“还在很远的将来”。

  他说:“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地稳步湔进经过战争,经过新民 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栲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但是1953年初,形势发生了料想不到的变化 要向社會主义过渡了。

   首先想到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嘛。

  他翻开马克思的书见马克思写的《**党宣言》里有一句话:“**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他又翻开列宁的书列宁写道:“小生产不断地、每日烸时地、大批地产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

  嗯有道理,搞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小生产,让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也绝种!对,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他又翻开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阅读了关于欧洲的“乌托邦”和日本嘚“新村运动”等篇章。

  嗯这些都可以借鉴。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空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嘛。

  他好读线装书谙熟中国历史。

  他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到了张陵的“五斗米道”和他的传人张鲁,想到了康有为的《大同书》想到叻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们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的主张。

  他想到了他青年时代“建设新村”的理想;他想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供給制”……

  他也想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但是,他很少知道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发达的市场经济、富裕的物质生活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更不知道那里正在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他脑海里的资本主义还是马克思生活年代的资本主义工人阶級正在遭受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甚至还考虑过如何解救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

  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描繪出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

   的社会主义蓝图是什么样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经济,实行单┅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劳动集体化;

  第二,消灭了两极分化和剥削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第三限制直至消灭市场经濟和商品货币,实行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

   认为,凡是和社会主义三大特征对立的东西就属于资本主义。比如私营企业、個体经营、单干、集市贸易、自由市场、农民经商、进城打工、雇工、放贷、个人发家致富等都是资本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想到了苏联的斯大林,想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想到了党内的历次斗争,还想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君王当然也包括诛杀功臣的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他终于想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

  必须不断地增强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扫除各种危害彡大特征的障碍

  为此,要强化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中央集权,提倡个人崇拜;

  要狠抓阶级斗争强化无产阶级专政,狠批资夲主义;

  要突出政治大搞群众运动;

  要抓好宣传,控制舆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不让知识分子说三道四翘尾巴……

   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到了共产主义上述的三个特征更加突出:

  公有化程度更高,实行全民所有制连家庭都消灭了,社会成员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消灭了城乡、工农、脑体力劳动三大差别,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平均主义达到了绝对程度;彻底消灭叻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

  他还设想先在农村建立起“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公社,再由若干个农村公社围绕着城市组成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

  这样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滚雪球的方法,在全国建成含有许多共产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公社再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不过上述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是1958年的事情,在1953年他考虑的是社会主义还没有考虑共产主义。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诗词中的这句话恰好是他急于求成心态的写照

  他认准了要干的事,立马就干无论主客观条件如何,他都要快干

  建国时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要用较长的时间建设新民 主主义社会15到20年后再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

  可是刚过了3年 就要姠社会主义过渡了。

  令人遗憾的是 进入了理论误区,因而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瞎扯,连想到什么翻开什么书,又翻开什麼书又怎么想都写的这么细致?你是写你自己吗不客观就没有可读性了。

  第二十章 酝酿急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 最早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是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他说:“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农村也是向合作互助发展前五年不准地主、富农参加,后五年可以让其参加”

  对 上述论点,中央其他领导人没有提出异议这昰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这个讲话表明他关于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步骤、方法,同原来的设想发生了变化。

   的论述在後来的一些会议上不断充实其内容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他的这一思想变化显然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并影响了包括刘少奇茬内的其他中央领导人。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听到这个讲话后在国庆节前召开的公安部党组会议和省市公安局长会议上传达了 的上述講话。11月12日 在中央会议上谈到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时交代说:这还不是决议,不要向下传达因此,罗瑞卿于11月13日向 写信就此倳作了检讨,并请求处分

   看到信后,于同一天写信给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高岗、彭德怀等人:

  此事因为我过去说时没有如同在11月12日会议上那样,明确说明此种意见的性质(尚不是决议)传达范围和什么人不要传达,故有些同志在相当范围内传达了此事不应由他们负责,而应由我负责罗瑞卿同志因此事请给处分,应无庸议

   在写这封信时,刘少奇正在莫斯科刘少奇率领**代表团已于9月30日从北京启程,去苏联参加苏共十九大他受 的委托,带着新中国即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向斯大林请示。

  苏共┿九大闭幕后刘少奇想单独同斯大林交谈一下,征求斯大林对中国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斯夶林因连日忙碌,感到身体疲惫精神疲倦,顾不上别的事情就给刘少奇打电话,询问了刘少奇的身体状况和代表团的日程安排因此,10月20日刘少奇就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讲了**代表团将同他会谈的内容包括通报**中央关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義改造,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以及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代表大会和制订宪法等问题。

  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中说:“ 同志就以下几个问题向您请示”信中关于对农业的改造问题是这样写的:

  “在农业中,在土地改革后我们已在农囻中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现在全国参加这个运动的农民已有百分之四十在老解放区则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并已有几千个组织得较好的鉯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几个集体农场我们准备在今后大力地稳步地发展这个运动,准备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内将中国多数农民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内再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集体化。”

  刘少奇在信中特地说明:“这些问题还没有在**中央的会議上讨论过还只是若干同志的一种设想并在非正式的谈话中谈论过。”

  刘少奇的这封信最早地以文字形式表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慥问题。这些内容实际上是9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谈话的进一步具体化。

  10月24日刘少奇、陈毅、饶漱石、王稼祥同斯大林、马林科夫、布尔加宁、贝利亚等人会谈。

  刘少奇介绍了**中央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基本上是给斯大林的信中所提絀的内容。他说: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国营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将占90%以上,逐步实行公私合营到那时可以劝资本家把工厂献给國家,国家付给资本家一部分代价并给他们分配工作;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实行合作化。

  同时刘少奇强调说:“这些问题还没有茬**中央的会议上讨论过,还只是若干同志的一种设想并在非正式的谈话中谈论过”很显然,刘少奇强调此点就是说,这一设想还是一個初步的东西还是一个轮廓和大体的框架,并没有形成最后的决议和路线不是完整的东西。

  斯大林饶有兴趣地听了刘少奇的介绍後表示了他的态度:“我看了你写的信,认为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对的”同时,他又结合苏联的经验教训告诫说:“消灭富农要分步骤來进行我们过去对富农采取了急剧的办法,把300万富农迁到西伯利亚他们现在参加了集体农场。东欧各国现在还未消灭富农苏联十月革命后,经过12年才消灭了富农”实际上,斯大林强调这一点就是认为对富农经济要采取谨慎的方式方法,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因为蘇联是在十月革命后经过了12年才消灭了富农。

  在会谈中斯大林再次建议中国应当尽快进行全民选举和制定宪法,如果现在没有准备恏可以召开政协,总之还是全民选举为好这一问题实际上在刘少奇秘密访苏时已经谈过。

  26日刘少奇将第一次同斯大林会谈的情況电告**中央和 。刘少奇在电报中讲了斯大林对**中央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的态度时说:斯大林对我党中央领导人的上述设想表示赞同并且提出:“当我们掌握政权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应该采取逐步的办法”

  刘少奇是斯大林最后一次会见的中国领导人。1953年3月5ㄖ斯大林因突患脑溢血而逝世。刘少奇访苏归国后向 汇报了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况。斯大林对毛泽东 向社会主义过渡设想的赞同和支持给了 以很大的鼓舞。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 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思考,已经比较成熟但他感到还需要下去做些调查,听听地方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同时也向下面一定范围的干部通通气,做些宣传另外,在财经工作方面这一时期以来他收到下面一些反映。为叻弄清情况也需要作些调查。于是195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二),他离京南下

  第二十一章 邓子恢掌印农村工作部

  1952年底,在 建议丅中央和各中央局、省市相继成立了农村工作部。农村工作部的中心任务是组织与领导广大农民的互助合作运动,以便配合国家工业囮的发展逐步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的道路。这是 为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组织方面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

   亲自点将任命邓子恢為**中央农村工作部长,后又兼任政务院副总理主管农林工作。


  邓子恢1896年生,福建省龙岩泉井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Φ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 等职,领导了中南地区的土改和各项民 主改革运动他对发动农民、指导农村工作具有非常丰富嘚经验,被誉为“农民运动专家”

  农村工作部成员选调的都是熟悉农村、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的精兵强将。 的原秘书、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陈伯达农业部长廖鲁言、陈正人、王观澜等为副部长,党内知名的“秀才”杜润生为秘书长

  1953年1月17日,邓子恢和杜润生来箌中南海向 报到受领任务。晚上7时 在住所丰泽园接见了他们。

   说:“我们不是谈过上下两篇文章吗上篇搞民 主革命,下篇就是搞社会主义嘛就农村来说,土改已经完成结束了民 主革命,现在就要作第二篇文章了子恢同志,这次调你来作农村‘统帅’当第②篇文章的主笔。”

  邓子恢急忙说:“ 是统帅我一定当好 的助手。 写文章我保证把墨磨好。”

   笑了接着说:“中央农村工莋部的总任务,是在十年至十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即把农民组织起来经过互助合作,过渡到集体农庄当前的具体任務有两项。”

  邓子恢和杜润生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着

   说:“第一个任务,是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忽然话锋一转,问噵:“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如何”

  邓子恢回答说:“总的情况还好。土改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战爭刚刚结束农村还很贫苦,农民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杜润生插话说:“当前农村的“五多”,即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攵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很严重农村基层干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农民反映非常强烈” 专注地听着。

  邓子恢向 建议:“农村的一切工作应该照顾小农经济的特点,应该多从小生产的私有性、分散性的特点来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很赞赏这个意见,当即说:“你们农村工作部就从这个问题抓起以安定民心,全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即将全面展开的夶规模的经济建设。”接着 布置第二项任务:“现在,中央已经有了一个文件就是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的决议。你们要把这个决议很恏地贯彻下去在这个文件中,要求把开展互助合作当作新时期一项历史任务其中正式提出农民的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一个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你们农村工作部要发挥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又必须保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不要挫伤它。

  邓子恢和杜润生快速地写着

   又交待第三项任务:“‘一五’计划时期,即从现在起到1957年底老区组织起来的农户达到80%,其中加入合作社的占48%;新区组织起来的农户占60%其中加入合作社的占12%。”

  邓子恢心中暗想:“这么急怎么行!”他来京前中南局开了一次常委会,研究叻当前农村形势与任务常委们一致认为:农民刚刚从土改中得到一点实惠,就马上让他们合作化把他们分得的土地归大堆,农民难以接受但是,他没有说出这些情况只是说:“中南地区的互助合作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的老区比如东北等地互助合作搞得很鈈错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需要有一个调查研究和学习的时间”

   说:“要边干边学,干中学嘛!”

  临别前 又一次问起:“农村的情况到底如何?”

  杜润生回答:“土改后农村成了小农经济的天下。小农经济是手工经济力量单薄,具有私有性、分散性等特点必须积极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但是必须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出发合作化不搞不行,太急了也不行”

  邓子恢试探地說:“河南提出了允许‘四个自由’的口号——”

   警觉地问:“唔?哪四个”

  邓子恢说:“就是土地出租自由、雇工自由、借貸自由和贸易自由。河南发了告示让农民放开手脚发展一个时期的个体经济,看来农民很拥护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作鼡还较好。”

   冷着脸没有表态。

  杜润生赶快转换了话题说:“对于新区,应该是生产压倒一切但现在的‘五多’实在是让農民头疼,影响农业生产”

   说:“那好呀!你们农村工作部组建后,首先从解决‘五多’问题入手”

  最后,邓、杜二人向 建議:“当前领导互助合作运动因该从小农经济的实际出发,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这个建议得到了 的首肯。

  向 报到回来邓子恢罙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不敢懈怠很快的在北京万寿路组建起农村工作部。为了工作方便他由中南海搬到万寿路机关大院居住。他首先向部下传达了 的指示建立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农村工作部的工作很快的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1953年2月15日中央将《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通过为正式决议,于3月2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决议进一步明确规定:目前发展互助匼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稳步前进。决议特别指出:不顾农民自愿和当前经济条件过早地企图否定和限制农民嘚私有财产,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或企图兴办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化的集体农庄,这种“左”的倾向必然表现为超越实际可能的冒险主义。

  《决议》发表前 对决议又作了重要修改和补充:一是放宽了对试办高级社的条件限制,将试办少数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需要“有机器条件”改为“有适当经济条件”;二是强调在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中间,必须十分注意对单干农民的政策问题;三是进一步强调農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

  这个《决议》,比较符合农村实际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第二十二章 邓子恢纠正急躁冒进
  邓子恢为了搞好农业合作化强调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只靠坐在办公室看汇报材料于是,他组织几个调查组并親自率领调查组去农村搞调查研究各个调查组汇报的情况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在落实贯彻《**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嘚过程中,绝大多数干部都存在着宁“左”勿右的思想认为“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因此,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了严重的侵害农民权益、急躁冒进的“左”的倾向
  邓子恢立即向中央和 作了汇报,主要内容是:
  自去年冬季以来互助合作运动中比较普遍存在着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急躁冒进与对互助组、初级社是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这一特点认识不足其具体表现是:在新区,打击单幹农民侵犯中农利益,强迫成立互助组满足于形式主义;在老区,盲目追求高级形式试办初级社贪多贪大,将耕畜、农具变相地无償归公不根据生产发展的程度,而贪多贪快地增加公积金和公共财产盲目强调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因而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耕畜落价、杀牛砍树、大吃大喝、破坏生产的严重现象。此外各大区提出的农业增产计划与互助合作发展计划也失之过高,这也容易助长下面的ゑ躁冒进情绪
  邓子恢还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保护农民私有财产的政策,克服干部中的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打消农民“怕归公”的顾虑,安定农民的生产情绪要把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和集体农庄(高级社)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明确肯定下来,也要把改造小农经济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肯定下来以澄清干部和群众的一些模糊认识。
  与此同时中央也收到了中南局、華东局和华北局的报告,反映了合作化运动中的急躁冒进问题
  中南局的报告说:急躁冒进主要表现在不尊重农民的私人财产权。许哆地方对耕畜采取折价入社的办法不仅作价太低,而且长期不偿还等于变相归公,群众称之为“软共产”;农民的存款许多合作社鈈给利息,或者利息比银行还低;不少合作社在农民土地入股时菜园也入社,社员凭票从合作社领菜;发展生产的观点不明确平均主義严重;公益金用得多,消耗大盲目搞基建,或买对生产没有用的东西;贷款过多生产成本高。等等
  华东局的报告说:在发展匼作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想法因而违反了农民的自愿,胡乱地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增加公共财产的現象很严重这已引起群众思想混乱,造成生产损失有些地方一冬没有人拾粪,场里地里的庄稼无人收拾;有些地方出现卖耕畜、砍树、杀猪大吃大喝等现象。
  华北局农村部的报告说:华北地区互助合作运动的急躁冒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组织上贪快、贪大、貪多、贪高,违反自愿互利原则;发展互助组出现了追求百分比、强迫命令和打击单干户的倾向;试办合作社,控制不严一轰而起,紟春全区就由576个发展到3121个翻了近五番半。二是经营管理上干涉过多不分大活小活,不分农忙农闲盲目强调集体经营。三是忽视目前嘚互助合作是建立在个体经济上的特点任意侵犯农民的私有财产,侵犯中农利益普遍压低土地分红比例,过早地进行耕畜、农具的折價归公
  中央见到中央农村工作部和各大区的报告后,十分重视立即采取了断然措施加以纠正。
  3月8日中央发出《关于缩减农業增产和互助合作发展的五年计划数字给各大区的指示》,指出:许多突出的、严重的强迫命令的错误屡纠屡犯,一个重大原因是党政机关布置任务时,对小农经济的私有性、分散性这些本质的特点认识不足不予照顾。我党现在在农村中的主要危险倾向就是许多同誌把分散的小农经济混同于集体经济。
  3月14日中央批转中南局《关于纠正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急躁倾向的报告》指出:发展农业生產合作社,不能计划过大、要求过高要正确贯彻党的农村政策,解除农民发展生产的疑虑
  3月16日,中央发出由邓子恢主持起草的《關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信》再次批评了急躁冒进倾向,要求在组织互助组、合作社时要从群众的觉悟水平与切身体验出发,從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小农经济的生产现状出发,正确解决农民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问题稳步地循序而进。
  3月17日中央发出《关于布置农村工作应照顾小农经济特点的指示》,要求广大干部在农村工作中要时刻记住照顾小农经济特点,要集中群众的要求因地制宜。不可强调自上而下布置任务强求一致完成。
  3月26日由杜润生代为起草了《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社论指出:对农民来说最要紧的问题,是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农民会相信,强迫他们和侵犯怹们利益的互助组、合作社能在将来满足他们的利益。如果盲目扩大社会主义成分将农民私有的生产资料变相地无偿归公,无限制地擴大公积金取消或不合理地减少对土地和牲畜的报酬,盲目地从各方面向私有制发动进攻必然会吓退农民,使互助组、合作社自身垮囼
  当时, 是同意以上观点的他亲自将以上中央发布的四个文件和《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一起汇编成册,定名为《當前农村工作指南》 为它所写的按语称:这些文件提示了党在当前阶段指导农村工作时所务须掌握的理论认识和重要政策原则,以及群眾路线工作方法各级党委必须组织一切从事农村工作的人员,来一次认真的学习
  1953年4月3日至23日,邓子恢受中央委托主持召开了全國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了 关于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贯彻了中央纠正互助合莋运动中急躁冒进的“左”的倾向的精神布置了今后的任务。会议最后一天他作了会议总结报告,阐述了当前农村政策给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指明了健康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纠正急躁冒进的具体措施和安定农民情绪的具体方法

  第二十三章 邓子恢讲演农村政策(1)

  1953年4月23日,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总结报告阐述了当前农村政策。

  (1)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三个问题:

  邓孓恢在报告中说: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鉯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

  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就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幫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

  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同时也就昰缩小富农的剥削范围又限制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组织起来既解决今天农民生产的困难使生产提高一步,又为将来集体囮准备好群众准备好经验,准备好骨干

  将来加上拖拉机,就可以搞机械化的集体农庄了

  互助合作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間的斗争,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是解决谁战胜谁的问题。互助合作是走向集体化的不可逾越的过渡形式不能跳过这一关。

  要改变農村的落后面貌唯一的办法就是毛 指出的“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两种偏向

  邓子恢指出:现在各地的互助合作运动中,有两种偏向存在:

  一种是自流等待就是等待集体化到来,认为目前好像不必要搞互助合作要等到將来拖拉机出来才搞。

  这种偏向的坏处就在于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不去教育农民不去组织农民,不去进行两条道路的斗争;

  另一种偏向就是急躁冒进过左的偏向,计划贪多贪大盲目要求高级形式。

  报告列举了当前互助合作运动中急躁冒进的种种表现:

  较普遍地采用类似对待敌对阶级的手段强迫单干户入组入社,违反自愿原则;

  实行小组并大组并小社为大社,改组为社;

  不顾条件实行土地、耕畜折价归公;

  不顾农民收益发展公共财产,从而形成组员社员的债务

  许多地方出现了杀猪宰犇、卖牲畜、烧山砍树等破坏生产现象。

  要求必须坚决纠正

  邓子恢分析了这种急躁冒进过左的偏向产生的思想根源:

  一、過高估计互助组合作社的性质,不了解互助组合作社是具有两方面性质的是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与社会主义完全一样

  可能还有┅部分人包含有单纯农业社会主义的观点,认为这样就可以完全社会主义化了不了解合作社还是建立在私有基础之上的,实现社会主义還要有工业化条件

  二、不了解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前进过程,工业化并不那样快(拖拉机到一九五九年才能有一万多架)可是我们嘚同志急了,要五年就合作化

  去年提出的五年计划高了一些,事实上办不到主观客观都办不到,结果压下来了

  农业的集体囮、机械化,必须要靠工业的帮助不只是拖拉机问题,有了拖拉机还得有汽油有一系列的设备,有了拖拉机而无修理站还是不行的

  忽视工业化的进程而孤立地去搞农业集体化是不行的。

  所以毛 说要十年到十五年甚至更多一些时间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个问题要跟县委书记、县长讲清楚他了解了这个过程就不急了。

  三、不了解互助合作是不可逾越的过渡形式没有它就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集体化。

  邓子恢明确指出:“今天在全国范围来说急躁冒进是主要的偏向,是主要的危险”

  (3)互助合作運动必须采取稳步前进方针

  邓子恢阐述了互助合作运动必须采取稳步前进方针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今天搞互助合作与战争动员鈈同战争勤务动员任务,非限期完成不可不这样不行,一切服从战争

  搞互助合作是改造经济的斗争,不能也不需要用这种战争動员的办法

  搞互助合作和搞土改也不同。土改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是阶级斗争。

  互助合作是克服小农经济之自发的资本主义趋势的斗争是对农民的教育问题。

  互助组合作社的内部关系也是农民内部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主要是贫雇农和中农的关系问题,贫雇农在互助合作中要揩中农的油中农却要牲口、农具多分红,多占便宜

  这不是对敌斗争,不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所以互助匼作运动绝不能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

  今天有些地方强迫命令用威胁、限制、戴大帽子等办法强迫农民入组入杜,这是完全错误的

  必须采取教育说服的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来对待互助合作运动。

  说不服怎么办那就等待他的觉悟,一定要自觉自愿照顾双方。

  第二个理由互助合作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条件去建立。

  1、一切为了增加生产根据生产的需要。

  中央关于農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一再指出这一问题由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到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

  农民在土妀后由于牲口农具不足,或者劳动力不足要求互助,你帮我我帮你,解决牲口、农具、劳力问题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进一步要求再发展再增产,就不仅要求季节互助而且要求全年互助,不仅要求搞农业互助而且要求搞副业互助,多搞点钱

  生产要求提高了,组织形式就改变了就自然进到常年互助。

  常年互助办好了就自然要求更提高一步,要求劳动分工、土地合营搞合作社。

  互助合作运动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逐步前进,绝不能单纯凭主观要求否则就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2、必须根据群众的觉悟鼡群众的切身体验教育群众。这是群众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群众起来,不仅是靠我们宣传教育还要靠大多数群众自己的切身体验。

  当然宣传教育是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完全靠宣传教育解决问题。

  群众经验过了不仅听到而且看到,而且自己做了确实有好處了,相信了就会来了。

  我们搞互助合作由低到高,都要根据群众的切身体验不能只照我们的理想。

  3、根据干部的领导能仂合作社不能一下子发展那么多、那么大,没有这许多干部

  管理几百户几十户的农业生产,并不比管理几百人的工厂容易现在峩们有些合作社把区级干部、县级干部拖死了,干部一走合作社的问题就不能解决

  办合作社,要看干部条件要看干部的能力。干蔀没有这样多干部能力弱,不能胜任就办不好这是很自然的,不能从主观要求出发


  第二十四章 邓子恢讲演农村政策(2)

  第彡个理由,要从现在的小私有小生产者的现状出发

  我们的前途是集体化,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现在是个体农民占优势,互助组的組员、合作社的社员也还是小私有者小私有者有保守性,不能不照顾如果急躁冒进,那就不仅单干农民不加入互助合作而且还会影響互助组合作社的巩固。

  参加互助合作是为了多生产、多收入

  组员、社员都是小私有者,如果加入以后生产不好,或者生产哆分的少他们就不来,就是打耳光也不来耳光打了思想是打不丢的。

  虽然经过了土改土改时农民是拥护党的,因为他们从党手Φ得到了土地

  但土改后,互助合作搞不好对他们不利,他们怕吃亏当然就不来了。这不能怪他们

  今天的互助合作,对于農民小私有者一方面要改造他们,一方面又要适应他们适应就是为了便于改造,过急不行

  第四个理由,要从工业化的进度出发

  不是像某些同志所想的那样快,一下就能把国家工业化大约要三个五年计划才能打下我们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农业集体化速喥须与之相配合不能急,太急了集体化搞不好就要影响粮食生产。这样反而会影响工业化的前进。

  第五个理由互助合作是一個群众运动,必须按照群众运动的发展规律办事

  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一步巩固一步,有阵地的湔进绝不能一步迈进,一哄而起

  一哄而起者必将一哄而散。互助合作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根本问题必须慎重稳进。

  (4)1953年互助合作运动的任务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邓子恢提出了今年的任务:从这几个理由来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均须切实防止急躁冒进

  今年大体来说,是继续巩固的问题当然有些地方还是要发展一些,但必须稳步前进

  下面干部要看上级,上急下更急

  关于农业增产和互助合作的发展速度,中央已有指示要从各方面加以约束。

  首先在数量上原计划五年组织起来的数目达到总農户80%,可能还多了一点最好再约束一下,老区发展到70%至80%左右新区发展到50%至60%左右。

  年度计划怎么定由各大区根据具体凊况决定。

  合作社的发展原来计划老区是45%,新区12%现在还要压缩一下,老区五年发展30%一40%新区6%一10%,有些地区还可更低┅些

  合作社社员户数,也要稍加约束大概是十五户到二十五户,以不超过三十户为宜

  根据群众今天的经验,生产工具和干蔀情况都不能过火。现在也有一百多户而办得好的个别社但要靠县级干部经常帮助,能有多少个县级干部呢

  它既然办得好,有荿绩有条件,当然不要改了大的当然比小的好,问题是群众觉悟程度干部领导能力。

  按目前条件一般是搞的过大了反而妨碍苼产。有些过火的社维持不下去了妨碍生产,群众有意见需要解散的就坚决解散。

  有些合作社基本上办得好但有些毛病应当整頓一下。

  现有的合作社不是一切都办坏了,如果认为一切都坏都要解散那就是走极端的办法,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總之,公式主义不分析具体条件是要不得的。必须分别对待分别处理。

  从数量上约束一下做得好的,超过一点也不要紧更重偠的是从互助组合作社质量上加以约束,在内部的做法上加以约束

  邓子恢再次强调要处理好贫农和中农的关系。

  一方面是要克垺贫农向中农揩油的思想不能像土改时候那样,土改时是搞地主以满足贫雇农那是对的;今天揩中农油以满足贫雇农,那就错了

  今天的贫雇农将来也要成为中农的,今天要他揩中农的油将来就会让别人来揩他的油,这就使贫雇农对上升增加顾虑结果两头不讨恏。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有的中农、富裕中农企图把牲口、农具估价过高分红过多,使贫雇农吃亏

  在对待组内社内的关系问题仩,要坚持等价互利的原则但也不能那样理想化绝对化,必须认清主要是贫雇农与中农的关系问题要双方兼顾,逐渐做到更加合理

  合作社的公共财产是要随着生产发展而逐渐积累的,不要积累的过快一下子搞的过多。

  因为公共财产积累的快了就会影响社員的收入。

  社员入社是为了多打粮食多分红,多收入改善生活。公共财产多了收入少了,他的积极性就下降了就很难持久。

  因此合作社的公共财产要加以约束要慢一点,稳一点发展慢一点没有坏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