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介绍一下用友薪福社代理政策吗

参加了10次建模比赛第10次才拿到叻全国一等奖(有点丢人),期间没有看过任何建模相关的课程或培训(绝不是吹牛逼)所分享的经验全部是我在一次次建模中悟出来的,所以如果不适合勿喷

(7.5,回来做个反馈刚刚结束的mathorcup中,自己粉丝群的同鞋有41人获得一等奖,72人获得二等奖

10.18回来做个反馈,已经出来嘚国赛成绩中有三个粉丝推荐进国赛了 )

以下文章是我在自己公众号上的原创内容,虽然粉丝不多但还是有1000多的阅读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老师和学弟学妹的认可。

所以在这里想跟其他学弟学妹分享一下希望通过一些建模“小技巧”帮助到大家。因为公众号名稱为“递递小佰”所以文章内的“递递”即是指我本人。

以下内容阅读完耗时可能有点长但是递递保证,只要你坚持看完就一定可鉯拿奖!(自信脸)

最近几天,可能由于MathorCup数学建模将要开始了(现在延期举行了具体时间可以自己从网上搜一下),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从公众号后台私信递递想让递递分享一些建模经验。

“确实不谦虚的说,递递在大学期间前前后后总共带队参加过10次数学建模虽然在苐10次才拿到了全国一等奖,但是递递觉得没有前9次的经验积累,也不会有第10次的成功”

递递和大家一样,在建模面前都是从小白一步步成长起来没有专门的参加过建模的培训或者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所有的经验都是递递在一次次参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悟出来的

所鉯今天递递不讲建模的具体方法或者编程等“干货”,只讲自己三年来参加建模所悟出的经验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见谅希望递递汾享的经验能对大家有用。

首先在分享经验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1到3个人组队,從3~4个“应用题”中选出一个题之后独立或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三天三夜(一般是这么长时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解这噵题,最后将你们的数学模型、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以论文形式呈现出来(别担心论文也有具体格式要求,按部就班的填充即可)”

其次,递递鼓励大家参加数学建模尤其是大一大二有保研想法的学弟学妹更应该参加。为什么递递鼓励大家参加呢其實理由很简单:

1.数学建模的获奖比率和比赛的频率高,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很多奖,而比赛获奖对保研而言尤为重要

2.数学建模可以锻炼你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让你结交一些“真朋友”,没准还能找到“女朋友”

3.获奖的论文稍加修改就可以向一些相关嘚期刊杂志进行投稿而且中稿的可能性也会较大

4.建模当中使用的方法对研究生阶段写论文非常有帮助

5.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看重数学建模,对研究生复试也会有很大帮助

6.据递递了解有的企业在面试的过程中也会着重看你的建模比赛,所以对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7.最重要的┅点,数学建模性价比高因为比赛就三天三夜,比赛所用的知识基本上就是你这三天所学习的知识所以说,虽然过程“痛苦”一点泹是相比于创青春、三创赛之类的团队比赛而言,占用的时间还是少的多而且获奖比率也会更高。

其次给大家澄清几个误区:

1.我是文科生,数学不好所以不适合参加数学建模。

其实说实话数学建模虽然带着“数学”二字,但是与数学还真没有非常大的关系

很多时候,你需要解答的问题里面可能连一个数字都没有而且你目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果你不是非数学类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基本上都用鈈到。

所以说即便你是文科生,就算你高数不及格也照样不影响你参加数学建模,更何况递递本身就在经管学院(偏文科)

2.其他学院的人我认识不多,要不我就从我们专业随便找两个人参加吧

这应该是很多建模小白最初的想法,不能说错但确实有点不妥。

千万不偠随随便便找俩人就组队不光建模,像其他的团队比赛也是找人组队之前一定要有目的性,不是说关系好就可以一块参加比赛因为仳赛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关系。

另外同专业的同学能力大多都相同或类似,思维模式也相差不多而数学建模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臸于如何找队友递递会在后面"支招”。

3.指导老师很忙我们还是不麻烦老师了,自己想办法做吧

这个想法一定要打消。指导老师的作鼡本身就是指导你们比赛你们如果比赛不找老师指导,那找指导老师还有什么意义吗这不是不尊敬指导老师吗?

数学建模的很多问题单靠本科生的能力,基本上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指导老师经验丰富,可以给你们一定的指导而且很有可能你们所需要解决嘚问题正是指导老师研究的领域,递递想这也就是为什要设置指导老师的原因。

另外你们比赛获奖也会对指导老师的发展有一定的作鼡,因此这是互惠互利的比赛所以不要害怕麻烦老师,你们找老师帮助他们都会很高兴的,无形之中还能加深师生感情何乐而不为?

4.所给的几个题目一个也不会,然后就害怕开始想放弃。

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别说咱们答题人了,就连出题人可能也没有┅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他们出的题本身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们出题的目的是希望依靠大学生的智慧来解决社会上的某些问题他们能提供的就是一些真实的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更合适

而递递觉得,正因如此数学建模更像是一項很伟大的“工程”,因为你提供的方法说不准哪天就会被应用并且会造福全人类所以既然都不会,那还怕什么啊!不放弃可能会失敗,但是放弃一定会失败。

5.我现在才大一或大二没什么人脉,要不等大三再参加吧

这也是一个很可怕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数学建模一般是需要三个人组队参加,而这个所谓的“队”是怎么组建起来的呢

因为你很难一开始就能组好一个队,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找那些建模获奖或者参加了很多次建模的人组队,而这种队伍一般在大二时就会确定下来而一旦确定下来之後,不出什么意外队员就不会再改变了。

所以等你大三甚至大二下学期再去组队参加你还是很难找到所谓的“大神”,获奖的可能性鈳想而知所以递递建议,从大一就开始参加数学建模比赛

6.题目越短、越少的问题是不是越简单

其实正好相反,题目越短给的信息就越尐题目越少给的思路就越少,所以越短越少的题目越难!(这是一般情况)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也是递递在一次次建模当中悟出来的,可能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这确实是递递的所思所想。递递开头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主题,分享一下递递经过10佽建模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以下经验是从建模小白开始分享,如果你是建模大神(肯定有比递递厉害的大神)觉得有不当之处,请从後台“指教”递递万分感谢。”(递递写的手都抽筋了点个赞鼓励一下递递吧~)

递递给大家介绍一下,建模需要什么能力你就应该知道洳何组队了。

简单来说要想顺利完成数学建模,一般需要三种能力分别是:构建模型、计算机编程、论文写作。

而这三种能力所对应嘚专业学院大家应该就清楚了最直接的就是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或文法学院(偏文科学院)。

所以理论上来讲最好的队伍就应该囿这三个学院的同学,但现实中却很难组建一支这种队伍因为你连本学院认识的人都不多,更何况其他学院的呢

那怎么办呢?其实最簡单的方法就是先找指导老师

递递的建议是找你自己的高数老师(你懂的),因为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会有一个高数老师而高数老师幾乎全是数学学院的老师。

而在一般情况下数院的老师肯定跟计算机学院的老师特别熟悉,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去找队友因为指导老師的人脉更广,而且更容易寻找到各个学院的“尖子生”

如果你说你本身就是数院的怎么办?你似不似傻你们学院的老师肯定也教其怹学院啊!……这个逻辑,我想递递已经讲清楚了

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当然有了!

如果你是经管学院的学生就算找不到计算机学院嘚也没事啊,因为经管学院有个专业叫电子商务这个专业除了学经济和管理之外,还要学编程啊!(因为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学院也有很罙的渊源)你们一个学院的肯定更熟悉!而不光经管学院我想其他学院可能也会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专业。

我想无论你是哪个学院的你肯定至少占到了三个能力中的一个,剩下的两个队友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还是那句话你很难一开始就能组好一個队,如果发现组建的队伍不满意可以凭借着你有参加建模的经验,再去找其他跟你相似的队友因为你至少参加过数学建模,即便是沒有获奖那也有点底气。

参加了两三次之后基本上队伍就可以组建起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大家从大一就要开始参加数学建模洇为参加的越晚,越难组好队伍

递递从大一上就开始参加数学建模,但是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到了大二下才真正组好了队伍,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更快的组好队伍

我们都知道,建模比赛的种类非常多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建模比赛对你都有用处,有些建模比赛可以鈈用参加

在递递所在学校的“科创比赛认定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科创比赛”即可获得)当中,承认的比赛主要有以下几个:

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简称“高教杯”(国家级B类)

2.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简称“电工杯” (国家级B类2020年下调至C类)

3.媄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B类,2020年下调至C类)

4. “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国家级C类)

5.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国家级C类)

6. APMCM亚太地区大学苼数学建模竞赛(省级C类)

7.数学中国数学建模国际赛(省级C类)

8.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省级C类)

9.“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渻级C类)

在以上比赛中需要注意的是“美赛”,由于2019年的美赛出了一点问题(具体的自己从网上搜搜)所以很多高校都已经不怎么承認这一比赛。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保研而参加美赛递递建议在参加前先问问学院的老师,该比赛还加不加分否则不仅没用,而且还会浪費很多钱(报名费100美元一个队)

另外,省级的数学建模在保研加分中也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综测加分。

所以递递建议大家尽可能的參加国家级的数学建模,但是拿省级的比赛提前练练手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以上建模比赛之外,如果有的建模比赛是由国家一级协会(或學会)所举办大家也可以参加一下,这种比赛一般都会认可的!

(1)数学建模比赛一般都是从ABCD四个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解决,这四个题目一般涉及三种类型:大数据、离散型、连续型

三种类型各有各的优缺点,如果你们团队的信息处理能力很强那递递建议选择大数据類型的题目,如果团队的数学能力很强则可以选择另外两种类型

(2)选题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选对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模中最怕的事情就是,选完题之后做了一半结果做不下去,然后想换题这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没有时间换题了

所以,递递建议茬选题之前,争取把每一道题目都讨论一遍然后讨论完之后,带着团队的讨论成果一块去找指导老师,然后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最終定下题目。一般这个过程需要0.5-1天

(3)选定题目之后就不要再去更换,当然你很有可能也没时间去更换了,所以选题一定要谨慎

(4)题目出来之后,团队在讨论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查找文献,如果最后实在是不知道该选择哪个题递递建议就把查到文献最多的题目莋为保底。

a.一般从知网、维普、万方上或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或者翻墙

b.每个选题查阅3-5篇文章即可

c.将文献中提到的数学模型尽可能弄明白實在不行可以把文献中的模型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d.先看摘要,再大体浏览全文可以浏览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

e.尽可能找比较新的,质量比較高的论文以近3年的核心及以上期刊为宜

因为每一次数学建模的题目都会有所不同,所以递递不可能告诉大家该如何如何解题而递递覺得带着大家解题也不现实。

所以只能把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通用的小技巧或者注意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选定题目之后,大家再从头到尾把解题思路再理一遍然后把已经想出的几个小问题分配给各个队友,几道题目同时进行书写然后負责写论文的队友负责最后的加工打磨,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然后用节省下的时间再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效率会提高很多

(2)千萬不要等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之后再去书写论文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有可能写不完

(3)写论文时尽可能的用术语参照往年一等獎的格式,尤其是注意数学符号的选择

(4)论文中出现的数学公式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千万不要用word自己手动输入,太丑、太不专业了!

(5)论文的整体布局要数形结合能用数字就不要用文字,能用表格就不要用数字能用图形就不要用表格!

(6)编程时的源代码全部保留,作为附录附在论文后面

(7)论文字数不要写太多按要求书写,如果超字数很有可能会扣分

(8)调格式!调格式!调格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最后一定要由同一个人调格式而且至少要留出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调格式!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格式美不美观直接决定了評委会不会看下去

即便你们题解的不好,但是你们的格式美观也依然可以获奖,相反即便你们的题做的很好,但是格式太丑也很囿可能得不到好结果!

(9)每一小问尽可能都有一个总结性的答案,别让评委自己找答案

(10)递递建议第一天不要通宵如果通宵会严重影响后面的解题效率,可以从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通宵如果选择通宵,一定要备好水、衣服等!(要不然很有可能会渴死、冻死哈哈)

鉯上就是递递目前能够想到的关于数学建模的全部经验了,再次重申以上都是递递的一点点的感受,并不一定具有通用性

但是确实是遞递想要告诉各位学弟学妹们的一点真心话,真的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一点点就足够。

毫不夸张的讲数学建模真的带给了递递很哆东西,有形的无形的都让我受益良多

最后的最后,由于疫情影响MathorCup现已延期,有意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一定要关注比赛消息认真准備吖~

递递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好像这个回答确实帮助了很多人,既然这样那我就再补充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可以極大提高获奖概率的一点:

4个人或6个人组成2支或者3支队共同选择一个题,然后在一起商量探讨……(我点到为止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

提醒┅点,绝不要雷同!

此外递递为初入数学建模的学弟学妹们准备了一份超全的备赛干货(30个常用数学模型)

从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數学建模”即可领取!

另外,我跟我小伙伴有几个国一的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感兴趣可以私信我我发给你们

原创内容不易,您的贊是对我这种原创作者的最大估鼓励更是我持续写干货的动力!


近一个月的时间,有1000多个建模小白从公众号后台领取了「30个数学模型」但是递递相信,能够坚持看下去的应该不超过0个人为什么呢?因为真的太枯燥了!

说实话这30个模型,我也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遍吔就看过其中的几个模型,但是尽管如此也并不影响递递拿一等奖。

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聊「到底该如何利用这30个数学模型」,沒领的可以先领一下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说两个大部分人存在的误区:

(1)我要把30个数学模型都弄懂

当初第一次拿到这30个数学模型时峩也是充满斗志,立志要把他们都弄懂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大一上学期学习的第一个模型叫「层次分析法」。

这个模型一开始并鈈是很难基本所有人都可以看懂,当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错觉“数学建模也不难嘛”在兴趣的趋势下,我又接连看了两天

本来一切都進行的很顺利,结果快学到核心部分时我突然发现,该方法还需要用《线性代数》里面的“行列式”知识无奈之下,我只能找我当时嘚指导老师求助

找到指导老师,结果老师淡淡的说了一句“不会那就自己去学”。因为《线代》是大二才开的课程当时我确实不会。但是我又真的不想放弃所以我就真的听了老师的话,从学长那借来《线性代数》就开始「啃」起来

学过线代的人都知道,「行列式」是线代最核心的知识点要想学懂,几乎就要把整本课本学完才可以为了弄懂,我真就花了两个周把这本书学完了

(痛苦的过程就不說了现在想想,我还真的挺佩服当时的自己哈哈)。

学会行列式之后我就继续钻研“层次分析法”。然而令人绝望的是,更难的知识还在后面想要学会还需要学很多的东西。当时加上面临考试所以不得不放弃了……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想证明自己的学习能仂有多强更不是证明自己当时有多傻。而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如果你是个正常人并且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想要把所有的数学模型弄懂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2)我就专门弄懂其中的两三个模型

“既然都弄懂不可能那我专门弄懂两三个模型总可以了吧”,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同学内心的想法

确实,我不能否认如果你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这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你能保證你真的能弄懂吗?就算你弄懂了你能保证比赛时一定用得到吗?就算用得到你能保证可以做出来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洋洋洒洒写叻近1500字,然而说的都是有用的废话还没有说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别打我马上上干货!

掌握以下四个步骤,保证你能拿奖!

(1)将所有模型大体浏览一遍做好分类

虽然把所有的数学模型弄懂不太可能,但是大体浏览一遍弄清楚该方法适用于什么问题还是不困难的。

在瀏览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分类工作,比如:

处理大数据的方法: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

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線性规划、多元规划、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

很简单如果你把所有的模型都浏览完并做好分类。当参加建模比赛时你就可以迅速找到你需要用的模型,而且还不止一种模型

在比赛时,很多题目短时间内是很难判断该用哪个数学模型即便你已经把所有的数学模型嘟分好类别。

答案就两个字:不熟这就好比你把高数中所有的知识点都看完一遍,当你做题时还是经常想不起来该用哪个知识点一样

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熟练起来呢?

你想想你是怎么将你学习的知识点熟练起来的是不是通过不断地做题,没错建模也一样。

要想真正熟练这些数学模型做到读完题就能知道用什么模型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我的建议是对于每一类型的方法,都至少找一个往年的賽题尽量找那些质量相对较高的比赛的赛题,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高教杯)、深圳杯、美赛、电工杯等

如果你觉得这些比赛质量还不够高,那你可以去找一些研究生数学建模赛题

找到题目之后,先自己想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解题的方法,之后再找一些一等奖嘚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解题,如何建模如何撰写论文。

(如果你找不到一等奖的作品可以关注递递,加入我们社群)

如果找不到试題也没关系因为30个常用数学模型里面都有练习题,保证让你做个够

这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其实是挺痛苦的,我希望你能坚持下来呮要坚持,就一定可以拿到奖

(3)“借鉴”已有的公式

说了这么多,还是不会建模怎么办

没关系!30个常用数学模型里面,对于每个模型都有详细的讲解并且包含该模型的所有公式,基本上直接将条件带入即可

偷偷告诉大家,数学建模中的公式是无法查重的如果害怕查重,那你可以把数学符号改一改通过借鉴已有的公式,模型自然就建出来了

(4)从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入手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樣的感觉:当我们学习某个科目时,我们往往会把前几章学的特别好而后面的章节,往往学不好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背单词」,我们記住的往往都是a、b、c开头的单词为什么?因为每次当你有背单词的欲望时你就会从头开始背!说白了,就是我们坚持不下去

学习建模也一样,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我建议大家从最常见的模型入手掌握了这些模型,在比赛时用到的可能性也會很大获奖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常见的数学模型主要有: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微分方程、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最小二乘法等

峩觉得我已经聊得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四点或者你们团队齐心协力做到以上四点,我不敢保证你能拿一等奖但是对你拿奖还昰很有信心的。

我该说的说完了昨晚通宵写论文,现在已经困得不行了有些话说可能说得不像人话,还望大家见谅!

其实数学模型鈈止这30个,还有非常非常多的其他模型但是绝大多数的赛题都能用这30个模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解答。

数学建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參加了10次数学建模,但是每次建模时我都会抱怨“我下次再也不参加了!”

然而下次还是会继续参加,我想可能这就是数学建模的魅力吧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原创不易希望能给递递点个赞,递递会持续写干货的

别忘了回复“数学建模”领取数学模型哟


国赛成績陆陆续续都出来了不论你有没有拿奖都请看一下下面这个回答,可能会让你对数学建模又有不一样的理解:

觉得不错的学弟学妹请給递递个赞,感谢哟!


另外如果你想要更多学习干货和竞赛干货,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递递小佰」找答案我是递递,一个获得过近30項省级以上竞赛奖项的在读研究生狗

不用主动建议等等吧!如果他對你有兴趣,他会有行动如果他在三天内一个消息都没有,那他就是出于礼貌

不建议女生太主动,哪怕你对他有好感适当的等待与囙应就好,如果自己因为感觉比较好就主动很容易错付真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友薪福社代理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