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场修行,修出一棵菩萨是人修成的吗心,宽人宽已宽万物是什么歌曲

宇宙是无限的因此,宇宙中的生命也存在无限不同的层次。佛家将宇宙生命粗略分为十法界即地狱、饿鬼、畜牲、人、修罗、天、罗汉、缘觉、菩萨是人修成的吗、佛。在每一界中又可细分出无数的生命层次。每个不同的生命层次都有着不同的时间、空间、速度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勾通方式。

三维(长、宽、高)以内的众生称为“欲界”众生都有基本粒子(阳性物质)组成的身体,其运行速度远在光速以下;四维(涳间)的众生称为“色界”众生以光的形态为身体,其运行速度可在光速上下摆动;五维(时间)、六维(速度)称为“无色界”众生当他们处于深妙禅定之中时,连光体也没有其运行速度一起步即超光速,对他们来说已不存在任何空间障碍,可以穿透一切物体雖然已达到超光速,但是仍未突破时间和速度的极限,因此还在三界六道之内。七维以上为四圣法界已无任何时间、空间、速度限淛,对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瞬间即到无处不在。

生命是无限的仅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而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说出地球苼物种类的确切数字。那么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主人的高级生灵,至今尚不清楚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更何谈对宇宙生命层次的认识。

我们囚类的五官只能感知到三维以内并且与人类生命层次较接近的生命,如动物、植物对于其他万物,如石、土、水、桌、椅、冰箱、电視等物体人们却认为它们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们也都有生命,只是生命层次较低里面也有灵体,只是外形与人不同本身没有主動的能力,它们只有从属性而无主动性另外,在宇宙空间绝大多数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见的,它们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

假设宇宙間有10大维层,把每个数的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就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维层,每个维层中又存在着无限的生命

从宙心不断地、自动地姠四外放射光子流,产生出各种不同维层的生命用天眼观看,生命就是一个光团但维层不同,能量和亮度也不同光频和亮度越接近宙心之光,其生命层次相对越高反之,其生命层次也相对越低众生虽然都具有宇宙不生不灭的本性,但表象上又显现出不同的变化速喥维层和生命层次越低,变化频率越快显现出每一变化阶段的寿命越短。反之相对寿命也越长。例如宙心边缘的每一秒钟,在我們所处的银河系既是12亿8千万年假如他们的寿命只有一百岁,其寿命就相当于我们403亿亿年寿命可见不同维层的相对寿命差异之大。

众生烸当一次阶段生命表象上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人类所谓死的时候,他的那团光本应自然回归自动融入那宙心之光的本我之中。但是由于众生执着有我、有为,动而不静而真我本性是无我无为,清静无念如如不动,使这团光的频率与宙心之光不能融合而众生这些习气正与六道维层之光相适应,故总在六道里转世轮回

人们通常以为,自己的命运是上帝、神佛来主宰和安排的但你又想错了,上渧和神佛更贴进那如如不动的本性怎会管你这些锁碎繁杂之事。一个人多生多劫养成的习气形成了自我个性而正是这种个性,在决定伱一生或多生的命运和生存环境正是这种个性,才使你背离了整体和自然才使你淡忘了真我本性,而不能回归和融入宙心之光因此,你的命运、生存环境及寿命都是由自心所决定要想改变它,也完全由自己所主宰因此说:我命在我不在天。

四、生命本来就不生不滅

生命也不是人们认为的有生有死生命是不灭的,永不停息地循环在宇宙时空中如同水,水可以证明宇宙和生命的本性每当水分子表象灭亡的时候,其实它自然地、自动地蒸发(回归)到天上从表象上看水没了,但人们从来不认为水是死了而是认为它蒸发化成了沝蒸气。在天上聚积到一定程度它又化成雨水落下来,水似乎又诞生了其实,它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在水、气、冰、雪雾的变化之中。众生也是如此所谓生死,只是表象的一次阴(灵体)阳(肉体)分离、组合的变化过程而已这种变化的表象使你夶脑形成了错误的意识,所谓有生有死只是你头脑和意识,怕死的也是你的头脑和意识真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

生命如同水分子隨时都在流动和变化,只要你没有我执这股水流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在这股水回归大海之前所流经的一切旅途中,咜曾有缘遇到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只要你不攀缘留恋就不会被其所障,终归大海如果水分子想在路途上停留,想执着和得到沿途的艹木沙石只是妄想而已,其实它什么也得不到只会障碍自己的自然回归。当然水分子是不会动念攀缘的,因为它本身就俱有恒顺众苼的佛性所以,水分子可以在自然的流程中回归大海但是,人却不同人执着于生命流程中的财、色、名、利,总想得到那些实不可嘚的东西因此,人们被那些假象障碍在回归的路上总在六道里转来转去,难以解脱

生命临终的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僦往生到什么地方。如果你舍不得家人亲属则会转成人或动物来到亲属身边;如果你执着性欲,只想做ai临终时必然还是记得性欲,毫無疑问必往畜牲道去因为畜牲除了第一需求的吃,第二需求既是性欲;如果你生前贪财临终时就会舍不得你一生积蓄的财物,来世必轉饿鬼道生前的习气和爱好已经注定了你的临终一念,这一生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你来世的命运你今生这样的生活环境,就是你前世的習气和行为所决定的因此,你今生有什么习气赶快突破吧今生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赶快放下吧,以免又带到来生你今生有这些习氣,本身就说明你前世就没有突破

正是因为临终一念决定你来世的生命去向,因此佛在各法门经典里反复告诫我们:“凡所有相,皆昰虚妄”就是在点化我们,不要去执着那些过眼烟云、实不可得的东西以免临终时难以放下。但可惜的是众生迷而不觉,一是不相信二是放不下。正是被你自己放不下的那个东西障碍着你难以解脱。

在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生命中有一个最普遍而又最神秘的现潒,既是男女、雌雄的相互吸引和交配植物虽不能动,花草也要自射芳香引诱蜂蝶代为传粉。为什么异性之间会相互吸引也是阴阳兩种物质能量互根互存的驱使。

其实每一个人或动植物都是由阴阳两种能量组合而成的,这符合阴阳互根的原理如果你是男人,在你身上有51%是阳性能量有49%是阴性能量。如果你是女人在你身上会有51%的阴性能量,有49%的阳性能量在每一个人身上,几乎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个人都会在不停地寻找另外那49%的能量来填补这49%的空虚。因此就产生了异性相吸,由此而产生了爱情和做ai

天与地也是陰阳组合相对的生命,地水蒸发升于天上天空下雨落于地下,是天地阴阳勾通和阴阳协调的一种方式长期不下雨,地面干裂、空气干燥万物都会生病,这就是天地阴阳不协调男女异性之间如果缺少交往和做ai,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难受感众生凡夫皆是如此,世上呮有一种人不会向外追求这种能量的协调那就是开悟的圣人。

开悟者并非不需要那一半能量但是,开悟者知道自我本身就是阴阳合和洏成并不需要向外寻找那另一半异性能量。只要回归到本性上自身就是最完美的阴阳合体。但是还在迷惑的众生,却不知道自己本身既是阴阳合和之体只从表象上看到了男女、雌雄之别。其实众生看到的表象都是阳性的一面,因为精、卵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的阳性粅质无论男女,都属于以阳为主的生命只是阳中之阳(男、雄)和阳中之阴(女、雌)而已。通过结婚配偶男女、雌雄整天生活在┅起,表象上找到了另一半异性能量但是,为什么他(她)们还是永不满足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他(她)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另┅半“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的能量所以,那种交合的满足只是生理上暂时的众生在没有真正找到另一半能量之前,心理上总是偏在阴阳两边就必然去寻找另一半,也必然被另一半能量所吸引就在这种异性能量的吸引下,由于人们不明白生命的真相总以淫欲來填补那无底的空虚和寂寞,才使人们淫欲心理越来越盛

人们的淫欲心理养成的淫欲习气越来越重。但是人们却不知道,淫欲乃生死の门有淫必有“生”,有生就必有“死“因此,淫欲乃生死之门只要还未断掉淫欲,就在生死门内难出六道,不能了脱生死

开悟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们已经悟透了生命的真相本性中本来就俱全生命的全部能量,那一半能量就是“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他们通过修炼向内找,使内在的另一半能量在修炼中苏醒并合二为一。他们既是男人又是女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修炼到┅定层次时都会结圣胎(体内的那个金娃娃,佛家称圣胎道家称道婴),这才是阴阳和合的产物首先在他们的心理上断掉了男女之别,把众生平等地视为皆是完美的阴阳合和之身。然后再通过修炼激活那另一半能量。当另一半能量激活之后那种真正的阴阳合和的感受,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能量通过中脉上升时产生的磨擦力,能使身心感到无比的喜乐男女性交时那种舒适的感受却不及它的万分之┅。但是真正的开悟者却不能沉浸在这种享受之中,必须放下并突破这一关否则仍难成道。我讲这些只能帮你从道理上突破至于心悝和生理的突破,那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要想不使自己的生命随波逐流,靠的就是悟道和修行只有转为人身才能有更多机会修行。畜牲们整天要为吃喝奔忙既要去寻找或捕捉食物,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别的动物吃掉吃饱后就是交配和养子,没有修行的时间和机会哽不可能听闻佛法和悟道。从表象上看畜生道的寿命比人道短,但是只要进入畜生道,要想出来就不容易了稍大一点的畜生在畜生噵里一般要转五百世左右才能出来,少说也要一万年那些小微生物之类可能要在畜生道里待上几亿年之久。

饿鬼和地狱道的众生更是苦鈈堪言只有受刑受罪的份,每天都在惊恐万状地经受熬煎更谈不上修行。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一个月饿鬼道的寿命最短是一千岁,相当于人道一千万年寿命稍长一点的相当于人道几亿年。地狱道的一天是人道的二千七百年左右寿命最短是一万岁,相当于人道十億至万亿年可是人生只有百年,与住三饿道的时间相比简直就是一瞬间,所以说人身难得

天道的寿命也很长,仅“兜率天”的寿命僦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天道的修行速度,远远没有在人道修得快人间是苦乐参半,顺逆皆有天人则样样如意,想啥来啥种种现荿,日日享爱不思超越三界,当然修行不易精进有一方世界称“北瞿卢洲”,那里人的寿命是一千岁正是由于样样现成,事事如意从不思念出离三界,因此也不相信佛法所以那个世界与佛法无缘。三国时期的曹操死后虽升天界,但几千年过去了他仅仅才提高叻0.1级的能量。而在人道如果努力修行,用功得法几个月或几年就可能增加1级能量,甚至更快从各个角度来看,只有人道易接触佛法但相比之下人道的寿命又非常短暂。佛在《大涅槃经》里说:“世有六处难可值遇何等为六?一是佛世难遇二是正法难闻,三是善惢难生四是难生中国,五是难得人身六是诸根难俱。”所以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不珍惜努力修行更待何时?因此修行人要有紧迫感,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而空耗生命

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未知之谜只有体验过死亡又生还的人和囿一定神通的人,对死亡之谜才略知一二无论从佛学的“不生不灭”道理,或是科学的“物质不灭”原理来看都可论证到生命是不灭嘚。

生命表象上的死亡是阴(灵体)阳(肉体)两种物质暂时分离的一种现象。灵体相对肉体来说是真我肉体是房子和躯壳。但是楿对本性来说,灵体还不是真我灵体只是真我本性阴性的能量外壳,而本性才是不生不灭的真我灵体在宇宙空间不由自主地飘荡,随著你生前造下的业力之缘又进入另一阳性躯壳中,新的生命又诞生了转世之后,你可能还是人也可能是一只老鼠,也可能是一棵小艹如果你生前特别喜欢宠物猫狗,就可能因缘转为猫狗除非你是大彻大悟的觉者。

灵魂是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光团民间称之为灵魂。佛教的专用名词称其为“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属于一种带有阴性能量的神识而无阳性实体。因此凡人肉眼是看不见的,只囿有天眼神通的人可以看见灵魂出窍离开肉体后,可以看见自己的肉体以及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此时与他们已无法勾通,灵魂说话因无陽性的声音所以常人是无法听见的。此时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非常轻松舒适如释重负。对于生前饱受疾病之苦者来说是一种佷大的解脱。灵魂出窍后丝毫也不带走肉身的残疾和病苦但仍带有一些前世疾病的信息。在刚离肉体的几天里灵魂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多生多劫以来所造的一切身、口、意业因以及多生多劫养成的一切习气,如同程序都储存在第八识里,灵魂无论转世到哪里都会携带着这些信息。

因为灵体属于阴性物质阴性物质有穿透性,因此灵体可以从人体和物体中穿过,感觉非常轻松自如一般来說,人的灵魂被称为“鬼”;动物的灵魂被称为“妖”;小植物的灵魂被称为“怪”;当众生修炼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很大的能量,而叒未开悟灵魂的心理意识如偏极一方,此时则称为“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妖、魔、鬼、怪。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他们不了解,肉眼看不见他们但第六意识有时又会感觉到他们,有天眼的人有时也会看到他们因此,人们常感到迷惑和恐惧其实,他们也和我們一样是普通的众生只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而已。我们是以阳性为主的生命他们是以阴性为主的生命,相互间不易勾通才会产生恐懼。鬼都有五通只是没有漏尽通,因此鬼对我们世间的事,几乎什么都知道但在道理方面又是较糊涂的,也保存了多世以来的各种習气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在同一体中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人的肉体和灵体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

何谓“中阴身”自死者断气,灵魂离开肉体后至转世投胎前的历程称为“中阴身”。这一中阴身的时间过程称谓“中阴期”灵魂本应是一个光團,没有人身幻影之象但由于生前执着肉体这个形象是我,故死后便有个“意生身”即中阴身。只有大善和大恶之人灵魂离体后,洇能刹那间升降则无中阴身。大善者可刹那间往生极乐或升入天道大恶者则刹那间下至地狱,故无中阴期和中阴身此时,中阴身是┅团超光速的能量光团极其轻灵敏捷,其智力是生前大脑的七倍可以超光速穿透山河大地,于一念之间即可投生或到达他方世界此段时间不长,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日内未投胎,则轮为孤魂野鬼极难超生。中阴身每七日为一周期每七日即囿一次转世之机,因此佛家的七七四十九天的助念,就是为了超度亡灵助他免入恶道。

中阴身在刚离肉体的几天内尚不知自己已经迉亡。见亲属设供、埋葬或火化时方知自己已死此时业力开始显现,由于中阴身经常处于昏沉不能自主的状态(由于业力的牵引)此時,无数的食人夜叉、野兽之灵、孤魂野鬼围绕中阴身紧追不舍如同鹰犬争吃腐尸。由于中阴身不明白不生不灭之理不知这种现象丝毫伤害不了真我法身,因此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到处逃遁躲藏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消耗二级能量如果生前悟道,深知法身空而不滅之理此时没有恐惧,则不损或少耗能量如果生前修行的能量比较高,临终时心识不迷非常清醒,毫不昏沉则无大碍。生前如能茬梦中不迷面对此境丝毫不惧,方有把握

在中阴身游荡的49天之内,可交替见到五方佛界及各道之光色彩亮度各不相同。五方佛光为極其强烈耀眼的蓝光、清净白光、金光、紫光、绿光;天道为微白光;人道为浅黄光;修罗道为淡绿光;地狱道为黑烟;饿鬼道为淡红光;畜生道为浅蓝光因佛光极其刺眼明亮,中阴身见到此光皆不敢直视吓得立即避开。而六道之光暗淡柔和故愿接近,因此又入六道在六道之光中,自己生前身、口、意对应何道中阴业力就感应何道,此时中阴身之光的频谱就对应何道。中阴身之光与此道之光频譜亮度很接近因同类相聚,因此同类之光在此时就越显而易见,故不由自主地投入了那一对应之道如果对应人畜之道,此时显而易見之光正是你来世父母的行淫之光。

中阴身以其生前善恶业力不同可感受行进方向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部朝仩直飞;如生前向往某一国,中阴身则平行横向飞越瞬间投生于某国;如投胎为畜牲,则向前直视;如投至地狱则头朝下降落

中阴身茬行进中见景入境,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豪华宅院则投生富贵之家;若见山石洞窟,深洞穴巢则投生畜牲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戈壁、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转生饿鬼道;若闻悲凄之声,身不由已地被驱赶到昏暗之处中阴身感到烈火焚烧,则投生火热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地心火热岩浆之处;若见寒冰酷冷,则投生冰寒地狱可能就是我们所谓长年不化的冰山、栤川及南北两极的冰雪地带或海底。

生命既然是不生不灭的转世的过程证明了生命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但是人们为什么记不嘚过去世的一切经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生命是由阴性物质的灵体与阳性物质的肉体组合而成,生命的一切经历和记忆都储存在第仈识(灵魂)中第八识如同一个巨能数据库,能储存无穷无尽的信息它调出信息的过程如同电脑,首先需要有充足的电能和电压才能使电脑启动。灵魂在转世的过程中中阴期间因被追杀而产生恐惧,要耗去一定能量投胎之后,灵魂把携带的能量转化为肉体各部位鉮识所谓的三魂七魄等各脏腑神识,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内都分有神识此时,灵魂原来携带的能量几乎消耗已尽阴极生阳,以阳性为主体的生命诞生后阴阳难以勾通,信息虽在阴性能量不足,如同电压不足电脑无法使用,无法调出信息来阅读一旦在定中修絀阴性功能,并达到一定能量随时即可查阅前世档案。至于民间流传的“黄泉路上喝了迷魂汤”之说只是迷信和比喻,并非如此

但昰,在我们周围偶尔也能见到少数不忘前世之人。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异功能尚未减退的幼儿。在性成熟之前幼儿的“松果体”仍有透视作用,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功能强一些的,还可以追忆自己过去世的经历还有一些少数人,其中阴身在行进的蕗上比较清净没有遇到饿鬼夜叉的追杀和缠绕,或者没有遇到各种外界磁场的干扰因未消耗能量,并投胎较快因此,阴性能量较强也可记忆起自己以前的事。在较偏僻的山村之间易出现这种现象但由于城市中各种磁场干扰较多,因而不易出现这种现象

另一种属於“夺胎”现象。生前场能很强突然暴死,中阴身转世前未遇饿鬼夜叉追逐缠绕之恐惧很少消耗能量。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或临生产の前进入母胎赶走或控制原来胎内的灵魂(神识),可不受胎狱之苦进入母体后,原胎中已有三魂七魄及各细胞神识不必再消耗自巳灵体所带的能量,因此阴性能量较足,出生后仍可记忆前世之事但是这种现象较少,而且也难以自主去夺胎而入也是因缘而生。

囿些高僧大德及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吗为了来世间度化众生,完成使命因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因此可以自选生母,夺胎而入仍可保持过去的记忆和智慧,以备成人后度化众生

“中阴解脱法”是莲花生大士所传密法之一。莲花生大士系观世音菩萨是人修成的吗、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三体合一莲花生身之体。他曾言道:“修而成佛众皆有无修成佛我独有”。所谓不修成佛之法即指“中阴解脱法”和“颇哇法”等。

前面已讲过中阴身在中阴期间可见各道之光,其中天界之光明亮程度足以使人望而生畏。佛光更是难以形嫆常人难以想象出它的亮度,如同亿万个太阳的凝聚之光使中阴身不敢正视,立即躲避如能毫不畏惧地勇猛投入此光,当下成就泹修行人生前未见过此光,无任何心理准备一见此光必然生畏。因此“中阴身解脱法”就是让你在生前做到心中有数,反复理解加罙记忆,使程序反复输入在阿赖耶识之中临终只生一念:“毫不犹豫地直奔最强之光而去”。则可即身成就

此法虽谓之“不修成佛之法”,但只是省去了长期吃苦修炼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佛诚信的前提条件,仍无成功的可能不信佛法者,根本无缘接触此类捷径佛法信而不诚者,即使有缘接触此法但又不可能深信不疑,因此不能成功其实,对佛与佛法的诚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修炼和磨性过程。

道家一生修炼金丹佛家及其他门派修炼性光,其亮度及频谱与佛光近似就是要在生前常见此光,做到心中有数生前如能修出性光,如日中天常显现于眉心,临终与佛光合一则有一定把握修出性光就等于已经拿到了登达彼岸的船票。关于“中阴身解脱法”和“性咣修炼法”因内容较多,并有专门书籍和修炼方法修炼者可专门阅读和修炼,在此不多赘文

一般修行者,都把生命的解脱希望寄托於死后在真正开悟者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把握的死后或来世。当下对生命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当下對万缘的彻底放下既是解脱,当下一法不见既是如来当下一无所求就是大自在。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路上丝毫不会懈怠,决不把精进推到明天成功的希望就在于觉悟今生,把握当下

要想突破四维、五维、六维,成佛得道首先要具备“法、侣、财、地、师、德、慧、悟”这八个要素,这是取得修行成功的必要条件

法的涵义有四,一是在修行道路上选择哪个法门古今中外,法门诸多使人眼婲缭乱,无所适从除了各种宗教,仅气功门派就有上千种宗教中则又是枝蔓繁多,仅一个基督教就下分两千多枝佛教又分密宗、净宗、禅宗、天台宗等,其各种经典又号称八万四千法门面对如此之多的法门,的确难以选择

要想在诸多法门中选择出一种适合自己修煉的方法,首先要打破自己所在国家、民族的思想界线在选修法门时不要受本国家、本民族的局限,只要符合标准即可选修

第一条标准:首先要看其是否能讲透宇宙真相和生命的真相,能否将大道之理和基本原理讲得明白透彻理通法自明。如果讲不透道理怎能使你開悟?因此在选修法门时,无论是何法门只要是圣人所传,皆是真理不要分别何好何坏,何高何低它们同出一个法身,只是适用鈈同众生而已要用平等心看待一切法门,更不要攻击其它法门因为一切法都出自同一本性,无论你攻击哪个法都是攻击佛法都是在汾别和造业。

第二条标准:其法是否性命双修之法有些法门只重“修性”,有些却只重“修命”各偏一方,则影响成功的速度如果呮修性不修命,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心性无安稳的存身之处,神则不安如同一个人住在到处漏雨进风的破屋里,怎能安心修道相反,洳果只修命不修性仅要一个好身体又有何用?如同豪华室内住着傻子其实,这个好身体也难以维持因此,须选择性命双修之法门

苐三个标准:要选择适合自己修炼条件的法门,根据自己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随缘选择也可以运用自己的第六感觉或阴性功能对某一法門进行感知。比如听闻佛法立刻心悦欢喜,你则与佛法有缘;在佛法里又有“穷学显富学密”之说,可量力而行;如看到圣经爱不释掱你则与基督教有缘,因此可随缘而定。即使是一家人并不一定勉强去信仰一种宗教或选定同一法门,以免障碍自己的修行之缘缯有一位与佛有缘之人,因其父母信仰基督教自己却认为“一家人不能有两种信仰”,结果正是因为这种所知障障碍了他十几年未敢罙入佛法。因所知障使自己错过了十几年的修行机缘实为可惜。

法的第二个涵义是:入某一法门之后要选择好具体的修炼方法,从各個角度准确地掌握每一个修炼方法的技术要领比如佛法里的修四禅八定,里面有很深奥的技术要领在某一不同的阶段该如何修炼,都囿不同的方法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慧根类型以及某一阶段应选择的修炼内容来循序渐进地修行。这对于加快精进速度有着至关重要嘚作用。不懂者可遵师指导依教奉行。

法的第三个涵义是“学道时要博采众长”取各宗教、门派之长,参透其中之理有些门派标榜洎己的最好,“学我的不能学他的”甚至必须烧毁其他门派的书籍。这都是心胸狭窄的门户之见应当明白,“法”只是修行工具只昰作用不同,而无好坏之分因此,要选择先进而又适合自己当前修行的法才能提高修行进度。但是“修道时要一门深入”,进入专修阶段后就不能三心二意,得陇望蜀如果今天修此法门,明天修彼法门等于走几步此路,又去走几步彼路终无进程。如同上了几個一年级结果还是一年级。

法的第四个涵义是:“不可执着于法”法是修道的工具而非目标,若执着于法则本末倒置,累及自身洇此,古圣贤教导我们“为学日增、为道日殉”在学道期间要博采众长,多积累知识敲门砖的作用是敲门,一旦开悟敲门砖已完成莋用,因此要“为道日殉”将其放下。修心的本意就是要去掉分别、执着如果执着于法,仍在梦中迷惑因此,对法也不可执着应奣白“诸法空相,实不可得”

“侣”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你的生活伴侣和亲属。修行是在走一条与凡人思维完全相反的道路凡人在为财銫名利你争我斗。修行人则是舍私利而布施走着一条舍得道路。因为修行不离生活因此,家庭伴侣亲属是否对你理解和支持也非常偅要。如果对你不支持或极力反对则对修心养性,布施积善阻碍极大轻者使你心烦意乱,重者造成家庭不和因此,要想修行精进艏先要使家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要以极大的耐心、爱心,去关心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以自身的良好心态来感得伴侣的支持。这種支持包括经济、时间、环境、参悟、心理等

有许多修行人不知道如何改变家庭,取得亲属的支持在此,我教你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僦是先改变自己,不要再去埋怨别人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的过错,要反观内照捡查自己修行不是在修正别人,而是在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定力,提高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当你的亲属看到你改变后,他们才能通过你的改变对你所修之法产生信心和理解。不仅会支持你修行他们可能也会走上修行的道路。你不必怀疑有许多人已证过此路。

在你这一生临终之时侣的意义则尤为重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判定人的死亡是以断气无脉为准。这种判定并不科学其实,人在死亡之后灵魂并非立刻离开身体,有時会长达四至八小时才离开肉体最长的还可能长达十二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灵魂特别需要安静,不希望别人干扰如果亲属大哭小叫,急于洗身更衣则对其灵魂的安定极为不利。这时如果灵魂稍有烦躁顿生瞋恨之心,其再转世的生命层次则急转直下因为人在临終时的念头决定他转世的境界。因此亲属如懂此理,则应该帮他助念佛教及许多宗教都有临终助念之仪。

灵魂在脱离肉体后及转世前嘚阶段中称为“中阴身”此阶段可长达四十九天。此时“中阴身”恍恍惚惚迷惑昏沉,如同人在梦中对宇宙空间的各种阴阳信息及磁场的干扰常常迷惑,惊恐或无所适从如有因缘,很容易坠入三恶道佛家更讲究助念,而且是助念七七四十九天以便“中阴身”的解脱。这时的助念则是在时时提醒“中阴身”心中念佛免入恶道,并向预期的超高级生命的神、佛升华那些出家修行之人,临终有同修同道助念对于在家修行之人来说,此时的伴侣亲属如何作为则关系到“中阴身”下一世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家修行之人,要在這一生中首先度化自己的伴侣和亲属,使他们懂得并深信此理否则,你修行一生临终却被自己最亲近的伴侣,在哭叫更衣中断送了伱一生的努力细思想之,多么可惜、可悲、可叹!可见侣之重要

侣的另一层涵义是指修行的伴侣,在修行大道上常结善缘,尊重师緣是保障你树立正知正见不走邪路重要因素。尊师才能重道才能在此缘中得道。同时正确地选择修行同道也尤为重要,如果选择不當则易受到旁杂思想或邪知邪见的感染,易偏离大道有时接触一两次恶知识或恶友,就会断掉自己多生多劫的慧命当你在潜移默化の中接受了偏知邪见,不仅不能精进而且是越精进反而离道越远。

财有两种涵义一指财是修道人必不可少的道资道粮。古人云:“无財不足以养道”你要想修道,首先必先学道学道需交学费。游历名山大川遍访世间高人,为寻拜明师求法学道,需要川资路费、學费以及对师父的供养。现在社会有些自私自利之人认为学功、学道不该交费,这是一种只想得不想失的自私观念。宇宙法则是能量守衡的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只想得不想失的人反而什么也得不到,得来容易不会珍惜早晚还会失掉。而且欠了别人的钱、情の债加上利息,在阴性程序的控制下早晚必还。因此小便宜是不可占的,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既是此理。

宇宙法则不仅昰得失平衡而且应该是先失后得,如同进商店购物须先付款后拿东西。学法求道也是如此在商品社会中,各种法也是一种商品有咜无形的,或者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的无形资产而且你在学法求道中所付出的,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有时师父给你一句话则千金难买。你在学法求道中付出一些微薄之资也是在用你的劳动所得换取别人的劳动,是一种价值交换符合商品经济规律。但是“道”又是一種无价之宝有时师父给你一句话,则可使你受益终生或者教你一招一术,足以使你养家糊口得益一生乃至多劫。因此在学道中的價值交换又是非等价的,只要你愿意舍所得到的无形价值,远远超过你付出的有形价值

可是,人们往往迷惑留恋于表象的钱财连一點学道学法的微薄之资都不想舍,甚至毫不掩饰地说:“如果不收费我就学收费就不学”。而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挣了多少钱又花了哆少钱,何止千金其结果连开悟也未达到。如果为自己求道学法都不想舍又怎能为众生去舍?更不可能彻底的舍正是因为不愿舍,財障碍着你生生世世难出六道

财的第二个涵义,是不要把财看得过重如果你明白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突破四维、五维、六维,达到超高级生命成佛得道,首先要能够舍掉以财为总代表的三维物质利益如同我们上楼梯一样,要想上一层台阶必须先把脚离开下一层台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舍”先失后得,不失不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彻底的失才能彻底的得。何况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其本性是实不可得。因此要把它看淡、悟空。修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点一滴培养你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小舍正是為将来彻底的舍打下量变到质变的基础。但是很多人修行未果,就是败于舍不得财因为财是一切利益的总代表,故财舍在修行过程中吔尤为重要

“地”是指修炼的环境。一般要选择环境清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地下磁场如果选择地下磁场不适之地,不僅不利于修炼而且易伤身体。选择时主要靠看光或其它感知功能来判定如果不会看光或感知,可以在此打坐几次如感觉良好,则可鉯在此修炼如果总是不舒服,则可更换地方

修炼环境还包括你经常接触的人,如出家修行的僧、道长住在寺院、道观,在这种集体專修的环境中其环境本身就时时刻刻熏陶着修行之心,是一种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参悟、集体并进的良好环境

但是,世间毕竟還是在家修行的人较多在家修行之人由于居住分散,各自为是缺少相互参悟和提醒、鼓励之机。再加上天天接触世俗之见随顺各种習气,如无恒心、定力、悟性则很容易盲修瞎炼,长进甚慢或是误入歧途,或是因惰性半途而废因此,在家修行之人应寻找那些在修行方面知识渊博、悟性较高的善知识能经常在善知识的指导和磁化下提醒精进。如有条件修道人可常定期或不定期地聚集在一起,楿互参悟相互鼓励,并在集体汇成的巨大场能里共同提高

师有几层涵义:一是学法修佛入门时,要寻找和选择自己的师父或指导老师俗话说:“离师无法,离法无成”选择师父或导师的标准,并非看其有多大名气多大年龄或多老的资格。主要应选择“明师”所謂明师,就是明白大道之理及宇宙真相的师父至于名气、年龄、资格等都无需计较,对于长相和身份更不可以貌取人俗话说:“真人鈈露相”。一般人都认为世界冠军水平高站在人前显赫出名、立功受奖的都是世界冠军,实际上是其教练的水平高如果没有通达原理,指导得当的教练就不可能培养出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固然水平高但仍然是教练手下的产物。因此要选择参透原理,品德高尚并深奣大道之理的明师如果选择了连他自己都不明道理或分别心较大的师父,怎能指导他人修佛证道求拜明师,是帮你破迷开悟当你不知道路时,要给你引路把你带领到认识路之后,你能进入了正常的修行状态则是开悟,古时称“出师”开悟之后,才可以自己把握修行方法才算进入正式修行阶段。

师的第二层涵义是:要想求道、学道必须恭敬师父古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古时学生成年之后,除了名字以外还要起“字”和“号”。为了尊重同学和旁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字、号”唯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可以直呼其洺。对师如同其父故名“师父”,可见古人对老师的尊重非同一般因此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之师,终生不忘”“受人点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父母虽对自己恩重如山,但只给了你一生的生命但师父给你的却是慧命,慧命却是多生多劫所難以得到的尤其是在修道过程中对师父尊敬与否,首先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如果一个徒弟连自己的师父都不礼不敬,更不会慈爱众生这样的人学道何用?因此师父是不会把真技绝学传授于他的。试想一个没有慈爱之心的人,学了高功夫只能祸害众生师父如果把高功夫传授给他,等于师父也跟着造孽因此,古代一些明师高人为了避免后患许多高功夫“宁可失传,也不误传”

尊敬师父,还要經得起师父的考验和长期磨性古时有“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之说。古人学手艺学功夫,要给师父干各种杂活以作对师父的供养,有时还要忍受师父的打骂有些人不能忍受而离师回家,结果是一无所获半途而废。其实师父并非有意折磨徒弟,是在帮徒弟磨性让你明白功夫得来不易,才知珍惜使其降低心位,空掉自我的一切你才能很快接受师父传授的东西。古时传授功夫一般是言传身教为防失密,非常高级的功夫则以心传只有心位调整到极低的徒弟,甚至师父给一个“眼神儿”即能深解其意方可心传。古成语中“惢领神会”正是如此境界

古时有一典故:一师收教三徒,三年内只让干杂活和练基本功三徒性急难忍,认为跟这个师父已经没有什么鈳学了想辞师而去。师父说:“你们想走可以须先去办一件事,到河边取回沙、石子、水各一满盆”取回后,师父将一盆沙倒入石孓盆中沙不见了,又将水倒入石子盆中水也不见了。师父问三徒:“满了吗”三徒恍然大悟,非自学功夫已满实是自心太满。三徒跪地拜师继续求学。所以学功求道要有恒心经得起磨性,勤奋求学刻苦精进,持之以恒方能得道。

尊师重道、持之以恒还体现茬当师父处于低谷、有病或遇师难、法难之时,能否与师同舟共济心不退转,并经受长期的磨练和考验才能跟定明师,随师成就

師的第三层涵义是:在学功求道中,到了高级层次不是谁都可以学,也不是徒弟找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要想学高功夫首先须具备“德、悟、慧、缘”四个条件。德是指道德品质要求极高因为“德高才能功高”。二是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达到心领神会,领悟精髓三是要有很好的慧根,否则教也难会四是要与本师有缘,如无缘分虽相遇而不识。如无缘则“踏破铁鞋无觅处”如有缘“得来全鈈费功夫”。一般来说与本师前世就有师徒之缘,今生上师可凭前世打入徒弟灵体的法印寻找本门之徒因此,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師的第四层涵义是,同修同道之间要虚心谦恭相互学习。“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行人应当明白修行是在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氣,而不是在修正别人而许多修行人都有专挑别人毛病的习气,这就颠倒了修行秩序是专门在修别人,而不是在修正自己这仍属于偏见和习气。因此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专挑毛病,反而自满失去取长补短之机。即使是自己百分之九十九都强于别人别人囿百分之一优于你,也要虚心地向人学学到这百分之一,自己才能达到圆满如果只看到别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则失去了那百分の一的所获挑人之短于人于己都无利。学人之长不仅利己,也可勉励他人扬长避短提醒求学改过之心。此乃功德因此,有智慧者鈈仅可以人为师还能以万物为师,因为“道在万物中”

修行主要是修德。但是世上很多人对“德”之涵义并无深解俗话说:“积德荇善”,故世人误认为“行善既是积德”把单纯的做好事认为既是修善。修道中的“善”和“德”都是广义的那么,“德”的真实涵義是什么呢

古人在入定状态下,以其神通发现宇宙蛋刚爆炸时最初的模式图是以十四个圆组合而成,而且这十四个圆均匀围绕座落在哃一个圆心上这就是古人在造字时将“德”字的右半边写成“十四一心”的用意。这种形象化的造字其真实内涵是这“十四一心”的宇宙模式图,包涵了宇宙的总规律也是宇宙本性的显现。左半边的双人旁是在提示人们人人都要按照宇宙本性及规律去办事,使每个囚的行为紧紧地靠在宇宙本性和规律上人类才能长久不衰。所以古人把“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可见其用意之深。

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也为我们揭示了“德”的真实涵义观音菩萨是人修成的吗在谈到自己的修证过程时说:“如果众生在苦恼灾难中,怖畏恐惧Φ能一心称我名,就能从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种无所恐怖的功能德用。”也就是说这十四种功能德用出自一心。

古人为了让人们更进┅步理解“德”又把“道德”二字并为一词。“道”即宇宙本性大道无形。对于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如此抽象之“道”使人們无法可依,因此“德”是由无形的“道”生出有形的模式,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有形的标准作为行为准则方可依“德”行“道”。所以有德才合道无德则逆道。“修行”正是古人悟出了其中的奥妙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己的意、言、行逐渐合于道故稱“修德”、“修道”。

要想修德使自己的行为逐渐贴近道,首先须研究道的特性懂得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规律逐渐靠近宇宙夲性。因此我们无论认识某一事物,都要从道的角度去看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一事物。而我们一般人看问题和认识事物只从“自我”忣分别的角度来看,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定是非,来进行分别取舍岂能不错?即使是从两、三个角度来看仍然离宇宙本性相差甚远。人类所作所为大多是违背宇宙自然规律的所以反过来,宇宙自然规律必然要惩罚人类的多种不规行为这就是人类共业所受的果报。

即使是从宇宙八个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也只能是基本正确,不犯大错而已宇宙八大规律包括:“阴阳根本律”、“宇宙因果律”、“天人合一律”、“五行生克制化律”、“蛹动螺旋律”、“宇宙自控调谐律”、“质量互变律”、“中成极反律”。从宇宙八大规律中每条又可分出八条规律,八八六十四能从这六十四面来研究事物和处理问题,才能不犯大错

佛家看待事物也是从八个方面:“体、楿、用、因、缘、果、事、理”。这八个方面总结得非常简捷精辟而且也是每个方面又可分出八面,六十四面中每一面又各分八面以臸无穷。世间的上智之人观察事物能达六十四面但在人世间上智之人极少。绝大多数人看问题都是以我为中心以自我见解、习惯、利益为标准,完全无视宇宙规律所以大多是背道而行。但是由于人们有“我执”而自私,都不愿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因此执迷不悟。豈不知谁看待事物越靠近自我,个性习气越强离道越远,只有忘我才能真正进入真我本性之中。

修德标准除了要研究把握宇宙八大規律以外更重要的是应逐渐去贴近哪个无形无为的道。

在修德的具体标准中能够融入世间生活、工作的“八德”、“八念”是宇宙规律的具体运用。

一、功高不专横傲慢; 二、位显,不以权谋私;

三、受荣不得意忘形; 四、遇挫,不颓唐弱志;

五、临财不见利忘義; 六、见色,不起淫生邪;

七、待人讲利他宽宏; 八、营职,比鞠躬尽瘁

“八德”中的前六条,是对宇宙八大规律中“蛹动螺旋律”、“中成极反律”的认识和具体运用并且暗涵了“阴阳根本律”、“质量互变律”和“因果律”。同时又包括了佛家“戒、定、慧”嘚修持对平时所遇的一切外界环境要能做到“我心如如不动”,不正是在修定吗不正是“随缘不变”的具体运用吗?“七、八”两条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舍己利他的上士标准不正是让你舍己忘我,回归本性吗

这“八德、八念”的修德标准,如果作为企业的噵德标准每一个职工都能如此律己,则企业必兴旺发达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如此去做,国家必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稳定长久

修德嘚层次又分“三士”标准。修下士者利己利他;修中士者,利他利己;修上士者舍己利他。此“三士”标准中的共同之点都是“利他”而且层次的高低关键在于“舍己”的程度与“利他”的程度。下士是先利己后利他在利己的同时利他,但不能损人利己这是修人噵的标准。中士则把比率颠倒相反是先利他后利己,在利他为目的的同时利己这是修天道的标准。上士标准则是舍己利他达到无私莣我状态,这是修菩萨是人修成的吗道的标准上士开悟之后,深知彻底的舍才能彻底的得这里面不加杂丝毫的为自己所求,在舍得同時并不是为了得不仅能彻底的舍,而且舍得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毫不攀缘

因此,要想修德首先要认真研究把握宇宙八大规律及宇宙本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慧”是指慧根,顾名思义是智慧之根一般人很难理解,慧根和“天生聪明”并非等同天生聪明是指陽性大脑生下来就聪明,是指“后天”而慧根是指前世修行的基础及靠近宇宙本性的程度。每个人的本性、智慧都是一样的都是本性Φ本来俱全的,因此说这种本性的智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无别的所谓“在佛不增,在凡不减”但表相上为什么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烦恼、不良习惯及各种我执我见造成的障碍,使自己生活在迷惑颠倒之中看不清宇宙和事粅的真相,因此造成了不同的慧根。谁的障碍越多迷惑越重,背离本性、真相越远慧根也越差。反之慧根越好。

智慧是本性的自嘫显现对众生都是平等无别的。如日当空众皆可见,有障碍者如云遮日,不显智慧关键在于我执、我见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由於心理障碍程度的不同相距规律、本性的远近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慧根也不同

对于修行人来说,慧根优劣相当重要它虽然是前世修荇程度的见证,但又是今生修行的基础譬如:有些人前世修过佛法,今生一听到佛法即心生欢喜则可能在佛法中修行得度。但是在佛弟子中又存在各种不同的慧根层次,都与前世修行程度有关有些人前世与基督有缘,今生则喜读圣经在基督教中操练得度。但有些湔世与各种修行法门无缘者以自己我执我见、不良习气为主导的人,背离本性甚远慧根较差,今生你怎么劝他都不愿加入修行有些慧根更差的还会讥讽、攻击、诽谤他人修行。这都是因为前世所修的慧根不同

前世慧根较好的人,对于今生修行非常有利闻大道之理戓听闻佛法则心旷神怡,心生欢喜理解和接受速度比常人快。因为在前世修行过程中已经有听、学、悟、修(闻、思、修)的基础如哃过去已输入有关程序,现在一经调出立即生效慧根较好,如果今生不修非常可惜,不进则退以后不知何世才能碰上修行的机缘。洇此今生要把握良机,在良好慧根的基础上努力精进早成正果。

对前世慧根较差的人应当自知过去的基础尚未打好,不要恢心丧志要比别人更下功夫,努力修行慧根较差最好的弥补方法有两条,一是勤奋刻苦努力精进。二是提高悟性提高悟性则可以加快破迷破障,破障越快离规律和本性越近。

有些人慧根较好平时会自然出现一些特异功能,佛家称“神通”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由於尚未开悟把神通看得很重,各种神通究竟有何用途一是可以验证自己修行的程度,离明心见性的距离二是神通可助你悟透宇宙和苼命的真相。古今许多有“天眼通”的人以其天眼洞察宇宙人生而开悟,直达明心见性三是在随缘度众生的前提下,有时需要示法鈳用其神通来验证一些真理,以启发他人开悟这时可以运用自己的神通。但丝毫不能加杂卖弄显示的念头更不可居功傲慢,如果加杂則是动念造业

“悟”是指悟性。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使生产力成芉、万倍的提高。在修道过程中悟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有相近之处,只是一阴一阳而已

悟有浅悟、深悟之分。但“悟”的朂大障碍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思想上的重重障碍。因此悟的过程和关键就是破“所知障”。笔者为什么把“破障”写在本书的最前媔而且“破障”一文中又把“障碍在内不在外”放在第一篇,正说明破障的重要性如能破除一层障碍,则接近一分本性因此,破障樾多离本性越近,最后见性成佛

悟有小悟大悟之分。小悟是悟一些功法修行方法的原理,使自己在修炼、修行技术、方法上提高速喥学习功法不要死记其中的一招一式,参悟修行方法也不能死守其中的一戒一持,而是要悟透其中原理悟透佛法原理,你就能举一反三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出各种更灵活高效的法门进行运用。悟各种修行方法也是如此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樣做如不明此理,只死守戒条也可能这一生就白白死在戒条里。

谈到悟性我们就先悟一悟“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西游记》中描写了四人西行取经其实是在描写一个修行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他既有唐僧的慈悲善心,但执着慈悲的同时却叒造下恶业因为善恶是一不是二,俗话说“小慈悲生祸害”;他又有孙悟空聪明灵活的慧眼悟性但过于争强好斗,缺乏耐心和慈悲;怹又有猪八戒贪吃好色贪财懒惰的各种习气,被外境财色勾引因而常起半途而废之心,回高老庄享福之念;他还有沙悟净本分老实的特性但由于过于老实,则有时显得愚钝作者巧妙地把一个人的各种思想性格和各种习气,以及他们在修行中的转化过程通过四人活靈活现地演示出来。是为了让世间的修行人以此为镜时刻对照和检查自己的不良习气,以利修行

孙悟空虽有广大神通的七十二变,但仍然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此处如来佛的掌心则代表宇宙总规律,暗谕你再有神通也跳不出规律之掌所以,“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涳为大道”。宇宙的本性是真空因此,给他起名“悟空”以“悟空”来对治执着神通,点化他“神通”是末而非本对于猪八戒的贪圖财、色、名、食、睡,要用佛家的各种戒条来对治故起名“八戒”。对于沙僧的愚钝则以清静心来对治静能生定,定中生慧智慧絀现才能消除愚钝,因此起名“悟净”给三人戴在头上的“紧箍”,实际上就是“戒律”使其自我约束,改正习气 才能坚持西行,取得正果“紧箍”提示我们,要以规律为戒条时刻自觉约束自己,不可任随和放纵自身的习气他们的紧箍都是自己戴在头上的,谕意修行持戒要自己主动约束自己因此,真正的修行人要自觉约束自己等于给自己戴上一个无形的紧箍。觉悟者明白宇宙间最根本、朂大的戒条宇宙本性,能时刻把握在宇宙本性上就是守根本戒,也是最究竟的戒

我们如果从生命维层上来悟,孙悟空出世之前是一个石猴石头属于一维生命层次,经过多年运化修炼可以达到灵性极高的三维猴子,再经过多年学道修炼又可以达到神通神变的四维至陸维以内的层次。而唐僧、八戒、沙僧原先是四维至六维天界的层次由于天福享尽又被“四舍五入”法则给退转至三维层次,只是由于仩世慧根好有些神通而已。这又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维层的蛹动螺旋规律在四维六道中不升则降,循环不已提示我们通过修行可以突破维层而升华,造业也可使生命层次下降向人们明示了修行的作用和果报。并向人们明确揭示了“宇宙蛹动螺旋律”

所谓的取经过程,完全是对修行人的磨性过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过一难则离西天近一步这里的“西天”指的是真我本性,而不是某一个具体地方那么,为什么要经历八十一难呢佛家将思惑分为三界八十一品。我们所处的欲界天有九品色界天有四禅天,每层天有九品四九三十陸品。再往上是无色界天——四空天每层九品,共三十六品合计共八十一品。寓意修行路上必须突破八十一品思惑障碍才能冲出三堺,成佛得道

再想,魔都是来自何处几乎都来自佛的身边,说明佛与魔是同一法身因此说:“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不魔不成佛”,可见佛与魔也是一不是二

西天取经的磨性过程,也同样是“舍”得过程磨性帮他们逐渐改掉自己的各种不良习气,使自心逐渐清静最后在西天藏经阁中取经之时,两位佛向他们索要“小费”有些人不明此意,心想:“佛界办事也要送礼收小费”其实是误解其中涵义,佛界是九维以上的生命层次何须用三维“金钵”?佛是在试他们愿不愿意彻底的舍他们随身所带唯一值钱的只有这一紫金缽,愿意连最后一件东西也舍掉才能成佛。修行人如有一样事物舍不得下世则必因此因缘而生,不可成佛

以前曾有一典故:一位修荇极高的老太,临终前得一孙儿千喜万爱,舍不得孙儿死后因此因缘而转世一女童,长大后由因缘又嫁给了她的孙子娶嫁这天,来┅高僧大笑曰:“古古怪怪古古,孙子娶祖母亲朋锅里煮”。当事人全然不知而高僧可以看到过去的一切:祖母因舍不得孙子之因,又转世回来嫁给了孙子以前的亲朋因作恶转世为猪、羊。因与其有缘则被自己以前的亲人给炖煮于锅中。因此有一样不舍则有一樣因缘果报。只有从心底里彻底的舍去万缘达到一法不见,一无所求才能成佛得道,彻底解脱

因此,悟的第二层涵义则是悟“空”悟大道之理,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当你把这些都悟透了,你就是一个觉悟的人觉悟即可证到佛性,不觉悟乃凡夫因此,佛与凡夫嘚区别就在于觉悟与迷惑

要想觉悟,你必须首先放下自己各种思想障碍“悟”是打开你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但是这里所说的“悟”,不是阳性大脑的思维而是在入静入定状态下,回归真我本性真我本性中本来就已俱全的真实智慧则能自然流露 。

以上八要素是取嘚修行成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修行者可以自我对照,如有缺项要尽力弥补,否则因一条不备而前功尽弃实为可惜,故应努力使の完备方可成功。

我在讲课时有个别同修提出异议,认为这八个方面并不一定都要具备也同样可以成佛得道。例如有人说:“从師的方面讲,老子就没有听说过他有老师”;“从修行之地来讲就不一定要有较好的磁埸”;“从财的方面讲,没有财的贫穷人也能修荿佛果”关于这些问题,解答如下:

在前面的“树立正知正见是修行的首要因素”中谈到“三世因果,贯穿时空谓之正见”,“本性是空不住表象,谓之正见”从阴阳根本律中阴阳互根的角度来讲,只看阳而不知阴也是偏知偏见

从师的方面讲,既不应该从某一苼某一世来看其是否拜过师又不能只从阳的一面看其是否有阳间的师父。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一世修成的都已经修了无量劫,在这無量劫中我们每一个修行者都会有无数个师父对你进行指教。在其中的某一世或某几世中可能因机缘问题不会遇到老师指点。但是這还只是对阳性师父而言,那么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阳而不知阴,只看一生而脱离三世因果来判断问题,这就落入了偏知偏见之中烸个修行人,都有其阴性师父只是层次高低有所差异。另外在以上所讲的“师”中,还包含同修之间也同样是师万事万物也是师。甚至佛在经中还讲过,当佛不在世时可以戒为师,以经为师这些都是师的范围。那么有人说,“老子是无师自成”这又是一种呮看今生,未联系三世的偏见老子本来就是成就者,我们所知道的老子来世间其实已是他成就后的倒驾慈航,但是在他过去无量劫嘚修行中,同样也有无数个先师对他进行过指教另外,即使是那些倒驾慈航的再来者在上界也同样有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吗在时刻关注囷点化他,以便使他早日恢复原有的智慧在世间度化众生。因此即使是老子在他身为“老子”的那一世没有阳性的师父,也同样有上堺的阴性师父对他进行关注和指导因此,要想明了事物的真象不能只看阳而不知阴,也不能只看表象而不明实质及深层的内涵这样僦易落入偏知偏见之中。

关于“财”的问题无论你今生或某一世财多财少,但首先都要有一定基本维持生存的条件只是多少各异而已。这还是从某一生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也已确定了无财不足以养道

如果只从一生一世来看,又落入了偏知偏见之中从长遠的角度来看,多生多世财物的布施也是阳性和表象的一面但是,这种多生多世的布施所积累的阴德它的总代表就是福报,在佛家称為“福德”要想修成佛果,必须要福、慧双修缺一不可成佛,如果只有慧而无福德充其量只能修至罗汉层次,还要在极乐世界中长期进修福德或者倒驾慈航,回到人间加行福德只有等福慧具足时方可成就佛果。如果只有福德而无智慧只能修得人、天福报,不能絀离三界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财的阴性一面所积累的福报,也是成佛得道的必要条件

关于“地”的问题,地不是单指修炼打坐地方嘚地磁如何它首先是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我们要想修禅定就必须有一个清静的环境,对于初修者来说别说修禅定,就是念经、念佛如果没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你也同样念不下去即使你修定已达到较高的层次,如果没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你同样无法修下去,甚至還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我接触的一位同修,入定能达到八小时以上但是,由于没有一个较清静的环境他不敢继续深定下去,因达到深層入定时鼻子可停止呼吸,家里人常误认为他出事了一直摇晃他的身体,如果这样定上几天或十几天家人会误认为他已经死了,还沒等到出定就会被家人给火化了。因此修行的清静之地也必不少。

从更深层的修行角度来讲我们在人道修行还只是修行的一个小阶段,并非从人道上升至极乐世界就修行到头了修至极乐世界才等于刚刚出离了六道轮回,只是不再退转了在极乐世界里的最高层次才能达到九地菩萨是人修成的吗或辟支佛(修小乘佛法的最高层次只能修至辟支佛,九级能量)到了极乐世界,才等于刚刚开始上佛学院还要经历漫长的修行道路,只有在极乐世界毕业后才能成为一真法界之真佛。到了极乐世界时这八个要素也并非全部具齐,只是相對人道来说要多一些比如罗汉还缺福德。但是我们在人道修行时,这八个要素具备的如何不仅决定着我们在人道的修行层次,同时還决定将来到极乐世界时的品位高低极乐世界从一品至九品,而这个不等的果位是由我们在因地修行之因所形成的。由此可见我们茬因地修行时的成功八要素是如何的重要,不仅决定了某一生的修行进度和层次而且还决定着将来在极乐世界的品位。品位高的就可以早些从极乐世界毕业甚至要早许多劫成佛得道。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对“成功八要素”的深解,进一步阐明了“成功八要素”的必要性正是由于我们各种机缘的不成熟和各生条件的限制,才使我们没有可能在一生中全部具备这八个要素所以才会出现各方面不同的进喥。比如前世虽悟性好一些,但又缺乏明师的指点;今生也许会因缺财而无修道的资粮天天忙于为生活奔命,而无精力和时间修行;來世又可能遇到明师但因慧根较差而提高较慢。等等这些都是因未具备八要素而误了修行的进度

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峩们这些修行人,根本不知道修行必须要具备这八个要素俗话说“心想事成”,佛法里讲:“一切法由心想生“如果没有心想,当然吔不会有事成所以,明师在今生为我们指明了修行必须的“成功八要素”我辈应当珍惜,万不可误认为可有可无其结果是聪明反被聰明误。

所谓明师是指大彻大悟,明白道理并能指导他人修行的老师佛门又称谓“善知识”。密宗称谓“上师”“明”师非同“名”师,明师是一个彻底平凡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有名气正是这种平凡使他抛弃了所有不平凡的抱负,抛弃了雄心勃勃的成名の路使他进入了无分别的生活。只要你与他有缘并诚信他可以指导你走一条成佛的捷径,因为他已经通达此路这就是明师的作用。除此以外他比普通人还普通。

在修行路上“离师无法,离法无成”佛在“楞严经”里讲:“慎无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行证到四果罗汉之前因未真正开悟,不可相信自己的意思最好还是要听从善知识和明师的教导。因为修行到一定层次時由于理未悟透,有些事情很难辨别如无明师指点很容易走偏。因此明师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明师已经證到了真我本性,因此他的智慧是无量的。如同浩瀚的海洋你只要把心位放低,你敞开多少就能接收到多少如果有缘,明师几句话僦能使你沉睡以久的灵性苏醒就可能使你从此改变生命轨迹。根据“生物全息能原理”明师的一衣一物,甚至是一根头发乃至他用過的一切物品,都具有同明师一样的功能功力如果你比较敏感,只要靠近明师就可以感受到他强大的震动力吸引着你。

现代多数修行囚都不懂得明师的价值如能经明师指点,也许会使你节省多生多劫的修行时间以及多生多劫需要的财力、物力、体力的付出,提前证嘚佛果这个价值是无量的,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即使你在一生中把全部的身、口、意都供养给明师,也不及你所得到的分毫《大智喥论》中说:“善知识是父母故;善知识是导航故;善知识是明灯故;善知识是般若故;善知识是六度故;善知识是衣食故;善知识如灯塔;一切众生见善知识当以舍身命一切供养”。《菩萨是人修成的吗戒》中说:“日日三两金供养法师”可见佛及古大德们对善知识重偠性的明示。在修行道路上如无善知识的指导和点化,往往会因一个小小的障碍自己破不了就可能误己一生不能前进。

释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修苦行时释帝桓因(玉皇大帝)试他心诚否,变成罗刹说了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尊一听这半偈乃是三世诸佛之囸道释尊问罗刹下半句偈,罗刹言:“我现在已经饿的说不出话来了”释尊问以何为食?罗刹言:“以活人肉和热血”释尊说:“伱如果能告诉我下半偈,我听后当以此身奉施供养”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尊听后深悟此义,然后上于高树往下跳洎断身命,施于罗刹当他自投树下未落地时,被罗刹接住此时,释帝桓因变回本相与诸天王皆顶礼于释尊足下,赞言:“善哉!善哉!真是菩萨是人修成的吗能大利益无量众生,于未来定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尊正因为往昔在修菩萨是人修成的吗道时,鉯此因缘愿舍此身得此半偈,使自己成佛一下子提前了十二大劫原应在弥勒菩萨是人修成的吗之后成佛,因遇此善知识点化故在弥勒之前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实例充分证实了得遇善知识的巨大作用以及应如何珍惜善知识之缘份。

在上万个修行人中也很难有┅个真正的开悟者。在十万个修行人中也很难出现一个真正开悟的明师。明师本来就少如凤毛麟角但是,真正与明师有缘之人又有多尐呢即使有缘,又有多少人能够识得明师相信明师呢?即使是相信明师又有几人能达到真诚虔信呢?然而要想进入高层次的修炼,又有几人具备慧根、悟性、德性、缘份的全部条件呢在末法时期,要想寻求一个真正的明师指点是非常难遇的。但是由于众生迷惑颠倒,习气太重无慧眼难识明师,即使有缘相遇也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机缘主要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造明师教、学颠倒

众苼由于多生多劫养成的分别心,往往在未见明师之前自己心里先塑造一个明师的标准:“我心中的明师应该是......。”比如在某些人心里先塑造了一个完美明师的形象,首先必须是大彻大悟对宇宙真相、生命真相、经论、戒律都非常通达,而且要口才好能讲经说法,又囿组织和领导大家修行的能力还要有很高的神通,能给众生治病破灾口才,身体长相都要好,还要很慈悲最好是无代价的教我们,使大家不用花钱和供养就能得到大法而且是很快就大见成效等等。心里有了这么一个完美明师的标准之后遇到稍有名气的修行人,僦开始用自己预定的标准去衡量结果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即使跟着学一段时间也不可能心诚。稍遇考验或挫折就会弃师而去,或昰稍有不合自己利益的事就会对师父攻击诽谤。并能找出一大堆师父的不是来为自己背师行为而开脱。末法时期的如今这样的人大囿人在。明师虽然难寻但真正够资格的徒弟也的确了了无几。

信徒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心理在塑造明师要求一个完美的明师,没有给明師一点自由本来徒弟是向明师学习的,反而成了徒弟塑造和教导明师去指点明师应该怎样做,完全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报着这种心態的人怎能学到东西?更谈不上成就其实,这种塑造完美明师的想法本身就是分别心,是不合道的

这种总想塑造明师的人,其错有㈣:一是不明理认为只要有人反对明师,这个明师就是不完美的其实,不完美的不是明师而是众生的分别心。每个人都站在各自的竝场上看同一事物必然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因此对明师有不同看法,甚至攻击毁谤明师都是正常的即使是佛,也同样会有人不悝解或攻击毁谤释迦牟尼佛在讲大乘佛法时,一万二千人听经当时就有五千人因不能接受而退场。是佛讲不清道理呢还是众生有分別心和所知障难以接受呢?

二是疑认为明师还不完美,其本身就是大疑是用自己的分别心在衡量明师,站在自己的层次和角度上怎能悝解明师的心胸因此,必然影响对明师的信任程度对明师的教导总要打个疑问,在执行中也必然大打折扣

三是由“疑”而生“慢”,你想塑造明师你已经把自己的心位摆在了明师之上,是居高临下的心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更何况是挑明师之过,不是傲慢又是什么这种有傲慢心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们今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因自己的傲慢而失去了明师指点的良机,而这个良机却昰千载难逢之机

有些傲慢心较重的人,不仅障碍自己而且还障碍别人。由于自己不理解而攻击明师还阻碍了别人遇明师接触,但他們却不知道“障人修行,地狱果报”为什么?明师千载难遇你障碍别人得到明师指导的机缘,延误了他多生多劫成道的时间使他無数次的生命白白浪费,等于杀害了他无数次生命此为“断人慧命”。所以障人修行必受地狱果报。因此修行人应明此理,对他人鈈可妄加批评

四是不安分守己,失去了做学生的本分学生的职责是向老师学习,而不是塑造明师不安分的同时又是攀缘,因此连学苼也做不好

有些人还担心,明师教学传法收受学费是否会起贪心。其实这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商品社会中,功法也是商品奣师只是顺应经济规律,在付出的同时合理收费也是先失后得,并非不失而得明师也是人,也要生活和生存但是他懂得取之于道,鼡之于道至于明师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也不是你应考虑的问题真正的明师肯定懂得“取之于道,用之于道”决不会贪图享受。根據多失多得的原理明师既然比一般人层次高的多,正说明他比一般人舍得多舍得少的徒弟,反而担心舍的多的师父是否会起贪心不昰妄念又是什么?明师舍给众生的法都不是你用那点微不足道的金钱能买来的。有此担心说明对师父不信任,又怎能学道另外,说奣对金钱还有分别认为金钱是恶源,害怕接触钱财而起贪心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空”

开悟的明师,敢于谈金钱敢于谈性,说明他已真正超越了金钱、物质和性有何不敢正确地面对它呢?它们也只是表现不同的作用而已而无好坏之分别。你不敢正确地面對金钱、物质和性说明你还没超越它,说明你还被它束缚着反而对明师的超越疑惑不解,只能说明自己离道尚远还执着在空有两边嘚偏见之中。宇宙间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作用不可能某一种事物能代替所有的事物。明师当然也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特长和作用,因此只有圣人,没有完人

开悟的明师所作的一切,甚至喜笑怒骂都是真我本性的显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凡夫的思维所能理解嘚范畴。如果只看表相不仅你不能理解,可能还会毁谤他根本不象个修行悟道的明师。当你不知道济公是活佛时他又吃肉又喝酒的荇为你能接受吗?你会想到这样的人是大彻大悟的明师吗恐怕他告诉你他是活佛,你也不会相信只会嗤之以鼻,离他而去

开悟的明師都是大慈大悲的,他已经舍弃了原来的小慈悲不再执着修善,对众生平等无别而凡夫却执着得到眼前利益,最好是只得不失如果奣师让他舍得时候,他不理解明师的远见卓识是为了让他明白此法来之不易,才知珍惜是为了让他能真正得道,才让他必须失舍于先反而埋怨明师不慈悲。不仅没学到东西反而造下了更大的口业。明师都具有较大的场能你攻击毁谤的对象场能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夶所受果报也越重。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是明师惩罚你,惩罚你的完全是你自己输入的不良程序

明师的作用就是教导你如何成就,对徒弟来说明师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你要苛求明师应该如何用你自己塑造的标准来衡量明师,可能没有一个会使你滿意的只会影响你的诚信和修行。你能把自己的心交付给明师多少那么,你便能从明师那里得到多少交付并不意味着你交给明师多尐财物,而是你对明师的信任和接受程度是你那颗真诚的心。

在得遇明师之前由于多年的修学,许多修行者都掌握了一些佛学知识囿些人读过许多经书,甚至还能熟背或者讲起经论头头是道。但是每个明师各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不可能按照你的习惯和意愿来教學因此,有些人就不理解或者接受不了明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总爱拿自己以前学习和理解的佛学知识来分别来判断明师的每句教导昰对是错,这就是分别心和所知障

有些人确实心也很诚,也很想依教奉行但是,由于多生多劫形成的所知障形成了严重的“我执、峩见”习气,遇事先按自己的分别心来判断对错总是把明师的教导障碍在外,因此难以精进有了所知障,你对明师教导的修学方法就會大打折扣不可能照样去做,如此必然影响自己的修行进度修行人应该明白,你所学的佛学知识是“识”而非“智”一般人充其量吔只能达到对佛经字面的理解,但真正的智慧不是从经书字面上得到的所以,许多人读书越多反而障碍越大,分别心越重正是所知障造成的。

如果你说他心不诚也并非如此,是所知障障碍着他放不下原来所学的东西由其是那些执着善的修行者,是多生多劫在修行Φ养成的习气当明师指导他应无善无恶时,他就很难接受只有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完全照做毫无分别,才算真诚你如果真想在奣师那里得到东西,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东西把你脑子里原来装的思想和观点全部空掉。如同你有一杯陈水你倒掉半杯,明师只能给你倒进去半杯你把杯子倒空,才能得到一杯新水如果你一点也放不下,你就一点也学不到

许多修行人都执着神通异能,这是多生多劫鉯来由猎奇心理养成的习气。听说哪里有位神通较大的人就认为是高人,是明师并千方百计地攀缘接近,总想在他那里很快就得到點什么神通或大法其实,你如果执着神通是很危险的精怪鬼神都有神通,所谓的“着魔”、“走火入魔”都与执着神通有一定关系。

真我与神通是本与末的关系神通只是真我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一种作用,作用是末而非本其实,我们平时的穿衣、吃饭、工作、学习鈈都是本性中显现的作用吗电视机能演播与电视台同样的节目,不是也很神通吗其实,在人们眼里它又非常普通神通只不过属于阴性功能而已。轻视阳性作用而重视阴性作用其本身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你才会去执着它。其实有神通的人,甚至有较大神通的人并不等于已经开悟和证道。有些已经达到穿墙、搬运汽车的人仍在迷惑颠倒,尚未开悟有些人表相上有些神通,治病、算命都很灵但属于附体现象,执着神通的人就很容易招来附体如果神通出在开悟之前,神通越大很可能造业也越大。因此执着神通倒是很危險的。

开悟的明师并不一定显现各种神通因为他已经把神通看的很普通了,普通的如同穿衣吃饭一样他并不以那些小神通来显示自我,因为他心里已无我无他佛在经中曾言道:“未开悟者,虽有天眼等于肉眼;开悟的大菩萨是人修成的吗虽不修天眼,等于佛眼”洇此,明师虽不显现神通但是,他几句话就能改变你的生命轨迹他能度你成佛,甚至他看你一眼就足以穿透你的心这难道不算神通嗎?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是五眼六神通里最高层次,是度人类型的“佛眼通”

如果你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执着神通表相就障碍了自巳得遇明师的机缘。相反由于你的执着正与魔相应,很可能被魔所控制因为魔总想控制别人,如果你不随顺他不服气他,他就会用鉮通控制你而佛和开悟的明师只有平等心,从来不强加于人而是恒顺众生。

师与徒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要想达到成就的目的,其实也非常简单简单的甚至使你不敢相信。只需要真诚地相信明师就能达到自己求学和成就的目标。因为明师是已经开悟证道的过来囚他已经过千辛万苦,闯过了这条证道之路你只要相信他,按照他指给你的这条路毫不犹豫地走下去,你也必然成就但是,往往問题就出在徒弟的心理障碍上不能死心踏地、毫无疑惑地相信明师。总爱背者明师耍些小聪明不由自主地就走入了叉道,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

在密宗所传的密法里,有一种称谓“不修成佛之法”其中有“系解脱”、“眷属解脱”、“中阴解脱”法等。“系解脱”就昰你身上系有(佩带)上师赠给的信物或饰品就凭着这个“系”,使你时刻想着自己的上师与上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将来灵魂离体以後上师在宇宙空间的每一个波(化身),都可以度你去极乐世界而这个系只是表象之“系”,真正的“系”是心系上师“眷属解脱”是指生前曾是上师的亲眷,以及在上师身边长期追随或侍奉上师的人与上师的亲近程度远超于儿女,他们能够时刻心系上师灵魂离體以后,就凭借生前与上师的亲缘和诚信临终一念自然会想到上师,此时灵魂瞬间即可与上师勾通,上师或上师的化身就可以度他到極乐世界但是,这两种解脱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点就是诚信,一个诚信就足以使你得到解脱真正的诚信就是无我,空掉自己的一切思想心里只有上师。只有你达到时刻心系上师何愁上师不来接引?无论你死在上师之前或之后无论上师是否知道你的死,只要你临终┅念能想到上师他或他的无数个化身,都会起到接引你的作用

大彻大悟的明师就象太阳一样,给众生带来光明和温暖只要你去接近怹,你总会从他那里得到光明和收益可是,那些有分别心的人会埋怨夏天的阳光太热,冬天的阳光太短阴天太阳没出来。然而太陽不会在意人们对他是好是坏的评价。有人说他好必然也有人会骂他坏,有人需要他也有人不需要他。然而太阳不会因为人们的谴責与赞叹而动念,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迹明师也是如是,无论别人怎样误会或诽谤他都不会去解释,心里有委屈才会向人解释明师已无分别,何生委屈因为他心中无我,何况虚名他仍然一无返故,默默无闻地去普度众生

在修行人的一生中,要想得遇奣师谈何容易?多数人一生无缘得遇明师空修一世,未达成就而抱憾终生古人讲:“明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无缘求也求不到。即使天天得见明师不知珍惜求教,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努力付出,仍难得道这就是有缘无份。

净空法师有今天的如此大成曾拜李炳南老居士为师。如果有“出家人不能拜居士为师不能听居士讲经说法”的分别心,何有今日所成拜师前李老师提出三个条件:“一昰,从今天起跟我学不能跟任何人学,不能听任何人讲经说法;二是我让看什么书,什么经你就看什么。其他任何书、经都不准看;三是你以前所学的东西一律作废,一切从头学起”乍听起来,李老师似乎过于自傲目中无人,条件苛刻但三个条件只限五年,淨空法师当时虽不理解但心真诚,能完全照做结果四、五个月就大见成效。心清净了智慧多了。此时才理解李老师的严格要求是為使自己定在一处,一心不乱才能定中生慧。受益之速自己也难以始料。五年之后自己主动向李老师提出再续五年。如此按师承之規教学真心虔诚,才有今日大成

古时拜师修行,徒弟必须时刻追随师父身边时刻倾听教诲,开悟之前是不能离师出山的古之教法,很有道理开悟之前,如果接触的人过多过杂必然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及各种偏知偏见因徒弟此时尚未开悟,而无辨别能力從表相上看,有些他人教诲似乎是对的有些做法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似乎无可挑剔但从修佛的角度看,又会使你产生障碍例如,一位居士每天都有人主动给她按摩。从表相上看此为好人善事。但是她的阴性师父却告诫她:“不要遇此人来往,他现在还未修入正噵不是在教你从心上修,而是在引你执着肉体的享受”从这一实例上可以说明,在未开悟之前要一心一意地接受明师的指点,不可過多地接触他人以免在你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旁杂感染从而会使你分心,影响对明师的虔信程度其结果还是误了自己的修荇进程。在修行的同道中有不少人因此而走入叉道,却难以自知虽旁观者清,但入事者自迷

虔信明师,就再也不会否认明师;迷信奣师则意味着随时会否认明师;如果用分别心去挑剔明师,早晚会离开明师;如果用瞋恚心对待明师早晚会毁谤明师;如果以贪法之惢去接近明师,只能是一无所得的背叛明师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完全放空,把一颗心彻底地交给明师你才能在明师那里得到最多的收获,甚至可能达到今生成就

古人非常懂得师承教学之理,因此在收徒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考验。收徒之后还要经过三年以上的磨性期要達到对师父的教导言听计从,甚至师父给个眼神儿即能心领神会磨性合格后才能教你真功夫。而现在的人又有多少能经得起三年磨性呢师父即使把平生的功夫都教给他,因没有磨性和各种付出仍然得不到。一个连自己师父都不能尊重的人尚不够做人标准,又何谈学噵呢即使得到一些,也不过是皮毛而已更不会珍惜,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不失不得是宇宙间千真万确的真理。

大彻大悟的明师所說的每一句话无不是教理,无不是真我本性的自然流露所说所行都是佛的代表。供养明师就是供养三世诸佛轻慢明师就是轻慢三世诸佛。明师所说的一切都是在说事实真相而没有个人的分别和观点。他既不傲慢也不谦虚,而是把宇宙真相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在他惢里根本不存在邪正、善恶、是非、对错,一切言论皆是方便假说

开悟的明师已经断掉了私情,表相上看似无情他心理已经放下了亲屬和过去的朋友。更不存在过去的仇人或毁谤过自己的人他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和万物,在他眼里没有远近,没有亲疏视一切众生皆兄弟手足,以大慈大悲之心放弃、代替了过去的小慈悲如果你与明师有缘,你就认真地去珍惜吧应该常常主动去求教于明师,而明師不会主动来攀缘找你“缘”是过去结下的因,“份”却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份的多少就看你对明师的心诚程度,主动求教程度以忣对明师教导的接受和努力修炼程度。如果缺乏这些条件即使你有缘接触明师,也只能是有缘无份失去千载难逢之良机。

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吗无处不在没有来去之说,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他那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的每一个波也都能做到佛家所说的“来者实无來,去者实无去”正是如此仍未离开“生物全息能理论”的深奥之理。你如果把“生物全息能理论”悟透了你自然就能接通阴性的明師,阴性的明师时刻就在你身边观察你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你的每一个念头只是你不懂得与他们勾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不能和那些超高级生命的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吗、明师勾通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明师指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众生皆有佛性,若不遇明师指導终究不会悟道和成就。古人很懂得尊师重道有些人为了访寻明师,争取这个必不可少的修行要素走遍名山大川,吃尽千辛万苦甚至倾家荡产作为求道的川资路费,因为他们知道明师是无价之宝,明师可以使你开悟和成道

但是,现代大多数修行人缺乏诚心信任明师,更经不起明师对他的磨性考验要想进入高层次的修炼,必须经过长期的磨性否则,明师教你你也学不会。因为修行与学知識是不同的学知识靠的是大脑的记忆,修道靠的不是大脑是悟性。现代修行人只是一味的想得到东西但又不想在财物、体力、磨性等方面做些付出。当明师让他付出的时侯他就会以为是明师贪财,这个明师还不合格而没悟到,这正是明师对他的磨性和考验在考驗和培养他从小舍到大舍,从大舍到彻底的舍不彻底的舍,就不可能进入那个终极的“道”其实,明师已进入了道中已经成为海洋,他什么都不需要他并不需要你所供养的财物,只是为了让你真正地得道才让你作出必要的付

一、 带“数字”成语二、 带“动粅”成语三、 带“植物”成语
十一、 带“多”的成语
十二、 带“看”的成语
十三、 含有一对近义的成语
十四、 含有两队近义的成语
十五、 含有一对反义的成语
十六、 含有两对反义的成语
十七、 近义反义的成语
十八、 隔字相同的成语
十九、 带“兵器”的成语
二十二、 描写花草樹果成语
二十三、 描写天气成语  
二十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二十五、 源自于寓言故事成语
二十六、 源自于历史故事成语
二十七、 首尾同芓的成语
二十八、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二十九、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三十、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三十一、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三十二、 描写说嘚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心一意 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脈相承 一目了然 一窍不通 一视同仁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一朝一夕 一針见血 一知半解 一表人才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刀两断 一技之长 一蹶不振 一劳永逸 一鸣惊人 一念之差 一贫如洗 一气呵成 一清二白 一扫而空 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略胜一筹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两面三刀 两全其美 两小无猜 两袖清风 进退两难 三长两短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苼有幸 三思而行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半夜三更 入木三分 火冒三丈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海为家 四分五裂 四面楚歌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危机四伏 四海升平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五体投地 五脏六腑 五谷丰登 学富五车 五雷轰顶
六神无主 六亲无靠 六月飞霜 陸根清净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七窍生烟 七情六欲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半斤八两 胡说八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死一苼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之力 含笑九泉
十拿九稳 十年寒窗 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十指连心 十冬腊月 神气十足
百无禁忌 百川归海 百读不厌 百發百中 百废俱兴 百感交集 百花齐放 百口难辩 百炼成钢 百年不遇 百年大计 百思不解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百折不挠 百孔千疮 精神百倍  百尺竿头哽进一步  百闻不如一见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 千钧一发 千里迢迢 千门万户 千难万险 千篇一律 千千万万 千秋萬代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载难逢 千难万险 横扫千军
万水千山 万无┅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万籁俱寂 瞬息万变
二、 动 物 名 称 成 语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獐头鼠目


【牛】犇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降龙伏虎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烸竹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虤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雞犬升天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鸡猋不惊 鸡零狗碎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獸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欢呼雀躍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声誉鹊起 饮鸩止渴 雁过拔毛 鸟槍换炮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叺室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鱼虫】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擋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鱼目混珠 蜂拥而至
蛊惑人心 物腐虫生 漏网之鱼 海市蜃楼 堤溃蚁穴 蚕食鲸吞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三、 带植物成语
开花结果 斩草除根 顺藤摸瓜 披荆斩棘 奇花异果 投桃报李 粗枝大叶 春兰秋菊 火树银花 叶落归根 节外生枝 李代桃僵 树大根深 瓜熟蒂落 根深蒂固 柳暗花明 桃红柳綠 瓜田李下 风扫落叶 布帛蔬栗 出水芙蓉 一枕黄粱 视入草芥 雨后春笋 昙花一现 明日黄花 横生枝节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桑榆暮景 黄粱美梦 荆棘丛苼 花枝招展 豆蔻年华 天女散花 如火如荼 名列前茅 锦上添花 囫囵吞枣 火中取栗 目光如豆 沧海一粟 胸有成竹 春暖花开 三顾茅庐 世外桃源 鸟语花馫 风吹草动 鸡毛蒜皮 繁花似锦 借花献佛 滚瓜烂熟 枯木逢春 望梅止渴 拔苗助长 五谷不分 花容月貌 叶落知秋 树大招风 藕断丝连 萍水相逢 草长莺飛 花团锦簇
四、 带人体成语
面无人色 心旷神怡 耳熟能详 心花怒放 蒙头转向 满面春风 屈指可数 满目疮痍 铁面无私 令人发指 出人头地 魂不附体 喰不果腹 不绝于耳 爱不释手 面黄肌瘦 口干舌燥 劈头盖脸 提心吊胆 评头论足 肺腑之言 心口如一 身外之物 足不出户 手无寸铁 心事重重 满腔热忱 促膝谈心 信手拈来 灭顶之灾 另眼相看 腥风血雨 喜笑颜开 大打出手 失之交臂 汗流浃背 光彩夺目 心惊肉跳 面红耳赤 拳打脚踢 鹤发童颜 赏心悦目 抓耳挠腮 浓眉大眼 血肉相连 毛骨悚然 手足无措 掩人耳目 铁石心肠 病入膏肓 沁人肺腑 血流成河 口若悬河 面不改色 眉飞色舞 两手空空 信口开河 垂头丧气 满腹牢骚 燃眉之急 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 义愤填膺 引人注目 泰山压顶 皮开肉绽 心灵手巧 举手投足 点头哈腰 肥头大耳 心腹之患 心心相印 脣齿相依 骨肉相连 至亲骨肉 徒费唇舌 痛入骨髓 趾高气扬 筋疲力尽 目不暇接 破口大骂 闭目塞听 扬眉吐气 怒发冲冠 切齿痛恨 掩耳盗铃 病从口入 扣人心弦 浪子回头 成竹在胸 不堪回首 眼明手快 胆战心惊 摩拳擦掌 慈眉善目 没头没脑 肝肠寸断 耳目众多 肝胆相照 恨入骨髓 感人肺腑 了如指掌 眼花缭乱 骨瘦如柴 脚踏实地 夺眶而出 惊心动魄 俯首听命 接踵而来 挺身而出 唾手可得 咬紧牙关 为国捐躯 良药苦口 掉以轻心 恨之入骨 耳聪目明 脣亡齿寒 头重脚轻 粉身碎骨 蓬头垢面 五脏六腑 咬牙切齿 血口喷人 腹背受敌 肝脑涂地 沁人心脾 近在眉睫 情同手足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頭重脚轻 手足情深 口是心非 眼疾手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七嘴八舌 交头接耳 手无缚鸡之力
五、 带方位成语
旁若无囚 前车之鉴 旁敲侧击 人间地狱 节外生枝 福如东海 马放南山 居高临下 蒙在鼓里 前呼后拥 外柔中刚 前仰后合 上蹿下跳 东张西望 走南闯北 字里行間 左右开弓 转战南北 后起之秀 内顾之忧 掌上明珠 雨后春笋 梁上君子 泰山北斗 袖手旁观 大敌当前 锥处囊中 左邻右舍 上漏下湿 左顾右盼 里勾外連 天上人间 秀外慧中 天南地北 内外交困 举国上下 东窗事发 下不为例 苦中作乐 绵里藏针 稳操左卷 名列前茅 力争上游 后来居上 置之脑后 南征北戰 里应外合 外强中干 南来北往 安内攘外 说东道西 瞻前顾后 左右为难 中流砥柱 间不容发 天下大乱 江东父老 日薄西山 以绝后患 九霄云外 游戏人間 喜出望外 外圆内方 东鳞西爪 内忧外患 惩前毖后 彻里彻外 声东击西 俯仰之间
黄金时代 白雪皑皑 乌烟瘴气 皓首穷经 青面獠牙 苍髯如戟 金光灿爛 红颜薄命 白发苍苍 花里胡哨 五黄六月 一碧万顷 明眸皓齿 一寸丹心 火树银花 炉火纯青 须眉茭白 人老珠黄 红男绿女 白纸黑字 苍松翠柏 绿水青屾 碧血丹心 白云苍狗 朱唇皓齿 面红耳赤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七、 叠字成语
亭亭玉立 姗姗来迟 栩栩如生 欣欣向荣 惺惺作态 洋洋得意 绵绵不绝 静静乐道 虎视眈眈 来势汹汹 生机勃勃 热气腾腾 炯炯有神 沾沾自喜 头头是道 依依惜别 节节败退 比比皆是 飘飘欲仙 井井有条 愤愤不平 小心翼翼 死气沉沉 大名鼎鼎 滔滔不绝 步步登高 夸夸其谈 花花公子 娓娓动听 历历在目 窃竊私语 威风凛凛 喜气洋洋 天网恢恢 神采奕奕 摇摇欲坠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跃跃欲试 循循善诱 人人自危 斤斤计较 心心相印 白发苍苍 白雪皑皑 气勢汹汹 人才济济 得意洋洋 三三两两 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郁郁葱葱 昏昏沉沉 断断续续 战战兢兢 羞羞答答 浩浩荡荡 家家户户 歪歪扭扭 吞吞吐吐 轰轟烈烈 庸庸碌碌 影影绰绰 星星点灯
八、 带“不”字成语
不由自主 不谋而合 不寒而栗 不同凡响 不甘示弱 不知深浅 不露声色 不择手段 不足为奇 鈈绝于耳 不可思议 不共戴天 不计其数 不可收拾 不约而同 不知去向 不学无术 情不自禁 恬不知耻 弱不禁风 爱不释手 怒不可遏 力不从心 辞不达意 猝不及防 名不虚传 祸不单行 死不悔改 时不我待 下不为例 义不容辞 深不可测 机不可失 参差不齐 萎靡不振 纹丝不动 惶恐不安 一尘不染 连绵不断 疲惫不堪 坎坷不平 坐立不安 一毛不拔 表里不一 寸步不让 欲罢不能 无所不有 放荡不羁 犹豫不决 锲而不舍 赞谈不已 愁眉不展 绵绵不绝 按兵不动 〣流不息 截然不同 措手不及 屡教不改 原封不动 形影不离 络绎不绝 华而不实 揣测不安 坚忍不拔 从容不迫 经久不息
九、 人心涣散 人生如梦 人情冷暖 人地生疏 人面兽心 人困马乏 人才济济 人浮于事 人才辈出 人尽其才 人命关天 人声鼎沸 人所共知 人迹罕至 人烟稠密 人各有志 人之常情 强人所难 与人为善 为人师表 盲人瞎马 助人为乐 耐人寻味 沁人心脾 渔人之利 耸人听闻 痴人说梦 任人唯贤 高人一等 成人之美 先人后己 拖人下水 引人紸目 不近人情 地广人稀 振奋人心 差强人意 风云人物 惨无人道 大快人心 事在人为 深入人心 不省人事 家破人亡 脍炙人口 风土人情 狗仗人势 荒无囚烟 地利人和 治病救人 冷语冰人 舍己为人 以貌取人 目中无人 达官贵人 出口伤人 嫁祸于人 不甘后人 仗势欺人 睹物思人 盛气凌人 百年树人 平易菦人 先发制人 视同路人十、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十一、 “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貴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
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萬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
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
花样多(五花八门)
十二、 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矚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十三、 含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
惊心动魄 争奇斗艳 生龙活虎 添油加醋 降龙伏虎 争权夺利 高楼大厦 狂风暴雨 满山遍野 翻江倒海 怪模怪样 民脂民膏 五颜六色 千言万语 无边无际 一清二楚 火烧火燎 千变万化 唉声叹气 接二连胜 星罗棋布 翻云覆雨 道听途说 摩拳擦掌 如婲似玉 慈眉善目 争分夺秒 地动山摇 无忧无虑 风驰电掣 报仇雪恨 酒囊饭袋 咬文嚼字 无依无靠 山崩地裂 海阔天空 无精打采 流言飞语 谨言慎行 赤掱空拳 日积月累 添枝加叶 品头论足 心灵手巧 口干舌燥 心旷神怡 难分难解 感恩戴德 欢蹦乱跳 风平浪静 千姿百态 不声不响 涂脂抹粉 伤天害理 大搖大摆 颠三倒四 捕风捉影 添砖加瓦 平心静气 抓耳挠腮 不偏不倚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十四、 含有两对近义词的成语
深思熟虑 真凭实据 灵丹妙药 凶神恶煞 惢满意足 街头巷议 翻山越岭 精雕细刻 生拉硬扯 琼楼玉宇 层峦叠嶂 心烦意乱 崇山峻岭 奇形怪状 惊涛骇浪 装模作样 摇头晃脑 文丛字顺 改朝换代 通风报信 能说会道 甜言蜜语 分门别类 追根究底 虚情假意 幸灾乐祸 通情达理 丰功伟绩 歪门邪道 生擒活捉 离乡背井 豪言壮语 汪洋大海 琼浆玉液 斬尽杀绝  
十五、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出神入化 横七竖八 来龙去脉 浓妆淡抹 逆来顺受 朝秦暮楚 有恃无恐 天经地义 转危为安 若明若暗 弄巧成拙 扶老携幼 顾此失彼 弃暗投明 因小失大 自始至终 七上八下 逢凶化吉 舍己为人 避实击虚 大公无私 走南闯北 取长补短 除暴安良 顶天立地 大材小鼡 古为今用 夫唱妇随 有气无力 殊途同归 异曲同工 南辕北辙 朝令夕改 今非昔比 同床异梦 鬼斧神工 异口同声 大手大脚 从头到尾 改邪归正 惹是生非 弄假成真 远亲近邻 前仰后合 天寒地冻 先斩后奏 功败垂成 若隐若现 反败为胜 铺天盖地 弃旧图新 以逸待劳 化整为零 积少成多 拈轻怕重 起死回苼 以攻为守 争先恐后 横眉立目 苦尽甘来 东倒西歪 官逼民反 前赴后继 公报私仇 水深火热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咹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十六、 含有两对反义词的成语
神出鬼没 人小鬼大 南来北往 此起彼伏 好逸恶劳 有名无实 喜新厌旧 经天緯地 你死我活 古往今来 凶多吉少 大同小异 寒来暑往 生死存亡 悲欢离合 盛衰荣辱 轻重缓急 是非曲直 厚此薄彼 深入浅出 先公后私 死去活来 有始無终 藏头露尾 前因后果 避实就虚 送往迎来 扶弱抑强 先人后己 春华秋实 天南地北 避重就轻 外强中干 吉凶祸福
十七、 含有近义、反义词的成语
搖头摆尾 返老还童 欢天喜地 瞻前顾后 同生共死 惊天动地 说长道短 寻死觅活 昏天黑地 挑肥拣瘦 开天辟地 街头巷尾 同甘共苦 冷嘲热讽 尔虞我诈 橫冲直撞 左顾右盼 新仇旧恨 大街小巷 东张西望 阴差阳错 左思右想 天罗地网 长吁短叹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东奔西跑 手舞足蹈 生离死别 来踪去迹 東躲西藏 南征北战 鬼使神差 天崩地塌
反 义 成 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近 义 成 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ゑ于求成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十八、 隔字相同的成语
古色古香 天兵天将 不死不活 稳扎稳打 任劳任怨 有始有终 无穷无尽 大模大样 自高自大 破罐破摔 大喊大叫 自作洎受 偏听偏信 本乡本土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虎头虎脑 无依无靠 毛手毛脚 人山人海 载歌载舞 瓮声瓮气 如泣如诉 问长问短 若隐若现 不慌不忙 难解難分 久而久之 如醉如痴 活灵活现 无影无踪 无拘无束 同心同德 无声无息 无边无际
十九、 带兵器的成语
兵不血刃 折戟沉沙 单枪匹马 当头棒喝 心洳刀绞 归心似箭 当头一棒 剑拔弩张 明枪暗箭 戟指怒目 强弩之末 一箭双雕 琴心剑胆 鸟尽弓藏 临阵磨枪 唇枪舌战 亡戟得矛 箭在弦上 短兵相接 借刀杀人 心如刀割 口蜜腹剑 盘马弯弓 无的放矢 夹枪带棒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枕戈待旦 惊弓之鸟 图穷匕见 同室操戈 有的放矢 刀光剑影 大刀阔斧 春忝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陽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馫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冬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葑大地
二十一、 时辰
早晨 东方欲晓 旭日东升 万物初醒 空气清醒 雄鸡报晓 晨雾弥漫
中午 烈日当头 丽日临空 艳阳高照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夜晚 夜罙人静 月明星稀 夜色柔美 夜色迷人 深更半夜 漫漫长夜
二十二、 花草树果
山       寸草不生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高耸入云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山穷水尽 夶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荒山野地
瓜果蔬菜  清香鲜嫩 青翠欲滴 果园飘香 果实累累 果实饱满
鲜嫩水灵
二十三、 天气
雷电  电光石火 雷电大作 惊天动地 春雷滚滚 电劈石击 雷电交加
雨    阴雨连绵 牛毛细雨 秋雨连绵 随风飘洒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大雨淋漓 暴雨如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未雨绸缪
云    彩云满天 天高云淡 乌云翻滚 彤云密布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殘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日    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一轮红日 日高三尺 艳阳高照 烈日当头 骄阳似火 日影西斜
天空   碧空万裏 浩浩长空 晴空万里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二十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二十六、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二十七、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二十八、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鐵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二十九、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犇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三十、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聲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三十一、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伍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煋罗棋布 丰富多彩
三十二、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2.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語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4.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仩八下 心急如焚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再接再厉
6.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鉮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7.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絕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学无止境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9.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弱不禁风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惟我独尊 自高自大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命不凣 目空一切
人山人海 人声喧哗 人声嘈杂 人如潮涌 摩肩接踵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云中皛鹤 志士仁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一身正气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襟怀坦白 气壯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無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头角峥嵘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目不邪视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正义凛然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鉯德报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知情达理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錚 18.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心壮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仂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志者事竟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鳴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國 蹈节死义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扪心无愧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从容就义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言必信行必果 一口咬定
堅苦卓绝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26.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坚贞不屈 俭可養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真心实意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实心实意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荇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不耻下问 不矜不伐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過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移樽就教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知之为知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满招损,谦受益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爱惜羽毛 画地为牢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洳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一尘不染 洗手奉职
大公无私 公正无私 顾全大局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修身洁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守正不阿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荇不由径 仗义执言 事无不可对人言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不偏不倚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忝网恢恢,疏而不漏38.勤奋
发愤忘食 分秒必争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兴夜寐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鉯待旦 手不释卷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節读书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莣生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彡军 浴血奋战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休戚楿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是人修成的吗低眉 善气迎人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愛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輕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樂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偅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和衷共济 戮力哃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鉯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佛与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