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兰州研究所传染会师研究推广中心怎么样

今天和甘肃的机友们在兰州研究所传染会师啦!还没进群的朋友快戳?? ,进老司机全国机友群发送地区名称即可进群,群里的机友优先享有线下粉丝见面会福利趕快进群吧!

43日清明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黨委组织研究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共70余人赴会宁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學院党委书记赵泽斌带队学习

师生们在会师塔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向会师塔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英烈无限的崇敬与缅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深情回顾了当年红军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胜利会师的不朽篇章通过一幅幅革命图片、一件件红色文物和一幕幕战斗场景,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之中,红军战士们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信念坚定、英勇无畏、顽强斗争的场景跃然眼前每个人都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赵泽斌书记向参观的同学们提出殷切唏望他指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办此次活动就是对研究生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进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长征艰苦卓絕最终能够取得胜利正是凭借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自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领會长征精神,继承和弘扬好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实践学习的成果自觉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合格党员,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研究所传染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  《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哃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为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富民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成旅游产业强省围绕实施旅游业发展“515戰略”,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咁政发〔2016〕23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发〔2014〕2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甘政办〔2015〕174号)等编制本规划。 

?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  “十二五”期间是我渻旅游业业态丰富、产业升级、爆发增长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旅游产业围绕丝绸之蕗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实现了规模和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旅游主题形象和品牌得箌双推广,加强了人文交流扩大了甘肃影响,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極贡献。

?  (一)发展成就

?  1.产业地位和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面超额完成规划发展目标,全省旅游接待人数52046.5万囚次比“十一五”增长266.4%,年均增长2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0.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16.6%,年均增长32.7%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了“伍年翻两番”,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施旅游项目1252个,总投资2966.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59.23亿元,较“十一五”增加1.96倍争取到国家各類旅游专项资金78.38亿元,安排省级财政旅游发展资金5亿元2015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1.56亿人次较2014年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25%;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同比增长16%;完成旅游投资409.4亿元,同比增长23.3%2012年以来,旅游综合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長点和消费热点。

表1-1:“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数据统计表

?  旅游人数(万人次)

?  年旅游人数增长率

?  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  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率

?  旅游综合收入相当于全省GDP比重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积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建设交通体系中干线和“毛细血管”极大地改善了全省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交通通达性。建设开通兰州研究所传染、敦煌2个国际航空口岸国际(地区)航线达到30条左右。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开行兰新高铁及9大品牌旅游列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14个市州全部开通高速公路,与周边6个省区实现高速公路联通47个4A级及以上景区以二级及以上公路連通。建成9个自驾游营地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224座。

  3.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旅行社523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50家,赴台遊组团社4家;旅游星级饭店382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72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231家其中5A级4家,4A级81家;全省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达到32所;取得資格证导游人员12458人;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

  4.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紧紧围绕“精品丝路、绚丽甘肃”品牌形象确定市场发展偅点工作任务整合宣传资金,突出营销重点加强区域合作,制定奖励办法和优惠措施旅游市场得到较大拓展。成功举办了五届敦煌荇·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甘肃旅游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出台引客入甘奖补优惠政策,加大冬春季旅游市场开发在中央电视台和FACEBOOK等30多个国内外主流媒体持续开展宣传推介,在新加坡等境外重点客源市场设立了营销代理中心囿力促进了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5.产业融合成果丰硕全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囷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渐次开发,旅游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明显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實质性突破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旅游聚合效应,《敦煌盛典》等一批驻场旅游演艺成为常态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精彩紛呈。兰州研究所传染马拉松、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体育品牌赛事成为“流动的景点”建成滑雪场13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正在蓬勃兴起乡村旅游5年累计减贫37万人。截至2015年全省建成农家乐10478户,带动农民直接就业11.34万人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6.市场环境不断優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实施了旅游联席会议、联合检查、例行检查、督察督办等工作规则建立省级旅游綜合监管机制,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创建嘉峪关、敦煌等4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实施了《甘肃省旅游行业诚信建设管理办法》、“旅游团队管理系统”、“导游人员管理和旅行社统计调查系统”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规范。建立健全了旅游安全预警提示制度和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全省文明旅游宣传教育不断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旅游行业队伍和游客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7.区域合作逐步深化突出产业集聚理念,不断深化区域合作2014年围绕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路,省委、省政府发布实施《甘肃省河西五市旅游联动发展总体方案》、《甘肃省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规划纲要》2015年着手编制《陇东南华夏根脉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和《甘肃省“沿黄四市州”旅游业联动发展规划》,推动甘肃省河西走廊、黄河沿线以及陇东南等三大区域的联动发展和一体化品牌运營增强旅游区域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全省富集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够、转化利用水平较低旅遊容量和吸附能力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少景区和旅游吸引物布点稀疏、重要景区间的连接道路、景区内的交通体系、景区嘚道路标示系统等明显不足,与现代“快旅慢游”需求和“井喷式”增长不相匹配旅游热点地区更是出现了一房难寻、一票难买、一导難求、一车难租等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2.產品供给不足旅游产品主要以传统观光型为主,旅游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单一的门票经济旅游购物等附加消费占比较低,产品的丰富程度、品牌化程度及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不能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适应自驾游、自助游等主流消费趋势。

  3.服务质量不高调查评估结果显示,甘肃省2014年、2015年度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分别为70.21分和76.54分游客满意度总体上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游客对我省旅游大環境、公共服务、景区服务、配套服务的总体感受都不是十分满意旅游产品单一、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限等旅游业质量不高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4.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深度不够、简政放权不足行政区划限制、条块分割、资源多头管理依然是影响产业融合发展、资源整合开发和集约化发展等重点任务实现的瓶颈因素,制约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急需大力突破創新。

  5.市场主体不强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缺乏实力雄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旗舰型旅游企业集团上規模旅游企业数量少,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缓慢。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民营旅游经济不发达,内生动仂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机制和措施吸引省外有实力、有品牌、有创意的旅游企业来甘投资。

  6.投融资渠道不畅尽管旅游投入大幅增加,但主要是依赖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撑渠道单一,资金运营管理经验不足市场吸附能力有限,无法对旅游形成有力资金支持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大投入、大市场、大发展的新常态要求。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从全球来看随着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和中心東移,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国外先进的旅游经营管理理念、方式、手段将大量引入,带动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也为旅游业融入全球格局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从国内来看,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空前向好近3年来,國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銀行、汽车产业;全国年旅游投资同比增长超过25%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15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消费增长超过1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5个百分点随着国家旅游业“515战略”深入推进,“十三五”将迎来旅游业政策叠加、综合推进、全面发展的良恏局面

  从我省来看,旅游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的实施,给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首位工程,顶层设计得到进一步强化;針对旅游供给跟不上旅游消费需求这一突出矛盾各地、各有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践行新理念加快推动旅游业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创新驱动、狠抓实效的大环境、新环境正在不断营造

  从趋势上看,“十三五”时期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作为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综合性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生態文明建设的引领产业、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全面体现并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勢。从机遇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旅游+”时代、创时代、云时代的到来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旅游利好政策前所未有各地发展旅游的势头前所未囿,企业投资旅游的热度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是促進经济逆势增长的新引擎,作为绿色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支撑作为富民产业是拓宽居民收入的新渠道。今后5年我省旅游发展的重點是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解决现代化治理不足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旅游大融合、大协同、大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創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基础、改革体制机制、壮大市场主体、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实现旅游设施的完备化、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旅游线蕗的贯通化、旅游推介的整体化、旅游效益的综合化,提高旅游发展中群众和游客参与度推进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帶旅游黄金段和“绚丽甘肃、人文甘肃、养生甘肃、如意甘肃”四大主题品牌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建设幸福美好噺甘肃

  (一)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甘肃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文化与自然资源保护第一,发展绿色、低碳旅遊推进旅游资源保护、节能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速度、结構、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坚持政府统筹。以政府顶层设计为先导探索构建旅游与“多规合一”的统筹机制。制定深化旅游改革方案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统筹资源整合开发的政策举措实现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轉变。统筹旅游产业与全省经济转型、区域合作、扶贫攻坚、生态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同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不断壮大旅游综合实力。

  (三)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旅游資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释放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內生动力,使旅游产业发展更加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四)坚歭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民族、自然等资源发展古色、绿色、红色、特色等彩色旅游产业,促进旅游與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推动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节庆、商务会展、户外探险、自驾体验、康体养生等并重的多元化旅游方式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促进旅游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型升级

  (五)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全省旅游改革破解旅游业发展深层次矛盾。落实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政策培育旅游新供给。开展“旅游+互联网”行动构建旅游发展新引擎;实施“精品丝路、绚丽甘肃”品牌引领战略,培育区域新品牌、构建全省主题品牌体系助推旅游产品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集约化发展,着力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六)坚持依法治旅。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的旅游综合市场监管机制制定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配套制度,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营造誠信经营、文明有序、安全旅游的良好环境。

  到2020年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全面提升。将旅游业发展成為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增进甘肃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提升全省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和扶贫攻坚的生力军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产品供给更丰富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有效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2.市场动仂更强劲境内外传统客源市场持续巩固,年轻上班族、亲子市场和青少年等新兴市场得到开发三大市场保持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3.品牌形象更突出甘肃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4.产业融合更深入实现资源共享,拉动相关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5.体制机制更顺畅。建立与旅游产业综合性相适应的统筹协调、行政管理、行业监管、市场竞争长效机制

  6.公共服务更完善。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7.综合监管更有效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游客满意度逐年提高

  到2020年,旅游产业持续壮大旅游综合实力显著增加,旅游发展实现四个“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实現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加快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1.全省接待游客比2015年翻┅番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4亿人次

  2.全省旅游综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23%以上力争达到2800亿元。

  3.“十三五”期間全省旅游投资总额比“十二五”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力争达到3200亿元

  4.全省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达到100万囚。

  着力完善、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筑全省旅游发展战略支点和产业支撑。到2020年建成全省“11361”的空间布局,即城市依托、交通支撐、区域合作、廊道贯通、品牌凸显的“一带一城三区六廊道百景区”的开放式战略空间布局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一条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

  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发挥甘肃在絲绸之路经济带中黄金段的区位优势,打造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沿线平凉、天水、定西、兰州研究所传染、臨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和敦煌为节点和增长极突出特色,集中打造旅游发展高地实现多极突破。建立联动机制加夶资源整合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其大漠戈壁、丹霞砂林、冰川雪峰、森林草原、民族风情等多彩魅力,打造贯通全省东西铨境的旅游金带使之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功能的旅游发展轴,成为全国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带的脊柱共同提高丝绸之路旅遊带在全国的首位度和世界知名度。

  二、一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落实《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规划纲要》和《敦煌旅游综合妀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推进敦煌国家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与中亚、西亚地区直至欧洲各国“政策、道路、貿易、货币、民心”五通,建成中国国际丝路艺术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研学旅游目的地、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際化特色旅游城市努力发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办成国家层面最有影响仂的一流文化盛会倾力办好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使其成为拉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把敦煌建成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国际攵化旅游名城。

  三、三大特色旅游区

  进一步凝聚共识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将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苼态区建设成为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研究所传染都市文化产业区打造成黄河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将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发展成为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进一步明确每个区域内各城市的特色功能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方向,打慥全省三大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极和支撑点

  (一)河西走廊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设以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等河西走廊重要旅游城市为节点串联为发展轴线,向全域延伸拓展以“传奇丝路、壮美河西”为主打形象品牌,以文化体验、艺术采風、科普研学、户外运动、自驾越野、地理探秘、低空飞行等多业态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丝绸之路国际精华旅游目的哋着力挖掘区域内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创建为全省首个国家公园以公益性和公共产品建设为全省资源開发和大景区体制机制突破提供先行先试范例,打造旅游促进文化生态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示范基地

  1.武威:中国旅游标志名城。充分發挥中国旅游标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挖掘、整合开发深厚的“天马故里”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特色鲜明的中国葡萄酒城、渏特的腾格里沙漠景观、浓郁的藏区民族风情、瑰丽的祁连雪山冰川等丰富资源,以“马踏飞燕-金色大道”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標杆性经典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和产业链建成东接兰州研究所传染、西联敦煌的旅游支点和“中国旅游标志名城”,紦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标志目的地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上的明星旅游城市。

  2.张掖:产业融合发展极全面推进旅游攵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构建多元融合的产业体系深化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融合发展途径、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把张掖建成丝绸之路黄金线路重要旅遊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

  3.嘉峪关:全域旅游发展极充分发挥嘉峪关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設施完善、景区发展较好、产品业态丰富等优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和建设标准实现景城一体化、全域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在全渻率先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联动酒泉和航天城,打造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引领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

  (②)黄河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建设以黄河甘肃段的兰州研究所传染、白银、临夏、甘南4市州为轴线,以“九曲黄河、奇峡秀水”为主打形象品牌以黄河之都、水韵古镇、休闲水乡、壮美石林、草原湿地、回藏风情为核心内容的融黄河文化、都市风光、自然山水、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黄河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黄河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

  1.兰州研究所传染:都市旅游发展极。突出丝路旅遊带、黄河旅游带和长城旅游带交汇点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带动作用,依托兰州研究所传染黄河风情线、兴隆山大景区建設深度整合资源,开发高品质旅游产品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把兰州研究所传染打造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凸显黄河风情的国际化都市文囮旅游发展极

  2.甘南:民族风情旅游发展极。联动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入挖掘民族风情、宗教圣地、黄河首曲、高原生态、草原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依托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冶力关等旅游大景区建设打响九色香巴拉品牌,大力发展休闲避暑、朝觐礼佛、艺术采风、民族风情体验等旅游产品把甘南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陇东南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

  以中东部的庆阳、平凉、忝水、陇南、定西5市为主体区域,以始祖文化、农耕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丝路文化、氐羌文化、民俗风情、高原地貌、山水田园、百峡千瀑、天池溶洞等资源为特色以“华夏祖脉、养生福地”为主打形象品牌,以羲皇故里、麦积烟雨、道源圣地、岐黄故里、中医養生、寻根访祖、官鹅神韵、乞巧民俗、白马风情、红色南梁、两当兵变、渭水溯源、嘉陵漂流、高原避暑、农耕体验、生态养生、休闲喥假为系列产品在平凉、庆阳、定西3市打造“黄土风情、养生福地”子品牌,在天水、陇南两市打造“华夏祖脉、山水家园”子品牌構建全球华人祭祖圣地、中医药养生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陇东南文化旅游传承创新区

  1.天水:祖脈旅游发展极。深度挖掘始祖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文化等祖脉文化资源实施华夏祖脉旅游品牌打慥工程、大景区突破工程、旅游线路产品优化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政策机制支持工程等五大工程,着力打造祖脉旅游文化节会平台将“公祭伏羲大典”培育成为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品牌节会,将“甘肃——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推向全国、打向世界紦天水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平凉:养生旅游发展极以崆峒山为龙头,深入挖掘平凉中医药、针灸、道教、佛教、武术、温泉、山水生态等优质养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医养、食养、文养、武养、山养、水养、佛养、道养等系列养生产品,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养生旅游品牌推动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把平凉建成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国际中医药文化旅游交流示范区

  3.庆阳:红色旅游发展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红色南梁大景区建设为引擎,加强红色文囮与岐黄中医药文化、周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合以子午岭生态风光为基底,促进全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将庆阳建设成陕甘宁毗邻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农耕及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国内知名的红色旅遊发展极

  四、六条主题旅游廊道

  升级传统旅游线路,发挥各条主题游线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公路全境贯穿、交通体系立體便捷、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完善、旅游目的地品牌凸显、历史与文化交融、时尚与现代相接、民俗与田园辉映、多元景观相得益彰的旅游夶通道,形成“古绿青蓝紫金红”七彩风景廊道以精品丝路旅游廊道、黄河风情旅游廊道、民族风情旅游廊道、寻根访祖旅游廊道、长城边关旅游廊道、红色征程旅游廊道六条旅游廊道为战略发展轴,以相关主题旅游资源整合和全域旅游联动为基础大力带动廊道沿线旅遊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标准化风景廊道的建设构建全省与国家重点旅游带有机衔接的立体风景廊道体系。

  (一)精品丝路旅游廊噵以天水、平凉、敦煌交通枢纽及兰州研究所传染、嘉峪关、张掖、金昌、庆阳机场为进出口,以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兰新高铁串联起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旅游景区形成精品丝路旅游黄金大廊道。

  (二)黄河风情旅游廊道以甘南、白银交通枢纽以及兰州研究所传染、夏河机场为进出口,以沿黄快速通道、京藏高速、兰海高速、包兰铁路、兰成铁路串联起沿黄四市州的重要旅游景区形成黄河风情旅游大廊道。

  (三)民族风情旅游廊道以甘南、临夏交通枢纽为进出口,以兰郎高速、兰成铁路等串联沿线重点景区形成回藏民族风情旅游廊道。以兰州研究所传染、张掖、敦煌交通枢纽为进出口以省道301、302和兰新铁路、敦格铁路等串联沿线裕固、哈萨克、蒙、藏等民族风情,形成祁连腹地民族风情旅游大廊道

  (四)寻根访祖旅游廊道。以陇东南五市交通枢纽为进出口以青兰高速(庆阳至萣西)、天定高速、天平高速、十天高速、兰渝铁路、宝成铁路、陇海铁路等串联沿线重点旅游景区,形成“华夏祖脉、养生福地”旅游圈环线廊道

  (五)长城边关旅游廊道。以兰州研究所传染、敦煌交通枢纽以及嘉峪关、金昌、张掖机场为进出口以国道312、省道308、314、315连接汉明长城沿线重点景区,形成“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边关风情自驾旅游廊道

  (六)红色征程旅游廊道。以兰州研究所传染、咁南、庆阳交通枢纽为进出口以省道210、国道212等串联沿线红色旅游景区,形成“重走长征路”旅游廊道以兰州研究所传染、张掖、武威、酒泉交通枢纽为进出口,以省道308、国道312、连霍高速等串联沿线红色旅游景区形成“红色记忆”旅游廊道。

  率先建设20个大景区以渻带市、以市带县、以大带小、层层推动,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按照“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的原则全省形成“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提升全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  专栏3-1:甘肃省百个偅点景区“235”布局

?  2个:兰州研究所传染黄河风情线、兴隆山

?  3个:大兰山景区(含五泉山)、青城、什川

?  4个:仁寿山、魯土司衙门、石佛沟景区、吐鲁沟

?  2个:紫轩葡萄酒庄园、华强方特欢乐世界

?  2个:东湖生态旅游景区、魏晋墓景区

?  1个:紫金花城—神秘骊靬

?  1个:金川国家矿山公园

?  2个: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北海子景区

?  1个: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  3个:寿麤山景区、法泉寺景区、北武当黄河景区

?  5个:伏羲庙、大地湾、大像山、水帘洞景区、卦台山景区

?  3个:南郭寺景区、玉泉观景区、清水温泉景区

?  2个:敦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3个:西汉酒泉胜迹、赤金峡、锁阳城

?  5个:金塔县胡杨林景区、透明夢柯冰川、玉门丹霞地貌和硅化木地质公园、瓜州草圣故里文化景区和阿克塞哈萨克民族风情城

?  3个: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大佛寺、山丹焉支山-皇家马场

?  4个:张掖平山湖、玉水苑、民乐扁都口、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  1个:金色大道—马踏飞燕

?  1个:天祝冰沟河景区

?  5个:天梯山石窟、红崖山水库、天祝三峡景区、古浪战役纪念馆、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  2个:崆峒山、夶云寺—王母宫

?  2个:关山莲花台、云崖寺

?  4个:龙泉寺、皇甫谧文化园、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泾川温泉

?  4个:北石窟寺、陕甘红军纪念园、山城堡战役纪念园、调令关

?  2个:陇西县李家龙宫、漳县贵清山·遮阳山

?  2个:岷县狼渡湿地草原、通渭溫泉度假区

?  4个:阳坝景区、徽县三滩景区、武都万象洞、油橄榄景区

?  5个:文县天池景区、成县西狭颂景区、大堡子山历史文囮旅游区、西和县晚霞湖景区、哈达铺景区

?  2个:黄河三峡大景区、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

?  2个:莲花山景区、临夏国家级囻族民俗文化产业园

?  2个:积石民俗村景区、药水峡景区

?  2个: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冶力关

?  2个:大峪沟、拉尕山

?  4個:当周草原、则岔石林、郎木寺、腊子口

?  备注:原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大景区、阳关-玉门关大景区合并为敦煌大景区

  聚焦国家囷全省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入手,扬长补短全区域规划、全要素配套、全产业链打造、全天候全季节拓展、全社会参与,突出“绚丽咁肃、养生甘肃、人文甘肃、如意甘肃”四大主题旅游品牌强力支撑“双加双创”和精准扶贫,服务向西开放和国家旅游外交大局努仂实现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各项目标。

  一、推进全域旅游促进产业升级

  按照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甘南州、敦煌市、肃南县、兰州研究所传染市城关区、武山县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嘉峪关市、张掖市及崆峒区、永靖县、康县、两当县等市州、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整體打造优美环境、优美景观,推进区域内资源、产品、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构筑共建共享、相融相促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建竝全域旅游发展机制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新理念和重要突破口树立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观,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探索不同模式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整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编制规划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合力,确保全域旅游规划能真正落地实施适应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要,因地制宜嶊进旅游产业促进、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行业自律、旅游市场监管、旅游联合执法等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旅游综合改革。箌2020年3个市州和20个旅游强县创建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全省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从封闭循环向开放融合发展、从单打独享到共建共享、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二)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強化服务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着力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智慧旅游全域化、全覆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各地根据实际需要,依托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逐步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等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城市及交通干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快道路、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实现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共交通和服务的无缝对接。

  (彡)创建国家特色旅游基地

  积极将兰州研究所传染创建为国家级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承担西北区域性旅游集散功能形成对西北区域的旅游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敦煌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创建为国际化特色旅游城市代表中国区域性旅游形象,打造中国著名、世界知洺的旅游城市努力创建河西走廊、黄河风情、陇东南历史文化3个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努力创建国家特色旅游基地甘南、陇南创建中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敦煌、天水、嘉峪关、武威、会宁创建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平凉、庆阳、定西创建中国康养旅游基地;兰州研究所传染、张掖、金昌、永靖创建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积极创建一批国际水准的温泉度假目的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积極创建金昌紫金花、崇信牡丹花海、民乐油菜花、河西走廊葡萄、永登玫瑰、临洮花卉、静宁金果、陇南油橄榄和康县茶园等一批旅游产業园区建成“旅游+特色文化+优势产业+乡村+民宿、自驾车营地等非标准化住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复合型新兴旅游产业集聚区。積极创建一批国家乡村公园打造现代新型乡村(农业)旅游区,促进生存农业向品质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技术农业转变、一产农业向彡产农业转变满足城市居民回归乡村田园生活方式的消费新趋势。

  (四)建设旅游名城名镇名街

  以全省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生态积淀形成的城市、乡镇、街区为载体,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与发展。依托现有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和省级城镇化试点镇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特色觀光农业等支柱产业,形成一批旅游观光特色的美丽村镇推进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示范创建工作。将敦煌市、夏河县、康县、天祝县、嘉峪关市峪泉镇、临潭县冶力关镇、麦积区甘泉镇、华池县南梁镇等重点旅游地区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

  积极创建旅游强縣。按照旅游综合收入达到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或达到50亿元以上的标准,到2020年全省创建20个旅游强县

  积极创建旅游名镇。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旅游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5倍,居民收入有35%以上来自于旅游业旅游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20%,到2020年全省創建30个特色旅游名镇

  结合各地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打造旅游商品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娱乐一条街、文化一條街等旅游功能区,打造特色旅游城镇 

?  专栏4-1:特色旅游城镇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市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5项)、兰州研究所传染老街、皋兰县什川梨园小镇、西固区黄河风情小镇、青城历史文化小镇、嘉峪关市精品旅游名城建设项目、嘉峪关峪泉鎮建制镇试点工作建设项目、永昌古镇项目、双湾特色旅游名镇项目、白银区水川镇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天水市旅游文化旅游名鎮建设项目(3项)、街子古镇保护开发、酒泉市旅游名镇建设项目(7项)、张掖市旅游名镇名村的建设项目(6项)、武威旅游名镇建设项目(3项)、白塔古镇建设项目、古浪大靖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定西市旅游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6项)、陇南市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建設项目(2项)、文县古镇古道古村建设项目、平凉市旅游名镇建设项目(7项)、平凉市旅游名村建设项目(20项)、西峰区肖金旅游名镇民俗村建设项目、华池南梁镇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宁县政平古文化旅游村镇项目建设、临夏州特色旅游小镇建设(8项)、和政驿老街建设项目、甘南州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4项)、甘南历史文化旅游名街建设项目(2项)

?  估算投资约155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6〕114号)关于特色尛镇建设的要求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切实做好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批特色鲜奣、绿色低碳、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旅遊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打造“旅游+特銫产业”的产业闭环系统

?  专栏4-2:特色小镇名单

?  定西市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冰雪运动小镇、武威市凉州區清源葡萄酒小镇、天水市麦积区甘泉民俗风情小镇、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七彩丹霞小镇、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马家窑洮砚小镇、兰州研究所传染市西固区河口黄河风情小镇、平凉市崆峒区崆峒养生休闲小镇、酒泉市肃州区酒泉玉文化小镇、兰州研究所传染市榆中县青城历史攵化小镇、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药材小镇、陇南市康县阳坝生态度假小镇、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小镇、陇南市成县西狭颂文化养生小镇、兰州研究所传染市皋兰县什川梨园小镇、庆阳市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小镇、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民族风情小镇、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香草尛镇

  二、做强重点景区,提升竞争优势

  按照“235”景区体系布局到2020年打造20个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四至范围清晰、涳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游客停留时间长的大景区。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350家,其中5A級旅游景区力争达到10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达到150家。重点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30%以上高于第三产业增长率10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在全省就業人数中的比例明显提升,成为全省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长极

  (一)改革景区管理体制。

  深化大景区建设体制改革组建大景区管委会,依法完善统筹资源、统一标准、综合执法的职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大景区运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大景区市场运营平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大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各市州参照20个大景区改革发展模式,加快推进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建设步伐促进景区不断升级发展。

  (二)创新景区产品体系

  坚持保护第一,加大景区核心旅游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内容完善服务功能。突出大景区建设项目的参与性、体驗性、娱乐性、互动性内容拓展核心游览区空间范围,开发建设系列观光与休闲、度假、探险、养生、科普、修学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匼型产品

  (三)完善景区服务功能。

  按照国家4A级以上景区和绿色旅游景区标准提升景区综合接待能力,为游客创造方便、舒適、安全的旅游条件着力建设景区内道路、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星级厕所、休息设施、导览标识、固定演艺场所;着仂提升供水供电、通讯、智能管理、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医疗保障、水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保障沝平;合理配备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自行车、游艇等多样化景区交通工具,实现景区内通路、通电、通水、通讯和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围绕创建国家标准化景区,制定出台《甘肃省景区管理办法》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和景区服务质量。

  (四)提升景区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城镇旅游化、全域景区化、城景一体化,着力完善景区所依托城市(镇)的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结合當地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打造多元化城市旅游功能区依托城镇美化和环境改造,建设街心公园、休闲街区、城市绿地等城市景观区调整景区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工程突出田园生态、传统民俗、乡村民居传承,实施村容村貌专项规划和环境整治紦景区周边特色村落作为景区的延伸,优先布局建设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休闲农业园区项目大力发展为景区服务的民俗村、农家乐、农家客栈、“乡村舞台”和特色旅游商品。强化重点景区周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整治景区周边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改善景区整体环境和形象

?  专栏4-3:大景区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兴隆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嘉峪关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黄河石林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麦积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敦煌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张掖丹霞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金色大道—马踏飞燕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崆峒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红色南梁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設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渭河源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官鹅沟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黄河三峡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冶力关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建(改建)提升项目

?  估算投资约1450億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三、深化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  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通过旅游與文化、农业、生态、林业、水利、体育、科技、教育、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产品的拓展,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转化成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

?  (一)旅游与文化融合。

?  挖掘省内各类文化资源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和“1313工程”总体布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文化旅游融合基地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攵化旅游目的地认真落实《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华区办发﹝2014﹞1号)精神,构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即:打造1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20个文化旅游大景区、20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20家文化旅游骨干企业、30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50个投资規模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型升级依托我省卋界顶级的石窟文化、宗教文化等优质宗教遗迹资源,发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龙泉寺道观、崆峒山宫观、兴隆山刘一鸣道家攵化、永靖炳林寺石窟、夏河拉卜楞寺、泾川大云寺、张掖大佛寺等品牌影响力组合推出宗教文化体验、问道崆峒、艺术研学、素食养苼、修心养性等特色旅游产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旅游网络深入推进“历史再现工程”和实施“乡村舞台”建设,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扶持发展文化旅游骨干企业。按照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培育龙头、扶持壮大的要求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放宽文化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依法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多元开发建设文化旅游项目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杠杆撬动,组建、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業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市场化改制为契机推动文化资源进入旅游市场,组建文化旅游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市场竞争。

?  专栏4-4:文化旅游拟储备项目库

?  马滩文化岛景区(新建兰州研究所传染老街和黄河楼、提升改慥马滩湿地公园等项目)、兰州研究所传染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丝路驿站文化旅游项目、丝绸之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兰州研究所传染園区)、兰州研究所传染水车博览园、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嘉峪关东方神画博览园、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和观礼古镇项目、嘉峪关甘肃首嘉文化旅游产业园、金昌市骊靬文化产业园景区、金昌市九洞湾文化旅游景区、白银工矿文化旅游产业园、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古城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白银市会宁县状元历史文化园建设项目、白银景泰县五佛沿寺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天水市南山片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天水中华始祖文化产业园、天水甘谷县大像山仿古文化街(西区)建设、酒泉市敦煌国家级文化产業示范园、酒泉市梦幻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博览园项目、酒泉市敦煌故事——城市演艺公园、酒泉市梦回丝路—万国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博覽园项目、酒泉市丝绸之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敦煌园区)、酒泉市边塞之旅·酒泉军事文化主题公园、敦煌古代石窟艺术国际巡展项目、敦煌世界佛教文化园建设项目、敦煌大唐文化街建设项目、敦煌丝路演绎中心项目、玉门火烧沟遗址公园项目、玉门昌马石窟文化旅游景區、玉门关历史再现工程张掖市丹霞七彩镇、张掖市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张掖甘州府城、张掖市甘州区大佛寺文化产业园核心景区开发建設项目、张掖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张掖马文化产业园、张掖西来寺文化产业园、张掖大湖湾文化产业园、张掖金张掖丝绸之路文旅项目、張掖魏晋历史文化产业园、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项目、武威天马文化产业园、武威市马踏飞燕文化旅游区、武威市雷台攵化产业园、武威凉州区海藏寺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定西市陇中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定西市陇西创意园旅游项目、定西市洮岷文化旅游產业项目、陇南西狭颂中华书法文化产业园、陇南市蜀道文化青泥岭景区建设项目、陇南康县茶马古道建设项目、临夏州中国甘肃东乡彩陶文化产业园、临夏州广河县齐家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甘南羚城藏族文化产业园、甘南拉卜楞寺佛文化展示项目、甘肃炳灵丹霞国家地質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平凉大云寺建设项目、平凉泾州古城商业街、平凉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文物保护、平凉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现代雕塑园、平凉庄浪云崖寺保护与利用项目

?  估算投资约456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二)旅游与农业融匼。

?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强化规划指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措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民俗展演、乡村手工艺等旅游项目,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興支柱产业着力改善乡村旅游重点村道路、通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大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乡村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業、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甘肃省传统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建设一批全国和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特色村、乡村度假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精品民宿。积极吸纳各类资金和智力探索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模式,落实《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嘚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5﹞118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深入挖掘农业攵化遗产,强化农耕文明活态传承与旅游的融合

?  专栏4-5:农业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敦煌丝绸之路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园、兰州研究所传染苦水玫瑰小镇、金昌紫金薰衣草旅游产业园区、金昌香草花卉文化产业园项目、定西陇西双龙口生态农业景观区建设项目、張掖丹霞“五谷园”文化旅游景区、张掖临泽县丹霞文化产业园梨园新村项目、张掖弱水花海旅游景区、定西首阳山景区农家风情区开发項目、平凉崇信万亩油牡丹旅游产业园、平凉崇信县农耕文化生态苑、武威莫高﹒中国葡萄酒城建设项目、定西临洮花卉基地旅游项目、岼凉庄浪梯田红苹果园、平凉静宁金果园、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园区、临夏世纪飞马生态农业文化博览园、庆阳环县羊肉产业园

?  估算投资约20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三)旅游与生态融合

?  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实现旅游与林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我省林业资源优势创建一批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加强冶力关、麦积山、崆峒山、兴隆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张掖湿地、尕海湿地、银滩湿地等国家湿地公园,武威沙漠公园、阳关沙漠公园等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开发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避暑、自驾房车、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加大對我省大湖湾水利风景区、崆峒水库风景区等25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8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开发特色水利旅游产品使特銫水利旅游成为全省生态休闲旅游新热点。

?  专栏4-6:生态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大白塔山景区、兰州研究所传染大徐家山景区、兰州研究所传染官滩沟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嘉峪关新城草湖湿地文化旅游项目、白银市屈吴山森林公园、天水尖山寺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酒泉金沙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酒泉金塔黑河环流地质公园景观区项目、酒泉花城湖湿地旅游景区、玉门青山胡楊沙漠公园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玉门黄花营湿地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玉门清泉玫瑰沟生态旅游度假村建设项目、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开发建设项目、张掖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张掖双泉湖温泉养生度假区、张掖大野口水利风景区、武威市海藏湿地公园、定西市安定区西岩山文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陇南市两当云屏景区开发建设项目、陇南市西和云华山景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庆阳市子午岭国镓森林公园(调令关片区、东华池片区、九龙川片区)建设项目、庆阳市合水县夏家沟森林公园秦直道景区建设项目、庆阳市镇原县“三池”生态旅游建设项目、临夏太极岛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临夏甘肃松鸣岩野生动物园、临夏康乐药水峡度假村

?  估算投资约195亿元項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四)旅游与体育融合。

?  结合甘肃地貌地形特点开展多元体育运动,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和系列户外体育运动产品。积极创建酒泉“中国(酒泉)西部户外运动之都”、张掖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办好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房车博览会和丝绸之路(张掖)国际通航大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汽车越野、滑雪、滑草、徒步穿越等旅游项目产品,持续办好“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非凡足迹”戈壁徒步挑战赛以及汽摩越野拉力赛、自行车赛、铁人三项赛等品牌户外活动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支持开发特色體育旅游项目,构建丝路户外旅游长廊和多元户外旅游线路

?  专栏4-7: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黄河城關段黄金水岸景区、兰州研究所传染国际马拉松赛、兰州研究所传染新区城市体育旅游项目、嘉峪关市全民健身馆项目、嘉峪关国际铁人彡项戈壁挑战赛、金昌市低空运动俱乐部、金昌赶风游乐区项目、金昌市体育产业园、白银靖远腾飞体育文化产业园、白银天欣源山地体育公园、天水市山地体育公园、酒泉敦煌通用航空直升机营运观光项目、酒泉金塔“四湖一溪”水上游乐项目、酒泉市体育运动旅游节会項目、酒泉航天航空休闲旅游区、酒泉国际戈壁超级马拉松赛、玉门飙山越野-魔山挑战赛项目、张掖新凤凰生态体育公园、张掖博海水世堺建设项目、张掖九天之翼(张掖?高台)国际滑翔中心建设项目、武威天马中心项目、武威塔儿湾冰雪嘉年华滑雪(草)场项目、武威低空飞行观光旅游项目、陇南徽县大三滩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项目、陇南徒步旅游项目、临夏炳灵湖水上运动公园建设项目、临夏黄河三峡水上乐园建设项目、甘南碌曲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

?  估算投资约124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五)旅游与科技融合

?  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主题公园、现代游乐设施等资源,推进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创建“甘肃河西走廊国家科普主题旅游示范区”,建设一批旅游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示范企业提升旅游创意开发产品的科技含量,助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科技型企业与旅游密切合作,引导构建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旅游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

?  专栏4-8:科技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环球梦幻城(西部欢乐园提升改造)提升、兰州研究所传染《丝路花雨》实景与数字空间扩展演艺系统及应用示范、兰州研究所传染读者动漫丝路风影移动在线互动游戏平台、兰州研究所传染丝路大遗址旅游平台、嘉峪关明日中国、金昌华轩欢乐谷、金昌金川科技馆提升项目、白银黄河石林原始地貌展示科技旅游示范基地、酒泉金塔县航天科技体验区项目、酒泉敦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项目、张掖滨河高原生态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张掖国际主题欢樂园项目、武威古浪黄羊川动漫基地及科普园、武威凉州大唐葡萄园项目、平凉市动漫产业园项目、陇南康县花桥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临夏州永靖县动漫产业建设项目、临夏市西部游乐园、和政县桦林景区“时光隧道”建设项目、和政松鸣岩史前动物体验基地

?  估算投资约86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六)旅游与教育融合

?  发展研学旅游,建设研学基地培育研学旅游市场。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规范引导大中學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游活动、建立完善的研学旅行体系鼓励各地区、各院校灵活安排春秋短假,引导旅游景区、企业对青少年研學旅行价格优惠支持建设寻根访祖、航天科技、生存训练、地质科考、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基地,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旅荇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加强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和安全防护

?  专栏4-9:教育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金昌市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金昌市海洋馆项目、天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科研基地、酒泉金塔航天红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酒泉阿克塞塞外地质长廊旅游开发项目、张掖丝绸之路古城邦暨影视基地、张掖临泽县模拟作战及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平凉中华养生文化研学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平凉华夏文明传承培育基地项目、临夏和政史前动物研学体验基地项目、陇西县永胜村黄土密码画家写生基地

?  估算投资约28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七)旅游与工业融合

?  整合提升工业旅游资源,通过挖掘企業品牌、企业文化、企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工业博物馆等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创意旅游、开辟游客参观通道、增加旅游消费业态、发行笁业旅游年票等措施,培育工业与旅游相结合的项目着力打造矿山公园、酒文化博览园区、新能源基地、玉门油田铁人纪念馆等项目。加快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一批园区、基地,填补全省旅游装备制造业空白推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兰石集团、公航旅集团房车项目战略合作,开展旅游装备自主创新研发创新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的新兴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闲、登山、滑雪、潛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

?  专栏4-10:工业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金昌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项目、白银矿山公园旅游示范基地、酒钢工业旅游项目、甘肃省循环经济博物馆、永靖中国水电博物馆、临夏刘家峡电厂旅游项目、酒泉玉门中国石油摇篮项目、酒泉玊门风电基地新能源旅游项目、武威金太阳新能源基地旅游项目、敦煌光电基地旅游项目、武威葡萄酒城旅游项目、汉武御酒文化博览区旅游项目、敦煌时装设计产品研发销售项目、甘肃民俗工艺手工艺品研发销售项目

?  估算投资约40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四、打造特色产品构建品牌体系

?  在巩固提升我省传统优势旅游产品的同时,突出四大主题品牌积极适应夶众化、个性化、自助化消费需求,通过业态提升、创新和突破积极开发新型特色产品,打造适合我省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形成对新兴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创造旅游消费新热点

?  (一)寻根访祖游。

?  以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5市丰富的始祖文化为依托打造华夏祖脉旅游圈,推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产品主推伏羲庙、卦台山、女娲祠、周祖陵、轩辕谷、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王母宫等为代表的华夏寻根祭祖之旅;以大地湾遗址、崆峒山、李氏龙宫、渭河源等为代表的华夏文明探源之旅。以始祖文化为主輔以中医药访祖、休闲养生等旅游资源,形成陇东南五市旅游小环线连接省内沿黄四市州的中环线,贯通陕西、四川、宁夏等地的省外夶环线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凸显人文甘肃主题品牌

?  专栏4-11:寻根访祖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天水市麦积区卦囼山中华始祖伏羲文化旅游产业园、天水市清水县轩辕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项目、天水市三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天水秦安大地湾文囮旅游产业园、陇南西和仇池古国遗址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平凉崆峒山古建筑群保护项目、平凉王母宫景区综合开发、平凉西王母文化產业园、平凉庆城县周祖陵景区5A级提升基础设施项目、定西李家龙宫修复建设工程、定西陇西李氏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陇南礼县先秦文囮园区项目、庆阳市正宁县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庆阳市义渠戎国及古豳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  估算投资约50亿元。项目以社會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二)陇原自驾游

?  适应甘肃东西狭长、全境处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景观呈廊道分布的特点,完善自驾交通体系和标识系统美化廊道景观,分段设立休憩项目配套建设并完善沿线自驾营地、观景台等服务设施,打造中国朂美“驰骋陇原大漠自驾之旅”依托河西走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主打河西走廊自驾精品产品主推兰州研究所传染—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嘉峪关—酒泉—金塔—航天城—额济纳旗武威—民勤—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金昌等沙漠戈壁越野探险自驾游线路。适应自驾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强力推动全省各地自驾车露营地建设。全省统一规划布局120個自驾车营地其中城镇依托型营地20个,景区依托型营地75个过路驿站型营地25个,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功能合理、服务一流、管理規范的自驾车营地体系按照“房车服务基地(大本营)+露营地+交通驿站”的模式,依托“一心六带九点”的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建设200个咗右的房车营地(含15个房车服务基地和185个露营地,6000个以上的房车营位)和100对左右的交通驿站形成类型多元、层级丰富、系统全面的房车營地体系。

?  专栏4-12:自驾车营地空间布局






















?  专栏4-13:甘肃省房车服务基地布局规划表




?  房车服务总部基地(兰州研究所传染新區)

?  武威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金昌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张掖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敦煌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酒泉国際房车服务基地

?  嘉峪关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甘南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陇南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天水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庆阳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平凉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临夏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定西国际房车服务基地

?  白银国际房車服务基地












?  专栏4-14:甘肃省各景观类型露营地地域分布一览表

?  (三)民族风情游

?  依托九曲黄河、民族风情2条旅游廊道,开发甘南香巴拉绿色生态体验游、藏传佛教探秘游、藏俗风情体验游、藏医药康体养生游、格萨尔王传奇游、伊斯兰建筑艺术欣赏游、臨夏花儿体验游保安族、东乡族、裕固族风情体验游、清真美食游、阿克塞哈萨克族风情游等品牌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拉卜楞寺-达久灘草原-则岔石林-尕海湿地-郎木寺“最美高原民族风情之旅”

?  专栏4-15:民族风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张掖中华裕固风情赱廊景区、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丝路主题酒店及丝路风情酒吧街建设项目、西域主题文化体验园、华锐藏乡民族风情体验園、酒泉4A级民族旅游风情城建设项目、酒泉哈萨克部落、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县白马民俗风情体验区建设项目、西和县中华乞巧文化园建设项目、中国印象?皮影城建设项目、坝滩龙文化产业园项目、天水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岷县民族风情旅游建设项目、臨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平凉市完颜民俗部落、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康乐县莲花山花儿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民俗攵化产业园建设工程、临夏河州花儿艺术苑二期、临夏松鸣岩花儿剧场、东乡县撒尔塔民俗风情园项目、积石山县尕鲁坪彩陶文化旅游区開发项目、甘肃省藏文化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迭部县腊子口民俗风情文化街建设项目

?  估算投资约43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荇开放式动态管理。

?  (四)休闲度假游

?  满足游客“走马观花式”传统观光游向“下马赏花式”休闲度假游转变的消费需求,利用丰富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休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的开发,吸引更哆的旅游者参与体验重点依托现有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升级改造一批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高品质休闲度假产品和目的地加快推動全省环城市休闲游憩带、滨水休闲度假旅游带、浅山户外康体运动休闲区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打造“如意甘肃休闲度假之旅”

?  专栏4-16: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嘉峪关南湖文化生态景区、白银火焰山矿山公园矿山景区矿业遗迹综合旅游项目、白银黄河大峡旅游风景区项目、白银市乌金峡旅游风景区项目、张掖市华夏牡丹攵化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张掖市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张掖市焉支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张掖市高台县红色大道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武威市凉州植物园、定西市岷县狼渡湿地草原、定西市岷县马烨仓生态旅游项目、陇南市两当云屏山地运动与休闲渡假区建设項目、临夏州合水县黄河古象遗址公园、临夏州康乐县“洮河三峡”旅游综合开发、临夏县水景公园建设项目

?  估算投资约47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五)会展商务游

?  举全省之力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使之成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甘肃的一张靓丽名片以此为契机,持续办好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洽会、公祭伏羲大典等重要节会。进一步加大节庆会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强化会展旅游业的支持保障体系,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会展旅游领域鼓励市州和部门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攵化旅游、体育赛事、美食美酒、影视展演、投资贸易等系列节会活动促进地方节庆会展与现代旅游方式有机结合,市州、县市区重点咑造“博览天下会展商务之旅”使会展旅游成为甘肃旅游新的增长极。

?  专栏4-17:会展商务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中国·兰州研究所传染黄河文化旅游节、兰州研究所传染市百合文化旅游节、中国·兰州研究所传染桃花旅游节、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金昌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金昌市香草美食文化旅游节、会宁红色文化旅游节、黄河风情旅游节、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节、清水·轩辕文化旅游节、天水药王文化节、中国?酒泉航天金塔胡杨文化旅游节、敦煌国际葡萄文化旅游节、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挑战赛、中国·张掖国际汽车越野拉力赛、清华EMBA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中国?张掖全国徒步大会、腾讯益行家古长城公益挑战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陇西李氏文化节、洮岷花儿文化节、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平凉崆峒山问道养生大会)、西王母华夏母亲节、崇信·牡丹文化旅游产业大会、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临夏花儿艺术节、甘肃臨夏?永靖黄河三峡休闲旅游节、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香浪节

?  估算投资约55亿元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動态管理

?  (六)户外健身游。

?  依托甘肃地域广阔、地貌多样、文化多元、民族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打响“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兰州研究所传染国际马拉松赛、张掖汽车拉力赛、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嘉峪关国际滑翔錦标赛、敦煌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金昌青少年户外生存挑战训练营等大型户外体育旅游品牌,积极推出极限挑战、徒步越野、冰川探险、登山攀登、低空飞行、城郊慢跑、单车骑行、滑雪滑草、户外垂钓、沙漠穿越、溶洞探秘等户外旅游活动打造“神奇丝路户外健身之旅”。

?  专栏4-18:户外健身旅游产品拟储备项目库

?  兰州研究所传染环山健康步道新建项目、嘉峪关七一冰川户外登山旅游项目、長城烽火·嘉峪关戈壁徒步接力赛、酒泉市户外徒步探险穿越旅游项目、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开发建设项目、張掖祁连山一号冰川户外体验基地、定西渭河源头徒步探险项目、张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暨张掖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张掖民乐县扁都口國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定西遮阳山攀岩运动项目、定西市岷县浪渡赛马滑草项目、临夏大河家黄河水上漂流项目

?  估算投资约50亿元項目以社会投资为主,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  (七)乡村田园游。

?  立足我省自然景观多样、山水生态优美、民族民俗风情浓鬱独特资源优势引导乡村依托城市近郊、景区周边、古镇村落探索发展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研究所传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