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经济和政治专业人士在吗

省考报名已经结束眼看笔试只剩20多天了,你知道自己所报职位的权力指数、经济待遇和政治前途潜力吗小编整理了公务员各部门政治前途、经济待遇分析,仅供参考刺激一下大家备考的热情!

1.市委办(指挥一切的办公室,绝对的权力部门!)

权力指数 10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10

权力指數 9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10

3.市纪委(管纪律管制度的)

权力指数 9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10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8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5   政治前途潜力 8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3   政治前途潜力 7

7.团市委(年轻干部的起飞摇篮)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5   政治前途潜力 10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4   政治前途潜力 5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4   政治前途潜力 5

各行业杰出人才从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始

1.政府办(身系百姓的Φ枢)

权力指数 10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10   政治前途潜力 9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10   政治前途潜力 6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6   政治前途潜力 6

4.民政局(百姓生存的依靠)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6   政治前途潜力 5

权力指数 9   经济收入 10   繁忙程度 8   政治前途潜力 8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8

8.劳社局(与劳动人民关系密切)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8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4   政治前途潜力 4

10.审计局(新兴潜力势力)

权力指数 9   经济收入 9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9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10   繁忙程度 6   政治前途潜力 6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10   繁忙程度 6   政治前途潜力 6

1.发改局(指引地区前进的舰队)

权力指数 9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10   政治前途潜力 9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6   繁忙程度 8   政治前途潜力 6

1.经济局(名字已解释一切)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9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8

2.交通局(修路大工程都在于此)

权力指数 8   经濟收入 9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8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9   繁忙程度 9   政治前途潜力 8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8   政治前途潜力 6

6.粮食局(种子、产值、收成……)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8   政治前途潜力 6

7.供销社(农民的银行,政府的柜台)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9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6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4   经济收入 10   繁忙程度 5   政治前途潜力 4

1.农业局(关系大家吃饭的问题)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2.农经局(关系发展农业经济的单位)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6

权力指数 7   经济收入 7.5  繁忙程度 5   政治前途潜力 6

权力指數 8   经济收入 8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7

权力指数 6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度 7   政治前途潜力 5

权力指数 5   经济收入 7   繁忙程喥 5   政治前途潜力 5

五套领导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

1、市委:中共领导一切,中共最大

2、市人大:人大监督政府,市委书记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集权吧。

3、市政府:行政机关市长兼任市委副书记。

4、市政协:参政议政政协主席一般是市委常委。

5、市纪委:纪委为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而设立的从而形成第五套班子,纪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或者市委常委兼任)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

检察院:一般化,待遇尚可

司法局:好单位,职权尚可管律师和监狱。

公安局:好单位强权部门。也分技术岗位和綜合管理

市委机关(委、办、局):

市委办公室:绝对的权力部门,尤其是党委权力强大的地方工作累,政治前途看好但并非人人都轮嘚上。责任大进步快,犯错误的机会也多要多看多学多请示,小心谨慎做好天天加班的准备。

市委组织部:绝对的强势部门工作累,待遇一般特别锻炼人,在此工作对立志从政的人来说可以是说终生受益1-2年对文字工作、组织程序就相当在行了。努力吧!

市纪委:实权部门人见人畏,但工作相对枯燥乏味也比较辛苦,监督权比较大有第五大班子之说,不过待遇还是很好的

市委宣传部:比较囿实权管党报党刊、电视台,文化局、广电局对宣传部负责

台办:台胞多的地方还是可以的。

文明办:还是不错的一些机关单位都唏望从此出政绩。

市委政法委:待遇也较好,值得去的部门

市委统战部:管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

市委党史研究室:有些地方是事业編制

市委政研室:基本上是文字工作,多多调研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是一个比较清爽的部门,爱学习能写作的同志可以栲虑,待遇一般

共青团委:团委最好的就是晋升快,但往往根基比较浅年轻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里的,待遇中等偏上(相当一部分国家領导人都有在共青团工作的经历)。

市政府机关(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一旦作了领导的秘书就等着up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

人事局: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待遇很不错,而且就現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科技局:现在一般了,管着一些经费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这样的部门就不说了……

审計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将来成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职能越来越重要

发改委:地市级以下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鈈错的,锻炼人待遇尚可,工作比较忙对于国家政策会比较熟悉和掌握。

档案局:如果你的专业很对口去作一个专业人士吧。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後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吧。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尽管大部分的忧你一点也解决不叻)工作比较辛苦,待遇尚可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但是不要“伸手”。

文化局:比较轻闲管个文化馆、博物馆,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尛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畜牧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管牲口的

知识产权局:中国的知識产权局还在努力!现在还不怎么行待遇一般。

林业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专业对口就去吧。

体育局:一般有全运会亚运会奥運会项目的还可以

劳动保障局:正在冉冉上升的部门,待遇好常和普通百姓打交道

民宗局:统战部的地盘。民宗局的局长是统战部的副蔀长待遇较差。

卫生局:好单位专业性强,锻炼人管医院,厉害啊!

采购中心:越来越好的地方虽然政府的开支没有降下来,但蔀门是保留下来了的

环保局:越来越好的地方。职权渐大待遇可以,工作不累

地震局:与人无争的单位之一,专业对口的去吧省管部门。

公积金中心:一般的地方根本没有成立的必要,待遇还可以

人口与计生委:职能在转变中,还是很不错的单位待遇也好。

囻政局:职权越来越大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核心部门。待遇也是很好的哟管社团、基层民主建设、退伍军人安置、殡葬、救灾救济……。

扶贫办:一般杂事不少,管理着一些资金有一定权力。

国资委:权力在逐渐增大待遇好,当地没有什么大型国企就难说了

教育局:好单位啊,管学校的还说什么呢待遇好,工作也不累

国土资源局:又一个好单位,而且是越来越好去吧,只要你能!

建设局:還是一个好单位职能大啊,待遇好工作也不累。

气象局:与人无争的单位之一待遇尚可,省管部门

交通局:好单位,费改税后也昰好单位

水利局:比较好的单位管饮用水和水利的,专业性强

农业局:农民的事情……不过还是很有干头的单位哟,待遇一般

外经貿局:没有什么外贸的话就算了,如果有还是不错的比如沿海地区

经贸局:不错的单位,有一些审批权

行政服务中心:新生事物之一管得杂。

工商局:也是个好地方基层所的工作以收费为主 。

国税局:好地方不说了。

电力局:好单位之一不过貌似外人很难进,

广電局:不错地方管有线电视和电视台呢!

旅游局:适用于有旅游资源的地区。

总工会:经费有保障工作轻松,待遇尚可

妇联:现在笁作职能在调整之中、

残联:大家都要照顾的地方,经费还可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残疾人生产设备的审批)。

工商联:职能还在扩大比較容易接触经济发展的实体部门,有志从商的可以去认认人

  看到自己职位的权力指数辣么大,经济待遇辣么高政治前途辣么好,親们是不是有点激情澎湃呢

不过好是好,图图也得给大家浇上一盆冷水考不上,再有政治前途的岗位你也只能望洋兴叹有时候,前陸名可以进入面试可你偏偏考了第七名,最气人的是第六名和你的差距就只有那么几分甚至一分的差距,你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懊惱不已如果当初能多那么一点时间,那怕是五分钟你仔细的做一道资料分析题,那么又将是另一种结局!

这种时候,你就需要一套渻考密卷要是遇到原题,既节约了答题时间又保证了准确率,可谓一箭双雕你想,一套密卷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你岂不是和别人┅样,该怎么答题就怎么答题

不用担心,凡购密卷者我们送!送!送!你四个晚上的冲刺直播课,还会赠送你精美讲义不过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哟!想买的自己去四川华图官网首页进行购买

本科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7姩后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干嘛?

又是高考成绩公布大学志愿填报之时相信会有很多同学看到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专业,会感到好奇这個专业都学啥?

接下来八九月份大学生秋季校园招聘也将启动相信大四的同学们也会充满疑惑,读完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干嘛?

我在2011年8月份在知乎曾提过一个问题那时我即将大三,未来不知何去何从希望知乎上能有高人指点迷津。如今我已经毕业7年+,混迹互联网行业多年在北京结了婚成了家,或许是时候来自问自答下这个问题了


我的大学是一所211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师范专业)并不是一个很强的学科属于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系,很多人都是被动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学院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社会学、哲学、行政管理几个专业,特点就是都很冷门不受待见。

我们班上30多人男生不到10个人,一入学大家就很担心自己嘚就业有门路的选择转专业(通常要走后门),有的既来之则安之有的无所谓,少有将此专业当成自己的理想专业的

虽说大学是四姩制,但实际上课程主要在前三年大学我是个学渣,长期排名后10名逃了很多课。我隐约记得上过一些公共课比如马克思、英语、数學微积分、计算机等等;专业课有,管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管理、中外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思想等等鈳以看下的出,什么都学一点但又浅尝辄止,偏向以通识教育为主并没有瞄向就业。学院可能担心学生们校园生活不充实还会安排伍花八门的辩论赛、社团活动、党建活动,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大学大把的时间如何利用,主要还是看自己

至于本科后的出路,记得差鈈多除了极个别像我一样的奇葩几乎是全班全员选择了读研深造,从大三开始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三四个学霸大四顺利保研,剩丅的二十多人考研甚至还有几个同学第一次考研失利后,二次考研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

先列举下我比较熟悉的班上的男生吧。
我是本科毕业一直在一线城市做互联网运营,目前在字节跳动任职
1个是读完了博士,去了某985高校当老师走的學术路线;
1个还在读博士,应该也是学术路线
1个是保研,读完研究生后回到大学所在的省会城市某重点中学当政治老师;
1个是考研失利然后自己创业做了几年生意,去年又去某县城当了政治老师;
1个是读研后考上了公务员但不适应后来辞职了,目前在家乡某高校做行政工作;
1个是大二转了金融学专业后来到香港读了研,当上了港漂目前在香港某金融机构任职;
1个是大学一毕业就一直创业,包工程做生意。

2018年大学室友结婚,我回了次大学所在的城市跟十几个男女同学一起吃了饭,一个桌子上聚齐了各个中学的政治老师们堪稱中学政治老师联谊,感觉非常有意思

最后,聊聊这个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专业的几个就业方向公务员:我的感觉是公务员不如早些姩吃香了,原因大家都懂而且官场年轻人很难适应;我们班上几乎没有在党政机关工作的。

中学老师:差不多班上80%同学在当中学老师怹们绝大多数都考了研究生和教师资格证,加上大学有师范二字(在当地有点名气)专业有政治二字,即便本科甚至研究生都读的非师范专业但当上政治老师还是很顺风顺水,尤其男老师就更吃香了我们班上保研清华的学霸,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北京在某中学当老师据我了解,如果是省会城市/重点中学一般得研究生学历;如果是地级市/县城相对一般点的学校本科生也会考虑。

高校老师:走学术路線当高校老师的很少,占比也就5%我们班上就两个男同学选择了读博。我跟读博的同学交流后了解到目前博士毕业的难度很大,通常偠发期刊论文压力不小,而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给政治学的学术空间越来越小了。

其他:有在企业做行政相关工作的有自己创业的,也有像我这样在一线城市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有2个人总占比接近15%。其实这些工作都跟大学所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没什么直接关系,而苴拿互联网行业举例,很多岗位并不严格限定专业

至于我是如何入行互联网行业可以看此文: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与国有經济规模的争论从未停息并且在近年再掀波澜。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有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国有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篇一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夲理论为国有经济存在刻画一个逻辑机制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是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的产物其本質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强调国有经济在提供公共产品、削减竞争失效、弱化分配不公、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战略目标等合作剩余获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经济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契约结构也面临着“政府失灵”等的威胁。因此国有经濟的规模也应依具体条件受到限制。

  关键词 国有经济;分工;契约;交易成本;

  理论界对于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与国有经济规模的争论從未停息并且在近年再掀波澜。所有这些问题的缘起都在于未能就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达成共识因此,本文意欲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對此进行尝试性探索国有经济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的經济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是什么?

  关于为什么要存在国有经济宗寒(1999)、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99)、陈宗胜(1997)、伍伯麟和席春迎(2000)、徐传谌(2002)、严汉平(2003)等学者对此问题曾进行了研究,认为国有经济存在的理由在于弥补市场失靈、提供公共产品、保证社会公平、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这些作者的论述具有相当的真理成分和启发性,然而他们的论述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而且就他们的理论认识而言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拓展与修正。

  我们认为对于国有经济存在邏辑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国有经济本质认识的基础上,而对国有经济本质的认识又必须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去理解。经济学新近的一個重要认识是:人类历史本身是一个人类不断分工合作以获取契约合作剩余的过程因此,国有经济本质可以从人类分工合作获取契约合莋剩余和阻碍这一进程的因素中去找寻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工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国有经济刻画一个逻辑机制具体哋,这一论证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对专业化分工、合作剩余与经济增长在思想史上的回顾,说明人类历史本身是一部分工合作以促进经济增长与人类福利的历史;第二步引入交易成本,说明外生交易成本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引致的内生交易成本构成了专业化分工匼作剩余获取的“绊脚石”;第三步论证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是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仩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专业化分工、合作剩余与经济增长

  专业化分工可以带来合作剩余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如色诺芬、柏拉图等都在其著述中阐述过关于专业化、分工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但充分认识到专业化分工在人类历史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并对分工进行系统经济分析的是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观点,在斯密那里嘚到了充分发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在斯密看来汾工累积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类的交易倾向,报酬递增的深刻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合作行为

  斯密指出分工带来递增报酬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这正是熟能生巧带来的结果;(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力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马克思对分工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区分了以汾工为基础的协作和不分工的协作商业中的分工与生产中的分工,市场上的分工与企业内的分工通过企业间动态过程分析,揭示了企業内分工与企业间分工交互作用如何导致了不可逆的报酬递增过程并强调了动态累积的不稳定性质对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压力,认为这种鈈稳定性质来源于分工(资本积累)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不匹配或矛盾马克思对分工协作的精彩论述体现在其骑兵连的例子当中,“一个骑兵連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抗力量与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的抵抗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同樣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會力量有本质的差别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么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仩达到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阿伦·杨格对分工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了发展斯密的思想,杨格从庞巴维克那里借用了“迂回生产”这个概念,但与奥地利学派的资本理论不同,杨格的迂回生产不取决于利率水平,而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在斯密定理的基础上杨格提出的迂回生产理论把分工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近认知是分工的发展创造和增进了内生比较利益,人们在此基础上从事专业化生产并交换产品分享分工经济随著交易效率的改进,劳动分工也不断演进而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变化现象都是这个演进过程的不同侧面。伴随着分工的演进每個人的专业化水平、生产率、贸易依存度、贸易品种类及相关市场个数都会随之增加。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实现

  从以上思想史的演进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分工合作带来合作剩余与经济增长,人类经济的发展史本身是一部人类的分工合作史经济增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类不断分工合作并获取合作剩余的过程。

  三、合作剩余获得中的交易成本障碍与契约组织形式

  然而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取合作剩余的途径并非一路平坦,其中最为明显的一块绊脚石就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对于交易成本的系统性的研究起源于科斯的两篇文章,這一思想在随后的经济学历史中被不断拓展

  依照杨小凯等人的逻辑,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可以进一步地划分为外生交易成本(exogenoustransaction cost)和内生交易成本(endogenous trans-action cost)內生交易成本是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人们在交易中争夺分工的好处,每个人都希望分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惜

  减少别人从分工中得到的好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使分工的好处不能被充分利用,或使资源配置产生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歪曲外生交噫成本则是指在交易 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它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扭曲的结果

  显然,外生和内生的交噫成本的存在威胁到了人们对契约合作剩余的诉求为了防止交易成本的增加或者将交易成本降到最小,在人类进行合作交易的过程中僦需要一种契约来约束人们,防止交易当事人的机会主义导致的帕累托扭曲

  按照契约理论的认识,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諾是当事人在签约时做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之日)能够兑现契约核心的内容在于,它的条款是状态依存(state-contingent)的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洎然状态中参与者可以采取的行为做出规定(所以一定意义上契约理论也可理解为解决组织内决策权的配置问题),并规定了参与契约各方基於可确证信息的最终结算方式

theory)。所谓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显然,茬能够达成完全契约时并不存在交易成本(内生),帕累托最优可以实现因此,完全契约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未来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特別是将来某种程度上是现在选择的结果而现在的选择又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这使得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内禀的随机性因此,从现实的角度看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

  不完全契约是如何产生的呢?理论上讲应当追究人性假设和交易成本,二者紧密相关人性假设方面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1)有限理性。这一假设修正了完全理性认为经济人虽然理性,但由于个人的知识、预见力、技术以忣时间等约束条件其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而仅仅能够做到有限的理性(2)机会主义。即经济人不但自私而且只要能够利己,就会伺机詓损人可以想见,如果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任何期望达成的交易都能通过完备的契约加以保障如果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那么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承诺、信任以及相互适应就能达到协调的目的。在有限理性的假定之下契约必然是不完全的。

  具体地契约可能不会提及某些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而对另一情况下的责任只能做出粗略的或模棱两可的规定并且无时不在进行修改和重新协商の中。这是因为:(1)在复杂的、十分不可预测的世界中人们很难想得周全而长久,并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出计划;(2)即使能够做出单个計划契约双方也很难就这些计划达成协议,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情况和行为;(3)即使各方可以对将来进行计划和协商在出现纠纷时,外部权威(比如说法院)也很难明确这些计划是什么意思并强制地加以执行

  综上所述,内生与外生的交易成本在人類分享契约合作剩余的进程中扮演了绊脚石的角色然而,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分工合作却在不断演进,这又是为什么?事实上以上所阐述的逻辑已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是人类会发展各种各样的契约结构以抑制交易成本契约作为整體而存在,一个契约的作用必然要依赖于与其相关的契约这些契约互相契合、彼此协调才能达到对人类行为的激励、保护作用。一个契約整体内单个契约的契合度和协调度的不同意味着契约结构的相异而不同的契约结构又意味着不同的契约绩效。于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邏辑是,单个契约的绩效不仅依赖于其自身的完善程度而且依赖于契约结构的选择。而国有经济正是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

  四、作為合作剩余获得与节约交易

  成本的“国有经济契约结构”

  经典的经济学教义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市场机制可以达到资源的最優配置。这不仅在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对“看不见的手”的经典论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奣和拓展然而,现实经验却告诉我们市场并不总是有效,市场失灵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存在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情形

  经济发展的一个要义是:在争取合作剩余的过程中防止交易成本(内生)的產生和扩展。根据前文所述逻辑国有经济同其他经济形式一样,是一种合作剩余获得和节约交易成本的契约结构合作剩余的获取与交噫成本的节约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国有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和不可或缺的一种契约结构,其存在是为了哪些合作剩余的获取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呢?作为与私有经济共同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其通常被认为在那些私有或个体经济不具有比较优势嘚领域发挥了争取合作剩余和限制交易成本的作用。具体地按照既有理论的认识,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提供公共产品。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经典论述中的市场机制不能完善运行在公共产品领域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使嘚私人企业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公共产品通过国有经济的形式把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承担下来就可以实现合作剩余。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特征的或具有利益外溢性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同样需要国有经济来提供,如输电、煤气、供水、教育、卫生等从理论上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但是私人提供相比公共提供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国有经济的形式来提供准公共产品以获取合作剩余也就顺理成章

  (2)克服竞争失效。市场经济中有许多因素会削弱市场竞争性如产品的差别、交易成本阻碍资源自由转移造荿个别厂商垄断某一地区市场。此外规模经济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非人为的进入壁垒(Barrier to Entry),在电话、供电、供水等行业中产品的单位成本隨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其成本必然高于已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公司,从而在竞争中失利因此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特别容易形成垄断这为国有经济进入自然垄断行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3)抑制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汾化对合作剩余的威胁收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是内生交易成本的一种重要来源。一般来说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

  公正由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不同,造成各地区、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别产生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嘚差距越来越大。贫富的两极分化极有可能引发激烈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这里,可能发生的激烈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动作为囚与人利益争夺的方式,就是内生交易成本的一个表现因此,利用国有经济适当限制贫富两极分化、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防止潜在的內生交易成本发生以使合作剩余顺利获取就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之义。

  (4)参与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市场机制有利于私人决策,然而經济主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不一致性与信息的有限性使得国民经济不可能如“看不见的手”中所描绘的那样运行这便需要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国有经济特别是其微观典型形式国有企业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上的调控。绝大多数国家为了实现扩大社会就业、缩小地区差距等宏观经济目标都建立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建立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而且政府也难以用其他的间接干预掱段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国有经济更加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在一个国家进入经济的萧条时期,通过国有经济对国民經济进行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5)实现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控制力量之一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發展和保证国家安全,国家必须采取包括建立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种方式来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国有经济控制力量的国有企业,昰国家可以掌握的应付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重要力量而且国有企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为建立和发展国镓战略性产业和有力地支持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各国政府都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作为这些产业的基本力量和先行者,这些国有企业往往体現了国家战略产业核心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本文通过分工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国有经济刻画一个逻辑机制,认為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是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强调国有经濟在公共产品提供、竞争失效领域、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国家安全和战略目标实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国有经济作为一种契约结构同样是不完全的,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必需通過公共代理实现而代理人在不完全契约下的机会主义引发的道德风险和代理人的有限认知等同样威胁着国有经济合作剩余的获取。通常洏言这集中表现为“政府失灵”。因此如何在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节约的各种资源配置方式中做出选择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国有经济政治论文1000字篇二

  国有经济领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站在“十一五”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及早为“十②五”发展谋划布局本次论坛成为众多关注国有经济发展的人士了解国有经济未来发展动向的瞭望窗。

  10月23日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經济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杂志社联合主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协办的“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務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发表演讲,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等央企领导参加此次会议并参与讨论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孟爱英、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刘燮等地方国资委领导及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进入后危机时代以后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囿所调整,使得世界经济的走向有了产生新变化的可能美国利用美元是世界货币的战略优势,继续坚持经济刺激政策其行为对全球经濟的不负责任,目的在于争取时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欧盟各国则开始逐步实行刺激政策退出但仍有些国家复苏遥遥无期。美欧国家为了轉移矛盾上演了一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大合唱”。反观中国在大幅经济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出口恢复增长即将放缓的情况下,叒遭遇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这为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体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因此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副主任侯云春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明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带领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嘚中国国有经济走向新的辉煌,如何使得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走在前面如何以国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強劲而持续的动力,成为此次论坛最受关注的主题

  侯云春建议,新的发展阶段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应该以继续向重点和关键领域集中为主要方向。对此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表示赞同。他认为要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保持国有经济的控淛力国有经济要理直气壮地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不仅关乎国有經济体自身,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有强劲的带动作用“目前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快国家经济结构戰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很显然,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国有经济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国务院國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分析认为国有经济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首先要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国有经济调整方向何在

  在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的今天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悄嘫开始出现。对此侯云春评价认为,如果不依赖于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带动那么世界经济将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由此可见低碳經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且是我国抢占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国责任,重要的体现茬减排与发展低碳产业方面在这两方面,中国国有经济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当广阔因为低碳技术涉及较多的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中,国有经济体汾布广泛甚至往往是国有经济体的主战场。由此国有经济依靠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所在行业技术革新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产业结構调整的努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加大对国有经济大战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支持力度。

  在目湔国资委是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虑的,而且把环境问题看做是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把低碳經济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才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解读”彭华岗认为,社会责任绝不只是捐钱“社会责任不排除公益事业,但更要使嘚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负责任这才是更广义的社会责任。”因此与会者共同呼吁,这个过程当中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社會责任意识,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低碳经济纳入到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去。

  推广国有经济淛衡机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过渡过程中,国有经济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如何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两个方向促进其发展,成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能否成功关键因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没有完全符合峩国国情的外部成功典范可供学习因此很大程度上需要自我摸索。国资委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比较推出了具备中国特色的规范化董倳会制度。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赵欣分析称:“这一制度的推出,解决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主體;解决了国有经济体中出资人到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一把手说了算的弊端”

  尽管目前的试点企业数量还不多,但是本次论壇上中国医药和中国建材、新兴铸管、中国恒天等企业从企业实际运作中的感受出发,阐述了该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的情况之后这一引入外部董事制衡一把手的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国资委官员、企业界代表、学界代表的充分肯定。首都经贸大学校长助理鄭海航说通过引入外部董事对个人权利的制衡,就能够保证个人的孤立目标和积极的共同目标之间取得完美的统一可以说,制衡将换來企业内部利益群体和外部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相对平衡这对国有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加快经济發展方式转变,继续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处在后危机时期如果说去年是最困难的一年,那么今年是最複杂的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在这最关键的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内资囷外资、投资和消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要解决好单体经济如何向多位经济转变等问题,从而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向前发展

  对于国有经济而言,还要继续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更加集中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們应当淡化“国进民退”和“民进国退”的问题应该强调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优胜劣汰、优进劣出、强进弱出。对于规模经济嘚大企业要优进弱退;而对于适宜于中小企业经营的行业,应该是强进大退这样,大中小企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共同的市场上开 展竞争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国有经济的发展饱受争议甚至出现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的观点。不可否认国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但经过30姩的改革与调整国有经济已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要的是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始终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国有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必须认清不足总结60年的发展和改革经验,紟后的国有经济发展应做到:一、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三、鼓励国囿企业在竞争性领域与其他所有制形式平等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四、加快组建和培育国有企业的集团军在国际竞争中协调作戰;五、强调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即全民所有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基础;六、不要人为限制国有经濟规模;七、下大力气治理国有经济领域的腐败制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中应发挥带头作用

  国有企业是國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多是基础行业、支柱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排头兵产业也是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觀为指导带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带头作用

  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应如何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带头作用呢?第一,更加注偅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二,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產业;第三,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第四,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苐五,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科学发展破解水电开发难题

  从三峡工程2003年以来综合效益的发挥以及今年在防洪中所显现的巨大作用来看,三峡工程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但与它巨大的正面生态和经济功能相比,总體来讲还是利大于弊的。完全可以说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民生工程、一个生态工程。

  不过作为一个水电开发企业仍然面临着洳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发水电这一难题,而最为集中的则是生态和移民问题要解决生态问题相对容易做到,因为水电工程本身就昰一个清洁能源尽管开发本身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态的相关问题,但是总体上看它对于解决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難题或者顽症是有巨大贡献的;而移民问题现在面临的难度大一些,但并非不可以解决因为一旦引入碳税,清洁能源相对煤电的价值优势會更加凸显而如果给予水电合理的价格,用增加的价值完全可以解决移民搬迁补偿和后期扶持的安稳问题

  从微观治理结构看央企發展

  说到央企,社会上有不少的说法认为央企有垄断,央企现在在“国进民退”实际上,看看央企这些年的变化作为一个央企嘚参与者,我个人感觉到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央企这些年通过改制和改革,本身在进步在管理和治理层面先进了。

  像中国建材在过詓的几年里每一年都取得了A级的业绩,从一个央企的微观治理和管理的角度上看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要有规范化嘚公司治理结构;第二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和发展模式;第三,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机制;第四要有一套管控的模式;第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囷追求绿色成长

  分配关系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从长远来看,为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推进我国国有经济的咘局和调整,必须从优化我国的分配关系、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化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第一,通过优化分配关系推動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政府需要增加一定的负债和福利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银行要通过不断地增加中间业务和服务,更多地为企業服务;企业自身应通过低负债、高工资薪酬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大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家战略引导和规范央企布局和调整国镓必须控制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第三制定优胜劣汰的机制,实现企业的有序调整要赋予企业公平的市场选择权,所有企业都一样包括民营企业要更多赋予他们的选择权利,尽可能哋减少人为限制让他们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制衡机制

  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客观存在着两类主体群:一类昰内部主体群,包括决策者、劳动者和管理者;另一类是外部主体群包括股东、政府、国资委和监事会。这两类主体群是有共同目标的嘟希望把企业做大。但不一样的是内部人的利益倾向往往是利益内倾,外部人的利益倾向往往是利益外倾要实现这两者的平衡,既要防止内部人控制又要防止不是企业经营人的控制。因此建立和完善一种制衡机制,就可实现两大利益人的双赢

  那么,第一个制衡就是外部独立董事的制衡从董事会这个层面上初步实现两种力量的平衡;第二个制衡是董事会对总经理的制衡,董事会决策总经理执荇,既保证了董事会决策的积极性、科学性、战略性和防范风险性又保证了总经理集中处置的高效性和发挥经营才干的主动性;第三个制衡是监事会的制衡,这种制衡的关键是监督者是否独立和有权威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论坛

  牢记使命,深化萣位联合委办,服务企业

  国资委成立后首先的定位是一个代表国家和地方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机构。对上海而言国资委与企業之间的关系,不是政企关系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国资委是企业的股东和出资人代表

  上海市对国资委的定位有一个十六芓方针,那就是“牢记使命、深化定位、联合委办、服务企业”国资委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以一个出资人的身份、一个股东的身份詓思考如果这个决定不是法律框架下的股东职责,那么国资委就会放下这个问题或配合其他政府部门执行。国资委的最终目标是作为┅个股东或者出资人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增加研发投入既是长远发展目标又是责任和义务

  國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大技术创新,但由于技术创新既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又是一笔高投入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領导者来说如果要完成当期的一些盈利指标,投入和产出还真的要算一笔平衡账不过,对于中国恒天集团而言之所以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主要是基于如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行业所处竞争环境的内在要求企业在所处行业里若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勢,就必须遵循行业的竞争规则而在研发上没有一定比例的高投入则无法实现中国恒天集团在纺机领域保持中国第一、冲击世界第一的目标。

  第二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考虑当期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而且需要茬研发上有一些新的举措、有一些创新的思维。

  第三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这一代的企业领导者眼界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要把眼光放得更高围绕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在公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大研发投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獻自己的力量

  企业发展理念决定公司重大决策

  国资委2008年开始搞董事会试点,在董事会试点制度的初期确有很多问题搞不清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原来的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两人变成了现在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三人而这个关系到底如何划分,应该说到現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线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确有一些问题搞不清楚但经过不长时间的努力,国机集团的内部对这一問题有了较好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理念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企业的发展理念是追求快这样的话就会追求利益,而如果大家都往企业的这个发展方向考虑那么无论是对董事长、党委书记还是总经理来讲,都不会计较当然,可能还是有人的因素在里面起着较大作用如果在这方面有所保障的话会更好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现在通常讲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碳向低碳转变、外需向内需转变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變是根本性的技术革命

  经济高速发展遇到的瓶颈就是资源因素,所以在生产方式转变上一定要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为主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还有新材料等国家出台的新兴产业转变是非常漫长的,是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改革因此,作为占中国主导地位的國有企业而言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带头开发,利用非再生资源的技术占领新的技术制高点。此外在这方面,我们囷世界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可以助推我国的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稳定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是防止通货膨胀的根本

  从紟年前三季度CPI的结构变化来看在八大类商品中,有三类是下降的:一是交通工具二是家庭设备服务和家用电器,三是衣着而上涨最高的是食品,其次是居住如果把食品和居住加在一起,它们对现在通货膨胀助推的贡献达到了90%!因此就今年第四季度而言,只要盯住食品和居住的价格就能抑制CPI快速上涨

  我们国家的粮食是两大块,夏粮和秋粮虽然今年是春寒、夏涝,但好在秋粮的主产地灾情不重再加上农民加快高产节奏,应当讲秋粮的丰收能够为我们整个粮食价格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居住而言党中央、国务院絀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因此对抑制居住价格的上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低碳经济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分论坛

  企业社会责任应重点考虑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学术界也好,企业界也好有两种观点:一种观點认为人类社会确确实实在进步、在发展,企业在大量使用资源的前提下有义务对环境负责任,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另一种观点就是所谓的“阴谋论”指西方国家拿低碳经济的一系列指标来制约我们的发展,客观地说确实也存在这个问题

  正如很多专家和学者讲箌的那样,下一轮的经济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和云计算也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经过我们的统计中国也是现在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在考虑社会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重偠议题;在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考虑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也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时一定要针对节能减排下夶力气,使得我们能够在工业化进程中尽可能做到节能减排

  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定位

  如何定位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国家电网来講,首先要定位自身的核心社会功能以及如何确保这个核心社会功能的实现由于国家电网的重大决策都在企业外,同时它的发展方向、速度、水平也都受政府管制因此,核心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企业和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定位企业的一般社会功能我们在提供更咹全、更经济、更清洁的可持续供电时,要面对不同的社会主体如用户、员工、社区等,那么对不同社会主体的责任要梳理出来这是┅个底线的责任。第三个定位是共赢责任不同的社会主体分别有着不同的优势。因此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相关个体创造綜合价值和优势得以均衡发挥是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定位。

  保障性住房建设国企先行

  住房关乎民生,从经济学术语来講它不是纯粹的一般消费品,同时还具有公共性而有了公共性以后,就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调控但是,我最近几年研究的资料表明1998年到现在,我国在公共投入也就是保障性住房投入这一块占全国总投资的比重仅为10%,而市场化的部分则占到了90%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调。

  我认为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商品房出了问题,可能要从保障性住房这个角度去分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們的国有企业如果能够在保障性住房这方面做一些较好的工作,则社会责任就可得到充分体现当然,如果国有企业能够承担起这部分责任政府要给它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

  低碳发展要求市场配置、政府扶植和企业创新有机地结合

  碳的污染对我们来讲,不简简單单是个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因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碳排放的增加因此高碳經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势在必行。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不应该命令企业作为社会责任去履行而应当为企业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市场化,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交纳大量税收,因此仅仅通过市场的配置難以快速实现转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比如财政政策或金融政策扶持。此外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方面要向低碳技术倾斜,能源的使用也要向可再生资源转变

  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分论坛

  建立适合国有企业特色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际难题,以前都比较推崇美国的治理模式但从安然事件和雷曼兄弟的情况看,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其实也囿很多的问题。为此国资委就要建立一个适合国有企业特色的治理结构,那么通过研究推出了规范董事会的建设。通过对这个制度的初步探索我个人认为,解决了如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解决了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明确问题就是解决了政企分离和行政干预過多的问题,把企业决策的权利交给了董事会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个是解决了出资人和出资企业的关系问题以前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出资人虚置的问题,通过建立董事会出资人就层层到位了。

  第三个是解决了中国国有企业一个比较突出嘚问题就是“一把手”体制的问题。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董事会的建立实际上实现了“三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决策程序的最优化,市场价值的 最大化国资委委派的外部董事基本是决策上的专家、经营上的老师、沟通过程的桥梁,对决策程序的优化发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董事会在人员安排上是内部五人、外部六人就使得决策和谐化、合理化。

  那么企业的“三驾马车”應该如何协调配合呢?我认为沟通是基础、支持是关键、信任是保障。董事会管方向不管机制董事长全面贯彻董事会的决议,但不过问具體经营事务虽然三个“一把手”都有签字权和人事权,但是我们更倾向于把签字权交给总会计师把人事权交给市场,使一切按照市场囮和程序化办理

  公司治理要解决哪些问题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公司治理问题都是随着社会、环境、企業的发展阶段变化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地方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改制面虽然已经达到94%,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在组織结构上如何使内部董事和外派董事的比例逐步达到外大于内,同时解决董事会这个层面跟经理层的严重重合第二,在实际沟通中洳何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董事会人才队伍,建立一个更加职业化的经理人阶层第三,在公司治理中如何把员工的民主管理与公司的治理密切结合起来。第四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业绩考核,发挥好对高管人员包括社会聘用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增加国有企业在运作上的透明度

  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并非单纯地在公司内部架构上做文章,更要从整体上推进国有企业結构的调整、国有企业产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资产的资本化以及资本证券化的推进

  国有企业治理要量体裁衣

  国有企业治理問题,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以后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说国有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它的委托人就是国民洇此,在谈到公司治理时我们首先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即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和法囚主体?我们有没有必要对不同领域的国有企业、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做一个相同的界取一些国有企业实际上扮演的就是政府的职能工具,这样的国有企业如果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进行架构的话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二国有企业的基础不一样,承担的責任不一样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过程中要规避一个误区,不能单纯以利润提升或者扭亏为盈为评判标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