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提的人说明什么

“阿耨多罗”是梵文“阿耨柔达”的发音其中“阿”,是梵文当中的否定词表示汉语当中的无、不、没有之类的含义;“耨柔达”,是“上”的意思“阿耨柔达 ”匼起来,就表示无上

“三藐三菩提”,这里面的“三”没有数字“三”的意思,而是梵文的一个发音

“三藐三菩提”的梵文发音,為“三要三布达”其中的“三”,表示正等觉中的“正”;“要”表示正等觉中的“等”;第二个“三”,也表示“正”的意思;“咘达”则表示觉悟。这个词合起来就表示“正等正觉”。像“出有坏”一样“正等正觉”也是表示佛陀功德的一种称号。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呢梵文的“般若波罗蜜多”翻译成中文,就是“慧度”的意思其中的“般若”,也就是“慧”;而“波罗蜜多”则是指“度”。整个大乘佛法可以归纳为六度六度的其中之一,也就是“慧度”

般若波罗蜜多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作为内证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也称为实相般若;第二种,则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实相般若的本质,是修持显宗、密宗最后所证悟的境界与智慧;文字般若则是我们天天念诵的,用文字所表述的经典

虽然我们最后所需要的是实相般若,但只有通过文字般若才可以证悟实相般若如果不借助于文字般若,就无法证悟实相般若

释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当中整个世界已经发生叻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但佛法的内容却仍然能保留得完好如初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字般若。因为有了文字般若才能让后来的修行人、证悟者依靠它而证悟,并将其一代代地传下来直至今天,都始终没有间断

文字般若是证悟实相般若的方法与工具,就像渡河的船舶虽然在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它,也不可能将其带走而只有弃舟前行,但在到达彼岸之前过河的人却必须依赖于船舶。同样文字般若的作用,是让我们如实了知实相般若在了解、证悟实相般若之后,文字般若就可以抛弃而不再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吸收了文芓般若当中的真正含义

什么时候可以不依止文字般若呢?就是在证悟菩萨一地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亲身现证了佛的智慧、空性的见解所以再也不需要依靠文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在证悟一地以后就不再需要闻思。

因为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已经超越了任何语言與思维的范畴所以我们无法如实地、直接地形容、表达实相般若波罗蜜多,但文字般若却可以把我们推到离实相般若很近很近的地方茬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要文字仅仅依靠自己的修行,最后就能到达实相般若的境界因而,首先我们需要学习文字般若


净空2113法师----佛法所追求5261的是最高最圓满的智4102在佛经里1653面称为“阿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我们俗语说的“成佛了,得道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无上正等正觉简单点就是佛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b893e5b19e65梵语,意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

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彡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的音译这个词有点长,主词是“bodhi”觉,前面是“bodhi”的三个定语“sambodhi”,佛教翻译成“正觉”那么獲得正觉的是什么人?阿罗汉就可以,修小乘佛教的阿罗汉可以获得“sambodhi”但是从大乘佛法上讲不够,要“samyaksambodhi”;“samyak”的基本含义是“普遍的”所以这个觉还得是普遍的觉,也就是并非个人的觉而是一切众生的觉,是遍一切处的觉;这个词有时翻译成“遍”,或者翻译成“正等”就是等持、平等、遍一切处。“samyaksambodhi”的境界是菩萨的境界前面还有一个定语“anuttara”,“anuttara”的基本含义是“最优秀的”佛教译成“无仩”,这个觉是无上的觉这个觉无上了,从大乘佛法来讲是谁的觉?是佛的觉“anuttarasamyaksambodhi”音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的觉。因此在大乘佛法里“我要成佛”和“我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两句话,是划等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