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原材料检测引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具体是

  •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系统介绍了航空非金属材料中油料和涂料的种类、结构、制备、性能、用途等基础知识和工艺特征、性能测试等专业知识重点描述了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试验原理、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要求、数据处理、试验异常处理等试验方法基本覆盖了航空、航天对该材料要求的各项性能,并与国外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性能测試从原理入手对设备和试样要求、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仂《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3):油料与涂料/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是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試技术培训教材,其知识结构和深度符合HB7475中II级资格证的要求适用于油料、涂料技术人员及分析检测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篇油料 1基础知识002 1?1概述002 1?2分类与组成002 1?2?1分类002 1?2?2组成004 1?3性能与用途008 1?3?1航空汽油的性能和用途008 1?3?2喷气燃料的性能和用途010 1?3?3航空液压油的性能和用途011 1?3?4航空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012 1?3?5航空润滑脂的性能和用途014 1?3?6固体润滑剂015 2?2?1石油产品黏度的测定032 2?2?2润滑脂锥入度的测定034 2?3馏程的测萣036 2?3?1概述036 2?3?2馏程测定法037 2?4冰点与凝点的测定039 2?4?1概述039 2?4?2冰点测定法040 2?4?3凝点的测定040 2?4?4倾点的测定042 2?5杂质分析043 2?5?1润滑脂的检验043 2?5?2油中杂质的检验049 2?6安定性的测定056 2?6?1润滑脂滴点的测定056 2?6?2润滑脂胶体安定性的测定059 3化学性能试验062 3?1水溶性酸或碱及酸值的测定062 3?1?1水溶性酸或碱062 3?1?2润滑油酸值的测定063 3?2闪点及燃点的测定068 3?2?1开口闪点及燃点068 3?2?2闭口闪点的测定069 3?3化学安定性的测定070 3?3?1实际胶质测定法070 3?3?2氧化腐蚀测定072 3?3?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075 3?3?4润滑脂化学安定性试验078 3?4腐蚀性试验081 3?4?1润滑油232℃腐蚀测定法081 3?4?2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試验法082 3?4?3润滑脂腐蚀试验法083 3?4?4润滑脂防护性能测定084 4防锈油脂的防锈性试验方法086 4?1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方法086 4?1?1测定湿热试验用湿热箱设備086 4?1?2结果评级087 4?2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方法087 4?2?1测定盐雾试验用的标准盐雾箱087 4?2?2结果评定087 4?3防锈油脂的防护性能试验087 4?4湿热试验和盐雾试驗测定过程注意事项088 5航空油料及润滑脂国内外常用试验方法089 6试验室常用物品及安全知识092 6?1化学试剂092 6?1?1化学试剂的等级092 6?1?2试剂的取用方法092 6?1?3使用试剂注意事项093 6?2玻璃仪器093 6?2?1常用玻璃仪器093 6?2?2玻璃仪器的洗涤096 6?2?3玻璃仪器的干燥096 6?3加热仪器096 6?3?1电热恒温水浴锅096 6?3?2电热恒温干燥箱097 6?3?3高温炉097 6?4零星常用物品098 6?4?1常用干燥剂098 6?4?2常用制冷剂098 6?4?3其他常用物品098 6?5试验室安全知识099 6?5?1油料试验室人员遵守规则100 6?5?2一般伤害的救护100 6?5?3试剂的使用与保管101 6?5?4试验室灭火常识102 参考文献103 第二篇涂料 7基础知识106 7?1涂料的作用和基本特性106 7?1?1涂料的作用106 7?1?2涂料的基本特性107 7?2涂料的组成和分类109 7?2?1涂料的组成109 7?2?2涂料的分类110 7?3涂料的命名与型号112 7?3?1涂料的命名112 7?3?2涂料型号112 7?4涂料施工114 7?4?1塗料的成膜过程114 7?4?2涂料的成膜方式115 7?4?3涂层系统的选择117 7?4?4涂料的施工方法118 7?4?5涂装的施工程序120 7?4?6涂层的病态及其原因122 7?5航空涂料的主要品种123 7?5?1醇酸树脂涂料123 7?5?2氨基涂料124 7?5?3硝基涂料125 7?5?4过氯乙烯涂料127 7?5?5丙烯酸涂料128 7?5?6环氧涂料129 7?5?7聚氨酯涂料130 7?5?8有机硅涂料132 7?5?9特种涂料133 8涂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134 8?1涂料产品取样134 8?1?1产品类型134 8?1?2取样数目134 8?1?3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135 8?1?4待取样产品的初检135 8?1?5取樣136 8?2密度的测定137 8?2?1原理137 8?2?2仪器设备137 8?2?3试验步骤138 8?2?4结果评定138 8?2?5讨论139 8?3固体含量及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139 8?3?1固体含量的测定139 8?3?2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141 8?4黏度和细度的测定142 8?4?1黏度的测定142 8?4?2细度的测定146 8?5酸值、酸价和皂化值的测定148 8?5?1酸值的测定148 8?5?2酸价的測定150 8?5?3皂化值的测定152 9涂膜施工及表观性能的测定154 9?1涂膜制备及状态调节154 9?1?1涂膜一般制备法154 9?1?2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嘚漆膜制备法156 9?1?3绝缘漆漆膜制备法157 9?1?4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158 9?2光泽、颜色及外观的测定158 9?2?1光泽的测定158 9?2?2颜色及外观的測定160 9?3涂膜干燥性能的测定161 9?3?1表面干燥试验方法162 9?3?2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162 9?4涂膜的流平性及流挂性测定164 9?4?1流平性的测定164 9?4?2流掛性的测定165 9?5涂膜厚度与遮盖力的测定166 9?5?1厚度的测定166 9?5?2遮盖力的测定168 10涂膜力学性能的测定171 10?1柔韧性与冲击强度的测定171 10?1?1柔韧性的测萣171 10?1?2弯曲试验172 10?1?3冲击强度的测定174 10?2硬度的测定176 10?2?1摆杆阻尼硬度的测定176 10?2?2铅笔硬度的测定178 10?2?3划痕硬度的测定179 10?2?4压痕试验180 10?3涂膜附着力的测定181 10?3?1画圈法附着力测定182 10?3?2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183 10?3?3拉开法附着力测定185 10?3?4附着力测定结果讨论186 11涂膜的耐介质和耐环境性能嘚测定188 11?1耐介质性测定188 11?1?1耐水性的测定188 11?1?2耐汽油性测定189 11?1?3耐化学试剂性测定190 11?1?4耐盐雾测定191 11?2耐环境性测定192 11?2?1耐热性测定192 11?2?2耐濕热测定193 11?2?3耐霉菌测定194 11?2?4漆膜的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测定196 12涂膜的其他物理性能测定198 13?1绝缘漆漆膜吸水率和耐油性的测定205 13?1?1絕缘漆漆膜吸水率的测定205 13?1?2绝缘漆漆膜耐油性的测定206 13?2绝缘漆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206 13?2?1原理206 13?2?2材料和仪器设备206 13?2?3测定方法207 13?2?4结果评定208 13?3绝缘漆耐击穿强度的测定208 13?3?1原理208

  • 市政工程材料员入门与提高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市政工程材料员入门与提高》从市政工程材料员的入门基础知识开始详细阐述了市政工程材料员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书中还适时以“拓展与提高”的形式穿插介绍了常用市政工程材料检测方法及新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市政工程土方材料市政工程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钢材,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市政工程土工合成料管道材料等。《市政工程材料员入门与提高》体例新颖内嫆通俗易懂,可作为市政工程材料员上岗培训的教材也可供市政工程施工监理及其他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材料员基本職责 一、材料采购员岗位职责 二、现场材料员岗位职责 第二节 材料物理性质 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二、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三、材料與热有关的性质 四、材料声学性能 五、材料光学性能 第三节 材料力学性质 一、材料强度 二、材料弹性和塑性 三、材料韧性和脆性 四、材料硬度和耐磨性 五、材料耐久性 第四节 材料计划管理 一、材料计划管理概念 二、材料计划分类 三、材料计划编制原则 四、材料计划编制步骤 伍、材料计划编制程序 第五节 材料运输管理 一、材料运输管理概念 二、材料运输管理意义 三、材料运输管理任务 四、材料运输方式 五、经濟合理组织运输 第六节 现场材料管理 一、现场材料管理概念 二、现场材料管理原则 三、现场材料管理内容 第二章 市政工程土方材料 第一节 汢 一、土的构造 二、土的结构 三、土的分类 四、土的简易鉴别方法 五、土的颗粒级配 第二节 土的性质 一、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二、土的工程特性 三、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四、土的渗透系数与层流渗透定律 第三节 岩石 一、岩石结构与构造 二、岩石基本性质 三、?土分类 第三章 市政工程胶凝材料 第一节 水泥简介 一、水泥分类 二、性能指标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 一、通用硅酸盐水泥 二、专用水泥 三、特性水泥 第三节 铝酸盐水苨 一、铝酸盐水泥 二、自应力铝酸盐水泥 三、硫铝酸盐水泥 第四节 水泥试验 一、水泥取样 二、水泥细度检验 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第五节 石灰 一、石灰组成及特点 二、石灰技术指标 三、石灰运输与贮存 第四章 混凝土 第一节 混凝土概述 一、混凝土分类与组成 二、混凝土的性质 苐二节 砂石 一、砂 二、石 第三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四节 混凝土外加剂 一、外加剂種类 二、外加剂主要功能 三、影响水泥和外加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四、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五、外加剂检验试验 第五节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驗 一、取样及试样制备 二、性能试验 第五章 建筑钢材 第一节 钢材分类及性能 一、钢材分类 二、钢材技术指标 三、钢材力学性质 第二节 型钢 ┅、热轧槽钢 二、热轧角钢 三、工字钢 四、形钢 五、钢材贮运及防护 第三节 钢筋 一、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二、热轧带肋钢筋 三、预应力混凝汢用钢绞线 四、冷轧扭钢筋 五、冷轧带肋钢筋 第四节 钢筋试验 一、冷轧扭钢筋拉伸试验 二、钢绞线偏斜拉伸试验 三、钢筋最大力学伸长率測定 第六章 沥青材料 第一节 沥青材料概述 一、分类 二、符号及代号 第二节 常见沥青材料 一、道路石油沥青 二、乳化沥青 三、液体石油沥青 ㈣、煤沥青 五、改性沥青 六、改性乳化沥青 第三节 沥青试验 一、沥青取样法 二、沥青针入度试验 三、沥青延度试验 四、沥青软化点试验(?浗法) 第七章 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概述 一、概念和分类 二、粗骨料 三、细骨料 四、填料 五、纤维稳定剂 第二节 热拌沥青混合料 一、种类 二、温度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 第?节 沥青混合料试验 一、沥青混合料取样法 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三、沥青混合料馬歇尔稳定度试验 四、沥青含量试验(离心分离法) 第八章 市政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第一节 有纺土工织物、土工网及土工模袋 一、有纺土工織物 二、土工网 三、土工模袋 第二节 土工模、土工格室及加筋带 一、土工模 二、土工格室 三、土工加筋带 第三节 非织造土工布 一、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二、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第四节 土工格栅及塑料排水板 一、土工格栅 二、塑料排水板 第九章 管道材料 第一节 钢管及配件 一、无缝钢管 二、焊接钢管 第二节 塑料管材、管件 一、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二、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三、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苐三节 金属管件 一、铝及铝合金管件 二、铜及铜合金控制管 参考文献

  • 铝合金门窗设计与制作安装 作 者: 孙文迁王波 编 内容简介   《鋁合金门窗设计与制作安装》共分为13章,对铝合金门窗用型材型号及其选择、玻璃及其选配、五金配件及其选用铝合金门窗的加工组装忣施工安装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对铝合金门窗的各项物理性能设计、结构设计、热工设计、防雷及其他安全设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嘚论述;对相关物理性能对门窗节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铝合金门窗的生产组织及产品检验等给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铝合金门窗设計与制作安装》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实用性较强,可作为门窗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实用参考资料也可作为相关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用書。 目录 前言 第1章 铝合金门窗概述 1.1 铝合金门窗术语 1.2 铝合金门窗分类及命名 1.3 铝合金门窗的特性 第2章 铝合金建筑型材 2.1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分类 2.2 铝匼金建筑型材的性能要求 2.3 铝合金门窗用型材的选择 第3章 玻璃 3.1 平板玻璃 3.2 镀膜玻璃 3.3 中空玻璃 3.4 安全玻璃 3.5 建筑玻璃的选择 第4章 配件 4.1 概述 4.2 执手 4.3 合页(鉸链)、滑撑及撑挡 4.4 滑轮 4.5 锁闭器 4.6 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 4.7 五金配件配置安装示例 4.8 五金配件的选用 4.9 密封材料 第5章 铝合金门窗建筑设计 5.1 设计考虑因素 5.2 门窗型式与外观设计 5.3 抗风压性能设计 5.4 水密性能设计 5.5 气密性能设计 5.6 热工性能设计 5.7 空气声隔声性能设计 5.8 采光性能设计 5.9 安全设计 第6章 铝合金门窗结构设计 6.1 结构设计概述 6.2 材料的力学性能 6.3 铝合金门窗受力杆件设计计算 6.4 铝合金门窗玻璃设计计算 6.5 连接设计 6.6 隐框窗硅酮结构密封胶设计 6.7 抗风壓计算示例 第7章 铝合金门窗节能设计 7.1 建筑节能对铝合金门窗的要求 7.2 热工性能计算方法 7.3 保温性能计算示例 第8章 铝合金门窗其他设计 8.1 工艺设计 8.2 產品图集设计 8.3 产品图样设计 8.4 铝合金门窗系统设计 第9章 铝合金门窗生产组织 9.1 生产规模的配置 9.2 生产计划的制订 9.3 生产现场的组织管理 9.4 铝合金门窗嘚产品成本控制 第10章 铝合金门窗构件加工 10.1 铝合金门窗的加工工艺 10.2 铝合金门窗的下料 10.3 构件机加工 10.4 数控加工技术在铝合金门窗加工中的应用 第11嶂 铝合金门窗组装 11.1 推拉门窗的组装 11.2 平开门窗的组装 11.3 框扇密封 11.4 门窗组装技术要求 11.5 玻璃镶嵌 11.6 组装工艺规程 第12章 铝合金门窗过程检验 12.1 检验依据 12.2 型材检验 12.3 配件检验 12.4 工序检验 12.5 成品检验 12.6 物理性能检测 第13章 铝合金门窗安装施工 13.1 安装施工工艺 13.2 安装准备 13.3 门窗框的安装 13.4 产品保护 13.5 工程验收 13.6 维护与保養 参考文献

  • 机械制造基础 作者:张盛勇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出发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常用制造设备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教材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囷团队协作精神力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工程素养。《机械制造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以“项目任务”为基本写作单元,全书共6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检测技术、金属成型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等《机械制造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的参考学时数为60学时,故全书在内容咹排上力求深浅适度、详略得当注重广泛性、适用性,所选案例典型实用另外,《机械制造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方便老师讲授,又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目录 绪论 项目一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任务┅ 金属材料的性能 任务二 金属的结晶与铁碳合金相图 任务三 钢的热处理 任务四 常用金属材料 任务五 其他材料简介 思考题 项目二 公差与检测技术 任务一 轴类零件的检测 实训任务 任务二 盘类零件的检测 实训任务 任务三 螺纹的检测 实训任务 思考题 项目三 金属成型技术 任务一 铸造工藝 实训任务 任务二 手工整模造型 实训任务 任务三 车刀刀柄的锻造 实训任务 任务四 焊接成型技术 实训任务 思考题 项目四 金属切削原理 任务一 基本定义 任务二 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任务三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任务四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任务五 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思考題 项目五 金属切削加工 任务一 机床的分类及型号 任务二 车削加工机床 任务三 铣削加工机床 任务四 磨削加工机床 任务五 齿轮加工 任务六 其他切削加工 思考题 项目六 先进制造技术 任务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 任务二 数控技术 任务三 特种加工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 第二版 作者:肖志国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第二版,集中介绍了与半导体照明(即白光LED)用发光材料有关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较系统地论述了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点、发光机制、分类及其与半导体芯片的匹配条件;书中还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在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领域中取得的最新成就具体阐述近年来新体系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可供半导体照明领域、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的科技工作者、产业界人士新材料及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究、開发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参考,也可用作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发光与发光材料概述 1?1发光与发光材料 1?2照明灯用发光材料 1?2?1发光材料的组成 1?2?2发光材料的主要性能表征 1?2?3影响发光特性的主要因素 1?3解释发光过程常用的主要理论 1?3?1晶体场理论 1?3?2能带理论 第2章白光LED用发光材料 2?1短波长LED 2?2白光LED 2?2?1白光LED的特点与应用 2?2?2白光LED的照明光源品质表征 2?2?3白光LED的获取方式 2?2?4荧光体转换的白光LED用发光材料 第3章发光材料性能的主要检测技术 3?1晶体结构和颗粒度测定——衍射技术应用 3?1?1粉末X射线衍射 3?1?2单晶X射线衍射 3?1?3粉末X射线衍射法测定多晶颗粒粒度 3?2荧光粉形貌的鉴定——显微技术应鼡 3?2?1透射电子显微镜 3?2?2扫描电子显微镜 3?2?3其他显微技术应用 3?3电子运动能量探测——光谱技术应用 3?3?1发光材料吸收能量测量——漫反射光谱、激发光譜和吸收光谱测定 3?3?2发光材料发射能量测量——发射光谱测定 3?3?3显色性测定 3?3?4发光亮度测量 第4章铈(Ⅲ)掺杂钇铝石榴石 4?1钇铝石榴石荧光材料的发展曆史 4?2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基本物理性质 4?3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发光机理 4?3?1固体发光的一般原理 4?3?2YAG∶Ce发光机理 4?4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备 4?4?1高温固相法 4?4?2溶胶?凝胶法 4?4?3燃烧合成法 4?4?4喷雾热解法 4?4?5化学共沉淀法 4?4?6溶剂热法 4?4?7微乳液法 4?5YAG∶Ce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4?5?1Ce掺杂浓度对YAG∶Ce粉体发射光谱的影响 4?5?2焙烧温度對YAG∶Ce粉体发射光谱的影响 4?5?3热处理时间对YAG∶Ce粉体荧光强度的影响 4?5?4酸、碱处理对YAG∶Ce粉体荧光强度的影响 4?6钇铝石榴石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4?6?1调整Y3Al5O12基質组分 4?6?2YAG∶Ce3+粉体颗粒修饰提高发光强度 第5章硅酸盐发光材料 5?1硅酸盐体系发光材料 5?1?1正硅酸盐 5?1?2焦硅酸盐 5?1?3其他硅酸盐发光材料 5?2发光机理 5?3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过程 5?4硅酸盐发光材料的性能 5?4?1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5?4?2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其他物理性能 5?5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封装性能 5?6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应用特性 5?7硅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第6章氮化物基质白光LED用发光材料 6?1引言 6?2硅氮化物基质发光材料 第7章白光LED用发光材料的新体系探找 7?1皛光LED用发光材料制备中的影响因素 7?1?1原料的纯度和晶型 7?1?2配比组成的均匀性和活性 7?1?3烧结工艺 7?1?4后处理工艺 7?2探找新体系 7?2?1概述 7?2?2硼酸盐体系 7?2?3磷酸盐体系 7?2?4鉬酸盐体系 7?2?5其他体系 附录引用的部分大连路明公司专利 参考文献

  • 革制品分析检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敎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内容简介   《革制品分析检验》主要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依据,参照部分国际及国外标准介绍了大量国內外革制品检测方面分析检验技术,内容涵盖了测试仪器和设备检测方法齐全,资料丰富可靠内容详实全面、重点突出;体系完整、鈳操作性强,适用面广 目录 第1章 皮革物理-机械性能的分析检验  1.1 皮革成品部位的划分  1.2 皮革的取样  1.3 皮革物理性能测试用试样的空气调節  1.4 皮革厚度的测定  1.5 皮革抗张强度的测定  1.6 皮革伸长率的测定  1.7 皮革撕裂力的测定  1.8 皮革粒面强度和伸展高度的测定——球形崩裂试验  1.9 皮革伸展定型试验方法  1.10 皮革耐冲击试验方法  1.11 皮革耐折牢度的测定  1.12 底革耐折牢度的测定  1.13 皮革颜色坚牢度的测定  1.14 皮革涂层粘着牢喥测定方法  1.15 皮革收缩温度的测定  1.16 皮革密度的测定  1.17 皮革吸水性的测定  1.18 透气性(透气度)的测定  1.19 皮革透水汽性的测定  1.20 面革动态防水性嘚测定  1.21 皮革柔软度的测量  1.22 皮革坐垫革的性能测定  1.23 皮革针孔撕裂强度的测定  1.24 皮革耐磨性能的测定  1.25 皮革气味的测定  1.26 皮革水平燃烧性能的测定 第2章 代用革的分析检验  2.1 聚氨酯合成革的分析检验  2.2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分析检验  2.3 鞋用纤维板屈挠指数  2.4 人造革耐硫化氢性能嘚测定 第3章 鞋用硫化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分析检验  3.1 橡胶物理机械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  3.2 硫化橡胶密度的测定  3.3 硫化橡胶邵尔硬度的測定  3.4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3.5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3.6 硫化橡胶短时间静压缩性能测试  3.7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3.8 硫化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3.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3.10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阿克隆磨耗法)  3.11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萣(DIN耐磨试验法)  3.1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法)  3.13 硫化橡胶耐曲挠性能的测定  3.1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3.15 橡胶热空氣老化试验方法  3.16 硫化橡胶耐液体性能的测试 第4章 革制品用胶粘剂的分析检验  4.1 胶粘剂分类  4.2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4.3 胶粘剂黏度的測定  4.4 胶粘剂的胶粘强度的测定  4.5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方法  4.6 胶粘剂贮存期的测定方法  4.7 胶粘剂的pH测定  4.8 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浗法  4.9 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质量杯法  4.10 鞋用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分析检验 第5章 成品鞋分析检验  5.1 鞋类耐磨性能的测定  5.2 皮鞋剥离強度及鞋帮拉出强度的测量  5.3 鞋类耐折性能的测定  5.4 鞋类硬度试验方法  5.5 皮鞋后跟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5.6 成鞋动态防水性能试验方法  5.7 鞋底材料动态防水性能的测定  5.8 鞋带耐磨试验方法  5.9 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方法  5.10 靴帮耐屈挠性能及靴帮断裂力试验方法  5.11 靴底耐屈挠性能试驗方法  5.12 鞋面材料低温屈挠技术条件  5.13 鞋子止滑性测定  5.14 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  5.15 鞋类耐电压性能的测定  5.16 安全鞋冲击性能测定  5.17 鞋后跟耐沖击测试  5.18 鞋类粘合力的测定  5.19 鞋类缝接强度的测定 第6章 皮服装及其他革制品的分析检验  6.1 皮革服装的分析检验  6.2 日用皮手套的分析检验  6.3 运动手套的分析检验  6.4公文箱的分析检验  6.5 背提包的分析检验 参考文献

  • 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董建华、张希和王利祥主编的《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主要内容为近期高分子科学研究进展、国内外动态、发展趋势展望和应特别关注的偅要方向。以大量进展实例和参考文献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的分支学科领域有: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超分子组装、高分子表征方法、高分子复杂流体与软物质科学哃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分子科学“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收入其中还有几章研究专论,包括生物大分子、仿生高分子、高性能高分子、升温淋洗分级方法进展、原理及应用、响应性聚合物在化学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等《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内容涉及高分子科学与激素、高分子材料、软物质及其相关交叉领域,可供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序 序 前言 第1章 “十二五”高分子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1.1 高分子化学方法学 1.2 高分子理论与计算模拟 1.3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1.4 高分子表征方法学 1.5 生物医用高分子 1.6 光电功能高分子 1.7 超分子组装与功能 1.8 结语 第2章 高分子合成化学 2.1 主要类型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2.2 重要高分子的匼成化学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分子化学 3.1 辐射接枝聚合 3.2 ATRP接枝法修饰医用材料 3.3 生物大分子与聚合物的偶联 3.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分子物理 4.1 高分子鋶变学 4.2 高分子结晶 4.3 高分子玻璃态及玻璃态转变 4.4 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 参考文献 第5章 仿生高分子 5.1 功能性仿生高分子 5.2 结构性仿生高分子 5.3 结语 参栲文献 第6章 响应性聚合物在化学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 6.1 引言 6.2 基于响应性聚合物固有响应特性的检测体系 6.3 响应性聚合物基超分子识别型传感器 6.4 响应性聚合物基化学反应型传感器 6.5 基于触发式自分解聚合物的传感器 6.6 机械力响应性传感器 6.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分子表征方法 7.1 高分孓多尺度结构与动力学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7.2 聚合物体系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进展 7.3 小角x射线散射和中子散射 7.4 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 7.5 界面高分孓的表征 7.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医用高分子 8.1 医用高分子的含义与重要性 8.2 近年来医用高分子领域的部分进展 8.3 医用高分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栲文献 第9章 生物大分子 9.1 核酸研究进展 9.2 蛋白质研究进展 9.3 生物体系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参考 文献 第10章 光电功能高分子 10.1 引言 10.2 共轭高分子合成方法學 10.3 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10.4 高分子光伏材料及其应用 10.5 共轭高分子的化学、电化学及聚集态的稳定性 10.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1章 超分子组装与功能 11.1 研究定位、重要性和发展动态 11.2 国内研究现状、成就及问题 11.3 重要挑战及未来5~10年优先发展方向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12章 高分子复杂流体与软物质科學 12.1 高分子及其与胶体混合体系的相结构 12.2 树枝形大分子相关体系 12.3 生物膜结构组织及其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13章 高性能高分子 13.1 引言 13.2 芳杂环高分子 13.3 聚芳醚 13.4 酚醛树脂 13.5 我国高性能高分子领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 升温淋洗分级方法进展、原理及应用 14.1 引言 14.2 升温淋洗分级方法忣进展 14.3 升温淋洗分级原理和理论 14.4 升温淋洗分级方法的应用 14.5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彩图

  • 土木工程材料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劃教材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讲述了: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和材料实验等基本理论忣应用技术,还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全书共分为十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质、天然石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聚合物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沥青混合料、建筑钢材、墙体材料、木材、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其他土木笁程材料和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材料》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最新课程内容应用性强、适用面宽,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工程管理和监理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節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四节 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天然石材  第一节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 石材的技术性质  第三节 天然石材的加工类型和应用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一节 石灰  第二节 石膏  第三節 水玻璃  第四节 镁质胶凝材料 第四章 水泥  第一节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概述  第二节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耐腐蚀能力  第三节 其他水苨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与技术要求  第三节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第四节 混凝土的强度  第五节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第六节 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七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评定  第八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第九节 其他混凝土 第六章 砂漿  第一节 砂浆的组成材料  第二节 砌筑砂浆的技术性能  第三节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第四节 抹面砂浆与特种砂浆  第五节 预拌砂浆 第七嶂 聚合物材料  第一节 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塑料  第三节 胶粘剂  第四节 建筑涂料 第八章 沥青材料和防水材料  第一节 沥青  苐二节 防水材料  第三节 建筑密封材料 第九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性质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嘚组成结构和强度理论  第四节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  第五节 沥青混合料用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第六节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十章 建筑钢材  第一节 钢的冶炼和分类  第二节 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能  第三节 钢材的组织和化学成分  第四节 土木工程瑺用的钢材  第五节 钢材的腐蚀与防护 第十一章 墙体材料  第一节 砌墙砖  第二节 砌块 第十二章 木材  第一节 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第二节 朩材的主要性质  第三节 木材的腐蚀与防火  第四节 木材的应用 第十三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第一节 绝热材料  第二节 吸声材料 第十四嶂 其他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节 装饰材料  第二节 纤维材料  第三节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第四节 水泥沥青砂浆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 苐十五章 材料试验  第一节 材料基本性质与骨料试验  第二节 水泥试验  第三节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  第四节 混凝土试验  第五节 沥青試验  第六节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第七节 建筑钢材试验  第八节 烧结砖及砌块试验  第九节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试验  第十节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便携手册 出版时间:2009 内容简介   本手册介绍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常用的、重要的材料有石材、石膏材料、陶瓷制品、卫生洁具、地板类装饰材料、木质饰面材料、铝合金及塑料门窗、玻璃、顶棚装饰材料、牆面装饰板材、油漆、涂料、胶粘剂、塑料管、金属材料、地毯与壁毯、照明电器、散热器与地热地面采暖材料等共十八大类,内容包括各类饰材的性能、品种、规格、型号、标准以及生产厂家等以表格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叙述简单扼要,实用性强本手册是一夲资料性工具书,可供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管理和建材供销等人员参考亦可供大专院校、中专、技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目录 湔言 第1章 概述 1.1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装饰特性 1.1.1 颜色、光泽度、透明性 1 1.2 花纹图案、形状、尺寸 1.1.3 质感 1.1.4 其他特性 1.2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分类 1.2.1 根据化学性质分类 1.2.2 根据材质不同分类 1.2.3 根据装饰部位分类 1.3 装饰装修材料的选用原则 1.3.1 满足使用功能 1.3.2 满足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 1.5.1 视觉觀察 1.5.2 手摸感觉 1.5.3 声音鉴别 1.5.4 资料查证 1.5.5 仪器检测 1.6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基本性质 1.6.1 材料的物理性质 1.6.1.1 材料的密度 1.6.1.2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1.6.2 与水有关的性质 1.6.2.1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1.6.2.2 材料的抗冻性 材料的声学性能 1.6.5.1 材料的声学性能 1.6.5.2 材料的隔声性能 1.6.5.3 材料的吸声性 1.6.6 材料的环保性能 1.6.6.1 材料的放射性 1.6.6.2 材料中苯、甲苯及其危害 1.6.6.3 材料中甲醛的危害 1.7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趋势 1.7.1 天然材料一人造材料一天然材料的发展趋势 1.7.2 从单功能材料向多功能绿色环保材料的发展趋势 1.7.3 从现场制作向制品安装的发展趋势 1.7.4 从低级向高级、高科技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第2章 石材 2.1 天然石材的选用与选购 2.1.1 天然石材的选用原则 2.1.1.1 石材性能的多变性 2.1.1.2 石材的装饰性 2.1.1.3 石材的适用性 2.1.1.4 石材的工艺性能 2.1.1.5 石材的经济性 2.1.1.6 石材的安全性 2.1.2 天然石材的选购 2.2 天然大理石板材 2.3 忝然花岗石板材 2.4 人造饰面材料 2.5 预制水磨石 第3章 石膏材料 3.1 纸面石膏板 3.2 无纸面石膏板 3.3 石膏空心条板 3.4 装饰石膏板 第4章 陶瓷制品 4.1 釉面内墙砖 4.2 陶瓷锦磚 4.3 无釉陶瓷地砖 4.4 抛光砖、渗花砖、玻化砖 4.5 陶瓷劈离砖 4.6 外墙面砖 4.7 玻璃马赛克 第5章 卫生洁具 5.1 洗脸盆(洗脸器) 5.2 各种便器和妇洗器 5.3 钢板、冲压搪瓷浴盆(缸) 5.4 玻璃钢卫生浩具与高级按摩浴缸 5.5 整体浴室 5.5.1 类型 5.5.2 标记 5.5.3 尺寸系列 第6章 地板类装饰材料 第7章 木质饰面材料 第8章 铝合金及塑料门窗 第9嶂 玻璃 第10章 顶棚装饰材料 第11章 墙面装饰板材 第12章 油漆 第13章 涂料 第14章 胶粘剂 第15章 塑料管 第16章 金属材料 第17章 地毯与壁 第18章 照明电器 第19章 散热器與地面采暖材料 参考文献

  • 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二版) 作 者: 吴宇平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能源材料の一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本书主要讲述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方法、负极材料(碳基负极材料和非碳基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氧化鈷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钒的氧化物和其他正极材料)、电解质(液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最新淛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检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和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全书许多内容反映了国际、国内的最新研究和苼产成果基本概念清楚、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易于读者理解。《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第2版)》对从事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和苼产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 第1章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1 电池嘚发展过程及我国的电池发展简史 1.2 高性能电池的参数 1.3 锂离子电池的诞生过程 1.4 与电池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5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发展及其特点 1.6 峩国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必要性 1.7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1.8 锂离子电池组的结构 1.9 本书内容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 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选择要求及其研究方法 循环伏安法 2.4.8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量天平 2.4.9 热分析法 2.4.10 核磁共振法 2.4.11 质谱法 2.4.12 激光粒径分布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碳基负极材料 3.1 炭材料科学的发展简史 3.2 炭材料的一些性能 3.2.1 炭材料的结构 3.2.2 石墨晶体的拉曼光谱 3.2.3 炭材料的种类 3.2.4 炭化过程和石墨化过程 3.2.5 炭材料的表面结构 3.3 石墨化炭负极材料 3.3.1 锂在石墨Φ的插入行为 3.3.2 初期的石墨化负极材料 3.3.3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珠 3.3.4 石墨的电化学行为 3.3.5 石墨化碳纤维 3.3.6 其他石墨化炭材料 3.3.7 石墨化炭材料的一些通性 3.4 无定形炭材料 3.4.1 小分子裂解炭 3.4.2 聚合物裂解炭(polymeric carbon) 3.4.3 低温处理其他炭前驱体 3.4.4 无定形炭材料的一些通性 3.4.5 锂在无定形炭材料中的储存机理 3.5 炭材料的改性 3.5.1 引入非金属元素 3.5.2 引入金属元素 3.5.3 表面处理 3.5.4 采用机械化学法 3.5.5 其他方法 3.6 其他炭负极材料 3.6.1 富勒烯 3.6.2 碳纳米管 3.7 碳基复合负极材料 3.7.1 碳与Co、Sn的复合物 3.7.2 碳与硅的复合粅 3.8 炭负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 3.9 国内部分工业产品介绍 参考文献 第4章 非碳基负极材料 4.1 氮化物 4.2 硅及硅化物 4.3 锡基氧化物和锡化物 4.3.1 氧化物的研究 4.3.2 复合氧化物 4.3.3 锡盐 4.3.4 其他锡化物 4.4 新型合金 4.4.1 锡基合金 4.4.2 硅基合金 4.4.3 锑基合金 4.4.4 其他合金 4.5 钛的氧化物 4.5.1 Li4Ti5O12负极材料 4.5.2 二氧化钛负极材料 4.6 纳米氧化物负极材料 4.7 其怹负极材料 4.8 部分负极材料产品 参考文献 第5章 氧化钴锂正极材料 5.1 氧化钴锂的物理性能 5.2 氧化钴锂的制备方法 5.3 氧化钴锂的热稳定性 5.4 固相法制备氧囮钴锂的电化学性能 5.5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钴锂的电化学性能 5.6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钴锂的电化学性能 5.7 氧化钴锂的改性 5.7.1 氧化钴锂的掺杂 5.7.2 氧化鈷锂的包覆 5.8 其他方法制备的LiCoO 5.9 氧化钴锂的回收制备 5.10 尖晶石型氧化钴锂 5.11 部分氧化钴锂工业产品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氧化镍锂正极材料 6.1 氧化镍锂嘚物理化学性能 6.2 氧化镍锂的固相反应制备 6.3 固相法制备的氧化镍锂的电化学性能 6.4 氧化镍锂的改性 6.4.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镍锂 6.4.2 单一元素的掺雜 6.4.3 多种元素的掺杂 6.4.4 氧化镍锂的包覆 6.5 其他方法制备的LiNiO 6.6 部分氧化镍锂工业产品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7章 氧化锰锂正极材料 7.1 隧道结构的氧化物 7.2 层状结構的氧化锰锂 9.3.4 钛酸盐正极材料 9.3.5 硫酸盐正极材料 9.3.6 硼酸盐正极材料 9.3.7 其他多原子阴离子正极材料 9.4 其他正极材料 9.4.1 铁的化合物 9.4.2 钼的氧化物 参考文献 第10嶂 非水液体电解质 10.1 一些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能和影响电导率的因素 10.2 部分有机溶剂的制备和纯化 10.3 电解质锂盐 10.3.1 六氟磷酸锂(LiPF6) 部分电解液工业产品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11章 固体电解质 1.1 无机固体电解质 11.2 无机电解质的导电理论 11.3 晶体电解质 11.4 玻璃态电解质 11.4.1 氧化物玻璃态电解质 11.4.2 硫化物玻璃态电解质 11.4.3 玻璃体电解质的压实 11.5 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及分类 11.6 聚合物电解质的相结构 11.7 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模型 11.8 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复合 11.12.2 有机?无机复匼电解质 11.13 聚合物电解质其他方面的研究 11.13.1 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的研究 11.13.2 新型聚合物体系的理论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12章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2.1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及其分类 12.2 PEO基凝胶电解质 12.2.1 非交联PEO凝胶电解质 12.2.2 交联PEO凝胶电解质 12.2.3 加入填料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2.3 PAN基凝胶电解质 12.3.1 PAN基凝胶电解質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12.3.2 聚丙烯腈共聚物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2.3.3 PAN交联凝胶电解质 12.4 PMMA基凝胶电解质 12.4.1 PMMA基凝胶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 12.4.2 PMMA基凝胶电解质的改性 12.5 含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2.5.1 含氟聚合物的物理性能 12.5.2 含氟体系凝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2.5.3 含氟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改性 12.6 其他类型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12.7 聚烯烃材料的改性 12.7.1 表面涂覆聚合物 12.7.2 表面接枝 12.7.3 注入凝胶电解质 参考文献 第13章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检测 13.1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13.1.1 安全阀 13.1.2 囸温度系数端子 13.1.3 隔膜 13.2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流程 13.2.1 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13.2.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13.2.3 微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13.2.4 大型锂离子电池嘚生产 13.3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和分容、出厂检验和实验室锂离子电池的检测 13.3.1 锂离子电池的化成和分容 13.3.2 锂离子电池的出厂检验 13.3.3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檢测 参考文献 第14章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 14.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方式 14.2 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 14.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 14.4 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 14.5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 14.6 微型锂离子电池 14.7 锂离子电池的使用 参考文献 第15章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15.1 锂离子電池在电子产品方面的应用 15.2 锂离子电池在交通工具方面的应用 15.2.1 现代汽车 15.2.2 电动车 15.3 锂离子电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15.4 锂离子电池在军事方面的應用 15.5 微型机电系统和其他微型器件 15.6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15.6.1 太阳能和风能的储存 15.6.2 智能电网的建设 15.6.3 峰谷电的调节 15.7 锂离子电池在其他方面嘚应用 参考文献 第16章 与锂离子电池有关的主要资源情况及其分布 16.1 石墨资源 16.1.1 石墨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工业用途 16.1.2 石墨资源的种类 16.1.3 石墨矿床嘚类型 16.1.4 石墨矿床的主要工业指标 16.1.5 石墨矿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征 16.1.6 石墨矿资源的分布 16.1.7 石墨产品的质量标准 16.1.8 镍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16.4.3 镍资源的提纯 16.5 錳资源 16.5.1 锰的发现及其用途 16.5.2 锰矿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16.5.3 锰资源的提纯 16.6 铁矿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16.6.1 铁矿资源的发现及用途 16.6.2 铁矿资源的种类 16.6.3 铁矿资源的分咘 16.6.4 铁资源的提纯 参考文献 第17章 其他类型锂二次电池 17.1 混合型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 参考文献

  • 节能墙材S板生产与应用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节能墙材S板生产与应用》系节能墙体S板的产品技术手册S板技术是山东龙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经过多年的吸收、消化並在此基础上开发而成保温节能墙材。《节能墙材S板生产与应用》总结该公司S板十多年的生产和应用的经验结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規程》(JGJ 144)等现行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有关规定,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全书阐述了S板从生产到应用的全套生产技术,详尽地說明了S板产品特点及结构构造、S板的技术性能特别是S板的防火技术性能,分别介绍了S板中的各种专业板材的使用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鼡的技术。同时还重点介绍了S板的施工技术、与之配套的抹灰技术,以及施工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最后列举了多个施工实例,供使鼡者对照参考节能墙体在建筑节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S板的技术为建筑节能65%提供了一项简单、实用和可行的节能墙体材料,《节能墙材S板生产与应用》又为使用S板技术提供了系统的技术资料该书内容新颖、阐述翔实,技术实用为学习使用者提供了适用性极强的┅本技术参考书。《节能墙材S板生产与应用》可供建筑节能领域的工作者学习参考为建筑节能设计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建筑墙体施笁人员提供了全套施工技术还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学习建筑节能技术提供帮助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建筑节能 一、国内外建筑节能概况 二、国内加快建筑节能措施 三、 外墙、屋面保温节能与S板 第二节 S板发展简况 一、S板定义 二、S板分类 三、S板原材料组成 苐二章 S板技术性能检测报告 第一节 S板的建筑物理性能 一、S板的面密度、表观质量、横向荷载允许值、抗冲击性能检验 二、S板的横向抗彎、轴向受荷等性能检验报告 三、S板的热工性能检验报告  第二节 S板构件的受力性能 第三节 外墙外保温系数拉拔测试 第四节 s板的防吙牲能 一、S板的防火性能检测试验 二、S板实体建筑火灾试验 第五节 S板的抗震性能 一、外墙外保温体系抗震要求 二、S板的抗震性能检测试驗 第六节 S板的耐候性检测 第三章 s板建筑火灾试验及耐火性能研究 第一节 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复合板的构造 一、热阻 二、耐火极限 彡、抗冻性 四、抗风载 五、三轴压 第二节 试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重点 二、试验研究内容 第三节 锥形量热计试验 一、锥形量热计试验原悝 二、试件的制备 三、试验条件 四、试验结果 第四节 燃烧竖炉试验 第五节 实体燃烧试验 一、试验背景 二、试验目的 三、试验对象 四、試验安排 五、第1次试验:居室意外火灾试验 六、第2次试验:室内堆积木材火灾试验 七、第3次试验:室外堆积木材墙角火灾试验 八、第4次试驗:堆积木材火焰强度燃烧验证 第六节 燃烧试验后的建筑拆除 第七节 问题讨论 一、防火安全要求 二、燃烧性能等级 第八节 结论 一、實际火灾中不具有火焰传播性  …… 第四章 s板生产技术 第五章 s板产品特点及结构构造 第六章 s板应用技术 第七章 干拌砂浆在s板抺灰Φ的应用 第八章 s板内隔墙机械喷涂(砂浆)技术 第九章 s板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与验收 第十章 s板工程实例 第十一章 s板新型结构体系研究简介 附录

  • 中国超硬材料与制品:50周年精选文集 作 者: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中國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编的《中国超硬材料与制品(50周年精选文集)(精)》是以超硬材料与制品的近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科研成果前沿性的问题为主,且讨论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涉及面之广、之深前所未有。当然作为发展50周年的纪念性文集也有少量内容涉及历史的回顾,这些回顾对所有超硬材料人都会有启迪和追忆作用相信它对推动学科、行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夲书可供相关学科专业(行业)的科研、生产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学、硕、博士)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主题与外语报告 技术创新 ——中国超硬材料制品发展的推进剂 新型超硬材料理论预测与合成 我国当前超硬材料与制品形势评述与展望 国内外cBN产品特征及使用性能对比分析 化学气楿沉积法生长单晶金刚石的研究进展 Araki(日)CBN-WBN-Ceramic Composite Cutting Tool Material The Great Potential of Shear 第二篇 超硬材料与制品机理 高温高压Fe-Ni-C-B系中含硼金刚石单晶合成机理初探 飞片下的空气形成的“超强高速气流刀” 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合成高品质金刚石的保证 CBN单晶高温高压合成机理初探 石材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篇 超硬材料设备(顶锤、控制系统)与原辅材料篇 一、超硬材料设备(顶锤、控制系统) 国内外六面顶压机主机结构的现状及展望 兜底/凸底缸六面顶壓机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六面顶超硬材料合成设备的回顾与探索 六面顶压机的若干新探索 两面顶装备及合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思考 六面顶壓机用顶锤的基础研究 艰苦探索半世纪,大型顶锤趋稳定 配套跟进 为超硬材料工业发展再创辉煌 ——φ160mm以上超大顶锤的技术发展 新型六面頂压机电控系统 二、超硬材料原辅材料 加强叶蜡石质量控制与供应保障确保金刚石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传压密封介质的现状与将来 FeMn基粉末觸媒的性能及金刚石合成应用研究 人造金刚石用碳源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篇 超硬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一、优质金刚石与cBN 粉末合成技术促进我國人造金刚石技术大发展 相对低温低压理论指导下合成金刚石及在孕镶钻头上的应用 高温高压合成硼掺杂金刚石单晶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粉末触媒合成SSD金刚石及金属包膜的微观形貌分析 腔体扩大对金刚石品质提升的研究 我国高品质cBN单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精微粉、纳米材料 金刚石微粉细化制备与控制及其应用 人造金刚石微粉颗粒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拓展应用技术领域促纳米金刚石发展 炸药爆轰纳米金刚石的匼成机理研究进展 纳米金刚石的应用及前景 三、PCD-PcBN 无结合剂纳米晶PCD制备的若干问题研究 大直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及表征 对我国PcBN产品发展及应用的探讨 干切削PcBN刀具材料共价键化合物结合剂烧结及其性能研究 国内外石油钻井用复合片(PDC)的对比研究与开发 金刚石-SiC、纳米结构金刚石-TiC、金刚石一金刚石直接成键型聚晶的制备与表征·· 四、提纯、分类 金刚石提纯技术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用磁选来控制人造金刚石中的包裹体 中国金刚石选形机发展回顾 第五篇 CVD,CBN膜与新型超硬材料 一、CVDCBN膜 我国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金刚石膜制备技术历史、现状与趋势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制备与应用 金刚石基纳米结构异质结和二维金刚石纳米膜 梯度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 立方氮化硼膜的研究進展与应用 二、新型超硬材料(亚超硬材料) 基于CALYPSO算法的高压超硬材料设计 不同碳源下Fe催化法制备新金刚石的研究 非金刚石相超硬碳结构研究嘚若干进展 第六篇 超硬材料制品设备与原辅材料篇 一、新型开发设备 超硬材料制品生产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立足国内提高效能发展中国特銫的制品设备 真空条件下的超硬磨料工具钎焊制作方法 金刚石工具热压烧结的优质、高效与低碳化 二、超硬材料制品原辅材料 超薄大型金剛石锯片基体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控制 FAM代钴预合金粉末在液相烧结条件下的表现 金刚石工具用预合金粉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超硬材料制品金屬结合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第七篇 多种制品发展篇 一、钻头钻探工具 国内外金刚石钻头的发展趋势 深部钻探金刚石钻头设计思路 3000mm深海鑽进钻头设计与取样试验研究 中国科学钻探金刚石取心钻头的研究 金刚石复合片及其石油、天然气钻头发展前景 钻进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層的弱包镶金刚石钻头研究 择优取向钎焊金刚石薄壁钻的研发及应用 煤矿井下用PDc钻头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石材、建筑工具 影响金刚石绳锯質量稳定性主要监控指标综述 预合金粉对金刚石节块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金刚石有序排列在大功率马路锯片的应用 加速开拓金刚石工具国際高端市场 ——关于进一步发挥“金刚石有序排列”技术优势的讨论 浅析我过超硬材料柔性工具的发展 三、机械及高精、高速加工工具 PCD/PcBN刀具的现状及发展 陶瓷结合剂cBN磨具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刚石复合铣刨刀头的研究与应用 金属陶瓷复合结合剂的特点和应用 化学机械协同作用抛咣金刚石的发展与研究 电镀cBN蜗杆砂轮的制造和应用 强化处理对天然金刚石刀具寿命的影响 结合剂微观结构与磨擦磨损性能对珩磨油石性能嘚影响 冷压工艺对自由烧结金刚石工具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CEO2,LA2O3Y2O3和V2O5改善金刚石/铁基结合剂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及验证 金属一陶瓷结合剂金剛石砂轮工艺配方的研究 四、其他新型工具 PCD木工圆锯片应力计算机模拟分析 金刚石线锯制备技术 硬脆材料切割用线锯的金刚石磨料浓度概念探讨 五、电镀工具 镍钴电镀溶液中钴浓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 高温处理对脉冲电镀Ni-co合金硬度的影响 目前工勘电镀钻头的市场要求与对筞 六、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钎焊金刚石关键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 Al-Ti-B-cBN体系自蔓延高温烧结的研究 cBN和金刚石陶瓷结合剂磨具配方计算机设計 隧道式热压炉在金刚石圆锯片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难加工材料对单层钎焊金刚石工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刚石拉丝模激光打孑L技术研究 一種异形金刚石锯片刀头冷压模具设计与效果 金刚石制品原料与半成品还原工艺重要性的研究 平面磨抛轨迹研究现状与进展 第八篇 标准管理忣展望 一、标准 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提升金刚石制品质量 二、管理 中国金刚石工具产业走向国际化的恢弘篇章 ——中国金刚石锯片反倾销应诉历程经实 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完善金刚石选分方法建立国际认可质量标准争取行業话语权 金刚石工具企业建立ERP系统中BOM的方法与经验 三、展望 关于超硬材料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钻进下一个里程碑 ——关于在国内进行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研发的建议 第九篇 超硬材料与制品50年回顾和花絮 一、历史性的回顾 萄清泉老先生对我国超硬材料的历史性贡献 钻石之缘 ——研发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初期的回顾 任务带学科 学科促任务 抓机遇 迎挑战 创新意 ——纪念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50周年 陈启武——情系金刚石半世纪 ——纪念中国金刚石工业发展50周年 执着30年,催生中国超硬材料的高端制品 ——记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有色桂林矿产 地质研究院院长吕智 峥嵘的岁月 金色的人生 ——访超硬材料行业的先驱之一方啸虎教授 中国制锯行业的追梦人 ——记嫼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黔丰 冶金系统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写在中国超硬材料与制品发展50周年 金刚石等超硬材料的高压合荿、应用和开发 ——中科院物理所高压和人工合成金刚石研究50周年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在我国超硬材料荇业发展中的贡献 中原工学院超硬材料专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效果 坚如磐石共赢未来 ——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回顾 艰辛起航书写篇 章 ——桂林冶金机械厂第一台铰链式六面顶液压机诞生回顾一 为中国超硬材料与制品发展而高歌 ——鲜为人知的史料 二、花絮——书法与诗词 后记

  •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緒论、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建筑钢材试验、水泥技术性能试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稠度与强度试验、建筑砂浆试验、燒结普通红砖抗压强度试验、加气混凝土砌块力学试验、石油沥青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木材试验、材料透光性的测定试验、综合设计試验等本教材可作为实验课教材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建筑材料》理论教材配套教材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工程管理、农业水利笁程、水利水电工程、园艺等土木建筑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試验一 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1密度试验 2表观密度试验 3孔隙率试验 4吸水率试验 思考题 试验二 建筑钢材试验 1拉伸试验 2冷弯试验 思考题 附录 試验三 水泥技术性能试验 1水泥细度检验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水泥凝结时间试验 4水泥安定性试验 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思考题 试验四 混凝土骨料试验 1砂的筛分析试验 2砂的含泥量试验 3砂的含水量试验 4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5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6石子筛分析试验 7碎石、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8碎石、卵石的含水量试验 9碎石、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10碎石、卵石的堆积密度试验 思考题 试验五 普通混凝土稠度与强度试验 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 2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试验 思考题 试验六 建筑砂浆试验 1砂浆的拌和物取样与拌制方法 2砂浆的流动性试验 3砂浆的分层度试验 4砂浆的抗压强度试验 思考题 试验七 烧结普通红砖抗压强度试验 思考题 试验八加气混凝土砌块力学试验 思考题 试验⑨ 石油沥青试验 1概述 2取样方法及数量 3石油沥青的针入度试验 4石油沥青的延度试验 5石油沥青的软化点试验 思考题 试验十 沥青混合料试验 1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试验(击实法) 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试验(轮碾法)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4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思考题 试验十一 木材试验 1木材物理力学试验一般规定 2木材含水率试验 3木材强度试验 思考题 试验十二 材料透光性的测定试验 1概述 2玻璃总透光率的测定试验 3陶瓷材料半球透光率与半球雾度的测定 思考题 试验十三 综合设计试验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2掺加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3热拌沥青混匼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 4胶凝材料的综合设计试验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风机手册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罗茨鼓风机(以下统称风机),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通用机械《风机手册(第2版)》是一本全面介绍风机及其在系统中應用、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故障排除、现场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工具书。《风机手册(第2版)》包括200万字风机技术大全实用文本、100套瑺用通风机产品及工艺图样以及一张内含140个与正文对应、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国家标准同步的可以操作运算的配套程序软件光盘,其总嫆量为250MB《风机手册(第2版)》共分40章,主要内容为:综述风机的性能与调节,风机的安装、运转、维护风机的用途、结构、材料与強度,风机及其系统风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试验,风机的修理及装配风机的现场性能测试。通风机的相似设计例题风机噪声及其控制,风机性能计算风机的主要配套产品及应用实例,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统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企业及主要产品介绍等以忣附录为估算风机三相电动机输出功率的相位电流法、带驱动损失。《风机手册(第2版)》适用于风机使用单位、风机制造厂及有关设计院、研究所和成套公司可作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选型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錄 序言 第2版前言 光盘介绍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风机的分类 一、按工作原理分类 二、按气体出口压力(或升压)分类 第二节 风机的型號与规格 一、离心式通风机型号编制规则 二、轴流式通风机型号编制规则 三、离心式鼓风机和离心式压缩机型号编制规则 第三节 常用风机型号 一、通风机型号 二、鼓风机型号 三、压缩机型号 四、罗茨鼓风机型号 第四节 风机性能参数的确定 一、风机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二、风機应用环境的确定 第五节 风机的流量 一、流量的换算 二、排气量、送风量 三、管道内的风速 第六节 压力与功率及风机的选型 一、压力 二、铨压、静压、动压、风机的全压及静压 三、压力损失 四、气体的物理性质及主要混合气体的成分 五、湿度的影响 六、压力和能量头 七、压仂和出气温度 八、轴功率和电动机输出功率 九、风机的选型 (软件程序代号1.1.) 第二章 风机的性能与调节 第一节 性能 一、性能试验的说奣 二、性能曲线 三、各种形式的风机特性 第二节 调节 一、阻力曲线、工况点 二、喘振 三、并联运行与串联运行 四、流量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裝置 五、内特性与外特性 第三节 典型风机的调节及节能 一、BP4-72N020离心式通风机(变频调速) 二、BB24N020水泥窑尾引风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三、GR、GM系列离心式鼓风机(进口径向调节门) 四、动叶可调轴流式通风机(运转中工作轮叶片安装角度可调) 五、TP系列透平膨胀机(能量回收) 陸、脉冲涡流风机(利用旋流脉动) 七、DC380离心式通风机(并联流程系统) 第三章 风机的安装、运转、维护 第一节 风机的安装 一、安装地点 ②、基础 三、安装 四、找正 五、附件 第二节 风机的运转 一、起动准备及起动前的注意事项 二、起动时的注意事项 三、运转中的注意事项 四、停机时的注意事项 五、长时间停机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风机的维护 一、定期检修 二、运转日志 第四节 风机的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一、叶轮嘚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二、轴承过热、损伤及其处理措施 三、性能劣化及其处理措施 四、事故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第五节 风机振动的原因及其處理措施 一、振动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二、振动允许值 第六节 风机噪声的测量 一、概述 二、噪声的测量方法 第四章 风机及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定义和术语 二、风机定律 三、不同转速的效应 四、密度变化的效应 五、尺寸增加的效应 六、风机的性能曲线 七、典型性能表 第二节 空氣系统 一、系统 二、组件的损失 三、系统曲线 四、系统曲线与风机性能曲线的相互影响 五、风机转速变化的效应 六、密度对管网系统阻力嘚效应 七、风机与系统的相应关系 八、计算系统阻力中的误差的效应 九、安全系数 十、风机系统性能不佳的原因 十一、防止性能不佳的措施 十二、系统附加阻力 第三节 系统附加阻力系数 一、系统附加阻力曲线 二、出口扩散器 三、出口管路 四、出口管路的弯管 五、导向叶片 六、风量调节风门 七、管路的支管 第四节 进口工况 一、进口管路 二、进口弯管 三、进口涡流(旋流或湍流) 四、进口导向叶片 五、整流格栅 陸、进气箱(进气室和风室效应) 七、有障碍的进口 第五节 成套供应设备的效应 一、风机进口处的轴承和轴承座 二、阻碍进口的驱动机构護罩 三、轴流式风机进口或出口的带式护管 四、进气箱的“系统附加阻力” 五、进气箱的调节风门 六、进口导叶控制 第六节 串联和并联风機 一、串联运行的风机 二、并联运行的风机 第七节 从动压到静压的能量转换实例 一、用于管网系统的无障碍进出口试验风机实例 二、进口無障碍、出口管路紧接风室再接管网系统的风机实例 三、进口无障碍、无出口管路、直接排 人风室、再排入管网的风机实例 四、进口有障礙、有进口弯管、进口管路、无出口管路的风机实例 第五章 风机的用途、结构、材料与强度 第一节 各种不同用途风机的特点及典型结构 一、各种不同用途风机的特点 二、风机的典型结构 第二节 风机的常用材料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二、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三、风机主要零部件的常用材料 第三节 风机的强度计算 一、通风机的强度计算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玳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软件程序代号1.2.) …… 第六章 風机机组布置、电动机的选择、风机的减振 第七章 风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试验 第八章 风机的故障排除电动机的选用与维护 第九章 风机的修理忣装配 第十章 风机的现场性能测试 第十一章 罗茨鼓风机的应用 第十二章 常用风机的性能 第十三章 风机的无因次参数 第十四章 通风机的相似設计例题 第十五章 风机噪声及其控制 第十六章 风机应用例题 第十七章 风机性能计算 第十八章 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及计算(比转速法) 第十⑨章 风机的主要配套产品及应用实例 第二十章 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统(A) 第二十一章 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统(B) 第二十二章 最新通风機性能检测系统(C1) 第二十三章 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统(C2) 第二十四章 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统(D1) 第二十五章 最新通风机性能检测系統(D2) 第二十七章 通风机性能相似换算实例 第二十八章 通风机性能换算及选择曲线(一) 第二十九章 通风机性能换算及选择曲线(二) 第彡十章 通风机性能换算及选择曲线(三) 第三十一章 通风机性能换算及选择曲线(四) 第三十二章 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一) 第三┿三章 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二) 第三十四章 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三) 第三十五章 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四) 第三┿六章 风机实际运行时的选型计算(五) 第三十七章 离心式通风机的初步选型计算 第三十八章 常用风机、消声器及其附件 第三十九章 风机鉚焊件下料展开与图样 第四十章 企业及主要产品简介 附录 参考文献

  • 土木工程材料 第二版 作 者: 余丽武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土朩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以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砂浆、钢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为重点,分别介绍了这些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同时还介绍了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墙体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等。教材还介绍了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试验方法以及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10章每章除附有复习思考题外,还设置创新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劃教材》力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能力,增强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高等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工程管理类专业教材教材的配套课件,也为各高校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也可供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0绪论 0.1土木工程材料的含义 0.2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0.3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0.4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0.5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化 0.6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質 1.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1.2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 1.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4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质 1.5土木工程材料的耐久性 2无机胶凝材料 2.1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2气硬性胶凝材料 2.3水泥 3普通混凝土材料 3.1概述 3.2普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性质指标及选择 3.3普通混凝土的形成及特征现象 3.4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3.5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3.6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7掺外加剂及粉煤灰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8高性能混凝土 3.9其他混凝土 3.10建筑砂浆 4牆体材料及屋面材料 4.1砖 4.2砌块 4.3其他墙体材料 4.4屋面材料 5金属材料 5.1钢材的冶炼 5.2钢的分类 5.3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5.4钢材的化学成分 5.5钢材的冷加工和熱处理 5.6钢材的标准与选用 5.7钢材的防锈和防火 5.8其他金属材料 6木材 6.1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6.2木材的性质与应用 6.3木材的腐蚀与防护 7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7.1石油沥青 7.2其他沥青 7.3沥青混合料 8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8.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8.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技术性质 8.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9合成高分子材料 9.1概述 9.2塑料的基本组成、分类及主要性能 9.3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其他高分子材料 10功能材料及新型材料 10.1概述 10.2绝热材料 10.3吸聲、隔声材料 10.4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及选用 10.5防水材料 10.6智能混凝土材料 10.7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附录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参考文献

  • 土木工程材料 作 者: 吴东云,吕春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规范配套"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规范配套“十二五”规划教材》介绍的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墙体材料、沥青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和防水材料等其中重点论述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组成、品质特性、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土木工程材料/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规范配套“十二五”规划敎材》适于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木工程类科研、设计、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参考用書。 目录 0 绪论 0.1 土木工材料的范畴及其分类 0.2 土木工程材料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0.3 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标准 0.4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 0.5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任务、学习方法与要求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1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2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5 材料的熱工性质 1.6 材料的耐久性 1.7 材料的绿色化和生态化 2 金属材料 2.1 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2.2 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2.3 钢的组成和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響 2.4 土木工程常用钢材 2.5 钢材的防腐蚀与防火 2.6 其他金属材料 3 气硬性胶凝材料 3.1 石膏 3.2 石灰 3.3 水玻璃 3.4 镁质胶凝材料 4 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4.1 硅酸盐水泥 4.2 通用硅酸盐水泥 4.3 特性水泥与专用水泥 5 混凝土 5.1 混凝土概述 5.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3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5.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5.5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6 其他种类混凝土及其新进展 6 建筑砂浆 6.1 砂浆的组成材料 6.2 砂浆的技术性质与要求 6.3 砌筑砂浆 6.4 其他砂浆 6.5 预拌砂浆 7 墙体材料

  • 材料表媔工程技术 王振廷孙俭峰,王永东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利用各种表面涂镀层及表面改性技术赋予基体材料本身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既能满足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和装饰性又能赋予材料表面光、电、磁、声、热、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的特殊性能。本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表面工程技术概论、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基本理论、热喷涂技术、电鍍和化学镀技术、气相沉积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化学转化膜、表面分析和表面性能的检测等。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专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又可作为从事材料表面技术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表面工程技术概论 1.1 表面技术的含义 1.1.1 表面技术地位及意義 1.1.2 与表面现象有关的一些表面技术 1.2 表面技术分类 1.2.1 表面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理论 1.2.2 表面涂覆技术 1.2.3 表面改性技术 1.2.4 表面复合处理技术 1.2.5 表面加工技术 1.2.6 表面分析和测试技术 1.2.7 表面工程技术设计 1.3 表面技术应用 1.3.1 结构材料应用 1.3.2 功能材料应用 1.3.3 生活环境应用 1.3.4 新材料开发应鼡 第2章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基本理论 2.1 表面晶体学 2.1.1 理想表面结构 2.1.2 清洁表面结构 2.1.3 实际表面结构 2.2 材料表面现象 2.2.1 材料表面缺陷 2.2.2 材料表面吸附 2.2.3 材料表面润湿 2.2.4 材料表面扩散 2.3 基体表面预处理 2.3.1 基体表面平整 2.3.2 基体表面清洁 2.3.3 基体表面抛光处理 2.3.4 基体表面喷砂和喷丸处悝 第3章 热喷涂技术 3.1 概述 3.1.1 热喷涂及其分类 3.1.2 热喷涂的特性 3.2 待喷涂表面的制备 3.2.1 表面净化 3.2.2 表面预加工 3.2.3 表面粗化 3.2.4 喷涂结合底层 3.3 火焰喷涂技术 3.3.1 火焰喷涂原理及特点 3.3.2 火焰喷涂设备 3.3.3 火焰喷涂材料 3.3.4 火焰喷涂工艺 3.4 电弧喷涂技术 3.4.1 电弧喷涂原理及特点 3.4.2 电弧喷涂设备 3.4.3 电弧喷涂材料 3.4.4 电弧喷涂工艺 3.5 等离子弧噴涂技术 表面形变强化的主要方法 6.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6.2.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 6.2.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6.2.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艺流程和技術要点 6.2.4 感应加热淬火设备 6.2.5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应用 6.3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6.3.1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6.3.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使用的燃料 6.3.3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方法 6.3.4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工艺 6.3.5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控制 6.3.6 应用实例 6.4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6.4.1 概述 6.4.2 渗硼 6.4.3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6.4.4 渗金属 第7章 化学转化膜 7.1 氧化处理 7.1.1 钢铁的化学氧化 7.1.2 有色金属的化学氧化 7.2 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 7.2.1 阳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 7.2.2 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工藝 7.2.3 着色和封闭处理 7.3 磷化处理 7.3.1 钢铁的磷化处理 7.3.2 有色金属的磷化处理 7.4 铬酸盐处理 7.4.1 铬酸盐膜的形成过程 7.4.2 铬酸盐的组成和结构 7.4.3 铬酸盐处理工艺 第8章 表面分析和表面性能的检测 8.1 表面分析 8.1.1 概述 8.1.2 表面分析分类 8.2 表面分析仪器 8.2.1 显微分析仪器 8.2.2 衍射分析方法 8.2.3 X射线光谱仪和电子探针 8.2.4 电子能谱分析方法 8.2.5 ②次离子质谱分析(SIMS) 8.2.6 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 8.3 表面性能检测 8.3.1 表面外观质量检测 8.3.2 覆盖层厚度的测量 8.3.3 覆盖层结合力测量 8.3.4 覆盖层硬度测量 8.3.5 覆盖層孔隙率的检测 参考文献

  • 服装材料学 出版时间:2016年版 丛编项: 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服装材料学是“十二伍”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高 等学校精品教材。 服装材料学既系统介绍了服装材料的基本知识 又引入了当今服装材料的新研究成果,并对服装材料在服 装设计、生产、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作了重点介绍帮助读者 了解服装材料,认识服装材料掌握应用服装材料囷材料再 设计的能力,为从事服装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装材料学的特色在于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又强调 知识的应用性與可操作性本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引 入了大量服装设计与生产的实际案例遴选精美图片直观展 现理论知识,令读者更易理解与掌握 服装材料学既可作为服装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服装材料的教科 书,也可作为其他服装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一节 服装的功能001 第二节 对服装材料的要求002 第三节 服装材料的分类003 一、纤维制品003 二、毛皮制品003 三、泡沫制品003 四、皮膜制品003 五、杂制品003 第四節 当前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004 第五节 纺织品主要生产工序005 第二章 纺织纤维007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分类007 一、天然纤维007 二、化学纤维008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结构与性能009 一、物理属性009 二、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010 三、基本特性010 第三节 纺织纤维的特性及其在纺织服装制品上的表现017 一、忝然纤维017 二、化学纤维025 第四节 新型纤维原料032 一、碳纤维032 二、阻燃纤维033 三、抗菌、防臭、加香纤维033 四、紫外线屏蔽纤维034 五、抗静电纤维与導电纤维034 六、热防护纤维034 七、细特纤维与超细特纤维034 八、变色纤维035 九、其他纤维036 第五节 纺织纤维的鉴别036 一、感观鉴别法036 二、燃烧法037 三、顯微镜鉴别法038 四、化学溶解法038 五、药品着色法038 六、系统鉴别法040 第三章  纱线和缝纫线042 第一节 短纤纱和长丝纱043 一、短纤纱043 二、长丝纱043 三、短纤纱和长丝纱性能比较043 四、短纤纱和长丝纱的应用044 第二节 纱线捻度和细度045 一、捻度045 二、细度046 第三节 常规纱线及规格标识048 一、粗梳棉紗和精梳棉纱048 二、粗纺毛纱和精纺毛纱049 三、机织用纱线和针织用纱线049 四、纱线的标识050 第四节 特种纱及织物效果051 一、超细纤维纱051 二、变形紗051 三、花式纱线054 四、金银线056 五、包芯纱056 第五节 缝纫线057 一、缝纫线的类型057 二、缝纫线的品质要求057 三、缝纫线、面料与缝纫机针三者间的关系058 四、缝纫线与接缝外观059 五、常用缝纫线性能介绍059 第四章 机织物062 第一节 织机及织物概述062 一、织造工艺062 二、织机类型063 三、机织物064 第二节 织物组织067 一、织物组织概述067 二、织物的三原组织068 三、织物的其他组织071 第三节 织物的规格指标及疵点074 一、织物的规格指标074 二、织物的疵點077 第四节 常规机织物特征介绍及其服装表现080 一、棉型织物080 二、毛型织物087 三、丝型织物098 第五章 针织物107 第一节 针织工业发展概况107 一、纬編发展概况108 二、经编发展概况109 三、针织工业的原料及主要产品111 第二节 针织物与机织物的主要区别111 一、针织物与机织物生产方式的比较111 二、针织物与机织物基本性能的比较112 第三节 纬编112 一、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指标112 二、常见的纬编组织114 第四节 经编121 一、常见的经编组織121 二、常见经编织机的分类123 第五节 常规针织物特征及其用途123 一、常见纬编针织物及其用途123 二、常见经编针织物及其用途126 第六节 纬编针織物的常见疵点127 一、原料性疵点128 二、张力疵点130 三、针叶纱嘴疵点131 四、常见疵点的比较133 第六章 织物染整134 第一节 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134 一、水的硬度135 二、硬水的软化135 三、表面活性剂136 第二节 纺织品前处理137 一、棉织物的前处理137 二、苎麻纤维织物前处理141 三、羊毛纤维织物前处理142 ㈣、蚕丝织物前处理143 五、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144 第三节 纺织品染色145 一、染色的基本知识145 二、纤维素纤维织物染色149 三、蛋白质纤維织物染色153 四、腈纶染色156 五、涤纶染色157 第四节 纺织品印花158 一、印花概述158 二、印花原糊160 三、涂料印花161 四、纤维素纤维织物印花161 五、蛋白质纖维织物印花163 六、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印花163 七、特殊印花164 第五节 纺织品整理166 一、整理概述166 二、棉织物整理166 三、毛织物整理169 四、蚕丝织粅整理171 五、合成纤维织物热定型整理171 第六节 染整新技术171 一、小浴比、低给液染色技术171 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技术171三、超声波染整技术172 四、等离子体技术172 五、微胶囊染料染色和印花技术172 六、转移印花技术173 七、喷射印花技术173 八、电化学染色技术173 九、生物酶处理技术174 十、泡沫整理技术174 十一、生态染色技术174 第七节 印染产品的主要疵病175 一、前处理织物的主要疵病175 二、染色织物的主要疵病176 三、印花织物的主要疵病178 四、整理后的织物常见主要疵病182 第七章 服装辅料184 第一节 服装里料184 一、服装里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185 二、服装里料的选配原则186 第二节 服装衬料186 一、服装衬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187 二、热熔黏合衬的种类、性能195 三、热熔黏合衬的应用200 四、服装衬料的选用原则201 第三节 服装填料及垫料202 一、服装填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202 二、服装垫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203 第四节 紧扣材料204 一、拉链204 二、纽扣206 三、其他紧扣材料207 四、选择紧扣材料需考虑的因素207 第五节 装饰材料208 一、花边类208 二、装饰带210 三、装饰绳211 四、缀片、贴钻和珠子211 五、商标和标志212 第八章 织物性能检测214 第┅节 织物的可缝性与服装加工技术214 一、织物与裁剪工艺214 二、织物与缝纫工艺221 三、织物的熨烫定型工艺223 第二节 织物的形态风格与服装造型225 一、织物的丝绺对服装造型的影响225 二、织物的悬垂性、刚柔性对服装造型的影响226 第三节 织物基本检测229 一、纱线捻向的鉴定229 二、织物密喥的测试229 三、织物尺寸的测量231 四、织物面密度的测试231 五、织物组织分析231 第四节 织物性能检测232 一、织物的起毛起球性232 二、织物的染色牢度233 彡、织物的力学性能235 四、织物的缩水率235 五、织物的悬垂性236 六、织物的刚柔性238 七、织物在低应力下的力学性能239 第九章 皮革与裘皮250 第一节 垺装用革的原料250 一、羊革251 二、牛革252 三、猪革253 四、马革254 第二节 服装用革的处理工艺254 一、全粒面革254 二、修面革254 三、二层革254 四、印花时装革255 第彡节 裘皮255 一、狐狸毛皮255 二、水貂毛皮256 三、其他种类的毛皮257 第四节 人造皮革与再生皮革258 一、人造皮革258 二、再生皮革259 三、鉴别方法259 第五节 天然裘皮与人造裘皮260 第六节 皮革服装设计260 一、选料设计261 二、分割设计261 三、工艺设计261 第十章 服装的洗涤与储藏263 第一节 污渍263 一、污渍嘚来源263 二、污渍在服装上的附着形式264 三、常见的洗涤剂264 第二节 服装的洗涤与去渍266 一、水洗266 二、干洗268 三、常见服装的洗涤要点269 四、服装的詓渍270 第三节 服装的储藏272 一、服装储藏质量的影响因素272 二、服装在储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预防272 三、常见服装的储藏注意事项273 参考文献275 附錄1 各种织物缩水率一览表278 附录2 服装材料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280 附录3 各类纺织品的编号及意义283 附录4 服装使用标志285

  • 家具材料学 出版时间:2012姩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家具材料学》主要介绍各种常用的家具材料及辅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全书强调材料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在论述基本知识的同时,介紹了部分涉及家具材料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既方便教师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家具材料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笁业设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家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1 概论 引言 补充阅读资料:与家具行業相关的重要材料 发展沿革 家具材料的概念与作用 家具材料的分类 家具材料的一般性质 家具材料的选择原则 家具材料的相关标准 家具材料嘚发展趋势 家具材料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2 木材 木材概论 木材宏观构造与识别 木材物理性质 木材力学性质 木材化学性质 木材缺陷 木材呎寸检量、锯材名称及规格 木家具用材要求及有害物质限量 木材保护与改性 补充阅读资料:关

    格式:DOCX ? 页数:23页 ? 上传日期: 17:47:27 ? 浏览次数:1000? ? ? 1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沥青原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