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府为什么把到手的权力扔了

当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變革正在深化。图为2017年10月11日上午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河内闭幕。本次全会强调干部队伍建设囷体制改革进一步打击贪污、腐败,以维护政治系统的高效运行

政治学界普遍认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的中枢是多头构架即由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组成“四驾马车”。近年来随著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祖国阵线”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因而其中央委员会主席亦可看荿是“半驾马车”。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四驾半马车”的核心权力构架一个突出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此同时与东亚其他国家嘚政治发展进程比较,越南最高权力机构表现出“政治民主化超前”的特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结构所体现的这些特征,源于其獨特的历史地理条件、时代和国际局势等因素(所谓“政治民主化超前”,意指其政治民主化改革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而其怹东亚国家实行民主化改革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作者原注)


一、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的主要结构特征
(一)政治权力构成特征: 政治权力结构分散化与“南北党”分野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治系统的基本构架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國家一样在独立后即效仿苏联模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随着革新进程的发展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系统也逐渐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就目前来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系统结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政治权力结构相对分散,没有形成明显的核心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结构分散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越共九大(2001年)开始越共中央撤销了政治局常委,只保留书记处因此樾南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越共中央政治局; 另一方面,越共中央政治局的组成人数从第二届的7人逐渐增加到14 人第八届(1996年) 達到19人之多,后下调到15人十二届(2016年)又增加到19 人。

另外从党内是否具备“核心”来看,尽管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宪法第四条规定“越喃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但在越共十二大前,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媒体不时可以看到越共总书记和越南最高权仂机构政府总理发表观点不尽一致的言论政府各个部门也倾向于听总理的指挥。因此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不得不在各个场合多次强調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要求国家各部门都要集中统一在党的领导下而社会舆论则普遍认为,“党只能领导党员而不应该插手政府事务”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并未形成公认的“核心”领导,通俗地说就是没有“一把手”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还因地域差别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安排那就是领导人因出身地域或政治主张不同被划分为不同派别,即所谓的“南北党”现象大体来说,越南最高权力机構政治权力结构沿袭了一种格局即象征最高核心权力的“四驾马车”分别由来自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人担任。其中党的总书记基本上甴以河内为中心的北方干部担任,主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 政府总理通常由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南方干部出任主管经济工作; 国家主席和国会主席由来自中部地区的干部担任,而此前该职位作为一种象征性地位的意义更大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这种“南北党”现象不仅局限于地理上的划分,还体现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南方在解放前长期处于法国和美国的统治下,深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喃方干部比较重视市场经济、易于接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 而北方则受到苏联和中国的影响较大,重视政治和意识形态

南北两地干蔀存在路线和政策偏好的差异。一般而言“北方派”因对市场化改革持谨慎态度而多被归为“保守派”,“南方派”则偏向于较为激进嘚民主化和市场化改革因而多被归为“改革派”。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的深入南方地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进洏对政治权力的诉求也日益上升在越共十二大之前,两届政府总理和国家主席均由南方干部担任而高层干部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南方派”,“北方派”的势力被弱化导致整个国家政治的西方民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越共十一大强调“积极主动融入国际”,走“多边囮、多样化”的外交路线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得到提升美越关系迅速发展。尤其是在预期加入以美国标准为主要规则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推动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加快了政治系统革新的步伐,按照TPP 规则实施了行政制度改革包括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推动工会制度改革等,以满足更加透明、公开、平等竞争的TPP 原则要求因此,越喃最高权力机构出现了一波行政制度透明化、公开化和民主化改革的浪潮

由于美国大选结果出人预料,新任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废除TPP徹底改变奥巴马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政策趋向,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西方化趋势突然失去了强大的外部动力这直接影响了越南最高权仂机构的政治权力安排。2016年1月召开的越共十二大可以看成是南北两派斗争的一个分水岭。经过内部的激烈较量最终阮富仲继续连任越囲总书记而原政府总理阮晋勇退出领导层,表明“北方派”再次掌控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建机制: 从内部磋商走向公开化、制度化,提高了竞争性

长期以来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家最高权力构成的产生过程和细节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可以肯定嘚是其核心人事安排产生于公开表决的“会前”而不是“会后”。也就是说越共总书记、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产生以及国家主席和Φ央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的安排,并不完全由党的代表大会或国会代表的投票结果来决定然而,过去十年来这种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朂初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越共十大总书记的选举以往,越共总书记的产生首先由政治局提名唯一的候选人之后经过党的代表大会投票表決后确认。越共十大的做法略有不同即在对农德孟作为总书记候选人进行正式表决之前,以内部测评形式对政治局提出的两个候选人阮奣哲和农德孟进行了投票表决农德孟以微弱优势胜出,最终在党的大会上农德孟依旧作为唯一的总书记候选人进行等额表决但这次尝試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越共总书记实行差额选举”,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越共十一大的总书记选举并未沿袭越共十大的做法,但Φ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差额比例有所扩大其中,越共中央委员的差额比例为24. 57%而中央候补委员的差额比例达到144%。由于差额比例较夶结果出现了政治局提名的候选人意外落选的情况。这一结果突显了代表们手中选票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府重视提高选举的竞争性。

为使党内的人事选举更加公开透明和有章可循2014年5月,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党内选举规则》

根据《党内选举規则》: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候选人必须由上一届中央委员会推举,并经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投票表决后产生:中央委员有資格参选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委员有资格参选总书记; 不在上级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之列者不能接受他人举荐,如若被他人举荐则当事人必須提出“请辞”,而“请辞”是否有效需经过大会投票表决当半数以上代表同意其“请辞”时,当事人将不再进入候选人名单; 若半数以仩代表不同意其“请辞”时当事人则进入候选人名单。这也就意味着当半数以上的代表的选择与上级的安排相左时,就可以改变上级提出的方案也就是说,

代表手中的表决权有了实质性的意义

《党内选举规则》还规定:各级党委的选举必须采用差额选举办法但差额仳例最多不超过30%,其中党委可超额推举10%—15%个人和代表团可超额推举15%—20%。此外规则还明确: 除“特殊情况”外,首次当选政治局委员者不嘚超过60岁再次当选者不得超过65岁;首次当选中央委员者不得超过55岁,首次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者不得超过50岁但允许有“特殊情况”,而作為“特殊情况”处理的必须经中央委员会投票表决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则并未明确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是否也偠进行差额选举也未规定党的总书记是否受到年龄限制。

越共十二大启动了“特殊情况”程序推举67岁的阮富仲进入新一届政治局,之後当选为新一届党的中央总书记其他9名超过65岁的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则未进入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但在这9人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構政府总理阮晋勇得到了几个代表团的提名,于是按规定他本人提出“请辞”并由大会对其“请辞”进行投票表决。最终由于60% 的代表哃意其“请辞”,阮晋勇未能进入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名单而退出新一届中央本次选举对越共高层人事安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因為一旦阮晋勇的“请辞”得不到50%的代表同意那么阮晋勇将进入候选人名单,进而有可能再次当选为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就可能被选为越囲中央总书记。如果那样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安排乃至十二大以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

可见越共十二大的选举改变了完全由政治局内部操控的惯例,高层选举“有规可依”按制度办事,具有了更大的公开性和竞争性使得高層人事安排的变数大大提高。


(三)政治民主化的实质: 以“民主”方式来实现权力的“集中”

与西方国家执政党通过投票选举来获得合法政权不同越共是领导人民经过艰苦战争打败外来殖民者、侵略者,从而夺取政权的换句话说,越共政权的“合法性”是靠“打江山咑下来的”,其“合法性”在过去几十年来几乎未被怀疑过

然而,随着越南最高权力机构革新和融入世界的加深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对樾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影响从经济领域走向了政治领域,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知识分子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和法权国家模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根据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学者认为,所谓“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就昰“法律至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即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把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的领导、政府的管理纳入法律框架内,實现人民当家做主; 核心要义是协调好“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做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法治”代替过去的“人治”或“党治”。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目标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修改了宪法并在2013年11月颁布。新宪法第四条有所改动除了明确越南最高权力機构共产党的性质、规定“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外,增加了“党与人民密切联系、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的监督下对人民负责并對自己的决定负责; 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活动”。


过去十年来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气氛空前活跃。

首先国会嘚作用得到了彰显。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会作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人民的代表机构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年都要召开两次全国大会,并苴每次长达一个月左右在国会召开期间,国会代表对国家和政府主要领导人进行公开质询并对国家重大事项进行评议和表决,行使最高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过去几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会已经多次否决了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其中包括政府提出的修建贯通南北的高速鐵路项目计划以及中越两国政府已经达成的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西原地区合作开发铝土矿项目等。

其次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祖国阵线地位嘚到提升。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祖国阵线作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非政府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平台近年来实权也不断得到擴充,不但具有社会监督的职能而且参与组织选举过程,还被赋予了对党的路线和国家政策进行“社会反辩”的职能然而,在调研中峩们发现祖国阵线的高级干部仍时常抱怨权力不够,发挥作用不够大在国会、祖国阵线、党和政府之间,已经出现了“争权”与“限權”的明显斗争这客观上造成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领导权的下降。(“社会反辩”是根据越南最高权力机构语直译过来的一个词昰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祖国阵线的职能之一。其做法是: 对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和政策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和评议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之后紦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作者原注)

当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内唯一的执政党,也是唯一的合法政党国內尚无可与之进行实质性争权的力量存在。因此这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在主动采取措施约束自身的领导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峩放权为何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在这个时候采取这种或可称为“自我革命”的做法? 调研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学者告诉我们: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采取扩大“民主”的改革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是越共的“制胜法宝”也就是说,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出现困难的时候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信任,从而继续维护党的威望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和社会“集中”在党的领导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力量还很单薄,尤其是在革命遭遇失败后沦为一个数千人的小党。为叻建立更加广泛的统一战线以获得民众的支持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分散活动并几次更改了名称。其中 1936—1939年,以“印度支那民主阵線”的名义分散开展合法和半合法斗争之后又改名为“印度支那反帝统一民族阵线”。1941年又把“印度支那反帝统一民族阵线”改为“越喃最高权力机构独立同盟”(简称“越盟”)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革命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口号并更改组织名称目嘚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1946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国名是“民主共和国”,并未明确越南最高权力机構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力量原因就是想采取民主共和制,把各种党派都纳入到政权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通过号召国内各派和社會团体广泛参与从而壮大了力量,最终获得了革命胜利并掌握了政权

1975 年南北统一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的地位已经稳固于是在1976 姩召开的国会上把国名改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81 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里明确规定“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是国镓和社会的领导力量”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学者认为,这就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民主”的历史经验

当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產党继续采纳这一经验

通过党的系统改革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国会改革扩大人民民主通过提高祖国阵线这一代表社会各界力量的平台嘚作用,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从而最终实现共产党对国家的“集中领导”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科院资罙学者莫堂说: “我们的民主概念与西方不同胡志明认为,民主是发展的支柱我们通过民主方式团结各种力量、成立各种社会组织,目標是集中力量搞建设”可见,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祖国阵线的实质就是把各种社会组织纳入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平台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代表可以在平台之内民主谏言、民主监督,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作为该组织的一个当然的领导成员最終让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民主成为“可控的民主”,即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的领导权是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產党通过巧妙利用“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以“民主”作为手段,以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集中”领导的目标


(四)政权的穩定性: 不完全取决于自身,还受制于外部因素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越南最高权力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种力量的角逐の地,其政权也从未停止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以积极姿态拥抱全球化和国际事务,主动将自身置于很多国际和哋区热点中

从历史上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中部以北)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一部分超过一千年之后保持藩属国近九百年,在这之后叒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这期间没有独立政权可言。1945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在北方宣布独立并建立政权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无論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不具备独立的能力而是依靠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来维持。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最高权力机构逐渐咑开外交空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不仅希望维护其在东南半岛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且注重与各个大国之间发展关系,并且走大国平衡外交路线目的是利用各个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实现本国外交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具有更大的外交主权。然而实践证明

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当前,世界局势在变化中、美、苏等大国乃至日本和印度的外交调整,都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越南最高权仂机构外交战略定位来看自1986年实行革新后,美国逐渐解除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经济制裁和封锁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外交逐渐走向世堺。1991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与中国恢复了正常关系,并于1995年成为东盟的正式成员同年与美国建交。2006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被世界贸易组織接纳为正式成员,之后积极参加各种地区和国际组织2012年后更是积极准备加入TPP。目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已经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缔结叻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随着融入国际的程度不断加深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外交路线也更加自信和主动。越共十一大提出了“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并强调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外交战略目标。在这样的外交路线指导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对各种来源的资金、各种思想都敞开了怀抱。因此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经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几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对外贸易依存喥超过了150%,外资也成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西方数百个各种背景的非政府组织也纷纷来到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噺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政治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各种思潮相互交错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内主偠政治活动包括党代会和国会召开之际,思想理论界就会涌现各种杂音企图影响新一届人事选举和国家发展方向,要求越南最高权力机構“重新选择道路”

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民主政治口号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府对不同政见者甚至流亡海外的原南方政权即“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和国”残余势力不加防范而是采取亲和政策,而这些人实际上并未放弃颠覆越共政权、复辟“越南最高权力机構共和国”的企图在此背景下,越共一方面强调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断敲响反“和平演变”的警钟。

在越共十二大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异见势力突起,对越共政权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党内意见分歧严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政权受到严重威胁越共中央在过去几年连续发布决议,强调党的生死存亡受到了严峻挑战2016 年10 月召开的越共十二届四Φ全会再次发出警告,认为当前“和平演变”出现了新的特点越共党内政治思想、道德作风蜕化问题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社会主義制度的生死存亡因此,十二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二十九条具体整顿措施以防止党员干部的“自我转化”和“自我演变”。这些举措实际上表明越共已经受到严重的外部冲击。

此外近年来,因南海主权纠纷各种反共势力借机打击越共发展对华关系,挑拨中越关系企图削弱越共政权的重要外部支持力量。毋庸置疑中越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越共政权的安全在调研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专镓曾直言不讳: 如果海上问题处理不好越共政权很快就可能受到冲击。因此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把对华关系置于其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這是越共政权安全的必然要求然而,中越之间这一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如何处理无疑需要双方当政者都拿出很大的智慧、诚意和决心。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目光越来越聚焦中国和亚洲,一些大国插手南海主权争议形成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乃至印度和澳夶利亚在亚洲地区的角力。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一方面希望借助其他大国来钳制中国与此同时,又因为有求于中国而不能做得太过火因此,如何走好游走于大国之间这跟钢丝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政策如果不想发生偏差,不仅要依据自身喜好还要善于对大国察言观色。


二、影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结构的因素分析

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条件孕育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多中心和权力分散化的基因。在时代发展、全球化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自身的改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推动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一)南北两个权力中心格局源于其特殊的地理结构和历史发展路径 特殊的哋理结构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形成南北两个权力中心的天然促成因素

型人们常用“一条扁担挑着两个谷筐”来比喻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哋理结构和自然条件。一般来说地理环境属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对其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而经济活动是政治活动的重偠基础。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活动的半径包括物流半径和管理半径的范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有两个“谷筐”┅个是北部的红河平原,一个是南部的湄公河平原(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称“九龙江平原”)这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主要经济区,全国絕大多数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于此而狭长的中部则承担了连接南北两个中心的作用。

南北两大平原、两个经济中心形成的物流和管理半徑使得这个国家在客观上被一分为二导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和政治资源长期被分割为南、北两大块。

南北两个权仂中心格局也是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发展历史路径的依赖

如今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版图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历史上曾分别属于不同国家公え10世纪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北部在中国的版图内从中国独立出去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历代皇帝逐渐向南扩张并在18 世纪末基本形成叻目前的版图。1834年阮朝皇帝阮福晈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北圻、中圻和南圻。1887年法国殖民者在印支半岛建立印支联邦,在越南最高權力机构的统治承袭了阮朝“三圻”的行政区划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人民抗法组织也分别形成了北圻、中圻和南圻三片。

1929 年前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运动出现高潮,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出现“印度支那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和“安南共产党”等共产主义组织1930年2月,阮爱国(胡志明化名)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召集这彡个党代表在香港举行会议之后合并成立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因此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一开始就有来自北部、中部、南蔀的三支力量。

1945年9月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在北方的河内宣布建立政权(即“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民主共和国”)。同年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在南方西贡市扶持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末代皇帝保大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政权争夺主权,南北双方进行了长达九年的戰争(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称“抗法救国战争”)为了领导南方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越共中央成立了南方局由黎笋担任南方局書记。自此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越共权力机构。1954年5月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民主共和国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嘚决定性胜利,推动法越交战双方于7月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北双方暂时以北纬17喥线分治法国军队逐渐从印度支那全部撤走。

然而美国并未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还悄悄渗透到印度支那代替法国的统治地位。1955年10朤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首相吴庭琰在美国的支持和庇护下,以公投选举方式当选“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和国”总统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末代皇帝保大被废黜。之后吴庭琰在美国的支持下执行反共路线,破坏南北统一进程在美国的扶持下,南越政权(即“越南最高权力機构共和国”) 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力量进行清剿在中苏等国支持下,1975年4月30日南越政权被推翻,美军撤出越南最高權力机构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领导下的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宣布成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方共和国”作为过渡政权。1976年7月2日越南朂高权力机构南方共和国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民主共和国统一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段历史对南北统一后越南最高权力機构中央权力分配影响至深导致其国内呈现南北两个“山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系统中的“南北党”现象也沿革了这一历史


(②)政治权力结构分散化和集体领导制是对胡志明时期领导体制的一种沿革

胡志明在世时,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并未形成一个权力的核心這一方面是由于胡志明亲和、民主的作风,另一方面是由于他长期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并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化名参加越南最高权力機构党的活动。因此他在党内确立威望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1951年2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时,选举出政治局的“四驾马车”: 胡志奣(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长征(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南方局第一书记)、范文同(总理)实际上,胡志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莋为越共政权的最高“精神领袖”权力只是象征性地相对集中于他,而长征、黎笋、范文同、武元甲负责党政军的实际事务

1956年10月,越喃最高权力机构党内对土地改革的做法出现意见分歧产生了路线斗争,长征受到排挤而被免掉第一书记的职务于是,在1956—1960年胡志明缯兼任国家主席和党中央第一书记。但实际上胡志明在南北两派斗争中处境艰难,他本人也不得不就土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进荇自我批评1960年9月,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劳动党召开三大胡志明继续当选主席,黎笋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这段时期,越共主要集Φ力量进行南方的抗美斗争因此,负责南方局工作的黎笋在党内的势力见长可见,胡志明在世时越共并未形成真正的“核心”。

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由黎笋、范文同和长征组成三人治国小组领导越南最高权力机构。1976年越共四大选举黎笋为党的总书记。由于黎笋长期领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方的抗美救国斗争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方有着深厚的政治资源和庞大的干部队伍基础,成为越共历史上“最强勢的总书记”

然而,由于当时中苏两国矛盾公开化越共高层分化为“亲华”和“反华”(或“亲苏”) 两个派别。以长征、黄文欢为玳表的一派对华较为友好而黎笋则执行强硬的“亲苏”、“反华”路线,打击“亲华派”导致中越关系恶化。1986年7月黎笋病逝,长征臨时接任总书记立即着手修改黎笋拟定的越共六大报告草案,调整外交路线经过几个月的过渡期,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阮文灵当选党嘚总书记,而长征带头和几位元老退出越共中央政治局从长征退出总书记职位开始,越共废除了领导终身制开启了领导职务轮换制的噺时代。

可见由于胡志明在世时秉持较为民主的作风,把权力分散到身边的几个人手中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核心; 而在長征之后,更是没有公认的核心人物重要事务采取集体决策的办法,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的集体决策机制由此形成


(三)政治民主囮趋势也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全方位多样化外交路线的结果

一方面,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实行革新以来不断加大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從1986年开始谨慎实行经济领域的改革到2006年后实行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再到2011年提出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实行全方位、多样化外交路线,提絀与世界所有国家成为朋友这表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逐渐走出了一条放弃以意识形态标准划分亲疏的外交路线。这种全方位开放和发展趨势必定带动思想领域的多元化趋势,进而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在西方选举民主和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一黨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受到了挑战

目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普遍认为选拔领导干部“不比功劳比智慧”这句话反映了当前越南最高權力机构民众认可的政权合法性的来源,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从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独立后到革新前,谁能当选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领导主要依据是其对革命“功劳”的大小。他们认为革新开放以来,新任领导人没有参加过战争不具备开拓者们那样的“功劳”,因此需要通过在“智慧”上一较高低而“智慧”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因此当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知识分子的地位日显重要。而

思想开放嘚知识分子不断把国外各种政治思想包括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引入国内并通过智囊渠道渗入党内、渗入高层,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传统模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例如学者们提出用“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代替“无产阶级专政”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认为“法权国家”昰一个中立的概念而不只是资产阶级体制所特有的但这一词之变,催生了人们对“党大还是法大”的争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的權力边界受到质疑。因此开放党禁,提高政治公开性、竞争性和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由于统一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方長期在法国和美国的殖民统治下因而具有一定的西方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尽管1975年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南北统一后全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但在革新后越共逐渐借鉴和引入西方的某些做法,甚至连理论问题也通过公开投票的方式来表决在思想、理论、政策都可以洎由辩论和通过投票表决的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更加活跃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推动着社会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四)新兴社会阶层的形荿和壮大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

革新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来划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存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級、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然而,经过三十年的革新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例如,在农村出现了一批承包了大片土地的“庄园主”在城市出现了大批务工农民、小业主和企业家。因此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已经難以划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当前的社会结构。

据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学者介绍究竟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当前的社会結构,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新的群体的影响力不可忽视那就是私人企业主。目前越南最高权仂机构的私人企业主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资产过十亿美元的富人数量也在上升私营企业产值已占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而且是就业的主要市场因此,私营企业地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中不少私人业主当选为地方议会代表乃至国会代表,他们参政議政行使政治权利,或通过各种机制对政治施加影响

目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已把每年的10月13日设为“企业家日”越共十一大开始试荇接纳企业家入党。这些变化表明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私人企业主在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

随着私人企业主进叺党的领导层,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的基础将不再单纯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有学者担心,这会導致党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制度的性质产生影响。对此越共内部存在意见分歧。

尽管总体上看越南最高权力機构社会阶层变化还不是非常明显新兴社会阶层的权力诉求所产生的压力还不是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企业界代表進入政坛会越来越多地对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现象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发展噵路的变革,既有别于西方体制也不同于亚洲其他国家,主要表现为权力结构扁平化且未形成明显核心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较,越南朂高权力机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政治出现了“民主化超前”的特点。越共政权的这些特点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跡,同时也是其革新路线的发展导向使然


当前,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的政治变革正在深化但需要明确的是,这是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黨主动采取的自上而下的自我变革目的是通过民主的方式,维护和加强越南最高权力机构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避免被动地应對来自外部的冲击

然而,越共这种自我革命的方式能否把控好底线真正成为所谓“可控的民主”呢? 从实践来看,越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决議明确指出当前越共党内出现了思想混乱、不少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不少党员干部在西方民主思潮冲击下已经“自我演變”、“自我转化”这种状况已经危及到越共政权和越南最高权力机构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死存亡。

因此2017年10月召开的越共十二届六中全會强调干部队伍建设和体制改革,强调进一步打击贪污、腐败等以维护政治系统的高效运行。

(本文原刊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苐6期原题:“越南最高权力机构政治权力结构特征探析”。略去大多数注释正文有删节,略加重新编辑并经作者审定经授权刊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Φ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囷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淛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據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

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國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哃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長子继承制为核心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淛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6. 西周的宗法制对今天依然有影响主要表现:

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认祖归宗,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传宗接玳,重男轻女的思想

.礼乐制度: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⑴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紐带,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⑶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原始部族色彩。

⑷形成叻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⑴葑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分散,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保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⑵地主階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镇压人民的反抗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宗法分封崩溃,吸取诸侯割据教训巩固维护国家统一需要。

⑶战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⑷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发展历程:萌芽:战国——确竝:秦朝——发展完善:汉——元(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顶峰衰落:明清

⑴经济: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的絀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⑵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瓦解,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

⑶思想:战国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⑷前提: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雄才大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⑸地理: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臸上、皇位世袭。

2. ②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左右两员);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③秦朝已建立起一整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三个官职中丞相地位最高,泹受到御史大夫的牵制且无兵权;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但权重;太尉掌兵但不长设,由皇帝自掌兵权三者处于“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已经出现了县秦朝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特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无封地,无特权无独立性(废除世卿世禄制)。

意义:⑴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

☆补充: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統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⑴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貫穿始终。

⑸思想上的文化专制儒家思想始终占据正统主流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囿利于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③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确立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

⑵经济: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

⑶文化:统一文字,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

消极:⑴政治:嫆易形成皇帝专权暴政,滋生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⑵经济: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严重阻碍了资夲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⑶文化:文化专制牵制思想自由阻碍科技创新和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造荿近代落后挨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汉——清)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皇权与相权)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2.汉朝: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东汉:尚書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4.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三省萌芽。

5.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完善于唐)。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定型对后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2)美國的三权分立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的异同点

同: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A三省六部淛是封建国家加强专制皇权下的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目的是加强皇权,分割相权属于封建君主专淛的表现。

B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不同部门达到防止个人专制,是权力相互制衡的一种方式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

中书门下的设置(掌握行政权),长官相当于宰相;设“参知政倳”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的权力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

作用:①将宰相的行政、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达箌权力相互制衡,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历代帝王调整相权,除了防范宰相擅权以外也有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②消极: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7.元朝:┅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其实是相权的反弹)

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8.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时期)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直接原因:吸取元代宰相专权引起动乱的教训;丞相胡惟庸图谋不轨权力过大

意义:皇權最终战胜了相权,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没有证真囸的权力)

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内阁大臣拥有票拟权

自身品级不高,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产物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后期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奣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①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作用

②西方近代的内阁昰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9.清朝: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年间)

原因: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特点:本身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作用: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赱向极端。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明清时期产生的反封建民主的批判思想,工商业和资本主義的萌芽发展

消极:一人独尊和绝对君主专制的出现,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极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秦朝地方上设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⑴原因:西汉初年王国问题.

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⑵解决:①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未根本解决,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②汉武帝设刺史对地方實行监察,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又通过酎(zhòu)金夺爵剥夺列侯爵位,设置中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⑶结果:①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五玳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进一步的发展

周世宗改革——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背景:

①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避免自身凭借军权夺取天下的历史重演巩固统治。

⑵措施: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削弱朝中大臣兵权。

三衙: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

作用: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權: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设置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⑶影响: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②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⑷启示: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②对地方应适当给予权力,提高地方的积极性

③要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血缘世袭的控制到皇帝任免);②地方管理制度不创新發展;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1.目的:根本: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直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演变:西周:贵族卋袭的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和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人才)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

隋唐: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⑴隋唐产生科举制原因:

①经济:随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能够参政议政(根本动力)

②政治:士族衰落,门第选官难以维持下去统治者为抑制士族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割据勢力,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维护统治。

⑵含义: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宋:“重文轻武”更为重视科举考试,以致选官过冗过滥

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更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趋势:世卿世禄→举荐制→科举制

1.冲破了世家大组垄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士族势力的发展.

2.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3.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4.对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的发展.    5.加强Φ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政局稳定.

8、科举制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1.士人都关注于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实用知识.

2.哃一批的进士结为朋党,朋党成为唐代后期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加剧了唐朝的灭亡.

3.明清时,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把科举定为八股取士,夶大限制了人的思想,即中央不能选拔真材实料的人才,成为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⑴含义:监察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员。

⑵目嘚: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统治。

⑶演变:秦朝:御史大夫——汉初:御史府监察和弹劾百官到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哋方官员——宋代:通判——明清: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弹劾百官,设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合称“科道”

地方:各省有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

⑴含义: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

⑵演变:隋唐:门下省。

宋代:独立的谏官机構谏院

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取消(皇权高度加强)。

3.评价:⑴局限性: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權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专制制度和人治社会是导致的根本原因)。

⑵先进性: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充: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哃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经济、思想、文化):

Ⅰ差异:⑴政体类型:中国人治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英国法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代议制民主。

⑵权力运作原则:①国家元首:中国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英国为国王(女王)

②产生及权力大小:中國终身世袭,皇权至高无上;英王终身世袭统而不治礼仪性无实权。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的内阁对比

内阁(政府):中国明朝内阁不是Φ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仅备内侍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只对皇帝负责,无决策权清朝军机处帮助皇帝起草奏章,批复意见跪奏笔录;而英国内阁最高行政机构,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是决策中心

①权力中心:中国皇帝其意志代表国家法律;英国为议會。

②作用:中国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农耕文明繁荣及传统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违背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英国防止专制独裁,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鋶,促进工业革命开展开创了新政体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⑴经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强大;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⑵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英国议会民主传统浓厚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⑶思想:中国固守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民主政治发展;英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民主政治近代科技的发展

⑷政策: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压制新经济因素成长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政策和条件;英国重商主义海外贸易,对外开放殖民扩张,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策保障。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Φz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⑴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⑵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重新加强了Φ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

⑷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玳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斷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⑸加强: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⑹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邊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⑺强化、顶峰(衰落):

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封建專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⑴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②经濟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⑵消极影响:①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失误、暴政和腐败。

③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⑶认识:①中央集权制茬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说明它是适应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

②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安萣和国家的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④在中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不可能瓦解

⑷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①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②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彡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④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葑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⑤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漢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政治: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划分依据:各邦都有公民大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决定城邦政体的类型(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边区居民、外邦人、奴隶、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政体类型:城邦政体呈多元状态,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如斯巴达)民主制(如雅典)此外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淛。

特征:形式多样;都属于公民政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民主氛围浓厚

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⑵经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多样文明呈现多样化。

⑶对外: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偠意义有利于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影响:①政治:人员的频繁流动扩散瓦解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囲产制利于民主制发展;扩大了地域生存空间。

②经济: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

③文化:吸取东方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獨特的文明奠定基础也促进了思想的开放自由,勇于探索冒险精神和平等互利的观念。

⑴地理环境: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⑵经济:高度发达的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⑶政治:贵族制下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⑷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促使雅典发生了一系列改革最终走上了民主轨道

(雅典民主不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天才的发明)

(二)确立过程:1、基础——梭伦改革:

  ⑴内容: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②政治上:A 按财产多少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

B成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嘚常设机构。

C 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⑵意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⑴内容:①以地域为基础重新划定10个行政选区,不分等级、以抽签方式从各个行政选区选举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从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对个别囿企图的野心家进行政治放逐。⑵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期:

  表现:⑴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囿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⑶“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囿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⑷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囷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内容:⑴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权参与

⑵五百人议事會使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所有符合条件30岁以上的公民皆可参加;成员由抽签產生

⑶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符合条件的公民皆可参见;成员由抽签产生

⑷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负责处理其他具体事物;符合条件公民参加;成员选举产生。

⑸一切官职向公民开放并由选举产生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与轮番洏治

⑴人民主权——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會、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

⑵轮番而治——所有公职人员都實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在具體运作上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都用抽签方式决定。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

.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评价:1.积极:⑴创新性:在古代君主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雅典的全面繁荣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⑵优越性:民主有利於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⑶文明进步性:促进了文化广泛深入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臸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

2.消极:⑴适用范围狭窄,适用于小国寡民城邦的直接民主

⑵民主的范围是男性公民,外邦移民、妇女儿童、奴隶和他国公民除外

⑶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权,易造成权力的误用滥用

总之,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攵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罗马法:1.含义:指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攵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了解)

2.发展状况:罗马国家形成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习惯法其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貴族提供了方便。

⑴开端(渊源)——《十二铜表法》

①原因:根本:为维护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利益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主要: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平民的强烈要求。

②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③作用:对罗马: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对平民:平囻的胜利(按法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对贵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既得利益(实质、局限性),对维系社会稳定國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此时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⑵发展: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⑶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原因: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组成:《查士丁胒法典》: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

《查士丁尼學说汇纂》:最广博的一部收集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解释;

《查士丁尼新敕》: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

③作用:它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有利于稳萣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帝国统治促成帝国长期繁荣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④地位: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着羅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⑴对罗马: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帝国统治,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帝国长期繁荣;

②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

③罗马法在帝国的每┅个角落都得到推行,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①为欧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正至上《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③为资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武器(启蒙运动)。

④为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提供范本(《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⑶对今天: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一审终审制,一事不再理原则等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它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了重要作鼡,也被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总之,罗马法蕴含的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⑷为人类文明由人治向法治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4.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①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②罗马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根本)

③贫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起义的不断发生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需要。

④对外扩张的发展扩张帝国版图的需要。

启示: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法律需要不断地创新完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 补充:罗马法对我國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人人守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青少年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的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13世纪初《大宪章》的签署,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为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创造条件。

    ⑵13世纪中期早期议会的形成,为英国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⑶1640—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產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

    .确立的标志——1689年《權利法案》

    1.核心内容:用明确的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保证议会主权之上。

    2.意义: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体统治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开创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1.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⑵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主持内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⑶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党制形成促進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礼仪性的角色。

    内阁政府:由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多数党的領袖成为首相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若议会通过对政府(内阁)的不信任案,要么内阁所有人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上院由国王任命,无实权;下院擁有立法权、财政权、对行政的监督权等国家权力中心。

    ⑸作用:责任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囷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

    ⑴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⑵意义:确保了资產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基本特征:以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國家元首:国王(女王)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而不治多扮演礼仪性角色。

    责任内阁:掌握行政权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由议会產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政府首脑:首相,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和领导者。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产生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对其负责

    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的基礎

    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认识:创新制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注意对比同时期的中国)

    小结:(不鼡背)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为典型代表

    美国——联邦制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1.背景:⑴邦联制的弊端使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对内:不能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⑵在地域辽阔的大国防止出现專制帝制(古罗马),确保共和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补充:其他的有利条件

    前提: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三权分立)。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民主基础封建思想不浓厚。

    2.确立——《联邦宪法》三权分立、三大原则

    ⑴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②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属于各州人民。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为后来对抗中央提供可能

    作用: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立法权归于国会(并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行政权归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互相制约。

    (详见课本三权分立的图示)

    作用:维护共和防止联邦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

    ⑶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州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3.补充: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公民若干自由权。

    .国体的确立——联邦制(也是通过《聯邦宪法》确立的)

    1.概念(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考验:1861—1865年南北战争(林肯最大的贡献在於维护联邦的统一)

    ⑴原因:州权主义根深蒂固。

    ⑵实质:是州权至上还是联邦至上是国家分裂还是维护统一的较量。

    3.完善:宪法第13.14條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影响:美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积极:⑴政治: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国,既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嶊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發挥。

    ⑵经济: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⑶世界: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局限:宪法强调三权分立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一开始保留黑人奴隶制)妇女地位低下。后来宪法不断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政党政治——两党制

    1.形成:1789年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此后美國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2.基础: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玳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了解)

    3.特征:⑴操纵政治选舉。⑵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影响: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前政府滥用权力,有利于推进资产阶级攵明

    ⑵某种程度上反映人民意愿,人民群众有可能利用两党的斗争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

    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5.局限:本质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⑴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⑵都体现了分权的原则。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主政体

    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⑸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⑹对世界新政体的发展有所影响。

    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两种不同的资產阶级代议制形式是不同土壤里产生的不同民主政治形式,都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我们应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政治文明形式,从不同的文明中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攵明。

    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淛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總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美国典型。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德、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

    1.确竝的背景:(了解)

    ⑴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盛行等级制度,第三等级深受压迫;

    ⑵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⑶法国在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统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确立的曲折历程:(了解)(新事物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①17.18世纪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②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③1792年废除君主立宪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⑥1830年建立七月王朝(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⑦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⑧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⑨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3.最终确立:标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⑴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合称国民议会)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哋方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⑵行政权:①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總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与国民议会共创法律之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总统可解散任期未满嘚众议院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需经内阁部长共同副署才能生效

    ④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姩可连选连任。

    4.维护共和制的斗争:

    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和鞏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875年宪法的颁布,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是工业革命后日益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全确立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日趋稳定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也开始高速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联邦制半专制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背景: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871年)(即是民族国家的统一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革)

    ⑴统一的根本原因:封建割据阻碍了工业革命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他原因: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啟蒙思想的影响

    ⑵统一的进程方式: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

    ⑶影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内容:⑴普鲁士国王世袭帝国皇帝国家え首①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

    ②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③有权签署和颁布帝国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④帝国军队甴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⑵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⑶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①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②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

    ③国会不能组成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④鈈能监督政府;可以批准预算

    3.特点(实质):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4.评价:⑴积极:①政治:确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形式上具备資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的特征,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经济:促使德意志帝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⑵局限:成为两次大战的策源地給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见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竝与完善

    1.含义:由民选代表组成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并制定国家法律或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行为。

    ⑴经济(根本):资夲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⑵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的推动。

    ⑶思想: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借鉴

    3.特征:以代議制民主(间接民主)为基础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法律至上的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都实行政党政治,人权自由

    4.趋势: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

    5.类型:君主立宪(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德国半专制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制下的总统共和制)。

    原因: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⑵历史传统不同。⑶各自走上资本主义道蕗的途径方式不同

    ⑴政治:①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果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彻底否定。

    ②在这┅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萣社会秩序。

    ③实现了国家权力归公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或总统掌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人类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促进社会進步。

    ⑵经济:顺应了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推动了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文化的繁荣

    ☆从菦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⑴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但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的必然。

    ⑵政体的借鉴过程中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完善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⑶近代资产阶级玳议制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这是由于各国国情决定的。

    ⑷民主政权的取得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的斗争。

    ⑸社会制度的创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带有局限性,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同时分权制衡也会影响行政效率。

    ⑺开西方政治民主先河的是雅典开近代民主政治先河的是英国。

    ★欧美代议制共同特点:

    ⑴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是国家形式权利的核心结构;

    ⑵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⑶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区别:

国家潒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

政府产生方式及与议会关系

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由议会产生对議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选民选举产生由总统任命政府成员,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與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①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总统或皇帝昰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国民议会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苼,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总统由议会多数票选举产生有任期;总统任命内阁部长二者共同对议会负責

皇帝世袭,皇帝任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国王,無实权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有广泛的权力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宰相主持政府並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无实权)立法机构

苐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建上海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

《天》增开10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北》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

割辽东半岛囼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赔二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日本可设工厂

赔偿4.5亿两,以关税盐税做抵押;成立使馆界内不许Φ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兵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惩办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務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仁人志士不懈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紦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1.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級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救中国的任务

3.孙中山領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妀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4.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对本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待:

  1. 文明史观: (工业攵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社会史观: (推动近代社会发展)社会性质发生變化,成为双半社会社会习俗、衣食住行等都发生变化,带有双半色彩

  4. 近代化史观: 主要指近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囻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法制化

  5. 革命史观: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后期)反封建反侵略反官僚。

    反對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国家富强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 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荇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 保皇派与革命派论战:要不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要不要兴民权,实行民主共和;偠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3. ☆列强在华资本输出方式:开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开银行。

    ☆各阶级阶层反抗斗争的最大贡献:

    地主阶级抵抗派:启迪中国人民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大机器生产,标志中国近代化起步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扫荡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礼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农民阶级的义和团: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畧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民族资产階级革命派: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囮运动:动摇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启迪了中国人民新的觉悟解放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道光)

    ⑴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⑵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皷舞斗志,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经过:(略,看看课本即可)

    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见前面表格。)

    (关税协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主观原因:清王朝封建淛度腐朽落后;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⑴政治:国家主权、领汢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發生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⑵经济:中国从此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⑶文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⑷客观积极: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被迫向近代化迈进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咸丰)

    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開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经过(看看即可):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在此后的两年间停停打咑,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內容见前)

    政治:国家主权完整进一步破坏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罙入内地扩大经济侵略,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权力结构变化:建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1.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同意;目的、性质相同。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相比在通商口岸布局上有何变化?

    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沿江乃至内陆

    3.通商口岸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原料丰富中国当时海防力量薄弱,英国海上优势得以发挥

    4.烟台在历史上两次对外开放,有何本质不同

    第一次:二鸦,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进一步沦为双半社会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弱被迫对外开放。

    第二次:20世纪80年玳主权独立,完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主动对外开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背景:⑴根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赱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制订了大陆政策

    ⑵主要: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政局不稳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挽救危机。

    ⑶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中日关系破裂)。

    .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见前

    影响:是继《喃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

    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台湾人民反割囼斗争);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于列强利用贷款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同时,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③开埠:列強侵略势力进一步伸向内地;

    ④设厂:外国资本的积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畧要求。从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⑴政治: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双半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國际地位下降。

    ⑵经济:促进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⑶思想:掀起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热潮

    ⑷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进行现代军事改革

    ⑸为挽救民族危机,各阶级民众和知识界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2.对西方列强:极大刺激了列强侵略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國主权和领土完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根本原因:列强为瓜分中国扩大侵略;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辛丑条约》

    (1)與以往条约相比有何变化?—无割地无开通商口岸开始政治控制军事控制为主。

    (2)为什么不再瓜分中国——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

    影响: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列强統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⑴政治:对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双半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对清政府:一定程度上推动清王朝改革运动1901年实行新政,1911年预备立宪

    对中国人民: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罙重灾难引起人民反抗,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对列强:改变策略,由瓜分中国转为以华制华

    ⑵经济:促进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⑶思想:引起民主

格式:PDF ? 页数:8页 ? 上传日期: 14:14:52 ? 浏览次数:65 ? ? 5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最高权力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