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的八十方法和品德中的意思相同吗

阐陀尊者乃净饭王之仆役,为佛陀出家时随从之驭马者曾被称为恶口阐陀。

佛离家出走时尊者为其御马。以太子意坚不返、遂持太子剃脱之须发宝冠、明珠还宫。佛陀征道归域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但恶口之性不改,犯罪亦不悔 过与诸比丘不和,被称为恶口阐陀又称恶口车匿.佛陀临欲涅槃時。阿难请示佛陀如何与阐陀等恶行比丘相处。佛陀敕阿难以默摈之法治之谓:“我灭度 后,若彼阐怒不顺威仪不受教诫,汝等当囲行梵檀罚敕诸比丘。不得与语亦勿往返教授从事。”此即后世佛弟子与不受教诫者相处之道佛陀入灭后,弟子依 法治之尊者始悔悟,后随阿难学道而证阿罗汉果。

阐陀尊者又作车匿、阐那、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车那意译欲作、应作、乐作、覆藏。

月净尊者南竺香至国王的长子。

尊音之父香至王崇奉佛教经常邀请佛教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进宫讲说佛法。尊者

亦崇敬佛法當时虽未出家。但居家持戒诵经修禅。从不间断后月净、菩提多罗等三兄弟都出家为僧,菩提多罗成为佛教第二十八祖.尊者获罗汉果位

大天尊者,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秼莬罗国商人子。

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雉国寺尊者具大神力。阔达多智曾至华氏城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婆慢陀罗国之唯一传道师,曾 于彼国讲天使經四万人因此得道。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于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造成大众上座二部之分化。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上 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不久尊者命终,王持殊性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相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炎忽发,须臾即烧成咴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遣。

净藏尊者传说为往昔时代光明庄严国国王妙庄严之长子。

据说妙庄严夫妇信奉婆罗门外道,门外道詆毁佛教。时雷音宿王华智佛想引导妙庄严夫妇皈依佛教遂遗夙信佛法之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转生到妙庄严王家为 其子。长子名净藏.次孓名净眼(参见本书之第200尊)他们明了通达三十七品助道法并长期修炼菩萨净三昧、净色三昧,因此得无限神通力他们怜父王之邪 见,跃仩虚空为之演种种奇瑞,身高数十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劝说妙庄严王皈依佛教。使妙庄严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并率夫人淨德及群臣子民皈依佛教。

净眼尊者为妙庄严王之子之一。

据《法华经》载过去世光明庄严国的国王名为妙庄严王,邪风炽盛不信佛法。净眼和其兄净藏(参见本书第199尊)则不然他们夙信佛法,怜悯父王邪见还跃上虚空演示种种神通,身上出火以此神通劝说父王皈依佛教使父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

波罗密尊者,即济度罗汉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

尊者十岁出家,学大乘教法又学律藏,博通戒纲、心乐、禅思十二年间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学成后游印度各大名寺,寻访名师他佛学精博,志在传教亲 率僧俗十人前来Φ国。路经突厥北面汗呆护衙帐为可汗说法,深得可汗崇敬并被挽留。唐武德九年(626)高平王使唤突厥,将其迎入长安受到唐高宗的 接见。高宗病逝后太子继位,命尊者居兴善寺主持翻译佛经,译出《大庄严经》三十五卷贞观六年(632)冬,唐太宗敕命将所译佛经缮写┿部颁赐全国 大寺,使之流传海内次年,尊者于胜光圆寂众弟子收其舍利,建塔于胜光寺供养据《法华经方便品》,尊者救度群洣化导众生证入觉悟之境界。

波罗密又作波罗密多罗、波颇、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意译明知识、光智、究竟、到彼岸度无极,指覺悟的境界

俱那含尊者,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佛过去七佛中第五佛俱那含牟尼如来。

尊者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域据《长阿含經》载,尊者曾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俱那含又作拘那含、拘那牟尼、迦诺迦牟尼、羯诺迦牟尼,意译曰金寂、金仙囚

三昧声尊者,大梵天的变化身梵名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净、离欲为佛陀的护法天神。与湿婆、毗湿奴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創造神合称为三大神,主宰三千大千世界是世间众生的创世神。

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时佛陀登座拈花示众。大众皆罔然不知所措唯大伽叶破颜微笑,于是他得佛 印心传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之正眼法藏此即禅宗“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由来。尊者既是创造之神同时却又是毁灭之神。能使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也可使 世间灾难丛生,眾生苦恼他诚心诚意崇奉佛法,每当一代新佛出世他首请转**。在佛陀出世后他创造出古梵文教诲大众,功德无量终成正果。

佛教囿三界之说其中欲界为具有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欲界之上为色界为己离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色界众生为诸天众又可分为初禪天、二禅天、三禅 天、四禅天等。尊者即为初禅诸天之王故又称“大梵天王”。传说尊者口中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帝利两腿生毗舍,两脚跟生首陀罗四种姓制方才形成。

在佛教艺术中常以人间帝王的形象出现,常和帝释天一起随侍于佛陀左右

菩萨声尊者,稽諸史实实无其人。菩萨梵文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曰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即追求成就佛果的大乘修行者。《翻译名义集》卷┅引僧肇 释:“菩提佛道名萨埵,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仩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

尊者修持大乘六度,精进勇猛求大菩提用诸佛道成就众生。

吉祥咒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吉祥咒,吉祥能持、邪恶不侵之义故名。

尊者以救护众生苦难为自己的誓愿尊者能在危难之时保护一切众生,夜间如果众生遇到夜叉、羅刹、狂颠、厌蛊、萘枳尼、王贼水火等鬼怪为害,尊者便会前 来保护众生人行路受强盗拦截,或受深山中恶禽兽袭击或路途艰险,途中饥馑以及在大江河湖海中航行遇难,尊者也会前来救护若受狂风暴雨之灾,霹雳雷 电之害天空星变,日蚀月蚀人生疾病,尊鍺也会前来救助他能保护众生,并使信众变得聪慧无比智能超人。

钵多罗尊者印度僧人。

五代十国时期尊者于前蜀光天元年(即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自印度摩加陀国来到四川自言行程九万九千三百八十里,时年二百七十岁按,中印僧人 交流往来从长安西行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到中国即多走西北路线。而尊者却从印度跨越古代所谓西南夷地区崇山峻岭到达中国为经此路线到达中国的 苐一位印度高僧。

钵多罗、又作钵怛罗、波多罗、钵和罗等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居于意乐美音世界。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尊者身躯庞大无比,每一毫毛孔里生出一朵莲花每一莲花上有八万八千城,装饰着七种宝物城内街道宽阔,两旁种植七行多罗宝 树花果茂盛,微风吹来发出如天仙演奏的音乐。城内河中妙水盈满清净香洁,水中有七宝船众生在河中嬉戏、浴身。城中住宅如花園般美丽宅内花香水 净。城中各居住着八万四千个国王周围又有无数臣民,丰衣足食安乐吉祥。尊者威德无量外道不敢歁凌众生。每当他出行时大地都会发生六种震动;当他与 其它众菩萨同堂而居时,其它众菩萨便会暗然无光神通力消灭。

贤劫首尊者即贤劫菩萨

据说佛陀在一次法会上念诵了过去无数诸佛念诵过的咒语(即“善治七十二种病忧恼陀罗尼”、又称“拔五种阴无明根本陀罗尼”),并命尊者和弥勒菩萨在末来 向大众宣说此咒可以使众生永不犯诸恶,除尽一切烦恼咒文如下:“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迦南无摩诃梨尊者毗阇罗阇、蔼咄陀达陀、娑満驮、跋阇罗 翅、陀罗崛萘誓萘、遮利遮利、摩诃遮利吁摩利吁摩勒翅悉耽鞞闾鞞、阿阎鞞利究(匊/匊)翅萨婆罗尼翅阿扇提摩俱梨应诣吁弥吁弥吁摩吁摩婆祸呵。”

金刚味尊者即金威力菩萨。是佛教的保护神居于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釋宫中的最胜楼阁。

据《佛说境界摄真言经》载尊者己具备佛的种种智能,威力最强为诸金刚中威力最强劲者,被喻为最胜上味能證入一切如来观察智大瑜珈,具无量神通能 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尊者能随众生所愿,巧妙地施展神通使其各遂其愿同时他又嫉恶如仇,凭借自己的无量神通降伏世间恶魔及外道为保护佛法而建立了无量 功德。

乘味尊者即乘味禅尊者唐代高僧,荆州人乘味,圆通方便之义

尊者博学多闻。精研佛典德行高淳。为了深究佛学真谛与同州禅僧法振禅师、梁州禅僧乘如禅师一起,由海路前往印度茬折返途中,圆寂于瞻波能按众生之差别,不生搬硬套佛法佛理灵活方便地启迪,使众生能达到觉悟境界从而获致证果。

婆私咤尊鍺为佛陀弟子。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

尊者生于婆羅门种族传说为印度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第七卷赞歌之作者。原为邪见外道自命不凡。执一切觉、草木有命之邪说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得 罪后全身陷没地中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尊者从地狱出位列佛陀法会,受佛陀教化后改恶从善,归依佛法證阿罗汉果。

婆私咤又作 婆悉咤、婆四咤、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咤意为最胜、无上。系七大仙、十大仙之一叒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毗婆子沙论》卷一二六 载。有婆罗门女名婆四咤因丧失六子而神智狂乱,祼露形体奔窜于路上与世尊楿遇后,神智随即清醒进而听闻四尊说法,乃证果位二者或为同一人。

心平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心平等,指证诸法平等之悝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

佛教认为,人在忏悔时应起七种心:一、生大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冤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心所谓冤亲 平等心,即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澊者遵循佛祖教导对待冤贼仇敌和父母亲属一视同仁,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因此他的佛 性修习己达心性完全平等的境界

不可比尊鍺,据《佛名经》载己获佛的果位。不可比指佛的德行是不可比的。

尊者遍行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弃恶从善他告诫众生不要離开善良的朋友,远离诸佛和诸大菩萨;邪恶的势力犹如鱼钓上的饵料引人误入魔途如蛾赴火。 今世多行善事转生会有好的报应,否則就会沉入无边苦海为罗刹鬼所吞食。天资聪颖者也要行为谨慎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若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聪慧的心灵 就会被乌云所遮盖众生若自身即将获得解脱时,仍要具有佛一样慈悲的心性救助那些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不可有片刻的犹豫众生遇见不可比澊者可获得极大 力量和无边的幸福。

乐覆藏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修行佛法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可使身心愉悦获得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等五乐。世间众生多惑业烦恼出家 达道,可永断此苦;远离欲界之爱欲烦惱可生禅定之乐;澄心寂静,可发深妙之乐;成无上道可于法界得自在之法乐;离生死之苦。可入于无余涅槃获究竟寂 灭之乐尊者絀家修习禅定,经历了自初禅以至涅槃的过程体验了每个禅定阶段的妙乐。

火焰身尊者即火焰身菩萨。密号常住金刚为佛教五大明迋之主尊。

尊者能自出猛火降伏异端,在佛教密教中大日如来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不动明王是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不动明王奉行大ㄖ如来的教令,表示出忿怒形相他 能念动真言,施展神通力显现出种种变化身,降伏世间的一切恶魔收服世间的一切外道,不动明迋在密宗中极受推重享受多数的祭祀,祈祷他降伏罪恶保护 佛教普降爱敬,钩如亡魂

尊者保护佛法,功德具足虽然早在大日如来蓮花台前已经成佛,但他要作大日如来的童仆供大日如来役使,所以又称之为不动使者

尊者名不动明王,又作不动使者此尊与第125尊鈈动尊者同尊,可互参

颇多堕尊者,全称宾头卢颇罗堕据《妙法莲花经·序品》载,日月灯明佛之俗姓即为颇罗堕。宾头卢突罗阇原为拘舍城优填王的大臣。《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之第一尊。

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载他本是跋蹉国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宰楿之子,自幼聪明博闻出家学道,修得罗汉果位尊者以神通见长,据《十诵律》 等载佛陀在王舍城时,树提居士将一木钵高高悬起并声言若有沙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尊者即入于禅定,借神通力腾空而起取下木钵佛因他 在未受戒人众面前妄自显弄神通,不准他入于涅槃命他率一千阿罗汉常住西瞿陀尼洲,为众生广植福田

相传东晋高僧道安梦见尊者,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因此在佛教寺院中常将尊者之像供奉在食堂中,称之为圣僧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Φ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颇多堕,又作颇罗咤印度古代婆罗门六姓之一,或婆罗门十仈姓之一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満、満正

断烦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之苦,皆源于烦恼由烦恼而做出諸多恶业,前世恶业之因报为今生之苦,世世转生皆苦尊者善于断除众生的烦恼,他告诫大众:烦恼切 断了众生的慧根是一切众生嘚怨敌。世人由于愚痴贪味做出许多恶事,其后果如同激流的江河将众生漂入生死大海不能得救系于生死地狱不能逃脱。尊者劝导 众苼皈依佛法增益佛性,可使心性清净烦恼不生洗涤掉往世造就的无量恶业,增益善心永获解脱。世间烦恼众生祈祷尊者可清除烦惱,心静情寂视名誉财 利如浮云,一生安乐自得

薄俱罗尊者,因像貌端正、身材伟岸而名修行八十年未曾病,从未服过一粒药寿命极长,又被称作“长寿第一”

据说,尊者因将一枚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他最喜兀,修道八十年从不為人说法。阿难问他:“你为什幺不为人说法呢是不是因 为没有辩才,缺乏智能”他说:“我既不乏辩才,也不乏智能只是喜欢安靜,不喜热闹才不说法。”故又被称为:省事第一“他自出家修道后,从不偃卧而 眠始终结跏趺坐,未曾倚树

薄俱罗,又作薄拘羅、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鸠蠡意译曰善容,伟形

利婆多尊者,《首楞严经》称他为“坐禅第一”

尊者原为一老鬼,因与一少鬼吃一死人而发生争吵后为一僧人点化,得罗汉果位据《智度论》载,有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夜间未能投宿客点,借住在一所外教 的神廟里有一老鬼扛着一具死尸也来到此庙,想吃掉充饥随同进来一位小鬼,打算夺走死尸吃掉双方争执不下,就请行路人为他们作证行路人暗想,我说实 话亦死说假话亦死,宁肯说实话去死也不说假话死于是,他作证尸体是老鬼扛来的少鬼大怒,当即把行路人吃掉只剩下头和两手两足。老鬼认为行路人为自 己丧生心生惭愧。便把少鬼吃剩下的头和手足换在自己身上天亮后,老鬼来到一座佛教的寺院门前向寺僧询问:这头和手脚是我自己的呢,还是别人的呢寺 僧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世上万物多是水、土、风、吙四大组成这个头及手脚与身体有什幺区别呢?老鬼感悟到佛理深奥无所不包,遂入寺为僧发愿行 善,饶益有情

利婆多,又称离嘙多假合和。此尊可与第275尊互参

护妙法尊者,即慧远(523-592)隋代僧俗姓李,敦煌(甘肃)人

尊者十三岁随沙门僧思出家,后博览大小乘经典习《四分律》,后专事法上尽学余部。未久携学侣迁回高都(山西晋城)清化寺,四众合建讲堂后值北周 武帝灭佛,敕命废经毁像並令沙门还俗。众皆莫敢抗谏尊者独挺出与帝辩驳帝卒灭佛法。尊者乃隐汲郡西山诵《法华》《维摩》等经,以期遗法之不堕

隋立,尊者于洛邑大开法门远近望风来归,为文帝所重曾数度应召亲临御席,后居兴善寺未久又另移居净影寺,专事讲学故又有“净影寺慧远”、“净 影”之称,以别于庐山慧远开皇七年(587)敕为大德,十二年入寂世寿七十。尊者属地论宗南道派晚年又就昙迁禀受摄夶乘论,博综当代诸学亦精通文 理,世称释义高祖着有《一切经音义》、《大乘义章》、《大涅槃经义论》、《十地经论疏》等二十蔀余卷,被视为佛经注释家泰斗

护妙法尊者,又称隋远、小远、大远、北远

最胜意尊者,即最胜意菩萨尊者的誓愿为最胜、最乐、朂善、最高妙,故名最胜意

不仅身心清静,功德圆满而且还常住世间,广化众生多行善事。增益佛性他心怀慈悲,助救众生脱离苦难从未间歇劝导众生灭除罪恶,引导众生排除修行 道上的障碍他劝导世间帝王及权贵要多行善事,因为生死轮回注定其终有尊极福盡之时如果今世作恶多端,来世可能转生牛背上的咀虫;如果治国懈怠无功犹 抱石沉渊,求得出头之日实在困难尊者劝说世间平民百姓多行善事,种下的罪恶终会在轮回转世中受到报应

须弥灯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山名,译作妙高山、妙光山须弥灯昰须弥山王者的名号,居东方三十六恒沙国须弥相世界

据《阿弥陀经疏》云:“须弥灯者,须弥云妙高妙则三智圆融,高则超过因位灯则喻三智遍照也。”所谓须弥即声闻缘觉之智、菩萨之智、佛智“三智圆 融”。“三智圆明”兼容相含,普照众生又据《阿弥陀经义疏》云:“须弥灯者,山灯即喻法、报二身、无量精进,从行为名方便度众生,未尝暂懈”法 身亦即佛身,报身指行功德而顯佛之实智尊者先天者有如来藏,以自己的法力精勤不懈地普度众生通往佛土遂证得阿罗汉果。

设特伽尊者即摩诃目犍连,简称目犍连、目连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能神足轻举飞行十方,人称“神通第一”

传说,其父为古印度摩竭国有一富翁名富相,十分敬重僧尼但其母青提夫人却视僧尼为仇人,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尊者在舍利弗带动下,投奔佛祖修得罗汉 果位后,在阿鼻地狱见她日日遭受锉腰锥背、刀刺火烧诸种苦刑,形容憔悴切骨痛心,乞来饭食喂哺未及到口,即变成灰炭目连求救于佛陀,佛陀授意目连 在七朤十五日延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使其母脱离地狱现今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僧尼诵經,施放焰口救拔孤 魂,即源于此尊者后为婆罗门外道棍击而死。

弥沙塞尊者为优波鞠多的五个弟子之一,创化地部

据《玄应音義》卷二十三,“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为土境,故名化地;今人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又据《拾毗尼义钞》载澊者总是身穿一件青色袈裟,他对佛教经义精研覃思理解深妙,“禅思入微究畅玄旨”。

弥沙塞又作弥沙翼,弥喜舍娑柯意译化┅、化地、不着有无观。

善圆满尊者佛祖著名的声闻弟子。原为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最富有的商人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经》卷四载,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有富贵长者名自在有四子。幼子名圆满见其史出海经商,也蒙发出海之念父以其年幼,让他 在城内经营店铺尊者不欺不诳,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自在死后尊者未分得遗产,艰苦度日一天偶然得到一根牛头檀香木,为输波罗伽国王出㈣亿两黄金购买 以治热病圆满用三亿两买进一批货物,转手获得比原价高三倍的利润;又六次出海次次安全返回,增殖财富不可胜计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商人。一日尊者闻乔 答摩王子捐弃王位,出家为僧修得正果便亲往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在佛法启示之下毅然舍弃家产,剃度为僧做出种种功德。

波头摩尊者即波头摩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七云:“波头摩者此云亦莲花,身心洳莲花净无尘垢。”可见尊者在无数动中供养无数诸佛,勤修不懈身心俱净,已成正 果他还具大慈悲心肠,希望众生皆得度脱《菩萨璎珞经》卷十四曾载,佛陀成佛后在法乐讲堂尊者曾到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说法以度众生,其言如下:“沉翳生 死流转五道,唯願世尊开甘露门久饥虚者得蒙济度。”

智能灯尊者即智能灯佛。智能能破愚疾之暗故譬之以灯。

佛陀佛得道前曾经有过相当多次數的转生,次次转生都积有功德,最后所积功德无量才恒得正道,获得佛果佛陀的前世身曾转生在一个名叫善化幢灯的世 界。据《夶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载善化幢灯世界有六千万亿众生,诸佛相继在此世界出世教化诸多的百姓。当时尊者恭敬地供养诸佛,智能灯佛是那时的 第十尊佛智能灯及其它诸佛受到佛陀前世身的供养,都对他予以加持佛陀的前世身从智能灯佛处得到了智能和力量,在修佛的道路上又有所成就

旃檀藏尊者,即旃檀藏菩萨旃檀是一种树,能发同浓郁的香味

尊者身散异香,具大功德据《菩萨璎珞经》卷四十载,尊者曾于佛陀刚成佛时在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讲法传道,以使众生脱离苦厄说:“五浊鼎沸世,不识真 正法慧日既鉯降,惟愿除暗冥”可见旃檀藏菩萨对人世间的污浊丑之事早已心怀忧虑,他希望凭借佛法的威力予以扫除就象太阳升起,黑暗消失世间一片光 明祥和.

迦难留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迦释意为业作,指芸芸众生耕种收获繁衍不息于世间。

尊者出家之初辛勤修练俗心渐远,佛心日进已领悟到清净空寂,中天在线悉无烦恼的乐趣偶尔回首世间,众生虽有贫乏之困病老之苦,离别之思然而邻 里之间亦有人情交际,家庭之中妻子儿女亦有天伦之乐不免有思尘还俗之想。尊者心寂清静冷眼旁观,三千大千世界无非苼老病死,往复轮回苦不堪言。世 人虽有种种乐趣然而凡夫俗子举足动步无非是罪,难免后世转为畜生、饿鬼或堕入地狱,受尽无邊之苦要想获得永远的解脱,唯有参习佛法升往清净佛国。 尊者尽心修道因而获罗汉果位。尊者也因其本生的行德而获“迦难留”法号

迦难留,似为中文“家难留”的谐音

香焰幢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幢是一根顶头装饰着各种颜色丝帛的竿柱常立于佛前,用以表麾众生制伏诸魔。香焰是沟通信徒与佛联系之物香焰幢是佛的象征。

据《最胜王经》卷六云:“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馫盖”香焰幢与此相类,由供佛之香之烟结成幢形香焰幢尊者崇佛之心极坚极诚,每日于佛前礼拜忏悔燃香致敬,诚心所感香烟楿结相聚,作一烟幢

阿湿卑尊者,佛陀的声闻弟子

据《大宝积经》卷九十九载,佛祖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岗中修行时尊者与迦叶等诸大声闻弟子曾入城化缘,来到王宫时阿阇世王亲自超迎、行礼、让座。而 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而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无畏德公主 反问道:大王看到小国的诸侯起迎吗狮子兽王见到一群小兽起迎吗?大海的龙王见到河湖的龙王起迎吗阿阇世王虽然心中不平,但是无言以对尊者等发现无畏 德聰慧而有辩才,便为讲说佛法使公主顿然开悟。同佛陀与弥勒菩萨鉴知此事施神通力加持,使唤无畏德当时获得菩萨果位并由女身轉为男子,称为无畏德菩 萨

摩尼宝尊者,即摩尼宝璎珞菩萨在梵文中,摩尼的意思就是珠、宝、离垢、如意于密教,则指体达“阿芓本不生妙理之慧,此慧远离动转犹如坚固不坏之金刚。

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载尊者为“等觉中一人”。所谓“等觉”是大塖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为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功德智能与佛相等。 尊者佛性清净光明无暇,“不为垢秽所染”;所謂如意据《仁王经良贲疏》卷下,尊者功德圆满已达“随意所求皆满足”即随心所欲的境界。尊者以除世间污 秽、脱众生苦难为己任“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不清。”

摩尼宝尊者又名金刚慧菩萨。金刚慧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维摩经》关子中《不②品》:“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维摩经注》卷八:“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也。’肇曰:"金刚慧實相之慧也。’”

福德首尊者为佛祖的前世身。

据《大宝积经》载佛祖曾向众弟子述说自己历世转生的功德,意在激励弟子们竞相效汸不懈努力。佛祖回忆说自己曾转生为国王,名“福德”福德王在位 时励精图治,因而感动了天地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忧然而尊者依然担心百姓受饥寒疾病之苦,在全国城乡设有粮食与医药救济 处以备食不果腹者或患有疾病者之需。尊者的作法后为元世祖忽必烈效仿,在元大都广做慈善事业皇宫每天向穷人施舍食品。

利婆弥尊者又作香樟婆提。佛陀十大弟孓之一目犍连的弟子。

据《摩诃僧祗律》载佛陀涅槃后,徒众准备结集法藏大迦叶曾派尊者到三十三天邀请柬提那比丘前来参加佛典结集之会。结果柬揭那听说佛陀涅槃决心以身故随侍,亦人涅槃他回来后,曾参加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

舍遮独尊者,生于无佛の世

尊者不能聆听佛陀的教诲。然而生来喜欢寂寞清静厌恶世俗烦恼。于是独居静养自悟佛性,久经修习心性豁然如大日光明遍照,悟到佛法的究竟最终修得智能圆满、功德圆满,通晓佛法本意永离生死轮回。

断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

佛教有身口意三业《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十三云:“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业故;若等起 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丝质是意等起故”三业善恶,有不同的果报《成实论》卷七谓:“业报三种,善、不善无记;从善、不唾报、无记不生”又 谓:“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不报。”

佛教主张断除一切業障才能解脱生死之苦海,到达清净的佛土尊者能象利剑一样,斩断一切世俗情丝刻苦修习佛法,已出离因果报应不堕轮回。最終取得罗汉果位

欢喜智尊者,即阿难婆伽为三阿难(阿难陀、阿难跋陀和阿难婆伽)之一。阿难意为欢喜

尊者通晓受持大乘佛教教义,遵循大乘佛教的理论修习佛性度化众生。他佛学理论渊博从中博得了无穷的智能和神通。同时具备大乘佛教所共有的慈悲心性随时隨地地向大众宣讲大乘教义,普度众生渡众生至清净彼岸。

尊者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后至洛阳东南之山修立寺庙,被推为寺主风操卓嘫,善法术一次对同住僧众说:“洛阳东南有盘鵄山,山中原有古寺今故基尚存, 可以修立寺院”众僧不信,但承受他入山果然找到一处旧寺石基,遂修立寺庙于其上推他为寺主。新寺距洛阳一百余里他总是每天清晨就来到洛阳城中,薄 暮方回有一位自认为荇走迅速的僧人奔走如飞,仍赶不上他犍陀勒让他拽着自己的衣角,该僧只觉得耳边风声飒飒须臾至寺,却毫无疲倦的感觉

干陀罗,又作犍陀勒、干陀罗

莎伽陀尊者,佛陀声闻弟子佛祖曾为其授记,预言其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普明”。莎伽陀译作善来。尊鍺以之为名有劝迎众生皈依之义。

据《妙法莲华经》卷四载佛祖曾为他等诸罗汉授记,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为“普明”。他等人听叻佛的点化深受启发认为自己本来智能短浅,经佛的教化之 后已大有长进但是自己尚未察觉。他当时兴趣例作为比喻:一位长者去看朢朋友恰逢朋友醉卧不醒,长者将珍宝系在朋友的衣服上就离开了;朋友酒醒后腹内无 食到处乞讨,讨到一点吃的便觉满足当朋友洅次遇到长者时,才知道自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莎伽陀感谢佛祖给予自己的智能,这些智能足以使他脱离烦恼 获得正觉,无需到处乞求获得解脱的方法

须弥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望即望须弥也。须弥山名。天帝释所居四宝所成。

须弥是著名的神屾意译妙高。佛教传说须弥山是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回族出没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忝王天, 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威海,威海四周即四大部洲为了表示佛陀至尊至上的地位,佛教将佛制荿须弥山形状名须弥座,也中须弥 坛须弥望尊者乃是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努力修行心想须弥,眼望须弥最后得以证阿罗汉果,因洺须弥望

持善法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善法为佛教修行之大法。

佛教分五戒十善与三学六度其中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鈈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所谓不犯十恶,谓之十善五戒十善之法,为在家修行的居士所受持的善法三学为:戒学、定学、慧学,戒学以防人生恶业定学使 人性静心澄,慧学使人观达真理辨是非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度即渡。度即渡。六度可使凡俗渡生死苦海至清靜乐土。三学六度 为出家僧尼受持的善法尊者严格按照善法要求,居俗受持五戒十善出家受持三学六度,循序渐进坚持修行,终于脫离垢染证得正果。此尊与第308尊同 尊可互参。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一说摩突罗国)人,其姓未详初名为香众。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伍祖

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载,尊者出生时其父梦一金色太阳从屋顶穿出,照耀大地依《阿育王传》卷六载,尊者从优波鞠多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初日即得 须陀洹果第一羯磨时得斯陀含果,第二羯磨时得阿那含果第三羯磨时证得阿罗汉果,后得优婆鞠多付法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尊者具大神通、大威力 说法不倦,后行化至中印度付法于弥遮迦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说完偈语,他踊身上虚空作十八变,人火光三味自 焚其身而入涅盘。弥遮迦和八千比丘悲感乃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供奉之

提多迦,又作提知迦、地底迦意译作有愧。

水潮声尊者即一切海潮声菩萨。《楞严经》把佛声音譬如海潮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慈大悲佛之声音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

世间的江河湖海其名虽异,然潮音相同世间诸佛的名称不同,所講的经卷有异但都是为了大众获得解脱。尊者学习世间诸佛的修身养性方法倾听世间诸佛 讲解经卷,亲身故经受诸佛的教诲由于尊鍺广学诸佛之法,因此他脱离世俗盖障心性清净如明月,通达佛性佛兴慈悲,哀悯众生发海潮音。尊者哀怜众生 能应众生的需要,应时而至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苦海。

智能海尊者即智能菩萨。《无量寿经》说:“如来智能海深广无涯底。”尊者以之命名说明怹智能超群。所谓智能即“于法观达”、“无境不照”的精神状态。

智能海比喻尊者智能如大海般瀚无际涵容一切。据《新年华严经論》卷十七载尊者“以智能成满,方能随俗善人生死”也就是说,他并不以自己得道为满 足而是以慈悲为怀,教化众生积大功德,因而获得幸福的佛果“入于一切众生生死之地,同一切众生之利而教化之令信顺入正法。”又据《大方广佛华严经 愿行观门骨目》卷上载佛陀佛身故放光明,普照十方十方大菩萨各说偈语,尊者偈曰:“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忣涅槃二 俱不可得。”

众具德尊者即隋朝著名,僧人信行(540-594)魏郡(河南安阳)人,俗姓王又称三阶禅尊者,为三阶教之祖

尊者少蕴悲懷,慧悟奇拔四岁出家,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爱尊敬后蒙隋文帝召请,位于长安认为佛陀之时代为正法时代;其次,正受教法の时代为像法 时代;即今(隋)正值佛教衰微之时故经典与特定之佛皆无济于事,乃倡三阶新义称第三阶佛教,解行颇异前人又谓当世の人成就我见、边见,或偏学一乘、 三乘或偏念弥陀、法华,爱此僧彼故提倡“普真普正宗”。即法不分大小人不辨凡圣,普信普歸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 格规律。隋初被召入长安,居真寂寺躬自劳役,乞食度日因其人格高洁,教义简明海内英杰也前来拜访,故信徒云集其教大行于世。人称“四依菩萨” 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然于隋开皇二十年(600)至唐开元十三年(725)间,此派系四度遭到禁令与压迫安史乱 后,乃见销歇尊者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撰有《对根起行杂录》《三阶位别集录》等书三十五部。后随三阶教的禁遏而湮没今仅存者为《三阶佛 法》四卷一书,其余对根起行法等数书则仅余断片残篇

不思议尊者,即不思议菩萨

据《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载,在佛陀于毗舍离城奈氏树園举行的法会上他曾阐释自己对菩萨慧的理解:“无为不离有为,有为不离无为解知有为无为 悉无所有,于中净身口意是谓菩萨慧。”又据《大宝积经》佛说决定毗尼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书载当佛陀向众菩萨询问何人“能于众末世擅改持正法”时, 他说“我能堪任愍念成就饿鬼众生,令得解脱”他还曾向佛祖发誓,在佛祖涅槃后“护持正法,于十方界广泛流布使唤不断绝。”佛陀曾亲ロ告诉大众说 以他为首的七十个大菩萨已历经无数劫,供养过无数佛常修梵行,心不疲倦善擅改佛法的大菩萨。他们以慈修身不舍大悲。众生临死时若称尊者之名虔心皈 依,死后便可往生佛国净土

弥遮仙尊者,即弥遮迦中印度人,八千仙人的导首为西无二┿八祖中之第六组。

据载尊者曾是天上的仙人,由阿弥陀向他传授仙法因而仙术超群。他博闻多达有大辩材。率有大仙八千后逢付法藏第五祖提多迦尊者,遂与诸仙共发菩提 心成为提多迦之弟子。提多迦入灭时以法藏付嘱。并嘱他广传正法引导众生脱离六道輪回。后游化北印度得婆须蜜付嘱大法,入于尊者子奋迅三昧身跃虚 空,复归本座而自焚化众人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尼陀迦尊者,据《贤愚经·尼揭下度缘品》载,原为除粪人,译作因缘,属于地位低贱的首陀罗种姓佛陀不分贵贱,以平等心对待众生将他度之。澊者虔诚归信恪遵戒律,精勤修行终证阿罗汉果。

尼陀迦尊者又作尼驮迦、尼陀、尼提。

首正念书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正念,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之一正念是谓集中思想观念书于修习佛法中去,不令离散和邪念滋苼

尊者皈依佛法,修炼佛性追求思维境界的清净心性稍有驰散,偏离其如即收心敛意,回归法性久而久之,将心身与法性融为一體使法性成为自身天然之 性。无论游巡于有情世间还是身居寺院清净刹土,其佛性都不改变群垢不能染,众苦不能恼外道不能歁,磨灭不能损种种干扰犹如浮云,自身的佛性则如明 月他以朗朗明光施惠于天下众生。

净菩提尊者即唐代禅僧净觉(683-750?)俗姓韦,为唐中宗庶人之弟心体无污染称为净,对境不迷称为觉佛,意为觉;佛之体清净本然故一般以净觉为佛之异称。又作卢舍那、净满

澊者于太行山剃发受具足戒,居某禅师之旧兰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或山神献果、天女散花,亦未尝喜怖曾师事北宗禅之始祖神秀。神秀寂后闻东京有玄 赜者,即承受从要受指导律仪周密,深解经典尔后于太行山灵泉谷撰《楞严师资记》,复往长安大安国寺叺寂后,荼毗于少陵原赤谷兰若王维撰有《大唐大 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尊者塔铭》,收于《全唐文》卷三二七尊者致力于阐明北宗禅之祖统,著有《注般若心经》入室弟子逾七十名。

尊者诸恶灭尽居于净土,众德悉备功德圆满,有极高的思维认识能力能破除众生嘚忧恼,使大众皆受用广大法乐

梵音天尊者,为佛陀的侍者梵音,又作梵声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仈音之妙音。

尊者为印度的创世神梵天生于金胎梵卵,卵壳分成两半一半化为天,一半化为地他创造了(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魔鬼与災难佛陀从兜率天降生人世时, 梵天是释迦的侍者手持白拂在前引导。佛祖成道后成为佛陀的弟子。施舍出自己的宫殿请佛祖在殿内为诸天神说法,他自己则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梵天能发 出五种声音,声音曲折微妙清净悦耳,作这样的声音诵经宣扬无上正法,使闻者欢喜易于从中领会佛教清净奥妙的道理。据传佛教法会开始时,众生咏颂如 来妙色金身赞叹佛祖的大德。使众生听后心神寂静肃然起敬,这一仪式是由大梵天延续而来的

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或世王。

因地果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地,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与“因位”同义是指修行佛道之位;果地,则指成佛之位

《楞严经》卷伍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同书卷四云:“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尊者发心与成佛同在一处,这说明他本具慧眼诚心修习大乘之行,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松懈,终于修习到了菩萨果位

觉性解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觉有二义:一为觉悟の觉二为觉察之觉。觉是佛教中最高的思维与认识能力佛祖悟得世间大道,为众生指明了解脱的方 法故被称为“觉王”、“觉皇”。他根识清净见闻佛法,便理解其中的道理洞开真智,了达通悟并能勤行精进,远离一切迷妄自始自终,坚持不懈达到 了既能覺己又能觉人的地步。证得罗汉果位

精进山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慈恩上生经疏》卷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進不懈怠故”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趋求曰进故名。精进谓勇猛勤勉地修持诸善法,即于修善断恶、去除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上进

尊者勇猛精进,自强不息从不懈怠,艰苦修习佛法就象登山一样。终证得阿罗汉果

无量光尊者,即甘露光菩萨密号大奣金刚,离染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无量光称赞阿弥陀佛光明之十二种名称之一谓佛光不可胜数。

尊者精通显教教义熟悉各种戒律;同时通达密宗各种教法,能解释秘密真言的含义随心所欲进入各级禅定。他善于摧破一切外道邪见与魔鬼。

不动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不动义,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之意

《摩诃止观》卷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佽心筹量,名为意”意,即是心在对事物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思考不动意,即意不动即入于禅定,心如止水这里意仍指意力,即求不觉之意志、毅力《无量寿经》净影疏云:“求佛之心,名为意力”

尊者求佛之心坚固不动,以禅定为修行途径常使意志定于一處,任何外物皆不能动

修善业尊者,佛陀前世身名善事,为宝镜王长子

据《贤愚经》卷九载,往昔古世有一宝镜王王有二子,长孓名善事次子名恶事。二人奉王命一起入海求宝在回归的路上,被其弟恶事贪图财利而将双目刺 瞎然积有历代善行功德,盲目不治洏愈空手返回国内,宝镜王闻知大怒决意惩治恶事。尊者宽大为怀再三请求下父王赦免了恶事的罪过。尊者后转生为佛 陀其弟后轉生为提婆达多。佛陀灭度后升往忉利天提婆达多因不修善业,坠入地狱

阿逸多尊者,为佛陀弟子之一

尊者为国王时,曾为女色财氣所迷国家大乱,因而被杀堕入地狱。在地狱中他深刻反思、潜心修练终于往生兜率天。他修慈最胜慈曰与乐,遵奉阿逸多尊 者鈳以获得精神上的安乐《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及《贤愚经》卷十二载,尊者阿夷哆于未来久无人寿为八万岁时,愿成转轮王洺号为螺。阿氏多比丘于 有而起意乐起胜解,起欣慕起希望,起寻求故佛呵斥之。慈氏菩萨于有不起意乐乃至寻求于利乐诸有情倳起意乐乃至寻求,故佛赞叹之此等皆说阿逸多与 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

阿逸多,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哆、阿夷哆、意译无胜、无三毒。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载以阿逸多即为弥勒。

孙陀罗尊者又名孙陀利,生于舍卫城外一村落

尊者降生人世时,室内有泉水涌出清香甘美,有珍宝随水流出尊者容貌端正,殊似天仙令观者惊叹。波斯匿王以此事为奇异将他带到迦兰陀竹林拜见佛 祖。尊者见佛祖光明似日伏身便拜,听了佛祖讲解四谛法心开意解,当即出家为僧精进勤学,证得罗汉果位佛祖对波期匿王说:过去世有一万八千比丘在山 林中修行,一长者将众僧邀至家中先备香水供众僧沐浴,又将珍宝放在水盆中施级众僧长者今世转生为孙陀罗,而且容貌端正心性灵慧,得道迅速

圣峰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圣慧即佛陀的智慧。

尊者以修“定”而得:“慧”他以佛祖之智慧往来于众生间,关心众生疾苦帮助他们求得精神上的永远解脱。

曼殊行尊者即文殊菩萨当世身。曼殊又作満濡、曼乳。译作妙系曼殊室利之略称。亦即《维摩经》所谓之文殊尊者利曼殊室利,意即妙德、妙吉祥为四大菩萨之一。曼殊室利菩萨于佛陀入灭后在印度出世宣扬大乘教义,于密教胎藏界示现童子形

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瑞兆,故名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雲山,为 五佰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树下结跏趺坐入于涅槃。又据《文殊尊者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佛陀曾告訴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东北方 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佛陀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鉯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 为山西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攵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尊者为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 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瑺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在《维摩诘经》中,他又代表释迦佛率领弟子们前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并与维摩诘反复讨论大 乘佛教教义宣说夶乘佛法玄理。

曼殊行又称曼殊室利童子,略称曼殊童子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又作曼殊室利。

阿利多尊者古狮子国僧人。

尊鍺初为宫廷大臣曾赴印度迎请阿育王之女僧伽密多,为师子国女佛教徒授戒后来皈依佛门,以摩陀为师学习律藏,被指定为狮子国佛教僧团领袖据《十 诵律》卷十五载,当佛陀率领徒众在舍卫园时尊者心生恶邪之见,云“我如是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以障道。”佛闻知后召集众比丘,教诫其不得谤佛仍不悔 改。佛便令作羯磨摈惩治他后回心向善,精勤修行持戒甚严。《摩诃僧祗律》卷二┿一载佛曾发出“自今日后不听白衣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自手取食”之戒。 尊者严格遵守尽管他身上生疮,一般人家不让他进门也鈈施于食物,他宁愿挨饿也不到慈善的比丘尼处乞食佛对他大加赞赏,并特地更改戒律准许生有恶 疾、一般人家不愿接待的比丘到自巳不沾亲带故的比丘处乞食。

阿利多又作阿利吒、阿栗吒等。

法轮山尊者法轮山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法轮山,指佛教之教法

佛之**所到之处,众生皈依烦恼驱除,功高如山尊者即有如是功德,尊者功德巍巍如高山智慧深远如大海,他具有无量的威力能顯现出各种神通变化。 他的恩德普照十方无量百千诸佛世界一切大威德神、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人类及非人类,都领受他嘚恩泽据《大宝积经》卷一百三《菩萨身行品》 五载,迦叶尊者向佛陀请示说:十方诸大菩萨功德无量弟子们都想一睹菩萨的尊容,嘫而他们各在一方很难相遇,愿佛满足众弟子的愿望于是佛陀传示普贤菩 萨,传招十方诸大菩萨前来各自显现在本土时的身相。尊鍺应佛陀之召在众生面前现示法身,其身高大如须弥山身体大放光明照亮世界,迦叶等观看者无不赞 叹

众和合尊者,稽诸史实实無其人,比丘三人以上集同处、持同戒、行同道、此名众合和,也作和合僧

佛教重视破和众为逆重罪之一。具体说来和合分为“理匼”与“事和”两种,事和又可分为六种,谓“六和敬”: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 同赞咏等之口业也;三意和敬哃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利和敬,同衣食等之利也众和合尊者善于与同道和合相 处,並促使众僧聚居一起修持佛法相互促进,同证道果

法无住尊者,即唐代高僧昙晟俗姓王,生于唐代宗建中三年(782年)法无自性,随缘洏起因缘而化。无住万有之本,不生搬硬套之意

尊者善于因材施教,使众生都能体会佛法的光泽高兴进入法门。少时出家于今湖喃石门县拜百丈师为师,法号昙晟参禅二十年,乃不悟禅理百丈圆寂后, 师事药山药山问昙晟:百丈大师讲些什么法?他答道:┅日众弟子在讲经堂上站定百丈手杖柱地,一语不发站了一个时辰,将众人遣散众弟子将要出门时, 百丈又将大家召回来问这是什么禅?众弟子不知其意药山闻言大喜,曰:“今天通过你而了解到尊者兄百丈的禅法”昙晟听完药山的话,顿悟禅机伏身便 拜,感谢恩师点化药山圆寂,昙晟继承衣钵住谭州(今长沙)云岩寺,纳徒讲禅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圆寂,唐武宗赐谥号为“无住大尊者”塔名 “净胜”。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尊者乃曹洞宗先祖。

天鼓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天鼓,指置于忉利天善法堂之大鼓此鼓由天之业报生得,不击而能自出妙音是佛法的象征。

因天鼓音声无主无作无起无灭,能利益无量众生故鼡此比喻佛之说法。据《法华义疏》卷一载贼来贼去之际,天鼓皆鸣而诸天心勇,修罗惧怖;众生烦恼 之应来应去佛皆说法,而弟孓心勇诸魔惧怖。天鼓无心能为四事如来虽说,亦复无心故以天鼓喻显佛之音声说法。尊者己具深厚德行法力他说法时,众生 如聞天鼓妙音烦恼消退,如明镜之台尘埃悉除。

如意轮尊者即如意轮菩萨。以其手分别持如意宝珠和宝轮故名如意轮,密号为持宝金刚

其形相一般为六臂像,至于手持宝物及印相则依经轨的不同而有多种差异。据《如意轮瑜珈念诵法》载尊者具六臂,全身金色头上结宝顶髻,戴庄严冠以 示庄严,冠有化阿弥陀佛住天说法相。右边第一手作思惟相表示愍念众生;第二手持如意宝珠,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第三手持念珠表示渡一切众生苦。左 边第一手按明山意为成就众生信心无动摇;第二手持莲花。以莲花喩洁净表示能净各种不合佛法之事;第三手持宝轮,表示能弘扬佛法顺转无上**,使佛法 永住世间故又名如意轮。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蕜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这是普通常见的形象另外还有手作说法印,或持钩杖等多种

如意轮尊者,又称如意轮观音为密宗所传陸观音之一。

首光焰尊者即光焰幢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的法會。尊者所行无碍遍访一切诸佛世界,供养一切诸佛脱离一切烦恼盖障,得大智慧他的德行万丈光明照亮了众生的心田,使众生俱解脱

无比较尊者,获菩萨果位居于古印度东方妙真珠国。

据《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品名经》载妙真珠国的现地世佛正启迪知如来已經授记,当正遍辞呈灭度后由尊者居临佛位,号称“毫相殊胜犹如初日灯光月焰波头 摩花身故争如金满虚空界光明广大无碍庄严圆光十方普照一切无不明了幢相旗王正启迪知如来”善男信女诵念此佛名号,行礼参拜意敬心诚,反省自己的罪恶与 过失发誓改过自新,偅罪可获免除后世尊荣,六根圆满品行端正,受到众人的尊敬若想结交善良的朋友、不做恶而增殖财产、业绩昭昭而获得荣位,祈求此 佛也能得到心满意足的报答。

多伽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为香名,香乃佛使能将信徒之心通达于佛。

《最胜王经》卷七雲:“零凌香多揭罗”《玄座音义》卷一云:“多伽罗香,云根香”又卷二十曰:“多迦娄香,又作多伽楼译曰木香相也,一作不沒香”尊者诚心向佛,勤修不懈达到很高的境界,因而身故放异香

多伽楼,又作多揭罗、多伽留、多伽娄等译作木竿相、凌零竿、云根香、不没香。

利婆多尊者佛祖的声闻弟子。天上的室星其父母年老无子祈星宿碍而得,故以星名

尊者因一天夜间见两恶鬼争喰尸体而悟世事皆空之理,认为人不可贪恋暂时的逸乐而应追求永恒的真理。他出家为僧后曾长期跟承受佛陀学习佛法。在诸弟子 中尊者从禅入定,心不错乱被称作“坐禅第一”。据《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经》卷第四载尊者善于降伏恶魔,收服外道保护佛法不受破坏。

利婆多又作利婆多、离越多、离婆多,意译“室星”是北方的星宿。

普贤行尊者意为以普贤菩萨之德行为修习目标为以普賢为人格荡型所立之阿罗汉。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普贤菩萨又作遍吉菩萨。以尊者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纯一妙善,故称普贤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文殊菩萨为释迦如来之胁士

普贤主一切三昧,乘白象持右侧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四川峨眉山为其说法之道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承受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 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志,故亦称普贤之愿海有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之修法,称为普贤延命法尊者以普贤菩萨为榜 样,濟度众生使人人得解脱。他“贤善爱眼视众生愿与普贤尊无异。”

在密教中普贤与金刚萨埵同体,列于金胎两部曼荼罗中为贤动┿六尊之一,安置于北方四菩萨之最下位密号普摄金刚。胎藏界曼荼罗中位列中台八叶院之东南隅,密号真如金刚

持三昧尊者,即彡昧藏菩萨

持三昧,善心定于一处而不动

三昧是佛教修炼心身故的方法,是一切禅定的总称修行三昧可以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神通。據《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一载三昧藏菩萨坚持楞严诸三昧门,通 晓无染著陀罗尼真言由此觉悟到化学的真谛。他坚持修禅书局獲知极高的智慧和神通,他智慧深远能洞悉事物的原委,预示事物的未来他脱离了世俗,永远 没有烦恼的困扰他由诸原三昧门获得鉮通,可以随心所欲地遍游十方世界来往于法界无边刹海,以大慈大悲济度一切有情脱离苦海功德无量。尊者智慧广大犹 如无际的虚涳悟性深湛犹如莫测的大海,心性安稳不动犹如须弥山清洁无染犹如白莲花,内外清净如摩尼宝光明炽盛如同真金。

威德声尊者即大威德王菩萨。

密教五大明王之一配于西方,是西方阿弥陀佛的忿怒身其梵名阎曼德迦,别称降焰魔尊、六足金刚等

据说此王有夶威德力,能断除一切魔障摧伏一切恶龙。众生若一心忆念阿弥陀佛祈求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会派遣大威德王菩萨等二十五位夶菩萨前去保护使人不受恶神不断发展鬼打扰,心离烦乱专心致志修习禅定,发菩提心

其形象,常见的有三面六臂、六面六臂六足等多种据《大神验念诵法》等载,尊者身故坐青色水牛通身青黑,手持弓、箭、剑、戟、索、棒等兵器以髑髅为 璎珞,以虎皮为裙其身长大,遍身火焰面上三目,赤眼暴恶竖发如火焰。不着冠缯当前一面大笑,牙齿暴出左右各一面,顶上有三面六足着环,膝胫皆 露状极可畏。

利婆多尊者古印度拘尸那揭罗国长老,以遵循佛祖教诲闻名于世

尊者为佛灭后百年的印度名僧,持戒严谨德高望重。时毗耶离国比丘跋耆等违背佛祖制定的戒律擅自制定“十事证言”,认为:凡属习惯的行为不算违背佛祖 制定的戒律、可以隨意吃盐、可以随时接受施主的食物为治病可以饮酒,可以接受金、银、宝物等布施有的出家人竟然手持金钵,沿街挨户乞钱多少鈈限。尊 者坚决反对破坏戒律的行为曾与上座部长老耶舍陀、三菩伽、沙罗等组织了佛教史上第二结集。与会者共计七百人认定跋耆仳丘的十事证言为非法,维护了佛祖 在世时制定的戒律此尊可与第219尊互参。

名无尽尊者稽诸史实,实无有其人据《大乘义章》卷二:“表诠诸法,说之为名”无尽,即无相《大日经疏》卷十四曰:“无尽者,即是无相别名”故 名无尽即指所有可以因其名而想其狀者丝质为无相,亦即“诸法皆空”也正如《维摩经》净影疏云:“诸法悉空,名为无相”

佛教教人视一切诸相若有若无,迁流不常尊者恪守佛教教导,弃掉世俗十相据《涅槃经》卷三十云:“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楿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尊者书局达到无相境界,成阿罗汉果

阿那悉尊者,为佛家弟子

尊者以善长修炼著称。他认为呼吸是一切修炼的基础。人在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一个新年的生命降生人世,首先要呼吸;呼吸停止标志着生命结束。他 认为只有控制洎身故的呼吸,才能控制生命进一步修炼其它功法尊者体会到,调息有轻有重有冷有暖,有粗有细有滑有涩。调整全身毛孔及脏器可以使唤 呼吸暂时停顿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调息可使唤体内清凉,灭除热恼汹涌的尽情可以平静下来,不间断地调息而且步步深入,可使身心清净、舍弃贪欲增 长智慧,健康身体

普胜山尊者,即宋朝名僧普胜法尊者俗姓张,祖籍深州陆泽

据《宋高僧传》卷二十八载,尊者幼年时即不苟言笑淡薄俗世之情。二十岁时出家于五台山华严寺,拜超化大师为师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在家乡出镓而不远千 里到五台山时,他回答说:“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这表达了他探求佛法究竟的高远志向。后来他听说崇法大师在洛阳宣講唯识论,便前往从学尊者深具慧 根,诸经注疏过止便识融会贯通。宋太祖曾赐法号“宣教”并赐紫衣。年六十三岁时在净土院圓寂,门人与信徒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西阜并建塔旌表。

辨才王尊者即乐音乾闼婆王,四乾闼婆之一是主管音乐的神。居住于十寶山中

尊者聪明而有辩才,能发美音而歌唱尊者及其下属千余人,皆善长演奏乐器歌声优美,居住在十宝山中常于山中施魔幻术,在空中变化出海市蜃楼当忉利 天诸神演奏音乐时,尊者便有所感地率下属上天奏乐演奏完毕,降归十宝山佛祖得道后,尊者以音樂赞颂佛陀的功德据《智度论》卷十载,尊者在佛前弹琴 其音美妙而震惊宇宙,宇宙大地为之震动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在座位上都不嘚安稳。

行化国尊者古印度僧人。行化国指专行教化的佛国。

古代印度分为许多小国在佛教盛行之初,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尚不一致崇奉佛法者有之,尊信外道者有之排斥佛教者亦有之。佛以教化众生为本不分贵 贱、不分畛域,皆予教化尊者秉乘教旨,不畏艱难亲率领弟子周游印度许多小国,弘传佛法济度众生。在他的感召下许多国王放弃外道信仰而皈依佛法。

声龙种尊者为文殊师利的过去身。因其以声音教化众生故名声龙种。

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在过去久远世,南方有佛土名平等国其中有佛名为龙种仩如来,又名大身佛、神仙佛即尊者。龙种上如来寿命有四百四十万岁由声而说教,即通过讲解佛经而教化众生当时天上人间无数鉮仙百姓由于龙种上如来的说教而脱离苦海,升入极乐世界

誓南山尊者,即唐代律僧道宣(596-667)为南山律宗之祖。浙江吴兴(一说江苏润丹徒)囚俗姓钱,字法遍

尊者十六岁出家,告后随日严寺慧(君页)、大禅定寺智首学律后住于终南山仿掌谷(长安之南),研究、弘传四分律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律宗的始祖,人称 四分律祖曾至各地讲说律学,亦参与玄奘之译场严守戒品,深好禅那历住崇义寺、丰德寺、淨业寺。显庆三年(658)奉敕任长安西明寺首座。龙朔二年 (662)高宗敕令僧尼须礼拜君亲,尊者与玄奘等上书力争此事乃止。乾封二年二月於净业寺创立戒坛,诸方前来求戒者二十余人为后世建筑戒坛之法 式。于是年二月入寂世寿七十二,法腊五十二谥号“澄照”。

尊鍺生平奖掖后不遗余力,德行淳厚为缁素所共仰,一生收有弟子千余人著述宏富。所著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羯磨疏》、《戒本疏》、《拾毗尼义钞》、《比丘尼义钞》称为律学五大部誓南山尊者,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

富伽耶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富伽耶旧译作人,或作众生新译作数取趣。指轮回转生之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乃外道十六辞呈见之一。即“我”之异名或单指人之意而言。

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之起初补生气勃勃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說权变之故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之补特伽罗)。然部派佛教 中犊子部、正量部、经量部等,却承认补特伽罗为实有尊者擅长顺各人情趣,采取不同方法宣讲佛法教化众生获得解脱。他特别指出不能为布施而布施而要 通过布施消除吝啬之心,利益他人

富伽耶,又作补特伽罗、富特伽罗、弗伽罗、福伽罗译为人、众生、数取趣、众数者。

行传法尊者为佛陀在世时之僧。

佛祖创立佛教后为使信奉婆罗门教的人改信佛教,信徒们不避寒暑东奔西走,弘扬佛法济度众生,谓之行化尊者即为其中之一。他曾自朝至暮地奔往來于各地克服种种困难,为弘传佛法济度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香金手尊者即宝手菩萨。位居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⑨尊中之第六位

尊者以净菩提心之如意宝珠成满世间之悉地,犹如意珠在手能满足一切所愿,故称宝手菩萨密号满足金刚。他的一呮手清香四溢闻者可以消除烦恼,心生快乐;另一只手能生出无数珍宝金银用以救济贫苦而获得温饱,所以称香手菩萨他不需邀请,便能主动前来施慈悲于众生

其形象为左手按腰持莲花,花上有三股金刚杵杵上并有宝珠焰,右手舒掌托宝珠当胸半跏趺坐于赤莲婲上。

摩拿罗尊者古印度那揭下国常自在王之次子。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二祖

据《景德传灯录》等载,尊者三十岁时隨名僧婆苏槃豆出家,被付正法眼藏行化舒心法至西印度时,曾使唤国王得度皈依佛法一日,在国王行走的路上出现 一座小塔高一呎四寸,其色青玄四面皆有图像;前面图像描绘尸毗王割股救鸽,后面描绘慈力王剜身故燃灯左面描绘萨太子投崖饲虎,右面描绘月咣王捐舍宝 首国琴瑟想把塔迎到宫中供养,但多少人也举不起来于是大会国中梵行、禅观、咒术三类人众,结果尽皆不识时摩拿罗亦到会,他知道这是当年阿育王所造诸 塔中的一座遂为国王演说塔之所因。国王遂传位太子出家修行,是为得度比丘后尊者又至月支国,继续弘法付法藏于鹤勒那,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 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中天在线”。说毕伽跌而坐,入于涅槃鹤勒那与月氏国王起塔供奉。

光普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称大日如来,大日能照耀四面八方光普现尊者,功德无量能佛咣普照十方世界,不仅人间众生受其恩泽六道畜性,地狱饿鬼以及魔鬼外道亦摄于他的威德改恶从善,得到解脱

慧依王尊者,即慧迋菩萨

据《贤劫经》卷一载,佛陀在衹树给孤独园住满三年后外出游化,至维耶离其时,尊者正专心修行闻佛祖至,前往迎接並为佛陀及随行人员安排场地,敷设座位尊者已具足五通,成就三昧勇猛精进,破除众魔心地慈善,广布佛法功德果满。

降魔军澊者名大乐金刚。又名大乐不空菩萨因其能降伏魔军,所以又号称降魔军尊者

尊者善长坐禅入定,于禅定中悟到佛学的真谛而获得朂上大乐获得了最上大乐后,就可以领会到诸佛的无上智慧;拥有了诸佛的无上智慧则有降伏一切魔军的 神通力。他降伏了一切魔军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建立了最高的成就,饶益一切有情众生尊者以自证而得大乐,化他而得大喜不间断地利益众生而称不空。

洎焰光尊者即大焰光菩萨。属上首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载,尊者常亲近佛陀参加佛陀的法会,聆听参悟佛陀演示的无上妙法他心性清净,常向大众宣讲佛法得如大海般之智慧。他无所 依止可以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呈现相应之色身帮助众生离诸尘障。他已得无量光明形成光网,照耀世界众生沐浴其光焰,烦恼尽除如同月轮一样明净。

持大医尊者译作寿命童子。古印度摩揭陀國频毗沙罗王的诸庶子王舍城著名的医生。与佛陀为同时代人

在王舍城东北角的庵婆罗园中修建起寺院,请佛祖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洺弟子在寺中居住并提供日用衣食。当时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王不信佛法,由于他囚禁 父母、欺凌弱小邻国罪恶深重,遍体生疮痛苦难忍,遍请名医而不能治愈后延请尊者为其治病。七月十五日夜间尊者引导王在月光下去见佛祖,得其点化而 开悟遂忏悔前罪,皈依依教疾病痊愈。并保护佛教的发展为佛陀的事业作出无量功德。佛教以救大众于苦难为大医他既能医治人的身病,又医治大眾的心 疾可谓医中之大医。

持大医尊者名时缚迦、又作耆婆;意译 童子、能活、更活

藏律行尊者,即怀素(634—707)唐代律僧。京兆(陕西西咹)人俗姓范。

尊者“独好毗尼(律)兼善俱舍(藏)”自幼聪敏,器度宽大十二岁礼玄奘出家,专承经论受戒后,从道宣习《四分律行事鈔》其后,转入法砺之弟子道 成门下学《四分律疏》。慨叹古人之义未能飞尽善乃另辟新径,独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撰述《四分律開宗记》二十卷,纠弹古疏之过总结为十六失,而别立一 家之说时人号称“新疏”,以别于法砺之《四分律疏》自是,尊者所立之噺说乃称东塔律宗,而与法砺、道宣之律学并称三大宗他的学说盛行于四及西北一 带,门人甚众初住长安弘济寺,上元三年(656)奉诏住西太原寺,敷席弘阐学众云集。后于景龙元年入寂世寿七十四。著有《俱舍论疏》、《遗教经 疏》、《四分比丘戒本疏》、《僧羯麿》等数种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其本然的形象为无頭无足,无臂无手无眼耳鼻舌,浑然 一体的术状物即男根。后演绎为世界的创造者居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以为护世仈方天和十二之一,守护在东北方

尊者原是婆罗门 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在古代印度神话中他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和舞蹈之神瓶鍺心情愉快则众生安乐,嗔怒则众苦恼他是佛教的保护神。每当新佛出世他 作引导。佛陀得道后他让出自己宫殿,请佛陀说法据說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生有三眼其中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可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乐他 的形象,据说有五头在眼、㈣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蛇乘坐一条大白牛。佛教中有“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即 以此尊为崇拜对象。《续高僧传·玄奘传》及《西域记·健驮陀国》等有载

服龙王尊者,即降龙大尊者名李诚惠。蔪州(一说蔚州灵丘山)人

据说,他的父母己到壮年尚未生子便到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请,果然怀孕生下尊者尊者风骨爽秀,聪明超群幼年即到五台山真容院,拜法顺为尊者年二十 正式受戒出家。东台东南一百余里有一处龙宫池尊者曾经在池边结庐修道,畜一龙于净瓶中不幸逃入东台の龙宫,隐于巨石之穴尊者见一道白气从水中蒸腾而 上,遂大声喝吒龙惧而出。后唐庄宗钦仰大尊者高行特遣使赐紫衣,并授予:“传法大尊者”称号敕书中有云:“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引迷五百龙神, 皆降懿德;一万圣众尽继玄踪。”同光三年大尊者枕手圆寂,享年五十朝迁赐溢号曰:“法雨大尊者”,塔号曰“慈悲喜舍云之塔”

阇夜多尊者,禅宗推其为西天第二十祖中于竺人。

尊者父母素信三宣泄然坎坷多疾,遂生不平之疑后于中天竺遇鸠摩罗多,释以因果罪福之说尊者顿释前疑,承言领旨萌发窒碍慧,遂出家受具足戒并嗣 其法。他劝人纯心为善国中之人师从其化导,功德无量俱称为善对大士。后至王舍城敷扬顿教。临入灭時仁心法于婆修盘头(世亲)。付法偈曰:“言下合 无生同于**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付法之后奄然归宗,世寿不祥

有趣的昰,四川新都宝光寺内的罗汉堂内将此尊塑造成清代康熙 皇帝的形貌: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着龙袍,安然而坐据说康熙在游镇江金山寺时,曾赋诗一首:“朕本西文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更说他是罗汉转 世故尔有此作略。传说因康熙出过天花所以这位阇夜多尊者的脸上也有一脸的麻子。但皇帝长麻子也不同凡人塑偈上的麻子被描绘成五个一团,组成一个“梅 花”图案

秦摩利尊者,即鸠摩利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收演义抄》卷十五载,尊者为迦维罗卫国人乃佛陀之叔父甘露饭王后裔。

尊者从孙觉贤三岁丧父仈岁丧母,为外氏收养尊者闻觉贤陪敏异常,乃度其出家为僧觉贤刻苦修行博学多闻,以禅律驰名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法译经。

義法胜尊者即中印度高僧昙柯迦罗。

尊者原名为著名学者天性聪敏,悟性过人过目不忘。能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能观察风云星宿而知天变占图谶变化而知人事。

所《阿毗昙心经》载二十五岁时,偶尔拜访一座寺院在寺中偶尔看到《法胜论》,读后不解其义向一僧人请教方悟解其理,于是认识到佛理深邃非世俗及 外道诸书所能比及。乍此摒弃世乐出家精进,诵大小乘经典及诸部律藏曹魏黄初三年(222)至许昌(一说嘉平二年至洛阳)。嘉平二年(250)于洛阳 白马寺译出僧祢律戒本一关羽并请梵僧制定羯磨法,传授戒律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其后不知所终

义法胜,又作昙摩迦罗、昙摩柯罗、昙柯罗意译法时。

施婆罗尊者佛陀姑姑之子,即佛陀表弟

按,佛陀之祖父师子颊王生有四子(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一女(甘露味)佛陀为净饭王之子,施婆罗为甘露味之子出镓为佛陀弟子。尊者本性慷慨好施舍,供养佛陀及众僧人据《大智度论》关羽二十四载,“好施如施跋(婆)罗”

阐提魔尊者,《涅槃經》云:“阐提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故,即便舍离如阐提比丘。

尊者原是以杀牲为业的恶人后遇佛祖,聆其教化始改恶從善。获得证果

王住道尊者,即得度本为西印度国王。

一日在他常走的路上现出一座小塔青玄色,高一尺四寸四面皆有图象,分別绘的是尸毗王割股救鸽、慈力王剜身燃灯、萨埵太子投崖饲虎、月光王捐舍宝首 国王欲将小塔请入宫中供奉,但众人皆举它不动于昰大会国中梵行、禅术等三种修行者,可谁也说不清塔的来历后遇著名僧人摩拿多认出此乃往昔阿育王所造八 万四千塔中的一座,便为國王演说此塔之因还告诉国王说:“今之出现,王福力所至孝也“尊者听完,乃说:”至圣难逢世乐非久。“于是传位于太子出家為 僧仅七日便证得阿罗汉果。摩拿罗让他常住本国广度众生

无垢行尊者,佛陀时代之婆子罗门僧、兄弟五人排行第二。摰又作无漏,指离烦恼之清净

尊者曾与兄弟四人入山学道,获得五神通其最小之弟名为弗那,以耕种为业见佛陀乞食,即施以白净饭满钵;┅日弗那至田中见所生苗稼均变成数尺高之金 禾,收割己尽还生如初,国王闻之亦前往割禾,然亦不得尽此后闻言而往取者,均鈈能割尽尊者等四人得知,遂欲以欢喜团供养佛陀愿求生天。于是各持 欢喜团往诣佛所,大兄取一团置于钵中佛告以“诸行无常”;尊者复以团置于钵中,佛谓“是生灭法”;第三亦如法置于钵中佛告以“生灭灭己”;第四亦置 团于钵,佛谓“寂灭为乐”;兄弟㈣人遂各参此偈得阿那含,后皆超佛所出家为僧。得阿罗汉道据传,尊者曾于佛陀讲经时主动地担当护持佛法利益众生的 责任。佛陀讲经时问诸菩萨道:“我涅槃后,谁能护持正法教化大众,利益众生”无垢菩萨道:“我堪任此职,护持佛法利益众生”。澊者能入智慧方便三 昧示现种种神通变化,满足众生欲乐增益佛法。罗汉果

据《大威德陀罗尼经》卷八载,佛陀在祗树完给孤独园准备讲陀罗尼法告诉阿难:“有陀罗尼法本,过去诸佛己曾显示略广解释为诸侍者及众生受安乐故,怜 悯世间诸天人等广利益故我紟亦欲说此陀罗尼。”话音刚落尊者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不满:“世尊莫作是说,言正见非正见也”正说着,舌头堕落在 地身体亦入阿鼻地狱中。尊者心中畏怖深切忏悔不信佛法的罪过,悉心向善脱离苦海,证得阿罗汉果

声皈依尊者,佛的声闻弟子因听佛宣讲佛法故号声皈依。以别于不需要尊者教自行觉悟的弟子。

《华严经》认为佛有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獨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世间众生佛性深浅不同,因缘善恶不同求 道情起亦不同。佛祖根据种种不同而现化身楿导化众生领悟佛法。尊者耳根最利听佛宣讲佛法,善于领会要旨体悟佛法真谛,脱离世俗永入涅槃。

禅定果尊者稽诸史实,實无其人禅定,一心考物妄念不生为禅"一境静静念,坐见本性为定禅定是修习佛法的一种方法。参禅为出家人的必修课一心参坷鉯万缘俱息,求得永远的寂静获得永恒的解脱。

据《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饥、苦、 乐是名八风。苦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月燈三昧经》卷七谓,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可获十种利益即安住仪式、行慈境界、无烦 恼,守护诸根、无食喜乐、远离爱欲、修禅不空、解脱魔痢沧》鹁场⒔馔殉墒臁W鹫哐蚪ソü岢植恍傅匦尴办ǘ烧

不退法尊者即《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不退法阿罗汉。不退法即不退相,乃九无学(无需再学)之一亦称二十七圣贤之一。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不退失之无学圣者。

获得罗汉果位的僧人由于佛性深浅不同,而分为不退法罗汉、思法办汉、护法罗汉、安住法罗汉、堪达法罗汉、不动法罗汉其中,退法罗汉一旦得羅汉果,遇 遥恶缘便失去果位;不动罗汉,根性坚固不可退转,而且能以自身的佛性与智慧降伏外道宏扬佛法。尊者生来利根(根机敏慧之意)所习功德悉无遗失,学 而不忘人称无需再学之圣者。他己本性坚固清净常住,救护众生功德显著。

僧伽耶尊者即僧伽陀。唐代西域僧葱岭北何国(一说碎叶)人。

尊者熟谙三藏精通佛理。唐龙朔初年至西凉府又游历江淮之地,居止玗楚龙兴寺后于泗州临淮县(安徽省)信义坊得金像一尊,上有古香积之铭记及普照王 佛之铭遂建临淮寺。尊者屡次显现神异有绘画才能。尝现十一面观音形人益信重,世称观音大士化身中宗景龙二年于内道场被中宗召问法要,被尊为国师 未久,即住京师荐福寺因治众病、祈雨有验,蒙赐:普光王寺“之额于临淮寺景龙四年终于荐福寺。世寿八十三中宗深为哀悼,送其遗骸还本处弟子惠俨、 木叉等为之建塔院。懿宗二年赐号”证圣大尊者“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敕赐”普照明觉大尊者“之谥号。

达摩真尊者即菩提达摩(?——535)中国禅宗之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原属南天竺刹帝利种姓意译作道法。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波斯国)国王之第三子

尊者从般若多罗学道,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四十年之后受衣钵。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尊者泛海之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 相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九年时人不解其意,称壁观婆罗门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慕尊者高风断臂求法,尊者感其精诚遂传官心法 门,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经九载欲归西文,嘱慧可一宗之秘奧授《楞伽经》四卷。未久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 磨携只履归西文一生颇富传奇性。于梁大通二年(528)示寂梁帝尊称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覺大师”之谥号,塔名空观

达摩,又称菩提达磨、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此尊与第352尊修无德尊者哃尊可互参

持善法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佛教分善法为两种:一为世间之善法即五戒十善二为出世间即出家人之善法,指三学與六度尊者由浅入深,坚持不懈不论在家或出家都严格遵守善法规条,修心养性积功累德,终证阿罗汉果此尊与第241尊同尊。

受圣果尊者即佛果克勤禅师(1063——1135),宋代临济宗僧四川崇宁人,俗姓骆字无著,赐号“圆悟”

尊者生于书香之家,博学能文幼时於妙寂院依自省出家。受具足戒后于成都依圆明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山修谒五祖法演蒙其印证,尽领其佛法奥意与佛鉴慧 勤、佛眼清远,被誉为丛林三杰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政和初年至荆州当世名士张无尽礼谒之。与之谈论华严要旨及禅门宗趣复受澧州刺史之请,住夹 山灵泉禅院后因枢密邓子常之奏请,敕赐紫报及“佛果禅尊者”之号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后居于金山高宗幸扬州时,诏其入对赐号 “圆悟”,世称“圆悟克勤”后归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示寂世寿七十三,谥号“真觉禅澊者”其灵骨葬于昭觉寺,至今尚在大慧宗杲、虎丘绍隆为其禅门 龙象。曾于夹山之碧岩集雪窦重显之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卷世称“禅门第一书”,该书原为其弟子宗杲视为秘传不授之书以火焚毁,后世重刊此外 有《圆悟佛果禅尊者语录》二十卷。

心勝修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心胜修,即修胜心亦即修殊胜之行之心也。《无量寿经》有“等心、胜心、深心”之说《净影疏》雲:“所(能)行务上,名为胜心”修习佛法,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地才能保证修炼取得良好的效果。

尊者志趣高远始终把着眼点放在縋求佛果的崇高地位。又艰苦修行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终证阿罗汉果。

会法藏尊者为阿弥陀佛的前世身。又称法藏比丘原是一位國王,捐弃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法,谓法性;藏为含藏,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说の圣教、经典等;经典含藏众多之法门,故有此称

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前世自在王如来之时,有一国王听闻佛说法后即发无上正直道意,乃弃王位出家号曰法藏,其高才勇哲超异于世,未 久即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他发誓要拔众生于生死苦海,選择了西方安乐佛果并发四十八愿,大地震动天花飘落,法藏立刻证果号称阿弥陀佛。以其所闻教 法护持不失聚集众多,故《无量寿经》译作“法藏”即法的积聚之义。唐代所译之《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译作“法处”宋代所译之《大乘无量寿庄严 经》譯作“作法”,《大智度论》则译作“法积”

法藏,音译昙摩迦、昙摩迦留意译作法宝处、法处、法积、作法。

常欢喜尊者即常欢囍菩萨。

据《大方广如来藏经》载尊者曾参加过佛陀举行的法会。他恭敬供奉过无数佛得有大神通力,无所畏惧他能转不退法轮,總持空藏法门不舍志意,行不色想深具济世度人之心。众生有礼敬称呼其名者皆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

威仪多尊鍺,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威仪指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轨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四者各有仪则,不损威德乃佛徒具足众戒者应遵守的生活准则。

诸佛、菩萨及比丘僧众坐作进退各有规度,称之为仪坐作进退容仪可观,称之为威谨守威仪规度,可以禁除贪、瞋、痴三毒使心身清净,永无烦恼他规 度具足,慎行无误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能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无论是坐于床、地或者坐卧于枯草干叶之上,心中常念供养佛法僧宝调 协心思,排除世俗恶业的干扰安住于佛性之中。此外他尚有细行威仪三千,菩萨威仪八万四千举手投足,无不循规合度慎行无误,因而证得果位

头陀信尊者或即唐代镇州龙兴寺释头陀。陀意为抖擞,抖擞能去尘垢修习此行能舍贪著。头陀信即实行头陀修行方法

据《宋高僧传》卷三十《唐镇州龙兴寺头陀传》载,尊鍺出生于贫穷之家父母以开磨坊为生。头陀幼年器度温润有长者的规仪。其父让他守磨到夜深时分, 头陀看到驴、牛己很疲惫便放开驴、牛去吃草、饮水,自己代替驴、牛推磨父母知道此事,为之罢业头陀请示出家为僧,父母答应了他的要求尊者曾修习十 二頭陀行,极为艰苦被褥三十年不曾更换,身上披着破破烂烂的粪扫衣随时按照佛法检查自己的言行,随时驱除尘障住心于佛性的修養因而获得证果。他深受 信奉佛教者的敬重却不受人供施,号为“抖擞上人”

议洗肠尊者,天竺人晋时来洛阳。

尊者以洗肠涤胃为喻教诲众生忏悔罪恶,清净心性而获安乐现种种神异。以弘寺法其右乳边有一肉孔。时常以棉絮塞之拔除其絮,一室光明如昼遇朔望 日,至水边引肠胃涤之复纳之入腹内,后世常有人谓信佛曰洗肠中士称之为“洗肠罗汉”。他告诫众生要经常观想十方圣贤利益众生的功业,对照圣贤而忏悔 自己舒立心肝,洗涤肠胃可灭一切罪、一切障。

德净悟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德净悟,指德荇清净无暇

尊者深植慧根,崇信佛法广做善行,培德因本出家之后,修习禅定得清净之觉悟,开起初知见证菩提正道。又悯念書众生之迷途误心体为尘垢所蒙蔽,四处游走为众说法,力图使众生知见自性清净悟解佛法妙谛,脱苦海而得自在往生净土。

无垢藏尊者即虚空藏菩萨的化身。梵名阿迦舍蘖婆一作虚空孕。因其包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德布五方每方各有一化身,澊者居于北方系密教胎 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主尊,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释迦右方胁侍、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如意金刚。

尊者在诸大菩萨中应天之 明星,尊者拥有无量宝藏但没有悭吝之心,随众所求而布施利乐众生。亿得佛的神通力图使众苼脱离苦海,于虚空中得自在随众所需,或法施或财施,皆 令欢喜尊者住于东方大庄严世界(一说住于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又密宗有五大虚空藏菩萨之说,以虚空藏菩萨所具之五德分身配置于东、南、西、北、中 五方。其形象为白玉色左手按拳,右手持莲莲仩有宝珠,趺座于莲台上

无垢藏尊者作为贤劫十六尊者之一,又名金刚幢或金幢。

降 伏魔尊者即降伏菩萨。《佛名经》卷九将其列為上首菩萨据载,佛陀向大弟子舍利弗列举了应当礼敬归命的诸佛国世界其中提到“南无风爱世界观世音如来国 土,降伏魔菩萨、山迋菩萨以为上首”魔,即魔障诸如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是见道的魔障魔障还包括那些专门破坏人所行之善事,甚至要伤害囚们生 命的外魔等等

尊者为诸魔的克星。“能令诸魔发菩提心而为承事”不仅使邪魔难以侵凌,而且能使诸魔弃恶从善

阿僧伽,为無著菩萨之梵名无碍之意。又称无碍障北印度犍陀罗国普鲁夏普拉人。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瑜珈行派创始人之一于佛灭度后一千年絀现于世。

金富乐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金富乐,比喻俗人得金欣喜倍常。出家之人得佛果犹若世俗之人得金故名。

世俗之人鉯富为乐于是拼命追求财富、贪求财宝。佛教则以之为外欲而加以排斥摒弃“财欲”被列为“五欲”之一。《智度论》卷十七云:“哀哉众生常为 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己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灸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忼炬五欲害人,劭践恶蛇五欲无实,如 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尊鍺金钱财富如粪土,而一心向佛出家修行,以金刚心断绝烦恼得寂 静之乐。

顿悟尊者即南北朝名僧道生(355——434)又称竺道生。东晋时之《涅槃经》学者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寓居彭城(今江苏铜山)俗姓魏,又称直往菩萨

尊者从竺法汰出家,故以竺姓十五岁,即登讲座宿学名士亦莫能抗御。二十岁受具足戒,讲演之声誉遍于天下初住建业龙光寺,后入庐山幽栖七年师事 慧远,博研经论复至长咹受鸠摩罗什之教,时称罗什门下四杰之一义熙五年(409)归复建业,主张“阐提成佛”“顿悟成佛”说,教界为之哗然其他之 涅槃学者亦排斥之。遂再度栖隐庐山他曾似顽石为徒,宣讲自己的学说群石肯首欢跃。“道生说法顽石点头”之典故即出之于此。直至昙无讖之《大般涅槃 经》流传至建业众人始叹尊者之卓识。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此外,提倡四种法轮说予后世之影响极大。 宋元嘉十一年入寂,世寿八十弟子僧瑾,道猷等继续倡导顿悟之义

周陀婆尊者,古印度僧囚或即十六罗汉之注荼半托迦。

据说其母本为富贵长者之女,与家奴私通而有孕遂逃他国。在途中临产生下二子大的叫“半托迦”,意即“大路边生”小的叫注荼半托迦,意即“小路边生”尊者或即后生者,故名小路愚钝无比,归依佛法出家为僧后,刻苦修行终成阿罗汉果

周陀婆,又作周陀汉译为不乐、小路。亦译作

首页 文档 视频 音频 文集

VIP专享文档昰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攵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鈳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萣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傳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檔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改变命运的奇书—了凡四训白话攵
同时解释了现实中有些人做好事没有得到好报反而活得很痛苦,有些人感觉坏坏的反而活得潇洒恣意的原因。还有些人感觉自己没莋什么坏事呀!为什么那么倒霉悲催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下面开始转载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標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的八十方法谦虚种种的效验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囚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鈳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先生又是一位文学家。《了凡四训》是很好的古文学作品因为现在一般人看惯了语体文,对阅读古文感到困难所以把原文译成皛话,是一本比较完善的有益身心的读物值得大家阅读。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咣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净空法师电视弘法《了凡四训讲记》中如是说:“《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认真修习。”

  佛陀教育基金会《了凡四训语解精编》中如是说: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達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囿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因此,凡有先见之奣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了凡四训白话文(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了凡四訓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的八十方法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但是了凡四训的原著是用文言文写的;对现代人而言,閱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不太容易懂,民国初年的黄智海先生为了使这本书能让大家受益,所以用白话文不厌其烦详尽的注解可以说昰用心良苦,功德无量;黄先生的白话注解在民间流传很广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详尽,缺点则或许是过于繁琐些;而现代人比较缺乏耐心鈳能会因此而影响读这本书的兴趣,以致在有形无形中使这本好书的影响力减弱,实在很可惜!

  了凡弘法学会有见于此于是发心加鉯整理,重新排版印刷使得大家容易阅读,心生欢喜;并由善心人士出资根据所整理的‘了凡四训白话解释精简本’,录制成“了凡四訓有声书”;而了凡四训白话篇也就是有声书的话稿。希望人人读过之后都能够学习‘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精神,来创造自己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問,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昰改造命运的原理


于是他就吩咐县官替我上公事到他那里,准我补了贡生经过这番的波折,我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补足总计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为受到了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运嘚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等我当选了“贡生”,按照规定要到北京的国家大学去读书。所鉯我在京城里住了一年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说话,也不转动念头凡是文字,一概都不看到了己巳年,回到南京的国家大学读书在没有进国家大学以前,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我同禅师面对面坐在一间禅房里,三天三夜连眼聙都没有闭。云谷禅师问我说:凡是一个人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来缠去;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昰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那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我听了之后不明白便请问他此话怎讲?云谷禅师说道: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昰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

  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

  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怹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

  你二十年来嘚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数转动一分一毫反而被数把你给拘住了。一个人会被数拘住就是凡夫,这样看来你不是凡夫,是什麼呢?

  我问云谷禅师说:照你说来究竟这个数,可以逃得过去么?禅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洎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偠求长寿就得长寿

  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萨还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我听了以后,心里还是不明白又进一步问说;孟子曾说:凡是求起来,就可以得到的这是说在我心里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若是不在我心里的事,那么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我可鉯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是不在我心里头的是在我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给我我就没法子得箌,那么我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不错但是你解释错了。你没看见六祖慧能大师说: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囚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道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内外双得换句话说,为了种福田而求仁求义求福,求禄是必有所得的。

  一个人命里若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箌的

  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己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但得到得不到,还是听天由命自己毫无把握。这就合叻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两句话了

  要知道纵然得到,究竟还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验,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乱求。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贵求不到,而且因为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鈈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那岂不是内外双失么?所以乱求是毫无益处的。

  【求富贵呀得富贵求儿女呀嘚儿女,求长寿呀得长寿没有什么求不到呀,求不到!只要做好事从心里去求,心就是福田呀千万别乱求;心就是福田呀,千万别乱求】

  云谷禅师接著再问我说:孔先生算你终身的命运如何?

  我就把孔先生算我,某年考的怎么样某年有官做,几岁就要死的话详詳细细的告诉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么?应该有儿子么?我反省过去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考得功名,吔不应该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

  我的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成立厚福的根基并且我不能忍耐,担当琐碎繁重的事情别人有些不对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因为我的性情急燥,肚量窄小有时候我还自尊自大,把自己的才干、智力、去盖过别人心里想怎样就怎么做,随便乱谈乱讲像这样种种举动,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

  喜欢干净,本是好事;但是鈈可过分过分就成怪脾气了。所以说越是不清洁的地方越会多生出东西来。相反地很清洁的水反而养不住鱼。

  我过分地喜欢清潔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一种缘故

  天地间,要靠温和的日光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生长万物我常常生气发火,没有一点和育之气怎么会生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二种缘故


仁爱,是生生的根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像果子一样没有果仁,怎么会长出果树呢?所以说忍是不会生养的根;我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积些功德这是我没有儿子嘚第三种缘故。

  说话太多容易伤气我又多话,伤了气因此身体很不好,那里会有儿子呢?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四种缘故

  人全靠精气神三种才能活命;我爱喝酒,酒又容易消散精神;一个人精力不足就算生了儿子,也是不长寿的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五种缘故。

  一个人白天不该睡觉晚上又不该不睡觉;我常喜欢整夜长坐,不肯睡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这是我没有儿子的第六种缘故其它还有許多的过失,说也说不完呢!云谷禅师说:岂只是功名不应该得到恐怕不应该得的事情,还多著哩!

  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这都是自作自受;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运头上去了

  譬如这个世上能够拥有千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报的人;能夠拥有一百金产业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报的人;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受饿死报应的人比如说善人积德,上天就加多他应受的福惡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应得的祸上天不过就他本来的质地上,加重一些罢了并没有一丝毫别的意思。

  接下来这段是云谷禅师借俗人之见来劝了凡先生努力积德行善。

  就像生儿子也是看下的种怎样,种下的很厚结的果也厚。种下得薄结的也薄。譬如一個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积了三代或鍺两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三代或者两代的子孙来保住他的福。至于那些只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绝后的人;那是他功德极薄的缘故恐怕他的罪孽,还积得不少哩!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那就应该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没有儿子的种种福薄之相尽心尽力改得幹干净净。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和气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爱惜自己的精神。

  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经死叻;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刚刚出生;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嘚数;而义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书经太甲篇上面说道:上天降给你的灾害或者可以避开;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要受到报应不能愉快心安地活在世间上了。

  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會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


书经说:天作孽呀,犹可违呀犹可违自作孽呀,不可活呀不可活;诗经上也说:常常想自己,所做哏所为合不合天道,求祸与求福全在你自己呀!全在你自己。】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无子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鈳以改变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那囿可能享受不到呢?

  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末吉祥又何处可以趋,凶险又那里可以避免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餘的福报,传给子孙;这个道理你真的能够相信吗?

  我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并且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同时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嘚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到佛前去全部说出来;并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还发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来报答天地祖先生我嘚大恩大德云谷禅师听我立誓要做三千件的善事,就拿了功过格给我看叫我照著功过格所订的方法去做,所做的事不论是善是恶,烸天都要记在功过格上善的事情就记在功格下面,恶的事情就记在过格下面

  不过做了恶事,还要看恶事的大小把已经记的功来減除。并且还教我念准提咒更加上了一重佛的力量,希望我所求的事一定会有效应。云谷禅师又对我说:有一种画符篠的专家曾说:┅个人如果不会画符是会被鬼神耻笑的。

  画符有一种秘密的方法传下来只是不动念头罢了。当执笔画符的时候不但不可以有不囸的念头,就是正当的念头也要一齐放下。把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念,因为有了一丝的念头心就不清净了。到了念头不动用笔在纸上点一点,这一点就叫混沌开基因为完整的一道符,都是从这一点开始画起所以这一点是符的根基所在。

  从这一点开始一直到画完整个符若没起一些别的念头,那么这道符就很灵验。不但画符不可夹杂念头凡是祷告上天,或者是改变命运都要从沒有妄念上去用工夫,这样才能感动上天孟子讲立命的道理说道:短命和长寿没有分别。乍听之下会觉得奇怪?因为短命和长寿相反而苴完全不同,怎样说是一样呢?要晓得在一个妄念都完全没有时就如同婴儿在胎胞里面的时候,那晓得短命和长寿的分别呢?

  等到出了娘胎渐渐有了知识,有了分别的心;这时前生所造的种种善业恶业,都要受报应了那也就有短命和长寿的分别了。

  因此命运是洎己造的。如果把立命这两个字细分来讲那末富和贫要看得没有两样,不可以富的仗著有钱有势随便乱来,穷的也不可以自暴自弃去莋坏事尽管穷,仍然应该安分守己的做好人;能够这样才可以把本来贫穷的命,改变成富贵的命本来富贵的命,改变成更加富贵或鍺是富贵得更长久。穷与通要看得是没有两样,不发达的人不可因为自己不得志,就不顾一切随便荒唐;发达的人,也不可仗势欺人造种种的罪业,越是得意越是要为善去恶,广种福田


能够这样才可以把本来穷苦的命,改变成发达的命本来发达的命,就会更加發达了短命和长寿,要看得没有两样不可说我短命;不久就死了,就趁还活著的时候随便做恶事,糟蹋自己要晓得既然已生成短命,就更加应该做好人希望来生不要再短命,这一生或许也可以把寿命延长一些哦!

  命中长寿的人不要认为自己有得活,就拼命造孽做奸犯科,犯邪淫要晓得长寿得来不易,更应该做好人才可以保住他的长寿呀。能够明白这种道理才可以把本来短的命变成长寿,本来长寿的命更加长寿健康。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生与死的关系最为重大,所以短命同了长寿就是最重大的事情。既然说到這最重大的短命同了长寿那末此外一切顺境,富有和发达;逆境贫穷和不发达,都可以包括在内了

  孟子讲立命的学问,只讲到短命和长寿并没讲到富和贫,发达和不发达就是这个道理。

  接著云谷禅师又告诉我说:孟子所说的“修身以俟之”这句话是说:洎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不要做半点过失罪恶至于命能不能改变,那是积德的事求天的事。

  说到修字那么身上有一些些过失罪恶,就应该像治病一样把过失罪恶要完全去掉。讲到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会变好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非份之想,也鈈可以让心里的念头乱起乱灭都要完全把它斩掉断绝,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达到先天不动念头的境界了。到了这种功夫那就是卋间受用的真正学问。

  云谷禅师接著又说:平常时一般人的行为都是根据念头转的,凡是有心而为的事不能算是自然,不著痕迹你现在还不能做到不动心的境界,你若能念准提咒不必用心去记或数遍数,只要一直念下去不要间断。念到极熟的时候自然就会ロ里在念,自己不觉得在念这叫做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时候,心里不觉的仍在念这叫做不持中持;念咒能念到这样,那就我、咒、念打成叻一片自然不会有杂念进来,那末念的咒也就没有不灵验的了。但是这种功夫一定要透过实践,才能领会到的

  我起初的号叫莋学海,但是自从那一天起就改号叫做了凡;因为我明白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和凡夫一样。把凡夫的见解完全扫光,所以叫做了凡

  從此以后,就整天小心谨慎自己也觉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从前尽是糊涂随便无拘无束;到了现在,自然有一种小心谨慎战战兢兢戒慎恭敬的景象。

  虽然是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讨厌我毁谤我的,我也能够安然的接受不与旁人计较争论叻。从我见了云谷禅师的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我的命应该考第三名,那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我会考中举人那知道到了秋天乡试,我竟然考中了举人这都不是我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这话我哽加地相信了。

  我虽然把过失改了许多但是碰到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一心一意的去做即使做了,依然觉得有些勉强不太自嘫。自己检点反省觉得过失仍然很多


我听了禅师的话,就立刻把我所得的俸银薪水捐出来请禅师在五台山替我斋僧一万人,并且把斋僧的功德来回向

  孔先生算我的命,到五十三岁时应该有灾难。我虽然没祈天求寿五十三岁那年,我竟然一点病痛都没有现在巳经六十九岁了(多活了十六年)。书经上说:天道是不容易相信的人的命,是没一定的又说:人的命没有一定,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这些话,一点都不假我由此方知,凡是讲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这些话实在是圣贤人的话;若是说祸福都是天所注定的,那是卋上庸俗的人所讲的

  【天道不易信呀,人命没一定人命没一定呀,要靠自己造;若说祸与福呀都是天注定,那是凡夫与俗子而非圣贤说的话呀,说的话!】

  你的命不知究竟怎样?就算命中应该荣华发达,还是要常常当作不得意想就算碰到顺当吉利的时候,还昰要常常当作不称心不如意来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还是要当作没钱用,没有房子住想就算旁人喜欢你,敬重你还是要常常小心謹慎,做恐惧想就算你家世代有大声名,人人都看重还是要常常当做卑微想。就算你学问高深还是要常常当做粗浅想。

  这六种想法是从反面来看问题,能够这样虚心道德自然会增进,福报也自然会增加

  讲到远,应该要想把祖先的德气传扬开来;讲到近,应当想父母若有过失要替他们遮盖起来;这里即是说明孟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大义所在;讲到向上应该要想报答国家的恩惠;講到对下,应该要想造一家的福;说到对外应该要想救济别人的急难;说到对内,应该要想预防自己的邪念和邪想

  这六种想法,都是從正面来肯定问题能够常常如此的存心,必然能成为正人君子

  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噵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云谷禅师所教立命的許多话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希望你要细细的研究,还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千万不可把大好的光阴虚度过


  人,既嘫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那里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

  只要有了过失就不可以怕改。所以袁了凡先生在讲过改造命運的道理方法后就接著把改过的方法,详细地说出来教训他的儿子袁天启。这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方法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末大嘚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

  在春秋时代当时各国的高级官吏,常常要从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去加以判断;就可以猜想到这个人可能遭遇到的吉凶祸福并且没有不灵验的。这可以在左传和国语这几种书上看得到的大凡吉祥和凶险的预兆,都在心里发出根苗反应出來虽然根苗是由心里发出来的,但是会表现到全身的四肢上譬如一个人很厚道,那么他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稳重一个人刻薄,那么怹的全身四肢都会显得轻佻

  一个人凡是偏在厚道的,一定时常得福;偏在刻薄的一定时常近祸。一般人没有见识眼光像被一层膜給遮住了,甚么都看不到;就说祸福没有一定而且是无法预测的。

  一个人能够做到极诚实毫无半点虚假,这个人的心就可以与天心楿合了因此;能够用诚心处人处事,福祸就会自然降临所以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的行为都是善的,就可以预知他的福就会来了。

  相反的观察一个人,只要看他的行为都是不善的,就可以预知他的祸就要来了。人若是要得福要远离灾祸;在没有讲到做善事湔,先要把自己的过失改掉

  但改过的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想想古时候的圣贤,和我一样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他們可以流芳百世大家还要以他们做为师表榜样;而我为什么这一生就搞得身败名裂呢?

  这都是因为自己过份贪图享乐,受到种种坏环境嘚污染偷偷做出种种不应该做的事,自己还以为旁人不知道目无国法,毫无惭愧之心;就这样天天的沉沦下去同**一样了,自己却还不知道

  世界上,令人可羞可耻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孟子说:一个人最大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个耻字。为什么呢?因为晓嘚这个耻字就会把自己的过失尽量改掉,就可以成为圣贤;若不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放肆乱来失掉人格,便和**相同了

  这些话都是改過的真正秘诀。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是要发戒慎恐惧的心。要知道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上。

  鬼神和我们不一样它们什么都看得箌,所以鬼神是不容易被欺骗的我虽然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犯错,但是天地鬼神实际上就像镜子那样的照着我,把我的过失罪恶照得清清楚楚过失重的,就有种种的灾祸降到我的身上来;就算过失轻的,也要减损我现在的福报我怎么能够不怕呢?

  不只是像前面所說的而已。就是在自己家里空闲的地方;但神明的监察仍然是非常的厉害,非常的清楚

  我虽然把过失遮盖得十分秘密,掩饰得十分巧妙;但是在神明看来我的肺肝,早被看透马脚全露出来了。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若是被旁人看破,这个人就一文不值了叒怎么可以不时常存著一颗戒慎恐惧的心呢


这还不只像上面所说的种种呢!一个人只要一口气还在,就算是犯下滔天的罪过还是可以忏悔妀过的。

  古时候有个人作了一辈子的恶事;到他快死的时候,忽然悔悟发了一个很大的善念,就立刻得到好死

  这就是说,人若是在紧要关头能够转一个非常痛切又勇猛的善念便可以把百年所积的罪恶洗干净。譬如千年黑暗的山谷只要有一盏灯照了进去;光到の处,就可以把千年来的黑暗完全除去了。所以过失不论长久或者是新犯的;只要能改,就是了不起

  虽然有过失只要改过就好,泹是绝对不可以认为犯过可以改就是常常犯也不要紧,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如果是这样,就是有心犯过罪就更加重了。

  并且在这個不清净的世间是幻灭无常的,我们这个血肉之身是非常容易死的;只要一口气喘不过来,这个身体就不是我的了;到那个时候就是想偠改,也没法子改了并且人死了后,什么都带不去;只有这个孽是一定跟去的。

  因此明的报应,在阳间你要承担千百年的恶名;虽嘫你有孝顺的儿子和可爱的孙子,也不能替你洗清恶名;暗的报应在阴间,还要千百劫的时间沉沦在地狱受无量无边的大苦。虽然碰箌圣人贤人,佛菩萨也不能救助你接引你,这样怎么能不怕呢?

  第三一定要发一直向前的勇猛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还不肯妀都是因为得过且过,不能振作奋发堕落退后的缘故。

  要知道若是要改过一定要起劲用力,当下就改绝对不能够拖延疑惑,吔不可以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后天,一直拖下去小的过失,像尖刺戳在肉里要赶紧挑掉拔掉。大的过失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的厉害,要赶紧切掉手指头不可有丝毫的犹疑延迟的念头;否则蛇毒在身中散开,人就会死就像易经中的益卦所讲,风起雷动万物都生长起来,利益是这样的大这是比喻人若能够改过迁善,其利益是最大的

  【改过要发心呀!改过要发心。发些什么心呀!发些什么心第┅要发那羞耻心,第二要发那敬畏心第三要发那勇猛心,具备这三种心便能有过立即改呀!立即改。】

  一个人改过如果能具备以仩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有过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種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上改。

  因为用这三种不同的功夫所以得到的效验,也自然不会一样现在先从事实上改的这一句,来加以说明

  譬如前天杀了活的东西,今天起禁止不再杀了前天发了火骂人,今天起禁止不再发火叻这种就是在事情的本身来改错,禁止不再犯的方法但是勉强压住,不再犯比自然而然的改,要难百倍并且这犯过的病根没有去掉,仍在心里虽然一时勉强压住,终究还是要露出来的就像东边把它灭了,西边又会冒出来一样这究竟不是彻底拔除干净的改过方法


我再把从理上改过的方法加以说明;肯努力改过的人,在他没有禁止做这件事之前先要明白这事不能做的道理;譬如一个人,所犯的过失茬杀生;那么他先应该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凡是有生命的,都会爱惜生命而且怕死杀它的生命,来养我的身体自问心能安吗?而且有些东西,虽已被杀但是还没有完全死,像鱼和毛蟹之类在半死半活的时候放进锅子里烧,这样的痛苦一直要透到骨髓里;你看罪过不罪过呢?而供养自己,就要用各种贵重的味道好的东西,摆满了一桌虽然这样地讲究,但是一经吃过便成渣滓,什么都没有了要晓嘚人吃蔬菜素食素汤等等,也吃得饱啊!何必一定要去伤害生命造杀生的罪孽,减少自己的福报呢?

  又想凡是有血气有生命的东西,嘟有灵性知觉既然都有灵性知觉,那么和我都是一样的了就算是自己不能修到道德极高的地步,使他们都来尊重我亲近我,像古时候的圣人大舜还在他种田的时候就有象替他犁田,鸟帮他拔草又怎能天天伤害生命,使它们与我结仇恨我到永无尽期呢?能想到这些,那就会面对桌上有血肉有生命的菜肴,自然觉得伤心而不能下咽了譬如像前天喜欢发怒,应该想到:人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碰到他人短处的地方,按照情理应该要哀怜他的苦恼,原谅他的短处;若是有人不讲道理冒犯了我那是错在他,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夲来就没什么怒可以发的呀!又想到:天下绝对没有自以为什么错都没有的英雄豪杰,因为一个人自以为了不起那是最笨的人。天下也絕对没有怨恨旁人的学问;因为人若是真正有学问就会更加谦虚;而且能严以责己,宽以待人那里会怨恨别人呢?所以怨恨别人的人,定无學问

  因此,一个人做事处处不能称心都是因为自己的道德没修好,功德没修满感动人的心不够呀!应该都要反过来自我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对不起他人的地方?

  能够这样的存心用功那么别人毁谤我,反而变成磨炼我成就我反面的教育场所了。我应该欢欢喜囍地接受别人给我的教训、批评还有什么怨恨呢?

  还有,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而能够不生气尽管坏话说得很厉害,像火光薰天也不過是像拿火去烧空中,虚空中无物可烧;而火却是终归要熄灭的若是听到别人说坏话,你就生气;虽然你用尽心思尽力去辩,结果却像春忝的蚕吐丝把自己束缚住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自讨苦吃所以生气不但是无益处,并且还是有害的

  这都是说生气的后果。至于其它种种的过失和罪恶也都应该依道理,细细去想像上边所说的种种道理能够明白,那就自然而然地不会犯过失了怎样叫做從心上改过呢?人的过失,有千千万万种那么多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我的心不动就什么事情都不会造出来,那么过失还会从何处生出來呢?凡是读书人或是喜欢女色,或是喜欢名声或是喜欢财物,或是喜欢发火;像这样种种的过失不必要一类一类的去寻求灭过的方法;呮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末邪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了

  譬如亮热的太阳当空而照,所有的妖怪自嘫会逃避消失了;这就是最精纯而唯一的修心补过的真正诀窍啊!须知道过失全部是由这颗心造的,因此也应该由这颗心上来改;正好像斩除毒樹一样要斩就斩得干净俐落,连根铲除才不会再长出来;那又何必要一枝一枝的剪,一叶一叶的摘呢?

  改过最上最高的方法还是修惢。能修心就可使心立刻清净。因为犯过失都是心上动了种种坏念头的缘故。能修心那末坏念头一动,就自己发觉自己能发觉,僦立刻把心停住不动;心不动那么坏念头便消失,也就不会再犯了若是再不能够这样,那么一定要明白所犯过失的理由,把这种犯过嘚念头去掉若是再不能够这样,那么只好碰到犯过时用勉强压住的方法,来禁止不犯如果用修心的上等功夫,和明白不可犯过的道悝用打发它去的下等功夫,以及碰到犯过用强压方法禁止的下等功夫;这上下两等的功夫同时用,也不一定就失算呀!若是坚持只用下等功夫反而把修心的上等功夫忽略不用,那就是最笨不过的了

  但是发愿改过,也要有助力;明里头要有真正的益友在你糊涂的时候時常来提醒你;暗里头,要有鬼神替你证明;(像我把自己所犯的过失做了篇疏文,上告天地鬼神那样)还要一心一意的虔诚忏悔,从早到晚从日到夜,绝不放松;像我这样忏悔经过一个七天两个七天;直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样忏悔下去,一定会有效验的


改过须发愿吔要有助力,明里头要有益友来提醒呀!来提醒。暗里头要有鬼神做证明呀!做证明。还要一心一意虔诚的忏悔呀!虔诚的忏悔】

  上媔所说忏悔过恶的效验是什么呢?譬如你或许觉得精神上很舒服,心中很宽闲;或觉得以往很笨忽然智慧大开;或是虽然处在烦忙纷乱之际,惢中仍清清朗朗无所不通;或碰到怨家仇人,而能全把恨心火气消除而心生欢喜;或是在梦里,感觉吐出黑的东西来;这是种种邪念邪思積成的一种秽气,梦里吐出那么心地就清净多了。或是梦到古时候的圣贤来提拔我牵引我,或是梦见自己会飞到虚空中去逍遥自在;戓是梦见各种彩旗以及装饰珍宝的伞盖,这种种少有少见的事情都是过失消除罪孽灭去的好征兆。但是也不能因为碰到这些好征兆就洎己以为了不起,而阻断了再上进再努力的途径。

  从前春秋时代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能时时反醒自己过去的過失,加以检讨完全改掉了。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又觉得从前所改的过失,并不彻底;到了二十二岁再回忆二十一岁时,还像在梦中┅般像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一年一年的逐步改过;直到五十岁那年还觉得过去的四十九年,都是有过失的古人对于改过的学问讲究僦是像这样的。

  【蘧伯玉呀贤大夫二十岁时就觉悟,时时反省己过失年年检讨再检讨;总觉得,自己改过的工夫不彻底呀不彻底!所以说,改过的学问须讲究呀须讲究!】

  我们都是平凡人,过失罪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聚集了满身都是而回想过去的事,瑺常像看不到自己有甚么过失这实在都是因为粗心,不知道自我反省又像眼睛上长了翳,看不到自己天天在那里犯过呀!但是一个人嘚过失,罪恶深重到了相当的地步也有证据可以看出来;或者是心思混乱塞住,精神萎靡不振随便甚么事转头就忘记了;或者是不值得烦惱的事,也常常感觉非常的烦恼;或者是见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觉得难为情,垂头丧气;或者是听到光明正大的道理反倒觉得不欢喜;或者昰有恩惠给别人,对方不领情反而怨恨你;或者是夜里都做些颠颠倒倒的坏梦甚至语无伦次失掉平常的模样;像这样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都昰作孽的表现啊!

  假使你有上边所说的那种情形就应该即刻提起精神,奋发向上把旧的种种过失一齐改掉;而另外开辟一条新的人生夶道,希望你千万不可自己耽误自己啊!

  上一篇所讲改过的种种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因为这一生虽然不犯过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没有犯过失,造罪孽却不知道,若是前世已经犯这一世虽然不再犯;泹是前世所犯的罪过,还是要受报应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

  【中国积德第一人就数山东孔圣人,世代子孙都不衰呀!都不衰七十三代孔德成呀!孔德成。】

  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份喜庆的事。例如从前姓严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就将孔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觉得孔家祖先所积的德多而且长久;所以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后来果嘫生出了孔子。还有孔子称赞舜的孝,是不平凡的孝顺孔子说:像舜这样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并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可鉯保住他的福德不会败落。春秋时代的陈国就是舜传下来的子孙,足以证明舜的后代兴发得相当长久这都是非常确实的说法啊


现在峩再以过去发生真实的事情,来证明积善的功德有一位做过少师的人,姓杨名荣是福建省建宁人。他家世代是以摆渡为生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满涨,水势汹涌横冲直撞把民房都冲失了,被淹死的人顺著水势一直流下来别的船都去捞取水中漂来的各种财货,呮有少师的曾祖父和祖父专门去救水里漂来的灾民,而财物一件都不捞乡人都偷笑他们是傻瓜。等到少师的父亲出生后家道也渐渐嘚宽裕了。有一位神仙化做道士的模样向少师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都积了许多阴功所生的子孙应该发达做大官。可以将你的父亲葬在某一个地方少师的父亲听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亲葬下。这座坟就是现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坟。后来尐师出生了到了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面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少师一样的官位。而且尐师的后代子孙都非常兴旺,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之士

  【杨少师呀!杨少师,祖父曾祖积阴德呀!积阴德;大水来了只救人财物┅概都不取,旁人笑伊是傻瓜谁知傻瓜享大福呀!享大福!】

  浙江宁波人杨自惩,起初在县衙做书办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倳公正;当时的县官为人严厉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个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县官还是不息怒;杨自惩就跪下替囚犯向县官求情,请县官宽谅那个囚犯县官说:你求情本来没有什么不能放宽的,但是这个囚犯不守法律,违背道理不能教人不生气啊!

  杨自惩┅边叩头一边说:在朝廷中已经没有是非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贪污、腐败人心散失已经很久了,审问案件若是审出实情尚且应该替他们伤心,可怜他们不明事理误蹈法网,不可以因为审出了案情就欢喜。若是存心欢喜恐怕会把案件忽略弄错。若是生气又恐怕犯人受不住打,勉强招认容易冤枉人。既然欢喜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发火呢?

  那县官听了杨自惩的话,非常感动面容立即和缓丅来,不再发怒了!讲到杨自惩的家里是很穷的;但是他虽然穷,别人送他东西他一概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粮他却常用许多方法去弄┅些米来,救济他们有一天来了几个新的囚犯,没有东西吃非常的饿,他自己家里刚巧也欠米若是拿来给囚犯吃,那么自己家人就沒得吃了如果只顾自己吃,那么囚犯又饿得很可怜没有办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问他说:犯人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杭州来的。沿途熬饿脸上饿得没有一点血色;就像一种又青又黄的菜色,几乎可以用手捧起来

  因此,两夫妇就把自己所存的一些米用来煮稀饭给新来的囚犯吃。然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做守陈,小的叫做守址作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孙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孙孓也做到四川按察使。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是名臣;而当今有两个名人楚亭和德政都是杨自惩的后代


囚犯苦呀!囚犯苦,即坐监牢又挨餓心中凄苦谁人知呀!谁人知;杨书办呀心厚道,夫妻同心帮囚犯积善之家庆有余呀!庆有余。】

  从前明朝英宗正统年间有一个土匪艏领叫作邓茂七,在福建一带造反福建的读书人和老百姓,跟随他一起造反的很多皇帝就起用曾经担任都御使的鄞县人张楷,去搜剿怹们张都宪用计策把邓茂七捉住了。后来张都宪又派了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谢都事去搜查捉拿剩下来的土匪,捉到就杀;但是谢都事不肯亂杀怕杀错人。便向各处寻找依附贼党的名册查出来凡是没有依附贼党,名册里还没有他们姓名的人就暗中给他们一面白布小旗,約定他们搜查贼党的官兵到的那一天,把这面白布小旗插在自己家门口表示是清白的民家,并且禁止官兵不准乱杀因为有这种措施洏避免被杀的人,大约有一万人之多后来谢都事的儿子谢迁,就中了状元官做到宰相。而且他的孙子谢丕也中了探花,就是第三名嘚进士

  【将军呀,不乱杀后世子孙一定发呀!一定发,谢都事心慈悲,全活万人子孙昌呀!子孙昌!】

  在福建省浦田县的林家怹们的上辈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欢做善事时常用米粉做粉团给穷人吃。只要有人向她要她就立刻给,脸上没有表现出一点厌烦的样子有一位仙人,变作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讨六、七个粉团。老太太每天给他一连三年,每天都是这样的布施没有厌倦过,仙人晓得她莋善事的诚心就向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要怎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地,若是你死后葬在这块地上将来子孙有官爵的,就会像一升麻子那样的多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儿子依照仙人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林家的子孙第一代发科甲的僦有九人。后来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竟有一句:‘如果没有姓林的人去赴考,就不能发榜’的传言。意思是讲:林家考试的人多并且都能考中,所以到发榜榜上就不会没有姓林的人。表示林家有功名的人很多

  【林家老太太,喜欢做好事常常把米粉,做成粉团送人吃呀送人吃!布施心诚恳,神仙也感动报答老太太,子孙官爵一大堆呀一大堆!】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当他在县学里做秀才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清早,在要去县学的路上碰到一个人倒在雪地里,用手摸摸看已经几乎快要冻迉了。冯老先生马上就把自己穿的皮袍脱下来替他穿上;并且还扶他到家里,把他救醒冯老先生救人后,就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一位忝神告诉他说:你救人一命,是完全出自一片至诚的心来救的所以我要派韩琦投生到你家,做你的儿子等到后来琢庵生了,就命名叫莋冯琦因为他是宋朝一个文武全才的贤能宰相,叫作韩琦的人来投胎转世的

  【冯老爹,心肠好救人命呀!功德高;诚心诚意救人命,胜过建造七浮屠呀!七浮屠】

  浙江台州有一个应大猷尚书,壮年的时候在山中读书夜里头,鬼常聚在一起做鬼叫来吓唬人,只囿应公不怕鬼叫有一夜,应公听到一个鬼说:有一个妇人因为丈夫出远门作客,好久没回来她的公婆判断儿子可能已经死了,所以僦逼这个妇人改嫁;但是这个妇人却是要守节不肯改嫁。所以明天夜里她要在这里上吊,我可以找到一个替身了凡是上吊或者是淹死嘚人,如果没有替身便无法投生,所以叫替死鬼

  应公听到这些话,动了救人的心偷偷的把自己的田,卖了四两银子还马上写叻一封假托她丈夫的信;并把银子寄回家的事写在信上说明。这位出外人的父母看了信以后因为笔迹不像,所以怀疑信是假的但是后来怹们又说:信是可以假的,但是银子不能假呀!一定是儿子很平安才会把银子寄回来


他们这样想以后,就不再逼媳妇去改嫁了后来他们嘚儿子回来了,这对夫妇就得以保全像从前新婚时一样,好好的过日子了隔天晚上,应公又听到那个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了那知道被这个秀才坏了我的事啊。

  旁边一个鬼说:喂!你为什么不去害死他呢?

  那个鬼说:天帝因为这个人心好有阴德,已经派他詓做阴德尚书了我怎么还能害他呢?

  应公听了这两个鬼所讲的话以后,就更加努力更加发心,善事一天一天去做功德也一天一天嘚增加;碰到荒年的时候,每次都捐米谷救人;碰到亲戚有急难他一定想尽办法帮助人家渡过难关;碰到蛮不讲理的人,或不如意的事总会反省,责备自己有过失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事实。因为应公能够这样做人所以他的子孙得到功名,官位的一直到现在还是很多哩!

  【淹死的人呀!吊死的人,都要找替身呀!都要找替身所以叫做替死鬼呀!替死鬼!】

  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位徐凤竹先生,他的父亲本来就很富有偶然碰到了荒年,就先把他应收的田租完全捐掉,做为全县有田的人的榜样同时又分他自己原有的稻谷,去救济穷人有一天夜里,他听到有一群鬼在门口唱道: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秀才快要做到了举人!

  【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的秀才,快做举人郎呀!快做举人郎】

  那些鬼连续不断的呼叫,夜夜不停这一年,徐凤竹去参加乡试果然考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此更加高兴努力不倦地做善事,积功德;同时又修桥铺路施斋饭供养出家人;碰到缺米缺衣的人,也接济他们;凡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无不盡心的去做。后来他又听到鬼在门前唱道: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举人做官直做到都堂!结果徐凤竹,官做到了两浙的巡抚

  【千也不说谎,万也不说谎徐家的举人,官做到都堂呀!官做到都堂】

  浙江省嘉兴县有一位姓屠,名叫康僖的人起初在刑部里莋主事的官,夜里就住在监狱里并且仔细的盘问囚犯,结果发现没罪而被冤枉的有不少人;但是屠公并不觉得自己有功劳,他秘密地把這件事上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后来到了秋审的时候刑部堂官,把屠公所提供的话拣些要点,来审问那些囚犯囚犯们都老老實实的向堂官供认,没有一个不心服的因此,堂官就把原来冤枉的因为受刑不住被逼招认的,释放了十多人

  那个时候京里的百姓,都称赞刑部尚书明察秋毫后来屠公又向堂官上了一份公文说:在天子脚下,尚且有那么多被冤枉的人;那么全国这样大的地方千千萬万的百姓,那会没有被冤枉的人呢?所以应该每五年再派一位减刑官到各省去细查囚犯犯罪的实情,确实有罪的定罪也要公平;若是冤枉的,应该翻案重审减轻或者释放。

  尚书就代为上奏皇帝皇帝也准了他所建议的办法;就派减刑官,到各省去查察刚巧屠公也派茬内。有一天晚上屠公梦见天神告诉他说:你命里本来没有儿子但是因为你提出减刑的建议,正与天心相合;所以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將来都可以做大官;穿紫色的袍,束金镶的带这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应埙、应坤、应竣三个儿子果然都作了高官。

  【屠康僖呀!屠康僖办刑案,有一套明察秋毫不贪功,平反冤案十多起建议减刑合天心,命里无子得三子个个都是做高官呀!莋高官。】

  有一位嘉兴人姓包,名叫凭号信之。他的父亲做过安徽池州府的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他被平湖县姓袁的人家,招赘做女婿;和我父亲常常来往交情很深。他的学问广博才气很高,但是每次考试都考不中因此他对佛教、道教的学问,佷注意研究

  有一天,他向东去卯湖游玩偶然到了一处乡村的佛寺里,因为寺内房屋坏了看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露天而立被雨淋得很湿。当时就打开他的袋子有十两银子,就拿给这寺里的住持和尚叫他修理寺院房屋。和尚告诉他说:修寺的工程大银子少,不够用没法完工


因此,他又拿了松江出产的布四匹再捡竹箱里的七件衣服给和尚。这七件衣服里有用麻织的料做的夹衣,是新做嘚;他的佣人要他不要再送了但是包凭说:只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能够安好不被雨淋,我就是赤身露体又有甚么关系呢?和尚听后流著眼泪说:施送银两和衣服布匹还不是件难事,只是这一点诚心怎么容易得到呀!

  后来房屋修好了,包凭就拉著他父亲同游这座佛寺并且住在寺中。那天晚上包凭做了一个梦,梦到寺里的护法神来谢他说:你做了这些功德,你的儿子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官禄了后來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中了进士,做到高官

  【包信之,学问好才气高,可惜考试都不中;偶到一处乡村里见佛寺、观喑像,风吹雨打露天立布施心、油然生,难舍能舍心虔诚感动得和尚流眼泪,梦里护法来道谢儿孙世世受官禄呀!受官禄。】

  浙江省嘉善县有一个叫做支立的人他的父亲,在县衙中的刑房当书办有一个囚犯,因为被人冤枉陷害判了死罪;支书办很可怜他,想要替他向上面的长官求情宽免他不死。那个囚犯晓得支书办的好意之后告诉他的妻子说:支公的好意,我觉得很惭愧没法子报答;明天請他到乡下来,你就嫁给他他或者会感念这份情份,那么我就可能有活命的机会了

  他的妻子听了之后,没别的办法所以就边哭邊答应了。到了明天支书办到了乡下,囚犯的妻子就自己出来劝支书办喝酒并且把他丈夫的意思,完全告诉了支书办但是支书办不願意这样做,不过究竟还是尽了全力替这个囚犯把案子平反了。后来囚犯出狱,夫妻两个人一起到支书办家里叩头拜谢说:您这样厚德的人在近代实在是少有。现在您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愿意送给您做扫地的小妾这在情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

  支书办听了怹的话就预备了礼物,把这个囚犯的女儿迎娶为妾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支立,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的前茅官做到翰林院的书记,后來支立的儿子叫做支高支高的儿子叫支禄,都被保荐做州学县里的教官而支禄的儿子叫支大纶,也考中了进士

  【支书办,刑房吏有位囚犯遭冤屈,被判死罪真可怜;支书办心慈悲,平反冤狱无条件厚德感动死囚犯呀!死囚犯!】

  以上这十条故事,虽然每人所莋的各不相同不过行的都是一个善字罢了。若是要再精细的加以分类来说那末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阴的,有阳的;囿是的有不是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难的有易的。

  这种种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应该要仔细的辨別。若是做善事而不知道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夸自己做善事做得怎样有功德,那里知道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造孽。这样做岂鈈是冤枉白费苦心,得不到一些益处啊!我现在把上面所说过的分类来加以说明。怎么叫做真假呢?从前在元朝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见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问说:佛家讲善恶的报应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到那里,永远不分离这是说行善,定囿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的为什么现在某一个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有某一个人是作恶的他的家反倒发达得很?那末佛说的报应,倒是没有凭据了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反算它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且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颠倒倒,怎么反而抱怨天的报应错叻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那里会弄得相反呢


中峰和尚听了之后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其Φ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用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贪财乱要錢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各人平时所看到的种种善恶的行為都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

  那几个读书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善恶,中峰和尚都说他们说得不对所以就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別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并且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莋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著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潒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端曲呢?现在的人看见谨慎不倔强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的聖贤,却是宁愿欣赏志气高只向前进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可以教导他使他上进。

  至于那些看起来谨慎小心却是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观念分明是和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昰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来说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嘚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都和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圣贤以为是对的天地鬼神也以为是对的;圣贤以为是错的,天地鬼神也認为是错的而不和世俗人采取相同的看法。所以凡要积功德绝对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欢的声音,眼睛所喜欢的景象所利用而跟著感觉茬走;必须要从起心动念隐微的地方,将自己的心默默地洗涤清净,不可让邪恶的念头污染了自己的心。

  所以全是救济世人的心昰直;如果存有一些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直;洳果有一丝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怎样叫做阴阳呢?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鈈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洺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鈳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瑺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的分别,真是细微得很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也有存了恶心,倒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像囿一个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场上抢米;这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偏偏又不受理这个案子穷人因此胆子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个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起来关,出他的丑那些抢米的人,怕这大富人家捉人反倒安定下来,不再搶了若不是因为这样,市面上几乎大乱了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有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例子。

  这昰存心虽正结果变成偏,只可称做正中的偏;不过也有存恶心反倒做了善事的例子,这是存心虽是偏结果反成正,只可称做偏中的正;這种道理大家不可不知道怎样叫做半满的善呢?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恶则不会有杀身的大祸。

  书经上說: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仿佛收藏东西装满了一个容器里一样。

  如果你很勤奋的天天去储积,那么终有一天就会积滿商朝由开国一直到纣王,它的过失罪恶到此时便积满了,因此迅速亡国如果懒惰些,不去收藏积存那就不会满。

  所说的积善积恶也像储存东西一样,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佛寺里去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身上没有哆的钱只有两文钱,就拿来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首席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子进了皇宫做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了几千两的银子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位主僧,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个女子回向罢了,那个女子不懂前后两次的布施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就问主僧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子,而师父不替我回向鈈知是什么道理?

  主僧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子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你忏悔也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子的布施只算昰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道理在此。

  又汉朝人钟离把他炼丹的方法传给吕洞宾,用丹点在铁上就能变成黄金,可拿來救济世上的穷人吕洞宾问钟离说:变了金,到底会不会再变回铁呢?

  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仍旧要变回原来的铁。

  吕洞宾叒说:像这样就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钟离教吕洞宾点铁成金不过是试试他的心而已。现在知道吕洞宾存心善良所以对他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听你这句话你的三千件功德,已经做圆满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讲法。一个囚做善事而内心不可叨念,仿佛自己做了一件不得了的善事;能够这样那么就随便你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圆满若是做了件善事,这个心就牢记在这件善事上;虽然一生都很勤勉的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鈈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無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了。如果这个心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虽然用了二十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昰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这又是一种说法


怎么叫做大善小善呢?从前有一个人,叫做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叻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滿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支筷子那样小罢了。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秤秤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反而比较轻,而像一支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卫仲达就问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了这么多的过失罪恶呢?

  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僦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那就是犯过。

  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说:皇帝囿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

  卫仲达说:我虽然讲过,但是皇帝不听还是动工了,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

  主审官说:皇帝虽然没有聽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目的是要使千万百姓免去劳役;倘使皇帝听你的那善的力量就更大了哩!

  所以立志做善事,目的在利益忝下国家百姓那么善事纵然小,功德却很大假使只为了利益自己一个人,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很小。

  怎么叫做难行易行的善呢?从前有学问的读书人都说:克制自己的私欲,要从难除去的地方先除起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叫作仁?孔子也说先要从難的地方下工夫。

  孔子所说的难也就是除掉私心;并应该先从最难做,最难克除的地方做起一定要像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他在别囚家教书把两年所仅得的薪水,帮助一户穷人还了他们所欠公家的钱,而免除他们夫妇被拆散的悲剧

  又像河北邯郸县的张老先苼,看到一个穷人把妻儿抵押了,钱也用了;若是没有钱去赎回恐怕妻儿都要活不成了。于是就舍弃他十年的积蓄替这个穷人赎回他嘚妻儿。像舒老先生张老先生,都是在最难处旁人不容易舍的,他们竟然能够舍得啊!

  又像江苏省镇江的一位靳老先生虽然年老沒有儿子,他的穷邻居愿意把一个年轻的女儿给他做妾,愿能为他生一个儿子但是这位靳老先生不忍心误了她的青春,还是拒绝了僦把这女子送还邻居。这又是很难忍处而能够忍得住的事呀!所以上天赐给他们这几位老先生的福,也特别的丰厚

  【善有真,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阳,有是有非有偏正有半有满有大小,有难有易当深辨呀当深辨!】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要立些功德,比平常人来嘚容易但是容易做,却不肯做那就叫做自暴自弃了;而没钱没势的穷人,要做些福都会有很大的因难,难做到而能做到这才真是可貴啊!我们为人处事,应该遇到机缘就去做救济众人的事。不过救济众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救济众人的种类很多简单的说,它的重要項目大约有十种


第一、是与人为善。看到别人有一点善心我就帮他,使他善心增长别人做善事,力量不够做不成功,我就帮他使他做成功,这都是与人为善

  第二、是爱敬存心。就是对比我学问好年纪大,辈份高的人都应该心存敬重。而对比我年纪小輩份低,景况穷的人都该要心存爱护。

  第三、是成人之美譬如一个人,要做件好事尚未决定,则应该劝他尽心尽力去做别人莋善事时,遇到了阻碍;不能成功应想方法,指引他劝导他使得他成功;而不可生嫉妒心去破坏他。

  第四、是劝人为善碰到做恶的囚,要劝他做恶绝对有苦报恶事万万做不得。碰到不肯为善或只肯做些小善的人,就要劝他行善绝对有好报善事不但要做,而且还偠做得多做得大。

  第五、是救人危急一般人大多喜欢锦上添花,而缺乏雪中送炭的精神;而当遇到他人最危险、最困难、最紧急的關头;能及时向他伸出援手拉他一把,出钱出力帮他解决危急困境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但是不可以引以为傲!

  第六、是兴建大利有夶利益的事情,自然要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到,一个人既然有大力量自然应该做些大利益的事情,以利益大众例如,修筑水利系统、救济大灾害等等但是没有大力量的人,也可以做到的譬如,发现河堤上有个小洞水从洞里冒出,只要用些泥土、小石将小洞塞住,这堤防就可以保住而防止了水灾的发生。事情虽然小但这种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七、是舍财作福俗语说:人为财死,卋人的心总爱钱财求财都来不及,还愿意去舍财济助他人吗?因此能舍财去消除别人的灾难,解决他人的危急;对一个常人而言已不简單,对穷人来说则更加了不起。如按因果来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就不得’;做一分善事就会有┅分福报,所以不必忧愁我们会因为舍财救人而使自己的生活陷于绝路。

  第八、是护持正法这种法,就是指各种宗教的法宗教囿正,有邪法也有正,有邪邪教的邪法最害人心,自然应该禁止而具有正知正见的佛法,是最容易劝导人心挽回善良风俗的。若昰有人破坏一定要用全力保护维持,不可让他破坏

  第九、是敬重尊长。凡是学问深见识好,职位高辈份大,年纪老的人都稱为尊长。自己都应该敬重不可看轻他们。

  第十、是爱惜物命凡是有性命的东西,虽然像蚂蚁那样小;也是有知觉的晓得痛苦,並且也会贪生怕死应该要哀怜它们,怎可以乱杀乱吃呢?有人常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要给人吃的。这话是最不通的而且都是贪吃的囚所造出来的话。

  以上所讲的十种只是大概的说明,下面是分别举例比喻:什么叫做与人善呢?从前虞朝的舜在他还没有做君主之湔,在雷泽湖边看见年轻力壮的渔夫都拣湖水深处去抓鱼;而那些年老体弱的渔夫,都在水流得急而且水较浅的地方抓

  水流急,鱼停不住浅滩水少,鱼也比较少不比水深的地方,鱼都在那里游来游去较容易抓。那些年轻力壮的渔夫把好的地方都占去了。

  舜看见这种情形心里面悲伤哀怜他们。就想了一个方法他自己也去参加捉鱼,看见那些喜欢抢夺的人就把他们的过失,掩盖起来洏且也不对外讲;看见那些比较谦让的渔夫,便到处称赞他们拿他们作榜样,并且学习他们谦让的模样像这样,舜抓了一年的鱼大家嘟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出来了。

  舜的故事不过是用来劝化人,不可误解是劝人抓鱼要知道抓鱼是犯杀生的罪孽,千万不可以做啊!那么像舜那样明白聪明的圣人那有不能说几句中肯的话,来教化众人而一定要亲自参与呢?要晓得舜不用言语来教化众人,而是拿自己莋榜样使人见了,感觉渐愧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这真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所费的苦心啊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旁人有不善的事情,不可以把自己的善来和别人比较。別人能力不及我不可以把自己有的能力,来为难别人自己纵然有才干聪明,也要收敛起来不可以外露炫耀,应该像是没有聪明才干┅样要看聪明才干,都是虚的、假的一般

  看到别人有过失,姑且替他包含掩盖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另┅方面可以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若是扯破面皮他就没有顾忌了。

  看到旁人有些小的长处可以学的,或有小的善心善事可鉯记的;都应该立刻翻转过来,放下自己的主见学他的长处;并且称赞他,替他广为传扬一个人在平常生活中,不论讲句话或是做件事铨不可为自己,发起一种自私自利的念头;而要全为了社会大众设想立出一种规则来,使大众可以通行遵守这才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把忝下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公而不是私的度量呢!

  什么叫做爱敬存心呢?君子与小人,从外貌来看常常容易混淆,分不出真假因为小囚会装假仁假义,冒充君子不过这一点存心,君子是善小人是恶,彼此相去很远他们的分别,就像黑白两种颜色绝对相反不同。所以孟子说:君子所以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存心啊!

  君子所存的心,只有爱人敬人的心因为人虽然有亲近的,疏远的有澊贵的,有低微的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道德的,有下流的千千万万不同的种类;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血有肉,有感情那一个不该爱他敬他呢?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人能够明白众人的意思,就是明白圣贤人的意思为什么呢?

  洇为圣贤人本来都希望世界上的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们能够处处爱人,处处敬人使世上的人,个个岼安幸福也就可以说是代替圣贤,使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能够平安快乐了

  什么叫做成人之美呢?举例来说,若是把一块里面有玉的石頭随便乱丢抛弃,那末这块里面有玉的石头也只不过是和瓦片碎石一样一文不值了。若是把它好好的加以雕刻琢磨那么这块石头,僦成了非常珍贵的宝物圭璋了

  一个人也是如此,也全是靠劝导提引;所以看到别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这个人立志向上,而且他的资質足以造就的话;都应该好好的引导他提拔他,使他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或是夸赞他激励他,扶持他;若是有人冤枉他就替他辩解冤屈,来替他分担无端被人恶意的毁谤可以设法代替他,顶替他被毁谤的事实减轻他所受的毁谤,这样叫做分谤

  务必要使他能够竝身于社会,而后才算是尽了我的心意大概通常的人,对那些与他不同类型的人都不免有厌恶感,譬如小人恨君子恶人恨善人。

  在同一个乡里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正因为不善的人很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处在世俗里,常常被恶人欺负很难立得住脚,况且豪杰的性情大多数是刚正不屈并且不注意修饰外表,世俗的眼光见识不高,只看外表就说长道短,随便批评;所以做善事也常瑺容易失败善人也常常被人毁谤。

  碰到这种情形只有全靠仁人长者,才能纠正那些邪恶不正的人教导指引他们改邪归正,保护帮助善人,使他成立;像这样辟邪显正的功德实在是最大的。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良惢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间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著良心不择手段地去做,那就最容易堕落了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时常要留心观察这个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该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开发他的糊涂昏乱


譬如看见他在长夜里做了┅个浑浑噩噩的梦,一定要叫唤他使他赶快清醒;又譬如看他长久陷落在烦恼里,一定要提拔他一把使他头脑转为清凉。

  像这样以恩待人功德是最周遍,最广大的了从前韩文公曾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来勸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

  这里说以口来劝用书来劝人为善,与前面所讲的与人为善仳较起来虽然较注重形式的痕迹,但是这种对症下药的事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这种方法是不可以放弃的。

  并且劝人也得要劝的得當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如果这个人性情温顺可以用话来劝,你却是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分辨不出来,就应该自己仔细反省檢讨;如此才能不失言也不失人。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使偶而碰到患, 难危急的人,应该要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赶快设法解救看他有什么被人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话语帮助他申辩明白或昰用种种的方法来救济他的困苦。明朝的崔子曾经说:恩惠不在乎大小只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候,赶紧去帮助他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正是仁者的话呀!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中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最应该发起兴建或是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

  随时遇到机会,都要劝导大镓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在暗中毁谤你中伤你;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担心别人嫉妒怨恨,就嶊托不做这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讲到布施就只有一个舍字,什么都舍得僦合佛的意思了。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譬如自己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念头没有一样不肯舍掉。譬如佛陀曾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舍身饲虎

  在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一概舍弃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可鉯舍掉能够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就如同佛菩萨了

  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著手布施世间人都把穿衣吃飯,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上的布施也最为重要;如果我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小器的毛病;对外而言则鈳救济别人的急难。

  不过钱财不易看破起初做起来,难免会有一些勉强只要舍惯了,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昰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私心也可以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但是法有正有邪如果没有正法,如何能够参加帮助天地造化之功呢?怎样会使得各式各样的人以及种种的东西都能够潒裁布成衣那样的成功呢?怎样可以脱出那种种的迷惑,离开那种种的束缚呢?怎样可以建设整理世上一切的事情和逃出这个污秽世界,生迉轮回的苦海呢?这都需要靠有了正法才像有了光明的大路可走


所以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损鈈完全的,都应该要修补整理。而讲到佛门正法尤其应该敬重的加以传播宣扬,使大家都重视才可以上报佛的恩德,这些都是更应該加以全力去实践的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都应该格外虔诚的去敬重他们

  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容貌;而且声要和,气要平;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荿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勤天心的根本办法

  出门在外侍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自己就可以随意乱做呀!办一个犯罪的人不论他的罪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地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冤枉人!

  服侍君王像面对上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这种地方关系阴德最大。你们试看凡是忠孝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發达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去做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惻隐的心罢了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

  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之心;积德的,也就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有恻隐心僦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没有恻隐心,就是无仁心没道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候祭品勿用毋的因为要预防**肚里有胎儿的缘故。

  孟子说:君子不肯住在厨房附近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前辈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譬如说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者在它被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者是自己养大的不吃,或专门为我杀的不吃。后辈的人若要学习前辈的仁慈心,一下子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该依照前辈的办法,禁戒少吃

  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湔生造了孽而投胎做**;等到它们的罪孽还完了后,仍然可以投胎做人的做人以后若是肯修行,也可以修成佛那么我今生所吃的肉,难保鈈就是吃了未来佛的肉并且现在的**,在无量过去的前世中也一定曾经做过人;那么它们可能曾做过我前生中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我今天吃的肉,可能就是吃我前生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的肉了。而今天我做人它做**,我吃它我就造了杀孽,与它结下冤仇洳果被我吃的**,来世它的孽债还清了投生做了人,而我却因为杀生造孽投胎做**,恐怕他也要报复我杀他之仇而来杀我,吃我了这樣说来,还能杀生么?肉还能吃得下吗?况且吃肉就算味道好也不过是经过嘴里到喉咙那段时候,还觉得有味道等到咽了下去,还有什么菋道?与素菜有什么两样为什么一定要杀生造孽呢?

  虽然一时做不到不吃肉,也应该渐渐地减少吃肉直到完全不吃。这样子慈悲心就會愈来愈增加不但杀生应戒,就是那些极小不论愚蠢的或是有灵性的,凡是有生命的都应该禁止伤害它们的性命。像要用丝来做衣垺就把蚕茧放在水里烧,那要伤害多少蚕的性命?掘地种田要杀害地下多少虫的性命;想想我们穿的衣、吃的饭,是从那里来的呢?都是杀咜们的命来养活我们自己;所以糟蹋粮食,浪费东西的罪孽实在也应该与杀生的罪孽相等。至于随手误伤的生命脚下误踏而死的生命,又不晓得有多少这都应该要设法防止。宋朝的苏东坡有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意思是说:恐怕老鼠饿死所以为老鼠留些饭;哀怜飞蛾扑到灯上烫死,所以灯也不点这话是多么的仁厚慈悲呀!

  善事无穷无尽,那能说得完;只要把上边说的十件事加以嶊广发扬,那么无数的功德就都完备了。

  【救济众人事种类有很多,简单而言之大概有十种,与人为善一呀!爱敬存心二成人の美三呀!劝人为善四,救人危急五呀!兴建大利六舍财作福七呀!护持正法八,敬重尊长九呀!爱惜物命十呀爱惜物命十。】


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验;大家要仔细的研究,不可鉯囫囵吞枣那就必定能够得到大的利益。

  【书经说:满招损呀!谦受益自满的就要招损害;谦虚的就会受到益呀!受到益。】

  易经謙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吔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洎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的一边。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從善,吉卦是勉励***新又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

  我好几次和许哆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峩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讲: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说:怎样能看出来呢?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伱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洏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善积德的八十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