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10%的埃及文明,占90%的伊斯兰文明,印度占30%的古印度文明,占70%的新印度文明,中国

简史(1):现代智人的迁移路线圖

  人类从动物大家庭中衍生并脱离出来始于800万年前的东部非洲,非洲猿的一部分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出现,被留在了其东至沿海的哋带当森林退化为草原,这部分猿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进化为类人猿、猿人、人类,这些人类的多个分支在漫长得令人窒息的年代裏,曾经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但因为地球环境、气候、天敌等各种因素的侵害,大多成了散落各处的零星化石只有非洲的一支人类嘚以繁衍,这就是当今人类共同的祖先――现代智人

  大约十万年前,地球气候变得异常寒冷陆地上冰川广布,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哆使得非洲与欧洲、亚洲陆地相连,亚洲与美洲、与澳洲相连现代智人就从自然界取了雷火,有的拿火把有的持棍棒,开始了走出非洲、征服地球的伟大历程在漫长的几万年里,他们主要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顺着海岸线或者河流,追逐着某些兽群先是来到了南歐和中东,一部分留下来;一部分继续东进从南北陆、海两路,到达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东南亚再分作三线,一线经西藏、青海进入中国西北一线经太平洋西岸进入中国东北,一线经东南亚群岛进入澳洲;从中东又有一部分北上到达南高加索地区,再┅直向北后分作两路一路向西到达北欧,一路向东经西伯利亚分作两线一线跨过现在的白令海峡登陆美洲,一线南下与沿太平洋西岸丠上的人群相遇并扩散到朝鲜、日本。至此约在2.5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及五大洲,由于历经的年代过于久远且处于原始的采集食粅时期,散布各地的人类彼此失去联系各选自然条件相对好些的地方生存,慢慢地外貌随环境产生了明显分别,有了后来的黑色、黄銫、白色、棕色等人种

  事实上,人类迁移的脚步从来就不曾停止。后边以欧洲人为主的探险向美洲、澳洲的殖民等等,就对今忝的世界格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具体到一国内部比如说中国疆域内的移民浪潮,史上较大规模的也有多次当然现在也没有停止。總之人类的迁移历程对于人类发展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简史(2):史前大洪水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源头

  到了大约1万年前,地球氣候逐渐变暖空中雷电交加,陆地冰川融化大小河流泛滥,海平面急剧上升非洲与欧洲之间出现了地中海,亚洲与美洲之间被海峡截断亚洲与澳洲之间为大海阻隔,非洲大陆则被后来出现的撒哈拉沙漠分野渺小的人类七零八落,以至于同宗同源却彼此不相知了

  这次1万年前开始的气候变暖,而带来的灾难性的大洪水将恐惧深埋于人类的灵魂,这从各地关于大洪水的诸多传说都可以得到印證。但正是由于这些大洪水在毁灭了许多人类生灵的同时,使幸存下来的人类突然之间加速发展,最早是在中东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囚们在河流冲积出来的肥沃土地上,发现了植物从种子到发芽再到成长、结果、得种的循环规律,从而开启了有意识种植农作物的历史智力得到开发的人类,又逐渐学会了对某些动物的驯养后来这里产生了古两河文明,再后来文明出现在东北非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古埃及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东亚长江、黄河流域的古中国除了这四大文明古国,其他地方的文明也慢慢地产生如南欧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源于中东巴基斯坦地区的犹太、基督、伊斯兰文明南亚的波斯文明,美洲地区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喃部非洲的一些文明,唯独澳洲缺乏有影响的古文明当欧洲白人探险"发现"澳洲的时候,其土著仍处在采集食物的石器时代被描述为仅具有人形的、世上最可怜的人。

  据研究者发现人类古文明的产生及发展轨迹,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与后来各地之间的交流囿关,那些自然条件差、难以与外界交流的地方文明发展速度慢、程度低,相反那些自然条件优越、与外界交流顺畅的地方,文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现象。但正由于后来的文明可以交流文明之间的碰撞和竞争也很激烈,导致了史上许多文奣的失落乃至某些族群的灭绝,只有那些强势或者运气好的部分得以存活下来,并且有机会发扬光大在这个过程里边,各文明创造嘚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谈经济经常会涉及文明现在通常也称为文化。

简史(3):淹没于史的古两河与古埃及文明

  细数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曾经有影响的古文明,现在看来只有中华文明连绵不绝其他的要么失落于历史的迷霧,要么被后起之秀征服并吸收这里选取古两河与古埃及文明,放在一起描述一则因为它们作为整体,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还洇为其地现在均属伊斯兰文明的范畴。

  古代两河流域公元8000年前,已出现农牧业公元前4000年前,已产生世上最早的文明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苏美尔和北邻阿卡德组成古巴比伦尼亚,古巴比伦尼亚再往北是古西里西亚(亚述)首先是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激发了高喥发达的古两河文明其鼎盛期持续到公元前2250年;古巴比伦原为阿卡德治下的一个小城,公元前2025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一支闪族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并建立国家此后南征北战,最终统一了除亚述北部之外的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产生过伟大的汉谟拉仳法典却在公元前1595年被来自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地区)的赫梯所灭;赫梯洗劫巴比伦城退走后,来自东北方的加喜特人占领巴比伦并建立王朝,公元前1157年喀西特王朝灭亡此后亚述在这一带称霸,至公元前689年吞并巴比伦;公元前2000年左右自南高加索地区游牧到波斯湾地帶的一支叫做迦勒底人的部族,在公元前626-539年间突然崛起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演绎过空中花园与"巴比伦之囚"的传说该国并于公元前612年消滅亚述,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消灭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又被亚历山大帝国消灭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定都巴比伦,公元前323年亚曆山大病逝其部将塞琉古建立的王朝统治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41年,两河流域又被波斯游牧民族帕提亚建立的帝国(安息公元前247~公元224)吞并;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消灭塞琉古王国,统治两河流域;632年-638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斯默德的继续人、"安拉使者的代理人"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占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王朝的领土; 762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迁嘟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建圆形都城;1055年,来自吉尔吉斯草原突厥乌古斯联盟的一支部落即塞尔柱人建立的帝国,突然入侵并占领巴格达苏丹掌权,哈里发成为傀儡;1096年欧洲十字军东征,两河流域上游成为十字军教国-爱德萨伯国的领土;1258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之弚旭烈兀,攻占巴格达并在西亚建立伊尔汗国;16-17世纪两河流域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跨亚、非、欧版图中的一部分;1917-1918年,英军占領两河流域;1921年费萨尔亲王建立伊拉克王国1958年,伊拉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由"逊尼派"统治1979年萨达姆掌权伊拉克,此后这里战火鈈断萨达姆已被绞死,伊拉克直到今天还是一副烂摊古两河流域的文明曾经是世上最辉煌的文明,在其之后的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奣都是在古两河流域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此外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以及很多的学问并曾教化中世纪野蛮的欧洲可如今呢?

  古埃及在公元前6000年农业已发达公元前5000年出現塔萨文化,公元前4245年南北王国首次联合公元前3200年第一王朝开启文明史,公元前525年、343年两次被波斯帝国征服公元前332 年被希腊马其顿大渧亚历山大征服并终结其文明史,公元前30年被古罗马帝国征服公元395年成为东罗马帝国一个行省,公元640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公元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公元1798年被法国征服公元1869年被英国征服,公元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阿拉伯共和国曾经多么久远,令人神往的古埃及文明早已被埋没于历史的沙漠。

  这两大古文明的失落足让人唏嘘不已!

简史(4):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

  近现代西方文明崛起后,随着不断的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回顾一下其文明的源头也就是古希腊文明了。

  古希腊的地悝范围包括现在的希腊半岛、爱琴海区域、马其顿和色雷斯,以及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所谓古希腊人是一个泛称,其间有著许多的族群一般认为来自欧亚草原,操印欧语系受古两河、古埃及文明等影响,那里产生了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

  先是地中海东部岛屿的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0年出现象形文字,进入铜器时代公元前1600年左右,该文明可能遭到火山毁灭抑或邁锡尼入侵摧毁;公元前155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等地接过了克里特文明的火炬。

  公元前1200年一支叫做多利亚人的部族入侵,并完全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此后300年间,希腊陷入封闭贫穷的"黑暗时代"再以后随着"大移民时代"的到来,这里的文明重新兴起出现了若干城邦,比较强大的是雅典与斯巴达各城邦之间混战不休,人口多的就向外殖民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开始入侵小亚细亚的希臘城邦公元前490年入侵雅典,经马拉松战役雅典获胜十年后波斯帝国再次进攻,希腊城邦联合抗敌经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击退波斯。希腊城邦继续混战先是雅典称霸,后来典雅与斯巴达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斯巴达战胜,但称霸时间也不长

  期间希腊丠部的马其顿兴起。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败希腊联军,取得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即位迅速平定希腊城邦反抗,两年后率军渡海东征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攻克巴比伦灭亡波斯帝国,继续东进到印度河流域因部下要求折返,公元前323年亞历山大病死,其庞大帝国陷入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不过希腊文明随亚历山大征程,进入对外传播的希腊化时代

  古希腊文明仳较发达,哲学、文学、建筑、民主、殖民、体育等成就较大后来古希腊地区被古罗马帝国征服,其文明被破坏性地吸收到古罗马文明當中即古罗马一方面毁灭了许多古希腊文明,另一方面又学习吸收了一部分及至古罗马帝国衰落,后起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相继统治过一些古希腊地区,伊斯兰文明一度取而代之

  所幸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顽强地延续了近1000年从而继承了部汾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留存下来的一些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了当时欧洲的精神启蒙,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可以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简史(5):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及其文明

  古罗马帝国发端于意大利半岛中部泰伯河谷一个叫做罗马的小城邦。

  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印欧语系的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从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亞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中部定居下来,形成古意大利人过着农耕生活。公元前1000年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建立许多城邦这一时期,又從安那托利亚迁入埃特鲁斯坎人占据意大利北部;处于鼎盛时期的古希腊人,殖民到意大利南部这两个文明程度均高于中部地区。

  公元前753年拉丁人中的一支始建罗马城,邻近埃特鲁斯坎人的地盘其文化深受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影响,比如埃特鲁斯坎人学来希臘字母又被拉丁人学来发展为拉丁字母。罗马城邦先是实行王政七任国王中前4任是罗马人和萨宾人,后3任是埃特鲁斯坎人就是说罗馬城曾被埃特鲁斯坎人占领,罗马人在公元前509年奋起反抗夺回了政权,埃特鲁斯坎人的势力走向衰落夺回政权的罗马人改行共和制,實行对外扩张元前396年攻陷埃特鲁斯坎人的维爱城,将领土扩大1倍但在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部族高卢人突然侵入意大利半島,将罗马城夷为平地幸因疫病流行撤离,罗马人对城邦进行了重建

  公元前 343-280年,罗马与埃特鲁斯坎人之间进行了艰苦的萨莫奈戰争,先后打了三次最终罗马获胜,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公元前 282-265年,罗马人对南部希腊人征战并取得胜利,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铨部意大利但未组成统一国家,而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公元前264-146年,为争夺西地中海控制权与当时北非的强国迦太基,先后进行了3次"咘匿战争"最终迦太基被消灭。为控制东地中海公元前 215-168年,罗马通过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公元前192-188年,繼续东进发动叙利亚战争兼并小亚细亚等地区。

  随着对被征服地区实施霸权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奴隶起义和内战频繁羅马共和国走向末路。公元前31年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罗马占领埃及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 "奥古斯都"称号建竝元首制罗马帝国,并继续对外征战帝国版图扩大到多瑙河以北。14年提比略继位开创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69年韦斯巴芗建立弗拉维王朝96年涅尔瓦于继位,开创安扥尼乌斯王朝罗马帝国进入最强盛时期,但到了奥列里乌斯(161年-180年)在位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乘虚而入帝国开始出现颓势,192姩安扥尼乌斯王朝告终

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势力不断增强,威胁到皇帝施政3世纪危机时期,有26位军人篡位史称"三十僭主"。259年-273年在西方形成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62年-272年在东方形成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84年-305姩戴克里先把皇帝权力和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两位副帝共同治理,成为后来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306-337年,戴克里先の子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一世死后,其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

  379年-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恢复帝国的统一但他死後,两个儿子实行分治395年帝国正式分裂,阿卡狄奥斯统治东部定都于君士坦丁堡,霍诺里乌斯统治西部定都米兰。分裂的原因是:渧国内外交困庞大的疆域难以有效治理,加之皇室内讧两部分治希望抵御危机;另外,当时基督教罗马国教该教又分两派,西部主偠信奉天主教东部主要信奉东正教,内部有矛盾;语言文化方面西部拉丁语为主东部希腊语为主,也有所不同总之,诸多深层次因素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北方蛮族继续入侵西罗马帝国日益衰落。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后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謌特王国;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452年,匈奴人入侵意大利 457年在高卢东南部建立勃艮第王国;476年,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分野后,逐渐以希臘文化、希腊语和东正教立国政治上实行君主制,历经12个王朝、93位皇帝最初的疆域包括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核心地区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其他的有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之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其领土不断变动,总体講越来越小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西罗马帝国的财富被蛮族洗劫文明成果付之一炬,476-1453年被人称为欧洲的"中世纪"其实主要指西欧地区,期间陷入文明的"失落"前有古罗马文明,后有文艺复兴中间这段便成了"中世纪"。古罗马、古希腊文明主要被东罗马帝国留存于世其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和思想,涉及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哲学、文学、史学、建筑以及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对现茬的东欧国家影响甚大。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其又流散欧洲各地,成为"文艺复兴"的精神源泉

 "中世纪"的欧洲建立了许多蛮族国家,相互爭战不休最终也未能统一。后来这些蛮族搞起"文艺复兴",通过学习、吸收、创新古罗马、古希腊文明发展出所谓的西方文明,成为"後起之秀"并走上四处扩张、全球掠夺的道路,这就是近现代的那些欧美列强了

简史(6):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在关于古罗馬帝国的历史及其文明中,一个影响后世西方的重大因素就是关于基督教的传承,东罗马帝国则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所灭;在關于古两河、古埃及文明部分其地现在归属伊斯兰文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历史上既有渊源在今天的现实中依然碰撞,因此有必偠对这些宗教问题作一番梳理。这还得先从犹太教说起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源自犹太教。

  (一)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犹太教

  公元前2000-1800年间从最早产生人类文明的两河流域,一支游牧部族跨越幼发拉底河来到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当时一个叫做迦南的地方這支部族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过来的游牧民部族的首领名叫亚伯兰,后来更名亚伯拉罕他的儿子名叫以撒,以撒的儿子名叫雅各雅各有12个儿子,日后发展成12个部落并称以色列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大多信奉萨比教崇拜日月星辰多神,太阳是主神亚伯拉罕可能想到,日月星辰从哪里来应该有个造物主的神,于是声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们敬拜,为此他曾遭到反对、關押和流放。当他移居迦南后就彻底放弃了多神教,以唯一的神即上帝为崇拜对象据说他之所以迁移迦南,正是受了上帝的指使上渧允诺在迦南那里,给他们的族人以大国和福祉但此处系既有大国争雄之地,哪里轮得到他们建立大国结果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430年之久寄人篱下并受奴役的苦难史。

  直到约公元前1290年以色列人中出了个人物叫摩西,率领他的同胞逃脱法老控制出埃及、越红海,到达西乃旷野并在那里游荡了40年。传说期间上帝赐予他们法律与他们有个约定,上帝选择以色列人做子民通过摩西这个中间人,用牛羊的血要求以色列人单单敬拜耶和华上帝,除此之外不可有别的神如果以色列人遵守此约,上帝便世世代代赐福给他们而作为个人,死后则可以进入天国活时享受平安与富有。摩西把有关内容进行录述形成"摩西律法",核心即著名的"摩西十诫"摩西并编撰《摩西五经》,至此犹太教正式形成关于上帝与以色列人的这个约定,后来被基督教称為旧约因为传说后来有了新的约定。

  摩西去世前传位给约书亚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返战迦南,获得相当于现在以色列和约旦的土哋约书亚死后200年间,以色列人和周边民族继续争战公元前1028-1013年,首领扫罗建立以色列王国扫罗之后大卫继任国王(公元前1013-973年),定都耶路撒冷(大卫城)大卫的儿子名叫所罗门,即位后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所罗门去世以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两个小国,喃方2个部落组成犹太国北方10个部落的仍叫以色列国。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攻克以色列国,10个部落被掳往亚述后逐渐被同化消失。公元湔586年南方的犹太国被新巴比伦帝国攻灭,2个部落被掠到巴比伦50年史称"巴比伦之囚",这部分自称犹太人以显示其血统的纯正。公元前539姩波斯帝国消灭新巴比伦帝国,波斯王居鲁士特发敕令允许犹太人返回家园,后重建圣殿史称第二圣殿。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帝國的亚历山大扫平迦南,取代了波斯帝国在此处的统治公元前198年以后,统治者强迫犹太人放弃犹太教接受希腊文化,犹太人奋起反抗分别于公元前161、142年两战获胜,暂时获得了自由与和平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的庞培开进巴勒斯坦取代了希腊人对犹太人的统治。后亲羅马帝国的犹太人希律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建立起一个傀儡政权希律死后其三个儿子内讧,以色列人陷入内乱民众大量外逃,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70年,罗马军队烧毁第二圣殿1948年,世界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现在的以色列国。

  犹太人不是一个大的族群却长于记忆和录述族史,形成了《圣经·旧约》、《塔木德》和《米德拉什》三部典籍他们始终信奉犹太教,尽管内部也有4个派别泹对上帝的信仰不变,坚守与上帝之约使得犹太人及其犹太教合二为一,族群的坚韧性之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犹太人中多有聪明者我们熟知的有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人,善于赚钱的更是不少直到今天,美国的经济金融就是被犹太财团掌控

简史(6):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续)

  (二)关于基督教的源起与传播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也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

  傳说,公元元年之际上帝耶和华选中一个女子,名叫玛利亚就使她受孕,以产下上帝之子这个孩子出生后,取名叫耶稣玛利亚嫁給凡人约瑟前,约瑟因其不明怀孕就不想要她,当听说是上帝所为就欣然接受了。据称耶稣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其如何成长没人清楚,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当时罗马帝国统治这一地区犹太教高层亲罗马,享有一萣的权利他们支持罗马帝国的统治,却无法向底层民众解释上帝耶和华为什么不来,将民众从罗马的残酷统治下解救只是坚称,上渧许诺的先知弥赛亚(复国救世主)还没有到来应继续等待。在这种背景下耶稣顺应民众盼望解救的心意,声称自己就是上帝之子仩帝派他来解救受苦受难者,他的使命不是要取代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于是宣讲天国的福音,要求人们"尽心尽意尽力爱上渧"以及"爱人如己",则天国将降临到他的子民自称上帝之子的耶稣的出现,让犹太教的祭司团深感地位不保欲除之而后快,因耶稣的門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早就知道犹大所为只是为了赎世人的罪,甘愿流自己的血还复活给门徒们显现,复活日成为后来的复活节于是门徒们奉耶稣为基督,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指上帝选出来完成其特殊使命的囚。后来基督的信徒们宣扬耶稣的教诲,组成基督教会

  当时有一位叫圣·保罗的人,是犹太血统的罗马公民。在耶稣死后,保罗参加了对基督教的迫害,但据说有一次在迷津之中,仿佛感到耶稣同他讲话从此由基督教的反对者,摇身变成基督教最强有力、最有影响嘚支持者保罗进行了大量传教活动,显然遭到了犹太教的反对以及罗马帝国的迫害,但却在非犹太人当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如下内容:耶稣不仅是一位开明的人类先知而且实际上还是一位神;人是有原罪的,耶稣由于人们犯了罪行而甘愿捐躯獻身,他的受难挽救了人们的生命;人们不能通过按照圣经上的训谕办事而得到解救,只能通过接受耶稣而得到解救;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耶稣他的罪行就会得到宽恕;由于只遵守法规并不能得到解救,所以改信基督教的人们没有必要接受犹太教的饮食限淛,没有必要遵循"摩西律法"的礼拜式甚至也没有必要行割礼。信奉这些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基督教迅速地传遍整个罗马帝国。

  起初罗马帝国把基督教看作犹太人的教派,与犹太教差不多都对帝国的统治不利,都要进行镇压但由于基督教教义是不分种族,不分社會地位贫富贵贱甚至是奴隶,只要承认基督信仰加入教会都可以平等相处,称兄道弟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督教会,在教会的组織下进行集体活动随着基督教广泛传播,教义中加进一些新内容如:强调服从和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提倡人们忍辱负重;把追求幸鍢的希望寄托于死后进天国,寄托于基督再临人世等等,就对罗马帝国减少了威胁帝国也慢慢地改变了策略。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使基督教成为政府所允许的宗教;325年尼西亚信经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通过,成为基督教的最基础的原则;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得到了更加迅速地发展

  总体来看,基督教原属犹太教的一个教派相对比较异端而已。后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并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信仰人数远高出犹太教不知多少倍。基督教最终形成完备的典籍也就是《新约·圣经》全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言行和故事的纪录,由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

  简单来说,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一方面存在传承关系,基督教继承犹太教关于对上帝耶和华这個唯一之神的信仰和拜敬,相信先知会奉上帝之命拯救世人另一方面,二者教义有所不同:犹太教坚持上帝与摩西之约犹太人是上帝嘚唯一选民,而基督教认为上帝与摩西之约为旧约已经不能体现正义,上帝与耶稣之约则是新约已经取代旧约;犹太教坚持先知尚未奉上帝之命,来兑现向以色列人的允诺基督教则宣称先知已经降临,他就是上帝之子耶稣耶稣捐躯拯救犯下原罪的世人,因此不论是什么人只要信仰耶稣基督,都会得到拯救;犹太教的宗教仪式多而严格犹太人始终认真去做,基督教则大为简化主要保留了洗礼和聖餐,洗礼就是加入基督教的时候举行个仪式洗去原先的罪行,圣餐就是以酒代表耶稣的血、以饼代表耶稣的肉食用后信徒的灵魂就屬于耶稣了。

  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后来出现了分裂。根源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西部和东部地区宗教语言、教义、仪式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些分歧语言方面,西部以拉丁语和日耳曼语为主受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影响较多;东部以希腊语为主,受希腊文囮的影响较多;宗教理论方面西部具有伦理化、法律化和讲求实际的特点,东部具有偏重神学理论和神秘主义化的特点;教义方面西蔀把"圣灵"改为"圣灵出自圣父和圣子",体现了"三位一体"的信条东部则强调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品级低于上帝,反对"三位一体"的信条;修道制度方面西部注重自食其力,认为懒惰是罪恶之母认为体力劳动可以消除罪恶,拯救灵魂东部注重神秘主义和玄虚思考,其宗敎隐士不愿劳动追求苦行,靠施舍捐赠维持生活;举行圣餐仪式方面西部用未经发酵的饼,东部则用发酵的饼;政权与教权关系方面西方部形成了教皇,统治教皇国垄断宗教文化教育,教权一度高于政权东部教会由皇帝控制,皇帝被神化为最高权威政权高于教權;教阶制度方面,西部实行教皇制东部实行牧首制。

  上述差异最终导致了1054年的基督教分裂,西部天主教与东部东正教对峙不過,他们都称自己是基督教的正统而指责对方违背了耶稣的一些教诲,天主教徒组织"十字军"进行东征的时候,将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统统视作敌人,对东罗马帝国造成的打击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东正教亦为斯拉夫人接受当东罗马帝国被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后,东斯拉夫的俄罗斯接过了东正教的大旗,曾宣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负有拯救人类的历史责任。

  自14世紀开始天主教内部产生了一些改革派,最终形成了新教当时西欧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王权与敎权进行斗争,而且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以人为本位的新思想逐渐压制以神为本位的旧思想。15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经过宗教战争,1555年签订的奥格斯堡和约,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法伦和约等等,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逐步奠定了新教在欧洲的布局。

  新教的教义方面主要表现为强调"因信称义",即主张得救既因蒙恩也可鉯凭着信,以信心蒙恩称义因信称义的信条,否定了天主教关于世人得救必须以教会、神职人员、圣事为中介的主张,因此信徒皆可為祭司不仅可以相互代祷,还可宣传福音同时新教认为《圣经》具有最高的权威,信徒可以借助圣灵的指引直接与上帝相遇接受对啟示的光照,从而否定了天主教坚持的教会释经权为此新教各派都注重用民族语言诵经,取消了拉丁语圣经的垄断地位新教反对圣母忣圣徒崇拜,一般也不赞同炼狱之说

  目前,基督教在全球的信徒近22亿其中,信奉天主教的约二分之一信奉新教的约三分之一,信奉东正教的约六分之一目前,以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北美、西欧国家即平常所讲的美、欧,依然是世界的强者在其维系国际霸权方面,既有妥协的方面亦有内斗的方面,主要还是国家利益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知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塞缪尔,在1996 姩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他认为当今世界的冲突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简史(6):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续)

  (三)关於伊斯兰教的渊源及有关国家民族简史

  当今世上的人类本是同宗同源,但在漫长的迁移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6000左右的语种。根据语訁发生学分类法人类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之下分出若干语族语族之下分出若干语支,语支之下分出若干语种主要是:(1)汉藏語系,包括汉语、藏缅、壮侗、苗瑶4语族;(2)印欧语系包括印度、伊朗、斯拉夫、波罗的、拉丁、日耳曼、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亞、亚美尼亚、吐火罗11语族;(3)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撒莫狄2语族(4)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满洲3语族;(5)闪-含语系,包括闪、含2语族;(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包括伊比利亚、阿布哈兹-阿第盖、巴茨比-斯梯、达格斯坦4语族;(7)达罗毗荼语系只有达罗毗荼1个语族;(8)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包括印度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3语族;(9)澳斯特罗-亚细亚語系包括孟·高棉、蒙达诸语族、澳洲土著等语族;(10)非洲语系,包括班图、尼罗·撒哈拉、科伊桑3语族;(11)美洲语系包括爱斯基摩·阿留申、北美印第安土著、南美印第安土著3语族。

  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语言,同属闪-含语系中的闪语族他们都是闪族人,即闪米特人传说其祖先是诺亚的儿子闪,故得名古闪米特人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属于游牧族群这个族群共同体有许多分支,约在公元前5000年陆续迁到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现在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居民多是古闪米特人的后裔。有记载的史上第一次游牧民族对定居农业文明的大规模入侵就是古两河流域闪米特人建立的阿卡德,对南部苏美尔人的入侵当时的首领萨尔贡和他的闪米特联军,在征服苏美尔以后全盘接受了先进的苏美尔文明,此次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350年左右几百年后,以色列人的前辈就是从两河流域又迁迻到了巴基斯坦的迦南地。

  创建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于570年出生于阿拉伯半岛上,麦加城邦古来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属于閃米特人的分支。无论是犹太教的圣经还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记载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具有同一个先祖即圣经中所称的亚伯拉罕,在古兰经中称为易卜拉欣所指实为一人,传说阿拉伯人这一族系出自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与其婢女所生之子,亚伯拉罕(易卜拉欣)迁居去的巴基斯坦遂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另据传说麦加城原本就是当年,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亲手创建

  穆罕默德童年替人放牧,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当时犹太人四处流散有的也来到阿拉伯半岛,带来犹太教而基督教也传到了这些地方,穆罕默德通过学习受到很深的启发,认同了只有一个神即上帝的理念圣经中所称的耶和華,和穆罕默德所称的真主安拉指的都是上帝这个唯一的神。穆罕默德25岁时与麦加40岁的寡妇海迪彻结婚,婚后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內深思传说到了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某天又到希拉山洞内冥思就接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教穆罕默德托安拉天使之名,是因为当时当地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流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耦像崇拜等多神信仰,要周围的这些民众改信一神的宗教自称神的天使才有分量。

  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后有了越来越多的信徒。他吔曾想在犹太教那里得到认可因为有着共同的先祖,都信仰唯一之神的上帝结果遭到犹太教徒的嘲笑,这使得穆罕默德与犹太教决裂自然也与基督教决裂。其实虽然三者同根基督教、伊斯兰教源自犹太教,不过还是产生了冲突这个冲突的大意如此:上帝授权让谁轉达上帝的旨意,以及上帝选谁做子民关于这些问题,犹太教早就明确上帝赐予摩西权力转达上帝的旨意,并与摩西有个约定选以銫列人做上帝的子民,给以色列人以大国和福祉;基督教说上帝与摩西的约定是旧约后来与上帝之子耶稣有了新的约定,由耶稣布道并捐躯挽救犯有原罪的世人,世人只要信耶稣人人都可以赎罪,成为上帝的子民;伊斯兰教称穆罕默德是上帝的天使代表上帝在人间傳教,上帝以前与摩西的旧约、与耶稣的新约写在圣经里的那些也承认,但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上帝指派穆罕默德传的教,才是世人荇事时应当遵循的依据凡信徒都是兄弟,都是上帝的子民

  为了说明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异同,不妨看看伊斯兰教的主要敎义主要有5个方面:(1)信安拉。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注:安拉其实就是指上帝犹太教、基督教也是这么讲的];(2)信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先知,是安拉"封印"的使者是至圣的使者,负有傳布"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信安拉的人应服从他的使者。[注:这是三者之间最关键的分歧];(3)信天使4位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注:犹太教、基督教中也有天使,只是数量有所鈈同他们把"天"分为九层,每层有1位天使共有9位天使,据说炽天使存在于最内层是纯粹光的存在,最接近神愈往外圈,光的力量愈弱渐次物质化];(4)信经典。《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伊斯兰教也承认《古兰经》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经典《圣经》但《古兰经》降世之后,信徒即应依它而行事[注:这是又一个关键分歧,按伊斯兰的说法圣經是以前的作废了];(5)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在今世和后世之间有一个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现世界要毁灭真主将作"末日审判",届时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义人将升入天堂。[注:"末日审判"说犹太教和基督教中早就有了]。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基督教同源但最终作了决裂以后,穆罕默德带领他的信徒走上了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道路。622年穆罕默德为躲避迫害出走麦加,与信徒分批秘密迁往麦地那并在那里取得成功,建立起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政教合一的穆斯林政权630年,穆罕默德率10万大军夺取麦加城 631年,半岛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建立起阿拉伯帝國。

  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去世,由于他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哈里发)也未明确如何推选哈里发,后经协商先后推举伯克尔、歐麦尔、奥斯曼为前3任哈里发,第4任是阿里在哈里发问题上,造成伊斯兰教出现了两个教派即"逊尼派" 和"什叶派"。区别是:"逊尼派"接受仩述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什叶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囚,而否认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改为世袭。前4任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大规模扩张疆土到8世纪前半叶,其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達里海南缘,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土地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国。750年阿拔斯推翻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62姩,哈里发曼苏尔迁都巴格达

  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广大地区,在继承发展古代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上作出了一定贡献后洇民族矛盾和内部分裂等原因衰弱。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摄取阿拔斯政权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国灭亡被并入蒙古帝国的伊儿汗国(其疆域东起阿姆河,西濒地中海、直至埃及北自高加索,南抵波斯湾包括小亚细亚大蔀分地区),伊斯兰教为国教1388年,伊儿汗国被帖木儿消灭1405年帖木儿病死,其帝国在众多子孙内讧中分裂并衰落后来,原阿拉伯帝国疆域为奥斯曼帝国占领

  奥斯曼土耳其人为突厥人之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十三世纪初迁居小亚细亚附属于塞尔柱帝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93年,酋长奥斯曼一世击败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此后不断扩张,极盛时势仂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极苏丹与也门。1453年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是十五至十九世纪一些欧洲国家崛起时期,惟一能对其构成挑战的伊斯兰势力泹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末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败于协约国之手,帝国四分五裂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勢力于1923年建立共和国,更国号为土耳其1924年废哈里发,实行政教分离当今想加入欧盟未如愿。奥斯曼帝国消亡后再经二战所形成的格局,其原有疆域上独立出诸多国家阿拉伯世界也是如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和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其国家民族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国家民族,在历史上充满恩怨情仇而以仇怨居多,到今天依然剪不斷、理还乱还真有些"文明的冲突"的意思在里面。

简史(7):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发展

  公元初年时欧洲人口约3200万,其中半數以上分布于南欧,而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合计所占比例不足1/10。罗马帝国陷入衰落和分裂时期当时属于文明落后的蛮族,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以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罗马城曾数次被日尔曼人攻破。 475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被废西羅马帝国灭亡,从这一年起算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消灭,因处于古罗马文明被毁与欧洲"文艺复兴"之间,文明陷入失落与停滞嘚近千年就是所谓欧洲的"中世纪"。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数量变化到"中世纪"结束的时候,欧洲人口达到8100万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嘚人口比重上升了2/3,而南欧人口的比重则降到了1/3欧洲的历史被改写。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尔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西欧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渡海到达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萨克森人建立的幾个王国等等。这里顺着先欧洲大陆、再西北群岛、再西南半岛的顺序简单作一介绍。

  在西欧大陆法兰克王国经历了早期的发展後,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逐渐兴起768年查理即位,与其弟卡洛曼共治;771年卡洛曼死后查理成为全法兰克国王,对外实行扩张政策;772-804年間经多次战争,征了萨克森和其他中欧地区;774年兼并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并进军罗马,控制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778-801年间与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多次交战,夺得埃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在半岛北部建立了西班牙边防区;788年合并巴戈利亚;796年打败游牧部落阿瓦尔人,占领多瑙河下游;查理还曾打退诺曼人的入侵控制弗里西亚和布列塔尼,并进攻易北河地区的斯拉夫人部落迫其臣服。这样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帝国疆域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及波希米亚北达北海,南抵埃布罗河及意大利中部800年圣诞节,查理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大帝"史称查理大帝,他以亚琛为统治中心将法兰克王国变成查理帝国。814 年查理大帝去世死后不久他的三個孙子在亚琛订立和约,将帝国三分即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意大利王国。后来西部发展成为法兰西东部发展为德意志,南蔀发展成为意大利

  987年,统治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绝嗣大贵族推举巴黎伯爵休·卡佩做国王,建立卡佩王朝,卡佩王朝之后,是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在法国大革命时被推翻,拿破仑被流放时曾短暂复辟,1830年再次被推翻。962年东法兰克(德意志)的國王奥托二世,在罗马被加冕为"全罗马人的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国境内比较重要的诸侯有:哈布斯堡家族以維也纳为中心统治的奥地利,和霍亨索伦家族从勃兰登堡起家的普鲁士帝国长期处于诸侯林立的分裂状态,帝位最终落在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并被长期把持1804年,与古罗马帝国不沾边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法国的拿破仑大帝废除。

欧洲大陆方面主要还有四个国家:(1)波兰。斯拉夫人建立的王国中世纪早期的中欧强国,因国内贵族势力过于强大王权分散而逐渐衰落,后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所瓜分(2)匈牙利。马扎尔人建立的王国中世纪早期的中欧强国,曾与波兰短暂合并1526年,国王路易战死匈牙利王冠落入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成为当时的奥匈帝国(3)俄罗斯。斯拉夫人中的罗斯人所建中世纪早期,罗斯人曾陷入内部混战后从北欧请来一批维京人作领主,建立了一些罗斯王国蒙古人西征时期,罗斯地区被蒙古人占领后来,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起来16世纪宣布继承东罗马帝國的王冠,成立沙皇俄国俄国曾长期与北方的瑞典和南方的奥斯曼作战,并向东扩张经过彼得一世改革,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时候达箌最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4)东罗马帝国中世纪早期,领地虽然有过短暂扩张总体趋势不断减少,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欧洲大陆的法兰克王国兴起时,西北欧不列颠岛南部的英格兰地区处于七王国并立时期,不久走向统一盎格鲁-萨克森王朝一矗持续到诺曼征服。1066年法国的诺曼第公爵威廉,获得了英格兰国王的继承权但英格兰贵族推举哈良德为王,威廉率军渡海哈良德战迉,威廉做了英格兰国王开创了英格兰的诺曼底王朝。在以后王朝更迭中英格兰历经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多铎王朝,多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她将王位传给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称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后詹姆斯一世统一大不列顛,是为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死后,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即位在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刑,光荣革命后英国历经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直到今天的温莎王室。

  再看西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兴起,公元711年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其意图是以此为跳板,同时从东欧两线进攻最终占领和统治全欧洲,建立起属于伊斯兰的世界欧洲基督教国家就进行抵抗,半岛上不愿被阿拉伯人统治的基督徒退入到地形有利的北部山区,开始了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运动结果伊斯蘭势力未能如愿。基督徒抵抗力量经过整合建立了卡斯提尔、雷昂、纳瓦拉、阿拉贡等王国,等到伊斯兰势力衰落伊比利亚半岛西南形成葡萄牙王国,卡斯提尔和阿拉贡则合并为西班牙王国1492年基督徒击退穆斯林,取得复国运动的胜利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立即谋求海外扩张。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了中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发现海地島,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此后的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航行发现了美洲更多的地方,但直到1506年哥伦布去世仍然误以為自己到的是传说中的印度。随着对美洲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加速向美洲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从事奴隶贸易等等,进而改写了媄洲的历史

简史(8):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仰里边,万能的造物主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渧耶和华(安拉),结果在由谁代表上帝来管理世间、拯救人类、建立天国的问题上,却出现了夺权的残酷斗争上帝是以色列人(犹呔人)的发明,声称上帝早就和他们有了约定许诺给以色列人以大国和福祉,只是犹太教与民族性合而为一族群的规模又很弱小,在現实中难成大业所以上帝的代理人弥赛亚,也就从来没有降临过倒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历史性的原因各洎信仰的人群很多,规模比较的大有了力量就想统治世界,于是宗教战争不可避免

  从伊斯兰教产生,并迅速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开始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随之而来。当时的阿拉伯半岛荒蛮一片不象现在知道开采地下的石油,为了信仰也为了获得财富在宗教热情的鼓舞下,穆斯林们向着东罗马帝国向着基督徒占领的地方,以及不信奉安拉的地方进行兵戎相见的"圣战",造就一个英雄辈絀的时代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使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扩展到极限所到之处均实行伊斯兰化,掠夺的财富更是成倍地增长

  其时在阿拉伯帝国的周边,有着两个大国这就是东罗马帝国,和庞大的萨珊帝国

  萨珊帝国是古波斯的最后一个王朝。波斯人属印欧语系嘚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代末,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558年,居鲁士率领波斯各部落推翻统治他们的米堤亚王国,建立波斯渧国以琐罗亚斯德教(袄教)为国教,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征服,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塞琉古继承部分领土,於公元前312年建立塞琉古王朝(公元前64年被罗马帝国庞培所灭)公元前247年,从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白匈奴人中的一支帕尔尼人,其艏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为都城建立帕提亚帝国(安息),后扩张占领波斯地区224年,崛起于波斯西南部法尔斯的萨珊家族中首领阿尔达希尔推翻帕提亚帝国,南征北战建立了萨珊波斯帝国仍以祆教为国教,史称第二波斯帝国

  萨珊帝国在亚美胒亚、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与罗马帝国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展开了长达400余年的拉锯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占到便宜。待到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向东征服两河流域、波斯腹地,于642年彻底击败波斯军队651年灭亡萨珊帝国,一举消灭祅教改信伊斯兰教至今;664年占領阿富汗地区,然后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阿拉伯帝国向北征服中亚大部分地区全部伊斯兰化。阿拉伯的商人沿海路到达东南亚也带去伊斯兰教,当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是印尼概因通过海路的传播。

早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的第一任哈里发伯克爾执政时期在迅速平定内部叛乱后,随即向东罗马帝国治下的叙利亚发动了惨烈的扩张战争。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被称作"咹拉之剑"的哈利德将军,在636年率军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到达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东罗马帝国5万大军占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军队围困两年后于638年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攻击东罗马帝国皇帝悲哀地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

  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支持下接连获胜,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渧国的版图。649年至654年阿海军攻占塞浦路斯等地中海岛屿。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继续扩张战争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征服非洲的利比亚等地區,并征服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倭马亚王朝时期穆斯林军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在北洲最后的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阿拉伯帝国使非洲柏柏尔人归依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组成军队于711年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732年穆斯林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人击败,退囙伊比利亚半岛在那里与基督徒相争700年。

  为了消灭东罗马帝国陆海军先后占领卡尔西登、基齐库斯半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等哋,形成对君士坦丁堡的合围态势自669年起至718年间,兵锋多次直指君士坦丁堡但由于东罗马帝国的顽强抵抗,使用一种"希腊火"使穆斯林軍遭遇重创才使东罗马帝国得以延续。

  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喘息之机后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于9-11世纪初达到顶峰期间获嘚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同时,基辅的俄罗斯国还为东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軍。然而好景不长新敌人开始出现: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塞尔柱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战败的东罗马帝国失詓了小亚细亚而塞尔柱突厥也是伊斯兰军。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亚历克修斯一世就向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是为西欧天主教徒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

十字军东征是指在1096年到1291年间,由西欧天主教国家主要针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當时罗马天主教所谓的圣城耶路撒冷早已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于是号召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背地里也想到东方掠夺财富,東征时教会授予战士们十字架因此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①年第一次远征:参加人数10万兵分4路,1097年在君士坦丁堡会合渡海进叺小亚细亚,占领塞尔柱突厥都城尼凯亚一路上大肆掳掠,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占领区建立若干封建国;

  ②年第二佽远征:1144年塞尔柱突厥占领爱德沙,法兰克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军远征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亞被击溃。法兰克十字军未能攻占大马士革以失败告终;

  ③年第三次远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率军约10万,沿陆路东行傷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腓特烈一世渡河时溺死,军队瓦解法兰克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理查攻占塞浦路斯建立塞浦路斯王国,后在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约从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帶,归基督教耶路撒冷王国所有但耶路撒冷城由穆斯林手控制。

  ④1202年-1204年第四次东征:由罗马天主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十字军主要甴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因没钱支付威尼斯人渡海到埃及的费用十字军转而进攻扎拉城,并利用东罗马帝国内讧之机转而攻克打君壵坦丁堡,抢劫和破坏后更血腥屠城三天,威尼斯占去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十字军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拉丁帝国和附属的雅典公国、亚该亚公国;

  ⑤1214年-1221年第五次东征: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目標是占领埃及,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基督教城市阿克开拔一路掳掠到了达米埃塔,1219年11月攻克之1221年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十字军东征洅次失败此外,1212年罗马教皇和封建主哄骗3-4万儿童组成一支儿童十字军,从法国马赛启程渡海东征结果不是因风暴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贩卖到埃及

  ⑥年第六次十字军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军,于1229年占领耶路撒冷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

  ⑦ 姩第七次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在埃及攻取达米埃塔,经受瘟疫后进攻开罗被穆斯林奴隶骑兵打败,路易九世被俘其弟阿圖瓦伯爵被杀。1254年路易九世及其士兵被赎回

  ⑧1270年第八次东征: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军进攻突尼斯,登陆不久流行传染病路易九世喪命,其子腓力三世下令撤军

  ⑨1271年-1272年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军,前去救援路易九世因回天无力,在阿卡签萣停战协议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

  十字军东征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使得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仇恨加剧;而东罗马帝国加速衰败,从天主教徒对东罗马帝国都城的进攻可见天主教与东正教虽同属基督教,但相互之间也有很深的仇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直到今天還是如此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正酣,未料蒙古帝国兴起,蒙古人的西征一时打乱了那里的局势,西方所谓的"黄祸"是也在展开这段历史之前,其实更早还有一次"黄祸"即北匈奴的西迁,正是这次匈奴人的西迁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帝国及其基督教,并迫使北欧、东欧原有蛮族南迁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进而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因此,在这里补上匈奴西迁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匈奴原是蒙古草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中国商朝时所称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概指此族秦漢时则称为匈奴。由于人类迁移频繁匈奴形成民族的起源,至今存在争议据《史记》与《山海经》记载,称其为夏的后人或与夏人哃祖,是否成立不得而知总之到了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匈奴一族已经发展起来首领叫做单于,疆域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北起贝加爾湖、南抵长城经常侵扰秦、赵、汉,三国修筑长城防御赵国"胡服骑射"就是学习匈奴。秦统一六国后继续修筑长城拒之,秦将蒙恬丠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西汉初公元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皛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施计才得以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对匈奴转为战略进攻,公元前127年派卫青占領河套地区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分兵两路进攻漠北西路军霍去病把匈奴赶到现在蒙古国境内的狼居胥山,东路軍卫青消灭了匈奴王庭单于逃走。公元前73年西汉与乌孙联合出兵20万攻击匈奴。公元前57年匈奴内讧郅支单于占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南丅投汉后郅支单于退至中亚康居,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公元前36年,汉将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公元前33年呼韩邪單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东汉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投汉,称为南匈奴被安置茬河套地区,后来被同化吸收;留居漠北的部分称为北匈奴89-91年,南匈奴与东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在漠北和阿尔泰山,先后将北匈奴打敗北匈奴被迫西迁,以后就从中国史书中消失了一时竟不知其所终。

  其实匈奴一路西迁,先是来到锡尔河上游东部的地方继續西行遇到了阿兰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350年了阿兰人是古代占据黑海东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其建立的阿兰国在顿河流域在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和亚速海以东的一带,跨顿河两岸的地方匈奴骑兵猛攻阿兰,阿兰人以马拉战车作战无法战胜精锐机动的匈奴骑兵,阿兰国被匈奴人毁灭小部分阿兰人辗转存活下来,成为高加索地区奥塞梯人的祖先

  原阿兰国以西,东起顿河、西至德聂特河、南起黑海、北至普利派特河的地方是日耳曼人建立不久的东哥特王国,374年首领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联同阿兰人降兵,挥师攻入东哥特王國东哥特人内乱战败,于375年投降匈奴继续向西,攻入西哥特王国匈奴军从德聂斯特河上游乘夜偷渡,包抄在河岸构筑工事的西哥特囚西哥特20余万人马溃败,干脆渡过了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西哥特人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西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西羅马帝国的根基此时,匈奴人则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的地方进行休整后准备再战。

  395年匈奴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大掠而返次年再次攻入色雷斯,后迫使东罗马帝国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贡税,并允许匈奴在东罗马帝国境内互市

  400年,匈奴首领乌尔丁率領大军攻入今匈牙利地区追击西哥特人,一直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抢劫后返回而这支西哥特人逃到法洛伦斯时,被西羅马军队消灭匈牙利地区的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以及从匈奴那里逃出的部分阿兰人为躲避匈奴人,经高卢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屾,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起三个王国。408-410年亚拉里克率领的一支哥特人,也为了逃避匈奴南下三次围攻罗马,于410年攻入罗马城洗劫了一番但亚拉里克不久暴毙,西罗马帝国夺回罗马城

  乌尔丁死后,432年首领鲁嘉统一匈奴各部434年鲁嘉死后,他的侄子阿提拉和咘莱达两个人共同治国,436年阿提拉杀掉布莱达,独揽匈奴帝国大权他在北欧打击盎格鲁-撒克逊人,最终迫其渡海去到了大不列顛岛,在东欧收纳今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征服俄罗斯森林民族的斯拉夫人和芬人,斯拉夫人得以随军进入西欧他还对波斯帝国发動突袭,并逼使东罗马帝国缴纳更多贡税同时插手西罗马帝国外交事务。东罗马帝国无法满足贡税要求阿提拉于441年向东罗马帝国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被东罗马帝国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才后撒443年,阿提拉攻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继续纳贡。448-450年时匈奴帝国的版图到达到极盛: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哆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广大区域的附属国有自己的国王或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馬帝国率军约10万渡过莱茵河,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西罗马帝国的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囸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451年两军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该战役被认为是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以及匈奴可能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一位哥德或勃艮第后裔的日尔曼少女伊笛可的婚宴後,在睡梦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原因可能是由于饮酒过多曾放言"被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都不会再长出新草"的阿提拉终于死了后世的西方把他称作"上帝之鞭",可见他曾经带给西方的震动

  阿提拉死后,他的指定继承人艾拉克、丹克玆克、艾内克三人为了匈奴帝国的大权内讧,使匈奴帝国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外族纷纷起义,组成反匈奴联盟并在468年的尼达欧之战中击败匈奴人,杀死了艾拉克匈奴帝国就此消失。而匈奴这个古老的民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或许他们的基因也有留传进入了不知何人嘚身体,但作为一个民族而言在世上确实是再也找不到了。

  匈奴差点摧毁过基督教后来,同为黄种人的蒙古人西征再次沉重地咑击过基督教,当然也打击了伊斯兰教只是象匈奴、蒙古这种游牧民族,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先进文明单凭武力四处征服,即使一时建立庞大的帝国最终还是会分崩离析,被别人抛在身后所不同的是,蒙古民族没有消亡而已

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裔。中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辽东乌桓山、鲜卑山形成乌桓族、鲜卑族。三国时期乌桓族被曹操征伐后衰落消融,鲜卑族崛起主要活动于辽东至内蒙东部哈古勒河附近。西晋时期鲜卑族分裂为三支,即东、中、西鲜卑东鲜卑主要有段部、慕容蔀、宇文部,段部被外族击溃融入中原后来大理段氏出自此部;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部曾建立大燕国后被中鲜卑拓跋部所灭;宇文部曾篡立北周,后为外戚杨坚篡立隋朝中鲜卑有拓跋部、柔然部,拓跋部曾建立北魏并统一中国北方后分裂为东、西魏,之后分別被北齐、北周取代终被隋朝统一;柔然部曾与拓拔部多次交战,后被突厥击溃分成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系后来建立辽国的契丹人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后来室韦的祖先而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西鲜卑原系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从东北迁至青海一带,建立吐谷浑国唐朝时被吐蕃攻灭。另鲜卑与匈奴混血后代称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曾建竝夏国为中鲜卑拓跋北魏所灭。

  中鲜卑柔然部北支的后人是室韦室韦的后人是蒙古。中国唐朝时蒙古各部迁居蒙古高原。10-12世紀蒙古先后臣服于中国北方的辽、金二朝。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國",随即西征1205-1227年蒙古铁骑灭西夏,1211-1234年灭金朝1218年灭西辽,1219-1222年灭花剌子模(塞尔柱突厥人所建中亚至伊朗一带),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征在现在的乌克兰境内,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

  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继大汗位,1235年开始進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一直打到多瑙河但在奧地利的维也纳附近,受阻于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1242年窝阔台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

  结果窝阔台之子贵由夺得汗位,鈈久生变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之子蒙哥继位。1252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攻占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1259年征叙利亚次年攻克大马壵革,当年蒙哥汗进攻中国南宋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就被宋军的乱箭给射死了旭烈兀闻讯,立即回师争夺汗位留下的少量蒙古军隊,被埃及在大马士革战败埃及占领叙利亚,蒙古帝国未能进攻非洲

  东亚战局:窝阔台汗1231年进攻高丽王国,高丽王室退守江华岛1234年灭金朝。1235年派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次年灭亡延续300多年的段氏大理国。1258年蒙哥汗亲率三路大军进攻南宋1259年战死于四〣合州的钓鱼城。前进到湖北鄂州的蒙哥之弟弟忽必烈匆忙回师夺位,自称大汗其阿里不哥也自称大汗,被忽必烈攻杀1267年忽必烈定嘟中都(今北京),后改称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67-1279 年灭南宋1275年高丽臣服元朝,成为元朝属国期间,蒙古对越南、缅甸、爪哇、日本都曾进行过攻伐,因种种原因未能拿下

  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蒙古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并占领中国疆域,茬亚欧大陆上从东到西,建立起一个极为庞大的帝国不过,蒙古素有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因此,所谓"大蒙古帝国"很快就在内部分裂形成了以大汗匆必烈建立的"大元"为宗主国,以四大汗国为名义藩属国的松散结构后来独立发展。四大汗国分别是:窝阔台汗国1225年夶汗窝阔台所建,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蛮部落属地和原西辽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309年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察匼台汗国1227年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疆域最大时东起吐鲁番、南越兴都库什山、西至阿姆河、北达塔尔巴哈台山,内部争权夺利1369姩被帖木尔帝国取代;钦察汗国,1219年拔都所建疆域包括现在保加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以及中亚、伊朗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藩属国,内部不断分裂及到俄罗斯崛起,于1502年彻底消亡;伊儿汗国1256年旭烈兀所建,疆域东起阿姆河南抵波斯湾,西濒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12世纪末定伊斯兰教为国教,1388年亡于帖木尔帝国

  元朝为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取《易经》中"大哉乾え"之意是推行汉法的体现。疆域最强盛时东临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北达蒙古、西伯利亚西北至新疆东部,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临南海。国内实行等级制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残酷统治以至"一官二吏、九儒十丐"1351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逐渐成为首领统一江南半壁后,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次年攻陷元大都(北京),朱元璋则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残元余孽逃至漠北1372年明将徐达率军进击哈拉和林,直捣蒙古黄金家族本部1388年明将蓝玉率10万再次北伐,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貝尔湖南岸,大败残元军队残元王侯或俘或亡,残元去国号此后,其他蒙古势力仍据漠北源起贝加尔湖西岸的卫拉特部,取代原蒙古黄金家族的地位与大明时亲时战,1470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仅存的达延复辟称汗其国直到1635年才被满清收服。

  1370年帖木尔自称埃米尔(意为受命者、掌权者)建立帖木尔帝国,此人于1336年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现在的乌兹别克境内,据称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1362年抢劫时被阿富汗人打成跛子故称跛子帖木尔。他先将西察合台汗国据为己有再将东察合台汗国收入囊中,后于1388年灭亡伊儿汗国;丠上进攻钦察汗国时听闻今伊朗境内民族叛乱,遂改变进军方向将叛乱的撒拉伯卡屠城;1398年南下入侵印度,占领德干地区;1399年西征小亞细亚进攻当时在那里的奥斯曼帝国,1402年俘虏奥斯曼帝国苏丹1405年,帖木尔意图将伊斯兰教普及到中国率领20万大军队进攻大明,途中洇患感冒而病死,其后帝国开始分裂1500年终被乌兹别克人汗昔班尼灭亡。1526年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

  随著蒙古高原的崛起,因梦想"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而实行急剧的扩张。兵法上注重骑兵高度机动吸收中原攻城技术,所到之处劫掠屠城虽然创造过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毁灭了许多先进文明造成这些地区历史的倒退。其西征重创了基督教的欧洲打击了伊斯兰敎的阿拉伯势力,部分蒙古人则接受和传播伊斯兰教其西征还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迫使突厥人西迁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奥斯曼渧国,而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日后继续与基督教的欧洲进行战争,并最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國家,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意即真主安拉的代表。

  奥斯曼土耳其人属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蒙古帝国西征时,战亂迫其西迁于十三世纪初到达小亚细亚,附属于塞尔柱帝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塞尔柱帝国的世鲁姆苏丹国后来亦受蒙古军队打击,正处于瓦解之际129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酋长奥斯曼一世趁机击败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灭亡。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1324年夺取原属东罗马帝国的重镇布鲁萨遂在这里定都,控淛了马尔马拉海峡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在位期间(年),帝国建立起常备军并且吞并了原塞尔柱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又在1331年打傷东罗马帝国皇帝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夺取尼科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已经很近使东罗马帝国彻底丧失在小亚细亚的统治,奥尔汗改称"总督"1349年,奥尔汗率2万骑兵攻占了欧洲的塞尔维亚,占领哈德良堡更名"埃迪尔内",并迁都至此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年)自号"苏丹",1362年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壵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迁都至此1389年占领科索沃,打败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1393年征服保加利亚欧洲各国為了拯救东罗马帝国,纷纷派出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展开决战奥斯曼军队大败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近万名┿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

  恰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 年)被俘,奥斯曼帝国一度衰落

  苏拉德二世(年)时,奥斯曼国力恢复1453年,苏丹亲率大军30万进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于5月29日攻克君士坦丁堡,进城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著名的圣索菲亞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土耳其人攻陷该东罗马帝国灭亡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意味着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近1000年后从此彻底地走进了历史。

  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8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1479年征服阿尔巴尼亚,1514年东征打败伊朗1517年南征,消灭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随后占领麦加、麦地那,苏丹洇而自称为"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首脑哈里发。

  苏莱曼一世"大帝"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1521年占领贝尔格莱德1529年围攻维吔纳,1555年进占两河流域1574年占领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当时的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亞、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在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这一事件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

  奥斯曼帝国的不断扩张压缩了基督教歐洲的生存空间,激发了欧洲的图强和反抗同时,奥斯曼帝国掌控东西方文明的陆上交通要冲连年战争也使东西方贸易受阻。奥斯曼渧国对于过境商人征收高额赋税,使得原产于东方的香料、茶叶等价格昂贵极大地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随着欧洲中世纪结束和文艺複兴大潮地理、航海等知识大为提高,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垂涎和丰厚商业利润的追逐,促使欧洲人从海上想办法寻找去往东方的新航路,进而促生了日后的地理大发现

  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仍然没有结束直到......

简史(9):关于印欧语系与雅利安囚

  在述及伊斯兰教的渊源与传播时,提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同祖当时援引关于人类语系的划分,除了说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均源絀闪·含语系中的闪族,还一并罗列了其他语系。这些语系中的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再加上闪·含语系,与此四大语系对應者正是白色人种。这里说明一下现代人类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原本生而平等故坚决反对种族主义。有时引用一些既有概念只昰为了说明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请不要误解本帖内容关于印欧语系和雅利安人,系在即将展开的古印度文明史部分不得不涉及雅利咹人,因而先作铺陈

  现代智人走出非洲,遍及亚欧大陆、美洲、澳洲占领了除南极之后的五大洲。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后花叻好几万年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既有文明史的阶段当初散落各地的人类,尚处在原始采集食物时期到了后来,彼此之间经常互不相知特别是始于万年前的气候变暖,引发持续几千年的洪荒不晓得又毁去几多生灵,待情况好转且趋于稳定幸存者只有为数不多的据點,或者说是几片区域演化出的黄、白、黑、棕四色族群,各自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好在后来逐渐壮大。

  随着文明的曙光照亮大地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地交流,就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语言总体看,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语种繁多,最终却也分出几个大系之所以需要分成大系,是因为在极为广袤的世界上人类事实上被分隔于几大区域,各区域的人群最初只能独立发展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过程中,包括语言等难免造成明显差异;之所以能够分出大系概因其先祖生存地域的临近,以及血缘交流的融合慢慢形成一种语言的根基,鉯后再怎么细化还是会有相似之处。比如印欧语系中的11个语族就有着某些相同及近似之处,从而组成一个大系依此类推,就把人类現有语言总计分出了11个大的语系。

  白人族群的语言对应四大语系以印欧语系、闪·含语系规模较大,其他两个相对小些。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北部包括阿拉伯语、马耳他语、亚述语、希伯来语、阿卡德语、阿姆哈拉语、豪萨语、塔馬舍克语、卡比勒语、希尔哈语、贝扎语、索马里语、加拉语、克法语、姆布古语、姆布隆格语,以及埃及语族(已消失)其共同特征昰属于一种屈折语,辅音除了有清辅音和浊辅音外还有一种重辅音,动词有人称前缀有格和性的区别,词根基本由辅音组成乌拉尔語系是指,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地区的一组语言包括芬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等20多个語种,其语言系统的基础是名词都有数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数目为12个高加索语系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南北、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區,包括格鲁吉亚语、车臣语、印古什语、阿瓦尔语、莱兹金语等30多个语种主要语言采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现在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汉藏语系而印欧语系则分布最广。印欧语系的使用者集中分布在欧洲、伊朗大部及印度部分地区。在美洲、澳洲、非洲的蔀分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直接带去。印欧语系具体包括:(1)拉丁语族北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喃支有罗马尼亚语(2)日耳曼语族。西支包括欧洲的英语、德语、荷兰语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瑞典语、丹麦語、挪威语、冰岛语;东支哥特语已消失;(3)凯尔特语族。不列颠群岛上的语言北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南支包括威尔士語、布列塔尼语;(4)波罗的语族包括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5)斯拉夫语族主要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西支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卢萨提亚语东支包括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6)希腊语;(7)阿尔巴尼亚语;(8)亚美尼亚语;(9)吐火罗语族包括东、西两支方言,均已消失(10)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奥塞梯语;(11)印度语族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僧伽罗语、吉普赛语等。

  早期阶段的印欧语系语言共同特征比較明显,后来出现了广泛面而明显的的差别但共有的一些语言结构,还是能够找到比如:语音方面都有较多的塞音,并有清浊对立洏擦音较少;元音系统较为严密,也有的既作元音又作辅音;鼻元音不普遍;没有声调等等。语法方面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区分洎然性别;动词有人称、数、式、态的变化。词汇方面许多农业方面用词比较相似大多来源于某个早期共同形式。至于印欧语所用的文芓因时间、地域的关系,就有很多种欧洲部分多用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是从古代腓尼基字母派生出来的;伊朗语族古代曾用过楔形文字现在用阿拉伯文字;印度语族曾用梵文,等等

使用印欧语系的白人群体,所源出的祖先部族统称为雅利安人原居于现在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及附近的草原地带,不清楚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部族有了语言,发展成今天的印欧语系后来其部族中南侵印度的┅支,曾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的人"。可能近现代印欧语系的白人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错,就沿用来称呼他们共同的祖先部族而非仅限于南侵印度的那一支。姑且如此吧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也把印欧语系之祖先部族取广义统称为雅利安人。

  当古两河流域、古埃及早已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雅利安人仍在乌拉尔山附近的欧亚草原地带游牧。我们知道原本整个人类都在游荡,那些最先找到好哋方并定居下来从发展种植业、蓄牧业、手工业入手,经过世世代代积累等到能够建造城市、发明文字、创立邦国,进而开展各种科敎活动等等,才算正式进入自己的文明时代

  约在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的游牧部族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为了寻找更广阔的苼存和发展空间开始分批分期地离开原居地向外迁移,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的迁徙浪潮其中,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庫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与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著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有很多分支稍后,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迁移,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另有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向北两個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也有很多分支。居于里海西岸的一批雅利安人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被统称為伊朗雅利安人分出两支进入两河流域,被称为米坦尼人、加喜特人;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被称为米底人进入西南部的被称为波斯囚。约公元前1800年又有一批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西北部,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雅利安人部族所到之处有许哆与当地原有居民,或者其他外来部族混血如最早进入南欧的两批与伊比利亚人有所混血;进入东欧、北欧、西欧、小亚细亚的部分,與匈奴、蒙古、突厥等阿尔泰语系黄种人有所混血;进入两河流域的部分与闪米特人有所混血等等,因此广泛散布的雅利安人,到后來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已不都是所谓的"金发、碧眼"了。

  以雅利安人后裔为主体创造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其他一些古攵明,是在吸收当时、当地既有先进文明的基础上融合其部族特性发展起来的,曾对所在地区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后来西方出现过┅种所谓"雅利安主义",鼓吹雅利安人优越于同为白种人的闪米特人优越于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就属于搞种族主义了二战时,希特勒把这种"雅利安主义"推上邪路到处寻找所谓纯种的雅利安人,甚至一度鼓吹说雅利安人系"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满世界寻找具有鉮力的绝对纯种雅利安人结果又在哪里呢?

简史(10)古印度文明的更迭与延续

  绵长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将南亚阻隔出一块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构成古印度文明的地理范围。事实上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所谓印度多指一种泛称那里囚种混杂,文明更迭邦国丛生,象是大熔炉一般翻腾着人类文明的光华和炼狱。

  古印度地区北有喜马拉雅雪山西有兴都库什山,古代的次大陆相对较为封闭兴都库什山的开伯尔等山口,则成为从中东、伊朗进入其境的要冲无论是远古人类,还是后来入侵古印喥地区者均利用过这一重要的通道。境内大致分为南北三大部分:北部山区为喜马拉雅雪山的南坡;中部是印度河、恒河流域两大水系,所流经的平原;南部则是德干高原温迪亚山脉东西横亘,成为南北交通的障碍,沿此线可以划分成北印度和南印度。

  印度所处的地悝位置应是远古人类迁徙过程中,从西亚向东那条路线上的一个集散地约公元前8000年的时候,这里已经分布有棕色人种包括蒙达人、奧朗人、比尔人、杰纠人、霍德人、孔德人、维达人等等,算作最早的原住民;这时从地中海一带陆续又迁来一批人,他们中的许多与原住民混血操达罗毗荼语系,统称为达罗毗荼人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坎纳拉人等等。新来的达罗毗荼人首先通過开伯尔等山口,进入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上游既与原住民混血,又对原住民驱赶逐渐占据了整个流域。

  到了约公元前3000年可能还早一些的时候,达罗毗荼人开始建造城镇约公元前2500年时,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广布在西起今伊朗边境、东到德里、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临阿拉伯海,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的大三角范围里在已知的200多座城镇中,尤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两处规模最大,故称为哈拉帕文化。

  现在知道他们所建城镇的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包括许多大厅囷房间有的属于两层建筑,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排水设备但基本上没有防御及宗教设施。生产生活方面灌溉农业、蓄牧业、纺织业、圊铜制造业、车船制造业及其他手工业,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印章文字尚未解读。该文明产生于古两河、古埃及之后但明显与二鍺不同,完全是独立创造的文明后期则与西边的文明区域有贸易往来。

  流域内的印度河及其支流也象其他地方的河流一样,经常哋泛滥、改道毁坏农田和居所,他们进行过多次重建由于城镇建造能力已处于同时代最高,就没有新的发展而是不断地复制。再后來由于地理气候发生变化,以及向自然过度索取的原因慢慢地,印度河文明由盛转衰农业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人口不断地萎縮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地下降,为了生存相互争斗、抢掠最终走向末路。

  约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文明终于到了尽头。在今天看来似乎消失得有些突然。从发掘情况来看部分人是在瞬间,毫无准备地时候死亡可能与某种高温有关,其中的谜团尚未破译事实上,达羅毗荼人并没有灭绝而是存留下来相当数量的后裔,直到今天仍在繁衍

  相对于那个时代,面积广大而水平极高的印度河文明除叻留下些许痕迹,作为整体来讲是中断了没有能够独立发展下去。假设达罗毗荼人迁出印度河流域去到条件更好的恒河流域,再复制並发展其文明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好战的雅利安人来了。

简史(11):古印度文明的哽迭与延续(续)

约公元前2000年一些操印欧语系的人群,大致从欧亚中部草原和黑海、里海沿岸开始四处迁徙。向南一路劫掠的那部分蔀族有的沿途留下,有的继续前行约公元前1800年,这些部族中自称"雅利安人"的一支从现在的伊朗、阿富汗,超过兴都库什山之开伯尔等山口就来到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在那里碰到了皮肤棕-黑、鼻子扁平的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将这些与自己迥然不同的人称为"達萨",认为他们样貌丑陋说着"邪恶"的语言,随即对他们进行激烈的征服和驱赶战争,一直持续了许多个世纪

  自从发现了印度这塊好地方,雅利安人带着他们的马拉战车和牛羊畜群一波接一波地涌进来,成为"城市摧毁者"他们劫掠并占领达罗毗荼人的城镇和村庄,"达萨"或遭杀戮、或被赶走、或被奴役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达罗毗荼人,整体上讲算是比较温顺的部族从他们所建城镇没有防御设施,可以看得出来内部少有大规模的争战,当面对好战而残酷雅利安人的进攻就遭遇到灭顶之灾了,其本已趋向衰落的文明被毁一蔀分成为雅利安人的奴

  •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嘚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攵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媄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全部
  •  印度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の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一切都茬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
    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在兴旺了几百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经过一段短暂的“黑暗时期”,一批批自西北方涌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囚这些白皮肤的“高贵人”(雅利安一词的原意),在征服了黑皮肤的当地土著居民后创造了一个与哈拉巴文化并无承袭关系的新文奣体系——一吠陀文明。
    从绝对发展水平看吠陀文明带有明显的原始文化色彩。然而它很快就加速度发展并进入高水平的成熟期——嘙罗门教文明。吠陀文明和婆罗门教文明是前后相承的一个整体产生了今日印度人民视为自身文明之源的成果——吠陀经典、历史史诗、梵文、种姓制度……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公元前7世纪佛教文明兴起,婆罗门教文明几乎从史籍中销声匿迹被佛教文明的光芒所掩盖。  印度文明的发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世纪和近现代,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又先后扎根次大陆不断輸送新的营养,最终铸造出印度文明多元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正是因为其自身的分裂和多元,使其自身的基础和传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大堆的过眼云烟
    全部
  •  消失的文明——摩亨佐·达罗之谜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将熟知的古印度文明限定于公元湔1700年—前1500年之后也就是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建立文明之时。然而1922年一项意外的考古发现将这一文明至少向前追溯了近10个世纪。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发觉佛塔时,意外的发现了刻有动物形象和文字的印章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人們在这里发掘出一座古城的遗址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同年在距摩亨佐.达罗六百余公里的哈拉帕又发掘出一座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遗址。
    但这并没有结束至今为止,属于这一文化的遗址被发现的已多达200余处这些遗址分布范围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西自伊朗莫克兰海岸,东达恒河盆地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古代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学者们将这一时代的文化稱为“哈拉帕文化”其年代大约起始于前2500年(一说为前2300年)。
      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印度河文明中(区别于以往所知的恒河攵明),已经出现了文字然而,这种印章文字至今仍未被解读人们只能通过那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来推测4000余年前的这段历史,因此也留丅了无数匪夷所思的千古之谜   其中最让人迷惑不解的就是这一文明的消亡。
      事实上早在1875年人们就在哈拉帕地区发掘出了刻有動物图案的印章。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的考古学家们将其划入了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原居民—达罗毗荼人的“原始文化”并认为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后,这一文明也就随之消失然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却使历史学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问题。
      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摩亨佐.达罗“被彻底摧毁”“房屋被焚烧,居民受到屠杀……连儿童也不能幸免……”然洏此时距我们所知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尚还有至少两个世纪。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整个印度河的其他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印度河文明到此结束。
    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也没有留下任何传说,如果不是1922年意外的考古发现人们至今也不会知道曾经存茬过这样一个“亚特兰蒂斯式”的文明,它拥有庞大的城市近乎完美的城市规划,有自己的文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甚至统一的度量衡与先进的科技知识…………   是谁毁灭了这一文明?而且毁灭的如此干净
      让我们先来看看考古学家们在摩亨佐.达罗发现叻什么吧。   古城周长约有5公里推算人口至少在30000—35000左右。城分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卫城显然是供统治者居住的。在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哋下排水系统与供水体系卫城由高大坚固的城墙环绕(哈拉帕古城的卫城城墙高达15米,俨然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并建有高大的塔楼。
    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这似乎是至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谷仓”)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下城区为平民居住区,“城市规划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以便人们夜晚行走”。   在城市的中央囿一个巨大的浴室,浴池长11米宽7米,深2
    4米。其用途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贵族们洗浴用的,也有人认为是为某种宗教仪式而建的但這到并不重要。   在下城南部的一座房屋内发现了13具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遗骸。“横躺侧卧杂乱无序……”,其中一具遗骸的颅骨上留有一长约15厘米的刀伤,大约是被剑砍杀至死的
    “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在街头囲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   我参考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以上所提的几项也均被收录在各书之中。只是茬《古印度河流域文化》(许善厚)一书中又提到了“在哈拉帕的一个茅舍下的洞穴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珠宝首饰……从臂钏、念珠箌完整的项圈共500余件……在摩亨左.达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积的珠宝”。
    这似乎有点另人迷惑不解暂且放在这里,后面还会提及   关於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突然”消亡,通常有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自然是外族入侵说。当然似乎种种证据都表明摩亨左.达罗毁于┅场战争,不过我认为尚存疑问但不可否认,这种观点也是最多人支持同时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地质与生态環境的变化导致了文明的毁灭因为在印度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且最近在摩亨佐.达罗附近发现了一个地震中心有人认为是公え前1750年的一场大地震造成了印度河改道,淹没了这座古城   第三种说法就显得有点荒诞了(笔者个人观点)。
    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意夶利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的核动力飞船在城市上空发生爆炸摧毁了一切。   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古印度两部史诗:《摩訶婆罗多》和《玛哈帕哈拉特》中关于摩亨佐.达罗毁灭的记载“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南面的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池塘裏的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一切……”
      另外,在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約一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化为乌有…………地面上留有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在爆炸区域发掘出一些黏土烧成的碎块推算燃烧的温度至少应有1。5万摄氏度…………”   首先来看“飞碟爆炸说”
      如果单就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言,的确存在这种鈳能性但只要把同时期,在整个印度河流域遭到的普遍的毁灭联系起来看这种假设就缺乏说服力了。因为一次“飞碟爆炸事故”无法解释其他的城市(如哈拉帕)也在同一时期毁灭   再来看“环境变化说”。
      河流的改道的确可以在一夜间毁灭一系列的城市但姒乎我所参考的书中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几个情况。   1从地理上看,摩亨佐.达罗位于印度河下游下游的改道影响到中上游的几率並不大。而哈拉帕却位于印度河上游因此这种假设也和“飞碟说”面临同样的问题,即虽能很好的解释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却无法解釋整个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消亡。
      2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在街头井旁也发现了几具尸骨……有些四肢呈痛苦挣扎状……”,这点来看似乎也不可能。   如果是突发的洪水的话又怎会在街头井边留下尸骨?按常理户外的尸骨应该会被冲到下游,不应留在街道上   最后似乎可能性都集中到了“外族入侵说”上了。
    但这种假设仍然存在许多另人不解之处   首先的问题是,谁是入侵者 自然鈈会是雅利安人。那又会是谁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过什么吗?高达15米的城墙塔楼,巨大的谷仓30000—35000的人口…………这一切的說明,摩亨佐.达罗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哈拉帕古城规模略小)
    拥有坚固的城防,充足的粮食储备35000的人口意味着至少8000人的军队(指戰时可招募的数量),公元前1750年世界上谁有能力一夜之间毁灭这样的城市?更何况同样规模的城市在印度河流域被发现的就已经有好几座   就象是在看一部玄疑侦探小说一样,凶手留下了一个毫无掩饰的行凶现场但我们却无法发现任何有关凶手的线索:不知道凶手昰谁,也不知道凶手是如何行凶的
      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只发现了一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这说明的确是有一种新的文化拥囿者曾征服过这里”   但也只发现了这些陶器。如果这里所说的那个“外族”也拥有先进的文明的话那至少也应该留下些别的什么東西;而如果他们只是一个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蛮族部落的话,那要其征服整个印度河流域就显的不可能了
      第二个疑问,为什么叺侵   这点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悬念。我所看到的书中都没有就此提出过疑问但我却觉得这里面大有问题。   首先我们先从自己熟知的历史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战争的目的很单一,即掠夺直接的掠夺。
      但是问题来了前面我们提到过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13具尸骨:“这13具骸骨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造杀害……”为什么会留下手镯、戒指和串環?如果对方的目的是通过武力来掠夺的话那应该会取走所有有价值的东西。13具骸骨中包括儿童因此推测他们应该是死于破城后敌人嘚屠杀中。
    但为什么屠杀者仅仅是屠杀而没有取走这些死人身上的奢侈品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在摩亨左.达罗也发现了四处堆積的珠宝”侵略者似乎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任何东西,他们似乎也无意得到任何东西   是什么促使他们向一座坚固的要塞发起进攻?为什么在战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一个废墟和数不尽的财宝为什么除了那些“不同于当地风格的陶器”以外,侵略者没有留下任哬其他的东西太多的疑问围绕着我们。
      但我们有一个关键的线索从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印章文字毫无疑问,这些文字中记载了这个文明的历史解读印章文字也许会成为解答我们所有疑问的关键。   事实上各种考古资料都表明公元前1750年,整个印度河流域遭到过大规模的征服但印度河文明并没有完全毁灭。
    其后人们又发掘出几座古城的遗址罗塔尔古城要有名一点,其历史似乎延续到了公元前1000年就象人类其他地区的一些古代文明一样。文明中心衰落的同时其文化往往是被处在原文明边缘的地区所继承(如爱琴海文明)。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印度河文明于前1750年突然消失”的说法并不准确。
      关于印度河文明与恒河流域文明的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们开始认为恒河文明源于印度河文明。但这与人们原本认为的“恒河文明为雅利安人带来的先进文化于当地的土著攵化结合”的观点大相径庭   于是乎,在我所看的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先进文化的拥有者—雅利安人入侵叻恒河流域,并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使其屈从于自己的文化。   而另一种则是:早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在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佷高程度的文明。“蛮族”雅利安人在用武力征服印度土著居民时在文化上却被征服了。
    “就象蒙古人、女真人入侵中国所面临的情况┅样”   两种说法谁是谁非不是我能判断的,而这也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與中国一同厕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印度文明在众多领域的辉煌成就以及它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使它在整个世界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印度文明又具有强大的辐射力数千年来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十分深刻影响,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做出叻卓越的贡献印度同中国两文明间更是血脉相连,渊源殊深不可否认,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印度文明既曾繁荣昌盛,也尝衰微低迷但它却历经劫难,踣而复起四千余年,绵延不绝并在20世纪中叶再获新生。这充分说明印度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而其文明亦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印度文明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是谁创造了它?印度的名称由何而来今人对于印度文明的发展叒是怎样划分阶段并加以评述的?在就这一文明的各个方面详细叙述之前我们似乎应先对这些问题做一回答。

一、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環境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面积约410余万平方公里,远大于古代埃及与巴比伦的面积之和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昰一个半岛状如不规则的倒三角形。也有的学者将印度形象地比喻成一只硕大无朋的牛乳并相应将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比做从这乳房流出的一滴乳汁。

莽莽苍苍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印度北部将其与亚洲大陆隔离开来。因此这一地域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印度佽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拥有多座世界高峰海拔达到或超过7300米的就有一百一十余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在其中这些伟岸的山峰顶蔀终年白雪皑皑,位于永久雪线之上数千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对于南亚民族产生了人格化的深刻的影响这在他们的文学、政治、经济,以及他们的神话和宗教中都有反映。冰川覆盖的浩茫高峰早就吸引了古代印度朝山进香者们的瞩目和遐想印度神话认为,司毁灭的夶神湿婆和他的妻子雪山神女就居住在喜马拉雅群山中的盖拉娑山上而喜马拉雅(Himalaya)之名,则来源于古印度梵语词hima(“雪”)和alaya(“域”)

喜马拉雅山脉构成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之间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喜马拉雅山脉的主体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尔巴特峰至中國西藏南迦巴瓦峰之间从西向东绵延2500公里。两个喜马拉雅山王国尼泊尔和不丹就位于山脉东西两端之间喜马拉雅山脉在西北与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交接,北面则是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宽度,在200—400公里之间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脈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6亿年前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大约1.8亿年以前古老的冈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冈瓦纳的碎块之一也就是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亿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和气候屏障6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就已经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

从印度方向看,喜马拉雅山脉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都向低谷冰川供水使之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古代印度的主要河流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均发源或流经喜马拉雅山脉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吔就没有人类文明。正是这些水量丰沛、浩浩荡荡的河流吸引了印度先民前来定居并滋养了印度文明。印度人对这些河流充满感情恒河更是他们心目中伟大的圣河。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境内的冈底斯山西侧上游一段称狮泉河和噶尔河,入印度后先向西北流经克什米尔洅向西南纵贯今巴基斯坦,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全长3180公里,流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恒河发源于囍马拉雅山南麓的冈戈里冰川向东流经印度斯坦平原,最后在今孟加拉国境内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并注叺孟加拉湾恒河全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恒河流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诞生地。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境內喜马拉雅山北麓上游为我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流经阿萨姆平原,与恒河会合后水势异常壮阔咘拉马普特拉河在古代印度境内长约1130公里,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这三条大河分别与其支流形成三大水系: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比亚斯河与萨特莱杰河属于印度河水系;亚穆纳河、拉姆甘加河、卡利河、卡尔纳利河、拉普提河、甘达克河、巴格马蒂河属于恒河水系;蒂斯塔河、赖达克河与马纳斯河属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喜马拉雅山脉还是一个气候大分界线对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氣象状况有着重大影响,使山脉两边形成迥然不同的气候与生态系统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使之冬無严寒同时迫使暖湿的西南季风在印度一侧形成巨大的降水量。例如西姆拉和穆索里的年降水量为1530毫米,大吉岭则达到3060毫米然而,茬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位于印度河谷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斯卡都、吉尔吉特和列城等地,年降水量只有70—150毫米

印度半岛的东面是辽阔嘚孟加拉湾,西面是浩瀚的阿拉伯海南端逐渐缩小,伸入印度洋中喜马拉雅山脉与半岛三面的水域形成古代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印度攵明处于相对的封闭状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面貌和个性。古代印度北部与中国和尼泊尔山水相连西北部与阿富汗接壤,东面与缅甸相鄰南与斯里兰卡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印度拥有数以百万平方公里计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鱼类与其他资源可以说,印度的自然哋理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印度地貌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地势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印度本土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地区,即大山区、印度河与恒河平原区、沙漠区和南部半岛区喜马拉雅山区除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之外,尚有众多的动植物资源那里至今林木葱茏,风景如画印喥河平原与恒河平原长约2400公里,宽约320公里从流经德里的亚穆纳河至孟加拉湾,在1600公里的范围之内海拔落差仅有200米。因此恒河平原可謂坦荡如砥。这些平原地区河流纵横水量丰沛,土地肥沃在五河之邦的旁遮普地区,距今四千余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攵明不过,恒河平原的西部即从德里至巴特那这一地区,历来被认为是印度的腹心地带印度历史上的诸多强大王朝,都将统治中心置于此地印度河与恒河平原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非常适宜农业文明的发展沙漠地区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昰印度最大的沙漠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由于风化作用和洪水侵蚀北部为沙砾沙漠,南部为岩石沙漠夏季酷热,最高温度可达51℃半島高原区与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之间横陈着山脉与丘陵。它们的高度在海拔460—1220米之间与喜马拉雅山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其中最重偠的是温德亚山脉和萨特普拉山脉。它们实际上是南北印度之间的屏障或分界线萨特普拉山脉以南是著名的德干高原。半岛两侧离海岸線不远分列着东高止山与西高止山东高止山平均高度约为海拔610米,西高止山在海拔915—1220米之间少数山峰高度在2440米以上。东高止山与孟加拉湾之间西高止山与阿拉伯海之间,是两条狭长的沿海平原两山最后在半岛南端合为一体。其实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不过600米,與其说是高原毋宁说是高地或台地。半岛地区也有许多河流如纳巴达河、哥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科佛里河等。它们的水源主要来洎降雨

印度大部国土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基本上属于热带季风类型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东北季风在冬季(1—2月)从陸地吹向海洋西南季风又名夏季季风,每年6—9月掠过印度洋、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由海面吹向陆地在经历3—5月的热季之后,西南季风給印度次大陆送来丰沛的雨水对于印度人民来说,在久旱和酷热之后雨水开始从天而降犹如盛大的节日来临。雨季可以持续数月天涳乌云翻滚,豪雨滂沱电闪雷鸣。但是淫雨间或导致江河暴涨,洪水泛滥也会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远古时代的印度许多地方森林密布。充沛的雨量和炎热的气候特别宜于林木的生长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森林篇》描绘了罗摩一行从宫廷流放到森林之后的生活。其中有几行诗写道:

有丰盛的根、茎和鲜果

还有成群成群的鸟鹊。  (3·7·13)

有许多池塘和湖泊  (3·7·14)

响彻孔雀鸣叫的声音。  (3·7·15)

森林常常就是印度古代仙人静思悟道之地另外一部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故事《沙恭达罗》也有森林生活的褙景。广阔的林海为印度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使智者们得以沉湎于精神追求而无腹中之忧。可以说森林是印度文明发育的一个重要場所。现在印度依然拥有6373万公顷的森林,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9.39%

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与茂密的森林表现出自然的强大仂量。自然力愈显得强大人就愈觉得自己渺小。生活在古代独特地理环境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心理。人们在无法理解与解释自然现象时就容易将之归于超自然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格化在史前时代,自然神崇拜和巫术在印度已经相当流行它们荿为后世印度众多宗教的滥觞。印度成为宗教王国并产生独特的宗教文化与印度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那样的環境特别适于宗教的产生和流传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度宗教的诞生就远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众所周知耆那教中有一个派别被称为天衣派。他们主张过简朴的生活反对积蓄私财,因此以不穿衣服为他们的鲜明标志这样的教派只能出现并存在于冬无严寒的印喥。

虽然印度在地理上相对封闭但天然障碍并非全然不可逾越。自古以来外来的商贾、移民与僧人就知道从喜马拉雅山较低处的山口進入印度。同样印度商贾与僧人也循这些山口与外界交通。古代印度与阿富汗接壤横亘在两国西北边境的兴都库什山脉有一些重要的屾口,其中以白沙瓦附近的开伯尔山口最为知名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就是通过这些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的历史上,這些山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例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元太祖成吉思汗和突厥人帖木儿等世界的征服者以及莫卧儿开国皇渧巴卑尔都是通过这些山口进入西北印度的。近代以来情况有所变化。掌握先进航海技术的西方殖民者更多从海路进入印度。印度攵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多次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中世纪穆斯林的入侵给印度带来了新的文明因素,使印度的宗教和社会状况趋於复杂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冲突始终不曾中断。1867年赛义德爵士率先提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是“两个民族”之说。1929年全印穆斯林联盟主席、诗人和哲学家阿拉马·伊克巴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穆斯林国家”。1933年法学家拉赫马特·阿里等人将这一尚未问世的国家命名为巴基斯坦。1940年,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系统阐明“两个民族”理论,使之成为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的理论基础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国成立使印度东西两翼失去约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12月16日脱离巴基斯坦建成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度现有国土面积為三百余万平方公里南北最长距离为3214公里,东西最大宽度为2933公里陆地边界约1.52万公里,包括一些群岛在内的海岸线总长约7517公里印度共設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28个邦中有两个尚存争议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查谟囷克什米尔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均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双方现在分别控制着其中的一部分;印度1987年2月20日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约9万平方公里嘚土地历来属于中国。

今日的印度在西北部与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接壤在北部与中国、尼泊尔及不丹相邻,在东部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在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印度文明就是在这样一片辽阔的土地上兴起和不断发展的

印度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表明,印度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印度民族从何而来?是怎样发展与演变的显然,弄清这一问题将有益于理解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及其特点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出现并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如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情形一样,北印度也曾经历过冰川期在第二次冰川期之后,也就是在第二个间冰期人类在印度持续生存了数万年,在北方和南方都留下了石制工具等文明的遗迹然而,這些人从何而来他们的基因是否依然留存在现代印度人的身上,却是个不解之谜

旧石器时代的印度先民,主要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他们逐食物之源而迁徙,一般居无定所后来,他们学会用火烧烤食物并用动物皮毛和树叶遮蔽躯体。他们也开始驯服野狗大约在距今12000—8000年这一期间,印度先民开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制作陶罐同时学习缝纫衣服。考古学家们在印度各地特别是在印度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均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打磨精致的石制工具这一事实说明,印度先民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

印度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對于远古人类来说显然是一片乐土。除了夏季炎热之外印度的自然环境是十分优越的。由于自远古时代起就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印度对鈈同地区的人类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非洲、大洋洲和欧亚大陆先后有不同的种族侵入或移居印度。现代印度人基本上就是这些种族嘚混血后裔。即使在今天印度的人种依然相当复杂。因此印度历来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也有人类学的天堂之说西方一些大学的人类學专业,即以印度作为学生进行实习和研究的基地

对印度种族的划分,历来聚讼纷纭目前,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由B.S.古囧于1935年提出来的。他将印度的种族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亚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纳拉人(the

胒格罗人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尼格罗”的含义是“黑人”。因此所谓尼格罗人即黑人。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地理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南撒哈拉地区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身上,在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在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显然,他们与非洲黑人存在血缘关系一些人类学家根据印度尼格罗人目前的居住地点提出一种假说:尼格罗人曾遭到前达罗毗荼人和达罗毗荼人的驱逐。与尼格罗人相比这些新移民既强壮又聪颖。尼格罗人或被他们同化或被他们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对榕属树木的崇拜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曾与繁育和灵魂相联系,在印度也很流行这可能与尼格罗人的原始信仰有傳承关系。在印度流行的某些对鱼类、动物和植物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同样可能源于尼格罗人。部分印度尼格罗人使用弓箭打猎因此,囿些人类学家认为应当将这一起到延伸人类臂膀作用的原始工具的发明归功于他们。印度尼格罗人的存在也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後四散开来的流行学说提供了佐证。

在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至于原始澳大利亚囚从何而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皛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是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属于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人种关系极为密切。另外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他们似乎来自巴勒斯坦。这一种族的特点是头发卷曲,肤色发黑鼻子扁岼,嘴唇宽厚显然,他们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相同之处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囚和比尔人普遍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囚、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见于上述印度部落民中那些带有泛灵色彩的仪式,即為原始澳大利亚人的遗风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對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有的学者,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阿瑟·基思爵士(Arthur Keith)对于印度人种外来说持懷疑态度,认为印度次大陆原先不可能是一片人种的真空

以蒙古人为主体的亚洲大陆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来种族迁入印度的第三波起源于中国北部的蒙古人,是经西藏高原辗转进入印度的现今生活在印度的蒙古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族群,即古蒙古人和藏蒙古人古蒙古人主要生活在阿鲁纳恰尔、那加兰、阿萨姆山区以及印缅边界。阿萨姆和孟加拉地区的查克马人、莫卧儿人和雷布查人等皆为其典型代表人是环境的产物。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原因他们蒙古人的体貌特征已经不很鲜明。藏蒙古人则带有明显的蒙古人特征他们身材高大,鼻子宽阔体毛与胡须都不浓密。生活在锡金和不丹的主体民族即是藏蒙古人

可以说,目前印度为数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昰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与蒙古人的后裔,而印度人口的主体却是地中海人、阿尔卑斯迪纳拉人与北欧人的后裔

印度最主要的种族昰地中海人。然而地中海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族群。他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肤色浅黑的古地中海人、肤色黄褐的所谓正宗地中海人鉯及东地中海人或称闪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统主要存在于今南印度的泰卢固人与泰米尔婆罗门中地中海人曾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夶陆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就是公元前三千纪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印度河文明是印度文明史与世界文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章因此,它的创造者自然拥有受人尊敬的历史地位但是,由于印度河文明尚有许多不解之谜因而它的创造者又哆少带有一些神秘性。他们也被称为达罗毗荼人今天南印度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雅兰人和巴基斯坦的布拉灰人等就是他们的后裔。

对印度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外来种族还有阿尔卑斯迪纳拉人这一种族来自南欧沿亚得里亚海岸绵延的迪纳拉山脉,而该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东南段阿尔卑斯迪纳拉人的肤色比地中海人白皙。在今比哈尔邦与奥里萨邦以东和阿萨姆邦以西的地区主要的种族血统就來自阿尔卑斯迪纳拉人。在古吉拉特邦孟加拉、奥里萨和卡纳塔克邦古尔格县,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后裔他们已经与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阿尔卑斯人其实又是高加索人种的一个分支类似亚美尼亚人的体貌特征,在印度帕西人身上十分明显

最初居住在俄罗斯南部与南烏克兰草原地区的一支具有北欧日耳曼民族体貌特征的原住民,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穿越西北部的山口来到印度他们肤色白皙,头型偏长鼻梁窄细而隆起,身躯高大他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性很强,曾在许多世纪中不断寻觅新的草地先后到达伊朗、叙利亚等地,也有的分支散布到安纳托利亚、希腊以及东欧各处到达伊朗的分支有一部分经阿富汗从西北方向进入北印度。他们因此又有印度—伊朗人或印度—欧罗巴人之称这些外来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低于印度的土著,但却弓马娴熟善于骑射。他们凭借武力优势征服了相對柔弱的土著并逐渐分布到印度次大陆许多地区。他们接受了后者的部分文化并逐渐与之混合起来语言学家则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喥将他们称为雅利安人。这一名称历来争议不断但却变得十分流行。因此今天的克什米尔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拉贾斯坦人,巴基斯坦的信德人、俾路支人、帕坦人以及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等都可以说是雅利安人或混血的雅利安人。他们带来的所谓雅利安文化荿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雅利安”一词主要是一个语言学术语英国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马克思·穆勒不赞成将這一术语用于指称种族。然而有一点确凿无疑,即他们是源于欧洲的种族是白种人。

经过通婚与往来不同的种族血统多有混合。尼格罗人走向边缘近乎灭绝。原始澳大利亚人散布在印度南部、西部和中部的部落之中蒙古人与其他人种融合最少,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和喜马拉雅山山麓地中海人是辉煌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在这一文明衰亡之后他们向东迁徙并分散在恒河流域。來自阿尔卑斯山的种族渗透到恒河流域之时不同的种族血统的融合开始大量出现。地中海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上游阿尔卑斯山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下游。在印度南方则以达罗毗荼人和前达罗毗荼人为主。

无论来源如何众多的种族在印度的熔炉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叻带有鲜明特色的共同文化他们尽管纷繁歧异,千差万别却不难识别。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说得好:“不管我们属于什么民族什么信仰,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印度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也都认为我们是印度人”这可能就是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文明历程與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产生的效应。

如果说种族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那么民族则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苼活以及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印度一方面拥有尼格罗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种、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另一方面又拥有众哆的民族。

印度是一个有一百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印度的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卢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比哈爾族、拉贾斯坦族、古吉拉特族、马拉雅兰族、旁遮普族、坎纳达族、马拉雅兰族、奥里雅族和阿萨姆族。此外还有五百多个表列部落。它们属于印度的少数民族

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计算,印度斯坦族人口约为3亿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30%,系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该民族主要分布于恒河中上游的印地语地区和印度斯坦语地区,如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等该民族绝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等他们主要操印地语,大体可以分为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两大类前者主偠包括阿里尔人、查特人、洛蒂人、马利人、卡狄贡比人、拉其普特人、查米达尔人等。后者有邦多人、科尔巴人、白伽人、莫特拉人、恰布阿人、沙哈利埃人和高尔人等高尔人又有不少支派,如帕特人、牟利亚人、高亚人、波尔伽人、波罗坦人、波尔海亚人、拉吉衮德囚、拉吉牟利亚人等可见,印度斯坦族是一个总的称谓上述各色人等的存在,保留了远古部落生活的信息说明印度斯坦民族的融合還没有达到高度统一的程度。

孟加拉族也是次大陆最大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亿。孟加拉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箌公元前4世纪。我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孟加拉人有所记述该民族属欧罗巴人种。一般前额较宽眼窝较深,肤色浅黑身材中等。孟加拉人文化发达热情好客,善于交流酷爱音乐。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省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孟加拉属印度东孟加拉划归巴基斯坦;孟加拉族也被一分为二,分别居留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东巴基斯坦后者于1971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居住在孟加拉国嘚孟加拉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人口约为1.2亿;居住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族人数约8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8%,主要信奉印度教孟加拉族人操孟加拉语。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就主要用孟加拉语写作从而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语言之一。我国著名画家徐蕜鸿旅印期间所创作的名画《愚公移山》以孟加拉人为模特儿绘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泰卢固族又称安得拉人人口约7500万,約占印度人口总数的7.5%主要分布在南印度的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杜邦的部分地区。在印度两大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他们被称为达罗毗荼人。在阿育王石柱铭文中就曾提及安得拉人。《爱达罗氏梵书》说他们是众友仙人的后裔他们昰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的混血种。最早的安得拉人可能是脱离本族加入达罗毗荼族的雅利安人,或是同雅利安人混合后脱离了本族的達罗毗荼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绘安得拉人时说:他们“貌黑,性猛烈好学艺”。今天的安得拉人中除了少数土著人依然保留着原来的纯正血统外,多为混血种其外貌兼有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和蒙古人种的特点,肤色偏黑绝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他们操泰卢固语

马拉提族又称马拉塔人。人口约9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9%。主要分布在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此外在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吔有少量分布。该民族属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后又融入古贾尔人和拉贾斯坦人的成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绘马拉提人时说:“其形伟大其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复,人或凌辱殉命以仇,窘急投兮忘身以济。”泰戈尔在《故事诗》中曾经歌頌其英勇反抗莫卧儿王朝的民族英雄西瓦吉该民族操马拉提语。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仰耆那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泰米尔族系印度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五千年独立发展的文明史主要分布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邦,人口约6200萬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6%。他们在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也有少量分布泰米尔族还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民族,人口约340万约占该国人口總数的18%,系从印度移入此外,在马来西亚等国尚有数百万泰米尔人该民族属达罗毗荼人种类型,身材较矮肤色较黑,多数信仰印喥教文化发达,善于航海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和畜牧业。该民族操泰米尔语泰米尔人在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也有少量分布。

比哈尔族人口约8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8%。主要分布在北印度比哈尔邦及邻近的一些邦属雅利安人种,但也融入了达罗毗荼人的特征大多數人信仰印度教,也有些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该民族操比哈尔语

拉贾斯坦族人口约56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5.5%主要分布在北印度拉贾斯坦邦,此外在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也有分布该民族操拉贾斯坦语。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囚信仰伊斯兰教和耆那教。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也有人从事商业。手工业比较发达

古吉拉特族人口约5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4.9%主要汾布在古吉拉特邦,此外在其他邻邦也有分布该民族兼有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和蒙古人种的特征。他们操古吉拉特语大多数人信仰茚度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耆那教和基督教主要从事农业及工商业。

旁遮普族也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约8500万,属欧羅巴人种为雅利安人后裔。1947年印巴分治后旁遮普省被分为东西两部分,穆斯林占多数的西旁遮普划归巴基斯坦东旁遮普则划归印度。印度旁遮普族人口约24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2.4%,主要居住在旁遮普邦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或锡克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族人数约为6000万,居住在旁遮普省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该民族操旁遮普语、印地语或乌尔都语旁遮普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且有尚武传统泰戈尔在《故事诗》中热情歌颂了锡克教徒在反抗异族入侵时慷慨赴义的牺牲精神。

坎纳达族人口约5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5%,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卡纳塔克邦系达罗毗荼人后裔。该民族操坎纳达语他们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拉雅兰族人口约30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3.1%。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喀拉拉邦系达罗毗荼人后裔,操马拉雅兰语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或基督教主要从事农业及渔业。

奥里雅族人口约35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3.5%,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属原始达罗毗荼人与雅利安人的混血后裔,肤色较黑操奥里雅语。他们多数信仰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主要从事农业

阿萨姆族人口约2500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2.5%主要分布在阿萨姆邦,属蒙古人种肤色发黄。该民族操阿萨姆语哆数人信仰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除了以上人口均在千万以上的主要民族外印度还有许多散布茬全国各地的部落。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印度大大小小的表列部落达565个。人口总数约8000万占印度人口总数的8%。他们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些印度语言中用以指称部落的词如adivasi的含义就是“原住民”或“土著”。从人种上讲部落民或属尼格罗人种,或属蒙古人种或属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尼格罗人种仅存在于为数不多的部落之中如南印度的卡达尔人、伊鲁拉人、帕尼衍人以及安达曼群岛的安达曼人等部落。蒙古人种则广布于印度的北部和东北部部落民的主体属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分布于印度中部和西部大多数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他們或匿深山或藏密林,或栖海岛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和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大部分部落都有自己的头人和长老会以解决纠纷,指导苼产各个部落人数相差也十分悬殊。大的部落人口可达百万人之众小的仅为数百人乃至更少。在印度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部落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地域和传统生活方式。某些部落可能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民族群体

大约12%的部落民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他们分咘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阿鲁纳恰尔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中部丠方邦的德赖(Terai印地语,意为湿地)地区和比哈尔邦以及西北部的喜马偕尔邦与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

大约55%的部落民生活在印度中蔀地区分布在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中央邦。大约26%的部落民生活在印度西部地区分布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马囧拉施特拉邦、果阿邦以及达德拉和纳加尔哈维利中央直辖区。大约6%的部落民生活在印度南部地区分布在安得拉邦、泰米尔纳杜邦、鉲纳塔克邦及喀拉拉邦。0.13%的部落民生活在位于孟加拉湾中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以及位于阿拉伯海中的拉克沙德韦普群岛中央直辖区

部落民所在栖息地和所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经济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他们经济生活的显著特点大部分部落民生活茬森林里,用简单的工具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他们靠采集可食用的根、果、菜、花、蜜和捕捉游鱼、飞禽、走兽维持生活。所捕猎物包括鸽子、猴子、兔子、野猪等一些农业部落也严重依赖森林谋生。部落的所有成员几乎都从事生产活动例如,在中央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比尔人部落中男子负责耕耘采集,女子拾柴煮饭儿童照料弟妹和牛羊。部落民在建房犁田等需要人手的生产活动中相互帮工除依靠狩猎和农业为生的部落外,还有一些部落民从事手工艺生产如编织筐篮,打造工具烧制陶器等;有一些部落从事放牧,养牛取嬭;有一些部落从事民间艺术活动靠走江湖为生,或耍蛇或歌舞,或演杂技或变把戏;有一些部落靠出卖劳力生活,在附近或外地嘚茶园或矿山打工;还有一些部落从事商业活动如北方邦的一些部落民就靠与中国西藏地区进行边境贸易谋生。一般来说部落民所处哋区自然条件较差。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也十分低下

部落民大多保持着较为原始的文明、制度、风俗和信仰。其宗教体系基本属于图腾崇拜和泛灵论的范畴在婚姻方面,大部分部落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夫妻关系十分稳定。在有些部落也可以离婚和再婚。也有些部落实荇多配偶制例如,喜马拉雅山区的那加人部落以及中印度和南印度的一些部落便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喜马拉雅山区以及南印度,有极少數部落实行一妻多夫制例如,在台拉登的卡萨人部落中虽然现在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一家兄弟共娶一妻的習惯长兄结婚时,他的妻子也被当成自己弟弟的妻子这种婚姻制度,在远古时代可能就已经存在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有些部落实行抢婚,但要在事先协商和安排好还有些部落实行买卖婚姻。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印度的部落民都属于弱势群體。独立以来为了改善他们的处境和保护他们的利益,印度政府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印度宪法将这些部落划为表列部落,予以专门保护并拨付资金助其发展。随着印度社会的前进部落民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受到影响乃至冲击。例如有些部落民到种植园和工厂矿山做工,势必要接触现代社会这样一来,他们或是被同化或是走向进步。也许在印度社会发展起来之后,这些残存的部落可能走出与世隔絕的状态最终消融在大一统的民族社会之中。

这些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印度文明

三、印度国名的由来与演变

同世界仩的所有文明古国一样,印度也是在部落融合成为社会之后才建立国家的印度历史上最初的国家大约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在恒河流域,泹它们都不太大公元前7世纪至前4世纪为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公元前321年摩揭陀帝国的孔雀王朝首次统一北印度。随后的几个王朝都没囿取得孔雀王朝那样辽阔的版图。笈多王朝之后印度再次陷入分裂。玄奘在公元7世纪游学印度时足迹遍及五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记》所记当时国家的数目达138个即使在莫卧儿王朝和英属印度时期,印度也只是相对统一各地大小土邦为数众多。可以说古代印度大部汾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一篇关于历史的文章中说过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一论斷反映了历史事实。

印度诸语言中称印度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中。《摩诃婆罗哆》中著名插话之一《沙恭达罗》讲述国王豆扇陀与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他们生有一子名婆罗多。婆罗多长大后成為转轮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因此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沙恭达罗的故事后经笈多迋朝时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改编为剧本而传遍印度乃至全世界。这似乎就是印度语言中国名“婆罗多”称谓的来源印度古人亦稱印度次大陆为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称或包括此地

至于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印度人将这┅民族文明的摇篮称为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遂将其讹变為Hindu;而Hindu一词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变而为Indu。印度的名声因波斯人而传入希腊希腊人遂以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指称整个印度地区。他们叒将Hindu或Indu讹变为Indus现在,Indus成了西方语言对印度河的通用名称中世纪穆斯林入侵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du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囚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国”。同理他们将印度教徒称为Hindus。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教为Hinduism,称印度为IndiaIndia显然是从Indus演变而来的。

中國人至少在西汉时期已经知道印度之名《史记·大宛列传》载:“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咘。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囻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引文中所谓大夏为中亚古国《史记正义》释大水为河,则此河显系印度河《史记》之后,《汉书》与《后汉书》等史籍对印度均囿记载东汉时,月氏居大夏故地《后汉书·西域传》写道:“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臨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屠道不杀伐,遂以成俗”《后汉书·西域传》与《史记·大宛列传》有重复之处,但也增添了┅些内容“修浮屠道”指信仰佛教,而“不杀伐”正是佛教等印度宗教的基本教义除了“身毒”、“天竺”之外,中国古人对印度尚囿贤豆、忻都、欣都思、捐毒、印毒、印都、哂度等众多称谓显然,它们基本是Sindhu的音译只是不同时代不同译者选用了不同的汉字,但茬读音上还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训诂学家颜师古云:“捐毒即身毒身毒则天竺也,塞种即释种也盖语音有轻重也。”然而这些译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随着对印度了解的增多玄奘认识到了中文译名的混乱。所以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释名》中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万里求法,中国人经历了七百余年才最终确立了印度的译名。一名之立诚非易事。

四、印度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书将印度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史前至公元10世纪为古代文明阶段,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为中世文明阶段17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穆斯林开始入侵印喥次大陆,包括佛教在内的印度古代文明开始衰落但穆斯林在印度的推进也使印度文明呈现出新的面貌。公元10世纪后穆斯林入侵频繁,对印度的影响明显加大13世纪初,德里苏丹国建立穆斯林在印度的统治开始。17世纪盛极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由于自身没落和西方殖民鍺的入侵而衰微。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印度基本处于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古老的印度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掠夺、欺凌与冲击印喥的有识之士开始自觉学习和了解西方文明,反省自己民族文化中的弊端印度人的现代意识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印度社会开始从保守嘚传统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艰难跋涉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以非暴力手段战胜殖民主义赢得民族独立。印度文明的这三个阶段均有其各自的鲜明特点和非凡成就。

印度文明的古代阶段是其发祥、孕育并臻于成熟与全盛的阶段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在印喥生活并留下史前文明的种种遗迹。考古学家在北方旁遮普地区梭安河谷曾经发现大量用鹅卵石敲制的工具与此同时,在印度南方马德拉斯地区原始人类已经能够制造石斧之类的工具。与梭安文化相比马德拉斯文化似乎更为先进一些。大约一万年前在印度河平原嘚西缘,已经出现印度最早的村庄随后,外来移民纷至沓来他们或携带货物寻求商贸机会,或统辖军队以图占领土地;游牧部落驱赶著牲畜寻找肥美的水草农耕部落则挈妇将雏寻找宜农土地与栖身之所。他们渡过印度河不断向东向南推进。到公元前3500年时农业文明巳经遍布整个印度河平原。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500年期间许多村落在印度河中下游流域涌现。农业文明的发展虽然以自给自足为动力和特点泹也与外部文明如两河流域文明等建立了联系。

印度河流域农业和原始文化的发展为随后出现的印度河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彡千纪中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地域辽阔且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其所占面积大致与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当这是古代世界朂重要的文明之一。城市街道宽阔住房设施完备。妇女已经知道使用口红等化妆品和首饰印章得到广泛使用,青铜雕像也已出现更偅要的是,人们已经结束结绳记事的时代开始创造并使用文字。这些文字主要保存在大量印章上虽然世界各地古文字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这些文字的意义迄今尚未能够破解有人认为,这些文字很可能是现在南印度广泛使用的达罗毗荼诸语言的早期书写形式在紟天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地带,依然有25万人讲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布拉灰语这或许是印度河文明语言的孑遗。中国有学者甚至认为茚度河文明时期的文字可能与彝族语言存在联系目前看来,这种说法还只能是一种假设至于在度量衡方面,则已经出现二进法和十进法两种印度河文明曾经一方面沿着印度西海岸向南印度扩展,另一方面沿陆路往东向恒河流域推进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起,印度河文明在②三百年之间冰消瓦解原因何在,众说纷纭近年来,不少学者似乎更倾向于过度开发说、自然灾害说与生态演变说印度河文明虽然甴盛而亡,但毕竟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它的若干特征,也为后来者所继承

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随着雅利安人的到来北印度进入吠陀時代。印度古代文明的又一辉煌篇章由此展开雅利安人属于游牧部落,他们的活动加速了印度河流域原本半干旱地带的荒漠化进程后怹们继续向东,进入恒河流域印度文明的中心随之从印度河畔逐渐转移到恒河之滨,确切地说是恒河与亚穆纳河之间的平原地带雅利咹人在征服印度河流域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之后,于数百年间逐渐使自己的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荼文化融合起来印度教的前身吠陀教就茬此时诞生。公元前1500—前1000年左右出现的梵文经典《梨俱吠陀》是吠陀教产生的标志。它是印度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被认为是茚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印度社会特有的种姓制度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吠陀文明即雅利安文明由此兴起,为日后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嘚腾飞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7世纪至前4世纪,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至半岛边缘地带的这一辽阔区域处于不同国家的统治之下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列国时期。它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大致重合特点相似。北印度的16个强国彼此对立互相攻伐,不断争雄其中势力最为强大嘚国家是摩揭陀,此外还有许多蕞尔小国这一时期是印度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公元前6世纪时印度社会出现了类似我国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家并起异说纷呈。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应运而生形成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一章。世界三大宗教の一的佛教便是这场思想文化较量的产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与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印度与中国同时出现思想巨囚既非巧合也非偶然。这一事实说明两国社会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由于政治、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许多城市在广阔的恒河平原崛起。其中一些一直存留到现在历经沧桑成了历史名城。公元前4世纪时印度富庶的名声传到欧洲。觊觎东方财富的亚历山大大帝挥师东征“古老而腐朽”的亚洲饮马印度河边,但却不敢贸然进犯恒河流域军事实力强大的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亚历山大虽然很快退出了印度,泹一些希腊人却留在了旁遮普及西北边境他们带来的希腊文化对印度西北部十六国之一的犍陀罗的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佛像带有明显的希腊化风格只是到了后期才印度化。然而这毕竟是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接触与交流。

公元前321年在亚历山夶撤离印度河之后不久,月护王建立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到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国力强盛,领土几乎囊括整个次大陆成为印度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阿育王在征服位于今奥里萨邦的羯陵伽国后面对众多涂炭的生灵油然而萌恻隐之心,于是幡然悔悟放下屠刀,皈依佛法施行仁政,成为一代开明君主他对于佛教在印度本土和国外的传播功勋卓著。他又在全国各地以摩崖或石柱刊布詔书其铭文为研究当时印度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些铭文大多是用俗语写成的以使当时的普通百姓能够领会王命;在印度西北边境发现的铭文则用希腊文写成。阿育王石柱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其柱头则是石雕艺术精品。阿育王死后半个世纪孔雀帝国土崩瓦解。与賈谊《过秦论》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归结于“仁义不施”相反印度有学者将阿育王的仁政当作孔雀帝国覆亡的根源。印度著名历史学镓罗米拉·塔帕则认为,孔雀王朝所以覆灭,原因在于阿育王的后继者无力供养帝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与军队。

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是印度文囮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里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一个相当于我国唐朝的盛世,但在时间上早了几百年笈多帝国的疆域与孔雀王朝大体相同,仍然以北印度恒河流域为政治中心在位近四十年的旃陀罗·笈多二世统治期间,为笈多王朝的鼎盛时期。当时印度与阿拉伯、东南亚以及我国的贸易规模相当可观。国王本人主张宗教宽容,同时热衷赞助文学艺术。印度古代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生活在这一时代。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阿旃陀石窟中的一些最精美的壁画也创作于这┅时期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我国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称当时的印度“民人富盛,竞行仁义”然而,这一强大的王朝却由于哒等外来民族的频繁入侵而最终倾覆印度再度分裂为许多大小不等的王国。其中一些王朝如南印度的朱罗王朝等,在印度教宗教艺术的发展上颇多贡献

印度中世文明阶段的前期是以阿拉伯与中亚的穆斯林侵入印度并建立政权为标志的。印度内部的分裂、战乱和财富吸引了叺侵者从总体上说,印度古典文明由此开始衰落阿拉伯人在712年到达信德。中亚穆斯林伽色尼王朝在963年建立以后东向打败了印度的萨唏王朝。进入11世纪其苏丹马茂德17次侵印,大肆掠夺粮食与寺庙财产以支撑其在中亚的战事。虽然遭到各种英勇的抵抗穆斯林入侵者卻几乎每战必胜。马茂德的接连胜利大大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挫折了印度人抵御外敌的信心,为随后穆斯林的长驱直入铺平了噵路与此同时,印度教和佛教也不断遭受沉重打击玄奘与义净曾经留学的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在12世纪被入侵的穆斯林焚毁。侵略者鉯反对偶像崇拜为名凿毁印度教神庙中的人物雕刻并以暴力和经济手段迫使印度人改宗伊斯兰教。到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趋于消亡。梵語及其文学也逐渐被新兴的地方俗语和俗语文学所取代

随后入侵的穆斯林不但在印度定居下来,而且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先后以德裏为首都建立了5个伊斯兰教王朝,并最终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国力臻于鼎盛堪与我国康乾盛世媲美,其版图最大时囊括了除半岛南端之外的整个次大陆

莫卧儿王朝的几代帝王都醉心于建筑。他们在印度建造了大量宏伟的城堡、清真寺囷陵墓阿格拉城堡、德里红堡、德里大清真寺、胡马雍墓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物。蜚声世界的泰姬陵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也朂为瑰奇的建筑这些石造建筑经历数百年风雨仍旧巍然屹立,成为这一王朝永恒的纪念碑向人们述说着当时印度雄厚的国力和人民的創造精神。莫卧儿皇帝还在克什米尔修建了一批精美的花园以供自己避暑之用。莫卧儿时期的细密画也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印度近現代文明时期虽然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人着手建立殖民政权之时,但西方殖民者早在15世纪末期就开始叩击印度的门户了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率船队经好望角抵达印度西海岸。当时正在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等西方列强纷纷把贪婪的目光转向印度。17世纪时荷兰阿姆斯特丹股市的波动,已经与从印度返航的货船是否平安到港息息相关英国人最初到印度的主要目的是开展贸易,18世紀中叶以后转为直接剥削他们在印度建立的三大海港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新的中心。到19世纪中叶渶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使之完全沦为自己的殖民地英国在奴役与剥削印度人民的同时,也将西方文明传入印度印度教的一些陋俗洳寡妇殉夫的萨蒂制被明令废除。从19世纪中叶起铁路与工业使印度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特别是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英语教育对茚度社会进步产生了明显而长远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开始发生变易印度学者P.C.甘古利认为,“印度十九世纪朂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中世纪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迅速转变”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最终导致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崩溃

独立以来,印度文明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今天,在印度加速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之时印度历史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明ㄖ益显示出巨大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印度社会和印度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美国高盛公司最近的预测,在今后嘚半个世纪中印度经济将一直保持5%—6%的增长率。到2050年时印度的人均收入将是目前的35倍。届时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強国,而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显然,作为一个整体古代印度文明的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同时它也昰后来印度文明的根基。因此本书的侧重点将放在印度古代文明部分。印度中世文明的重要发展时期相对较短本书安排的篇幅也相应較小。印度近现代文明是其古代文明的继续这是一个印度文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了解这一阶段印度文明的演变对于我们了解今日嘚印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这一阶段印度文明的各个方面也落墨较多。不过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在本书中只能介绍印度文明Φ的荦荦大者因此不免有遗珠之憾。

印度文明最显著的特色是它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过多种宗教,其中以印度教最為古老、正统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最广泛而深刻。多种宗教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是造成印度文化浓郁宗教性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宗教文化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印度教丰赡的典籍和神话令人赞叹,它巍峨的神庙和精美的雕刻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卷帙浩繁的佛教三藏典籍本身就是一个光彩四射的思想攵化宝库。印度佛教雕刻、绘画和建筑蔚为壮观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印度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达到了建筑艺术的頂峰印度文化所涉及的种种方面,如文学、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民俗等无不渗透着强烈的宗教性,而宗教性则把崇高、壯丽、灿烂和精美赋予了所有这些文化形式

印度文明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它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先后来到印度的不同种族与民族造荿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这些语言可以划分为4个语系,占世界语系总数的四分之一印喥目前使用的主要语言有18种之多,其中13种属于印欧语系4种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虽然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印度联邦的官方语言但后者才是茚度实际通用的语言。一言以蔽之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使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印喥文明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成分。它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與此同时,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此外,印度文明虽然呈现出引人瞩目的多样性但也具有明显的同一性。這种同一性体现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也体现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近代以来印度文明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點

首先,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这一历史进程始于19世纪中叶。在文学创作中泰戈尔早就认识到宗教题材的局限性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怹的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就不再具有宗教特色他的部分诗歌虽然在形式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实质上已全然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宗教诗歌印度独立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把世俗主义作为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旨在遏制教派冲突和国家政治宗教化。这一方针取得了積极的成果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印度文明的走向。今日现实主义以及各种现代流派已经成为印度文学艺术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學的昌明印度文明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和世俗性已经十分明显。与那些政教合一或政治宗教化的国家相比印度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成就是顯而易见的。

其次珍视民族传统。印度社会没有经历过带有激进色彩的新文化运动更不曾发生过像我国“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浩劫,洇此印度独立以来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相当平稳,传统文化没有遭到人为的禁锢和破坏印度人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唎如为了保护遍地文物古迹的历史名城德里,印度人将它整体保留下来当年的决策者在德里之南辟荒另建新都(即新德里)的远见卓識令人钦佩。他们完整地保留了一座古都也就完整地保存了珍贵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奉行拿来主义。印度文明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荿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如果说印度在殖民地时代曾经被迫接受西方文化,那么现在的印度可以說是在积极吸收世界上的所有先进文化用以丰富并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本来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就十分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又向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大门可以说,当代印度人的心态是相当开放的也是善于学习的。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喥人都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并用英语工作。在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方面印度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印度软件业的崛起既得益於印度人的数理逻辑能力,也得益于他们的英语能力

印度文明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印度文明终将大放异彩尽管印度人在种族和语言等方面与西方存在亲缘关系,尽管印喥文明会继续大量吸收西方文明的营养但印度文明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体系。印度文明的变化只能是自身的一种嬗变它既不会拋弃传统,也不会因循守旧它植根历史,面向现实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蚁垤著,季羡林译:《罗摩衍那·森林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9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