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视距传播的距离一般是多少距离的方式有哪些?

无线电波在视线范围内的传播即发射点和接收点都在对方的无线电视线范围以内。在光滑地面上发射点和接收点分别在有限高度h1和h2时,由于地球凸起的阻挡所能到達的最大视线距离为式中K为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因子),表示大气折射的影响;a为地球半径视距传播的距离一般是多少是人们最早认识并利用嘚电波传播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视距传播的距离一般是多少仅用于超短波以下频率。战时厘米波雷达和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得到发展,战后发展尤为迅速利用视距传播的距离一般是多少的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电路已遍世界各地,成为远距离大容量通信的主要方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其定义为:地球站天线指向对准衛星时卫星(或地球站)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与地球站天线指向偏离卫星时,卫星(或地球站)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之比 式中Δθ为天线最夶增益方向与指向卫星方向的偏离角。以工作在C波段的10 m地球站为例接收天线半功率波瓣宽度2θ0.5为 若天线跟踪精度为±0.4°,则 卫星通信系統的电波传播 (56) (57)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圆极化方式以避免线极化波通过电离层因法拉第效应引起极化失配。若上行线路采用左旋圆極化波则下行采用右旋圆极化波,以实现收发信号的隔离由于卫星漂移(姿态控制误差)、传输路径中雨衰减引起的去极化现象,以忣由于天馈系统中的某些部件如线─圆极化变换器的制造、安装、调整中的误差等原因使得发射波和接收波都非理想的圆极化波,并引起极化失配若以υ1和υ2分别表示发射端和接收端极化椭圆的轴比,α表示两个极化椭圆长轴之间的夹角,则接收功率与极化匹配时最大接收功率之比称为极化失配因子 卫星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58) 式中当收发端极化旋向相同时取正好,相反时取负号通常在C波段,要求地球站圆极化波轴比为1.06~1.09由各种实际因素引起的极化失配损耗-10lgLP(dB)约在0.1 dB之下。 卫星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接收点场强有最大值 而当 时,接收点場强呈最小值 若保持d、λ、h1(或h2)不变,通过(44)、(45)两式可分别求出接收点场强为最大、最小值时相应的天线高度h2(h1) 当d较大时須考虑球面地曲率的影响。为了能沿用平面地时得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及曲线图标在保持球面地上传播路径不变,而又能将球面地等效为岼面地的 超短波传播 (45) (46) 情况必须对天线架高进行修正,如前所述 于是此时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的波程差为 将上式代入式(18)可得球面地仩的接收点场强为 式中Df为球面地的扩散因子。 超短波传播 (47) (48) 光滑球面上的电波绕射 所谓绕射是指电波绕过传播路径上障碍的现象 研究表明電波沿光滑球面地的绕射场衰减因子为 式中X=d/L称相对距离,Y1=h1/hHY2=h2/hH,称为天线相对高度其中L和hH分别称为标准距离和标准高度 超短波传播 阴影区 (48) (49) K為等效地球半径因子,R0为地球半径F(X)表示距离的影响,第二、三H(Y)表示天线高度的增益称为高度因子或高度增益,它们都是大地電参数、波长以及波的极化形式的函数式(48)可写为 式中各参量可用如下的列线图计算,这些图都是CCIR推荐的应用范围广泛。 ①(a)和(c)是计算F(d)的图标若已知频率及距离的数值,分别在频率及距离的标尺上找到相应的电其连线延长与F(d)标尺相交,交点即为F(d)值 ②(b)和(c)是计算H(h)的列线图,分别在频率标尺及天线架设高度上找到相应的电其连线与高度标尺增益相交,交点即为H(h)徝 超短波传播 (50) ③若不考虑大气折射影响即K=1,使用频率标尺左侧的数值刻度进行计算;若为标准大气折射K=4/3则使用频率标尺右侧数值计算,若K为其它值仍用K=1的频率标尺进行计算,但要对频率数值修正即分别用f/K2((a)和(c))及f/sqrt(K)((b)和(d))代之。 ④垂直极化波沿海面傳播时很靠近地面处的场强,实际上与天线高度无关为此图(d)中画有一条垂直线段AB(限制线),若依据给定的频率及天线高度的数徝连线与AB相交这时须用大一些的高度值来代替天线的实际高度,以使得连线恰好通过限制线的顶部(A点)按此作图法求出H(h)值。 依據列线图法求出F(d)、H(h1)、H(h2)的分贝值三项相加即为球面地绕射场的衰减因子A值。 超短波传播 超短波传播 (a)球面地绕射─距离的影响 适用条件:陆地海面─水平极化波 陆地─垂直极化波 (图中用箭头连接的标尺必须一起使用) 超短波传播 (b)球面地绕射─高度增益 适用条件:陆地,海面─水平极化波 陆地─垂直极化波 超短波传播 (c)球面地绕射─距离影响 适用条件:海面─垂直极化波 (用箭头连接的标尺须一起使用) 超短波传播 (d)球面地绕射─高度增益 适用条件:海面─垂直极化波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距传播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