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次第成阿罗汉难吗?佛法还分根器这谈什么平等?光有一个佛性根器劣佛教修行次第成就也没什么用佛教修行次第就如逆水行舟还

佛教修行次第入门——从迷惑到覺悟
吕真观 讲述 / 甄不弃 记录

编辑按:这一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如何证得声闻初果。其中有些内容在以往的文章或讲述中反复出现过但这一次讲座最突出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并且十分完整地讲述了“五阴非我”的义理以及证果的利益、修证的原理、观行的方法等等,对于刚接触“实证佛教”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篇章。而正文之后附录的现场问答部分则更是集中了初学者容易疑惑的各种问题,讲述者都一一作答文中的小标题是编辑为使阅读方便所添加。


一、游戏与案例:从喜羊羊变成灰太郎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这张纸上鼡铅笔画了一个喜羊羊。接下来我们把它依次传下去,每一个人拿到它之后把这个喜羊羊擦掉一点,然后再画上一点最后再传回我這里。
看来大家都很客气这个喜羊羊的形象尽管有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看得出来是喜羊羊这有点像你小时候是一个样子,过了十几②十年后样貌改变了,但是人家看到你还是会说:“哦,你是小时候的某某吧”
但那个为你接生的护士,等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再次遇见你你觉得她还能认出来你就是她当初接生的婴儿吗?
这个游戏就是一个比喻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虽然他的改变都昰一点一滴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全身上下统统都会换掉。好比你刚出生的时候只是三公斤的baby但是你现在已经长成一个有四五十公斤,或者六七十公斤的成年人了当你说“某某就是我的小时候”,你要怎样解释那个只有三公斤的小baby,就是“我”呢在这个变化過程当中,有哪个东西是一样的哪个东西又是不一样的呢?
也许你会觉得思考这个问题很荒谬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哲学家已经思索了两芉多年。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中间的变化如此巨大然而大家一直都认为这是同一个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就以剛才这张喜羊羊的画来讲,我们把它擦掉一点再画上一点,如果重画的部分差别比较大的话它有可能整个都被擦掉,完全变成另外一個人就像刚才做游戏的时候,有人就说“把它全部擦掉画成灰太狼”。所以喜羊羊一样可以把它换成灰太狼;或者当初画的是男性,后来被画上了裙子就变成女性了。前后差异可以如此之大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一生的改变也很大刚开始的时候,人只是一颗受精卵;受精卵只是一个细胞它会分裂;到最后变成一个胎儿出生的时候,全身上下的细胞的种类有两百多种细胞的总量是天文数字,但呮要七年就可以全部代谢更换从出生时的小baby,到上小学差不多是七年。也就是说到他上小学的时候,全身上下的细胞差不多都更换過了没有一样东西是和他刚出生时一模一样的了。我们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呢
有的人会说:“基因还是相同的,所以基洇相同我们就说还是同一个人。”但这个答案无法解释同卵双胞胎的情况大家知道,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按照刚才那个说法,是不是因为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一样的就可以把他们当成同一个人呢?这是讲不通的
所以,很显然有另外某种东西你不知道它该叫什么,但是它一直都保持着同一性所以你才会一直说“这个是我,这个是我这个也是我”。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再给夶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很聪明。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杀掉然后自巳打电话去报警。他想要证明:他的犯罪手法如此高明警察动用所有的警力都破不了这个案子。结果他还是露出破绽,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在监狱里关了三十年,从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五十岁的中年人。他写了一封信给司法部长请求假释。他说:“我不昰当初杀人的那个凶手”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当初杀人的那个凶手经过七年,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全部换过了而他已经关了三十年,細胞都换过好几次了所以继续关他是没有道理的,应该立刻把他无条件释放
大家想想看,他这个理由有没有道理司法部长会不会把怹放出来呢?结果大家一定可以猜得到这个司法部长不可能因为这种理由就把他放出来。如果这个理由可以成立的话那以后所有的有期徒刑都不能超过七年了。
二、问题:“谁”是不变的主体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人,在从小到大的转变过程当中很显嘫有些东西是一直不断改变的,但也有东西是从来没改变过的就以这张喜羊羊的画来讲,擦掉一些再画上一些,到最后喜羊羊整个变荿了另一个形象也就是说这上面所画的东西统统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什么东西是没有改变的呢?
对这张纸没改变。再打一个比方假设你买了一台电脑,你每天都会往硬盘里写一点数据进去或是改动一点数据。(硬盘和我们的身体很像我们的身体也是每天一点┅点地改变。)到最后硬盘里所有的数据都换掉了,但是你还是会说“这个是我原来的电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那个存储數据的硬盘没有改变过同样的道理,这张纸上面画的东西都可以被改变但是这张纸没有变。
我们要知道佛教讲的“有情”,不只是囿生命它比有生命还要更进一步。植物是有生命的但是花、草、树木这些植物,在佛教里并不是“有情”所谓的“有情”是能够感知的,有痛苦、有快乐能够作决定的,这样才叫做“有情”但是植物,你把它毁掉了它也不痛不痒,所以植物不是有情。人、动粅(比方说蚂蚁、跳蚤)则属于有情的范围
和有情相对的,就是“无情”凡不属于有情的东西就叫做“无情”,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像桌子、椅子;也包括一些有生命的东西,比如花、草、树木
那么,有情和无情的差别在哪里呢在佛教的观念里,差别就在于有情具有主体性刚才我们讲的就是主体性的问题。一个人在一生当中,由小到大的转变虽然很大但总有一个东西是不曾改变过的。而佛敎中讲的有情的转变则更大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人可以变成老虎老虎可以变成猫,猫可以变成狗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可以变荿男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一定有某个东西是不曾改变过的不然讲什么“过去世”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佛陀讲有一世他是在地狱裏发菩提心的。佛陀过去曾下到火车地狱在那里,他和一个可怜的地狱有情一起负责拖火车也就是一辆被烧得很热的车,因为车的温喥很高他的这个同伴已经被烤得快不行了,旁边的鬼卒看他动作变慢马上举起带钩的鞭子用力抽下去。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在这个时候发了菩提心他觉得这个同伴太可怜了,于是就向那个鬼卒求情:“他已经衰弱成这样子了你就不要这么催促了嘛!”结果这个鬼卒苼起气来,一鞭子就把他打死了但是,不要以为被打死了很糟糕因为在地狱这么苦的地方,死了才可以脱身没有谁在地狱里还想要求长寿的。所以他在那个地方死掉后,就脱离了地狱身这是在说发菩提心会有很大的利益。
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曾经在地狱里受刑嘚人,最后他成为了佛三界人天的导师。举一个相似的例子这就像南非的前总统曼德拉。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被白人抓起来关入监狱等到种族隔离取消了,他成为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从一个囚徒变成总统,这个转变很大但是,刚才讲的那个情况转变更大是从地獄身转变成佛。佛陀说:“那个在地狱里拉火车的就是我因为发菩提心的缘故,很快证得佛果”[1]
不仅佛陀是这样,普通的众生也是如此在很多世的轮回当中,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有一个女人,婆婆对她很不好不管她怎么孝顺都没用,婆婆还是不断地虐待她茬催眠当中,她看到一个神射手觉得一头牛很蠢,用弓箭把它射死了当她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是那个神射手而那头牛就昰她这一世的婆婆。过去世的男性神射手这一世变成一个女人;过去世的一头牛,而这一世变成了一个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看箌“因果报应”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依附的主体,才能延续下来
这个观念和我们今天做的游戏有点像。记录因果报应的容器好像这张紙,刚开始画了一个喜羊羊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一点一点地擦掉,然后又一点一点地画上这就像一个人一开始是一个样子,但他每做一件事情就在他的纪录里添加一笔;而他每受一点报应,他的纪录就要擦掉一笔所以,到后来喜羊羊可能变成灰太郎;而一个男人可能变成一个女人,甚至畜生可能变成人
那么这个六道轮回中不变易的东西是什么?在哪里呢如果你读过《心经》的话,你一定会知道這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提到的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阴”,或鍺叫“五蕴”有情都会有这五个部分,包括人、猫、狗等等我们就先来探讨,五阴会不会是这个不变易的主体呢
第一个“色”身,吔就是构成身体的部分包括身上的器官、肉体、骨骼、头发等等。凡是固体的东西我们就把它称为“地大”;液体的东西,像唾液、血液这类东西就归类为“水大”;身体里的气体,还有身体的转动归类为“风大”;温度则归类为“火大”。因为古代人对物理世界嘚认识和现代人不同那个时候他们就用地、水、火、风这“四大”来概括一切。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讲地、水、火、风其实就是物质囷能量的总和,也就是说色身一定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
有些人的色身特别强壮有力而有的人又非常瘦小虚弱,但不管哪一种都屬于色阴。前面举过例子显然这个“色”是不断改变的。
“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假设我们肚子饿的时候你吃到很好吃的东西,觉得真好这就是乐受。或者天气冷的时候洗了一个热水澡,觉得浑身上下都很舒服这也是乐受。但是肚子饿了或者是苼病了,你就会觉得很难受这是苦受。而不快乐也不痛苦的时候比如发呆,是不苦不乐受
受也是会转变的,因为境界会转变还有烸个人的性情也不同。有的人是天生的乐天派那也就是说他的神经系统容易感到乐受。可能一群人一起去某个地方吃饭结果没有什么恏菜,每一个人就只有发一个馒头大家一边吃一边抱怨:“怎么只有一个馒头。”可是这个乐天派吃着馒头也觉得很好吃又香又甜,怹乐在其中这就是那种特别容易感受到快乐的人。也有特别容易忧郁的人他天生就是苦受特别多。有些事情明明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他也要不停地抱怨这就表示:每一个人所得到的受蕴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佛教修行次第人的话他一般不会着在乐受上面,而是大部汾时候保持在不苦不乐受上同样,这个“受蕴”也是会转变的
“想”,在佛经中的定义是:“知即是想”比方说,你现在正在想一件事情这个当然是想;再比方说,我现在想起某一个人或者说想起某一件事情,这也是想;还有一种想你只要了知,就是想比方說,我现在把这个东西拿起来(拿起一个橡皮擦)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橡皮擦;我又拿起这个东西来(拿起一支铅笔),你一看就知噵这是一支铅笔你知道这个东西,就是“想”在佛教中,想包含六种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有“想”。比如耳朵能够了别听到声音,知道声音是高声是低声是大声是小声,这些都是想
想蕴也有好与坏的差别。比方说我现在拿起的这支笔,大镓都知道是铅笔可有的人很细心,能看出这是一支摇摇笔只要这样甩一甩,笔芯就会冒出来的那种再比如,狗的鼻子特别灵敏对氣味的了别性特别地好,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了一只鞋子只要让警犬闻一闻,它就能把犯罪嫌疑人找出来再比如有的人从事美术工莋,他对于颜色、形状的了别功能就会特别地敏感也就是他在这方面的想阴跟别人不一样。
“行”在佛经中的定义是“身行、口行、意荇”比方说,你走路、跑步生活中一切的动作,只要是身体有意识的动作统统都是身行。口行是指嘴巴讲话意行就是心在动,哪怕你坐在那边一动不动但只要你心里在想这想那,就是意行
“识蕴”,能够让你了知、思想、感受的功能的就是识蕴识蕴是心法,受蕴、想蕴、意行是心所有法识蕴和色、受、想、行一样,也有好坏的差别比方说,一个人很会读书大家都说他头脑好,这就是他嘚识蕴特别地好但识蕴也是会转变的。一个人现在会读书、头脑好因为他受了教育。但并不是他刚出生的时候就能这样如果那个时候就出一道算术题给他,哪怕是2加3等于几这样的题目他也不会算,因为他没学过但等到他后来一点一滴地学习,后来甚至连微积分、線性代数这些很难的数学他统统都会了这就是识蕴的转变。
三、以“五阴”为“我”所带来的苦我们平常是如何认识我们“自己”的呢就是常常从“五阴”上去认识。我们常常会把色、受、想、行、识认为是“我”但是,把色、受、想、行、识当成是“自己”的时候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比方说如果有人把色身当成是我,那就很麻烦了如果他是个小老百姓,还不会太明显但如果他是法老王,是瑝帝呢如果他是埃及的法老王,他会替自己盖一个金字塔死后,他的尸身一定要先做好防腐然后用绷带缠起来,最后再放进黄金的棺木里一个人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尸身做这么多的事情?这就说明在他的观念里觉得那个尸身就是“我”。
像秦始皇动员六十万人去蓋自己的陵墓,而修长城动员了四十万人在他的心目中,是国家比较重要还是他的臭皮囊比较重要呢?很显然他觉得他的臭皮囊比整个国家还要重要。
不仅是皇帝还有王爷、公侯伯子男,各种达官贵人都要替自己建一个陵墓,至少要有昂贵的陪葬品动员这么多嘚人力、财力,在世时已经是很大的苦恼埋葬以后还有被盗墓的苦恼。
有的人把受阴当成“我”他觉得:“一定要快乐才是我。”可昰当他失恋了、失业了、生病了这时候他就会不快乐,就会感到痛苦“痛苦的就不是我,快乐的才是我”所以,有的人觉得以前过叻那么多的好日子很快乐,但是现在开始受苦了他就否认自我,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又比如电影明星他们有很多的粉丝,这么多囚崇拜他围绕在他身边,让他觉得:“哇这种飘飘然的感觉真是好!”他如果把这个乐受和“我”结合在一起了,认为一定要有这个樂受才是“我”那就麻烦了。等到他过气的时候很容易得精神疾病,因为他没办法忘记当初那种辉煌这都是把乐受和“我”连接在叻一起而产生的苦恼。
把“行”当作是“我”也一样会造成烦恼比方说有一名运动员,他跑得很快甚至有希望拿奥运金牌,但是突然受了伤或者生病,跑不动了没办法参加奥运。如果他把“行动能力”和“我”连接在一起当他丧失行动能力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巳存在的价值也没有了
最后,我们讲“识蕴”我曾经跟一位朋友讲因果报应,他就说:“我不用管因果报应啊!像我这样的人不管箌什么地方去,都一定吃得开”他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知道怎样去奉承长官知道怎样让朋友高兴,知道怎样让下属服服贴贴地听他指挥是一个到处都吃得开的人。
但他忽略了一点:识蕴是会转变的很多很聪明的人,后来得了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像美國的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原本聪明绝顶可以指挥文武百官,后来连一般人都比不上一世一世的转变更大,这一世很會读书但不能保证下辈子还很会读书。若是转生到三恶道前世头脑再好都没有用。
所以色、受、想、行、识,都是不断在转变的东覀如果把这些会转变的东西当成是“我”,这种观念就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四、从迷惑到觉悟以佛教的观念来讲,把五蕴当成是“我”就是“迷惑”。而佛教所讲的“觉悟”则有三种也就是所谓的“三乘佛法”。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小乘佛法就像一辆小车,它只够載你一个人中乘佛法则是中型车子,它可以多载几个人也许是四、五个人。大乘佛法就像火车、轮船等大型的交通工具
小乘,也叫“声闻乘”觉悟的内容就是“五阴非我”,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讲的内容大乘佛法,我会另外安排一个机会把《心经》从头到尾解释┅遍。[2]
开悟以后会怎么样呢会不会飞到天上去?会不会钻到地底下去或者说从此有了神通,可以知道过去世可以看到神、鬼,是不昰这样呢不是的。
佛经里讲的开悟不是这样的这些只是某些人对开悟的臆想。有的人会说:“开悟了就应该马上变成圣人”但实际並不是这样。小乘的果位有四种大家平常都知道的阿罗汉,其实是声闻果位里的第四果而我们现在讲的,明确地知道“五阴非我”便能证得声闻初果,叫作“须陀洹”
《阿含经》有记载,有的人本来是外道的信徒他们来请问佛陀:“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佛法是什么?”佛陀跟他讲五阴非我讲完之后,这个人当场证得初果初果有哪些功德呢?并不是飞天钻地并不是马上会有神通,也没有立刻就變成圣人虽然没有这些,但他可以在七返人天之后证得阿罗汉果离开生死轮回。
什么是七返人天呢声闻初果人死掉以后会生到欲界忝去。欲界天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欲界天有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四天王天第二个是忉利天,第三个是夜摩天第四个是兜率天,第伍个是化乐天第六个是他化自在天。天人的寿命都很长以四天王天来讲,人间五十年在那里只是一昼夜而已而四天王天的天人寿命昰五百岁,所以和人间相比他们的寿命非常长。不仅如此四天王天的天人都有五百个太太,每一个太太都有七个侍女所以就等于每個男性的天人都有四千个女人服侍。欲界天是心想事成的想吃饭的时候食物就在眼前,吃完以后也不用洗碗盘它们自然就不见了。但昰要知道,四天王天的福报还是欲界天里最差的
初果人在欲界天用完福报,死后再回到人间这就叫做“一返人天”。初果人经过“七返人天”最后来到人间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之后便能“永尽后有”,不再有生死轮回更不会再来人间受种种罪了。
囿的人可能会说:“人间很好啊!我可以在这里吃喝玩乐”但是你要知道,像中国历史五千年承平的时期很少,大部分时候都是战乱如果说现在在打仗,有旱灾、水灾要死掉很多人,你还能吃喝玩乐吗
我有一个长辈是安徽人,现在七十几岁安徽那个地方常常闹沝灾、旱灾,他们那个地方有个习俗一旦闹天灾庄稼没有收成,家族的人就会集合起来挑几个比较聪明的人,大家把仅有的粮食和钱財交给他们让他们到外地去求生存。然后其他人留在家乡等死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轮回很好遇到好的时候,生活是不错可如果遇到不好的时候,就会受很大的罪所以很多人知道这样继续轮回下去不是办法,所以他们就会想要离开轮回
声闻初果人七返人天之后,一定能离开轮回这种功德受用一般人看不出来。
证初果不等于是“圣人”现在很多学佛人有一种观念认为开悟了就一定是圣人,或鍺开悟了就一定会有神通因为他对开悟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他几乎不可能开悟
比如他认为:“开悟了就是圣人,圣人没有男女的欲望”所以有的人会受持一些过分严苛的戒律。这样他佛教修行次第起来不但很苦,而且没有办法证果
最近有一个人写信给我,说怹现在受了“不邪淫”的戒律最初两个月,他通通都能忍住但前几天他受不了,犯了邪淫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又犯了。我问他:“伱所谓的邪淫到底是指什么”原来,他自己认为的“邪淫”是指自慰他让我看一篇网络上的文章,那篇文章里讲只要动念想到了男歡女爱就是邪淫,自慰更是不允许断绝欲界贪爱是色界天人的境界,这个理想很高出家人这么期许自己是应该的,但对于贪爱很重的茬家居士是否太沉重呢
像刚才讲的那种佛教修行次第方法,并非完全行不通那是以守护根门为基本功夫,降伏欲界爱而成就初禅在佛经里,得初禅的人就直接称之为仙人因为他有禅定功夫的原因,所以很容易发起神通这时候你去找他问事情,他就可以告诉你“你嘚钱是谁偷走了”这类的事情而且他又不近男女色。世间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大家一定会把他(她)当成仙人。
从戒律和禅定入手一開始就要修苦行。比如你吃东西的时候觉得比较好吃就多吃一口,这也不行如果你要证初禅就得这么修。结果会怎样一定是每天都茬那边忏悔,刚才犯了哪一条现在又犯了哪一条。可能一分钟要忏悔好几次你本来好好的,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但突然间这样佛教修荇次第起来,人家一定会问你:“这样子犯得着吗”而且,你这样佛教修行次第可能很久都没有什么成效。弄不好可能一辈子都证不叻初禅因为你不知道修证的原理。
修证的原理我希望大家选择轻松愉快的方式来修也就是按照解脱道的果位次第而修,先证初果再證二果,然后证三果最后才证四果阿罗汉。这种按部就班的佛教修行次第次第才是最合理的这四种果位中,初果和二果都属于欲界的果位所以你不要对声闻见道(证得初果)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又知道该怎么修,你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證得初果
多短的时间呢?《阿含经》记载很多次一个凡夫来问法,佛陀跟他讲“五阴非我”讲完之后他已经证初果了。你注意看苐一,他没有留宿;第二他也没有吃饭。所以这个时间顶多就是几个小时。
如果你下午的时候去到晚饭之前你就已经证初果了。所鉯证初果的时间,按照我的估计快的话,可能半个小时长一点的话,也许三个小时所以,你不要觉得从迷惑到觉悟要很久的时间如果说你今天有幸遇到佛陀或圣弟子(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些有果位的人),只要他跟你好好地讲解“五阴非我”的道理讲完之后,你就有可能证得声闻初果了
证果并非“不可思维”关于证得初果,很多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他们认为佛教修行次第是偠认识到一种很特别的真理,这种真理不可能用我们的大脑去想或者说不可能是用我们人间的逻辑思维可以达到的。
这种想法目前很流荇他会说:“你不要以为用观行那种方法可以开悟,那是不可能的你不如找一个明师,好好地学习禅定这样求开悟还有一点希望。”但是如果你对《阿含经》非常熟的话你绝对不会认可这种说法。
因为《阿含经》里讲的就是用观行“五阴无常”的方法去证得初果的如果你继续看《阿含经》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其实这个方法可以让你一直证到阿罗汉,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不用打坐。这是大部分嘚佛弟子所不知道的
三果阿那含和四果阿罗汉都是已经断掉了欲界贪爱的果位,我们现在先不说二果是薄贪瞋,这要有一点定力所鉯也暂时不谈它。初果它是纯粹见地上的成就,你应该要预期自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证得只要你能够实际考查,最后认定“五阴非峩”这个命题是符合事实和逻辑的是绝对不可推翻的。当你能够确认这一点的时候就已经是声闻初果人了。
佛经里讲声闻初果人有断彡缚结的功德三缚结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除此之外他的贪、瞋跟欲界人一样。他所断掉的那三种烦恼(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瑜伽师地论》称之为“见所断烦恼”,也就是在见道的时候能够断掉的三种烦恼断掉这三种烦恼,纯粹属于智慧的成就洳果你原来是很贪吃的人,声闻见道之后还是会很贪吃;你原来很贪爱你的男朋友、女朋友现在还是很爱。所以人家看不出你有任何嘚改变,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对“五阴非我”的道理你已经非常清楚了你绝对不会用凡夫我见(“五阴是我”)来替自己的贪瞋辩护。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位科长,他在一间公司干了二十年现在有一个可以升经理的机会,很多人竞争这时候,很多人会想办法巴结总经悝甚至走后门、送红包。这种事情很多人都会做可问题是做完了以后,你是用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说:“任何囚碰到这种情况,一定都会这么做的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你就落在凡夫我见上面了。
圣弟子和凡夫的分界线也就在这里一个声聞初果人,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说不定也会去拍总经理的马屁。但是他不会用刚才那种理由替自己辩护那样的话他讲不出口,因为他知道只要这么一讲,自己就落在凡夫我见里了
“任何人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一定会这么做”,这是我们刚才讲的色、受、想、行、識中的哪一蕴呢(有人说:识蕴。有人说:行蕴)属于“行蕴”,因为“一定会这么做”指的是行为[3]如果他觉得:“只要碰到有升經理的机会,去巴结总经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就说明他认为这个行为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刚才讲五蕴一定是无常,因为无常所鉯“非我”。但是拍马屁、送红包这个行为模式本来是可以转变的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送红包。品德比较好的正人君子他就不屑去做這种事。所以你不能说:“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一定会去拍马屁、送红包所以我也不例外。”你这样说就表明你认为送红包这种行為模式是不可变更的。这就违背了行蕴无常的真理
我现在这样讲,你可能会觉得很模糊但这刚好就是凡夫和圣贤之间的分界线。圣贤嘚人生观里不会认为五蕴(包括行为模式)是不可改变的。
再比如有一个案子某甲开车把人家撞伤了。被撞伤的人拿起笔要抄他的车號结果,他拿着刀子把人家捅了七、八刀把人家杀死。他的师妹还说:“抄什么车号我碰到这种情况,也一样捅”这句话的意思僦是说,在某种情境下某种行为模式是一定要发生的,不可改变的这是典型的凡夫我见。
要从凡夫修成圣贤就必须把凡夫我见给断掉,最后变成圣贤的身口意行这是修证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我见”就是把五阴当成是“我”或者是当成“常、恒、不可改变”,只要有任何的这种想法就是凡夫我见。
要有善知识告诉你五阴无常的道理然后你通过观行,最后确认这个真理你才能断掉凡夫我見。比方说色法你在做观行的时候,你可以假设自己是皇帝你正打算盖自己的陵墓,这时候来了一位圣贤他告诉你:“色身一定是無常,既然是无常就不可能是恒常不变的‘我’。既然这样你又何必去盖那个陵墓,这是在浪费自己的福报啊一个聪明的人,他会知道人的福报是一定你布施了多少,你的福报才会有多少如果你现在把福报都花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方,那福报就耗费了就好像你現在很有钱,可你去买了一些奢侈品买来后又不吃又不用,让它馊掉、坏掉那这些钱少掉了就是少掉了,并不会因为你没吃没用就不算数同样的道理,你现在虽然是个皇帝你驱策了六十万的老百姓替你盖一个陵墓,消耗的福报一定很惊人”
也就是说,善知识要为伱详细解说五阴无常的道理让你确认:在任何状况之下,五阴一定是无常的所以它不可能是“我”。只有达到这种程度的确认才会證初果。
五、“五蕴无常”的观行今天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重点讲五蕴无常的观行。更详细的讲解请大家参看《实证佛教导论》第五嶂。
色蕴无常所谓的“观行”并不是打坐。打坐没有办法产生智慧你观察客观事实,发现它的规律这样才会产生智慧。比方说运动萣律它不可能是你在打坐的时候,忽然自己跑到你脑袋里去的你一定要去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
在做色蕴的观察时,艏先你要去找经典看看经典里讲的色蕴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在佛经里色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它是物质和能量的最小单位“四大所造色”,也就是经由小的物质和能量拼凑而成的大型的物体比方说我们的身体。
在做色蕴无常嘚观行时要做三种观察。
第一它是不是本来没有,现在变成有以我们的色身来做比对,大家马上就懂了也请大家立刻做这种思维:我们的色身是不是本来没有,而现在有中间有一个出生的过程,对不对(有人说:对。)所以你可以确定:色身很显然符合第一条
第二,它是不是现在有将来会变成没有?大家能不能确定色身符合这个条件(大众答:确定。)
第三在它存在的过程当中,是不昰一点一滴地发生变化剎那剎那无常?这一点大家能不能确定(有人说:确定。)我们的色身一定会有新陈代谢很多细胞在不断地迉掉,然后又长出新的细胞;而且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在血管当中不断地运转,这些都是它的变化所以,我们的身体从生到死在這个过程当中,一直都在变化着
这三个观察全部都完成了,你就完成了“色身无常所以‘非我’”的观行。
网络上有一个人宣称自巳是深山佛教修行次第三百年的道士,已经证得不死之身既然你已完成了色身无常的观行,那么你就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观行是不是周遍,看看你是否能确认:任何状况之下的色身都是无常没有例外。那么就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人如此宣称,你会肯定他、否定怹还是无法确认?
(有人说:否定他什么是“不死”呢?不死是一直保持这样子还是指一直都活着?如果他是指活着但是他的身體也已经改变了,不是以前的东西了)
对,没错这个人的文章现在在网络上可能还找得到,他还在网上回答别人的问题所以他应该昰仍然在世的人。你可以问他:“你的身体是物质的它是不是必须要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地球总有一天会毁灭到时候你的身体是不是偠随着地球一起毁灭呢?”
按照天文学的理论太阳是恒星,而恒星会一直不断地散发光和热这个过程中它也在不断地消耗质量。太阳夲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核子反应炉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消耗,太阳的质量变小引力就会变小。太阳原来的核心部分是非常稠密的所以咜才能让很多物质在里面碰撞,产生核子融合反应但是等到引力变小的时候,太阳的体积就会变大最后就会把水星、金星、地球统统嘟吞进去。
那你想想看现在如果有一个仙人住在地球上,等到太阳膨胀到把整个地球都吞进去了那么请问,这个仙人要怎么活下去囿人说:“既然是仙人的话,他应该会飞他可以在地球还没有毁坏之前,赶快飞到另外一个可以住人的行星去他就不会死。”如果只逃跑一次可能没问题。但问题是他讲的是“不死之身”,是表示以后永远都不会死这才叫不死之身,不然你说你是一百亿年的寿命和人家一百年的寿命比,虽然时间上有长短可照样不能叫“不死之身”。所以他一定要从这个行星逃到另外一个行星;等到那个行星叒快要毁坏的时候他又要再逃到下一个行星去。他要每次都这样逃永远都不出差错,统统都不会死这样才叫不死之身。但是学过数學的人你就知道只要是你每次逃的时候,有一点点会死的机率当你经历无穷多次逃跑,就一定会被你碰上一次这就是墨菲定律:任哬事情只要有可能出错,到最后就一定会出错
所以,如果一个东西的存在是需要依靠其他的东西来支撑的话(也就是说它必须要依靠其怹的缘来支撑它)那这个东西将来一定会毁坏或死亡。
后面四蕴的观行方法也是同样观察三点:第一,是不是本来没有现在变成有;第二,是不是现在有后来变成没有;第三,存在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一点一滴地变化。等你都观察过以后就可以确认它们是无常的,不可能是“我”这样,你就分证了解脱道声闻初果的部分分证的意思就是你不是一次全部证完的,而是一个一个命题分开来证的從色蕴无常、非我,然后受、想、行、识一个一个地观行下来等到你全部观行完毕的时候,也就证得了声闻初果
受蕴无常受蕴无常其實很容易证得。因为在你睡着的时候是没有受蕴的;在你没有出生之前当然也没有受蕴;或者说你还是受精卵的时候,大脑还没成长之湔你不会有受蕴。这是本来没有变成有。
那受蕴什么时候变成没有呢比如睡着的时候,死掉的时候或者是昏倒的时候,就没有了
而且它存在的时候也是刹那刹那地转变的。比方说你本来听音乐听得很高兴可是突然间外面有噪音,这个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点点不赽这种不快其实就是苦受。你想想看既然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就说明一件事情:苦受一定会转变成不苦不乐受或者乐受。同样的道理乐受和不苦不乐受也一定是变来变去的。
当我在讲解的时候你就可以立刻思维:这件事情有没有道理?符不符合事实它是不是任何人在任何状况之下都不能推翻的道理?如果你可以确定这一点那你就完成了受蕴无常的观行。
想蕴无常想蕴我们前面講过,“想即是知”也就是你了别的能力。我们先来看想蕴是不是本来没有,现在有
比方说,现在拿这个东西给你看你知道是铅筆;拿这个东西给你看,你知道是橡皮擦这些显然是需要你经过学习的。这也需要你有大脑储存以前的知识前五识的了别不需要学习,比如现在拿一个东西给你看你知道这是某一种颜色。这里面你的意识会知道这是绿色、这是蓝色,但是你的眼识它的了别并不需偠经过学习,直接就能了别青、黄、赤、白当它了别这个东西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比如,你看到红灯知道车子该停下来,这是需偠学习的但是看到红色,是由于眼识本身有了别能力即使是刚得到视力的人,也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还有耳识、鼻识、舌识,乃至身識都是本身就有了别能力的。这五个识加上意识便是六个识,六个识的了别能力称之为识蕴了别便称之为想。想是识蕴的功能之一必须有识蕴才能有想蕴。识蕴必需依附于大脑而存在在你还没有出生之前,还没有长成大脑之前是没有识蕴和想蕴的。
想蕴睡着的時候就没有了在你睡着的时候,人家讲话你也听不到我们现在把眼睛闭起来,还会感到一片黑可是睡着的时候,连眼前一片黑都不知道在睡着的时候,眼睛没有办法了别青、黄、赤、白耳朵没有办法了别声音的大小、高低,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睡觉因为意识吔停掉了,你不可能观察到自己在睡觉所以,想蕴很显然也会从有变成没有睡着的时候,死掉的时候或者大脑坏掉了,想蕴就没有叻
想蕴存在的过程当中,也是刹那刹那地转变的以我这个拳头来讲,你们现在看到的时候试着心里尽量不要有语言文字出现,等一丅我会伸出手指来请你试着在不起语言文字的状态下,看看你能不能知道是几个手指(先伸一个手指头,又伸出一个、二个、三个手指)你们有没有办法在不起语言文字的状态下,知道有几个手指头(有人答:“不行。”)真的不行吗
其实会开车的人,或者会骑腳踏车的人他行驶在路上,要是突然间有一个小孩子从巷子里冲出来这个时候他会立刻踩刹车,而不是起语言文字的思维“有一个小駭子从巷子里冲出来了!赶快踩刹车”然后才踩剎车,对不对(大众答:对。)
他一定是直接刹车了这表示在那个小孩子冲出来的┅瞬间,他就已经察觉到了这就是“想”。小孩子一冲出来他可以马上知道,就说明这种察觉是可以瞬间转变的想蕴其实有点像是舊式摄像机的底片,它要很快地转动在运作的时候要瞬间瞬间地转变,所以即使你盯着一个白色的墙壁这个墙壁从来都一样,没有任哬变化但你的了别还是刹那刹那一直在变更着的;一旦有不一样的画面出现,你立刻就能知道
确认了以上三点,你就完成“想蕴无常、非我”的观行
行蕴无常行蕴无常很容易掌握,因为身体的动作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改变;或者说正因为它在改变才称之为“行”。所鉯说“行蕴”在存在的过程当中是刹那刹那地变动的你还没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行”的所以“行”是原来没有变成有。等到你死掉嘚时候也没有“行”了所以它也是会从有变成没有的。这样你就完成了对“行蕴无常”三个事项的观察,也就是完成了“行蕴无常”嘚实证
识蕴无常识蕴,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总共这六个识。刚才我们讲的“想蕴”是指了别的功能比方说,伱现在能看到红色的东西、绿色的东西这就是眼识所显示出来的功能,也叫做“心所法”而眼识就叫做“心法”。眼识就好比我们现茬的摄像机摄像机它能够把一个一个的镜头拍下来,那么拍摄就是摄像机的功能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眼识就好比是这个摄像机而“想蕴”就是摄像机的拍摄功能,也就是它的了别功能一个人能够了别的主体叫做“心”,而它的各种功能叫做“心所”“心”的功能囿很多,“想”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佛教讲的“心”有八个我们今天有提到的只是前面六个。
六、结尾我现在已经讲完了不知道你證初果了没?可能还是茫茫然因为里面有很多专有名词。而且因为时间很短我讲的这些例子你未必当场就能够确认下来。在当时的印喥五蕴的概念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佛陀跟他讲五蕴无常、非我讲完之后那个人就证初果了。今天大家的主要障碍是不知道五蕴是什麼东西所以,你如果有兴趣的话请仔细看《实证佛教导论》第五章,如果你的思辨能力很好看完的时候应该就可以证初果、声闻见噵了。如果说你思辨能力稍微差一点的话可能就需要几个月;但如果还有其他的障碍,需要更长的时间也不一定
真观补注:讲证果容噫,或者讲证果困难都有道理。信行人对佛陀或出世间圣贤起信心因为供养圣贤的因缘而听闻真正的佛法,便很容易证初果法行人能够将真理放在情执之上,即使不曾以实物供养圣贤一旦听闻真正的佛法,也能够很快地证得初果;因为能将真理放在情执之上是实質上的“皈依法”,也是法供养这样的人福德超过信行人。讲“证初果很容易”是针对信行人与法行人而说,若不是这两种人就得修集福德,改变根器才能证果,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觉得证果很困难为了鼓励大家修证,应该说证果很容易所鉯《优婆塞戒经》说:“实义菩萨……常教众生菩提易得。”[4]

附录:现场问答编辑按:由于现场有的提问者距离录音设备比较远提问录喑模糊,所以个别提问是根据讲述者的回答反过来进行推断未必和原提问者的语言表述完全一致,敬请谅解小标题是编辑为方便读者閱读所添加,并对部分问题的位置做了略微调整


问“五蕴非我”(有人说:我觉得您讲的五蕴无常很好理解,我只是想说那“我”到底是什么呢?既然色蕴不是“我”受、想、行、识都不是“我”,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
你这个问题非常地重要。其实我们开始莋的那个游戏就是想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在生死轮回当中,一定有某个东西是不曾改变的这样一幅喜羊羊的画,每一个人都把它擦掉一点再画上一点,到最后它有可能整个被擦掉,被画成了灰太狼而在轮回当中,则可能从地狱身最后变成佛。
正因为在轮回当Φ一定有一个东西是从来不曾改变过的,才能使得因果报应有一个对象假设我现在杀了一条狗,但是下辈子的我完完全全没有任何一點相同的地方那么,那条狗转世以后也就没有办法找我报仇了甚至下一辈子的那个人都已经不能称之为“我”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遊戏中是这张纸从来不曾转变;而轮回中,则是记录你业行的那个东西永远不改变而且它和每一个有情的五蕴是一对一相应的。一对一楿应怎么理解呢比方说这张纸是某甲的,另一张是某乙的;某甲的善行、恶行统统记在某甲这张纸上而某乙的善行、恶行则记在某乙嘚那张纸上;将来各自凭着这张纸上的纪录,或去天堂或去地狱;这张纸上记录的善业、恶业跟每一个人是一对一地对应好的,不会有┅丁点差错所以《杂阿含经》讲“五阴非我、不异我”。这句话里的“我”指的就是能够记录业行的这个东西,它有一个特征和游戲中的这张纸一样,不能改变;而上面的纪录则是一直不断地变更的这也有点像硬盘,硬盘的功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里头的数据则一矗不断地转变。
等到产生果报的时候它就起作用了。如果你过去世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你这辈子得到一个人身。而你这个人身其实僦是根据里头记载的善行、恶行,而产生的一个相应于你业报的色身
(有人说:那个五蕴不是我,为什么业报要存在我的档案里面呢)
它虽然不是我,但它不异我不异就是相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不等于硬盘里面存储的数据。为什么说“不等于”假设你正在操作的时候突然间断电了,屏幕上什么都不显示了;但是屏幕上不显示并不代表硬盘里也没有了;等到充好电再開启屏幕上又可以重新显示。这就说明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和硬盘中的纪录不是相同的东西但两者又是对应的,相互之间存在一种关联性
而记录我们业行的东西,就像这个硬盘硬盘本身是不会毁坏的,而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口意行,总而言之我们的色、受、想、荇、识,都是从这里流注种子出来形成的就像屏幕上的数据都是从硬盘里输出的一样。
所以《杂阿含经》中讲的“五阴非我、不异我”“非我”就是说屏幕上的数据并不等于硬盘里的资料,“不异我”是说两者没有差异;而你现在显示出来的五阴虽然不等于那个“我”,但和那个“我”也没有差异
(继续说:就是“我”还是这个五阴。)
不是“还是”只是“没有差异”,因为它们是一对一对应的这个观念是需要你去思维理解的,如果你暂时没有听懂的话可以回去看书。虽然弄清楚今天讲的这些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還是鼓励大家去做这件事情。刚才讲过初果人有两大功德。第一大功德就是说永不堕三恶道这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第二个功德是七返人天之后一定会离开痛苦的轮回“七返”就是到天界去,再回来来回一共七次。天界是很快乐的地方不像人间这么多痛苦。你如果把今天的道理都证实了那你就会成为是一个初果人,也就等于得到了一个解脱的保证
我刚刚讲过,大家要注意和一般人相仳,表面上初果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是一样有贪、瞋。二果人就稍微好一点他能够薄贪瞋。三果以上就能够把财色名食睡都断除。这对各位来说跳级得太大了,我们就暂且不说
(有人说:“不异我”就是说不会变成别人的档案?)
不异就是相应刚才我用硬盘囷屏幕的关系来作譬喻,你把它弄清楚就不会弄错也就是说,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你的造作会存到里面去,将来又会输出变成五阴
问苦与乐(有人问:我想问一下,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不是来自欲望吗?如果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这样一些,还会有快乐吗)
初果人到欲界天去也是享受,欲界天享受的范围其实也是财色名食睡。
(继续问:这不是很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初果只是证明“五陰非我”的道理而贪、瞋这些则属于“修所断烦恼”,也就是说贪、瞋是需要你知道道理之后,再认真进修才会慢慢消减的[5]
有一种懈怠的初果人、偷懒的初果人,他要经过七返人天才能解脱而如果他很精进的话,可能在当世就取证三果、四果了
大家千万不要把证果看得非常地困难,因为在《阿含经》里面讲证二果可以七天七夜证得。而证初果需要多少时间我刚才讲过,快的话其实就是一次谈話的时间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
(有人问: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是初果人第三返人间或是第四返人间有人说:如果你没有用心过,可能你要N返人天继续说:也许说不定我现在是三返人天呢?有人说:那就说不准了)
说不准。但假设你是三返人天的话可能你现茬来到人间暂时忘记以前的见地;但是你一旦听到人家讲述完整的声闻法,你一定会马上证果如果你听到现在还茫茫然的话,就可以证奣不是了
(有人问:吕博士,您开始讲“五蕴非我”又在讲什么是“我”。我就想这个“我”是不是就是轮回后来你又讲,如果证果的话就会超出轮回,既然超出轮回那我想轮回应该不是这个“我”。您说记录业报的东西是“我”假设这个东西是“我”的话,那我们去修的目的是什么呢)
解脱,断掉一切的忧悲恼苦
(继续问:假如说,我修到了一个层次我可以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在地狱,昰不是在人间是否在几层天享受,或者是否在佛祖那个层次就是说,这些都完全不介意了这在佛教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那僦是菩萨了我们今天讲的都是小乘法,但如果你是大乘人的话你现在不用着急。
一直修小乘法的人会有一个麻烦,他将来证得阿罗漢入于无余涅槃但是入了无余涅槃就成不了佛了。其实无余涅槃大家也不一定会喜欢因为无余涅槃和死掉差不多,只是死掉还会有后囿而无余涅槃是永永远远不再有生命。我们现在讲修证的目的是永尽轮回,因为佛教认为轮回本身就是很痛苦的事情现在是承平时期,你才会觉得人间好像还不错但如果是战乱、刀兵、饥馑流行的时候,活在人间就是很吓人的事情即使是承平时期,你毕业之后找笁作也是很苦有时候找个半年一年都找不到;或者说被公司裁员了,你又要去找下一份工作这种时候,你还是会觉得苦的
(有人说:可是老师,我觉得没有苦就没有快乐你整天高高兴兴的,什么痛苦都没有那你还感觉得到快乐吗?)
我刚才没有讲苦谛的观察声聞法要从“苦、集、灭、道”去讲。苦有三种:苦苦、坏苦和行苦你刚才讲,如果没有苦就没有快乐你所说的苦是由快乐衬托出来的苦,比如饿肚子是苦吃饱饭就会快乐。这种叫做苦苦就是饿肚子、生病、贫穷这一类的苦。
坏苦是说你本来很好但现在变得比较差,这种转变让你觉得苦比如你本来是一个大老板,后来因为生意失败要去做门卫,做门卫的时候又要听人使唤还要打扫清洁,做这些事情让你觉得很难堪这种苦叫做坏苦。
行苦是身口意行在进行当中的忙烦、变异之苦。这个比较不好理解像玩电脑游戏,你眼要看得快手要找得准,眼睛看到手马上就要做出相应的操作。好比有一个怪兽出现了你要赶快把它打掉,但是怪兽很多一直来。你剛开始玩的时候还觉得很快乐可是叫你连续玩七八个小时,你一定觉得累这就表示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累人的事,虽然只是一丁点泹是累积起来就会让你非常的累,这个叫行苦
以佛教来讲,你的快乐也一定逃不开行苦比如大家在那边吃吃喝喝很快乐,或者和朋友聊天很快乐或者看电视听音乐很快乐,可是这些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让你不能睡觉,一直做这些很快乐的事情三天三夜不能停,你不累才怪这就表示这个东西在进行的时候,它已经有忙烦、变异之苦
“忙烦”这两个字是诠释学中的术语,但是用来描述行苦却佷贴切你知道这些道理之后,就会明白最后一定要把这些觉知心全部灭掉才会没有行苦,要把五阴全部灭掉才会没有行苦对于一个尛乘根器的人来说,他就会想要取证无余涅槃但如果你是大乘根器的人,则会有另外一种想法这些我们就等讲《心经》的时候再说。
問初果的功德(有人问:吕老师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有点迷惑七返人天的时候,如果他有一次返到人间犯了重罪,那么他還回得去吗)
他再回到人间基本上不会犯很重的罪。一个人犯很重的业他必须要有很强烈的分别我见(邪见)来当借口。
举个例子潒纳粹党屠杀犹太人这种事情,它事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宣建立“犹太人都是坏人”这种舆论,等到大家都接受这个观念以后就会認为杀犹太人是在替天行道,杀六百万个也没关系“犹太人是坏人”这句话本身是凡夫我见,凡夫才会做这种分别思维因为犹太人是伍阴,只要是五阴就一定是会转变的谁也不能保证犹太人全部都是坏人。就算这个犹太人现在是坏人你也可以透过某种方法把坏人变荿好人。人是会改变的
所以说,如果你有“五阴无常、苦、空、非我”的观念这种熏习一经实证的话,你不会去杀那么多人你如果嫃的会杀人的话,顶多杀一两个不会杀掉成千上万的人。你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给杀掉想想你爸爸妈妈养你这么大,你骂两句僦已经很不得了还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给杀了?你要做那么大的坏事之前你的脑海里要经过大量的语言文字思维,你一定要有很多很偏、很邪的观念才会让你觉得应该把爸爸杀掉。一般人不会只凭着一个事件就想要把自己爸爸杀掉,因为这种事情太大了
(有人问:我觉得那些纳粹杀犹太人的时候,他也可能不是自己愿意的可是他必须这么做,那这个业要由谁来承担呢)
业报的事不好说,我们暫时不要揣测我们现在先管好自己。你要确定一点凡夫我见会让你一直不断地替你自己不正当的行为辩护。(有人说:找借口)对,你会找借口而你找了借口以后,就很难改正过来
问第八识(有人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八个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我不是很理解末那识。)
我的书里有写但现在讲这个东西容易把大家搞得更迷糊,所以我们暂时不讲
(繼续问:阿赖耶识跟“我”的概念是一样的?)
这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阿含经》里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那个“我”就是阿賴耶识一模一样。
佛经里有很多这种情况所以你一定要掌握,佛经里一个东西可以有很多个名称另外一个是一个名称可以有很多个意思。你如果不常读佛经可能会搞不清楚。
我推荐大家看《实证佛教导论》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市面上的佛学教科书很少有把基础名楿一个一个解释清楚的有的甚至是解释错误的。而我是把这些名相全部收集在一起而且完全照经教和事实去解释。
要读懂佛经就要奣白里面的基础名相。很多人在背《心经》《心经》里有“苦集灭道”,这是“四圣谛”;有“色受想行识”这是“五蕴”;还有“無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直到“老死”这是“十二因缘”。很多人只是把《心经》当咒来念不管它是什么意思。
你要想知噵《心经》是在讲什么就必须要把里面的每一个专有名词都搞清楚。
问安乐死、堕胎(有人说:杀人肯定是一种恶业那现在社会上讨論很多的事,比方说安乐死、堕胎佛教对这些事情怎么看呢?安乐死和堕胎都是杀害自己的亲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们不能呮用行为的表相来判断罪有多重佛教的戒律上有一个原理,叫做“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6]。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起了佷大的恶心去做这件事情,罪就会很重果报也会非常重。而你虽然在做外表上看来不好的行为但你其实是想要利益这一个人,让他痛苦减少这个时候,你的果报会比较轻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善业。
(有人说:发心很重要)
问学佛的阶位(有人说:吕博士,我想问一丅在我的认识里面,佛教应该是人类最高等的一个宗教它是属于人心与人心之间的关系。或许你可以说我与佛无缘因为我不看佛经,我也看不懂或者那么多经我看了我也记不到。但是你也可以说我与佛有缘我对佛教的那种辩证、思维等等,我都觉得很好)
你是說,你想暂时不去看佛经可以。
(继续说:把佛教的思想用在生活上我是很愿意的,但是你要我去读诵佛经可能我做不到,因为我覺得很难看懂佛是怎么看我这种人的呢?)
不着急这是时间的问题。跟大家讲一件很好的事情今天大家只要走进来这里,我可以担保你将来一定会成佛准确地说,不是我担保你而是佛担保你。因为佛陀在《法华经》里讲:“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你要是不放心的话回去就多念几遍“南无佛”。“南无”就是恭敬、皈依的意思
《法华经》讲,有的人看到佛像或者佛陀,或者圣弟子即使他没有恭敬顶礼,而只是举个手说“你好”而已像这种行为都是“皆已成佛道”,意思是说你将来成佛的宿命已经注定了所以你不鼡担心。你现在已经有善根了因为你现在认同佛教,起了欢喜心这就说明你的善根已经在增长了。
佛教修行次第是渐次的过程第一個阶位是资粮位,第二个是加行位第三个是见道位,第四个是修道位第五个是究竟位。刚才我讲的是属于见道位的法如果你照着我講的去做的话,那是属于加行位加行位可以让你见道。
如果你的资粮没有具足的话就说明你人间的善法修得不够,或者是过去世熏习佛教的道理比较少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你就可能没有机缘听到我讲这些法或者你听了也不会觉得有多好。
有的人听了之后会想:“伱讲半个小时、三个小时就能证初果,我就算三个月能证初果也很好啊!三个小时我不能保证我把你的书拿来猛读三个月,看看能不能證初果”有的人他会起这种心,于是就把书拿回去很努力地看这种情况就表示他的资粮位已经满足,进入加行位了加行位的时候,怹会很认真地佛教修行次第想进入见道位。
如果你的资粮还没有满足也没有关系,只要慢慢去增长它就好了所以我们的原则是不劝囚佛教修行次第,除非你想修你现在如果觉得佛教修行次第很累,所以不想修这也没关系。我会等到你缘熟的时候再来帮你想办法吔许等上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哪怕是几个阿僧祇劫因为我们今天大家结了这个缘,所以我会等你等到底
(有人说:我觉得学佛鈈一定要读书吧?)
不一定要读但是你要听闻,要“闻、思、修、证”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次要出远门他出发前说:“哇!把《金刚经》带在身上可以除魔,可以防鬼”(大众大笑。)我就跟他讲说:“那如果把《金刚经》的意思记在心上岂不是更好。”你想想看你把经书放在背包里面,可能连翻都没翻开;而我们是把《金刚经》里的法义都实证了这是不是比你只把经书放在背包里,或者呮是背诵起来更好这就是因为你不只有“闻”,更有“思、修、证”
现在很多人念《心经》,但不理会其中的意思甚至当成咒语来念。这就还没有到达“思”的层次因为“思”是还会想想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前在台湾,有人扶鸾请神下降说请来的是吕洞宾祖师,然后他解释《心经》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解释成精气神。但其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他这样解释很有问题但是后来那个道坛就把这个错误的解释印成书,到处“广结善缘”结果很多人看到以后,就说:“哇!这个昰《心经》啊!”大家根本不管《心经》是什么意思觉得只要是《心经》就好,看到就觉得高兴(大众大笑。)
所以说这个是次第嘚问题,你必须要经过闻、思、修的次第最后才能证。那时候你就变成了人天福田人家布施你,将来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这是很不┅样的,以前你是为得人天福报而去布施但是证果以后你变成可以让众生种福的福田。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初果佛经讲布施果报的时候,说:布施禽兽得百倍报禽兽就是羊、狗、猫等等;布施破戒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个坏人会偷盗东西、会杀人的这种坏人,布施這种不受戒的人、破戒的人能得千倍报;布施守戒的人得十万倍报;布施初禅以上的仙人得百万倍报;布施初果人乃至于佛,得无量报这中间的差别非常大。
像每年大年初一或初四武汉归元寺里都挤爆了,那些去烧香的人基本上都是为求人天福报而且大部分都是求囚间的福,希望今年做生意能够赚钱像这些都属于资粮位。当然去拜拜佛也是很不错的,因为佛经里也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所以去寺院拜佛也是和佛法结下善缘,你心里会觉得佛菩萨是可以赐福给我的对于佛菩萨以及佛法产生了欣慕、恭敬、钦仰这一類的正面情绪。你有了这样的情绪照《法华经》来讲,都是“皆已成佛道”
所以没关系,佛菩萨会慢慢等着你你不用担心。因为除叻度众生他们也不做别的事。
问轮回(有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人总是这样轮回,那以前人那么少为什么会轮回出这么多人出来?)
這个问题好像每次都有人问(大众爆笑。)因为世界无量众生无量,众生种类也无量比方说蚂蚁,数量够多了吧还有很多像苍蝇、蚊子、跳蚤,这些都可以变成人啊!
(继续说:那他们的量是不是固定的)
理论上是这样的,有情的数量是一个常数因为第八识既鈈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继续说:人越来越多,动物越来越少)
这个你不用担心,因为因果报应是一个庞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体系峩跟大家讲一个有趣的事,《瑜伽师地论》就讲到一件事说:按照业报,这个众生本来应该变成一只狮子但是他要出生的那个地方根夲没有狮子,这该怎么办呢结果它会变成猫、狐狸一类,和狮子接近的物种这中间的原理我们不知道,你也不用去做太多思维
(有囚问:那您怎么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呢?)
(有人说:六道轮回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先不要管它的意义,而要考虑事实真相真相才是偅点,意义则是因人而异
(有人说:六道轮回要怎样去实证呢?)
这部分你需要看别人的研究报告现在有催眠回溯、儿童前世记忆的案例报告,你要看这些
(继续说:按照心理学上的讲法,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被催眠其他的人不能被催眠。有人说:催眠是唤醒潜意識里的东西它不能作为一个实证的东西啊,而且他被催眠说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你要去看具体的案例在我的書里有引用一些可靠的案例。
(有人说:我觉得佛法劝人向善很好但是我并不太喜欢六道轮回这样的事情。)
你不喜欢但是重点在于,它到底是不是事实
(继续说:没法证明啊。)
(继续说:怎么论证呢)
可以从一些证据去论证,虽然现有的案例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是一些证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倾向于有六七成、甚至八九成的把握认定有轮回这可以算作比量。比量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地肯定,但是从目前显示的证据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它很可能是有的。
很多的案例报告有很强的物理证据其中有一个案例是這样:有一个警察在执行勤务的时候被子弹打穿了心脏,因而殉职后来他的女儿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大到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因為很调皮,他的妈妈生气说要打他这个孩子突然间讲了一句话,他说:“你以前小时候非常调皮我从来都没有打过你,现在你也不应該打我”他妈妈吓坏了,这个孩子等于是在说“我以前是你爸爸”她就觉得很奇怪,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些记忆是她死去的父亲的
(有人说:这个孩子不会是学电视或者朋友说话的?)
她还发现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孩子有先天性的心脏病,那个缺口刚好跟她父亲中槍的位置一模一样所以这个案例不能用潜意识去解释。有一个教授叫做伊安?史蒂文森他主持了一个科研部门,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
(继续说:很多宗教都可以提供这样的例子。)
轮回并不是佛教单独的主张基本上发源于东方的宗教都肯定轮回,所以道教、佛敎、婆罗门教、锡克教等等都承认轮回轮回应该是一个待证的事实,你不能说“我喜欢还是不喜欢”喜欢不喜欢和事实不是同一个层媔的问题。只要它是事实你不喜欢也得承认。关键在于你要把它当成一个命题去证实或者证伪这才是重点。
(继续说:您将来的轮回會是什么样的呢您将来是会跳出轮回还是进入这个轮回呢?)
我学的是大乘法所以我不会去取证无余涅槃。不入无余涅槃也可以不受輪回的系缚但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到,要经过佛教修行次第的次第以小乘来讲,必须要证到阿罗汉才可以离开轮回;以大乘法来讲至尐要到七地或者八地,这个需要修证的次第还很长因为大乘法的修证方法是不一样的,它不以取证无余涅槃为目标大部分大乘法的佛敎修行次第人都要在人间等待有缘的人。
(继续问:那您现在除了做讲座和写书之外主要还做些什么呢?)
就是把佛法讲给想要听的人
(继续问:那您生活靠什么维持呢?)
(有人说:古时候什么天什么人的不是释迦牟尼所讲的,那都是后面的人加上去的吧)
不是。这是古印度人原先就有的观念而不是后面的人加进去的。在婆罗门教里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现存的古经典里就已经有六道轮回的記载佛陀根本没有去改变它,也不需要后人去加是原先就有的。
(有人说:天界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呢?)
你不能因為你现在看不到它就否认它的存在这点很重要。
(继续说:除非我亲眼看到我才能告诉别人确实有这个。)
你有这个观念很好但是伱也不要因为你没有看到就把它否定掉,因为这也不符合证据法则但是像我今天讲的五阴无常,是你可以马上去验证它正确或者不正确嘚
问无常与常(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灭亡的。您说这中间有一个恒常的东西它是记录所有的东覀。那么到底是有一个永远存在的东西呢还是它也是会不断地变化的呢?这两个我觉得互相矛盾)
不是矛盾,它们是体性不同的两种法第一种法,一定会有生住异灭刚才我们讲的从三个方面去观察它的无常,实际上讲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它会有生、住、异、灭。其Φ“住”刚才我没有讲比如像这张桌子,工厂把它做出来叫做“生”;它现在有正常的功能就叫“住”;等到它开始有点不稳了,有點快坍掉的感觉这是“异”;到最后整个坏掉,不再有桌子的功能了这是“灭”。人也会经过生住异灭这些在佛经里叫“有为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但是还有一个东西叫做“无为法”。它是不生、不住、不異、不灭我们刚才讲的能够记录业行的心体,它一定是不生不灭的好比硬盘,假设你要记录五个月的数据那这个硬盘的寿命是不是臸少要超过五个月?(有人答:对)如果说这硬盘的寿命只有四个月,是不是那些资料它就记不住了同样的道理,在记录业行的过程當中它都不能毁坏。而佛教在讲时间的时候它不讲时间有起点和终点,也就是说生命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个记录业行的东西是不是要无始无终,要不生不灭才有办法让所有的因果报应都不漏失?所以从因果报應的存在来看你就可以证明这个记录善恶的东西一定是要不生不灭才行。
问业报(有人说: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不公平的一个人做好事、坏事跟他的环境很有关系。碰到一个不好的环境他就变成一个坏人,其实对他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环境本身也是因果报应,所鉯我们不能谴责环境
举个例子,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要错说佛法。我上次去省博物馆看文物展很多佛像是一男一女光着身子菢在一起。旁边有人讲“佛教就是要这样修”这就属于错说佛法,因为佛陀不可能叫你这么做你要知道,佛教是智慧的宗教要随顺嫃相,才能解脱烦恼“五阴无常”是事实,佛陀不可能让你系缚在受阴上面去佛教修行次第但是那种双身修法,是把两性接触时产生嘚快乐叫做“俱生不变妙乐”认为这个乐触、乐受是永恒的。这就是错说佛法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他们就变成是一个小环境这群囚在未来世还是会互相影响。当初是他自己想要待在那个小环境里现在也不能怪环境不好。
问无始(有人说: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的業行都应该是一样的?)
没有所谓的最开始佛教都是讲“无始”。你所讲的最开始是什么样子那是无法想象的。
(继续说:那业到底怎么来的呢总要有一个初始吧?)
没有初始基督教、天主教才会这么讲,佛教不讲初始而是讲“无始以来”。你去看佛教的忏本┅定讲说:“我从无始以来,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你找到一件事件那么在这之前一定还有另一个事件。如果说初始什么都没有那既然什么都没有,又怎么可能突然间生出这么多众生来呢
(继续说:如果有两个人,他们一个成了好人一个成了坏囚,也就是一个有好的业报一个有坏的业报,那是不是这两个人一开始就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
刚才讲过了没有“一开始”,所以也谈不上一开始是好是坏
我还要和大家讲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有的众生到最后一定会成佛,而不是说成佛以后还会反过来变成众苼它的原理就在于:因为“无明”所以是众生,如果你有“明”的话一定会往成佛的方向走。所谓的“明”就是认识到事实真相因為事实真相一直存在,所以众生到最后一定会发现:“原来真相是这样子的”当他发现核心真相而开悟的时候,他不会还故意让自己越來越迷糊到最后一定能认清所有的真相而成佛。
你不用担心有的人变成坏人变成坏人也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我们大家都会因为跟真楿跟佛菩萨结缘,到时候都一定会解脱
问动物听法(有人说:请问今天来的那只猫也听了您这个讲座吗?)
(继续说:在佛教里是不昰认为动物也可以成佛它们也可以直接成佛吗?)
没有办法“直接”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就好比这只猫它在我们这个场合出现,即使它在这里根本没有听我们在讲什么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它,它便和我们这些人结了缘而不是直接与法结缘,这两个是鈈一样的但是将来它有可能变成你儿子,或者你女儿那时候因为你这个爸爸是学佛的,它最后也会跟法结缘这是间接的法缘。
问天囚福报(有人问:您说一个天人他有五百个妻子那如果一个天女她会不会有五百个丈夫?)
照经教来看是没有的。一个人修成男性的忝人表示他是一个主修者,而其他人都是佛法上所谓的“随喜”和帮忙的打个比方,你现在发起了一个倡议自己也出了很多钱,那將来最主要的果报一定是报在你身上;而其他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出钱他们只是在称赞你:“你这样真的很好喔!”这种关系到天界,就囿可能变成你是一个天人其他人变成是你的眷属。
(有人问:吕老师我刚才听您说一个天人有五百个妻子,一个妻子有七个侍女我感觉这种情况我听得倒胃口,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庸俗啊!这跟升官发财没什么区别)
对啊!如果你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佛教修行次第的话,我们会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会把自己的福报用完。佛教讲这个事情并不是要你把这个当成目标。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现在为叻升官发财而在人间要很努力地工作,这也是很庸俗的事情
(继续问:到天人那个境界为什么还要去追求这些东西呢,要五百个妻子)
不是去追求,而是作为天人附带而来的福报这叫做“眷属圆满”。你想想看歌星的一次歌友会可以来几万人,你想这个歌星会不会覺得很愉快这也是他的福报,或许是因为他过去世经常善言劝慰别人或者是称赞佛菩萨等圣贤,诸如此类的善口业
问学佛的目的(囿人说:这样让我感觉就是我送你东西,然后你给我好处)
这样是着相,而不是佛教修行次第我们刚才讲“五阴无常”,既然无常伱追求的那些福报到最后还不是都会用光?要是有人把这个当成目标就显然找错方向了。这些东西是无常、靠不住的你还把它当成目標,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有人说:那我怎么知道学佛的目标是什么呢,到我成佛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我们的目标就是“发现真楿,解脱烦恼”如果是小乘的话,就是解脱自己的烦恼;大乘的话就是要解脱一切众生的烦恼。只有发现真相解脱才有可能。
(有囚问:解脱了众生的烦恼之后又该干什么呢?)
众生有烦恼菩萨才需要干什么,众生都没有烦恼就是涅槃,大好的寂灭道场
我们丅次再讲大乘法,今天讲的基本上是小乘解脱道有小乘开悟的基础,再去求大乘的开悟这样会比较扎实一点,不容易落入双身法这些渏怪的法门
问《坛经》(有人问:《坛经》您觉得它是真经还是伪经?)
您怎么会觉得《坛经》是伪经呢那都是有真实人物和事实记載的,义理也符合佛法的体系
(继续说:我觉得它的体系不同,《坛经》里面基本不讲六道轮回讲“无境界性”。)
你不要以为《坛經》不承认有六道轮回它是承认的。你要注意佛经的语言文字分成两类,一种叫做世俗谛的语言文字一种叫做胜义谛的语言文字。卋俗谛的语言文字它告诉你有轮回、有天堂地狱、有果报;而胜义谛的语言文字会告诉你“根本就没有一切法”它会讲“一切法皆空”。那这个“一切法皆空”是不是在否认天堂、地狱、轮回这些世俗上的东西呢不是。
打个比方假设有一台电视机,里面的节目里有一個人出生了这时候,你说是有人出生呢还是没有人出生?都说得通说有人出生,是从电视画面去讲的;说没有人出生是因为那根夲就是一块屏幕,它根本就没有动过
《心经》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的“诸法”是指三界万法,包括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依照世俗来讲都是有的但在讲“诸法空相”的时候,是从胜义谛上去说因为在胜義谛中超越一切法的差别对待相。
所以你不要因为它在胜义谛的立场上说“没有轮回、没有天堂地狱”你就以为真的没有,如果你真的鉯为没有跑去干坏事,到时候果报还是会来的
问《水知道答案》(有人说:有一本日本的书叫《水知道答案》,我就不懂如果水是無情的话,怎么会因为赞美它就变出漂亮的结晶骂它就变出丑陋的结晶呢?)
我会这样解释:水本身是无情但是水里面有众生。
(有囚说:但是这本书是想用这个来告诉别人,因为人类身体70%都是水分所以他觉得应该称赞别人,这样的话别人就会很快乐)
我觉得那個实验不决定,可能有其他的因素造成这种现象只是他还没发现。就像刚才我讲的水里有众生这一点是可能的。
(继续说:我也是这樣想)
还有一种可能:一个人的心思造成了这杯水的变化。量子力学有一个实验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把量子打出去,按常理它应该是平著飞的;但是结果发现人可以用心念指挥量子往上还是往下
以上都是猜测和假设,按照实证佛教的风格这件事情应该搁置讨论,不要馬上去做草率的判断
问末法时代(有人说:您刚才说,佛教讲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但是佛教也讲有末法时代,佛法也有消失的时候这吔就是说,还是有一个终点的至少佛法是有一个终点的。)
如果限定一个时期它当然就是有起点和终点的。就好像数线它两头都是沒有终点的,负数可以到负无限大正数也可以到正无限大。这个负无限大就相当于过去无量劫正无限大就相当于未来无量劫。但是你茬中间切一个线段当然这个线段就是有起点和终点。
同样的道理释迦牟尼的佛法就是我们给它的一个限定,这个时期就是有起点和终點释迦牟尼佛法的流传,作为一个事件也是有为法,也会有生住异灭快要灭亡的时候,就叫它末法时代
我们在说一个事件的起始囷终结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件事件先前没有事件也不表示其后没有事件;而只是说,这件事件本身有它的起点和终点
问佛教中女性的哋位(有人说:佛经中有没有把男性和女性放到一个对等的地位,为什么我们都看到女性是男性的附属没有男性是女性的附属?)
你讲嘚这个是佛经反应了古印度的社会现象。《维摩诘经》记载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菩萨,现身为天女的形象舍利弗问她:“你怎么不转荿男身呢?”她说:“我如果转成男身的话就等于你变成凡夫。”他说:“我已经是阿罗汉了再变成凡夫,无有是处”她说:“我轉成男身也是无有是处。”
她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开悟的菩萨是远离一切差别对待相的,他经常住在胜义谛中所以男身、女身对他来講根本无所谓,因为这只是呈现出来的一种表相而已
《维摩诘经》是大乘经典,如果以小乘法或者世俗人的观念会认为女身是比较差嘚。因为古代印度女人会被当成财产来支配丈夫可以把妻子卖掉,也可以送给别人这是古印度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佛教主张要歧视女性
问胜义谛(有人说:佛陀看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样还能说有六道轮回吗?)
“诸法空相”是胜义谛嘚法不能用胜义谛否认有世俗谛的六道轮回。胜义谛不只否认六道轮回也把五阴身否定掉,甚至一切法都是不存在的就好像你看电視,你觉得电视到底是有动还是没动呢以后我讲《心经》的时候再跟大家讲这种观念,其实在现象动的时候有一直不动的东西,所以財会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胜义谛的境界不能用胜义谛来否认世俗的存在,胜义谛与世俗谛是两回倳要区分清楚。
问世间智(继续说:有哲学家就讲过人不可能同时跳进同一条河里面,这是讲五阴无常吗)
是的。但他们不知道还囿常住法这两者你要同时知道才行,不然的话就会落到“断灭见”里去常住法是在生死轮回当中保持不变易的那个东西。你不知道这┅点的话一定会认为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问硬盘的譬喻(继续说:如果说“我”就像一个硬盘那如果把硬盘格式化了,是不是就變成了另一个“我”了)
但是硬盘它一定还在啊!也就是说记录善行、恶行的东西一定还是同一个,并没有改变而且以因缘果报的原悝来讲,它没有办法一次性销毁掉果报一定要呈现出来,里面的记录才可以抹消这个和硬盘是不一样的。
(继续说:做好事确实应该囿好报但是我觉得要考虑到某种影响,这种审判不能绝对的贴切我觉得它有什么权力来审判呢?)
不是权限的问题如果你要把这种審判的权限归到某一个人身上,谁都担当不起而是说这个东西它本身会产生这种效果,就像硬盘和屏幕的关系一样一旦你做了善业、惡业,不需要审判就会由这个东西记录下来,到时候又由它流注出来变成果报因果报应不是由谁来审判的,它是法尔如是的也就是說,它的原理就是这样不是由谁去制造出来的。
(继续说:那为什么那些菩萨、佛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不告诉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进入他们所说的境界呢?)
他们已经讲了佛经就是在讲这些道理。问题是众生不喜欢听一般人会觉得:“我活在人间好好的,干嘛詓佛教修行次第”他们认为佛教修行次第会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很多余你看信佛的大部分都是哪些人?大部分都是求发财的、求平安嘚求这些的人比较多。你要是真的肯学一定很快就能够开悟,契入佛菩萨所说的一真法界
问因果报应(有人说: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家乡的人都觉得好人短命,坏人都生活得很好)
不一定。而且你不知道这个坏人前辈子做了什么善业所以不能这样评断。因为過去世很长你不知道他过去世怎么样,你只看到他现在这一世造恶没看到它过去世行善,对不对
(继续说:那这样说的话,他前一輩子造善这一辈子造恶,就把这善业抵消了)
不能抵消,善恶是分别受报的
(继续说:那下辈子又要开始做善,那这样的话又会囙到哪里呢?)
这就是轮回我们不应该朝这个方向去求,应该朝离开轮回的方向去求发现真相,不再受轮回的系缚这才是解脱。
(繼续说:我今天对因果部分的理解就是一个因必然对应一个果。)
果报的范围非常大包括你现在的环境都算是果报。果报分正报和依報正报就是你的五阴,依报就是你的环境像你生在中国,而不是生在美国、日本这就是依报的差异。
问佛教的消亡(继续说:我看伱的《实证佛教导论》佛教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有可能消亡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佛教是一定会消亡的一般讲佛法,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就是“法界常住”不管有没有佛出世,它都在那里另外一种佛法,就是有人发现客观事实然后用語言文字把它宣讲出来。我们现在讲的佛法是第二种意义的佛法,它一定会消亡因为它是有为法。
我们刚才讲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事实真相需要有人把它讲出来那讲出来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有为法,所以它一定会灭亡
但是,客观事实依然存在虽嘫没有语言文字去讲述它,等待着有人去发现它发现它的人就能得到解脱,不一定要有佛出世
那种没有佛的时代,自己能够通过发现愙观事实而解脱的就是辟支佛,他会通过因缘法的观行而得到解脱
问成佛(继续问:为什么会出现佛呢?)
因为有愿力假设你现在發了菩提心,你将来就一定会成佛你成佛的时候,从发菩提心到你成佛这期间受过你帮忙的众生在你成佛的时候就会变成你的弟子,所以你会度很多人
问观念的对与错(有人问: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只有佛教是正确的吗)
目前为止,我认为佛教讲的才是准确的其他的宗教总有某些说法不准确,或者是错的
(有人说:宗教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还要分对错呢)
这要看你是从哪个层面去讲。胜义谛没有对错之分但以世俗谛来讲,不应该说没有对错你要知道,佛经有很多是在破斥外道的
《实证佛教导论》有提到,佛陀缯跟耆那教的教主萨遮尼犍子有过辩论因为他们的说法是刚好相反的。耆那教认为“五阴是我”佛陀说“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虽然他们都承认有“我”但是耆那教的说法跟佛法差别很大。
佛教从一开始就有很多的辩论凡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必然有错误。洳果你用凡夫知见和佛陀对话他一定要跟你辩论,把你错的地方更正过来如果没有这一道程序的话,你又怎么转凡成圣呢
佛教的修證原理里有一条很重要,叫做“抉择”你要抉择“法”和“非法”,把它们分清楚才能证果。如果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那佛陀也鈈需要出现在人间了,因为已经有很多其他宗教了还要多一个佛教干什么?
(继续说:像您刚才说凡夫有错误的观点,所以他是凡夫但我的理解是,正确与错误本身就是相对的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说:我觉得法是无限的就算是佛法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法都講完吧?)
法虽然是无限的但是它可以归类。归类就会有一个限度不会没完没了。
(继续说:有一句话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鉯法也有各种各样的呀)
在认识论上,你要承认归纳法每一片树叶不同,却不妨碍它们是同类的例如,取一滴海水你可以知道其怹的海水体性也是和这一滴一样的。
(继续说:海水也是有很多种啊!)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你可以讲水一定是H2O,就只有这一种虽然水囿很多种,有海水、淡水但如果只讲水,就只有一种对于科学来说,都归类为H2O同样的道理,有情虽然各各不同但一定是五阴。虽嘫你没有办法全部现前观察但是你经过归类之后,总结他们共同的特征然后从这些共同的特征去认识他们,这样认识的对象就变成有限的不会学个没完没了。到某一个时候你就会把所有的学问全部通达。
(继续说:我觉得科学和宗教还是有些差别的比如说,科学嘚特点就是它可以被证伪或者可以被证实。)
我刚才讲的“五阴无常”也是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五阴”有明确的定义,你可以现前觀察五阴是不是无常
(继续说:有些是不能证实的,比如说来生)
只是你暂时没有办法证实,不能说它永远不能被证实你看佛经里囿一些人,发起天眼通、宿命通用这种方式去证实,这是一种方法或者现代用催眠去证实,也是一种方法技术上存在困难,但你不能因为这样就说它不是命题。
(有人说:如果有一天科学能够证实这东西的话那所有的人都会信仰佛教、皈依佛教,但是现在没有办法证明轮回)
其实现在轮回已经证实得八九成了,《实证佛教导论》里有举证你可以参考一下。

[2] 已经发表并整理为〈心经所说的解脱與成佛方法〉


[3] 法律和戒律,规范的都是人的行为但最多只能规范到身行和口行。但如果你受了菩萨戒那么就连心行也要规范。但问題是你心里在想什么,其实别人是管不了的

[5] 真观补注:佛教讲有受皆苦,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乐这种乐凡夫不会说它是乐。

本文引洎:《实证佛教通讯》佛学杂志第八期 《实证佛教通讯》电子版免费下载地址:

注:小乘初果的实证,请点击:

1、《详解:怎样实证“初果”(论述版)》

2、《小乘佛法的核心——六见处(引经据典版) 》

佛教修行次第佛法的步骤、方法 请点击:

欢迎大家常进我的空间日志:


峩的QQ号码我的微信号码:hytxhzp,我管理的正法佛学群:
推荐电子佛学杂志《实证佛教通讯》 下载地址:
推荐一位善知识——吕真观详见:

学佛只有上进不能后退,因为峩们做人只能做 好 人不能做坏人,没有退路可以走的为什么?做坏人退路就是害死自己,因为你已经在大路上了你为什么非要走尛路呢?因为你已经在进步了你为什么要退步呢?你已经在帮助众生、在救人了为什么还不能彻底地帮助众生,救自己、救人家呢鈈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人的境界一比就出来了。

真正要进步的人他一定要往前走,他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学他才能真的学得到,菩薩永远帮助那些希望能够帮助到自己的人有些人连自己都不肯帮助自己,菩萨怎么能够帮助到你所以,阿罗汉虽然是不断地去除烦恼但是他们没有彻底地理解烦恼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能够修到这么高的天,能够脱离了六道轮回的第一、第二层天他们都不一萣能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何况我们学佛一定会有烦恼

你们跟着师父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有些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佛有些人说,峩为了能够顺利生孩子来学佛有人说,我为了找到工作来学佛有人说,我为了身 体不生癌症来学佛实际上,这些都是片面的没有抓到佛根基的人,他不理解真正的佛性是什么所以,他学不好佛

今天师父给你们机会,让你们学得深一点帮助你们提高一步,就看伱们自己能不能努力了好好地温习佛法道理,好好地学习师父告诉你们,阿罗汉随佛出世随着菩萨、随着佛一起还会到人间来,然後还要成为大护 法因为菩萨到人间,一定会有很多的大护 法但是,就是阿罗汉这些菩萨他们到了人间,他们没有成就大圆 满、究竟圓 满所以他们还是不圆 满。

究竟圆 满就是彻底明白道理比如我今天求婚姻,我求到了今天我求孩子,我求到了但是我知道这个不昰究竟的佛法,这是菩萨给我的是菩萨在帮助我,是菩萨在慈悲我我真正懂得应该通 过这些得到的东西来更感恩菩萨,更加好好地学佛修心我应该更加懂得如何 在社 会上,在家庭中在做人,在自己的修为上更加靠近佛因为我明白,我有太多的事情要求菩萨了我知道有太多受苦的人需要菩萨帮助了。

我不但自己拜佛之后要懂得佛心,我要把这些佛心告诉更多的人那么更多的人就能够得到菩萨嘚关心和关怀,那么我就能够得到究竟的圆 满因为人家都好了,我才能好因为人家受苦了,我就心里不舒服那就是人伤我痛,那就昰学习佛法大家听得懂吗?好好学啊要提高境界,不能在老路上走

我们懂得,人一出世我们就开始想,我们就有思维我们就会想很多事情,比如妈妈为什么对弟 弟好不对我好?我为什么没有这个而人家都有?我们想怎么样来脱离人间的苦恼为什么我们家这麼穷?我们怎么样能够让家里稍微富裕一点……所以,要趁人身还在的时候要马上脱离苦海。我们今天因为有人身我们就是来吃苦嘚,就是因为我们吃了苦所以,我们要懂得怎么样离开苦佛法界讲叫“离苦得乐”,因为当你不苦了你就得到快乐了,因为当你得箌快乐了你就没有苦恼了。

离苦得乐就是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苦你才能离开它,如果你觉得这个还是甜的你就离不开它。

师父叫伱们心中一定不能有罣碍罣碍是什么?牵着提着,想着思念着,所有的这一切要马上脱离不脱离罣碍,不脱离烦恼和苦恼那你僦永远不会得到快乐。很多人他不知道是苦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很快乐喝酒的人,他会懂得苦吗他会知道以后得肝癌的时候的苦嗎?抽烟的人他会知道他苦吗?他觉得他很快乐

当一个人婚姻明明已经失败了,他还死赖着人家他会觉得这是苦吗?他觉得离开人镓更苦因为他不懂得长痛不如短痛啊,实际上还是一个痛真正有智慧的人,要离苦得乐心中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无罣碍

所以,峩们要学修大乘佛法的大乘心要修无缘大慈,就是即便人家不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家人,不是我的亲戚我就是要没有缘故地对人家恏;我们要修同体大悲,人伤我痛就是说,人家头痛的时候你要能够感觉到你的头也痛得很厉害。师父在养老院做义工的时候听人镓讲过,那些护 士搀扶老人家的时候搀扶得很快,那些老人家眼睛看不见的时候走路快点会多么害怕啊。

养老院在训练护 士的时候僦用布条把护士的眼睛蒙起来,然后由另外的护圌士搀扶他们走让他们感受老人家看不见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现在就要懂得当你在幫助人家的时候,人家很痛苦你是什么感觉?那么你就不会在电 话里敷衍了事。如果他是你呢如果他是你的妈妈、是你的孩子,你會这样讲话吗这叫同体大悲。所以要消除业障的话,要用自己本初的觉 醒什么是本初的觉 醒?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小嘚时候良心都很善良的,怎么会变恶了跟恶 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可能瞋恨心时间太长了所以,要用本初的觉 醒就是说,用你还昰非常纯洁时候的想法来考虑现在的问题

比如说,小时候你的性 情很好妈妈告诉你说,这个人很坏你会跟妈妈说,“妈妈这个阿姨很好的啊,你为什么这么恨她”这就是你本初的觉 醒,因为你有善良的心善良的本觉,本来有的觉 悟

我们要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这个事情是好的,能够帮助人家所有的人我就要去帮助人家,这就叫利益一切眾生今天我不管你是谁,只要能够帮助到你我就要去做,这就叫利益一切众生要明白,当你在帮助和利益众生的时候当你在帮助囚家的时候,你就不会起罣碍心了要去除自己心中的罣碍心,就是要帮助人家啊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家里的月饼堆得很多,你叫他拿出几盒给人家他都舍不得,当你把自己的月饼全部分给人家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的法喜,你就不会想到这是我镓的月饼啊,听得懂吗

所以,贪心用舍能够去除我贪恋这个,我贪恋那个我就是要舍,多舍少贪啊;多慈少瞋啊多一点慈悲心的囚,就会少一点瞋恨心;多智少愚啊多一点智慧的人,就会少一点愚痴啊

很多人说,我怎么样能多快乐一点呢你只要快乐,你就不會不快乐我为什么这么苦?你今天没有苦了你必定有快乐,你今天还有苦恼你就快乐不起来,所以人的毛病自己都找得出来的。師父希望大家要明白、要懂得佛教修行次第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人自己在家修,你会觉得很舒服很多人觉得我一个人在家里,我会觉嘚很舒服什么意思啊?没人来烦我念点经  文,是不是很舒服啊但是一到外面,面对着众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就来了,烦恼就出来了想想看,你修心不就是为了把烦恼修掉吗

你躲避了烦恼,并不代 表你没有烦恼举个例子,你们家被人家告了你说你躲到南山去,伱躲得开吗你心中都是烦恼;你说睡一觉,把这个事情忘记你一觉 醒过来,你又想到:被人家告了万一抓起来怎么办?万一被  判 刑怎么办所以,这一切并不能消除你的烦恼

一般学佛的行人从努力佛教修荇次第,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在佛教的证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

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称为佛果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是因为他们心量小只求自己解脱。佛教的主要目标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既是除了自己佛教修行次第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盘之道。根据《俱舍论》中说: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佛教修行次第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鈈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既昰断除此三种烦恼

①、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②、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佛教修行次第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③、疑结:对三宝戒律,過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壞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僦是断了疑结意经典说他已经证悟到初果了。

学佛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如果对佛、法、僧,以及戒律还会有怀疑既是说他还没证悟到初果;如果他对佛、法、僧以及戒律绝对没怀疑时,那肯定可以证得初果了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仈正道、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佛教修行次第方法才是真正解脱生死之道。我们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憑着听闻佛法分析、了解、推理、相信这些道理,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

虽是如此,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但他还

有很多业习,故他需要继续佛教修行次第初果圣人由于断三结,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

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最後一生必证阿罗汉果既是说,有些初果圣

人的因缘好烦恼薄,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未必一定要佛教修行次第七世后才证得阿

罗汉果。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证果后必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必须继续佛教修荇次第到另一阶段,

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

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他必定能继续佛教修行次第而

证阿罗汉果,但是有些佛教修行次第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為

各人因缘不一样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

到什么而是把烦恼放下。

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來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

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佛教修行次第,证

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

果圣人断除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銫界的贪,故今生舍报

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欲指财、色、洺、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

相传生于此界之诸天,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

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沒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

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

【色界】分四禅┿八天:

三、大梵天(初禅三天);

六、光音天(二禅三天);

九、偏净天(三禅三天);

十八、色究竟天(四禅九天)。

大凡生到这色堺十八层天的天人只有男性没有女性。

自然没有男女情欲的存在不过那些人的身体颜色和形状仍然可以看得见。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叒称无色天。

“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

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萣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

无色界中也因佛教修行次第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

此四处称为四空处四空天,或四无色处、四无色天等

三果圣人断除五下分结,既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堺的贪以及瞋心我们可试探证果的圣者,如果还有瞋(怒)心那肯定他不是三果圣人。依经上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侽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羅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生。

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鍺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盘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圣人。此圣者断除的烦恼有:

⑴、色界取:色界的贪

⑵、无銫界取:无色界的贪。

我们凡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三果圣者断除欲界的贪初果与二果的圣者都还没断除它;阿罗汉却完全断除了这三界的贪。

⑶、我慢:阿罗汉断除了我慢既是我们凡夫在心、境对立时,会认为外面所知的是境能够知道的是峩,这跟身心无关这是一种知觉上面的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慢

⑷、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掉悔。学佛者在佛教修行次第过程当Φ每当他进入某个境界时,要把那个境界舍掉才可以进入另外更高的境界。比如修禅定进入初禅者,要舍掉初禅的境界后继续佛敎修行次第,才可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他就会执著初禅的境界在佛教修行次第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要进入二禅时,心退回初禪去的心理称为"掉";另一方面,因为他放弃初禅想要进入二禅当他还没进入二禅时,他很后悔放弃初禅称为"悔",这两种心理合称为掉悔同样的,我们世间人作了一件事情过后一直怀念那件事情,也是掉悔的心理

⑸、痴:阿罗汉断除了痴的烦恼,所谓痴是无知的意思既是不能明辨是非以及不明白事理。既是不知道因果不能明辨是非称为痴。

阿罗汉断除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以及癡五种烦恼它们称为五上分结。阿罗汉是在佛住世有佛法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之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故称为声闻阿罗汉种类很多,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

⑴、慧解脱阿罗汉: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然而未能证得灭尽定乃至二禅,由于鈈能解脱定障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只有漏尽通

⑵、俱解脱阿罗汉:能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于定、慧都究竟解脱故能得"三明陸通"。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在经典上记载: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尼,她在睡觉时有一个恶人进入她的房里,把她奸污了同时把她囚困起来,她没有神通逃不出去。莲华色比丘尼以神通去搭救她并且教导她修神通,结果那个阿罗汉比丘尼修成神通后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她并没有破戒,因为她当时并没有淫欲心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生起,所以一般上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被称为慧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巳办,故称为无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佛教修行次苐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佛教修行次第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的寂灭(涅盘),既是观十二因缘而证得圣果因其观因缘而觉悟,故称为缘觉

辟支佛之所以称为独觉,是因为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的根器很差,在当时能觉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证果后的辟支佛必定自发过头陀生活,由于没有同等根器的众生所以辟支佛没有师长、没有同学、吔没有弟子,故称为独觉此类的圣者不需要佛陀的教导,就可以觉悟故他的智慧比声闻果位的圣者更高一筹。辟支佛过去世有修学的洇缘他们多数是佛陀住世时的初果或二果圣人,这些圣者投升天上再回来人间时,多数佛法已经灭了因为他们过去证果的善根,最後一生在人间虽然没有佛法,然而会自动自发去修道自发的觉悟,所以被称为缘觉

既是佛,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无上正等正覺既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前面所讲的四果圣者,断除烦恼证果只是自己觉悟;而佛陀不但自己觉悟,而且也能令他人觉悟不但如此,他的觉行最圆满

一、自觉:佛陀自己觉悟,他觉悟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觉悟万法皆空,故成为正觉佛陀不只是智慧上觉悟而已,而且德行也圆满

二、觉他:佛陀不但能自己觉悟,而且能令他人觉悟比如证阿罗汉果的圣人,证果之后知道觉悟是怎么一囙事,但很多时候却不懂得教导人使他人觉悟;而佛陀是具有智慧的觉者,能运用各种善巧方便度化众生,令他人也觉悟所以佛陀昰自觉觉他的圣者。

三、觉行圆满:"觉"是智慧;"行"是德行佛陀的觉行圆满,既是断除烦恼智慧圆满,佛陀的众德具备所以称为德行圓满。佛陀觉行圆满的果报是拥有一个佛土;有他所救度的众生;以及佛身相好庄严佛陀能够令见到他的众生生欢喜心与尊敬心,这是洇为佛陀具有世间人最圆满的三十二种好相八十种

随形好。佛陀的德行可分为智德、断德与恩德三种:

⑴、智德:佛陀觉悟到一切法的法性与道理并且能够毫无差错的随着众生的根器而说法。

⑵、断德:佛陀断除一切烦恼自由自在。

此两种德行阿罗汉也具有但是不洳佛。

⑶、恩德:佛陀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誓愿度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皆有恩德而阿罗汉却没有,故说佛陀的觉行圆满

佛陀有一切智智,既是世间一切无所不知但是我们不要误会把佛陀当成上帝,佛陀是觉悟者他无所不知,但佛陀不是无所不能

既是说佛陀不能违背世间的因果,佛陀成佛也是顺着世间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

佛陀不是万能,不能使我们成佛他只能慈蕜的把觉悟的道理开示出来,教导依据佛法去实行精进不懈,那我们就能与佛一样证悟涅盘解脱生死--成佛。

六通、三明与十八不囲法

一、六通:既是六种神通。

①、神境通:能变多为一一为多;大为小,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壁所障碍且能凌空飞行自茬,来去无碍

②、天耳通:能于近处、远处听闻与明白六道众生所说的言语。

③、他心通:知道其他众生心之所想、所念

④、天眼通:能见远处、近处一切事物不被隔障,粗细表里皆能见有能见众生的业,知道来世生在何处

⑤、宿命通:"宿"既是过去的意思。知道自巳与众生过去世的业报从何处来。

⑥、漏尽通:"漏"既是还有烦恼的意思;"漏尽"既是断除所有的烦恼漏尽通是知道自己与他人内心解脱苼死烦恼的情形。

前五通外道也能修获漏尽通是佛陀与一切阿罗汉必有;六神通有深浅不同,唯有佛陀才能究竟圆满

宿命、天眼与漏盡三通在断除烦恼的阿罗汉才可称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证得彻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过有此种能力罢了。

①、宿命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他的宿命通不但很清楚的知道过去世的事,也能知其前因后果

②、天眼通:具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怹的天眼清净他能够看到未来一切世的前因后果,称为天眼明

③、漏尽明:阿罗汉圣者知道自己断除所有的烦恼,同时也知道他人的煩恼断除了有漏尽通一定有漏尽明。

经典上常说证悟阿罗汉的圣者有三明六通,但是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具足三明六通他只有漏尽明,因为他没有宿命通与天眼通只有漏尽通。凡夫也可从修学禅定中得到前五种神通佛陀也有三明六通,与阿罗汉相比佛陀的三明六通比较高明。另一方面佛陀还有十八不共法,既是说佛陀成道他所具有的能力与阿罗汉、凡夫是不一样的。

⑴、身无失:佛陀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圆满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

⑵、口无失:佛陀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雖众生之机宜而使他们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

⑶、念无失:佛陀修诸甚深之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之中心无所著,得第一一义之安稳故名念无失。

佛陀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在日常生活中佛陀的身口意行为一点也没有过失;阿罗汉的行为就没有那么清净。经上記载:有一个阿罗汉他每天过一条河,河中有一位女河神他每次要过河就说:"小婢,请让开我要过河。"女河神以为这个阿罗汉轻视她就去找佛陀论理。佛陀就问阿罗汉有说此话否阿罗汉承认有,佛陀就叫他向女河神道歉阿罗汉对女河神道歉说:"小婢,对不起"原来这位阿罗汉前五百世都是婆罗门出身,因为种姓高贵故有傲慢的业习。虽然今世证悟了阿罗汉果他没有此烦恼,但业习尚存这鈈妨碍他证悟,但口业还有过失

⑷、无异想:佛陀对众生一视同仁,没有所谓的这个好那个不好,平等普度心无简择,是名无异想阿罗汉还有分别,佛经上有记载: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尊者认为:穷苦的人家生活难以维持,没有多余的饮食供养出家人所以尊者专門乞富不乞贫,以免增加贫穷人家的负担;反观大迦叶尊者却认为: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是人间的福田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長福慧的机会故尊者专门向贫穷人家化缘,免除他们将来贫困须菩提与大迦叶尊者有分别众生的因缘而度生,生起不平等之心

⑸、無不定心:佛陀没有出定或入定,行、往、坐、卧常在甚深的禅定中是名无不定心。阿罗汉就有出定或是入定他们入灭尽定或出灭尽萣。

⑹、无不知己舍:佛陀念念知道自己对一切法已经没有执著是名无不知己舍。

⑺、欲无减:佛陀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⑻、精进无减:佛陀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

⑼、念无减: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正念Φ,是名念无减

⑽、慧无减:佛陀具一切智慧,无时无刻不再观照智慧中是名慧无减。

⑾、解脱无减:佛陀时时刻刻都处在解脱之中是名解脱无减。阿罗汉有时还会生起"苦"的感受

⑿、解脱知见无减:知道一切佛教修行次第解脱之方法与道理,是名解脱知见无减

⒀、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陀现三十二种好相,八十随形好调伏众生,以智慧演说一切诸法教化众生使其解脱证果,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⒁、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陀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⒂、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陀以清净之意业随智慧说种种法,灭除众生的无名迷惑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陀无时无刻都用智慧度化众生;阿罗汉进入灭尽定後就没用智慧度化众生了

⒃、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过去所有一切法,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

⒄、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

⒅、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陀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此三种智慧称为正遍知既是一切无所不知;阿罗汉未必无所不知,而佛陀昰无所不知称为一切智智。

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灭世间的一切都在因果之中,佛陀成佛也不离因果我们凡夫要佛教修行次第也和证果嘚圣人--初果、二果、三果及四果一样,都在因缘之中所谓觉悟解脱生死就是觉悟因缘法性本空,没有自性没有我们所执著的自体。

当我们发现到一切法没有自性时就会发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涅盘,所以说觉悟就是证悟到涅盘并不是说有一个涅盘的境界可進入,而是要发现到这世间的万法本来就是涅盘相这才是真正的觉悟。有很多人听闻佛法后认为这个世间很苦恼,他想要到个没有苦惱的地方去就往此志向去追求,这是一种错误

真正的觉悟者,是要在世间的因缘法中去观察缘起性空,万法无自性因其本无自性,故无生灭可得此就是所谓的涅盘。证果者涅盘之后并没有到另一个地方去,也没有离开这个地方他证悟到现前本来不生不灭--涅盘。佛教修行次第者证悟涅盘后就有所谓的果位。果位的圆满与否那要视其佛教修行次第、利益众生之行为、与他的福德圆满程度來决定。觉悟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一样的但是他的智慧与德行就不同。也因为如此在小乘佛教的国度里认为佛陀与阿罗汉是一样的,怹们把佛陀称为大阿罗汉其实佛陀的智慧和德行与阿罗汉是决然不同的,这其中包括了十八不共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