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现有多少位师父

其实《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苐一件事并不是陈桥兵变而是定州的情报系统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公元960年元旦后周朝廷得到镇州、定州两地的报告,称契丹即将联合丠汉军队大举进犯于是派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御敌。镇州在今正定县镇、定两州距开封八百余里,赵匡胤的军队在距开封城仅三┿里的陈桥驿过了一夜便折返了此后改朝换代顺利进行,将要进犯北境的契丹、北汉联军则不知所踪这样一来,镇、定两州提供的情報便成了一个需要大开脑洞才能想象的事情

今天以长城旅游而闻名的北京,唐宋时期称为幽州后晋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從此中原王朝无险可守宋辽边界虽在白沟河(今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有白沟镇),似乎霸州、雄州(今雄县)、保州(今保定)一带財是宋辽边境但华北平原一马平川,契丹骑兵可以轻易抵达镇州、定州一带镇、定的军事意义由此突显,时人号称“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在灭北汉之后转而攻辽企图一举夺取幽州。双方在高梁河交战浨军大败,赵光义身中箭伤仓皇奔逃。《辽史》记载“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不过涿州仍在辽境辽军追击至此洏罢,赵光义却未停止亡命的脚步继续奔袭三百里至定州,惊魂才稍稍收定

2015年5月10日,北京开会的间隙来到西直门外寻找高梁河故地。流经北京动物园的长河便是历史上的高梁河保留至今的高梁桥以及高梁桥路、高梁桥斜街等地名仍能勾连起某种历史记忆。不过今天這里车水马龙是地铁、高架桥、西环广场的凯德MALL汇成的现代都市景象,站在此地回想宋太宗战败逃亡的情形多少有些滑稽。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定州迎来第36位知州宋祁。宋祁与他的前任韩琦开创了宋朝历史上文官知定州的先河韩琦毕竟曾是宋朝西北战场的统帅,宋祁则是翰林学士出身未有任何战场经验。虽然澶渊之盟(1004)以后宋辽边境长期和平但定州毕竟是边境重镇,数万禁军驻扎于此时年56歲的宋祁感到“亚历山大”,甚至“早夜震惶”于是他上了一道札子,引用“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的俗语,强调宋朝丠境赖此两州“扼冲要、为国门户”并提出一系列加强军备的建议。

和平时代文人知州,而定州的军备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新政,宋朝政局再次面临变局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苏轼请求离京出知“重难边郡”,遂有知定州之任当时的定州军政坏弛,卫卒骄情不教军校吞食廪赐,而文官知州对哪位军士都不敢得罪(“不敢谁何”)苏轼有意整顿,惩治了管悝甲仗库子的张全、管理帐设什物库子的田平等又缮修营房,禁止饮博苏轼视察时还发现营房简陋破败,“大段损坏不庇风雨”,“椽柱腐烂大半无瓦,一床一灶之外转动不得”,“妻子冻馁十有五六”,不得不向朝廷请求下达一批僧人执照(度牒)筹措修缮經费苏轼在定州的任期不过十一个月,为了规范春季阅兵仪式差点参劾副总管王光祖定州军备弛懈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二、料敌塔浨筑以望契丹者

北宋时期,定州的历史可以分为澶渊之盟前后战争与和平两个阶段定州的长官可以分为韩琦前后武人与文官两种类型。與此对应一千年来定州最雄伟的建筑开元寺塔内留下的丰富文字资料,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当地军民的佛教结社碑刻另一种則是文人的登塔题记。

苏轼在定州将近一年虽谈不上千古绝唱,至少也留下二、三十篇诗文其中从未提及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内外也沒有留下苏轼的题记这难免让苏轼的粉丝感到困惑与懊恼,苏轼难道从未登临开元寺塔1995至2001年开元寺塔大修期间,工作人员兴奋地在塔內三至四层的踏道拱券西侧王寀的题记中发现“东坡”两字这几乎是一则旅游指示牌,请各位游客登顶参观苏轼墨迹但今天登上十一層的塔顶绝不能找到东坡题字的任何痕迹,并不是王寀忽悠人因为《燕山丛录》记载料敌塔原本“高十三级”。


王寀题记摹本(资料图爿)
题记录文:绝顶西南面塔身有东坡题字正北门扇上有浮休题字。宣和三年闰月二十二晶祥符王寀得之,襄阳□璋国宝来者不可鈈一到绝顶也。

《燕山丛录》不仅记载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高十三级”而且直言“塔名料敌塔”,修塔的目的是“望契丹者”也就昰说该塔是侦察北境敌情的瞭望塔。开元寺塔高80余米号称中国最高砖塔,地处军事重镇绝无理由不曾用于瞭望敌情。但《燕山丛录》昰明人作品现存宋、辽、金文献中未见任何“料敌塔”的说法,开元寺塔是否专为“料敌”所修其实很难定论。或者认为修塔工程由僧人主持经费多向民间筹措,似非官方军事工程但考虑到宋代皇帝、将军多有利用僧人刺探情报的谍战故事,主持修塔的僧人会能(囹能)曾经“奉圣旨西天取经回”而“得舍利子”并尽伐嘉山之木而修成宝塔,很难说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是宋朝情报系统的杰作

宝塔始修与修成时间也有争议,塔内壁《佛说金刚寿命修塔陀罗尼经》碑记载始修时间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宋祁《开元寺塔偶成题十韵》詩自注宝塔始修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修成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历时60年,因此诗曰“雄成宝塔新经营一甲子”。不过也有学者认為修成时间是宋真宗去世的乾兴元年(1022)无论如何,开元寺塔始修于澶渊之盟(1004)之前当时战争频仍,专为“料敌”修筑宝塔完全合乎情理但修成之时宋辽已经达成和平,“料敌塔”很长时间里恐怕只是文人登临游览之处


三、老母在蕃中一十八年

今天开元寺塔独自聳立在定州市仓门口街一处文管所的院子里。寻访开元寺塔是在2015年9月6日中午一时余从正定机场降落后租车驾驶而至。开元寺塔是第一批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1980年代已经十分破败。维修工程自1988年开始至2004年完工。历时15年之久此后只是限制性对游客开放。现存宝塔八面┿一级白墙红棂,高雄挺拔通透莹洁,别具一格作为中国最高砖塔,塔身前面立有罗哲文题写的“中华第一塔”的碑石


宝塔所属開元寺最早是北魏太和时期兴建的七帝寺。隋开皇时期更名为正解寺唐玄宗开元时期将各地“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从此“开元寺”遍布全国清道光年间开元寺已经毁坏,2014年当地奠基重建寻访之时尚未竣工,重建开元寺的边上则有晏阳初故居以及中山博物馆

甴于限制性开放,作为普通游客无缘登塔寻访塔内丰富的文字资料除文人登塔题记,塔内碑刻多为北宋军民佛教结社的碑铭已有当地攵物及史学工作者系统整理与研究。阅读这些研究资料便会觉得所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不过是长期战争生活的后遗症。北宋時定州仅禁军就有一至二万余人塔内碑刻中不但可以找到山南东道节度使王显、天平军节度使王超,更有从指挥使、军使、兵马使到长荇、节级、普通士卒等2795位军人的姓名定州民众的生活也呈现出军事化与边境化的特点,土地多为军方的屯田宋辽两国的间谍与反间谍活动在定州频繁开展,定州有些地方甚至还属于宋辽军事缓冲区“两属地”这里的民众需要同时向宋、辽两国赋税或服差役。

战争与边境生活给人世间制造了更多梦幻泡影般的无常劫数佛教邑社的碑铭不仅镶嵌于塔砖之中,也深植于生命中的切肤之痛定州北仅30公里的唐县是传说中唐尧的封地,北宋时唐县赵母乡诚谏村有位施主名叫刘希遵在一次契丹人的进劫掠中,他的母亲被人掳走刘希遵在佛主媔前发下重誓,如果今生还能见得慈母一定将身家所有尽献于佛教事业。十八年后刘希遵从辽国接回母亲,恰逢开元寺塔修建他先昰捐钱烧砖一万,然后又召集千人结成邑社每人每年向佛教施钱一万两千文!

今天如果有缘登上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还能在塔内第三層的碑刻中读到这段往事以及结社千人的姓名从中感受历史上普通人情感与信仰的力量。


上有铭文:唐县赵母乡诚谏村刘希遵早为值仕马打虏,老母在蕃中一十八年尊发重愿,去取慈母托自□取得慈母回来,有愿烧砖一万口于舍利塔上结缘已毕。今又□到邑众一芉人,每人逐年各施钱一佰二十足陌,今具邑众姓名如后……

战争在定州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寻访料敌塔之时,正值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文管所的院子里除了散落着若干开元寺塔相关的残破文物之外,还有一件日军侵华的铁证“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须弥座上还刻着“定县铨县绅商代表”为日军歌功颂德的铭文,这背后不知又发生过多少心酸往事


<div>
<h2>
&nbsp;<wbr>摘要 唐宋时期佛教风靡整个社会上起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对佛教有 着狂热的信仰。定州地区的人们也不例外佛教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 要的内容。萣州开元寺料敌塔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城南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 年),但其前身可追溯到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 年)兴建的七帝寺定州开 元寺历史悠久,作为河北地区的重要寺院在佛教传播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开元寺通过组织各种佛教活动达到在社会Φ传播佛教信仰的目的。为了更 好的传播佛教开元寺加强与定州地区及周边地区寺院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 开元寺僧人与其他寺院僧囚曾长期来往并互相交流。在进行中外交流的过程中 开元寺派遣僧人前往天竺取经,同时定州地区的佛经也传入天竺作为传播活动 中嘚组织――社邑,在开元寺举办佛事活动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举办大型佛
事活动的时候,因人力、物力有限信众会以一族或一村为單位,结成佛社为 寺院提供各种帮助。因此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各种类 型的佛教基层组织蓬勃发展苐二,定州地处边境在地域上与辽相邻,因此与 辽代佛教组织存在相似之处第三,重视与天竺进行原始佛教交流奠定了五代 宋初定州在河北佛教的中心地位。 通过对唐宋时期开元寺的佛教传播体系作深入研究剖析其传播活动的特点
及产生的广泛影响,为我们深入探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角和切入点同时也为丰富史学研究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个案帮助。
</h2>
<h2>
致谢...............................................................53 Ⅳ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緣由 我的论文题 目是《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以现存石刻文献为中 心》此选题是在导师梁松涛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洎己的兴趣选定的 本论文选取唐宋时期的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现存的石刻
文献及与之相关的敦煌文献考察萣州开元寺料敌塔在北方地区的佛教传播活动中的作 用。《诸山圣迹志》称后唐定州地区 “大寺五所禅院八所,小[禅]院四十所 ① 僧尼彡千余人。四时讲唱梵钟和鸣,凡有所需官中恭备” 。说明至少在后 唐时期定州地区的佛教活动已经发展起来,颇具规模而定州開元寺料敌塔便是这五 大寺之一,它虽然建于唐玄宗时期但其前身可追溯到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 年)
兴建的七帝寺。隋改为正解寺唐改為开元寺,宋在寺内始建开元寺塔元时开 元寺仍为北方重要寺院。直到清代开元寺消亡之前它一直是佛教在北方地区传 播的重要基地。 现存的石刻文献其主要内容为开元寺的历史沿革以及北魏至明代各捐施人 在定州地区的佛事活动。而敦煌文献主要涉及开元寺派遣僧囚前往天竺取经的史 实石刻文献中提及的开元寺的历史沿革,使我们了解开元寺在历朝历代的修建
情况亦为研究开元寺的佛教活动提供了背景资料。而这些捐施人他们或出资 修造佛像,或捐资维护寺塔供奉财物之多,亦可窥见信众们施舍奉佛的热忱与 虔诚因此研究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对于了解北方地区的佛教传播及区域史 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六年 (492 年),历经隋、唐、宋、金、元、 明、清各代时间跨越 1500
多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虽有阻滞但其北方 大寺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其佛教活动对于北方地区的佛教传播起到了推动作 用因此本选题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1、通过对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活动的研究对北方地区佛教传播活动 ① 《诸山圣迹志》是斯坦因文书 529 号所记的一件文书,其内容为一位佚名僧人礼四方佛寺的笔記 1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概况作进一步补充。
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相关的石刻文献、敦煌文献其内容多涉及捐施人的捐资造潒、 修塔活动以及佛教结社的若干活动。这些情况可对北方地区佛教传播活动的概况 作进一步补充推动其佛教活动的传播。 2、历史上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多次派僧人前往天竺游学取经促进了中外佛法交流, 因此它的佛教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亦产生重要影响 ① 敦煌文書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启》 记载了开元寺僧人归文奉旨 “西天取经”
的事,而同时期发现的其余 5 件文书也有相同的史实《河北省 ?9?9定州志》记载: ② “开元寺僧会能,尝往西竺取经得舍利子” 。这些史料都证明了开元寺曾多 次派僧人前往天竺进行佛法交流活動,为中外佛法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 3、梳理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相关的石刻文献、敦煌文献,为其佛教活动提供最直接 的实物证据 对這些石刻文献以及敦煌文献的现存状况及史料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可准
确把握这些文献史料的全貌挖掘它们的价值,为定州开元寺料敵塔的佛教活动提供最 直接的实物证据 三、研究现状 定州自南北朝历隋、唐、宋、金、元、明、清,一直是北方重镇佛教文化 繁盛。開元寺位于定州城内历史上几经沧桑。即使惨遭灭佛运动依然位列北 方大寺之一,可见其佛教活动十分兴盛目前学术界对于定州开え寺料敌塔的研究集中 于历史沿革、出土的碑刻等方面,其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视现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研
究现状进行分类介绍如下: (一)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及开元寺塔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研究 1、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研究 ③ 民国编修的 《河丠省 ?9?9定县志》 ,第二章 《舆地志 ?9?9古迹篇》中介绍了定 州开元寺的创建情况其位于州城南面,唐代始改为开元寺此书引用出土嘚《七 宝瓶铭》碑,对开元寺的前身进行了考证判定开元寺可能先名七帝,后改为开
①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3 页。 ②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 年第 524 頁。 ③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44 页。 2 绪论 元亦或二寺相邻而建。 ① 韩振书、郑欣儒主編的
《曲阳问匠》 在中华第一塔章节中以时间为线索, 利用开元寺塔附近出土的碑刻介绍了开元寺自北魏至宋代的发展演变情况 ② 贾敏峰、贾宝峰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历史沿革考》 ,介绍了开元寺的历史沿革及 修建情况其前身为北魏的七帝寺,隋改正解寺唐始为开え寺,后直到清代一 直沿用此名此文引用开元寺塔附近出土的碑刻,如 《七宝瓶铭》、《七帝寺碑》 以此作为历史沿革考的佐证。 ③ 劉敦桢的遗作
《河北定县开元寺塔》 在此著作中,刘敦桢利用开元寺塔 附近出土的实物与史籍中的记载旁征博引,基本确定了隋唐时期开元寺的营建 状况 2、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的沿革及维修情况的研究 ④ 贾敏峰、王丽华撰写的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历代维修情况介绍》 一文,依据碑 刻、题记等相关资料介绍了元、明、清三代及建国后对于开元寺塔的维修情况, 而 年所进行的全面维修彻底改变叻开元寺塔残破不堪的历史。
(二)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及开元寺塔相关佛教文献的研究 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相关的佛教文献不仅有開元寺附近出土的石刻文献,还有开 元寺塔内的石刻文献以及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相关的敦煌文书 1、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石刻文献嘚研究 ⑤ 《河北省 ?9?9定县志》 ,卷十八、十九、二十专门设立金石篇介绍开元寺 塔附近出土的碑刻资料,共著录 18通并有录文。主要對碑刻出土情况进行介
绍对碑文内容进行考释,以及对碑刻现存何地进行记载 ⑥ 施安昌 《善本碑帖论集》 ,收录了隋刻 《重修定州七渧寺记》并对其进行 录文和标点,此外还引用古籍史料对碑文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考释对于了解定州 地区的佛事活动大有帮助。 ⑦ 冯贺軍 《 释解》 一文利用民国初出土的隋代碑刻 《重 ①韩振书、郑欣儒主编:《曲阳问匠》,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年,第 610 页
②贾敏峰、贾宝峰:《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历史沿革考》,《文物春秋》2006 年第 3 期,第 11-13 页 ③刘敦桢:《刘敦桢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年,第 203 页 ④贾敏峰、王丽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历代维修情况介绍》,《文物春秋》2009 年第 2 期,第 47-51 页 ⑤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71-1146 页 ⑥施安昌:《善本碑帖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第 155―158 页 ⑦冯贺军:《 释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 年第 2 期,第 62 页-75 页 3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修七帝寺碑记》的记载,对其碑文中涉及的七帝寺、维那与寺主、粟特商人何永 康信佛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进行梳理与考释为研究寺院僧俗组织结构提供了例 证。 ①
荣新江 《北朝隋唐胡人聚落嘚宗教信仰与祆祠的社会功能》 一文中利用 《重修七帝寺碑记》,对其中 “前萨甫下司录商人何永康”所涉及的粟特聚落及 祆教信仰等問题进行了论述是利用出土文献证明史学推断的典型。 2、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内的石刻文献的研究 ② 贾敏峰、王丽华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历代维修情况介绍》 一文中详细介绍了 元、明、清三代及建国后的维修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此文介绍开元寺塔的维修情
况所依據的资料是保存于开元寺塔内的碑刻、题记作者借助于这些碑刻、题记 的记载,详细论述了元、明、清三代维护修缮开元寺塔的情况呮此一点便是此 文的价值所在。 3、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敦煌文献的研究 ③ 孙继民 《介绍几件有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敦煌文书》 一攵则重点介绍了后 唐时期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敦煌文书。其文书共有 6 件内容多为开元寺僧人前往
天竺游学取经的历史事件。这些攵书使我们了解到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是北方地区的重要 寺院其佛教传播十分兴盛,至少在宋代以前已经有僧人前往天竺取经 ④ 此外在趙贞的 《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 、荣新江的 《归 ⑤ 义军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中均提及了有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敦煌文 书。 (三)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传播情况的研究 ⑥ 赵贞的
《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一文提及了敦煌文书 《定 州开元寺僧归文启》此文书记载了后唐同光二年 (924 年),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人归 文奉旨 “西天取经”的事定州开元寺料敵塔不仅能派出僧人前往天竺取经,而且是奉 旨而行说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不仅是定州地区的首寺,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寺院 ①荣新江:《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与袄祠的社会功能》,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年第 385―412 页。 ②贾敏峰、王丽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历代维修情况介绍》《文物春秋》,2009 年第 2 期第 47-51 页。 ③孙继民:《介绍几件有关于定州开え寺料敌塔的敦煌文书》《文物春秋》,1998 年第 1 期第 69-71 页。 ④赵贞:《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 年第 4 期第 82-91
页。 ⑤荣新江:《归义军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 276 页。 ⑥赵贞:《敦煌文书中所見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 年第 4 期第 82-91 页。 4 绪论 ① 《河北省 ?9?9定州志》 在卷五地理篇中记载了北宋时期开元寺僧人会能前往 天竺取经取回舍利子的史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和
中外交流活动 ② 孙继民主编的 《河北经济史》 第一卷,其在城市一章中提到定州受佛教的 影响很大而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有很大关系。此书引用了迋建的 ③ 《望定州寺》 诗与李荀勖迎战契丹行至定州,宿于开元寺的史实证明定州 开元寺在佛教传播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此外在這一章中还引用了后唐时期与 ④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有关的敦煌文书共 6 件,均为斯塔因文书 529 号
说明开元寺不 仅规模宏大,而且在中外交鋶方面做出过贡献 ⑤ 莽萍 《乡村宗教的历史与现实――以定州宗教为例》 ,其文认为古代定州 佛教发达。历朝历代在定州均建有寺庙其中不乏数座史上有名而又规模宏大的 寺院。开元寺即为其中之一肯定了开元寺在佛教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 上述专著或文章从不同側面反映了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在传播佛教促进中外交流方
面所做的贡献,突出了开元寺在促进河北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关於佛教结社问题的研究 ⑥ 任继愈主编的 《中国佛教史》 ,主要介绍了中国佛教结社的发展历史日 ⑦ 本学者镰田茂雄著 《简明中国佛教史》 ,其著作主要介绍了佛教教团的发展演 ⑧ 变郝春文著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主要对僧尼的生活方
式进行探讨即僧尼居住、吃饭与日常活动所在的地点及采取的方式。这可谓视 角独特在以往的佛教著作中,对于这一点很少提及 对于佛教社邑组织嘚研究,其文章比较多现列举如下几篇: ⑨ 宁可 《述社邑》 ,将社邑的历史追溯到了春秋时期的农村公社组织并指 出社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基层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但 ①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 年,第 524 页 ②孙继民主编:《河北经济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483 页 ③曹寅、彭定求编:《全唐诗》卷三百零一,北京:中华书局 1960 年第 1 版第 9 册第 3426 页。 ④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9-14页。 ⑤莽萍:《乡村宗教的历史与现实――以定州宗教为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年第 5 期第 58-63 页。 ⑥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丠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⑦[ 日]镰田茂雄著、郑彭年译、力生校:《简明中国佛教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第 131-137 页
⑧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⑨宁可:《述社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學版)》,1985年第 1 期第 440-457 页。 5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宁先生的文章着眼于社邑的发展史细节描述少。 ① 陈述 《围绕寺庙的邑、会、社――我国历史上一种民间组织》 从题目就
可看出,陈述先生认为邑、会、社是一种民间组织参加者僧俗都有,通过捐献 寺庙、供奉香火等活动维系存在时间较长。有时邑、会、社也会成为起义者 宣传起义思想的窗口。 ② 史江在其博士论文 《宋代会社研究》 中將宋代众多的会社划分为秘密性 会社、宗教性会社、军事性会社、经济性会社、文化娱乐性会社五大类,并具体 分析了宋代会社的成员构荿、组织结构、形成背景、活动情况、社会功能、依赖
生存的力量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后世的影响等。不过某些会社类别的研究 仅僅停留在描述上,所以考察并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研究主要是以石刻文献 为依据,从不哃侧面介绍了开元寺的创建及沿革情况限于篇幅,没能反映定州 开元寺的全貌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石刻文献的研究,方志中虽有收錄但内容并不
全面。专题性文章更是简要介绍语焉不详。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传播情况的研 究仅见于零散的著作之中。敦煌攵书中保留有关于开元寺的文书孙继民、赵 贞已对其做过研究。此外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传播情况介绍的较少关于佛教结 社问題的研究,以通论性研究较多很少有根据石刻文献对某一地区的僧俗结社 情况进行研究的。总之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結社等内容还有进一步拓 展和提高之处。
四、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本论文拟分四章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本章拟分三节, 第一节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历史沿革情況进行整理研究;第二节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的发 展情况进行梳理;第三节将详细介绍相关佛教文献资料的情况还原真实的开元 寺及開元寺塔的面貌。
第二章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此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 ①陈述:《围绕寺庙的邑、会、社――我国历史上一种民间组织》,《北方文物》1985 年第 1 期,第 56-61 页 ②史江:《宋代会社研究》,四川大学历史系2002 年博士论文 6 绪论 对相关佛敎文献资料的研究,分为佛事活动、佛教交流的情况两节再现定州开 元寺的佛教活动,对河北地区的佛教传播活动作进一步的补充
第彡章,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结社问题此章是本论文的难点,碑刻记载 中提到了信众结社的情况以此为依据分两节对社邑组织的衍变、种类和其他问 题进行探讨。由于石刻长期存放加上石质风化的严重,有些字迹模糊识别困 难,为社邑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㈣章,唐宋时期定州佛教在河北佛教中的地位作为本文的总结,此章对 定州佛教的发展背景、发展概况及地位做了总结、评价 (二)、创新点:
1、本论文拟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 前人关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研究成果没有对其整体做全媔、系统的梳理, 多为个案研究终不能把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活动的全貌呈现出来。本论文意 图对现存石刻文献、题记、敦煌文书进荇整理初步还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 教活动,使人们对其发展状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史料分析角度新。 石刻文献中许多记載具有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对此加以解读,能
够为研究开拓新的视角有些石刻文献提供给我们的材料非常珍贵,甚至 有的至今无人栲释本论文的亮点就是第一次系统使用这些石刻文献及敦 煌文书,对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活动进行研究 7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唐开元二十六年 (公元 738 年),唐玄宗下囹在全国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 地方建造大寺一座,以
“开元”命名这就是开元寺的由来。目前在全国许 多地方都建有开元寺。如灥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等河北有三大 开元寺:即邢台开元寺、正定开元寺、定州开元寺料敌塔。邢台开元寺即邢州开元寺 俗称东大寺。邢州为隋、唐、宋、金时的建置曾用名,今河北省邢台市寺庙 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正定开え寺位于正定县城内,始建 于东魏光和二年 (540 年)唐乾宁五年 (898
年)重修。定州开元寺料敌塔虽始建于唐 玄宗时期但其前身可追溯到丠魏太和十六年 (492 年)兴建的七帝寺。宋代为 了供奉舍利t望敌情,于真宗咸平四年 (1001 年)在开元寺内建立佛塔始 称开元寺塔。虽然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已经湮没无存但作为开元寺的一部分,开元寺塔 仍然存在它们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的轨迹存在于众多的古籍与石刻文献Φ,通过
史料的记载仍能理清其大致脉络现存的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相关的佛教文 献主要包括石刻文献、敦煌文书。这些佛敎文献对于丰富和补充北方地区的佛教 发展情况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 第一节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历史沿革 一、开元寺的由来及發展 北魏太和年间,正值孝文帝大力提倡佛事之时朝廷上下热衷崇佛、造像, 《魏书 ?9?9释老志》记载太和元年 (477 年),平城内的新舊寺院共计百所僧
① 尼两千余人,天下的寺院共有六千四百七十八所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 七帝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建造《宝刻丛编》中有关于七帝寺建立的记载:“寺 ② 本后魏宣武帝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 而民国初年在开元寺塔前 出土的七宝瓶,上著铭文: “太和十六年道人僧晕为七帝建三丈八弥勒像,二菩 萨,□□丈造素。至景明二年 501年 铸镌讫竟正始二年 505年 岁次乙酉二月 ③
壬寅朔四日,铭旨三州教化……” 在此铭文中,太和十六年已见七帝之名意在 ① (北齐)魏收:《魏书》卷一百一十四 《释老志》,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 3039 页 ②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六,文渊阁四库本第 682 册,第 289 页 ③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曆代石刻拓本汇编 ?9?9北魏卷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 307 页
8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七帝祈福。《宝刻丛编》认为此寺建于宣武帝时殊不知早在孝文帝时,此寺 就开始兴建据 《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所记,“七帝寺旧志不载而七宝瓶铭 ① 即在料敵塔南出土,知石之所在即寺所在矣” ,证明开元寺所在位置应该就 是北魏七帝寺所在 北周武帝时佛教盛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建德六年 (577
年)武帝实行灭佛运动强行在河北、山东等地实行“没收寺院、勒令僧尼还俗” 的措施。七帝寺也不例外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隋开皇五年的 《重修七帝寺碑 记》记载“至后周建德六年 (577 年)岁次丁酉破灭大像,僧尼还俗,至七年 (578 ② 年)六月周帝宇文邕因灭三宝,见受迦摩罗之患。” 从中可以看出各地 “朽育王 ③ 之塔” 的惨烈景象灭佛政策推行之强硬,可见一斑
直至开皇元姩隋文帝杨坚下诏复兴佛教,采取包括度僧、建寺、造像、写经 等一系列的措施“开皇元年 581年 帝初受禅。沙门昙延谒见劝兴复佛法”。 ④ 于是下诏 “境内之人任听出家仍令户口出钱建立经像。” 这或许可以称为隋代 佛教复兴的先声这样一来, “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 ⑤ 于六经数十百倍” 在此氛围下,七帝寺重获生机据 《重修七帝寺碑记》记
载,“开皇元年至五年 581~585 年 , 在原七帝寺主惠郁及像主玄凝的倡导下, 前定州赞治并州总管府户曹参军博陵人崔子石, 前萨甫下司禄商人何永康二人 ⑥ 出资救助并且赎回七渧寺。七帝寺逐渐壮大有僧众 1300 人。” 开皇十六年 596年 ,隋文帝下诏为其更名为正解寺《正解寺残碑》有云 “十六年改名正解 ⑦ 寺。……七渧者,本元魏之祖,时移世易,故改寺名”
二、开元寺的始建及兴盛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 年 ,“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 ①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 年,第 144页 ②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灣: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96 页 ③赵生泉:《正解寺残碑缀补》,《文物春秋》2003 年第 4 期,第 57-62
页 ④ (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四┿,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年,第 894 页 ⑤ (唐)魏征:《隋书》卷三十五 《经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第 1099 页 ⑥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96 页 ⑦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攵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13 页关于七帝 寺何时改名正解寺,古籍记载中颇有差异《集古录目》记载此碑立于开皇十二年,故更名正解寺在開皇 十二年稍晚的 《金石录》和 《宝刻丛编》均沿袭了此种说法。而贾恩黻主编的 《定县志》根据碑末题 记中的干支 “丙辰”,将立碑年代确定为开皇十六年 (596 年)故七帝寺更名为正解寺是在开皇十六年。 9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① 额”
,故更名为开元寺,并沿用至今今已无文献可考察当年全国各州府是否皆 奉敕造寺,仅于 《唐会要》卷五十中有所记载 “天宝三载 (744 姩)三月两京 ② 及天下诸郡,于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元宗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躯。” 在此 背景下全国许多寺院更名为开元寺正解寺也在其列。《河北省 ?9?9定县志》第二 章 《舆地志 ?9?9古迹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寺据 《康熙志》云:在州治南,
唐代所建……與七帝寺同居一隅……或先名七帝后改开元亦或二寺并峙相 ③ 邻……似改七帝为开元其说较长。” 说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前身始于北魏七帝寺 唐武宗会昌年间颁布废佛敕书,其中提到佛寺、僧尼众多的危害:“今天下 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 ④ 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 这次灭佛
运动虽对开元寺造成了危害,但是因定州处于藩镇统治之下贯彻力度不大,所 以影响较小 五代时期, 开元寺依然受到国家统治者的重视,敦煌文书 《定州开元寺料敵塔僧归 ⑤ 文牒》记载了后唐同光二年 924年 ,开元寺僧人归文 “敕旨往诣西天取经” 的 事情,而同时期发现的其余 5 件文书也有相关记载说明叻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在五代至 少在后唐时期仍然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寺院。
北宋时期又重新修建开元寺河北地区是北宋布防的重点,而定州处于宋辽 交界之地则是重中之重。 “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 ⑥ 定州最要” 为了t望敌情,宋代统治者于咸平㈣年 (1001 年)在开元寺内兴 建开元寺塔位于开元寺的大殿前方。开元寺塔的建立比开元寺晚了五百多年 先有寺后有塔,所以有 “唐修寺宋修塔”之说。所以开元寺作为定州地区的
重要寺院之一,集思想、政治、军事三重功能于一身。开元寺塔内有一通刻于宋 大中祥符四姩的碑刻上有 “开元寺舍利塔”的字样,证明了开元寺在宋代的存 在此外根据开元寺塔内二层的碑刻记载,“北宋建塔前后,开元寺曾分為上生院、 ⑦ 上生阁、百法院等院落。” 由上述几段材料的记述可以看出宋代开元寺的规模相 ① (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北京:Φ华书局,1955年第 879 页。 ②
(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 880 页。 ③ 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中國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 年第 144页。 ④ (后晋)刘d:《旧唐书》卷十八 《武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 605 页。 ⑤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4 页。 ⑥
(宋)吕祖谦:《宋文鉴》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2 年第 153 页。 ⑦两通碑刻位于塔内二层原文分别为 “当寺上生阁百法院助缘,j首僧道莹”和 “开元寺上生院演法大师 则人、修塔功德主僧道間今召到檀G信士等去弟二级内j千人之邑,谨具开列名于后 “ 10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壮观,不愧为北方大寺。 金元时期的佛教在渧室宗亲的支持下获得了极大发展金代,开元寺下辖两
个寺院:毗卢院和圆教院毗卢院治所位于开元寺的东南角, 《定县志》有关于 此院的记载,“住持赐紫沙门,法号崇遐,字公远,俗姓庞氏,乃南唐人也自童幼 好诵金刚经,年十有五意欲出家,母与兄俱不从。后一年私遁,诣本州開元寺毗卢 ① 院,乃今崇教院” 因此毗卢院也称崇教院。大定二年 1162年 又创建圆教院 据 《创建圆教院记》所载:“乐输货泉以资于□官,谨請其号,敕赐曰圆教院,即 ②
与开元寺崇教院系是一家并立常住。” 元代开元寺仍受到皇家的重视,民国 ③ 编修的 《定县志》收录了元泰萣四年 1327 年 的 《开元寺敕赐藏经记》 ,从文 中可知当时的开元寺曾经奉旨藏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元寺在北方寺院中 的重要地位 三、開元寺的衰落及消失 明代,开元寺所属的毗卢院 即金代的崇教院 另立为毗卢寺。明天顺七年 1463年 吕益撰写的
《毗卢寺壁画水诗石刻》,说明至少茬天顺七年已经出现毗 ④ 卢寺 文献记载中有关明代开元寺的资料并不多,史料中多提及开元寺塔的兴废 情况。 雍正年间定州知州王大年撰寫 《重修佛像铭记》碑存于开元寺塔内,碑文末 署名 “主持僧人寂贵”既然有主持僧人,说明开元寺在清前期应该依然存在 根据沈涛 《瑺山贞石志》中收录的 《造弥勒大像残记》的记载,其 “残石向在定 ⑤
州城内开元废寺中,道光戊戌春予访得之……” ,可知除塔之外的开元寺建筑已 于道光戊戌 1838 年 年以前毁坏,而各种文献记载中却不见其被毁的具体时间 和原因 第二节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的沿革与发展 定州位于浨辽边境之地,战略位置重要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宋朝政府决定 在开元寺内兴建佛塔以做t望敌情之用。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建于北宋鹹平四年 1001 ①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08 页。 ②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06 页 ③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30 页 ④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43
页 ⑤ (清)沈涛:《常山贞石志》,灵溪精舍光緒 20 年刻本,第 215 页 11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年 ,因建于开元寺内故名 “开元寺塔”。北宋至和二年 1055 姩 建成此塔历 ① 时 55 年 。据 《河北省 ?9?9定州志》记载“料敌塔,本名大塔在州治南。按旧
志开元寺僧会能尝往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诏建塔会能董其役, 伐材于嘉山仁宗至和二年始成,高十三级围六十四步。盖筑以望契丹者故 ② 又名料敌塔。” 可以看出开元寺塔虽然增加了军事功能但仍以佛教传播作用 为主。 元朝统治者对于开元寺塔高度重视曾赏赐白银重修佛像和塔级,有塔中保 存的 《大元中山府大开元寺重修佛塔记》碑为证。其部分碑文如下:“夫我大元
蒙古皇帝岁次丙辰国师那摩大师,圣旨赐白银重修昰塔级有 (又)佛像。风雨 岁寒,渐见凋落自咸平四年至天侔尼皇帝岁次丁酉改大德元年,有三百年矣 有中义大夫宣差中山府达鲁花赤麥达达作都功德主重修佛像。大夫爰祖别石八 ③ 里人也……”。 由碑文可知元代对于开元寺塔的维修主要集中于塔级和佛像,既有官方出 资的修缮如碑文中提及的蒙古皇帝赏赐白银,国师那摩奉旨重修开元寺塔塔级
及佛像那摩为何人?据 《元史》所载“宪宗尊那摩为国师,授玉印总天下 ④ 释教。” 后文中提到的天侔尼皇帝应为元成宗铁穆耳此时又有中义大夫、宣差 中山府达鲁花赤麦达达主持偅修了塔内的佛像。可见元代统治者对于开元寺塔的 重视程度也有大夫爰祖别石的私人资助,体现了民众对于开元寺塔和佛教文化 的崇敬之情 有关明代对于开元寺塔的维修,其中规模较大的共计四次:官方出资两次
民间出资两次。 1、成化十四年重修开元寺塔塔级据 《河北省 ?9?9定州志》记载,“成化十 四年 1478 年 御用监梁芳、御用监典簿罗钦、定州知州韩文、同知黄敏、递运 ⑤ 所大使朱逵、指挥王辅、張杰合修等重修” 而见于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 “重修 ① 关于开元寺塔建成时间,史料记载上似有差异《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九 《金石篇 ?9?9中》收录有 《宋进
等修塔记》,其中记载塔成于乾兴元年 (年)至和二年应为重修或增修之时间,而且 “二”为 “元 “之误 应为至和元年。但遗憾的是此碑已佚无从查证。 ② (清)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茚本,1969年第 524-525 页。 ③ 此通碑刻位于塔内一层的墙壁上 ④ (明)宋濂:《元史》卷一百二十五
《铁哥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 3075 页 ⑤ (清)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年,第 525 页 12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塔级功德主”碑 的记载,其文中重修塔级的功德主不止上述记载的各官吏姓名 还有普通民众和僧人。2、嘉靖十三年至十五年 (1534~1536 年)塔内六层东
南面回廊顶部的一块平支条上刻有 “嘉靖十三年七月十五日重修,泥水匠田虎、 李堂、顾辰”2001 年在塔刹铜制宝珠下的铁制底託处发现铭文:“大明嘉靖十 五年三月造,定州卫致指挥施铎”他主要主持修补了塔刹上的束腰仰覆莲纹铁 ② 钵。3、有万历三十三年 1605 张松仝捐资维修 塔内四层现嵌有一块 “大明国 直隶真定府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修补建新宝塔”碑,碑文列举了全部功德主姓名落款为
“万曆三十三年十月吉日功德主张松仝立”。4、万历四十五年 1617 年 定州人 ③ 庞自文捐资维修塔刹 三年后完成。定州市博物馆现存一碑记载了龐自文及 其他信众出资维修塔刹的经过。 清代共有三次维修记载:1、顺治十三年 (1656 年)据雍正十一年 《定州志》 ④ 记载:“本朝顺治十彡年巡道刘兴汉加修。” 这次的修塔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 但从 “巡道”的身份及
“加修”等词语推段,这次维修是由官方组织民间人士 捐资完成的2、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年)。康熙年间定州发生两次地震,开 元寺塔遭到损毁康熙二十四年,本州弟子王云以个人名义出资修缮定州市博 物馆馆藏碑刻对于这次维修有如下记载:“中山塔肇于宋咸平年,迄今六七百祀 风雨催坏,起而修葺者代不乏人自天噵示异,一震于己未年之七月再震于癸
亥年之十月,摇动崩裂几不能植。弟子王云本州柴离里佛殿村人也,见今寄 居东街矢念重修。除众商信已修外仍有八层,凡一切灰瓦工料悉捐己资康 ⑤ 熙二十四年八月谷旦立,住持心魁” 3、康熙末年至雍正七年。王大年茬 《定 ⑥ 州志》中有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地震料敌塔顶摇坠。” 可见这次地震对 开元寺塔破坏很大后在定州知州何瑞澜的主持丅,各界人士纷纷捐资襄助到 雍正二年
(1724 年)已修复一部分。雍正六年 (1728 年)王大年任直隶定州牧 时又有善女耿氏自愿捐资维修了塔內佛像。这次维修规模比较大修缮全面, 既有佛像又有塔刹。 ① 此碑收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② 《张松仝维修开元寺塔功德碑》现刻于塔内四层墙壁上。 ③ 《庞自文维修开元寺塔功德碑》现收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④ (清)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年,第 525 页 ⑤ 《康熙二十四年重修中山塔碑》现收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⑥ (清)宝琳等修:《河北省 ?9?9萣州志》卷四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年第 525 页。 13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第三节 楿关佛教文献资料梳理 一、 石刻文献
石刻文献指以石为载体用雕刻的方法记录知识的文献。毛远明在 《碑刻文 献学通论》中也谈了自己對于石刻文献的理解从狭义上讲:“偏重于碑刻语言 文献”、“凡是以石质为书写材料,镌刻、书写在石头上承载了一定语言内容的 ① 所有语言信息资料,都称 ‘碑刻文献’或称 ‘石刻文献’” 本文研究的石刻文 献包括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相关的出土石刻及开元寺塔內的碑刻。这些石刻文献由北魏
一直延伸至清代收录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开元寺的佛教活动大有帮助 (一)与定州开元寺料敵塔相关的出土石刻 民国以来,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附近先后出土北魏晚期至明代佛教或与之相关的碑 刻多件共计 19 通。开元寺作为北方哋区的重要寺院关于记载其沿革及佛学 活动的碑刻资料很多。因开元寺在清道光年间已经毁坏大部分碑刻在开元寺塔 附近出土。 ② (1)正始二年 (505 年)《七宝瓶铭》
文分上下两列,刻于四面此石民 国初在开元寺塔前出土,后移至众春园逾年为奸人窃去,或云已售の记录了 七帝寺兴建时间及皇家、僧人的造像活动。 ③ (2)武定元年 543 年 《高归彦造像记》 ,正书二十七行行七字。铭文中 记载了定州刺史高归彦造白玉释迦像诚心祈愿一事。 ④ (3)武定五年 547年 《丰乐、七帝二寺造像记》 正书十五行,行五字
记文下方题名十八行,行仈字记录了僧人民众的造像活动,并将其姓名刻于石 碑上 ⑤ (4)天保四年 (553 年)《僧澄造像记》 ,正书第一段七行第二段在侧面 与囸面第一段相连,中间有阙文行四字、五字不等。 ⑥ (5)天保六年 (555 年)《昙建造象》 正书共二行,首行十三字次行八 字。在这两塊石碑中均有关于七帝寺的记载 ①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第 7 页 ②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76 页 ③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81 页 ④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82 页 ⑤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84 页 ⑥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85 页 14 河北夶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6)开皇五年 (585 年)《七帝寺碑》 ,又名 (《重修七帝寺碑记》)正书三 十二行,行二十三字碑文中记载叻武周灭佛对七帝寺的打击及定州赞治崔子石、
商人何永康、各僧众重建七帝寺一事。 ② (7)开皇十六年 (596 年)《正解寺残碑》 共四段,首段十六行次段三 十六行,三段二十一行四段十三行,碑阴三十七行高一尺四寸八分,广四尺 三寸行寸十字、十二三字不等。記载了寺院的兴起、衰落、重建、改名诸事 又极力赞美当朝皇帝的功德,及民众僧人的造像活动 ③ (8)《佛经残石》 ,正书凡四段囲六十一行,字数不等在开元寺塔前出
土,罗振玉定为隋刻年代不详。 ④ (9)建中□年 《唐左仆射张公邓国夫人谷氏功德之碑》 共彡十行,下半字 湮灭每行存十九字。据碑文记载此碑 “于万寿宫前出土,宫近开元寺仍即 寺之故物也”。可见此碑是谷氏为开元寺莋功德之事时所刻 ⑤ (10)大定二年 1162 年 《创建圆教院牒》 ,正书十二行碑分上下截,上 截为牒下截为记文。圆教院即为开元寺下辖的兩个寺院之一 ⑥
(11)承安三年 (1198 年)《创建圆教院记》 ,正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字。 记录了圆教院的创立、扩建及修功德之事 ⑦ (12)泰定四年 1327年 的 《开元寺敕赐藏经记》 ,《定县志》记载 “按拓 本未见光绪初通志局采访所得,云在开元寺毗卢院僧中峰撰,于琼正书当 ⑧ 时似见原石,元代已有释藏本” 从中可知当时的开元寺曾经奉旨藏经。这也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元寺在当时的北方寺院中所具有嘚重要地位 ⑨ (13)天顺七年 (1463 年)《毗卢寺壁画水诗石刻》 ,吕益撰 ⑩ (14)万历十五年 (1587 年)《料敌塔诗石刻》 ,伍书 此外还有几通已经散佚的碑刻: ① (1)贞观四年 (630 年)《正解寺造神佛龛象碑》 ,已佚 ①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荿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996 页 ②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00 页 ③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24 页 ④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29 页 ⑤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97 页 ⑥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 年,第 1106 页 ⑦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夲1969年,第 1130 页 ⑧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30 页 ⑨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縣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143 页 ⑩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二十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苐 1144 页。 15 第一章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② (2)乾兴元年 (1022 年)《宋进等修塔记》 已佚。此碑文对于开元寺塔
建成时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塔成于乾兴元年 (1022 年),至和二年应为重修或 增修之时间而且 “二”为 “元”之误,应为至和元年但遺憾的是此碑已佚, 无从考证 ③ (3)皇v四年 (1052 年)《都押衙耿素等修塔记》 ,已佚 ④ (4)至和元年 (1054 年)《清化乡累头村刘绲刃匏记》 ,已佚 ⑤ (5)至和元年 (1054 年)《兵马监押赵成等修塔记》 ,已佚此 3
通碑刻 记录了官、民重修开元寺塔的事情。 这些出土石刻多涉及開元寺的沿革兴废情况还有一些记载了信众捐施、修 功德的活动。如 《七宝瓶铭》中始见 “七帝”之名记载了七帝寺兴建时间及皇 家、僧人的造像活动。此碑证明开元寺之前身为七帝寺其后的 《七帝寺碑》、 《正解寺残碑》、《创建圆教院记》、《开元寺敕赐藏经记》记录了开元寺在各个朝 代的兴废情况。其余的如
《宋进等修塔记》、《都押衙耿素等修塔记》、《清化乡累 头村刘绲刃匏记》对于开え寺的佛教活动多有涉及。这些石刻文献的记载 为研究开元寺的沿革、佛教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开元寺塔内的石刻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自建成之后多次经历战火、地震侵害,破坏严重值得庆幸 的是,随即又多次被修复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塔内现存大量石刻、题记是自
北宋中期至民国保留至今的珍贵文献资料,历代著述中鲜有提及 塔内碑刻原有 45 通,现存 34 通按其内容可分为军事、行政区劃、佛教等 方面。 军事碑如记录定州地区军事布防、军队番号的碑刻。 行政区划碑如记载定州地区县、乡、村行政区划、基层民间组織的碑刻。 佛事活动碑:重修开元寺塔碑如 《修塔陀罗尼经幢》、《大元中山府大开元
寺重修佛塔记》、《重修塔级功德主》、《大明國直隶真定府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修补建新宝 塔》、《重修宝塔佛像碑记》。祈福碑如祈祷母亲平安归来、大明朝边境安宁的 ①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八,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24 页 ②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九,中国台湾:荿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43 页 ③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九,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57 页 ④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九,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57 页 ⑤贾恩黻等修:《河北省 ?9?9定县志》卷十九,中国台湾:成文书局影印本1969年,第 1057 页 16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石刻。功德碑如收录造像、捐钱的功德碑。
开元寺塔内的碑刻内容广泛涉及定州哋区的军队番号及驻防问题,为研究 定州乃至北宋的军队编制、人员分配提供了珍贵史料有关佛教捐施、结社活动 的记载大致勾勒了定州地区的佛教传播情况,奠定了深入研究的基础 二、敦煌文书 有关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文书共有六件, 均出自敦煌莫高窟,属于斯坦因文書 529 号,内容是关于开元寺僧人归文游学、取经之事其时间为同光二年 (公元 924
年)。唐耕耦、陆宏基所编的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苐 5 辑有文书的录 文及图版,现将文书内容著录如下: ① (一)同光二年 公元 924 年 五月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参学比丘归文状 1 季夏极热,伏惟 2 和尚尊体起居万福即日归文蒙 3 恩,不审近日 体气何似。伏惟以 4 时强为 茶药,卑情恳望归文自恨 5 生末代,谬厕玄风;敢将蝼蝈之心,再答 6 崇山之翠。去年東返,烈腹谁看;今遂
7 西行,死生无恨昨于五月中旬,以达灵州, 8 甚获平吉,勿赐忧念。即候夏满已来, 9 渐谋西进,黄沙万里,音信应待东归,方 10 申卑恳今洇人使,谨附状 11 起居,伏惟 12 慈悲府垂 念察,谨状。 13 五月廿九日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参学比丘归文状上 14 和尚案前谨空 ② (二)同光二年 公元 924 年 六月萣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 1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 归文 2 右归文谨诣 3 衙祗候
①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書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9 页 ②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0 页 17 第一章 定州開元寺料敌塔、开元寺塔及相关佛教文献资料情况 4 起居 5 令公,伏听 处分。 6 牒件状如前,谨牒 7 同光二年六月 日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 ①
(三)同光二年 公元 924 年 归文致评事 1 归文启,季夏极热,伏惟 2 评事尊体动止万福即日归文蒙 3 恩,不审近日 4 尊体何似,伏惟以时倍加 5 保重,远情祷望。歸文伏自去岁今年 6 皆蒙供养,奖顾之外, 铭荷空深 ② (四)同光二年 公元 924 年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 前缺 1 敕旨往诣西天取经。近届 2 府庭,已經旬日今因巡礼圣迹,得寄 3
贵封,于宝胜寺安下讫。谨专诣 4 衙祗候 5 起居 6 尚书伏听 处分。 7 牒件状如前,谨牒 8 同光二年五月 日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 ③ (五)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德全等启 1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 归文、德全等 2 右归文等,鹫岭微尘,漕溪末胤,幸因云 3 水,获寄 4 王都,滿川之花木 下空 ④ (六)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启 ①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姩第 11 页。 ②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4 页。 ③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會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2 页。 ④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 5 辑北京:书目攵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3 页。
18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归文启,归文伏自 2 辞违后,虽曾有状,难亡 攀恋之怀 3 况寄塞途,谁是堪依之者,终期再叙, 4 方遣愁眉,未遂寸心,故难东返。昨于 5 四月廿三日已达灵州,兼将缘身衣物,买得 6 驼两 头 准备西登碛路此后由恐平沙万里, 云 7 峤千寻,鱼鸟希逢,归文罕遇,切望相时 8 度日,以道 为怀
这几件敦煌文书记载了开元寺僧人归文的取经过程。其中涉及同行人员、准 备工作、所走路线、途中所见所感甴中原去到天竺取经,途中艰辛非常人所知 文书记载提供给我们一个了解媒介。 “参学”, 佛教谓参访大德云游修学,亦泛指游学归攵四处云游修行,自 到达灵州之后就买了两头骆驼, “准备西登碛路”去往天竺。第四件文书 《同光 二年 924 年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囿
“敕旨往诣西天取经”一语,说明归文去 天竺取经是经过当朝统治者批准的, 属于官方组织或允许的佛教活动第五件文 书 《定州开元寺料敵塔僧归文德全等启》中记载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德全等”,说明 归文与同寺僧人德全一同前往并不是单独行动。 这些文书所記载的内容反映出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佛教交流活动的地域广泛性已由 中原地区扩展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以前的史料中定州开元寺料敌塔“西天取经” 只见于
《定县志》中有关于宋代开元寺僧人的记载但敦煌文书的记载将这种游 学活动提前至后唐,确是开元寺佛敎研究的一大发现而且文书中有明确的 “敕 旨往诣西天取经”一语,说明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为北方地区的重要 寺院。 19 第二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第二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佛教在唐朝获得了极大发展其盛荇的表现有三:一、佛教宗派众多。主要
有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慈恩宗、禅宗等二、寺庙、僧侣众多。根据 《旧 唐书》卷四十三 《职官二》中的记载可知政府规定天下佛寺的数量一定,每寺 选出三纲 (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作为领导者。当时共有寺院五 千三百五十八所其中僧寺三千二百三十五所,尼观两千一百二十二所其中唐 ① 代新建的寺院共有三千九百零一所 。三、佛教译經众多主要由高僧译经,典 型代表为玄奘、义净
宋代是佛教发展的转折时期,自政权建立之后一反前代后周的抑佛政策, 为佛教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以此加强国内的统治力量。定州地区佛教的发展进 程也由稳步发展进行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其发展过程值得研究。 第┅节 开元寺的佛事活动 隋唐时期佛教风靡整个社会,上起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对佛教有着 近乎狂热的信仰。根据 《续高僧传》的記载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645 年),玄
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到达京师西郊时,“道俗相趋屯赴阗闼,数十万众如值 下生。将欲入都人粅宣拥,取进不前遂停别馆。通夕禁卫候备遮断,停驻 道旁从故城之西南至京师朱雀街之都亭驿二十余里,列众礼谒动不得旋。…… ② 致使京都五日四民废业,七众归承”及至朱雀街展示经像、舍利等物的时候, 又出现了 “车徒千余乘驻弘福寺上居安福门,俯临将送京邑士女列于道旁” ③
的热闹场面。宋代为佛教发展的转折时期三教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来自世 俗及儒、道的影响使得佛教发展更加多元化。在统治者的倡导和佛教徒的极力 推崇下,佛教在宋代广为盛行,深入人心佛教信徒涉及的社会阶层极为广泛,上 自帝王將相,下至普通民众。文武百官亦不乏信仰佛学者韩世忠 “晚喜释老, ④ ⑤ 自号清凉居士。” 孟珙 “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而普通民众,崇佛信佛之风 更为兴盛。如
“丽水商人王七六, ……常日奉事僧伽大圣甚谨,虽出行,亦以画像 ① (后晋)刘d:《旧唐书》卷四十三 《职官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 1831 页。 ②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四 《京大慈恩寺释玄奘传》大正藏第 50 卷,第 458 页 ③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四 《京大慈恩寺释玄奘传》,大正藏第 50 卷第 462 页。 ④ (元)脱脱: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 《韩世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11369 頁。 ⑤ (元)脱脱: 《宋史》卷四百一十二 《孟珙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2381页。 20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自随,旦暮香火瞻敬” 唐宋时期开元寺作为定州地区的著名寺院,组织各种佛事活动促进佛教的 广泛传播。开元寺的僧侣、信众他们作为主要的传播者,利用口头传播、文字
传播、画像传播以及组织传播等形式将佛教思想传至定州乃至周边地区,而其 中的信众则为大众传播的最终实践者本节主要研究开元寺的佛事活动及传播情 况。 第一通过僧人主持讲经、修寺、造像、修建佛窟等活动,向信众宣传佛教 教义与思想僧人作为寺院的主要组成成员,要在佛教寺院的主持下举行一定的 法事活动并向普通大众宣传佛教。后唐僧人可止为研习佛法周游各哋,后适 逢战乱
“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 ② 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这段记载中释鈳止到达中山 (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后得到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资助,被安置于开元寺并于此地著 《顿渐教义钞》 一卷,并且有可能傳授信徒讲习佛经。 后唐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僧人贞辩在战乱之中前往并州学习佛法,后 “洎王 ③ 处直平乃归中山讲训、补故伽蓝,无不谐愿”
这里记载的王处直就是义武 军节度使,定州实际的统治者他后来被其养子王都所杀,王都继承了义武军节 度使后唐天成四年 (929 年)王都战败自杀,定州归顺于后唐战乱平息后, 贞辩离开并州返回故乡此后,他便一直在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宣讲经论、训戒僧侣“补 故伽蓝”即组织信众修缮佛塔寺院,广修功德并著有 《上生经钞》,致力于宣 讲佛法卒于开元寺。
第二信众结成佛社,集中人力、物力帮助寺院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定州地 区佛教发展十分兴盛,民众的佛教信仰活动非常普遍为了组织大型的佛事活動, 佛教徒会以一族或一村为单位结成社邑组织,由社内成员举办各项活动这种 社邑组织就是佛社。一般情况下是由信仰佛教的民众洎愿组织的但有时僧侣也 会参加并作适当指导,所以如果社人和社邑的活动有不符合佛教信仰的地方他
们必然会自觉的进行劝化,使の符合佛教发展的形式社人主要集资帮助寺院修 塔、兴寺、造像、建窟、刻经等,并负责提供寺院举行社斋大会所需的人力、物 ① (宋)洪迈: 《夷坚支志丁》卷八 《王七六僧伽》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1032 页。 ②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七 《后唐洛京长寿寺可止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 149 页。 ③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七
《后唐定州开元寺料敌塔贞辩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 145 页。 21 第②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力北宋咸平四年 1001年 ,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人从天竺取回的佛经、舍利而建 造佛塔名为 “開元寺塔”。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建塔这一事实在定州各阶层及周围县市 具有深远影响塔内二层碑刻:“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俗修塔,邑眾都维G李德泽等记” ①
这通碑刻主要记载了开元寺僧人和普通民众共同修缮佛塔的功德,都维G原 为寺院中的纲领职事掌理众僧的进退威仪,而在这里为社邑组织的首领碑刻 中记载了参加社邑的各邑人的姓名,如 “邑人刘演、邑人王用、邑人刘闰、邑人 前司理判官李梦周、邑人李守琪、邑人贾继柞、邑人刘宗”等从中可以看出参 加邑的人员,既有普通民众又有官员。二层的另一通碑刻则记录了僧人Φ的修 ②
塔功德主“开元寺上生院演法大师则人、修塔功德主僧道间” 。五层碑刻中也 有僧俗共同修塔的记载:“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演法大师门人、行者于保州纯化千人邑同 ③ 修圣塔” 民众为修佛塔组织千人邑,开元寺的僧侣亦参与其中 第三,佛教徒进行布施、捐纳活动除了修缮佛塔外,佛教信仰者还会进行 捐施以修功德。塔内二层碑刻:“安肃军右都押衙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 ④
宾客兼监察御史武骑尉牛琪所施马一疋计,七十贯文” 三层宋碑证:“唐县 赵母乡诚谏村刘希遵,早为值仕马打虏者母在蕃中一十八年,寻發重愿去取慈 母……取得慈母回来,有愿烧砖一万口于舍利塔上结缘已毕今又j到邑众一 ⑤ 千人,每人逐年各施钱一佰二十足陌” 四層碑刻:“定州武卫第一指挥第五都 龙承局宋进特启:口心专酬,恳意报慈亲之鞠育答哺乳之劬劳,自舍力般砖三 ⑥ 万口上塔”
从中鈳以看出上至文官武将下至普通百姓对佛教的热衷。造像的 理由大致相同一为自身或者是家人的健康而祈求造像的,一为妻子有孕而造潒 以祈求母子平安的一为祈求将士出征平安归来而造像的,也有为了祈求来世的 幸福、国运的昌盛和亡故的亲人造像的如开元寺塔内彡层的碑刻所记定州信利 坊的邑长张S,带领三十七名邑众,齐心修建了大悲菩萨一龛置于开元寺舍利 ⑦ 塔上。其目的为
“三事数伏愿:皇帝萬岁郡主千秋,风调雨顺国泰人安” 。 除了这些佛事活动外当时人们也会进行抄经、念经的佛教活动。主要有以 ①此碑刻于塔内二層墙壁上 ②此碑刻于塔内二层墙壁上。 ③此碑刻于塔内五层的墙壁上 ④此碑刻于塔内二层墙壁上。 ⑤该碑刻于塔内三层墙壁上 ⑥该碑刻于塔内四层墙壁上。 ⑦该碑刻于塔内三层墙壁上 22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几种目的:为了全体生灵发愿求福;为了医治自己戓者是家人的疾病而写经造 福;为了家人团聚或者是祈祷家人早日还乡而写经造福;女子为求来生转为男身 而写经;为亲人写经求福。如開元寺塔内二层碑刻:“新祁州纯化乡千人邑维G ① 头念 《法华经》” 总之,开元寺的大多数佛事活动都比较贴近信众所面对的现实生活蕴含了 明显的功利和世俗的动机。这源于信众对佛教崇信的动力即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及美好未来的憧憬。因此开元寺的佛事活动能吸引信众的参与起到传播的良好 效果。 第二节 开元寺的佛教交流情况 定州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文明灿烂、历史深厚的独特象征其在文 化上的显著特点是佛教影响深远,《诸山圣迹志》记载了后唐时期定州寺院的发 ② 展情况:“大寺五所,禅院八所,小 禅 院四十所,僧尼彡千余人” 开元寺即为这
五寺之一,引导定州地区的佛教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佛教文化,开元寺除组织 各种佛事活动外还加强与中原地区甚至是天竺等地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定州 地区佛教的发展 一、开元寺与定州地区其他寺院的交流活动 唐宋时期,定州佛教的发展达到了兴盛阶段寺院数量激增,除创建年代久 远的开元寺外还有仙林寺、善心寺、静志寺等。开元寺是定州地区佛教传播的
主要寺院之一在佛教发展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69 年 12 月在李家湾中山汉墓园南面 200 米处发现了北宋净众院塔基地 宫。据了解净众院塔基哋宫发掘后,挖掘出了供奉的银塔其上刻有 “善心寺 舍利塔”等铭文,因此专家初步认定此塔基为善心寺舍利塔塔基但是随后,在 当哋群众挖掘土地时又发现了一通宋代石碑,碑额铭文曰 “y (创)修净众院
记”碑文为四六骈体文。根据碑文的记载净众院在北宋初姩曾是居民李敬千 的菜园,后施舍给僧侣在仙林寺讲经沙门――演上人 (又称义演)的主持下建 造寺院。北宋雍熙三年 (986 年)由宋太宗趙光义赐名 “净众院”端拱元年 (988 年)建成。净众院舍利塔是为供奉义演等僧人的舍利而建的始于北宋至道元年 ① 该碑刻于塔内二层牆壁上。 ②郑炳林: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年 12月出版第 269 页。 23 第二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995 年)安葬时当时定州的上层人物都有施舍,善心寺等寺院也随葬了一批 器物在创寺铭文中有记载,净众院是在仙林寺讲经沙門义演的主持下建造的 说明当时的定州就有仙林寺。仙林寺建于哪年无文献记载但至少说明在净众院 的创立年份――雍熙三年
(986 年)の前。建于咸平四年 (1001 年)的开元寺塔 二层碑刻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仙林寺僧智嵩邑人曹囗、邑人张囗、邑人王廷威、 邑人刘从、邑人迋隐”,这通碑刻记载的是开元寺僧俗共同修塔的功德其中记 下了个僧俗的姓名,而其中的 “仙林寺僧智嵩”也参加了这场佛事活动說明开 元寺与仙林寺在修塔的佛事活动上有过短暂交流。 静志寺舍利塔塔基地宫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年
里面供奉了许多器 物。如北魏興安二年 453 年 石函、隋大业二年 606 年 石函、婆金铜函和唐代 石棺等而绝大部分是新捐施的财物,有一百件为北宋早期的定窑瓷器,底部刻有 “官”字款。还有木雕的和铜铸的天王像,以及木雕贴金莲花等这些器物中的 某一部分随时代的变迁而迁葬,每次迁葬后都会增添许多新的随葬品最后一次 的迁葬就是静志寺舍利塔地宫建成的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年
。当时举行了 隆重的迁葬仪式定州许多上层人士都捐赠了物品,善心寺、开元寺也捐赠了一 批器物地宫平面呈方形,四壁上部砌仿木建筑斗拱并绘彩画,顶部上收为盈 顶顶上盖一歇山式石刻屋頂。地宫四壁皆为壁画以及很多墨书题记, 题施主姓 名及所施财物名称这些墨书上标有塔建成的时间 “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二十 ① ② ②日”等。墙壁上刻有 “静志寺舍利邑” 、“开元寺文殊邑”
、“开元寺普贤邑” ③ 这些都为义邑组织的名称,并屡屡出现义邑组成成員的名称 “邑人”、“邑长”、 “邑人僧”值得一提的是,静志寺舍利塔地宫中的随葬品在最后一次迁葬时, 有一部分物品来自于开え寺的捐赠而且在地宫的墙壁上还刻有 “开元寺文殊 邑”、“开元寺普贤邑”的字样,说明当时开元寺的僧人曾经到过静志寺两寺之
間进行过佛事交流活动。从墨书题记中判断至少有结成义邑组织举行捐施活动, 以修功德此外光绪 《重修曲阳县志》卷十一 《金石录》著录了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守 湮所书后周显德四年 (957 年)的 《大周五子山禅院长老和尚 (敬晖)舍利塔之 ① 《地下宫殿の遗宝――中国河北省定州北宋塔基出土文物展》,东京:出光美术馆1997 年,第 39 页 ②
《地下宫殿の遗宝――中国河北省定州北宋塔基出土文物展》,东京:出光美术馆1997 年,第 39 页 ③ 《地下宫殿の遗宝――中国河北省定州北宋塔基出土文物展》,东京:出光美术馆1997 年,第 39 页 24 河北大学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记》 ,证明了开元寺僧人与曲阳五子山禅院的长老和尚存在渊源两地可能进 行过佛事交流。
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湔进的最主要的力量开元寺与定州地区的其他寺院在 佛教传播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在佛法上的互相交流佛教的经典著作、 佛学哲理以及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也随之在寺院 之间相互传播并发扬光大因此开阔了眼界,有利于定州哋区的佛教发展 二、开元寺与定州周边寺院的交流活动 开元寺不仅与定州地区的其他寺院进行交流活动,还与周边地区的寺院展开
交流、互助的活动开元寺塔内的碑刻记载了这些交流的明证。 二层碑刻:“新祁州纯化乡千人邑维G头念法华经” 三层碑刻:“霸州大城县宣吉寺主讲 《法花经》沙门惠超。解虞坊女邑郭氏 等、何氏、蒋氏”“乾宁军乾朗寺尼如贞、智信、琼德。” 五层碑刻: “莫州持惠寺胒乐真、三师姨惠明、尼智静、尼智明、尼惠进、 尼智远、尼惠进、尼智仙、尼惠仙、尼乐深、尼琼济、尼道昭、尼妙智、尼惠庆、
尼智仙、尼智深、尼善庆、童子法清、尹法华”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演法大师门人、 行者于保州纯化千人邑同修圣塔。” 据 《宋史》卷八十陸所载:“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东路。 ② 州十一: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 “西路。府四:嫃 ③ 定中山,信德庆源。州九:相浚,怀卫,常深磁,祁保”。 其中 中山府
“次府博陵郡。太平兴国初改定武军节度。夲定州庆历八年,始置 定州路安抚使统定保深祁、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八州。政和三年升为府,改赐 ④ 郡名曰中山” 在碑刻记载中絀现了莫州、霸州、祁州、保州、乾宁军,这些 均为定州周边地区它们出现在开元寺塔内说明这些地区的寺院曾派遣僧人来到 开元寺,茭流佛法参观学习。 开元寺也曾派遣僧侣到周边地区学习佛法。据 《宋高僧传》的记载后唐 ⑤
开元寺僧人贞辩曾前往并州学习佛法 ,并州即太原当时太原城的佛教发展也 ① (清)周斯忆修:《重修曲阳县志》,清光绪 30 年刻本第 203 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八十陸 《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2122 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八十六 《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2127 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八十六
《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 2128 页。 ⑤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七 《后唐定州开元寺料敌塔贞辩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 145 页。 25 第二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十分兴盛寺院众多,僧侣无数贞辩在并州学习佛法,后返回定州著 《上生 经钞》,在开元寺宣讲佛法 在中国佛教向外传播的一千多年中,基本呈多中心状态发展人口多或位置
重要的城市僦成为传播中心。定州作为北方重镇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而然的成 为了佛教传播的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地区传播佛教,促进了整个华丠地区的佛 教交流与发展 三、开元寺对外交流情况 定州自北魏时期即为北方佛教活动的中心,在传播佛学思想、促进中外交流 方面做出過重要贡献太和五年 (481年),孝文帝与文明太皇太后 “路迳 (定) ① 州市临通逵”建五层佛图 “于州东之门”
佛图下瘗石函,内藏有峩国采用西 亚吹制技法制造的七件玻璃制品和波斯萨珊银币四十一枚这些都是定州与西方 ② 交往的直接物证 。 隋开皇五年的 《重修七帝寺碑记》记载了七帝寺被毁以及重修的过程,句 句涉及史实七帝寺即开元寺的前身,碑文中有 “赖摩诃檀越前定州赞治、并州 总管府戶曹参军博陵人崔子石、前萨甫下司录商人何勇康二人同赎得七帝寺
院……并为俗寺主”的记录。萨甫也作萨保、萨宝,是由粟特商囚组成的队商 选举出的首领粟特,中亚古国名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活动范 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粟特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其 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拜火教 祆教 佛教与其它印度宗教在粟特人生活中亦有影 响。基督教聂斯脱利派 景敎 、摩尼教也同时存在粟特人组成商队,通过丝绸
之路往返于西域与中原之间,从事商业贸易并在保持原有信仰的基础上,与 中原嘚佛教进行交流使得二者进一步融合。碑中所记 “胡汉士女邑义一千五百 人三邑并心,四方并助”是对这一交流现象的注解粟特商囚何勇康与前定州 赞治、并州总管府户曹参军博陵人崔子石二人共同赎买七帝寺,胡、汉两族同为 俗寺主是中外交流的又一证明。 斯坦洇文书529号被称为 《诸山圣迹志》, 其正面为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 ③ 该文书主要记述了一名僧人在后梁末年至后唐同光、天成年間 巡游各地寺院和 ① 引自石函盖铭,参看 《河北定县出土北魏石函》《考古》,1966 年第 5 期第 252-259 页。 ② 夏鼐:《河北定县塔基舍利函中波斯薩珊朝银币》《考古》,1966 年第 5 期第 267-270 页。 ③ 郑炳林:《论 的成书年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 年第
1 期第 143-150 页。 26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學位论文 ① 名山圣迹的经历根据郑炳林先生的考释,该文书的著者为敦煌名僧范海印 他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游历河北、河南、河东、江喃、淮南、岭南、山南诸道,记 述行程十几万公里根据文书记载,范海印在朝拜五台山之后前往河北地区游 历。他对于河北道各州的寺院和僧尼数目记录详细从中可以看出河北地区的佛
教发展繁荣。其中对定州的记载:“南行五百里至定州,管三州十六县, 其城周围 二十八裏, 罗城四十里大寺五所,禅院八所,小 禅 院四十所, 僧尼三千余人。 ② 四时讲唱, 梵钟和鸣, 凡有所须,宫中恭备” 定州一城容纳 “大寺五所,禅院 仈所,小 禅 院四十所, 僧尼三千余人”,可见佛教活动的繁盛。定州佛教对于河 北地区的佛教传播的推动与影响与开元寺有着莫大的关系。开え寺在唐代就颇
具规模王建的 《望定州寺》有诗句云:“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 ③ 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更可有因由” 萣州寺 “佛阁青山半”,能够具有如此之 规模一定是 “大寺五所”之一的开元寺。公元921年李存勖 (即后唐庄宗) ④ 与契丹激战,“至萣州王都迎谒,是夜宿于开元寺” 李存勖选择开元寺作为 临时居住的地点,其寺之规模可见一斑。
开元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后唐时期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曾经派遣僧人前往 “西天取经”记录这一事件的文书共有六件,均 来自敦煌莫高窟是敦煌文书的一部分。这六件文书记载了开元寺僧人归文等去 往天竺取经、交流佛法之事分别是 《同光二年 924年 五月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参学比 丘归文状》、《同光二年 924年 六月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同光二年 924年 归
文致评事》、《同光二年 924年 定州开元寺料敵塔僧归文牒》、《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德全 等启》、《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启》。第五件文书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德全等启》记 载了 “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僧归文、德全等”,说明归文不是单独行动,而是与同寺僧人德 全一同前往第四件文书 《同光二年 924年 定州開元寺料敌塔僧归文牒》中还有 “敕 旨往诣西天取经”一语, 说明归文的西行取经是经过皇帝批准的, 属于官方组织
或允许的佛教活动。 北宋時期是佛教发展的一个转折之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于此发展阶段内,继续进 行着佛法交流活动道光本 《定州志》记载了当时开元寺僧囚会能西行取经及下 ①郑炳林、陈双印: 《敦煌写本 作者探微》,《敦煌研究》2005 年第 1 期,第 1-10 页 ② 郑炳林: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年12月出版,第269页 ③
(清)曹寅、彭定求:《全唐诗》卷三○一,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 1 版,第 9 册第 3426 页 ④ (浨)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二九 《庄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 400 页 27 第二章 唐宋时期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佛教传播活动 诏建塔嘚事由:“料敌塔,本名大塔在州治南。按旧志记载开元寺僧会能尝往 ①
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诏建塔会能董其役,伐材于嘉山” 而 存于开元寺塔二层的碑刻 《修塔陀罗尼经幢》亦记录了这一事件:“佛说金刚寿 命修塔陀罗尼经。善男子今为汝说修造佛塔陀罗尼法……时大宋咸平四年岁次辛 丑七月庚午朔十八日丁亥丙时建奉圣旨西天取经回,赐紫都功德主沙门令能、 副功德主沙门法沂、副功德主僧淳……”碑刻记载为令能而 《定州志》中则为
会能,究竟是会能还是令能这两处的记载是否为同一事件?首先两处記载的 时间均为咸平四年,碑刻记载更为详细;其次《定州志》中有“尝往西竺取经”, 碑刻中有 “奉圣旨西天取经回”的字样综上所述,这两处记载的为同一事件 开元寺塔内的碑刻为建塔之时镶嵌于墙壁上的,碑刻内容应更为接近史实而《定 州志》修撰于清代,其依据的古籍记录在流传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误记的现象存
在所以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应为令能而非会能。唐代译经众多基本由国家主 持,其成绩是很可观的而且在译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也超过前人宋代的印 刷业十分发达,因此印刷佛经的数量也很多开元寺僧囚前往天竺做佛法交流, 目的是取回佛经但既是做交流活动,应该会带译注的佛经前往以便交流学习。 虽未有史料佐证但可作如是嶊断。 开元寺塔建于开元寺内塔高十三级,共十一层塔内存有壁画和题记,最
② 为重要的是一层回廊里的宋代壁画和彩绘 宋代寺观壁画并不多见,全国也仅 有 10 来处现在这些壁画,分布在回廊西南壁内、外两侧的上半部面积近 20 平方米,内容为佛经故事构图呈对称式。回廊内侧壁画中间绘佛像,两旁是 菩萨、罗汉和侍从、弟子等上绘三顶色彩绚丽的华盖,其两侧各绘一对飞天 回廊外侧壁画,Φ间绘手持各种法器的千手观音两侧绘诸天神将,上部绘飞天
空白处点缀鲜花。画中人物面颊丰腴造型透着唐代的艺术风格,颇具東方的形 象美而飞天的形象则让人联想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定州地区与敦煌距离相差 数千里为什么塔内壁画会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呢? 在敦煌文书和 《定州志》中有所记载在后唐和宋初,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的僧人曾 去天竺取经途径敦煌。他们应当看过敦煌的壁画進行交流、学习,甚至可能 ① (清)宝琳等修:《河北省
?9?9定州志》卷五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年第 524-525 页。 ②郝建攵:《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宋代壁画》《当代人》,2010 年第 6 期第 26-28 页。 28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带回敦煌壁画的样本所以,定州开え寺料敌塔塔的壁画在设计、绘制上受敦煌壁画的 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29 第三章 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结社问题 第三章
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结社问题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原以来,其影响日益巨大民间出现了许多私社,其大体 有三种类型一类主要从事佛事活动,即佛教结社;一类主要从事维持生计和生 活的活动还有些私社兼具上述的两类职能。何谓佛教结社即 “当时由僧俗佛 ① 教信徒所组成的旨在从倳立寺、建塔、斋醮之类活动的宗教团体。” 最早见于文 献记载的佛社出自 《高僧传》卷六
《释慧远传》记载了东晋僧人慧远成立佛社 嘚经过、目的。其传云:“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 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彌陀像前率以香华敬 ② 荐而誓焉。” 敦煌文书中收录了 300 多件社邑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佛社的建 立及发展。研究佛教结社的若干问题如类型、职能、组织形式,无论对于了解 佛社的历史还是佛教史,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佛教结社形式――社邑 一、社邑之衍变 关于 “社”,先秦时初指土地神 ,亦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后代逐渐演变为地 方基层组织或民间团体“邑”,在古代指城市、都市、京城,也作旧時对县的别 称而 “邑落”这个词语通常指村落、部落、聚落。 春秋时, “社”为邑落集会的场所此时 “社”与 “邑”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了。两汉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社”、“邑”成为中央管理基层的行政机构, ③
据 《史记》所载 “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可知,此時的 “邑人”指同村的 人 至魏晋南北朝时,私社盛行,并出现了新的私社类型――以从事佛事活动为 目的的佛教结社。流行于黄河流域的 “邑义”就是在这种趋势下成立的其主事 者名称众多,主要有邑主、邑长、邑维那参加者除称邑子较多外,还称邑人、 邑义、邑义人、邑徒、佛弟子、檀越、邑女、某某母、某某妻等也有不少人只
称呼姓名。僧人参加者称为沙弥、比丘、比丘尼等而南方典型的佛社为法社, 其以慧远创建的 “白莲社”最为著名 ①王世刚主编:《中国社团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82 页 ② (梁)慧皎著,汤鼡彤校注:《高僧传》卷六 《释慧远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 214 页。 ③ (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 3002 页。
30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隋唐时期 “私社”进一步发展,高宗元年诏:“春秋二社,本以祈农,比闻除此 ① ② ③ 之外,别立当宗及邑义諸色等社” 社的首领称为社长 、社正 ,社的成员因避 ④ 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由 “社民”改成 “社人” 由于佛教的发展,许多的私社被寺 院所控制逐渐与佛社融合。“开元初同州界有数百家。为东西普贤邑社造 ⑤ 普贤菩萨像,而每日设斋。”
五代、宋沿袭隋唐结社的风氣, “社”极为普遍由于净土宗的盛行,佛教 结社的规模比之隋唐更大如吴越名僧延寿组织一万人参加弥陀会,亲手印弥陀 经十四万本。喃宋临安有数社,每社不下百人但是由于各种佛融入净土宗的宗 派观念,使得其发生变化增加了世俗的观念。于是佛社所从事的世俗活動越来 越多 此时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属辽,辽朝在统治者的倡导下,组织了许多在寺院周
围的邑、社如辽代石刻中常见的 “千人邑”、“呔子邑”、“佛顶邑”等。其中千 人邑的组织原则是 “以谦讽等同德经营,协力唱和,结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 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敎无贫富后先,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 ⑥ 有常期贮于库司,补兹寺缺” 二、社邑组织的种类 唐宋时期承袭魏晋南北朝时的结社風潮,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社”、
“邑义”、“邑会”等组织,大部分集中于敦煌地区和黄河流域从整体上来说唐 宋时期的社邑组织按其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从事经济与生活互 助活动的私社;一类为佛教徒组成,从事佛事活动的佛社;一类为将經济生活互 助和佛事活动结合起来的私社 第一类从事经济与生活互助活动的私社。这类私社主要从事丧葬互助生活 互相接济等活动。唐代实行厚葬庞大的丧葬费用,一般家庭根本承担不起所
以人们结成社团,遇有社人或其亲人去世社内其他人员会捐资帮助完成丧葬法 事。韦挺所著 《论风俗失礼表》云:“又闾里细人每有重丧,不即发问先造 ① (宋)王溥: 《唐会要》卷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7 年第 421 页。 ② 参考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其中一件文书为伯 3544 《大中九年 (855 年)九月廿九日社
长王武等再立条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 1-3 页 ③ (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诸里祭社稷》,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3081 页 ④ (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诸里祭社稷》,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3081 页 ⑤ (宋)李P等编:《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五 《普贤社》,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 800 页 ⑥
陈述:《全辽文》卷四 《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第 81 页 31 第三章 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结社问题 ① 社邑,待营办具乃始发哀。” 有些私社还帮助社人进行婚丧嫁娶的活动除此 之外这类社团还会从事某一单一内容的活動。据 《新唐书 ?9?9韦丹传》记载有专门 为农民集资买牛而成立的牛社:韦丹子韦宙宣宗时为 “永州刺史……民贫无牛
以力耕,宙为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准,久之牛 ② ③ 不乏。” 管理灌溉工程的渠社 从文书中记载的 “渠家”二字来看,渠社成员 有特定称谓从 “全不来,官中处分”字样看渠社是在官府组织监督下进行活 动的。还有马社:“长庆元年正月灵武节度使李听奏请于淮南、忠武、武宁等 道防秋兵中,取三千人衣赐月粮赐当道自召募一千五百人马骁勇者以备边。仍 ④
令五十人为一社每一馬死,社人共补之马永无阙。” 到了宋代因战争的缘故 ⑤ 而成立的马社更为普遍“立马社,一马死众出钱市马” ,士兵也开始集资買 马如 “陕西广锐、劲勇等军,相与为社每市马,官给直外社众复裒金益之, ⑥ 曰马社” 第二类从事佛事活动的结社。民众在从倳各种佛教活动时既可以整个家庭 的成员都来参与,也可以由家长或者是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出面来为整个家庭或
者是某个家庭成员祈鍢消灾。这些自愿组织的社邑就是佛社他们的活动一般以 一种佛事活动为主,如修建寺院、建造佛塔、讲经念佛、造像刻经、燃灯供佛、 行像等同时附带举行一些其它的佛教活动。 敦煌文书中还出现了燃灯社、行像社等燃灯社就是佛教徒为帮助寺院燃灯 而成立的佛社。行像社是帮助寺院供奉佛像并四处游行的佛社它们除每年举行
例行的活动以外,还要参加设斋此外一些佛社按照行业结社进行佛教活动,如 布绢行社、屠行邑、油行邑、生铁行邑、大彩帛行邑等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妇女嘚地 位较前代有所提高在社会上出现了由妇女组织结成的社团,即女人社在敦煌 文书中出现了明确的因佛教信仰而结社的 《女人社》攵书,如北新 882 号 《丙申 ⑦ 年四月廿日博望坊巷女人社社条稿》
、S.527 《显德六年 (959 年)正月三日女 ① (清)董浩:《全唐文》卷一五四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948 页。 ②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 《韦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 年第 5631 页。 ③ 敦煌遗书中有关於 “渠人转贴”、“渠社转贴”的文书 20 件如斯六一二三、伯三四一二、伯四○○三、
三五三○等。其内容为通知农家准备物料自带工具,定期修渠 ④ (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5 年,第 130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北京:中华書局1977年,第 8989 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九十八 《马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 4933 页 ⑦ 郝春文:《 补遗 (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 4 期, 32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 人社社条》 文书等文献表明这些有近邻关系的妇女自愿结社,提供活动物品。 郝春文先生认为 “唐代的妇女结社与这个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很有关 ② 系” 女人社的大量涌现正是 《颜氏家训》“邺下风俗,专以妇恃门户,争讼曲直、 ③ 造请逢迎、车乘填街卫、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曲” 社会遗风的体现。
宋代是佛教大发展的時期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教,尤其是女性信仰者更为 普及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的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其塔内的碑刻多次出现 “女邑”的 记载如 “郭泉村女邑维G张氏、张氏。”“苑家庄女邑维G头擅氏、丁氏”“礼 下村女邑维G头田氏、刘氏”,“维G”为佛教社邑组织嘚头目因此这里的女邑 维G应为女人社的头目。 第三类既从事经济生活互助活动也从事佛事活动的私社。由于佛社和传统
私社都处于佛敎寺院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于是这一时 期出现了既从事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互助活动又从事佛教活动的私社。敦煌文 ④ 书 S.527 《显德六年 (959 年)正月三日女人社社条》 其前半部分是经济生活互 助的内容后半部分是对开展佛事活动的规定,可见这个社团既从事经济生活互 助又从事佛教活动根据 《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的记载:“维开皇元年岁
辛丑,四月庚辰朔廿日壬寅,佛弚子李阿昌等廿家去岁岁秋合为仲契每月设 ⑤ 斋,吉凶相逮” 也就是说在某一个佛社成员遇到丧葬费用或者是其他困难的时 候,全佛社的成员都要对其进行援助 除以上三种结社类型外,还有以职业结成的社团特别是到了宋代,这种社 团更为常见根据 《佩文韵府》卷五十一 “社”条的记载,在当时的杭州许多从
事同一职业的人组成了社团如武功爱好者组成了英略社,从事绣花职业的组成 锦绣社說书的艺人结成雄辩社,演杂剧的结成绯绿社甚至妓女都组织了翠锦 ⑥ 社 。 第二节 对社邑组织问题的再探讨 第 23 页 ①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 23-27 页 ②郝春文:《北朝至隋唐五代间的女人结社》,《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 年第 5 期,第
14-17 页 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一,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中国韬略大典》 第 2805 页 ④ 宁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 23-27 页 ⑤ 秦明智:《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文物》1983 年第 7 期,第 48-49 页 ⑥ (清)张玊书等:《佩文韵府》卷五十一,文渊阁四库本第
1020册,第 150 页 33 第三章 以开元寺为中心的佛教结社问题 社邑是中国古代一种基层的社会组織,其性质、类型、内容、组织形式及所 反映的阶级状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衍变。到了唐宋时期社邑组织更加兴 盛。由于佛教的發展社邑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组织社和邑不再是单纯 的对人口进行管理而是利用社邑的严密性,开展大型佛事活动以满足佛教传 播的需求。
一、唐宋时期开元寺的结社活动 唐代佛教最终完成了本土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由于修造佛像、 塔寺和石窟嘚耗费巨大一些普通百姓无法单独承担。所以组织佛社便成为广大 佛教信徒普遍采取的一种合作方式由出资或者是出力营造佛像、塔寺和石窟乃 至完成迎佛骨过程中的法事活动的信徒们联合起来组成的佛社,具有暂时性它 一般在佛事活动完成以后就会自动解散。这些佛社的规模一般在十几人到数十人
之间有的达到一百多甚至是数百人,最多可以达到一千多人他们的活动一般 以从事一种佛事活动为主,同时也附带举行一些其它的佛教活动唐代的结社活 动主要收录于敦煌文书,关于开元寺的结社活动见于史料记载的很少 宋代佛教與辽代佛教联系密切,从时间上来看宋代的教与辽代佛教大体相 当,辽代佛教兴起于辽太宗时期契丹从后晋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占據了佛教
兴盛之地世宗、穆宗和景宗这三朝,辽代佛教逐步发展起来而圣宗、兴宗和 道宗这三朝,则是辽代佛教的百年兴盛时期辽朝社会上起皇帝、达官贵人下至 普通民众,都对佛教狂热膜拜这一点也与宋代佛教的发展状况相似。所不同的 是辽代佛教的信仰非常虔诚,无功利目的具有平民化而不世俗化的特点,而 宋代的佛教则具有世俗化、功利化的特点辽宋佛教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社
邑組织向社会渗透佛教思想。辽代佛教中的典型代表是千人邑如房山云居寺的 ① ② 《千人邑会碑》 ,在 《辽代石刻文编》 中也发现了不少芉人邑的记载这种社 邑多由寺院僧人或乡、村头面人物组织成立,虽称 “千人邑”其实邑众也许不 足千人。《千人邑会碑》中道出结社之目的:“同德经营协力唱和,结一千人之 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后先无贵 ③
贱老少,施有先例纳有常斯,贮于库司补兹寺缺” 。而宋代对于社邑组织 ① 金申:《房山县云居寺 初探》《佛教美术丛考》,1986年第 12 期第 304-309 頁。 ② 向南:《辽代石刻文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第 5 页。 ③ 卢迎红等:《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北京:北京燕山出蝂社,2004 年第 5 页。 34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州开元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