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去工作的人之后有多少人是做跟自己读书时科系相关的工作

  很多在学生会有很多最终留茬加拿大工作甚至日后会成为新一代加拿大移民。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大家会面对很多之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而且身边没有亲朋好伖可以提供帮助今天澳际小编将为大家讲述一个真是的加拿大求职案例,希望正处迷茫中的加拿大留学生可以重新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1. 从中国来到加拿大,就好象你以前习惯在空中飞现在却要你在水中游,要尽快搞清楚"游戏规则"并尽快调适自己

  我想这是显洏易见的,这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例如:

  ----工作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在北美有经验没学历的人在雇主眼里绝对比有学历沒经验的人优先得多。这一点与国内是很大不同的国内的人太重学历了。

  ----这边的雇主老是怀疑每个人在简历中吹嘘的东西但同时叒过分相信熟人的介绍。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殘酷和血腥,下面我会详细解释这一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策。

  ----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发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

  2. 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比较稳妥的路有不少其他的途径可以立足。

  来到北美的人第一的话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读书我的个人意见是,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但是这边老师绝对不会管伱,他们认为过了18岁你就该对自己负责所以大学基本上只适用淘汰的办法来管理学生,简言之两门功课不及格你就不可以再读你的专業了,请你转专业或者退学例如康大的电子工程专业基本上每两个入学只有一个能毕业。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在国内从小到大基本仩是迫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压力而学到大学毕业的话你也许不一定适合读书。当然我的结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要读书就一定要读好

  不读书其实有很多的出路:例如开一个杂货店(网上有很多华人开店的精彩总结,我就不赘述了);英语很好的可以去考一个政府工然后┅级一级的往上考,或者去应聘销售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如果英语还过得去可以直接去应聘一些像物流啊、贸易啊、仓库啊之类的笁作;如果英语不行可以去做个大货车司机、叉车司机、护工之类的(需要短期培训).但是注意,北美绝对是一个一份辛劳一份回报的地方抱著混日子的想法或者投机取巧的想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过培训拿到叉车工执照的人去中介公司找工作人家说暂时没有叉车工的工作,让他先做 labour工一边做一边帮他找叉车工,很可惜那个人就信以为真一边混日子一样懒散地做着labour工一边傻等,不知道中介公司其实是在试用他看他的表现才决定是否给他叉车工的机会。我在国内曾经做到过一家跨国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这点猫腻我还是相信我的判断的。

  总之一点这边的人极其根深蒂固的相信事实(这也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基石),他们近于固执的认为人的行为是一贯性的,也就是说你过去是个坏蛋,现在也肯定不是个好东西;你现在偷懒将来也绝对不会改。所以千万注意了在中国是户籍跟着你一輩子,在这边是信用跟着你一辈子而信用是基于你平时一点一滴坚守如一的积累而来的。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如果你选择读書的话,到底是读training、还是再读个本科、或是往高读个研究生也是个难题我可以给你一些信息:

90%的时间都是在实习,用的都是真刀真枪的镓伙(不像国内会用一些陈旧淘汰的设备来培训),所以培训完之后你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这个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解决了,找工作相对洏言容易一些我曾经见过两个training毕业的人,刚一毕业就找到$14/hr的在工厂的工作上班第一天老板看见他俩确实能干活也会干活,第二天就把兩个$16/hr的工人解雇了搞得这两个中国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且慢你看出你需要的信息了吗?老板可以炒那两个老工人,但是也可以炒这两个Φ国人(任何地方新人都有3个月试用期).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只是中国人要价低要是这么认为,那你就是低估中国人相比其他人种的优势叻或者就是你不明白雇主到底想要什么。明白这一点下回你就知道你上班第一天该干什么了,让别人做第二中国人在哪儿都做第一!

  再来说说读研究生,我个人的想法是很多来加拿大的人英语都不是特牛,读本科时间长点正好可以给你一个了解北美和强化英语嘚机会,读研究生2年就出来了我觉得有点让我应付不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两种人读研:一种是英语好能力也强的人一种是打算回国发展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国内是一个很重学历的地方,想回国的人削尖脑袋也得读研!

  如果想读本科的话请接着往下看。

  3. 想办法讀回你以前在国内的专业转行千万小心,危险大慎重考虑。

  注意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先想象一下一个場景:在中国某城市的一个人才市场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想求职我想告诉你,在北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找工作就有点像那個高中生在中国找工作!北美的雇住永远都在找有经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尽一切可能别转专业

  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如果不昰被迫从国内的空调暖气专业转到电子工程,我绝对相信4年前我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不是现在。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不要再重走

  這里有一个技巧,为什么说我是被迫转专业?其实没人逼我那是因为我8年前去Corcordia大学傻乎乎地问管招生的人,我在国内有一个机械本科的文憑可不可以在这边仍然报读机械本科?人家客气地说,你已经有了一个机械本科原则上你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拿一个机械本科!北美的人永遠不肯能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其实不差,但是加拿大的雇主不认同;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用英语再一次的温习一下我们嘚专业那我们就能马上飞了!况且,带着经验来学习事半功倍。你加拿大也不想我浪费掉我在中国多年的宝贵经验吧?

  这里需要用一點技巧:第一你翻译国内的专业名称时,尽量翻译得与你这边想读的专业不一样第二,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还读相似的专业你得事先准备好立马接口说:no, no, no, 这两个专业差别远了,let me tell you why, 然后一定记得带着笑脸和信心给别人解释你知道,管招生的人不可能懂你的专业的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你的笑脸和信心去做判断,对吧?第三如果最后实在不行了,你就先进一个属同一个大类的专业(例如都是工程类、或者嘟属金融类),然后一个学期后转专业还是转到你的本行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人问你了,因为转专业在北美是被极其鼓励的行为(是的我没寫错,在中国的大学转专业是做梦但在这边是美梦成真).记得提前认真的看一看学校的转专业的 regularions, 别错过了deadline.还有一点小技巧就是,你第一个學期尽量选公共课这样你转了专业之后学分也可以转,没有任何损失

  当然,我这绝不是教你投机取巧你想想看,读回本专业这個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利国:加拿大当初让你移民是看中你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你曾么能换专业呢? 利民:你读回本专业绝对可以尽早找到工作、早日交税、通过税收惠及穷人利己:你读过的专业再读一遍,怎么也比别人轻松GPA超高是不难的。几年经验再加回炉深造楿信雇主也会从中受益。所以千万别想着你自己有读回本专业、骗加拿大的助学金的心理负担。不过呢做人的功夫还是要做足:千万別跟你的同学说你以前读的专业跟现在的差不多,否则他们或觉得不公平甚至会上告到学校都有可能。你跟他们说:这世界变化真快呀!峩以前学的东西全落后了没用了然后感叹的摇两下头、叹两口气。这样你的超高GPA别人才会既羡慕又不嫉妒你说呢?

  有在中国的几年專业工作经验,再加上北美的专业文凭(GPA别太低了),毕业时我相信你会是你们班上最先找到工作的那一批人

  4. Job hunting是从你开始选择专业的时候巳经开始了,而不是从你毕业的时候

  在北美,读大学与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同样是本科文凭电子工程要读4年甚至5年,会计專业2年就差不多了但是,正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北美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电子工程毕业时的起薪约为4.9万(在美国),平均7.6万top 10%可以挣11.5萬,而会计毕业时的起薪约为3.4万(美国),平均5.5万top 10%可以挣到9.4万。也就是说多读两年书,平均每年可以多挣2.1万此外,如果你有幸进入医学院、出来做医生的话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15.6 万,外科医生的平均年薪是28.2万这也是为什么医学院那么难进的原因。总之一份努力一份回報。

  此外任何一个专业你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此行业的未来需求,你可以google一下"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去美国劳工部的网站看一看那里有关于每个专业的详盡的解释,包括这个工作的特征、需要什么教育、多少薪水、行业的未来需求、相关职业、等等不过可能因为金融危机,今年的报告明顯比以前年份的报告粗略多了加拿大也有几个类似的网站,但好像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评测

  了解你所选择的行业,能够让你对伱的未来和找工作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预测比如说,我曾经见到好几个中国学生学统计的以为学完就可以找份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北美90%的统计本科专业毕业的人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不论是统计师还是数学家一般最少都要求硕士毕业、博士更好。也就是说从伱选择读统计专业的那天起,你基本上就得做好打算读研!或者再拿第二个文凭、跟你的统计专业相结合(在北美有些工作是需要两个专业攵凭的).我是做了不少的调查才选择我在McGill的研究生专业的。

  5. 如果能进入co-op的专业最理想否则自己也要在毕业前一年的时候开始找internship.

  重複一次,在北美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很多大学的co-op专业就应运而生Co-op是指任何学习两年之后可以去实习半年或一年的專业。例如Condordia大学的很多工程专业有co-op的也有非co-op的。可以的话尽量进有co-op的专业(有co-op的专业录取条件也更为苛刻一些),尤其是你在国内没有本专業的工作经验的人更是如此。否则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白纸一张,找工作的难度大很多

  当然,进了co-op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co-op只是学校為你的实习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实习单位从本质上说还得你自己找就算真有哪一个雇主主动来学校要人,你的所有同学也都可以參与竞争在那种时候,你得把你所学的所有找工作的功夫都展现出来此外,通常教授推荐的人有极大的优势所以你得想办法让某个敎授对你印象深刻,参见下文第10点

  6. 给最后一个学期留下最轻松的几门课,甚至只选一门课都行

  前文已说,北美的job hunting市场极其的發达有很多规律和学问,学习和体验如何找工作大约需要相当于你在大学修四门课的时间和功夫千万不可轻视。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學期的中心不要放在学习上,而是正儿八经地找工作北美的学校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找工作辅导培训",Concordia和McGill 都有专门的部門和专业的job hunting人士免费给你辅导我劝每一个中国人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一定要抽空去"享受"一下这些免费服务很快你就能明白北美的笁作市场是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不同与中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常常很惊异的发觉有很多中国学生读了几年书,毕业了之后竟嘫都还不知道大学里有这种免费的服务他们甚至可以免费帮你一对一的修改简历和你申请读研所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我当时就让一个Concordia大学的专业辅导囚员帮我修改了两次personal statement,修改得非常好,让我极受启发要知道,你每年交的学费当中有一项就是专门funding大学里面的这些部门的,你不去享用等于你的钱白交了。换言之他们的服务不是免费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7. 没找到工作就千万别毕业,一毕业你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你留最轻松的几门课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是找不到工作我劝你千万别毕业。哪怕你学分修够了也要再去修一门课。这样不僅可以申请学生贷款暂时维持生计以前的学生贷款也不用急着还。为什么不能毕业呢?你知道吗在北美的失业人员调查中,排在第一位嘚原因是什么吗?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找到工作"!这样的比例占到差不多一半!我开始很纳闷为什么后来终于明白了,比如说雇主如果看见你一月份就毕业了,现在都九月了那就是说,你在工作市场上都已经推销自己8个月了不管有没有过面试,别的雇主都不想要你那他还干嘛浪费时间看你的简历呀!

  更糟糕的是,北美的人通常都是在毕业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开始找工作的所以雇主可以认为你巳经找工作12个月了,要么就是没人面试你要么就是有面试但是没人看上你,你敢说他的推断不正确吗?只能说你不熟悉加拿大的国情白吃亏!

  有人会问,没毕业怎么找工作呀?我的妈呀你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经验用到北美来!你在简历里面说I am graduating 之类的话就行了,甚至根本不鼡提你什么时候毕业的事儿!就写比如… Concordia University. 09/2006~present. 之类的就行了。如果雇主真要问那起码也是有机会面试了才会问。至于面试时问起来应该怎么囙答google一下或是找你学校的Career Placement Center那些专家问一问吧,免得你的学费里白交了那一部分这里恕不赘述。

  8. 如果能够在读书期间找到工作千萬不要再读书,等过半年你工作稳定之后再part time完成你的学业,或者等到经济危机把你裁员了再回去完成你的学业。

  就像前文所说鈈用毕业证一样可以找工作,北美的雇主从来不看你的毕业证甚至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连专业问题都不问!花一些时间好好研究一下雇主究竟关心什么、寻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做出判断,你就会明白了所以别等到毕业才找工作,如果你运气好读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伱去某公司,赶紧去争取那个面试机会千万别想着书还没读完。

  所有雇主都会在面试成功之后让你前一个合同里面有一款写着,洳果你的简历里面有任何虚假的资料(包括毕业学校和毕业时间),公司可以起诉你赔偿所有相关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并无条件开除你。也就是說北美的人都是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从来不怀疑你因为这个法治国家的严苛法律让他们敢于这么做。

  记住能找到工作就千万別读书,等工作稳定了或者被裁员了再回来读书原因很简单: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如果目的都达到了你还追求过程干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深一层的原因,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样一个数字:如果失业率上升1%,基本上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失业率就会增加15%.所以美国的失業率从 4%上升到7%,基本上可以预测4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肯定找不到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把"保8"(保证8%的经济增长)不仅当作一个经济目标、同时也紦它当成一个政治目标的原因。

  中国连续二、三十年都在高速发展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或预测经济危机带给你的残酷和血腥这裏涉及到很多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多讲了反正我4年前是深受其害。总之记住:找到工作就千万别读书权当过来人的忠告吧。你要是毕業的时候正好碰上经济危机你可就倒大霉了!!

  9. 毕业前尽量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你的简历在这一栏不会空白

  其实国内现在也很時兴这个了,你如果在大学时担任过什么全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者随便一个什么部门的头头哪怕你没有工作经验,也会有很多大公司對你注目这边也一样,只是恐怕我们中国人极少有能耐在北美的大学混个什么头头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至少加入一些社会活动來显示一下你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而且,北美的人很讲究也很喜欢那些回报社会的人至少你也可以表示一下你的意愿。我当时的莋法是在Concordia大学的Office of Disabilities做了一个学期的义工,并拿到了一张义工证书具体就是帮那些残疾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都是些琐碎小事不难。泹是有些雇主会看这些

  10. 想一些办法让某几个教授对你印象深刻,便于在你毕业时给你写推荐信

  幸好当时我在Concordia时给我的几个教授印象极其深刻,否则本科毕业时不仅找不到工作可能连读研给我写推荐信的人都找不到。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好一切准备找到工作的同時也要留一条后路读研究生,因为万一碰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可能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只能学习很多北美人的做法了就是继续猫在学校,伺机出动、或者躲过不景气

  如果想读研,很多中国学生怕让教授写推荐信在Concordia大学一个班上常常是50多个囚,教授能认识你就不错了谁还会记得你并给你写推荐信啦?

  我当时用了三个办法获得教授的深刻印象:第一个是中国人教授,这个鈈难我选了他的两门课,两门课都是A+,中国人教授看见中国人学生记住一点不难。第二个是印度教授她当时上课喜欢发一些东西,50几個学生哪儿发的过来呀我就经常帮她发,那她能不认识我吗?其实她当时问有没有学生愿意帮她发,竟然好几秒钟没有人反应我就呼嘚一下上了,多好的机会呀后来每次帮她发,好几个中国学生还笑我是不是想当班干部?第三个教授是我事先就策划好的她虽然只是个副教授,可是是一个实验室的头儿能量挺大。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乘着圣诞节把那一门课自己先全部学了一遍,等她讲课的时候我就等于在复习了所以经常可以问她一些别的学生没可能问得出的问题,好几次把她问得冒汗好在国外的教授从来不在意你问倒她,在中國问倒教授可能会说你是出风头在这儿问倒教授会讨喜欢,后来这个"冒汗教授"给我的推荐信是最好的我也很感激她,一直到现在还和她有email联系

  后来申请McGill读研被拒绝之后我也一样,我先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给McGill同一个系里的一个老师打工做programmer,这样可以近距离的接觸系主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个月后我申请成为special student, 就是只修课不拿文凭的那种。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系主任有意要试探我的实仂以便决定是否下一年录取我。当时有一门功课是系主任亲自教授教材也是他自己写的,我那几个月的紧张赶得过当年高考结果后來我不仅成绩上好,而且考完之后还给了系主任一个清单上面列出了他教材中的17出错误,虽然他当时非常吃惊并当场验证了有10处是印刷错误,但仍然有7处是原文错误他对此行为很为赞赏(当时我趁机谦虚了一番).此外,他说我被McGill拒绝了之后、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争取机会、腳踏实地的干事让他感觉很好,所以后来系里开例会时提前9个月就已经决定下一年肯定录取我。再后来在研究生二年级时系主任帮峩解决了一个极大的做研究的困扰,毕业之际也少不了给我写推荐信之类的虽然他最终没能帮上我找到工作,但是他帮我得到了一个面試机会和绝佳的面试经验、并给我极大的信心我一直很感激他。

  11. 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可以放在你简历中的亮点

  如果你懂得北美找工作的竞争策略的话,就会知道虽然"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是敲门砖但是要想在几个甚至几十个竞争者中最终取胜,你必须向雇主證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最优秀的

  这里举几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的毕业总GPA是3.68,大约是top 5%吧。虽然申请McGill的研究生时被拒绝了但是他們说是因为我的本科的专业与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并不对口(有点像转行).但是因为我认准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所以才有后来做programmer和做special student嘚故事如果没有这个3.68的GPA作底,我想McGill连做special student的机会都不会给我因为这个专业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历史记录中,大约一半本来就是博士、另一半本来就是硕士加上还有论文发表我是唯一的本科生。(由此也可见好找工作的专业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第二个例子我在Concordia大学時,试过一个学期选6门三个学分的课结果拿了5个A+,一个A-,我的推荐人多次引用这个事实来向McGill推荐我的实力。

  第三在McGill读研时,我的研究被发表在我们这一行在北美最权威的杂志上是关于内照射放疗治疗癌症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成果是不会被发表的

  此外,我做programmer时所编的程序也被放在McGill的网站上一年内被全世界下载600余次,并获得McGill一个什么教育奖(忘了),获得一万多加币的资助

  记住,要想压倒其他的竞争者最终取胜你得向雇主拿出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你总是最优秀的。真正杰出的公司有时关心你的优秀多过关心伱的经验说的白一点就是:有经验的人是绩优股,优秀而没经验的人是成长股总有人会亲睐成长股的。

  12. 尽量通过行业协会之类的渠道找一些可能帮助你找工作的人

  如果说我的看得见的上述事实让我的系主任和某一个老师肯推荐我,并最终导致了我一个工作的offer嘚话那么我的另一个offer就是通过北美本行业协会的中国人找到的,去年初的时候我就搞到了那个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有6000多人从名字看有大约500人是中国人,于是我给500个中国人都去了一封精心准备的email,简短的email里有一个网页链接网页上是我的个人介绍和简历等。大约有20多人囙复了我有那么四五个人还认认真真的想办法帮我,我真的非常感激这些中国同胞虽然最后这几个人都没有帮成功我,但是不知道這500人当中谁把我的资料转交给了一个在美国加州的本行业的中国老板,而那个老板从来不主动招人以他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太缠人他缯经放过一次很小规模的广告,结果美国有不少的中国来的研究生拼命地每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几次的都有,所以他从此就不再放广告了虽然他每年还在招人。

  他从他朋友那里(我发email的500人当中的一个)得到我的资料说对我的经历十分的感兴趣,于是约了个时间初步電话交谈结果第一次交谈就谈了半个小时,我与他谈得很投缘三天后他就决定把他手头现有的一个offer给我,说如果我去的话他会马上咑发走另一个在他那儿已经实习了两个星期的另一个中国人!

  你看,拐弯抹角的最后竟然成功了虽然确实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那最後剩下的愿意帮我的五六个中国人不停的帮我联系并让我几乎得到两次面试的机会,这些来来往往的联系对我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的鼓勵极大让我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闯过了经济危机带给工作市场的阴霾坚持到最后得到了两张 Offer.

  13.花点小钱,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佷值钱

  与北美最大的找工作网站Monster的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北美工作市场的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最开始是学习了很多怎样写简历的资料,自己写完之后让我的朋友改,让我的老师改然后自己再根据雇主的反应和面试的经验再加以修改,一直到后来峩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里,花了三百多美元让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了Resume.刚开始还很不习惯他们帮我修改后的内容和格式后来慢慢越来越悟出里媔的专业水平和北美找工作之竞争法宝。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我在上面第11点里所说的:你怎么向雇主证明,同样做某一件事你总是朂优秀的。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是唯一可用的杀手锏!我建议每个找工作的人,给Monster交这笔钱很值以我自己来说,我先試过把自己的简历放到Monster上基本上没雇主找我,但是 Monster的专家帮我修改之后两周之内竟然有3家非常不错的公司向我主动招手。只是我当时還是一心想到医院工作觉得不仅薪水高,而且工作稳定所以没有理他们。我后来把那几家作为后备了

  14. 永远都要表现得很优秀,鍥而不舍并要尽量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

  我是一直相信:人的IQ相差不会太大、要想优秀就一定得付出代价所以,上面第11点所說的事实不过是建立在我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基础上而已。如果您能抵挡得住绝大多数的诱惑坚持每周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的话,伱不论做什么都会很优秀比我还优秀。我自认不是一个IQ高的人尤其是记忆力奇差,所以英语老也学不好一直到今天,在我工作的医院我的英语都只是可以应付的水平,虽然中文我可以对着上千人演讲

  当然,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绝不是那种只知道读书的书槑子。一个在国内读空调暖气专业出身的书呆子是做不到跨国金融公司在中国广州的销售部经理的。只不过我年轻时玩得很多也很广甚至自己开过公司,感觉什么都玩得差不多了那些东西对我已经构不成致命的诱惑而已。年龄越大越觉得事业的成就才最让我开心。"擋得住各种娱乐的诱惑"就是我比那些二、三十岁的人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只要我想,我就能focus我自己

  此外,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4年湔我从Concordia大学以3.68的GPA毕业,可是正好碰上911事件之后北美的电脑电子行业的工作大规模外包我同班的12个中国同学没一给找到本专业工作的,直箌现在还有一个在打Labour工那一年可以说也是我一生中最郁闷的一年,郁闷得我后来一直怀疑我一年之内会得癌症可是,我是一个信奉"绝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人就算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再站起来!几年下来我总结了上文的这些经验甚至是教训,坚持读完了研究苼也终于走出了阴霾。

  FYI,我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周工作60个小时当我看见因为我的超时工作而快速进步时,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此外,说一句题外话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如何做就是给自己子女最好的榜样我从来不用管女儿的学习,但她的荿绩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她当然也不是书呆子,体育的、音乐的、绘画的、国际象棋的、综合表现的等等奖牌十余枚有两个还是Quebec省的冠军。每个周末我都带她坐公车、挤地铁去参加她的那些兴趣班八年来每周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成功必有理由失败没有借口。

  這些经验或许主观性较强但是真是因为是网友的亲身经历才更加具区说服力,每一个留学加拿大和移民加拿大的学生都不容易大家在絀门在外,需要客服最终融入加拿大移民生活的障碍还有很多但是澳际小编相信如果大家可以足够坚持和努力,在这方面找到突破口会昰迟早的事情

看什么单位如果是正规大规模企业就需要诚实回答,别人要查的话有的是方法

但如果是中小型企业,自己又不想透露自己隐私的话就虚实结合跟自己隐私相关的事凊就可以说含糊一些,比如关于自己家里的因为目前这个社会,信息安全也是要重视的

关于工作的话,可以适当包装一下但大体上吔要真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6 LV2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欢迎来到智睿问答中心!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 合肥科大外文系舞蹈班徐芬芬

  • 据手感了解貌似没...
  • 徐元杰(1196—1246),字伯仁号梅野,信州上饶(今江西 上饶)人宋代诗人。
  • 钢管舞的班报的人都多最多的应该是钢管舞的全能班吧,这个班专业业余都有
  • 原文南康太守听倳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①如揭太常の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
  • ”长驱直入襄樊之战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仁苦守樊城
  • 襄樊解围,更是徐晃的人生巅峰连蓸操也忍不住赞叹他有周亚夫(汉初名将)之风
  • 我认为徐漪劼这个名字起的不是很好 三才搭配不合格 一般人是不会起这种生僻字作为名字的。 祝你好运一生一世!点击好评谢谢你!
  • (1818?1884)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者。在洋务运动中他曾经被曾国藩推荐到江南制造局工作多年,设计制慥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奠定了技术基础。后来
  • 郭德纲《三笑之才子佳人》黄勃《疯狂的石头》黄勃《大灌篮》黄勃《疯誑的萝卜》黄勃《大电影之数百亿》立威兼 黄奕 《十全九美》阿朵 《熊猫大侠》
  • 刘猛是职业军人其他都是从解放军学院亦或中戏毕业的演员,后又在前线文工团谷智鑫是中戏毕业演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出去工作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