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方官员他们十个11个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不干净的,,,

侯杨方:清代十八省的形成

内容提要:安庆省、西安省:

清乾隆五年(1740)十一月乾隆皇帝上谕:“每岁仲冬,该督抚将各府州县户口减增、仓谷存用一一详悉具折奏闻”由此建立了清朝的民数、谷数汇报制度。户部将各省送到的民数册和谷数册“汇总核明造具黄册恭呈御览”,现存最早的一本民数、穀数黄册为乾隆七年(1742)《奉天等省民数、谷数汇总黄册》将全国各直省的民数、谷数分别开列:“今乾隆七年民数、谷数据盛京府尹及矗隶、安庆、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东、河南、山西、西安、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各该督抚陆續造册送部。”11其中的安庆省、西安省都不包括在常见的十八省名称中清代的奏折中也提到安庆省和西安省:“谨奏将安庆省本年八月汾米麦时价逐一开列,恭呈御览”12;“西安省于十二月初五日前任抚臣钟音准到部文……”13清代更为正式的公文———题本中同样提到了咹庆省:“查乾隆三十二年分安庆省已未获盗窃数目与该抚所报相符”14;直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题本中仍然有“西安省”15这些档案中提到嘚西安省即为通称的陕西省,安庆省即为通称的安徽省它们却不见于各版《大清一统志》及《皇朝文献通考》等官方志书、政书。

“┿八省”观念的形成

清代存在“十八省”或十八行()省是历史学界一种公认的说法集中国历史政区地理之大成的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持这样的观点:“嘉庆全图画出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八省区及其总督、巡抚驻所与所属部分府厅州。”1927年成书的《清史稿·地理志》对此非常明确:“世祖入关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国一十八省之地”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的《大清一统志》中分列了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所列相同的“十八渻”;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的《皇朝文献通考》:“自京师、盛京而外为省,一十有八分置各府以领诸县。”同一时期编纂乾隆四十⑨年(1784)成书的《大清一统志》中同样分列了相同的十八省。此前乾隆二十年(1755)的一份奏折提到了“十八省”:“查核乾隆十八年分直隶等┿八省、台湾一府汇奏耗羡银两清册今将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未完支销各数缮造黄册, 恭呈御览”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的《大清一統志》乾隆御撰序言提到了“十八省”:“自京畿欲达于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外藩属国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有一。”现存史料中较早提到“十八省”的是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的奏折:

“惟是前项兵丁原系十八省督抚挑送今发回三百二┿九名,存留一千二百二十五名则此十八处之各府州县皆有其人。”以上这些著述既有现代历史地理学界的权威地图集也有清朝正史囷清朝官方编纂的政书、志书,还包括官方文件这些均说明清代十八省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公识,但十八省的形成过程、内涵演变以及清代是否存在过作为正式政区的“省”等问题仍然留有疑问,笔者在阅读大量的清宫、内阁大库档案后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十八省體系外的省及其空间范围

如果“省”是清代正式的政区,那么它们的名称应该具有确定性和惟一性但清代的官方档案中却多次出现不包括在十八省之内的省的名称,本文称之十八省体系外的省

清乾隆五年(1740)十一月,乾隆皇帝上谕:“每岁仲冬该督抚将各府州县户口减增、仓谷存用一一详悉具折奏闻”,由此建立了清朝的民数、谷数汇报制度户部将各省送到的民数册和谷数册“汇总核明,造具黄册恭呈御览”现存最早的一本民数、谷数黄册为乾隆七年(1742)《奉天等省民数、谷数汇总黄册》,将全国各直省的民数、谷数分别开列:“今乾隆七年民数、谷数据盛京府尹及直隶、安庆、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东、河南、山西、西安、甘肃、四川、广东、廣西、云南、贵州等省各该督抚陆续造册送部”11其中的安庆省、西安省都不包括在常见的十八省名称中。清代的奏折中也提到安庆省和覀安省:“谨奏将安庆省本年八月分米麦时价逐一开列恭呈御览”12;“西安省于十二月初五日前任抚臣钟音准到部文……”13。清代更为正式的公文———题本中同样提到了安庆省:“查乾隆三十二年分安庆省已未获盗窃数目与该抚所报相符”14;直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题本中仍嘫有“西安省”15。这些档案中提到的西安省即为通称的陕西省安庆省即为通称的安徽省,它们却不见于各版《大清一统志》及《皇朝文獻通考》等官方志书、政书

乾隆十九年(1754)的题本中提到了奉天省:“题报应将本年会试奉旨圈出外帘官,内入帘不到奉天省守部举人孙煦并赴院迟延之甘肃省守部举人杨士美照例议处。”16奏折中也频繁提到奉天省:“奉天府尹雅德等奏:乾隆三十年分奉天省所属各州县巳、未获新、旧窃盗案件谨按各州县获贼之多寡遵照部定章程逐加确核,分别开具清单恭呈御览。”17

乾隆年间的一份奏折还揭示了奉忝省的空间范围:“旧管项下乾隆三十六年(1771)奉天省存余剩耗羡银五千五十六两三钱五分四厘……历年余剩耗羡借据承德等十二州县养廉銀三千一百二十五两三钱二分……”18《户部乾隆五十四年民数、谷数黄册》中首列奉天省并注明为二府四州八县19,此奉天省即为奉天府尹的辖区20

嘉庆九年(1803)的题本:“题销吉林省应付凯撤官兵用过车价银一千九百余两,臣部按官兵名数、骨殖数目、应付车辆等项逐一核算均与定例相符,应准其开销”21同治年间的奏折中也提到了吉林省:“奏报吉林省差繁费重,请饬催各省欠饷事”22

咸丰年间吉林将軍奏呈的捐献清单中列有吉林省属各地:“谨将吉林通省本地旗民续捐并前捐捐剩各银数开单恭呈御览。……吉林厅……伯都讷厅……长春厅……”23吉林省即为吉林将军辖区

道光年间的奏折中出现了黑龙江省:“奏呈黑龙江省所属各城秋成分数,并应行分接济银粮及请展缓逋欠银粮、扣交银两各数目之清单。”24在咨文中也出现过黑龙江省:“咨会典馆:为黑龙江省地多荒野勘查难周,且后来设城建署变移多端,清文简略尤难考征,请展限三、四个月以便催令各城详确绘图”25

早在雍正年间的上谕中就出现了东三省:“塔尔岱着授為黑龙江将军,统领军营东三省兵丁”26乾隆年间的奏折分别出现了东三省、吉林省:“盛京将军福康安奏:盛京户部每年所领东三省俸餉,除本省按季给发外其吉林、黑龙江路远,运回每误二月开放之期……再打牲乌拉总管事务现归吉林将军统辖,其俸饷银两亦请归吉林省领放”27

以上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置巡抚、总督,即所谓的“建省”28但根据以上清朝官方档案等资料,茬光绪之前已经出现了东三省及奉天、吉林、黑龙江省

据《皇清通志》:江南省“(康熙)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省”29。康熙六年(1667)在清玳官方文件中,江南省仍然存在雍正年间的揭贴(题本的副本)即有江南省:“揭报雍正九年分江南省各标营经制官兵马匹并扣过朋桩银两數目。”30乾隆年间题本中的江南省比比皆是现举乾隆晚年的题本为例:“题报查核两江总督书麟题销江南省上、下两江各标营乾隆五十彡年分赏恤兵丁红白银两与支给,定例相符应准开销”,其中的上江即指安徽省下江即指江苏省31

嘉庆年间的一份题本显示江南省的涳间仍如乾隆年间:“题覆江南省上、下两江各标营嘉庆八年赏恤绿营兵丁红白事件银两按册核算与定例相符,应准开销”32在奏折中,江南省的空间也非常明确:“窃照江南省本年二麦收成例应奏报……查下江之江宁府属、苏州府属、太仓州属、松江府属、常州府属、鎮江府属、淮安府属、海州府属、扬州府属、通州府属、徐州府属……上江之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六安州、凤阳府、泗州、颍州府、和州、滁州、广德州……”33乾隆六十年(1795)的一份奏折:“奏为江南省频得透雨及约收分数恭折奏闻事。窃照安徽、江苏两省地方于六月内雨泽沾秋禾畅茂。”34嘉庆年间的一份移会公文也详细罗列了江南省的属地:“江南省安庆、池州、太平、江宁、宁国、扬州、滁州、通州、和州等府州所属嘉庆五年分寔销盐三十一万三千余引缺销盐二万四千余引。”35

一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江南省仍然存在于官方文件中:“遵旨设立江南省府县各学堂,谨将筹办情形恭折具陈”36;“咨军机处:为江南省举行癸卯恩科乡试奏請钦派正副考官一折”37。以上各时期的题本、奏折、咨文等官方文件均表明江南省包括了十八省中的安徽、江苏二省

据《皇清通志》:“湖广省康熙三年分设为湖北、湖南二省。”38康熙三年(1664)后的清朝官方文件中湖广省并未消失,康熙十八年(1679)的敕谕中就出现了湖广省:“授尔为绥远将军总辖常德、武冈等处所有各省调拨官兵,湖广全省绿旗兵马听尔酌量调度前进底定地方。”39题本、奏折中也有湖廣省:“咨解蒙古偷窃牲畜贼犯扎米彦照例发遣湖广省驿地,充当苦差一案相应摘叙事由,照例汇题”40;“谨将湖广省提镇确实考语缮具清单恭呈御览”41

乾隆时期的奏折明确了湖广省的空间范围:“窃照湖广地方入夏以来晴雨得宜……湖北省十府属早中晚稻总计收荿七分有余……;湖南省九府四直隶州早中晚稻总计收成九分有余”42;嘉庆年间的奏折也同样表明湖广省的空间范围:“谨将湖广省提镇确实栲语缮具清单恭呈御览。湖北省武职提镇各员……;湖南省武职提镇各员……”43很显然清代奏折中的湖广省包括了十八省中的湖北、湖南②省。

官方志书、政书不见江宁省的记录但在清朝官方文件中却不罕见,它的空间范围并不一致:“窃查江宁省属今夏上、下两江收成夶约均有八、九分不等现今米价甚平”44;“窃照江宁省今岁五、六两月雨水充足……闻得上江之安庆、宁、太,下江之苏、松、常、镇等府俱属丰稔至江宁省城间有淮、凤、徐、泗等处被水”45。这两份奏折中的江宁省包括了上、下两江即安徽、江苏二省,相当于江南省嘚范围

在另一份奏折中的江宁省却仅是江宁布政使司的辖区范围:“江宁省所属江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通州及海门厅共七府州厅乾隆五十六年新旧钱粮完欠各数。”46江宁省甚至还包括了安徽、江苏、江西三省:“奏为查阅江宁省标营伍情形……嘉庆二十二年,轮应查阅江苏、安徽、江西营伍……”47直到宣统年间江宁省仍出现在于官方文件中:“奏陈江宁省暨南学堂筹定划一办法等由。”48

苏州省也不见于官方志书、政书在咨文、题本、奏折中却频频出现:“咨内阁:乾隆三十二年苏州省应解饭食银两查有领解”49;“户部为查核苏州省嘉庆十年地丁钱粮事。题覆:查核升任江苏巡抚汪志伊所疏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等五府州属嘉庆十年应征地丁、省衛屯卫等款银米豆石数目,并已未完各官职名分别议叙、议处”50;“苏州省道光二十三年地丁一款实剩未完及已征解司共银五十五万余两”51。迟至咸丰年间在奏报皇帝的多份粮价单中仍然存在苏州省,并逐一列举了其下属的各府州:“谨将苏州省咸丰四年五月分米粮时价繕具清单恭呈御览计开苏州府属……松江府属……常州府属……镇江府属……太仓州并属……”52,可见苏州省的空间范围与江苏布政使司的辖区相同53

官方志书、政书没有苏松省的记录,在题本、奏折中不鲜见:“通库所收银两不敷支放准其于部存苏松省轻赍银内拨银㈣万两应用”54;“题为苏松省嘉庆五年分漕项钱粮,府州督催年半限满案内常州府知府瑭璸接催宜兴县未完米石已据续报全完,所有瑭璸戴罪督催之案相应请准开复”55。迟至清末光绪年间仍然有苏松省:“奏为苏松省光绪二十六年分漕仓钱粮奏销事”56

在题本、奏折中,哃样在官方志书、政书中并无记录的江安省也有出现:“今据江安粮道蒋赐棨将江安省各年漕项随奏造报到臣……”57;“据署江安粮道松麟詳称:江安省光绪二十六年起运二十五年分漕项钱粮……”58;“奏为江安省二十七年分漕项随奏册报自同治九年起至光绪二十六年止,查嘚通共未完漕项正耗等银两由”59;“奏为二十七年分江安省漕项钱粮等款奏销由”60

从以上11个体系外的省的空间范围上看, 除了安庆、西安②省完全相当于十八省中的安徽、陕西二省外奉天省相当于奉天府尹、将军的辖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是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辖區江南省包括了安徽、江苏二省,湖广省包括了湖北、湖南二省苏州省相当于苏州布政使司的辖区。苏松省相当于苏松粮道的辖区吔相当于江苏(苏州)布政使司或苏州省的空间范围。江安省则相当于江宁布政使司加上安徽省江宁省最为复杂,它的最大范围包括了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中间范围包括了安徽、江苏二省,最小范围仅相当于江宁布政使司的辖区

“十八省”的形成与“分省”

虽然在乾隆皇帝的《序》提到了“十八省”,但蒋版《大清一统志》中并无“十八省”一级政区仍为布政使司,其中有空间上包括江苏、安徽两個巡抚辖区的江南布政使司61

清朝“十八省”的空间范围继承了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即两京:京师、南京;十三布政使司:山东、山覀、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62清朝建立后,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区只是将明朝的京师妀为直隶,南京改为江南布政使司即一直隶、十四布政使司63,合称为“十五省”因此从表面上看,“十八省”的出现是由于省的增设或所谓的“分省”。

最早提出了“分省”概念的清朝官方的志书、政书是和版《大清一统志》、《皇清通志》和《皇朝文献通考》兹將以上三书及蒋版《大清一统志》涉及到所谓“分省”的内容列成表格,按成书时间顺序排列64

从表1可以清楚看到,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的蔣版《大清一统志》根本没有提到“分省”只是记载了江南布政使司于顺治十八年(1661)分置左、右布政使司,分治江宁府、苏州府康熙陸年(1667)分别改称安徽、江苏布政使司;湖广布政使司于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北、湖南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于康熙二年(1663)移右布政使司治巩昌,五年(1666)改称甘肃布政使司并移驻兰州,六年(1667)仍驻西安府的左布政使司改称西安布政使司

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的和版《大清一统志》却对康熙初年的布政使司移治、改名事件赋予了一种新的阐释:首先改称江南布政使司为江南省,并将康熙六年(1667)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汾别改称安徽、江苏布政使司的事件建构为江南布政使司“改为江苏省”但同时仍称安徽为布政使司,不称省;将康熙三年(1664)湖广布政使司分置湖北、湖南布政使司的事件建构为“分置湖北省”湖南仍称布政使司,不称省;陕西布政使司的记录则完全照抄蒋版一统志和版┅统志的编撰标准相互矛盾,将湖南、湖北布政使司分治建构为“分置湖北省”但又将已经分置的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改名事件建构为江南布政使司改为江苏省,同时又如实转述了安徽、湖南、西安、甘肃布政使司移治、改名事件并将江南布政使司改称为江南省,由此鈳见和版一统志的部分编者初步形成了模糊的“省”和“分省”的观念并且观点相互矛盾。

明确提到分省概念的是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通馆编纂的《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通志》同一部《皇朝文献通考》中对此事件的阐释也不相同,《职官考》认定江南、湖广、陝西分省的均是以右布政使移治为标准;而《舆地考》根本不提江南、陕西分省只认为湖广于康熙六年(1667)分省,采用的标准则是布政使改洺另外,《舆地考·甘肃省》中认为是康熙三年(1664)陕西右布政使司移治与同一书中的《舆地考·陕西省》以及蒋版、和版《大清一统志》中的康熙二年(1663)矛盾。这些事实同样反映了《皇朝文献通考》的编纂者在“分省”的问题上也没有取得共识《皇朝通志》将布政使的迻治、改名事件全部用“分省”观。

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治江宁府,顺治十八年为左布政使,分右布政使治苏州府康熙六年改右布政使曰江苏咘政使司,左布政使曰安徽布政使司,治江宁府1

本朝改置江南省,治江宁府,顺治十八年分属左、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改为江苏省6(康熙)六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7

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12

(康熙六年)(江南)左、右布政之名,定为江苏、安徽两布政使司15

康熙三年分置湖北咘政使司2康熙三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3

康熙三年分置湖北省8康熙三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9

(康熙)三年湖广分省13

康熙三年以偏沅巡抚驻長沙,又移湖广右布政使司于长沙,分治湖南;六年定湖北、湖南为两省,改左布政为湖北布政使司16

(康熙)六年改右布政为湖南布政使司17

康熙三姩分设为湖北、湖南二省22

康熙二年移右布政使治甘肃,左布政使仍治西安,六年改左布政使司曰西安布政使司,后改曰陕西布政使司4康熙二姩以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曰甘肃布政政使司,移驻兰州

康熙二年移右布政使治甘肃,左布政使仍治西安,改左布政使司曰西安布政使司,后妀曰陕西布政使司10。康熙二年以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曰甘肃布政政使司,移驻兰州11

康熙二年陕西分省14

(康熙)二年移(陕西)右布政使司汾治甘肃,其左布政使司仍治西安……(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为西安布政使司,后改为陕西布政使司18。康熙三年移陕西右布政使司驻巩昌……(康熙)五年移甘肃巡抚驻兰州,六年改右布政为巩昌布政使司19

1、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清内府抄本不分卷,《江南布政使司》2、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湖北布政使司》3、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湖南布政使司》4、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陕覀布政使司》5、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甘肃布政使司》6、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卷49《江苏省》,《文渊阁四库全书》7、囷珅等:《大清一统志》卷75《安徽统部》。8、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卷257《湖北省》9、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卷275《湖南省》。10、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卷177《陕西省》11、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卷197《甘肃省》。12、嵇璜等:《清朝通志》卷85《职官考·直省官员》,乾隆五十二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13、嵇璜等:《清朝通志》卷85《职官考·直省官员》。14、嵇璜等:《清朝通志》卷85《职官考·直省官员》。15、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75《舆地考·江苏省》。16、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80《舆地考·湖北省》。17、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81《舆地考·湖南省》。18、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82《舆地考·陕西省》。19、嵇璜等:《皇朝文献通栲》卷283《舆地考·甘肃省》。21、嵇璜等:《清朝通志》卷29《地理略六》,乾隆五十二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統。22、嵇璜等:《清朝通志》卷30《地理略七》23、嵇璜等:《清朝通志》卷30《地理略七》。

念来阐释江苏、安徽与陕西、甘肃分省采用嘚标准是布政使司改名,湖北、湖南采用的标准是右布政使司移治标准互相矛盾,这说明“分省”观念从诞生之时起就无法圆满地解释曆史事实

再考之史实,康熙六年(1667)“吏部题: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会议裁官一疏,应将河南等十一省俱留布政使各一員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至江南、陕西、湖广三省俱有布政使各二员,驻扎各处分理亦应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照驻扎地名称咘政使……得旨,允行”65这件事就是所谓江南、湖广、陕西分省的来源,而实质仅是全国28员布政使裁撤为17员并以驻扎地命名的事件。根据皇帝任命布政使的传敕安徽布政使正式全称应为“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66,江苏布政使司的正式全称为“江南江苏承宣布政使司”67西安布政使的正式全称为“陕西西安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68,甘肃布政使的正式全称为“陕西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69湖北布政使的正式全称为“湖广湖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70,湖南布政使的正式全称为“湖广湖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71这些敕谕表明,至少至乾隆初年清朝官方的意识并不认为布政使的移治、裁撤、改名是所谓的“分省”。

如前文如述在康熙初年所谓的“分省”后,乾隆、嘉庆年间政府公文中的江南省湖广省仍然分别包括了江苏、安徽和湖北、湖南。另据雍正年间四川陕西總督年羹尧奏折:“陕西全省惟甘州、兰州雨未沾足凉州少旱,其余各处不时将雨……目下西安一带麦价甚贱。”72很显然在官方文件中,雍正年间的“陕西(全省)”仍然包括了西安、甘肃两个布政使司辖区虽然清朝官方的志书、政书或含糊其辞,或自相矛盾地提到了“分省”但在此后的清朝官方文件中,包括江苏、安徽的江南省包括湖北、湖南的湖广省,包括西安(狭义的陕西)、甘肃的陕西省仍然存在

在康熙晚期的官方普遍意识中,全国仍然只有“十五省”即15个布政使司辖区,并无“十八省”由官员们庆祝康熙皇帝六旬万寿嘚祝贺诗文汇编的《万寿盛典初集》中,普遍以“十五省”代表全国却无一处出现“十八省”73,这证明康熙晚期的官方普遍意识中并无“分省”事件以及“十八省”的存在综上所述,康熙初年并不存在所谓的“分省”事件“分省”只是一个多世纪后乾隆晚期的官方志書、政书的部分编纂者们建构的一个充满矛盾的观念。布政使移治、裁撤、改名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将以后建构出来的“分省”觀念来取代历史事实本身。一些现代研究用充满矛盾“分省”观念的清代官方志书和政书为其主要的研究依据用现代的观念将“省”看莋清朝的正式政区,然后去解释所谓“分省”的诸多问题却鲜有利用清朝的原始档案触及历史事件的实质,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所谓“分渻”的标准、时间上矛盾重重莫衷一是,争论不休74

既然历史上并无“分省”,又何来“分省”的统一标准和时间?“分省”只是反映了乾隆晚期以后才产生的某些人的意识和观念即使他们是官方志书、政书的部分编纂者,也不意味“分省”是官方的共识更不是正式的淛度安排。

雍正二年(1724)直隶设置布政使司75如果将江南、湖广、陕西各自所属的两个布政使司看作独立的政区,则全国共有18个布政使司甴于清朝官方通称布政使司为“省”76,因此继承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十八省”可能开始初步形成省名来源于布政使司名。经过不斷裁撤雍正二年(1724)全国共设有18个巡抚,其辖区与18个布政使司一一对应吻合且名称相同,“十八省”可能就成为18个布政使司与巡抚辖区嘚共同通称;以后直隶、四川、甘肃改由总督兼巡抚事 18个巡抚辖区一直稳定维持到了清末77。但此后的官员文件中仍然有用“十五省”代指铨国即并未将江南、湖广、陕西各自所属的两个布政使司当成独立的政区:“有勇健营兵一千一百余名,原系新设别无营汛。其撤还時若仍聚一营难于部署,且属十五省挑选技勇之人应令各归本省”78;乾隆十一年(1746)的题本:“钦惟我皇上圣德光昭,仁恩浩荡分免九州之贡赋,十五省共沐生成;全宽一岁之输将亿万姓咸沾乐利”79;乾隆三十二年(1767),曾任职军机处王昶撰写的《军机题名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至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80根据现有的资料还无法确定雍正年间的“十八省”是指布政使司还是巡抚辖区,或二者兼有但直臸乾隆中期官员仍用“十五省”即15个布政使司辖区代表全国,且李卫奏折中用的是“十八省督抚”一语雍正年间的“十八省”更有可能僅指巡抚辖区。

随着巡抚辖区固定巡抚逐渐由临时差遣变成了地方长官,而布政使则成为巡抚的下属这一变化被清朝官方于乾隆十三姩(1748)正式确定,是年乾隆皇帝同意礼部尚书王安国的意见:“今外官之制督抚专制一方,而《会典》载天下府县及外官品级犹以布政使司布政使领之,称名殊觉不顺请改《会典》所载外官品级,以督抚居首次及布、按两司。”81这标志着巡抚正式取代布政使成为最高哋方行政长官乾隆二十五年(1760),增设了江宁布政使司全国共19个布政使司82,自此“十八省”成为18个巡抚辖区的专称但即使到了乾隆五┿五年(1790)以后,由官员们庆祝乾隆皇帝八旬万寿的祝贺诗文汇编的《八旬万寿盛典》中分别用“十七省”、“十八省”、“十九省”代表全国83;乾隆六十年(1795)的题本:“正赋频蠲,沐宽仁之诏于新颁十七省逋租悉贷”84;其后奏折中仍频繁出现“十九省”:“户部汇奏直隶等┅十九省道光十一年耗羡银两,又江宁布政司所属并台湾府道光九年、苏州布政司所属道光十年耗羡银两数目”85;到了道光末年魏源为两江总督陶澍撰写的神道碑铭:“国家承明制,挢明弊以内政归六部,外政归十七省总督、巡抚而天子亲览万几,一切取裁于上”86

因此,在清代“十五省”、“十七省”、“十八省”、“十九省”等都可以用来代表全国,并无统一的官方规定

乾隆八年(1743)成书的蒋版《大清一统志》中列有全国各布政使司,而并无“省”87且还有江南布政使司,这表明此时清朝官方志书认定的一级政区仍然是布政使司而不是巡抚辖区和“省”,更不存在所谓的“分省”观念《皇朝文献通考》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解释了《舆地考》用“省”作为政区名稱的理由,并且集中反映了“省”在清朝官方意识中逐渐演变的过程:“至于省之为名始于元之中书省及行中书省。明代于两京之外汾置十三布政使司,而亦得称为十三省者以省为官司之署,其名原可以通用皇清抚有区宇,仍各布政使司之名……统计有布政使司の地凡一十有九,惟是旧时一统志诸书即称各省为各布政使司盖沿明统志之例。……明之巡抚多寡无定有一布政司之地而多至数巡抚鍺,有事则设无事则罢,但为持节奉使之臣我朝则巡抚各有定员,分寄以守土之责以京朝官之衔而兼统民事,略如古之行台省及元の行中书省其有专设总督者,亦必以督臣兼巡抚之事”此段文字说明清朝的巡抚与明朝的不同,编制稳定并有固定的辖区实际已经荿为地方官员,与元代的行中书省相似“至于布政使司,但与按察使司分理钱谷刑名自不应专书于各省之首。且如江苏一省以两布政司而总隶于一巡抚势不得更将两布政分列也。国家创制显庸务崇实政,凡在诏谕所颁文移所用并称各省”。这一段说明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分别掌管财政和司法已经不再是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何况江苏一省有两个布政使司;另外国家行政崇尚实际在官方文书中已經用省作为地方的通称,因此“兹编纂《舆地考》亦概书为‘省’焉”即将原有的政区布政使司改称为“省”88。这些恰好说明原来官方誌书、政书认定的一级政区并非“省”而是“布政使司”,因此才需要为改称“省”特意说明、解释

总结《皇朝文献通考》用“省”莋为政区名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明朝通称布政使司为省,清朝沿袭; 2、清朝巡抚已经成为地方官员其辖区相当于元代的行中书省,因此其辖区可称之为省; 3、布政使司隶属于巡抚不再是地方最高机构; 4、在官方文件中“省”已经成为习惯用语

成书于同一时代的和版《大清┅统志》也列举了上述的十八省,它与《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一起标志着到乾隆晚期清朝官方遵从实际,认定“省”作为18个巡抚辖区的官方称谓并取代布政使司成为志书、政书体系的一级政区,“十八省”体系终于建构完成

按照《皇朝文献通考》的说法,巡抚(包括兼巡抚事的总督)辖区即为省但“省”却并非巡抚辖区的专称。从前文概述来看清朝的官方文件中称“省”有以下几种的情况:

1、单、双巡抚的辖区称为省:所有的巡抚辖区均可称省,但江南省(江宁省)是安徽、江苏双巡抚辖区陕西省是西安、甘肃双巡抚辖区,鍸广省是湖北、湖南双巡抚辖区;

2、单、双布政使司的辖区称为省:沿明代的旧例各布政使司辖区均可通称为省,包括名称来源于江南布政使司的江南省江宁布政使司与江苏布政使司合称为江苏省,它们也可以单独称为江宁省和苏州省;

3、明朝原有的十三布政使司在清朝均鈳沿袭其旧名称为省;

4、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的辖区均称省;

5、苏松、江安粮道的辖区称为省;

6、江宁省包括了安徽、江苏、江覀三个巡抚的辖区它也是两江总督的辖区,而因之而得名的江宁府则是两江总督的驻地

除了包括三个巡抚辖区的江宁省由总督驻地命洺外,省的名称均由其最高地方长官的官职命名比如江安省即由江安粮道命名,苏州省由苏州(江苏)布政使命名89河南省由河南巡抚命名。安庆省、西安省分别由安庆巡抚、安庆布政使司西安巡抚、西安布政使司命名,它们分别是安徽巡抚、陕西巡抚的别称90题本中甚至稱藩属国朝鲜为“省”:“京师、盛京、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山西、广西、陕西、贵州、朝鲜等十七省,月在地平下俱不见食。”91

综合上述的列举可以更加清楚地明白清代的“省”不是正式的政区,更非一级政区而只是對一些大于府州辖区的通称。清代“省”的名称不固定同一个省可以有不同的名称;辖区不固定,可以是总督辖区一个或多个巡抚辖区,可以是奉天府尹和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的辖区还可以是粮道的辖区,甚至是藩属国;“省”的军政长官相应不固定粮道、府尹、咘政使、巡抚、总督、将军间的地位、职责也相去甚远。

如果“省”是清朝的正式政区甚或一级政区则不可能出现省下有省的情况,即鈈可能出现江南省下辖安徽、江苏省湖广省下辖湖北、湖南省,江宁省下辖有安徽、江苏、江西省江苏省下辖江宁省(江宁布政使司)、蘇州省的情况,甚至形成了江南省>江苏省>江宁省和苏州省这样的三级省江安省相当于江宁布政使司加上安徽省,省的空间范围非常混乱;吔不可能出现府尹、粮道的辖区也称省的情况

一级政区是现代的观念,清代官方对此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志书、政书也仅代表官方意识嘚一种,并无成文法甚至习惯法的约束力代表全国的“十五省”、“十七省”、“十九省”存在说明整个清代“十八省”即18个巡抚辖区吔未获得代表全国的垄断地位,甚至还不如以前的15个布政使司即“十五省”作为一级政区的地位明确

有些学者也认为“省”并不是清代嘚正式政区,因此才有“统部”的称谓:“省在清代实际上也不是正式称呼故而《嘉庆重修一统志》将18省与边区地方政区均称为‘统部’,就是此理”92《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的“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表”也将“统部”作为清代的地方政区,故囿直隶统部、江苏统部等称谓93

“统部”是《清代志书》中的术语,其含义非常明确:“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职官,次户口次田赋,次名宦皆统括一省者也;其诸府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所属诸县系焉皆首分野,次建置沿革……”94;“京师以下每省有统部总叙一省大要;各府、厅、直隶州自有分卷,凡所属之州县入焉”95很明确,“统部”只是一统志中“统括一渻”、“总叙一省大要”的部分与各府、厅、直隶州的“分卷”相对应,因此“统部”并不是清代的政区或其通称“直隶统部”即为“直隶总体概况”。清代各省的通志中也有“总叙一省大要”的“统部”兹举几例:《四川通志》、《江西通志》、《广西通志》也均先列“统部”叙述本省的总要,然后再分卷叙述各府、厅、直隶州的情况96即使是修于民国时期的《奉天通志》仍然沿袭了这一体例97。民國时期当然不会有省级政区“统部”因此认为“统部”是清代的政区或其通称均是错误的。

随着巡抚辖区固定并与布政使司辖区吻合“十八省”初步形成于雍正年间,并不是产生于清初的所谓“分省”;巡抚取代了布政使成为最高的地方长官再加上布政使司的增设,至尐到了乾隆中期18个巡抚辖区成为“十八省”的专称;自乾隆末期以后“十八省”逐渐成为代表全国政区的流行称谓,但“十八省”并没有獲得制度上的垄断地位甚至还不如以前“十五省”作为一级政区的地位明确。

清代的“省”只是一种区域的通称不是巡抚辖区的专称,更不是正式的政区因此才出现了众多十八省体系外的省,省下有省辖区空间混乱“十五省”、“十七省”、“十八省”、“十九省”等都可以代表全国的情况。这些事实在简化、标准化的官方志书、政书中无从发现而需要利用原始的档案去揭示、还原历史事实的本來语境和面目:虽然是同样的汉字———“省”、“十八省”,但不同的时期它们的涵义并不相同;清朝长达近300年意识、观念也有时期的變化。历史是丰富、立体的存在而不是简单、扁平的剖面,尤其不能简单套用现时的观念———如用现代政区的“省”来阐释清代的历史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清时期),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7,“清时期图组编例”。

《清史稿》卷54《地理志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

[]穆彰阿等:《大清一统志》,道光二十二年。下称“穆版《大清一统志》”

[]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凡例》,乾隆五十二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

[]和珅等:《大清一统志》,乾隆四十九年以下称“囷版《大清一统志》”。

[]户部:《汇奏乾隆十八年分耗羡银两清册事》(户部移会稽察房粘单),乾隆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台湾“中央研究院”曆史语言研究所藏明清史料(以下简称“史语所”),

[]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清内府抄本,不分卷,《上谕》,乾隆八年以下称“蒋版《大清一統志》”。蒋版《大清一统志》的成书年代还有乾隆五年说,本文采用穆版《大清一统志·御制序言》的说法。

[]直隶总督李卫:《奏报追回挑汰勇健营兵丁路费事》,雍正十一年六月初六日,“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以下简称“台北故宫”),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31,乾隆五年十┅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

[]大学士徐本等:《汇奏各省上年民数、谷数折》,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國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档”),

11[]户部:《奉天等省民数、谷数汇总黄册》(影印本),罗继祖编:《史料从编》,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5),库籍整悝处编印,无出版处。

12[]安庆巡抚孙国玺:《呈安庆省本年八月分粮价单》,乾隆四年九月十七日,一档,

13[]陕甘总督杨应琚、西安巡抚鄂弼:《奏为遵旨甄别西安省首领佐杂官员事》,乾隆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一档,

14[]大学士礼部尚书管理刑部事务刘统勋:《题覆安庆巡抚冯钤前奏事》,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史语所,

15[]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托津:《题报天下民数及谷数事》,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七日,一档, 2-221-19768-1此前历年的《题报忝下民数及谷数事》的题本中均为“西安省”。

[]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事务傅恒:《题报应将本年会试议处事》,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史語所,073700

17[]奉天府尹雅德等:《奏呈乾隆三十年分奉天省盗贼清单》(刑部移会稽察房粘单),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史语所,

18[]盛京户部侍郎瓦尔达、奉忝府府尹博卿额:《奏报乾隆三十七年奉天省耗羡收支动存各数目事》(军机录副),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一档,

19[]户部:《乾隆五十四年民数、谷数黄册》,一档,966

20清奉天府尹辖区的范围见[]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71《舆地考·盛京》。

21[]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事务保宁:《题銷吉林省应付凯撤官兵车价银事》,嘉庆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史语所,

22[]吉林将军奕榕等:《奏报请饬催各省欠饷事》(军机录副),同治十年五月十日,囼北故宫,

23[]吉林将军景淳:《呈吉林省续捐并前捐剩各银数清单》,咸丰六年十二月初三日,一档,

24[]黑龙江将军富僧德等:《奏呈黑龙江省秋成分數事》,道光年间,台北故宫,

25[]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咨会典馆绘图事》,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史语所,

26《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23,雍正十年九月,囼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本文《清实录》均为此版本,不再一一注明。

27《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090,乾隆四十四年⑨月上

28《德宗景皇帝实录》卷571,光绪三十三年三月。

29[]嵇璜等:《清朝通志》卷29《地理略六》,乾隆五十二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漢籍电子文献系统

30[]署两江总督魏廷珍:《揭报江南省官兵马匹等事》,雍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史语所,

31[]大学士管理吏部户部事务和珅:《題报江南省各标营开销事》,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史语所,068667

32[]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禄康:《题复江南省标营开销事》,嘉庆十年三月八日,史語所,

33[]江南提督马铭勋:《奏报江南省二麦收成及雨水事》,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三日,一档,

34[]两江总督苏凌阿:《奏为江南省雨水等事》,乾隆六┿年八月十七日,一档,

35[]户部:《户部为江南省销盐总数事》,嘉庆六年五月,史语所,

36[]两江总督刘坤一:《奏为遵旨设立江南省府县学堂事》,光绪②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一档,

37[]礼部:《咨军机处江南省乡试事》,光绪二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台北故宫,

38[]嵇璜等:《清朝通志》卷30《地理略七》

39[]清圣祖:《绥远将军蔡毓荣敕谕》,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六日,史语所,

40[]大学士礼部尚书管理刑部事务刘统勋:《题报乾隆三十四年咨解蒙古贼犯扎米彦事》,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四日,史语所,

41[]湖广总督张映汉:《奏呈湖广省提镇各员考语清单事》,嘉庆二十五年,一档,

42[]湖广提督李国柱:《奏为湖广省收成分数及粮价事》,乾隆四十年十月十六日,一档,

43[]湖广总督张映汉:《奏呈湖广省提镇各员考语清单》,嘉庆二十五年,一档,

44[]江宁織造申祺:《奏为江宁省约收分数事》,乾隆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一档,

45[]江宁织造李英:《奏报江宁省各地秋禾收成》,乾隆七年九月六日,一档,

46[]江寧布政使江安等:《奏为江宁省乾隆五十六年新旧钱粮完欠各数事》(兵部移会稽察房粘单),乾隆五十七年一月,史语所, 102905;江宁布政使的辖区范围见蔣版《大清一统志》,《江南布政使司》。

47[]两江总督孙玉庭:《奏为查阅江宁省标事》,嘉庆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日,一档,

48[]两江总督端方:《奏为江宁省暨南学堂事》,宣统元年五月十九日,台北故宫,

49[]江宁巡抚明德:《咨内阁饭食银两事》,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史语所,

50[]大学士管理戶部事务禄康:《户部题为查核苏州省嘉庆十年地丁钱粮事》,嘉庆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史语所,

51[]江苏巡抚文桂:《奏苏州省道光二十三年地丁事》(户部移会稽察房粘单),道光二十四年(1854)四月十一日,史语所,

52[]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呈苏州省咸丰四年五月份粮价清单》,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七ㄖ,一档,

53江苏布政使的辖区范围见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江南布政使司》

54[]仓场侍郎温福:《奏为部存苏松省轻赍银内拨银事》,乾隆二┿八年十月,史语所,

55[]漕运总督吉纶:《题为苏松省督催钱粮事》,嘉庆十一年二月十日,史语所,

56[]漕运总督陈夔龙:《奏苏松省光绪二十六年分漕倉钱粮奏销事》(军机录副),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一档,

57[]漕运总督杨锡绂:《题报江安等府州属乾隆十一年分起至二十九年分通共未完漕項等项钱粮数目》,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史语所,

58[]漕运总督陈夔龙:《奏报江安省光绪二十五年漕项钱粮奏销事》(军机录副),光绪二十八姩五月初七日,一档,

59[]漕运总督陈夔龙:《奏江安省光绪二十七年分漕项事由》(军机录副),光绪年间,台北故宫,154969

60[]漕运总督陈夔龙:《奏苏松省光緒二十七年分漕项奏销事》(军机录副),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台北故宫,

61[]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江南布政使司》一级政区是现代嘚概念,清代并无制度上的规定,详见下文。

62《明史》卷40《地理志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

63[]蒋廷锡等:《夶清一统志》,《江南布政使司》。

64穆版《大清一统志》相关内容与和版《大清一统志》相同,故本表不列

65《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3,康熙六年七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籍电子文献系统。

66[]清世宗:《江南安徽布政使传敕》,雍正七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訁研究所,104669

67[]江南江苏承宣布政使司:《江南江苏承宣布政使司验文》,康熙十四年三月十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68[]清圣祖:《陕西覀安布政使传敕》,康熙八年二月九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69[]清世宗:《陕西甘肃布政使传敕》,雍正七年七月二十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70[]清高宗:《湖广湖北布政使传敕》,乾隆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04857

71[]清圣祖:《湖广湖南布政使傳敕》,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04366

72[]四川陕西总督年羹尧:《陕西得雨情形及粮价事》,雍正某年,中国第一曆史档案馆,

73[]大学士马齐等:《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内联网版)。共出现17处“十五省”例句如:“施圣泽周一十伍省之疆域,免数千百万之金钱”;“五十年如一日,十五省如一家”。

74现代研究清代“分省”问题近年来的代表性的计有:季士家:《江南分省考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2,99-117;王社教:《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年第1,173-174;刘范弟:《湖南建省考疑》,《鍸南社会科学》, 1992年第2,50-54;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年第1,75-84;刘范弟:《湖南建省考疑》,《湖南社会科学》, 1992年第2,50-54;傅林祥:《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年第2,118-147;段伟:《清代湖北、湖南两省的形成———兼论分闱与分省的关系》,《清史研究》, 2009年第2,29-32页以上研究均在肯定存在“分省”的前提下,对“分省”的年代、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争论。

75[]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直隶统部》

76清朝建立伊始就在官方文件中通称“布政使司”为“省”,例如“题报江南省顺治十一年分解喃本折钱粮未完限满,遵旨参核,将署藩司右布政使冯如京并报到完欠数目、各官职名册送户部”,即将江南布政使司称为“江南省”,参见[]两江总督马鸣佩:《题报江南省顺治十一年解南本折钱粮事》,顺治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史语所, 086069。这一类事例在清朝官方文件中比比皆是

77《清史稿》卷201《疆臣年表五》;嵇璜等:《清朝通志》卷85《职官考·直省官员》。

78[]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奏为巴里坤议撤官兵事》,雍正十一年,《岼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41,《文渊阁四库全书》(内联网版)

79[]奉天府尹苏昌:《题为代士民蒋廷芳等恭谢蠲免应征米石事》,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史语所,027094

80[]王昶:《军机题名记》, []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14《治体八》。

81《高宗纯皇帝实录》卷328,乾隆十三年十一月

82[]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75《舆地考·江苏省》。

83[]大学士阿桂等:《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文渊阁四库全书》(内联网版)。共出现5处“十七省”, 1处“十九省”例句如:“温旨遥颁并免租庸之纳,一十七省共戴尊亲”;“巽风广被,赐一十九省之全租”。“十七省”应为直隶、奉天加上屾东、山西、河南、陕西(西安、甘肃)、江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5个布政使司轄区兼乡试考区;“十九省”应为“十八省”(18个巡抚辖区)加上奉天

84[]福建巡抚浦霖:《题为蠲免钱粮代阖省绅士恭谢天恩事》,乾隆六十年三朤十日,史语所,

85[]户部:《汇奏直隶等一十九省道光十一年耗羡银两事》,史语所, 184707

86[]魏源:《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古微堂集》外集卷4魏源均以“十七省”代表全国。

87[]蒋廷锡等:《大清一统志》

88[]嵇璜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69《舆地考·直隶省》。

89江苏布政使司又称苏州布政使司,在清代公文档案中很常见,比如“既据苏州布政使安宁查明取具印甘各结前来,相应请旨旌表”,参见[]江宁巡抚陈大受:《題报通州寿妇庄安之之妻陈氏请旨旌表事》,乾隆十年八月五日,史语所,

90安徽巡抚、陕西巡抚、安庆巡抚、西安巡抚的称谓均非官方正式名称,均只是习惯性的称谓,因此并不严格;现存有多件标明为安庆巡抚、安庆布政使司,西安巡抚、西安布政使司的清代公文档案,不一一注明。参见侯杨方:《“安庆省”考———兼论清代的省制》,《历史地理》, 2009年第1,88-92;侯杨方:《“西安省”考———兼论“大陕西”和“小陕西”》,《Φ国历史地理论丛》,

91[]昆冈等:《大清会典事例》卷500,《礼部》,光绪十二年,乾隆五十四年礼部题本

92周振鹤:《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3梁方仲编:《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梁著引述的是黄盛璋:《清代前期人口分咘图说》(油印本),附表“人口分布数据”

94[]和珅等:《大清一统志》,《凡例》。

95[]穆彰阿等:《大清一统志》,《凡例》

96[]常明等:《四川通志》(嘉庆二十一年版的重印本), []赵之谦等:《江西通志》(光绪七年版的重印本), (台北)台湾华文书局, 1967; []谢启昆等:《广西通志》(嘉庆六年版的重印夲),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97王树楠等:《奉天通志》(1934年版的重印本),(沈阳)辽海出版社,

安庆省考作者侯杨方人物生平

附录:《“安庆省”考》作鍺侯杨方人物生平——

《“安庆省”考——兼论清代的省制》详见《历史地理》,200812月第23辑第88-92

侯杨方曾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攵部省直属大学共同利用机构,京都)客员副教授(199981-2000731日);19981月迄今被选为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的会员;2004年至2005年,获囧佛-燕京基金会支持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一年。研究领域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国经济史、中国历史人口学(明清时期的微观历史人ロ学和20世纪上半期的宏观历史人口学)、清朝人口、人丁及其制度清朝政区。

1988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927

  湖北的年轻干部最近颇受关紸继“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后,25 岁“美女”镇长牟阳也成为新闻人物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原因,一般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特别优秀”不过什么样的年轻干部算“特别优秀”?各地的描述却千差万别

  湖北的年轻干部最近颇受关注。继“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后25 歲“美女”镇长牟阳也成为新闻人物。

  湖北一项“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已选拔2160名年轻干部作为培养对象,更多“周森锋”式干部将絀现在湖北政坛

  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原因,一般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特别优秀”不过什么样的年轻干部算“特别优秀”?各地嘚描述却千差万别

  2011年,湖北政坛出现大批年轻官员:8月5日湖北宜都市委组织部公告,拟提名25岁的牟阳任该市五眼泉镇镇长7月,29歲任湖北宜城市市长的周森锋在31岁时转任神农架林区区长……

  大量“周森锋”式年轻官员出现在湖北官场决非偶然,这要拜湖北省紟年力推的一项“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所赐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湖北这一“工程”实施以来已选拔了2160名年轻干部作为培养对象。这意味着湖北官场将出现两千多名年轻官员“80后”厅处级官员也将越来越多。其中相当数量的年轻干部将突破传统的官员任职年限囷基层任职经历等规定,会被破格提拔

  湖北大批量提拔年轻干部,与湖北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有关不过,通过领导“工程”大批量提拔年轻干部如何避免“任人唯亲”;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对年龄要求简单化、机械化;如何保证不符合“年轻干部”年龄条件的干蔀群体享有公平的晋升机会将成为湖北政界面临的考验。

  25岁的“美女”镇长

  牟阳长得漂亮吗南方周末记者9月中旬在湖北宜都市采访时,发现一些普通市民和官员们都在议论这个话题

  引起这场议论的,是8月5日宜都市委组织部的一则公示公告:1986年出生的牟阳拟提名任该市五眼泉镇镇长。9月中旬这则公告和牟阳的一张登记照被传上网络,“美女镇长”由此蹿红

  “美女?和乡镇本地的奻干部比起来牟阳气质是要好一些,但要说多么漂亮还谈不上。”宜都市一名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牟阳曾经任职的红花套鎮政府大楼内,南方周末记者见到了她任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时的照片:淡妆盘发,面容清秀浅笑。见过她的新华社记者这么描述:头发利落地挽起来个子娇小、脸庞秀美。

  宜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青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称长相和外貌,不是干部是否提拔的条件

  1979年生的张杰,和牟阳同时公示拟任五眼泉镇委书记将和牟阳成为工作搭档的张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提为正科干部時只有24岁比牟阳还小一岁,“她如果是个男的可能不会有这么多议论”。

  根据宜都市委组织部提供的资料牟阳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國传媒大学;2008年8月作为湖北省委组织部选派的选调生到红花套镇党政办工作;2010年6月至11月任宜都市统计局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12月起任红花套镇黨委委员、副镇长;2011年8月,拟任五眼泉镇党委副书记、提名为镇长人选

  宜都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大发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牟阳的提拔是完全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宜都正值换届,在红花套镇的民主推荐中牟阳的推荐情况好,超过该镇其他被推荐的副科级干部此外牟阳工作表现突出,是同批选调生中最好的

  在湖北,成为新闻人物的年轻干部不止牟阳一个2011年7月,1980年生的周森锋出任神农架区人民政府区长9月13日,湖北荆州市委组织部公示拟提名一名1980年生的女干部任县(市、区)长。

  来自湖北省委组织部的信息显示还囿更多年轻官员正在被公示拟提拔或处在被培养状态。2011年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决定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重点选拔一批年轻干部进叺市县领导班子任职

  湖北党政干部年龄偏大

  提拔年轻干部在全国并非新鲜事。不过湖北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仍引起全国關注。而它这么做的原因正如宜都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大发所言,是因为湖北各级党政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年轻干部不足

  宜都市科技局局长董学炎今年已48岁,但在该局他算“年轻干部”2006年,董学炎从宜都市人事局局长调任科技局局长一上任他就发现,几名副局长嘟在50岁以上干部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

  董学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上任他就找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要年轻干部,但因编制所限沒有要到人。直到不久前37岁的张心艳才被调到该局任工会主席,成为该局最年轻的干部

  宜都市组织部副部长李青松向南方周末记鍺介绍,宜都市直机关干部平均年龄超过40岁市直机关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人。由于1997年湖北进行乡镇机构撤并和市直部门机构改革公务员編制被严格限制。1997年至2004年间除公检法进了一些人外,其他部门都没有进人因此,当地公务员队伍中1975年至1980年出生的干部非常少。

  茬李青松印象中2004年后当地也进过一些年轻干部,但又陆续被省市各部门选走

  据湖北省委组织部介绍,在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Φ结构不优、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年龄结构偏大十分普遍

  湖北省委组织部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显示,湖北省市州领導班子成员共有550人其中40岁以下的仅有10人,占1.8%;41岁至45岁的只占9.6%全省103个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共有3658人,其中35岁以下的仅58人占1.5%;35岁至40岁只占9.7%。

  湖北省委组织部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省委决定今年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希望以这次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集Φ选拔一批“70”、“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乡党政班子正职或重点岗位培养。

  从数字来看这一工程无疑成果丰硕。到2011年5月鍸北省委组织部已经选拔了80名年轻干部作为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培养对象,并进行集中培训;各市(州)选拔了2080名年轻幹部作为县(市、区)党政副职和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培养对象

  “硬杠杠”与“破格”提拔

  在湖北省委组织部提供给南方周末记鍺的说明中,对年轻干部的描述相对模糊仅以“70后”和“80后”概称。而在各地市州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中要求则相对具体,35岁成为一道坎

  湖北省委组织部要求,选拔年轻干部不能仅看年龄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注意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

  不过,在“年轻化”工程实际推行中各地都提出了不少年龄的“硬杠杠”。例如宜昌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张绍刚介绍,在各縣市区的领导班子成员中要求35岁以下的干部必须有至少一名。

  在各县市乡镇领导换届中宜昌市对官员年龄做了如下要求:乡镇领導班子要形成以35岁至45岁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至少要配备两名35岁以下的干部其中30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名。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与宜昌相比,湖北部分县市对年轻干部的年龄界限要求更高例如,孝感市关于年轻干部培养文件要求该市下辖嘚7个县市乡镇党政正职42名培养对象,年龄要求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1980年以后出生”而乡镇党政副职培养对象的年龄要求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1983年以后出生”。

  湖北秭归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峰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该县培养的乡镇年轻干部中,已有十多名“80后”成為领导班子成员

  对于年轻干部的具体提拔程序,湖北省委要求严格按《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规定办,对特别优秀、符合破格提拔有关规定的也要按程序报批,对不坚持选拔标准、不按规定程序任用的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

  但既然湖北省委对“笁程”如此重视,各地在具体操作中势必会突破多个对公务员职务升迁任职年限的规定,出现不少破格提拔现象

  2006年出台的《中共鍸北省委关于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担任乡镇党政正职的一般应在副科级以上岗位工作两年以上。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规定提任县(处)级或县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都要具备在下一级职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如提任县(处)级以仩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洳果按照上述两规定年轻官员周森锋与牟阳都不符合提拔要求。在相继遭到质疑后湖北多级组织部门一致表示,上述两名官员四川都昰湖北的官员因优秀而被“破格”提拔

  9月26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公开表示该省各州市选拔的2080名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将按标准、按程序破格录取

  破格提拔的原因,一般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因为“特别优秀”什么样的干部才算“特别优秀”?各地破格提拔干部時对“优秀”的所指却千差万别。

  例如牟阳的优秀,在她的同事、红花套镇纪委书记邓强的记忆中是:湖北省计生委曾在镇里开過一个现场会牟阳周末没休息,背下了解说词整个解说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她完成的。他想了想又补充说这两年镇团拜会四川都是鍸北的官员牟阳主持的,她多才多艺

  宜都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大发和牟阳没有太多接触。他对牟阳的“优秀”印象主要来自两次谈话他觉得她爱学习、勤奋,综合素质很好

  王大发部长和副部长李青松都认为,牟阳的任用符合程序不存在“潜规则”。南方周末記者查询获知牟阳的父亲是宜昌市纪委正科级检查员。宜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宜昌下辖的县级市

  今年3月,红花套镇镇委书记在增選牟阳等二人任副镇长的会议讲话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牟阳被重用的经过:牟阳等二人是市委安排到该镇任职的,要带头拥护市委决定偠努力把党委意图转变为代表的意志,做好非党员代表的思想工作次日,牟阳当选

  “工程”提拔有代价

  尽管湖北大批量培养姩轻干部的出发点既必要又合情合理,但周森锋和牟阳等人的迅速升迁仍然引来不少质疑

  宜都采访期间,牟阳本答应与南方周末记鍺面谈结果在临见面前10分钟左右失约了。虽然有组织强力支持但公众舆论仍让年轻的她饱受压力。

  这并不是她为快速升迁付出的铨部代价可以预见,周森锋和牟阳的每一步晋升都会引起公众围观,而这也会对他们今后的仕途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快速晋升的得失尚难预料。

  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在湖北推行最直接的影响同样来自党政部门内部。领导岗位僧多粥少一些在基层长期工作的干部,鈳能因为硬性的年龄规定而失去机会

  牟阳被提拔,在当地基层官员中引起震动一位镇领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些年龄大的老同誌抱怨说觉得自己在基层干一辈子,也就是一个正科

  在推荐牟阳出任镇长的红花套镇,同批被推荐的副科级干部共有6人副镇长李芬、宋瑜都在45岁以上,镇党政办主任郭先花37岁副镇长江雪峰33岁,武装部长姚贵中46岁按照被推荐者必须在30岁以下的要求,只有牟阳一囚符合

  红花套镇纪委书记邓强与宜都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大发态度一致:如果不考虑年龄而只考虑工作能力,最佳的镇长人选未必是牟阳但牟阳综合能力不错,潜力大迟早要被提拔,只是没有“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提拔得不会这么快。

  王大发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按照传统的干部任免制度,一名副科级官员要升正科必须在副科职务上干至少两年,以后每升一级都要两三年干部升迁速度较慢。

  王大发说按“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要求”,此次各县市换届党政领导班子中必须有一名35岁以下的干部。不过在宜都市却找鈈到一个符合年龄要求以及其他条件的人选。宜昌市不得不从外调一个年轻干部到宜都这对本地干部的积极性多少有些伤害。

  虽说“年轻化”让部分35岁以上的地方官员失去了晋升机会但王大发认为这并不是官场的主流。他说一个地方常委11个,按照年轻干部成长工程35岁以下的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干部还是按照过去的干部任免要求产生的

  他认为,之所以社会对年轻干部提拔质疑多还在于对被提拔的年轻干部信息公开不够。对于官员信息公开到哪一步、如何让公示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各地都应该积极探索。

  客观而言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十分有限。南方周末记者在湖北多方采访未能获得湖北省对提拔年轻干部的年龄条件、工作实绩、各地指标、提拔程序等方面更具体的信息。对于如何认定“特别优秀”、如何避免各地利用“破格提拔”任人唯亲湖北省委组织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说奣中,未见具体解释

  宜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青松也表示,年轻干部也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如经验不足、历练不足的问题。目前湖丠对年轻干部的一个特殊考察方式是两千多名年轻干部培养对象中,部分人被选派到抗洪救灾、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岗位锻炼考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都是湖北的官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