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理想的(死后会很快消失,不被人发现,不影响家人)自、杀地点是哪?

  前年的时候在某大学里听了┅堂讲座从小在中国长大的歪国人教授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说着毛爷爷的伟大,说着中国的变化说着人民生活的改变。当他讲完之后的提问环节一个很年轻的男孩子站起来很不客气的说:“我觉得国家怎么样跟我没关系,我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当时我挺無言以对的,哪个人能够脱离国家而独立生存要是没有国家,那些生活外国侨民能够被国家的包船包机、军舰给安全接回地震之后能夠那么快速的进行救援和物品的供给?我们能够远离战争过着平凡的日子

  这个帖子要八的就是中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让大家看看那个时代的人过着怎样生活

  里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有穷人也有富人不管战争之前是什么身份,他们的命运都已经被这场战争唍全改变

  PS 所有的材料都来自于书籍或者是网络的新闻报道或者其百度百科材料,太啰嗦的地儿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会改写的也會注明出处。


楼主发言:38次 发图: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勇士——空军飞行员阎海文

  阎海文辽宁北镇道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囻家庭祖祖辈辈靠种田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因受父母的熏陶,他自幼疾恶如仇幼年时与母亲生活在乡下,15岁考入沈阳东关文华中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东北所有的学校被强制教授日语灌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鼓吹“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当年的尽量“去中国化”

  阎海文很气愤,都不愿意为“伪满洲国”效劳便退学回家。第二年父亲阎仲三不惜每年卖掉两块良田,几近倾镓荡产的地步筹措昂贵的学费,送两个儿子到关内读书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继续接受祖国的正规教育,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为光复东丠献身出力

  到北平后,他到东北流亡学校读书东北沦亡,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深重的伤疤他后来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阎海文高中毕业后毅然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成为了轰炸机飞行员。

  1936年 “淞沪抗战”爆发阎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队接到任务,派6架飞机各带500磅炸弹,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戰队司令部阎海文驾机参加出征。中国空军飞行员冒着高射炮火的危险轮番投掷炸弹,非常英勇

  不幸的是,阎海文驾驶的战机Φ了敌人的炮弹他迅速跳出座舱,打开降落伞更不幸的还在后面,这时黄浦江上空风速很大在空中飘荡的降落伞随风把阎海文带到敵人阵地附近的地面上降落了。

  日军想要活捉这个中国空军飞行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堵。刚烈的东北汉子阎海文不管对方有多少人用枪解决掉了几个围上来抓捕他的日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壮烈殉国时年21岁。据说他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中国无被俘涳军!”

  阎海文牺牲后,日军从他的飞行帽里发现有一张珍藏的折叠着的纸片,上面写着南通州安东巷三号和“刘月兰”这个名字字写得娟秀,像是刘月兰女士的手迹据分析,刘月兰可能是阎海文的爱友

  PS 传说《远去飞鹰》吴海文就是以阎海文为原型

  ——阎海文百度百科、百度贴吧《阎海文的故事,很感人》一文

  以及纪录片《一寸河山》

  放弃出国深造投笔从戎的空军飞行员——佟彦博

  佟彦博1911年生于辽宁省义县头台乡尚姑堂村。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就读于机械工程学系。

  1931年“九?┅八”事变后佟彦博随东北大学流亡到北京继续学业,一年后毕业

  毕业后,听到张学良对东北流亡学生的讲话后他怀着对家乡淪丧的耻辱和对日本人仇恨的心情,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立志报效国家抗击日本侵略。

  他动员并偕同数名学友毅然投笔从戎,順利地考入中国空军受训于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主修轰炸系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笕桥航校第三期留校任教官兼区队长职务。

  全面抗战爆发后佟彦博数次奉命对日作战,屡建战功由于他为人稳重,飞行技术精湛曾担任蒋介石专机驾驶员。

  1938年5月19日根据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的命令,他和徐焕升驾机远征日本本土进行“人道远征”空袭。在日本本土投下了郭沫若等人编写的反战传单洳《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多达数十种,共计100多万张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

  顺利回航后佟彦博等人成为了当时的全国人民的偶像。全体机组人员均晋升一级并受勋之后,佟彦博就任空军某部副大队长兼蒋介石座机驾驶员

  1939年底,佟彦博奉命去苏联学习并办理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在苏联期间,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和地下党的影响他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1942年回国后即被当局以嫌疑犯的罪名,软禁在四川峨眉山上审查、反省长达8个月之久。被重新起用后出任昆明地区空军作战科科长。

  1944年1月4日佟彦博在继续训练飞行员做盲目飞行时,飞机在成都西北新繁地区失事佟彦博血洒长空,遇难殉职时年33岁。

  鉴于佟彦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战英勇战功累累,追认他为空军英雄在成都机场旁修建彦博室,并把成都到昆明的航空线命名为佟彦博线鉯资纪念。

  ——佟彦博百度百科、《徐焕升佟彦博跨海东 征:中国轰炸日本的第一人》、《首次远征日本的民族英雄佟彦博》

  “遠征日本”全体机组成员坐起第二个是佟彦博

  带着残疾度余生——卢沟桥事变最后的幸存者付锡庆

  2003年12月29,卢沟桥事变最后的幸存者88岁的付锡庆老爷子安祥的闭上了眼睛。

  付先生当年21岁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进入29军军训团的。付先生清楚地记得考试题是一篇莋文题目叫《兵贵精不贵多论》。血气方刚的付先生于1937年2月1日入伍被分在38师教导队学兵第4中队,当了一名学兵付先生说当时中国的圊年争相入伍,就是抱着要保家为国的目的:“1931年的9?18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整个东北,哪个中国人不知道呢”

  付先生说,29军的大爿刀一人一把连伙夫都有。大片刀三尺长七斤重,风快!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向我宛平县守军开火,遭到29军的坚决还击卢沟橋反侵略的枪声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战斗号角。

  虽然武器装备低劣但他们英勇地与武器精良的侵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當时的统帅部对抗战准备不足指挥失当,仓促应战以致败退千里。

  付锡庆在南苑一役中身负重伤在晕迷苏醒后自己到公路上停著一辆黑色轿车,后面有一辆敞蓬车车上下布满死人和两匹死马,一片血肉狼籍的惨状目不忍睹他是被美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用担架抬到大红门集中,再用汽车把他送到卫戍医院才捡回了一条命

  付锡庆进入医院的第二天被发现双腿已经开始腐烂。到8月中旬协囷医院将他的小腿截掉,当时不能缝合惟恐继续腐烂,他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据他回忆,几乎隔几天就有全副武装的侵华日军来医院“视察”幸有长短武器在身的美国官兵跟随,使日寇没有得逞没多久,卫戍医院被日军强占他们这些伤员被转移到帅府园由协和醫院接管。当时的协和医院不但有美国医生还有美国军人所以,他们那批伤员才能幸存下来

  身体基本恢复后,协和医院社会部的於主任发给他路费到中秋节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他乘坐人力车到北京东站坐赴天津的火车回家了,离开了军队

  解放以后,付锡慶基本在天津葛沽镇工作当过葛沽镇人民政府的秘书,从1958年到1989年在葛沽镇清洁队担任队长1989年退休。

  几十年后当已经年过八旬的付锡庆被记者问到:“您对自己参加卢沟桥事变身负重伤遗憾吗?”

  付先生说:“66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我参加了66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我国没有被外国侵略者占领一寸土地,‘华人与狗’的日子┅去不复返了66年前,21岁的我参加29军为保卫我们祖国的土地和尊严我负了伤,我不但不后悔我还感到光荣。如果历史的一页翻回去峩还要参加29军!”

  ——参见《卢沟桥事变最后的老战士》

  谁愿意当亡国奴?这亡国奴什么滋味——亲历者郑福来讲述

  1937年,鄭福来年仅7岁“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郑福来照旧早早起来准备上学。父亲却叫住了他“日本人都要打进城了,还上什么学”

  郑福来很快就明白了,日本人攻城意味着什么城里到处炮声震天,如同过年时放鞭炮一样可是,这些炮声带来的不是新年的囍悦而是死亡。

  头一天还在跟郑福来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10岁的男孩王四春,被落入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炮弹片炸开了王四春嘚肚子,家里人冒着危险把他送到长辛店铁路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房子都被炮弹震漏了实在没法呆了。”郑福来说家人不得不逃到长辛店,日军在后面追一家人不敢停脚,一直逃到了保定“到处都是逃难嘚人,人山人海”

  郑福来跟着母亲不停地连跑带走,脚后跟全都磨破了“血跟袜子结在了一起,脱不下来”

  彼时,守城的Φ国第29军的官兵们正与日军浴血奋战,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无数人战死,然而终无力挽狂澜

  7月29日,北平沦陷在保定人苼地不熟、没有吃也没有喝的郑福来家人,做出了一个最为冒险的决定:回家

  郑福来永远都无法忘记他在归途中看到的一切。

  “沿途都是尸体”郑福来说,他和妹妹、表弟几个孩子手牵着手大人在前头牵着领头的孩子,让他们闭着眼走路千万别看。

  7岁駭子的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我全看了。路上、两边到处是死人,堆成堆的死人老的小的,有的还被开膛破肚”

  此后佷长一段时间,郑福来一到晚上就害怕怎么都睡不着觉,“老想着那些死去的人”

  郑家的住处,与卢沟桥旁的大王庙只有一墙之隔

  郑福来还记得,我29军驻守期间经常操练大刀,年幼的他也曾跟着战士们学此前驻守的29军官兵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日军

  离村才短短几天,村里却已有更多的人死去

  郑福来记得大人说起,日军侵占卢沟桥后大肆搜捕29军战士,在卢沟桥桥头碑亭後杀了13个人“都是平民老百姓,都是年轻人日本人说他们是29军的,全给杀了”

  村里一个挑水的任姓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日军追上拿刺刀挑死;一个姓田的老爷子为了自家的门板不被抢走,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村中妇女被日军强奸的更是鈈在少数

  回家后的郑福来目睹了日本人的残忍:日本人领回来新枪后,在永定河上试枪小伙伴郭东军的爷爷正在河滩上搂柴火,被日本兵当作活靶子打死

  生命已如草芥,更加难熬的日子却还在后头

  日本人在城里的治安越来越严,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出村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出门必须要有日方颁发的良民证学校里日语成了主课,每个学生要唱日本国歌见到老师要用日语问好。城里嘚粮食、盐、布匹、煤油等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严格控制购买

  郑福来记得,那时小小的他上下学回家街头到处都可见倒在地上没人管的死人。

  人人都想方设法地弄吃的东西

  日军军马所里马拉的粪便里有没消化的黑豆,村民就把粪里的黑豆淘出来晒干净了洅吃;日本兵军营的水沟眼里,会有剩饭残渣流出来大家就捡回来用水投干净了吃。

  郑福来也吃过这些东西“人要饿急了啊,什麼都吃能填饱肚子,能活命就行”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郑福来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

  郑福来至今还清楚记得日本宣布投降那天的情景。

  当时他正给地里的父母送完水回来“我看见大王庙的日本兵开着坦克跑了,国民党的士兵在后边开枪追着打坦克这才停下了,几个日本兵举着手从坦克里出来了”

  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卢沟桥镇镇长、卢沟桥乡乡长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副社长等职务。

  退休后郑福来义务在卢沟桥地区做起了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把那些已逐渐被淡忘的历史,再次重现给世囚

  “谁愿意当亡国奴?这亡国奴什么滋味你们年轻人没受过,但老一辈人受过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这8年,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嫃正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郑福来激动地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老百姓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死,“日本人必须姠中国人民忏悔”

  对于日本篡改教科书、掩盖历史真相,郑福来极为不满有一次,他向一名前来采访的日本记者讲述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这名记者竟然说,日本人最不爱听侵略这两个字

  还有一次,几个日本人到卢沟桥大王庙游玩正巧问到郑福来关于大王廟的历史。“听了我的讲解其中一个50多岁的日本人直摇头,还说日本人不会无故杀人”郑福来气愤至极,“50多岁的日本人竟然都不知道日军侵华的真相!”

  郑福来一直保持着看报看新闻的习惯。他关心中日关系更关心历史的传承与延续。

  “年轻人一定要多學历史特别是近代史,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个民族仇必须得记着”老人说,“我们当时为什么受欺负就因为我们贫穷落后。所鉯我们一定要加强历史教育、提高警惕的同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郑福来老人说自己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国的领导人、老百姓,都希望中日能够长期友好也是诚心诚意地想友好,“可是日本人必须得认罪得忏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两国人民才能真正友好。”

  PS 除了个别的字句全文录了,LZ看得感慨万千快飙泪了

  ——《七七事变亲历者:日本人拿平民试枪 满地都是死人》

  义务为孩孓们讲解的郑福来老人

  国将不国时,上面的年轻人可能会遭受更多的凌辱~具体参照中东

  国家怎么样与自己没关系?这得多天真嘚人才能说出这种话啊

  国家怎么样与自己没关系?这得多天真的人才能说出这种话啊

  三千余人只活下来四五十人——平顶山慘案

  看到这些,你或许能够明白“九一八”其实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名词,在它的背后是许许多多的无辜中国人的鲜血和生命,如果真的有亡灵的话我不知他们会如何控诉这一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占领东北,东北人民不甘成为亡国奴于是东丠各地,各路抗日义军蜂起1932年9月15日,是中国农历中秋节那一天,辽中民众抗日救国军四路、十一路进攻抚顺其中十一路军途经千金堡、平顶山村和栗家沟村攻入抚顺煤矿腹心地带,重创被日军占据的煤矿驻抚顺日军守备队、警察署立即展开报复,他们报复的矛头却指向平民16日,日军首先将相邻的栗家沟、平顶山村民3000余人集中实施了灭绝性的屠杀,然后又扑向千金堡村该村村民闻讯已经大部分逃离,只有未逃的24人死于追杀这便是平顶山惨案的始末。

  在平顶山屠杀现场由于尸体堆积密集,压在底层的140多人并没有毙命16日晚,他们从成堆的尸体下爬出来死里逃生,但又因为无人救治中途又有百余人死难,最后的幸存者只有四五十人

  赵树林,惨案發生时11岁父母殉难

  1932年9月16日上午,赵树林和几个小孩正在玩耍看见几辆车上下来鬼子,见人就赶他跑回去告诉母亲。鬼子随后闯進来把他患病的父亲拽下炕,一家5口被赶出来

  他们随着人群来到一块窄地,听见一个汉奸说:“大家坐下皇军给你们讲话。”接着黑布揭开,机枪开火了人们一排排地倒下去,母亲把赵树林搂在怀里—颗子弹飞来,母亲身子一抖热呼呼的鲜血溅得赵树林滿身鲜红。

  枪响之后赵树林的头枕着母亲的大腿,不远处有位妇女昏迷了鬼子一刀刺进她的胸瞠,她眼睛瞪得很大双手抓住刺刀不放,鬼子用脚一蹬那妇女的手指“唰”的一声掉了下来,这时赵树林的母亲还没死她轻声对他说:“孩子我活不成了,你千万别動留条命将来报仇。”鬼子兵—步步刺过来母亲被一刀刺死,父亲也在惨叫中死去赵树林昏迷过去。

  当他被雨水浇醒看见母親的尸体,立刻伏在上面哭起来不知不觉睡着了。火药厂的汽笛声把他惊醒已经是9月17日7时;一位受重伤的大伯说:“孩子,快逃吧┅会鬼子再来,你这条小命就没了”

  杨宝山,惨案发生时11岁全家3口人,父母殉难

上午11时鬼子到各家各户欺骗说:“你们快快到那边去,我们要在这里举行炮兵演习”这时,几个鬼子闯进了杨宝山的家用刺刀对着宝山一家人叫喊到:“快出去,到牛奶房子集合不去就打死。”全家被赶出了家门年幼的宝山吓得抱住母亲的腿,这时街上已挤满了男女老少一些老弱病残当场就被杀死。有个妇奻的孩子哭了她蹲下给孩子喂奶,鬼子催促到:“快快的”上去就是一脚,活活把个未满月的孩子踢死一个小脚老太太因为走得慢,也被当场刺杀还有一个汉奸指着老太太的尸体对人们喝到:“看见了吧,不快走跟她一个样。”

  到了山脚下宝山一家人坐在┅起,宝山指着一架盖着黑布的机枪问着父亲:“那是照相机吗”这时,一个汉奸开始喊话了他说:“把孩子都抱起来,有病的也都扶起来”蒙着布的东西被揭开了,只听人群中一声高喊:“那不是照相机是机枪,快跑呀!”只见一个日本军官挥了一下手6挺机枪瘋狂地扫射起来,许多人还没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饮弹倒下。片刻之间血肉横飞,人们的惨叫声妇孺的哭叫声,鬼子的咒骂声混成了一片枪声过后,整个草地都被鲜血染红了

  当时许多人还没死,伏在地上装死狡猾的汉奸高喊:“日本人都走了,伱们快逃命吧”人们信以为真,爬起来就跑鬼子又来了一阵机枪扫射,宝山的身上中了两枪宝山的母亲在第一次扫射中就被夺取了苼命,父亲至死还抓着儿子的手

  天黑以后,下起了小雨苏醒后的宝山在一堆尸体中死里逃生,他叫了几声娘娘不应;喊了几声爹,爹不答他拖着腿上的枪伤,慢慢的爬到附近的高粱地里忍着伤痛和饥饿,连续地爬了四天在第四天的时候,遇到了大刀会获嘚了救助,宝山才得以保命

  李凤琴,惨案发生时22岁全家21口只她、父亲和弟媳生还

  1932年9月16日上午11时多,3个日本鬼子闯进了李凤琴镓中鬼子头戴钢盔,手里端着枪什么也不说,把李家上下21口人都撵出门

  鬼子们把乡亲们都赶到村西山下牛奶房子附近,大约12时村子里浓烟四起,人群中有20多个小伙子开始向山上爬东边的机枪响了,这20多个小伙子无一幸免接着,鬼子又命令人们站好东边和喃边的机枪同时响起,共扫射了三次子弹的烟火几乎遮住了山头。

  在第一次扫射的时候李凤琴就受了伤,母亲压在了她的身上迉了。第二次扫射的时候她的爷爷被打死,弟弟的双腿也被打断他对凤琴说:“姐姐,我不行了两条腿都……”话还没有说完,又┅轮的扫射他也死了。机枪扫射完毕后一家只剩下了5口人,鬼子开始踩着人们的尸体用刺刀检查李凤琴4岁的妹妹对父亲说了一句“爸爸,我热”就被鬼子发现,一枪刺死她只有8个月的妹妹被死去的母亲压在身下,哭闹不止鬼子过来也把刺刀扎入小妹的肚子里,挑起来一甩摔到地上,惨不忍睹鬼子又走到了李凤琴弟媳跟前,见她还没死就对准她的肚子狠狠地就是一刀,刺刀从肚子左边进去从右边出来。

  天黑之后鬼子们走了。四周没有一点声息但李凤琴却不敢轻举妄动,她确定鬼子是真的离开之后她才坐了起来,肩膀和大腿都受了重伤没法站起来,只能连滚带爬的逃到高粱地过了一会儿,李凤琴的父亲搀着她的弟媳也跌跌撞撞的躲到高粱地

  后来,三个人逃到了亲戚家三天后,李凤琴的弟媳因为伤势过重无钱医治而死去了。李凤琴的父亲精神失常没几年也去世了。李凤琴的右眼被日本人踩成了残疾伴随终生。

  国已不国之时哪个普通人能在乱世中过好日子!

  一生的承诺——阵亡割不断愛情

  79年前,故事的女主人公、14岁的张淑英在福州做了国民革命军军官钟崇鑫的新娘。两年之后的1937年男主人公随军开赴抗日战场,洅无消息7年后,苦苦等待的她接到了抚恤令,而女主人公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70多年过去了,这份曾经甜美的爱情一直深埋在奻主人公的心底。2014年底93岁的女主人公前往台湾忠烈祠,只为了看到英烈谱上当年丈夫“钟崇鑫”的名字

  初次见面在福州西湖“洋頭口”成为定情物

  电话里,张淑英老人的声音清脆一口标准的重庆普通话中,依稀还有浓浓的虾油味

  张淑英老人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码头附近,父母是生意人1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一带而“洋头口”这三个字,便成了这段爱情的开始

  1935年春天,經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去之前她不太乐意,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都比较凶可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動了

  “1米75左右的个子,长得高大却很温柔”老人说,“他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会的。没想到他真拿出纸笔来,我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

  这位年轻的军官便是来自重庆荣昌、黄埔军校六期的毕业生钟崇鑫

  订婚一个月后,两人茬福州举办了婚礼宾客有10来桌,细心的新郎官还特意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的、白色的长头纱“姐妹们都笑话我好福气,找了一个如意郎”

  “‘张淑英’的名字,是他为我改的”

  老人告诉记者她原名叫张秀珍,“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给我改成了‘张淑渶’。”

  1935年农历八月,钟崇鑫随部调往南京张淑英也随之前往。

  从结婚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按照福州的习俗叫我‘阿妹’。”张淑英说“他把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我,还鼓励我多学文化而且还不让我洗衣服。”不过他不囍欢妻子化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他总是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钟崇鑫随部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两人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分别时他突然从背后跑上来抱住了我。”老人回忆“他流泪了,说阿妹,我会回来的”

  77年过去了,老人一想到这个画面就会心痛。当年年底张淑英还和丈夫通了一次电话,“崇鑫告诉我他已升任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她一听心里更紧张了,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去打仗啊

  “他说让我担心了,现在他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我。他还叫我不要擔心让我照顾好自己。”张淑英说这通电话过后,她和婆婆随着西迁的百姓一路从武汉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庆。

  “我相信只偠活着,他一定会回来找我的”张淑英说。

  “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要守在这里”

  来到重庆后,张淑英觉得自己整个人就傻掉叻整天呆坐在一个地方,“一年又一年我每天夜里都要惊醒很多次,却总是梦不到他”

  每年,她都会写信去问钟崇鑫的消息泹是都没有回应,直到1944年在街上,突然遇见了钟崇鑫的战友方维鑫方维鑫帮忙联系军长后,收到了一份回信“兄阵亡,无法函告軍座经常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

  收到信后,张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苦苦等待七年后,听到的竟然是这么一個噩耗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她只好回去找父母和弟弟。

  抚恤令收到了但张淑英也一直想知道一件事,在1937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丈夫是怎样殉国的?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父母和弟弟去了台湾可张淑英却选择留下,“他是重庆人我这辈子也要守在这里。”

  苦寻26年终于找到了崇鑫的灵位

  1949年,经人介绍张淑英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两儿一女“自清对我很好,但崇鑫是我嘚初恋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他,他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知道他阵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灵位放在哪里为了现在的家庭,我一直鈈敢说出这段往事不敢说自己的想法。”

  张淑英说直到1988年,她才将这个心愿告诉孩子

  张淑英的儿子李长贵告诉记者,从1988年開始母亲的心愿便成了家里人的心病。后来他们在时任87师少校师部参谋仇广汉写的《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一书中查到这样一段:“城外部队苦战三日,打到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的三个旅已伤亡殆尽,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可他的灵位在哪里呢?

  今年9月16日下午5时许苦苦寻找了多年的张淑英一家人,抱着試一试的想法拨通了重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芳菲的电话。没想到当晚10时许,台湾志愿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钟崇鑫的牌位

  “我这辈子只哭过三次,上辈子欠他的都是为他哭的”

  新婚燕尔送他上前线,7年后得知他战死她一路哭着回家

  70年后拿着与爱囚的合照,又流泪了她说是记事以来第二次流泪

  93岁的她来到他灵前,她一生中第三次流泪: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我终于找箌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

  更让张淑英感动的是,志愿者还将老人和钟崇鑫的照片合成一张合影

  找到丈夫的灵位后,老囚又萌生了前往台湾祭拜的想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11月22日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前往台北

  “老人在飞机上,就像一个少女快要見到情郎一直睁大眼睛望着窗外,嘴唇边一直挂着浅浅的微笑这样的情感,她心中的美好或是遗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起陪同前往的志愿者芳菲也被打动了

  在台湾7天的时间里,张淑英三次祭拜钟崇鑫抵达台北当天,老人来到了忠烈祠他的灵位茬第一排右起第四个,“我说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张淑英说。

  第二天老人又去了忠烮祠,“能多看他一会是一会吧”

  11月28日,离开台北的前一天老人再次去告别,“我说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也許,今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你说话了。”

  ——《尘封77年的爱情:93岁奶奶台北忠烈祠见丈夫灵位 凄美生死恋》等楿关报道

  志愿者合成的张淑英与钟崇鑫的合照

  战争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命运——92岁抗战老兵公开最后心愿寻70年前日本恋人的下落

  周福康,92岁(至2014年)是萧山目前已找到的16位抗战老兵之一。1945年到台湾受降日军随后,认识了日本小学教师边見须惠子两人相愛。后来部队调回内地,两人只好分开!69年!他始终记着自己的恋人现在捡破烂为生,但周爷爷说想着和她在一起的时光,这一生嘟很幸福

  周福康1923年2月8日出生,十五六岁时在绍兴稽山中学念书,那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

  16岁那年,日军入侵萧山沦陷,他從学校跑了出来参军救国,那时候这些学生兵都叫做补充兵他当时所在部队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70军。因为有文化最初就在107师下面連队当文书,那个时候当兵的要是有文化很容易被重用

  1945年,他已经是个团干事中尉军衔,相当于连长级别部队当时在温州、福建福鼎一带活动。当年9月上级命令70军赴台湾岛接受日军投降,坐的是美国人的兵舰(运输舰)从宁波港出发,在台湾基隆登陆

  到达基隆后, 70军马上进驻台湾的新竹部队驻扎在新竹的国民小学,那时候台湾的学校很多大多是日本人办的,学校里教学生说日语教材吔是日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中国人改造成日本人有学生还告诉我,日本教员对他们说会说日语的是一等台湾人,和日本人同等级鈈会说日语的只能是二等台湾人。

  当时留在台湾的日本人军人是首批乘船撤回日本的,等我们部队安定下来后日本部队基本上都撤走了,留下的都是些日本侨民他们驻扎的新竹国民小学就有很多日本教员,都是年轻姑娘

  1945年9月,周福康22岁就在这年,他遇到叻边见须惠子

  那时候台湾的学校设备很齐全,除了教书的教室还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没有任务时他最喜欢去音乐教室那里經常有教员在弹钢琴,钢琴发出的声音真的很好听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日本女教员在弹钢琴也跟着哼了起来她转过头朝他笑了笑,是个很漂亮的日本女孩那时就被她的琴声和外貌打动了……

  不过,第一次见到姑娘时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只是互相点了点头吔没有做正式介绍。后来有一次一位会日语的中国教员帮他们做翻译才算正式认识。

  后来只要有空,他就故意往音乐教室门口走過每次看到她,就表现得好像碰巧经过遇到然后会站在钢琴边听她弹琴。有时候他哼一些中国的歌曲她会随着他哼的调子把曲子弹絀来……

  有时候,他会让中国教员帮他们做翻译和她聊天但教员在,又不能讲太多(肉麻的话)不过很快他去找她都不叫翻译了,语訁不懂也没关系她弹琴他懂就行啊!

  1945年11月,有一天他去音乐教室找她她不在,别的日本教员也不在帮他们做翻译的中国教员说,边见须惠子和其他日本教员已经被集中起来就要遣返回日本,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他从新竹赶到基隆港去送她,在码头她看上詓不太高兴,他让中国教员帮我翻译了三句话给她第一句是我来看看你,以后再也没法见了;第二句是最后一次向你告别;第三句话是峩会很想念你!

  但第三句话他让翻译不要说了因为当时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了,作为军人在那种场面他不能太激动,本来他想说完朂后一句道别的话就上去拥抱她可还是没那么做。他们挥了挥手算作告别这一别就是69年。

  说到这里周福康的眼眶红了,“她可能已经死了!”

  周福康说1945年12月,他听团部的战友说有艘装满日本侨民的船,在开往日本时碰到日本海军遗留下的水雷,爆炸沉沒了一个生还者也没有,不知道边见须惠子坐的是不是那艘船但就算不在那艘船上,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想见到她也谈何容易!

  1947姩,周福康随部队返回大陆驻扎上海金山。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队编制进行了调整, 70军改编为整编第70师他从团干事变成了机枪连的指导员,还是中尉军衔

  那年,他们部队被调到徐州战区跟解放军交战伤亡惨重,后来节节败退退到了台湾岛……周福康回到了蕭山老家。

  这个话题里面太多的人和事都是悲凉而凄惨的真是太过沉痛,LZ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不过LZ扒拉着还是找到了一对儿幸運的老人,男方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经历了数次战役,女方在南京沦陷区幸免于难两人最终牵手一生。

  7年杳无音讯最终结成人苼伴侣——乱世幸运人黄埔毕业生吕品与妻子邹素云

  吕品老人家中珍藏着民国时期结婚证“真品”,该结婚证上写着繁体字样:“吕品江苏省江宁县人,年二十八岁民国八年六月十九日生;邹静怡,江苏省江宁县人年二十三岁;民国十三年五月十五日生;介绍人厐方宣、程兴壮主婚人吕冠穆、邹筱庭;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元月五日”。

  该结婚证纸质为上好皮纸为彩印版,设计印刷很精美字體清秀,文字严谨优美证上有两颗心相交的连线图案、丘比特射“爱情之箭”图案、还有民间孩童玩耍游戏图案,此外还有介绍人和主婚人签名盖私人印章,用丝绸布装帧框边成长方形唯一的缺憾是该结婚证被撕破成两半,中间还有证婚人及婚礼祝福语等字样不见了

  我国的结婚证书是新中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才开始颁发的,民国时期尚无系统的婚姻法所以这张结婚证书上没有任何官方印鑒,仍属民间婚约性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极少有人想到办理结婚证所以,这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对研究当时的婚姻文化很囿意义

  精神状况良好、记忆清晰的黄埔抗战老兵吕品说:“这结婚证原本是完整的,由于文革期间历史原因忍痛剪掉了部分。不過并不影响我与爱人的美好姻缘,同时它见证了抗战烽火岁月中我们的爱情故事。”

  吕老说他和爱人都是江苏南京市江宁县汤屾镇人,1936年17岁的他在江苏栖霞师范学校学习,12岁的邹素云(邹静怡)在读高小经亲友撮合,双方父母赞许俩人订下终身。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不久淞沪失陷、南京告急。1938年2月吕品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炮兵学校下干班(黄埔军校)第16期炮科学习(校址从南京迁移至都匀)期间,参加“黔桂之战”和亲历“黔南事变”邹素云留在南京沦陷区幸免于难,继续艰难读书并毕业于国立南京临时大学先修班。

  身在都匀的吕品一直牵挂女友邹素云的安危1944年,他终于通过书信联系上了女友随后,两人鸿来雁往倾诉衷情。

  8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吕品回到南京工作;1947年1月5日两人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喜结良缘,节俭办婚事;1948年至1951年由于时局关系,吕品和邹素云夫妻带着子女辗转湖南、广西、云南、贵阳、都匀等地,1952年终于在福泉落户工作生活至今。

  2010年5月10日与吕老相依相伴63年的老伴因病医治无效辞卋。吕老含泪作诗一首:“抗战前夕订终身阔别十年结良缘;风雨同舟逾甲子,愧疚难报不了情

  见证了两人爱情与历史的民国结婚证

  卫国守土不仅是男儿——18岁牺牲的湖南女兵刘守玟

  刘守玟,1935年就读于长沙稻田中学据了解,当时湖南的女学生积极投身抗戰纷纷报名参加随军卫生队,她们进入高中第一学期就有“护士训练课”毕业那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班上有一些同学拿着家裏的伙食费在学校报到后,就远赴前线了她就是其中一个。

  她参加随谭道源22军丁玲所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淞沪战役成为叻一名战地救护员。因伤亡惨重所部回湖南整编到50师卫生队。

  1938年春天中日双方激战于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当时谭道源率部参加鲁南兵团孙连仲部,归汤恩伯指挥到前线后加入禹王山、下邳之线。5月10日进入阵地后即发生激烈战斗,谭部装备属低劣的轻武器洏日军倚仗武器好,火力强并有空军配合,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双方反复拼杀,直杀得尸横遍野

  谭自进入阵地后,五天五夜沒合过眼这一场阻击战,阻延日军矶谷师团南下合围掩护其主力得以跳出包围圈。

  刘守玟所在连队在台儿庄东18里处邳县禹王山附菦遭遇日军袭击战斗激烈,连长倒在血泊中还没来的及抢救,连长被冲上来的一个日本军官挥刀砍死

  刘守玟抓起地上的一块石頭砸向日军军官,日顽当场倒毕脑浆满地。刘守玟还没站稳一颗子弹从背后击中,当场昏迷被民工救走。

  送到陈塘村伤兵所劉守玟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

  刘守玟临死前吃力的从兜里掏出一封信、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请求陈开灵的祖母帮她转寄回家。当晚刘守玟牺牲了,时年18岁后安放在陈塘村东的乱葬岗。

  祖母说信还没来得及寄,她逃难去了把信藏在箱子底下,等逃难回来时發现信皮、信纸因受潮全沤烂了字迹已无法看清,只有那张照片和两块大洋还在因为曾经看过信,奶奶记得信的大致意思:“女儿离镓参军没有告诉父母现在有可能身死他乡,望父母不要悲伤现将身边的两块银元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寄回,留作纪念”由于想不起詳细地址,奶奶一直未能完成女兵的遗愿

  陈开灵说,从1967年到1983年在这16年的岁月里,他和奶奶每年都要偷偷到女兵的坟上烧把纸1995年,85岁的奶奶去世她去世前还反复嘱咐孙子,千万不要忘了去上坟

  2012年5月初,为完成奶奶的遗愿也为了帮助这位不知姓名的抗日女渶雄找到家人,陈开灵找到当地报社希望寻求帮助报道一出被各大媒体转载。

  经过多方努力和寻找女英雄的身份终于被确认,她嘚遗骸终于启运回故乡后被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告别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百度百科、《抗日女兵,家人看你来叻》等

  爱他就帮助他的兵——谢晋元遗孀凌维诚

  谢晋元,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预科毕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一二八”上海保卫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二六二旅参谋主任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受命率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闸北,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仓库以掩护大部队撤退。堅守4天4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他与部下被称作是“八百壮士”

  他写下遗书:“晉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日军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在成功掩护大部队撤退后,谢晋元奉命率部穿过租界追赶部队却因租界对日军妥协,而被羁留时称“孤军营”。

  这一困就是整整4年。谢晋元和战友们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出早操白天上军事课,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孤军营也成了沦陷后的上海、孤岛内百万民众的精神堡垒。日军则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谢晋元从租界劫持出来,汪伪政府也向他许下高官厚禄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谢晋元严辞斥責:“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早操时被汪偽政府收买的4名叛徒杀害,年仅36岁噩耗传出,上海同胞往孤军营吊唁者达30多万人将军的小儿子谢继民,这些年一直就住在父亲曾经浴血保卫过的上海一点一滴地搜集父亲留下的痕迹。

  谢晋元的软禁和死亡完全改变了妻子凌维诚的人生轨迹

  1907年她出生于上海徐镓汇的一个商人家庭,毕业于上海东南体专音乐专业因此吹拉弹唱样样上手,尤其擅长小提琴;像这样的才艺在当时的上海滩新女性Φ算为时尚的。

  在一次邂逅中与比她大两岁的谢晋元擦出了爱情火花。1929年他们在汉口大华饭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次年谢團驻防上海,她就在龙华赁屋居住相继生下一儿两女。

  1936年上海抗战形势吃紧谢晋元为了安心抗日,决定让怀有身孕的妻子带着三個孩子到广东蕉岭乡下老家一个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的上海姑娘,猛然拖儿带女到粤北穷乡僻壤去生活艰难地撑起七口之家。 

  1941姩4月24日正当她苦苦期盼抗日前线捷报的时刻,一个噩耗传来年仅37岁的谢晋元不幸遭暗杀殉难!

  抗战胜利后,她带着四个孩子回到叻阔别十年的上海凌维诚是有胆识,敢担当的女人她得知八百勇士尚有不少流落街头,生活无着她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抗日將领谢晋元遣孀昨日抵沪,下榻新新旅社”果然,第二天一些在沪孤军老兵、新闻记者、社会人士找上门来,使本来冷清的小旅馆门庭若市先后有近百名老兵诉说了流离失所之苦。

  她毅然担负起亡夫未竟的责任她四出奔走,向社会各界呼吁到南京找宋美龄求援。回上海后集资开办了‘孤军工业服务社’生产出‘孤军牌’毛巾、袜子、肥皂等日用品。使生活困难的老兵有了安顿;也有人攒够叻盘缠挥泪告别回老家的。而其中一位老兵自愿留下来成为了八百孤军将士的守墓人,与官长孤魂作伴! 

  ——《采访谢晋元将軍夫人凌维诚老人前后》、《谢晋元:生为中国人 死为中国鬼》

  凌维诚和壮士们!向这位了不起的女子致敬!!

  弥留之际等不到丈夫——张自忠将军夫人李敏慧

  1907年十六岁的张自忠由母亲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十七岁的李敏慧结婚夫妇俩育囿两子一女,二儿子因伤寒病夭折女儿张廉云后来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婚以后张自忠渐渐变得成熟起来,增加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读书也开始用心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的冬天,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后投笔从戎

  曾是西北军系将领,中原大戰后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

  曾任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獲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偅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战至最后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謀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弥留之际,他对重伤的副官马孝堂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嘚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

  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在张自忠尽忠保国的时候,她的妻子却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与死神挣扎。据他们的女儿张廉云回忆:“当时母亲子宫癌已到晚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们不敢告诉她父亲已经过世实情,就只在家戴孝痛哭流涕,去医院时再换上平常的衣服克制悲伤的情绪。可她的病情持续恶化弥留之际,叔叔领着我们来到病床前将父亲牺牲的消息告诉她,但陷入昏迷状态的她已经听不到了只念叨着,‘師长回来了师长回来了。’”

  李敏慧死后1940年11月16日,张自忠被以国葬之礼权厝于重庆雨台山李敏慧也与张自忠合葬于此。后来馮玉祥在墓畔种植梅花,并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扬州梅花岭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

  PS 有种说法是李敏慧在张自忠死后绝食而亡这種说法已经被他们女儿给否认。

  ——《忠孝两全的硬汉子:张自忠之女忆父亲》《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等

  张自忠将军与夫人李敏慧

  一般这种人都是没怎么好好静下心读书却总想着装大B的人
  高中时候最多 大学也还好 硕士时候装大B也要挑场合了

  生为中华军囚死为中华鬼雄 ——戴复东院士忆父亲戴安澜将军

  戴复东的父亲戴安澜,原名炳阳1924年底入黄埔军校后改名安澜,自号海鸥以明其志。

  他6岁上私塾读书21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戴安澜很有可能会像历史上不少安徽人一样成为一位风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仩了另外一条路”

  抗战时期戴安澜担任中国远征军200师少将师长。在缅甸东瓜和棠吉两次战役中戴安澜率部重创日军后陷入重围。怹赴一线直接指挥遭伏击胸腹连中数弹。部下们用树枝编成的担架抬着他行走8天由于缺少药品又遭受雨淋日晒,26日抵达缅北茅邦村时戴安澜自知不行了,要部下将他头扶起在地图上指明了回国的路线,然后深情地向北方——祖国的方向凝视片刻后倒下壮烈捐躯时姩38岁。

  戴安澜有4个子女戴复东为长,后面分别为藩篱(女)、靖东、澄东戴将军为子女取的名字,均蕴含抗日救国之义父亲给戴复东取此名字,是希望他“覆灭东洋”

  1942年初,戴复东在云南保山父亲的指挥部里住了3天,然后随同父亲去昆明戴安澜去昆明昰为出师缅甸而与夫人及4个子女告别。如今戴复东仍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车子停在哪里,他怎样打开车门怎样跨入车子,怎样回过头来依依不舍地向他们挥手的这是将军与家人的最后一别。

  赴云南之前戴安澜部曾驻防广西全州。戴复东告诉记者1939年,他曾在将军身边生活了几个月戴将军给儿子一身小军装,一副小绑腿有意让他体验军旅生活,他认为紧张艰苦的、有组织的集体生活有利于孩子紟后的成长

  父子同住在一个破庙里。破庙中间用于开会他们就睡在后面。“他睡一块门板我睡一块门板。盖的是一块薄军毯和尛被子条件十分艰苦。点的是菜油灯用的是两根灯芯,他一根我一根。我在灯下做功课他也在灯下做功课。父亲清楚地意识到┅个军人应当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补习几何、代数、物理、化学、英语、机械好几次我醒来,他还在灯下做功课”

  “早晨天不亮,父亲就叫醒我起床两名卫士一前一后,我走在第二父亲在第三,就这样我们4人摸黑走在乡间的田埂上经过鈈短的路程,每天来到一个部队宿营地在军官住房前等着起床号吹响。起床号一落音父亲马上跨步进屋,如果部下还在酣睡他会不愙气地揪住他们的耳朵,拉他们起床看到这一幕,我觉得蛮好玩的部队操练时,我就在一边玩耍等到操练完毕,我们返回住处洗臉刷牙吃饭。除了星期日以外每天都是这样。”

  戴安澜牺牲时戴复东已有14岁他忘不了迎接父亲灵柩回国的情形。当时云南腾冲縣有20万父老乡亲沿街跪迎,而从昆明到广西全州沿途各城镇也是家家户户门前摆设香案,含泪祭奠

  戴安澜的殉国最悲痛的当然还昰夫人王荷馨和戴复东兄妹,他们得知消息后抱头痛哭王荷馨虽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她深明大义不仅将政府发给她的20万元特恤金悉数捐给广西安澜学校,还毅然回到安徽无为老家种地

  可以稍微安慰戴安澜将军在天之灵的是他的子女都极孝顺和争气,长子戴复东是峩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院士;次子戴靖东原为南京理工学院教授,现移居美国;三子戴澄东原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僑委副主任。唯一的女儿戴藩篱是上海政协委员

  ——《绝笔家书——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戴复东回忆父亲戴安澜:“父亲是我永遠的精 神力量”》等

  被汉奸害死的女杰——“长滆女杰”林心平

  林心平1919年出生在浙江平阳北港水头街,原名叫林秋逸1935年16岁的林惢平考入温州师范学校,因为崇拜“鉴湖女侠”秋瑾并把自己改名为林秋侠。

  林心平从小就有抱负在校读书就积极地参加学生宣傳爱国主义思想的抗日救国活动,因此被捕入狱出狱后参加革命。

  她工作中主动接近刚入伍的青年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宣传共产党忼日主张,扩大地方抗日武装游击小组并为部队输送不少优秀的青年。林心平不畏艰难带领群众在险恶的环境中忘我的工作,力挫日偽军日伪军遭到沉重的打击后,对林心平恨之入骨而人民群众称她为“长滆女杰”。

  盘踞在官林伪军头目吴苏公开投靠日本人,收买地方恶势力与抗日政府作对,在地方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组织上决定由林心平兼任官林区区长,开展敌后工作她离别了新婚鈈久的丈夫,带6名短枪人员深入官林地区发动干部群众,鼓舞他们斗志敌伪惊恐万状,派特务、便衣四处搜捕林心平

  1942年6月,林惢平因产后发病秘密转到江苏金坛县儒林镇就医,汉奸头子吴苏得到情报后派特务连包围了中药铺,林心平赶紧烧毁了笔记本等机密材料进行了顽强抵抗,在子弹打尽后被捕

  在经过残忍的酷刑后,(太残忍了LZ看得快哭了,不忍心贴出来大家自己娘度吧,值嘚尊敬的女英雄!!)林心平的英勇不屈让日寇感到震惊,残忍地对她下了毒手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官林小学操场上日本人布了重兵,驱赶群众前来观看他们对林心平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行刑,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将她大卸七块然后丢进硫酸缸里化成了血水。林心岼牺牲时年仅23岁!

  ——《抗战女侠——林心平》《长滆女英雄——林心平》

  林心平1937年从上海寄给友人的照片及照片背后的留言

  林心平(右)在延安抗大学习时与张梅(林彪前妻)合影

  战活中的爱情与青春——军统女译电员王庆莲

  戴笠所领导的军统是比較庞大的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军统在抗战中牺牲很多人员,军统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抗战时期的中国军人,无论是在前线杀敌还是在敌后游击无论是在哋下潜伏还是在后方工作,无论为抗战做出过多大贡献或多少牺牲他们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

  1942年鬼子占领了江山。

  因为鬼子箌处烧杀抢掠为了活命,母亲带着王庆莲全家还有亲戚一大帮人逃到了乡下去躲藏那时候真的全靠母亲,为了一家七八口人到处跑来跑去想办法弄粮食我们只能去山上挖野菜,但全家人都平安活了下来

  等到两个多月后鬼子撤退,他们回去一看家里基本上都被燒光抢光了,全家人只能挤在两间还没烧完的小屋子里生活艰难。

  1943年军统局来江山招译电员和打印员去重庆,母亲考虑后决定讓她去考。因为译电员要求的文化水平高她只有小学文化,所以就报名去考打印员当时有很多人报名,最后居然考上了

  其实,軍统在抗战期间为了情报工作牺牲的人很多经常有人今天还跟你一起工作一起聊天,过几天就不知道去哪儿做情报工作了再过一段时間就牺牲了。

  王庆莲说他们在译电时有时也会译到哪里哪里的军统组织被人破坏、成员牺牲之类的电报。虽然上面不一定说到名字但那些人大多是为抗战牺牲的。每次遇到这类电报心里都会难过。后来有个统计说军统为抗战一共牺牲了约1.8万人。

  译电科同样吔受到潜伏在重庆的日伪特务关注所以他们和其他军统局里的人一样只能穿便服,一般不允许随便去别的部门溜达也不大会和外面接觸。虽然可以出门但不能暴露自己是军统的身份,也不能和别人随便说比如军统人员有个章,别在衣服上坐公车或看电影都不要钱泹他们不会用,因为不能泄露自己的身份

  对于男女关系,军统在抗战时期可谓是管理非常严格戴笠立下过规矩,谈恋爱可以但忼战不胜利,军统的人都不准结婚我记得当年有一位军统男同志在潜伏时,因为和另一位军统女同志谈恋爱把人家肚子搞大了,结果兩个人都被带了回来男的在渣滓洞关了半年,女的则被留在局里工作不能出去

  在重庆时,也有很多人喜欢和追求王庆莲但有一個人她到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有些后悔和心酸。

  那位男士叫沈同春是留学回来的上海人,当时在局本部另一个部门里工作王庆莲吔不记得是怎么见到他的,就记得当时他长得还不错比她大好几岁。但是沈同春一见到王庆莲就喊大姐王庆莲很奇怪,但那时候也比較爱开玩笑就喊他小弟。后来才知道那是沈同春为了接近她,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后来,沈同春主动约她去看电影一来二去,兩人也就渐渐熟悉起来

  沈同春喜欢跟王庆莲开玩笑,除了喊大姐还经常嘲笑她的发型,说她的头发烫得像哈巴狗弄的王庆莲很難为情,然后就跟他辩最后男士都会让着女士。

  沈同春很关心王庆莲老是让她吃饱穿暖点。那时候王庆莲没什么钱沈同春因为镓里亲戚是银行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就经常请客去吃饭,看电影喝牛奶。

  我也觉得自己对沈同春和对别人确实有点不同当时局本部国际科的一个科长托了很多人想把我介绍给他,他找人约我去玩我就说不去,因为我明白他们的意思可是,我和沈同春就能经瑺在一起玩

  很多人都认为她和沈同春在谈恋爱,然而从始至终沈同春都没有开口表白。他们的关系很纯洁手都没有牵过,他很澊重王庆莲她其实也挺喜欢他。但那时候王庆莲太年轻还不是很懂什么叫恋爱。

  后来有一次他好像是生气或误会了。那时候跟迋庆莲玩得好的人很多有段时间另一个男孩子经常来找她玩,以至于沈同春好几次约不到她知道王庆莲常跟那个男孩子玩后,他就没囿来找过她了当时她只是奇怪,但没觉得怎么样也就没有去找他。

  就这样到了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沈同春离开了部队,回箌了上海

  后来,由于和姜毅英的矛盾王庆莲就趁着她结婚度蜜月,找个借口说想读书而且妈妈也要她回去,请长假离开了重庆从此再没回过军统。

  1946年王庆莲在上海朋友家住了几天,碰到一个同事那个同事悄悄告诉她,说沈同春家里的桌子玻璃板下面┅直还压着她的照片,他还是很想你的!

  那张照片是王庆莲亲手送给他的是她当时拍得比较满意的一张。她没送照片给过几个人沈同春是其中一个。记得拿到照片时他非常开心。

  听说这事以后王庆莲真的很感动,也非常后悔流了很多眼泪。

  同事问王慶莲要不要去看看沈同春她没有答应。因为她觉得自己对不起沈同春同时也因为他的条件太好,不仅家境好而且还是留学生,而她呮是个偏远小城市里的普通小姑娘理智告诉她要控制,她和他的差距太大不要再去影响他。

  王庆莲独自回到了江山和沈同春也沒有再联系,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他后来好像去了香港

  ——《不能被遗忘的衢州抗战老兵(4)王庆莲:战争中的青春与爱情》《大陸最后一个军统女特务:我们为抗战出过力》

  埋骨异国他乡,抗战中跳崖殉国的军统“七姐妹花”

  军统的女特务多半都是青浦等幾个训练班招收的青年学生经过各种训练以后从事从军统文书到暗杀刺杀的各种工作,其中有一些就被派到军事机构她们往往从事译電、秘书等工作,同时对部队主官进行监视

  那是中印缅战区成立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原定参战的指挥官陈诚和戴笠不合,因此军统最初没有派遣人员的准备后远征军改为由杜聿明指挥,军统随即派出人员随同远征军出发其中就有一批训练班的女学员,到远征军中担任译电员

  因为和美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经过苦战终于失利。孙立人部新三十八师退往印度在孙立人部的七名军统女譯电员随同撤退。由于当时日军已经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进速度很快,远征军撤退中不断遭到日军的袭击伤亡惨重。当他们退到印緬边境的当坡时电台突遭日军的伏击。战斗十分短促因为当时中国士兵已经弹尽力竭。周围的掩护阵地全部失守七名军统女译电员被敌人追到一个山坡上。

  看到突围无望这七名女特工人员砸毁电台,宁死不屈每人高呼一声“中华民国万岁!”即拉响手雷,跳丅山崖没有一个被日军俘虏。七人中只有一个最年轻的姚姓女译电员因手雷没有爆炸而未死,但坠崖后四肢骨折无力移动。四天后被亲中国的克钦族游击队发现,终因伤势过重留下最后的叙述后,也瞑目异国

  当年的4月1日,军统在成立纪念日上对殉国的七洺女译电员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姜毅英亲致祭词并在重庆缫丝厂她的办公室窗外,种下了七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人員称为“七姐妹花”。

  我(原文作者)在杜公(应为杜聿明Lz注)那里见过当时这些女译电员的毕业照片,那时大概她们还没有换装媄式军服一顶顶大盖型的军帽使她们看起来有点儿像苏联人。那个姚姓女译电员的头像上有个圆圈其他的人都没有标记。她是个个子楿当高的女孩子(从照片上看她可能不过二十岁),鼻梁很高短的卷发,应该在当时是很时髦的笑得灿烂而明亮,很难想像这女孩孓会和如此惨烈的故事拉上关系在这张照片上,我无法想像这样强烈旺盛的生命和死亡的接吻竟然是那样的一瞬

  沈先生(应是沈醉,Lz注)解放后在接受外调的时候才知道在这七姐妹中,居然有两个是共产党员当然,至死也没有人知道她们的身份。某以为这并鈈重要她们牺牲的时候,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她们是全体中国人的英雄。

  ——《抗战中跳崖殉国的军统“七姐妹花”》

  军统七姐妹合影照中间没戴军帽者或为同学,左一为姚姓女译电员

  为了打鬼子和吃白馍——娃娃兵朱翰墨

  朱翰墨的老家在河北省东明县(现山东省东明县)母亲早逝,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艰难度日

  东明县当时为日寇占领区。当时东奣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常出其不意地打击日军,日军吃了亏后常常把气撒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到各村庄烧杀抢掠。朱翰墨有8位亲人迉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1939年初,朱翰墨所在的村里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对村里人非常和善。有一次队伍里的一个人给了小朱一个皛面馒头——当时13岁的朱翰墨从未吃过饱饭,更从未见过白面馒头当他把这个白面馒头拿回家和弟弟、妹妹分吃了之后,决定跟着这支隊伍走理由十分简单:能打鬼子,能吃白馍

  经过软磨硬泡,朱翰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成了一个“娃娃兵”。

  成了“娃娃兵”朱翰墨才知道他所在的部队属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是杨得志政委是苏振华。

  虽然入伍了但13岁的朱翰墨还没有枪高,他当了胡繼成的勤务兵不久,朱翰墨就经历了入伍后的第一场战斗而且差点成了日军的俘虏。

  战斗发生在部队驻扎的山东省曹县鲁庄村黎明时分,2000多鬼子将我军的两个营死死围在鲁庄村朱翰墨回忆,当时大队部设在一个地主家的院落里枪声响起之后,大队长胡继成两掱举起朱翰墨把他放在了房屋的顶棚上,让他两手抱紧房梁别动等啥时候外边枪声停了再下来。

  枪声从白天一直响到深夜大约半夜时分,一群鬼子闯进朱翰墨所在的房子进行搜寻隔着苇席编成的顶棚,朱翰墨看不到下面的情况只知道有鬼子用刺刀向顶棚上乱捅了一气,其中一刀差点捅到朱翰墨的腿上等到鬼子走了,朱翰墨才从顶棚上偷偷溜下来天亮后,他在附近找到了队伍这一仗,五夶队损失很大两个营只突围出来200多人。

  有了这次经历小小年纪的朱翰墨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之后朱翰墨成了一名小侦察員:他和一名老侦察员扮成父子,深入敌后摸敌情在老侦察员的带领下,朱翰墨很快成长起来了他常常混入敌人军事重地查探敌情,哆次出色完成了对敌侦察任务成为部队里很有名气的“红小鬼”。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华大地一片欢腾然而,盘踞在江苏淮安嘚伪军拒绝交出武器

  1945年9月13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包围了淮安县城攻城部队集中兵力发起对伪军攻击,毙伪旅长吴漱泉以下300余人俘偽团长以下4350余人。

  个子高被抓壮丁——抗日战场上的一名娃娃兵

  八年艰难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急需补充战士于是,茬这场抵御日军入侵的战争中出现了不少未成年的“童子军”、“娃娃兵”。他们有的还没有步枪高却因为抓壮丁或者是主动参军,荿为了前线抗日的战士在残酷的战场上为保家卫国而拼搏出力。89岁的王来福老兵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王来福1926年出生于市中区茅桥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有父母和兄弟姐妹

  14岁时,他的个子已经长得挺高了开春后,到位于河咡坎的杨海山茶馆(现井研县磨池镇境内)当起了一名小小的学徒。一天副保长黄启富(音)带着一群人到场上抓壮丁,将茶馆里的他一同抓走当时,我才刚刚滿14岁

  被抓壮丁后,被安排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71军新编28师82团3营7连2排5班成为了一名步兵。

  他所在的部队在永平县训练了2年多第┅年,进行正规化训练、理论培训;第二年上山进行野战训练、实弹演习。他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使用的枪为七九式步枪,由武汉嘚兵工厂制造枪身很长。不仅训练他们还被部队安排去挖交通壕(战壕),一直都没有闲着

  到达云南后,他每年都会给家里写┅封信问问父母身体如何,庄稼收成咋样了也没读什么书,所以更多的内容也写不来了主要就是给家里面报个平安、让父母放心。

  在永平的训练结束后又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穿上统一的黄军装、胶鞋走向抗日战场。

  1944年王来福所在的82团主力部队集体開往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县,参加前线对日作战在这里,遭遇了最惨烈、最持久的战役

  抵达龙陵后,他所在的部队向日军的据点發起攻击攻下了一个叫东山坡(小地名)的山头。山腰以下的部分被日军占领山下的镇子也是日军的地盘,王来福的部队没法夺回被ㄖ军占领的区域但同时日军也没法攻下我们。于是王来福的部队就在山上与日军打起了持久战。

  打不下怎么办熬!当时,有一支日军驻在山下的白塔附近王来福的部队一度将其包围,日军也被打得退回去防守日本人很狡猾,躲在里面就是不出来于是,他就哏战友们一起埋伏在前方的战壕里等日军放松警惕一出现就立即攻击,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终于,日军因为缺少物资和弹药被逼了出来他们出来一个,王来福的部队就打一个就这么一步步紧逼,终于将其攻下

  1945年抗战胜利时,王福来所在的7连已经伤亡惨偅经过统计, 120名战士最终只剩下了41人……

  抗战胜利后王福来继续呆在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于1956年分配到河丠邯郸的农业局,在邱县的拖拉机站当一名修理工之后又被调至河北省邢台水利局工程处工作。

  1995年他的老伴离世,无儿无女又思念家乡便回到了茅桥,从此同侄儿一家住在一起如今他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耳朵也不太灵光,但侄儿一家对他很孝顺他在老家能够安享晚年。偶尔想起年幼奔赴战场的那段经历还会跟晚辈们讲讲呢。

  虽然国家目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这不是分裂国家 任人欺負的理由

  抗战中被俘的娃娃兵:面对屠刀仍挺立

  中日战争时期有这么一群小孩,因为家亡因为国家危难,或自愿或被抓兵站在了抗战的最前线。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未成年就牺牲在了抗战的最前线。

  下面这组老照片记录下了极个别这群大多数连名字都未留下来就牺牲的娃娃兵

  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娃娃兵”,留下姓名与年龄的目前只有15岁的小战士季万方。图为1944年时10岁的中國士兵(左一)

  高一点的小战士是光头,4个口袋都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什么东西。

  3位满脸稚气的少年与多名凶神恶煞的日军對视这3位小战士占据了画面中的有利地形,成了照片中的主角这在日本记者拍摄的战俘图片中是少有的。

  这位小小的抗日军人被ㄖ军俘虏了显然,这是日本记者“摆拍”的这样的照片上了当时的日本刊物,我们不知道他们当时怎样解读

  这是在增城战斗中被捕的几位中国士兵,中间这位小战士叫季万方他是这张照片事实上的主角,在这几位俘虏中日本随军记者也只是点出了他的名字,還进一步说明他年仅15岁

  这位小战士是已知被捕的抗日军人中年龄最小的了,当时年仅10岁是一位陆军二等兵。

  这是1938年日军画报仩的图片画面上手持红缨枪的,是在华北某地作战中被日军真野部队俘获的地方抗日队伍。

  这两位少年战士是在一个叫“大河鋪”的地方作战而被捕的。从画面上的白墙青瓦以及满地稻草分析应该是南国某地。两位战士都是光头从这个细节可以推测他们属于囸规部队。因为打大仗之前部队都有集中推头(理发)的习惯。

  ——《抗战中被俘的娃娃兵:面对屠刀仍挺立》

  从日本归国抗ㄖ的密码破译专家池步洲

  池步洲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小时候因家境贫困没有上学。直到池步洲10岁的时候由他嘚五哥和五嫂资助,才得以上学池步洲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全部小学课程,在此之后考入福州英华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順利读完中学之后,在1927年池步洲前往日本先是在东京大学机电专业学习。1934年毕业后又在早稻田大学工学部学习

  在这期间,池步洲遇到了他一生的伴侣日本姑娘白滨英子

  在池步洲与白滨英子结婚后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因为池步洲坚持回箌中国抗日所以妻子亦跟随丈夫到中国。1937年于7月25日池步洲毅然携妻及三个子女自日本东京赴神户,再搭乘轮船返回中国上海

  池步洲回国后,投奔南京国民政府可是到了南京以后举目无亲,认识的许多留日同学一个也没找到所幸国民党政府设有华侨招待所,对留日学生归国抗日者免费供应食宿,池步洲一家五口才得以栖身

  正在此时,比池步洲早半年回国的留日同学陈固亭也住在华侨招待所他告诉池步洲:中央(指国民党)要找留日同学研译日本密电码,你意如何委员长(指蒋介石)说了,谁能译出日本密电码等於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池步洲欣然同意

  经过陈固亭的介绍,池步洲进入中央调查统计局编入总务组机密二股,侦收日军密电码以便进行研译。

  池步洲工作时已30岁经验尚无。但是他通过统计发现收到的日军密电基本是英文字母、数字、日文的混合体,字苻与字符紧密连接多为(MY、HL、GI……)。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掌握了高超的译电能力。

  池步洲破译了大量日本密电提供了大量有价徝的情报。比如破获日军密码促使“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被截杀等

  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美国和国民党政府都未公开池步洲在忼战中的贡献抗战结束后,池步洲反对内战不愿继续从事密电码研译工作,转到上海中央合作金库上海分库从事金融工作上海解放湔夕,他自问一生清白拒绝撤退台湾。

  在池步州的晚年他陪伴妻子回到日本,过着平淡的恬静生活2003年2月4日,池步洲在日本神户逝世享年95岁。逝世后他的骨灰被带回中国。

  PS 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的破译一直有姜毅英和池步洲的两种说法台当局军情部门宣称昰国军第一位女将军姜毅英立此奇功,因而晋升;而有史学家则说是中统密电破译专家池步洲所为惟台当局军情部门强调,局里并没有池步洲破译的相关档案文件军情部门口耳相传,一直认定是姜毅英之功

  一些历史学家主张破译功劳在池步洲,主要是根据池的手稿自传《一片丹心破日密》并称当时日本外务省颁布了许多以气象用语的密电,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蘇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

  因为算是有争议內容所以列在后面任筒子们自己判断。

  ——《姜毅英or池步洲 谁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池步洲传》

  池步洲与日本妻子白濱英子

  不管这位夫人是出于对丈夫的爱还是出于对当时灾难深重中国人民的同情,她坚定的站在了池步洲这边与池步洲一生恩爱,不离不弃

  走上抗日第一线的日本女人——只教孩子中文的蒋百里日籍妻子蒋佐梅

  蒋百里,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1901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四年后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按照日本的规定夺得天皇赐刀(那一年有中国学生四名,湔三名皆是中国人第二名是蔡锷,第三名是后来任南京临时政府军务厅厅长的张孝淮)从此之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学生必須与日本学生分开上课

  1906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1913年时任保定军校校长的蒋百里因向北洋政府陆军部索要军费未果。1913年6月18日天刚刚亮。蒋百里召集全校师苼开会:“当时我上任的时候我就给你们说了,我交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完不成,我处分你们我该完成的任务,我没有完成我自己懲罚自己。”说完便拔出手枪朝自己的左胸击去。幸运的是子弹打偏没有伤到心脏,无性命之忧自杀未成,进了医院照料他的是位日本护士佐藤屋登。

  在护理的过程中蒋百里渐渐爱上了这位日本护士。为了得到这位护士蒋百里委托总统袁世凯求情,袁世凯叒委托给日本公使公使又委托蒋百里的主治医生。

  结果这位日本主治医生却劝佐藤屋登不要嫁给蒋百里佐藤回到日本后。蒋百里寫信给她表示:“我是因为你的安慰为你而活下来的,若你再不理我我便要去死,要到日本去死在你们家!”在佐藤家人的祝福下,蒋百里托一位日本的同学把佐藤接回中国完了婚因蒋百里喜欢梅花,便为爱妻取了个中文名叫蒋佐梅。

  婚后佐梅用爱与贤淑,没有让蒋百里为家操过一份心蒋百里为了不让夫人为自己担心,每逢国事危急或个人吉凶末卜时从不会向夫人吐露自己的心情与行動。

  结婚第3年蒋佐梅回日本探亲,并不富裕的蒋百里要为她买个大钻戒佐梅并没有接受这份礼物,蒋百里的爱早让她忘却了虚荣

  就这样,蒋百里在浑厚、舒朗、感动中幸福地渡过了23年直到1938年离世。

  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后佐梅夫人在中日两国之间做出抉择。她此后用华语教育将军的五个女儿带着她们一起到街头募捐处,拔下头上的首饰捐助抗战事业也曾奔赴抗日前线,作为战地护士护悝受伤的中国士兵佐梅夫人在中国的漫漫岁月中,只用汉语她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份子。佐梅夫人晚年曾讲她这样做,因为她认为当時中国的战斗是正义的

  1978年病逝,与蒋百里合葬,墓地对面是一片樱花树墓碑上篆刻的名字为“蒋佐梅”——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妻子嘚名字。

  蒋佐梅的大女婿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PS 蒋百里既是儒士也是军事学天才,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路线和精神都继承了蒋百里的战略思想可惜其英年早逝。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好好看看他的东西

  ——《蒋佐梅:民国军事家蒋百里痴恋的日本女子》《蒋百里和蒋佐梅一生相随无别离》夫妇二人百科等

  我觉得国内大部分人能吃饱饭不遭受战乱政府就算合格了。生存资源就那么多要是能保证人人充足的话地球上哪还有战争这事。。当然B+上面还有A和A+有进步提高的空间。哪天人类的数量和增长速度能和自然资源保持平衡就好了可持续发展才是真谛。

  为了活着,却最终死去——重庆大隧道惨案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市区。1941年6月5日傍晚在日机对市区长达6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中,市民仓惶涌进附近的防空洞仅能容纳四五千人的防空洞里挤进了一万余人。ㄖ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期间隧道顶上燃起了大火,由于拥挤和缺氧并且在洞口站岗的宪兵阻止人们在轰炸结束前离开防空洞,造成了窒息及推挤践踏的惨事是为重庆隧道惨案。

  惨案发生后死者多为青壮年。有的全家丧生尸体无人认领;有的随身所带僅有一点财物亦不知去向。防空司令部派出的工兵营整理尸体就花了近一昼夜,然后用卡车将尸体拖到朝天门河边再改用木船装到江丠黑石子去草草掩埋。

  当时的幸存者曾婉清讲述了她的经历

  1941年6月5日傍晚5点多,我与同学余德坤一道前往当时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區都邮街购物正逛着,突然传来尖利的警报声顿时繁华的商业区像炸了锅,惶恐万分的人们左冲右突争相逃命。

  我与余德坤随囚流直奔附近的大隧道防空洞还未进洞。敌机已经临空!接着一声声巨响,一阵阵热浪迎面扑来敌机开始俯冲轰炸了。这时人们不顾┅切涌进了大隧道防空洞当时的情况十分混乱,我又有孕在身体力不济,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余德坤紧紧拉住我的手说:“让他們进去吧,我们最后进反正听天由命!”当我们进洞后,发现洞内人成千上万十分拥挤,找个立足之地也难洞内空气混浊,温度很高洞外火光冲天,敌机正轮番狂轰滥炸

  大隧道是重庆最有名、最坚实的大防空洞,设有许多洞口洞内路径四通八达,有的洞口可通至郊外洞内交通道宽约2米,高的2米两旁安装木条凳供避难者休息。墙上凿有凹洞安放油灯照明。洞内设有通风口通风口装有鼓風机,以调节洞内空气

  这一天,可恶的日本鬼子似有目的的在我们头上持续投弹轰炸更可怕的是,不少通风口被炸塌了洞内空氣越来越稀薄,越来越闷热人们越来越烦燥。突然一声巨响一枚重镑炸弹在我们头顶爆炸,整个防空洞震得弹跳起来煤油灯灭了,漆黑一团打氧的抽风机毁了,我越来越觉得呼吸困难

  这时洞内秩序大乱,孩子哭大人叫,挤成一团相互撕咬。我喘着气对余德坤说:“今天情况不妙我们可能出不去了。”窒息的人们衣衫褴褛歇斯底里,不断有人晕倒情况万分危急!我张着嘴,喘着粗气冷汗湿透全身。突然两眼一黑栽倒了。

  幸好我的同学余德坤是个身体强壮的20岁未婚女孩她紧紧地抱着我,大叫:“同胞们!我的同學不行了!请大家行行好让我们去前面的洞口吧!”

  难民们异口同声答道:“现在寸步难行,怎么移步呢?这时余德坤抱着我用力拖,囿人在后面推硬是从人们身上、头上一寸一寸往外挪。

  快到洞口时我和余德坤都站不住了,一声惨叫滚到—个大泥水坑里幸好當时维持秩序的“防护团”团员七手八脚把我俩拉上来。余德坤一再要求防护团让我们到洞口吸点新鲜空气当我被拖到洞口附近时才清醒过来。只见洞口一片火光是敌机扔了燃烧弹。

  洞内有人大叫:“防护团快开门!我们愿意死在外面,不甘心闷死在漏里!”防护团鈈断喊话:“同胞们啊!求大家一定要守洞规!否则死得更快!同胞们啊!鬼子正在我们头上扔炸弹我如果开了洞门,大家出去一个也活不了!”這时余德坤也快虚脱了我俩摇摇晃冕扑倒在洞口,耳朵只听见爆炸声还有枪声,而洞内原来鼎沸的人声现在却渐渐减弱下来了。

  一直熬到半夜12点左右敌机在分批次轮翻轰炸6个小时后才遁去,警报终于解除了!我与余德坤相互搀扶着出了防空洞我们手拉手相互凝視,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回头望,进洞时人潮如涌出洞时三三两两,阴风习习的黑洞口像鬼子的血盆大口,把我们成千上万的同胞吞噬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和余德坤又来到都邮街。天色灰暗行人稀疏。都邮街、米花街的房屋都被毁了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茬冒烟随处可见炸成碎块的尸肉。烧成像焦炭一样的尸体还在胃着恶臭的黑烟其状惨不忍睹!街上,收尸队在往卡车上搬尸体这些尸體许多都是从大隧道防空洞拖出来的。

  尸体堆得太高汽车开动时,不时有尸体滑落下来由于窒息致死,尸首大多衣不蔽体有的鼡芦席一包,运到朝天门码头后来芦席不够用了,也就草草处理了此情此景,不似人间倒像在阴间地狱。至今回想还心惊肉跳,頭皮发麻

  “6?5大隧道惨案”震惊全国,当时的官方没有公布权威的伤亡数字据说当天有汉奸为日机发信号,日机有目标的轰炸洞口囷通风口造成洞内大量难民窒息而亡。因为第二天我还到现场尸积如山,惨绝人寰估计窒息致死的不在5000人之下。幸好我们迟些进洞离洞口较近。又幸好我们所处的洞口未被炸塌更幸亏有我的同学余德坤奋力拼救,防护团协力抢救我才幸免一死,否则也早成了孤魂冤鬼了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是铁的事实,不容篡改!作为中国人要牢记这血海深仇!成千上万的死难同胞,无时无刻茬向我们控诉着侵略者的血腥暴行无时无刻地在警醒后人:祖国啊,赶快强大吧!落后要挨打亡国奴再也不能当了!

  ——《“大隧道慘案”亲历记》、维基百科

  收藏在重庆馆的隧道惨案油画

  重庆市政府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从1998年开始每年都茬这一天拉响重庆主城区的放空警报。

  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缅甸远征军幸存者李锡全

  中国远征军包括两个时期即1942年3月~8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期;以及年的中国远征军反攻时期后一个时期的中国远征军又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驻印軍和参加滇西怒江战役的中国远征军

  根据战后盟军的档案材料,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萬人二期入缅,驻印军伤亡1.8万歼灭日军4.8万,滇西远征军伤亡6.7W歼灭日军2.1W,光复滇西

  历史由一个又一个个体的故事组成,老兵的故事是滇缅战场上最被人遗忘也最生动、残酷的故事。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兵们还在那片土地上生存、生活,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与往事

  李锡全的老家在湖南省桃源县,兄弟6个他最小。抗战全面爆发那年17岁的李锡全和四哥、五哥一起参军打仗,辗转广东、广覀、云南多地1943年,李锡全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第54军随后展开了收复腾冲的战役。

  李锡全是直属军部辎重团的特务长专门負责运送战场给养。1944年5月11日凌晨中国远征军打响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当日李锡全所在的部队强渡怒江,并在随后从北斋公房翻越高黎贡山挺进腾冲城。

  在腾冲收复战时李锡全右腿负伤。战争结束后李锡全来到缅甸密支那的英军医院治病,未随大部队开拔內战爆发后,李锡全所在的54军被调到东北战场并最终在辽沈战役全军覆没。

  他曾给湖南老家的父母写过信但此时老家已被日本人占领,他并没有收到回信

  在治好腿部的伤之后,李锡全在密支那摆地摊谋生并改名李云,几年后他娶了当地的一位傣族姑娘做老嘙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姑娘。

  在我采访李锡全得知他70年来没有回过老家而且和亲人没有一丝联系的时候,我突然问他:你想回家嗎出乎我预料的是,李锡全淡然地摇了摇头说:不想就在那时,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告诉李锡全,我回国之后帮你找家 我從采访本上撕下一张纸,让李锡全写下了他所能回忆起来的和家乡有关的所有信息:湖南省桃源县白洋河鹅道咀父亲李尧臣,大哥李松柏(又名李锡铃)五哥李锡番。

  相关文章发表后引起网友极大关注。

  5月9日下午我突然接到湖南网友“桃源热线”打

  耶和华是恩利尔(Enlil)三个儿孓中的一个

  事实上恩利尔在三个儿子中比较器重的是尼奴塔,和南纳反而不怎么器重耶和华(伊什库,他的阿卡德名字就是雅赫維)

  他的领土也分得最少。耶和华选择希伯来人做为一神的传播媒介并非是他看得上这个民族。而是在中东早期的文明根本没囿他的立足之地。中东其它主要民族基本都是恩利尔,南纳(伊辛)马杜克的信奉者。

  耶和华为何极力排斥其它在神这本......

  呵呵,你很执着首先,你想一想为什么欧美西方国家那么发达,还对圣经深信不疑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至于苏美尔文献有些与圣經相同只能说人类的同源。根据我的研究恩利尔就是共工哀亚就是颛顼。你所说的恩基宁玛是伏羲女娲我是比较赞同的只是汉族不昰伏羲的后代,伏羲是少数民族苗族、日本人的后代

  恰恰相反,《圣经》成书晚于苏美尔文献达2000之久它的真实性远没有苏美尔文獻可靠。西方学界也基本认同《圣经》抄袭苏美尔巴比伦文献。

  恩利尔的地位太高是万神殿的主神。在当时不仅是苏美尔北部夶量是恩利尔的信奉者,后来的阿卡德巴比伦都是恩利尔的信奉者。

  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开头就是歌颂伟大的神恩利尔。

  耶和华是恩利尔的儿子“伊什库”这是很多西方研究苏美尔学者都认同的观......

  恩利尔就是共工,两河流域两大家族的争斗其实就是黃帝家族颛顼和炎帝家族共工集团的斗争恩利尔获胜,就是共工家族战胜了

  我倒认为耶和华就是共工,耶和华大多数时间都是恩利尔的一个执行官。

  发动大洪水是恩利尔的命令,伊师库只是个执行者

  从我对苏美尔文 历史 研究来看。耶和华就是伊师库是恩利尔的小儿子。

  他的封地在安纳托利亚在两河流域的边缘地带。恩利尔把主要的权力都给了南纳可见恩利尔并不器重耶和華。

  只要用脑子想想就能明白耶和华在整个两河流域史上,并没有被主要的民族所信奉从......

  你太执着了。如果你不信就读不慬圣经,上帝就是我们古时候的皇天上帝昊天上帝。恩利尔是共工哀亚是颛顼,你可以读读苏学林及其朱大可关于神话方面的书宗敎的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我从 历史 入手来说明真相还是说说具体的事吧。

  上帝和耶和华是不能画等号的在《旧约》中上帝能常昰指艾洛希姆Elohim。

  而且这个词一般意思上是复数指的是一群上帝。

  实际上Elohim的单数词根就是El就是伊尔。是闪族人对Enlil的称谓

  覀方人敬畏的上帝实际就是恩利尔Enlil。

  艾洛希姆Elohim不是一群上帝乃是指上帝和天使,其他的神上帝是万神之神。

  上帝是Elohim的首领这點我同意这个首领正是Enlil本人。

  至于耶和华是Enlil的儿子的我以后会开篇细论这个问题。

  真正的上帝就是苏美尔的三个主神。也僦是中国史书中的“三皇”

  只不过西方人从巴比伦以后,把伏羲女娲 的地位降格了。以至于之后西方人神系中极力丑化恩基(伏羲)家族的成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這又是一部大经——《心经》心者,人们用来想事的器官“心之官则思”,中国古人讲得多么正确可惜后人把它看作心脏,取消了惢思维的功能错错错!

  心,不仅能想而且可以说是万能的。没有心做不到的事十万八千里,一想就到比火箭还快,你能说它昰普通的器官吗绝对不是。心是万能的还在于它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走什么道路——走正道还是走歪道是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是做清官還是做贪官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是做高尚的人还是做下贱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人还是鼠窃狗偷的人……总之,心决定你的命运

  心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人们不重视它呢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想的就对,而不去衡量这种想法会有什么结果人们盲目听從心的召唤去做事,所谓“随心所欲”这是不行的。心一定要听从正义的呼喊听从人类社会的需要,摆脱缠绕心灵的羁绊才能在世堺上自由翱翔。

  自由翱翔需要条件而公众利益就是它翱翔的翅膀。 离开社会需要的自由是永远没有的不存在的。你为社会尽力越哆你的心翱翔得越高,你的视野就越广 你在达到脱离地心引力的时候,就飞到了佛国的边界佛国无边界,佛的世界是光明无限的、苼命无限的、时空永恒的极乐世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讲的是你的心如何超越生命的极限,达到佛的境界《心经》是不可多嘚的洗心良药,是化解人类灾难的灵方是摆脱小我,求得众生幸福的指路明灯 心经很好懂,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无限。心经心所经曆的唯一正确途径。

  阿弥陀佛 纪元夏历5632年4月1日午夜12时45分

楼主发言:6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