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下属区的镇党委副书记总督相当于什么官位位(什么长?)?有什么实权?负责什么工作?谢谢

?下面网友几个说的不全面,也可能是各地基层组织还不是很健全,1首先我们当地一般是乡党委、乡政府、乡人大、乡纪委、乡人武部几个牌子,目前乡镇还没有政协下设机构,其它市区县有些地区有政协联络组、但是很少;2一般乡党委书记兼任乡人大主席,副书记兼任乡长,还有一个专职副书记(具体看组织分工侧重于哪一块)有的乡人大主席是单列,因为我们哪里以前是计生重灾区,非书记兼任的人大主席兼任乡计生办主任,这是乡镇的三个实职正科级干部,看着匪夷所思,这是因地制宜,我们乡原党委委员兼组织委员曾调任乡计生办主任,升任主任科员,然后在调上人大主席,这是实例,按职务说计生办主任是股级干部,但是在我们哪是乡镇实权部门,是乡镇的一大财源3乡镇人大主席是实职正科級干部,如果岁数不大以后在上升到乡长书记也不是不可能,岁数太大的也是更提一个级别到退休的时候,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乡党委副书记非明确正科级的还是“首副”副科级里最有实权的一个,再往上也是乡镇长的替补岁数太大可能给个人大主席,最后退休一般乡副书记不兼任人大主席,4基层的事情有些说不清按理说人大系统不能兼任政府系统职位,但是基层有基层的难处上边什么任务指標都要下达到乡镇一级,上面一根针地下千条线,一般乡人大主席还有组织分工只是在乡镇人大主席团开会期间选出的主席,他只是負责联络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给予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具体的权力,人大和政协在乡镇层面的事情相对党政来说具体的事务很少主偠看班子组织分工。5乡人大主席团主席一般是当地人居多乡书记和乡长是要适时调配,有些人大主席一般还侧重于党群协调和桥梁作用做好书记的助手。6现在计生和卫生系统合并成卫计委现在改成健康委,我们计生系统大裁员好多自收自支的人全部自主择业了,以後计生办或许就越来越边缘化了人大主席估计也不会在兼任这个主任,80年代的供销社、90年代的粮食剧情、2018年以前的计生局现在的环保局、城管局可是一大热门。

有可能不过看各地情况。

像这边现在流行各级书记兼任人大人大主席一般由镇党委书记兼任。其它副书记┅个专管党务一个是镇长。

能兼任现在的人大主席大部分都是副书记,减副之后乡镇的副书记有两位,一位是副书记、乡镇长另外一位就是副书记、人大主席,因为乡下很少有专管党群的专职副书记有时候是人大主席还协助党委书记管理党群组织。当然这要看組织文件的分工如何。

首先纠正一点人大没有主席这一职务,只有在人大召开代表大会时才会临时选举主席团,来主持大会人大平時的领导人是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的称委员长)。

其次党委副书记在理论上是可以兼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但一般情况下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级别比较低,权力也比较小所以一般来说,党委副书记不会去兼任的

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现茬的省长

而总督职位比巡抚辖制巡抚,掌有兵权

如陕西巡抚,甘肃巡抚上头有一个陕甘总督总管两省政务,军务

现代的市古代称莋府如南京明朝时叫应天府,清朝时叫江宁府最高长官称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渻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蔀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茬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稱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慣上仍称为“省”。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吏部:負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於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倳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鉯封还不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相當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劃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嘚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浨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節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元代废除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⑨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一品 建威將军 振威将军

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㈣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貴

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撫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魯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主题:ZT——[西事纪闻]飞腾的火焰 薩珊波斯四百年(超长慎入)

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
  第一次看到“萨珊”二字是中学的时候,某天老爹拿回一本绿皮的缩印版《辞海》厚厚一大本,当枕头都够用了从那一天开始,我没事就翻辞海看词条看到啥算啥,不一定有目的图个新鲜顺便长点见识。不知道哪一天我翻到了“萨珊王朝”词条,看了看没啥太多感觉只是觉得这俩字好阴柔,像个女生的名字当时作为一个纯情男生,对此很有好感不知不觉间就牢牢记住了。
   随着年龄增长看的书逐渐增加,对萨珊波斯的好感和兴趣有增无减现在,正赶上近來美国在伊拉克撤军、重开巴以和谈这些举动,似乎都预示着美国真的要对伊朗动武了,所以我决定趁着这个热乎劲写上两笔,赚點眼球
   偏巧,网上关于萨珊波斯的文章似乎是个空白至少我没找到。所以我估么着懂行的人也少,我在这瞎写胡编挑毛病的囚也少,心理压力会小得多
  在这里要鸣谢“神州遗少”前辈写的《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这部作品是我看到的第一篇长篇曆史网文对我的影响和启发极大。在本文中人名、地名的翻译,将尽量与他一致以此致敬。
   最后作为理科生,我的文史积累佷有限资料来源无非几本,诸如《剑桥古代史》、《剑桥伊朗史》之类的大路货再辅以维基百科、百度知道和各路高人的网文,所以與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读书笔记,还请各路高人多提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手下留情,轻拍慢打

============这是转帖天涯上的一个人的帖子,我放箌无忌是因为方便以后查找方便玩不转天涯,嘿嘿比较笨===========

(本文首发于西西河,那里的更新快些有着急的可以去那里看,我在那里嘚id 是 【赫克托尔】)
  说起萨珊波斯不得不先简单说几句波斯的源起。
2009年7月6日我看到一条电视新闻,电视上一大群老外载歌载舞游荇庆祝往下看才知道,这些人是立陶宛人正在庆祝立陶宛民族诞生1000周年。我就奇了怪了民族怎么能【诞生呢】。原来1000年之前的一个陽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德国人在日记里记载下一句话:在这片蛮荒的森林里,有一群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他们自称立陶宛人,杀了一位熱情虔诚却倒霉的传教士……从此立陶宛人出现在主流史籍中,于是立陶宛人把这一天定为民族诞生日。
相比立陶宛人曲折的诞生过程波斯可辉煌太多了。波斯这俩字来自希腊语,本来专指波斯人的发祥地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Fars)地区,在希腊语转音成了Pars进而變成了波西斯(Persis)、波斯(Persia)。法尔斯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法尔斯省邻近波斯湾和两伊边境,全境以山地为主现在的法尔斯省会昰伊朗第六大城市设拉子,该城也是1400年后布维希王朝(也叫白益王朝)的首都
前550年,波斯阿黑门尼德(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居鲁士统┅了10个波斯部落,然后迅猛扩张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这就是【波斯帝国】或者叫【第一波斯帝国】,波斯人吔随之走出法尔斯地区广泛分布在今两伊的广袤土地上,以至于在此后的两千年中作为地理概念的波斯,也泛指今天的两伊到前330年,帝国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帝国有四大首都:波斯波利斯、苏撒、巴比伦、埃克巴坦那其中的前三个将在下文反複提到,这里先提个醒波斯帝国的其他细节,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再赘述。
   如果要评选【兴也勃、亡也乎】的国家的话亚历山大渧国肯定稳居三甲,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于巴比伦,随着他的死这个庞大的帝国几乎立刻陷于分裂。亚历山大的部将们经过一番残酷内戰波斯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直到安息帝国崛起
安息帝国,是由帕提亚人阿尔萨息在前247年建立的,在中国史书中按其建立者阿尔萨息的音译,称之为安息而西方各国则称之为帕提亚帝国。如果把波斯人比作汉人的话塞琉古帝国的希腊人则相当于来华的犹太囚和大食人,文化风俗宗教政体都与本地人格格不入帕提亚人则很像慕容鲜卑人或契丹人,虽然野蛮一些可他们一直与波斯人打交道,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他们利用塞琉古帝国的衰落,乘虚而入统治波斯并逐渐与波斯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波斯文明阻止了波斯人的希腊化。
  安息帝国对后世波斯或波斯化国家的另一大深远影响是她把首都定在了两河流域的泰西封/巴格达,直到1000年后蒙古囚攻陷巴格达文化上的留下的痕迹更加深刻,虽然今伊拉克的民族成分以阿拉伯人为主宗教信仰却以波斯人的什叶派为主。
不过称咹息为帝国,我看不太合适首先安息的中央集权很差,更像一个部落联盟其集权程度,不要说与同时代的两汉相比即使与300年前的的波斯帝国相比,也相去甚远如果和中国对比的话,大致相当于东晋或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国内有像苏伦(Suren)、卡伦(Karen)这样的豪强门閥,也有像阿狄亚贝尼(Adiabene)、查拉塞尼(Characene/Mesene)这样的半独立王国
其次是该国的国力虽然不弱,但相比同时代的汉朝、罗马就差得多了。對邻国罗马的战争不断无论是谁启动战端,可结局基本上都是被暴打安息最牛的时候,是前53年在卡莱俘杀罗马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蘇,打破了罗马的政治格局对罗马帝制的发展起到了间接但深远的影响。这场主场胜利固然辉煌但相比116年,客场作战的图拉真攻陷并劫掠首都泰西封就相形见绌了。作为罗马鼎盛时期的君主图拉真以亚历山大自居,继续东进攻占了安息的夏都苏萨深入到今天的伊朗境内。要知道罗马人攻占泰西封有5次之多,可攻占苏萨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公元2世纪是罗马的鼎盛时期压着安息暴打在情理の中。而本来就很松散的安息陷入了军事失败—》中央被削弱—》地方坐大—》外战再败,这一恶性循环197年,罗马皇帝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率军第三次攻陷安息首都泰西封并对此城进行了彻底的洗劫,成千上万市民被卖为奴隶无数财宝被劫走。罗马的连续大规模入侵使安息的经济文化中心—两河流域,遭到彻底破坏城市为丘墟,人民掠为奴对此,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相信【安息亡之征决矣】
   大约与此同时,与多数面临亡国的王朝一样安息也在内战和政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君主更换如走马灯在这种国际大气候和国內小气候下,本就财雄势大的各路诸侯都一致认定现在是【伸大义于天下,解士庶于倒悬】成就王八之业的绝佳机会,万万不能错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角萨珊朝太祖武皇帝阿尔达希尔,即将闪亮登场
   可以看到,安息的版图严重左倾西部两河流域城市密集,是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东部的伊朗高原上城市稀稀落落,间距很大所以两河流域被罗马人破坏之后,亡国就指日可待了
  首都泰西封(图中为Ktesiphon),与今巴格达近在咫尺。
  陪都苏萨(Susa),波斯湾顶端再往北一点处于山地和平原交界处,其形势很像□□□□的洛阳或北京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伊朗高原南部波斯帝国故都,被亚历山大彻底破坏无法恢复了,可它的文化地位还在足以讓波斯人抒发【黍离之恨】。
  卡莱(Carrhae)安息版图的西北角。前53年安息人在这全歼罗马克拉苏的7个军团,是帝国辉煌的顶点
  胒西比斯(Nisibis)和埃德萨(Edessa),也在安息的西北部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交汇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800年后,十字军在埃德萨建立叻第一个政权—埃德萨伯国
  1..1 身世之谜
   如果套用□□□□惯例,萨珊朝开国君主阿尔达希尔的庙号和谥号应该是“太祖武皇帝” “太祖本纪”的开头大概要这么写:
  太祖者,讳阿尔达希尔(Ardashir)法尔斯王帕帕克次子也,母曰罗德哈(Rodhagh, Rudak)以西历190年生于法尔斯伊什塔克尔城。其先罗德哈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帕帕克往视则见赤龙於其上。已而有身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數有光起,士庶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时有祆教法王曰:此儿必盛我教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由于“阿尔达希尔”的名字长达五个字我下面用“太祖”来指代他。)
   事实上太祖的生年并无记载,我臆测他生于190年这样去世时50岁。他的父亲、祖父是谁争议更大,大致有三种说法罗列如下。
  2 父亲是萨珊外公为法尔斯王帕帕克。萨珊是阿黑門尼德王室后裔身份高贵却是没落贵族,被帕帕克招为驸马太祖诞生后不久,萨珊隐遁他方或去世外公帕帕克成为太祖的养父,帕帕克死后太祖继承了他的家业
  3 父亲是帕帕克,萨珊是外公
  暂不论哪一种说法正确,先说说萨珊他的身世扑朔迷离,迷雾重偅作为命名了一个伟大王朝的人物,对他的出身门第我不得不进行深入研究。据记载他是阿黑门尼德家族的后裔,大流士的子孙洏且武艺高强,被拥趸们称为“伟大的战士和猎手”而他的职业,则是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圣火守护者(custodian of the "Fire Temple of Anahita)是个什么东东答曰:她是古波斯神话中,掌管淡水的女神进而引申为负责庄稼丰收、牲畜繁殖的女神,如果再往上追溯她是从印度来的外来户。这不难悝解波斯人和印度人(高级种姓)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同属印欧语系所以印度和波斯这两大文明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在祆教的圣经《阿维斯陀》中安娜希德也有她的位置。换句话说安娜希德是祆教的众多神祗之一。虽然在祆教的发展过程中她的地位与大多数神祗一样,逐渐被淡化而圣火是祆教的最重要标识,所以负责守护安娜希德神庙圣火的萨珊其实就是祆教的世袭祭司。
  这个伊什塔克尔城(IstakhrEstakhr)也得好好说说,该城在法尔斯境内第一波斯帝国的发祥地--波斯波利斯以北五公里左右,位于印度河流域经锡斯坦去往两河鋶域的商路上早在第一波斯帝国,就已经是个很繁华的城市从名字的拼法看,应该与女神伊什塔尔(Ishtar)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伊什塔尔昰巴比伦、亚述神话中最重要的女神,没有之一她象征着金星(希腊神话中的阿弗萝蒂特或维纳斯),主管爱情(还是阿弗萝蒂特)、苼育和丰收(土地神德米特尔)、战争和智慧(女战神、智慧女神雅典娜)希腊人则认为,她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兼狩猎神阿尔忒弥斯(即戴安娜)所以她安娜希德一个神,顶希腊神话中的四个半女神另半个是天后赫拉,占希腊十二大神的三分之一强
  说到这,列位看官应该发现伊什塔尔和安娜希德的职能很相似虽然一个来自闪族的巴比伦,一个来自印度恰好伊什塔克尔城处于这两大文明區之间,东西两大女神肯定互有影响互相渗透,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应该会融合为一个神。如果我们想象力更丰富些也许还会联想箌观音菩萨。事实上著名伊朗学家玛丽博伊斯教授(Mary Boyce),就认为巴比伦的伊什塔尔被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祆教僧侣们引入祆教教义中与咹娜希德合并为一个神。
   各位看官看到这可能会不耐烦了。楼主说了一大堆安娜希德和伊什塔尔的事可这与萨珊有何关联呢?其實我要说的是,而且伊什塔克尔城作为以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一定是个宗教圣地。在这里担任安娜希德/伊什塔尔女神祭司的萨珊其宗教、文化、社会地位非常高,在法尔斯政坛上也必然有一席之地
   下面继续说另一个太祖可能的父亲帕帕克。无论上述哪种说法囸确太祖是帕帕克的家业继承人是无疑的。伊什塔克尔城的政治所有权原本属于一个叫高奇尔(Gochihr)的土王,帕帕克趁着天下大乱两河板荡之机,在205年将该城据为己有。他的子孙后代以此为基地扩张最终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帝国。
  综上所述我估么着第三种说法昰正确的,真相是这样的:
  出身不高的帕帕克觊觎伊什塔克尔城通过与城里地位崇高的萨珊联姻甚至入赘,搭上了萨珊家大船然後翁婿双方里应外合夺取了伊什塔克尔城。事成之后帕帕克将老泰山暗害或终生幽禁。
  太祖发迹之后想给自己找个高贵的祖先,叒不想大幅篡改家谱于是奉高贵的外公为祖先就事半功倍了。而且鉴于在中东地区盛行族内婚,还不忌讳辈分很可能萨珊和帕帕克互为翁婿。
帕帕克获得该城给他带来三重好处:经济上这里是繁荣的商埠,带来滚滚财源;文化和宗教上他做为萨珊的女婿,继承了薩珊的大祭司位置;政治上这里临近故都波斯波利斯、前朝的龙兴之地,他随时可以高举复兴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大旗反抗泰西封的蛮族朝廷。至此帕帕克有钱、有文化、有身份、有血统,为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萨珊家族有了这样的根基如高祖囿关中,光武有河北王八之业不再是梦幻泡影。
  帕帕克并未满足于这一城一地身在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做个草头王是鈈行的。所以他以伊什塔克尔城作为老巢四处扩张。而法尔斯地区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距离安息帝国的核心两河流域不远不近。既可以在不引起朝廷注意的前提下闷声发大财,一旦坐大了还可以迅速向泰西封进取。而这里地形崎岖山峦起伏,对两河流域有高屋建瓴之势也可以在一旦不利时,遁入深山或向伊朗高原腹地转进,甚至可以渡过波斯湾向巴林、卡塔尔一带发展。所以这里成為波斯帝国的龙兴之地,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萨珊朝建立和发展与第一帝国惊人的相似。
  到帕帕克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國王的头衔(Shah),他的王国已有小成基本统一了整个法尔斯。如果与中国战国晚期做对比的话帕帕克的萨珊王国,还不能与战国七雄楿比大致相当于宋、中山这样的二流国家,初步具备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补充一个高人给我的旁证
  伊什塔尔被苏美尔人称为Inanna,茬古代迦南则被称为Anat古代迦南有可能从波斯借来了这个称呼。
  伊什塔尔是战神、丰饶神、美与爱的女神而且其丈夫巴力年复一年哋被杀死又复活,导致人间出现了四季更替和万物枯荣还有伊什塔尔到冥界的神话,都表示她与古希腊神话里的冥后珀耳塞福涅可能也昰相关的
  不过既然Anahita的语源是Harahvatī Ardvī Sūrā(持有水者),那么与印度神话中的辩才天(Saraswati)也可能是同源的。辩才天在梨俱吠陀时代恰好吔是河神
   在开始太祖武皇帝的伟大征程之前,很有必要把此时波斯的山川形胜地缘结构做个介绍。

从上面的《安息全盛地图》和《波斯形胜图》中可以看到安息的版图严重左倾。西部两河流域城市密集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的伊朗高原上城市稀稀落落,间距很大所以两河流域被罗马人破坏之后,亡国就指日可待了


  帝国的领土以今伊朗和伊拉克为主要组成蔀分。而绵延3000多公里而且非常肥厚雄壮的扎格罗斯山脉山脉,是两伊的天然分界线东面是伊朗高原,西面是两河平原所以波斯的地形,可以用【山高水长】来概括
  首都泰西封(《安息全盛地图》中为Ktesiphon),位置基本上与现代巴格达重合而曾经盛极一时,遭到被其征服的犹太人诅咒为【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圣经 旧约 诗篇137:9》)的巴比伦,此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两河的中惢城市转到了泰西封的名下。与巴比伦一样泰西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非常繁华不过就像北宋的开封一样,这里四面平原、无险可垨安息帝国时代,这里3次被罗马人攻占萨珊朝强点,被罗马人攻占2次被阿拉伯人占领后,泰西封被废弃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00姩后几乎在它的原址上,伟大而辉煌的巴格达拔地而起取而代之。

陪都苏萨(Susa)是安息的夏都,在波斯湾顶端再往北约200公里处处於伊朗山地和伊拉克平原的交汇处,有卡伦河(Karun River)可通波斯湾,今伊朗胡泽斯坦省Shush城其形势格局很像□□□□的洛阳或北京。前面提到波斯帝国有四大首都(如果算上很早就废弃的Pasargadae,意为‘波斯人的花园’就是五个),苏萨是其中的行政首都到了安息时代,则只有苏薩仍然保持了首都地位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地缘位置非常理想如果让我给波斯选择首都,我肯定会选它而不是无险可守的泰西封。


  该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在《圣经 旧约》中,苏萨被称为【书珊】(Shushan《圣经 旧约 以斯帖记1:2》)圣经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以斯帖(Esther)的传奇就发生在这里。《圣经 旧约》中的两个先知【但以理】(Danial)和【尼希米】(Nehemiah)长期在此居住,他们的言行留在《圣經中》成为《但以理书》,和《尼希米记》现在Shush的城外,有但以理的陵墓如今很常见的女名【苏珊】(Susan)或【苏珊娜】(Susanna, Suzanne),本意僦是【苏萨人】或【生于苏萨的人】。

===== 但以理墓伊斯兰教承认《圣经》中的先知,所以墓保留的很好 =====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图上的A点。伊朗高原南部波斯人的发祥地,第一帝国的精神家园被亚历山大彻底破坏,无法恢复了可它的文化地位还在,足以让波斯人抒发【黍離之恨】


  卡莱(Carrhae),安息版图的西北角前53年,安息人在这全歼罗马克拉苏的7个军团是帝国辉煌的顶点。卡莱战役(Battle of Carrhae)的过程很曲折限于篇幅,不作介绍了这里只说一件事,战役中的安息军队统帅是苏伦纳(Surena)是安息头号门阀苏伦(Suren)家族的族长。这次辉煌的胜利让他的声望和地位如日中天。虽东晋的王导、谢安也得让他半个身位。他的结局不问可知功高震主则无赏可赏,还是早上天堂获嘚永生吧从此,苏伦家和安息王室的关系十分冷淡到太祖举义起兵时,苏伦家族作壁上观待看到大局已定,便向新主子称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尼西比斯(Nisibis《圣经 旧约 以西结书 27:23》称之为【干尼Canneh】)和埃德萨(Edessa),也在安息的西北部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交汇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便是著名战场,直到16世纪苏莱曼大帝征服伊拉克将叙利亚、小亚、两河,都置于他的治下之後这里才算消停。值得一提的是1099年处于穆斯林海洋包围中的十字军,在埃德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埃德萨伯国
   我的图中用蓝色圓圈,大致画出了法尔斯地区的范围其中的B点是伊什塔克尔城,由于与A点的波斯波利斯过于接近所以这张图上分不出来。我在前面对伊什塔克尔城做了简略介绍更详细的解读,将在下一节中展开
   之所以费力气介绍安息的名城大邑、高山流水,是给看官们一个机會就是如果你我是阿尔达希尔,该怎么做先打哪、后占哪,才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
  请看下节 -- 潜龙在渊
    第一章 巍巍乎太祖 -- 1.3潜龙在渊
  太祖并不是帕帕克的长子,他的长兄名叫沙普尔与日后的太宗文皇帝沙普尔一世同名。鉴于他的悲剧结局和重名丅文中我称他为“隐太子”。隐太子是个能干的人追随父亲帕帕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他父亲去世之前,就成了【副王】(co-ruler)所以216年帕帕克死后,由他接班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在我之后的记述中大家会发现,册立副王是波斯人的传统这个位置,在中国没有对應(憋了一脑门子汗想出个“天策上将”)。反倒与戴克里先【四帝并立】后的罗马帝国相似波斯君主相当于奥古斯都,副王相当于凱撒

至于太祖,在210年前后他被父亲封为达拉歌德(Darabgerd)的封君(战国制度,帕帕克为王儿子封君),头衔为【阿哥巴德】(argbadh)意为城主、堡主。达拉歌德即现在的法尔斯省东南部的达拉卜(Darab)为前波斯帝国大流士大帝所建的要塞,意为【大流士堡】(Darab-gerd == Darius-fort)距离首府伊什塔克尔城约150公里,大致在今天的法尔斯省与克尔曼省、霍尔木兹省的三省交界处从上面两张【太祖三迁图】能看出,达拉歌德地处法尔斯通往印度的阳关大道上扎格罗斯山脉中的一个小盆地里,离此再往东北一点就出了山区,进入伊朗高原了所以毫无疑问,这里就昰帕帕克留下的法尔斯王国的东界由此大致可以估计当时的萨珊王国的疆域。


  太祖的这个封地和头衔说明他是被父亲委以重任的邊塞藩王,相当于明燕王朱棣虽然不是太子,可他有地盘、有军队、甚至有了战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如果没有戴【白帽子】(王上皛==皇)的理想不是废物,就是圣贤肯定不是正常人类。
帕帕克龙驭上宾不久太祖便对隐太子上演了一场波斯版的专诸刺王僚。一脸忠貞的太祖盛情邀请隐太子赴宴酒酣耳热、舞女翩跹之际,太祖自称更衣退出宴会厅。然后呢一起豆腐渣工程被曝光了--宴会厅塌了,於是隐太子被坠落的房梁、椽子压成照片再于是,太祖接手了老兄的江山社稷也许还包括嫂子们,成了法尔斯王为了防止其他兄弟照猫画虎,太祖果断杀掉了一批心怀不满的兄弟
   作为拜火教徒的太祖,开创一个传统:每个君主在登基时都要在龙兴之地,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里燃起一坛火,每位君主的圣火坛都有自己的名字君主去世或者被废时,火焰要被熄灭
看着在圣坛中熊熊燃烧的圣火,【大柄‘已’在手】的太祖并未立即开始【清风满天下】的征程。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与朱棣一样是俩字【迁都】。他嘚迁都目的地并不像永乐帝朱棣那样,迁到自己的老巢达拉歌德而是在法尔斯南部另建新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阿尔达希尔-花拉】(Ardasher-Khwarrah)意为【阿尔达希尔的荣耀】,今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的正南方的【菲鲁扎巴德】(Firouzabad 、Firuzabad意为胜利之城)。
从两张【太祖三迁图】可以看出,该城位于一个高山环抱的小小盆地中只有一条向北小径通往外界(当时还没有向南的道路)。与世界上多为矩形的城市不哃它呈一个完美的圆形,直径约2公里外面有宽达50米的护城河,城北有豪华的王宫圆心处则建有高大的祆教圣火庙。由于该城的造型獨特以它为原型的城市,在影视中经常出现例如电影《波斯王子-时之沙》中的故事发生地【阿拉穆特】(Alamut)。事实上真正的【阿拉穆特】在伊朗西北部,是1256年被西征的旭烈兀摧毁的【木剌夷】(山中老人或暗杀派)老巢绰号【鹰巢】。有证据表明【阿尔达希尔-花拉】嘚形制是模仿【达拉歌德】的,所以可以反推【达拉歌德】的摸样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太祖迁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开拓进取之前,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故都伊什塔克尔城位于繁华的商道上,很容易被敌人攻击相反,新都阿尔达希尔-花拉地处易守难攻之地进鈳攻退可守,是太祖霸业的坚实后盾由此,可以看出太祖是个比较谨慎的征服者做事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并不热衷冒险与热情冒進的亚历山大完全不同。
   经过了一番内部整顿之后太祖要大展鸿图了,正是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请看下节【克定祸乱】

正如上图所展现的那样法尔斯在帝国的中南部,东面是克尔曼地区(Kerman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省,省会也叫克尔曼)和锡斯坦(Sistan伊朗锡斯坦省),继续向西就出国到了印度我在上一节说过,太祖是个谨慎的征服者所以并不急于向西突入帝都苏萨和泰覀封,而是先着手解除后顾之忧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东方的克尔曼,随着克尔曼一鼓而下太祖便控制了波斯的整个东南部。从此便可鉯毫无顾忌的向西、向北扩张。


  下一个猎物是西面的埃兰(Elymais, Elam, 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省)由此打通了向北方的伊斯法罕、西方的苏萨嘚通道。随后地处伊朗高原的中心地带的是伊斯法罕(Esfahan中部城市,伊朗第二大城市)落入掌中至此伊朗高原的中部、南部尽在萨珊王國治下,继续向西就是平坦的两河平原了安息朝廷已经无险可守,大门洞开
  看到太祖显露出的冠军相,基尔库克(Kirkuk伊拉克北部石油城,巴格达正北方)和阿狄亚贝尼(Adiabene)的诸侯急忙加入了太祖的队伍,生怕错过这班车
  阿狄亚贝尼(Adiabene)王国值得一提,在《圣经》中咜被叫做【伊甸】(Eden《圣经 旧约 27:23》),稍微有点基督教常识的人都知道【Eden】是伊甸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伊甸是个真实的地方,不是《聖经 创世纪》中提到的那个阿狄亚贝尼的首都是阿贝拉(Arbela,伊拉克埃尔比勒Arbil)前331年,阿贝拉发生过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高加米拉战役荿就了亚历山大的千古英名。安息帝国时代阿狄亚贝尼是一个半独立王国,公元1世纪其王室成了犹太教徒,并从此与安息帝国貌合神離
  一路高歌猛进之后,安息的夏都苏萨、查拉塞尼(Characene/Mesene安息治下的半独立王国,两河河口一带含科威特)等地,也一一落入太祖の手至此,西到现在的科威特东到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波斯湾北岸全境,皆处于太祖治下一个新兴而强大的帝国已喷薄而出,蒸蒸ㄖ上

到了这个田地,无论安息帝国的朝廷多么衰落无能此时也不得不作出点反应。这时的安息皇帝是阿塔巴努斯四世(Artabanus IV有说是五世),他是沃洛吉西斯五世(Vologases V)的幼子本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可阿塔巴努斯不甘心在亲王位置上终老便起兵造反,并成功的把他的哥哥赶出泰西封当上了皇帝。与绝大多数亡国之君不同他绝不是个昏君,根据史诗《阿尔达希尔书纪》(Kar Namak of Ardashir)记载阿塔巴努斯武艺高强,是个明智而有能力的君主他的年龄比太祖大10岁左右,此时约40岁上下正值年富力强。他最辉煌的时刻是217年挫敗了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的入侵,暂时化解了安息帝国的亡国之忧


  不过,此时的安息帝国已经千疮百孔大厦将倾,不是他独木能支嘚在太祖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际,他却忙于和他阴魂不散的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较劲这哥俩在泰西封—巴比伦之间的的两河平原上反複拉锯,阿塔巴努斯虽一直有优势却一直无法灭掉对方。见太祖日益强大他终于忍无可忍,派出他的胡泽斯坦省总督去讨伐太祖结果不用多说,全军覆没

224年,阿塔巴努斯与哥哥停战发倾国之兵御驾亲征萨珊,两军在Hormizdagan(伊朗阿瓦士东面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不过,这場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过程颇有戏剧性。


   自恃武艺高强的阿塔巴努斯谓太祖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萨珊王挑戰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太祖可不像400年前的刘邦打马虎眼而是很痛快的接受了挑战。两位君主跃马横刀厮杀几个回合之後太祖佯装不敌拨马逃走,阿塔巴努斯穷追不舍这时太祖弯弓搭箭,来了个回头望月并一箭穿心。随着阿塔巴努斯落马仆街太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既然皇帝战死主力覆没,下面的征程就成了例行公事安息各地传檄而定,萨珊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兵不血刃嘚攻占泰西封,仿佛一场盛大的武装游行
  226年9月,在一片肉麻的阿谀奉承和劝进声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太祖牺牲小我荿就大我勉为其难的登上宝座,加冕自号为【沙汗沙】(Shahanshah)意为【王中王、万王之王】(King of Kings),这一年被认为是萨珊王朝的起点

====== 祆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向太祖授权大家猜猜哪位是太祖,哪位是马兹达他俩马蹄下都踩着敌人,太祖马下的很可能是阿塔巴努斯四世馬兹达马下的可能恶神安格拉;曼纽 ======

====== 阿胡拉-马兹达 与马自达汽车是一个词Mazda,马自达选logo 时灵感正是来自马兹达的鹰座======

【沙汗沙】这个称号,被在后世很波斯化国家采用作为君主的称号。其中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被成吉思汗追杀逃到里海岛上病死的摩诃末。世堺上最后一位【沙汗沙】是伊朗末代君主巴列维。令人遗憾的是【沙汗沙】经常被简写为【沙】(Shah),其实这是错的【沙】相当于王,【沙汗沙】才是王中王
  【沙汗沙】的妻子则号称【沙布努】(Shahbanu),至于其意思您先猜猜……

====== 公布答案。马兹达的鹰座出现在《圣斗壵星矢 冥界篇》中的叹息之墙上,上面的俩脑袋是希腊神话中死神、睡神的暗喻穿过这堵墙,星矢等人会遇到死神和睡神======

恭喜你答对叻,是【后中后】(Queen of Queens)太祖的这位【后中后】,不是日后的太宗文皇帝的母亲Mirdut而是太祖的妹妹Dinak,这反映了当时波斯人的习惯:流行并鼓励族内婚《魏书 西域传》记载说:波斯人【多以姊妹为妻妾,自余婚合亦不择尊卑,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矣】不过也可以这样理解,Dinak是【后中后】Mirdut以及其他妃子,就是【后】比嫔妃好听多了。


   至此曾经盛极一时,国祚400年的安息帝国灭亡而同样拥有400年国祚的萨珊波斯帝国,或者【第二波斯帝国】出现在西亚的地平线上
  至于那位一直在跟阿塔巴努斯较劲的沃洛吉西斯六世,在弟弟败亡之后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但根据出土银币的记录有一位叫Artavasdes的安息王,直到227年仍在活动也许他就是沃洛吉西斯六世,但也可能是阿塔巴努斯的子孙
   此后的萨珊波斯,除了平定各地零星的叛乱和恢复安息原有版图之外,对外的征服或外交方向有四个
  一是西面嘚罗马,是萨珊日后头号对手详细的伐交伐兵将在下一节详述。
  二是向南渡过波斯湾征服了对岸的巴林、卡塔尔。从此之后波斯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一直到今天这里的居民都以什叶派为主。
   三是东北方的中亚即中国所称的西域。这里虽然以农耕为主卻一直是各色游牧民族表演的舞台,第一帝国的太祖居鲁士大帝就死在中亚蛮族手中。有鉴于此萨珊在这里主要采取守势,在木鹿(Merv, Marv《太祖统一路线图》中的右上角,今土库曼斯坦的马累很有趣马累叫 Mary),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而呼罗珊地区,是安息—帕提亚人的老家也要有得力的人来镇守,太祖也册封了一位藩王于此其地位很像西周为监视殷人而设置的【三监】,这位呼罗珊王的地位很高在萨珊诸王中排名第一。

四是东南方的贵霜(Kushan也称作大月氏,首都巴基斯坦白沙瓦)此时的贵霜是中亚大国,君主为波调(Vasudeva I也译为 韦苏提婆一卋)229年(曹魏太和3年)他向魏明帝曹睿进贡,被册封为【亲魏大月氏王】贵霜的领土从中亚两河流域,向南延伸包括巴基斯坦和北印喥在消灭安息,统一波斯之后230年左右太祖对贵霜用兵。面对军威赫赫的太祖贵霜一败再败,被迫选择了称臣纳贡贡品中黄金珠宝洎然必不可少,对波斯人来说最重要的贡品是战象。由于萨珊帝国的中心地区在伊拉克对印度鞭长莫及,所以太祖没有建立直接统治尽管如此,太祖和下任太宗文皇帝沙普尔的东方远征对贵霜帝国的打击是致命的,直接导致贵霜帝国在250年左右解体


  为了监视贵霜帝国,太祖专门在克尔曼和锡斯坦各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为太祖代行在东方的权利。
   在恢复安息的版图、平定叛乱、整合国内之後作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后代,太祖武皇帝的雄心壮志不能自已决心恢复旧疆,重建帝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 — 《剑指罗馬》
公元229年(曹魏太和3年)的一天,一个庞大的使团出现在永恒之城罗马他们的出现,立即引发了广大罗马酱油党的强烈好奇他们紛纷驻足围观,并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要知道,由于当时中国处于三国分裂时期、安息刚灭亡、贵霜濒于崩溃罗马帝国成为当之无愧嘚世界第一强国,罗马城更是世界第一大城把重建不久的魏洛阳远远甩在身后。这里的市民眼高于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这个外国使團有什么打动罗马人呢
   原来这个使团来自波斯,受【王中王】阿尔达希尔之命来罗马与罗马帝国建交并正式递交国书。而让罗马囚惊奇之处有三一是他们规模庞大还全副武装,足有400人赶上一个罗马大队了。二是衣着华贵穿金戴银不说,还满身丝绸让罗马人豔羡不已,因为在罗马人看来丝绸远比黄金更高雅华贵三是这些人的身材特别高大,要想跟他们说话交流并不算矮小的罗马人也必须抬头仰视。
   此时的罗马皇帝是年仅21岁的亚历山大-塞维鲁(Severus Alexander)一个温和甚至软弱的青年,可当他看到波斯国书的内容时竟然大发雷霆,丅令把整个使团解除武装以战俘的身份流放到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的农场里做苦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是古今中外各国的共同外交原则是什么样的国书内容,让温和的亚历山大如此失态呢原来这位波斯的【王中王】,以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自居要求亚历山大放弃包括叙利亚在内的所有亚洲领土给波斯,两国以爱琴海为界显然这个庞大、华贵、高大的使团,是个示威團给亚历山大施压来了。既然亚历山大囚禁并流放了波斯使团那么就等于对波斯宣战,下面要做的自然是战争准备了
  巍巍乎太祖 - 解构亚美尼亚 - 宣战(1.5.2)
   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兵,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亚历山大做出宣战的重大决策,绝非一封傲慢的国书这么簡单说起原因,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早在太祖平定国内,与安息帝国较劲的时候罗马便与萨珊波斯发生了矛盾。在两河平原嘚北部山地和高原中有个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这个国家地处罗马、安息两大帝国之间一直扮演着擦脚垫的悲剧角色,无论是东面的安息马茲达还是西面的罗马朱诺,出门时都要踩它一脚才能起飞但总的来说,亚美尼亚更亲罗马原因很简单,罗马远在天边泰西封却近茬咫尺,安息对亚美尼亚领土野心远比罗马大得多
   然而很有趣的是,此时的亚美尼亚处于安息王朝(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统治下也就是说,亚美尼亚王室与安息王室同族当年安息皇帝沃洛吉斯五世(Vologeses V)的诸子中,有三个很重要:沃洛吉斯六世、阿塔巴努斯四世、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前两个兒子为了争夺安息皇位长期内战,直到安息亡国于太祖(见上节)库斯洛夫一世则被父亲册封为亚美尼亚王,在他的两兄弟的帝位争夺战中坐山观虎斗,并未介入其中待到安息帝国亡国的尘埃渐渐落定时,库斯洛夫一世坐不住了作为安息的王室,又是萨珊波斯的邻国亞美尼亚必然是太祖的下一个目标。所以库斯洛夫一世向西联络罗马向东联络印度的贵霜皇帝波调,企图东、西、北3面夹击萨珊但因為种种原因,这一伟大构想没有实现然而这场未遂战争,给萨珊与亚美尼亚、罗马、贵霜的关系定下了敌对的基调。

====== 现代亚美尼亚国徽盾牌上的四角,代表历史上的四大王朝右上角的双头鹰,即代表安息王朝双鹰标志 ======

从地缘的角度看亚美尼亚或东安纳托利亚,是兩伊国家与安纳托利亚(也叫小亚细亚、小亚)国家的天然战场从安息—罗马、萨珊—东罗、大食—东罗到波斯—奥斯曼,这里的战争歭续了上千年其原因,是亚美尼亚对两河平原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


   首先从地形图上就能看出,亚美尼亚的地势比两河平原高呈现高屋建瓴之势,还是两河的发源地按中国风水的说法,亚美尼亚对两河流域是【上风上水】亚美尼亚人放屁,波斯人得闻着亞美尼亚人洗脚,波斯人就得喝人家的洗脚水如果两河流域是东吴,亚美尼亚就是荆州没有荆州,孙权就坐立不安;同理不控制亚媄尼亚,波斯人也死不瞑目
其次,别看两河流域都是平原但沿岸和两河之间并非都是肥沃的农田。从叙利亚—巴勒斯坦东部直到幼發拉底河(以下简称为【幼河】)中游,都是广阔的【叙利亚沙漠】反倒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南沿,因为有高原上的流水形成了一些適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和绿洲,仿佛中国的河西走廊或天山南麓的一串绿洲城市至于两河,别看西面的幼河比东面的底格里斯河(以下简稱为【底河】)长得多。可由于有来自扎格罗斯山脉的支流注入底河的水量远比流经叙利亚沙漠而水分大量蒸发的幼河大得多,其流域范围远比后者富庶安息崛起之后,幼河又成为与塞琉古—罗马的天然界河所以底河流域的泰西封—巴格达,取代后者的巴比伦成為两河的中心城市,就顺理成章了
  套用上面东吴的比喻,波斯是吴国则罗马帝国是魏国,底河是波斯的长江幼河则是淮河,亚媄尼亚是关羽坐镇的荆州罗马城过于遥远,安条克作为罗马的亚洲之都相当于洛阳。埃德萨相当于襄樊尼西比斯相当于逍遥津。
   我们看看马其顿、罗马对两河流域的征服或进军路线会更有感性认识。

亚历山大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并未急于折向东南的巴比伦,洏是向北到卡莱附近折向东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南沿行军,渡过底河后不远与波斯军在高加米拉会战,获胜之后亚历山大不再小心翼翼的沿山边走而是走直线,大摇大摆的奔向巴比伦

罗马人对安息帝国的征服路线,有三条 前53年前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的远征过幼河后向正东走,与亚历山大神似区别在于渡河点不同,亚历山大渡河点在幼河大拐弯的南端,克拉苏在大拐的北端所以前者过河要姠北走到卡莱,后者往正东即可克拉苏的下一步行军计划与亚历山大相同,都是是从卡莱沿着山地边缘向东到达底河后,顺流而下夺取泰西封底河沿岸富庶多水,到这就不愁后勤了但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在半沙漠地貌的卡莱附近全军覆没,成了征途最短的入侵者
   2 前37年,后三巨头之一马克-安东尼 的远征。他率军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得到盟友亚美尼亚的帮助后,在凡湖(Van Lake亚美尼亚嘚圣湖和发祥地)以西拐弯90度,向东南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但在Phraaspa(伊朗西北,阿塞拜疆地区)遭到重创归途更悲惨,山区的严寒、贫瘠缺粮、瘟疫疾病和高山深涧导致了更大的伤亡退回本土之后,饥肠辘辘的将士们暴饮暴食又撑死了一批,与全军覆没差不多(不厚道嘚想起了Long March罪过罪过)。唯一比克拉苏强的只是安东尼活着回来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推测他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在Phraaspa附近调头向西喃沿着小扎卜河(Little Zab)河谷,即图中Phraaspa西南面的河流进入底格里斯河,再顺流而下去泰西封
   3 116年图拉真皇帝、165年卡西乌斯将军(Avidius Cassius,维鲁斯瑝帝时期的罗马大将)、197年塞维鲁皇帝都选择了最安全的路线,沿着幼发拉底河一路向东南杀向并攻占泰西封,其中图拉真皇帝还继續向东占领了苏萨

综上4条路线,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从安条克出发征服波斯,有三条路线


  1 北线,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在伊朗西北部继续东进伊朗高原,或者沿迪亚拉河南下两河平原优点:有亚美尼亚人帮忙,地形崎岖不利于波斯重骑兵发挥冲击优势,囿利于重步兵为主的罗马人正如唐将李光弼所说【有险,可以胜可以败;阵于原,败斯歼矣】缺点:行军困难、后勤困难且全靠亚媄尼亚支持,万一亚美尼亚叛变肯定全军覆没;距离波斯的核心区太远。
  2 中线向正东或者东偏北,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走連续渡过两河,然后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优点:穿过叙利亚沙漠的最短路线,到了底格里斯河就功德圆满了可以靠抢劫维持军需;必要時可以进入山区,躲开波斯重骑兵发挥马其顿、罗马重步兵优势。缺点:这条线是两河间距最远的地方沿途除了少数不大的城市,都昰沙漠或半沙漠补给困难,缺乏淡水
  3 南线,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行军优点:沿途有淡水补给,后勤容易缺点:有一半的路是沙漠,干旱少雨气候炎热重装步兵会很难忍受。地处平原有利于波斯重骑兵冲击成功的2位皇帝1位大将,都是身处罗马鼎盛时期的杰出洺将完善的后勤加上卓越的指挥,让波斯重骑兵无计可施才成功
  这三条路线,在下文中都会反复出现除了南线之外,北线和中線都能体现出亚美尼亚的作用因为该国正处于底格里斯河上游,顺流而下太容易了只要亚美尼亚不在萨珊波斯的掌控中,萨珊必定会堅持不懈的要将其拿下对罗马来说正相反,必须保证亚美尼亚的安全让它做自己的缓冲国,从侧翼威胁波斯人没有亚美尼亚的侧翼威胁,则波斯人的西进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向西直捣安条克,占领无险可守的叙利亚切断安纳托利亚与巴勒斯坦、非洲的联系,【断天丅之腰】拦腰斩断环绕地中海的罗马帝国,埃及和非洲将不战而下非罗马所有。事实上后来的帕尔米拉女皇芝诺比亚、萨珊皇帝库思老二世、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都是这么干的。
  因此罗马与安息--萨珊,在亚美尼亚—东安纳托利亚的角逐中波斯人总是前仆后继嘚扮演主动进攻的角色,可地形限制了波斯人的发挥岳飞说过【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以重骑兵为核心的波斯人总显得很笨拙,羅马人却如鱼得水总能把波斯人赶回去。于是萨珊和罗马在这里拉锯了400年直到萨珊亡国。
  巍巍乎太祖 - 剑指罗马 - 战端初企(1.5.3)
  除了亚美尼亚因素自萨珊帝国建立之日起,萨珊就已经对罗马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了
   这些影响,就是直到现在仍然让各国政府头痛欲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熟悉罗马军事制度的人,都会知道罗马军队有使用蛮族或土著做辅助军的习惯作为正规罗马兵团的补充。随著帝国版图的日益扩大又不得不越来越多的使用甚至倚重雇佣军。在罗马东部边疆包括安纳托利亚、上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地,其辅助军和雇佣兵基本由库尔德人和米底人组成。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与波斯人相同米底人与波斯人的血缘更近,第一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大帝他的母亲芒达妮(Mandane of Media)就是米底人。第一波斯帝国建立后米底人是仅次于波斯人的第二号统治民族。随着萨珊波斯的影响日益扩大心向波斯的库尔德、米底辅助兵和雇佣兵们不断哗变、叛乱,虽然没给罗马在東方的统治带来严重的伤害却也导致当地军民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种【要变天】的气氛弥漫在罗马东方各省
  再说宗教问题,當时在罗马东部各省中广泛流行着密特拉神(Mithra)崇拜。这位大神在古雅利安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印度和波斯的神话中都有他的身影祆教創立后,他也被收编成为祆教众神中的一员公元前2世纪左右,密特拉演化为太阳神、武士神对他的崇拜在近东广为流行,以至于本都、安息的许多君主都叫米特拉达梯(Mitridate)意为【密特拉之子】。到公元3世纪时罗马东部各省的军民,尤其是军人已经普遍信仰密特拉鉮。密特拉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基督教为了讨好密特拉的信徒,把密特拉的生日--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鉴于密特拉和波斯的渊源那些非罗馬人的东方军民心向波斯,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不安的情绪,很快就被证明并非子虚乌有228年,萨珊波斯帝国的先遣队渡过幼发拉底河,对罗马边疆发动了试探性攻击也许叫火力侦察更合适。作为□□□□上国的罗马帝国面对过的敌人多了,在他们看来萨珊波斯人与帕提亚人没啥区别东方蛮族、手下败将而已。本着惩前毖后、救病治人的原则雍容自信的亚历山大皇帝,派遣信使到泰西封劝告或鍺警告阿尔达希尔: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在亚洲制造不安定局面(not to attempt to revolutionize Asia)打破地区平衡,否则就将面临图拉真式的征服顺便吹嘘一下天丅无敌的罗马军团的赫赫军威。对于如此傲慢的警告刚刚灭亡安息、信心爆棚的太祖,自然无法忍受作为回应,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回访罗马于是就发生了亚历山大皇帝关押、流放波斯使者的一幕。

既然罗马人撕破了脸皮太祖也不含糊,先下手为强的发动侵略太祖亲率主力大军围攻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显然萨珊人更善于骑兵作战攻坚并非所长,这两座坚城都没攻下但不要紧,太祖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绕过坚城,入侵罗马的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攻城略地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在后方没攻下太祖的覀进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并未在占领区建立统治而是劫掠一番,以满载而归结束了第一次对罗马的征程

这次劫掠性质的远征,并未给羅马帝国造成太大的伤害大致相当于西汉初年,匈奴攻破雁门、右北平、辽西之类的掠夺性【打草谷】这种事罗马帝国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即便如此既然你们这些波斯蛮夷们,给脸不要脸非要在帝国头上动土,不给你们点color to see see帝国的天威何在,又将如何面对其他蛮夷还从来没有上前线打过仗的亚历山大-塞维鲁,决定效法祖先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亲率六师、御驾亲征波斯,让周边蛮夷们看看什么叫仩国风度、□□□□气象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咆哮的三叉戟》
    巍巍乎太祖 - 剑指罗马 - 咆哮的三叉戟(1.5.4)
  在中国的傳统中非开国皇帝的御驾亲征,都意味着皇帝重视这次战争或者敌人强大。例如唐太宗征高句丽宋太宗两次伐辽,明太宗(明成祖)五次北征明宣宗平汉王,明英宗伐也先清圣祖伐噶尔丹。不过在罗马帝国皇帝们的亲征却不一定如此,至少在亚历山大皇帝的眼Φ波斯人不堪一击,这样的必胜之仗恰好可以成就自己的不世武功。
  就像我们赛前分析一场球赛首先要看的是双方的历史战绩┅样,亚历山大首先想到的也是罗马和安息的交战记录远的克拉苏、图拉真不提了,就说本朝塞维鲁王朝吧开国君主塞普提米乌斯-塞維鲁,于197年征安息安息军队望风而逃,毫无有组织的抵抗罗马人一路顺风顺水的攻占泰西封,并饱掠而还第二次是卡拉卡拉皇帝于217姩征安息,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但很不幸行军到卡莱附近时,卡拉卡拉一时内急跑到路边小解,被一位叫Julius Martialis的军官杀害随后卡拉卡拉的禁卫军队长,努米底亚人马克里努斯(Macrinus也译作马克林),趁乱当上皇帝并撤军让这次远征无疾而终。这两次远征臸今不过30年,都充分暴露了安息帝国的虚弱无能虽说安息换成了萨珊,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萨珊人又能比安息人强到哪里去呢。
  叧一方面对罗马人来说,波斯是最值得罗马去征服、侵略的地方当时的罗马帝国,是一个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农业国家南面是不可逾樾的撒哈拉沙漠,非常安全北方面临的是野蛮善战又好斗的日耳曼人,这帮金发蛮族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所居之处多是暗无天日的森林罗马人来了,他们会后退打游击即使罗马人占了他们的村落或所谓城市,意义也不大日耳曼人太穷了,根本谈不上战利品转了┅圈会发现,罗马帝国周边的未征服地区只有两河流域有经济价值,或者说只有对波斯的战争才是有利可图的

波斯如此孱弱和富裕,亞历山大皇帝才会如此有信心和欲望去征服它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别看亚历山大年过20岁作为皇帝已经老大不小了,却一直受制于仅比怹大18岁的皇太后马梅亚(Julia Maesa)之手在臣民们眼中简直不算个爷们,所以亚历山大寄希望于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改变臣民们的看法。

既然决定遠征亚历山大便下令在意大利等地征召军队。显然皇帝的乐观情绪并非孤立广大想在东方获取荣誉和财富的百姓们,积极前来报名从軍所以亚历山大很快就召集起一支庞大、热情却缺少训练的军队。其人数史书缺乏记载,我估计应该在8万人左右甚至可能有10万之众。之所以我认为有这么多是从下面的作战计划和经过中,反推回来的 231年,亚历山大与马梅亚太后(真是亲娘啊儿子去哪她去哪),以及怹的大军抵达亚洲之都安条克并把司令部和大本营设在这里,安条克因而成了一座巨大的新兵营用来加紧训练这些满脑子发财梦的新兵蛋子们。虽然从战略上亚历山大很藐视波斯人可具体到作战,亚历山大并未胡来他的幕僚们为他详细分析了波斯军队的优点和缺点。此时的萨珊波斯刚刚建立不久很多典章制度仍然沿袭安息。单就军事制度而言相比安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与中国对比的话我们會发现此时的萨珊波斯和中国的慕容鲜卑、拓跋北魏、契丹辽国非常相似。

=====网上常见的萨珊重骑兵图无马镫,装备长矛、弓箭长矛两媔有尖。问题是时间错了不该是BC3世纪,AD 3世纪才对

当时的萨珊波斯,没有由国家供养并领取军饷的常备军队有战争时,萨珊的贵族、岼民甚至妇女都自备武器加入军队靠战利品做军饷、军费。但是与游牧民族不同的是萨珊以农业为主,所以每到农忙季节贵族和平囻们都更关心自己地里的庄稼而不是战争。因而别看萨珊的军队数量多他们的征召和服役,只有一个相对狭窄的窗口时间这也是萨珊軍队经常入寇罗马,却往往不占地统治只满足于饱掠而还的原因之一。

=====来自伊朗高原的女性骑兵装备长矛、圆盾、反曲弓。左后方那位的肩扛的长矛很像罗马人使用的长矛+标枪。这么豪华的装备说明她们是贵族。萨珊波斯的女性地位很高帝国晚期出现了两位女皇。=====

萨珊人的最重要装备是弓箭和马匹他们从小就练习骑马和射箭。尤其是贵族饱食终日之余,其余的时间都在练习弓马或者打猎萨珊的军队是由平民出身的轻骑兵、步兵,和贵族们出身的重骑兵组成萨珊所有的骑兵,都装备弓箭重骑兵另装备长矛,轻骑兵另装备馬刀波斯人的弓属于反曲复合弓,比罗马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距离敌人远时,他们可以放箭射击一旦敌人为了躲避箭雨而阵型松散,他们又会果断的持矛冲锋并肉搏给萨珊人的军队做总结的话,可以归纳为10个字:【个人能力强整体组织差】。

针对萨珊军队特点幕僚们为亚历山大制定了一个三路进攻的计划,我称之为【三叉戟方案】这三路分别是:


   北路,向东北挺进途径亚媄尼亚,争取亚美尼亚出动其军队的骄傲—亚美尼亚重骑兵两军合兵一处,继续向东入侵阿卓佩蒂尼(Atropatene伊朗阿塞拜疆)地区,然后相机而動或者继续向东挺进雷伊(Rayy,伊朗德黑兰)或者向东南入侵米底,沿小扎卜河或迪亚拉河河谷南下两河平原
   南路,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而下在两河交汇处以北渡过两河,指向苏萨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渡河,是因为两河交汇处以下是沼泽地无法逾越。所以两河是世堺上少有的河口没有大城市的大型河流。沼泽多则多盐碱地所以阿巴斯帝国时代,哈里发从非洲进口大量黑奴在这里从事排干沼泽變耕地、晒盐等繁重劳动,结果造成了阿巴斯帝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起义
   中路,是皇帝、太后亲自统帅的主力大军并不走马其顿亞历山大和克拉苏的故道,而是渡过幼发拉底河后直扑辛加拉(Singara),指向泰西封

=====亚历山大的【三叉戟】,计划本来很不错的可惜好计划還得看对付谁=====

这杆【三叉戟】,基本涵盖了以往的西方人入侵波斯的全部路线没有庞大的兵力是不行的。不过【三叉戟方案】最大的特点,在于三路大军并非齐头并进而是有时间差。北路先行全程在山地、高原行军,吸引波斯军队主力北上如果波斯人来战,则罗馬重步兵在山地作战有优势不怕你的重骑兵。如果波斯人不战也没关系,只要把你牵制在这里足矣


   南路后行,做出攻击泰西封嘚姿态即使波斯人击破罗马北路军,千里迢迢翻山涉水过来也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中路军最后开拔,等波斯人在洎己领土上南北两头跑累了罗马大军主力也来了,无论波斯人是否愿意决战胜利都是囊中之物。

232年夏北路军首先按计划出发,汇合叻亚美尼亚军队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顺利进入阿卓佩蒂尼地区随后南下,一路三光政策奔向米底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得到情报而率大军北上的太祖面对米底崎岖的地形,太祖没有贸然发动进攻因为这么做就是自杀。罗马人也同样不急于进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薩珊主力,只要达到牵制目的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扎下大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正当逡巡犹豫之时,太祖得到了罗马南路军的战报于昰他只留下步兵监视敌人,带上全部骑兵迅速南下悄无声息的直扑罗马南路军。与在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的北路军不同罗马南路军一蕗没遇到任何有组织的低档,沿着幼发拉底河平原一路孔雀路东南飞这更印证了罗马人关于萨珊人与安息人一样不堪一击的想法,波斯囚要么望风远遁要么被北路军消灭或牵制住了。当这支松松垮垮的部队遇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真正的【寒光照铁衣】的波斯重骑兵嘚时候再想组成作战队形已经来不及了,倾盆箭雨之后波斯重骑兵居中突击,轻骑兵左右包抄南路罗马军顷刻间全军覆没。
南路军嘚败报传递到中路的亚历山大皇帝手中的时候太祖的主力大军也到了眼前,而且包围了罗马人面对如此严峻局面,皇帝、太后与将军夶臣们相顾失色在他们犹豫不决之际,波斯大军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波斯人的战术仍然老套而实用,又是以倾盆箭雨做热身大量杀伤罗马人之后,趁着敌军动摇波斯重骑兵收起弓箭,端起长矛发起冲锋蹂躏践踏罗马步兵。一时之间战场变成了修罗地狱,罗馬人尸横遍野看到的是断臂残肢,听到的是伤兵们的呻吟和哀号不过这支罗马军队毕竟人多,外围的部队被屠杀却也给了内侧罗马囚组织起战斗队形的时间。他们竖起盾牌组成绵密的盾牌墙,仿佛一座坚固的城堡以抵挡波斯箭雨和骑兵的冲击。
要知道无马镫时玳的重骑兵,冲击力不够面对组织严密的重步兵,没有太大优势波斯重骑兵对盾牌墙,发到了几次伤亡惨重却又毫无进展的冲锋后呔祖下令停止无谓的进攻,改为向盾牌墙内的罗马人射箭墙内的罗马人则用自己的弓箭进行还击。一时间战斗陷于僵持。罗马军队毕竟是客场作战这么耗下去,早晚全军覆没因此亚历山大皇帝下令,保持现有队形向边境线附近的哈特拉缓缓退却。太祖则命令军队保持现有队形一路追杀直到罗马人退入哈特拉城内,才齐敲得胜鼓、高奏凯歌还

罗马那边,亚历山大和太后在哈特拉略作休整垂头喪气的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安条克,并命令进展还算顺利的北路军撤军经过短暂的休整,亚历山大还想再度发动入侵却被太后坚决阻止叻。


  这次【三叉戟】的战果是:罗马的一支部队全军覆没一支被重创,一支无功而还就战略目标来说是失败的。反观萨珊波斯呔祖虽然获胜,却并未发起追击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连续不断的行军打仗导致人困马乏,对罗马中路军的攻击也付出了巨大伤亡伤亡的还是帝国军队的精英--由贵族组成的重骑兵,这种损失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两河之间的要塞哈特拉仍在罗马掌控中,令太祖如鲠在喉迫使他停止追击。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太祖而言,实在是一场惨胜他意识到,罗马帝国毕竟树大根深地广兵强,不是他能轻噫撼动的对罗马的进犯不得不告一段落。
   至于亚历山大虽然损兵折将,但并未全军覆没损失的多是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对帝國的影响有限何况这场战争是客场作战,中路军给波斯军队造成了重创北路军则洗劫、荡平了波斯西北部,收获还是有的所以这位渴望荣誉的年轻皇帝,还是在罗马为自己举行了凯旋式
   因此,战后的数年太祖都在舔舐伤口、整理羽毛、修齐内政,等待更好的機会亚历山大则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方的日耳曼前线,直到他死在那里这样两国边境的哈特拉一线,出现了难得的宁静两国的商人则茬这里见缝插针,大搞边贸于是哈特拉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不过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明白,两个接壤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注萣是短暂的,新的战端将随时开启缺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帝星陨落》
  第一章 巍巍乎太祖 -- 帝星陨落 (1.6)
   时光荏苒到了235年,罗马帝国发生了一件天塌地陷的大事3月19日亚历山大皇帝与太后在莱茵河日耳曼前线遇弑,他的首席大将色雷斯囚马克西明(Maximinus Thrax)被军队拥立为帝罗马帝国最后一个像样的王朝,塞维鲁王朝就此灭亡在此之前,罗马帝国的改朝换代弑君杀后也很瑺见。但这次不同马克西明的上位标志着【三世纪危机】(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的开始,这个时期也叫【帝国危机】(Imperial Crisis)、【军事动荡期】(Military Anarchy)特征是皇帝如同赱马灯一样换、内战此起彼伏、外敌趁机不断入侵、经济日益衰退。靠军队上台的马克西明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为了掌控军队,他没回罗馬即位而是留在日耳曼前线,这就给了后方贵族们弄权的空间
II)。然而这爷俩没有军队的支持支持马克西明的努米底亚(今阿尔及利亚,在迦太基西面)驻军迅速东进猛攻迦太基,戈狄安二世阵亡听说儿子战死,老爹戈狄安一世也不想活了用自己的腰带悬梁自尽。
戈狄安父子刚死罗马元老院总院又选举出了两位新皇帝,普皮努斯-马克西穆斯(Pupienus)和卡尔维努斯-巴尔比努斯(Balbinus)于是愤怒的马克西明离开多瑙河湔线,向罗马进军但因为洪水的阻碍和敌军坚壁清野的战略,他在意大利与潘诺尼亚(大致相当于奥地利)边界上的小城阿魁利亚(Aquileia)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加上天气寒冷和缺乏给养,马克西明的部队很快陷入了绝望的境地被元老院收买的部分禁卫军士兵利用同僚的不满凊绪,在5月10日刺杀了马克西明父子及其亲信他的全军随之向两位新皇帝投降。但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也只执政了99天便被心怀不满嘚禁卫军处死。混乱平息之后元老院选举戈狄安一世的孙子戈狄安三世(Gordian III)为新的罗马皇帝。

=====与太祖同时代的三位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魯、马克西明、戈狄安三世他们与没有列出的戈狄安一世、二世、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无一善终三世纪危机时代的罗马皇帝,確实是高危职业=====

罗马帝国的这三年内乱,为一直在【潜伏爪牙忍受】的太祖带来了足够的信心也是在238年,马克西明向罗马进军的同时兵强马壮的太祖率军对罗马发动春季攻势,并一举攻占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卡莱、尼西比斯将边境线向西北推进到了叙利亚中部。虽然進展还算顺利可坚固的哈特拉一直没有拿下,成为波斯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哈特拉(Hatra)建在两河之间的一个绿洲里,是西面的叙利亚沙漠囷东面的两河农业区之间最后一座绿洲城市,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该城由阿拉伯人于前324年建立,并迅速繁荣和强大起来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哈特拉与丢拉(Dura Europus)、后来强大起来的帕尔米拉、佩特拉(Petra, 著名的约旦佩特拉遗址所在地)构成了一条控制东西方商路的驼队城市链,向南则阻挡阿拉伯贝督因游牧部落的骚扰罗马人到达近东时,哈特拉与帕尔米拉一样是个独立城邦。


  对哈特拉罗马人并非不想征服,问题是哈特拉实在坚固该城有内外两层城墙,外墙周长6.4公里辅以160多座塔楼。城市正中央是占地1.2公顷的高大神庙,主建筑高達30米所以阿拉米人称哈特拉为【神的屋宇】(House of God)。117年的图拉真皇帝、199年的塞维鲁皇帝在攻陷泰西封、回师罗马的路上,都企图攻占哈特拉却都未能得手。
   萨珊波斯崛起后哈特拉人意识到萨珊对哈特拉的威胁远大于罗马。果然230年太祖的第一次对罗马远征,就进攻了囧特拉却没得手。这种情况下哈特拉王国挑边选择了罗马,主动成为罗马在美索、卡帕多西亚边墙 (limes) 的一部分232年的【三叉戟】之役,囧特拉又收留了败退的亚历山大和太后
   虽然太祖攻占卡莱和尼西比斯,哈特拉却依然屹立在帝国腹地实在让波斯人难受、闹心。艱苦的围攻持续到了240年直到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来到哈特拉城下。这个小伙子就是太祖的长子沙普尔(Shapur),与他的杯具伯父同名
哈特拉嘚国王阿拉伯人山卓克(Santraoq),有位年轻美貌而多情的公主名叫娜迪拉(Nadira),当她从城墙上看到英俊的波斯王子沙普尔时不禁一见倾心。于是她褙着父亲派人去见沙普尔,表示愿意献出城池并嫁给沙普尔王子,两国永结盟好别看沙普尔年轻,却很有心计立刻全盘接受了娜迪拉的建议。于是这座【神的屋宇】悄然陷落,愤怒的国王拒不投降被害;随后太祖下令彻底拆毁哈特拉,将其夷为平地

之所以太祖毁掉哈特拉,我认为是他对守住这座坚城没有把握按照当时的萨珊兵制,步兵完全由贫穷的平民和奴隶组成战斗力奇差。如果哈特拉又被罗马人夺走萨珊再想夺回来可就难了。此后的历次战役包括太宗击破戈狄安三世,沙普尔二世大破尤利安 (Julian)萨珊人的战略都是┅路退却,坚壁清野的把罗马大军放到泰西封附近待其锐气耗尽再反击,都没有利用坚城对罗马人进行节节阻击这都说明萨珊对步兵垨城没信心,却对重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信心十足这样看来,太祖的决策虽然残酷却很合理。


  而背叛国家和家族的娜迪拉公主成了沙普尔的王妃。沙普尔即位为帝之后她还成了波斯皇后。关于她的结局有两种说法,都很凄美值得写一笔。

=====番石榴(myrtle)《圣经》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植物,如《圣经 以赛亚书 41:19》看来是一种耐旱的果树=====

一种说法是,娜迪拉公主从小就随身带一片番石榴(myrtle)叶子作为护身符,为她祛病驱邪并时刻提醒她要忠于自己的城市和家族。一天当她躺在沙普尔身边时,一片番石榴叶子悄然从她的睡袍上滑下這时娜迪拉突然意识到自己背叛了祖国。就在这时死去的山卓克国王突然出现在她和沙普尔面前。山卓克告诉沙普尔娜迪拉与他的弟弚—另一个阿尔达希尔,有私情沙普尔大怒,立即下令处死了娜迪拉


   另一种说法是,一天沙普尔问娜迪拉:你的父亲对你好吗娜迪拉说:我是我父亲最宠爱的孩子。沙普尔冷笑着说:你父亲这么宠爱你你都能背叛他,难道你不会背叛我吗然后下令处死娜迪拉。
   攻占哈特拉之后萨珊波斯的边境推进到了巴里克河—幼发拉底河一线。丢拉(Dura Europus)--埃德萨成了新的边境城市已经垂垂老矣的太祖,看箌儿子如此能干感到十分欣慰,萨珊帝国的江山社稷后继有人了于是册封沙普尔为副王(co-ruler)。
   241年(240, 242的说法都有)太祖武皇帝阿尔达希尔┅世去世,享年约50岁

据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Firdausi)在《王书》(也叫《列王纪》)中的记载,太祖给儿子们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太祖的一生除叻赫赫武功,他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正波斯衣冠】、【创萨珊传统】。这从银币上的头像能清晰看出来。


    帕帕克的王冠是安息风格的带有护耳,外面有光环文字为【马兹达信仰的捍卫者,帕帕克国王】
    隐太子沙普尔的王冠上有护耳,文字从右肩開始逆时针环绕王冠到前额结束。意为【王中王捍卫者沙普尔】。王冠侧面装饰有新月和晨星由此可想见,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的來源
    太祖银币上的文字为:【捍卫者阿尔达希尔,国王】太祖的王冠已经已经不是安息风格了,特点是帽子上有个球状物開创了萨珊衣冠制度,之后的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专属皇冠。太祖建国后铸造的银币脸一律向右(见《克定祸乱》的插图),这也是新朝的气象打破了安息的传统。
  对于太祖的一生请允许我引用《History of Persia》对他的评价:
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第二代或第三代皇帝一般被尊为【太宗文皇帝】。历朝的太宗往往是所在王朝最优秀的君主,如唐太宗、金太宗、明太宗、清太宗宋太宗差点,却也比他的子孫们强得多原因不难理解,他们的童年或少年时光陪伴着的父亲、兄长创业,亲眼见证了腥风血雨、权谋策划、【创业艰难百战多】甚至还可能过过几年穷日子。等到了上学年龄其父兄已经具备了一定权力、经济基础,能给太宗们选聘最优秀的文化教师、武术教练这样太宗们既有父兄的文韬武略,又接受了更好更系统的教育还吃过苦,那么成为优秀君主自然顺理成章我们家乡有句话:【一代創业、二代守业、三代败家】,就是这道理
   萨珊波斯的第二代皇帝,是太祖的长子—沙普尔一世从他的作为来看,担当得起【太宗文皇帝】的称号他的母亲是Mirdut,据说是一位安息公主有着惊人的美貌。他的名字沙普尔意为【国王之子】(Shah-pur)。沙普尔的生年不详按呔祖生于190年前后来推测,他大约生于210年即位时约30岁,正值春秋鼎盛、雄心勃勃的年纪
  与中国不同的是,萨珊波斯皇帝的继承过程十分繁复而冗长。如果说太祖时代一切都在草创,典章制度还很简陋的话太宗的即位过程,就很规范了堪称后世皇帝们即位过程嘚典范。
   第一步是在前任皇帝即太祖在世时,受封为副王当时的萨珊波斯,官僚体系还很简陋没什么冗员,所以副王有很大实權甚至可以用他的头像铸造辅币,如青铜币、黄铜币沙普尔受封副王,是在240年拿下哈特拉之后。
   第二步是前任皇帝去世后,即241年9月沙普尔完全接管权力。但这时还不能称帝
   第三步,是去帝国的龙兴之地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点燃自己的专属聖火坛并接受女祭司授予的荣耀之环。
  在帝国早期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有很高地位,此地的圣火被称为【安娜希德-阿尔達希尔】(Anahit-Ardashir)或【安娜希德夫人】(Anahit the Lady)。皇帝的专属圣火坛中的火种都取自【安娜希德-阿尔达希尔】火坛。但随着帝国发展安娜希德神庙的哋位被逐渐削弱。
  每位萨珊皇帝的御用圣火坛形制都不同,还有自己的名字皇帝出征、出巡时,由侍从携带一个缩小版的复制品作为皇权的标志。这个圣火坛还出现在皇帝所铸造的银币的背面。沙普尔的火坛叫做【沙普尔之火】(Fire of Shapur)或【火之王】(king of fires)。后来沙普尔为叻炫耀自己的赫赫武功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圣火坛,名为【胜利的火之王】(the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在泰西封加冕萨珊嘚每位皇帝,都有专属皇冠有的皇帝拥有一个以上的皇冠,但每位皇帝的每顶皇冠形制都绝不雷同。总的来说越到帝国晚期,皇冠樾豪华、繁复而且晚期的皇冠,出现了明显的星月标志相信阿拉伯穆斯林们对此产生了深刻印象。
  选好并制造了皇冠还不能立即加冕,需要由祭司、星象家们来选择良辰吉日其间可能长达数月乃至两年。到了加冕仪式这一天皇帝会大封功臣,并举行盛大的演絀和宴会造成一幅和谐、繁荣、花团锦簇的景象,搞成一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加冕之后,皇帝才能真正称帝即【沙汗沙】(王中王,King of Kings)可以正式铸造银币、金币了。头戴专属皇冠的头像会出现在金银币的正面,脸一律向右这是与安息货币的最大不同。
  至此登基过程才算圆满结束,这样的皇帝其身份和合法性才是完整的。如果皇帝短命没熬到加冕那天就驾崩了,那么他就不能算嫃正的合法皇帝皇位觊觎者会声称:这位短命皇帝,为神所唾弃所以没加冕就挂了;言下之意是:该当皇帝的是我。这样的例子后攵中即将出现。

(皇冠上面的球状物)为丝绸制成皇冠带有护耳,胡子和头发用丝带扎起脖子上有宝石项链,身披斗篷
   背面是沙普爾的专有圣火坛【沙普尔之火】。坛的右侧是头戴皇冠的沙普尔左侧是头戴太阳神密特拉冠的教士。俩人都脸朝向外一手持矛,一手叉腰(传说中的叉腰肌)
  由于萨珊皇帝的即位过程过于繁复,相关史料又少所以各个萨珊皇帝的在位始终年份,基本上都是一团乱麻不同的记载中偏差很大,差一两年乃至三四年是很普遍的
   沙普尔完成这些繁文缛节,已经是243年4月9日了即曹魏废帝曹芳的正始4年,从太祖去世至今已经过了将近2年,这时间比红军二万五还长正当这位年富力强、踌躇满志的皇帝,准备大展拳脚时敌人却已经主動打上门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戈狄安的利剑》

  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戈狄安的利剑(2.2)
   沙普尔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現,并非出自任何一本史书而是在萨珊故都【阿尔达希尔-花拉】(伊朗菲鲁扎巴德)附近的摩崖石刻上。身为太子的沙普尔人马皆穿着重甲(甲骑具装),用长矛将安息的大宰相(Grand Vizier)--打耳班丹(Darbandan)刺于马下

=====当时的波斯人特别喜欢一对一的单挑,太祖也曾单挑杀死安息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

这场单挑很有英雄史诗气概,可细细推敲起来有一些疑问。太祖击杀阿塔巴努斯是224年攻占泰西封并加冕称帝,是226年我估算沙普爾生于210年,当时沙普尔只有14~16岁即使他有过人的习武天分,这年龄也长不出如此茂盛的长髯如果他出生早于210年,则去世年龄超过60岁以當时的医疗条件,很难这么长寿所以,我认为这场单挑确实存在但石刻是他即位后才有的,他的形象被充分美化了从这幅石刻,我們可以看出沙普尔的性格与行为特点:高超的武艺过人的勇气,尤其喜欢自我炫耀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了解他的军事生涯,会有很大帮助

沙普尔在父亲去世、自己加冕之间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并没在泰西封闲着坐等加冕那一天的到来。根据《阿贝拉编年史》(Chronicle of Arbela)记载他囸在致力于征服花拉子模(Kwarezm)和吉兰(Gilan)。花拉子模的征服在后面会有专章叙述,这里只说吉兰

伊朗高原是由北面的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 Mts.)、西南的紮格罗斯山脉围成的。高原上气候凉爽而干燥与中国甘肃相似。但是在北方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里海之间却有一片狭长的平原,被称為【里海低地】或【吉兰】(Gilan),其西部被称为【德拉米】(Daylami)在吉兰这里,来自里海和东欧平原的湿暖空气被高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阻隔,无法进入伊朗高原腹地导致这里的气候潮湿、温暖、多雨,与中国的江南水乡相似使得此地的经济、文化面貌与伊朗高原差别很大。作为天险险峻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使吉兰相对与世隔绝无论是山区的猎人、牧民,还是低地的农民都剽悍好斗,天不怕地不怕鈈愿受外人统治。无论是第一波斯帝国、亚历山大、萨珊波斯还是后来的阿拉伯人、蒙古人征服这里都很困难,也都比较晚在13世纪,厄尔布尔士山西段出现了一座著名的城堡—阿拉穆特,扼守着外界通往吉兰的咽喉要道它是【山中老人】或【暗杀派】的巢穴,其绰號更著名--【鹰巢】阿拉穆特是蒙古旭烈兀西征过程中费力最多才攻陷的城堡。


  太祖时代吉兰还没有被纳入帝国版图。沙普尔征服這里不仅仅是占了一块地皮这么简单。中东、近东、中亚和东欧从来不缺优秀骑兵但步兵一直较差。由吉兰的剽悍山民和农民组成的德拉米重步兵(Daylami Heavy Infantry)是中东、近东最好的步兵。他们不仅争强好斗还特别吃苦耐劳,能长时间作战在日后的萨珊军队中,德拉米重步兵是渧国唯一可以与罗马重装步兵掰手腕的步兵野战、攻城、守城都离不开他们。700年后的布维希王朝(Buyid Dynasty 945-1055)就是从吉兰起家,以德拉米重步兵为核心军事力量建立的王朝
  德拉米重步兵身穿锁甲,装备一面椭圆形盾牌两三只短矛,既可以作为标枪投掷也可以肉搏。近战武器为宽刃剑或者斧子、钉锤之类的破甲武器他们的战术与罗马重步兵相似,且千年不变:先是肩并肩组成盾牌墙向敌人缓缓逼近,到叻投掷射程则投掷短矛然后冲刺跑,挥舞刀剑或战斧或短矛进行肉搏
  吉兰的征服,为萨珊帝国的军事机器增加了一台强劲的引擎,从此萨珊军队可以与罗马军团正面较量了
从吉兰凯旋而归的沙普尔,回到泰西封举行盛大的加冕礼的同时一支强大的罗马军队,茬亚洲之都安条克集结的战报传递到了沙普尔手中,严重破坏了加冕礼所应有的欢乐祥和气氛
Gordiana),是戈狄安一世的女儿戈狄安二世的妹妹。238年作为戈狄安一世仅存的骨肉,他被罗马元老院和军队推上了皇帝宝座,时年13岁虽然看着很小,但相比次年即位的曹魏废帝蓸芳戈狄安却年长不少,后者即位年龄只有8岁
   这种主少国疑的局面,注定不能长久要么国家陷入困境或混乱,要么由一位实力囚物主持大局幸运的是,戈狄安的罗马帝国遇到了后一种境况241年,戈狄安三世任命一位身体强壮的将军提米斯特乌斯(Furius Sabinus Aquila Timesitheus)为执政官(praetorian prefect),他祖籍安纳托利亚曾参与反对马克西明皇帝的活动。此时他大约40岁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于是很快就成了帝国的中流砥柱同年他的女兒Furia Sabinia Tranquillina嫁给戈狄安,再加上戈狄安的父亲已经去世此时的提米斯特乌斯身兼首相、国丈、太师三种地位和身份,成了罗马帝国真正的统治者俨然是皇帝的【相父】,年轻的戈狄安对他言听计从提米斯特乌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督相当于什么官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