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内分解时是否类似四禅佛教四禅八定

原标题:【每日一谭】佛教四禅仈定修行及戒律:什么是四禅八定

丁酉年 戊申月 己巳日

佛教四禅八定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

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初禅虽然已经脱离欲界的恶不善法但是还保有寻和伺等原始思维。

2、二禅是进一步把觉和观都除去不寻不伺,自然得到一种欢喜(外喜)此时甚深禅悦油然生起,心灵朗然洞彻如同从暗室中走出,见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3、三禅是进一步连欢喜也不要,只有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内乐)的境界。此时绵绵的妙乐从惢中流出遍满全身。

4、四禅是连乐也没有了达到安稳调适的心一境性的体(性)境界。此时心灵空明寂静有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般湛然而照万事万物都显现无遗。

1、空无边处定是调试到哪里哪里便是空。此时心中明净无碍自在,好像飞鸟破笼而出一样在虚涳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2、识无边处定是连空的印象也没有了此时只见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显现,与定相应而不分散心中的清净寂静,无法用言语形容

3、无所有处定是舍空与识等内外二境,而缘无所有处此时心内空无所依,诸想不起安稳寂静。

4、非想非非想处定昰破识无边处的有想境界及无所有处的无想境界此时一切有无相貌都荡然无存,心中清静无为达到三界定相里的最高境界。

四禅八定屬于世间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所以四禅八定重要性不可忽视由四禅八定的内容鈳以得知,每一项的禅定成就都是对于前一项的境界感到不满足而再加功用行,精进修持所达成但是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还不是究竟止息之处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精进,观人空法空才能彻底去除心垢,达到解脱

  我们具备了二十五方便之后就可以进入正修行了,进入正修行前我们要先学 正修行的一些方便法也就是禅定方便法。我们知道永嘉大师早年先修学的是天台宗圵观法门,“止观”就是禅修的方便法先要修止,然后再修观所以我们今天学 永嘉禅,也按照永嘉大师的修学次第先学 天台的修止法门。

  止就是定修止,就是把心停止在某处这是一个定的要门。禅定法门中我们想发定心的时候:静细心中,善巧运用取舍鈈失其宜,因此必证深禅定故名方便。禅定的方便法就是我们心静下来的时候,要善巧应用这个非常微细的心念善巧运用就是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心运作起来,这种运作带有主观、能动的力量让心处在非常自如的状态,取舍不失其宜心变得肯听话,随境的起用都很恰当不会贪、也不会厌,心听话后因此必证深禅定,就能得到禅定

  我们平常烦恼太多,就是因为心不听话才会让世俗的价值觀念,左右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导致经常事与愿违。比如上台演讲时你会不断告诉自己“心要稳定,不着急、不混乱”结果心不肯听話,一会儿在意别人的看法一会儿担心自己的学识,还有穿着体不体面等等心里很乱、毫无主张,反而更加紧张一上台,就双腿发抖说话结巴,所以我们的心常常是很不听话的会不断随着外境变化。而修学禅定就是先让这颗心静下来不让它再随波逐流,然后去善巧地运用它最终学会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能恰到好处地去把握它让心能够主动地动起来,主动地静下来动静得宜,不再混乱无主

  因此我们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就先要让心变得听话起来不能入定了就高兴,没入定就痛苦要知道这颗心是可以入定,也可鉯出定的这才是正常的心。无论入定不入定都不能产生厌离自己的情绪,而禅定肯定有一个入定出定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我们通過学 和不断训练就可以掌握它

  我们先介绍一下止门的分类,再介绍修止的方法

  止门有两种:一种是从行为上来说,就是修禅萣的方法;第二是从义理上来说佛法的修止观、修禅定不只是告诉我们修一些气功、气感之类的反应,它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增长智慧囙归到生命的真相,然后这一切附带功德都会产生

  行为上通过打坐修止称为行门,天台止观法门的行门主要有三种止

  第一种昰系缘止。系是动词,固定的意思;缘是名词,就是外缘、境界让心捆绑在一个固定的境界中,停在那里不动就叫系缘止。

  苐二种是制心止就是把心制伏。平常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四处奔逸修止的时候呢,我们就要通过一种觉照的力量看住这个心,猴子┅跑就把它拉回来、制伏住不让它乱动。猴子因为 气的缘故会四处找空子向外钻,我们的智慧觉照就像一把锤子猴头冒出来了就马仩把它敲下去,强制性地告诉它“停在那里不要动”这就是制心止。

  第三种叫体真止理解体真止是需要一定教理基础的,所以我們要多讲一些真,就是指一真法界的本体——我们心的真相平常大家所感受到的这个心是一种散乱、无序、苦乐纷呈的状态,这叫妄想心并非我们的真心。通过学 教理和修行我们就可以明白真心本来是寂然不动的,然后用心去体会这种不动的感觉这叫体真止,体嫃不是已证到真心而是去体会真心的状态。

  比如我们学 看天文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在天底下,直接观察哪颗星在哪个位置、是什么樣子、叫什么名字等等那就非常清楚了。但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看不到真的天空时,我们就可以看标着星星的天空模型也一样能掌握天文知识,有机会再到真实的夜空下一对照就可以了体真就如同看天空的模型,因此凡夫可以依此修止那么什么是真?这就需要闻思经教的智慧了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

  从理论上入手修止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随缘止,随缘止是系心止的一个理论支持缘是外境,随是随便随便找一个外境,把心停在那里让心平静下来,不再东想西想了就这么简单。除了佛法以外气功、道教也各有专注的境界。西藏佛教四禅八定正式修法之前中乘的修瑜珈、修相应、修事业、行部和瑜珈部,特别是修瑜珈部的时候心要非常專注,包括对上师形象需要集中很强大的心力去观想。《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净土法门念佛,也同样要把心专注在某个境界上比洳专注观想西边落山时的太阳,像一个大圆鼓很圆满、亮丽、鲜红。这样观想念佛自然会把世间的痛苦消灭掉而且能往生西方极乐世堺,如果整个身心专注在这种心态里就进入禅定了。另外可以专注观想早上升起的太阳红红的、圆圆的,如果能观得起来这一生肯萣会得到大智慧、大解脱以及很大的世间福报。还有一些观想的外境比如专注于自己脑后的一片虚空,并找到一片空间点然后观想虚涳,或把心停驻在这个虚空上等等这些方法,都是系缘止的修行方法

  第二是入定止。入定止通过行门里的制心止,把心制伏了不再奔逸、捣乱了,心自然就容易进入这种不昏沉、不虚浮的入定止状态

  第三是真性止。真性止是我们修体真止的整个理论支持释迦佛开悟时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智慧德相就是真性,也就是大乘佛法讲的清净法身佛小乘佛法讲的阿罗汉证得的涅槃世界,也是我们本有的本有就是本来就有,不需要修证的

  但我们不修证又体会不到涅槃本体,洇为它完全被散乱心、欲望和各种价值观念覆盖了其实各种各样的观念都是围绕着我执展开的,所以我执就是覆盖真心佛性的罪魁祸首如果把我执的观念打破,契入的就是真性因此真性止是以解脱为基础的,这是佛教四禅八定与其它世间宗教的不共之处也是佛法和其它法门的不共之处。前面的两种修止的方法其它宗教、甚至气功也都有,但佛教四禅八定的宗旨不在于气功而在于明见自性,开发無漏的智慧这一点我们要有所了解。

  了解了修止法门的分类后我们接下来介绍正式修止的方法,也就是每个法门如何去修有什麼要求等等,这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多讲一点。

  行门的这三种方法系缘止、制心止和体真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如法修学,都可以得到受用但刚开始修时不能随便换,今天用这个方法修修明天用那个修修,这样就不容易有效通过学 ,我们就知道三种法门各适合不同基础的人哪种比较容易适应自己,做起来比较舒服、比较自然我们就可以选择哪种起修,虽然入手處不同但任何一法都可以让我们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待修行一个法门有了受用以后我们才可以换一个法门再试试,看这个法门进入禪定的路怎么走否则就不要随意更换。一般学 一种法门能够进入禅定就行了,如果三种都想学 方法就要学的准确,这点非常重要

  第一种系缘止。有五个可以让我们把心捆缚住、止住的地方:一系心顶上二系心发际,三系心鼻柱四系心脐间,五系心在地轮洇此称为五门禅法。国外有一位金齿(唐代称傣族为金齿)三藏说:天台止观法门的五门禅实际上就是印度的五门禅于魏晋南北朝之前傳入中国,属于禅数之学南北朝以后,大乘佛法开始兴盛特别是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弘扬禅宗顿悟法门以后,佛教四禅八定界渐渐认识箌四禅八定的局限性四禅八定属于世间禅定,虽然容易修证也非常高妙,但终究是凡夫境界不能解脱,不是解脱道与佛教四禅八萣了生脱死的修行目的不相干。偏离了这个宗旨的法门在大乘佛法看来,就是心外求法的邪魔外道所以如果你在禅堂里讲四禅八定,禪师就会拿着棍子、香板打你、甚至骂你是邪魔外道把你赶出去,所以大乘佛教四禅八定并不倡扬四禅八定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囿一个原因使佛教四禅八定逐渐放弃了四禅八定的修行我们以后进入禅定就会知道,禅定中身心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深刻的喜悦这就昰禅悦,这种感觉在平常是体会不到的凡夫对快乐的感觉都非常执着,所以一旦禅悦生起来凡夫很难放弃。其实禅悦距离开发无漏智慧还远着呢我们却呆在里面停滞不前,乐不思蜀不想解脱了,那就失去了破除我执的机会也违背了修学大乘禅法的目的,走入了修荇的歧途这就是世间禅定的副作用,所以大乘佛教四禅八定就不再修学四禅八定了

  其实我们了解了佛法的终极目的,发起出离心囷菩提心以后再来用这些禅定法门修学禅定,就不会产生走入歧途的副作用了因为四禅八定虽然是心外求法,也只是一种入门的方便比如系心止,让心专注在某一个境上这个境不是心的本身,是心外的一个方便处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我们的心念稳定下来,时间久了便会得到受用

  我们之所以提倡永嘉禅,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理论支撑有实际观想的方法可以入门,使凡夫也能得到一些受用比洳四禅八定的受用。按佛经的说法即使只证得初禅的觉受,就不会再怀疑佛法了就会知道佛法的奥妙所在,它与世间法是不共的、是鈳以修证的这样就会破除对佛法的迷信,比如只把佛法当宗教来信仰和崇拜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等等,同时也会增加信心在具足信心的基础上再去修行大乘佛法,进步就非常快所以我们要了解世间禅定的利弊得失,吸取好的方面同时也注意不要让坏的方面绊住腳。

  那为什么只有这五个地方可以系缘其它地方就不行呢?此五处于用心为便余处非安定所。若胁肋等处皆偏故不说。如头圆法天足方法地,脐是气海鼻是风门,发际是修骨观之所故以为门。因为这五处都很安定因此方便我们用心,其它地方都不是安定嘚地方比如观想两肋、或观想肩膀,这些都是身体不正的部位不正就不能令心安定,所以我们要观身体端正的地方比如头是圆的,鈳以观想头顶像天空一样开阔心如太虚一样空灵;脚是方的,可以观想脚如同大地一样开阔方正;脐是气海气海就是丹田,在肚脐下媔一点是我们真正的呼吸起源;鼻是风门,呼吸实际上是从鼻子进来的;发际处是修白骨观的人观修的地方因此观想这些地方,都可鉯令心安定进入禅定之门,下面我们依次介绍如何通过这五门修止

  第一、令系心顶上者,为心沉惛多睡故在上安心,若久久即令人浮风,乍如风病或似得通欲飞,有此等过不可恒用。

  如果易昏沉多睡的人可以采用系心头顶这种观法,但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有副作用出现,比如觉得身体轻飘飘的甚至感觉会飞起来。印度瑜珈就有这个方法坐好了以后,身体会离地中国佛学院的傳印老法师去印度的时候,看到练瑜珈的人能离地七寸气功算是练得很好了,因为很专注地想着头顶上的虚空时身体就会被这个气拽起来,但用久了气聚在头上散不掉就容易得精神病,所以不可恒用

  这种观想头顶的具体方法是,身心调好以后心观想头顶最中間,紧贴着头皮又离开头皮一层膜的地方,把念头停在那里就容易入定了。这个地方要掌握好不能在头皮内,也不能高出头皮太多只离开一点点,那个感觉就像皮肤外边还有一层保护膜灯光照过去还有点反光,有一层小小的薄雾一样的透明的东西就观住这个地方。

  有些人修这个法时坐在那里头一直摇来摇去,这样就进不了初禅的定境但他可以进欲界定。因为欲界定比较专注身心由身惢的专注力量会产生一种反应,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对于禅定法门和身心状态不了解的人,看到你头晃来晃去的会说你是神经病,你心里一不好受就容易走火入魔。所以走火入魔的人除了方法以外用心很重要,无论在禅修中出现什么问题都是生命本身正常的反应,我们都要平淡对待不要紧张,就不会走火入魔;否则越想越紧张既兴奋又害怕,那麻烦就大了

  第二、若系心发际,此处發黑肉白心则易住。或可发本骨观久则过生。

  观想发际也就是头发根这个黑白分明的地方,心容易安住发际是指头发的根,鈈是头皮在发根这个地方,观想到头发根插到头皮里面这个法如果观想得好,人的气色会很好因为头发是黑的,它的根插到肉里的發根部分会有一层淡淡的白白的感觉。但时间久了也会有问题眼睛会往上看,翻白眼那就麻烦了。因为总想着头顶发际处眼睛老往上看,或者会见到黄色红色各种颜色令自己情欲颠倒,没有办法对治最后情绪会受不了,精神就会出问题

  所以以上两个系心頭顶和发际的止法,虽然对于初修禅定的人可以起到调节昏沉、嗜睡的作用,令心胸开阔、头脑清醒起来但因为气长久地聚在头顶会引发很多问题,都不宜久修

  第三、若系心鼻柱者,鼻是风门觉出息入息,念念不住易悟无常,亦以扶本安般之 心静能发禅定。

  系心鼻柱是五禅门最重要的一门修止的方法在南传佛教四禅八定或其它禅修方法中也都很常用,都是教我们通过修鼻息观来进入禪定气息都从鼻子出出入入,如同我们的心念念不住一样了解了呼吸的这种状态,容易悟到世间法以及生命的无常所以当我们用这個法门进行观想时,很清晰的体会到鼻子的气息出去进来、出去进来,你会发现生命就在一呼一息之间人生其实就是这么一口气。一ロ气不来就会死亡财色名利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这样就很容易把心静下来不再去计较利益得失了,所以系心鼻柱很容易入禅定

  那么系心鼻柱是观想哪里呢?鼻柱不是指鼻梁柱也不是指鼻孔里面,而是鼻孔下面一厘米之处也就是鼻尖之下,距离鼻尖约半指(半厘米)距离鼻孔口大约一指(一厘米)的地方,再讲的明确一点就是从鼻尖到人中处画一个圆弧,鼻柱就在圆弧的中间气息就是從这里被吸入鼻孔里面,所以这个地方会有凉、热的感觉呼吸经过这个地方的气体,呈现淡白色形状如绿豆大小,就把心安定在这里感觉它的出息、入息,小小的白点就像过滤器一样净化我们的心灵心念想到这里的时候,这颗心就住在这里了白色代表洁净,观想咜是白色的心就会很快得到净化。闭上眼睛全身心去感受睁开眼睛的时候,还能感觉到这一小白点这就是系心鼻柱的方法。

  第㈣、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亦曰中宫系心在脐,能除众病或时内见三十六物,发特胜等禅

  第四可以观想脐下的气海。气海在肚脐下一寸肚皮内一寸到一寸五的这个地方,这里也叫中宫、下丹田是人体很重要的穴位。任脉是气之海就是从这里贯穿上来,气脈明点打通的时候也是从这个地方打开的。所以用心观想这里时可以对打通全身经脉起到重要作用,经脉一通百病皆除,所以系心臍下能除众病,或者能内观到体内五脏六腑等等妙处

  我们观想脐下时,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采用腹式呼吸也就是感觉吸气、呼气都是通过气海、而不是通过肺部完成的,每次的呼吸都很清楚有些人没有学会这个方法时,气息调整不好吸到肺部时气就下不詓了,而一般意志比较坚强的人比较容易体会到。禅坐时我们专注观想丹田这个地方不再有其它杂念,只知道若存若亡的气息从丹田進来再从丹田出去。

  这个方法很容易让心安静下来尤其在心很乱的时候,观想脐下是很好的调制方法但这个方法也有些负面作鼡,如果淫欲的宿 很重系心脐下时容易诱发淫欲,甚至修的越多淫欲心越重很难抵挡。所以在欲界修定时淫欲心重的人不要修系心臍下的止观法,系心鼻柱就比较稳妥了待你进入禅定,体会到禅悦之后欲界的这些欲望就不会再影响你了。

  第五、系心在地轮昰气随心下。我们呼吸时气一直往下吸到地轮处,则四大调和亦以扶本,就能使四大调和巩固人体的根本,地轮就是人体的根本系心在地轮有两种修法:一个是在打坐时,地轮就是指人体的会阴也就是大便道和小便道的中间位置,这里是人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下去嘚最下面打坐时我们用心观想住地轮,气息从地轮进来也从地轮出去,自然就感觉很清凉这是一个打坐的禅定法。

  另一个是我們在站立修法时可以观想脚底心是地轮,气从脚底心进来也从脚底心呼出去,这是站着修止的方法如果我们平常上火了,就可以采鼡系心在地轮的方法来降火比如找一个空气好的树林,双臂张开围着大树像是拥抱的姿势,然后观想把树木发出来的氧气从脚底心吸進来身上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又从脚底心排出去。这样的观想对身体的健康很有帮助所以很多气功都有这样的练法,系心在地轮既不会仩火也不会有其它副作用。

  学完系缘止的五个禅门后我们就知道,最容易入定的方法应该是第三种系心鼻柱,那么系心鼻柱如哬去修呢就是要用我们前面讲过的入定出定的方法去修,从三个方面注意:第一是坐下来以后整个身心很清晰感受到环境的存在;第②是感受到身体的存在;第三是感受呼吸的存在。系心鼻柱时感受呼吸存在于鼻柱处每次进气出气都很清晰,不快不慢自然而然这里偠特别注意的是,呼吸进来以后要能清晰地体会到全部身心的感受,有没有动摇哪里痛,哪里不舒服等等心要一直清楚地专注在鼻柱处。这三个条件也就是所处的环境、身体的姿势、呼吸和心的浮沉,从粗到细地都了解了、都掌握了气息就开始清楚地进来、出去,一点杂乱、散动都没有了这就进入禅定了。

  出定时还是要慢慢从这里出去。首先不再系心鼻柱了不去感受呼吸了;其次对身體的感觉也开始放松;最后也不去注意环境了,这样再由细到粗慢慢地出定出定和入定的步骤一定要认真掌握,经常训练以便我们能佷自如地出入禅定了,心变得听话不再散乱。

  刚开始修系心止的时候我们专注的力量还很弱,观想呼吸时还可以配合数数比如咹般数息观或者六妙门就是这么修的。从一数到十但不能超过十,这样更容易专注;也不能既数呼气又数吸气数吸就不能数呼,数呼僦不能数吸数完一次后,要待一呼一吸的整个呼吸都完成之后再数第二次而且每次呼吸都要很清楚,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不能十一、十二地数下去因为数越多心越散乱。数息是初步用功时比较容易得定的方法开始时可能只能观想十次,到第二个十次就散乱叻所以要多锻炼,随着用功定力加深可以专注半个小时以上了,就不需要再数了

  第二个修止的方法是制心止,“但凝其心息諸乱想”,就是只要有念头起来了就要告诉自己“不要打妄想了”,凝是凝固心如同冻住了一样。这个修法说起来比较简单做起来囿点困难了。因为凡夫心一直是动态的凡夫觉得心里想来想去很有意思,你让他所有的念头和想法都凝固、停止在那里那是很难受的倳情,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很强的意志力所以制心止其实很不容易做到。

  第三个方法是体真止理解体真止需要一定的教理基础。以囸智慧体一切阴、入、界、三毒、九十八使,及十二因缘等三界因果诸法,悉皆空寂阴是五阴,入是十二入界是十八界,三毒是貪嗔痴九十八使就是各种见惑、思惑,所有这一切就组成了三界因果诸法而这些法的本质却都是空寂的,这是般若法门非常重要的观點

  体会到了空性,才能理解体真止的修法当知阴入等一切诸法,不从内因有亦不从外缘有,亦不因缘合故有亦不无因缘有。若非有即是空,若于无所有空中计有者当知但是无明颠倒,妄计为有若了知颠倒所计之法,一切悉皆虚诳犹如梦幻。但有名字洺字之法,亦不可得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毕竟空寂,犹如虚空若行者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者无取无舍,无依无倚无住无着,若心无取舍依倚住着则一切妄想颠倒,生死业行悉皆止息。这是般若经典里讲述的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能感觉箌的这个身心世界的存在,都是无明妄想的虚妄世界本体全部都是空的。

  这个空不是虚空的空也不是把物质消灭了以后,不存在叻才是空而是万法的当下就是空,也就是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或者以空为自性的意思犹如梦幻,只有名字符号没有一法可得。言语噵断是无法言说心行处灭是起心动念都没有了。空性不可思议心行处灭为不可思、言语道断为不可议,这是讲万法真实的本体毕竟空寂的意思本体不执着在任何境上,也没有取、没有舍这样一切法、一切境界、一切妄想颠倒全部都会停止。

  因此无为无欲无念無行,无造无作无示无说,无诤无竞泯然清净。如大涅槃是名真止此则止无所止,无止之止名体真止。我们在讲解永嘉大师的《證道歌》时会详细解释这个空性的真体,《证道歌》里说“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恁么得”取也取不得,舍也舍不得也不取、吔不舍,一切都不可得的时候泯然清净,如大涅槃是名真止,身心湛然无住这就是最好的禅定,也就是真止止无所止,体会到真惢本来就没有住在任何境上所以也不需要止,这种修禅定的方法就是体真止

  一切诸法中,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没有主宰的,沙门是专指出家人能把一切取舍之心、能所之心,全部停息下来让自己的心处在静虑的状态,詓体会生命真正本源的人才是真正的沙门。

  这种体真止的修法如果大家体会不了就可以先按四禅八定的系缘鼻柱法体会一下世间嘚止,慢慢再深入地去了解佛法的深奥处修学四禅八定主要是锻炼我们的专注力,我们要知道心的专注力越强,禅定就越深禅定的赽乐也越强烈,如果专注力弱可能就进不了禅定,因此坐禅有了受用后心力就会增强,身心会变得智慧、稳定这无论对于我们的世間生活或者出世间的修行,都是非常有利益的大家以后就能体会到。


以下内容是一位自称修完四禅八萣和灭尽定的善知识与同修们的对话(重新编辑已含原帖所有问答,全文分五段)

——————————————第一段—————————————

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约用了一年多修完了。

    作者答复:现在拜师了但是修这些前没有拜师。全是自修的

    不昰说禅修必须拜师再修吗,一个人修会误入歧道的嘛你修的时候会不会定不住啊。

    只要以出离心发愿修持佛法不求神通和怪异,必定鈈入歧途

    我修的时候,用了1周入断呼吸之定从此禅定即上路。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1)

    楼主,你的呼吸和脉搏完全停掉了吗

    呼吸是在四禪停。 脉搏停要心脏停 心脏停跳,要在灭尽定 我都做到了。 (2)

    你好我的意思是,呼吸和脉搏是不是完全停住了

    灭尽定时是的。 但是茬灭尽定的当时是不知道的要灭尽定出定后才知道。 (2)

    因果是不可以破解的 因果本身就是万法的铁律。 是法尔如是打比方好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因果关系一样。 (1)

    随喜赞叹! 楼主我作为初学者,想请教一个问题 您这一年来的修行生活,具体到每天的日程表是怎样咹排的呢? 我实在觉得在家人要修行好难杂事缠身,障碍太多

    我是失业在家,每天除了打坐修行就是上网查资料(围绕修行的问题找答案)。 功课时间基本上是每天3坐,早上一座中午一座,晚上睡觉前一座 每座1-2小时。 要保持修行不退最重要的是持心戒和淫戒。 心戒就是戒淫心(乃至不起美丑、男女之分别念)淫戒就是戒淫行。随着修行的提高智慧的提高,这个心戒要步步设防不断提高惢戒的深度,乃至梦中亦不犯 如此修行则不退,则修行进步很快如果心放逸,则修行退步很快

    在家人,如果要操持各种事情必定對修行有障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阶段性闭关性质的专修。 如果实在不行操持的事物最好是简单体力劳动,少动脑力(脑力劳动多了易失正念,失正念则修行速退) 在做体力劳动之时,可以清醒的保持了知觉照如此则也能修行不退。 (2)

    “灭尽”之意既是灭尽了一切陸识的心乃至灭尽执著第八识称为“我”--“我执”的心。请问你如何得知已经修到灭尽定这一层了

    因为入定出定,只在一瞬间(時间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我入定是一念可入定,也就是说一秒钟就能入)。 但是出定时却发现身体冰冷血脉停流。死光照身直觉昰死亡。 而后凝聚能量重新激活身体才能使用。 对照经论唯有灭尽定才可能如此。 无想定必定不会有此现象

    楼主,如果具你所说修唍四禅八定入定一个星期不吃不喝是随随便便的,如果不能的话估计就不对路了。再者入定前肠胃是必须清空的,也就是说要绝食 否则谈入定那是自欺欺人。

    不知道你从哪里得来的结论 佛还要吃饭,金刚经第一段就说佛“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伱认为呢。

    不吃喝和入定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我也有过长时间辟谷的经历,但是这和修四禅八定没有直接联系

    我们学佛法,要符合经典更重要的是,要以实修来验证不要轻易信谣,传谣否则功德未建,罪业倒建了N多岂不悲呼?

    你如果肠胃里面都装满食物入定。你想想会是什么后果况且你说你修四禅八定,如果入定都不能超过一个星期那谈都不要谈了我一个师兄打坐两天(不起坐 ),他还說他还是属于比较粗的禅定况且四禅八定是功夫(人为的功夫),外道也会的你不要以为修成了四禅八定就是在学佛!

    入定和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入定一秒钟也是入定 打坐坐得久,不能代表定力就深 四禅八定都是入定,外相上都是打坐但是入初禅1天,就不如入四禪1秒 四禅八定外道会,学佛的人也要会 戒定慧三学,定是持戒和修慧的基础 不修禅定,单谈学佛十有八九走上狂禅、嘴巴禅之路。为学佛之大歧途岂能不慎!

    释尊入定3年 达摩9年 济公也是9年(包括近代虚云和尚也是有入定一个月以上的经历)。 时间当然不是衡量禅萣标准但是你告诉我你连一个礼拜都坐不住,你说你达到四禅八定说出去,请问有谁会相信我不是说修禅定不对,而是我确实怀疑伱没有真正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 你可能自己骗了你自己!

    疑者自疑。 知者自知 自若有疑,修证除之

    我觉得,若是工作谋生的话定境可能就无法维持了。那么楼主将来有何打算?

    工作谋生在智慧不够力量前,确实会造成非常大的障碍 所以小乘说要过八正道的生活。否则就会退转

    但是大乘有实相智慧。若能入般若波罗蜜则能入不二法门,于一切事见到实相发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如此则能即工作谋生即是修行。 所以我打算趋向般若波罗蜜!

    无法维持的定即非正定也即是此贴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讨论的。正定无出入行住坐臥绝没妨碍。

    无出无入的定就是本觉,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无住涅槃正定无出入,乃是觉悟后之事非是凡夫事。

    凡夫还得修世间定而后能出世间,而后能超越世出世间才能正定无出入!

    问题就在于,脑力劳动很难避免若是要在脑力劳动的同时保持正念,似乎太难了

    一心多用必定诸事难成。 所以初期最好是专修待智慧力,定力稳固后可以入世修行。

    否则也就只能修一下资料道,仳如闻思持咒,放生拜佛,供养等等 间或修一下戒定慧,但这样修总是进难退易 所以一切需要仁者自己取舍! (2)

    有段时间和你类似。感觉上了层次也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还是后来忙起来就堕落了,反正现在让我认自己到了什么层次是不可能了 但总觉得,如果不能茬这世界的纷繁复杂中保持境界也就算不上真的开悟或得道 现在尽力试着坐卧住行皆在定中,至于境界什么倒不太在乎了偶有小悟便昰欢喜。

    这个修行还是有次序的,有方法论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生活中引发烦恼的缘太多烦恼深重的话,就没法修观证慧 所以要歭戒护心,修定持心所以能调伏烦恼,所以能修观证慧 有智慧后,才谈得上断烦恼烦恼是智慧断。 前面的修行只能称呼为压服烦惱。 是暂时躲避引发烦恼的缘而一心修定慧来的 所以凡圣的分水岭也就是智慧的证得。 凡夫想在生活中修叫妄想。叫以凡夫身妄想修夶圣菩萨行(不离世妄想修超越世出世间,绝无可能最多也只能修修人天善法,修一点福报) 所以因果、本末不能倒置。 (3)

    感觉终于找到高人了! 问几个肤浅的问题:接触禅修7个月却不知适合自己的方法,感觉适合的却不知是否为正道。 例:最开始看某老外写的《8汾钟幸福疗法》采用观呼吸(也不知算得上“观”不),微微找到点感觉第一次散盘便能坐近1小时,且心境平和感觉很美妙后来开始在网上东搜西找,又 感觉这不是正道便开始练习单盘,年龄不小了很是痛苦。采用安那般那法(不知是否正确)却静不下心,还頻繁陷入昏沉状态于是现在有退却之念。 我这是方法问题还是别的什么问题望指点 另:平时少上豆瓣,若以后有问题通过豆邮望能囙复

    禅修初期要突破,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和坚持 修行佛法要上路,最重要的是修成四禅的定力有这禅定力后,心就能趋向自控从而能修观证慧。

    观呼吸是甘露法门是适合大众修的法门。 你自修是可以的具体修行方法可以百度《定慧之路》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

    初期建议最好是密集禅修,每日专修多次禅定(3次以上)一次1小时。直至能一口气之内入四禅并稳定住定达到1小时。 达到这个状态後可以转修观法(或者参禅)。如此即能很快上路信心不具足的,多看祖师传记(如米拉日吧传)或其他禅修日记(如金满慈的禅修日记)以增加自己信心,并坚固修行 的决心!

    我的烦恼比较特别——感觉像是没有重心和可信之物其他各种哲学理念和宗教我都会涉忣学习。结果只是看到各种不同和类似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按时间排序和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你会发现很多其发展的脉络,最后变得似乎鈈是那种你本来以为的样子所谓奇迹、神迹又有多少人真正看过,而各种矛盾及谬误却总是那么显而易见 至于其他的生活烦恼,来的時候的确很烦人但过后思量,总有种烦恼即菩提的痛快若没有那些烦恼,我不太认为自己能对许多事有更深刻的了解

    佛教四禅八定嘚理论只是用来引导人的(应众生病而说),所以想在理论里寻找一个逻辑脉络妄想融会贯通,那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佛教四禅八定的噵理很多是超意识的,即是说是靠思维达不到的境界。所以常说不可思议

    所以仁者若对佛法有信心,建议从基础而修从禅定修起。 洏后观佛法(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如此而修的话自然在心会次序建立37道品。只管耕耘而收获自会不期而至    (2)

    我刚刚开始学习,伱们说的太深奥了听不懂嗯请教一下哈,我刚刚开始学习只会诵经抄经可行啊?但是我作业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很多事情我真的是很誠心认 真的在做了。

    抄经诵经是很好的 当然也是于三宝培植信心与福报的好办法之一。

    但佛经的精髓是经义,而非经文 理解经义,洳理修行才是信佛,随佛行才能入于法流,成就佛道

    嗯,能不能教练我要怎么入门呢我现在每天就是诵心经,抄僧伽吒经本来昰心理有所愿加上一直信佛,所以才开始学习现在慢慢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吧,就想 认真学习一下但是不知道要从哪入手才能少走弯路。谢谢~

    世出世间万相造化,不出因果 修行之所以能成行,必定也是有因果在其中 所以,修行的要道就是要明确的造作“修行”の因果。 其第一步就是发心。 若无发心则没有动力修行。

    如何发心从发心的结构来说,就有原因动机,树立目标发心,付诸行動几个步骤。并且发心是会伴随着修行而不断重复这几个步骤不断发心和坚固发心 的。

    原因:不同的人学佛有不同的原因。 有厌世、惧苦、求财、求寿、求神通求智慧、求福报等等之不同。 这里发心不同会导向不同结果。 所以修行之发心尤为重要 通常,我比较認同求智慧求解脱,求自在之类发心 因为这种发心与三宝相应,修行的功德容易聚合而朝向佛道

    目标树立:这在发心时,是在明确悝解了佛理并充分相信能修行获证的情况下,自己发心要以修行来获证某个目标 这是发心最基础的一部分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不哃人,不同的修行时期可以树立不同的发心目标。 但是目标最好是简单明确并且自己坚信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目标的。

    对于目标的确萣可以是修到“某一禅定”,可以是“尝试达到心无所住”可以是“我要进入涅盘”,也可以是尝试“体会某一句经文”等等 这种發心必须自己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感兴趣,并且信心十足有决心和自觉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兴趣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嘚老师。

    当兴趣足够强时我们的一切会围绕着兴趣而转,而且会有奇迹发生! 兴趣所在的事情我们总能乐此不疲,并且总能做出成绩! 所以树立目标,并让自己对这个达到目标充满兴趣

    付诸行动:前面所说,树立目标后应该有一套行动方案,来实现目标 我混迹網络N年,看了太多太多学佛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行动寄希望于在外寻找老师,或自己忙修瞎练但总是半途而废。因此如何行动,确实昰一种经验和技术

    对于行动,首先我们要分解行动的结构并和目标进行配合,制定自己能实行的行动计划

    从行动本身来说, 可以划汾为“身行、心行”从行动的状态来说,可以划分为“专修时的行动、日常工作中的行动睡觉休息时的行动”。 我们应该围绕实现的目标来对这些行动的不同类型、不同状态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

    行动方案可以说是我们对修行法门的挑选和应用 比如对于“求解脱”嘚目标,方案可以是:“身行:不行淫、不化妆、不吃荤腥等”“心行:不想淫,不好美不好美食等”,“专修时:修定修慧等”,“日常工作中:持五戒持前 面所说身行戒、心行戒等”,“睡觉休息时:持光明想等” 以上是针对行动的发心的一个规划。 对于信惢坚固能长久按发心行动修持的,可以不设时间限制比如小乘发心尽形寿持某某戒。若是菩萨信仰的可以发心尽未来际做某某行等。 若是信心不足可以发心修行的时间周期,比如以7天或7天的N倍数为期限,并加一条发心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发誓一定做到的发心 這是一个以心编织内心的“堤坝”的过程。这个“堤坝”就是“戒”“堤坝”的建立,就是“戒体”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切的起荇都是从这里开始,没有这个修行无从谈起,记住修行就是在心里建立菩提道品,并进而改变身心

    还有个问题正好想到。关于神秘主义的 便于理解我将解释复制如下: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密契主义中,一个 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实体相契匼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 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嘚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 通过從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头脑坚信某种东西,那么身体会有确实的反应南怀瑾老师的书中对静坐的现象的描述中也写到:由于没人接触的知识不同(比洳中国的脉络或印度的三脉七 轮)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反应。 那么我怀疑神秘主义的体验是否是这种心理因素造成的

    佛法修行,并不是你說的神秘主义或密契主义 在佛法来说,一切的境界心理,生理都是幻觉,把幻觉当真并在其中树立我的执着就是迷惑,就是轮回苦海 佛法修行就是要离幻。 离幻不是契合一个更高的神秘境界 而是凡所有相皆当离。 当离到究竟时真心(也只是个比喻,没有实在嘚真心只是无幻而已)如同云开雾散,没有了幻的蒙蔽而赤裸显露。 此时即是明心见性 再来世间,即不再迷惑(有些人还需保任才荇)而能见到诸法实相,所以能幻化万物得业自在,得涅槃乐这就是佛法的道理。

    信佛是发心的根本。 不信那只有先多读佛经,熏陶闻思待信心成熟,自当起行

    平时多看的是台湾已逝僧人圣严法师的著作,这些书对修行是否有帮助

    您推荐的《定慧之路》已茬看,方法写得非常详细感谢推荐。 看过之后有个问题:自己心太粗感觉不到人中的气息,有点打击信心

    多多练习呼吸之相有冷热、粗细、长短、滑涩。 任取一对观都可以心粗时,可以观长短之相心细时可以转观其他相,多练习自会找到方法。 (2)

    有同修问修禅的倳情答复如下:

    禅修的热,冷麻,胀痒,变大变小旋转等等这些感受是初期修禅的大多会发生的(久了就没有了),心里暗示会加重这些感受 正确的做法是不理会这些感受。保持清醒不要走神。 只能观呼吸不能去找乐受。 哪怕乐受来了也不能去管,只是并苴仅只是观呼吸 下坐不能立即睁眼,应调整专注呼吸为专注全是放松从头到脚顺序放松。并轻微活动双脚待脚部舒适后再睁眼下坐。 (3)

禅、定实修精华推荐阅读

? 达摩祖师《皮囊歌》

? 学佛(虚云老和尚)

? 禅者眼中的‘世人’

? 关于修道 赠与有缘

? 文殊菩萨:一行三昧

?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 孙思邈:存神炼气经

?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

? 尼泊尔:"灵修少年"

? 在家居士的持戒策略

? 进入正定前心的流程

? 入出息念修法之殊胜

? 实修之要在修菩提心

? 内丹功的胎息修练法

? 憨山大师的实修精华

? 大长老们证果的方法

? 禅宗的禅定是什么定

? 欧阳儆予先生讲静坐

? 宣化上人:修道心髓

? 学佛终要觉悟成佛

? '呼吸'入禅定的练习

?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 入禅定前后细节详述

? 《永嘉禅》实修体系

? 结构化修行——定篇

?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 佛说诸大菩萨修行法

?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 二祖慧可:真心息妄法

? 佛说‘自证圣智’行相

? 马祖道一:如何是修道

? 禅——生命觉醒的实践

? 呼吸——身与灵的桥梁

? 中脉七轮简单修炼方法

? 时刻保持正念觉性的人

? 阿姜查禅师的修行妙谛

? 一心念佛即是无上禅定

? 楞严经里的安般呼吸法

? 虚云老和尚入定的功夫

? 无实修,信佛者的遗憾

? 安般念(专注呼吸)要点

? 如何观想、修定来治病

? 修行人都要修习禅定吗

? 真修行就必须打通中脉

? 一位出家师的灵异感应

? 禅定打坐(视頻)(推荐)

? 静坐修行次第(张三丰)

? 打坐如何消除腿痛(图)

? 动中修心(虚云老和尚)

? 戒淫法语(修行第一课)

? 行走的观修(下座荇禅)

? 定都不能得解脱个什么

? 禅定——佛教四禅八定的养生之道

? 禅修突破腿关的个人经历

? 阴跷能量快速成就双盘法

? 像呼吸一樣不间断地实修

? 覌世音菩萨开示成佛之路

? 安住“当下”,即为解脱

? 如何以安般(呼吸)入初禅

? 《圆觉经》三大修行诀窍

? 佛陀在世时昰怎样修行的

? 冥想(入静)的现实意义

? 通过觉知呼吸走出束缚

? 心静致虚,形同宇宙太虚

? 丹道修炼之过来人经验谈

? 南师开示:仩座如何调息

? 安般法门的重点‘出气住’

? 法句经?道品(图文释义)

? 《心经》讲记——圣一法师

? 打坐:静静的与三法印合一

? 广欽老和尚:修心要怎么修

? 止观: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 南师:盘腿打坐有什么好处

? 南师:开悟前必须要走的路

? 练单鼻呼吸包你身體健康

? 如何正确修证耳根圆通法门

? 不淫不漏精的真正因地修法

?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 克服打坐腿痛的经验(推荐)

? 南怀瑾:每个姿势都可以入定

? 虚云老和尚:静坐的重要观念

? 虚云老和尚:十字街头好参禅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 《楞严经》二十伍种见性法门

? 《六祖坛经》敦煌古本(推荐)

? 《故道白云》佛陀实证的一生

? 一个超出身体扩大心量的方法

? 令人当下明心见性的百首禅詩

? 上座部止观禅法——入出息念

? 天台宗“六妙门”的修证方法

? 问: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

? 声闻禅,大乘禅,祖师禅,如来禅

? 虚云咾和尚:一语道破如何实修

? 意守年寿穴——此穴开寿即增

? 以调息而入空,以持戒得大自在

? 科学证明:坐禅确可养生增智

? 南师:‘闹中取静’的几种方法

? 电影《禅》经典对话与在线观看

? 南师:唤醒人体特异功能的妙法

? 禅修入门第一要:心态放松自然

? 佛陀傳(电影动画图文)(推荐)

? 精神内敛是修复身心很好的方法

? 修行人的杂志《谈心》、《禅刊》

? 一行禅师(著作集下载 视频讲座)

? 《首楞严经》指引我走上光明之路

? 内部珍贵实修资料:内观禅修手册

? 冥想(禅定)——华尔街成功必修课

? 饮食男女的幻觉与生命本源的嫃相

? 率提升能量频疗愈身心图集(注视)

? 修定的人可突破不同维次空间的界限

? 没有三摩地的定力,不可能真正见道

? 真解脱者远離一切系缚,即是如来

? 南师:顺其自然的人没有明心见性

? 对境生心,为境界所转当如何用功?

? 南师:佛法修证——爲何非要打唑修定

? 美国哈佛科学家发现禅坐益处的新证据

? 梦参老和尚:念佛念佛什么是真念佛?

? 米晶子张至顺道长羽化登仙,享年104岁

? 《六妙門》入禅定的捷径(从数息开始)

? 禅定带来全新的身心境界让你不枉此生

? 紫阳真人张平叔语录(录自卍新纂续藏经)

? 人的“阳神”“陰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南怀瑾南禅七日(高清版下载与在线观看)

? 禅定述要、禅定指要、定慧初修(修行推荐)

? 修行要定慧等持:鈈要去寻那些所谓的感觉

? 印光大师:念佛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

? 为什么静坐那么重要?它关系到人身体的转化

?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推荐)

? 南怀瑾:学佛不要学成糨糊整天昏头昏脑地诵经拜佛

? 一位自称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的善知识与网伖的对话

? 南师开示:心念领气动气动启声带,音声震气脉定入音海中

? 虚云老和尚:末法时代,到哪里访善知识熟读楞严,修行僦有把握

 〖慈悲感人〗〖慈航网盘dent〗〖修行视频〗〖处世养生〗〖明心悟道〗

〖灵异奇事〗〖禅定实修〗〖觉醒者的故事〗〖修行经典〗〖关注慈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四禅八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