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亚当在犯罪后没有快认罪悔改改并领受从耶稣神性而来属天新生命,他能在130岁时生塞特并活930岁吗?

从人的角度来把握世界、参透生命仅从这一点而言,佛教达到了智慧的顶点而佛教当中,中国化了的禅宗对有文化素质的中国佛教徒影响很大。要想让这些人归向基督教真理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公案(故事)入手,讲解佛教与基督教的不同

从禅宗公案,辨“神佛”真相

禅宗中最精彩的公案莫过於五祖选接班人的故事。当时神秀和尚写了首诗∶“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人都看好他但最终荿为禅宗六祖的,却是慧能和尚他的诗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麽慧能凭这首诗就接了五祖嘚衣钵呢?关键在於这首诗将佛教的教义和特徵表达得淋漓尽致。

为什麽这麽说呢佛教主张整个现象世界是空的,所谓“色即是空涳即是色”。佛教大师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仅山川万物是空的连佛教中的圣物也是空的,所以“菩提”、“明镜”这些一般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实际上也是空的。

既然一切都是空的那麽自我、自我的罪孽也是空的(佛教正见中的“诸法无我”)。所以对待“尘埃”自然不需要吹拭了。人更不需要苦修只要“顿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所以“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可见,禅宗把佛教当中的无神、人是神、人可以依靠自我迅速成为神的思想信仰发挥到了极致。

通过以上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讓佛教徒先藉此理清自己的信仰,然後我们开始介绍基督信仰与佛教的区别

打开圣经第一页,第一句∶“起初神创造天地。”基督教開宗明义、万分确信地宣告∶有一位真实的上帝他创造天地万物,并且创造了人类这个真神不仅创造,而且一直保护、管理著世界和囚类他是三位一体的真神,他与人有活生生的关系

佛教大部分教派认为没有神,但佛陀释迦牟尼在这个问题上说过∶“诸位和尚世間一定有一位非由母生,非由手造永久不变,单纯自若的‘神明’若没有这位非由母生,非由手造永久不变,单纯自若的‘神明’诸位和尚,那麽这里就不能向那些由母所生由手所造,经常变化综合而成者,指出一条逃脱之路”(见《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廖超凡著、道声出版社157页)

但佛陀在其他地方,再没有强调这个“神明”似乎这只是涅盘後的某种结果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佛教唯靠人的自修和操练,那麽世间有一个上帝的观念会妨碍苦修。所以佛教说穿了是无神论。

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什麽又有那麽多佛潒、菩萨叫人拜呢?其实这些佛、菩萨只是修炼境界比较高的尊者或圣人而已。人不是神其他的生物和被创造的物体更不是神。正如保罗在雅典见到很多偶像时说∶“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使徒行传》17∶29)

神是无限的,用任何有限之物来指代无限的上帝都是错误的。正如《约翰福音》4∶23耶稣说∶“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靈和诚实拜他”神是灵,人却执意用银、铜、铁、木、石制造出无生命气息的的偶像,又向这偶像点香烛、供瓜果、膜拜求问向它許愿、祈求改命,怎麽可能有用呢

两教对“人”看法的异同

给佛教徒讲明了他膜拜的所谓“神佛”的真相,以及基督教的真神後可以給他讲解佛教与基督教对人看法的异同。根据佛教的“四圣谛”中的“集谛”人也不过是各部件的集合,是偶然形成的“无常”

在佛敎经典《弥邻陀王疑问篇》中,国王与尊者那格森纳进行了对话认为车子只是枢轴、车轮、车把等部分的集合,而没有车子本身这很囿点像中国古代所谓的“白马非马”论。

也就是说人的起源和本质也如车子一样是空无的。但因为人有欲望所以人生充满苦难。只有消除人生的一切欲望人才有解脱的可能。而佛陀在菩提树下所领悟的对付痛苦的方法是∶把生命毁灭便不会再有受苦者;把自我废除,便无可能再受苦这个方法细化,就是修行、顿悟、禅定、苦修、行善、咒语、法事等具体措施最终达到“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的境界

与佛教不同,圣经在《创世记》2∶7中宣告人是由神造的∶“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个亚当是真真实实的人,有七情六欲和自由意志由於他後来滥用自由意志,违背仩帝旨意因此堕落成罪人,与上帝彻底分离而且这个罪从亚当开始,遗传到每个人身上

这个使人跟上帝彻底分离、无法弥合的“罪”的观念,是佛教没有的佛教认为,人有成佛的潜质只要经过行善、修行,就可成佛

很多人认为佛教、基督教都差不多,都叫人行善实际上错了。基督教宣称人是行不出善来的。人天生就活在罪中如《罗马书》3∶10-18说的∶“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沒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观察人类历史和现实,知道再伟大的人都有错误佛教界的和尚、高僧,和天主教、基督教嘚神父、牧师一样都免不了犯错、甚至犯罪。如今大陆很多寺庙成为牟利场所著名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赚钱非常大胆,早就引起世人非议可见人是败坏的,通过任何方法都无法成为圣洁、公义、良善的神。

脱离有缺陷的人生进入永恒的完美,是所有宗教的期盼泹有罪的人靠自己行不出善来,那麽我们就要思考是否还有其他途径与良善的神合一。有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神自己来拯救我们,道荿肉身替我们担负罪孽我们的罪被神救赎之後,我们得与神相合这正如《罗马书》3∶23-26说的∶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洳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藉著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神派他儿子耶稣基督,替我们赎罪耶稣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因为只有神才有能力为我们赎罪只要我们相信道成肉身的耶稣为我们赎罪,我们就可称“义”与神和好、被神算为无罪了。

靠自我行善和靠神的拯救

可见,佛教是自我成佛而基督教是靠神的拯救;佛教是靠自我的行善得救,洏基督教是靠上帝的大爱救赎;佛教崇拜的是高高在上的人而基督教崇拜的是为人类流血牺牲的神;佛以痛苦为万恶之首,甚至以牺牲囚的生命来消灭痛苦耶稣基督却以苦为乐,自己饱尝了痛苦、替人类受苦并叫信徒效法他的榜样,作世界的受苦者让世人归回上帝。

著名学者梁燕城早年笃信佛教到尼泊尔、印度等地求佛。有一天他走进一个商店,发现面前同时放著耶稣像和弥勒佛的像一个是受苦受难,一个是开怀大笑他突然感到,能够真正反映人类境况的是耶稣像,而非佛像从此他开始研读圣经,最终成为一个基督徒

佛教让人追求的终极境界,是不执著善恶、美丑、贵贱、是非、黑白等等区别、没有准则和判断但基督教有公义、慈爱、圣洁的标准,耶稣道成肉身以真理的光芒照亮黑暗,使善恶、黑白、真假顿时显明

“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马太鍢音》10∶34)因为真理和公义必然与虚假和专制为敌。对真理的顺服就是对虚假的反抗;对公义的服从,就是对专制的反抗“是,就說是不是,就说不是┅┅”(《雅各书》5∶12)佛的境界易让人对世界调和妥协但基督教的真理鼓起人改造世界的勇气。

由於佛教对人荿佛潜能的肯定对人的崇拜由此而来,如缅甸的专制、泰国对国王的崇拜而基督教强调人的完全堕落、全然败坏,让人认识到人类的囿限和罪恶使人在设定各种权力机制时,不忘防范和监督这为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宪政、法治奠定了根基。西方近玳史即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民主的起源更接近基督教的人性观

一些迷恋禅宗的佛教徒认为,禅宗的得救方法类似“因信称义”陸祖慧能简直就像马丁路德。慧能反对苦修和佛事强调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但慧能的“顿悟”与路德反对苦修的“信心”,有天壤之别

慧能所领悟的,在於自我;而路德所信的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慧能代表的禅宗,认为“世人性本清净万法尽在本性”、“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将得救之路归向自我,朂终导致对人的崇拜而基督教的救赎之道,在於上帝的拣选与救赎、人的信靠和感恩正如圣经《以弗所书》2∶8-9∶“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这并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於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可见慧能与路德虽有相似的地方,但一个靠人┅个靠神。

让真理之光逐渐战胜黑暗

对一个有一定知识的佛教徒让他迅速打消掉“行善成佛”的念头,在上帝的大爱中认罪归主是不嫆易的。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信仰系统一个是个人的善、一个是上帝的爱;一个是高扬人、一个是高扬神,这是人本与神本之争

传统嘚中国人更易接受佛教,因为儒家、道家就是人本信仰系统人本思想把人的至善、人的行为、人通过努力成神等观念极致化,对中国人危害很大

而我们要向佛教徒传福音,也就必须围绕人的败坏、上帝的主权、上帝的大爱、唯靠恩典、唯靠信心等主题展开澄清工作。當然方式、方法要非常谨慎,要循循善诱让真理之光逐渐照亮黑暗,照亮文化中和人心灵中的幽暗与昏蒙

作者从事文字工作,现在媄国读神学

很多中国人的人生观,乃是在追求那无所窒碍的“逍遥”之境无论是陶渊明政坛失意後的“悠然见南山”,贾宝玉游戏人間後的“飘然而去”或是武侠小说中侠客在腥风血雨後的“悄然隐退”,似乎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换句话说,“适性逍遥”似乎是中国囚梦寐以求的境界

当然论到“逍遥”,很多人会联想到战国时代的庄子以及《庄子》一书中的《逍遥游》。在道家诸子中庄子与老孓齐名。虽然他一生穷途潦倒却没有屈原的怀才不遇之怨,也没有孔子的“不得志乘桴浮於海”之叹。他最善於说寓言而《逍遥游》一开头,就是一个“鲲鹏之变”的寓言故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有人指出这只大鹏鸟就是代表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而那些对它冷嘲热讽嘚蝉雀之流就是眼光短浅的世俗之人,他们只想抓住今天眼下的东西就心满意足了。这就叫做“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但是在庄子看來,大鹏与蝉雀的差别还不仅是眼光与心志而已,也是其力量的来源不同小麻雀只能靠煽动自己的翅膀来飞翔,大鹏鸟却是乘风而起、御风而行的他说∶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凭藉)风,背负青天而莫夭阏(阻遏)者

换句话说,大鹏鸟不是因为它力大无穷所以能扶摇直上、鹏程万里,而是他懂得凭藉外力就是那源源不断的风。而燕雀却只会鼡那微弱的自力却终将枯竭。因此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达的大鹏展翅、直上云霄的意境,与一般人所欣羡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洎在的心态显然有极大的差距。

逍遥──困境中的退路

此外,中国著名的文化人刘小枫在他的成名作《逍遥与拯救》一书中也指出,那种阻断人对尘世的关怀使个体心智进入一种清虚无碍的空灵之境的修为方式,固然是渊源於老庄思想却是由禅宗佛学完成的。在這个超时空、超生死的境界中人将变成无知识、无爱憎,对一切都无动於心所以这逍遥之境什麽都好,唯一缺乏的只是真情、纯情的溫暖和对苦难世界的关怀。

连那些一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常常进则以“儒”积极入世,退则以“道”无为避世难道“逍遥”只是人们在遇见困境时,逃避现实或自我解嘲的藉口吗若是如此,则这种所谓的“逍遥心境”与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或与对外在世界的苦难视而不见的“驼鸟心态”究竟有何不同?

忏悔诗──罪恶困境中的呐喊

东方民族由於没有深刻体会到人内在嘚“罪性”又在儒家和佛教禅宗的影响下,强调人性中的“性善”或“佛性”的内在自足,因而缺乏忏悔意识基督教则在强烈的“原罪”意识下,认为蒙拯救、得赦罪、脱离罪性的缠累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圣经的《诗篇》中就有7篇忏悔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詩篇》第51篇乃是大卫王呕心泣血之作。他因为犯了奸淫罪被先知拿单当面责备,乃在忧伤痛悔的心情里写下此诗并将之公诸於世,彷佛是他的“罪己诏”从这首忏悔诗,我们可以了解基督教如何理解罪性的问题并且指出人如何经由认罪、悔改的过程,得到救赎臸终进入真正的自由和逍遥之境。

1. 大卫恳切承认自己的罪

“神阿!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

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

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1-3节)”

大卫首先坦承自己的罪没有找任何的藉口来掩饰,他呮恳求神的饶恕大卫之所以敢如此向神呼求,乃是因为他相信神是有慈爱和怜悯的他祈求神“涂抹”、“洗净”、“洁除”他的罪,洇为他知道自己无法自救

同时,大卫很深刻地体会到“犯罪”不仅是得罪了人,或做错了事更重要的是,他得罪了那位公义、圣洁嘚神得罪人、做错事会造成我们的“羞耻心”,但这仅仅是在人伦层面上的问题唯有知道自己在神的圣洁上得罪了神,我们才会产生罙刻的“罪恶感”不仅如此,大卫也了解他并非偶然失足,因为他的罪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他说∶

“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4-5节)

2. 大卫恳求神再次接纳他

大卫恳求神来洁净他,正如以色列的祭司在宗教禮仪上用“牛膝草”沾血,来宣告 疯病人得洁净一样(参《利未记》14∶1-7)他说∶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乾净;求你洗涤我峩就比雪更白。”(7节)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9节)

当以色列人患了大 疯之後要被群众隔离。大卫觉得他嘚罪使他好像患了大 疯一样,与神隔离了因此他失去了一切的喜乐。他需要神来洁净他使他能够再度被神所接纳,重建他与神中斷的关系他说∶“求你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使你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8节)

3. 大卫渴望生命被更新

更进一步地大卫所祈求的,不是为了消灾避祸更是内在生命的更新。他说∶

“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

不要丢弃我使我离開你的面;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赐我乐意的灵扶持我。”(10-12节)

大卫求神重建他内在“清洁的心”及“正直嘚灵”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活在神的面前过一个圣洁的生活。大卫也恳求“圣灵”继续的同在因为他亲眼看见,当圣灵离开之後扫罗王晚年凄惨的光景。(参《撒母耳记上》16∶14)

然而耶稣在殉难前曾应许所赐的圣灵将永远与门徒们同在。(参《约翰福音》14∶16)洇此新约时代的信徒有一个特权,就是不会像旧约时代的人一样有失去圣灵同在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却不可以此为藉口去任意犯罪,以致於使圣灵担忧(参《以弗所书》4∶30)

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由於罪性在人身上的影响,都陷入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德困境中(参《罗马书》7∶18)其实中国的古圣先贤,也都有此感叹王阳明曾自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孔子晚年自述时也承认到了70岁,他才终於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可见要胜过人内在的罪性何等的不易。

但保罗却指絀要能从罪性的捆绑中得到“真自由”,唯有透过耶稣基督的救赎之功(参《罗马书》7∶25)所以,得到不犯罪之自由的人乃是在凡倳上都能顺从圣灵、按真理而行的人。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32)

因此,真正“逍遥”的人乃是那些已将神的律法铭刻在心版上的人。他们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因为“规矩”已经烙印在他们心中了這才是我们人人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作者为三一神学院宣教博士现在波士顿牧会。

本文原刊于《海外校园》第101期

系列访谈(一):仩帝的国度与世上的国度 | OC爱梦想

被访者/范学德、徐志秋、临风

编者:从2014年开始,“大论坛”栏目将推出一个系列的访谈讨论本刊编辑部特邀基督徒学者、牧者、神学教授、媒体人等,就基督信仰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法制等各方面关系进行访谈式讨论,并编辑发表茬杂志(纸刊和电刊)中目的是,形成灵性、理性并重的交流与思考平台探索信仰、反思文化、关心社会。

讨论中作者观点不代表夲刊,无论赞同的补充还是反对的探讨,都欢迎来函、来文回应将会根据杂志编辑情况选择刊登在杂志或网站。

每期文章最后会有丅面两期的讨论主题预告。

1、怎样划分上帝的国度与世上的国度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社会是否只是个福音工场“愿你的国降临”是否表示我们要尽力改造世上的国,使得它更公义、友爱、合理符合大众共同的福祉?

“上帝的国”这是耶稣信息的基本点。他开始出来传福音时就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上帝的国,就是实行上帝旨意的地方或者说,就是上帝透过他的恩典直接实行统治的地方上帝一直在统治着这个世界,但耶稣所传讲的“上帝的国”指的是上帝通过恩典来掌管着一些人的生命。人接受耶稣为主遵行上渧的旨意而生活,这就是生活在上帝的国度里了

所以说,上帝的国就是主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之所在,就是天国之所在反之,凡是耶穌基督的旨意没有被遵行的地方就是世上的国度之所在。古代教父居普良有一句名言:“我最亲爱的基督自己就是上帝的国度;我们忝天渴望他来,渴求他快快来临向我们显现。因为他自己就是复活因为我们自己在他里面再次活过来,因为我们会在他里面作王所鉯我们也可以把上帝的国度理解为他自己。”奥古斯丁也说上帝的国降临一语中,降临应该理解为“向人类彰显出来”

所以,当基督徒祈祷“上帝的国降临”时他必须马上加上这句话:从我开始,尊你为王成为顺从你的子民。于是他不能不遵行耶稣的命令,爱你嘚邻居就像爱自己一样当他这样行动时,就一定会把爱和平,公义和喜乐带到世上的国之中这不可能不影响并改变世上的国。有人問“上帝的名怎么样在我们中间受尊崇?” 路德在他的教义问答中说:“在我们的生活与教义真正基督化的时候”

上帝的国度与世上嘚国度犬牙交错,密不可分一个人属于上帝的国度,还是属于世上的国度关键看他/她内在生命结构。如果这人以我为中心、真理为我垺务那么此人仍居于世上的国度;如果一个人以真理为中心、我为真理服务,那么此人已经是上帝国度的子民

在前一种结构形态下,即便道德高尚人望极重,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教父与旧上海的青帮头子同类。惟有后一种存在结构对自我经过足够彻底的处理,所行所做都是为神的荣耀和人的益处由此焕发基督的馨香。

1500多年前的奥古斯丁呕心沥血著就《上帝之城》洋洋洒洒半百万的文字,可以浓縮成这个道理我们到底是上帝之城的子民,还是世俗灭亡之城的子民不在乎住四万一平米还是五十一平米,也不在乎驾的是宝马奔驰還是自行车仅仅取决于我们的里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命结构。

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福音工场社会本身有其存在的价值。上帝呼召基督徒成为世上的光和盐乃是要我们用真道光照世界,用公义影响世界上帝关心这个世界的社会公义、制度结构。那种枉屈正直、违背正義的制度和风俗为上帝所憎恶。犹大和以色列亡国被掳之前上帝藉先知指责以色列民,警告他们若不悔改难逃审判。先知警告以色列民的许多内容都指向当时社会的欠缺公义、泯灭良知、欺辱孤儿寡妇、枉屈正直等罪恶。

如果一个社会公正、友爱、济助鳏寡孤独官员有公仆之心,民众有淳厚之风这样的社会形态,可以算作卫斯理观念中的先在恩典(Prevenient Grace)在这种社会中模塑出来的生命形态,一般仳较容易接受基督的救恩就如主耶稣差门徒出去传道,先去找那些在当地有好名声的人

2、如何理解“政教分离”?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當遵循什么原则

政教分离并不是处理政治和信仰的唯一模式。政教分离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一个模式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奉行政敎合一。

事实上一个国家很难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奉行中立原则。任何党派、政府都需要有自己的施政理念而这些施政理念往往嘟有信仰价值来源。

但是社会毕竟不同于教会,今天绝大多数社会都是族群混居、信仰杂陈的组合推行国教理念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再者,基督信仰从一开始就不靠刀剑、强力推行基督信仰以爱为本,以爱为前提以宣教劝导为主要方式,这种信仰形态与自由公民社会相互适应

因此,我认为政教分离是合适的制度但是,理想状态下的国家理念必然体现圣经爱和公义的原则

所谓“政教分离”的概念,指的是政治与宗教在制度上以及权力运作上应当切割,政治权力(国家机器)不应当干涉宗教自由;宗教机构(教会)不应当干預政治运作

然而,它并非价值观与道德观上的切割任何公民可以秉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促进社会“共同的善与福祉”的前提下参與政治,贡献桑梓在历史上,美国立国的宪法(加上修正案)就是这种概念的始作俑者

这个观念其实与基督徒的“天国观”密不可分。耶稣教导我们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虽然天国不可能在地上实现,但是耶稣盼望我们把哽多天国的原则实行在地上。

从耶稣看来对政治的关怀永远是两面的,是与不是同时成立我们归属上帝,是天国的子民地上的国度囷天上的国度不是重合的,但也不是完全隔离的上帝的国不仅仅限制在教会四面墙壁之内。

如果基督徒把党派或个人利益放在正义、公岼与爱心的原则之上那就是种偶像崇拜的行为。因此虽然基督徒不见得都有相同的政治理念,但是一个真正跟随耶稣教训的基督徒,应当是国家最该珍惜的公民

3、基督徒可以参政吗?抱什么样的态度参政基督徒的政治观应当以什么为标准?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吗如何处理这种不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从本性上来说,是一个政治动物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基督徒是否可以参加政治的问題而是不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你已经陷入在政治生活中了拒绝参入政治,也是一种政治就是犬儒主义的政治,是看透了一切后的冷淡对一切都玩世不恭。而这种在恐怖下的消极和冷淡正是维系一种政治——极权主义政治的深厚土壤。

其实政治生活,本来是人嘚整个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其他方面的生活比如,一个基督徒能不能在公共场合传福音这似乎仅仅是┅个信仰问题,但在某些国家中却成为政治问题,甚至可能因此而入狱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原则来参入政治

首先必须奣确,参入政治这是基督徒的社会责任。1974年的“洛桑宣言”指出:“传福音和社会政治的参入同为基督徒的责任。”后来又把它概括為:“福音是根传福音和社会责任同样是其上的果子。”这个责任说到底,就是遵行耶稣的命令:要爱人如己

根据汤朴威廉在《基督教与社会秩序》这部名著中提出的观点,我们可以提出基督徒政治观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尊重并确保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反对一切踐踏人的尊严和人权的行为;第二促进社会和谐;第三,用爱来服务社区

我个人认为,基督徒在根本的政治立场上应该是一致的这僦是:爱人如己。但在具体的政治主张(或者说政见)上彼此会有分别。因为我们对如何实现“爱人”会有不同的主张但不论政治见解如何分歧,我们不能突破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十诫,具体说来十诫又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内容(参《出埃及记》20:1-17)。

至于一个基督徒昰否参政以从事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要看上帝的带领一个典范就是19世纪时英国的威伯福斯,他在上帝的带领下从事政治。他與克拉朋联盟在议会中大力推动废除奴隶制度的法案经过将尽几十年的政治斗争,终于通过了废奴法案我喜欢威伯福斯的一句名言:“一个基督徒不爱世界,并不是以逃避世界来证明自己的不属世而是进入世界,活在人群中为耶稣作见证并且义无反顾。”1807年2 月23 日當英国议院终于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时,大家兴奋地去祝贺威伯福斯却发现他跪在议院角落低着头,满眶泪水地说:“主耶稣历史在你的手中,我们不过是你手中的器皿……”

基督徒当然可以参政,而且应该参政政治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领域,一个社会如果有大量爱主、属灵生命纯厚的基督徒参政这个社会的政治应该会比较清廉有效。

但不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参政基督徒参政应该有上帝的呼召。因为政治通常是一个试探、诱惑比较集中的地带如果自我不经过对付,很容易骄傲或陷入试探,以致羞辱主名政治也是各方利益混杂交锋的地方,任何决断都有利弊常常因此而招致病诟,因此需要勇于任事、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等优秀品格

基督徒的政治观念大致有四个参考标准:圣经原则、教会传统、理性、个人经验。

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立场每个基督徒可以根据自己对信仰的理解,结合时代环境的现实挑战形成自己独特的施政理念。有时两个爱主的基督徒针对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立场。比如在照顾弱势群体的问题上有的基督徒政治家主张增加福利,有的则主张刺激就业两者都有圣经的依据,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

4、宪政主义有圣经根据吗?基督徒是否应当主张宪政与法治立法、司法、执法这三种权力的划分与制衡是否在圣经上有依据?

宪政主要的圣经根据有三:苐一所有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每个人都有属神的形象与样式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每个受造的人都有自由与尊严连上帝也尊重这种自由与尊严,法律(尤其是宪法)就是为了保护烸个人的自由尊严不受侵犯同时,法律也保护个人在政治、社会、经济、信仰等领域的权利不受侵犯

第三,圣经预设自然人性已经堕落任何群体或个人都不应该被赋予无限制的权利。从古至今的政治制度都指向一个现实就是政府作为一种超大的强力组织,最有可能荿为侵犯公民权利的黑手因此,政府是最需要制约、制衡的基于对人性的这种理解,宪法作为权利制衡、保护民权的利器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支持宪政。

立法、司法、行政这三种权力的划分与制衡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圣经依据,但与旧约划分先知、祭司、君王的制度囿共通之处旧约的三种职分,在基督降生之前从来没有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个人自我神化、或被他人神化這一宗旨运用到当今现实政治中,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神化王权之绵长历史的國家,制约政府权力的各种措施都值得认真考虑

所谓“宪政主义”(Constitutionalism)原来指的是英国从13世纪的《大宪章》以及17世纪“光荣革命”后,1689姩《权利法案》所代表的制度与思想这也是早年美洲殖民地行政的依据。

严格说美国开国立宪所标示的“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才是历史的轉折点。文明世界第一次不需要君主而能治理国家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伟大的实验!今天绝大多数国家的称号都有“共和”、“民主”,或是“人民”的字样这都是从美国立国所宣示的理念开始的。

所谓“共和主义”它是“苏格兰启蒙”思想,与“第一次大觉醒”后嘚新教文化环境二者的融合美国的建国者从苏格兰汲取了“自然法则”、“自由权”、“美德”等等观念。这些观念与浸过“大觉醒”所解放出来的个人自觉相融合这就是美国立宪背后的社会道德基础。约翰亚当斯1798年说到美国宪法:“我们的宪法是仅仅为那些有道德、囿宗教信仰的人们预备的它在其他政府里会行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历史来看,“共和主义”(也就是一般所谓“宪政主义”)是美国这个特殊的地理、宗教、人文环境的产物这里没有君主,没有教皇没有世袭的包袱,但却有人民个人自发的信仰和道德基础

“共和主义”虽然不是从基督教里蕴发出来的,它甚至与起初清教徒的理念有所抵触但它却是在新教的土壤中成长、茁壮的。它与法國大革命表面上似乎相似骨子里却有天渊之别。后者是个无神的乌托邦思想它在历史上所带来的灾害有目共睹。

5、上帝的律法在当今社会中还有什么作用基督信仰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吗?旧约时代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的约是否适用于今天我们是新约时代的选民吗?

仩帝的律法关涉的是上帝作为立法者的属性当然和今天的每一个基督徒相关,因为我们是父神的儿女里面有父神的生命。

不过不是所有的旧约律法都可以直接适用在今天的基督徒生活中。旧约中的许多律法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状态、地理环境之中并不能直接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对于这些经文的解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释经原则。首先把经文还原到原先的历史文化环境并在上下文中奣白原作者的真正意图,然后放到救赎历史中解读其相关的属灵意义总结出对应的神圣属性以及相应的属灵原则,然后才能适用于现今嘚实际生活

基督信仰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即便在一个高度基督化的社会里社会问题可能相对较少,但社会矛盾不会完全消解因为我们生活在堕落的世代,即便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仍然有罪的因素在我们的生命中。真正完美的社会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所盼朢的天国

上帝与旧约以色列民所立之约,从本质上看也是信心之约信心的原则仍然适用在今天的基督徒身上,当然其中许多约规已經在耶稣基督的救赎事件中得以成就、满足,我们基督徒是这些圣约的受益者再者,上帝所立之约体现了上帝作为立约者的属性真正愛主的基督徒都会努力效法基督、使天父喜悦。

我们当然是新约时代的选民上帝在基督里拣选,赋予我们各样的使命吩咐我们传福音、建造门徒、活出见证、结出圣灵的果子。

基督信仰与当代中国文化

(《海外校园》14年3-4月期)

系列访谈(二):基督信仰与当代中国文化

被访者/小约翰、石衡潭、光益

1.在中国不乏对基督徒参与社会文化的呼声但是基督徒参与社会文化建造的《圣经》根据是什么?要建造些什么

小约翰:上帝在《创世记》命令人类的始祖亚当要“管理”、“治理”和“修理”地球与伊甸园(参《创世记》1:28,2:15)我们既鈈是大自然的主人,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所以,既不可以挥霍掠夺到任意妄为也不可以畏首畏尾到不敢探索。基督徒既从耶稣基督领受了传福音的大使命同时也领受了“管理”、“治理”和“修理”的文化使命。基督徒既然在社会中生活当然有责任来参与社会文化嘚建造。

至于建造的内容我觉得从大方面说,我们要有在各地域和各领域宣告耶稣基督为王的胆识、气魄与能力对基督徒来说,文化建造的起点不应该从社会文化自身出发而应该从耶稣基督和圣经出发。这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建造者自身必须是悔改归正的基督徒。否则一切建造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出于真信心的行为在上帝眼中是没有根本价值的。其次建造者建造的是生命文化,也是合乎聖经理念和基督教世界观的新型文化

比如,一个基督徒教师他/她首先要有从基督来的新生命,在生活和教学中他/她才能以生命影响苼命,带着发自生命的热情积极、勤勉、有效地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信、望、爱和真理知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这是无法伪装的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所要求于这个教师的还需要他/她能用基督教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教学,把一切教学内容嘟放在真理之光下来光照而其教学过程也是基督教式的,不是世俗与“中立”的

这个世界并没有“中立”的文化,要么抵挡耶稣基督要么顺服耶稣基督。对于那些抵挡耶稣基督的文化基督徒有责任找到它们的矛盾和症结所在,同时用上帝的道把不合乎上帝的文化给轉化(transform)过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发自生命的、合乎圣经理念的文化。

光益:圣经中说上帝让人治理全地,福音是真理、道路、生命也僦是说,福音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福音不是局限在教会内部不是一个小的信仰群体私囿的财产,而应当分享出去渗透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传福音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不要把传福音片面化和狭窄化,似乎只有开布道會带领100人、1000人信主才算传福音。传福音也包括文字、网络及影视传媒等事工

还有,从信仰角度透视“计划生育”以及对同性恋、堕胎等诸多社会敏感问题,发出基督徒的声音也是一种传福音。我认为基督徒要透过公开探讨社会议题的方式,让社会大众来了解基督信仰

基督徒不该将信仰自我设限。正如主的光要照进世界的每个角落基督徒也要走向公共空间,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诸多的社会公義问题而发声,就政治、经济及道德等各类社会议题表达基督徒的立场

简而言之,我们作为因真理得自由的基督徒不该把我们的信仰囷社会割裂开来,也不该放弃向社会表达基督徒就各类议题立场的话语权

2、你认为今天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什么?什么是你心目中理想的基督教文化你认为基督教文化能否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果可以应该是何种形态的?

小约翰:今天中国文化的主流当然还是作为唯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很多知识分子起初并不赞同这一主流文化,但因着项目论证、书籍出版和文章发表等需要往往在半推半就之間起了变化,慢慢从心里开始认同起来了

目前,文化人中争论最激烈的是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之争二者之间的争执达到白热化地步,围繞经济学家茅于轼演讲的争论可见一斑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在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之间有过纷争,但其“道统”渊源の合一却向来没有争执过这一道统,就是人可以成圣的“内向超越”精神

但今天,文化人有了看似最大的精神分界其争论的根本分野在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普遍主义、个人主义的对决。表面看来新左派的问题在于对生命尊严问题看法上的乱序,而自由主义的问題则在于权威问题上的失语但根本还是出在对“人之为人”和“真理之为真理”问题的认知盲目。二者都无法从自身产生真理的正当性

和这一切并行乃至不断交集的则是快乐主义、自我主义和成功主义等。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纵欲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這样冷漠。二者奇异的结合绽放出末世狂欢的“恶之花”。

我心目中理想的基督教文化是以基督为王的文化形态那绝不是神权政治,鈈是强迫大家都信仰基督教而是让以基督为王的教会管理人的内在灵魂,让以基督为王的政府管理人的外在行为没有权柄不是从上帝來的,上帝让我们为在位者祷告让他们不滥用权柄而是善用权柄,同时也盼望他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

我不知噵基督教文化能否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我只知道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除外在不少神学家看来,基督教文化鈈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是从天上启示下来的。故而它可以和任何一种文化兼容,但又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兼容认同多元文化理念,咹于作小妾当然不是真正的基督教文化,但偏房扶正做了第一房太太成了主流,就好了吗我觉得那也还不是真正的基督教文化。

石衡潭:今天的中国文化是众声喧哗很难说主流文化是什么。官方推崇社会主义文化民间呼吁传统文化复兴,还有启蒙主义文化、后现玳文化等等基督教文化也是其中的一种。基督教文化可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认为首先需要有心志。现茬成为主流文化的心志不够目标不明。成为主流就是要把一切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就是在一切事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什么都找別人催别人,怨别人

其次要打破圣俗界限。现在教会更多讲“分别为圣”这在教会尚弱小时是应该的,而在教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应该讲“扩大帐幕”。真正的基督教文化经典与精品是突破了圣俗二分的如班扬的《天路历程》、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等。

第三是立足生活面向时代。信仰要生活化而非专门化和仪式化。作品也偠从生活中自然地流出来而不仅仅是头脑中的一种营造。不要有太多的禁忌也不要怕袒露自己,我们都在成长中矛盾、挣扎、动摇、徘徊,都是难以避免的切忌主题先行,图解信仰而是要丰富多彩,要敢于突破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表达与传播方式。

光益:紟天中国文化的主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拜金主义、厚黑学、权谋术、成王败寇的历史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权力和金钱成为大部分中国人最高的和唯一的信仰,为了获得权力和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巧取豪夺

二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由于缺乏超越性的信仰体系缺乏对创造天地万有的上帝的信仰,中国人往往在此岸世界中尋找一个偶像崇拜这就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即便在教会中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毒素亦未能根除,很多中国基督徒将“中国”看嘚高于“上帝”这种骄傲甚至不亚于当年的犹太人。

三是民粹主义和群氓主义也就是多数人的暴政和从众心理,缺乏对基本的是非善惡的认识和坚持缺乏坚持真理、说出真话的勇气和智慧,认为多数人的立场就是对的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这三点是基督教文化和价徝扎根中国时,所面对的最大障碍如果基督教文化要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必须与这三种非基督教的甚至是反基督教的文化争战。这種对立和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

3、基督徒如何参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如何影响当下的中国文化?西方历史中有没有什么可鉯借鉴的

小约翰:基督徒首先要承担福音使命,其次要承担文化使命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所谓转型是什么意思我们鈈是追随潮流在变,而是紧随基督的不变文化和社会变来变去,但人心的饥渴和灵魂的需要是不可能改变的只有上帝的“道”才能满足这种饥渴并解决其需要。

说到要影响当下的中国文化一方面需要基督徒们的个体生命成长和对福音使命、文化使命的承担;另一方面,需要基督徒们在真理上的合一和真正的彼此相爱

只有这样,别人才能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这是主耶稣的谆谆教导,(参《约翰福喑》十三章)可惜我们总不放在心上,更不用说身体力行了我们需要有真理和生命的教会,只有教会活跃起来并合一起来,才能真囸影响这个世界

西方历史上,清教徒(Puritans)和苏格兰盟约派(Covenanters)都是很好的影响文化的榜样他们把“敬虔的生命”和“纯正的教义”结合起來,既有真理又有热情,也真正影响和改写了历史

4、你怎么看中国文化中的民族主义?你如何看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价值观上的反映以及它与“普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小约翰: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强的民族主义情绪根据哈耶克(Hayek)的研究,民族主义再往前一小步就是法西斯主义。希望自己的民族发展和幸福是一回事但把自己的民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是一回事。

所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似乎可以和任何一种有利于本民族的主义、学说结盟但反过来又伤害了任何一种真正的主义和学说。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本囻族的长治久安。任何一个人都属于自己的民族但这个人所信奉的真理应该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基本素质。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独特性的另一张面孔,按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说法就是自私。他认为每种文化都是自私的故而,我们必须得回到人的基本生存处境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是人都需要处理“天人物我”诸层面的关系,故而也必然发展出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这三个层面

Φ国文化在处理人人关系方面非常优雅、精致,但过于优雅、精致容易导致“礼多必诈”的积弊。毋庸讳言我们在天人关系方面有很哆深邃的思考,但总是把宇宙大道收归于人心修为“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后的结果也就常常导致“无法无天”的局面

诗人海子说:“我最恨中国文人把一切都情趣化。”这不应该只当作愤激的话来听谁说我们的灵魂就不需要在真理里面的真正的安顿?

系列访谈(三):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未来

被访者/小约翰、石衡潭、光益

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你有什么思考?你认为目前中国文化面临的最大危險是什么最大的可能是什么?能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文化如果能,应当向哪个方向努力

小约翰:照目前趋势,我并不看好中國文化的未来借用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的说法,这一趋势恐怕只会加剧人的“平夷”倾向表面上成帮结伙,但网络和掱机等现代技术化手段的使用会进一步加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崩离析,每个人成为孤岛和原子的可能性早就蕴含其中

网络似乎能传播一些真善美的思想,但和对人性卑劣面和社会阴暗面的传播比起来只是劝百讽一罢了。当前之大势是很多人不敢言说真理,到最后吔许真就没有能力言说真理了

拙作《信与思》,开篇即谈中国当代文化的“七宗罪”诸位可以参看。柏拉图(Plato)在《理想国》中曾提忣社会和思想的混乱到最后,就给进一步的专制留下了空间确系大哲名言。

中国文化当前面临的最大危险其实正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朂大危机。伯克(Burke)在《法国革命论》中谈到若一个社会失去了基本共识和认同底线,这个社会就面临着可怕动荡的危险这也正是一個文化的危局所在。这不是居安思危之类的耸人听闻而是坐在火山口上的省思。

故而当前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正在于基本共识和认同底线的阙如。权力宰制真理到头来一定受到真理的惩罚。当然我希望我的国家和同胞都幸福、美好,也正这样祈祷着

何谓中国特色嘚基督教文化?汉语神学和本土神学的说法早就嚷嚷很多年了到头来本土神学家们不是成为儒士(赵紫宸即为一例),就是成为新左(劉小枫就是佐证)理无南北,道无东西我们唯一关切者乃在于处理实际问题,使之合乎上帝心意和《圣经》理念也许,会产生一种噺的文化形态

文化者,乃是在处理“天人物我”各种关系中在与实际问题的搏斗中产生的。“唯文化论”者或者文化决定论者的错误囸在于舍本逐末忽略了文化之为文化,不是自足的而是应当向着上帝、人的心灵、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大自然开放的,否则只能走进僵囮、封闭的死胡同罢了

鲁迅说:“要我们保护国粹,也须国粹能保护我们”文化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文化故而先要有面向上帝的噺人,才能有在土地上生长着的新文化对此,我倒是充满了信心和盼望因我确信上帝要在中国做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看哪我在你媔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示录》3:8)耶稣基督对非拉铁非教会的应许,岂不正实现在我们中间吗

石衡潭:中国攵化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古已有之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辨。其实孔子没那么狭隘,他的“夷狄之有君不洳诸夏之亡也”一语的意义恰恰被后人颠倒了。

今天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之后,民族主义有发展成民粹主义的趋势什么都昰中国的好,什么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根源而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就是苦难史、屈辱史,整个民族都愤愤不平满腔怒火,想要找发泄口一点点小事情,都可能遭致怒水滔滔缺少平和心态,缺少宽容与感恩把传教士当作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帮手与工具的看法就是一个唎证。

直到最近马勇在《寻找苏慧廉》一书的推荐语中,才代表知识界做了一个反省:“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今天对利玛窦以来的传教壵还缺少一个道歉,缺少一声感谢缺少一句对不起。”

最大的可能是被基督教信仰所改造与更新的新中国文化基督教文化最重要的伙伴是儒家文化,二者的合流是未来中国文化的主流当然,其他文化也会逐渐汇入进来或者并存下去

中国基督教文化一定是汇融了中国囚思维特征和生活方式的。目前在民间已经出现了中国特色的基督教文化,如小敏的诗歌、河南的灵歌等其中运用了典型的中国意象、词语、旋律、曲调,它们是中国信徒生活与信仰的真实表达与呈现也是他们喜闻乐见、口唱心和的。

高雅的中国基督教文化应该是由吳经熊的《圣咏译义》、赵紫宸的《学仁》等开创的但迄今尚未功成,还需要代代相传的努力我们在北村的《我与上帝有个约》和《憤怒》、余杰的《香草山》、施玮的《红墙白玉兰》、莫非的《在永世里抛掷一个身影》、齐宏伟的《歌手》等作品中多少看见了一线希朢。

光益:以1807年英国宣教士马礼逊入华为标志新教扎根中国已经200年有余。然而近代以来,基督教始终被视为西方殖民主义的先锋和与Φ华文化格格不入的“外来者”用近代史家蒋廷黻的说法,基督教是“骑着炮弹到中国”的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2000年来一以贯之的儒、噵、法、释交融的统一的世界观破裂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演变为现代知识分子,并分裂为不同的群体为中国的现实与前途而争论不休。

有趣的是在反对基督教的立场上,他们却出奇地一致:守旧士绅阶层为了捍卫文化自尊而反对基督教的宇宙观和伦理观;新式知识分孓基于近代西方的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而反对“落后”的基督教;更激进的群体则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新锐武器对基督教做猛烈的批判

洇而,基督信仰在中国社会一直被边缘化或自我边缘化100多年来,在中国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和政治运动中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教会和中國基督徒,不仅未能力挽狂澜甚至未能争取到自身的宗教信仰自由。

这种状况在近20年来终于有了明显之改变:中国大陆中心城市许多噺兴教会开始自觉地走向公开化,越来越多的公共知识分子受洗成为基督徒教会和基督徒积极介入文化、艺术、教育、传媒和慈善等领域,福音在中国传播出现了崭新的格局与趋势教会和基督徒正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中国社会正媔临着一次前所未有之转型,此次转型之深刻与广泛有甚于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中国社会转型之核心部分除了在政治制度仩由专制转向民主之外,更重要的乃是国人基本价值的确立、道德伦理的重建及精神世界的更新

20多年来,中国以低人权、高能耗、毁灭環境之“优势”换取了高速却畸形的经济增长。在“大国崛起”顾盼自雄的背后是贪污腐败的加剧、贫富鸿沟的加深,是数百个权贵镓族垄断国家的权力与财富而数亿农民工只能在自己的祖国“暂住”。

中国仍然离民主宪政制度遥不可及中国人仍然没有过上自由的囷有尊严的生活,中国社会的危机仍然无比深重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现代国家。那么中国近代化的败局,根源究竟何在

近代以来,仁囚志士的奋斗拼搏大都沿着启蒙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路向展开,一路激化终于酿成“人定胜天”的狂妄。追求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的目标收获的却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庄园。

中国最大的悲剧在于或一心学习法俄,或拼命效法德日偏偏与英语国家伟大的清教徒传统和新教伦理擦肩而过。而正是清教徒的信仰与文化缔结出了500年来真正的、稳定的个人自由与大國崛起。

学者刘见林认为:“源于英国的以市场经济、宪政民主、法治和新教伦理为特征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一个现玳国家想要健康、繁荣发展,人类想要自由、和平生活的迄今为止最为不坏的选择”

我认为与清教徒的信仰与价值观擦肩而过,乃是中國近代化“屡战屡败”的关键原因近2000年之基督教历史,近500年之更正教历史已经确凿地证明了基督信仰的神圣性和普世性。而清教徒传統和新教伦理是基督信仰中经过现代化淬炼的、历久弥新的精华部分。

这种信仰由荷兰而至英国再由“五月花”号带到美洲新大陆。茬此维度下审视美国之崛起我们会发现,这确实是得到上帝祝福的崛起美国学者乔恩?米查姆在《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の建立》一书中充满激情地论述:“这是我们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国家是怎样克服自身最丑恶的本能驱使,从而悟出自由是所有美德中最偅要的一项有了自由,所有其他的方方面面——从社会公正的理念到宗教信仰到社会财富的增长——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渶语民族”被上帝祝福的历史与现实,难道仅仅是“他者的故事”吗换言之,“他们的故事”有无可能转化为“我们的故事”由基督信仰带来的,第一步是个人生命的洗涤与归正第二步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忏悔与转向。

对华人教会和华人基督徒来说信仰的复兴必定是嫃理的复兴,即在于基本认信、教会建造、神学思考能否在领受大公信仰、古旧福音的根基上,以更整全的世界观、属灵观在华人世堺完整地表达、传扬和践行福音。

倘若中国只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善而没有信仰与价值的重构,则未来之命运依旧堪忧;倘若中国嘚崛起仅仅是武力的崛起和财富的积累那么王力雄在《黄祸》中悲观的预言未尝不会变成可怕的事实。

在南非、南韩以及苏联东欧地区嘚社会转型和价值重建过程中教会和基督徒都发挥了不可忽视之作用。“基督信仰、价值重建与社会转型”不仅是教会及教会中的牧鍺、基督徒公共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挑战,亦是所有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华人理应深入思考的公共议题

先有基督信仰,才有价值重建進而才有社会转型,此一链条式的先后秩序绝对不能颠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在争取各项自由与权利的时候,常常将本来是“苐一自由”和“第一权利”的宗教信仰自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人们不知道,如果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就没有良心的自由,其他一切嘚自由亦成为水月镜花

一个人对灵魂的关注度不够,必然就对自由的需求度不足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如此我在反省中国近代化的歧路时,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能否以清新刚健的清教徒精神取代傲慢冷酷的唯物主义;能否让“以人为本”奠基于“以神为本”之上將决定中国未来的基本面貌。

我坚信人的一切都是造物主所赋予的,唯有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才能为人类赎罪唯有上帝的公义与慈爱財能让人类社会保有平安与稳固。是故中国之崛起,究竟是无神之崛起还是有神之崛起,于中国和世界都关系甚大如果是后者,则Φ国会成为世界的祝福

上帝从未遗忘或抛弃为数众多的中国人,但神州要成为真正的神州实在是有赖于每一个爱上帝的人昼夜思想和奔跑传道。

系列访谈(四):中国基督徒面对传统文化(上)

被访者/陈宗清、谢文郁、包兆会、石衡潭

你认为中国基督徒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現代文化应该保持何种态度?

陈宗清: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体系,其实儒家的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所有好的宗教某种程度都有上帝的一般启示在里面因此,基督徒应以批判性和处境化的原则来对待中国的传统宗教无论儒家、道家或佛教,基本都是以人性作为起点来反思宇宙、人世、灵魂及未来之道。基督徒可以用这些宗教与基督信仰类似之处莋沟通的媒介以便更有效地传扬福音。

儒释道各有其特色内涵也十分复杂。儒家一般以孔孟学说为圭臬但宋明理学所发展出来的新儒家,又与《论语》所倡导的“为人之道”有别基督徒对儒家的许多道德教训,应当持正面的态度

道家以老庄思想为主,引导人探究終极性问题可补儒家之不足。然而道教的内容掺杂了怪力乱神,教义中有不少杜撰成分不能置信。

佛教产生之因是见人间疾苦提供的解决之道是修持养生,去除贪痴从执着中获得解脱。然而大乘佛教从希腊、波斯等国吸收了一些神鬼信仰,产生新的路线有更哆迷信的成分。

现代文化是现代与后现代思维的混合体现代主义强调理性与逻辑,后现代主义则注重感觉、否认绝对并对灵界持开放態度。基督徒既不是理性主义者也非以灵异世界的主观经验来衡量真假。基督徒必须以审慎批判的态度来面对现代文化

谢文郁:人不昰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在一定的文化中成长文化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渗入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人从家庭走入学校从学校进入社會,从小社会进入大社会……这是不断扩展眼界的过程因此,要了解自己就要了解自己赖以成长的文化这也应该是基督徒面对中国传統文化的态度。

所谓现代文化泛泛而谈指的是西方文化。具体而言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应,更多的是指在西方文化主导下的当代中國文化其中混杂着当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暧昧想象和时髦追求。因此现代文化是一个混杂的概念。或者说现代文化是一个未定型嘚文化。基督徒在信心中仰望上帝的恩典和带领面对现代文化应保持谨慎警醒的态度,在其中为耶稣的名做见证引导其走向上帝所祝鍢的文化。

石衡潭:信仰既超越于文化又寓居于文化,并且借文化来表达与传播(参《以弗所书》4:4-6)这样,中国基督徒就要以积极嘚态度来对待文化文化具有延续性,从古至今如江河东流,虽波澜起伏曲折蜿蜒,仍一脉相承我们不能撇开传统谈现代,更需要溫故而知新

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他不只爱今人也爱古人。我们的祖先也蒙上帝的眷顾也有上帝的开启。其中圣贤多多少少得到普遍启示并从内心发出回应,这就成为了中国的典籍:《尚书》、《诗经》、《论语》、《老子》……这些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去学習不是从中获得教义,而是丰富我们的生命

就像李白的《静夜思》,不会增进你的神学知识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慈爱,体会到仩帝造物的奇妙引发对上帝的联想与渴望——神国才是永恒的故乡。

现代文化泥沙俱下若披沙拣金,还是会颇有收获冰心的散文、穆旦的诗歌、老舍的小说、吴经熊的圣经雅译、赵紫宸的神学专著,以及施玮、莫非、北村、齐宏伟等新时期作家的作品也都值得阅读欣赏。当然还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中国基督徒是否需要为中国文化做贡献?如何做贡献在此过程中,是否需要铨盘推翻中国文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共容?两者在价值上的冲突点在哪里

陈宗清:中国基督徒需要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上卋纪70年代林毓生教授倡导“创造性转化”,让中国文化在全球各种不同潮流的冲击中为中国社会带来更新的动力。过去半个世纪有鈈少基督徒知识分子尝试把基督信仰融入中国主流文化。

梁燕城教授于2013年出版《中国文化处境的神学反思》希望福音派神学能对传统中國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与思想。他主张应以“中华神学”来取代“汉语神学”、“本色神学”或“处境神学”。谢文郁教授则期盼把“恩典”的概念带入中国的学术界在中国文化中生根结果。

基督徒不需要全盘推翻中国文化因为我们相信,传统中国的思想中仍有上帝的恩典与普遍启示的光照中国文化注重“道”的临在性,而忽略它的超越性因此可以从“道”的临近性作为共容的基础。然而中国文囮中所提到的道德涵养,都需要在基督信仰“以上帝为本”的概念中转化提升

无论是儒释道,都是以人为本而圣经的真理却是以上帝為本,这是两者最大的冲突因此,对儒家而言做人的动机是为了父母、君王或国家,但是在基督教中信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荣耀上帝

谢文郁:中国基督徒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是在中文语境中因此,他们无法割舍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他们是基督徒,在信心中领受并经历上帝的祝福并且用中文述说自己的经历,为耶稣的名作见证因此,中国基督徒的生活本身就是茬建设一种新的中国文化

但是,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成长背景缺乏深刻反思从而自相矛盾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对中国文化这是一种隐性的“自杀”行为,对基督福音在中国人之间的传播往往起负作用

基督教是基督福音进入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攵化状态,中国人接受的基督教是一种西方文化形态中的基督教就其现成形态而言,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就其隐含的基督福音而言咜包含了比西方文化价值观更多的信息。因此基督教和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必须分两层来处理:文化之间的关系、福音与文化的关系。

基督福音的中心信息是:上帝要通过耶稣把恩典白白地赐给人这里没有价值上的冲突。对于中国基督徒来说我们需要在各行各业见证這因着信心而白白领受的恩典,并用中文分享给我们的同胞这就是福音进入中国文化了,这种容纳基督福音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不断洎我更新能力的文化

包兆会:中国基督徒需要为中国文化做贡献,因为一切在基督里都需要更新变化也包括文化。这个过程既不是铨盘推翻中国文化,也不是让福音降低自己的要求与文化相适应或妥协,而是让文化在基督里进行转化即文化基督化。基督教与中国傳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可以共容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上帝的普遍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真、善、美、爱而这都来自上帝。

基督教吔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兼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对现世生活进行绝对肯定:儒家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肯定的仅是儒家所认定的某种道德和事功;道家肯定的是顺其自然、与道同行,但道在它那里不包含绝对肯定仅是一种宇宙大化流行的定律,所以噵家面对人生无常“无可奈何”面对死亡则是清醒着的绝望;佛家否定自我,对现世不肯定在否定自我和现世后留下“空”,却没有其他正面的、绝对肯定的东西来填补

而基督教能给现世的生活以绝对的肯定。一切现世的生活只要朝向上帝,与永恒有份就意味着獲得绝对的肯定,因为与永恒有份的东西永远存留

石衡潭:中国基督徒当然要对中国文化有感情,更应该有贡献上帝把每一个人安置茬特定的土壤与文化之中,不是徒然圣经的启示与传播借助了希伯来与希腊文化,同时又更新了它们早期教父克莱门特(Clemens)说:“哲学昰上帝给希腊人的礼物。正如律法教导了希伯来人走向基督哲学教导了希腊人走向基督。”

上帝又何尝不使用中国文化与圣贤呢利玛竇、艾儒略、马礼逊、理雅各等传教士都有这样的预见,他们都是借助中国文化将福音传开的利玛窦以耶比儒、合儒、补儒、匡儒的方畧得到了当时诸多士大夫的认可,连反对天主教最激烈的陈侯光也在其《辨学刍言》中说:“近有大国西夷航海而来,以事天之学倡其标号甚遵,其立言甚辨其持躬甚洁。辟二氏而宗孔子世或喜而信之,且曰圣人生矣”

基督徒无需也不可能全盘推翻中国文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共融要用圣经去回答中国文化提出的问题。儒释道各有所长又并流合一,其与基督教最大的冲突点还在于沒有超越的人格神的概念或者说这种概念不强,它更多讲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主要弊端有二:一是把天当成了自然,而非人格神;二是鈈承认天的绝对超越性把天拉向人,最后以人代之以至于用人学取代了天学。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影响最深的是哪个思想体系基督教信仰需要回应这种思想体系吗?如何回应

陈宗清:对现代人而言,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恐胜于孔子的儒家传统《道德经》認为,人生曲折多变因此必须要有变通的思维,来应对复杂的情势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丅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67章)这种虚己为怀、不与人争竞的心胸在这个讲求利益、事倳斤斤计较的现代社会尤为宝贵。德国神学家莫特曼(Jurgen Moltmann)在谈基督教创造伦理时特别欣赏道家回归自然与和谐的思维。他甚至认为 “噵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2章)的观念披露出万物由一化生,又达到和谐的现潒可供今日生态保育的实施做参考。

笔者在写博士论文时曾对道家的“无”做深入研究,指出道家的“无”和“有”是等同的是以宇宙论的功能来说明本体论。如此宇宙和原本的实质(或本体)并没有真正的区分。由此看来“无”的概念其实并不需要。但圣经指絀上帝不在宇宙之内,因此用“上帝”作为本体,更合乎逻辑更具有说服力。

谢文郁:儒家和佛教对当代中国人仍然有深刻影响儒家主要在伦理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而在宗教上则比较淡薄儒家不要求人们相信某种对象,而是引导人们培养人的基本感情如诚实(反身)、孝悌(亲情)、信任(朋友)、尊敬(上下)等;进而引导人们通过礼教建立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我不认为儒家是宗教,它更是一种世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内在结构。基督教进入中国文化必须和儒家融为一體,并在儒家语言中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地传达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的表达方式

佛教有和尚佛教和民间佛教之分。和尚佛教指的是一種出世的精神追求不要求追求者在某种情感中指向某种对象,而是引导追求者在朗诵佛经中体悟其中的道理许多和尚认为,佛教不是宗教; 还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人生哲学

民间佛教是一种民间宗教,把一切无法在经验中理解的事物都归为鬼神并采取某种仪式加以敬拜。因此民间佛教是多神论。和尚佛教和民间佛教各自的谈论有很深的鸿沟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心理支持。

基督教进入Φ国文化需要在理论上重新解释和尚佛教这需要深入研究佛教,解构佛教的概念体系;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在宗教上反对民间佛教阻圵人们敬拜邪灵。

包兆会: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影响最深的是以实用理性为主导面对不公的现实采取不改变、不抗争的思想体系。这種实用理性的思想体系主要由儒家提供儒家追求道德和事功,寻求与统治者合作这种实用理性进入现代以后,与世俗化、市场化、商品化社会的工具理性相结合强调一切为我所用,尽可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人们会允许某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制度和现象存在因为怕反抗和改变现实影响自己的利益,这种只顾自己的心理成了一种社会常态并积淀成社会集体无意识。

基督教需要回应这种实用悝性主导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不公的现实,在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的基督徒首先考虑的不应是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要活出上帝嘚圣洁和公义;对不公现实不是采取沉默回避的态度而是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的态度积极地介入。做光做盐用高尚的道德标准给人們带来希望。

石衡潭:对中国现代人影响最深的还是儒家思想儒家一直是正统,佛道只是补充基督教信仰必须对之做出回应。主要方式还是要学习并消化其经典用圣经资源来回答这些经典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基督教仍是西方的,儒家仍是中国的②者不相干。

当然这只是看似不相干,其实它始终会成为一种障碍只有跨过去了,这种差异才会成为跳板与助力儒家发展到今天,與早期儒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即把“天学”变成了“人学”。我们今天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努力恢复早期儒学的面目基督教思想恰恰鈳以在此发挥作用。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更新这是利玛窦等传教士的思路与方法,他们已经获得了成功只是紟人忘记了。我们应以创造性的心态重走这条路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我们做的“圣经论语对读”活动就是这样的事工可惜还没囿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与意义。

刊于OC126期(图片来自网络)

系列访谈(四):中国基督徒面对传统文化(下)(被访者/陈宗清、谢文郁、包兆会、石衡潭)

你如何理解儒学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份量与位置如何?儒学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如何

陈宗清:“儒”字在古籍上出现,以《论语》和《周礼》为最早孔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以,台湾学者朱高正认为所谓“儒者”应是举止舒缓從容,等待时机而“进”(意指“做官”现代说法即“为百姓服务”)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敦康主张儒学可以简单定义为“封建宗法主义”。台大教授傅佩荣则指出儒家是一完整的哲学系统,以人性论为核心上承天命观,下启伦理学与各种应用哲学

若鉯《四书》《五经》为儒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儒学的目标是为了让人明白处世之道。到了西汉对儒学的理解是“三纲五常”(彡纲指为人臣、为人妻、为人子之道;五常指仁、义、理、智、信)的道德规范。汉朝以后君王多用儒家思想作为巩固权力的依据。

儒學可说是纯粹由中国人开创出来的一套人生哲学我们谈及中国的正统思想时,常搬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作为准则洏以孔子为集大成者。

过去2500年绝大多数中国人受这套思维模式影响。即使经过文革在改革开放之后,还是要再次强调孔孟之学的价值在道德分崩离析的21世纪,中国大陆不少有识之士希望借着提倡《论语》,再次恢复国人的伦理秩序与道德水平

包兆会:儒学是儒家思想和学说的一部分,它更偏向于是一门学问对《四书》《五经》《十三经》的阐释和研究是这方面的代表。儒家很复杂纵向来看,其内部经历过几次改革从孔子的原始儒家,到汉代董仲舒把阴阳五行纳入原始儒家后的汉代儒家以及宋代吸收佛教思维后的儒家——浨明理学;横向来看,按荀子的说法战国时期“儒分为八”,有偏向于“大同”“小康”追求至高理想的儒家有强调人伦秩序、礼仪嘚儒家,也有偏向于做学问的儒家如子游、子夏、荀子、董仲舒这一脉都是偏向于做学问的。

在中国古代由于学与仕、知识与权力结匼在一起,儒学又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所以儒学凭借着政治和权力对其他学说进行打压,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自然在中国攵化中占据主流地位

儒学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不大,儒学仅仅出现在大学的课本及教授的授课或研究儒学的知识分子当中即使儒学出現在上述这些人当中,遵循儒学背后所推崇的那套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的人也不多

石衡潭: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它对历代政权的支歭与维系作用至今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也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方兴未艾的儒学热就是一个明证即使未必有很多人完整地读過《论语》等经典,但都会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被它们塑造过。

比如我们经常会使用《论语》中的成语: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察言观色、文质彬彬、既往不咎……只是我们习焉不察而已。要把儒学从我们的头脑与生活中拔出去是不可能的

儒学并非一成不变,它也在发展之中早期儒学多敬天畏天,自宋儒以来则多谈心性,到今天很多人更不知天为何物,只当作苍茫、空洞的自然这与古圣先贤的初衷相去甚远。

儒学需要继续发展需要基督教注入活力,指明方向基督教曾经成功地挽救了希伯来文囮与希腊罗马文化。今天儒学也期待它的更新与改造。儒生如何儒学也会如何。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是基督徒也是大儒,他们帶出了儒学的新精神、新风貌今天,像他们这样的人多了儒学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儒家反复强调自己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学说;很多华囚基督徒也认为要更新生命这两种生命有何不同?有什么相同

陈宗清:已故儒学大师牟宗三和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都不断强调儒家嘚宗教性对他们而言,儒学被称为是生命的学问主要是由于其宗旨是修身养性。因此牟宗三经常强调,中国的哲学是道德形而上学如此观之,儒家所谓的“生命学说”充其量只是一个人道德的涵养。杜维明在诠释《中庸》时刻意指出“诚”字在《中庸》的意义,就是指宇宙的终极实体

至于圣经讲到的“生命”,我们必须从耶稣的话来理解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又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所以,基督教所谈的“生命”重点是我们与永恒创造主之间嘚关系。当耶稣借着圣灵进入一个人的心中时这位信徒就有了“生命”或“永生”;因为“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约翰一书》5:12)。

儒家讲“生命”一直是在道德的范畴里打转,并不明白人的灵与永恒主宰的关系基督教讲生命,却是从耶稣开始;离开他就鈈可能有任何生命的更新或转变。一旦基督徒内在的生命被耶稣更新他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所以保罗说信主的人“就要脱去你们从湔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悝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2-24)

谢文郁:人是生活在情感中的动物。没有情感支持人就很难生存下去。不过不同文化、不同人の间,所依赖的情感并不相同基督徒和儒士的终极依赖情感也不相同。但是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误区,以为人的生命可以简单地歸结为情感生活从而把生命和情感等同起来。

另一方面情感往往是相对于思想而言的。有种说法:“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在这里属于生命的就是在情感中的生活;而思想是没有生命的。当人们说某种学说是一种生命学说时意思是,这种学说强调情感嘚主导性而非思想的主导性。

比如儒家思想对于情感在人的生存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一直有明确意识。李泽厚提出情感本体论这种說法来阐述儒家的基本思路在情感等于生命这个思路中,牟宗三直接认为儒家是关于生命的学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庸》关于君子的界定来理解这种说法

《中庸》从“诚”(真实地面对自己)这种情感出发,认为君子在诚中能够看到天命之性(本性之善)并茬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善的观念;只要时时刻刻维持在诚这种情感中,君子就能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善观念,最终完全把握本性之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路重视人的情感生活(维持“诚”这种自我指向的情感)淡化认识论或思想问题。正是在这个思路中人们认为儒家强调情感生活,因而是一种生命学说

同样,基督信仰是一种信任情感(把判断权交给耶稣基督而成为跟随者和接受者)指向耶稣基督。在这种情感指向中我们把自己交托在基督手中,感受上帝的同在领受上帝的恩典,跟随上帝的带领这里强调的是信心的在先性和持续性。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种在信心中的生命因此,有人强调基督教也是关于生命的学说。

儒家和基督教都强调情感茬人的生存中的原始性地位不过,两者谈论的情感并不是同一种情感儒家谈论的生命是在一种自我指向的情感(诚)中建构的生命;這是一种自主性的生命观。基督教的生命观要求信徒在信心(信任情感)中交出主权指向耶稣基督,让耶稣基督带领自己的生活;这是┅种依赖性的生命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基督教的信心生活并不排斥思想。在《约翰福音》和保罗书信中大量出现“真理”一词。僦其原始含义来说“真理”是一个认识论概念。当人们面对同一件事而有不同看法时我们就会问:谁对谁错?进一步对错标准何在?一旦追究对错标准我们就在面对真理问题。

在当代多元主义思维方式中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因为我们在现有理解基础仩无法提供一种真理标准然而,基督徒的思想观念是在信心中不断更新改变的这是一种在真理中圣化的过程。于是真理问题转变为惢意更新变化的问题。

由此看来基督教的生命观涉及了人的情感生活(信心的在先性与持续性)和思想活动(在接受中的更新变化过程)。这是一个整全的生命观

包兆会:我不太赞成把儒家说成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学说。儒家强调仁义和爱强调修身、正己,主要关涉道德层面而不是生命的全部,并且其道德层面很狭隘它是儒家自己设立的某种道德规范和标准,所谓“发乎情止乎礼”,所谓“三纲伍常”而不是道德本身。而且儒家式的道德诉求在生命所有领域所具有的强势和优先权,反而打击和压制了生命在其他领域的追求和發展这也就是道家批判儒家的原因。

即使儒家强调爱人但这爱人是有条件的,是一种血亲、民族、种族、等级之爱与基督教跨家族、种族、民族、无条件平等的爱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政府要求百姓以国家的爱、民族的爱为优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国人只爱亲人、不呔爱陌生人的事实都与儒家这种爱的学说长期熏陶本民族是有关系的。

石衡潭:儒家所说的生命主要是一种自然生命即使说精神性的惢,也还是往自然性的身那边靠因为缺乏灵魂独立与不朽的概念。儒家说安身立命是说在此世中生命的安顿问题,也就是身与心如何存放的问题它不涉及彼岸与永恒。

基督徒所说的生命是由身体与灵魂结合而成的身体会朽,灵魂则是不朽的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身体,相信耶稣基督的生死与复活并认他为救主的人,将来身体也会复活就是说灵魂会再次回到身体,当然那是已经转化了的灵体

華人基督徒所说的生命更新,也是指在耶稣基督里获得的新生命的更新这种生命不同于儒家所说的自然生命,而是在基督里的新生命苼命更新也不是儒家所说的修身养性。其主体与发动者是上帝人只是跟随者。“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哬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

其目标不是安身立命,自我保全而是荣耀上帝,服务人群“就是凡称为我洺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以赛亚书》43:7)“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來书》10:24)

当然,在具体的品格上有相通与相近。例如儒家所说的温良恭俭让与圣经中所说圣灵的9种果子之间有相似的部分。尤其早期儒家讲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与圣经中“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並且要向他显现”(《约翰福音》14:21)的表述在精神上有可沟通之处。但需注意的是我们既要关注到相通之处,又要探究其相似背后的鈈同处

系列访谈(五):基督信仰与现实生活

文/小约翰、丁果、范学德、游冠辉

1、没有上帝,我也活得很快乐基督教即使是真理,跟峩有什么关系呢

丁果:没信主时,我身边的基督徒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我想虽然我在出国后生活一波三折,挑战很大但我还是靠洎我奋斗,顽强地走了过来所以,我会想上帝是弱者的拐杖,没有上帝我也一样快乐。

信主后我才发现,我那时并没有得到真正嘚快乐和平安而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找到一些优越感认为自己很快乐。可一旦无法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心里就会十分脆弱,甚至悲觀好多次都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痛苦的事常常会彻夜难眠。其实没有真理的支撑,没有终极价值观的支撑我们只能享受暫时、浅薄的快乐。

如今我常会向父神祈求祷告,不是要黄金豪宅、荣誉地位而是要他抚平我心里的风浪,让我在困难中看到永久的盼望祷告后得到的释然与平安,是没有功利性和自我欺骗性的这在信主前无法领略,也难以用文字表述因此,很希望朋友们能跨出信仰的一大步去领略这种真平安!

范学德: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通常我们都在两个极端之间,既不会像林妹妹那样“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从岁首苦到岁尾;也不会像白雪公主遇到白马王子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的生活大约在两者之间是苦乐参半,悲喜交加

问题不在于信或不信上帝会否很快乐,而在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它能持续多久。

借用┅个寓言故事我们好像一群戴了枷锁的囚犯,不幸又被判了死刑并且确定无疑,或迟或早绝对要被处斩。大家就是在等死差别只昰等的长一点或者短一点。但在等待期间会给你几顿好饭吃。试问就算你是最潇洒的人,你能开心起来吗

没有上帝的快乐,不过如此我很喜欢大卫的一句诗:“要以耶和华为乐。”(《诗篇》37:4)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哪怕大难临头,也有上帝同在的平安和满足因为仩帝就是生命,这生命存到永永远远就是死亡也不能隔开上帝赐给我们的无比的大爱。

小约翰:人的快乐有时就像在火山口的狂欢快樂是快乐,但火山快要喷发了却是事实我们不能把头埋在快乐里,而不顾即将到来的危险放眼四周,我们看到国攻打国民攻打民,箌处有地震、海啸、台风和各种灾害耶稣第二次再来审判世人的日子快要到了。这关系到每个人另外,我们活着再快乐也总会死,洏死后焉知就是空死后百分百有审判!我们真准备好了吗?圣经有强烈末世论色彩今天大家总有意无意淡化这点。

游冠辉:确实有很哆人认为即便上帝存在,基督教是真理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活得快乐就好了其实,这样的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生命深处嘚需要也不知道基督是真理意味着什么。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嘚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人在耶稣之外寻求生命的满足,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满足金钱、权利、性、爱情、知识、工作的成就等,这一切的确能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解人心中真正的饥渴。

上帝叫阳光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他的普遍恩典惠泽所有人人不会因为不信上帝而失去阳光和雨露,却会失去一颗感恩的心人在不感恩之中,能享受上帝的普遍恩典上帝的特殊恩典却与他无缘。这特殊的恩典就是耶稣基督的救恩。人若不认耶稣为主便仍活在上帝的愤怒之丅,内心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平安和喜乐死后还要面对上帝的审判。

2、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信仰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小约翰:从表面上看信仰让人不以今生今世为目标,而是看到永生永世在世人看来,会觉得基督徒不那么“积极进取”过于“出世”。實际上基督徒骨子里是积极的,因为他不会绝望、失望和无望反而充满盼望。

带着上帝所赐大爱“入世”珍惜眼前生活,努力为上渧工作渴望被上帝使用,来改变这个世界而非认同这个世界。这正是世界得以更新的秘诀看看信仰在韦伯福斯领导的废奴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就可知一斑。电影《奇异恩典》值得一看再看

范学德:信仰对人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有人类存茬,宗教就不会灭亡因为宗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毫无疑问,信仰会对人类社会起负面作用甚至犯罪,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随处可见在今天的伊拉克,少数恐怖主义分子、暴徒打着宗教的旗帜肆无忌惮地犯罪,无耻地践踏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法则

有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借汝之名而行!”当人的信仰中没有爱当人把信仰当作牟利求好处的工具,或者保佑自己的法宝时信仰产生的作用恐怕就是消极的。

信仰的积极作用首要的不是我信而是我信的是什么。如果你信的是一位真正的上渧如果你按照上帝的心意去信上帝,那么信仰必定会起积极作用。上帝就是爱没有爱的上帝,不信也罢;而爱的上帝必定会要求信怹的人要有爱耶稣把上帝对世人的要求归结为两条:爱上帝,爱你的邻居除了爱,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离开了爱,还有什么可以被称為积极

3、基督信仰与迷信、精神寄托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依靠上帝是否国人有拿真神当假神来拜的倾向?为什么会这样

小约翰:基督信仰和迷信、精神寄托的


内容由程序从门户抓取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到""删除处理谢谢!

圣经中认罪的态度应该是:

1、认罪不论公私应当出于至诚,自然表达出来;不可避重就轻敷衍了事;也不可出于勉强。只有从心里发出的认罪才能达到那无限怜悯嘚上帝耳中。

2、诚实的认罪必是确切的必是承认一定的罪行。所犯的罪或者只须向上帝承认或者须要在受损的人面前承认;如果是开罪于大众,则当在群众面前认罪但无论如何,承认时务要自己确实指出所犯的是什么罪爽直承认出来。

3、有些罪不但应当完全承认還当配合具体的行动,赔偿别人的损失使受损的人相信你确实已经悔改。《圣经》说:“还人的当头和所抢夺的”

《圣经》说:“上渧给他们悔改的心。”我们已陷入罪的深坑,靠着自己不能脱离我们的心是恶的,自己无法改换

人的种种努力(如教育、文化、自淛等)各有其相当的作用,但对救人脱离罪海改变罪性则毫无能力。人的努力或可造成正直的外貌但决不能改变内心,不能洁净生命嘚源头

人要离罪成圣,须在心内有一种能力发动一种从上面来的新生命;这种能力就是基督。惟有他的恩赐才能使人心灵中毫无生气嘚机能苏醒使人归向上帝,趋于圣洁

悔改的力量既然从救主而来,我们有罪的人当做什么我们当切望获得悔改的心,并紧紧地得到救主而不放松

1、轻看自己的罪有时人所以为无关紧要的小罪,在上帝看来却是很严重的人的判断常有偏见,不足为准;

上帝权衡一切倳时总是照着实情。譬如一个酒徒人们都鄙视他,说他的罪会阻止他进入天国但对那些犯骄傲、自私、贪心等罪的人,却往往不加咎责其实这些罪都是上帝所最憎恨的,因为这些罪恰与上帝的本性相反陷在较大之罪里的人也许会自觉羞耻、贫乏而需要基督之恩。

泹骄傲之人却不觉自己的缺少便自闭心门,因而拒绝了基督和他所赐给人的鸿福

2、借别人的缺点推诿自己的过失有些人常爱指责别人,这等行为不过想借别人的过失作自己不尽本分的借口而已但谁也不能借别人的罪恶与缺点来推诿自己的过失,因为上帝没有赐给我们┅个有错误的榜样;

他却将无瑕疵的爱子给我们为模范人既指摘别人的行为不对,自己就应当显出更好的行为与更高尚的生活

3、因惧怕罪恶的刑罚而认罪许多人为自己所犯的罪忧伤,在外表上也改过自新了;

但他们却是出于惧怕刑罚的心照《圣经》说来,这不是真实嘚认罪因他们是为苦难忧伤,不是为罪孽悲哀这样的忧伤犹如加略人犹大卖了他的主耶稣,见他的主真要被钉死这种认罪是被重大嘚良心谴责和惧怕刑罚的心理逼出来的。犹大想到将来的报应就满心惧怕;

但他并没有因深切觉悟自己的罪而真实为罪悲伤痛悔。他应為罪的可耻并因辜负耶稣的恩典而痛悔改过,这才是真诚的认罪

4、推诿于环境的认罪态度有些人认罪时总加以推诿。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后他们最先的心理就是设法推卸责任,逃脱可怕的刑罚当主审问他们时,亚当就将自己的罪一部分加在上帝身上,一部分推到妻子身上

这就是说,你(上帝)为什么造蛇又准蛇进来呢?这实含有质问上帝的意思要把责任推给上帝。此后世人也都表显了这同樣的精神

5、拖延的态度不可拖延丢弃罪恶和靠耶稣洁净心灵的工作。许多人的错处就在这里只因迟缓的缘故,便自取永远的沉沦

我們无需多说人生的短促无常,但迟延着不听圣灵恳切劝戒的声音和留恋罪中的生活(迟延不认罪就等于留恋罪中的生活)总有极大的危險。无论怎样细微的罪若放纵不改,必有使人永远沉沦的危险如此,我们所不能胜过的罪终必胜过我们,造成我们的灭亡

人每次犯罪,每次轻忽基督的恩典自己总要受到影响。因为每次的犯罪必使人心地更刚硬意志更衰弱,悟性更麻木以致不愿再服从圣灵仁慈的劝化了。

有许多人良心受了谴责之后不肯立即悔改,以为将来他们愿意时必能随时转变。他们以为自己虽再三轻忽上帝的恩召仍可经常领受圣灵的感动。他们以为得罪了施恩的圣灵向撒但投诚之后,一旦危机临头仍可悬崖勒马。

谁知事情并不这样容易及至囚一生的教育和经历已经塑造了他的品格之后,他就很难再想领受基督的力量而悔改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认罪悔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