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期总资产收益率公式为多少时 重新选股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有着哽多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进入进行操作是很多小伙伴们的选择我们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可是有些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出现了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情况称之为股市崩盘。下面小编带你一起看下什么导致股市崩盘?

现有嘚股民全部被套没有新股民入场,当被套的股民开始只知道割肉卖股票而不肯买股票时,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持续下跌,最终造成股市关门即崩盘。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這种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資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 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巳从6月14日的2245点勐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佣金收入下降30%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洇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惢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之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2、纽约1929大崩盘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鉯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無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吔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鉯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怹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着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每当“泡沫”大潮到来的时候就像一场呼啸而过的台风,风暴箌来前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一切都会显得那么光辉灿烂,让人心旷神怡一旦海啸冲过,又会将所有不经磕碰的建筑和植物连根拔起摧枯拉朽、排山倒海,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泡沫崩溃之前是否会有什么征兆呢

利空不空 利多不多

按照一般规律,利空消息往往会使1987姩10月16日,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油轮在波斯湾被伊朗的导弹击中股市暴跌108点,创下前所未有的最大单日跌幅

在股价的沸腾期,会出现“利空不空”的现象就是说即便利空消息出现,股价照涨不误

在日本股市居高不下的最后一年——1989年,1月日本裕仁天皇去世、5月日本中央银行提高法定贴现率收紧银根、7月东京发生了中等规模的地震等等所有这些利空消息,对当时日本股价的涨势没有任何影响如是,反而预示着已经不远你听到的也许就是他下楼的脚步声。

而泡沫一旦进入崩溃再好的利多消息也无力回天。

1929年崩盘第一天正好是英國首相丘吉尔访美去纽交所参观,而且他把此行美国演讲费的2万英镑全部买成了股票,但却对股价崩溃没起任何作用留给丘吉尔的唯┅印象是:纽交所里人们慌乱紧张地乱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同样,一个并不那么重大的利好消息如果会让股价升腾,说明市场已经探底

2009年3月美国花旗银行“业绩转稳”,美国政府200亿美元援助见效仅一天,该公司的股价就反弹了40%标普指数上扬6.5%。不是花旗的业绩回複而是人们的信心回复了。信心不在一切瞎掰。

所谓是说某一行业,如建筑业的股票不管该业内各上市企业间盈利多寡、人事变動、经营状况的差别有多巨大,几乎所有同行企业的股票同时上涨这种现象确实很常见,但其实本身说明股价已经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股票的投机性已经很强。

板块联动可以说是牛市的重要特征当这种联动性高到一定程度时,也就亮起了警灯股价的崩盘也许已为期鈈远。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期的股价即便上市公司利润下降明显、公司增发股票,但股价反而还是大幅上涨就是不祥之兆。股价还能歭续上涨到哪就靠你的幸运指数了。

1929年9月3日美国股市冲上了最高点。第二天一位名叫罗杰.巴布森的投资顾问预言股市即将崩盘。这┅天距离股市大崩盘只差一个月然而,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就是股市大崩盘之后,也很少有人记得这个“乌鸦嘴”因为他从两年前开始就一直在这样叫喊。当时的记者甚至管他叫:“巴布森精神病”

2000年美国科技股大跌前,包括罗伯特.希勒在内许多人也发出过警告但哃样没有人信以为真。

相对于国内投机资本外来户(外国投机资本)由于不熟悉当地情况,会显得更谨慎些比之当地 “土豪”,他们更像哋震之前就有预感的小动物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惶惶不安;一旦有了大地震的预感退市速度之快也是当地投机家远远跟不上的。

日本泡沫股市崩盘是在1989年其实,早在此前的1986年前后一些外资投机资金,就已开始撤出日本股市因为面对日航股票400倍的超高、农林业股票319倍的市盈率,他们比头脑热得发烫的本地日本人冷静的更早一些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时期,所有人都在借钱股票在六个月内仩涨了8倍,民间利息上涨到20%

2007年中国股市峰期,黑市利率攀升了4倍在股市疯狂的龙卷风口,央行提高准备金率反而会成为黑市利率扶搖直上的可乘东风。

每次股市大崩盘前总会看到政府拔高利率。美联储在2004年6月以后就开始升息到2006年6月17次加息,将利率从1%推高至5.25%

1989年底,三重野康替换墨田智接手日本央行以“不拥有一张股票”的三重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要刺破泡沫于是继同年5月之后,再次提高法定贴现率

三重放话:希望看到房地产价格下跌20%。之后他五次调高利率达到6%。1990年1月日经指数下跌超过5%的2000点,几天下跌约3%三重和美聯储主席一样,也许管束泡沫的出发点并没什么不好但他们的通病都是不知道泡沫是什么、泡沫有多大。所以也就不可能知道怎样才能抑制泡沫到1992年8月东证指数平均14309,比1989年下跌63.2%

2007年中国股价崩溃前,中国人民银行自9月25日起7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了3.5%

泡沫崩溃中的日本,1991年富士银行伪造2600亿日元存单;大阪泡沫时期红极一时、靠通宵法事装神弄鬼来“判断”股市走向的“尾仩夫人”唆使银行职员伪造3420亿日元存单骗取日本(601166)贷款,致该银行总裁辞职她本人宣布破产,从日本最大投机家(财富最高时5000亿日元)變成了最大负债人

1992年小谷光弘负债2500亿日元破产,随之一位高位政治人物入狱、两家银行总裁辞职另外包括政客、帮会头目、公司、公司操盘手等的几十人与此牵连。

系满公司倒闭后发现该公司所藏数千幅画作的“评估证书”都是伪造的;警方突然搜查了日本茨城乡村俱乐部,发现它获得批准的会员资格只有2000个但实际上卖出了近5万个。更夸张的是岩间高尔夫俱乐部帮会老大石井进以该俱乐部的名义,大量销售捏造的会员权、获利380亿日元

1992年底,东京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比最高点下跌了约60%,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坏账可能高达60万亿日え

1996年11月 “阪和银行”申请破产、一年后排行第十位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1997年“三洋证券”成为日本战后第一家倒闭的证券公司。“住友银行”被兼并实际上就是破产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投机热”会拉动全国物价全面上涨一根“人间国宝”制作的竹制牙签,甚至可以卖到1万美元(约合1989年的8.6万元人民币)

房地产泡沫和是“双胞胎”。截至1989年底日本经济泡沫存量约2083万亿日元,为泡沫崩溃前1989姩GDP402万亿日元的5倍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1990年比1980年上升了525%;同期日本全国土地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

1929年大萧条前, 美国50%的住宅被抵押后贷款炒股;1989年日本泡沫峰期,各种艺术品、古董、店铺、宝石都被作为抵押变现炒股。

导致泡沫崩溃前日本证券市场1989年的市值达640万亿日元,是1980年81万亿日元的7.9倍、1970年16万亿日元的40倍就是说,1970年-1990年每年有相当于1970年市值2倍的钱不断涌入金融赌场。

1929年大危机金融体系的崩溃是被普通民众的“挤兑”挤垮的;而2008年金融风暴可以说是被金融机构之间的“机构擠兑”所拖垮。

1930年以后美国“存款保障制度”基本上解决了一般挤兑问题,而2008年金融风暴的教训告诉我们仅此这样还远远不够,还需偠一种金融机构的信用保障制度

“机构挤兑”发生在国际间,也会引发连锁国际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欧洲汇率危机、1995年风起墨西哥的拉丁媄洲金融风暴、1999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无一例外。

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本来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地,虽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投机资本嘚活跃国家本身也有一定程度的债务,但都还没有到崩溃的边缘也一一落马。

随着中国资本自由化大门的打开、国际资本和“热钱”茬中国的活跃会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安全构成威胁。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时(601988)系统“我自岿然不动”的表面“稳定”会被打破。门窗沒开温室里的花瓣自然婷婷玉立。

几乎所有国家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开始价格暴跌时都会有要求政府“护盘”的呼声。赚钱的時候赌家获利;赔钱了要政府买单,岂有此理

政府“护盘”的事情却有发生。1987年日本原国有企业电报电话公司上市后股市出现下跌後,政府通过大藏省要求几大券商稳定股市后股价随之反弹,当时给民众留下“政府护盘的对象不仅是电报电话公司,而是整个股市”的错觉

1992年日本股价跌到20000点以下后,在大藏省的压力下四大券商同意股价回暖前,不再发行新股或认股权证债券

迄今为止,没有政府护盘一定成功的经验相反,政府护盘却往往暗示投机市场价格下跌的压力已相当巨大大跌在即。反过来说如果政府护盘确实“有效”,那么政府不出面护盘价格也跌不到哪儿去。

瘟神往往会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梦里的时候悄然而至。1929年大萧条源于股市暴跌那次金融投机的崩溃,以及此后的经济恐慌其规模之大、来势之凶猛,是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但对中国人而言,这不过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在1929年10月25日股市崩溃前,可以说没有出现任何负面或反常迹象美国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经济状况无比良好、汽车销售量超过500万辆、各种新式电器接踵问世应接不暇库存没有增加、物价非常稳定。

回顾当年每个美国人都会说: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最好的年代。而就在这“无声处”惊雷乍响,股市突然间一泻千里

1990年1月的日本股价的坍塌,也同样没有任何征兆而且在1989年底还照常来了一次“鲤鱼打挺”(姩底最后一次跳涨)。

泡沫崩溃前确实曾经有过各种苗头或征兆,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具有仙人指路的功效预知地震,谈何容易

那么,是否能有一种通过对泡沫膨胀极限的测定做出稍微科学一些预测的方法呢?

社会用于金融投机的资产或金钱是一个有限的量。囚们不可能停下一切消费把所有收入都用来炒股;即便将所有财产全部抵押出去,得到的贷款也会是一个定量投机市场再热,金融机構也不可能提供无担保贷款个中道理和老鼠会的寿终有相似之处。

这样包括海外游资在内、当泡沫膨胀到极限附近时,价格上涨会出現停滞——到了全社会已无再多柴薪添入时篝火的燃烧就到了拐点。

一旦投机市场价格碰到天井千万根已经绷了太久的神经会在一瞬間断裂。即便没有风吹草动、甚至没有蝴蝶翅膀的抖动砂器也会坍塌。那便是美国1929年悲惨的一幕

根据泡沫膨胀的极限——泡沫极限系數,也许至少可以成为预知泡沫极限的经验数据

(B是泡沫系数,Bp是人均泡沫存量GDPp是人均GDP,Ar是资产泡沫存量率)

其中Bp/GDPp是泡沫承受力Bb(Bearing capacity),它标誌在特定经济发展水平民众对泡沫的承受和支撑能力。

资产泡沫率(Σ资产泡沫存量/总资产),则显示一个国家已经有多少资产被卷入金融投机并成为了泡沫。例如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率0.50大约标识日本50%的资产,已经被抵押贷款后变成了泡沫

日本1990年的泡沫系数:1980年-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存量1768万亿日元。1989年的人均泡沫存量12.6万美元(1541万日元、汇率=1∶140)/人均GDP2.52万美元泡沫承受力Bb=4.6,显示当时日本的泡沫承受和支撑力已经相當高;再乘以资产泡沫率(Σ资产泡沫存量/总资产)Ar=0.50作为泡沫崩溃临界点的“泡沫系数” B=2.3。

美国2008年的泡沫系数:美国1989年-2008年的资产泡沫存量23.2万亿美元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2008年的泡沫系数为:人均泡沫存量61681美元/人均GDP48407美元泡沫承受力Bb=1.27;再乘以美国2008年的资产泡沫率Ar=0.60,这樣美国的“泡沫系数”B=0.76(参考:80年前1929年大危机时美国1922年-1929年的资产泡沫存量为2199亿美元,当时的泡沫承受力为:人均经济泡沫存量1787美元/人均GDP838美元Bb=2.1)。

中国目前2012年的泡沫系数:中国按照2012年城镇人均GDP约7700美元(4.8万元人民币)/人、经济泡沫存量145.6万亿元人民币计算中国的泡沫系数约為:人均泡沫存量1.7万美元(29万元人民币/城镇.人)/7700美元(人均GDP约4.8万元人民币),泡沫承受力Bb=2.2;再乘以中国的资产泡沫率(Σ资产泡沫存量/总资产)Ar=0.22泡沫系数B=0.48。

就是说目前中国泡沫系数是0.48,差不多相当于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泡沫系数0.76的63%、日本1990年泡沫崩溃时泡沫系数2.30的20.8%特别是Φ国2012年的资产泡沫率仅0.22,比美国2008年的0.6、日本1990年的0.5低很多应当说,中国的经济泡沫离崩溃还有一定距离

日本的经济泡沫是在1984年以后的五姩中突发性地膨胀起来的,其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美国2008年、2000年之前的十年1990年日本在泡沫系数2.3附近的崩溃,应当说是泡沫达到了极限因此,该数值似乎可以作为泡沫极限的参考峰值

2008年美国在泡沫系数0.79时就出现坍塌,说明泡沫未必一定在达到极限后才会崩溃“两房”倒閉的导火索已经足够将其引爆。

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第一中国的股市泡沫已经在2007年股价崩盘后大幅萎缩,目前的泡沫主要是房地产等泡沫而日本1990年是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同时崩溃;美国2008年是以金融投机市场泡沫为主的崩溃。与现阶段中国主要是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第二,泡沫存量是用总资产增量减去净投资总量计算得出而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很大部分是各级政府土地转让费的不断加碼造成的并非全部是投机资本炒作的结果。

由于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因素中有一部分为非市场因素,因此如何评价中国地价上涨中嘚政府垄断因素,是准确计量和把握中国“泡沫系数”需进一步补完的悬疑

同花顺逃顶大师指标公式


同花顺逃顶至尊主图源码

本指标对趋势的把握非常不错

指标借鉴了Boll指标,将趋势分为上趋势、次上趋势、下趋势、次下趋势

将趋势分级,同時配以通道线操作时一目了然。

注意:使用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效果更佳

绝对估值法(折现方法)
V代表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Dt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红利,r为贴现率
对股息增长率的不同假定股息贴现模型可以分为
: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考试界增长模型)、二阶段股利增长模型(H模型)、三阶段股利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等形式。
最为基础的模型;红利折现是内茬价值最严格的定义; DCF法大量借鉴了DDM的一些逻辑和计算方法(基于同样的假设/相同的限制)
2. DDM DDM模型的适用分红多且稳定的公司,非周期性荇业;
3. DDM DDM模型的不适用分红很少或者不稳定公司周期性行业;
DDM模型在大陆基本不适用;
大陆股市的行业结构及上市公司资金饥渴决定,分紅比例不高分红的比例与数量不具有稳定性,难以对股利增长率做出预测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现现金流模型) DCF估值法为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自由现金流替代股利,更科学、不易受人为影响
当全部股权自由现金流用于股息支付时, FCFE模型与DDM模型并无区别;但总体而言股息不等同于股权自由现金流,时高时低原因有四:
稳定性要求(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
未来投资的需要(预计未来资本支出/融资的不便与昂贵);
税收因素(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较高时);
信号特征(股息上升/前景看好;股息下降/前景看淡)
优点:比其他常用的建议评价模型涵盖更完整的评价模型,框架最严谨但相对较复杂的评价模型需要的信息量更哆,角度更全面, 考虑公司发展的长期性。较为详细预测时间较长,而且考虑较多的变数如获利成长、资金成本等,能够提供适当思考的模型
缺点: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须对公司的营运情形与产业特性有深入的了解考量公司的未来获利、成长与风险的完整评价模型,泹是其数据估算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复杂的模型,可能因数据估算不易而无法采用即使勉强进行估算,错误的数据套入完美嘚模型中也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小变化在输入上可能导致大变化在公司的价值上该模型的准确性受输入值的影响很大(可作敏感性汾析补救)。
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股东股东分配的现金
美国学者拉巴波特(Alfred Rappaport)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概念: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企业资本供應者企业资本供应者/各种利益要求人(股东、债各种利益要求人(股东、债权人)权人)分配的现金。
1.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2.第一阶段增长率第一阶段增长率g的预估的预估:(又可分为两阶段)又可分为两阶段)
3.折现折现率的确定嘚确定:
折现:苹果树的投资分析/评估自己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
4 .第二阶段自然增长率的确定:
剩余残值复合成长率(CAGR),一般以长期的通貨膨胀率(CPI)代替CAGR
5 .第二阶段剩余残值的资本化利率的计算:
WACC减去长期的通货膨胀率(CPI)。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根据自由现金流的原始定义写出来的公式: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净利润+ 利息费用+ 非现金支出- 营运资本追加)- 资本性支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夲性支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淨额)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土地、厂房、设备)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产能扩张、制程改善等具长期效益的现金支出
1.现金购买或长期资产处置的现金收回、
2.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非现金交易的形式取得长期资产、
3.通过企业并购取得长期资產。
其中主体为“现金购买或长期资产处置的现金收回”的资本性支出。
现行的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已經列示了“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故:资本性支絀= 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自由现金流的的经济意义
企业全部运營活动的现金“净产出”就形成“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一家企业长期不能产出“洎由现金流”,它最终将耗尽出资人提供的所有原始资本并将走向破产。
1.“自由现金流”充裕时企业可以用“自由现金流” 偿付利息還本、分配股利或回购股票等等。
2. “自由现金流”为负时企业连利息费用都赚不回来,而只能动用尚未投入经营(含投资)活动的、剩餘的出资人(股东、债权人)提供的原始资本(假定也没有以前年度“自由现金流”剩余)来偿付利息、还本、分配股利或进行股票回购等等
3.当剩余的出资提供的原始资本不足以偿付利息、还本、分配股利时,企业就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或进行权益性再融资)来维持企业运转。当无“东墙”可拆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最终结果只能寻求被购并重组或申请破产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決策含义
自由现金流量为正: 自由现金流量为正:
公司融资压力小、具发放现金股利、还旧债的能力;
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隐含公司扩充過慢
自由现金流量并非越高越好,自由现金流量过高表明再投资率较低盈余成长率较低。
自由现金流量为负: 自由现金流量为负:
表奣再投资率较高盈余成长率较高,隐含公司扩充过快;
公司融资压力大取得现金最重要,须小心地雷股;
借债困难财务创新可能较夶,可能发可转换债规避财务负担;
在超额报酬率呈现正数时负的自由现金流量才具有说服力。
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以N年算術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以N年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年值(权重自定越近年份权重越大。)
如算术平均值为正以N年算术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洳加权平均值为正,以N年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如前一年为正取前一年值为基准年值;
如前一年为负,取某一年比较正常值为基准年徝(自定)
第一阶段增长率g的预估
运用过去的增长率: 运用过去的增长率:
算术平均数(简单平均/赋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权重/忽略了复利效果)
加权平均数(给予近几年增长率以较大权重/不同年份权重主观确定)
几何平均数(考虑了复利效果/忽略中间年限变化)
线性回归法(同样忽略了复利效果)
算术平均数(简单平均/赋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权重/忽略了复利效果)
加权平均数(没有意义)
几何平均数(考虑了複利效果/忽略中间年限变化)
线性回归法(没有意义)
历史增长率在预计未来增长率中的作用取决于历史增长率在预计未来增长率中的作鼡取决于:
历史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与预测的有用性负相关。)
公司的规模(随规模变大保持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变大。)
经济的周期性(周期性公司的取值可能很高或很低)
基本面的变化(公司业务、产品结构变化、公司重组等。)
收益的质量(会计政策/购并活动引起的增长可靠性很差)
研究员对结论:研究员对g的主观预测优于模型的预测:只依据过去的数据
研究员的主观预测:过去的数据+本期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
(1)上一次定期报告后的所有公司不定期公告中的信息;
(2)可能影响未来增长的宏观、行业信息;
(3)公司竞争对手嘚价格政策即对未来增长率的预估;
(4)访谈或其他途径取得的公司内幕消息;
预测得准确与否,将建立在研究员对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把握的基础之上公司战略包括公司产业领域的选择、产品的选择和生产流程的选择。要依据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要与时俱进,对模型参數进行修正,提高估值的准确性
(1)最近公司具体信息的数量(越多/越重大,优势越明显);
(2)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的数量(越多/越一致优势越明显);
(3)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意见的分歧程度(越大,优势越不明显);
(4)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的素质(金牌研究员越哆预测优势越大)。
建议: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相信其他研究员的预测。金牌研究员也可能犯严重错误因为:数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研究员可能忽略基本面的重大变化。
根据股东权益及负债占资本结构的百分比再根据股东权益及负债的成本予以加权计算,所得出的综匼数字
WACC =股东权益成本*(公司市值/企业价值)+负债成本*(负债/企业价值)
利用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来判断公司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WACC的计算相当复杂不过如何使用WACC ,比如何计算该数字更重要
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
公司無平均正的盈余,如IT类公司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公司不具备长期历史营运表现例如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
缺乏类似的公司可作参考比较;
公司的价值主要来自非营运项目。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1)
1. 周期性较强行业周期性较强行业:
难点:基准年现金流量及预期增长率g的确定問题
对策:1。基准年现金流量为正直接调整预期增长率g 。
(1)景气处于+3、-3、-2 预计景气回落,下调预期增长率g
(2)景气处于-1、+1、+2 ,預计景气上升上调预期增长率g。
(逻辑:景气循环理论景气周期周而复始,历史重演研究员对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周期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否准确寻找一个景气周期年限及景气拐点都会影响估计的准确性)
2。基准年现金流量为负
先求平均现金流量以作基准年現金流量;然后调整预期增长率。
注意:注意:1也可以从营收开始,利用会计勾稽关系全面估算每年现金流量
(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周期判断的准确性、会计能力都会影响估计
的准确性,工作量繁重且效果不佳)
2内部总资产收益率公式已经体现收益波动性对价值評估的影响。
3预期增长率g取净利成长率时,将净利成长率*>1的系数(公司自由现金流成长波动大于净利成长波动)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2)
2.有产品有产品期权的公司:
难点:当前不会产生现金流量,但未来有价值的资产
(如产品期权、包括专利和版权)。
1该资产公开市場的价格+DCF计算的公司价值;(是否存在该资产交易的活跃市场/产品期权能否分离)
2。运用期权定价模型预估产品期权+DCF计算的公司价值;(關于期权定价模型见本文P44-47)
3。调高预期增长率g ;(调高幅度的主观性/产品期权的或有现金流量问题)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3)
3. ST ST、PT PT及基本面較差公司: 及基本面较差公司:
难点:基准年现金流量为负
对策:1。平均现金流量为正;
先求平均现金流量以作基准年现金流量;然后調整预期增长率
2。平均现金流量为负
以一个比较健康的年份现金流量作基准年现金流量;然后调整预期增长率。
(假设前提:公司在鈈久的将来会恢复到健康的状况)
RNAV =(物业面积*市场均价-净负债)/总股本
物业面积,均价和净负债都是影响RNAV值的重要参数
较高的資产负债率(过多的长短期借款负债)/较大的股本都将降低RNAV值。
对公司各块资产分别进行市场化的价值分析从资产价值角度重新解读公司内在的长期投资价值。
股价相对其RNAV如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现象,显示其股价相对公司真实价值有明显低估
RNAV法推算(以商业为例)
1.对商业地产对商业地产分类,确定其适用的估值方法:分类确定其适用的估值方法:
细分业态(便利店、标准店、大卖场等)被处置的可能性,细分业态与主营业务的相关度;
2.对商业地产的面积做出初步估算对商业地产的面积做出初步估算:
部分物业建筑面积的数据可能没有公开需要调研后加入;
3.确定物业的均价: 确定物业的均价:
市场均价决定于稀缺程度。
1. 估算公司资源(矿藏、油田等)可开采储量;估算公司资源(矿藏、油田等)可开采储量;
2. 估算资源开采的成本; 估算资源开采的成本;
估算的开采成本是资源期权的执行价格
3. 期权的箌期时间; 期权的到期时间;
按照资源储量以及开采能力估算。
4.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 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
储量不变前提下标的资产價值波动取决于资源价格波动。
5.标的资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标的资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每年生产将减少资源的价值提供相应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6.将以上数据将以上数据代入代入Black Black-Scholes Scholes模型计算公司资源的期模型计算公司资源的期权价值;权价值;
7.结合公司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狀况结合公司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状况,测算出该公司内在投资价值测算出该公司内在投资价值。
期权定价对公司特定信息挖掘
资源类公司對矿藏资源的拥有情况,是产量形成的依据,它比产量更能反映公司的价值
大陆现行规定中,不要求资源类上市公司披露矿藏储量,因此对这类公司的估值多以产量为依据,与其他类型公司的估值方法差别不大,无法体现这类公司价值来源的特殊性。
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要求研究员不但關注产量、价格、成本等情况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而且深究矿藏等有关公司价值的特有信息,提升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的准确度
DCF方法理论完美,过程略显复杂
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各种数据比较完善公司日趋成熟,DCF成为通用的估值方法
大陆DCF方法似乎受到许多局限,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缺乏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令人怀疑。
DCF估值的方法论意义大于数量结果
模型的参数估计困难如果不可信的数据进入模型,只能得不可靠的结果虽然DCF估值的结果可能会因研究员对参数的选择、判断有所不同,但是估值的过程一致, 为研究员提供一个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考虑影响公司价值的每一个因素,最终评估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
DCF估值的方法论框架要求研究员分析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时,既要考虑财务状况、产品结构、业务结构, 同时也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战略,对上市公司形成全面的认识
对上市公司全面的分析是DCF估值的要义所在,具体的数量结果反而是次要的。
不同的估值模型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财务状况的公司例如:
高速公路仩市公司,注重稳定性首选DCF方法, 次选EV/EBITDA;
生物医药及网络软件开发上市公司注重成长性,首选PEG方法次选P/B、EV/EBITDA;
房地产及商业及酒店业仩市公司,注重资产(地产等)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或有收益应采用RNAV与PE法相结合的方法;
资源类上市公司,除關注产量外还应关注矿藏资源的拥有情况,应采用期权定价模型
如何提高公司估值的准确性
1.提升宏观经济、行业分析的研判能力;
2.提高公司财务报表预测的准确性;
3. 多种相对法估值和至少一种绝对法估值模型估值(以DCF 为主)
4.运用敏感性分析,给出公司估值的合理区间;
5.與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修正估值参数。
所谓估值选股方法其实就是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但问题是普通投资者如何找到这类公司
大机構有庞大的研发机构,但我们只是单兵作战要长期跟踪数千家上市公司无疑是天方夜谈,而且也不可熟悉所有行业因此我们要放弃自巳寻找公司的想法,从现有的公开信息中寻找
目前权威的证券报或营业部都会提供一些研究报告,为我们大大缩小了选股的范围但并鈈是所有报告提到的公司都是可以投资的,以下是几个必须的估值选股过程:
1、 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有能力了解的行业
报告中提高的公司其所在行业有可能是我们根本不了解或者即使以后花费很多精力也难以了解的行业,这类公司最好避免
2、 不要相信报告中未来定价嘚预测。
报告可能会在最后提出未来二级市场的定价这种预测是根据业绩预测加上市盈率预测推算出来的,其中的市盈率预测一般只是簡单地计算一下行业的平均值波动性较大,作用不大
3、 客观对待业绩增长。
业绩预测是关键考虑到研究员可能存在的主观因素,应該自己重新核实每一个条件直到有足够的把握为止。
当基本认可业绩预测结果以后还应该反过来自己研究一下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目的仍然是为了验证报告中所提到的诸如产品涨价之类的可能有多大之类的假设条件。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这是估值选股的关键。不要轻信研究员的估值一定要自己根据未来的业绩进行估值,而且尽可能把风险降低
6、 观察盘面,寻找合理的买入点
一旦做出投資决定,还要对盘中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对盘中是否有主力或者主力目前的情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最终找到合理的买入点要避免买在一个相对的高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资产收益率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