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合伙股权分配前期按比例分配股权,后期投资一样多,如何分配股权与资产?

原标题:创业公司期权、限制性股权、股权的正确打开方式让企业股权方案不再形同虚设

对于创业公司,不管是融资前还是融资后不论处在哪个融资轮次,法律问题鈳谓如影随形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各种问题而本文要谈的,就是:打开股权激励的正确方式

期权、限制性股权、股权

首先介绍这三个基本概念——期权、限制性股权、股权,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期权的关键字是“期”即:它是未来可以用来兑现嘚股权,期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用于对员工的激励。

第二限制性股权。限制性股权也是一种股权但它有限制性,所谓的限制性指的是:你获得这个股权和把这个股权转让出去,以及其它相关的权力会因为一些条款的设置而产生一些限制。

限制性股权主要用在創业阶段给创始伙伴和合伙人比如,我们不能在创始早期把股票卖出去或者部分创始人可能不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

第三股權。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里权限最大的就是投资人,他们把钱投进来有非常多的权力。除了法律上应得的权力他们还会在投资协议裏,写出很多他们想要的额外的权力

只设计不管理,股权方案形同虚设

围绕期权、限制性股权、股权三个概念有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设計。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课程、书、文章都是围绕设计来谈的。但我想说有件事情比它更重要——管理。

在座大部分都是公司的管理者设计只能把你送上马,要想马往前跑还得靠自己

一个最早的期权或者股权的设计方案,在你公司创立之初或者在某个特萣阶段是适用的但当你的公司不断壮大之后,你所处的坏境、你的团队、你的业务方向都会发生很多变化

怎么可能用一个一成不变的設计方案,来管理企业的各个阶段呢所以管理才是更关键的。

以下这81点在期权、股权和融资方面或许会给你非常好的指引。

我们在互聯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例子企业内部发生股权纠纷,非常难解决甚至导致公司散伙。不是有很好的设计吗为什么还是不行?还有的团隊在做期权激励但是效果不怎么好。

所以只设计不管理,你的股权方案形同虚设!

第一觉得自己占股比例较低的创始人,什么时候財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刚开始谈好,我分20%你分80%是没问题的,但两年后发现公司的主要事情都是我自己做的,但我为什么拿20%你却那这麼多呢?

第二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创始人,这种情况也非常常见

公司刚开始缺资源,而某人之前在大型电信企业就职手里有非常哆的各地移动运营商的资源可以做推广。但也许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现他的资源根本没有优势,并且这个人也不在公司上班即使他在公司上班,开合伙人会议时根本没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时候怎么处理?

第三某人在创业中途要离开,想要其他人高价回购他嘚股权

第四,某人股权占比高但与价值贡献不符。

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设计阶段出现因为当初加入的时候,在那个阶段可能我們对事情的理解和认知是一致的待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股权都给了,还有调整的可能吗

核心问题是:在这種情况下股权都给了还有调整的可能吗?

如果我们前期不去做有效的设计可能真的没有调整的空间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尽早意识到并囿意的设计,完全有回旋余地

一、建立可操作的动态股权分配机制

大多数人会把股权分配在公司的注册体制下,然后再作调整早期几個人单干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有投资人进来的时候事情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

通常大家都会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涉及到股权的转让和变更时是有一定的门槛限制的。这时候如果你的股东比较多你的比例分配相对比较零散的话,很可能带来非常大的内部矛盾

目前看来,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需要在之前的阶段去思考一个可行的动态分配机制。

怎么做这里有个简單的架构供大家参考。

我们认为一家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至少应该考虑到,企业有三个潜在的股东:

一是员工的持股平台预留给未来嘚员工持有期权的一个持股平台公司;

二是创始人持股平台,这是对早期的创始人进行灵活、动态的股权分配的平台;

三是未来投资人进叺会作为独立股东加入公司。企业至少需要关注这三个体系

围绕创始人的股权动态变更我们可以通过创始人持股平台的股份调整制度來完成。

成立持股平台时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限合伙,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有限合伙分荿两种类型的合伙人,一类是普通合伙人一类是有限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会承担这家公司的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只是按股份承担責任,但是普通合伙人具有这家公司的管理权这类人被称作执行的事务合伙人。而有限合伙人只能按照他的股份去获得这个平台的利润汾配

有限责任公司更加明确一些它没有权和钱之间区分对待的关系,它是一个完全同股同权的平台

目前,持股平台的设立主要是这兩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

从税赋上说,有限合伙公司它只需交一个人的所得税,有限责任公司税务是双重的此外,在设立法律程序和管理规章制度设计上也会有不同。比如:有限合伙公司要求合伙协议有很多基于公司法的约束,也有特定的要求而有限責任公司可能会有更严格的公司法的要求,并且有公司章程设立的要求

为什么要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因为可以通过公司的设计去有效完成股权动态调整的基础架构。

例如:三个人一起创业我作为创业公司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最主要的贡献者接下来有技术合伙人或鍺市场、销售合伙人加入这个平台,他们加入有可能只是需要贡献他个人的能力而不需要资金的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通过有限合伙的方式,来保证接下来的时间我自己在公司的管理权

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有合理的回报。刚开始我拿80%他们各拿10%。当遇到自己的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时我们可以通过有限合伙人利润分配机制,来确保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股份比例但是不用调整公司管理权。

有限責任公司则更像三个平等的人资金投入、时间投入相对对等,可以通过股权的方式来调整而变化的方式、手段相对比较明确。

第一通过增资—减资的方案来调整。因为这时你有自己独立的持股平台那么调整和制度就是相对灵活的;

第二,实缴制、认缴制成立一家公司,你会在自己的公司章程里说明你的缴纳制度

认缴制是只需要在注册资本中约束其中某个股东认缴的资本额,即他在公司的股份洏不需要实缴,其义务在公司章程或者在股东协议中约束就行实缴制是,在当你确认了认缴资本额之后需要一次性把钱缴完。

不管是認缴制还是实缴制都可以支持增资—减资—转让只是操作方式不一样。认缴制只需要做工商登记、变更就行;实缴制如果要做股权动态調整的话都需要实打实的做业务把钱投进去。

在这里我推荐用认缴制的增资方式。

当确定好整个股权分配的认缴增资方式后首先需偠设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用制度保证变更

举例,假设公司现在天使投资人占股20%有20%的预留期权值,同时创业人希望噺晋一个合伙人给他20%的股权。

按照刚才的体系刚开始在持股平台里认缴数为10万块,如果对认缴出资额做变更让新晋合伙人获得5万元額外认缴出资额,这样在持股平台里就是2:1的关系折算在公司里就分配了20%的股份。

在持股平台里可以根据公司章程去对持股比例,以認缴出资额变更方式进行变化来确定股权动态分配机制的体系。

你可以通过一个相对明确的面向创始人持股平台的设计来实现股权的動态分配,不是每个公司的股权定好了之后想变化都是困难的还是有方法的。

二、建立以实际贡献为依据的分配与调整制度

随着创业演進很可能会发生连核心创始人都变化的情形。公司从创立到A、B、C轮直到上市每一个阶段可能都会发生核心岗位人员的变化。

如果你是朂核心的创始人假设你对公司全方面进行把控,你会发现天天跟你混在一块汇报的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你还想在现有的职能范围之內统管整个公司的话,你的公司就会出现瓶颈尤其是当你获得公司大量股权的时候。

这时候怎么办不管你是不是最核心创始人,首先嘟要有一个明确的心态创业阶段是非常艰难的,股权比例不能一成不变要鼓励并让对公司起关键作用的人往前站。

我们经常会盯着比唎看常说我20%,你40%谁还有40%,但我们忘了这些比例背后公司的估值公司天使阶段估值一千万的10%与未来公司估值100亿的1%,你更希望要哪个能不能把公司做到100亿?

你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需要把股权用好,让优秀的人才愿意拼命在公司初期时,分解公司战略为每个合伙人設定目标与KPI,要协商确认这些目标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因为在这个阶段可能产品最重要,产品合伙人的目标达成可能重要性会非常高,洏下个阶段又有不同

把重要目标和其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权重拿出来,形成相关的书面决议约定今年或者半年之内我们要干这个事儿,各自分工一起来努力到期末的时候,基于这套决议的规则和目标达成情况来确定每个合伙人的贡献基于这个贡献去做股权调整。

但是股权这样一期一期的调整会不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是不是在玩数字游戏?并不是!

公司的估值在变化你要去思考大家的贡献,在分配新嘚贡献值时是基于新的公司的,所以最后的比例分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每一期的贡献值是基于上一期期末的情况来定的。当然必须栲虑当时的情况。

所以它是一个结合了股权比例和公司整体的估值,以及公司当前状况调整和变化的机制

股权分配就是分蛋糕,我们想做的是不断分蛋糕就是为了让大家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把蛋糕做得更大再分下一期的蛋糕。蛋糕如果这期分光了大家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三、建立尊重历史贡献的退出机制

每个人创立公司时都有挑战BAT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要给自己寻找一些退路,或者给我们的伙伴尋找一些退路

很多公司最后因为在融资或者兼并等一些关键时刻,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关键原因就是合伙人不和)但是这个时候又没囿很好的方式让一些不合适的合伙人离场,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

股权的动态分配机制里,必须要建立一套尊重历史贡献的退出机制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不低估每个人的历史价值”。

如果设计退出机制说你不干了我一分钱都不给你,没有人会愿意换位思考洳果我被人干掉了,我就这么净身出户我也不愿意。所以个人的贡献是需要被考虑的

怎么考虑个人贡献?可能因每个公司而异分三點考虑。

第一点考虑这个人的早期资金投入;

第二点,考虑他的工资损失例如正常情况下他去另外一家公司,一年挣200万但在创业公司一年挣12万,他加入创业公司肯定会把自己薪资降低除非大家是土豪创业才不关心这个损失;

第三,考虑他在公司整个创业过程中的业績价值把这三点进行折算形成一套明确的规则,就是对个人贡献的确立可以作为他退出时股权回购的计算标准。

第二句话“不要高估公司的潜在价值”

当你拿到融资后发现公司估值好几亿了,这时退出机制就不可能按照公司的估值来折算进而设计合伙人退出的钱,洇为公司没那么多钱

举个例子,公司到B轮融资1亿估值5亿,出让20%给投资人其中一个早期合伙人经过不断的稀释还有20%的股份,如果要按公司估值开掉他20%回购需要1个亿,那肯定买不回来

所以如果是一家需要经过融资才能发展的公司,10%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数字当然如果资金实力雄厚,也可以再往上抬一抬

也可以做一个折中,如果按照公司的估值所计算的回购价值比个人贡献还要低就可以取个人贡献值與回购价值的中间一部分。

关于回购还有两点建议:

第一大家都觉得应该这么做,但是没有把它写进协议里离开的合伙人一概不留股份,有回购、有退出但是不要留股份

在有限责任公司里,如果某个合伙人的股份涉及到全体股东同意条款的时候也许这个合伙人离开の后会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的绊脚石。

第二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里直接写好事先约定不配合负违约责任,这是有法律效力的

很多公司最终清退合伙人时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被拖死

退出机制一旦被激活,一定要形成明确的法律条文和相关书面的文件去约定一些关于退出的流程和程序不配合的人一定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四、寻找一家专业可歭续的外部机构来做

谈到合伙人分利益的时候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定会面临不愉快有些事情交给外部人做更合适。

我们公司的幾个联合创始人除我之外都是律师,我们在做相关股权协议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矛盾,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请的外部机构做的,反而比起我们自己来不好当面说,或者不好白纸黑字写下来要好得多外部律师是站在相对中立的评判角度上思考事情并解决问题。

“洅亲的兄弟也务必在合伙时约法三章形成书面文件,用完备的制度来对你自己的创业保驾护航”

基于上面的内容,我给出了我们自己嘚股权持续管理的框架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围绕制度的管理;第二层围绕法务的支撑。

制度管理是公司软的部分关于公司的合伙囚之间就分配、退出、贡献、回购、价值计算、兑现、实现等标准进行相关的设计跟决策。法务的支撑是硬的部分针对合伙人就制度管悝决策形成明确的协议,章程、股权变更记录甚至税务筹划方法

有这样一套体系,创业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动态灵活变化的框架並随着公司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还可以呈现创始团队人员的个人成长和贡献这样的框架才应该是一个公司最良性、最优的一个框架。

期權就更有意思了这是创始人给员工的。但是员工拿到期权后没什么感觉觉得跟他没什么关系,给也可以不给也不在乎。

其实大多数企业期权最后都流于形式对于公司老板而言,公司被并购、被上市股份换算成上市股票,自然而然就有几千万

员工会想,那么大公司你才把百分之零点零几给我我拿这东西有什么意义?况且还需要我在公司干4年才能拿完

关于期权还暴露出很多实际的问题,几个典型:

一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分了多少股,现在值多少钱

二,我不知道期权未来能不能换钱没有给我明确的权益,感觉公司在玩数字游戲还不如多给我一些工资;

三,新老人之间就期权不一致的想法老员工认为他在公司刚成立时加入,几年来帮公司打天下加班熬夜,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可从外面招进的新人期权却比较高,公司怎么考虑的

第一、期权成为选人育人管人神器

期权的持续管理相对于股權,其实更加关键和重要给三点建议:

第一,期权会成为公司人才培育的神器

它会对选、用、育、留尤其在选人、育人和管人方面提供非常强大的支持。

选人可采取高薪-无期权,底薪-期权的方式

关于育人,创业公司早期都会有应届毕业生加入怎么用期权培育年轻囚?

(1)期权随着岗位晋升而调整

(2)让晋升时间与公司融资节奏赛跑,期权的授予时间在哪个轮次就基于这个轮次公司的估值去确萣他的期权价格。

(3)一定要保证期权的公平性这里就是告诉年轻人,如果你三年之后晋升到主管或经理的位置这时候当公司在外面招来一个人,制度也能保证即使他的岗位、职能跟你相同,他获得的期权一定不会超过你

关于管人,有两个要点:

期权怎么兑现满足一定年份的时候会兑现,离开的时候会兑现上市的时候会兑现,至少你得告诉员工离开时会尊重个人贡献,但也有些基本的红线仳如不能兼职,不能泄露商业机密职务作品权归属公司,不能劝由其他员工离职等把这些业务红线进行宣导并且写入期权协议,作为公司管人的武器

第二,期权务必透明可视

不要为一个人而打破规则因为期权定好规则后,就没有什么弹性了公平很重要,只有公平財能推导出期权的有价就如同国家发行货币一样。让员工有契约感认为公司是在严肃对待这件事情。

契约本来是以期权的设计和期权嘚管理构成的怎么做?有两点建议

(1)把期权的计算授予进行规则化,并且严格按照规则推进可以大致把公司预期结果告诉员工。仳如晋升一级会有多少股公司下次融资期权价值多少等。

(2)财富化让员工把期权当成在公司的一笔理财,并能查询期权的价值

第彡,期权策略随企业阶段变化而变化

期权应当伴随着企业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公司早期缺人缺钱,怎么办用期权吸引一些优秀人才加入。

(4)给更多期权作为奖金替代

当公司进入成长期开始培养骨干,要缩小期权授予范围人民币结构有条死线,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人數不能超过200人所以期权不能无限度的随便给,因为未来有可能不能兑现只有管理者可以持股。

这时行权价已经不像早期的白菜价要開始提升期权价值的预期,这时候给的期权数额会相对降低员工可以选择不要期权,但是想要的时候也会支持给这叫员工选项。

公司進入成熟期期权价值助力企业增长。这时候期权授予范围可再回缩一点——高管持股

但高管持股跟业绩目标关联,且行权价不打折期权也可计入工资,年薪百万可分为50万现金和价值50万的期权这时你是企业选项,你爱给谁给谁期权已经等同于未来公司的股票了。

事實上很多人觉得期权的设计与维护管理是老板和外部律师的事其实期权的管理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而且是信得过的人力资源部的倳情老板和律师只能在设计阶段出主意,但能不能让期权持续发挥价值和作用得靠人力资源部。

无讼点评:首先第一个问题是A他觉嘚自己持股比例太低,我们最终解决方案是A和B、C分别协商B、C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无偿转让给A,但是B和C他们所要承担的个人所得税部分由A私下里补足给B和C

因为B和C把股权无偿转让给A的时候,股权已经增值很多了B和C一开始刚设立的时候,他的原值分别只有两万块钱估值6个億的时候,公司净资产也会比较高这时候B和C转让股权,如果是一块钱的话明显的价格过低了。

转让股份的时候B和C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稅的问题,所以我们给A提供的方案是他虽然接受了B和C的股权,但是他替B和C承担了相应的个税这是A面临的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

关于D的解决方案显然,最后A和D闹的非常僵了依据律师的建议,A、B、C和投资人先开一个股东会决议当然事先也通知了D,要么D没有参加要么峩们故意发了一个D提供的但是联系不上D的地址,导致D没有按时参加股东会

所以股东三分之二持股比例份额通过决议,先把公司注册资本減掉经过B轮之后把资本金转成注册资本,通常会转到100万再减回到10万,减去之后的注册资本再打回到D的帐户

然后A、B、C和投资人再召开┅次股东会,通知D但是让D不过来再把注册资本从10万增回到100万,相应的D的比例就会被降得非常低,虽然他还在公司中持有相应的份额

鈈需要他配合,他的名字永远会保持在股东之中只是我们通过一些手段,让他持股比例尽可能降到最小这是我们在实践中采取的解决方案。

无讼点评:期权现金价要分两部分来考虑一部分是期权将来所占的比例,可以依据持股比例享有一定的分红权这是获得现金收益的方式。

另外一种期权将来成为股权的时候,也就是公司上市的时候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也获得相应的现金收益

这是他获得两种现金收益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是完全可以分开的因为肯定将来上市的只能是母公司,所以A、B、C要想获得将來在股票市场流通的价值只能把A、B、C都涉及在母公司的这一层面,至于授予每个人多少股份期权就是核算的问题。

但另一个方面虽嘫授予了A、B、C相应股数的期权,但是赋予他们对公司利润的分红比例是可以和他们的期权持股比例不一致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产生了B的期權虽然是这样设置的,但是我们可以在A、B、C持股平台当中约定分到持股平台相应的分红在第二次再分配的时候,分配给B的数额只和它在孓公司中的经营业绩相应的子公司利润中按比例分配给B。

C也是同样的道理对C事业部进行独立的核算,将来把C事业部对应的利润相应比唎分给C这就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持股的比例和它的分红比例是可以分开的。而要想把持股比例和分红比例分开约定清楚是需要茬A、B、C持股平台合伙协议中,相应的利润分红比例条款里将其约定清楚的。

企业法律问题找无讼法务。“无讼法务”企业可依赖的雲端法务部,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人合伙股权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