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生病用菲菜子配药的流程是否会破戒请戒律师讲解

【广超法师主讲果逸居士笔录】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


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卋之前的古
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
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僦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
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
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汾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
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
報,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
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仂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


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昰造作(业)的真正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


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汾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
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
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荿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
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
量将来峩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


业因就形荿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
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洏
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
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个很著名的偈
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
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咜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
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

二、业的分类:业可分为很多种类

1、以身,口意三業来分。

  ①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②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

  ③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事物,就是意业身,


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
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①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

  ②惡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恶的果报。

  ③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扒


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的扒了一下
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塖佛教认为
无记业是有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
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
於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
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时候会
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的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
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
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所以
善恶业有时候并不因为峩们的心是善或恶,而是要以果报来决定才是最正

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

  ①共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

  ②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


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
和我们共同享用的;有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新加坡等
此皆是我们的共业。但共业Φ有不共业比如新加坡人有不同的家庭,每
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
他们造了某些同樣的业,共业组织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业

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

  ①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以肯萣,称为共业比如杀


人,果报是将来坠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也肯定,称为
定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鈈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
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坠入地狱,称为定业

  ②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


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
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仳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
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
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
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那
佛陀不是很差劲沒有能力吗?那也不是这样说,佛世时有一位阿 世王
他杀父篡位,后来忏悔皈依佛教在他死后,坠入地狱但是很快就脱离
地狱之苦,這是因为他遇到佛陀皈依三宝,求佛忏悔等种种善根因缘
是他的定业有如此的改变,但“坠入地狱”的这一定业一定是要受的

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


①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是今生死后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

  ②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囿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


为满业。我们今世做人就是过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业,但每
个人的果报都不一样所鉯除了引业之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
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又比如我们造
很大的善业,可升天享受天上的果报;如果造了很大的恶业,也可使我
们坠落到地狱中受苦这就是引业,但坠入地狱的每个众生的业报有不同
此为滿业。业的分类很多现在只讲这些,它们之间都有关系比如身口
意三业,有分善恶与无记就是说身业有善恶与无记,口业有善恶与無记
意业有善恶与无记。身业有共与不共业;口业有共与不共业;意业有共与
不共业它们之间都有关系。

  我们造业后来世要受果报,它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其实,业的活动就


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相续我们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着,这就是业的活动我们在
受业報的过程中,又再造新的业因比如说,我们有这样的身体脑袋和思想,
那是过去的业形成的;但是今生的我们仍然利用现世的身心继續造业故我们的
业报不一定是前世带来的,有些是今世做今世受。比如说抽烟今生通过一些
因缘,你染上了烟瘾;但是今生也可能丅决心把它戒掉这也是业。所谓业是种
种行为造作然后引发其他的因果报应,所以学佛者不应该误会业是前世带来的
我们可通过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使重业轻受轻业消除。如有人认为生病
是过去的业报就不去医治,那就不对我们今世可造业也可以转变业果,因为
不是所有的业都是定业有许多业是不定业,它是随着不同的因缘而转变相续下
去的我们的业如瀑流,并没有停止不变的业因这句话怎样讲?有些人以为我
们造的业因储藏起来不动遇到了某一些原因,就形成果报这是不对的!而是
我们造了种种业行为之后,它们互相影响一直产生变化,延续下去如果影响
他的外缘不够强,它的变化就很小所以你就以为它不动;如果外缘势力强大,
它僦形成了一个大的果报打个比喻:你小时候打死一只蟑螂,这个业有很多
一个是你的行为,一个是你与蟑螂的关系更有你当时起的惡念--杀心。这个恶
念延续下来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心中,但是你把它遗忘了它一直延续影响扩大,
使你将来会打老鼠乃至以后会杀人。但是如果你造了一些善业如持戒,忏悔
等它又会减小,甚至会消灭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屋子一切花草树
木等,都是过詓业的活动所形成的果报它显现在眼前,我们对它内心执著又
升起新的内心造作,以后它又会形成新的果报所以说山河大地也是我們业的活

  业的造作者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并不是一个“我”再造业它的主谋是五蕴


当中的“行蕴”。这个“行蕴”就是造作的种种惢五蕴的“行蕴”当中包含着
我们的种种烦恼,这些烦恼没有主人烦恼本身就是烦恼,并不是有一个主人说
他有烦恼也不是有一个囚有烦恼,当中没有一个“我”他没有一个主宰者。
假如我们有修行断除一些因缘,那烦恼就没有了故造业者实在是不可得。但
是認为没有“东西”在造业也不对它是五蕴当中的行蕴中的烦恼在造业。比如
说天下雨大地潮湿了,这是因为雨水弄湿了它这当中没囿主宰者使它潮湿。
同样的也没有人在造业而是烦恼驱使“业”向前继续活动。我们过去造种种的
业形成力量(业力)加上过去与现茬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所做的行为向前
继续推动烦恼本身没有主人,你今天有嗔心但明天可能就没有。如果你有修
行嗔心就会消灭,所以嗔心没有主人以佛法来说,它是五蕴法因缘生灭的相
生相续的幻相既是五蕴之间的种种法互相作用--相生互相一个接着一个嘚延续
下去,就形成了幻相好像瀑布形成这个例子:水一滴一滴的从高处相生相续地
泻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以为“瀑布”的幻相哃样的,在我们五蕴身心相生
相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幻相,因为我们有执著我执,就以为有造业者有
受业者,而实际上业与制造鍺只不过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既是说造业者受业
者只不过是五蕴的生灭,也就是因缘的生灭幻相罢了我们再以瀑布这个幻相来
做比喻:有一个瀑布,下面有一块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小滴冲击,石头变得光
光滑滑的你就会说瀑布把石头冲的光光滑滑的。同样的道理里面并没有瀑布,
只不过有很多很多的水滴连续的泻下来经过了很久,石头就光滑了并没有一
个单一的个体使石头光滑,而是不知幾千万滴的水把石头冲的很光滑同样的道
理,五蕴形成我们这个身心而它又把我们向前推动,使得我们以为有人在造业

  修行解脫者,进入无馀涅盘后他今生的果报身都舍掉,不再执取以后再


也不会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既是不受后有业的止息并非把它完全灭除,这是断
灭见;或是把所有的业果受完后业才止息。正确的说法是当业没有烦恼为缘
将来的业果就不会生起。比如说新加坡的蓄沝池里有很多水,你家要装置水管
再开水龙头,自来水才会到你的家里来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你家就没有自来水
在此比喻中,水管昰外缘蓄水池里的水是业因,业因没有外缘的引发是不会
形成果报的,此称为业的不生我们千万别误会,以为解脱者把所有的业完铨断
除而是他们没有烦恼为外缘,业果就不能生起故经中说:此灭故彼灭,此生
故彼生此话之意是:我们现在的烦恼不生起,将来嘚业有也没有机会生因为
互相因缘作用,有因必须要有缘缘不生,因就不会生成果报所以此灭故彼灭。
没有业果就不可讲有业因洇,果是相对的没有儿子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
没有儿子比如我现在出家了,我不是爸爸但是在座各位有孩子的,就是你孩
子的爸爸那你就有爸爸与孩子的因果。如果没有业果业因就不可得。打个比
方说:这里有一罐油如果没用它来点灯,那就不可说它是灯嘚因如果用它来
炒菜,吃了就排泄出去怎莫可以说油是灯的因,故没有果就没有因一个人没
有烦恼,那就不会受果报过去所做的┅切就不能称为业因。所以烦恼的止息
就是业的止息,并非断尽业因来止息业也不是承受完所有业果来止息它。

  佛法中所讲的“緣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一切法都是众因


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是无偿的
这是万法的实相,就是空相这个业也是万法,除了一些少数的无为法以外一
般的法都是业的作用。业是因为众生执著而有;我们迷惑在这缘生缘灭的万法
中执著而做种种行为与造作,使他向前延续这其中一无所得,没有东西在生灭
一个有智慧的人去寻求业的生滅相,其实是不可得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的自
相,自体故业没有自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论上对业的解说:

①、“诸业本不生鉯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句话之意是:


一切业本来不生,只有迷惑者才看到业的生灭比如我们从凌晨二点到六点,
唑在森林里观察“雾”我们看到朦胧的雾,观看它合适生灭又比如我们
把冰放在水里,冰慢慢的溶解那它何时不见掉?我们不能够看不到冰就说
它不见掉它一刹那一刹那溶成水,当你看不到它的形状时你说它灭掉。
同样的我们看到雾的形状时说有;我们看不到咜的形状时说灭。如果我们
真正坐在那寻找的话是看不到它的生;同时等它“生”出时,在坐在那儿
观察:早上阳光照到“雾”你也看不到它的灭。

只不过经过一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看到有一个自体,自性的“雾”就认


定它在或不在,结果就发现它生它灭。而实際上是没有“雾”在生“雾”
在灭。只不过是空气冷了水分子慢慢的增加凝结起来,我们就看到朦胧的
一片你就认为“雾”“生”叻。当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热了,水分子慢慢
蒸发“雾”慢慢不见掉,你就认为“雾”“灭”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里
面没有“雾”“雾”是我们给那片蒙蒙的水份一个名称罢了。所以业报也
是如此它没有生,因为没有自性;因为没有生所以它没有灭。

②、“若诸卋间业从于烦恼出,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这话之意是:世


间的一切业报都是由于烦恼而生但它本身是不实在的;现在烦恼,待会儿
就快乐了明天又烦恼了。它是变化无常不实在的。不实在的东西做出来
的东西怎么是实在的哪?因为业与烦恼幻生幻灭所鉯我们才可证悟到解
脱。既是说:如果业是实在的我们就不可能解脱。因为业本身是如幻如化
的生灭它没有自性,是不实在的没有囚束缚你,一切都是我们迷惑执
著而认为实有,当我们把这个执著放下我们就解脱,不会被这个业所转;
如果业是实在的有自性的,我们把执著放下的话那么这个业还是存在,
阿罗汉就不可能解脱生死了

我们对轮回产生迷惑的原因:

1、我们生不知来自何处?死不知往那里去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过去世怎


样来我们没有天眼通,不知道将来死了往哪去结果我们生起一些邪见,
胡思乱想想絀一套道理。

2、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听到见到他人讲一些生前死后的事,因为我们本身没


有体验不知是要信或不信?不知是真还是假?

3、世间有很多宗教和学说在解说人生的来去时,讲法都不一样我们没办法


判断谁是谁非,结果对这个轮回就迷惑不知道是否有此事。

⑴再生转世的记载:有些人能记得他的过去世今生是从哪里转世而来,被人


家报导出来;中国有这样的事印度以前就有了,现在的覀方也有这样的报

有一个人他出生后还记得前生的父母亲、儿子;是某个地方的人;住怎样


的房子等等。有些科学家或好奇者带他去尋找,结果找到了他的前世的
儿子已经变成老公公,他说出那个人名字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结果证实
是他前世的儿子那些科学家鉯及好奇者都相信他。

十多年前《海峡时报》曾经记载了一个女孩她自称前世是埃及一个法老王


的婢女,法老王死后他是其中的一个陪葬者,她被关在金字塔里不能出
来,就死在里面由于它记得法老王埋葬的金字塔的入口处,并且知道怎样
开了她带专家去试验,結果发现真的是如此这就是再生转世的真实记载,
这就证明了我们有前生

⑵通灵的现象:既是灵媒,这些人能与死人通消息这种现潒证明人死后并不


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些灵媒的神识可以离开身体让死者上他的身讲话,这
声音就是死者的声音这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了百了,还是在活动中

⑶天才儿童:他们生下来不必学习就有特别的能力。最近报道一个六岁的女童


他的父亲发现她有特别的能力,他放下电脑的工作专心教导她,结果十二
岁的她考上了大学十六岁要考取博士学位,她的愿望是要当一名大学教授
一些天才音乐镓,如莫扎特、萧邦等有些小小年纪就会拉提琴,有些会作
曲他们的天份是前世的业带来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

⑷催眠术:现在嘚催眠术很厉害,有一些人通过催眠后可以讲出前生的一些


事迹。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事情半信半疑但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真有此
倳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能力记忆起前世,因为他们在清醒时被现前的境界所
转所以没有办法回忆。

⑸宿命通与天眼通:一些有高深禅定笁夫的修行人可以用宿命通,知道自己


或他人的过去世或是以天眼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未来世。在印度的喜马拉
雅山附近有许多修禪定者能入很深的禅定,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与
未来世,有些修禅者甚至能观察到八万劫以前的事情他们相信有轮回,所
以印度昰世界上第一个相信有轮回的国家

九、对业与轮回的误解:

  佛教徒相信业、相信轮回,但对他们有误解

⑴、有些人认为佛教的业與轮回,是释迦牟尼佛从印度教的修行者那学习来的


而事实上并不是。业与轮回是世间的真理因为印度的一些外道先发现,他
们演说絀来而释迦牟尼佛是一位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悟这世间
的真理它所讲演的佛法也必定符和真理,外道把这业与轮回先讲演絀来
佛陀也阐释业与轮回的道理,但这并不等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业与轮回是向

⑵、释迦牟尼佛诠释的业与轮回与外道所讲的不一样:佛教认为业与轮回是无作


者、无受者、没有主宰佛陀说诸法无我,故无造业与受业者;印度外道发
现业与轮回的存在但是却找不出原洇,他们认为业与轮回有一个主宰者-
-大梵天;而佛教认为业与轮回没有主宰这只是世间自然的法则,以佛法
来讲既是“法尔如是”。

⑶、业与轮回是假有的幻相我们相信业与轮回,但千万别把它当作是实有它


是假有,因缘幻化而有不实在的。这个业非常非獨立存在。“业非常”
之意既是:有些人认为在百千万劫以前造一个业因它可以储存不变,留到
今世才受报这就是“常见”。如果一個东西“常”它就不会再变化,故
业非“常”“业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此话之意既是:我们造了一个业,
它并不是独立形成的是眾多的东西配合成的;即是我们造业时,并非只造
了一个业而是同时造了很多业。这些业之间互相为因缘和合而生成所谓
因缘和合,既是一个东西并非由单独一个东西生起,而是由很多东西互相
配合而形成的业也是如此,既然是因缘和合它不是单一的,不是独立┅
个存在的它是由很多东西互相影响,因缘和合而形成的比如:我们做了
一个偷盗的业,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单一的行为表现但是倳实并非如此;
它是贪心、有恶朋友、或是没福报,需要它但又得不到,而造成要偷盗
业是不能断灭的,他一直向前延续与不同的外缘作用,就有不同的转变
当它转变形成了果报,我们就要受报;它不形成果报咱们就无需承受了。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


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
缘。十二因緣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
(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受箌有个人生
的过程,有一个生命在生死轮回;实际上这其中无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

佛说十二因缘是一大苦聚我们学习十二因缘僦是要明白苦在哪里?要从十


二因缘当中怎样得到解脱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


慥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
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苼起;有这样的东西消
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

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

过去因:无明是过去洣惑。


    行是过去造业

  ⑴、无明:我们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于佛、法、僧三宝不明白,


也不知不觉这就称为“無明”。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的总

  ⑵、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发动心驱使身,口意造业,此称为


“行”此慥作产生将来的果报,既是我们今世所受的善恶诸业的果报所以
“行”就是业报,使我们投胎轮回生死
  现在果: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苦果。

  ⑶、识:众生前生死时名色(精神与物质)的活动散灭,而转成另一系列


的精神活动好像前世是人,死后轉生为乌龟那做人的精神活动就灭,转变成
为乌龟的精神活动因惑业导致,此“识”重新入胎此“识”与前六识(眼、
耳、鼻、舌、身、意)不同,在此处特别指入胎的“识”在南传佛教只说为
“识”,但大成佛教的唯识宗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死后,生湔的名色
散掉心识继续活动,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阴身,它能够入胎

  ⑷、名色:名者心也,“色”者身也“识”入胎后,身軀及精神组成胞


胎胞胎渐渐长成,物质的身躯慢慢的形成就有六根;精神活动也慢慢产生知
觉。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当它六根还没圆滿生成时,精神活动成为“名”身躯
的生长称为“色”。实际上现在我们也有“名色”既是眼前身心的精神称为
“名”,身躯称为“銫”;但当胎儿生长时六根未具,精神与物质的活动称
之为“名色”。这是为了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而特别给予的名称。

  ⑸、陸入:名色慢慢生长六根生出来后,就有“六入”因为我们从此得


到消息,知道外境故称为“六入”。“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
舌、身、意。因为“六识”从此生起像树根能长出树木,故称为“六根”六
根成长依胞胎,成长圆满之后胎儿就从母胎Φ出来此时六根就完全具足。

  ⑹、触: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成为“触”。此事一个心理作用成


为“心所”,并非两个东覀接触之意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
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
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由识至受
皆由过去业力引起、不自在故是苦果。

  ⑺、受:有了这个觸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而生起苦受、乐受、不苦不


乐受--舍受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
“触”一直到“受”,这些都不是我们所需所要是因为过去无明造业,现在承
受到果报而使我们拥有之。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現在因:爱、取是现在迷惑。

    有是现在造业

  ⑻、爱: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对于所受之事物产生贪爱。因为有了受


就囿“爱”对这个受染着、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让它看东西,
肯定它受不了会觉得很辛苦。眼睛整天爱看东西对境界貪爱不以受为苦,使
我们对这个贪爱产生种种的执著此贪爱有很多种,主要有两种:一者、境界
爱比如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起爱染惢;二者、自体爱,即是我们贪爱有一个
“我”贪爱这个身体是“我”。由此贪爱引发一切烦恼而起种种造作

  ⑼、取:由于这个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称为“取”。不止不愿舍


离还希求将来获得更多,即是希求将来有取可分为四种:一者、欲取:即是
峩们执著,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贪爱的东西称为欲取。二者、见取:对于我们的
知见、思想起贪爱追求更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懂得道悝是最好、最优胜的而
执著它称为见取。三者、戒禁取:此亦是一种贪爱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解
脱,能得福报等等四者、我语取:此是对我的贪爱。这些执著都是贪是我们
过去的业习,现在显现出来比如你有抽烟得业习,现在眼前有一只香烟就对
他起贪爱;没囿抽烟业习的人,就无此贪我们过去有种种业习,现在境界当
前就起种种贪爱。在这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既是眼前的迷惑也就昰一念
“无明”之心。无明有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但是此十二因缘中特别指的是
贪爱,它最严重可以引发业力形成将来的果报。洇为我们渴求、贪爱、使到将
来它形成果报固在十二因缘中,贪爱占很重要的位置因“爱、取”故生将来

  ⑽、有:因为我们执取渴求,希望将来拥有许多东西因执著而产生了将来


之“业有”,称为“有”这个“有”又称为“三有”。一者、欲有:既是欲界
的业報;二者、色有:既是色界的业报;三者、无色有:既是无色界的业报此
(业)有由爱、取(烦恼)所发动之身、口,意三业而生之新業因令此生死
后,再生之识得到滋润
未来果:生、老死是将来的苦果。

  ⑾、生: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


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⑿、老死:有生故将来必有生理及心理退化、贪生怕死、厌老死等身惢之


苦,故说五蕴之十二因缘相续无有穷尽,它形成一连串的因果

  十二因缘就是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之造作;因为造业而叺胎故有入


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
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
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
们希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死

  这十二因缘就是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不是直线式


洏是一个轮转。既是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取;现
在的爱、取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它一直循环不息周而複始。在十二因缘中
我们要知道有迷惑,因迷惑而造业;造业后我们就要受业的果报--苦果在受苦
果的当中,我们继续迷惑继续造业,造业后又再受报这样的循环作用,称为

  一切诸法都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缘尽则散灭,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


无。”众缘和匼时我们就以为它生因缘散了我们就以为它灭,故名缘起缘起
是指在因缘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种原理、法则

  因缘成熟,果报苼起称为缘生。缘生是指缘起法中所生之法它是一种果

  ⑴、无主宰: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没有主宰者我们以为事间的一切东


覀,总是有个主人有个主宰者,这是一种执著十二因缘告诉我们没有作者,
没有主宰者那是因为我们无明、无知,产生了种种造业嘚行为因而促使我们
入胎产生识。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个识识是由谁主宰?它没有人主宰只不过是
无明和行的产物。比如一粒种子放入泥土中,加上阳光、水份与泥土就发芽
生长,这其中没有主宰者

  ⑵、无作者:无明缘行,行缘识;即是无明生起行行生起識。这当中无主


宰这其间也没有作者,就是无明作行行作识,识作名色从十二因缘来看,
造业者是爱与取那是因为迷惑而造业。洣惑的“受”、“取”并非我故说无

  ⑶、无受者:在十二因缘中只不过是识、名色、六入,触、受在作用这其


中并没有人在受果報;我们总以为有一个“我”在受果报,这是不对的;那是
识、名色、六入触等种种法在受果报。比如说:有一间亚答屋被火烧难道昰
它在受果报吗?不是的它是亚答屋的叶子,里面的木材等东西因为加热,就
燃烧起来;它燃烧后就灭了里面没有受果报的亚答屋。由亚答叶、木板等材料
组成一间被我们称为“亚答屋”的东西;同样的由识、名色、六入、触、受形
成一系列活动,我们把它称为“眾生”实际上没有一个实体的“众生”在受果

  ⑷、无自作用:十二因缘当中,没有一个因缘可以自己作用必须依靠其它


的因缘。恏像我们的六根从胚胎来胚胎从“入胎的识”来,识从业报来等等
所以每一个都是靠其它的因缘生起,它不是自己在作用

  ⑸、從因生:因为不是自作用,也没有作者在做故从因生。

  ⑹、不自在:十二因缘的流转是令我们不自在的;因缘的相生相灭,不是


峩们所需所要甚至于这个爱、取也是因为过去的引发来的,里面并没有一个我

  ⑺、托众缘转:十二因缘中的任何一支都不可以单独產生作用它要依靠众


多因缘引发,才能转来变去所以说它需要托众缘转。

  ⑻、无常、苦、无我:十二因缘中的每一支都是无常洳果它不是无常,就


会保持不变不必依众缘生;如果它不是无常,也不会促使其它法的升起因为
无常生灭,才会有不同的东西相续生起因为无常故苦,苦就是不自在不自在
故无我。如果有人说:我要举手就举手我要作什么就做什么;但这十二因缘的
流转我不能舍棄,故那并不是属于我如果是我,我要对你起瞋心现在就可以
瞋,但是如果是十二因缘我要它瞋你,还要依众缘使它瞋才行所以峩要依种
种因缘才能起瞋心。又比如我要你现在对母亲起瞋心因为没有瞋的境,故瞋心
生不起我们对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不能做主,故咜不是我

  ⑼、性空: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每一支都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皆是因缘


相生相灭故说其本性空。我们听到“空”芉万别误会是什么都没有。所谓性
空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没有真正的自体,不实在它的本性是空的,称为性

五、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觉悟时他于菩提树下观这十二因缘,发现众生有


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众生,使他们解脱因此佛陀从十二因缘的老死
开始逆次而观察:一切众生都得承受“病”、“老”、“死”之种种痛苦,他以
智慧慢慢的发现到众生有“老死”是甴于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
有”,所谓“业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我们有了将来欲界、色界和无
色界的业,它们会嶊动我们将来要重新出世--生;佛陀观察到并没有“我”在
造业而是身心(假我)对世间的种种事物产生了执取,渴求将来有造成叻有
业报;我们有“有”是因为有“取”;有“取”是因为有“爱”,我们过去的业
习对事物有贪爱接触境界时,贪爱心就生起对境堺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执著;
“爱”的生起是因为有“受”,我们的六根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们贪
求乐受。因为有乐受造成我們业习中“爱”的心生起;反之它则不生。假如我
们天生是聋子从没听过声音,那对歌声、鸟声等就不会贪爱;因为我们有感
受到声喑,所以才会贪爱它佛陀说我们有“受”,就有贪爱所以受是爱生起
的原因。我们有“受”是因为心依靠六根接触外境根、尘、识產生“触”,因
为有“触”所以有“受”。佛陀继续观察发现有“触”是因为有“六根”,
没有“六根”我们的心就没办法与外境接觸;接着佛陀又继续观察发现“六
根”的形成是因为我们在母胎里有“名色”的活动,所以产生“六根”;佛陀说
因为有“名色”所鉯有“六入”。我们会受生就是有“识”我们死后,精神
继续活动我们会被业转去入胎,结果就在胎里成长佛陀发现有“识”入胎,
就有“名色”;那“识”又是从那里来那佛陀不再追察了。然后佛陀观察由于
有“识”故有“名色”;因为有“名色”故有“六入”;因为有“六入”,故
有“触”;因为有“触”故有“受”……顺观至有“生”故有“老死”,此称

六、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我們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


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就没有“老死”;灭彡界“业有”就
不“生”;如果我们不执“取”,那“业有”就不会生起;只要把“爱”灭掉
“取”就不生;因为“爱”是过去的业习,只要把它灭掉就不会执取了;“
受”灭则“爱”灭,以此类推最后只要无明灭掉,此大苦聚也灭然后顺观无
明灭故行灭,乃至老迉亦灭

七、如何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

  只要现在不造业,不迷惑那现在的爱,取无明就断除、觉悟过去所造的


业就好像无根的樹,再也生不起既是说,这十二因缘告诉我们过去的无明与
业行延续到现在,如果我们觉悟不爱不取就不会产生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等烦恼。无此烦恼后我们就会发现十二因缘中的每一支都是无常、无我、缘生
无性。既然如此那又是谁在生?谁在受老死那當这些执著都没有了,我们就
会觉悟到没有一个众生在流转生死受轮回之苦。只要觉悟现前的无明在爱、
取时不迷惑,我们就会发现這其中没有我既然无我,就不会继续流转同时也
会发现到,所有的迷惑都没有了我们在爱、取之前,感受外境的当时觉悟
它,不洅去执取这样就不受后有。

八、十二因缘的三世两重因果:

  无明与行是过去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我们现在所受的果報;


我们现在有爱、取就会造业,是现在的因将来就有生、老、死;所以过去因是
过去世;现在果、现在因是现在世;未来果是未来世,总共有三世那么三世为
什么又说两重因果?第一重因果是过去因形成现在果;第二重是现在因造成将来
果所以十二因缘中有三世两偅因果。它又告诉我们惑、业、苦的轮转因为迷
惑造业,所以要承受业报之苦;我们在苦中又迷惑迷惑又造业,造业又受苦
周而复始,没法间断与中止

  后来的论师把十二因缘讲为胎生学说,好像在解说怎样入胎在胎中怎样生


出六根?六根圆满怎样出胎出胎後几岁有触,几岁有爱、取等等这是一些论
师如此诠释,不是佛陀阐述的好像《俱舍论》,就是以年龄的划分来讲解十二
因缘这是鈈正确的。佛陀讲十二因缘时不说三世两重因果,也没有说惑、
业、苦只是直接了当的说十二因缘,后来的论师加以分析说它有惑、业、苦
以及三世两重的因果,此虽非佛说但是这是正确的。

九、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迉”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


“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顺、逆观与
还灭门的顺、逆观。┿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的原因所
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所灭的果报顺观僦
是“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就
灭,……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要灭“苼”就要灭“
有”要灭“有”就要灭“取”,……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㈡、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中的十二支缘生法其共同性质是无常、无我、没有


作者、没有受者。佛陀还告诉我们生死流转真正因果之所在不明白十二因缘
者,就会误会这世间与人类都是上渧所创造的;或误会人是父母生的以为人从
前是什么都没有--无因,突然间从母胎中出世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我们
学习十二因緣以智慧观察而破除之。

  ㈢、应以智慧观察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我们的识入胎、名色、六入(六


根)都不能改变;我们眼睛一矗感受到柔和、鲜艳、暗淡等颜色的刺激;耳朵听
到和谐或是刺激的声音等,这些由我们的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触”因触
而产生嘚“受”,我们也都不能改变然而我们要觉观它,把握它假如我们很
清楚的觉悟到这个“受”的话,那必定会认识到它是不自在是苦的,这时我们
就不会有爱、取了既是说我们现前的六根,接触外境时觉悟到耳朵感受声音
的苦、乐;眼睛感受颜色的苦、乐,那就囿办法放弃爱、取;如果不能觉知就
会坠入爱、取中。也既是说如果你对“受”明明了了,那爱、取就有机会放
下;如果我们对“受”观察觉悟然后来觉悟爱、取,使他们不再生起如果我
们能把握,那就可了生脱死我们过去有无穷无尽的业与无明,但是现在的觉
悟就能够把它们全部丢掉。打个比喻说:一个做母亲的人对子女贪爱执著,
儿女快乐她亦快乐;儿女悲哀,她也悲哀如果有一天她觉悟到;这个人跟我
有一段因缘,前世与我的缘比较深今世生活在一起,如此这般地做母子(女)
罢了你无需为他而悲哀,也不必為他而快乐他有他的业,为什么别人的悲哀
与快乐你无动于衷?而子女的悲哀与快乐却能牵引你使你喜上眉梢或牵肠挂
肚?如果你觀察到这一切都是缘份看的很清楚的话,这个悲哀与快乐就会消
除讲的更简单一点:有钱人玩古董,古董是什么是石头、破砖烂瓦?其中有
何物值得你爱使你执著?这个杯子有什么东西使你快乐没有。但是一千年的
杯子你却对它有无穷的乐趣,爱不释手那时洇为你贪爱它。如果你观察到这
也不过是个千年的杯子罢了现在这个杯子也是杯,我为什么要执著千年的杯子
那如果你看清楚,把它放下那就没事了。所以我们要观察贪爱是从哪儿生
起才能把贪的烦恼放下。其他的种种烦恼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觉悟、掌握咱
们的惢念,爱、取不生那么一切终归与寂静,烦恼不生起内心一团平静,寂

  ㈣、佛陀在经中对十二因缘有各种譬喻:


  ⑴、植树的譬喻:流转门有如种树浇水加肥料树木就茁壮成长;还灭门如
种树不浇水,不施肥树木就长不好;如把树砍掉,那它就长不起来十②因缘
也是一样,我们在“受”这儿加水、加肥料(加爱、取)那它就越长越多,长
出将来的业有生、老死。如果在“受”这儿把它斬断爱、取(不加水与肥
料)那它就不能成长,甚至于“受”也不生那你就进入无馀涅盘。

  涅盘有两种:一者、有馀涅盘二着、无馀涅盘。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是


处在有馀涅盘的状态,他没有爱、取了这就好比一棵树,不加肥料和水但是
树根和树干还存在,继续等到这棵树老、死因为阿罗汉有过去的业继续存在,
如果他今生的身体舍报后没有了“受”、“触”、“六入”,那就好像树根断
了他再也不来受生,那么我们就说他把这十二因缘这棵树的根都斩断再也不

  ⑵、油灯的譬喻:如果油灯添油,他就会继续燃燒反之油灯就会熄灭,佛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十二因缘时如人口渴,发现一口井但井水有毒,千万


不要喝它这比喻爱、取如口渴,我们所喝的水就是业报它有毒,喝了会被毒
死使得我们再来轮回生死。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些业报就不要去爱、去取,这
样才能截断生死的流转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


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三
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道理是否符合佛
法,凡是符合三法印嘚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谁说的。因为此三法印是由
佛陀讲演出来所以它是印证真理(佛法)的一种方法。

  什么叫法印所謂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为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只要世间人有智慧,也能通晓的道理称为世间法。十善業
道就是一种世间法除了这些世间法外,佛法中还有出世间法它是佛法研究的
道理,教导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这些真实的道理就是符匼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
及涅盘寂静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与破环,所以
佛陀说没有人能破坏佛法三法茚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间
法,所以世间法就绝对不可以用三法印来印证比如说,世间法教导我们行善
追求人生嘚快乐,这是不符合三法印;只有那些教导我们出离世间、走上解脱之
道的佛法才是符合这三法印。三法印并非能印证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证佛陀所
讲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与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
生死之康庄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导我們朝向善道,但还是在三界六道中轮
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三
法印。那怎样才是究竟法呢世间的真实相既是真正的道理,称为究竟法所以

法的意义:法就是轨持的意思。“轨”是它有一定的范围与相貌能够给我


们知道它;“持”是能够保持它的特性。既是这世间任何东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
保持一个时候被我们知道,称为法比如说:“雨水”,雖然它从天上滴下来只
是那么短短的时间但是它有一定的形状,保持一段时间让我们知道它,此称
为法甚至于我们的心念,一念一念、刹那刹那地无常生灭我们知道它存在,
也知道它有一定的相貌这也称为法。此外“法”还有道理、方法等意义,它
们都保持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相貌与形状,让我们认识它此皆称为法。

因缘造作之法称为诸行“造作”之义是我们用心驱使身、口、意去做种种


荇为,称为造作它分为身体(身、口)造作和心理(意)造作,凡是有造作都
称为“行”“行”的意思是造作和迁流变化;“诸行”昰指一切造作迁流变化
的法。诸行的范围包括时间、空间和世间的迁流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世间,看见
种种物质和东西;时间一刹那、一刹那不停的流逝着迁流变化;空间也在变化,
但我们感觉不到诸如此类的因缘造作的法,皆称为行

为什么这个世间都称为行呢?因為世间是众生过去所造的共业它们是相同


的业报,现在显现出来因此我们此世感受相同的果报,故称它为行根据佛法
说,这些法必嘫是无常;我们的身体与心念都是无常变化

世间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你们当中或许会有人说地球是永恒的


但根据现代科学镓研究的结果,地球终归会毁灭而且根据佛法说,我们生活的
大地(地球)总有一天会毁灭既是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四种变化。“成”
就是形成;“住”就是它停留、保持一个时期;“坏”就是慢慢毁坏;“空”就
是它会消失掉世间的变化都有成、住、坏、空。卋间的任何东西都有它形成的
时候形成过后会保持一定的相貌,过了一个时期它慢慢地坏掉,最后消失得
无影无踪称为空。甚至于卋间的物质有生、住、异、灭的变化,“生”既是
它的形成;“住”既是保持它的相貌一个时期;“异”即是它一直在变化;“灭”
既昰它消灭掉比如说:你们现在看这块白布,工人在纺织时称为“生”;它
保持相貌一个时期,称为“住”;但是它以后会慢慢变化稱为“异”;最后它
会变坏,完全不见掉称为“灭”。世间的物质是如此无常变化我们的身体和
生命都有生、老、病、死,这是大家嘟知道的不必我多加解说。我们的心念
年年在生灭。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世界)世上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生命
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灭变化的故说无常。它们之所以无常是因为属于
“行”,都是造作而成的比如说这个世界,使我们过去所造的业紟生显现出
来,所以世界是众生的心所造的大乘经典中说:“万法唯心造”既是此意。世
间一切的法是我们的心所造所以称为造作。既然是心所造那就是“行”,它
是生灭无常的再说世间的种种物质、身体也是我们的心业所造成,所以一切都

佛陀教导我们一切无常并非教我们在这世间看所有的万物都无常,而是要


我们明了无常的道理根据佛法说无常有两个道理:一者、三世迁流不住,既是
今世、过去世、未来世一直在那边流转,没有停留故无常。它是我们的业所
造成的;二者、是无常的真正道理既是诸法因缘生灭,所以無常既是世间所
有的一切事物,是它的结果这个结果必然有它的前因,称为因这个因与种种
外缘配合而形成果。比如说苹果它是甴苹果树、水分、阳光和泥土等外缘配合
而形成的。苹果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从原因到结果必然有变化如果没有
变化,因还是因果肯定不能生,所以我们现前的一切都是果果要有因形成,
因要形成果就要变化因缘如此的连续,所以说无常

佛陀经常在经中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既是说有因缘会合,果


报即生;因缘散坏它就灭掉,所以说它无常世间人都知道这个无常,但是还
囿很多无常是我们不知不觉的那既是我们的心念,它的每一念都是无常打个
比喻:你们现在做在这里听我讲话,声音一念一念的过去它也是无常的,这一
类的无常与前面所讲的无常就不一样既是世界、物质和生命的无常和心念的无
常是不同的。故无常有二:一者、┅期生灭无常;二者、刹那生灭无常一期生
灭无常是:一个东西在一个时限内有生、住、异、灭,它是无常的但是这一期
生灭中的“住”时期很长,我们愚痴以为它没有变化,认为它是常的比如杯
子,今天你用它来冲茶明天也用它,结果就认为今天的杯子和明天嘚是一样的
它那里是无常呢?实际上它有刹那生灭无常如果你们问科学家杯子里有何物?
他们会说杯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又有很哆电子,那些原子和电子一直不停的
在震动不就是无常吗?但是凡夫不知道之看到它的外表而已,就认为它是常
的事实上,世间任哬东西小至原子、核子,没有一样永远保持着它的相貌
它们都在无常变化。甚至你们用杯子来装热水或冷水温度产生变化,它会膨脹
或收缩它也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看不到就认为它没有变化,所以称为住
一期生灭里的“住”使得我们产生误解,以为它是常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到一期
生灭中,还有刹那生灭我们凡夫很难感觉到这个刹那生灭,因此我们会认为有
些东西是常的有科学研究的人僦会知道物质的刹那生灭。除此之外我们的身
体和心念,它们都在刹那生灭比如你认为今天的身体和明天的是一样的,而实
际上并非洳此今天你身体上的细胞跟你明天的已经是不同;今天你剃了胡子,
明天摸一摸下巴它又长出来了,所以我们的身体上的一切都在无瑺变化那我
们的心念呢?它也是无常变化这个无常变化到底是否有永恒的个体存在呢?根
据佛法说是没有既是说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覀,我们众生愚痴执著认为天、地
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说天长地久根据佛法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天地也会成、
住、坏、空它最終会毁灭,所以也是无常因为我们感受不到,所以就认为它

根据佛法说世间任何的东西有因必有果,所以因果的变化是无常的以此


看来,我们不必再看成、住、坏、空只要知道任何东西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
因变成果就是无常任何一样东西必然有它的前因,它就昰无常所以说诸行无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


称为法“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間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
所以佛说“无我”。“诸法无我”并不是说这个世间有一个“我”然后佛要你
观想“无我”来破除之;而是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是没有“我”,我们内心执著
根深蒂固的觉得有一个是“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是没有的那到底是
否有?让我们来看什么叫做我“我”就是主宰之意。比如说我要把手举起,
我能够主宰将它举起来这叫做主宰;我的另┅个意义就是它“常”、“一”,
既是它一直存在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也就是明天的我它没有改变,
叫做“常”;“一”既是这个我是单独一个不可以有两个。世间人认为“我”
是唯一的所以它称为“常”、“一”。我就是“主宰”、“常”和“一”咜
又不变的意思。一岁时的我是我十岁的我还是我,甚至于老了还是那个我所
以它不变,这就是世间人对我的解说此意义的“我”昰否存在?佛说没有你
们相信吗?我们听闻佛法经常说无我、无我,我们可以不必相信最好去寻找,
看它是否是真的“无我”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确定没有那你就是有真正“无
我”的知见,并不是相信而已

㈠、身体是不是我?如果身体是我那身体的哪一部分昰我呢?你们找得到吗


在手、在脚、还是在头?都不是没手的人,讲有我;没脚的人也说有我,所
以我到底在身体的哪一部分呢伱在身体里寻寻觅觅,觅觅寻寻最终你会发现,
并且非常肯定“我”不再身体里既然不在身体里,或许“我”在外面吧那是
更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外面的东西你没办法主宰。比如这个杯子在你
身体外面、你做不了主你不能要求它,所以并不是我“我”鈈在外面,也不
在里面难道它是在身体的中间?有吗没有。我们在身体里面、外面甚至于
中间,都找不到所以“我”并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并不是我

㈡、心是不是我?有人认为既然这个身体不是我,那么这个能想能知的心就


是“我”吧!你们是否曾经这樣想过?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心修行,这个身体是
假的所以心假借身体来修行,这个心是真的它才是“我”。这是否正确呢
让我们來看:心念可分为前念、后念和现前的念。前念的心已经灭了;比如说
刚才你们的心听我所讲的法,刚才的心已经灭掉了所以“我”並非前念。上面
讲的“我”是不变的既然它会灭,那肯定前念不是我;后念的心还没生起既
然还没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现在的念所以我们的前念和后念都不是我。那

佛陀经常形容我们现在的心如瀑布如流水,它一直念念不停留我们的心


如流水,它既生既灭鈈能自主。打个比喻来说:当眼睛看到红色的东西时心
就想起红色;如果看到蓝色的东西,它就想起蓝色由不得你!因为你心里所想
嘚东西时受到外境所影响,你被烦恼拖着做不了主。比如人家骂你你闹起烦
恼就回骂人,你丝毫做不了主我们现在的心一刹那、一刹那第生灭,你做不了
主既然你做不了主,你就不是主宰所以“我”并不是现在的心。

㈢、身、心之外有个“我”吗身体和心念都鈈是“我”,那么到底谁才是“我


”我们在身体(物质活动)和心(精神活动)中找不到“我”,或许有些人就
以为在身、心之外有一個“我”这样我是否有?它是谁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
“我”,它不是精神、非物质、不是身体那它是否有烦恼呢?我可以很肯定的
告诉你如果有如此这样的“我”,那它一定没有烦恼我们有种种的烦恼就是
因为有身、心在活动,所以知道这个“我”有很多烦恼泹是那个非心、非物、
非身的“我”,它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如果有一个没有烦恼的我在身、心以外,
那你就已经解脱了但是你现在还沒有解脱,所以你不要妄想在身、心和物质以
外有另外一个“我”,它在控制着我们的身、心如果有的话,它也不是你

在佛法中有兩种人执著有“我”:一者、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


二者、执著五蕴的身心就是“我”。刚才讲过这两种都不是“我”既身心不是
“我”;身心以外非身、非心的“我”也没有,所以“我”不存在从以上的推
理来看,没有一个超然物外的“我”也没有在身内、身外的“我”。

佛陀说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既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


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昰一个聚合,以佛法来说既是五蕴:色、
受、想、行、识。色既是身体;受、想、行、识既是心五蕴就是身和心,佛陀
说它是种种因緣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但是我们却把此
身心称为“我”这并不是说有一个“我”在身心里面,也不是说这个身心有一
个“我”是我们把它叫做“我”,那既是“假名我”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
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嘚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
亦复如是在这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假名我执著
以为真,称为“我执”我们现在应该明白,所谓“我”原来是一种执著“执
著”之意是什么呢?我打个比喻:有人抽烟慢慢的就染上烟瘾,对香烟执著了;
如果我们一直教导一个人“我”“我”……;这个身体是我这个心是我,那它
就执著了认为这个“我”是实有,它就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执”。由于
这个“我执”我们就生起种种的烦恼。“我”原来是这样来的所以佛陀告诉
我们“诸法无我”。佛陀告诉我們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但是可以将五蕴称为
“假名我”。佛陀也用这个“我”甚至于佛经的第一句话说“如是我闻”,但
是我们要清楚的确认它只是名称没有一个实体,所以称之为“假名我”

为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诸法无我”,我们就得认识什么是“自性”世間任


何的东西,经常保持一定的相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称为“法”凡是我们
所看、所听或接触到的东西,既是“法”;我们要认識这些“法”就得给它一
个名称,过后我们执著这些“法”,认为它是真的实有的。比如雨水:天上
乌云密布下起雨来,你就认為这个世间有雨水这雨水当中是否有一个实体存
在?没有“雨水”也只不过是水罢了。它是地上的水份被阳光照射就变成水
蒸气;沝蒸气升天称为云;云在空中飘来飘去,遇到冷空气就凝结成水滴水滴
越集越多,越来越重就从天上落下来,形成了雨水因为这样嘚作用,让你感
受到“雨水”的存在所以你给它名称。在这名称底下你就以为有“雨水”滴
下来。在这世间是否真的有一个东西称为雨水呢完全没有。那些水滴掉落到地
上就变成河水、溪水,最后变成你喝的水我们执著世间的一切“法”有完整
的自体,它保持着┅个形状你就认为它是真实的存在着,我执亦复如是

“我执”有两种:一者、人我执;二者、法我执。“人我执”既是执著世间


有一個众生为我事实上五蕴身心以外并没有东西,但我们认为有一个人--我;
也既是执著身、心以外不是身,不是心的我称为“人我執”;此外,我们对
“法”也有执著认为它有自性,比如说我们执著天地之间有太阳、天空和地
面,这就是所谓的“法执”而我们執著五蕴的身心(法)是实有法,故称之为
“法我执”;“我执”造成我们认为世间有我故我不可得,本来没有我打个
比喻:请问你镓里的猪叫做什么名字?假设你家根本没有养猪那肯定它没有名
字,是吗所以你的心里根本没有这个我,但是你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峩”在
这个世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的身心世界中根本没有我,佛陀也告诉我们“无
我”这是真实的道理。你们如果不信尽管可鉯从身体、心念、身体心念以外
去寻找,看它是否存在结果你们是找不到的。找不到而你还认为有那时我们
的愚痴、执著,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此是三法印中的第二个法印。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中的“行”和“法”之间的差别是:“诸行”


是指造莋的法;“诸法”是包括有造作和没有造作的法在此世间,法可分为“
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有为法是我们迷惑造作,它生灭无瑺所以说有为
造作的诸行无常。有为法无常无为法(涅盘)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在这涅盘
的法中并没有我。诸法无我中的“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诸行无常只包括
有为法。因为涅盘是没有造作--无为法它也是无我。诸法无常是不对的诸
行无常才对,因为囿些是无常的有些法(涅盘)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的所以
诸行无常不包括涅盘,如果说涅盘是无常那就错了。所以我们不能说诸法無常
我们必须说诸行无常。但是我们可以说诸法无我既是肯定在一切有为法或无为
法中都没有我。但是不说诸行无我诸行肯定无我,诸法也是无我所以说诸法
无我便包括了诸行无我,但是诸行无常诸法未必无常。

涅盘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成为Φ文称为圆寂。“圆”既


是圆满;“寂”既是寂静我们通常会看到 文上写某某出家人圆寂了,此意既
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盘了这是錯误的,是一般人误用的是一般人误用了这个
词语。“圆寂”的意义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灭。
“灭生迉”是众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了生脱死了,称为灭生死;“灭
烦恼”是凡夫有种种烦恼如果觉悟,把全部的烦恼都放下既稱为灭烦恼,涅
盘又称为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与烦恼。那么“解脱”是怎么一回事那打一个比
喻:你们被关在监牢里面,今天被释放偅见天日,得到自由得到解脱,解脱
有自由的意义解脱是针对生死与烦恼来讲,佛陀说我们众生被烦恼所束缚所
以要从烦恼中解脱絀来,得到自由烦恼是我们心中的监牢,把我们的心层层的
捆绑住给予我们种种痛苦。解脱烦恼并没得到一物,反而是把心中的贪嗔痴
及见解所执著的渣滓皆丢光如果追求解脱者想“得到”解脱,那就是错了因
为解脱是“什么都得不到”,心中无所得才叫做解脱只要你得到一物,就没办
法解脱因为解脱只是把一切的烦恼放下罢了。证悟涅盘者真正见到不生不灭的
诸法真相(涅盘)我们凡夫茬这世间所见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无常的生灭(
诸行无常),对不生不灭的诸法真相不知不觉;修行者解脱生死证悟涅盘时他
见到万法原来是不生不灭的,此是诸法的真相佛经中常说:“证悟涅盘的圣者
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灭。”

涅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经常会誤解涅盘是一种境界,很多人以为我现


在在生死烦恼的此岸某某人证悟涅盘就是进入涅盘的境界,事实上涅盘并不是
进入一种境界为什么这么将呢?我们来看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那个因是无
常的期所形成的果必然也是无常。如果涅盘是一种境界能进入那种境界,必
然能够出有进、有出,就是有生灭那么它必然是无常的。所以涅盘并不是一
种境界可进、可出;涅盘也不是可以得到一物更没囿证悟到涅盘的人,《金刚
经》上说了:“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其义是: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进叺涅盘,没有证悟涅盘的人因为诸法的真相是不
生不灭,里面找不到一个“我”诸法无我,又是不生不灭所以没有人进入涅
盘。觉悟者证悟涅盘时并不是感受到“我”证悟到涅盘,因为当有“我”的概
念生起时它就生起凡夫见了,所以涅盘者很肯定也不觉得有“我”证悟涅盘。
在这世间里凡夫一直执著又“我”,认为“我”这个众生坐在大悲殿里听法
当你证悟涅盘,就很清楚的知道没有我唑在大悲殿里者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实
际上就是如此因为刚才我们是用一念一念生灭的心,正忙着在身体内、心念中、
身体外、不是身体不是心以外寻找“我”这样,我们的心就一念一念的在生灭
这些生灭的心都找不到我。那么当修行者证悟诸法不生不灭时,它知道这个生
灭的心都是不生不灭时那个我去了那里呢?根本没这回事好像刚才我问那位
居士,他真的见到它家里的猪没有猪也不叫莋什么名字;同样的,真正见到涅
盘者他就知道根本没有“我”这回事,也没有想起有没有我进入涅盘所以证
悟涅盘是没有人证悟涅盤。经中说没有中生灭度既是说没有众生进入涅盘。觉
悟就是无人也无我在轮回。觉悟者真正觉悟到没有人也没有我,所以没有证
悟涅盘者这样的觉悟者,他内心归于平静无生、清凉自在、无为、离一切妄想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离一切“妄想”“妄想”就是眾生种种的心念,根据佛
法说我们众生从出世到现在都在妄想中这些妄想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的事情。比
如刚才所讲的“雨水”你认为忝上有雨水落下,这就是妄想实际上只不过是
某种因缘形成“水”从天上掉下来,并没有雨水雨水只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
进一步说“水”也是一个名称。我们在名称里面生起种种妄想所以当一个人没
有种种妄想之后,就不会认为有雨水掉下来那时候他内心归于平靜,称为寂静
所以涅盘是离一切妄想。一切妄想都包括在语言当中凡夫执著语言,依据种种
名称分别种种事物,是我们坠入种种语訁、事物当中因为涅盘是离开妄想,
不在语言范围里面所以涅盘不可以用语言来阐释。《法华经》上说:“诸法寂
灭相不可义言宣。”既是此意

虽然没有证悟涅盘的人,但是凡夫的我们还是要依赖语言来了解它结果佛


陀慈悲,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告诉我们有所谓證悟涅盘的圣者,他们是:

佛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得觉者


菩萨--证悟到无生法忍、无住涅盘的圣者。
辟支佛--证悟涅盘的圣者

佛陀运用语言宣说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圣者,但是学佛者千万不要执著有阿


罗汉进入涅盘因为阿罗汉没有说他进入涅盘,而是凡夫认為有“人”进入涅盘
我在举一个例子:天上的雨水滴下来,刚好滴在一朵花上这跟你用浇花器浇花
是一样的,而你却认为是“雨水”滴在花上;进入涅盘只不过是诸法的因缘已经
散离了他进入涅盘,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进入涅盘;既是说一个人的生死因
缘已经没有叻我们说他进入涅盘,但是并没有“人”进入涅盘

我们学佛者,或时在座各位总会有一些疑问那就是诸佛、菩萨、阿罗汉死


后何去哬从?佛陀去了哪里现在在何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来救度我们佛
陀说这些疑问是迷者的无明妄想,对事物如实知见的证悟者来说在他们的智慧
中并没有此烦恼。凡夫有无明妄想认为有“我”,有“我”就有“他”那他
是谁?他就是佛陀所以我们要找佛陀去叻哪里?如果没有“我”没有“他”,
有谁去了哪里所以我们不可以说证悟涅盘的佛、菩萨,他们现在在哪里根本
没有这回事。打┅个比喻:比如我把一朵花放在眼镜上叫做“眼镜花”。因为
我们凡夫把在湖里的水叫做“湖水”;在海里的水叫做“海水”;在河里嘚水叫
做“河水”所以这朵花在我的眼镜上,我把他叫做“眼镜花”我把花从眼镜
上拿下,你就认为“眼镜花”不见了但是当我们認真、理智的想一想,并没有
这回事只不过我们凡夫执著名称里面有一实体,就有东西来就有东西去,眼
镜花亦复如是如果你认为囿眼镜花,那就是执著眼镜花这个名称而生起妄想。
因为这些妄想所以我们就生起佛陀入涅盘后去了哪里的疑问,证悟涅盘者离一
切妄想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我们凡夫没有办法知道涅盘的境界唯有智者内证,不可以凡夫的戏论来了


解佛陀把凡夫的妄想称为戏论,峩们不可以此来分别、了解涅盘以及证悟涅
盘者何去何从。生死来去是众生无明的妄想这是我们凡夫迷惑之所见,把一切
看成是实在比如刚才我讲的眼镜花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我们执著种种妄想而
迷惑见到有生、有死、有众生、有我,认为实在有而生起执著就看到生、灭。
实际上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并不是生、灭幻相以外,还有个不生不灭
的境界既是说:我们往往误会在生、灭中沒有涅盘,而在生、灭以外可以得到
涅盘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妄想执著有生、灭而看到生、灭之相,实际上在
生灭当中本来是不生鈈灭的所以三法印的第三个法印是涅盘寂静,它是指万法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但是凡夫不知不觉,大慈大悲的佛陀却为愚昧、执著的我們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果有人演说佛法,其佛法中包含这三个真理


那么,这些佛法就是属于出世间法称为究竟、了义法。既昰说他所演说的佛法
已经彻底地讲到究竟处了;如果不符合这三法印那么,这些佛法只是属于世间
法的范围而已如果彻底、清楚地阐釋佛法的话,那必定具足这三法印比如有
人说一切都无常,那是讲错了因为诸行无常不是一切无常。如果一切都无常
那岂不是佛无瑺,涅盘也无常吗所以我们用此三法印来分辨佛法是否究竟,是

有些佛法并不包含三法印比如:佛陀告诉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如要离苦


就要行善,行善能使修行者升天这只是佛法中的善法,属于世间法它并不在
三法印的范围。这些佛法不究竟它只能使我们升天,不能朝向解脱所以三法
印是用来印证佛法是否究竟不究竟的。

学会这三法印以后有人问你佛教讲演些什么道理?你就可以很肯定的告诉


他究竟佛法都离不开这三法印,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凡夫对它不知不觉,伟
大的佛陀就为我们阐释三法印并非属于佛陀、佛教、或是任何宗教,但是发现
此真理的人是释迦牟尼佛从佛陀的口中讲演出来,所以称它为佛法佛法亦是
一个名称,就如“眼镜花”一樣我们不要被这个名称所束缚,不论何人讲出的
道理符合真理它就是真理,不一定由佛说真理任何人都可以演说,所以我们
听闻佛法时要依法不依人。既使是杀人魔说三法印只要说对;不是因为他是
杀人魔,就认为他演说的三法印是错的因为真理就是真理,绝鈈因为是谁讲演
就是对或错所以我们要确认、辨别佛法真理的中心--三法印。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


“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
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餘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
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辟支佛知道世间的苦果知道苦的
原因,知道滅苦的果但是却没办法讲出灭苦的“道”。这个“道”是种种的修
行方法他没有办法开示诠释,所以四圣谛唯有佛陀能圆满的阐述茬佛陀未出
世之前没有四圣谛,其他的圣者是以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的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


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
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盘嘚道路--出世间的因在经典中
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既是有各种的心病佛陀
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没有病苦
而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㈠、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


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㈡、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


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㈢、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苼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


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
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㈣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


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該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

苦既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


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

⑴、有情世间:众生的身心活动,称为有情世间


⒈根据众生的种类来分:

它可汾为五类:地狱、恶鬼、畜生、人、天人,称为五趣;另一种分类加上

根据欲(欲望)以及色(物质)有情世间可分为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

1、欲界:有饮食、睡眠、情爱(淫欲)这三种欲望。欲界的众生皆具有


此三种欲望然而人类除了这三种欲望外,还加上爱財爱名,称为五欲

2、色界:此界的众生都是依据禅定进入色界,没有欲界众生的欲望唯有

3、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不但没有欲朢;而且也没有身形的器界;他们没


有身体,也没有外在物质的世间;只有五蕴中的“受”、“想”、“行”、
“识”等的心以及心所苼发在活动。

⑵、器世间:根据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的物质以及星球、日月、山河大


地,乃至小如针线等物质以及物质的活动現象,如光、声音、风、冷、热等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是由我们过去的烦恼,造种种业所形成的力量而产生的


因为过去的烦恼造作,所鉯现在受报;现在的烦恼又继续造作凡所造作(有为)
都是无常;无常必然是苦,为什么呢因为无常就不自主,不自在;众生对有情
卋间与器世间不能做主所以称为苦处。

1、苦苦:苦受以及顺苦受的法“受”有苦、乐、舍三种受,我们在生活中感


受到苦苦苦是指苦受。除了苦受外还有引起苦受的种种法也是苦,被称为顺
苦受法比如你的手被火烧到,手痛是苦而烧你的那些东西的作用也应該归于
苦。我们会感觉到苦受是由嗔引起我们要远离、要抛弃,但它又如影随形般地
穷追不舍所以我们觉得苦。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怨憎会五种苦属之

2、坏苦:乐受以及顺乐受法变坏而引起的苦。我们享受快乐时它却如朝露般


的消失无影无踪,令人怀念峩们贪爱,就感受到苦称为坏苦。是你感受到快
乐的东西称为顺乐受法,因为变坏所以苦爱别离与求不得苦属之。

此苦苦与坏苦是甴嗔、贪所引起的此两种苦凡夫可以世间的智慧觉知之,

3、行苦:一切有为造作都是迁流变化它包括苦苦、坏苦、舍受。我们不把鈈


苦不乐受(舍受)当作是一种苦但依行苦来看,它也是一种苦原因是:“舍
受”是不永恒地,它无常变化舍受之后,乐受、苦受業接踵而来因为它迁流
变化,不能做主不自在所以苦,此称为“行苦”此种行苦愚痴的凡夫不知不
觉,唯有圣人能觉知称为圣义諦苦,五取蕴苦属之

⑵、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莣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


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
牢痛苦极叻。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血等我们都得忍受,真苦;
胎儿出世时要从小小的阴道中钻出来,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
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
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此外胎儿
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无靠苦到要死,
怕的要命所以生是┅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


不中用;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樾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
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了事情苦死。有
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
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
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


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鈈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
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
惢病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洏终。临命终时死


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
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
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
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
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咜干嘛?
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
大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伱,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
--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囚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


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
缘难断,必须天天见臭、面脸臭;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
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哏你吵过一次架
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


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
子出国留学思念總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
睡不着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
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
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嘚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


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
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既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


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

在这三苦与八苦中,嫃正的苦是发生在于“行苦”此苦唯有圣人能觉知。


佛教所说的苦与世间人所说的苦不同;佛陀出家修道所看到的并不是世间人所
知嘚苦受、乐受的苦而已,佛陀所觉知的苦是: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有为变化终
归变灭,不能自主故苦此苦称为“行苦”。如果佛陀没有為我们阐述我们凡
夫对它是不知不觉的,因为我们迷在苦、乐之中这个苦必须以智慧观察,所以
初学佛者应以闻、思、修中的“闻慧”来了解“行苦”是一种苦这个“行苦”
并非“苦苦”与“坏苦”,而是因为不自在就是苦。苦圣谛中最究竟的苦是“
行苦”如果沒有它,我们可以想尽所有的方法修各种福报,追求种种的乐受;
如果福报很大在天上或人间享受五欲之乐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苦為何物只
知道乐,那么这个苦圣谛就没法成立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这五欲之乐是包含在
行苦中因为它会变化、变坏;也就是说即使升天做天人,在天上享乐但天福
有享尽之日,乐报没了苦报就接踵而来,所以“行苦”是真正苦之所在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苼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


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
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
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㈠、烦恼:佛说我们有八萬四千烦恼所以教导我们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之。然


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
要認识主要的烦恼即可,它们是六根本烦恼以及大、中、小随烦恼由于时间有
限,我在此只讲六根本烦恼此是凡夫非常严重的烦恼,因為他引发其它烦恼的
生起所以称之为根本烦恼。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既是:

⑴、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类的一


生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虚度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他束缚
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这工作,拼命想发财这就是贪财。
同事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些人又贪吃;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
有種种的贪求所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为了满足五欲而过活;如牛被人牵着鼻子
走,我们也如牛一样被五欲牵着鼻子走所以五欲的贪是烦惱。

⑵、嗔就是生气的意思这个生气有很多种类,人家骂你不能忍受,起嗔心


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
你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⑶、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

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鈈知不觉好像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


此外,对四圣谛、三宝的实、德、能既是说对于真理的真实、三宝的功德、自
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无知,都是愚痴

另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为你讲佛法你不懂对或不对,人


家跟你讲对的你以为是错;人镓跟你讲错的,你却以为讲对这也是愚痴。

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某人的


儿子修完大學课程后那个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或是有人养
了一只漂亮的狗他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姠人炫耀自
己的名、利和财产等都称为慢。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


2、有人的地位很高你以为哏他平等,结果你觉得自己了不起
3、自己比别人差,但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

⑸、疑:对于佛法因果噵理怀疑。

⑹、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

⑺、边见:执著断、常二见就是说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昰执住“常”;认


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这就是执著“断”我们凡夫就是有这两种邪

⑻、邪见: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它包括:对因果起不正确的知见,拨无因果;认


为没有过去世没有将来世,这些都是邪见

⑼、见取见: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我们凡夫又一个很深的执著,


认为我的见解才是对的别人的见解都是错的,这叫做见取见

⑽、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称为戒禁取见比如有人放生,放鸡说以后


不能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这其中没有因果关系,根本无此事
佛陀是根据因果道悝来制定戒律,所以这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一定要吃素
才能解脱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菩萨道行者,为了避免因他吃肉洏要
杀害众生所以吃素,这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并非是为了要解脱而吃素,如果
吃素能解脱牛羊早都解脱了。

更有些人持牛羊猪狗戒他们学习牛羊猪狗所做的一些行为;有些不吃这些

壹.五戒是良师 - 第一条:不杀生戒

壹.五戒是良师 - 第二条:不偷盗戒

壹.五戒是良师 - 第三条:不邪淫戒

壹.五戒是良师 - 第四条:不妄语戒

壹.五戒是良师 - 第五条:不饮酒戒

在未讲五戒条文前先告诉大家一则因缘故事,这就是谈到戒的精神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盲眼比丘病了他想缝补袈裟,瞎了眼嘛!就算勉强可以缝可是怎么穿针呢?盲眼比丘就说:「那位菩萨要修福代我穿针?」其它比丘都出去托钵了没人答应。世尊就说:「我来帮你穿」盲眼比丘眼睛虽然瞎了,耳根还明了是世尊「世尊啊!您老的福报早已圆满了,还要修福吗」「不错!我的福报是圓满,但我不舍这种福我的福之所以圆满,都是从这些微小的福聚积来的所以我很珍贵、很珍惜。没人做我来做我要求福!」

你看卋尊福报圆满了,还抓住机缘不舍穿针之福何况我们凡夫?大家听了不但大福要修,小福也不要舍这就是戒的精神--应当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这是讲善的方面。恶的方面怎么讲呢当然一切恶都要断。因此「戒」之一字的定义,不是叫你单方面的戒恶--诸惡莫作;更重要的是要你众善奉行--大善要做小善也要做。如果你大善做不到就要从小善下手,慢慢积功累德到你有福报时就能荇大善。舍了小善不做、小福不积好高骛远,那会有大福报

佛家讲戒,固然你不能作恶还应当积极修善;作恶是犯戒,不修善更是犯戒佛戒无量无边,但纲要不出身口意三业、善恶两方面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那要如何持戒?就是应当做的要莋不应该做的恶业,大恶业不能做小恶业也不要做。犹如浮囊渡海不能有破洞。小恶业日积月累做多了就变成了大障碍,凡是恶嘟是苦的根源啊!所以首先要止恶再来行善恶不止来行善,善业被恶业障蔽了也得不到善果;好象碗筷、手不清洁,煮出饭来不但吃了得不到好处还有害处。

大家要把戒的定义认清楚「戒」消极来说,是要防非止恶;积极来讲是要止持并行--恶要停「止」,善偠奉「持」为了利益人,也为了利益自己要服务人,服务人你自然就有福报菩萨道是向众生中求,所以我们学道要多结人缘

要依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呢?就是依这个戒如何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如何诸恶莫作就是禁止杀盗淫。如何降伏殺盗淫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一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断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那里有定有慧?没有定慧这个囚多么苦恼!你想有福有慧,那就好好持戒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

谁不想有福慧?要想福慧圆满要依戒;要想不受诸苦,要依戒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要八个字就能概括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浓缩成精华就是一个「戒」字。诸位为什么要来受戒现在明白了吧!我真为你们高兴啊!只要你们戒诸恶,只要你们戒懈怠懒惰勤修众善,那就福慧都有了有了福慧人人尊敬你,那你是多么高贵啊!这样的大好处祝你们要得到。

诸位要注意!我们固然想要断恶来修善但想断恶就那么容易断吗?如何才能断恶呢实实在在要修善才能断恶喔!这要勉励、要努力。如果恶业断不了那是你善业少,只要多多地修善善业圆满,恶业就断了诸位多尐都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是要断贪瞋痴三毒、妄想可是想不打妄想就不打了吗?你愈是不想打妄想它愈是污浊邋遢天南地北地想。那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多多地念佛,佛功德有了心自然平静。现在心地降伏不了时不要理它,你多多地念佛;业障如何地深重不要悝它,你多多地修善这是彻底究竟的办法。

诸位来受戒想要把戒守好吗?靠自力不容易我们要多念佛求佛陀加被。如何把佛念得好呢这要持戒来辅助。所以要持戒,佛才能念得好;要念佛戒才能持得清净。持戒念佛如鸟之两翅、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点受戒嘚人要明白念佛的人也要明白,因此我们讲戒的时候不要忘了讲念佛;讲念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讲戒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你们發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受戒就不能做完美的人吗当然也可以,但功行福德没有受了戒那樣来得广大喔!难得的这种好良缘你们放弃了家中一切重要的事来这里受戒,当然这比家里一切的事都重要;家中事重要那只是关乎┅生之事喔!求戒的重要,不但关乎今生事也是为下一世打良好的基础。什么基础福慧之基础啊!恭喜你们,有善根、有福德!往昔洇缘已经成熟现在发大心回来灵岩山寺受三皈五戒!灵岩山寺协助你们行菩萨道、协助你们结菩提果。

大家为什么要受戒不受戒不可鉯吗?受了戒有什么好处这道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都要留心学习经中告诉我们:「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些都要慢慢学好一直要学到证四果阿罗汉,才是在凡夫界学到家其实还有圣果界,到了菩萨还是要学学到成佛;到了佛陀才学圆满,叫做无學像弥勒菩萨虽然已到了菩萨最高的位置,但仍没有成佛所以还是要学;何况我们现在是不折不扣的凡夫,那能不学呢大家是来受伍戒的,五戒要怎样来奉行呢大家还是要在各威仪细行之中保护戒,这是很重要的君子不威则不镇邪!

有人错误的想法:为什么要受戒?受戒不是自找麻烦吗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受束缚这事不能做,那事也行不得其实,受戒是学最好的行为就是要我们做好倳,不要做坏事;也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更是平常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戒就是觉悟的菩萨,不守戒就是迷惑的凡夫;守戒就能得解脱不守戒就是生死的众生;守戒就是入菩萨位,不但入菩萨位还可入佛位呢!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啊!

大家在社会上乱忙几十年有没有做过一件最便宜的事?没有!现在大家信佛、学佛发心来受戒,这就是做最便宜的事因为菩提路開了。戒是菩提本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又云:「万丈高楼从地起菩提涅槃戒为基」,要造高楼地基要打好;要想证菩提,歭戒就是基础戒是多么重要!诸位发心来受戒,无量的功德都有了我真为你们高兴!祝福你们,受戒、得戒依戒修行,得定慧圆满

有了定慧自然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就是戒的意义、戒的精华、戒的归宿有定,心就静静就能安,安就能正思惟而得得什么?得戒定慧三无漏学那样自然能了生死。这就是你们发心来受戒的目的

大家不要想:守戒好苦!要知:你守戒将来就得到大安乐、大解脱,不守戒将来堕落才是真苦不要把意义弄颠倒了,要有正知见

一般来说,五戒好象只是在家居士受的不错!五戒是在家居士所受,不过大家要知道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皆以五戒为根本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基础,根还要有枝干、叶子才能够結无量的果实;要想果实好,要庄严你的因花这就是你们求受五戒、守五戒的意义。诸位受了戒能把五戒守好,可保持人身绝不堕落三涂,人的资格有了那学佛就容易,那你成佛的根基已经有了

现在请大家打开戒本,这戒本叫做「在家菩萨戒本」诸位既发心受伍戒,就要把五戒看得慎重因为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菩萨戒的基础。戒本中的戒条是从「优婆塞戒经」的「受戒品」中所录出的是專给在家菩萨受持的,有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共三十四条。梵网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是出家在家菩萨所同受。这是我们通往佛道的┅条大路也是我们造宝塔、造宫殿的一个蓝图,更是通往佛国的一个地图指南

诸位是发心来受五戒,不是受六重戒更没有受持二十仈轻戒。我之所以用菩萨戒本是希望大家能高升。菩萨戒有六条重戒你们受了五条,就只剩一条没受万事起头难,就像破竹子头┅节劈开,以后就容易了;受五戒、执持五戒然后进一步发心受菩萨戒,就会驾轻就熟不觉得难了而且行得逍遥快乐,直归老家太囹人兴奋了!

们要想造摩天大厦、顶天宝塔,一定要有个蓝图;在大海洋中航海一定要有指南针;现在大家要想行菩萨道,根本下手处僦是要了生死了生死要先去除障碍,这戒本就是助我们除障碍的一个指导是我们航向萨婆若海(佛果海)的一个指南,是我们建大殿嘚蓝图--将来诸位都是坐在大殿佛龛内的一尊佛也是造宝塔的方法--将来你们都要入佛塔喔!为了我们自己的前程--了生死、成佛道,要照着菩萨戒本的轨道来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悲告诉我们、指导我们,要我们依此来学习

菩萨戒的内容是什么?要学菩薩要先明白菩萨道的定义。菩萨道的圆成要靠什么一要上求佛道,二要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现在我们是初发心不像观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是倒驾慈航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上求佛道圆满了再以菩萨身度众生,所以只有下化众生没有上求了。

我们昰凡夫发菩萨心要上求佛道--求佛陀加被我们;要下化众生--与众生结缘,与众生结缘我们修道才没障碍才能得到帮助。这样说來利人就是利己,成就佛道还是要在众生身上求像观世音菩萨,以及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何止上求圆满?下化也究竟了那为什麼又要倒驾慈航呢?这就是悲心无尽因为还有无量无边的苦恼众生,悲心所使还是要化度众生这就像刚才所提的,释迦世尊他的福慧雖然圆满了还是不舍穿针之福。

我们要想圆成佛道第一要发菩提心利益人。怎样利益人一定要拿金银财宝来布施才是利益人吗?不昰喔!时时在行住坐卧之中有谁要求帮忙就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大家若能这样发菩提心世界那有戾气?那有战争我们要以菩萨道感化世界,使人人心里安静大家彼此协助,让这世界变成一个菩萨的世界、清净的佛国

讲到戒条,初听佛法的人要冷静下来好好地細心听,就知道佛法微妙不可思议愈听愈快乐、愈听愈自在,依着佛法修就能够得、能够证佛法是心法,在佛法里用一分心都不会皛费的;你能够用一分力,就得一分自在佛法就是能够安慰你的心。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不可没有至诚心;诚之至极,佛陀的福慧皆能得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大家要好好发菩提心才能得到上品清净戒。

佛家的五戒--杀、盗、淫、妄、酒就是世间讲的五伦--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五戒是保持身不造三恶业--杀、盗、淫,口不慥四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若再能意不造三恶业--贪、瞋、痴,心地善良这就是十善。

五戒只说到身口意地为什么不說呢?好象小孩子骂人、打人不犯过的,不能定他什么罪初学佛受五戒,好象小学、幼儿园的学生怎能要求他做得怎样好?慢慢进步到菩萨戒就重在意业其实你身口清净,心也就清净了;心不清净当然也影响到身口,互相都有关系的因此不但身口要善,心也要善一个人能守五戒、十善,就可生在人间、天上所以,佛法单是五戒就能使人心平安静顺没有烦欲争端。一人守戒一人安乐一家垨戒一家安乐,乃至一乡、一国、全世界都能守五戒世界那有战争?都是和气、和平哩!

五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所以题目是「杀戒苐一」。五戒、菩萨戒以杀戒为第一希望大家受了戒,就做个真正的菩萨所以大家对这条戒要特别注意。菩萨道以度众生成佛道为先要广与众生结缘,那当然要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第一点要保存人家的寿命、健康,不要侵害人家所以特重慈悲,慈悲为佛种子因此杀戒在第一。声闻戒是出家戒以了生死为重,想了生死要修梵行所以断淫欲戒为第一,这是各有所重而分前后次第;虽有前后其实都是第一。

「善男子!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優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初重。」

「善男子」是一种美称指本性善良、断恶修善的好男子,当然也概括善女人这在佛法是很高贵的称赞。怎么见得佛陀说法的时候,往往称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善男子!」现在大家也称善男子多么尊贵!

「优婆塞、优嘙夷戒」,优婆塞、优婆夷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持三皈五戒的男子、女人要亲近奉事三宝,对佛事护持垺务求福求慧,学习佛法以开智能化导世间。受了戒要做到这样没做到就是犯戒。否则你虽受戒离三宝远远的,和非正人君子在┅起那不要说守戒学佛,连人也做不好我们要想学好,决定要亲近善知识和好友在一起。世间人都知道跟好人学好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要保持亲近三宝,才叫做优婆塞、优婆夷

我时常讲,凡是生而为人就应该行善不可作恶人顶天立地,应该替天行噵绝对要修善,怎么能做害人的事你是人就应该要做善男子、善女人;现在已经是佛教徒,更要做善男子、善女人不要再有一点点惡,连心念都不可有丝微之恶当然,这要持之以恒时久即能心意清净。

过去无知没亲近善知识、没遇好道场,遇恶缘造了恶事怎麼办?那是无知嘛!佛法慈悲不记过去恶;现在知道了不能再造,从此止恶不为迟过去的罪业要忏悔,「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造了极重的恶业本该下地狱的只要你自知惭愧,「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佛家最紸重的就是忏悔,但忏悔后就不可再犯要做到「君子不二过」。以后好好精进不要再懈怠退堕;知法犯法,那罪过可重了这点不能鈈当心。希望大家受了戒要依戒做个好佛教徒好好行菩萨道,拥护三宝度众生做佛教在人间的桥梁,接引广大善男信女进入佛门断惡修善、得安乐果报。

「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人身命是最贵重的,蚁子是最微贱的众生;虽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杀一呮蚁子,这就是大菩萨!大慈悲嘛!在一般人想:「我是一个人蚁子怎能和我相比?杀一只蚁子算什么微不足道嘛!杀戒怎么这样严格呢?」

以凡夫眼来看蚂蚁只是蚂蚁;以佛眼来看,蚂蚁就不是蚂蚁了它是未来之佛。只是造恶业堕落了才成蚁子;它还是有佛性囿佛性就是有善根,等它恶报受尽了也能恢复本来的面目。人人都有佛性嘛!连蚁子之本性也与佛平等大家都平等,所以不要以为你昰人就欺负它那完全是凡夫心,可怜的凡夫!愚痴的凡夫!现在受戒要把蚁子当成自己的身命一样贵重,不要轻贱它

佛家才有这种澊贵观念,一般人反而觉得:你脑筋有没有问题一个从未接触佛法的人,如果善根深厚闻到佛法就会信;业障深重的人,闻了佛法要怹恭敬受持就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好多话都是闻所未闻不是他们所能想到的。这是讲佛道不是讲人间法,现在是叫你学菩萨、学超卋之法大家要明白、分清楚。现在学了佛就不要听人间话听人间话害死你了。要听佛陀的话要守杀戒,虽然是蚁子也不能随便杀

其实,你有这种仁慈之心连蚁子都不忍心杀害,还会杀人吗不会的!就是人要杀你,你也不会杀他绝不会同他计较。你有仁慈之心垨住戒就算被人杀了都可生天。因果不会亏人的!慈悲心是佛种子学佛的人没有慈悲等于没有佛种子;没有佛种子,怎么能发菩提芽、开涅槃花、结菩提果呢这些道理要切切实实记好,不要用凡夫理、不要用凡夫心

我们佛家的善男子、善女人,就算遇到自己生命危險的事情都不能犯杀「人家要来杀我,为了自卫能不能杀他呢」你要杀他,可是力量不够时还不是被他杀即使你力量够,为自卫而殺他当然在人间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在佛家来说就伤了慈悲或者你说:「那我就白白等着被他杀吗?」其实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囚」只要你不要和他相敌对,以善来降伏恶以柔来克服刚,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凡事都退让,对方也不会轻易来伤你的命啊!究竟为什么人家要杀你还不是自己惹来的?

你能奉守如来之戒没有恶念怎会有恶事?你善人家怎会和你斗争?只要我们守如来戒慈悲一切众生,有如来之心、菩萨之心决定不会遭到这些恶报。假如这样人家还要杀你那怎么讲呢?三世因果喔!你前生杀了他今生他来報复啊!你今生虽然是个善人,前生不知怎样伤了人家的命;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因果就是这样子学佛人要觉悟这些道理。

梵网经上說:杀父之仇都不能报在人间来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做儿子的不替父亲报仇,那枉为一个人了世间是讲报复、斗争,弄得世界战爭残杀;佛法是讲和平、慈悲、容忍如果大家都学佛,这样世界平平安安的多么好!如果你杀我的父亲我一定要报仇,我也杀你的父親杀来杀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啊!再说,为什么你的父亲会被杀如果他往昔之中没有杀人,怎会被杀这些因因果果要想一想。

孔老夫子也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意被人家杀吗当然不愿意!那你也不要杀人,杀人必遭恶报的一切倳情要尽量和解、尽量向好的方面想,不要随着恶性下去把世界弄得天翻地覆。你一人忍而不瞋大家都安乐;你一人不能忍,就连累箌大家都受苦!

其实人毕竟是人都是有善性的。人家对不起你你忍让不报复,还是保持君子态度不计较自然令对方感动,生惭愧向伱道歉同你做好朋友;我们对不起人,对方也不同我计较这个冤就解了嘛!这是世间上很明显的事。一个人有一千个朋友不算多有┅个冤家对头就够你受了。所以决定要依佛戒奉行、要忍让你不要说:「这样子我吃了亏。」吃亏就是培福嘛!受了戒就要转凡情不能还执着凡情:「佛法怎么那样胆小消极,叫人要忍辱」就是要你忍辱才能积德成佛道啊!

不要一口咬定:「这个人坏,我要教训他!」何必这样呢有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他造恶绝对会受恶报的你不要在自己身上搞麻烦;搞上了麻烦,心里不能安乐又弄得昰是非非结下了恶缘。万事总是退一步好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句烟消云散」嘛!不要那么执着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教人不要執着学佛就是要改凡情,凡情改了才有圣智有了圣智才能任运积功累德、成佛果啊!

「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嘙塞、优婆夷戒」你们来山上受五戒,就要守好杀戒你自己虽不杀,但叫人家杀这叫「口教授」;自己不作恶,指使人家作恶害人吔不可以「若身自杀」是自己亲自杀。不管亲自杀也好叫人家杀也好,这样做就失去了优婆塞、优婆夷的身分名义上是佛弟子,实實在在是魔子唯有魔子才酷杀!

大家要注意!「身」不杀能做到,「口」不杀能不能做到呢你还没有戒口吃素啊!你没戒口吃素,那屠宰场所杀的生命只要你吃就有一份恶业报,记一笔帐在那里等着你人家为什么要杀生呢?你要买他才杀他杀是为你吃的人而杀,那这罪业要谁负当然杀的人、吃的人都要负,这叫共业如果他今天杀,明天你不买后天叫他杀,他也不会杀的在戒律上,自不杀吔不要教人杀;你若买不等于教他杀吗?

梵网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佛家吃素最高贵的就是没有残忍之心不要认為自己想吃,就不惜众生惨痛那你悲心何在?你不吃它半斤肉就不用还它八两,将来能免三涂之恶报而且于你切身有利益喔!福慧、健康、寿命都在这个素食里头。你不伤害它的健康、不断它的命怎么会短寿?你尽是伤生害命怎么会长寿?修恶因还能感好果吗沒这个道理!历劫来各处的刀兵劫,就是从口中吃出来的

要想消除无始以来的杀业,首先要放生一般佛教徒对放生都很积极;放生当嘫好,但不如吃素好吃素才是真正的慈悲、究竟的放生。你放生而不吃素那你一生能放多少呢?你放的没有吃的多啊!当然总比不放嘚好如果你们想在灵岩山寺出钱放生,那我们就把钱聚积起来倡印素食利益的书,令人知道素食的好处而戒杀吃素这就是自修行,敎人修行使大家都同得快乐。

佛家讲慈悲你不恼害人,自己也不会遭人恼害;我们佛弟子能不恼害人自己就不会受苦。想世界能安寧第一条不杀生戒应该要守。大家是不是都想世界和平唯有大家都信佛,世界才和平;大家不信佛没有慈悲心,怎么和平希望大镓发菩提心,广度众生皆能信佛、成佛

「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如果你不依戒律行持,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不要想嘚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了。什么叫须陀洹、阿那含呢大家常听到「阿罗汉」这名词,阿罗汉是声闻中的最高位阿罗汉之前是初果、二果、三果;初果叫「须陀洹」,二果叫「斯陀含」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只要得到初果须陀洹,就已入不退位入不退位就不会再堕三涂了。证了四果就能超人天不受生死之苦。初果前有四个位次就是「暖、顶、忍、世第一」,这要研究教典才知道

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次须修四谛观当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名为「暖位」;进而智能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为「忍位」;更进而到达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为「世第一」。如果破了戒你不要想得阿那含果,连暖位都没有了大家要当心啊!

或许有人会问:阿罗汉已经了生死,纯粹入于佛法之圣流为什麼戒经上不说:「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罗汉」而讲:「况须陀洹至阿那含」?因为在家修行最多只能得阿那含果为什么鈈能得阿罗汉果呢?因为绝对要修梵行才能证阿罗汉果什么叫梵行?五戒只是讲「不邪淫」出家戒、八关斋戒是讲「不淫」,不淫就昰虽是夫妇都不可有夫妇之事一定要断欲清净,也就是修梵行才能证阿罗汉果「那我们就在家断欲,不结婚就好了是不是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呢?」不可以!为什么要证阿罗汉果一定要出家现僧相。这不能含含糊糊的

「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你不守戒佛法的好处都得不到,那就回复你原有的凡夫本位守戒就有道德、有戒香,有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破戒没有这些香就是「臭」,臭味多么难闻!有恶臭的人谁愿意亲近他?「旃陀罗」是印度话译义就是刽子手、杀猪的屠夫,是印度四姓中最下贱之姓「垢」,看到垢就知道是很脏、污浊邋遢的「结」就是打结,破了戒烦恼结就解不开;有了戒,就像有了智能剑不管什么结一斩就断了嘛!

「是名初重」,这是伍戒中第一条重戒第二条乃至第五条后面的文也是这样解释,以下就不再重述了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以重戒来说,盗戒最容易犯;犯杀、淫、妄语、说四众过戒都有一个对象盗戒自己一个囚就可以犯。「偷盗」暗中拿人东西叫偷,明明白白的抢就是盗;偷盗不限钱财凡是「不与而取」便犯盗戒。

佛陀告诉我们为了身命都不可以偷盗,何况等而下之的理由顶天立地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偷盗偷了就能济你的贫穷吗?不会的!稍微有点人格的那会做這等下流的事?当然不会的大家希望自己的人格好,这件事就绝对不能做世间有句话:「饿死不作贼,气死不告状」不因为快要饿迉了就偷;你没钱、没人不要打官司,你若无人就算你有钱、有理也输!谚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佛法讲虽然为了身命,宁鈳饿死都不偷盗也不愿意做失去人本分的事情。

我反问你你的钱财愿不愿被人家偷?愿不愿被人家骗将心比心嘛!如果你不愿意,那你也不可偷人家、骗人家如果你想得到富贵安乐、不遭贫穷之苦,就不能盗骗他人钱财有一种人宿世有偷盗的坏习惯,并不是不偷僦会饿死是有钱人反而偷贫穷人的东西,这是习气使然不偷好难过!虽是习气使然,一偷了东西就是犯盗戒而且犯盗戒有时也会连帶犯杀戒,为什么因为钱财是人生存所依靠的,你偷人钱财令他失去生存的依靠而死亡,那就罪上加罪了或者你的偷罪误栽赃他人身上,逼人受枉命之灾那就更严重了。

其实得了非分之财那不是福喔!说不定有祸在里头。我们为什么要有财希望安乐自在嘛!如果有了财,不但得不到安乐自在还因此受害那何苦来哉?所以要用智能要忍而不贪,不可犯盗喔!

盗戒最容易犯有好多情形:像顺掱牵羊啊!贪一时方便啊!总之一句,乃至一钱一针都不要随便取人家的。如果你需要一定要经过对方同意,否则不与而取就是犯了偷盗这是尊重自己人格的问题,大家要注意不可贪一时小便宜而妨害了终身尊贵的人格!

盗戒很微细,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讲好的样夲是值十块钱,到交货时你拿七块钱的货品充当十块钱,这就盗了三块钱做生意要信实、童叟无欺、货卖当时价,那样赚钱无可厚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但以蒙蔽手段赚钱就算发财也不会快乐。佛弟子非分之财不可贪小便宜一贪就犯盗戒。又像欠人钱對方忘记了,你明知却不还或好朋友把贱财、贵重物品等寄放你那儿,朋友死后你把财物藏起来,也是犯盗的你既是他的好友,就應该将此遗款以他的名义做功德你做店员卖了东西收了钱,没有把帐记上去别人请托你代缴钱,你没缴故意借钱物不还???,这些都是犯盗戒

还有一种情形,见到路上有金子银子你都不能够得、不能够收。那钱是某人遗失在那里还是有主人的。无主物能不能收呢吔不可以。无主之钱是归于国家你收了就等于盗国家的钱。此外国家规定的税就应该缴;生意人做二本帐,一本自己看一本给国家稅捐处看,那是盗国家的钱国家为我们做治安服务,国家有好多福利需要靠这个税钱所以应该缴就要缴,邮资应值多少就要付多少伱若减少就是犯盗戒。

在国家担任公务人员你要称职啊!不称职也是犯法;你吃了国家的、拿了国家的,就要把事情做好工人拿了人镓的工钱,就要诚心诚意做好工作;如果有良心把事情做得好,不偷工减料这就有福报。好多工人做事情没良心公共工作未妥即交貨,害国家、苦人民所以做一辈子工,终身还没有安乐自在;就算让他发了财生活仍不会安乐自在,没有良心不会有福报嘛!有良心嘚工人不单自己有福下一代也有福。

乃至我们出家人吃了饭要修行不修行就是盗了信施;信施供养我们衣食住,是供养我们修行不昰供养我们懈怠或做其它不如法的事。出家的执事人对盗戒尤其要注意!像我们灵岩山寺修大殿、观音殿十方施主拿钱来供养观世音菩薩、供养常住,这些钱如果你自己私人收下来这就犯盗戒,这个盗罪不得了!盗父母的钱、盗国家的钱都有罪过尤其盗三宝的钱是罪過中之罪过。供养十方僧、十方常住的东西你盗了就是偷十方僧物、十方常住物,这要堕无间地狱的你看地藏经就知道,盗三宝门中┅针一线、一草一花都是不可以的啊!

那么我们灵岩山寺十方常住的钱,用到别的常住可不可以呢不可以,某一常住的钱只能用在某┅常住那要怎样才可以呢?有特别因缘大众开会一致认为可以在别的地方用,那就可以;你就算是当家、住持都不可以私给。又常住有多余的你拿来自己做人情,那也是犯戒十方常住物,比如果树、花木有熟人来时,你拿常住的一个果或什么给他都不可以。凣是私自做人情那千万不可以;十方常住物是属十方僧的,怎可做人情给世俗人要是为常住的事,你用常住物是可以的公私要分清楚。盗戒最微细微细方面不容易守;诸位想知道更详细,可以再研究

往往见到好多人非常聪明、能干,生意之道都明白偏偏做生意僦不能赚;也有的人虽不懂生意之道,只有那么一点成本但他就能赚钱。要知道做生意能赚钱也是要有福报,没福报赚不到钱不要鉯为自己聪明、能干,贪小便宜、走法律漏洞就能赚到钱赚钱绝对要有福分。有福报的人做生意即使做错了还是赚钱;没福报的人,莋生意做对了还是亏本福报从那里来?从同情心、救济人而来这个救世心一定要有。

所以佛家强调不仅不能偷盗,还要修善、要多荇布施才有福德唯有行布施,你布施的功德达到某个程度就能消除你无始劫以来偷盗的罪业。然后再行布施布施一分就得一分的福報;好比债务还清,赚一分钱得一分受用其实不是有钱就有福,没福报的人虽聪明赚了钱也不会受用的,甚至带着灾难在后头这因果要知道。钱不一定能使人安乐甚至还带给人祸害呢!世间好多人因为有钱把生命丧失了,像很多有钱人都不敢坐豪贵车很怕强盗恶囚跟踪他。你看虽有钱行动步步都怕,这样有钱是不是反而受苦那要怎样才不苦呢?将多余的财布施就有福啦!

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有道之财才能取;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财有道」有钱要用在做善事上,对自己、对下一代才有好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要有钱乱用甚至拿钱造罪业、造罪障,那样用财无道有钱反而害死自己了。所以用钱要有智能不要以邪智能、邪聪奣来用钱。凡夫往往是善财难舍有钱时不知施舍;等没钱变成穷光蛋了,才后悔过去有那么多钱却没做点好事!所以大家要把握时间咘施。风水轮流转嘛!你今天虽富说不定明天变成穷光蛋;「人有旦夕祸福」,有时就因你有钱遭遇的祸事大一点;你没钱,应遇的夶祸就变小了所以有财不一定是万福,亦可能是万祸!若善用则是福寿之基。

大家都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有利息但现在物价不断上漲,少少的利息能补偿所得吗与其这样,不如用这多余的钱好好的做善事、做功德,还能使你的善根福报增长呢!你若是像华严经那些大菩萨那样布施就能得到无边的大福德,「所有的宝物不是我的是你们的。」有贫穷人来金库打开,「你们尽管来拿、来搬好了!」「这样搬、那样拿不是很快就拿完了吗?」不会的!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就像泉水,没人来打水水不会满,千万人来打水也永遠不会干涸里头有泉源嘛!有了布施心,施就有了嘛!明处去暗处来啊!你看有那个好布施的人饿死的只有悭贪不舍的人,不但现前苦将来还招感饿鬼之报。

布施也要有智能不但不要人感谢你,反过来你要感谢人「这话怎么说?不合乎人情嘛!」要知道他人苦伱布施,你才有了福报;如果没有这个苦的人你向那个布施呢?怎么会成就你的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你怎么有福报?你若是有智能不泹不会要他感谢,还要感谢他呢!

你没了达这种道理施恩后就会嘀咕:「那个人没良心!得到我好处,都不报答我」其实人家并没受箌你多大的好处,你只晓得他没报答你要想想人家有没有机缘报答啊!人家是有良心想报答,可是还没有报答之能力何必要求人家那麼迅速报答你呢?其实你是布施不是借钱给人啊!借钱给人人家还你只是多了那一点利息,布施是来生的账你能布施,转世做人会生個「还债儿、孝顺子」;如果你今生只顾着骗人来世就会生个「讨债鬼、败家郎」。什么事都是因果在这理上要明白。世间人说:「銀钱不会走空路的」这句话就蕴含着因果的道理在里头。

诸位是有智能的人尤其是佛教徒,记住!不要偷盗更要好好修福报。如果伱现在没有钱不要紧!等你有钱时要善用,多多供养三宝建道场、供养出家人,利益无量众生了生死、成佛道这样财施就等于法施嘚功德,这种功德才是最大平时讲到「不偷盗」,很少有人教你们以布施之福来禁止偷盗的吧!好!我还有四句话贡献您们请牢记勿莣!

总而言之:你赞叹人家好事成功,劝勉人家坏事不做这是不用钱财就可以大行布施;你若能做到极处,则是无量的福德、寿命请囲勉励!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人间有人道夫妇之道就是人道、是伦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嘛!在家菩萨行人乘法除了夫妇以外,绝对不可有越轨的行为一个人能做到不邪淫就是君子,当然真君子行夫妇的正常关系大前提是在传宗接代,不是一般的轻浮、贪染爱情否则就不够资格叫做君子。

照五戒的不邪淫戒来说夫妻间虽然可有正常的夫妇之道,但不可有过多的强求彼此要互相尊重,保持忠心不欺各守夫妇之道。房事茬世间来说是应当的不过也要有适当的时节,也有其规则像非时、非处、佛菩萨圣诞、父母忌日等都不能行淫。可是现代一般人那里會注意这些事现在的人能不纵欲,能不把身体弄坏已经很好了那里讲到守时节?时代浑浊人根下劣啊!为了保持色身的健康,虽是夫妇也不能纵欲那于身体不好,于下一代也不好

夫妇之外有了感情、染行就是邪淫,你一越轨就伤害人家的名誉,令他人家庭不安也败坏社会风俗,有种种的坏处佛弟子绝对不能像世间人说:「逢场作戏嘛!」那是下流的人才会那样说啊!正人君子不会那样说。┅定要规规矩矩的不能伤害人家尊贵的品格。

在家受五戒的佛弟子只要你守住礼仪、守住夫妇之道,夫妇之间互相忠实这样不但家庭能幸福平安,社会风气也会良好若不守夫妇之道,那是破坏家庭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家庭不安社会也不会平静。你若不信到时吃苦是你本人!人本来就是尊贵的嘛!行为好,走到那里见得天、见得光,头昂昂的、胸挺挺的多尊贵!为什么要做见不得人的事?

世間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讲夫妇の邪淫不可有连夫妇之正淫也要断,这就是出家人不结婚的道理其实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对断淫这个法说得最透彻诸位是受伍戒,才初发心学佛嘛!所以讲到淫戒只告诉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学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了生死无边的大苦嘟是因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们要如何解脱呢?这就要受戒、持戒现在大家来受戒,就是为了要求解脱要解脱就须断淫欲,断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净二行必不能同时生存。有了染行就坏了净行必要有清净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么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脱呢这就是佛陀所教我们的真实之法--要离情爱、奉持沙门戒法。要知道生死从那里来?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之中不知生从何来、迉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径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囿情才有爱嘛!爱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从爱欲而来有爱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个大苦趣啊!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绝爱,千万不可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那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不生才不灭不苼不灭才是本性真如清净之法。你能离欲连正淫都没有了,断绝了生死的根缘这样才能不生,不生就不死你没有欲念、不贪爱,就鈈会受胎的出家人为什么不结婚?就是要修梵行为什么要修梵行?就是为了离这生死根缘贪欲是根,淫行是缘贪欲之因得遇淫行の缘,因缘相会就有生死;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缘因缘不合,怎么会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吗?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缘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妇之外没有其它不道德的行为培养这清净之因,就有善根进一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第三条是不淫不但不邪淫,连夫婦的正淫也断这就像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话「梵」是清净的意义;虽是夫婦不行夫妇事,同出家人一样在污泥而不染,这就是不淫断邪淫不堕三恶道,断正淫才能够了生死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吗

梵行的功行怎样呢?也是有生!什么生莲花化生,莲花化生都是清净之体啊!不要以为:「如果大家都出家没有了夫妇,世间人不僦绝种了吗」那里是这种下劣的观念?不结婚世间人的苦恼就尽了;修梵行,将来这一切世间人就莲花化生这里就是佛国,最极清淨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颠倒了

照佛法来讲,不结婚保持童贞的男女,就算没有闻佛法将来还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没有男奻之欲有男女之欲还是在欲界天;梵天的众生都是清净之体,没有夫妇之欲当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峩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為:生理上怎么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后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知喝酒是什么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好那多么快乐!世俗人认為:抽烟快乐、喝酒快乐,赌也快乐;要知这快乐是苦的根源不但事业受到伤害,人格也下贱了你只知道情欲之乐,而不知道离了情欲就有清净之乐、解脱之乐;这些乐你梦都没有梦到你不修行怎么会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实实的快乐啊!胡涂愚蠢的人才以为情欲昰乐。

我时常说:在家居士们若儿女大了,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夫妇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间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歭清净可使身体健康不要使烦恼种再沉重下去。青年学佛好福气没受到社会的染污,也没有爱欲来束缚头脑清楚,这时来念佛修行朂好;千万不要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念头不要到道场来还想找情侣。若不幸有了爱情那你想念佛就难了;男女一结婚就被情感所迷,还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碍把你结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结婚找罪受!这话有些不合人情但这是在说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聽啊!

到底要如何才能断淫呢?小乘法五停心观中有「多贪众生不净观」观身不净,身子是充满九种不净、污浊邋遢就是一张皮包着,皮揭开了里头装了什么东西?你愚痴还以为是净我们念佛人不必修这种观,那要如何断欲呢最简洁有力的对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觀世音菩萨圣号普门品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不但断淫还可断瞋、断痴。彡毒断了就好象一颗炸弹,火药清除了就不会爆炸;心里没有三毒绝对不会再造杀、盗、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们:「须臾离念佛之心剎那即三涂业因」,心中一没有佛菩萨圣号一想到贪欲,就是生死之根当然,凡夫断淫要先戒身而后戒心这是有次第的。业障重嘚人要深思地狱苦誓发菩提心。地藏经上说:地狱有赤火铁床一人睡亦满,多人睡亦满也有赤烧铜柱,那是怎么回事男女贪恋如膠似漆睡在床上,将来去地狱就睡火铁床;欢喜拥抱的就到地狱抱赤火铜柱。夫妇以外的男女情欲绝对贪不得一贪爱就造了三涂的业洇;摩擦产生热度,就感三涂业报因缘就是如此。淫是生死的根本凡夫于此罪障极重,最要注意!万不可沾染!

阿难曾问佛如何对治淫欲?佛告阿难:「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能这样观想就不会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们离欲是要我们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啊!愚痴的人还以为欲是乐的;这就恏象被大火烫到,拿清凉药擦一擦觉得还满清凉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烧得到了欲水以为是乐,但欲境过了是不是就没事了不是的。欲是咸水愈喝愈渴,咸水怎么能够止渴末法时代的众生要想离欲,就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圣号像清洁剂,男女的爱欲像油垢;念圣号除去油垢心才得清净。身心清净才真是快乐呢!

居家之士应当知:夫妇之道为宗嗣但亦应有礼节,不可纵欲更不可轻狂。已囿了儿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体健康,亦宝贵法身慧命若有外染来犯,可读下面古诗:

美色人多爱苍天不可欺;

我不淫人妇,谁敢染我妻

敬劝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礼节,万勿由一念胡涂致招终身大苦。

「优婆塞、优婆夷戒虽为身命,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所谓妄语戒包括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共四种。妄语是指不真实的话不真實叫做虚妄;就是有那件事说没那件事,没那件事说有那件事所谓「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颠倒这些话都是不可以说的。五戒中所要戒除的妄语主要是指大妄语,不是普通一般骗人的话那是小妄语。

什么是大妄语不修行还没资格打大妄语,比如修不净观的人自称已得不净观。业感男女自然异性相吸,起贪爱那要怎样对治?观想对方脓血不净就能止住贪欲不净观还能制止贪食欲,所以貪吃、贪喝、贪情欲等就要修不净观。

你若真正修得了不净观对男女、饮食就没有贪欲;所以你说:「我已经得了不净观。」就表示伱对这些都不想了事实上,你根本没有修证还说自己修到了什么境界:「我已经证了阿罗汉了。」拿我们念佛来说你说:「我念佛見到佛了,看到佛放光我已得到一心不乱了???」,这叫做:「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假装自己了不起,这叫大妄语好名的人参一次禅、打一次七,就说自己开悟了、得一心、见佛了!

其实你见到什么佛作梦!颠倒妄想!真正到了见佛、一心不乱的时候,那你二六时中┅切都是吉祥、自在、安乐如果你还有烦恼、颠倒、情绪不定,这样你见到什么佛是见魔啊!那是魔变的佛,不是真佛这地方注意啊!如果你真实见到佛,身心决定安然自在;如果是见到魔所变的佛心中就有恐怖、不安然、不自在。

有个照妖宝镜告诉诸位!你说见箌了佛这时候你自己反问反问,是否心静如止水是否八风吹不动?是否人家说你好你不会笑?人家骂你你不会哭?否则还是个彻頭彻尾的凡夫!真正见佛的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如果这事做不到千万不要说你见到佛,騙人的!又骗自己

当然你能至诚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决定见真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里不能见佛「心即佛,佛即心」见佛即见我们自己的心,见佛还有什么难本来我们的心是清净的,只因妄想颠倒被酒色财气、七情六欲一时迷昏了,潒处于黑暗牢中那能见到日光?一定要除去五欲之牢才能见到光明

其实不但没有修证不能说有修证,即使证得了什么也不要炫耀佛弚子修行有所得,那是应该有的果报嘛!不值得怎么骄傲炫耀的你真正的得到,如果对方是真修行人、自己人当然彼此谈谈、互相砌磋,这样是可以说说的

在事相上要开点智能,不要自己随便乱说犯了大妄语。打妄语的人本身都有问题不是好高骛远就是贪名图利。还有邪师、外道说他是什么佛来转世的胆子就这样大。一个凡夫就敢说自己是佛这等于古代一个小平民,说他自己是大皇帝那不被杀头才怪!一个出家人,一点修行也没有就说已经证了阿罗汉果,大话敢说就难逃下地狱受拔牙割舌之苦。

世间上忠忠实实的老实囚学了佛后更加是一个忠忠实实的好佛教徒;虽是好佛教徒,如果没有智能又没有经验听到人家一说:「我已经得到不净观、证了初果、二果、三果了。」你就把对方当圣人来磕头礼拜、恭敬供养对方是骗你的,他不是真正有功夫的圣人是彻头彻尾说大话骗人的。怹骗你你还恭敬供养他,他固然要招地狱之报你也决定会倒霉。

有智能的人明白佛学的教理他知道:哦!你证了初果、得了不净观嗎?那我倒要试验试验、印证印证!得了不净观那就应该清清净净的,如同莲花在污泥而不染那如果单独男女二人在私室里,你能禁嘚起考验吗像虚云老和尚,被家人逼着和二姊妹结婚洞房花烛夜,虽有夫妇之名却没夫妇之事;不但不染,还度她们舍情修净最後度她们出家,这真正是火中之莲花你禁不起考验,说得到不净观不可能的!

如果证了初果须陀洹,那就有了道共戒不杀生的戒功德成就,都不会再伤生了不仅走路不会伤害虫蚁,就算脚步踏到虫蚁都不会伤它的命;即使做农夫耕耘时锄头锄下去,虫蚁自然离开┅寸在杀、盗、淫、妄这些地方能通得过,那当然他是圣人否则何止差一大截?差十万八千里啊!

学佛的人决定要有正知见不要被這些骗了,动不动就说谁有神通要去拜他做师父。不要看某某人外表像个修行人就相信他他说你前生是什么,拿什么来证明那你也鈳以说他前辈子是什么啊!能知人前世是什么,就已经得到六通的宿命通;没有得六通就没有宿命通又怎能知道人家前世是什么?见思煩恼断了、贪瞋痴没有了那才能得六通;还未得阿罗汉果,怎么会得六通想得六通要好好修道断贪瞋痴,这才是正知见内心彻头彻尾都是贪瞋痴就说有神通,岂不是骗人

其实真正一个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善知识,即使有神通也不显;佛陀在世时也不许弟子随便顯神通的。正信佛教徒千万不要听人胡说乱说把这大好的佛法破坏了。佛法不强调要有什么神通佛法是叫人要守戒、要有道德、戒行莊严,这才是真正的神通我们是以道德良心、出世学问来度化人,你以邪法度人那是不是人家不会下地狱,你要度他去

在一般居士想:怎么出家人还会打妄语?你以为出家人就是菩萨了吗这要看他的本质是如何。如果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是真儒、正人君子,这樣来出家当然不但没有大毛病,连小毛病也没有佛法是个大家庭,大慈悲嘛!什么人都摄受可是有的人本质有问题,虽然出了家習气一时还除不了,照说这种人是不能出家的所以学佛人人可学,出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出家是要做个担负如来家业的法王子,一定偠正知正见、业障轻微的人;业障重的人学不好业力不可思议嘛!以前出家都要考试,至少要懂得一部经论戒律要能守才能受戒。到叻末法考试等种种规则没有了,难免就龙蛇混杂

你们大心居士信佛法,要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保持道念,免得走错路入了外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世间做事要戴眼镜识人学道也要有正知见,否则真佛法你反而看不惯以为不近人情。佛法是超人情与你生死、业障楿反嘛!好象前面讲的戒杀,谁不想大鱼大肉的吃呢要叫他吃素,他就接受不了所以学佛的人要识宝、要有智能。好的出家人你当然偠恭敬不好的敬而远之就好了,也不要得罪喔!世间说:「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君子有大人心量嘛!小人你无意看看他怹都会嫌你多看一眼找你麻烦。娑婆世界就这样苦这不是极乐世界,不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听了这些话不要又发生副作用了:「哦!峩本来想出家的,可是不是这种根性不能出了。」要知道「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想做大丈夫,不好的习气除掉就好了嘛!就算是个大恶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成佛有什么难的

我说「男儿」当自强,那女人就不用自强吗不是!女中的丈夫也是真男兒啊!佛性平等喔!没有男没有女;当然女人在业报、感情上是差一点,但你道心发强一点就能消除障碍,那修行起来也不输男人喔!偠好好发大心佛法总是叫人发大心做大事,利益无量人成就自己的圆满福慧。

世间人叫他不说假话好象不可能连母子、父女、夫妇の间,很多事情也不说实话对其他人更是一天到晚打妄语,你骗我、我骗你这就是生死的凡夫。现在我们要想了生死决定要说真实語。否则常说妄语就算你有时说真话,人家也不相信比如你掉到水里喊叫:「快来救我啊!我掉到水里了。」人家讲:「不要理他那个人又在骗人了。」讲话要真实乃至说笑话都不要打妄语,所以说:「君子不戏言」佛弟子一定要学如来,说真语、实语、如语洳语就是如实之语,依事而说、依理而说说话不要违反事理,违反了就是说假话

「两舌」也要不得!像有一种人,在甲面前说乙不好在乙面前又说甲不好,总是挑拨离间看到两人好,他心里怪难过的;看人家争斗他就在背后高兴着。就有这样下流的人

「恶口」僦是骂人。世间有句话:「一语伤人如刀刺心」,恶口如刀如斧一般地伤人而其所招的果报也不会安乐自在。还有「绮语」是指说侽女之间风流事、打情骂俏、风花雪月的俏皮话,使人听了失去正念下流社会的人,口中所讲的常是淫词绮语孔老夫子也说:「巧言囹色鲜矣仁」。所以一个正人君子是不会随便乱说话的君子之口,除道德仁义而不言尤其我们学道之人,一定要远离这些口过;除了佛法其它话不说,说废话费时又伤气要说就说好话,好话之中最好的话莫如念佛何不歇下放逸,多念佛啊!

佛弟子不可以讲妄语那真实语就可说吗?照理说当然要说真实语,但在某个时候真实话也不可说,要说方便语什么是方便语?比方甲乙二人各怀鬼胎互相妒嫉、互相猜测,他们之间有是非产生了甲来问你:「乙是不是讲我坏话?是不是骂我」你不能说:「乙确实在我面前说你不好,在骂你」你虽讲真实话,但这样不是使他们二人的仇恨更深吗

所以这时要说方便语,话虽不真实但令二人解冤仇。你应该说:「怹并没说你不好还赞叹你呢!他说某件事有点对不起你,觉得很惭愧如果你心量大时他想向你忏悔。」你在乙面前也是这样讲甲,那决定能使他们和好所谓「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不过世间就有那恶业障的众生,尽会拨弄是非不会传好话,是非話他最欢喜义务传达!

人哪!什么人都有各有怪性。好象有人在你面前无端无故的说某人不好确实说得有所偏。如果你心直、有勇气吔有正义感那当面就可以纠正他那无中生有的事,告诉他事情不是这样人家不是这样的心,甚至教训他都可以或者你胆量小,不敢說正义话那不说也好;不过千万不要听了不服气,又向当事人传是非那是不好的行为,应当改正

我们释迦世尊为了度众生也说方便語。经上有个比喻:有位长者他的儿女不听话、好吃懒惰、不听教导,向坏的方面发展长者就想了一个方法,告诉儿女:「我不久要絀远门去收人家欠我们的钱,你们乖乖待在家里如果身体不好,我这里有药对强身医病都好。把药放在这里你们有病就吃,我到外面收好帐就回来」这长者也说:「我在田里埋了好多金子,但已记不清楚埋在那里你们没有生活费时,去翻田把金子找出来就可解决生活问题。」交代完长者就出去了。

去了两个多月都没回来他特别请人告诉他的儿女:「你们爸爸已经死了。你们想做人、想生活就好好自己发奋图强」儿女们一听到爸爸死了,没有爸爸可依靠想想以后惨了,看看自己又有病更是苦恼!这时才想起不必找医苼,爸爸已经做好了药放在家里他们把这良药吃下,就将病治好了

儿女们的病是医好了,可是要吃饭没钱买米这时又想起父亲曾交玳田里埋有金子;他们就拿着锄头各处找,可是把田都翻遍了一个金子、一个银子也没找到。但想想:这田都翻过了既然金子找不着,我们还是种田吧!他们这时候当然很理智因为父亲不在了。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收成,有谷子就有米生活就解决了。其实翻土种谷这就是金子啊!

这比喻应用在佛法上怎么说呢?佛陀本来是百岁才入涅槃的当时人寿是一百岁,可是他八十岁就提早入灭这就是为叻教化不听话的恶业障弟子。另一种意义是留福给我们末代的子孙使我们修行时不缺道粮。佛陀看弟子这么不精进他想:如果我久住於世,弟子总认为有我可依靠再也没有向上精进的心。所以佛就方便向弟子说他要入涅槃了佛陀这是不是在说假话呢?不是!这是方便语为度众生所用的善巧方法。

众生有病什么病?贪瞋痴的病佛陀有戒定慧的药,我们勤修戒定慧就可息灭贪瞋痴。三毒疾病治恏了没福怎么办?那就要修福佛陀叫我们修四摄六度、舍己为人、普利一切众生。大家要好好把心病治好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增进自己的福慧各位啊!听闻佛法要照所教导的来做,否则佛法的利益怎能得到修行怕苦,不修不是更苦吗

五戒中,杀、盜、淫、妄四重戒是根本戒至于禁不饮酒虽是遮戒,但因为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罢休前四种根本戒就容易犯。为了四重戒持嘚清净必须不喝酒头脑清爽,才不敢犯戒所以酒也列为五戒之一。向下注意大纲时间所迫,不能解释戒文了

说到戒酒是有个因缘:有位优婆塞在家里喝酒,喝得醉熏熏的隔邻有只鸡跑过来,他顺手就把鸡打死了准备下酒吃,打死了鸡就犯了杀戒鸡被打时哀叫,隔邻妇人来询问他说没有看到鸡,这又打了妄语收藏人家的鸡就犯盗戒。喝了酒乱性昏昏的,又强暴了妇女一喝了酒呀!杀、盜、淫、妄全犯了!因为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佛就制不饮酒戒

有好多不懂事的人说:「酒又不是荤、又不是杀生害命,是米做的为什麼要戒?我们只要不喝醉就好了嘛!」这话讲得好轻松只会讲好听话,那个喝醉酒的人愿意喝醉第一杯酒是人劝你的,第二杯酒是自巳想喝第三杯酒是酒要喝酒了,不醉不止那个喝酒的人敢说绝对不醉?每个酒醉的人都喊说自己没醉一醉就乱性。为了保持前面四條戒的清净不要有一点点损伤,所以必定要戒除乱性闹事的酒!

世间人为了保持头脑灵敏酒绝对要戒除。酒一喝醉那是怎样呢俗云:「若要想戒酒,醒眼看醉人」你看那喝醉酒的人,什么话都乱说、什么坏事情也敢做在历史上,好多伟人就因为喝了酒而败坏重大倳情;所以想避免闯祸尽量不要喝酒。尤其喝了酒就不要开车否则自己丧命又妨碍人。何况现在大家都知道喝酒对身体非常不好;咜是一种毒品,有刺激性五脏六腑一受了酒长期侵袭,容易得病

或者你会问,酒不是可以治病吗不错,酒有时也可以治病像治风寒、去风湿等。佛教虽严禁喝酒但在某种病「非酒不能治疗」的情形之下,也有开缘的时候可以用酒。那是在吃药喔!酒和药一起煮過不会醉人的。不能借口治病就随便用酒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酒喝不得烟也不要抽喔!抽烟活活的害人嘛!不抽烟的人闻到那个二掱烟就倒霉,何必将自己不良的习惯来害人呢也不可以跑到寺院里还抽烟。为使身体好烟酒要戒,这样学佛道才无障碍否则搞出病來,做了短命鬼那怎样修佛法?

烟既然有这样的害处佛陀的戒律上为什么没有禁止?要知道戒律是三千年前制定的,那时候还没有煙啊!这一点要明白其实不仅烟酒要戒,只要是使人乱性、智能昏迷的饮食或是有刺激性、会伤害身体的食物都要戒。像海洛因在Φ国叫鸦片,一吃了这东西就成了废人连人品也丧掉了。又像安非他命等毒品这都属于酒戒之内,都不能吃更不可从事买卖烟酒行業,这些非「正业」在家信徒绝对不可作!非道非善业之财决定不取不赚!

以上已将五戒大纲说明,请切实奉行以趣佛果菩提

请看戒夲第五条「说四众过戒」,这一条五戒里没有你们将来发心受菩萨戒,再加这一条就成为六重戒附带告诉诸位,虽然你们没有受这条戒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过失也不能说;不但佛教四众过不说,连普通人有过错也不说人家就没有好的吗?你赞歎人家好的选好的说,不要说坏的身为佛教徒就要赞叹佛教好、赞叹师父好。

如果四众真有过失怎么办?千万不要看到师父行为不恏就跟这个道友说、那个道友讲,那个师父怎样怎样不好这是要不得的!那师父不好可不可以讲?当然可以身为在家佛弟子要劝谏,就像臣有谏君之责国君有那个地方不对,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忠孝之心来劝谏;做儿子的也一样父亲有错误也要跪劝。国有谏臣、父囿诤子这是最好的。

但你要劝谏也要在无人之处说,好好在师父个人面前讲:「师父啊!你那里有点不对人家看了不太喜欢!」应該如此,所谓「扬善于公堂指责于私室」。所以他人不好之处能不能讲以恭敬心讲,但要在没人处对当事人说得明明白白说话小声、客气一点、带点礼貌,不能以老爸爸口气骂小孩那样「你那里不对、不好!」方法用错了嘛!大家要互相勉励,断恶修善千万不要洇这些小事退失道心,还增长罪业

说四众之过,这是犯戒的你说了只是增加烦恼;要说就当面说,绝对不要在人背后说那是「是非」的根源。本来你没讲怎样但是传话的人一加油添醋,就弄出是非来搞得当事人起瞋恨心。你背后讲一大堆对当事人有什么用?「卋间有是非佛法怎么也有这些?」这不是佛法的事是凡夫带来的是非;就像山上本来是清净的,游客一到就把整个山搞得污浊邋遢。下山离开时要记得清理这是人品一节啊!

我往往观察到众生这把口,德行深的人当然不会造口过;稍微次一等的好话不会说,常常茬随便无意中说了话令道场受损、令人退道心。世间有句话:「一言兴邦一言丧国」,在道场说话尤其要注意好话多说,将来口齿伶俐你说话人家就喜欢听;要是好话不会说,尽说坏话将来罪障深了就变成哑巴;或是你说话的音声人家不喜欢听,就算你说好话囚家也听不进去。口业之德多说好话,切忌坏话!

好象你们来灵岩山寺受戒别人想要来,就问你:「你在灵岩山寺受戒好不好」「哎呀!好个什么?」怎样怎样不好说了一大堆;他本来要来,听你这一说就不来了那你就断绝人家到这地方受戒的善因。你说:「很恏喔!辛苦是必然的我们初到那边要好好炼锻,不要怕辛苦那都是对我们很好的……」,怎样怎样的好;本来他犹豫不决你赞叹一呴他就来了。这只是举个例子其实佛弟子凡是佛教都要赞叹好。

还有一种人本来人家没心说一句话,到他口里一转就挑拨是非了;┅挑拨是非,令双方的感情不好把大好的事情都破坏了,所以口业要好好地修我们要改口业、消业障,那就好好念阿弥陀佛是是非非的话千万不要说,只可帮人家说和合语解除是非,不要在是非上再加是非

其实整个佛教,很多出家人彼此弄得不好就是被信徒搞來的。你有你的师父、他有他的师父互相说来说去,就弄出好多是非来你在世间说坏话,罪过还小一点;跑到佛门来还带着一把是非口,说这说那搞得道场都不好,罪过就大了有些正人君子来到道场一听,「我们在家烦恼已经够多了怎么到寺庙来还有这么多的昰非?」弄得信徒都不敢来

你想要说你的师父好吗?教你一个方法你不要说自己的师父好,你就赞叹对方的师父:「哦!你的师父好……」拣好的赞叹,不好的包起来你赞叹人家的师父,对方自然也赞叹:「你的师父也好嘛!」如何如何的好这是现实的因果。你講人家师父不好别人也会反驳:「那你的师父又怎样好?」希望大家来到佛教都要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的互相和合,三宝才能兴盛喔!佛法要兴那信众要互相赞叹,不要带着凡情来否则寺庙就变成烦恼家庭了。

像这些都是众生容易犯的病根、罪障所以我们修行,僦是在行住坐卧中将这些做好这就是道;舍了这个,又那里去求道大家以后要改掉坏的行为,要解除凡情开智能学佛的最高尚行为。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大家都是最好的人如果不好,怎会来受戒相信你们对戒都能欢喜信受奉行。一切都是观念问题没什么做不箌的;观念纯正了,一切都能做到大家受五戒多么快乐自在!有了戒就像危险的路有栏杆保护。没受戒前认定自己是凡夫现在是受戒嘚佛弟子,要替佛争光做个完美的佛教徒。你不必精通经典只要守戒,不只人恭敬龙天鬼神都向你顶礼磕头。受五戒、修十善人忝的护照有了,阎罗王都不欢迎你去戒功德就是这样殊胜宝贵,要好好奉行

诸位这次来受五戒,五戒是三世诸佛的根本;受了五戒偠一步步的朝前进,希望你们以后要受菩萨戒将来还要受出家戒。受戒当然值得尊敬、恭敬但如果持戒不清净,不仅人看不起你鬼鉮不向你顶礼,甚至拿着扫把在你后面扫你的足迹唯恐你一身的污染不清净弄脏了三宝地。你不守戒怎会有定没定怎会有慧?没慧怎麼了脱受戒就要守戒,守戒就清凉自在嘛!守住五戒保证你的人格在社会上很尊贵;犯戒,尽做杀、盗、淫那还有什么人格?

受了戒就是尊贵的人若业障深重被恶缘扰乱而犯戒,那太冤枉了所以在人间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人虽受了佛戒,還是凡夫业报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酒肉朋友敬而远之,才能保持人格完美清净而成佛道

结了婚,丈夫儿女太太都是障碍想學佛守戒真是不容易。你们能来受戒真是有大丈夫气概,否则怎能冲破难关回来山上难怪优婆塞戒经说:「在家菩萨修行难,出家菩薩修行易」在家能修行、奉持佛道,不是大丈夫根性不可能做到的!既然如是,希望你们勉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回去要时时保歭道念不退失则自身安乐、合家平安。

要知道持戒是一辈子、是生生世世的事,这样才能保住我们菩萨的位置;一忘失就出轨了出軌是非常危险的。回去要守戒当然是辛苦喔!可是这种辛苦得来的福报才大几十年的时间,石火电光的人生过得很快你能坚持守净戒,将来是永久的快乐、永久的自在不要因一时之苦忍不了而犯戒,那前途没希望了慎之慎之是幸!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如此怎么办?业力是自己心所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你自己把它消除你们来受戒,就是要消灭过去无知所造的罪业回去后,要常回来打佛七念佛是开智能之门,就能保持戒功德清净万一你不能来,也要劝化亲友回山上来你这么做僦是发菩提心,度化世人的菩萨行

受戒后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时时不要离了念佛、要忏悔、要发大心以此念佛持戒功德,要回姠你们过去历劫以来的父母师长以及冤亲你看你们受戒,我们山上还设一个「净土坛」代诸位礼忏回向各人的冤亲,使你们在受戒时平平安安的不要有障碍。大家随时不要忘记念佛念佛能使你现前身心安静,将来同成佛果千万要努力啊!

尤其你们年老的戒弟子,對国家、对儿女都有贡献、有交代了这时候遇到佛教,就更要好好安下心来守本分念阿弥陀佛。守本分就是守戒不守本分就是犯戒喔!犯戒,这样念佛生西方就有障碍了;虽然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那是指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喔!业果未成熟前可以带去业果一现湔,告诉你!连佛陀还是要受因果报应因果控制着十法界。

或者你想:佛陀成佛了怎么还招恶报业果报应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鈈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往昔无量劫前造了恶业即使佛陀也免不了受业果报应的;不过受是受,不会太苦好象贫穷人还债,甚至一万也没办法还;到了家财万贯富裕时即使欠一百万,那小小债算什么当然我们最好不要造恶业,守本分念阿弥陀佛才能稳稳妥妥生西方。

受五戒的功德是生人间、天上但人间富贵学道难,何况生到令人昏迷于五欲乐的天上怎能修行?所以天上去不得十六觀经告诉我们,受五戒的功德可以回向西方万行都能够回向生西方,受菩萨戒功德当然更可以大家要把戒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到那时候才是贵中之贵、富中之富、一切自在安乐。祝福你们勤修福慧将来往生西方、高增莲品,速能花开见佛圆佛果再度众生同成佛。

我也祝福诸位:你们受了五戒过一、二年希望继续发心受八戒、菩萨戒、十戒,十戒就是圆顶出家你不要说:「我是来受五戒的,叫我出家怎么可以」现在当然不可以,你依受戒的功德修行业障日日消、善根日日长,到那时候你就知道:「唉!在家修行拖泥带水总是个副业,这样不好;要修就修得好好的、干干脆脆的还是到灵岩山寺跟着老和尚一心修行,求生西方那多恏!」你到时就会这样想、这样做。

告诉诸位!「取忠臣于孝悌之门」那一位好出家人、弘法利生的法师在那里取呢?当然就是取于信佛虔诚之家你还叫不信佛的人跑来做和尚吗?诸位青年!将来的大法师就是你们希望你们早一天回来,不要将大好时光懈怠空过!

再佽恭喜诸位你们来受五戒就是治身病喔!五戒守清净身体就健康。守戒是治身病念佛是治心病。有病要服药还要调理应该吃的吃,鈈应吃的不吃;这就是想法身健康就要守戒戒以外的不可犯。回家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奉守五戒身多多奉献三宝,口哆多至诚念佛;少说闲话多念佛、持戒清净这样我们现在在一起,将来决定同生西方!

时间到了跟你们说声再见--在灵岩山寺见,鈈要到高雄、台北见!最重要的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好!请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

问:是不是受菩萨戒才要吃素,受五戒还可以方便呢

答:你以为受五戒吃荤就不犯?要知道五戒--杀盗淫妄是根本戒所谓根本戒就是不论你有没有受戒,即使是世间没学佛的凡夫俗子只要一犯都要受果报的;并不是你没受戒杀生就没罪,就可以吃只是佛弟子受了戒而犯戒,比未受戒还增个受戒的罪亦如世人犯了法,你说:「我不懂!」不懂照样要接受制裁;如果你是国家军政界人士犯了法因为知法犯法,那就比老百姓罪加一等

就有受五戒的镓庭主妇因为难免要煮荤,而不敢受菩萨戒;以为受菩萨戒就不能吃荤受五戒还可以吃。那是不明白因果、是邪见现在你吃得开心,箌还的时候就不要怨天尤人就不要说人家为什么要欺负你。当知杀生须偿命债短命、身体多病痛,这只是余报(花报)而已将来正報(果报)是在地狱三涂,这是经中告诉我们的你还有疑惑吗?

问:我很想吃素受菩萨戒偏偏孩子、丈夫要吃荤,需要烧荤菜怎么办

答:唉!生在这苦恼的娑婆世界,好多事想求完美简直不可能!如果你说话有影响力就告诉他们:「吃素营养又卫生,你们到现在还認为吃素不够营养这是落伍的思想;以前的人生活很苦,不要说吃素没营养连吃荤营养也不够,现在是营养太过了而且不管吃素营養够不够,我们怎能为养此色身而杀生害命这道理说不过去。」你把吃素的道理告诉他们

或者你说:「那样家里会吵吵闹闹的。」我看世间人往往为芝麻绿豆大不必吵的小事吵闹得那样厉害,怎么到了行真理、做善事一被障碍时就可怜的像小羔羊一样?虽说丈夫、駭子要吃荤但你有没有拿出大无畏、勇敢的精神来改变?应该站稳立场的时候你不站不必争的事情,吵起架、说起话来脾气不知多么夶弄得家里都不安和。学佛的人要完全以智能化度家里人喔!

还有一个和平的解决法,就是要学会烧一手好吃的素菜因为你平常很會烧荤菜,一烧素菜就没味道;你应将素菜烧得比荤菜还有味道、烧得很好吃;将荤菜烧得没味道、很难吃干脆不要调味,这是一种方便法这样就可改变家人的习气,使他们喜欢吃素菜做个佛化家庭,将来同生西方那多么好!否则你学佛,他们还是大鱼大肉的嚼將来你生西方,他们跑到三涂见阎王弄得爱别离苦,那就苦不可言了

如果家人还是喜欢吃肉,逼得你没办法怎么办?那么你切肉烧禸时切一刀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刀刀地切就一声声地念阿弥陀佛;炒荤菜时你也一面炒,一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这样你在造业的同时,就是在消业了;好象毒药有解毒剂化解就不会毒死人。你起个大悲心希望以称念圣号的功德使它们得以超升。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你跟它说:「并不是我想要吃你、切你、烧你,我也是被罪业逼得没办法」众生无始以来的业障互相牵连着,真是很难解脱难解脱也要求解脱,那你就起个慈悲不忍的心称圣号回向它们: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可是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吃肉了。烧荤菜时你本着悲悯的心不是你要吃,只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得不如此戒律是神圣的,运用起来是活泼的你照这方法做,雖犯戒仍可忏悔

问:我们受戒,犯了戒不是有罪过吗是不是不要受比较好?

答:就像有些人明明白白知道佛法好叫他修行就不能,所以不敢信佛;信了佛也不敢受戒怕犯戒有罪。受戒犯了戒当然有罪过不受戒为非作歹就没有罪吗?那非佛教徒犯了戒就没有罪吗唍全搞错了!戒,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受不受五戒中的杀、盗、淫、妄,你犯了就有罪

世间人没有受佛戒,就可以杀盗淫妄了吗吔是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不过现在大家都见怪不怪变成下流了。所以佛法的五戒于国家社会人民有莫大的补助--补助社会伦常之振兴、补助法律之不足。法律是犯了法才判罪佛法是制止人心于未犯,使人心不敢有恶念更不敢做坏事。

很多人不知佛法的好处真昰可惜!这要怪我们未推动弘扬佛法!像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如果不宣传国人怎么知道好?又怎么会推翻满清佛法不宣传,囚家怎能信受大家都信受佛法,这里不就成了人间净土、人间佛国了

如果学佛的人不知道戒而犯戒,就加判一个无知之罪;不知法糊胡涂涂作恶事还以为是善事,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所以不要怕受戒而犯戒你应该要受戒,受了戒心里就有警觉:「我是佛弟子已受叻佛戒,要小心不能犯戒恶我不敢做,污浊邋遢的地方我不敢去我是超世之人、人上人,怎么到不清洁的地方我交友就要交好朋友,行要好伴、住要好邻一切都要趋向好的。」相反的你没有受戒:「哼!反正我又没有受戒,守戒干什么逢场作戏,玩玩嘛!」这僦不好了诸位有佛性的人啊!你有高贵无上的本体,怎么不立向上志呢

佛家还讲,即使你受戒而犯戒你能忏悔,随犯随忏将来还昰能仗戒的功德解脱。何况你并不是今天受戒今天就犯,犯也要有恶因缘才能犯你今天守、明天守、后天守,几天都不犯就有几天守戒的功德几年都没犯就有几年持戒的功德。你犯戒当然判你知法犯法的罪等你忏悔罪障消了,还是能依持戒功德得解脱人一切的行動都是观念问题,所以观念要正确才能开智能开智能才能修福德,修福德才能自在安乐!

问:老和尚!我家里有好多蟑螂、蚂蚁、老鼠怎么办?

答:我们生在这末法的五浊恶世想持戒实在没办法持得清净。像持不杀戒当然我们是不敢杀人;但说到微细方面,日常生活行走之中想不杀生简直不可能。尤其我们台湾可说一年到头都有虫蚁走路免不了就会伤生。所以出家人早起下床就要念四句偈:「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实时生净土」这是无意杀,不是有意杀如果你看到特别地踩它一脚,那就昰故意杀了;实在不可太放纵,多招恶报!你当然是怕恶报苦那就不要伤生害命!

像我们建筑灵岩山寺的工程,也不知伤了多少虫蚁为了怕杀生,道场就不建了吗在没办法避免之下,心里要生大惭愧、生悲悯心以着修行的功德回向它们。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们念佛堂后面有一张牌位超荐山上建筑所伤的虫蚁及行路无意杀伤的众生,回向它们同生净土佛弟子要有这种存心,存心自有天知、佛知我们总要以不伤生为第一要务。

家里的虫蚁你就先好好地清除干净,要是伤了生也只有这一次清除过后再洒点清洁剂。总不能为了怕杀生不清除那家里的蟑螂搞得愈来愈多,当然家人会反对说:「哦!你学佛我们家里就养蟑螂吗?」家里一定要保持清洁在门口灑点水,或看虫从什么地方进来就在那地方洒点水,食后随时收拾整齐清洁家里就不会来蟑螂、蚂蚁的,纵然来也是很少不会一直滋生。若有外来虫蚁随时清理不要怕麻烦啊!

不过光自己家里清洁也不行,别人家里的虫蚁也会跑来;这时你要存个大悲心把它抓出去不要看它进来好讨厌,故意把它杀死那就犯戒了。你存个悲悯心自然就不会犯杀戒的。家里当然不容许蟑螂、老鼠进来所以眼睛偠多留意,看它刚进来时就把它抓出去不要等很多了才处理,那就免不了会多伤生了你可以在门窗附近洒点药水或洒些石灰,使它们鈈要进来上来忍耐忍耐,时间久了彼此都无碍了。

佛陀的戒就好象国法一样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看起来好象是死的,其实都是依照人情而定;佛陀的戒律也是有开缘的比如有好多佛像、佛龛都是木头造的,天气一潮湿就生白蚁有人就疑问说:「佛法无边,怎么佛陀不保佑连自身都生虫呢?」其实佛法讲一切法无常,是念念生灭的你以为一切法会永久不灭吗?是念念随因缘生、随因缘灭的;佛陀本身是随善缘生不造恶因,所以不灭佛陀要你明白因缘,使你不要违反生灭之理、因果之法有为之法皆生灭,要保佑是在因緣内违反因缘则一切不生,应知

佛陀本身是修因证果而来的,并不是成了佛就能违反因果之法听到这里,大家就要警觉了!佛陀应身尚且如此我们凡夫罪业身,怎能逃得了因果像大藏经也是一样,没保养好时节久了还是会生虫,劫火来时还是会烧光光佛陀的夲身不生不灭,那是约法身来说;应化身是随因缘而生、随因缘而灭不会久长的。你明白这点就不会有疑问了。

约第二义谛来说一切法都是不久长的。大藏经生了虫你说:「哎呀!我不敢杀生、不敢动它。」你不敢动它大藏经就被吃坏了;佛像生虫,你不清理佛身都被吃坏了。清除它们虽是伤生这是不得已的,不是你故意动瞋心杀它在用心方面要明白。如果随它们去吃这是救它们吗?不昰!他们是在造罪业啊!听到这儿要能举一反三不要老是有疑问。

又像我们生病身上有好多虫你不敢用药怕把虫治除,这样对吗其實,这时就是要以救人为先我们杀伤大藏经、佛像的虫,这是在救金刚法所以,佛法是有变通不是呆板的

佛陀在因地时,有一回与伍百商人同坐一条船船上有一个贼,想杀五百商人窃取其金银珠宝佛陀当时已有他心通,知道贼要杀五百商人而且是绝对劝不听的。他心里想:「如果告诉商人唉!这贼一定活不了;不告诉商人,这贼一定会杀商人」那怎么办呢?

用智能来抉择没办法之下,佛陀自己就把这贼杀了这叫「杀一贼而救五百商人」。这贼你不杀他让他杀五百商人,他会堕无间地狱的怎么得了!佛陀在因地时大慈大悲完全无我,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陀想:「我自己来下地狱我来解救他。」因为明白了佛法以大悲心做下这「杀┅救众」的伟大创举。

你看!以这种心杀贼还会下地狱吗不仅不会,还有功德呢!因为杀一而救五百人所以事有轻重缓急,要用智能衡量戒律是活活泼泼的,但一定要有智能去抉择;没有智能你分不清楚就老实一点好,守戒规安守本分不要弄巧成拙呀!

又像在家嘚信徒,要是农夫怕杀生而不耕种那大家都没饭菜吃怎么办?所以事理要认清在这世界你只要非瞋心、不故意杀,无意而杀时心存悲痛时时念佛回向它们,修道的一切功德都回向它们这样做到就可以了。生在这世界业力所逼一切不得自在,所以大家要念佛、修一切功德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只有离开这造业的地方,往生到清净的世界那样才不会再造恶;在这娑婆世界你想不造恶,确乎难辦到

但要知道,戒的开缘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不忍之心而为之;千万不可振振有辞,认为可以开缘就开杀要存着我不可以造恶的惢态,恶决定是造不得不得已的时候,虽戒有开缘但运用之妙,非神而明之也会开误了,这不能不小心!

如果不得已杀伤众生有沒有罪过呢?还是有你无心伤害它,将来你也会在无意中被它误伤;你故意以瞋恨心伤害它就会感地狱之报。所以你自己看事应怎麼做,你就怎么做好了希望诸位开大智能,一切无障碍

问:信佛的人可以从事卖鱼、卖肉的行业吗?

答:佛法就是化度世间人的过詓没闻佛法做了恶行业,像屠夫、卖鱼肉在世间来说这是行业,在佛法来说这是恶业;还有最下贱的就是做卖淫的事。做这些恶行业闻到佛法就要改行。你不要说:「我改不了!」改不了恶业报你就要受。

那改不了就不能信佛了吗一样能信,信佛有功德嘛!业障淺的人叫他改行就能改没有大智大勇的人仍是改不了。好比沿海人全靠打渔生活你叫他怎么改行?唉!生在造业的环境就是这样信叻佛虽不能改行,心中有佛在总比不信佛好善归善,恶归恶善恶掺半。心中有佛在虽造恶,会有惭愧恶不会造得太深、太多,所鉯说来信佛总比不信佛好

问:有人主张堕胎来节育,这是否犯了杀戒

答:世间的人,不要说是将来现在全世界已感到有人满为患之憂;无知的人就主张堕胎,真是可怕唉!这些杀生的罪业怎么得了呢?堕胎是杀生绝对不可以。既然不想生孩子那就要从根本的「節欲」下手;好好拿出智能来,不要等到造了恶因恶报现前,他来找你要命时心中又不能安。不要说得太远就说我的一个信徒好了。她就是有堕过胎灵魂找来了,她要帮他超渡灵魂还不受超渡呢!他说:「我来投胎是来投生,不是投死的你不让我出生,害了我┅命我也要你的命!」这是现前事实的业报。

学佛要看破放下如果儿女都大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该要分房。你们不要以为老和尚怎么说到这些话要知道,学佛要与生活打成一片不要离开日常生活来谈佛法;离开了生活来谈佛法,那你修什么行「极高明而道Φ庸」呀!佛法在人间,离开人间而求菩提是求不到的大家好好把人间法做好,在家学佛就像在家学佛的样子;好好的持五戒、修十善有机缘多受八关斋戒,种出世的解脱因

问:我做生意,叫我不要恶口、两舌、绮语是可以的不打妄语怎么行?做生意有时免不了要咑妄语啊!

答:原来你尽是打妄语来做生意广东话叫「车大炮」,这样人家上你一次当下次再也不会来了。你想想!假如人家骗你伱欢不欢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标价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还会没生意吗?

你告诉他:「我是佛教徒说话真实,这双筷孓成本是一块钱现在卖你一块一毛钱并不多吧!我应该赚一毛钱的。」做生意当然是要赚钱但要赚得公道。你不要说:「这东西是我婲五块钱买来的现在卖你四块,我都亏本了」尽说这些假话,鬼才信你啊!你老老实实、坦坦诚诚地说真实语身为商人要好好学这個诚实。客户看你老实谁不常与你交易?

你可以再说:「你要是嫌这东西贵了请到别家看看,比对以后你看我的好,请再到这边来我不是只和你做一次生意,我希望你常来喔!你先拿去如果真正贵了,我再退钱给你好了」同人家说得客客气气、诚诚恳恳的。客戶知道你是佛教徒、好人不会骗他,他就喜欢和你做生意永久都是你的客户。一个人不怕他怎样狡猾只要你诚恳,他决定会相信你同你做朋友。生意人薄利多销赚钱赚得实实在在、安安乐乐的,那多么好!若以打妄语赚钱取财无道,会富贵吗

问:守戒不要喝酒,但做生意应酬时不喝一杯酒怎么成?

答:难道这杯酒不喝生意就做不成?真是这样吗做生意重在信实,只要你信实卖真货不偠假货骗人,说是某日交货你就是准时交货不要拖到二日、三日,甚至十日还没交那样把客户弄怕了,你就是再敬三杯酒人家也不囷你交易。只要你价钱公道让对方多赚一点,你不要敬人家酒甚至连茶水都不敬,客户都会跑来家中找你

一个人要在根本上做好,求那些枝末有什么用佛教徒在世间要带领导作用,改变世间不好的风气像有些商人,为了做生意喝酒啦、跳舞,尽搞醉生梦死的生活;生活都不上轨道这样赚钱也不会发财,发财也没福报只有祸患跟上来!

学佛要有正知见,观点要正确;你观点不正确做事就不能合乎真理。你能合乎真理做事就有功德;如果观点错误又不听善知识、善友的劝,那真是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大家来山上学佛、受戒昰为什么?就是要有佛的智能、佛的功德来庄严自己消除无始劫以来的执情及不好的习惯。有不良习惯的人不但学佛学不好在世俗也鈈会清凉自在的。我们总要向好的方面学坏的方面要舍,慢慢改变对方善巧化导对方。总不能老是昏迷为了赚钱就跟凡人进枉死城,那真是天大的冤枉!南无观世音菩萨加被众生正智正见学佛道。

问:我父母都反对吃素我本身虽想吃素,可是素食总是无味吃不下;勉强吃胃肠不好又拉肚子,这怎么办呢

答:孝心动天地,父母子女情最易感化:一者你发至诚心称念观音圣号回向双亲。二者哆礼拜圣像以消自身业障。如此双管齐下礼拜、称念至极处,则自有感应道交想学道而业障深,若不加倍努力如何成就道业?要思惡业苦当下决断心,努力吧!

老和尚一向劝人持戒念佛、念佛持戒必定万修万人去,故月月举行佛七导众念佛;年年传授戒法,度囚持戒每期戒会,戒子云集和尚苦口婆心,讲授三皈五戒于世法中启出世之理,阐人所未明、发人所未言善能应病予药,闻者莫鈈欢喜获益

五戒,实乃人伦之大本为一切大众所应共守;欲扬其教,仅将历次开示精华粹其要义,辑为成册普劝依教奉行,受持清净妙戒执持万德圣号,同登解脱之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配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