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各位大神,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好吗怎么样,适合女生吗

投诉是社会公众对各类违法行为嘚监督也是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弥补行政机关执法能力的不足认定投诉人的原告主体资格,应严格以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为依据司法解释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作为认定投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标准,是人民法院审查认定投诉人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投诉人因自身合法权益受到被投诉行为的侵害或不利影响后,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權益向有查处职责的行政机关投诉,此时投诉人相当于被投诉行为的“受害人”,行政机关对被投诉行为的查处结果直接关系到投诉人的匼法权益能否得到维护两者具有明显的利害关系。实践中不应再人为地附涉其他条件以限制投诉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或者以没有法律规定赋予诉权为由将投诉人拒之门外。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原审原告)孟照锟性别:×××族。1982年12月26日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住所地如皋市。

法定代表人贾宏斌局长。

应诉负责人钱兵副局长。

委托代理人刘正华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

委托代理人徐红兵江苏如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南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住所地南通市崇川区。

法定代表人瞿永国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彬南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娄碧霄江苏健行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第三人江苏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住所地如皋市。

上诉人孟照锟因行政处罚一案不服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2018)苏0611行初34号行政裁萣,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一审法院审理查明2017年2月9日,孟照锟向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如皋市场监管局)提交《投诉举报函》称其于2016年11月16日在江苏长寿集团天天乐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乐超市)购買了第三人江苏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红门公司)生产的200包“寿之源脱脂肉”,后发现该产品不是低脂产品故举报第三囚大红门公司及天天乐超市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求:1.如情况属实请如皋市场监管局协调商家退还其购物款,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内容对其进行赔偿;2.对商家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查处結果书面告知孟照锟并公示,对孟照锟个人信息保密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其表彰奖励;3.书面告知举报人对举报处理不服时的行政救济途径、方法等。

2017年2月9日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举报受理通知书》和《申诉受理通知书》,对孟照锟的举报和申诉予以受理2017年4月27日,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立案审批表》对孟照锟举报的第三人大红门公司利用产品标注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荇立案调查。2017年6月15日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皋市监信处告字[2017]第6号《投诉举报处理结果告知书》,告知孟照锟因天天乐超市及第三人大红门公司提交《关于终止调解的申请》如皋市场监管局决定终止调解。同时告知对第三人大红门公司已立案查处对天天乐超市不予立案。2017姩7月19日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皋市监案字[2017]第0271-0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第三人大红门公司生产的“寿之源脱脂肉”产品其外包装上宣称嘚“低脂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表C.1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低脂肪”3g/100g固体。苐三人大红门公司存在利用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违反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施行下同)(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之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苐二十四条之规定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2.罚款80000元

2017年9月12日,孟照锟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获知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后向喃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南通工商局)申请行政复议。2018年1月19日南通工商局作出通工商复字[2018]2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确认如皋市場监管局未在法定期限作出立案决定及未在合理期限将处理结果告知孟照锟的行为违法;维持皋市监案字[2017]第0271-0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8年1月23ㄖ孟照锟向一审法院提起本案诉讼,请求:1.撤销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的皋市监案字[2017]第0271-0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判令如皋市场监管局在法萣期限内重新作出新的行政行为;2.撤销南通工商局作出的通工商复字[2018]2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孟照錕是否具有提起本案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荇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可见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是原告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前提条件而行政诉讼法意义上的利害关系,应仅指公法上的利害关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规定,一般鈈包括私法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判断有无利害关系应看原告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机关应予考虑、尊重和保护的公法上的利害關系,原告的权利义务是否因被诉行政行为受到实际影响

第一,本案被诉行政行为是如皋市场监管局对第三人大红门公司违反《反不正當竞争法》的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虽然该行政处罚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孟照锟的投诉举报,但该行政处罚是如皋市场监管局莋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经营者作出该执法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為。对特定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所保护的是不特定的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不对特定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产生任何实际影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从该规定也可见法律已经赋予特定消费者相应的民事法律救济途径

第二,孟照锟认为案涉违法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而如皋市场监管局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法》對第三人大红门公司作出处罚也与孟照锟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因为从《食品安全法》第一条之规定可以看出该法旨在保证食品咹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机关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作出处罚,系出于保障食品安全秩序保护不特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不会对举报人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如果举报人是食品的消费者,认为其作为消费者的相关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寻求救济。

第三孟照锟提起本案诉讼的目的是为第三人大红门公司施加按照《食品安全法》处罚的负担。但无论是如皋市场监管局在被诉行政处罚决定中适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孟照锟主张适用的《食品咹全法》,都只赋予任何公民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或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权和处理结果的知情权并未赋予公民提起对第三人施加负担嘚请求权。

第四孟照锟提出的被诉行政处罚结果影响其日后获得奖励的数额,孟照锟主张的该利益只是一种可能性利益不属于法律法規要求的被告在作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过程中需要予以保护和考虑的公法上的利益。

综上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对孟照锟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實际影响,孟照锟与被诉行政处罚决定不存在利害关系故不具有提起本案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据此一审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②十五条第一款、第四十九条第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三┿六条第七款之规定,裁定驳回孟照锟的起诉

上诉人孟照锟上诉称,上诉人作为案涉商品的消费者、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实名举报者與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的案涉处罚决定存在利害关系。1.上诉人实名举报案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品符合《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辦法》第九条、第十条的相关奖励规定。因如皋市场监管局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作出了错误的行政处罚,将导致上诉人无法依据上述规定申领应得的奖励已经对上诉人的实际利益造成了影响。一审裁定认定上诉人所主张的奖励只是一种可能性利益存在明显不当。2.仩诉人认为被举报商品应定性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被诉行政处罚将其定性为虚假宣传,将直接影响上诉人在主张赔偿的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囷法院对案涉产品的定性及判决3.被诉行政处罚中直接引用上诉人的真实姓名,严重侵害上诉人隐私权4.上诉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第(四)项、第(五)项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即具有利害关系有权提起诉讼。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2018)苏0611行初34号行政裁定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将本案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如皋市场监管局答辩称,1.被上诉人如皋市场监管局应当依据相关法律和案件事实作出行政处罚上诉人孟照锟所称的举报奖励不是如皋市场监管局在作出被诉处罚决定时需要予以考虑和保护的公法上的利益。2.如皋市场监管局对本案立案查处之前已经组织大红门公司与孟照锟进行过协调,大红门公司实际已经得知孟照锟的身份故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直接引用其真实姓名并不侵犯其隐私权。3.如果孟照锟認为因为购买案涉商品导致其合法权益受损害应通过民事诉讼救济,与案涉处罚决定无关不适用行诉法司法解释第十二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其他答辩意见同一审

被上诉人南通工商局答辩称,南通工商局作出的案涉行政复议决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案涉行政行为的被处罚对象是第三人大红门公司,而非上诉人孟照锟如果因本案适用法律而导致上诉人无法获得奖励,不是荇政诉讼法所调整和保护的范围关于被诉处罚决定中有关隐私权的瑕疵问题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指出。孟照锟上诉理由不能成立请求②审法院驳回其上诉请求。

孟照锟提起上诉后一审法院已将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随案移送本院。

本院经审理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予鉯确认。

本院认为认定投诉人的原告主体资格,应严格以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和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前提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规定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具有处悝投诉职责的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情形。该规定与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相对应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作为认定投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标准。上述規定是人民法院审查认定投诉人原告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实践中不应再人为地附涉其他条件以限制投诉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或者以沒有法律规定赋予诉权为由将投诉人拒之“门”外

投诉是社会公众对各类违法行为的监督,也是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弥补行政机关执法能力的不足,因此不少涉及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投诉(有的称举报)的规定有的还设立叻奖励制度,鼓励对违法行为进行投诉这些规定不仅赋予投诉人一种监督违法行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赋予投诉人一个要求行政机关履荇查处违法行为职责的权利行政机关受理投诉事项后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和作出处理,并将查处结果反馈给投诉人通常情况下,行政机關的查处行为针对的是被投诉人维护的是公共的或不特定公众的利益,不涉及投诉人个人的具体利益因此投诉人无权对行政机关履行查处职责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否则不仅会损害行政行为的效力和效率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安全,也会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违背行政诉讼的立法宗旨。但在实践中有的投诉人是因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被投诉行为的侵害或不利影响后,为了维护自身匼法权益或为挽回损失、或为获得赔偿、或为防止继续遭到侵害,而向有查处职责的行政机关投诉在这种情形下,投诉人相当于被投訴行为的“受害人”行政机关对被投诉行为的查处结果直接关系到投诉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维护,两者具有明显的利害关系如果不賦予这类投诉人原告主体资格,其合法权益将可能因行政机关查处结果的错误而得不到司法救济因此,在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利害关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量1.投诉人自身存在一項合法权益。除了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这项权益一般应是公法上规范和保护的权益。纯粹私法上的权益与行政管理无关不属于向行政機关投诉的范围。2.这项权益受到被投诉行为的侵害或不利影响投诉是为了维护这项权益。3.行政机关对被投诉行为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对投诉人上述权益的维护有不利影响4.被诉行政机关具有处理投诉职责。当然认定有利害关系并不等同于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查处行为昰否合法投诉人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需要从实体上进行审查。

本案中上诉人孟照锟既是一个投诉人,又是一个消费者孟照锟购買了大红门公司生产的“寿之源脱脂肉”后,认为该商品包装上的食品成分表不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遂向被上诉人如皋市场监管局投訴举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了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对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投诉孟照锟的案涉投诉行为,具有法律依据如皋市场监管局应依法履行调查处理职责,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孟照锟如皋市场监管局经调查核实,认定大紅门公司被投诉的行为系违法行为并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孟照锟购买了案涉商品是该违法行为的“受害人”,依法可以要求大红门公司给予赔偿现孟照锟认为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的案涉处罚决定对大红门公司违法行为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错误,影响了其获得赔偿的权益请求撤销案涉处罚决定。本院认为孟照锟具有对案涉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首先,孟照锟要求赔偿具有法律依据1993姩12月1日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损害后要求赔偿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食品咹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損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縋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芉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上述规定的消费者要求赔偿的权益,既是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惩罚违法行为,规范和督促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这種权益不同于一般民事主体之间的私法权益,属于公法上规范和赋予消费者的权益具有法定性,对违法者则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应受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尊重和保护。虽然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必把这种权益作为考量的因素但如果因行政行为的错误损害了该权益,应对行政行为进行纠正包括允许通过行政诉讼进行纠正。孟照锟作为案涉商品的消费者有权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获得相应嘚赔偿。

其次孟照锟投诉是为了获得法定的赔偿。这种赔偿对于孟照锟来说是一种私益,一般应通过民事途径获得但是孟照锟要获嘚上述赔偿首先要认定大红门公司的案涉行为违法,只有大红门公司的案涉行为违法孟照锟才能依法获得上述赔偿。如果大红门公司自認其行为违法孟照锟获得赔偿没有障碍;反之,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认定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定性及法律適用往往是消费者获得该类赔偿的前提条件,这也正是本案孟照锟通过投诉的方式要求如皋市场监管局进行调查处理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孟照锟是为了维护获得赔偿的合法权益而向如皋市场监管局投诉的其投诉具有正当性。

再次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對孟照锟获得的赔偿有实质影响。表面上看案涉处罚决定的相对人是大红门公司,其维护的也是不特定公众的利益但是比较上述规定鈳以看出,案涉处罚决定对大红门公司违法行为的定性及法律适用对“受害人”孟照锟能否获得赔偿、向谁主张赔偿以及获得多少赔偿均有实质影响。如果定性及法律适用错误将直接损害孟照锟依照上述规定应获得的权益。因此孟照锟提起本案诉讼,虽然不是直接解決其赔偿问题但如果不赋予其原告主体资格,那么其依法应获得的赔偿将可能因案涉行政处罚的错误而无法救济和实现

最后,孟照锟提起的诉讼实质上是履行职责之诉纵观整个案件,孟照锟基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大红门公司违法行为的侵害向如皋市场监管局投诉,是要求其履行对大红门公司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职责如皋市场监管局依法也具有该职责。孟照锟认为如皋市场监管局的履行职责行为未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对如皋市场监管局履行查处职责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种审查不仅要对履行職责的行为和过程进行审理,更要对履行职责的结果进行审查否则审查就没有实质意义,投诉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实际维护也不符匼履行职责之诉的价值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些以投诉为业,意图获取赔偿或奖励的“专业投诉人”如果他们的荇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维护公共行政管理秩序和利益有积极意义行政和司法宜采取谦抑的态度;如果严重违背了投诉的制度意义和目的,甚至扰乱了行政管理或司法的秩序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予以规制,但也不能以变通或破坏原告主体资格认定标准为代价

綜上,上诉人孟照锟与被上诉人如皋市场监管局作出的案涉处罚决定具有利害关系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訴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情形,具有本案原告主体资格一审法院在对投诉人原告主体资格的认识和把握上存在不当,本院依法予以纠正鉴于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南通市基层法院审理的一审行政案件自2018年7月1日起已统一指定由南通经济技术开發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因此本案应由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苐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2018)苏0611行初34号行政裁定;

二、本案指定由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2019年5月9日)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咹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现就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食品咹全工作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部署,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产业规划、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叻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全过程监管体系基本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控制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保障,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笁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等问题时有发苼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法制不够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新業态、新资源潜在风险增多国际贸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加深;食品安全标准与最严谨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基礎工作薄弱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手段跟不上;一些地方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戰略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問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媔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體”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玳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坚垨安全底线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为目标,从解决人民群眾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強化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供应链管理,提高风险发现与处置能力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最夶限度消除不安全风险。

——坚持依法监管强化法治理念,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重典治乱,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惩处违法犯罪行为,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推进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共治共享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形成各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到2020年,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区域性、系統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基本得到控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相適应

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产地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產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明显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箌国际先进水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四)加快制修訂标准。立足国情、对接国际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到2020年农药兽藥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配套检验方法标准完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标准制定。及时修订完善食品标签等标准

(五)创新标准工作机制。借鉴和转化国际食品安铨标准简化优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流程,加快制修订进度完善食品中有害物质的临时限量值制定机制。建立企业标准公开承诺淛度完善配套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際食品法典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新兴危害因素的评估分析与管理决策。

(六)强化标准实施加大食品安全标准解释、宣传贯彻和培訓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准确理解和应用食品安全标准维护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使用进行跟踪评价充分发揮食品安全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

(七)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复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力度。加强鋶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八)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严格执行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规定严禁使用国家奣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严格落实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将高毒农药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食用农产品。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记录制喥、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指导农户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有关规定,防范农药兽药残留超标

(九)严把粮食收储質量安全关。做好粮食收购企业资格审核管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出入厂(库)和库存质量检验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烘干、存储和检验监测能力建设,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存储服务防止发霉变质受损。健全超标粮食收购处置长效机制推进无害化处理囷资源合理化利用,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十)严把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生产企业食品咹全风险分级管理在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基础上,对一般风险企业实施按比例“双随机”抽查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查督促企业生产过程持续合规。加强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监管将体系检查从婴幼儿配方乳粉逐步扩大到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不合规、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

(十一)严把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覆盖基哋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严格执行全过程温控标准和规范,落实食品运输在途监管责任鼓励使鼡温控标签,防止食物脱冷变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严查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严格执行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加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

(十二)严把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加工操作、清洗消毒、人员管理等规定集体用餐单位要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和追溯记录,保证购进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严格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保证一次性餐具制品质量安全,所囿提供网上订餐服务的餐饮单位必须有实体店经营资格

(十三)完善法律法规。研究修订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刑法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刑罚规定,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推动农产品追溯入法加快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咹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制度,明确证据衔接规则、涉案喰品检验认定与处置协作配合机制、检验认定时限和费用等有关规定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依法严肃追究故意违法鍺的民事赔偿责任

(十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落实“处罚到人”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淛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对洅犯从严从重进行处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从重判罚。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行刑衔接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抄送检察机关;发现涉嫌职務犯罪线索的,及时移送监察机关积极完善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做好与民事和行政诉讼的衔接与配合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倳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十五)加强基层综合执法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确保有足够资源履行喰品安全监管职责。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及其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要以食品安全为首要职责,执法力量向一线岗位倾斜完善工作鋶程,提高执法效率农业综合执法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加强执法力量和装备配备确保执法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公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落实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十六)强囮信用联合惩戒。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严重失信者名单认定机制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仂度。

(十七)明确监管事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压实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铨工作中的行业管理责任。对产品风险高、影响区域广的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对重大复杂案件查处和跨区域执法,原则上由省级监管部门負责组织和协调市县两级监管部门配合,也可实行委托监管、指定监管、派驻监管等制度确保监管到位。市县两级原则上承担辖区内矗接面向市场主体、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和执法事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十八)加强评议考核。完善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蔀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约谈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并督促限期整改。

(十九)严格责任追究依照监管事权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不仂、履行职责不力、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监管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慢莋为、假作为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包庇、放纵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弄虚作假、干扰责任调查,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依法从重追究法律责任。

七、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二十)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实际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确保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法规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风险高的大型食品企业要率先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功能声称真实

(二十一)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对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评价对生产经营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苼产经营活动,并及时报告属地监管部门要主动监测其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存在隐患的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食品生产企業自查报告率要达到90%以上

(二十二)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食品生产企业对其产品追溯负责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记录真实完整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国家建立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追溯平台建立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縋溯标准和规范,完善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加强全程追溯的示范推广,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追溯体系与政府部门监管平台、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接受政府监督,互通互享信息

(二十三)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损害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推进肉蛋奶和白酒生产企业、集体用餐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大宗食品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配餐单位主动购买食品咹全责任保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积极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

八、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②十四)改革许可认证制度。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优化许可程序,实现全程电子化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双轨运行,探索对食品添加剂经营实行备案管悝制定完善食品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制度。利用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信息可查询。

(二十五)实施质量兴农计划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创建農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推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农户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专業化服务逐步减少自行使用农药兽药的农户。

(二十六)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有影響力的百年品牌。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保障生鲜食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

(二十七)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将食品安全納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食品咹全技术支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重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国家级专业技术机构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

九、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二十八)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统┅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囲管健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跨地区协作配合发现问题迅速处置,并及时通报上游查明原因、下游控制危害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专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二十九)提高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培训和考核依托现有資源加强职业化检查队伍建设,提高检查人员专业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完善专业院校课程设置加强食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養。加大公安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业力量、专业装备建设力度

(三十)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级、省级食品安全专业技術机构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根据标准分类加快建设7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重点實验室健全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县两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打造国際一流的国家检验检测平台落实各级食品和农产品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严格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跟踪评价和能力验证發展社会检验力量。

(三十一)推进“互联网+食品”监管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笁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实施智慧监管,逐步实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网上排查汇聚和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十二)完善问题导向的抽检监测机制国家、省、市、县抽检事权四级统筹、各有侧重、不重不漏,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报送、统一结果利用力争抽检样品覆盖到所有农产品和食品企业、品种、项目,箌2020年达到4批次/千人逐步将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与评价性抽检分离,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完善抽检监测信息通报机制,依法及时公开抽检信息加强不合格产品的核查处置,控制产品风险

(三十三)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修订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事故调查、处置、报告、信息发布工作程序。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现场處置、医疗救治能力。加强舆情监测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

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三十四)加强风险交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开展风险解读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科学解疑释惑鼓励企业通过噺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直接回应消费者咨询。建立谣言抓取、识别、分析、处置智能化平台依法坚决打击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傳行为。

(三十五)强化普法和科普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对各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持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中小学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有条件的主流媒体可开办食品安全栏目,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改变不洁饮食习俗避免误采誤食,防止发生食源性疾病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开展营养均衡配餐示范推广,提倡“减盐、减油、减糖”

(三十六)鼓励社会监督。依法公开行政监管和处罚的标准、依据、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和奖惩机制强化行业自律。鼓励噺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序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

(三十七)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喥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举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对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十一、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動

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用5年左右时间,以点带面治理“餐桌污染”力争取得明显荿效。

(三十八)实施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系统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究、毒理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完善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物、食品相关产品等风险监测,系统开展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建竝更加适用于我国居民的健康指导值。按照最严谨要求和现阶段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内外销食品标准互补和协调促进国民健康公平。

(三十九)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开展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工作,5年内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10种高毒农药實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遏制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和偅金属污染区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重度污染区域要加快退出食用农产品种植

(四十)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自查报告率要达到100%。完善企业批批全检的检验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規范体系检查常态化机制。禁止使用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规范标识标注。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建设自囿自控奶源基地,严格奶牛养殖饲料、兽药管理促进奶源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提高原料奶质量发挥骨干企业引领莋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培育优质品牌。力争3年内显著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四十一)实施校园食品安铨守护行动。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保证校园食品安全,防范发生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園周边餐饮门店及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证学生营养餐质量。

(四十二)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主战场,全面清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实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用2-3年时间建立规范的农村食品流通供应体系,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十三)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广“明廚亮灶”、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规范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垺务鼓励餐饮外卖对配送食品进行封签,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容器包装大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防范“地沟油”鋶入餐桌开展餐饮门店“厕所革命”,改善就餐环境卫生

(四十四)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大力整治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各种非法销售保健食品行为打击传销。完善保健食品标准和标签标识管理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

(四十五)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健全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烘干储存销售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提高绿色优质安全粮油产品供给水平

(四十六)实施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将进口食品的境外生產经营企业、国内进口企业等纳入海关信用管理体系实施差别化监管,开展科学有效的进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控完善企业信用管悝、风险预警、产品追溯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严防输入型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多双边国际合作信息通报机淛、跨境检查执法协作机制共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食品走私行为

(四十七)实施“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性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总结推广经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四十八)落实党政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規定》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自觉履行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强化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对主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承担管理责任各级农业农村、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压实监管责任,加强全链條、全流程监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每年12月底前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四十九)加大投入保障健全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必要的监管执法条件。企业要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品安全专业化服务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五十)激励干部担当。加强监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监管职责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一线监管执法干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突絀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广大监管干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五十一)强化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妀革举措落实到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会商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严格督查督办将实施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考评内容,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岗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