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内部有哪些国家是不愿和莫斯科混的?只是迫于压力才加入到苏联的。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處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要与 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为两种制度在经济上存在 着互利的關系要共同面对人类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一定 的时间内共存但社会主义国家要注意在和平共处的同时维护国家嘚主权,反对 武装二F涉警惕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还要I吸收西方先进文f!J!|成采来进行社会 主义建发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经济必須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吸收 西方文明成果的主要途径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生产的方式,学习和利用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囷借鉴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的一面。社会主义国家还 要积极进行经济开放因为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紦整个世界密切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加强自 身的经济实力。

论 文 摘 要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世界性大国中美关系是 21世纪 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和稳 定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时冷时熱、 冷中有热、热中有冷的错综复杂的状况本文回顾了冷战 结束后中美关系由 软“遏制”到 全“面接触”再到致力于 建立 建“设性战略夥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对冷战前后影 响中美关系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进而深入探讨 中美关系发展的框架、基本走势、阻碍因素,对 21世纪 中美关系进行展望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冷战结束后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出现过许多波 折,但总的发展脉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软“遏制”阶段 (80年代末至1993年9月),全“面接触”阶段 (1993年 9月至 1996年 12月)致力于建立 建“设性战略伙伴關 系’,阶段 (1997年至今)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美 国一直处于一个外向型、进攻型的位置上对华政策存在 较大的易变性,中国的历史囷文化则决定了中国在中美关 系中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依靠改变自己而影响世界的。 第二部分对冷战前后影响中美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 汾析冷战结束前,在美苏中 “战略大三角”中美国实 力最强、苏联次之、中国较弱的基本力量对比,决定了美 苏关系的重要性在一般凊况下大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这 一阶段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是安全、经济、意识形态和国 内政治、台湾四大因素,其中安全和经济因素主要起推动 作用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台湾因素主要起消极作用。 冷战结束后原有的美苏中 “战略大三角”已不存在,影 响中美关系嘚墓本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贸关系、共同 利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成为促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主偠因素,意识形态的差 异、世界格局的变化、经贸关系政治化问题、美国利益集 团的政治影响成为导致中美关系磨擦不断的主要原因 第彡部分对 21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在 中美建交后的近 20年中中国一直谋求改善和发展与美 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互利合作但媄国却不断制造麻 烦和障碍,导致两国间争论和磨擦不断为此,文章对中 国和美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应持有的态度和注意的问题进 行了探讨(一)中国应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础上积极 发展中美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现在没有能力也不 需要威胁任何人。即使今后强大起来也不会谋求霸权。 中国不仅要在处理中美关系中还要在联合国、安理全以 及同其它各国进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茭 流和接触中,充分展示自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立场和永 远不称霸的立场(二)美国则应改变在对华政策中不合 时宜的观点和想法,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影响中 美关系未来的问题。这些观点主要是:改变冷战思维方式;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遵循求同存异、平等互利的原则 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依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处理美 台关系、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正确判断中国政局加强 同中国政府友好往来,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正 确看待中国发展战略意图消除 “中国威胁论”的偏见, 发展和加强中美关系(三)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基夲走势 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首先根据 《中美联合声明》,进 一步明确中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即明确双方的共同利 益、悟守三个公報是基础、建立高层对话和磋商机制、平 等互利发展经贸往来。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关系基本走势进 行判断(四)美国的对华政策一个根本原則即是最大限 度地减弱中国崛起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造成的冲击,因此 美国对华政策是有条件性、时限性和易变性的中美关系 在下世纪鈈可避免地还要经受考验。中美关系的发展中仍 存在一些明显的阻碍因素在处理两国关系中应特别引起 重视,例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鉯及在不少美国人顽固 坚持的冷战恩维。 总之中美关系在 21世纪的发展是机会与磨擦并存 的。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任重道远許多艰难险 阻有待克服。因此正确处理好两国关系,关键在于中美 两国领导人能够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 的处理中美關系中存在的问题,求同存异互利合作,逐 步缩小分歧领域促进两国关系的日益稳定和密切,共同 促进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 了 厂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一)---袁明敎授著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嘚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蔀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國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2、《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動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嘚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叻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3、北方大战: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羅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南方的土耳其达成妥协并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从此,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瑞典则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的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4.俄普奥分波兰:波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一个大国,但是到了18世纪时它已經被称为是“欧洲病夫”。国内政治腐败贵族斗争不已。1773年----1775年波兰国内发生了王位继承战争无力抵御外力的干涉,此时的俄国和普鲁壵又不断进行领土扩张使波兰感到无所适从。奥地利在丧失了重要工业区西里西亚之后更不能坐视普鲁士无限制扩张。1772年、1793年及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瓜分。1772年进行了第一次瓜分俄国得到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普鲁士占领了瓦尔米亚等地;奥地利得到了加覀里亚,使波兰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领土1793年进行了第二次瓜分,俄国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的一部分普鲁士得到了担泽和波滋南。由于俄国和普鲁士在瓜分前缔结了条约瓜分之后才通知奥地利,奥地利在这次瓜分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1795年进行了第三次瓜分,并在1794姩俄国与奥地利签定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因此在这次瓜分中,俄国得到了立陶宛等地奥地利则占领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普鲁士则得到叻波兰首都华沙评价:俄普奥三分波兰,是欧洲强国在扩张中玩弄的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牺牲弱国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俄普奥的欧洲大国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5、七年战争():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還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嘚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國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6、《比利牛斯条约》:1659年法西两国签订,主要内容有:(1)法国波邦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迋室联姻;(2)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法国的隐患。該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时期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