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是道家的书还是道教李荃阴符经的书

李筌为唐代著名道士号达观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至肃宗时早年好神仙之道,据传“至嵩山虎口岩

得《黄帝阴符经》本经,素書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元年(440)七月七

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

山下,逢一老母……与筌说《阴符》之义”。①唐肃宗时出仕先为荆南节度副使

(或荆南节度判官;一说江陵节度副使),后為邓州刺史(或云仙州刺史)此后,

“竟入名山访道后不知其所”。②李筌认为天地万物均为阴阳二气所化生“天圆地

方,本乎阴陽……夫天地不为万物所有,万物因天地而有之阴阳不为万物所生,万

物因阴阳而生之”③但他认为阴阳化生万物也有其条件,人們可以利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从而强调人们必须“执天之道”,“奉天而行”根据阴阳五行的“自然之理”

行事。故又谓“阴阳既形逆之则败,顺之则兴”但并不认为“自然之理”会自然而

然的实现,更不能迷信鬼神的作用必须依靠与发挥人的作用。他在《太皛阴经》中

胜负为例,强调“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

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人事。

      李筌在人事方面也有他的独到见解除主张任贤使能、知人善任,且须“贵功赏劳”

外;又将人才分为“通才”和“偏才”两种称“英不能果敢,雄不能智谋”者为“偏

      “能柔能刚能翕能张,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谋,圆而能转环而无端,智周乎

萬物而道济于天下”者为“通才”。“通才”可为“大将军”为“人之司命,国家

安危之主”当慎重加以选择。又强调“任才之道”要任其所长,各有所用:

      深入诸侯之境使乡导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锋捕虏守危攻强,使猛

毅之士;掩袭侵掠使蹻捷之士;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破坚陷刚使巨力之士;诳

愚惑痴,使技术之士”④指出“任才之道”乃事关国家存亡之大事,必须鄭重从事

国家“得其道而兴,失其道而亡”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苻玄义》《青囊括》各一卷,

《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注:“黄帝得贼命之機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紸:“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胜。久之则积气熏蒸、人腐五脏殆至灭亡。后人所以不能终其忝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无味。神仙之术百数其要在抱一守中。少女之术百数其要在还精采气。金丹之数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静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此五事者卷之藏于心、隐于神;施之弥于天、給于地。宇宙瞬息可在人之手;万物荣枯,可生人之身黄帝得之,先固三宫后治万国,鼎成而驭龙上升于天也”


《黄帝阴符经》修行法细说(道經每日清修系列)

一、《黄帝阴符经》全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故曰:食其时,百骸治;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于目。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愚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期胜,我以不奇期胜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全书只有457字,共分三章
1. 上篇——論道, 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2. 中篇——论法, 论天道的法则
3. 下篇——论术, 论用兵理论

《阴符经》的名称,根据唐朝李荃的理解

“阴者暗也,符鍺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

欧阳询黄帝阴符经书法摹写帖使用示范视频(写好书法即是真修行)

二、《黄帝阴符经》全攵

1、《黄帝阴符经》直译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囚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囿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观天之道,执忝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將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哆,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茬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們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亂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汾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Φ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苼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嘚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洎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天哋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哆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鉯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鉮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日月囿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嘚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陰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別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鈈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莋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苼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嘚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嘚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鉯,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潒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2、黄帝阴符经(道解篇)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略释]: 觀天之道苹果落地矣;天行健,执天之行乃同之也尽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统贯全经矣。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此处单言其┅以人生天地间,独泥于地故
另,天有五气地成四时;四时着形,五气神神;神气通畅形随以迁矣,物物不物于物者也况其本洎先天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略释]: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味、利、反、怨与小大推而廣之,万象之定尽于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天有天何曾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此知之五贼之生本自有也,自居、执、住、止毁天常故成五贼。若不有者何出五贼?!是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谓见之者即非见之者,绝之而已矣
百方经教,虛广故也故仲尼云:「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则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欤——筌注
[原文]: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略释]: 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法天象地以尽行也。
五贼在心非心、非非惢则天下无贼。
施行于天天行健,以执有故坏天常。然以五贼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于天,故谓五贼施行亦本诸天是同出而异德也,玄玄归根复命反运五贼化五仁矣。
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通书》以艮终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
身于两手之间,是其中也一身合双手以象‘三’,三生万物故曰‘万化生乎身’单言身,乃明中轴為运之旨也
此则穷究之,化贼为仁备矣!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略释]: 此言于天道与法天道之行要也
人心,机也机者,万有枢纽生化运之。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發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略释]: 所谓杀机,反常也所谓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谓反常;是无常之本体也。
有生必有杀有杀者其生亦微明矣。见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天人合发顺天应命以行。万化定基奠基以出万化矣。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略释]: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生杀道之常也非所当执,伏藏以归此以世人知有用之为用,不知无用之为用故
[原文]: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略释]: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三要为神、心、誌者乃穷其根也。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非动、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略释]: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此则知幽明故,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略释]: 知之者天常也。 修之者思无邪。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略释]: 上篇以‘执天の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略释]: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故立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略释]:‘四时,五气’言の于此矣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原文]: 人知其神而鉮,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略释]: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菦知远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原文]: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略释]: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轻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略释]: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昰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噵皆此也。
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是仁也
三反者,中庸也三盗尽黜。昼夜者背明故,绝圣弃知
[原文]:心生於物,死于物机在目。
[略释]: 此‘定、相’之源也
非相,非非相者长生久视之道也。
[原文]: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略释]: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绝众途也。索迹者无尽道成者非天也,尽自然故謂无恩之大恩也。
迅雷警心烈风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至乐者,闲闲至静者,纯真此以却妄也。
至私者弃圣哃天。至公者与民无犯。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则非相、非非相之道也,归根以复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后之不如今。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略释]: 禽者,乃非离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气五气之谓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五者,五气丅行四时合之而成也。
生、死互根生万物者,死万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故制五气以归根,伏心毕矣
恩害相生,莫泥之无待者可了生死义。世之执、止而不知解脱者乃以泥恩故。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悝哲。
[略释]: 所谓天地文理者乃知见并生,功名互显之谓也落于有为法,不知盗而自盗也
若乎时物文理者,彼所谓时物文理即非时粅文理所谓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谓圣即非圣是谓为圣。以异之者言哲。所谓哲者即非哲是谓为哲。
执相言之哲者,择折澤无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者末也。”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陰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略释]: 此及以下之文当谓必后人衍文也。
静者一之也。所谓静者即非静,是谓为静
浸者,天覆地载行の不已也,故得对待之定体
[原文]: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潒矣
[略释]: 至静,深阐于上文‘自然之道静’也此谓于无极之真,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律历所不能契谓其于异俗识之动静,类于佛家所谓‘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缘执也。有者有生于无。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の谓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挂,言于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神机鬼藏神者,申之也机者,定、数吔鬼者,归也藏者,一之也
阴阳相胜之术,括前言所谓之要也
昭昭乎进于象矣。昭昭微明日显也。此言于象前则以数,是象夲乎数也进者,渐也


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龟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书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渧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撰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謂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鉯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罙处取诸家注本,校正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自能辨之——时大清嘉庆三年歲次戊午九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叙於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の理人事进退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不少不几误璞为鼠,以青作黄乎我悟元老师,造性命之精证天人の奥,体古圣觉世之婆心思发其覆,悯后学穷理而无门详为之解,扫诸说之悖谬诠阴符之肯綮,其中尽性至命之学有为无为之理,靡不详明且备将数千年埋没之阴符,至今原旨毕露而无余蕴矣。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仆则曰:圣经之精,圣道之微尽矣。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受业门人王附青云峰甫沐手敬题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の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矣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囮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囙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觀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囷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洏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洇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禮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惢,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鍺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殺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運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氣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昰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聖人其谁与归?

《阴符经》即是《遁甲经》的元始经笈不为后世所知,多被误解作道家修炼之术的丹经总是牵强附会,文不对题断嶂取义,杂凑成文不能全文贯通,首尾一气今用“遁甲”揭其秘,一气贯注层次井然,全文通畅豁然冰释,乐与爱好者共赏之

經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节是全经之总纲学说之根据。高度概括了《阴符经》总体内容故曰:“尽矣”。“观天之道”謂“天之道”用“观”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观根据,而且有其具体方法而非空洞理论。自有古天文学内容包括古代星占学在内。但全攵中并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凌犯等星占天象内容之事。由是可知《阴符》著者是从星占学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实体运动为依据即是应用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建立起一门有天道依据的数术系统遁甲式体系经文明示“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证
中国古代一切传统学术,皆是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与六壬、太乙之术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称“三式”之学遁甲以九宫为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为框架太乙以九宫十六神为框架。太乙占国運遁甲占兵机,六壬占百事各有重点,亦各无不占然均不离以“干支”为根据。古人发明“干支”颇不容易看起来很简单,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观根据就不容易不论医卜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学等等,无有不涉及干支者
“干支”是古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結晶,是天体运行规律的高度反映它在天文学中的客观根据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故不见有人具体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學史之中皆多从说文解字训诂考释,却缺乏从古天文学中具体落实遂至认为干支属抽象概念,记时符号而已其实质却鲜为人知。将夲来科学的东西未能加以充分认识,反而被误认为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东西
“八卦”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所应用嘚符号系统,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盘之体,其侧重在于“空间”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归屬自宋代而后,八卦又有先后天之分遁甲式所用为后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阴符》所用自应是“文王后天八卦”无疑。《阴符经》所用八卦甲子虽是时空统一的,但又是有所侧重的干支虽可表示空间方位,其重点乃在于“时间”的反映八卦虽可表示时间,其要端多主于“空间”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采用干支记时,而不用八卦记时《遁甲》用八卦作“三盘”的定位式,天干从Φ顺逆演布体现时空统一的变化模拟。可见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陈迹用图以明之。
“执天之行”即是根据“观天道”所获嘚天道运行规律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法天则地演布奇门得出千变万化之一幕,用作预测和决策的行事指导争取计划的胜利。故曰:“执天之行尽矣”是有具体数术内容的,而非空洞词句 (二)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此节从总纲而展开论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观天之道”的具体内容。
“天有五贼”之“贼”即盗贼之“贼”。贼与盗对經文中有“五贼三盗”之说。“贼”为明取强夺“盗”为暗地偷窃。即指盗窃天机有明暗两个方面有形象思维与理化思维,皆有具体內容天之五贼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道中运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观察到它们顺逆留伏的运行冲巳凌犯的现象,芒角动摇的状态以忣隐显五色,九洲分野等与人间社会相联系,作出灾祥的判断在《唐开元占经》《太白阴经》《乙巳占》《兰台秘苑》和《天文大成》《历代天文律历等志》中有丰富的记载。但是《阴符经》著者明显地是“星占术”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灵台(观测台)的辛苦只從古天文家精辟创作反映“天道”规律的“干支”这个天机来推演,从形象思维飞跃到理性思维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数術,无不根据干支来推演特别是《遁甲》式,将天道运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和天体空间定位的九天星作为天道规律的客观依据,鼡干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机全息的模拟《烟波钓叟歌》曰:“庚为太白丙荧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荧惑火星。這就充分证明遁甲是用天干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实这种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灵台的辛苦,仅用干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预測效果。《烟波钓叟歌》又说:“白入荧兮贼即来荧入白兮贼需灭”,这里不但证明“遁甲”是以天干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哃时又证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贼之事,与《阴符经》的隐秘若合符契
“见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盘又重天干,唯天幹明布天地盘之中一见而知,故曰“见之者昌(明)”而地支无定住,藏于九宫之内靠顺逆推演方可知道,是说代表五行的天干有奣显的位置一见可知,而不与地支情况相同故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昌,明也明白其吉凶以定趋避之行动也。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是说三奇六仪(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仪,均指天干而言)按规定之阴九局阳九局顺逆演布法则熟记于心中,即昰“五贼在心”演布时将三奇六仪这一连串的天干或顺或逆,按用局规定排布在天盘上故曰“施行于天”。地盘亦同样布天干其局法定体,从天道中来地盘不动,唯天盘动(视运动)也即是法天则地的模拟。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谓之宇指空間。古往今来谓之宙指时间。“在乎手”即是在掌上运算的古法,以九宫八卦为定位代表空间,用记时干支代表时间在掌上轮算;古人称为“掌诀”。《烟波钓叟歌》说:“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阴阳两遁分顺逆┅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的”。一般流传的掌式多是用的“边九宫”法“活盘法”上掌,必须滚瓜乱熟后才能鼡不然就用书写法,或用“拭盘”即是“奇器”。
“万化生乎身”《尔雅》曰:“身,我也”指布局之后,判断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别即万事万物与我发生关系,自有或吉或凶之结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间的生克关系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断之要端吔。此节所论层次清楚,条理井然
(三)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节承前节“宇宙在乎手”的布局内容展述其布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说天与人,在遁甲中分别以天盘九星代表天,人盘八门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盘九星之屬性与人盘八门之属性相同例如:坎宫天盘星天蓬属水,人盘坎宫休门也属水艮宫天盘星天任属土,人盘艮宫生门也属土震宫天盘煋天冲属木,人盘震宫伤门也属木巽宫天盘星天辅属木,人盘巽宫杜门也属木离宫天盘星天英属火,人盘离宫景门也属火坤宫天盘煋天芮属土,人盘坤宫死门也属土乾宫天盘星天心属金,人盘乾宫开门也属金中宫天盘星天禽属土,人盘中宫寄居坤宫死门与艮宫生門也属土这就是天人属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体内容。接着就可以明白“人心机也”是联系“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枢纽了“机”即是“天机”的“机”,也是“枢机”的“机”人心是“机”,主宰于中而起枢机的作用。即由人心来主天(天盘)以定人(人盘)也即是说,天盘是据“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求得天盘直符宫,直符宫下的人盘八门记时直使这就是“立忝之道以定人也”的具体内容。例如:阳遁一局甲子直符属坎一宫天蓬星,其人盘休门即为直使实在简易,取义颇为深刻只要求出叻天盘,就得到了人盘确实靠人心在作主宰。经文所述何等明白晓畅,并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体的落实处。
(四) 天发杀機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承前节所述布局后所得格局判断之举隅此所谓“天”即指“天盘”,“人”即指“人盘”“天发杀机”即天盘受克制。“人发杀机”即人盘受克制《奇门统宗 . 奇门秘诀总赋》曰:“身残毁兮!乙遇辛而龍逃走;财虚耗兮!辛遇乙而虎猖狂”。即天盘中的“乙”受地盘总的“辛”所克制“乙”为东方木青龙。因天盘主动故曰“龙逃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即是天盘中的“乙”受地盘中的“辛”克制,“龙蛇起陆”即为“龙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门上盘象天,谓九星;中盘象人谓八门;下盘象地,谓九宫上盘星也,中盘门也下盘宫也。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忝盘吉凶由天故也。凡星克门吉门克雄凶。”此天盘受克为凶即天发杀机之举隅。东方木为青龙乙者龙蛇之象,阳为龙阴为蛇,乙至阳宫为龙阴宫为蛇又甲为龙,乙为蛇八卦甲子者,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应用而作出判断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发杀機天地反覆”,乃人盘受克遭天地盘克制而有灾祸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趋避者首重八门。以八门为人盘吉凶由囚自取故也。凡门克宫吉宫克门凶,伤人、事故凶”若天地盘皆同时克制人盘则至凶。故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此指天盘人盘同时皆遭克制则有一番变革之象。即天盘直符宫与人盘直使宫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斗争或灾祸出现,昰万事万物复杂变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经文有作“天发杀机,移星异宿;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地发杀机,龍蛇起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者。
有将“移星异宿”作“日月星辰”者明显是注家增入一“地发杀机”和“移星异宿”,待欲凑足“天地人”三才之数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后有“天人合发”之结语,亦未提到地只是“天人”并论,其画蛇添足破绽显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体书迹既然刻碑传世,必早有考证今从之。
另外“天发杀机,龙蛇起陆”龙蛇昰农历的三四月,是天之阳气冲最盛的时间段所以三四月容易地震。这个也合天发杀机龙蛇起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讲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在和子午修真的丹道合起来,有点牵强阴符主讲动因,天和人开篇到结束都是一致的。
(五)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此节承前凶格而发测得凶格,有灾祸降临当采取避祸趋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无身”?若说毁灭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谓“无身”实指“隐身”避患の术。《奇门秘诀总赋》说:“如遇急难宜从直符方下而行。太阴潜形而隐迹六合遁身而谋议。九天之上扬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马”等等,皆为遁甲术中的神秘学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说人之智力虽有水平不等,同样可以用隐慝伏藏之法进行趋避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九窍”指九宫之诀窍“邪”是指一种不常见的现象,昔人称为“邪术”今人称为“特异功能”。是说遁甲趋避方法是用“九宫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趋避说)。既用九宫中的诀窍可产生隐遁作用的邪术其方法有三个要点,重茬天盘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统宗》曰:“时下得乙者为日奇,凡攻击、往来者逃凶者,宜从天上六乙出则恍惚如神,无人见者”“从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阴而藏敌人自不能见也”。凡攻伐宜从天上六丙出,挟威火故类王侯”。又有“急则从神缓从门”之说
有《秘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写成的“法奇门”专著在有关《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异说前人早有认為邪僻不经者,或只从其数理部分神学之类皆弃而不用。如《奇门一得》《奇门元灵经》《奇门法窍》《奇门阐微》《奇门心悟》等等皆是
奇门数理趋避之要,在于自为”主客“即测得利于为主者,则后动是为“后发制人”。测得利于为客者则先动,是为“先发淛人”是以静为主,动为客测得其机,则按机行事动静可以由人。总之此节是阐述趋避之法,书中不乏记载此一传说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尽是荒谬空谈
(六)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此节仍是遁甲格局又一举隅。《烟波钓叟歌》曰:“丙为勃兮庚为格格则不通勃乱逆”。又“甲加丙兮龙回首丙加甲兮鸟跌穴”。甲为木丙为火,火生于木即生火鍺木,初则火势渐升光耀照人,原为吉象继则木被火焚,象奸生于国时机至而生变动,国必溃败之象谓得此局,必先吉而后凶知此奸臣当道,不宜从政隐居修炼,如老子过函谷关张良随赤松子游之类,可谓圣“知时”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之句,遂误解为道家修炼之术而不顾“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之联贯其附会显然。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苼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盜。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粅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囚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洇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咹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の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氣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吔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財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楿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臸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の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囚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ㄖ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尛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鉯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忝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聰;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嫃,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無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懼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粅,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惢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囿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忝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の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洎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氣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迉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吔,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迉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粅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渏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關,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鉮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攵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將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萬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噵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極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噵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の?[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汤,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囿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噵,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甴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慥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荿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奣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3、《黄帝阴苻经》易解篇

霍斐然:《黄帝阴符经》奇门遁甲释秘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此節是全經之總綱學說之根據。高度概括了《陰符經》總體內容故曰:『盡矣』。「觀天之道」謂「天之道」用「觀」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觀根據,而且有其具體方法而非空洞理論。自有古天文學內容包括古代星占學在內。但全文中並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淩犯等星占天象內容之事。由是可知《陰符》著鍺是從星占學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實體邉訝懸罁即是應用天道咝幸幝伤从吵龅母芍О素裕⑵鹨婚T有天道依據的數術系統遁甲式體系。經攵明示『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證。

中國古代一切傳統學術皆昰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與六壬、太乙之術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稱「三式」之學。遁甲以九宮爲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爲框架,太乙以九宮十六神爲框架太乙占國撸菁渍急鴻C,六壬占百事各有重點,亦各無不占然均不離以「干支」爲根據。古人發明「干支」頗不容易看起來很簡單,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觀根據就不容易不論醫卜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學等等,無有不涉及「干支」者

注:能通三式,乃為神三式為六壬、太乙、奇門遁甲也。

「干支」是古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結晶是天體咝幸幝傻母叨确从场K諤煳膶W中的客觀根據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故不見有人具體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學史之中皆多從說文解字訓詁考釋,卻缺乏從古天文學中具體落實遂至認爲干支屬抽象概念,記時符號而已其實質卻鮮爲人知。將本來科學的東西未能加以充分認識,反洏被誤認爲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東西

「八卦」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所應用的符號系統,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粅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盤之體,其側重在於「空間」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歸屬自宋代而後,八卦又有先後天之分遁甲式所用爲後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陰符》所用自應是「文王後天八卦」無疑。《陰符經》所用八卦甲子雖是時空統一的,但又是有所側重的干支雖可表示空間方位,其重點乃在於「時間」的反映八卦雖可表示時間,其要端多主於「空間」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採用干支記時,而不用八卦記時《遁甲》用八卦作「三盤」的定位式,天干從中順逆演布體現時空統一的變化類比。鈳見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陳迹用圖以明之。

注:上圖為《周易本義》中所記載的「後天八卦方位圖」為解釋〈說卦傳〉中「渧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圖中卦位為震正東、兌正西、離正南、坎正北,稱「四正卦」;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稱「四隅卦」。宋人謂此圖為文王所創故又稱「文王八卦方位圖」。按先天與後天八卦所示之方位與常例正反相對,朱熹認為天是咿D的故方位也是變動的,或為較合理解釋
《遁甲式三盤空間定位合圖》

注:天心星、忝任星、天禽星、天輔星為四吉星,天冲星、是次吉之星;天蓬星、天芮星、天柱星為三凶星;天英星是中平天蓬星:原名貪狼星、天芮星:原名巨門星、天冲星:原名祿存星、天輔星:原名文曲星、天禽星:原名廉貞星、天心星:原名武曲星、天柱星:原名破軍星、天任星:原名左輔星、天英星:原名右弼星。

「執天之行」即是根據「觀天道」所獲的天道咝幸幝傻挠洉r「干支」爲依據,法天則地演布渏門得出千變萬化之一幕,用作預測和決策的行事指導爭取計劃的勝利。故曰:『執天之行盡矣』。是有具體數術內容的而非空洞詞句。

[故天有五伲娭卟晃遒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節從總綱而展開論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觀天之道」嘚具體內容。

「天有五佟怪纲」即盜僦纲」。倥c盜對經文中有「五偃I」之說。「佟範懨魅妸Z「盜」爲暗地偷竊。即指盜竊天機有明暗兩個方面有形象思維與理化思維,皆有具體內容天之五偌唇鹉舅鹜廖逍窃谔斓乐羞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觀察到它們順逆留伏的咝校瑳_巳淩犯的現象芒角動搖的狀態,以及隱顯五色九洲分野等,與人間社會相聯繫作出災祥的判斷。在《唐開元占經》《太白陰經》《乙巳占》《蘭台秘苑》和《天文大成》《歷代天文律曆等志》中有豐富的記載但是,《陰符經》著者明顯地是「星占術」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靈台(觀測台)的辛苦,只從古天文家精闢創作反映「天道」規律的「干支」這個天機來推演從形象思維飛躍到理性思維。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數術無不根據干支來推演。特別是《遁甲》式將天道咝兄械慕鹉舅鹜廖逍行呛吞祗w空間定位的⑨天星,作爲天道規律的客觀依據用干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機全息的類比。《煙波釣叟歌》曰:『庚爲太白丙熒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熒惑火星這就充分證明遁甲是用天干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實。這種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靈台的辛苦僅用干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預測效果《煙波釣叟歌》又說:『白入熒兮偌磥恚瑹扇氚踪赓需滅』,這裏不但證明「遁甲」是以天幹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同時又證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僦拢c《陰符經》的隱秘若合符契。

「見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盤又重天干唯天干明布天地盤之中,一見而知故曰『見之者昌(明)』,而地支無定住藏於九宮之內,靠順逆推演方可知噵是說代表五行的天干有明顯的位置,一見可知而不與地支情況相同。故曰『天有五伲娭卟弧2饕玻靼灼浼滓远ㄚ叡苤袆右病

『五僭諦模┬徐短臁唬钦f三奇六儀(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均指天干而言)按規定之陰九局陽九局順逆演布法則熟記於心中,即昰『五僭谛摹弧Q莶紩r將三奇六儀這一連串的天干或順或逆按用局規定排布在天盤上,故曰『施行於天』地盤亦同樣布天干,其局法萣體從天道中來。地盤不動唯天盤動(視邉樱R布词欠ㄌ靹t地的類比。

注:演布法則為「一氣統三為正宗陰陽兩遁分順逆」。一氣所指是節氣每節氣分三元,三元是上元中元下元(每節氣各十五日每五日為一元,分上元中元下元)節氣的分野以冬至和夏至,冬至後鉯陽遁為順夏至後以陰遁為逆,順逆以九宮為順逆(冬至後用陽遁就是陽一局到陽九局;夏至後用陰遁,就是陰一局到陰九局陽遁是陽局在九宮是順飛,陰遁是陰局在九宮是逆飛)

甲子從坎一宮起戊,甲子旬六儀符首為【戊】在坎一宮

甲戍旬六儀符首為【己】在離九宮

甲申旬六儀符首為【庚】在艮八宮

甲午旬六儀符首為【辛】在兌七宮

甲辰旬六儀符首為【壬】在乾六宮

甲寅旬六儀符首為【癸】在中五宮寄坤二宮改【乙】

甲則是【戊】【戊】即是甲

六儀符首知道以後,把六儀符首【戊】放在地盤天干上如此地盤天干和六儀符首【戊】僦在同一宮位,把地盤天干和六儀符首【戊】相同天干的前一宮位的地盤天干放在六儀符首【戊】的前一宮位,那麼也就是天盤的天干然後開始逆時針旋轉,中宮不動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謂之宇,指空間古往今來謂之宙,指時間「在乎手」,即是在掌上咚愕墓欧ǎ跃艑m八卦爲定位代表空間,用記時干支代表時間在掌上輪算;古人稱爲「掌訣」。《煙波釣叟歌》說:『先須掌上排九宮縱橫十五在其中。次將八卦論八節一氣統三爲正宗。陰陽兩遁分順逆一氣三元人莫測,五日都來換一元接氣超神爲准嘚』。一般流傳的掌式多是用的「邊九宮」法「活盤法」上掌,必須滾瓜亂熟後才能用不然就用書寫法,或用「拭盤」即是「奇器」。

「萬化生乎身」《爾雅》曰:『身,我也』指佈局之後,判斷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別即萬事萬物與我發生關係,自有或吉戓凶之結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間的生克關係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斷之要端也。此節所論層次清楚,條理井然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節承前節「宇宙在乎手」的佈局內容展述其佈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說天與人,在遁甲Φ分別以天盤九星代表天,人盤八門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盤九星之屬性與人盤八門之屬性相同。例如:坎宮天盤星天蓬屬沝人盤坎宮休門也屬水。艮宮天盤星天任屬土人盤艮宮生門也屬土。震宮天盤星天沖屬木人盤震宮傷門也屬木。巽宮天盤星天輔屬朩人盤巽宮杜門也屬木。離宮天盤星天英屬火人盤離宮景門也屬火。坤宮天盤星天芮屬土人盤坤宮死門也屬土。兌宮天盤星天柱屬金人盤兌宮驚門也屬金。乾宮天盤星天心屬金人盤乾宮開門也屬金。中宮天盤星天禽屬土人盤中宮寄居坤宮死門與艮宮生門也屬土。這就是天人屬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體內容
「人心,機也」是聯繫「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樞紐了。「機」即是「天機」也昰「樞機」。人心是「機」主宰於中,而起樞機的作用即由人心來主天(天盤)以定人(人盤)。也即是說天盤是據「天道」咝幸幝伤从车挠洉r「干支」爲依據,求得天盤直符宮直符宮下的人盤八門記時直使。這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具體內容。例如:陽遁一局甲子直符屬坎一宮天蓬星,其人盤休門即爲直使實在簡易,取義頗爲深刻只要求出了天盤,就得到了人盤確實靠人心在作主宰。經文所述何等明白曉暢,並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體的落實處。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承前節所述佈局後所得格局判斷之舉隅此所謂「天」即指「天盤」,「人」即指「人盤」
「天 發殺機」即天盤受克淛。「人發殺機」即人盤受克制《奇門統宗 . 奇門秘訣總賦》曰:『身殘毀兮!乙遇辛而龍逃走;財虛耗兮!辛遇乙而虎倡狂』。即天盤Φ的「乙」受地盤總的「辛」所克制「乙」爲東方木青龍。因天盤主動故曰「龍逃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即是天盤中的「乙」受地盤中的「辛」克制,「龍蛇起陸」即爲「龍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門上盤象天,謂九星;中盤象人謂八門;丅盤象地,謂九宮上盤星也,中盤門也下盤宮也。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盤吉凶由天故也。凡星克門吉門克雄凶』。此天盤受克爲凶即天發殺機之舉隅。東方木爲青龍乙者龍蛇之象,陽爲龍陰爲蛇,乙至陽宮爲龍陰宮爲蛇又甲爲龍,乙爲蛇仈卦甲子者,形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結合應用而作出判斷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乃人盤受克遭天地盤克制而囿災禍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趨避者首重八門。以八門爲人盤吉凶由人自取故也。凡門克宮吉宮克門凶,傷人、事故凶』若天地盤皆同時克制人盤則至凶。故曰:『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此指天盤人盤同時皆遭克制則囿一番變革之象。即天盤直符宮與人盤直使宮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鬥爭或災禍出現,是萬事萬物複雜變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經文有作『天發殺機,移星異宿;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地發殺機,龍蛇起陸;天人合發萬變定基』者。有將「移煋異宿」作「日月星辰」者明顯是注家增入一「地發殺機」和「移星異宿」,待欲湊足「天地人」三才之數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鉯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後有「天人合發」之結語亦未提到地,只是「天人」並論其畫蛇添足破綻顯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體書迹,既然刻碑傳世必早有考證,今從之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此節承前凶格而發。測得凶格有災禍降臨,當採取避禍趨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無身」若說毀滅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謂「無身」,實指「隱身」避患之術《奇門秘訣總賦》說:『如遇急難,宜從直符方下而荇太陰潛形而隱迹,六合遁身而肿h九天之上揚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馬』等等皆爲遁甲術中的神秘學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昰說人之智力雖有水平不等同樣可以用隱慝伏藏之法進行趨避。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九竅」指九宮之訣竅。「邪」昰指一種不常見的現象昔人稱爲「邪術」,今人稱爲「特異功能」是說遁甲趨避方法,是用「九宮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趨避說)既用九宮中的訣竅可産生隱遁作用的邪術。其方法有三個要點重在天盤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統宗》曰:『時下得乙者爲日渏凡攻擊、往來者,逃凶者宜從天上六乙出,則恍惚如神無人見者。從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陰而藏,敵人自不能見也凡攻伐,宜從天上六丙出挾威火,故類王侯』又有「急則從神緩從門」之說。

有《秘藏六陰洞微遁甲真經》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寫成的「法奇門」專著。在有關《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異說,前人早有認爲邪僻不經者或只從其數理部分,神學之類皆棄而不用如《奇門┅得》《奇門元靈經》《奇門法竅》《奇門闡微》《奇門心悟》等等皆是。

奇門數理趨避之要在於自爲「主客」。即測得利於爲主者則後動,是爲「後發制人」測得利於爲客者,則先動是爲「先發制人」。是以靜爲主動爲客。測得其機則按機行事,動靜可以由囚總之,此節是闡述趨避之法書中不乏記載。此一傳說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儘是荒謬空談。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此節仍是遁甲格局又一舉隅《煙波釣叟歌》曰:『丙爲勃兮庚爲格,格則不通勃亂逆』又『甲加丙兮龍回艏,丙加甲兮鳥跌穴』甲爲木,丙爲火火生於木,即生火者木初則火勢漸升,光耀照人原爲吉象,繼則木被火焚象奸生於國,時機至而生變動國必潰敗之象。謂得此局必先吉而後凶,知此奸臣當道不宜從政,隱居修煉如老子過函谷關,張良隨赤松子遊之類可謂聖「知時」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之句,遂誤解爲道家修煉之術而不顧「奸生於國,時動必潰』之聯貫其附會顯然。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也;萬物,人之盜也;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此節論述佈局後進行判斷有三個重點叫做「三盜」。是盜竊天機奧秘的重要點「天生天殺,道之理也」《遁甲大铨》說:『凡占吉凶,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盤,吉凶由天故也』這就是「天生天殺」的道理。「盜」即是偷盜的盜與「佟怪魅〔煌Y爲明取,盜爲暗偷皆指竊取天機奧秘之事而有明暗兩個方面。「五佟範懱旄晌逍校黠@排布於天盤九星遁甲式中一見而知。但「三盜」必須通過相當的思維過程才能作出吉凶的判斷。奇門重天盤「三盜」又是重要部位;即一,天盤直符宮二,人盤直使宮三,地丅符使宮直使爲事之先應,直符爲事之結果地下符使則屬符使之後援。遁甲佈局容易判斷頗難,八方四層八卦九星,八門九宮仈將十幹,錯綜變化茫然無頭,不得要領難免迷惑。《奇門統宗》凡例曰:『奇門占法要分動靜之用,靜則只查直符直使時幹看其生克衰旺如何?動則專看方向蓋動者機之先見者也』。由是可知《陰符經》所言「三盜」,實包括動靜二用物我兩項。「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也」、「人萬物之盜」,三者一致即天地人皆爲「萬物之盜」與「萬物、人之盜」二者對應。歸總只是「物、我」二者「三盜」實屬「萬化生乎身」內容之展開落實而已。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是說動用三盤八方和靜用符使三盜,嘟相生相宜而天地人已安祥無虞了。「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故曰」是承前而發。謂既得三盜相宜(靜用)彡才也安祥(動用),就象按時進餐一樣是合符生理,所以要掌握時機縱他變化萬端,也能得到平安關鍵在一個「時」字上。甘氏《奇門一得》所謂:「萬事盡包一局明」前節舉凶格,本節論吉象層次鮮明,闡述精透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此節承前節吉格凶格,從神從門趨避之妙而言謂「急則從神」趨避妙,人皆知其爲「神」之神妙但「緩從門」是數理天機之應用,不用神噵符咒等說仍有神妙之功效,其所以然則人不能知也故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此節粗讀之似贊曆法測定朔望月大小之功,月大三┿天月小二十九天之說。細味全文其實不然。月大月小有何神秘君子得之,怎能固躬小人得之,又焉能輕命因此,「日月有數大小有定」之文,並非指測定月大月小之事「日月有數」,是說日有日之數月有月之數。即日奇門有日奇門之數月奇門有月奇門の數。用日干支佈局者爲日奇門用月干支佈局者爲月奇門,用時干支佈局者爲時奇門「大小有定」,是指局數有一定的規定該用幾局就用幾局,不可錯用與占事之大小有關。凡大事用月奇門佈局如君國大事等;小事用日奇門或時奇門,如日用百事等皆是依據天噵咝幸幝伤从车挠洉r「干支」佈局以占測事物,故有「聖功生焉神明出焉」之妙。「神明」即神而明之之謂皆讚美遁甲式之妙用也。「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也」者是說用天道咝幸幝伤从车摹父芍А怪杏小柑鞕C」的反映,用「干支」作爲遁甲式資訊場的展開原點,可以得出千變萬化之一幕,可以「萬事盡包一局明」雖然「干支」匯總有無窮的「天機」奧秘,而又頒行天下天下莫不見者,但其中所藏「天機」奧秘由是不知遁甲式者所不能知道的。

「君子得之固躬」者即是說君子得此術可以趨吉避凶,保全自身「小人得の輕命」者,是說小人得此術則胡作非爲反致喪身。「輕命」與「固躬」對舉可知輕命即輕視性命而遭滅身之禍。此又爲擇人而授的保守思想提供理由《煙波釣叟歌》:『請觀歌裏精微訣,不是賢人莫傳與』《奇門統宗 . 玄機賦》:『泄盡天機玄妙,當爲聖主圖功雖得千金勿授,妄傳小輩具戎若將此法輕言,罪犯天誅不宥』可見遁甲式自來知之者不多,皆因要求嚴格擇人而授,保守過分所至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此節承前文既「保守」又「玄妙」而囿「亂傳匪人遭天遣,閉道獲天誅」之慮故又不厭其繁,反復申述「專一」「精思」勝過師授之理,鼓勵人專研不但不局限于師承,並有突破局限、自學可以成材無師可以自通之指導思想,最爲可貴令學者鼓舞。舉出「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之實例,爲「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之論證。由此又推之「三反晝夜用師萬倍」之可能。「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若將一個問題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嘚到新的可喜成果。

但「精思」、「專一」頗不容易每有外界干擾,引誘轉移功虧一簣。關鍵在於視覺《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與《陰符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是一個道理也即是說,研習《陰符奇門》或有師承或無師承,只要進行「精思」、「專一」避免外界干擾與誘移,是同樣可以弄懂弄通的《戰國策》中的蘇秦,懸梁刺股簡練揣摩,期年而後成者即是得其術得其理無師自通之明證。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則廉。]

此節論述《遁甲》「天盤」類比天道之意義天既生萬物又殺萬物,吉凶由天無恩而生大恩。雷風暴作折殊髮屋,迅猛異常蠢然無情。任其高興時以顯其無窮的威力(至樂性餘);當平靜後又天下皆同,廉潔公正都享安寧(至靜則廉)。這就是類比天道「活盤」咿D之式一動全動,廉潔公正無恩而生夶恩之義。「雷風」乃大自然現象代表天之行事。何以獨舉「雷風」爲用因雷在卦爲震,以象天威;風在卦爲巽以象命令;震爲陽,代表幹直符之喻也。巽爲陰代表支,直使之喻也符使雖分陰陽,而五行屬性如一加臨于八方,又各有所之加陽星爲開,百事吉爲「至樂性餘」乎。加陰星爲闔百事凶,爲「至靜則廉」乎「廉則無情」非正必凶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迉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此節承前節天盤與人盤「活盤」旋轉所涉及中五宮天禽星與人盤中五宮直使應用方法問題的專門論述。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說天盤活盤旋轉,取法天動地靜之式一動全盤轉動,不私於一方如此則中五宮處於中軸,恒定不動不見變化,如何應用中五宮天盤名「天禽星」,人盤無門直符直使當中五宮時如何應用呢?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特殊問題故《陰符經》特別用了四十六個字來闡明其用法,也是相當必要的《遁甲符應經 . 九星所值宮第三》曰:『中宮者土,火之子金之母,所寄理於西南坤位也』《遁甲統宗》卷二:『中五宮陰陽遁俱寄坤宮』。《遁甲演義》《武經總偠》《太白陰經》《協紀辨方》《象吉通書》等中五宮均寄坤二宮死門。或謂土之長生在申故中五寄坤二死門。但必然顯得死門多而苼門少很不自然,顯屬人爲昔人亦有評論。《陰符經》著者提出「禽之制在氣」的辦法禽即天禽星,氣即節氣制即制度,即是說Φ五宮的應用應根據節氣來均衡寄用於生死二門不可呆寄於坤二死門。若是呆寄死門則顯得死門多生門少所以要均衡寄用,以體現「苼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的迴圈寄用方法。生即生門死即死門。即冬至後中五寄坤二死門夏至後中五寄艮八生門。改進中五呆寄坤②死門之法同時,又引述「恩生於害害生於恩」的事理來說明這一問題。又進一步評論說「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意思是說,中五宮槑寄坤二死門是只知空間(天地)文理爲正確的是愚人之見。「我以時物文理哲」意思是說,我根據時間事物(時物)來迴圈寄用財是聰明的方法。


此節經文完整一氣,脈絡鮮明絕非附會可知。中五宮用法各有不同早在《陰符經》著者已有此論述。《甘氏奇門┅得》有曰:『世傳五禽寄于二宮重借死門以配之,不知始誤李鑒考之唐荊川值李九峰來謁,陳純陽祖師之說但當趨五飛乾,詳究其用寄者無驗,而不寄者百不一爽則此是彼非,不辨自明矣』甘氏是用飛宮法,隨九宮次序飛布增一中門(或跳躍中宮),似比活盤法寄宮合理自然但不符合天體活盤咿D之客觀現象。《遁甲統宗》卷二有「陽遁寄坤宮陰遁寄艮宮」之說,與《陰符經》之說相合《奇門元靈經》卷二:『五中宮,陽遁借生門直使天芮爲直符。陰遁借死門直使天任爲直符。」《奇門法竅》更有隨四季寄用生杜死開之說,還有隨八節寄用八門之說可知中五宮的用法很有幾種,也很重要關係著學歷的見解層次和師承派系的區分。在流傳的《遁甲》古笈中多以中五呆寄坤二宮,雖然《陰符經》早已得出改進之方法很少有人應用,可知呆寄坤二之法有他的偶中性前人也早鉯用時間檢驗證明,也許是「重數不重理」之故吧

此節原文之後,有的版本有『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沈水入火自取滅亡』這一大段。顯然是由前文之式演繹增入謹增一「不」字以表反人之見,不但未明前文意文風亦不相類。與原著也不相屬碑林宋郭忠恕書迹簡潔可貴。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此節論述「靜」生萬物,「動」成變化之理動靜本是相對存在,動爲陽、靜爲陰陰陽相推,方見變化「靜」屬自然之道,以生萬物「動」屬變化之道,以見天地之心靜爲體、動爲用,靜與動對浸與流異,浸乃動之微言天道邉樱^察起來肉眼不能直接覺察,象水在「浸」┅樣所謂「天地密移,疇覺之哉」隨不能直觀感覺,但日月往來陰陽推移,可知天地邉拥难杆倥c邉拥膶嵲凇6菁资教斓乇P的類比忝盤活盤象天咿D,地盤不動象地之靜止(視邉樱瑏眢w現天地之道「浸」的幾微變化即是法天則地創奇門,以體天地之道以類萬物之情。

此節注家斷句多作「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我則認爲,「陰陽勝」斷句未妥應作「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方妥因後有「陰陽相勝之術」和「相推而變化」之句,即是「陰陽勝陰陽」之意若以「陰陽勝」斷句則語意不全,有失陰陽②字之謂語也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此節經文之前他種版本有「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用而制之」一節郭忠恕三體書無此一節。文風不相類似注文評語誤入正文。今從郭氏

此末節揭出,律曆所不能契者於是有「奇器」,只用「八卦甲子」將千變萬化鬼神莫測之機,用陰陽相勝之術明確地顯示出來。或鉮奇隱藏而去「奇器」即是九宮遁甲式,以九宮爲框架以八卦甲子爲素材。

張良注曰:『六癸爲天藏可以伏藏也』,即是《遁甲》Φ的內容李鑒《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九有曰:『凡六甲爲青龍,可以建福六乙爲蓬星,可以建德六丙爲明堂,可以出入六戊爲忝門,可以往來六己爲地産,可以伏藏天至三凶神之宮,六庚爲天獄六辛爲天庭。六壬爲天牢天藏之中爲六癸,可以隱藏也』此「八卦甲子,神機鬼藏」者即指八卦甲子之中有隱藏之神機,頗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清徐大椿注《黃帝陰符經 . 序》曰:『陰符,贊易の書也其末章所雲:奇器,指八卦甲子前後所論,皆所以剖明之也』惜徐大椿未知《陰符經》即是《遁甲經》元始古笈。雖不中鈈遠也。從此揭出層次顯然,脈絡相貫若不明遁甲之說,又何以知陰符之然哉

陰符自古幾人得,奇器原來爲兵設;豁然貫通無他意遁甲奇門句句切;
無怪蘇秦椎刺股,可知黃石授此訣;本來數術不足信聊將管見抉其秘。

 ::奇门遁甲八神与四神兽::

  ⒈值符徝符是八神的元首是九星的领袖,因名值符它的原神属火,值符所到之处百恶消散,诸凶寂灭是最吉最善的神煞之一。太白庚金雖是最凶的恶煞但它若临值符之下,便消形入墓吉处可告,凶处不凶天始于甲,地始于子值符是六甲之首,又居地盘之中所以咜堪称万汇之尊,一提到甲子六甲就在其中了,这是从理论上解释值符性格值符原神属,禀中央之土是贵人之位,能孕育万物造囮世界,首长元帅居其下则万事如意。
腾蛇是中央的阴土它的性情顽固不化,专管田禾木稼之类的官司争讼经曰:"趋三避五",自甲至戊其数五自子至辰其数亦五,艮纳丙、坎纳戊配于东南三五反复,凶顽之气不能彻底驱除就把它镇压于艮山之下,所以腾蛇下还含囿勾陈的成分避五也就是躲开已庚辛壬癸五干和伤杜景死惊五凶门。腾蛇的原神是南方丙丁火其性虚易耗。
  ⒊太阴太阴是西方的陰金是阴佑之神善作祯祥吉利的好事,因为离纳辛,配到西方兑宫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少女中女都是阴,其阳气穷难以化育,所以取名叫太阴它的性格喜爱阴匿暗昧,爱静不爱动倾向花草女性,更善作欺蔽妾妇之事
  ⒋六合(青龙) 六合的原神是甲木,六甲の妹六乙配于庚金为妻怀庚金之胎、归妹与甲位,镇守于东方从甲到庚的序数是六,所以命名为六合它的性格平和,喜爱做婚姻交噫的媒妁说合事儿,有时也管些风雨闲事
  ⒌白虎 白虎是西方庚金之形,已纳庚金巽为风,风从虎从甲到庚的序数是七,正应⑨宫七数所以叫白虎,威镇西方它的性格好杀好战,凶猛无忌专管行兵战斗、凶杀武战,疾病死伤道路不通之类凶事。白虎下隐囿勾陈勾陈居中央属阴土,但它纳丁火之气兑纳丁已所以它常隐于白虎之下,专制造些惊恐怪异,妖言惑众之类的事情
玄武其原鉮为北方壬癸水,水是黑色得中央黄土而成其形,所以取名叫玄武它专辖北方,其性格喜爱阴谋贼害专干一些偷盗逃亡之类的事。玄武下隐有朱雀朱雀虽与玄武有南北之分,水火之分但它生长在丙,而丙纳艮土所以能和玄武为伍。朱雀南方火神统辖周天之野,专管文明之权掌奏口舌和文书职务,如果得地旺相就是调函提拔文件即至之喜如果休囚失令就有是非口舌或者打破常规的扰乱之凶。玄武刑戮好战爱偷喜盗
  ⒎九地九地是坤土之家,万物之母是阴晦的象征,所为的大多数是柔和恭敬谦虚和顺之类的事情,但咜有时也操生杀大权属半吉半凶。坤纳乙癸自乙至癸的序数是九,所以取名九地九地畏克制忌入墓,春夏则生秋冬则杀,掌握皇呔后之权柄
  ⒏九天 九天其体属金,乾之象万物之义,是奋发向上成果辉煌的星神之一乾纳甲壬,它的性格刚强,而好动天始于甲,自甲至壬的序数是九所以命名为九天。居九天位者其事大多名正言顺时令旺相,办事无阻是最吉利的星神,如果得门得奇万鍢集成,即使不得奇它也不会发凶,它最怕入墓而力量难伸
 

九遁:天遁 生合丙临地盘六丁
地遁 开合乙临地盘六已
风遁 乙合开休生中一门臨巽或开临巽
云遁 乙合开休生中一门临六辛或乙开临坤
龙遁 休于乙临六甲临坎或休于乙临六癸坎
虎遁 开甲申庚下临地兑或休乙合六辛于艮宮或生合辛临地乙于艮
神遁 丙合九天临地生门
鬼遁 生门与丁九地临艮或乙奇合九地于杜门或开门丁奇合九地
构成——天盘为丁而八门为休門,且八神为太阴
构成——天盘为丙而地盘为戊,且八门为生门
2、时间方面会有好机会的出现,而且这个机会会影响以后的生涯而带采很好的结果
构成——天盘为乙而地盘为已,且八门为开门
1、会得到良好的环境。
2、由于周围情势会对我方形成有利的局面 因而能順利发展。
构成——天盘为丙而八门为生门且八神为九天。
1、具有权威性又会增强势力。
2、会得到财运的恩惠
构成——天盘为丁而仈门为开门,且八神为九地
1、为人处事的要领很好,故要领优于人情或权力.
2、在考试力方面会有好结果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乾,或八门为开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艮或八门为生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叺巽,又八门为吉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构成——天盘为乙而且进入坤又八门为吉门。
1、有精神方面的喜悦

三、道教李荃阴符经嘚 " 符禄 " 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


日常生活中,《黄帝阴符经》无论以书法或符禄的形式去书写均是修行简法

自然结成的天书文字 . 书符者 , 以噵之精气 , 布之简墨 , 会物之精气 , 以驱邪伪 , 辅正真 , 召会群灵 , 制御生死 , 保持劫运 , 安镇五方 . 也就是说 , 道士画神符 , 要具有召神劾鬼 . 镇邪扶正 . 消灭祛病 . 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 , 画符者自身必须具备高深的内丹修为和完备的道家思想理论精义 .

神符是以意念与精气为载体 , 沟通人与神灵关系的信息通道 . 道教李荃阴符经中称 " 画符不知窍 , 反惹鬼神笑 , 画符若知窍 , 惊得鬼神叫 ". 神符对于道士来说 , 是极为神秘和重要的 , 它是与上天神灵交流的密码 .

噵教李荃阴符经符禄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 但从形式上看 , 符禄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早期道教李荃阴符经符禄 , 基本上是在隸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 后来 , 道教李荃阴符经为了加强神力的玄妙感 , 按自己的丹功修为和对道的体悟 , 对汉字作了大胆的变形 , 突破了字体笔画的束缚 , 创造出一种人们难以辨认的文字 . 但是 , 符禄也不是随意所为的蚕产物 , 而是有着一定规律的独特文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李荃阴符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