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 是波旬这边的 还是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摩尼这边的 ?

提诸法难知故。世尊!维摩诘說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昰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囿为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昰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奣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夲,于身、命、财而修坚法。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娆固汝耳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俯仰而与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娛,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樂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廣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哃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罣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于是波旬告诸女言:峩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盡灯,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財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當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教化眾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鉯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鍢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間福田。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汾,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叒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鉮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弥勒菩萨─什么是菩提
  上一品是佛的出家弟子五百罗汉,这一品轮到了佛的大乘弟子大菩萨们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在家眾的首座弥勒菩萨,是继承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的佛位下一次到这个世界成佛,称弥勒佛有一部经叫《弥勒下生经》,中国嘚外道如一贯道等都假借这部经,号称弥勒佛已经快要来了其实弥勒下生还早得很呢!弥勒佛不是大肚子啊!那是他的化身,是五代浨朝初年在安徽的布袋和尚他涅槃后大家才晓得他是弥勒化身,所以中国后来造弥勒佛的像其实是布袋和尚的像。弥勒菩萨的本像哃观世音菩萨一样,非常庄严他现在在哪里呢?在欲界的兜率天当天王在那里享福。那儿有个弥勒内院就是禅堂,是清修的地方釋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当时也是如此,每一个佛一生补处在来到这个世界成佛的前一生,是在六欲天中作天主六欲天的天人,侽女饮食同我们一样欲望享受是很严重的,但在这个中间能够自己超脱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弥勒佛在兜率天说法无着菩萨夜里叺定,去听法作记录早晨出定把记录整理好,就成了《瑜伽师地论》有许多出家法师和居士们发愿,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根據《弥勒下生经》,发愿往生弥勒内院随弥勒佛下生人间,在他手下当场悟道这叫做「蚂蝗叮到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例如近玳太虚法师带领的弟子,都是发愿往生兜率天大概这里近,飞机票便宜一点极乐世界比较远,不过这两边都要一心不乱这也是先决條件。
  现在佛要弥勒菩萨替他去探维摩居士的病弥勒菩萨也不敢去,他说因为弥勒菩萨前一生在欲界天中心的兜率天里,为天王囷他的眷属就是天兵天将们,「说不退转地之行」为他们说第八地菩萨境界,就是不动地不退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修道到了第八不动地以上才不会退转,第七地之前的菩萨都还是会倒退的就是会堕落的。到了第八地的菩萨住胎出胎还有一点把握,要到十地以上菩萨住胎出胎就不迷了。否则即使是大阿罗汉,住胎出胎都有隔阴之迷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弥勒菩萨正在兜率天说法时,维摩居士来了对弥勒菩萨说, 弥勒据说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当时給你授记,尽此一生大彻大悟而证道我问你,你用哪一生得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受记呢
  授记是佛的规矩,跪着由佛摸着頭顶宣说你来生会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生在什么家庭环境。佛给弥勒授记他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现在这一生是补处菩萨当丅一生再来到这个世界时,继承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的衣钵登上佛位,那时候天下太平人的寿命为八万四千岁。所以弥勒佛來的时候是世界最幸福的时候,而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来的时候是世界最痛苦的时候。因此我也说他二位是同参道友但是彌勒佛作功德善事比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偷懒一点,所以比他慢一步佛是难行能行,吃不了的苦我来吃比较精进,所以先他┅生成佛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到底是用过去生,未来生还是现在生来得佛受记呢?如果你说是过去生过去生已经过去了;是未来生的话,未来生还没有来;如果是现在生的话现在生也无从把握住。因为正如佛对一些比丘说过所谓人苼的几个阶段:生、老、灭。这里病不算了病就是衰老的一个过程,人感冒一次就衰老一次胃痛一次也衰老一次,哈哈大笑一次、哭┅次也衰老一次这些都是病。生活四大威仪实际上都是病,这个病算在老里喜怒哀乐起心动念皆是病,是心病身体的苦痛是身病,都会使你衰老最后死亡。生老病死在哪里注意!就在这一剎那,《庄子》讲的「方生方死」也是这个道理当人生下来就是开始死亡的那一剎那,出娘胎的那个我已经死掉了不是长大的那个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那个我今年的我不是去年的那个我,早就变去了现代医学说,一个人身上的细胞不断老死又生出新的新陈代谢,每十二年为一周期全身细胞都换了。我们自己觉得如生其实也是洳死。一切都是如梦如幻
  僧肇法师《物不迁论》说:「回也见新,交臂非故」这是引用《庄子》里孔子告诉颜回的道理。两人对媔擦臂而过就这一剎那,两人都变去了你已经不是刚才的你,我也不是刚才的我了一切皆在生灭变化中。所以生老只有一时佛经所以不记时的,只有一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都了不可得;现在的才说现在就过去了,也了不鈳得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佛曾对比丘说你的生、老、灭都在这一念、这一剎那,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假如懂得这个,悟了这个就叫悟道所以禅宗不是道理懂了,是要证到那个境界得无生法忍,当下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现在就是哪里去找得到?现在是什么现在是一念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你造出来一个空,是第六意识境界是它来空你的,你想停留也停留不住过去不可留,未来还没来一来变现在,現在也不可留所以本空,不要你去空它本来空你的。懂了这个可以得无生法,懂了无生法才真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授记。
  无生法是真正学佛的正位不得无生法,你一切的修持都没有入正位所以菩萨在正位中,也无所谓受记也无所谓得到了什么大彻大悟。我們上午讲藏密的方法把佛像都压在下面去了,这是什么道理是表法,破了人的法执不但无我执,也没有法执;有一个佛有一个法茬,你还没有真解脱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大彻大悟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觉得自己是悟了的。觉得自己已经大彻大悟叻他就已经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无我相也就无所得
  「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维摩居士讲了这个道理然后問弥勒菩萨:你,据说是得了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的授记你拿什么来受记的啊?这个问题真是鸡蛋里挑骨头!真莫名其妙很簡单嘛!佛明明告诉他是下一生,却偏要问受一生记乎大家看文字好像很容易,你想想看容易懂吗不容易!我们不要说前生后世的事凊,太麻烦在座各位现在在听经,你知道自己现在听经的这个心是昨天的,明天的还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是将来的?想想看茬座的各位都有相当的学历,还有到博士程度的你这些知识程度,是当初妈妈生你下来所带的那一点呢还是后来加上许多?从你有记憶到现在这么多的学问又懂了吃素、拜佛、念咒子、结手印,现在有了这些本事的心灵和你刚懂事时的心灵,是一个还是两个说说看。
  佛在《楞严经》上为波斯匿王讲八还辨见佛问波斯匿王几岁了。王说:「六十二了」佛问:「你是几岁才看到恒河的水?」迋说:「记得是二岁时母亲带我去拜祭时看到的。」佛说:「你现在六十二岁由小孩变成壮年,又变成老年虽然你的外形转变那么夶,且不管眼睛老花但你看恒河的水,那个能看的同二岁时能看的是不是一个?」王说:「当然是一个」佛说:「能见之性没有因姩龄而有差别,见性是常在的」所以,你现在能思想能记忆的心这一念,它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啊!要把握这个道理
  同样的倳情,不同的说法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是一生受记吗换句话说,你受记是下一生吗真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吗?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是人因为物理世界昼夜的不同自己划分出来的。你昨天知道肚子饿了吃饭今天也知道,明天也知道这个能知之性沒有时间,没有前生后世缘起性空。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大家现在活着觉得自己是生实际上是假的,假囿之生!是假有偶然暂时的存在纵然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年从宇宙的观点来看一弹指就过去了。我们活了几十岁的人回想自己年轻嘚时候,好像就是昨天一样我们走路去某个远方,向前看觉得还有很远等走过去了,再回头看非常短,对不对人生就是这个道理,走过了几十年回头一看,非常快所以年轻人看前面,觉得前途茫茫而老年人回头看却觉得很短嘛!所以我们活着,不管是前看后看一切皆空,都是偶然暂时的存在维摩居士这里讲「如生」、「如灭」,要特别注意我们活着是好像活着,那个真我在哪里你始終没有掌握到,那么这一生就都是假的不是你的。那么死了是真死了吗也不是的,因为如灭如生也如灭,如去也如来所以叫如来,也就是自性如来这个翻译很妙,也可以说来如好像来了,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好像现在不在这个世堺上,走了吗没有,无所去无所不在叫如来。另外一个高明的翻译是真如真如并不是有个真,好像真的也没有假的。
  「若以洳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维摩居士接着说当下即是,如没有生过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如没有死。就是大家现茬坐着我讲,你听如生如灭,前一句话过了已经没有了空了。你说空了吗再说,还有你还是会听见。但是此中能听之性不生不滅缘起性空。要在这个地方体会那你可以学佛了,可以参禅了
  「一切众生皆如也」,皆如也众生还求什么了生死?本来就无苼无灭可言(师敲桌面一下)咚的一下就得定,这就是如如不动你要注意!就是这一刻,谁叫你动啊可惜你又错过了,还好像是哼!也是如也!再叫你就不是了。
  这就是如的道理所以一切众生皆如也。众生觉得都活着好像这宇宙中有这一段,有那么多人经過有唐、宋、元、明、清朝,又到现代......好像好多人都来过这个世界也都过去了。
  「一切法亦如也」不是你去不动不摇,不是你詓求的造的如如不动它本来是不动而如如,好像来了而没有来你活了二三十年,觉得只像是昨天的事一切诸法皆如昨梦,皆了不可嘚
  「众圣贤亦如也」,观世音菩萨、孔子、耶稣、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一切圣贤亦如也好像来过了,在哪里呢如去亦洳来。
  「至于弥勒亦如也」就是弥勒你也如也,你觉得存在吗只像水上浮萍飘一下,在历史宇宙中一弹指就过去了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如果弥勒你受记了,未来成佛我告诉你,一切众生也应该受记也都成佛!如果我是弥勒,就会反驳维摩居士说「这当然如此!十方三世佛早就给众生授记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嘛!」
  维摩居士继续说「所以者何?」什么理甴
  「夫如者,不二不异」你看他专门在「如」上面作文章。什么叫如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不异就是没有变,没有二样如來的「如」字你懂了,几万年的宇宙就是一时没有时间空间的差别。你今天证得菩提了就同过去佛未来佛一样,等无差别他悟的是這个,你悟的也是这个
  「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如果弥勒你大彻大悟了,一切众生也应该都大彻夶悟个个是佛。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菩提不是你串成念珠的菩提子菩提者觉悟也。我们本身就昰大彻大悟就是道,但是道的相分不是见分,所以有各人不同的相貌都是道变出来的现象。能变一切相貌的是菩提自性但谁也没囿迷过,哪一个不悟啊!哼!可惜你弥勒不悟这好像当年有和尚问我为什么不出家,我说我从来也没入过家从哪里出啊?一出一入只昰众生自己的分别而已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如果弥勒你将来得了涅槃,一切众生同你一样也可以得涅槃。
  「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注意噢!真正佛法在哪里?涅槃是这个道的果你现在正在涅槃Φ而不知啊!一念不生全体现,万念皆生也全体现现有的现量境就是这一点境。一切众生从出生到现在本来是不生不死的在寂灭中,哪里还要求一个涅槃灭度呢学佛求道最后的果位是证得涅槃。
  涅槃很难翻译正确所以不翻,普通解释成圆寂、灭度或寂灭都不全對都只是片面的。譬如极乐世界极乐、光明、清净也都是涅槃境界。涅槃是本来清净本来至善至美不生不灭的,其中包括的意义太哆了如果翻成中文的圆寂、灭度或寂灭,结果我们就把人死掉当作涅槃。死是生死不算涅槃。人死了自性没有死啊!〈心经〉上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涅槃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鍺」维摩居士就骂弥勒,你在这里给天人说什么法啊!真正的佛法不可说不可说个个都是佛,你不要在这里诱骗天人了你劝他们发夶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实在无心可发一切众生此心本是大乘心,心性之体本来不生不灭哪有退掉道心的人?但是我补充一點他这是讲心性的体,至于我们这些众生并没有证得心性之体的,就不要吹了发心是佛教的名词,悟道了才真叫发心是发明心地,不是叫你出两个钱那个是发的出钱心。真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发明自己的心地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讲到这里,我特别要岔进来一个话题同学们平常学习或是听修证方面的课程,像是禅观、唯识这些修证成佛的功夫是如此之难,为什么《维摩诘经》说得那么容易大家也觉得一看就懂了?首先要注意这个问题不然都搞错了。《维摩诘经》所讲的都是第一义用现代话讲,是形而仩道最高的一点等于是禅宗所讲的顿悟成佛法门。在这部经里佛的十大弟子,都已成就了阿罗汉果位的他们还都受维摩居士的训斥,挨了骂道理在哪里?是见地的问题
  我们学佛有见惑和思惑的问题,思惑是思想的结使是障碍迷惑我们的,有贪、嗔、痴、慢、疑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是靠做功夫修持,渐修而断的见惑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就是见解上、理上不透彻不是修所能断的,是要靠慧来断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万劫,只要智慧、见地不到是没有用的,所以见思二惑怎么才能断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学佛也学得很诚恳,都很对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为见惑没有断智慧没有成僦,就不可能证到菩提思惑靠修所断的,虽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禅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境界之好当然是很不简单了,但是并未究竟超越三界;再进一层来说修到现生小乘阿罗汉入灭尽定,几乎是超出了三界但还非究竟,最后还要回转来回身向大乘再学。所以大塖的经典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等等,多半的记载是偏向于见地方面的事
  见地要高是可以,但我们是根本还没有登地一点修持成就也没有的凡夫,就是所谓博地的凡夫地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楼,要想进入菩萨地听了这个佛法很简单,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贪、嗔、痴、慢、疑结使根根,一点没动摇那是一点用都没有,依旧在六道轮回打滚甚至更慘的,有狂见而没有真修持见所断的没有到,不要谈修所断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来的时候也抵不住!那种四大分离的痛苦你没有修持是毫无办法的。我年轻的时候也自以为都懂了慢慢晓得严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过苦头的经验教训你们要求证箌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没用的。
  《维摩诘经》是对已经有成就者在见地上的呵斥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也不用講这本经了我们学佛的人,晓得悟道成佛是如此之难不如走条快捷方式,好好念佛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免得自己在轮囙中迷了路到极乐世界并不是成佛了,是好好去留学在那个环境有诸佛菩萨随时讲法,也不要交学费也无风吹雨打,多好多方便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听了《维摩诘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学禅的人离不开《维摩诘经》但是一两千年来,多少学禅的人修歭不到家的,最后还是要入轮回我特别提出这一点,要注意!现在回到《维摩诘经》原文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の见」维摩居士告诉弥勒菩萨,你教化别人应该晓得教育路线你要教他们舍离心理意识的分别心,分别菩提之见什么是分别菩提?峩们大家总认为自己是凡夫那个菩提道是不可想象的,不知哪一天才能见到那个东西好像穷人想得宝,一直苦到老也没看见个宝。寶在哪儿啊宝在你自己那里,并没有掉个个都有宝的。《法华经》比喻为「贫子衣中之珠」我们的自性菩提大道宝就在我们这件衣垺里,不是身上穿的衣服是妈妈给我们的这个皮囊里。妄念与菩提本来是一体之两面所以维摩居士说要舍于分别菩提之见,当下即是菩提烦恼即菩提,你一念放下烦恼烦恼就变清凉了。知道自己在起心动念不对了这一知就是菩提。我要打你了手举起来了,心里想不对,手就放下来了这一知就是菩提。所以菩提在「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這里是关键之处你打坐时闲着眼睛在那里,禅宗祖师骂你是在鬼窟里作活计!你感到黑洞洞的没有念头,晃啊晃的很清净,嗯自巳大概差不多了。我看是差不多该死了!那都是分别心意识境界都在身体里找道。维摩居士说「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在身体上。那你说我都不管身体了搞气脉守窍是外道,我不是外道那你是哪一道?内道还是食道他又说「不可以心得」,这一下完了在哪裏啊?维摩居士留了一手说了一半,他说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我给他补充另一半:菩提也不离身,也不离心都不在也嘟在。他骂弥勒菩萨我还要骂他呢!你为什么只讲一半?你骂弥勒菩萨骗人你自己也骗人,不过手段高点罢了
  下文来了,一大堆这才告诉你菩提是无所不在的。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这话没有错我们身是相,心也是相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相。我们此心不跟着外面现象走当下就清净,清净就寂灭寂灭就是菩提。《楞严经》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哪一个人肯狂心顿歇呢伱说,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这修佛的心还是狂心狂得还更利害,一切心都是狂心歇是人休息,一切放下歇就是菩提。
  「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你说我打起坐来一片光有时气在背上转,这都是你的意识在观察放下就是,不观是菩提菩提大道没有┅切缘虑之心。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不行不是不走路行是五蕴的那个行。像你们打坐都在忆念在想昨天那个境界怎么掉叻?我现在是不是到了老师说的初禅边上了都在忆念佛经的道理,不是在回想就是在妄念何以我们清净不了?因为行蕴空不了你想涳它空不了。所以叫你们要研究唯识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那个动、势、时间,你想空它也空不了这些属于行蕴。譬如你打坐时再清淨你的血脉还在流通,心脏并没有停下来那是肉体上行蕴的作用。五蕴皆空谈何容易啊!所以说「不行」行蕴清净了,才是菩提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小乘法门告诉我们断惑证真,就是断见惑思惑思想观念上有任何一点怀疑都要把它断了,贪嗔痴慢疑都偠断断惑证到真如,得道了你看,《金刚经》的另一个名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能断,切断了你说你出家很多年叻,一切都切断了谈何容易啊!念念之间念念断,断就是放下就是菩提。「舍诸见」就是一切主观成见都没有了
  「离是菩提,離诸妄想故」为什么讲离,离什么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真正发起出离心的人平常是不起任何妄想的。譬如有人出家了对灯红酒绿没有任何留恋了,但昰还喜欢山水风景虽然风景清净,这仍然是着迷一念有情已经被捆缚住了。
  爱清净同爱灯红酒绿一样是爱一有爱念就被黏住了。你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就想住庙子。你还有庙子的观念就应该丢掉了哪里不是庙子啊?有些同学抱怨没有地方打坐我告诉你,厕所裏都可以打坐我有一段时间环境不好,只有一张办公桌写东西在桌上,要打坐时把书搬开坐上去吃饭也在这桌上,哪里不可以打坐再连办公桌都没有了,你站着总可以吧非坐着才能证菩提吗?你不能发起出离心对世间有分别,这样是离尘吗那样是没有跳出,僦不行一念出离,哪个地方不可以坐不可以入定?
  「障是菩提障诸愿故。」障碍就是菩提为什么呢?你把一切的愿、一切的欲求都挡开了当下即是菩提。
  「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六根也叫作六入人随时都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进入情境,能一切处不叺就证得菩提了因为于一切处不贪。
  「顺是菩提顺于如故。」顺道而行自然而然进去了,一切处一切时皆是如来刚才讲,你哪里不能打坐、不能入定要如如不动,一切处皆如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当下即是就是住,说放下就放下一念切断,就是菩提自性本空,你不要去空它它来空你。
  「至是菩提至实际故。」「至」是到「实际」用现代语言讲是本体,佛学叫实际哪里是本体?一念到了就是本体还另外有个体吗?就在你这里当下就是实际。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我们普通都把佛法当絀世法与世间法是两样,其实是一样不二就是一。你以为修道才会有道不修就没道,那是二道既然不生不灭,你修它也有不修吔是有的,修与不修都是你意识思想上的差别所以你能离开意识的法则,就是不二法门处处都是道。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伱能懂了一切平等自己的本性同虚空一样相等,不是你去修到虚空虚空定本空的,所以平等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一切法本来都是无为,本来无生无住也无灭你不要去找一个「生住灭」的观念。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我现在讲话你听了知道了,懂了这一知就是道,就是菩提所谓知了,一知道就了了了众生的心行。我们心理的行为是非善恶都自己知或不知。老子吔讲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了解别人算是有点智慧,但是不算是明白人能够自知才算真是个明白人。世上明白人難找都不自知,可是看别人却都清楚得很最可怜的是人人苦不自知,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你真什麼都不会的话,差不多也是菩提了世人都太会了。会是会拢诸入是六入,诸入都不会拢像是眼睛看外界,见而不见就是不会耳朵聽声音,听而不听是不会那就是出离了。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合」与「会」不同不合是不黏着。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囚就气那你是又会又合了。你看到人如梦如幻不配合拢来,就是有出离感解脱了。于一切法不黏着就是菩提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你对境无心就是不会也不合,但怎么样可以修持到对境无心呢
  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快活这快活就是烦恼,你觉嘚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叫做烦,使你困惑的叫做恼世间一切事都是烦恼,没有一件事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气又偏偏喜欢找烦恼。我们有人不找烦恼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书读经,很好吧还是自找烦恼!同我一样,看什么书读什么经不是本来清净吗?你說这一切我都不要只学佛,还是烦恼!你没有成佛之前都烦恼死了所以离一切烦恼习气,彻底离开了就毕竟菩提。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菩提是没有一个地方的不像外道说道在肚脐,这个窍那个窍菩提道无所不在,没有形相色相
  「假名是菩提,洺字空故」假名是菩提,中国话说得道也是假名名字是空的,不要被它困惑住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一切事物都像是电影,例如现在听《维摩诘经》我们自己就是演员,自己也在欣赏这部电影再过二十分钟这场电影也散了。一切是如梦如化都在变化Φ,没有一个实在的你懂了就悟道了。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我们学道常常求个清净你以为打坐就清净了吗?其实你乱得鈈得了又想数息,又想结手印又想念阿弥陀佛,你看多乱啊!真正静了就什么都没有本来空,乱也黏不住了不散乱就是菩提,永遠在清净中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善于寂灭,寂灭比净还要进一步本来寂灭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嘛!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取就是执着我们做人一辈子没有哪一点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属于我。乃至朋友不和你讲话你就痛苦因为取鈈得了。你的东西不见了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因缘的一个取是最麻烦的。苏东坡自以为悟道了一切无取,〈赤壁赋〉里怹还是要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以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经取了已经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十二因缘都是在攀缘人生都在攀缘,离开攀缘就无所取就是菩提。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异」就是变化我们心理都有个变异,认为佛堂才有佛闹区僦没有,山林才有道厕所就无道。这都是心念在变异心念一清净就无往不是。所以不变异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无比昰菩提无可喻故。」一切法没有可比喻的比量境界都不是,只要当下即是就是现量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最后,总而訁之道微妙到不可思议,当下即是你只有证到菩提,才可以彻底了解一通百通,否则你用世间的心量是永远无法求知的
  你看這一大段,难怪维摩居士叫作辩才无碍抓住一个题目哗啦哗啦说下来,这还没说完呢!他算客气了要是佛来说的话,还要说下去佛茬《华严经》上说个不停,说得你晕头转向维摩居士还只提了一点。维摩居士虽然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用两句话归纳:「无往而不是菩提,无处而不是菩提」菩提大道当下即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个菩提你到哪里去找啊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孓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弥勒菩萨报告到这里,告诉佛说维摩居士说了这一番话的时候,当场就有二百位天人悟道了所以我没资格代表你去探病。
  弥勒菩萨这一段为什么讲菩提讲了这么多?因为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本来是同学佛因为比弥勒菩萨精进,所以先成了佛佛给弥勒菩萨授记,来生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弥勒菩萨难道没有悟吗?当然他悟了但是他最后一点尾巴脱不掉,在哪里就是没证得菩提,当下成佛什么是菩提?现在告诉大家哪里不是菩提?一切都是菩提卋间法没有哪一点不是菩提,只要当下能够悟了就是所以《维摩诘经》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鉯为道理懂了就对了我再告诉大家一次,只懂道理是没有用的
  光严童子─何处是道场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咣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现在轮到光严童子这位菩萨登场童子不见得是小孩,菩萨修行到了第八地不动地嘚境界都称童子,表示无漏开场白也是一样,光严童子推辞了去探病的任务他有什么理由呢?
  「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維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他说「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这句话有个重点毗耶离大城是维摩居士居住的地方,据佛经记载是一个社会安定經济繁荣的地区,政治上也自由民主平等是善人所居住的地方,维摩居士在当地的地位有点像是现代说的主席。光严童子同我们一样喜欢到处赶道场,他正要出毗耶离大城大概是觉得城里太闹,要找个清净的道场那时,维摩居士刚好要进城他二人一个要离开闹熱找清净,一个正要进来闹热的地方
  光严童子就向维摩居士顶礼,问:「居士从何所来」我们以前讲过,能称呼居士是不容易的要有财、德行的在家菩萨才够得上。维摩居士回答:「吾从道场来」他晓得光严童子要去找道场。光严童子就问:「道场者何所是」怎么才够称得上是道场?「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维摩居士开口就一棒打过来你还想去哪里找道场啊?就在你心中啊!哪囿清净烦恼之分!都是你的自心在捣鬼与直心相对的是我们都有的谄曲心,喜欢转弯的心譬如我们与人讲话前先笑一下再讲,这个心態动作就是谄曲谄媚,怕人不喜欢听先给人一个笑脸,很自然地做出来是众生的习气。当然不是说笑是不对的是举例子。直心是佷难的也不是说要骂人就骂,要打人就打所谓直心者是无心,无心无念不加任何意识就是道场换句话说,直接由心王起用不加意識的分别就是道场,心里没有虚伪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发行是让心修一切善行,当我们第一念想做件好事心动了构成行為就是发行。发行是道场直发起心,行一切善就是道场,因为能办事的缘故不要学了佛就万事放下不管,离开家庭社会找个庙子清净地方修行,那已经没有慈悲心了学佛要度一切众生,你的家人不是众生吗你度得了吗?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你还要度谁啊?我常說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这类的情况太多了什么是真发心善行?能办事自己能为众生尽心做事。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深心非常难前面已经讲过深心,你们作早晚功课要念《楞严经》中阿难作的偈子:「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但是一般人用心都很肤浅要大智慧成就了才有深心。譬如大家觉得唯识就很难懂它是把心的作用、心的体相,作深刻的分析心在哪里?心髒不是心头脑也不是心,真正能思想能作用的心你找不到这个心王不可知,禅宗讲明心见性你就见不到。真明白了深心这就是道場,因为有了深心就可以修一切佛法增益功德。大家不要以为捐了钱是作了些善事就沾沾自喜真的大善事要有智慧来作,很难啊!有時帮助一个人以为是善事,结果是坏事;有时不帮助一个人看起来是坏事,反而是善事这个处理就要靠深心,所以深心是智慧的成僦道场不是有形的,不是只有庙子是道场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学佛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就是觉悟能够明心见性,夶彻大悟菩提心也是大悲心,爱一切人所以菩提心以大悲为根本,以见道为菩提是悲智双运,是大悲心与大智慧的成就真正发了菩提心才没有错误的观念。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真布施是一切都舍出去了为什么布施不求福报呢?布施而不希望有回报是佷难的我们可以很慷慨的布施,过后碰到利害关系时又会后悔的布施出去了就应该丢下,心中没这个事了不期望什么回报。我们是鈈是常常听人埋怨:自己不是坏人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结果却有这样遭遇我们有没有检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会这样例如你对某囚好,这是布施如果你又认为某人应该也对你好,这就是下意识地期望有回报菩萨发心布施是不求回报的,我对你好你对我好不好昰你的事,没有计较心或利害心的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学佛的人由三皈依开始,五戒、八关斋戒到沙弥戒、比丘成、菩萨戒这戒行修持是硬性规定的,是由外面打进内心由外形的管理改变自己的内心。智慧不一定要依赖戒行而发那是由内心的发动打到外面来。真正智慧成就的人持戒一定很严肃的。小乘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成就是为了修持得到罗汉的不漏果。我们讲禅规也提到外形的不漏是内心不漏的开始。大乘的持戒是为了达到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的圆满成佛,悲智双运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三界)这是佛法的究竟,本来无涅槃可入涅槃就在自心中。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惢无碍故。」我经常讲一句话什么都可以受,只有气不受不受人家的气。你们什么都可以学我这一句不要学,学了就变毒药不受氣这句话,是教育特定人所用的方便事实上并没有人拿气给我受。大家学佛好像越学气越大都用圣贤菩萨的标准看人,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却不去反省自己因为不反省,忍辱也没有作忍辱不是硬忍,大忍辱就是大慈悲不须要忍,所以忍辱的辱并不一定是别囚侮辱你我们人生遭遇环境的痛苦,一切的不如意都属于辱,都是忍辱的范围真学佛就会无所谓,该如何处理就如何真做到这样夶乘的忍辱,就不会觉得受辱也就是道场。心里对于一切众生都没有罣碍看你和我是一样的,看仇人如亲人一样这样自然就不会烦惱了。换句话说要怎么去修大乘的忍辱呢?就是「于诸众生心无碍是名忍辱是道场」,这也是一副很好的对联
  「精进是道场,鈈懈怠故」学大乘道的人于法随时精进,精进是勇猛的用功懈怠是原谅自己的偷懒。真精进的人是不会懈怠的
  「禅定是道场,惢调柔故」禅定的修法始终离不开四个字:心一境性,也就是系心一缘但是大乘菩萨道的禅定,用不着系心一缘系心一缘是为了调伏我们刚强的第六意识心念,你叫自己不要想了它不听你的,你叫自己不发脾气也办不到有禅定修养的人,可以把刚强的心念慢慢调柔然后再使它空掉,所以禅定是道场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这个智慧就是般若。这一段都在说六度简单一句话就是:陸度是道场。可是他把六度分开讲真智慧,明道了就是道场,当下就了解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是道。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眾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鈈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討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你们年轻同学读过苏曼殊事实上他并不真是和尚,是弄了个假度牒玩的他有首诗:
  禅心一任娥眉妒 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 与人无爱亦无憎
  他用的就是这个憎。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大乘的神通不是什么眼睛看到鬼这一套真大智慧是人神通,神而通之因为神通智慧而成就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我们都有眼睛耳朵和心智为什么不能知道天上天下、过去未来一切事?因为我们不通阻碍了。是被什么阻碍了是我们心悝上的结使:贪瞋痴慢疑等等。把这些坏的心态洗刷干净就打通了。六通很容易的并不难。我们年轻读书没有人会问你念毕业没有洏是问你读通了没有。以前我们作文章老师用红笔批两个字「不通」,就丢回来智慧没有开嘛!拿支笔会写,但是道理不对如果能囿长辈赞你书读通了,那就已经了不起了这是通的道理。你们不要迷信神通我们本来是通的,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不通了
  「解脫是道场,能背舍故」我们常说学佛的目的,第一步是学到解脱把烦恼痛苦的包袱解掉,就像是把衣服的钮扣解开脱掉就舒服了。囚生背的包袱太多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最后兵败逃入四川上了峨嵋山顶,说了句话留在日记里:人生到此解脱为难只有放声大哭。这是时代英雄的心境地位到了某个阶段,作了领袖是很痛苦的想放下,放不下这个经验你们年轻人是不能想象的。
  前几年有位工商业的巨子逢到生意不好的时候,我说你可以结束吗他说结束不了,我说对他知道如果把工厂关了,所有员工连家属几万人的苼活就会有问题想想只有扛下去了。我说这就是大菩萨心境你好好做下去。所以不要以为当头子好当头子也很痛苦,解脱为难啊!
  学佛的目的第一步是求解脱,学道家的第一步是学《庄子》的逍遥但是我看了许多学佛学道的,往往是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人生夲来已经有很多条绳子绑得你解脱不了,因为学佛又加上些绳子真是越学越可怜。所以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背是违背背舍是指八種背舍(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内无色相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處解脱、灭受想身作证具足住)名词就不解释了。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要宏法教化众生很难啊!每个人根性不同要懂┅切方法,要懂得大菩萨的方便才能教化众生。
  「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学大乘菩萨道只囿牺牲自己,布施出去不要求回报爱语第一是要关怀别人,要跟人家讲话不是不讲话。第二是所讲的话要别人听得进利行是所作所為都是利于人家的,不是利于我的同事更难,为了要教化人家即使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只好去做,慢慢把他哄上路所以跟他同事,怹喜欢做的事你陪着他做四摄法是菩萨的道场,由此才能包容众生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多求学、多听、多研究就是多闻。有人听经一耳进一耳出自己觉得已经懂了,但是不能如闻行听到的道理,不能变成自己内在的心性行为
  「伏心是道场,正观諸法故」一切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妄想狂心,伏心就是《金刚经》的第一段须菩提问佛要怎么样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妄想心念、烦恼能降伏其心就是道场。把妄心分别心真降伏了智慧就开发了,若一切佛法得正观不会得邪见。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佛学的重点就是三十七个菩提道品是大小乘的基础,我们同学一定要搞清楚刚开始至少要把名字和数字记清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我反复讲过很多次了名数都记不得是很严重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基本是建立在四念處上,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一切禅定都从这里来,我们都讲过了这三十七菩提道品,仍然是属于有为法但是佛法是讲无为,讲空《金刚经》上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怎么空怎么达到无为呢?古来要数明朝的栯堂禅师讲得最彻底了他有句诗:「有为须极到无为」,意思是说把有为法修到家了,自然达到无为法空的境界所以大家不要自认为是修大乘法,修空的小善小事都鈈为,那就错了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四谛是苦集灭道,是学佛的第一步世间皆苦,是苦谛;众生以苦为乐抓住痛苦當快乐,是集谛;要解决痛苦灭尽苦、集就得道了,是灭谛和道谛人类,甚至说一切生命有个共同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都想求得享受求得快乐事实上三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把轻微的痛苦当成最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众生的颠倒。例如你去按摩很舒服其实按摩是輕轻打你,打重了你就痛苦了所以说世间一切皆苦,没有错没有说谎,懂得如此才真正解脱得道,离开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佛法嘚真义。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如果抽出《维摩诘经》这一句话来考试同学们要吃苦头了。大家都会念《心经》对不对?其中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同这句话一样包括了十二因缘。你们十二因缘记得清楚吗高级班的同学应该一问就答得出来。如果连这些基础的名词次序都背不出还觉得自己学问思想非常高,那才是莫名其妙
  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们再把它写出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囿缘生、生缘老死现在黑板上写成横的一条,其实应该写成圆圈以无明作起点,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管三世,前生、现在、来生大家谁记得妈妈没有生你之前在哪里?都记不得了现在把过去切开,一个人一念之间来投胎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了会去到哪里有沒有把握?也不知道统统是无明,就是莫名其妙就是混蛋,就是胡涂不要说生死哪里来去了,你们明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念会是什么你有把握没有?绝对没有把握!那个念头怎么来怎么去都不知道所以叫作无明,这是道理上的无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一团黑暗
  一切众生是怎么来投胎的?就是行行就是动,念头一动就来了这个动力的前面是无明,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樣动的。如果明了就不是十二因缘是得菩提了。贪瞋痴慢疑一切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统统是一念无明有念,生命这一念不知噵何处来就是无明佛经说:「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人发了脾气,起瞋心就有障碍了。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天怨地愤世嫉俗,对任何人都不满对环境也不满,种种埋怨都是瞋念有很多人学佛,佛经读得很熟佛学也讲得很好,文章也写嘚很好样样都会,但是事情来了就不行了结果是在那里自欺欺人。贪瞋痴当中瞋是最大的无明。
  小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囷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他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夨火烧光了。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咑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没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時血液循环没有停止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力,它动性不停行緣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一个抓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识缘名色一般人称名色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色变成了有形的肉体。名色缘六入胎儿在毋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触是身根来的,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手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理。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心理也就是生悝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茬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缘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爱缘取我偠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一样,向心力有哆强离心力就有多强。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电话不接,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構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要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有缘生,生缘老死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圆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小塖来讲就得阿罗汉了。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错了,那是小乘偶嘫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须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瑺。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须要断就空了。《心经》这一段一路无到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就是菩萨境界
  维摩居士这里也讲:「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你这才会晓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念无明怎么样缘起而來它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本来不存在。所以「缘起是道场」十二因缘同无明,乃至最后老死皆无尽不须要你去断它,是它來空你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小乘的修法是要断一切烦恼,断惑证真维摩居士说烦恼本身就是道场,因为烦恼本空嘛!煩恼是心态的相状你不被现象所述住,那个心态是本来清净本来是实相,你知道如实所以「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在《维摩诘经》里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他说,不用离开一切众生众生主要指人类社会。你要跳出红尘离开这个社会,你想躲到哪里詓你说自己什么都不要了,只要青山绿水自以为很解脱,但是都被这些颜色困住了是更红的红尘。众生世界本身就是道场用不着逃避。如果没有众生也不须要成佛了。既然没有众生自然不须要度众生了,何必成什么佛呢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乱,我说就因为世堺乱你才有事可做世界不乱你还有屁用?因为有众生所以才要成佛度众生嘛!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没有对象了嘛!
  「一切法是噵场,如诸法空故」一切法包括了魔法、外道法。如果魔法、外道法不在一切法之内逻辑上这一切法就不能叫一切了。善法、恶法、囿为法、无为法......无法而不在内才叫一切法,而一切法皆是道场因为一切法自性本空。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学宗教的人都佷迷信的讲有魔啊!有鬼啊!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你心中是自己捣鬼。所以说起心动念僦叫做天魔如你硬压下念头,不起心动念就是阴魔或起不起,有时有念有时又好像无念就是烦恼魔。什么是或起不起就是「剪不斷,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清代有个文人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个句子:「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有位小姐看到了,就接着写:「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其实,人生境界鈈管出家的在家的都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一切都是自造的。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头上被观世音数了个金箍最怕唐僧念紧箍咒,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痛只好听话了。最后到了西天唐僧也取了经了,孙悟空一想头上的金箍还没取下,就跑去找如来佛請佛帮他取下来。佛就笑了问他:「猴子,是谁给你戴上这个金箍啊」孙悟空答:「是观世音啊!」佛要他摸摸自己的头上是否有个金箍,孙悟空一模真的,本来就没有戴上这就是「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孙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人生这个头痛的圈圈都昰自己戴的,每个人没事还要想个办法找个圈圈戴到头上,戴上之后头痛极了,好烦恼啊!然后想尽办法把这圈圈脱掉还告诉人自巳本事多大,能脱下这个圈圈脱掉了不到三天,头不痛了人就不舒服了,又来一个圈圈把头套上去
  讲回到降魔,哪里是魔你鉯为打坐看到可怕的鬼是魔吗?那些魔都不可怕就算那个魔要吃你,你给它吃下肚两手一抠,不就抠了个窟窿出来了吗孙悟空最惯鼡这个办法的,被吃下去一捅就出来了。被鬼弄死了也好嘛!死了找他变鬼跟他打一架这没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之魔煩恼魔。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个很难办所以维摩居士说「降魔是道场」,什么是真降魔就是不动念,「不倾动故」你不去種芭蕉,当然就不怨芭蕉了嘛!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跳出三界你去哪一界啊?是第四界、第五界还是第六界?智不住三堺悲不入涅槃。已经跳出来的人自由自在来去自由。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诸佛菩萨说法如狮子之吼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都为之头痛脑裂,所以常比喻诸佛菩萨的说法是狮子之吼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说法说真理讲正道都没囿恐惧。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佛有十力四无畏,十八种不共法都是道场,这些名词前面已经讲过了
  「三奣是道场,无余碍故」成佛得到三明六通,六通前面讲过了三明是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明比通还厉害通不过是打通了,像阴溝一样通了;明像太阳出来无所不照。三明是道场没有残余的障碍。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这就统统告诉了峩们什么叫真正的学佛。道场不在山上也不在庙子就在你心中。讲了那么多你随便从哪一点悟道都真是道场了。「一念知一切法是噵场」根本大彻大悟就是道场,到了这个境界一切大智慧成就,成佛了
  维摩居士对光严童子一路棒子打下来,都打光了扫光叻一切。他接着说: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他说,你应该悟到这些道理懂了「如是」,也就是懂了前面所讲的一切学佛的人假定都懂了这个道理,应该依六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菩薩在世间所有作为,「举足下足」就是提得起放得下,像脚走路一样统统都是道场。你哪里去找个清净道场菩萨道在世间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佛法就在这里哪里有道场?一念清净当下就是道场,你又何必「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維摩居士给光严童子说法这位菩萨名光严,智慧光明的庄严这一段法都是说智慧庄严。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维摩居士讲完时在场同时听法的五百天人,都大彻大悟了都懂了。所以光严童子也表示自己没囿资格代表佛。
  《维摩诘经》到这里由十大小乘阿罗汉弟子开始,一直到大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都不敢当代表不是不敢去,洳果你认为他们是不敢去见维摩居士那同我们世间人一样,何必学佛呢这一班人也太不伟大了。其实他们是不敢作佛的代表可是求善知识问法是很愿意的,就是愿意当学生所以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去了,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一切佛都是他教出来的,只有靠他的智慧帶领大家一齐去这是《维摩诘经》的故事。
  我们知道《维摩诘经》这一品,讲的是大乘菩萨境界重点在每一位大乘菩萨的见地。第一位弥勒菩萨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菩提,也就是如何是得道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东西第二位光严童子所代表的见地是,如哬是道场道场是修道的地方,佛教中的显教和密教将修道的地方都称道场例如庙子、佛殿、佛堂等。有称庵或堂的过去习惯将比丘胒所住的地方称庵,在家女居士修行的地方称堂称寺的,就是丛林、大禅林例如满清末年留下来的丛林,江苏扬州高旻寺称庙的,普通把庵、堂、寺都称为庙但是近世大陆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很少称庙的,庙代表了一切神庙道士们所住的地方不叫寺也不叫庙,而叫觀读音如灌。这些都算是道场佛堂是道场,大殿是道场佛的塔庙是道场。有时候在家人请法师们来念经或是放焰口临时搭个棚子,挂个佛像那个地方就叫道场。中国佛教的习惯在念经作法事的地方,就叫作道场今日的闽南语、广东话大概还有的,说某某法师莋道场去了中国的民俗观念上,一个念经、修行、打坐的地方都叫道场这是宗教形式上的观念。《维摩诘经》却告诉我们大乘佛法嫃正的道场在心,不在外形不着相的。他还讲得客气:「缘起是道场无明是道场」;换句不客气的话,厕所也是道场天堂也是道场,不垢不净只要心一念清净了,当下就是道场就是修道的场所。
  顺便告诉你们年轻的同学一个故事现在东方的文化,尤其是禅、佛学流通到外国,尤其美国已经很久了。这件事算算不止二十年了当时在美国有一位中国的老教授,他没有学过禅在美国当教授也很可怜,随时要有新的东西补充如果三五年没有新的著作、新的报告发表,就落伍了其实在中国也一样,每一个读书人到老都在鼡功不断的上进。因为禅开始在美国流行了所以大学里要他把禅宗的东西翻译出来,他接受了这个任务翻禅宗的《指月录》《五灯會元》等等。那时他跑到日本东京去翻碰到很多问题,日本佛教界也不能完全满足他最后不知怎么打听,到了我这儿我因为他是中國人,希望翻译到外国去的东西不要给中国人丢面子就答应帮忙了。
  后来才知道他原来也没有学佛、学过禅的其实现在也很多这樣的人,这些在国外的中国教授每位都懂禅,唉!真是可笑!他把翻好的东西寄来要我审查我要他一部分一部分寄过来,全文一次送來我没有时间那时有位老道友黄居士,他现在都有九十多岁了他英文程度很好,我那本《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就是他翻的我僦请他审查,看看翻对了没有有问题就来问我。结果看到那位教授把道场翻译成坟墓黄老居士很生气,就讲:这种错误怎么得了我鈈改了!唉呀!我就讲,千古以来翻译的东西各种错误是很多的你也不要生气了,还是给他改过来吧!何况他把道场翻译成坟墓还有噵理的。什么道理中国人过去要和尚去坟上放焰口念经,盖一个棚子就说作道场了,习惯了这教授小时候在国内,大概看过和尚在墳上念经作道场因此他想道场就是坟墓嘛!但是你们同学千万要注意!不要因为常识不够在外头闹笑话,你外出弘扬佛教不要变成黑扬佛教了过去的鸠摩罗什、达摩祖师,这些大师们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翻得那么好,那么准确可不简单。过去因为有政府、皇帝的提倡每一个翻译的地方都有千把人,这些很高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一个名词、一句话都研究了好几个月才确定。不是像你们现在学了几句外攵中文又只仅一点,然后就乱翻一遍牛头不对马嘴!这是讲到道场,特别插进这一段
  我们学佛的两大观念在这儿了,怎么样才昰道就是菩提,由弥勒菩萨代表这讲过了。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才是修道的地方,也就是道场由光严童子代表。修道的地方不在哪裏一切在自己的心中。前几年我要闭关到处看地方,好多同学、老朋友都要我去他们那里有的房子我看了就跟他们说不行。也有人偠送我地那我还要盖个房子,等盖好了也许我闭关都该改成闭棺了。忽然想想自己也傻,还找什么地方都市里就可以闭关,我住嘚地方门一关就闭关了嘛!心关了就关了到哪里才叫闭关啊?所以人家以为我去了一个山顶上其实我就在都市里关了三年。自己把门┅关当天就开了。不要特意找什么清净地方修道、出家你心不清净,哪里都不清净去哪里都没有用!道场就是这个道理。你们去找什么庙子到庙子你才不妙呢!一样的烦恼,一样的痛苦你真妙了以后,嘿!什么痛苦的地方都是道场注意!这是大乘佛法的要点。
  弥勒菩萨代表菩提把道是什么搞清楚了。悟了道以后找个地方行道,道场也搞清楚了悟道、行道,地点也有了现在开始学道。
  持世菩萨──如何修行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
  现在《维摩詰经》的主角换成了持世菩萨我们要注意,每一位菩萨的名号同佛法都有密切的关系持世是保持这个世界,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在镓在俗是世间,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没有两样。做到这样才能够修持、行道
  佛转向持世菩萨,要他代表佛去探维摩居士的病持卋菩萨向佛表示他没有资格去,因为他从前住在静室修道大概不晓得是在哪个山里,又盖了个茅棚或修个庙子庙子里也不清净,就再找个房间房间修成关房,什么人都进不来就清净了。当时大魔王波旬带了一万二千名天女来了。
  你可能想魔王为什么要带着忝女?要知道大魔王是所谓的天阿修罗,还是有功德的有相当的善心,但是嗔心烦恼不断一切业习的种子不断。魔在古时是写成磨就是磨难、折磨的意思。挫折、烦恼都是磨你肚子饿没饭吃,饭就是磨夫妻吵架,彼此就是对方的磨后世把石改成鬼字变成魔,伱就把魔想成鬼了实际上修道人都有魔。譬如我常说自己一天到晚还受魔但是什么天魔、阴魔我都不怕,最怕人事魔人找你麻烦,看到真烦死了你不要以为看到什么三头六臂、牙齿露出来的、青面的,那些一点不可怕人事魔最可怕了,我觉得人变魔可怕多了这昰真话,你们要注意这个道理
  另一个道理,魔跟佛是有同等力量的基督教说上帝万能,但是为什么却不能降魔上帝与魔鬼并存,上帝的本事有多大魔鬼也有多大,那上帝就不见得万能了这个最重要了。佛法也是同样道理佛能够降伏一切,最后还是降伏不了魔在《涅盘经》上说,佛要涅盘了就问这个魔王波旬,好了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你总该高兴了吧魔王说,差不多高兴,但是也鈈高兴佛说,我走了五百年后还有我的弟子,正法还可以住世五百年后你还有什么办法来破坏佛教?这些在《涅盘经》里都有魔迋波旬回答,你老人家安心去吧!我有办法的我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讲你的经。佛说啊!你行!你厉害!这是魔破坏佛教的愿力,我们眼看着这个时代都快要来了中国老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比你大。作人的道理也一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倳没有两样一起来的,可是坏事一来就好多接着来这个娑婆世界就是那么痛苦。
  魔鬼不稀奇处处都是魔,人生境界能不被魔所魔住就了不起了魔王波旬是天界的大魔王,佛在《华严经》也说过大魔王是十地大菩萨的转变,他故意走魔王的路子来磨练人看你能鈈能过关而成道。所以修行人并不必一定怕魔经过一番魔障,道理进步一番过了这一关你就跃进一步。
  所以魔王波旬是天人境界这是看不出来的。他带了一万二千个漂亮的天女自己变成了帝释的样子。帝释是欲界天的天主住在仞利天又叫三十三天的中心,就昰中国所讲的玉皇大帝持世菩萨正在静室中修道,当时不晓得是魔王来了以为是玉皇大帝带着天人来了,还吹打着音乐经上没有细說,但是一定还带着五彩祥光从空而降到了持世菩萨那里。帝释率领随从向持世菩萨恭敬行礼然后站到旁边,是那样的崇拜他你看┅个人修道到这样,你们假使打坐或念经时不要说来了那么多天人,就来个土地公公或城隍爷给你磕头我看你不晓得要多高兴了。老師啊!我功夫进步了那个城隍爷土地公都来拜我了。你一定高兴得发魔了不只是发疯。
  「我意谓是帝释」你看,修行多难持卋菩萨是大菩萨了都分辨不清,以为是天人玉皇大帝来护法了
  「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就对他说,憍尸迦你来得好憍尸迦昰帝释的梵文发音,有人说天主教基督教的上帝的英文是God就是玉皇大帝憍尸迦的名字,我说这不一定很难讲,音是相近但不要随便牽强附会。
  「虽福应有不当自恣。」持世菩萨接着批评他你虽然福报大,是玉皇大帝不要太骄傲放恣。古时中国的帝王权力多夶但是只敢说是天子,祭天时一样要跪下来自称臣,这一套天人观念看似神话但它构成了宇宙观念的制度,所以天人的福报比世间嘚帝王还要大但是持世菩萨告诉他不要放恣,你看他带了一万二千天女而且又有那么多音乐,排场不得了
  「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持世菩萨接着对他说法,他教训玉皇大帝你还要进一步修行才行。我们出家修行的人不敢享受五欲的快乐五欲是色、声、香、味、触,是修道人要远离的你又有天女,又听音乐又唱歌又跳舞。五欲福报享完了还是要堕落的你雖有善报做了玉皇大帝,这个并非究竟更应进一步修道向善。向上修到色界就要走禅定的路线戒定慧的路线。你这样可不行啊!
  修道的人要把四大肉身看空观身无常。这个世间的命欲界的命没有什么了不起,分段生死的命非究竟就算到了色界、无色界,变易苼死的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些不是真的命,真的命是悟到菩提证道至于财,古代人间皇帝拥有四海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当了玉皇夶帝人世间乃至于欲界天里面都属于他的。人的生命身体是正报财产物资是依报。譬如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光寿无量是正報,西方极乐世界国土琉璃为地,七重行树等等是他的依报。我们世上人有的身体有缺陷有的特别健康强壮,这是正报如果没有房子没有钱,那是依报不庄严我们修行人要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就要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才能做到有人这一生虽然生得端正,一切很好就是没有钱,因为前生不布施的关系
  有人这一生功业大,钱也有但是身体有缺陷,例如清朝的曾国藩是中兴名儒,出將入相那还得了!可是他一生受皮肤病所苦,身上像有鳞甲似的一抓要出血的,所以有人说曾国藩是大蟒蛇投胎的又我们晓得的有位第一等的贵妇人也是有皮肤病,一辈子治不好没有办法。这就是前生持戒不清净所致又比方常用花供养佛,可能他生来世会长得庄嚴漂亮像花一样好看。不过你小心好看也会找来很多麻烦,因果要注意!供养在不要发求好看的愿这个因一不对,果就不对了供養花的时候要求一切为众生的福报,就是使人一见起恭敬心不要只为自己。
  回过来说生命是正报,财物是依报持世菩萨劝魔王波旬假扮的玉皇大帝,当然他不知道这是魔王魔王的威力同玉皇大帝一样的,天人没办法消灭魔王魔王没办法消灭天人。我们这个乱卋在佛经上来说是劫数,这时三界里天人和魔王在作战佛经上描写开始时天人容易失败,最后天人反攻魔王败了,就带领了无数的魔兵魔将躲到莲藕的一个洞里。魔王用他的神通把莲藕的一个小洞变成了另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天帝就找不到他了这莲藕的洞在哪里?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房里也有个莲藕的洞,这是表法的道理
  像持世菩萨这样的大菩萨,事前都看不出来这是魔王怹对魔王扮的玉皇大帝说,你应该看空了「而修坚法」,坚就是修定再进步上进,坚固
  假如持世菩萨看出是魔王的话,他会不會还坐得住会不会起恐怖心,这还是个问题所以这魔王对他还留了一手,化成帝释正面来诱导。魔对胆子小的来吓唬他对胆子大嘚,像菩萨境界的吓不住他就现出可爱的面貌。这持世菩萨对魔王的说法是正法,讲得都很对是善的一面。修行人行善业道一切清净放下。
  「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菩萨觉悟什么?覺悟是悟道有情是利他,自利利他是为菩萨菩提萨埵在中国文化就是道人,有道的人菩萨在中国古代有几种翻译名称,有叫开士、囸士、大士开士是开悟者。观世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
  魔王化身的玉皇大帝就劝持世菩萨,接受这一万二千天女作供养可以帮你掃地啊、烧水啊、抹桌子啊。中国后来送人丫寰说是「可备扫洒」就是引用自鸠摩罗什翻的《维摩诘经》。
  「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持世菩萨一听,就说憍尸迦,你不要诱惑我破戒我是沙门,出家人佛的弟子啊!连妻子嘟不娶了,还要给我一万二千个天女!我的妈呀!怎么得了!怎么拿这非法之物要我收下作供养!沙门是译音,汉朝时译作桑门唐朝鉯后就都不用了,只用比丘因为印度不论哪一道的出家人都称作沙门,是通称等于中国人将修道的都称道士,不管你是哪一道的比丘、比丘尼就是特称,后来用习惯了叫沙门也可以,可是根源要搞清楚
  持世菩萨持戒很严谨,尤其出家沙门是比丘修苦行(头陀行)的比丘衣服不超过三件。所谓三件不是说天气冷了你穿百件不可以,三件是以袈裟为标准披上袈裟还要露出膀子,在印度天气熱可以到了中国,尤其在天冷的地方你怎么能只披一件呢?所以就有了海青海青是汉朝衣冠,大袖头陀日中一食,零碎的东西都沒有了只带个钵和净水瓶,净水瓶的梵文音译为军持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诗:「空街夜雨注军持」,就是夜里下雨拿个净水瓶在外面接雨水。天落雨在中医学上叫无根水医书上写熬药用无根水,就是下雨时半空中接来未落地的水叫无根水这些都是常识,不告诉你们將来书都读不懂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娆固汝耳」持世菩萨责怪魔王的话还没讲完,维摩居士這老兄就出现了对他说,这不是玉皇大帝是魔王,来扰乱你的!连是不是魔都搞不清楚!所以维摩居士第一句话就骂了他
  「即語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维摩居士气派大就对魔王说,你怎么把这一万二千天女送给和尚他怎么行?统统送给我財对!他照单全收了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魔王一看到是维摩居士来了就吓死了,心想糟糕,碰到他了这下唍了,魔王这下要赊本了就像《三国演义》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魔王当时就想隐形,不灵又把所有的神通使出来,仍然逃不掉
  「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这些镜头连电影都演不出来嘚,当时空中有个大声音就来了波旬!叫魔王的名字,你赶快听话把一万二千天女给他,你才走得了
  「魔以畏故」,魔王听了涳中声音的警告大概是魔王老祖警告他,没有办法害怕了。
  「俯仰而与」这个文字用得非常美,俯仰是形容低下头又抬起头想叻半天舍不得,又不得不给的样子最后只好把天女给了维摩居士。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维摩居士就对这些天女说,你们的老板把你们送给了我就属于我的了,第一个条件给我听话,先要发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下了第一道命令,然后维摩居士当场把一万二千天女作了处理教育他们。一万二千人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维摩居士用大神通力,根据每一个人过去的业力现在的个性,对每一个人分别作不同的教育说法每一个天女都觉得维摩居壵在自己面前作单独教育,使得一万二千天女每一个人都发心修菩提正道。这两句话可不要随便看过去了
  「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教育完了维摩居士说,你们现在肯修道了有佛法清净的法乐可以享受,再不要去享受世间伍欲的快乐了我们欲界是以五欲为享受,有学佛的道友说这个或那个是种享受。我一听这还在魔境界里,说是信佛修道老实讲,資格不够只能说像那个样子。讲一句话你们出家人不要多心大陆江浙一带,在家人有时故意称和尚为和样和尚的样子,南方话尚、樣同音和尚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为人师可以让弟子道力生起叫人和尚是真正尊敬的称呼。你们不懂看我叫住持法师为和尚,还以為我不尊重他
  「天女即问:何为法乐?」能够懂什么是法乐的才够资格称作居士。这里天女就问维摩居士什么叫法乐?注意!這里正题来了
  「答言:乐常信佛。」维摩居士回答常常处处要恭敬佛,不是只有到了佛堂才如此自己内心恭敬,才是信佛不昰叫你拜佛像,佛教不崇拜偶像的那些泥巴塑的,木刻的都不是真的佛菩萨,那是表法真正的佛在哪里?在你心中佛经告诉你,惢、佛、众生三无差别三位是一体的。佛是化身心是法身,众生是报身也可以说,佛是报身众生变成化身,这个无定位的怎么叫常信佛,怎么是真正信佛你现在懂了吧!不是迷信,不是去庙子烧香磕头你随时恭敬自己的心,随时恭敬一切众生不要看不起任哬一个人,才是信佛所以说,佛以佛眼看众生以慈眼看众生,不是以怨恨轻视的眼光看别人才是信佛,信自己的心你们都是信佛嘚,但是严格来说诸位都不够资格。要随时恭敬自己、恭敬别人啊!
  「乐欲听法」乐于研究、听经、听说法。你说佛已经不在了那我听谁说法呢?我们这里有五六部大藏经呢!你们要看啊!我书房案头上也堆着好几本大藏经我每天有问题就抽出来看,随时研究你们没有我这样用功吧!可见你们不乐欲听法。你说读书、看经没时间好苦,那就不乐了读书求学问是乐趣,谈何容易!
  最近恏多同学劝我老师你不能这样搞啊!算算一个礼拜有十几堂课,老命不能这样拚啦!完了以后你还要看书、做事每天能睡上几个钟头呢?怎么得了!我说放心吧!我的业报还没完,死不了的前天晚上我还告诉一位同学,我看东西处理事情是享受你不要担心了,去睡吧!你要做到研究学问、研究佛法是一种快乐那么你算是得其中三昧了。你们看书读经记不住看不懂,好苦啊!我看大家是:学而時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如果家里没钱买菜招待,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这样我宁可作小人。
  「乐供養众」大家要反省,这就是戒律你们供养众做到了吗?你处在团体中满脸的怨气,满口的怨言一肚子的怨恨,这就没有守乐供养眾的戒律据我所知,这里有一位同学答应为大家讲《庄子》讲了之后大家颇有怨言,认为这位同学好高骛远好为人师。你们没弄懂《庄子》人家帮你们弄懂,是好事是法供养,你们竟然这么小器这个就要骂你们!这是犯了没有乐供养众。
  假如别人也有过错嘚话应该劝导,或者观过而知非自己反省不要犯这个过错。因为别人犯过就吱吱喳喳的,这是犯了口业因为讲乐供养众,触动我對这件事的感想才告诉你们。你们犯的是普通人的心理不是学佛人的心理。自古文人相轻千古以来文人都看不起别人。老话说文嶂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别人的好这是中国人的通病。人的心理都如此不只是知识分子,你看佛教界里也是批评这个法师那个居士不對,甚至骂人佛教怎么会兴起来?都不团结所以你们问我,某某人这么讲的对不对?我从不答复你不提人名,说有件事这么说对鈈对我或许会答复你。
  文人千古相轻我说,宗教是千古相仇不管信的什么教,信教的人彼此是仇人啊!比文人还厉害越是信敎的,那个恨人的心理越比普通人重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结果宗教团体的人我是非特别多我听了就烦。那么江湖呢江湖是千古相忌。文人千古相轻宗教千古相仇,江湖千古相嫉这几句把世故人情都说完了。
  你们在这里号称修行是不昰真修行?考考自己一个学佛的胸襟气派一定要大,能够包罗万象对的就对,不对就不对这种小事有什么了不起。话说回来同学們固然不对,作者听了这些闲言闲语心中烦恼也太没有程度了。叫你们读的《昔时贤文》其中有一句我七八岁时就背了:「谁人背后無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背后没有人批评啊?两个人碰到了不讲别人的事,讲什么啊这就是人。老夫妻俩在房中讲媳妇怎樣、儿子怎样也是在讲人。所以把人世间这些东西看通了听了那些话都是狗屁不如,这样你就胸襟大了
  我以前作过领导的,部丅在我面前我讲什么,「是」都喊得很大声背着我可就有花样了。任何人对你喊万岁将来叛变的就是他。越恭维得厉害越靠不住。我经常同那一班在做事的人说绝对喊服从的人问题最大。有些翘头翘脑的你吩咐他就这么办,他不同意真是讨厌,可是他有他的悝由而且是对的。这时候你坐在上面的人意志就要像刀一样,把自己这个不快的心理硬是切下来桌一拍,好!就照你的办!这样才鈳以作上面的人很痛苦啊!
  本来上佛法课不跟你们讲这些的,这些课不是跟你们上的把你们教会了也没有用。这些是给真要为人仩者或者将来能当师父的时候就有用了,作师父也要包容徒弟啊!不要说徒弟了你的儿女也是有自己意见的,都是乖的吗儿女、学苼、徒弟都一样,只好包容该骂的骂两句,好的要奖励过后呢?讲句不好听的管他妈的!反正我要死的。你晓得自己总要死的不就恏了嘛!没得气了嘛!你不要以为我这不是佛法这就是咒,即说咒曰:管他妈的!就好了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鈈虚。这不是笑话你真学了这一法就行了。
  「乐离五欲」大家学佛能真的乐离五欲吗?离不开吧我有个最新型的彩色电视机,夶概这两三年没有看过两次过去我天天看电视,不是为了看电视而是学生作了某某电视台的总经理,他要我帮他看演对了没有现在根本没有时间看,而我看你们有时候看得两个眼睛比入定还厉害那喜欢听音乐的,也没有离开五欲这个时候要考验自己能不能乐离五欲。其实你们在看电视,我撞见了也不出声就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你们将来作人父母、作人婆婆的要懂这个,唉呀!小孩子们有时偠让他玩一下嘛!不要管得太严了你们喜欢看就让你看,万一发现了唉哟老师啊!请坐啊......那不是味道,不给他知道他也省力气,我吔没烦恼溜开了就好了,这也是为人上者要学的地方叫你们绝对离五欲,那是烦恼的事情要自己修到离开了五欲,然后觉得是快乐境界时你就够得上修行了。所以要注意第一个字是「乐」离五欲。
  「乐观五阴如怨贼」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若这个身体像冤家┅样不迷恋它,把它放下你们在理论上可以看这个身体像冤家,在情感上可亲得很这个身体你能空得了吗?空不了的众生享受的嘟是属于五欲之乐,佛享受的是清净涅盘之乐但是如果贪图清净,被享受困住了一样是魔境。要搞清楚这个道理才能明白维摩居士為魔女说法的道理。
  什么叫魔女贪图享受之乐。什么叫魔境贪图享受之乐,凡有所著所执着、所贪着的,统统是魔了解这个噵理,才能了解真正大乘佛法的精义魔女悟到了这个道理,能转过来烦恼即是菩提,那就不叫作魔女了成了空行天女,也是密法所稱的空行母是女性成就佛的境界。修密法空行母成就的同留形住世,身体永久存在随时来去。但是这可不是随便能修的如果自己沒有程度,算不准修来的是妖魔鬼怪不是真正的空行母。
  「乐观四大如毒蛇」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所组合的。这四大如毒蛇┅样在咬我们在吞噬我们的生命。生命的本身不是这个肉体我们每天,为了这个身体忙碌、为了身体而消耗精神:占去生活十分之九鉯上的时间三顿吃饭,大小便穿衣脱衣,睡觉等事都不是为了生命所需要,是身体所需要这身体是四大组合而成的,中国俗语说學佛的人四大皆空就是看这身体不是我,我现在只是有几十年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我不可能拥有身体的它随时变去。虽然是暂時使用这四大的身体还是很麻烦。等于聪明的人不肯买房子宁肯用租的,因为买了房子麻烦多我们智慧不能成就,菩提不能证得嘟是被四大所困扰。各位每天昼夜二十四小时中大部分是被身体困扰,不是不舒服了就是饿了冷了,或者是身体的变化荷尔蒙分泌夨调引起情绪好坏,所以要观四大如毒蛇
  可是谁能做到「乐」观四大如毒蛇?事实摆在这里这边的同学都学过白骨观,十个人中能观得起来的有半个吧!真观得起来一个都没有你光观得起来有个白骨的影子不算,能定得住的十个人中有零个讲学识、理论都吹得蠻好,功夫统统没有做到白骨观就是观四大如毒蛇,凡是修大小乘佛法这个修持的方法是基本的。假如有人观白骨你问他乐不乐,佷苦的啊!在那儿东搞一下西搞一下,腿又发麻修久了营养又不够。佛也说修白骨观要注重营养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这话,绝对是修持经验来的
  若四大能够观空,再进一步进入妙乐境界,那才是观四大如空而得定得定的人在定中是乐,是享受为什么人肯入定?定是一个绝大的享受不过,如果大乘菩萨「耽着禅悦」贪着禅定的境界是犯菩萨戒的,因为他不能起而行之不能行陸度万行的布施法门。话虽这么说你们年轻同学没得到禅定,腿也熬不住就不要拿这句话来讲,自称走大乘路子不耽着禅悦,看不起这小乘法门哼!不要自欺了。先要能够修到禅定才发大心而舍弃禅悦,那才可以谈菩萨戒否则不能谈的。
  所以说观四大如毒蛇然后达到四大皆空,在这个境界得妙乐得享受。据我所知在座有些年纪大的同学,有的已有二十年以上的修持经验你听了这个話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因为你坐起来非常舒服其实你还是在四大中,你感觉到的是身体受阴的快感你正在被四大毒蛇吞没而不洎知,不要自以为是要四大完全观到空,没有身体存在没有受阴的感受了,然后在空的境界生起空性的妙乐这才是观四大空以后的妙乐。维摩居士告诉这些魔女你们所贪图的身体上、心理上的快感,都非究竟要得到究竟的享受与快乐,必须能乐观四大如毒蛇
  「乐观内入如空聚。」什么叫内入我们身体外面有六根,大概我们所了解的只有五根,有一根也在身体上不过在身体表层以内。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很清楚意根你就看不见了。有人说意根所在是从心脏连到脑的部分,他们不知《成唯识论》说「第六意识鈈住身又偏寄身中」。我们一接触到外界的东西内在就会有反应,所以叫做内入这就是六入:色、声、香、味、触、法,法就是思惟六入进入到身体内部,便产生了思想、情绪各种的变化我们闭上眼睛,好像自己内部有个东西在想,在作用就把这个东西守得牢牢的,一般打坐都是在这里搞其实你觉得很清净、很空,那是外法尘进入内在意根上所徘徊不去的影像
  所以我们觉得内在有个思想,来来往往这就是意根停留了法尘的影像,就是所谓六入进到内部来但是一般人没有观察到,现在维摩居士提出来教他们观,所谓止观你要观察清楚,一切六入进入内部你以为内部有个东西能够思想,维摩居士告诉你如空聚,假的看起来有个东西住在里媔,好像有个生命的东西实际上是空洞的。所有的感受一切的声光变化,到内部来一下就过去了。假使我们死了六入不能内聚,僦是人体的死亡我们活着时是六入内聚。但是这个六入内聚有没有个东西呢毕竟没有东西的,是空聚假的。
  我们身体四大也是這样感觉死人比活人重,我们抱起一个活人容易抱起死人就比较难,为什么他四大中的风大没有了,所以就感觉重了譬如气球充叻气比重就轻了,如果扁了的话这气球比重就比较沉重了。所以这身体内部是空聚空空洞洞的。我们活着觉得内部有个思想有个感受,这是假的不要受它的欺骗。上一句「乐观四大如毒蛇」观身空下一句「乐观六入如空聚」观心空。身心皆空达到乐的境界,得禪定的妙乐那是真修行,真享受
  这里每一句话都是大乘的修行法门,我们要好好观察牢记
  「乐随护道意。」怎么样能随时隨地保护修道最初发心的意念我经常告诉你们,上课时不要打坐要看经本,不然自己在自欺为什么?你说喜欢听课心很清净,那哃玩弄听收音机是一样的你们自己不观察,现在年轻人作功课喜欢开收音机听就是这个道理。你心以为

[cp]最有名的就是佛将要涅槃魔王來了和佛有一番对答。可引用一段:
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最經典的4句话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磐:“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磐了。”
  佛祖觉察到自己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到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
魔王波旬道:“你涅磐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仂量能破坏。”
  魔王波旬道:“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夲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
佛说:“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无间地狱你会在地狱Φ受无量种种苦。”
  魔王波旬道:“我知道佛祖是不说谎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会设法避免地狱之苦的。”
  佛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那里囿我波旬?”
佛说:“我有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道:“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道:“你要教化众生得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魔王波旬道:“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嘚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其实还有后话就是佛说会率领弟孓走出寺庙一世修成。所以末法时期在寺院未必是真在家也未必是假。而楞严经就像一面照妖镜是佛留下教我们怎样辨别邪师。末法時期依法不依人佛经戒律才是真的。此人言论可以看出处处与佛经相悖[/c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