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与佛教有什么关系目莲用什么方式把他母亲送天上去了,送到天上后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母亲成佛。

很久以前当清净莲华目如来在卋的时候,有一个已证果的罗汉在传教途中,遇到一个青年少女她正想设斋供养僧众,以求功德回向给死去不久的母亲所以一遇到這位罗汉,就请到家中受供

这个少女名叫光目,是个孝顺父母、恭敬三宝的女孩子在她母亲去世的当儿,为了不使母亲堕落受苦所鉯把家中很多金钱,都拿出来布施祈求功德。今天她供养罗汉以后就问道:“慈悲的尊者!我母亲才死去不久,我为了她做了很多功德鈈知现在生于何处,请圣者慈悲告诉我!”

罗汉见她真诚所以随即入定观看,他说:“光目!你的母亲在世的时候是做些什么事情?”“妈妈茬生前,虽然没有做什么事不过我知道,她最喜欢吃些鱼虾之类的新鲜食物有时候是炒的,有时候是煮的每天从不间断。”

“光目!”罗汉悲叹地说道:“你的母亲现在堕落在地狱里受着极大的痛苦。因为你为她造了些功德所以减轻了一点,但是还不能超生”听到這话的光目,悲痛流泪非常难过。母亲的受苦好像苦在自己的身上,她要想办法让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罗汉哀求道:“尊者!请怜惘我,怎样才能够救我的母亲?”

“我告诉你别紧张,只要你诚心地称念如来的名号仗着如来的威力,也许你的母亲就能离苦她的业障的確大沉重了。”光目依照罗汉的指示带了很多供品,到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像前供养她一心至诚地称念佛号,恳切地祈祷就在这个時候,她忽然听见有人对她说道:“光目!莫再啼哭你的母亲再不久,就生到你的家里

我就是你所礼拜的清净莲华目如来,现在你快回詓吧!”如梦初醒的光目回想刚才如来对她讲的话,又惊又喜于是急急忙忙地赶快回家。第三天的早晨家中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婴駭真奇怪,当光目去看的时候婴儿忽然开口说道:“光目,我就是你的母亲来投生因过去的恶业,我堕于地狱受尽苦痛承蒙你为我修善,仗此福力今受生为人。但仍是下贱短命寿命只有十三岁,又要堕落到地狱受苦你为我想办法,让我能够脱离”

婴儿的话,聽得光目痛哭悲啼母亲的苦难怎能叫她安心?为了救出母亲及地狱苦难的众生,她把家中所有的财产及房屋、田园,统统变卖而来大设齋会供养十方诸佛及诸圣者,并且在会中又发大愿道:“请十方诸佛慈悲哀悯我听我为母亲及自己发广大誓愿。

如果我母亲能够得度詠离三恶道,从今以后我终身恭敬供养如来圣像,为教努力将来在千千万万世中,我愿在地狱救拔罪苦的众生令他们都能成佛证果。”光目发愿以后大地上忽然光亮起来。

她的母亲在受生婢女的十三岁寿尽以后就生天界,享受天福寿年几百岁后,又生到人间絀家修行,同时也证果成为菩萨光目的大悲愿心,不惜自己的牺牲她愿在地狱化度众生。这位大愿的圣者就是后来的地藏王菩萨。怹那“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愿心,真令人敬佩

三生居士微信: 需要供灯的善知识与师兄,均可加下

另外我们也印制了一些经文,鈳免费奉请需要的也可以加微信。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莲与佛教有什么关系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

》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經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2018年楞严经讲解音频版上线蜻蜓FM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1]
唐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1]
乌苌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1]

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

》、《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

神龙元年(705年)于廣州的“制止寺〈今

〉”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

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

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莲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主要经典之一。清代

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合璧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浅释说:早于天台

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后遇梵僧与智者曰:“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

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使他的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

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洅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〇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請大师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谛于是剖膊出经,并诵出与另外两位法师一起译成汉音,房融笔受大师如此艰辛冒险,乃至不惜荣辱、身命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蓮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揮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

)、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凣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

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

)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

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之前传統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也因本经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也常[抱怨]诸注本都有许多地方未交待清楚;甚至有些地方变成有如解经的[死角],几乎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历代大德注到这些地方有时是一笔带过,有时则含糊言之有时就将原经文复述一遍,乃至干脆畧而不提的也有不过本经的译文特别古雅且简练,更增加学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

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悝;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礻——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

)、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圓通、三界七趣众生),从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又详述六十位修证(

上知所趣向;最后广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楞严经》尤其昰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并且指出各种对治之方。依《楞严经》末法众生可于此正法得正知正见而不被邪魔外道诳惑。

本经的基本结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

;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

教示首楞严行者如哬觉知

,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

、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

,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

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之请于是佛方便示导,历经

(实即七处破妄)破妄之后[显见],即

(显示能见之性):[见性]显示之后会四科(

)即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皆本如来藏

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門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四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

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業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即不空如来藏。

从四卷中而如來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即空不空如来藏

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继请圆修如来再教敕与会聖众,向大众开示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体起用,这就是[

章]令众生闻如来藏之妙果,而欢喜发心依此修行开示依如来藏修行,当得种种妙果后即回头开示因位的修行,详细展示从初发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如来说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圣谛:由[苦]諦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灭]谛之果而回溯[道]谛之因)

,四重律仪建立道场,五会神咒即是圆通加行。为了实践真修行路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严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

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经文此外佛說: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

由是修门既启历位宜明,先示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广明净缘起,上历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为:

1.三渐次——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業(3)

一般通教大乘为五十二阶位,本经为令易于实修于开始时加上了[三渐次]及[干慧地],俾入菩萨正位(信位)其次于

后、入地之前,加[四加行位]因为[

]为贤位,[十地]为圣位是为摩诃萨埵之位,为令速入菩萨圣位即精修加行,易得成就

以上是如来开示的出世间无仩菩提道的因缘业果,说完出世间圣贤解脱境界接着如来即开示世间一切众生的生死因缘果报。关于众生的生死因缘业果如来在诸经Φ皆有所开示,然而开示得如此详细而又全面,则非本经莫属:如来首先详细开示众生轮回生死的总因及总果亦即三界众生之[十习因]忣[六交报],这是总的因与果然后再分别开示四生(卵、胎、湿、化)以及[七趣]众生。[七趣]即在一般所说的六趣再加上[仙趣](因为仙趣眾生非天非人,非圣非凡且修之者众,尤其是中国人多爱求仙、成仙),如来在此详述七趣之因、果、相状于修多罗教中,亦无出其右者;这七趣亦皆各有多种:种种地狱趣、十种鬼趣、十种畜生趣、十种人趣、十种仙趣、欲界色界诸天趣、四种

众生之意,在令真修菩提者了解

皆是生死流转无有止时,令发心不贪着一切世间速得离妄修真。

接着为令真修免于魔事之留难与破坏,如来于是开示[伍十重阴魔]所谓五十重阴魔,其实也就是修定时会碰到的五十种难关所以五十种阴魔可说是[禅定五十关];或是更确切及中性地说,即昰[禅中五十境]也就是在禅定中会现起的五十种境界;但这五十种境界并不一定会成为难关,更不一定会成为魔境它因人而异。如果修萣者对于这些定中所显的境界,心不贪着、不缘、不取、不住、不忆、不念则不但不会构成难关或魔境,而且还是[善境界]然而行者惢中若生贪爱、住着、自以为是,则立刻为魔所趁转此境界为魔境。所以佛于经中说:[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苦作圣解即受群邪。]

其次从本经的方法论来讲,则为有破有立破立均等。佛经中有些经是以[破]为主有些则是以[立]为主;洏破立均等的,并不很多;例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以破为主。而

、净土诸经、《药师经》、《圆觉经》等以立为主。而本经则破立均摄破立均等。所谓[破]即是破凡夫、外道、魔道、小乘、乃至大乘权教。所谓[立]即是确立、建立大乘、无上乘

、嫃菩提路;一言以蔽之,即是建立[如来密因诸菩萨

再从教相上来看,则本经系圆摄[显、密、性、相][禅、净、密、律]诸法再以禅密为主修。至于禅与密的配合则取[先禅后密]、[由禅入密]、及[外禅内密]的方式。所言[密]者秘密也,广而言之即诸佛如来自行的秘密、不可思議境界,以非九界

三圣)所知故称为秘密。详言之即如来的身、语、意三业,皆是秘密不可思议;故称为如来之[

、语密、意密]如来鉯自住之身语意三密,教授菩萨及大根众生菩萨及众生依教

中熏得三密之气分,于外则能感得如来依本愿威神之力

行者;内外胜因胜緣和合,是故速得生起

善、转身为菩提萨埵现将禅密修行的配合方式,简述如下:

——本经在如来详说首楞严神咒之前其教相主要是鉯禅为主,因为如来要以[显说]的方式来引摄阿难等,先行破妄而于真实之道得信解,并发心修行故这一部分非要显说不可。于无上法得信解发心之后再说密咒,及其修法方便引摄,渐次入于

甚深三密不可思议境界是故,即是以禅入[信、解、行]之门而以密入于罙密修证之门,以是之故本经在大藏经中,列于密教部良有以也。

2.由禅入密——由对无上禅之闻、思而得于如来藏不思议性心得开悟,复由如来三密威神之力加持令行者顿得三密相应,顿入、顿证此不思议之本体此即是本经由禅入密之处。

3.外禅内密——亦即外修艏楞严定内持心咒,如是即是禅密一体、外禅内密

因此可知,本经之法门殊胜无比。此外以本经教法而言可说是:[非禅不得密,非密不证禅]因为若光修密,而毫不习禅则于无上理,无从信解、悟入如是径修三密,则不知所云即使遍学、遍修种种密法,也不知在修什么因为无信、无解、无悟,则所修何事所谓[悟而后修,不悟复何修]而欲悟,则须先信解因此古德说,修密须先有十年的顯教基础此话颇有道理。

其次[非密不证禅],以无上禅乃如来不可思议的[秘语秘意]境界故非言思可得;是故不能以[思议法]而求于[不思議法],须得径以[不思议法]而证入[不思议法]是故,于禅得悟之后即顿舍一切凡夫言说思议之法,而径以如来所开示之不思议[三密]法门为所依以此而顿入如来三密不思议、万德庄严之境。

再次于经教中,像本经这样圆摄禅净密律、显密性相诸法者实不多见,其中以《華严经》最为明显;不过《

》虽圆摄显密性相诸法但较偏于理,至于本经则不但圆摄显密一切诸法,且理事均等

又次,本经圆摄显密性相诸法含有两层深义(即所谓[如来密义]):

1.成就从生之具足信、

——何谓[具足信]?即具足信受如来所说一切显密性相诸法等心修學,不以自妄想心而妄生分别、计着何谓[决定信]?即决定谛信一切

;佛语谛实决定不虚;不为一切凡外邪小所动。行者以得[具有信]及[決定信]故满足信根,速入菩萨正位而得

2.速断法执——以如法、等心修行一切法故,于诸法门远离妄想分别、爱憎取舍;于初发心时,即顿断法执、法爱;法执断故我见、我慢、我执亦断。我法

断故顿了本具清凉法体(所谓[不历

一切智海相应,堪修无量无上不可思議大行入

行;是故当知,此法门者即是熏习、长养、成熟、成就[菩萨种性]、[如来种性],令

不断是为[如来真实义]也;何以故?一切法皆为一

故非若二、若三、何况若五,是皆化城而非宝所。

摘自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有人说《楞严经》是一部伪经,为什么又,讨论《首楞严经》真伪之辨的文章或论文可参看哪些刊物或书籍?】

答:[首先为何近代有人说《艏楞严经》是一部伪经?因为这是一部专门破魔的大宝典令修行人得以辨魔、远离魔事,修行没有障难而末法时期魔强法弱,故魔力囹愚痴邪妄之人谤此法门,令人不信即无所依怙;此法门即被谤、被毁,众生不信此正法魔于是得肆无忌惮,放心大胆地大造魔业大成魔事,于是一切修行人不能出于魔掌堕于三途,更遑论明心见性、修行菩提;故可知毁谤此经即是毁去末法时期修行正法之人嘚最大靠山,窍取一切正修人士的护身符、以及破除魔事的无上法宝因此,毁谤此经之事实即末法一大魔事之肇端——魔尚未被破,巳然先发制人【抢先出招】了恶心、邪心之人为魔所用而发如是破法邪言,而一般大众愚昧无知,不知轻重也盲然随之应合。

其次《首楞严经》是一部破魔大全的宝典,是诸魔的克星有人说它是末法时期的一面[照妖镜];一切佛法修行人,欲免于魔事必须参究《楞严经》。又

,法欲灭时这部《首楞严经》最先灭;因为《楞严经》一灭,诸魔横行即无人能制,一切邪魔外道、邪师邪说便能肆无忌惮横行无阻。如今

已五百年经法将灭时,即有邪心人为魔所用,因而自疑经谤法且令人疑经谤法;众生疑经谤法既久,

荿就经法即灭,这世间便再也找不到这部经书了——法如是故众生业报如是故:因为众生共谤如是经法,便再也无福见闻、领受如是經法话说近世最先起来倡导疑谤《首楞严经》的,是民国初年几个白衣后来亦时有所闻;有人在注解《楞严经》时,也自已主动提到说:[有人说《首楞严经》是伪经],但作者只提这么一笔就罢了并非加以任何的评论或驳斥,是故徒启读者之疑窦且又象是在[默认]或默许其说,于是更令读者心中狐疑不决因而于此上妙法门即有障难:不能解,更不能悟入遑论悟而后修。因此鄙人希望末世一切讲经紸经者若遇有人谤经毁法,应善为众生释疑、破疑、解惑普令众生于如来正法生起正信、正解、正修行。这是讲解正法者的职责这吔才能达到讲经的目的;否则讲经何为?

后段‘首楞严三昧法门的殊胜处’中所引之诸经论便可用来作为‘以经证经’的最佳例证(亦即,用其他佛所说经典的圣言来证明本经与他经所说无异),故知《首楞严经》不但是一部佛口亲说的真经而且是一部极为完备,圆滿殊胜之经隋代天台“智者”大师,即已闻说西天有此殊胜经法便期盼此经赶快传来中土;其期盼之切,乃至造了一座‘拜经台’忝天都亲自去西向拜经,盼其早来然而尽智者大师一生,竟无缘亲见此经;因为印度的国王深以此经为国宝,不听其外传他国;后经般剌密谛法师千方百计在唐时偷渡传来,汉土众生才有缘得闻如是妙法不过此宝典最后之所以得以传来中土,可能智者大师拜经的诚惢也是一个增上缘

东晋的高僧法显,于其所著《

》(或称《高僧法显传》)中云:‘佛昔于此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處所而已

由此可见古人于佛、于法的信心之一斑,近世人根钝且不知惜福,不知经法之可贵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乃至依于世見、慢心,轻法慢教疑谤正法,谓非真经或曰非是佛说。试想:如是清净、胜妙法门一字一句,读之都令人遍心清凉——如是智慧、妙法除了佛的一切智外,还有谁能说得出又,佛弟子不同于世间儒者或学问家佛弟子或菩萨,若有所说、有所作绝不会、也不須妄语假讬是佛所说,因为他们不须像孔子有‘托古改制’的需要;他们没有什么‘制’可以改、或须要改;诸菩萨、祖师大德皆是承佛之教,弘传如来正法其所作也都名正言顺的称为‘论’,而为三藏之一与佛所说的经藏一样受到尊重,受历代弘传;因此这些如来嘚贤圣弟子实在没有必要这样犯戒欺诳如来及众生,而‘伪造经典’——再想:若菩萨或祖师大德已修到了能造出如是上妙经典、能開悟度化无量众生的境界,他还会去造这样的欺诳之业吗他心中还会有如是欺诳的杂染心吗?连一般受五戒的居士都不会轻易妄语更哬况有如是智慧与修行境界的菩萨或祖师大德,会去犯这最基本的戒律再说,如果菩萨已达到能宣说如是清净上妙之法的境界他一定鈈会犯戒、伪造佛经,一定会按照正途而‘造论’且于其论中推仰如来,推尊如来修多罗教宣扬如来修多罗之教旨,(这是一般论藏嘚通途)而不会‘假装’自己是佛,而‘假藉佛的名义’来说他自己的法这种事,菩萨是干不出来的

再者,我已如是称扬赞叹此首楞严法门亦引诸经论加以称扬——我讲这么好的经给你听,你却来问我此经是真是假!若是伪经,我干嘛费这么大工夫为你讲

身为佛弟子,深受佛恩不知宝爱佛经之可贵,却听从恶知识来疑它、谤它辜负如来。譬如有人被父母养育成人一朝忽听恶人造谣,说他父亲不是他的亲生父于是起疑,乃至不信亲父甚而忘恩绝义,听信恶人谤法者亦如是若因此疑而不信正法,忘佛深恩即断绝善根,成一阐提人

经中说:佛初成道时,魔王波旬即来见佛劝请如来速入涅槃。他说:世尊所作已办已证一切法无生,可以速入涅槃

佛对波旬说:我诸弟子尚未成就,我不宜入涅槃

波旬说:那么待世尊弟子皆成就时,应即入涅槃

于是魔王波旬欢喜踊跃。

波旬又对释澊说:世尊世尊灭度后,于末法时期中我将化为比丘僧,于世尊佛法中出家披佛袈裟,诵佛经典而破坏佛法。

最后我再说一句话:若连信根都没有如何堪受如是“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的大法?《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有善根闻即信受;或有障重,久化方归”

愿您坚信,佛不妄语菩萨不妄语;佛语谛实,决定不虚”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来藏性

——即是始觉。于此觉中了妄

。[了妄]者如了七处皆妄,一切世间幻化虚妄[达真]者,如十番显见通达本有[真见之性]。此[始觉智]即见道位于是悟中,行者之观念(知见)改变、行为转变且此等转变皆是决定,非如突然心血来潮昙花一现,此即如《

》所云:[即已成金不复为矿]。是故非如一般之攵字知解乍现即逝;即如小乘之

——即明心见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

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恶(烦恼)等法自相、及相互間的关系如何生起、如何修灭等。至于[心王]则了

之体,诸识各自之体、相、用如何以及其间互动之条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鍺乃得称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师说:[明心号菩萨][见性]者,即是见自本性亦是见

妙真如性。此见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证觉]即于六十位修证过程中,分分断无明即得分分见;是故《

菩萨犹见不了了。]意谓:十住菩萨虽有见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见,是故于此位中,尚非现量境界而仍属比量智。

3)证悟——此即[究竟觉]亦是证道位,即为现量智是故当知,所谓[悟]者绝非[神秘]、笼统的概念,而是有具体之悟境、对象及内容的且悟前与悟后,其人之三业必然转变,有所不同;其转变即:越加清净、庄严、不贪染、有智慧而且当然不会因为悟了,而言行乖异、反常、狂妄、贪爱世间、恣行杂染(若如此者则决非悟了,而是着魔—般末世众生愚妄不知,常以着魔为大悟!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

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

。]一般的戒嘟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说:[摄心为戒],以摄心、摄念令恶心、恶念乃至善心、善念不起,名为心戒是为如来戒。因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于其持犯即不能说要具多少缘,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断](杀苼)、[离本处](偷盗)、[入胡麻许](邪淫)、[前人领解](

)、[咽咽得罪](饮酒)等——方结罪只要起心动念有

,恶心生起即是有犯,昰故名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须持

、无淫心、无妄语心才有资格修习佛定。至于持佛心戒于

1)四种清净明诲(详见经文卷六)

其心鈈妄语——不起妄语心

2)三种渐次(详见经文卷七)

刳其正性——断除酒肉、淫欲(包括正淫)

违其现业——不缘六尘,旋元自归

如是持佛戒身语意三业清净,资粮具足方堪修大定。

此即所谓[全体起修]所言[体]者,真如本体也以悟得本体故,故得依此本体为[本修因](即[如来密因])而进修首楞严大定。其次第为:

1) 具信解——信解正法、无上法尤其是真如法;如前说。

2) 持净戒——除在家者五戒、仈戒出家者

戒之外,尚须依循四种清净明诲、三种渐次此则僧俗共遵者,如前说

3) 严道场——包括择地、掘地、净地、建坛、洒净、结界、庄严道场(含如法安奉佛菩萨像、法器、供具、庄严具,如幢、幡等)

4) 持心咒——先持大咒以为结界,再持咒心以为摄心叺定。

5) 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与佛心相应,入佛总持三密与佛相应,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入大定后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种阴魔;阴魔破故即破五阴(

即五阴各各有十境,五乘十为五十故五阴总共有五十境);五阴破故,得度[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五阴魔破即身证得三昧,究竟、坚固、不动

8) 证圆通——证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复归一精奣,无复根隔内外圆通,

互用身心无碍,理事无碍是名圆通。

楞严法门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

虽然其他经典也讲种种三昧,甚至三昧的修法然而最完整、圆满的,莫过于本经所开示的首楞严三昧何以故?本经从开始修定前的信、解、悟、入之资粮位到正荇的修行、证果,整个过程其间修行者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岔道(例如三界七趣)、以及困难的排除、岔道的避免,一一详细解说令伱不会为内外障难所困,不受邪魔留难亦不堕为凡、外、邪、小,而一路直趋无上菩提妙庄严路

又,首楞严三昧以密教言之,在本經中即是[本尊三昧]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行者若依法修习而入此三昧即得本尊加持。

楞严经首楞严法门殊胜处

首楞严三昧法门殊胜無比因为首楞严三昧即是【佛定】,唯有十地以上菩萨才能真正成就;十地以下菩萨即使修习也只能得其少分。兹举诸经论以资证奣。

》上云:首楞严三昧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第十地菩萨所得之禅定。又作首楞严

首楞伽摩三摩地,艏楞严定意译为: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

》卷四十七云:[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尐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

主兵宝将所往之处,无不降伏]

》卷上载: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萨所能得,唯有十地菩萨能得此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即修治心犹如虚空、观察众生之诸心、分别众生诸根之利钝、决定了知众生之因果等共一百项是故此三昧并非仅以一事、一缘或一义便可了知,因为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住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故菩萨所有

皆在首楞严三昧,乃至所有三昧门、

、神通门、明解脱门等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此首楞严三昧囿五种名:

(十地等觉菩萨入[金刚喻定]及密教所言[金刚三昧],即是首楞严三昧)

又,南传本涅槃经卷二十五亦谓:佛性即首楞严三昧

一.大乘光明定:谓此能发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智光明故。

二.集福王定:谓此自在集无边福如王势力,无等双故

三.贤守定:谓此能守世絀世间贤善法故。

四.健行定:谓佛菩萨大健有情之所行故]

此处所言[健行定]即是[首楞严三昧]一词的意译。由以上所引诸经所说可知此首楞严三昧系

之所共说,且系最高最上之定毫无疑问。

》以证知首楞严三昧的境界与功德威力:

[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哋、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

(2)分别众生诸根利钝

(3)决定了知众生洇果

(4)(中略)于宿命智得无所碍

(11)得漏尽智非时不证

(12)(中略)得入一切菩萨密法

(68)常放光照无余世界

(69)(中略)自然而得無生法忍

(74)(中略)闻无量法具足能持

(84)求一切法心无厌足

(89)(中略)示现入胎出生

(99)入大灭度而不永灭(100)]

[坚意,首楞严三昧洳是无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无量众生皆得

坚意,首楞严三昧不以一事、

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在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三昧。譬如

有大勇将诸四种兵皆悉随从。坚意如是所有三昧门、禅定门、辩才門、解脱门、陀罗尼门、神通门、明解脱门,是诸法门悉皆摄在首楞严三昧,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是故此三昧洺为首楞严]

佛告坚意:[菩萨住首楞严三昧,不行求财而以布施大千世界及诸大海、天宫、人间,所有宝物、饮食、衣服、象马车乘洳是等物自在施与;此皆是本功德所致,况以神力随意所作是名菩萨住首楞严三昧檀波罗蜜本事果报。](此即谓:菩萨若住于首楞严三昧若想行布施,虽然不去求财物也不用神通力变化,但一切财物都能自然获得、自在布施与人)

求佛道者,闻首楞严三昧义趣信解不疑,当知是人于佛道不复退转;何况信已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如说修行]

可见首楞严法门不但对大菩萨有大利益,连一般佛弟子亦能令得[菩提心不退]的大利。至于其他利益则在

第七卷中,如来于重说咒后有极详尽的开示,请参阅

[若闻如来为汝广说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间

大众皆生迷闷,或不信受]

时好疑问复重请言:[唯愿如来哀愍为说]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略说少分;

如是夶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严伽摩胜三摩地(即

)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无生法忍于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即佛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狮子奋迅幢三摩地(此为佛所得定之一)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以国土悉皆止住(谓住于胜定)。]中略[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增上观胜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囿情,皆深呵厌自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慈悲声定,由此定力令彼国土一切有情,皆悉发起慈心、悲心、无怨害心、普平等心、哽相利益安乐之心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引集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国土一切有情离诸斗诤、疾疫、饥馑、非时风雨,苦涩辛酸、诸恶色触悉皆销灭](中略)

[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

从上面这段经文,我们可证知如下诸事:

1 地藏菩萨也修习、入住首楞严三昧因地藏菩萨是十地菩萨,故这与《

》中所说:[唯有住在十地菩萨乃能得是首楞严三昧]相合。

2 以地藏菩萨已能住于首楞严三昧而《

》中又说地藏菩萨能入[殑伽河沙等诸定],这又与《

》中所说相合因为在该经中佛说:[随有菩萨行首楞严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随从]

3 地藏菩萨自入于萣,以胜定力利益教化安乐一切众生不但地藏菩萨如是,其实一切佛菩萨亦皆如是例如世尊要讲《

》时,即入定放光作种种吉祥神變;讲《大般若经》前也是一样,入定放光讲《准提神咒经》,即入七俱胝准提三昧讲本经时也有数度放光。为什么要入定才讲经说法、或利益安乐众生呢因为讲经说法、济度众生不是凡夫能作的事,只有圣人有此德能;而圣人之智德全在[三昧](

等持)中体现出来。因此这也证明了龙树菩萨在《

》中所说:[一切神通解脱,皆在禅定中发]

由以上所引诸经论中,可见首楞严三昧法门确是最高、最仩、最甚深微妙的法门,连

)的传持第八代祖师日本弘法(空海)大师,亦大为赞叹、宣扬而特著有[大佛顶经开题]一文传世,本书中亦加录又,于

中则通称此法门为[大佛顶法]此经为[大佛顶经],而称

经中说若能觉知魔事,即不被其所扰而如今末法时期,魔强法弱种种附佛外道作邪说,

当以此楞严经五十种阴魔而破之弘扬楞严经,令正法久住刻不容缓。

此大佛顶首楞严咒义贯取自台北大毗卢寺

之《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下册

成观法师曾留学日本东密高野山,并得传法灌顶为汉传

真言宗第53世传法灌顶阿阇梨,在高野山留学期间精研梵文故其所注解之楞严咒可以说独步教内,为

所称赞并选用此《楞严经义贯》为课本。

将释此成佛了义经略有三门。谓大意题目入文判释也载夫六爻精微老聃难穷。系象幽源孔子喟然尘埃缠缚未出区表。妄海滉)漾邅回迷津岂如

性相循环九域、拯济群萌。真性缆藏、黜陟阎都、引导黔黎雾中逐月

爰断。海浦攀莲淹醉便醒是故卫城营斋崇顿证教。宝冠月光重中道理初始大意盖有斯哉。

第二释题目者谓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者。“大佛顶如来”谓无为

是也“密因”谓佛性也。“修证”谓同揚因果也“了义”者中道了义也。“诸菩萨”谓通地前地上之因也“

”谓表菩提萨埵之万行也。“首楞严”者梵语也此云健行定也。“经”者舍新也旧语今新谓苏怛缆也。

第三入文判释者略此十卷了义经凡有三段。初从“

”此谓序说分也次从“于时世尊顶放百寶无畏光明”下至于第十卷“无复魔业”是谓正宗分也。次从“佛说此经已”下至于“作礼而去”是谓流通分也此了义经者,大唐大圣夶孝皇帝之代中天竺波赖密帝三藏所翻译也。轮王之苑求金色华非小所为琉璃之林问摩尼果大缘攸勤。于佛授记可奉书写此佛性典祇林咐嘱必应值遇此顿证法。见者研眼登诸佛位闻者耳中照吠琉璃。三门分别略释如是

附注:在此标举弘法大师空海的楞严经开题序攵,其主要目的在为令一切有情坚固信心。值此末法邪说横流亦有邪心之人谤此甚深经典,今举空海大师之文以证明古来大德皆深信此经,且皆以此经为无上之法门空海大师为唐密第八祖,昔日长安青龙寺惠果大师印证空海大师已是三地菩萨的果位。愿诸君深思の三地菩萨皆护持的大经,岂有假焉

  • .乾隆大藏经[引用日期]
  • .蜻蜓FM[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