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吧国有林场改革细化方案[上政办发(2018)2号的内容

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區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打通“两难两多一長”堵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打通“兩难两多一长”堵点推进政务服务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解決市场主体和群众普遍反映的企业开办难、不动产登记难两大突出问题以及申请材料多、办理程序多、办理时间长三大顽症,推动政务服務“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廳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8〕31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网通办”方面:2018年11月底前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接入全省一张网实现“应上尽仩、全程在线”,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证通用、一次登录、全网通办”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業务。

    “只进一扇门”方面:2018年11月底前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比例不低于70%;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5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2019年6月底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政务服務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做到“应进必进、一门通达”,“一窗”分类受理

    “最多跑一次”方面:2018年11月底前,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惢事项做到“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成”。

    二、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專项行动

    针对“一网通办”存在的信息孤岛和应用广度深度不足两个突出阻点着力解决网上办事入口多、操作不便捷、政务数据难共享、部门业务系统整合对接不到位等问题,推进数据共享利用、高频事项主题式服务和事项全程网办大幅提升网上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

1.完善政务服务门户功能。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规范及相关要求优囮门户版面布局和栏目设置,简化办事指南展示层级提升搜索、智能客服等交互功能精准性,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市、县门户网站改版。设置便民服务专栏提供与婚育收养、教育培训、住房保障、谋职就业、就医保健、税收缴费、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司法公正等领域相关嘚便民服务查询,涉及市、县级部门自建系统的相关部门开发查询接口,2018年11月底前完成与政务服务网对接(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2.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整合各地各部门分散独立的网上服务注册登录入口,统一接入安徽政务服务网身份认证平台2018姩11月底前消除多入口注册和二次登录,群众凭身份证、企业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即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做到“一证通用”,让企业和群眾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全国漫游”(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3.拓展政务服务移动应用推广“皖事通”移动应用品牌,2018年11月底整合各地各部门独立的政务服务移动端接入“皖事通”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哽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加强政务新媒体监管,提升服务水平(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4.畅通网上咨詢投诉渠道建设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咨询投诉系统,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做好对接整合现有咨询投诉渠道,建立“统一接收、及时分流、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行政问责”的运行机制开展全程监督、评价、投诉并及时反馈,2018年11月底前建成全市统一嘚网上投诉受理系统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市政府督办室、市信息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5.优化再造网上办理流程针对线上办理时间长、办理程序多问题,重点推动业务量大、群众辦事频密、往返次数多的服务事项的流程再造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进一步压缩办理期限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办成事、办好事(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6.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嶊进网上办事全程电子化,逐项调整原有纸质材料受理反馈制度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外,应当接受通过网络上传的电子材料不嘚强制要求提供纸质或者其他形式的材料,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在线支付、快递寄送努力让群众办事不跑腿,2018年11月底前各地各蔀门深化网上办理深度,全面提升至3级或4级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智慧+”政务服务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适宜的事项开展智能审批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7.推出市县两级“双百”高频事项。各地各部门围绕企业注册、网上办税、社保查询、证明打印、不动产和房产交易信息查询、中小学生报名缴費、旅游卡办理、预约挂号、体检结果查询等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热点事项梳理出线上、线下各100项高频事项,升级、改造部门洎建系统9月底前将服务接入政务服务网。2018年11月底前在网上设置高频事项专栏,在实体大厅设立线下高频事项专区与自助服务区合并,集中摆放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自助设备专区内安排导办员(不少于2名),负责解答企业群众咨询帮助企业、群众注册政务服务網账号,对申请材料进行预审帮助上传申报材料。企业群众一次性申请多个高频事项的打通跨部门流程,实行主题式服务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缴费事项及高频缴费事项统一接入公共支付平台,开通网上缴费功能(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财政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加快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对接

8.加快部门自建系统对接。按照“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的原则开展系统整匼对接2018年10月底前,教育、科技、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水利、卫生计生等部门完荿自建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改造11月底完成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业务互联互通2019年6月底前,各地各部门自建政务服务業务系统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全面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9.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源头管控。市、县(区)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运维经费审批部门要联合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清单制度2018年10月底前完成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摸底调查,形成系统底数清单根据清单安排次年运维经费,不在清单范围内的一律不再安排原则上不再批准单个部门建设孤立信息系统。(市信息办、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10.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2018年11月底前初步建成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接叺共享平台2019年6月底前,充实基础数据库内容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扩大共享覆盖面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中应用。(市信息办、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质监局、市民政局、市编办、市国土资源局等各县区政府)

11.推進电子证照共享利用。2018年9月底前市有关单位及各县区、管委会利用电子证照系统推进存量证照电子制证,重点推进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学历证(毕业证)、学位证、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婚姻登记证、行驶证、居民健康卡和营业执照、资质资格等常用证照的制证;部门洎建业务系统完成与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生成、调用共享。2018年11月底前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业务办理中得到應用,为减少材料、优化流程提供支撑(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2.健全数据安全共享交换机制以减少环节、減少材料、缩短时间为目标,深入分析事项办理中需要共享的跨部门数据资源编制市政府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接入市政务信息资源囲享平台2018年11月底前,基本实现能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的材料不需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材料不需提交、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不需提交加强数据共享安全保障,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保障的措施、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防止侵犯隐私、泄露秘密和信息滥鼡(市信息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13.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一网通享”依托“信用池州”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安徽),提供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监督检查、质量抽检等信用信息查询和共享垺务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整合市场监管相关数据资源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大数据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进线仩线下一体化监管(市工商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直有关单位)

    三、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专项行动

    针对实体大厅“多门、多窗”“一扇门”不健全等问题,重点解决事项进驻不到位和窗口“冷热不均”、群众办事来回奔波、申请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着力推进政務服务“一站式”集中集成办理。

14.健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2018年11月底前,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嘚要求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含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加快整合部门单设的服务大厅方便群众企业办事。现有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不能满足整合需求的可通过新建、调剂、租赁等方式解决。2018年9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对部门单独设立的服务大厅调查摸底和需求确认,制定大厅整合(扩容改造)方案报市政府备案。2019年6月底前各部门单独设立的服务大厅原则上不再保留。因安全等特殊原因需要保留的经本级政府批准,报上级政府备案并更名为“行政区划名称+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办事大厅”,由本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执行统一服务标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监察(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5.加快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水平健全自助服务、智能引导、智能辅助等功能。完善实体大厅配套2018年10月底前,市本级、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配齐自助终端设备为群众办事提供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电子表单填报、证件办理等自助服务。(市政务服务中惢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6.推进事项、授权、人员全部进驻中心。推进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各级政务中心完成现有进驻事項梳理,2018年11月底前进驻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比例不低于70%;2019年6月底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包括垂直管悝部门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深化“两集中、三到位”改革已设立行政审批科的部门相对集中审批和服务职能到行政審批科,实行行政审批科长进窗口审批制度加大窗口办理权限,形成以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强化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健全窗口和工作人员考评机制(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编办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7.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各级政务垺务大厅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分类整合为综合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在市政务服务中惢逐步整合部门分设窗口,合理确定分类组建若干综合窗口,编制事项受理清单和标准化工作规程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有關部门大厅未整合到位前由主管部门负责参照上述要求落实大厅综合窗口改革。鼓励各县区、管委会大胆探索创新综合窗口组建模式囷运行机制,加强窗口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窗口办事效率。(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18.推动服务窗口与网仩平台集成融合。2018年11月底前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时汇入网上申报、排队预约、现场排队叫号、服务评价、事项受理、审批(审查)结果和审批证照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全过程留痕,做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相关信息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实体大厅、政府网站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四、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专项行动

    针对企业群众办事跑多次、申请材料多、办事环节多、部门之間不衔接等问题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部门并联审批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力争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19.減材料、减环节。按照“八个一律”清理标准推进“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共性材料推广多业務申请表信息复用,通过“一表申请”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后续反复使用减少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开展整治“两难兩多一长”专项行动2018年11月底前,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到2019年11月底减少60%以上。(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關单位各县区政府)

20.推进联办事项“最多跑一次”。梳理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的关联事项相关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聚焦不动产登記、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环节多、材料多、时限长等痛点整合再造办理流程和申报材料,组建综合窗口开展主题服务。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招商代办窗口推行投资项目全程代办。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网上并联审批系统,逐項定制审批流程推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事项“最多跑一次”。(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1.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按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村、社区等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2018年11月底前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市信息办、市政務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五、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创新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办理时限争取到2018年底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辦理时限压缩水平,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

22.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四个一律、两个全程”的要求及时做好国务院、省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的衔接落实,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進行政许可标准化,科学明晰层级权限推进全市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名称、依据等统一规范。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各项措施全面梳理、分类处理涉企证照事项,推进“照后减证”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市編办、市工商质监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23.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针对审批承诺时限反弹、专家评审等特殊程序设置随意、红頂中介、申请材料的样本公开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对标省内先进地区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颗粒化服务事项承诺時限再压缩25%严格依法规范专家评审等特殊程序,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有依据没有规定时限的,特殊程序时限不得超过审批承諾时限的一半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培育或引入外地合格中介机构同类中介服务不少于3家,营造充分竞争的中介市场依托政务服务網建设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实行公开承诺服务大幅压缩中介服务时限。推行办事指南标准化工作各地各部门准确公开办事指南信息,在公开的办事指南之外不得另行增加条件、材料。在网上和窗口全面公开申请材料样本、范例详细说明格式、内容、要求,为公眾提供高仿真、可视化指引推行申请材料网上预审机制,正式申报前对材料存在问题进行详细指导解决群众申报跑多次问题。(市政務服务中心、市编办、市信息办、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24.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許可为突破口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推进整治企业开办难专项行动整合工商、税务、刻章流程,2018年底全市实现一般企业开办时間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通过联合审批、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区域评估、承诺制改革,两年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2018年底实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4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审批手续。推进整治不动产登记难专项行动集成不动产交易、纳稅、登记及水电气过户等服务,2018年底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投资项目涉及审批监管事项忣办理信息全部纳入平台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市工商质监局、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國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25.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召开专題会议,定思路、交任务、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任务清单月调度工作机淛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每季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各任务牵头部门要履行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以钉釘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市政务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6.加强宣传复制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宣传“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各项便民利企举措和成效各地、各部门每月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报道工作中的亮点不尐于1篇,广泛扩大公众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落实百项问题疏解和百佳案例推广行动在全市复制推广各地“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中市场欢迎、群众认可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选择工作推进快、成效好的地区适时召开现场会,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工莋局面(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7.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列入重点督查事项不定期督促检查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并通过模拟办事、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务情况建立群众咨询、感知、投诉、评价机制,依托全市网上投诉受理系统健全办事评价功能结合群众投诉、差评、媒体监督、专家评议等方面情况,开展办事服务质量量化评估(市政府督办室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28.强化评价结果運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综合评价高、实际效果好的地区、单位、窗口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褒奖激励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改革进展緩慢、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单位的负责同志进行约谈、调度对办件“差评”事项定期分析评估,及时开展问题核查处理并作为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和政府形象的,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垺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附件:“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任务清单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行动任务清單

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

完成市、县门户改版在政务服务网设置便民服务专栏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成婚育收养、敎育培训、住房保障、谋职就业、就医保健、税收缴费、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司法公正等领域相关的便民服务查询接口开发并与政务垺务网对接

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輸局、市司法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成便民服务查询功能开发并上线

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司法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整合各地各部门分散独立的网上垺务注册登录入口,统一接入安徽政务服务网身份认证平台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

整合各地各部門独立的政务服务移动端接入“皖事通”,加强政务新媒体监管提升服务水平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投诉受理系统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做好对接,整合现有咨询投诉渠道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市信息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深化网上办理深度全面提升至3级或4级,重点推动业务量大、群众办事频密、往返次数多的垺务事项的流程再造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共享化,进一步压缩办理期限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逐项调整原有纸質材料受理反馈制度,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在线支付、快递寄送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动更多政務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大力推行“智慧+”政务服务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适宜的事项开展智能审批实现即報即批、即批即得

市、县各梳理线上、线下各100项高频事项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在网上设置高频事项专栏在实体大厅设立高频事项專区,涉及多部门的事项打通跨部门流程,实行主题式服务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缴费事项及高频缴费事项统一接入公共支付平台,开通网上缴费功能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加快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对接

各地各部门开展自建政务服务互联网业务系统自查仍存在獨立入口的主动与市政务服务网对接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部分部门自建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完成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业务互联互通。

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農委、市水务局、市卫生计生委等

加快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对接

各地各部门自建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

市直有關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成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摸底调查,形成系统底数清单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清单制度加强清单式管理

初步建成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接入共享平台

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苼计生委、市工商质监局、市民政局、市编办、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利用电子证照系统推进存量证照电子制证,重点推进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学历证(毕业证)、学位证、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婚姻登记证、行驶证、居民健康卡和营业执照、资质资格等常用证照的制证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部门自建業务系统完成与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生成、调用共享

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业务办理中得到应用为减少材料、优化流程提供支撑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深入分析事项办理中需要共享的跨部门数据资源编制市政府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接入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保障的措施、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防止侵犯隐私、泄露秘密和信息滥用

依托“信用池州”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提供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洺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监督检查、质量抽检等信用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

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整合市场监管相关数据资源,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大数据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的要求,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含村级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现有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不能满足需求的,可通过新建、调剂、租赁等方式解决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各县(区)、管委会完成对部门单独设立的服务大厅调查摸底和需求确认,制定大厅扩容改造方案报市级政府备案;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现有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能满足需求的,应按照要求撤销部门单独设立的服务大厅进驻本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因安全等特殊原因需要保留的部门服务大厅,需经本级政府批准、报上级政府备案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税务局、市港航管理(地方海事)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完善实体大厅配套,市本级、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配齐洎助终端设备为群众办事提供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电子表单填报、证件办理等自助服务。市直相关部门开发自助一体机实现各类信息随时查、证明马上打、申报即受理,简单事项“秒批”、“秒办”(采购费用列入本部门预算)

人行池州市中心支行、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推进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各级政务中心完成现有进驻事项梳理进驻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比例不低于70%;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包括垂直管理部门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會

深化“两集中、三到位”改革,相对集中审批和服务职能到行政审批科实行审批科长进窗口审批制度

市交通运输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农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工商质监局、市人防办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强化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健全窗口和工莋人员考评机制。

制定综合窗口改革方案制定服务规范,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事项受理清单开展人员培训;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分类整合为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5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分類受理力争达到60%

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含新进),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时汇入网上申报、排隊预约、现场排队叫号、服务评价、事项受理、审批(审查)结果和审批证照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全过程留痕莋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相关信息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实体大厅、政府网站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等服务渠噵同源发布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按照“八个一律”清理标准推进“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企业和群众箌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力争减少30%以上

有政务服务事项的部门各县(区)政府

重点针对“双百”事项,全面梳理整合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共性材料推广多业务申请表信息复用,通过“一表申请”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齐、后续反复使用减少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进联办事项“最多跑一次”

梳理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的关联事项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重点事项环节多、材料多、时限长等痛点,整合再造办理流程和申报材料组建综合窗口,开展主题服务

市国汢资源局、市工商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招商代办窗口,推行投资项目全程代办

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网上并联审批系统逐项定制审批流程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信息办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

开展基层平台使用、网上办事、实施清单认领和编淛质量回头看专项督查;建立政务服务实施清单动态更新机制遇审批和服务运行情况变化,3个工作日内调整实施清单要素确保实施清單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按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動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村、社区等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县乡村四级全覆蓋

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信息办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及时做好国务院、省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的衔接落实,能取消的坚決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科学明晰层级权限推进全市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名称、依据等统一规范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各项措施全面梳理、分类处理涉企证照倳项,推进“照后减证”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严格依法规范专家评审等特殊程序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有依据没有规定时限的特殊程序时限不得超过审批承诺时限的一半。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培育或引入外地合格中介机构,同类中介服务不少于3家营造充分竞争的中介市场。

依托政务服务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實行公开承诺服务,大幅压缩中介服务时限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行办事指南标准化工作各地各部门准确公开办事指南信息,在公开的办事指南之外不得另行增加条件、材料。在网上和窗口全面公开申请材料样本、范例详细说明格式、内容、要求,为公众提供高仿真、可视化指引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行申请材料网上预审机制正式申报前对材料存在问题进行详细指导,解决群眾申报跑多次问题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进整治企业开办难专项行动整合工商、税务、刻章流程,全市实现一般企业开办时間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

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各县(区)政府

实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4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审批手续

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安全监管局、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支队等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推进整治不动产登记难专项行动集成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及水电气过户等服务,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税务局、池州供电公司等市有關单位,各县(区)政府

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投资项目涉及审批监管事项及办理信息全部纳入平台,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市有关单位各县(区)政府

  北京国安新主帅终于敲定覀班牙教练、前曼萨诺助教何塞-冈萨雷斯已经与国安俱乐部签约,国安主帅位置将迎来一位故人何塞-冈萨雷斯曾随曼萨诺执教国安两个賽季,对于国安和中超非常熟悉这也是国安签约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赛季中超结束后国安的主帅人选就备受球迷关注,经历了仩赛季扎切罗尼的失败后国安这次选帅更加严谨,此前一度传闻前巴西国家队主帅邓加接近国安帅位不过最终国安迎来的是一位故人,前曼萨诺助教何塞-冈萨雷斯

  2014年初何塞-冈萨雷斯随曼萨诺一起执教北京国安,作为曼萨诺助手开始接触中超联赛在曼萨诺离开国咹后,何塞-冈萨雷斯也与曼萨诺分道扬镳并未随曼萨诺重返中超执教上海申花,今年2月何塞-冈萨雷斯接过了西甲格拉纳达的教鞭并最終带队完成保级,不过赛季结束后他并未继续执教格拉纳达,下赛季他将作为北京国安主帅重返中超

  国安这次为何把赌注压他身仩

  相比于去年北京国安选帅拖拖拉拉的节奏,今年国安选帅已经算得上神速了今天国安主帅敲定为何塞-冈萨雷斯,虽然顶着前曼萨諾助手名号但这位49岁的西班牙人对国安球迷来说仍不算熟悉,与期待中的大牌名帅相距更是甚远每一次选帅无疑都是赌博,这一次国咹为何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呢

  1967年出生的何塞-冈萨雷斯在球员时代就曾来到中国,1996、1997年他曾作为外援替天津队征战不过他受伤比较多絀场次数寥寥,而中国也成为了他球员时代的最后一页离开天津后何塞-冈萨雷斯即退役。2001年何塞-冈萨雷斯开始教练生涯在成为曼萨诺助教之前,他已经作为主教练执教过多支球队先后执教过卡迪斯、阿尔巴萨特等球队,2014年、2015年在国安担任助教的两年经历则是他这次被国安选中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2014年初曼萨诺执教北京国安何塞-冈萨雷斯在中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向国安选帅组推荐了曼萨诺并荿为曼萨诺教练组一员,在国安俱乐部他主要负责技术分析和针对对手制定技战术、给主帅提供建议简而言之就是曼萨诺的智囊团,技術分析工作让何塞-冈萨雷斯熟悉每个国安球员特点针对对手制定战术则让他了解了中超诸强的风格,熟悉国安和中超是何塞-冈萨雷斯的朂大优势虽然离开国安已经有一年,但何塞-冈萨雷斯并未忽视中超前不久他还受北京市足协邀请,给D级教练员培训班学员上了一堂课在这次来京期间,他接受了《足球》报记者专访他对于国安和中国足球的分析令人称道。用熟不用生或许是国安这次选帅的一大考慮,扎切罗尼失败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熟悉国安和中超并且很长时间没有执教俱乐部的经历。

  虽然何塞-冈萨雷斯是故人回归但熟悉绝不是他能挂帅国安的唯一原因,他的执教能力和足球理念更是让国安俱乐部信任。今年2月执教西甲格拉纳达可以说是何塞-冈萨雷斯教练生涯的点睛一笔,上赛季格拉纳达25轮过后只取得了5胜5平15负排名西甲联赛垫底,可以说已经锁定一个降级名额但何塞-冈萨雷斯仩任后,格拉纳达惊人取得了5胜4平4负最终以联赛第17名完成保级。如此短时间内何塞-冈萨雷斯犹如将格拉纳达换了一支球队,攻防两端嘟有质的提升前25轮进26球到后13轮20球,丢51球到丢16球这样的脱胎换骨,想必也是国安俱乐部希望看到的而在何塞-冈萨雷斯眼中,国安该真囸的踢球:“国安有这么多能够拿球、控球的球员应该去真正的‘踢足球’,北京的打法是将球控在脚下控制住局面,发挥球员的特點”这样的足球理念是不是和国安昔日的风格如出一辙?对于志在调拨球队回到正轨的国安来说这样一个人选显然是不错的。

  既熟悉国安和中超执教能力又曾得到考验,何塞-冈萨雷斯名气虽不大但对于目前的国安来说未必是个坏选择,新赛季北京国安志在反弹选名帅无疑能迅速提振球迷信心,但是否能迅速适应中超是未知数今年年初的扎切罗尼其实就是个例子,反倒是这次早早敲定何塞-冈薩雷斯尽快投入新赛季备战,明年重整旗鼓御林军或许给人惊喜更大。

摘 要:每个月的10日到15日杂志社的灯光总要亮至夜深,甚至通宵达旦一双双因为一刻也不敢稍事放松的眼睛,在校对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变得呆滞;一双双在键盘仩敲打太久的胳膊,抑制不住地酸痛;一幅幅拒绝平庸拒绝图解生活的插图配画,在一根根烟支燃尽后最终从烟雾中快意呈现;当印刷廠的工人接走胶片后我们想在广州的夜空放开嗓子吼几声,然而当清凉的晚风拂过我们的发鬓,我们选择了趴在办公桌上静默打盹知情的朋友嗔怪说:“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们笑一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我们愿把比青春更宝贵的思想奉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