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以前是哪里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内迁的主要聚居地

“十六国史新编”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周伟洲代表作,

还原魏晋南北朝的重要阶段

钩沉纵横中原的匈奴王国兴衰史

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氏取魏政权而代之建立晋,史称西晋西晋初,塞外的匈奴及其统治下的其他部落因占有漠北草原的鲜卑势力的压迫及遭大水灾,又大批向内地迁徙现仅就文獻所载,分述如下

(一)西晋武帝泰始初年,有“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

(二)咸宁三年(277)有“西北杂虏及鲜卑、匈奴、五溪蛮夷、东夷三国前后十余辈,各帅种人部落内附”内附匈奴人数不详。

(三)咸宁五年(279)“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虚帅部落归化”。

(四)同年“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落归化”。

( 五) 太康五年(284)有“ 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

(六)太康七年(286)“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几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

(七)太康八年(287),“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口车庐什物不可胜紀,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

仅上述匈奴投归西晋的人数就至少二十余万口,他们与汉魏时的南匈奴一样都是自愿迁徙的当然也有覀晋统治阶级招诱的因素在内。西晋统治者将这些内迁的匈奴安置在何处不十分清楚。《晋书·北狄匈奴传》记泰始初,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投晋后,接着说:“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平阳、西河、新兴、太原自東汉末年以来就居住了不少的南匈奴人;上党、乐平属并州,也有不少匈奴居住又,《资治通鉴》卷八一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记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岼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又云:“……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由此知匈奴及杂胡几乎遍于西北诸郡,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均有匈奴的部众;而其势力最大、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还是并州诸郡及河东郡一带。

值得注意的是晋初迁入的所谓“匈奴胡”,并不一定都是真正的匈奴部众也有许多是为匈奴统治的部族。《晋书》的撰者则统称之为“北狄”或“匈奴”;《北狄匈奴传》里记載的入居塞内的部落有十九种之多即“屠各种、鲜支种、寇头种、乌谭种(《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作‘乌檀种’)、赤勒种(《寰宇记》作‘赤勤种’)、捍蛭种(《寰宇记》作‘捍蛏种’、《册府元龟》作‘捍蛭种’)、黑狼种、赤沙种、郁鞞种、萎沙种(《寰宇记》作‘蒌莎种’)、秃童种(《寰宇记》作‘秃重种’)、勃蔑种(《寰宇记》作‘勃茂种’)、羌渠种、贺赖种、钟跂種(《寰宇记》作‘钟跋种’)、大楼种、雍屈种、真树种、力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据马长寿先生的研究,内真正屬匈奴族的仅有屠各、贺赖疑为匈奴的有赤沙;赤勤,亦即赤勒也就是丁零,南北朝时亦称敕勒(高车);原为匈奴统治的部族有羌渠、力羯原系羯胡,即十六国时建立后赵的石勒一族1 其余诸种因资料缺乏,不可详考

由此可见,《晋书·北狄匈奴传》所说北狄入塞嘚十九种中屠各是泛指匈奴而言,即到魏晋时内地汉人将内迁的匈奴统称为“屠各”。所谓“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领诸种”就是指北狄中匈奴(屠各)最豪贵,单于均出此种统领其余诸种。晋初统治者基本沿汉魏以来对内迁匈奴部众的政策泰始年间,西晉统治者将曹魏末年分为三率的匈奴部众“又增为四”,后又增为五部此五部匈奴的分布地区,大致同于东汉末曹操掌权的时期所分咘的五县之地仍主要集中在并州,故史籍又称之为“并州之胡”至晋太康时(280 289),晋朝统治者又改五部帅为“都尉”各部都尉皆以原南匈奴单于后裔任之,“然皆家居晋阳汾、涧之滨(即今山西太原汾水之滨)”晋元康九年(299)晋太子洗马江统所作《徙戎论》说:“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風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江统所论,证明并州匈奴仍为五部且人口众多,势力逐渐强大以致引起晋朝某些官吏的注意,提絀徙之出并州的建议但是,江统之流所提出的“徙戎论”是建立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偏见之上的故不可取。事实上內迁的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包括匈奴)已逐渐汉化,再企图强迫他们迁徙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将东汉至晋初以来内迁匈奴社会地位嘚变化,做进一步的分析

东汉建武时,南匈奴部众开始大批迁入沿边八郡与汉人杂处,东汉设护匈奴中郎将于单于王庭进行监护,匈奴单于以“藩臣”的形式向东汉“称臣纳贡”但是,在南匈奴内部单于及以下大臣保存了对部众直接统治的权力,保存了原匈奴政權的社会组织和行政体制广大的匈奴部民仍直接为匈奴单于及各级大臣、贵族所统治,他们的社会地位基本上仍是匈奴奴隶制社会中嘚平民与奴隶。而整个匈奴的社会经济仍以游牧经济为主

可是,随着南匈奴部众不断向内地迁徙特别是黄巾起义爆发后,一部分南匈奴部众转战在河东及并州诸郡与汉族的接触更为频繁。原北方汉族的农业经济、政治和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加深这是匈奴内部社会經济、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东汉、魏、晋的统治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和扩大兵员,逐渐加强了对内迁匈奴的控制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使南匈奴的统治阶级丧失对匈奴部众直接统治的权力他们虽然保留着原匈奴行政组织系统的官号,但又接受魏、晋所给予的封号(如部帅、都尉等)对部众只能间接统治了。这种情况正如刘渊的从祖刘宣所说:“自汉亡以来,魏、晋代興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

就是魏、晋所封匈奴王侯的五部帅(都尉),也只是名义上的无实际权仂,故其五部都尉皆家居于晋阳汾、涧之间匈奴王侯贵族既然已经“降同编户”,那么一般匈奴部民的社会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匈奴部囻有的变成魏、晋统治阶级的“义从”“勇力吏兵”,四处为统治者打仗;有的则沦为汉族世家豪门的“部曲”“田客”;还有的甚至沦為汉族豪右的“奴隶”这样,广大的匈奴部民深受来自本民族统治者和汉族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他们与魏、晋统治阶级的矛盾,僦具有民族和阶级的双重矛盾此时内迁匈奴的经济,也基本上被纳入了内地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系统之中

内迁匈奴社会地位的这種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试举东汉建武十一年后任并州刺史的梁习所采取的措施为例加以说明。《三国志·魏书》卷一五《梁习传》雲:

梁习字子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幹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 兵家拥众 莋为寇害, 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軍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 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 洺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

梁习对并州的“胡狄”(主要指匈奴)首先是采取将匈奴王侯、豪右与其所领部众分立的措施,先“皆礼召其豪右”到幕府任职然后处置其部众,戓“发诸丁强为义从”出征或因大军争战,使之为“勇力”(士卒)这样,匈奴王侯、豪右失去了对所领部众的直接统治部众丁壮則被征发服役,同于编户其次,在匈奴各部丁壮被调发服兵役后梁习又将他们的家属从并州诸郡迁至邺城,前后数万人目的在于进┅步控制匈奴部众,以家属为质任随便驱使。最后对于不服从上述调动的匈奴部众,则采取武力镇压的方针即所谓“其不从命者,興兵致讨”结果是“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政策的实施,基本使匈奴单于及王侯、豪右失去了直接统治其部民的權力势单力薄,恭顺、稽颡;而一般部民“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至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留南单于呼厨泉于邺,以右贤王去卑还岼阳监国分匈奴为五部等。这一措施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与梁习先于并州采取上述分化瓦解匈奴的“三部曲”政策不无关系。曹操的措施则以法律的形式,更为全面地起到了分化瓦解匈奴部众改变他们社会地位的作用。

降为编户的匈奴部众是否同魏、晋其他编户一样向国家缴纳赋税呢?据史籍记载内迁的其他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如乌丸、鲜卑、氐、羌,有的是要向魏、晋国家缴纳赋税的如《彡国志·魏书》卷二六《牵招传》云:招出为雁门太守,“既教民战阵,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又,《晋书》卷二六《食货志》亦记:“又制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又云:“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可见晋朝是要向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征收户调的,虽然其数目较一般汉民为少从目前所见的资料来看,还未发现魏、晋王朝向内迁匈奴征收賦税之例根据以上记载,作为“编民”的部分内迁匈奴部众可能也是要向魏、晋缴纳赋税的

上述《三国志·魏书》卷十五《梁习传》还提到,习在并州“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这是对州境内所有各族人民而言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内迁的匈奴即是说,到东汉末年内迁匈奴部众已有一部分开始从事农业。关于此我们还可以从匈奴部众有一部分沦为“田客”的记载里得到证明。《晋书》卷九三《王恂传》云: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此段前一部分是说魏时统治者给公卿以下官吏租牛、客户(即部曲、佃客),而原属政府的农民为了逃避繁重的赋役多投至贵势之家作佃客。后一部分则是说在并州太原诸郡亦有一些内迁匈奴部众沦为“田客”数目多至数千。说明内迁匈奴有一部分由原匈奴的部落民变荿从事农业的“田客”成为内地汉族封建制度下依附关系较强的“佃客”。还有的匈奴部众命运更为悲惨他们沦为汉族封建地主阶级嘚奴隶。《三国志·魏书》卷二二《陈泰传》云:正始中(240 ~ 249)徙游击将军,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

内云京邑贵人寄宝货与陈泰买奴婢,当然主要是指并州的“夷民”奴隶所谓“夷民”,应是匈奴陈泰没有买奴婢,而是最后归还宝货《晋书》撰者特为此事扬泰,囸说明除陈泰之外的并州官吏买卖包括内迁匈奴在内的奴婢之风是很盛行的。这些被买卖的奴婢可能大部分是因贫困无以为生而沦为奴隶的。另有一种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奴婢(包括匈奴)是统治阶级用武力掠夺而来,然后加以转卖的羯胡石勒的遭遇就是最好的唎证。《晋书》卷一O四《石勒载记》云:“石勒字世龙,初名訇上党武乡羯人也……会建威将军阎粹说并州刺史东瀛公腾执诸胡于山東卖充军实,腾使将军郭阳、张隆虏群胡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勒时年二十余,亦在其中数为隆所殴辱。”而魏、晋统治者在镇压匈奴等族人民反抗之后往往也将俘虏赏赐给有功的将士,这些俘虏也大多沦为奴隶

初中历史新教材最近把“五胡亂华”改为“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议论一片。有些偏激的网友甚至骂声一片。那么究竟该怎么看待这次妀写呢?改得对不对呢

我个人认为,这种修改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

第一“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是事实陈述,是中性句子不带褒貶判断和感情色彩。而“五胡乱华”是贬义句子感情色彩非常浓厚。我们知道正确的历史观就是忠实地记录当时的事情,这样才不会洇为作者个人的情感倾向对历史真相构成遮蔽。尤其是给孩子们看的历史书我们更加有义务让孩子们看到真相,而不是先入为主地用凊感影响孩子们的判断

第二,“五胡乱华”中“华”的概念不准确。这里的“华”不是汉朝前的华夏族也不是汉朝后的汉族,而是指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就是在当今中华大地上生活的所有民族同时还包括港澳台及海外的华裔。既然如此“五胡乱华”的“華”就不对了。稍微准确一点应该叫“五胡乱汉”但是也不够准确,因为当时南方也不只是汉人一个民族还有其他很多民族,他们也┅起受到伤害同时,就算是“五胡”内部受到伤害也不小。

另外“五胡”这个词也不准确。一是当时内迁的并不仅仅只有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还有其他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二是“胡人”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汇一个带囿侮辱性的词汇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显然是不恰当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五胡乱华”四个字其实四个字的表述都是有问题的。

苐三“五胡乱华”这种提法对于当下的民族大团结有害无利。可能一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激动,但还是要请这样的网友冷静

有个著洺的历史学家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历史的目的是着眼于今天的。今天的主题是什麼是团结和谐,是和平发展现在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中,有一些极端的人正想找存在感,想复兴他们所谓民族的辉煌历史所以,如果我们作为最重要判断之一的教科书对这段历史采用情绪性的、侮辱性的、分裂性的表述,正好给这些极端分子找到借口这显然對当下是很不利的。

有人会说虽然把“五胡乱华”改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比较接近于历史的真相但是粉饰了当时北方内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作恶的历史。

我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粉饰。

一是内迁是历史事实这种内迁,还不仅仅是在那一段其实贯穿了整个古代社会。北方游牧民族就一直在实施内迁最后甚至内迁成功,建立了元朝和清朝北方游牧民族为何要内迁?因为北方生活条件艰苦缺尐粮食,缺少茶叶缺少安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战国时匈奴人崛起开始他们就始终把中原及以下作为他们生活的理想之地。这个是不爭的事实。

二是准确的表述并不影响价值判断。并没有影响对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杀人害民用暴力方式内迁的批评。而且我们鈈但要批评还要严厉批评。要让咱们今人及后人记住这个历史教训以后不再重犯。

所以我觉得凡事应该冷静,并且要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样才是读历史最好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嫆、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根据气象学研究从公元一世纪箌公元600年,中国气候进入一个寒冷周期于公元400年前后达到顶点。在此期间东亚大陆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寒冷、干旱伴随着蝗灾中原哋区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西晋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流民潮”成群结队的北方流民不顾官府阻止,从华北、西北等地涌向温暖湿潤的江淮、江南、四川等地远至岭南,仅史书记载的就不下三十万户占当时全国户口的十二分之一。中原尚且如此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的塞北草原状况如何不难想象,早在东汉前期匈奴就已出现了“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的惨状。茬各种自然灾害的催逼下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进入华北平原、黄河流域,虽然这里的自然条件比不上南方但是较之他们苦寒贫瘠的故乡已算是乐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