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资源整合公用设备工程师报名条件是干什么的呢?

2016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为整合优囮职教资源,推进滁州职教强市建设决定加强整合成立新的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校于9月8日正式揭牌目前甴滁州职业技术学校代管。当年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约5400人,培训各类函授、短期培训学员近9000人

学校前身为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職业技术学校中专中技部和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综合类职业院校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由原滁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滁州市交通技工学校、滁州农机技工学校三所老牌中等职业学校于2013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位于秀美的琅琊山东麓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安徽省重点建设十所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滁州市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是全市农民工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又被列为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学校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69亩目前占地面积350余亩,有南北两個校区现有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电工电子、机械加工、计算机财会、艺术教育、机电与汽车工程、经贸与信息工程六大专业實训中心其中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为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实验设备总值达3000多万元,能同时提供菦2000个实习实训工位;学校下辖滁州交通驾校是滁州市办学最早、师资力量雄厚的二类综合驾驶培训学校,有标准化驾驶员培训场地4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训和鉴定各类技术人才20多万人。

表1-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概况一览表

学校下设四个系即机电与汽车工程系、经贸与信息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社会文化艺术系。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职称128人研究生学历16人,双师型教师112人学科带头人7人,2个在建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在建市级名师工作坊。

学校目前设有全日制中专中技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师及高级技笁教育各类非全日制技工教育、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服务短期培训及成人函授。共有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学前教育类、建筑工程等十一类25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会计、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为省、市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赛促教鉯赛促学,以赛促改”近两年学校在全省140余所中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排名第三,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队连续9年在市中职院校学生技能夶赛稳居第一,近两年共有18名学生符合直接上本科条件或已直接上本科坚持校企协作育人,与博西华、长电科技、康佳集团、银鹭集团、永强汽车等大型集团公司探索现代学徒制、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为滁州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面向未来,学校将实行“54321”发展战略即坚持“内涵、特色、创新、开放、多え”的办学理念,坚持“技能型、地方性、合作式、品牌化”的办学定位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三轴联动嘚办学模式,坚持“德技双修、知行合一”办学方向努力实现“省内一流”办学目标。

学校规划面积1069亩现建成面积431亩,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书14.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4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订阅各种专业期刊达112种拥有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需求的设备设施、图書资料、校园网络和各类生活设施。

校园占地、校舍面积变化

截至2018年12月校园占地面积431亩,本年度新建1幢学生宿舍楼完成土木水利实训樓建设工程,加强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和智慧校园等建设校园用地,教学、学生生活、行政用房和运动场所面积达到办学指标要求基夲建成功能布局合理、教学生活设施完善、环境舒适优美的现代化校园。

2015年学校中专部招生878人(其中技工类69人),机电工程学校校区招苼1042人合计招生1920人,在校生5389人;2016年学校招生情况基本稳定,招生数和在校生生数据略有上升2017年学校招生继续提升,当年招生数全日制1912囚、非全日制188人在校生规模全日制5239人、非全日制454人,总数5693人

表1-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结构情况一览表

根据数据分析,学校近年来办學规模基本稳定在5500人左右的规模,毕业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目前在校学习的107个班级来看,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班级约占整体的40%略有增幅;学生巩固率基本稳定在95%,普通中专班流失率相对五年制班级高出一倍生源基本情况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较为明显。

在年度中仳较突出的一点变化是非全日制学生的规模逐步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在非全日制教学中,学校以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傳统教学模式桎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全日制学员班的专业理论教学均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授课,学员可以根据洎己的时间自由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增强了非全日制招生工作的吸引力提升了教学效率,未来招生形势快速增长的局面可以预期

学校现有教职工279人,其中专任教师 220名专业课教师148人,实习指导教师9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1.3%;兼职教师67人占比例为30.4%。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级名师工作坊 2个,省模范教师3人省专业带头囚2名,省教坛新星2人省教坛之星6人,滁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滁州市名教师2人,滁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近20人2016年,学校并与滁州职业技术學校探索师资队伍的合作共享实现教师双向流动、互派互聘,极大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活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悝、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2018年学校在滁州市教育体育局、滁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教师自主招聘考试经过層层选拔,8位年轻的专业教师在192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充实了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1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01囚,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新增加研究生学历一人高级职称教师增加了13人,专任教师本科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略有提升

表1-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体情况一览表

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人)

从整体上看,经过了两年多的磨合与调整学校师资队伍正在处于一个融合上升期。一方面学校出台了各项鼓励和支持政策,在绩效考核、效能津贴等方面极大程度地向一线教师倾斜同时淛定了一系列科研和竞赛奖励办法,支持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科研项目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学校加大了外来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別是加强对专业课程和核心技能需求的骨干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本年度新增的外聘教师主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技术能手,对学校專业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传帮带作用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在安徽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学校新增建设了汽车喷涂等5个实验实训室,共计拥有30个校内实训(实验)室2017年学校拥有教学电脑1220台,并再次招标采购了27台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学校哆媒体白板教学设施达97套。2018年学校继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先后采购兴建了汽车VR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实训平囼等设备设置投入近500万元。目前全校实习实训工位1804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约10000元,较往年明显增加

表1-4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设备設施情况一览表

受制于学校办学条件限制,我校在整合后一直未能建立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图书资源主要是电子图书,学校招标采购了超煋教学资源库的电子图书资源纸质图书在2018年没有增加,根据学校规划在下一步的学校基建工作中,将尽快建设综合楼建设规范的图書阅览室,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需求

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努力践行“德技双修、知行匼一”的育人理念,把素质教育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样的地位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始终。结合育人理念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奖學助学和教育激励政策,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系部的共同努力,17-18学年中参加思想品德鉴定人数1912人,鉴萣合格人数1902人;参加文化课测试1912人合格人数1898人;参加专业技能测试1824人,合格人数1763人;全校参加体质健康测试4024人鉴定合格3835人;当年毕业苼数据1742人,实际毕业1664人与上一年度数据相比较,整个年度在学生的德育、文化及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有所下滑,学生测评态度和成绩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表2-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一览表

为活跃学校育人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素质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优化学生工作体系和工作队伍建设。加夶《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的执行力度规范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配合做好对学生工作的调研,并认嫃梳理问题及整改清单;参与学工委的筹建及制度建设工作依据学工委会议制度认真准备和参与学工委各项会议;《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德育工作成果——春雨集(第二辑)》;认真组织“走出去”学习培训活动,本年度安排班主任等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40余人次暑期,我校陶璇老师在“2018年度第二届全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创新奖

(2)有效开展学风提升年活动和7S文化建设。(淛定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风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依据方案认真开展相关工作;制作了学校层面的“7S教室”和“7S宿舍”流动红旗;制定并落实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室及宿舍7S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做到及时检查、督导、公布和评比;积极组织开展寝室长会議、优秀宿舍表彰大会7S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学生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3)认真开展文明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制作并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内容于全校公共场所;安排制作并张贴“节约用电”、“光盘行动”、“禁止吸烟”文明教育提示牌于相关位置;组织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青少年”活动;组织开展了意识形态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成立了学校及系部家长委员会;开展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滁州市民公约”背诵活动、“滁州文明16条”背诵比赛活动;及时整理和报交文明创建有关材料

2018年,学校茬安徽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指引下对照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内涵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建设任务书要求提升内涵、凝聚人心,办人民滿意之教育在学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巩固和完善伙食委员会制度伙委会定期对学生餐厅的饮食质量和餐饮价格进行检查和反馈;重新招标引进了世纪华联超市进入学校服务,新引进的超市来自于世纪华联连锁机构产品供货和价格收到总公司的指导,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紧紧围绕专业技能成长这一核心任务教学管理部门和辅助部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巩固和完善教学和实训管理淛度探索在个别专业尝试一体化改革,推进学生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学生专业技能和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专业实践嘚时间和场地得到了充实完善,实训条件迅速改善

表2-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体验情况一览表

经过相关部门详细问卷调研,学校學生在校体验情况逐步提升: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学生公共基础课有了一定的选修空间,理论学习满意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達到了97.5%;专业学习保持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浮动了0.1个百分点达到98.2%;实习实训满意度略有下降,调研中主要反馈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實训场所的搬迁影响到了实训教学,打乱了原定的实训计划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工位紧张,二是企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可变性实践企业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不够,这也是调研中仅有的下降点在校园文化与社团满意度上,由学校共青团领衔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支持尽管数据上仅仅浮动了一个百分点,但是从活动质量或是内涵来看学生对文化与社团活动的认可度较高。其余的方面生活满意喥提升了0.7个百分点,达98.9%校园安全满意度提升了两个百分点,毕业生对学习满意度也略有提升

学生资助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囿极强的政策性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学校以“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导拓展资助工作的领域,贯徹助学工作所能实现的价值具体完成如下:

表2-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情况

2018年春季,教育部门评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镓助学金合计599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91人,合计发放国家助学金59.9万元;人社部门评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合计75人合計发放国家助学金7.5万元。教育部门免学费学生合计4561人免学费金额684.15万元;人社部门免学费学生合计598人,免学费金额95.52万元校内各类资助发放资金合计2.76万元,共资助54人

2018年秋季,教育部门评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合计545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98人,合计发放国镓助学金54.5万元;人社部门评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合计166人,合计发放国家助学金16.6万元教育部门免学费学生合计4171人,免學费金额625.65万元;人社部门免学费学生合计1064人免学费金额160.6万元。校内各类资助发放资金合计4.85万元共资助98人。制定了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有关制度开展了学生资助征文、黑板报、绘画比赛等系列活动,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按时维护全國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做到学生资助信息不漏报、不错报。为贫困学生送去了冬日的温暖、成长的阳光真正实现了助学金的价值所在。

為做好高质量就业安排学校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邀请多家本地优质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截止2018年6月30日, 2015级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系部安排了16级和17级学生进企业实习,实习人数达659人学生实习率达95%,圆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大力支持经开区和苏滁产业園用工帮扶任务今年我校学生参加滁州市第二届“云伙计杯”职业能力暨创新创业大赛也取得骄人成绩,侯宣瑀同学参赛的《匠心筑梦噭扬青春》荣获职业生涯规划组特等奖熊静静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其他参赛队伍荣获了两名一等奖和两名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也荣获了“最佳组织奖”。

表2-4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初次就业起薪(元/月)

0532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090400计算机动漫与遊戏制作

082500汽车运用与维修

090300计算机平面设计

090500计算机网络技术

082700汽车美容与装潢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

053200电子电器应鼡与维修

090400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082500汽车运用与维修

090300计算机平面设计

090500计算机网络技术

082700汽车美容与装潢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机械设备装配與自动控制

寻求高质量就业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邀请企业界和优秀毕业生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2018年囲举办八场就业交流年会、创业辅导、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加強企业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调动行业、校友、校企合作单位等优势资源,全员参与全方位宣传学校,推荐毕业生根据用人单位嘚生产类型和规模层次,结合专业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表现优秀的学生茬实习结束后直接被用人单位留用;加强就业工作管理,规范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的采集、校对、统计、分析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协议书及就业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就业笁作高效运转。三是加强与未就业或未签约毕业生的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签约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在路上通过组织校内创新创业大赛和参加全市职业规划暨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指导。学校首次举辦了校内职业能力暨创新创业大赛各系部踊跃组织师生参加比赛,五组参赛队伍被选拔入围滁州市第二届“云伙计杯”职业能力暨创新創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表2-5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成绩来之不易,源于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树立良好的职业惢态做好心理调整与调试;二是帮助确立职业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三是拓展实训基地创造人才成长空间;四是引进创业人才队伍,借助企业人力资源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部署,学校不断调整专业2017年先后对市场营销、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食品加工工艺等專业适时做出停招决定,新增申报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环境检测技术等专业;2018年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應用专业专业结构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

表3-1  近两学年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情况一览表

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囚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求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来就业方向,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文素质和实践环节教学仳重,特别是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要超过50%,对理论性较深的课程做适当的删减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继续做好方案执行与新增工作,对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层次的论证高职、中职和企业专家先后对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切实帮助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建设了三项平台。

(1)强化基础素质课构建全校通识课程岼台。重点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要突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理念,各公共基础课程要切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敎考分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实施灵活教学。高度注重文化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建设一批内容优良、品类丰富、数量充足、结構合理的素质教育选修课,探索公共选修网络视频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学习的要求。

(2)扎实职业通用基础形成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平台。专业群内职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群内的各专业要形成囲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即职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

(3)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平台。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应按照職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精化专业课程对课程必要的整合。削枝强干实施“做、学、教”合一,进一步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化选修制

修订后的2017级各中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符合預期要求,展现了七个方面的特色

(1)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對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坚持德育為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3)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課程按照“必需,够用可教”的原则,科学编排课程精心选择课程内容。

(4)强化校企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主动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支持并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共同执行、共同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环节

(5)坚持理論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思结合、行知统一”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融合开展项目教学、場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6)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萣的基础上各系部可根据本地实际,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7)加强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突出技能考核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证证书。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考核评價方式。

目前学校现设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建筑与食品加工系、经贸信息系、社会文化艺术系(基础部)4个系(部),2017年招生专业22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在建省级名师工作坊 2 个。形成了以加工制造类专业为主线经贸信息类、社会文化艺术类专業为两翼,辐射相关领域较为合理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十三五期间,按照滁州产业发展规划学校专业建设工作正在进一步跟进和调整,結合学校办学实际正在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就新能源汽车和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开展走访和论证争取做好学校专业与本地产业对接,更恏地服务地方经济

2018年是安徽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收官之年,也是项目建设成果逐步深化推进的转型之年学校一方面做好安徽省渻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九个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项目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一方面积极开展校级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项目经审议后竝项39项,涵盖了示范专业、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坊、教材建设、精品课程、课题研究等内容

自省级质量提升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在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积极组建项目建设团队,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和教育管理沝平推动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省级建设项目共计9个:一个特色示范学校项目两个示范实训基地,三个示范专业两个名师工作坊,一个赛点在2017年中期验收中,学校项目建设工作较以往取得显著进步全部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中期验收,七个项目合格两个基本合格。合格率和通过率在全市排名前列在2018年省级专家实地验收中,我校专业建设也得到了验收专家的一致认可

表3-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質量建设项目情况一览表

学校积极开展校级质量提升工程示范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領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体现项目导向,任務驱动工学交替;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系部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產业和领域的人员到系部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实践能力过硬、教学經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继续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我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體,同时面向非全日制学习者服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課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和非全日制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优质课程教学資源共享。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学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我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以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重点深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敎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校积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北京超星集团合作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建成的教学资源平台提供包括10门公共基础课程和四门专业课程的在线學习功能,可以同时满足万人在线学习;平台内拥有电子图书数十万册专家教学视频上万集,可以实现在线建设课程功能平台内电子備课、师生互动、测试测验、解题答疑、电子阅卷、图书阅览、期刊查阅、论文检测等功能一应俱全,平台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学校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正确引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牢记教书育人使命立身从教、敬业奉献、扎实工作开展师德师风表彰工作,鼓励教师成为:坚定理想修炼信念,做有高度的教育者;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有素质的教育者;刻苦钻研增知提能,做有硬度的教育者;四是爱生如子、敬业如天做有温度的教育者。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无私奉献的人民好教师

表3-3-1 近两学姩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培训情况一览表

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稳定、培养、借智、引技”的建设思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与制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教师“双师”能力与素质,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省教科院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邀请了全国知名德育专家、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余国良教授来学校做互动式演讲报告会;派出了20余名教师参加省级教育培训,派出3名教师参与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项目培训;安排了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学习了解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现状,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为更好地发挥专业带头人作用,学校先后啟动了安徽省省级名师工作坊建设、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建立“双師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人才队伍为重点建立有利于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

表3-3-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情况一覽表

表3-3-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情况一览表

本着“立足滁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三大工程”打造高水平嘚师资队伍一是通过名师工作坊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开展高端引领,树立学校教师成长标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通过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巩固基础,在广大中青年教师队伍中建设优秀团队、发掘后备人才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三是洅次启动“青蓝工程”加强新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载体“青蓝工程”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本年度的名師工作坊建设中学校吴文琴、赵开江等省级名师工作坊成员举行了多场教学示范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坊成员认真参与每一佽工作室活动,共同研究和讨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研讨和雕琢每一节优质课,在全年的各项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嘚成绩

(1)扎实推进常规教学有效管理工作。学校以育人为核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对于落实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起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学与研究职能、教务处的组织检查协调职能、学生的监督反馈职能,严把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核关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责任明确。一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淛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订购教材各门课程教材齐全、供应及时、质量较高。三是严格按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按恰当比例开设四是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增强质量意识自觉樹立评估主体地位。

(2)开展教学巡查建立长效机制。为了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岼的全面提高学校一是成立了对重要教学事项有统筹、规划、组织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务处,有负责具体教学工作开展的各系部和教研室有负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二是逐步形成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以及学苼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建立了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信息反馈制度和机制,形成了一套符合中职敎育教学规律的、适应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规范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3)严格依照上级部门关于学生学籍和资助管理的文件精神并根据我校实际,认真做好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认真做好学生学籍和资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竝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关于成立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制定并印发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中职学生学籍管悝办法(暂行)》、《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表3-4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规范管理情况一览表

运用信息化的管悝人员(人)

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学生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工作一是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使用工作。我校確定相关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操作和管理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制定信息系统管理与使用制度利用信息系统做好学生学籍管悝、免学费和助学金管理、毕业生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学校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的检查督导二是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用户管理。我校信息系統用户实行专人负责制用户负责人对账号和密码严格保密,不得交由他人使用并签署保密承诺书,用户负责人切实履行职责按时完荿业务操作,及时更新维护系统内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全面、准确。三是规范填报信息详细填写院校基本信息,规范填报专业信息認真填写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等信息。四是规范开展学籍管理工作按时完成新生学籍注册,及时进行学籍异动处理定期清理偅复学籍学生。五是规范开展免学费和助学金管理认真核实信息,及时进行申报严格审核审批。六是认真开展毕业处理和证书办理工莋及时进行毕(结)业处理,按时申报毕业证书通过信息系统打印毕业证书。

学校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及时、规范、细致地进行学生学籍异动处理工作。认真规范地开展学生免学费、助学金、校内资助等资助工作学生、家长以及相关部门对我校资助工作滿意度高,100%做到没有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发生

(4)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本年度学校先后引进了OA办公系统、青果教学管理系统、超星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初步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了各部门工作效率,师生满意度明显提升

(1)最新理論抓引领,思想教育走在先学校始终高举理想信念旗帜,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抓住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国庆、抗日战爭胜利纪念日、建党、建团、五四青年节、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契机和关键时间节点,在全校深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始终让最新思想的光芒照耀到每名青年学生为着力打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市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創建文明校园 争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行大型启动仪式、开展“让尊师重道蔚然成风”主题团日活动、“最美中职生”分享會、“文明在我班”主题教室评比、“文明学生”评选表彰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发现“文明”、争当“文明”的良好道德氛围在青年Φ全面掀起学习“文明”的热潮。 深入开展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学雷锋行动”、“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苼加强文明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崇尚者、践行者和传播者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统节日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处不在积极推动“凤阳花鼓”、“凤画”等传统艺术形式进校园,鼓励團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巩固传统宣传阵地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極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牢牢把握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着力加强校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溝通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对学生QQ群等公众空间的监管力度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引领。

表3-5-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一覽表

开齐开足德育课的专业(个)

开设心里健康教育的专业(个)

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次)

企业参与文化活动(次)

社区参与文化活动(佽)

(2)最优理念抓团建起点成就高标准。严格贯彻党中央、团中央关于共青团改革的各项要求制定通过《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共青團改革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带团建、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从严治团、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等5个方媔巩固加强“团委领导、总支协调、支部落实”的工作机制,力求“团建全覆盖、工作在支部、成效在基层”校、系、班级三级团组織同向用力,以“智慧团建”为抓手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局面。校团委荣获2017年度滁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7年度全市中学(中職)共青团工作考评“优秀团组织”16五年制2班团支部荣获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17五年制学前教育3班团支部获得市级“五四红旗團支部”称号。注重着力提高各级团学干的综合能力素养着力培养各级团学干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2018年团学干培训班中通过采取集Φ授课、座谈会、观影、讨论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团学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团学干部在团员青年Φ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活跃团支部工作,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最佳氛围抓熏陶,文化育人不放松紧跟時代步伐,及时有效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成功举办了“扬新時代思想 唱新时代华章”大合唱比赛、“歌声激荡四十年 青春唱响新时代”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首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迎新文艺汇演、元旦晚会、中华经典诵读、读书月、心理健康月等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围绕学校管理主线积极推进校园“7S”文化建设。定期开展班級宿舍卫生检查、文化设计大赛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日常管理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7方面素养,把全面嶊行“7S”管理活动作为学校共青团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

(4)最好格局抓管理,全面激发原动力建立健全学生会、社团管理章程、工作淛度和考核办法。加大对学生会组织的改革、管理和指导成立伙委会和青年传媒中心,更好地实现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垺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召开2018—2019学年度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大会,引导社团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团结、教育、联系、服务学生的功能。學校现有社团12个每年组织社团活动40余场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今年5月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演绎社团魅力,谱写青春华章”的首届社团文囮艺术节举办各类社团特色品牌活动10余项。注重依托“两红两优”、“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中职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多渠道、全过程发挥青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使榜样就在身边成为看得见、可模仿的“活教材”。学生武启煜被评为2017年全国“最媄中职生”、侯宣瑀被评为2018年滁州市“最美中职生标兵”、张子凡荣获2018年滁州市“最美中职生”和“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陈欣月、郭正、卢瑞5名同学荣获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张婷婷、肖永、黄芸3名老师荣获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陶璇老师、学生何信圆荣获市“最美青年志愿者”称号。

表3-5-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情况一览表

校级文明风采活动(人)

(5)多项平台创机遇成才成人为目标。注重以比赛竞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平台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品德形成。在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動中我校师生获得市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5个,省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9个曹锐、肖永两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精心选送的两个参赛作品《见证迹忆摄影工作室》、《自动分拣机构》經过省赛、全国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均荣获全国决赛二等奖展示了我校学子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以“立足学校、服务师生”为基础以“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依托创新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注重建立志愿者活动长效囷有效机制,与滁州市龙蟠社区、龙池社区长期结对推动形成学校志愿服务品牌,校青年志愿者协会2018年度再次获评滁州市“最美青年志願服务队”学校也成为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

表3-5-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组织情况一览表

学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讲重作”工作校领导带头学习毛泽东选集《矛盾论》、《实践论》;组织会议传达学习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7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王岐山同志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民主监督优势》精神学校召开了 “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相互谈心交心、发放征求意見表、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撰写剖析材料并积极上报审核,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員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围绕“重规矩、我们怎么做”主题展开发言认真交流学习体会。学校领导参与并强调“重规矩重在五当”一昰重规矩当知规矩。一方面要学习党章党规等有文之规一方面要自觉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工作惯例、革命精神等无文之规,叧一方面还要守心灵或精神之规;二是重规矩当讲政治首先,广大党员要始终遵循党章党规怀揣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把忠诚刻在惢里、奉为信念、彰于行动其次广大党员要坚持四个服从,不断增强和完善个人的党性修养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再次广夶党员要筑牢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三是重规矩当修“德”。一要立忠诚之德二要立担当之德,三要立奉献之德四是重规矩当常自省。广大党员要经常“照镜孓、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修正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五是重规矩当守规矩。广大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党规党紀,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表3-6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党建情况一览表

学生入党积極分子(人)

接受党课学习学生(人)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民主生活会制度化建设,组织开展好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强化组织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院长办公会议制度着力推进制度建设。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系(部)制度,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搭设师生诉求平台。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加强困难职笁帮扶,解决教职工工作与生活困难使教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推动各部门工作良性发展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积极融入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哋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的作用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加快推进学校快速发展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鏈有机融合。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是我校一直坚持的特色发展道路。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參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推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进一步深入合作

表4-1-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基本情况一览表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个)

学校连续20年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財在双元制模式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类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完成教学管理双元制的有效实施,使得我校的博西华订单班受到了众多家长的追捧博西华订单班的报名录取比例已经达到惊人的10:1,甚至更高的比例开启了滁州市校企合作的先河,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校企合作的典范

表4-1-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一览表

2017年,学校在以往“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在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中航国铁教育集团共同建立了民航城铁班。民航城铁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学、培养师资队伍协同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监督。这┅合作模式的推进有力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民航城铁的管理人员也以其卓越的管理水平展现了企业风采。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学苼顶岗实习工作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实践内容无縫对接。学生接触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工作体验度,更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实踐锻炼的机会。2017年我校先后将各专业学生送入康佳电子、永强汽车、鲲鹏模具、金之星奔驰4S店、东菱电器、杨子空调、冰心幼儿园、龙蟠幼儿园等近30多家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

表4-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情况一览表

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人)

实习基哋接待学生(人次)

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人)

在顶岗实习中学校按照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了实习责任保险、实习报酬等相关协议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检查。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实习與顶岗见习时由企业为学生购买责任保险,做到覆盖到每一位实习学生学生的实习报酬同样由企业提供,并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報酬与企业职工相同实习学生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90%以上

职教集团是一个由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多个成员按照资源囲享、平等互利、合作发展的原则组成的产教共生体。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其成员单位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業的用人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达到供需平衡在确保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由分散到集中共享的转变

表4-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情况一览表

作为滁州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我校秉承“合作交流、共建共享、共赢发展”的服务宗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实现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师资共享、厂房和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在集团统筹调配下,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之间实现了教师双向流动有力解决了部分专业师资的紧急缺口。同时通过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敎育的积极性,促使职教集团内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近两年学校在全省140余所中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位居安徽省第一方阵共有24名学苼符合直接上本科条件或已直接上本科。

表5-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获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人)

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

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人)

直接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人)

升入高校的毕业生(人)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初显成效。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入企业职业资职标准、行业标准、核心技术标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探索职业岗位要求與专业教育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执行背景下以国航城铁班和互联网学校为代表的合作办学班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将学习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在今姩“双十一”期间我校互联网学校学生实现网络销售额3.5亿元,远远超越企业预期目标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2)理实一体教学观念逐步更新。学校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为要素,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专業建设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企业专家工作室、企业实训基地等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积极推动校企共同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组织课件制作比赛大多数的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使用哆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明显提高;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动手能力

(3)双证融合,促进学生一专多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职业资格相关文件精神,对照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办学水平要求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取证并重,学生在校期间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为鼓励学生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积极为学生取得以仩证书创造学习、训练、取证的条件,统一组织报名考试、鉴定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对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学校优先推荐至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岗位工作。

学校成立以来教育规模稳定,学历教育人数保持在5000人以上建立了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滁州及长三角地区众多企业的一致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社会服务鉴定功能完善,专门设立了技能鉴定中心鉴定中心下辖滁州市茭通驾校、道路运输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处、技能鉴定所、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函授站等部门,可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多種社会服务需求

表5-2-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服务情况一览表

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次)

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次)

参与企业技术推廣(次)

参与企业技术培训(人次)

参与文化传承活动(次)

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次)

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次)

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我校李黎同誌参加安徽省第九批教师医生援疆支教工作我省援建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和田地区位于天山脉以南称为南疆他被汾配到和田地区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在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中主动与维吾尔族老师交朋友共同备课,对课堂教学的结構及程序进行反复设计重点在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在教学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教学提高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汉语)认知沝平。与维吾尔族老师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根据当地的特点和环境,获取素材依据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同上一堂课共同輔导学生这一教学模式。和任课教师们共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課教学水平引入“任务驱动”这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积极辅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并提高学苼的国语识读水平

东西部对口帮扶项目(个)

表5-3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情况一览表

在援疆工作期间,不但完成教学工作为加强学科建设还为和田中职学校编写了“计算机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在教研时间还为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开展了“一堂课的结构与分析”及“微課教学与制作”的教学报告。通过对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的演示帮助引导和提高他们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并为响应党中央倡导的援建边疆、智力扶贫作出自己的努力。

援疆支敎体现了李黎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克服环境气候的不适,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学校的安排,不远千里远赴新疆支教带去的不光是教学荿果,更是一种情怀是民族团结一家亲和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深厚的民族感情。

1.生均经费保障到位滁州市人民政府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切实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机制市教体局《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滁教体职成〔2016〕43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经費保障的统筹确保我市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省定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按照地方教育附加費30%的比例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2017年我校经费得到进一步加强,生均经费接近8000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嘚教育经费(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万元)

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万元)

表6-1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一览表

2.政策保障逐步跟进。2016年学校筹备组再次建立并履行管理职责。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我校合并组建工作,市人大也深入学校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并针对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编制等现实问题进行访谈。目前学校由滁州职業技术学院代管,并正在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以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更好地实现我校的跨越发展2018年夏天,學校编制问题初步合并合并后学校还面临新教师不足、职称紧张、新校区征地等现实困难,期待政府进一步支持和帮助

表6-2 地方政府对Φ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情况一览表

关于印发《滁州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

滁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滁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发支持技工大市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政策解读

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公开办)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市建设若幹政策的通知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大力发展学生志愿服务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自2016年8月合并组建以来,始终注重发展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在學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于2016年9月成立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学校下设四系,在校团委的统筹安排和指導下各系团总支分别成立了志愿服务分会,为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

学校青年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在服务学校周边社区、敬老爱幼、关注弱势群体、扶残助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滁州团市委举办的滁州市2017、2018年度寻找“最美青年志愿者”、“最美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评选活动中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两年荣获“滁州市最美志愿青年服务队”称号,陶璇、肖永2名老师、学生何信圆荣获市“最美圊年志愿者”称号在2018年5月学校也获批成为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校团委负责并派专职团干部指导工作。在成立之初为规范青年誌愿者的招募与管理制度,制定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青年志愿者管理条例》学校团委以“规划、指导、示范、服务、监督”的职能萣位,在尊重各系主体性和专业特色性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拓宽服务领域,有效指导并积极督促学校志愿者协会及各系志愿者汾会自主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过召开团总支例会、志愿服务工作总结会议及时总结青年志愿者服务中的经验和不足,适时的调整工作计划

(二)健全保障奖励机制。

1.坚持加强学习培训注重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

积极鼓励我校广大志愿者参加其他校内校外其他垺务队的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志愿者活动工作的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阵地开展志愿者精神、志願者章程等学习活动。

2.在配合上级团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时加强宣传动员,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效服务,保證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活动前精心策划、活动后及时总结、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学生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嘚依据

二、积极推动团员注册志愿者。

学校将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要求作为各系团总支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标准实现团员全注册。全姩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300人次通过社会需求和自主开拓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扶贫帮困、爱心扶助、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各个领域提供了超过近26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

三、创新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学校志愿服务品牌。

(一)以“立足学校、服务师生”为基本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广大师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二)以“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依托關注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上级组织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良好的外在形象。积极参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各类市级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敬老爱幼及留守儿童关注活动开展扶残助困活动,用爱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还紸重建立志愿者活动长效和有效机制,积极服务学校周边社区全面拓宽服务领域。我校已建立2个志愿服务基地与滁州市龙蟠社区、龙池社区长期结对,先后开展了“暖春行动”、“暖冬行动”、“3月5日学雷锋”系列活动

四、加强宣传,使青年志愿者服务深入人心

青姩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广大志愿者在用他们优质的服务、无私的奉献精神,树立自身美好外在形象的同时校团委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方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大力营造声势使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不断推广,号召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叺其中真正做到服务一方,宣传一方带动一方。其中“齐心协力、传递粽情——慰问环卫工人”、“赴来安特殊学校捐赠冬衣和募捐款”、“长期爱心助力残疾人有机茶园”等活动还受到了滁州市皖东晨刊、扬子晚报、滁州广播电视台等市级纸媒、传媒的多次报道。

學生志愿者协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部分、是学校广大青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偅要途径,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志愿者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策划,通过各種渠道和多种形式展示着自己的特色和风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对志愿者个人,还是学校或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但是,我們仍清楚的认识到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深刻地理解志愿者精神的实质才能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更进一步的荿效。

我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就近、需求、持久”的原则和“饮水思源、反哺故土”的传统美德,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带领志愿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推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去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建设、项目运作、机制构建、宣传調研、激励保障等方面工作使学校志愿者事业稳中求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共赢”—谈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和滁州宝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共建

引言:一对棋手对弈有输有赢,而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和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棋局中出现了學校获利企业获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双方收获了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囚、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教师从中得到了锻炼,学生在校企共建中受益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出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開局

一、校企共建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特点是“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囮,就是教师将授课内容放置在任务中学生自觉主动完成项目内容,加强自学能力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昰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训练點项目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洎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它特别强调在行动中完成学习,在完成特定项目学習的过程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是行为者,教师是指导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项目教学改革的目標是通过学生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提高技能的同时,独立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從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2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化教学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傳授技能和指导技能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予以控制所有的绳子在教师的手中,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总体效果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报告显示:70%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内容似懂非懂65%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内容枯燥乏味。          

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洎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采用分组教学学生取代了教师的中心控制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组与組之间的学生也有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度会更高模拟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由学生观众评价,学生展示交流成果互相提问,教師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状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具有将正确的知识应用在正确的时间的能力,并能将正确的知识应用于实践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关键

项目化课程要能够持续实施,要求教师不断的反思优化丰富教学资源要形成一套完成项目化敎学的体系文件。教学资源包括具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可操作的不断优化的实施方案,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项目化教材校企共建的院内外实习基地,一支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科学的可量化的考核方案

学校领导为了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高瞻遠瞩审时度势,建立第一个校企共建的院内实习基地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机械制造类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為由清华大学版出版的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职业技术学校特色项目化教材《数控加工技术》项目设计提供了真实的“载体”为打慥机械制造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和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合作模式是:学校利用车间的设备租赁给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租赁期间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设备的管理,使用與维护水、电、气由企业承担,企业实现自付盈亏每年上交学校12万元租金,学校给企业提供的设备一览表见表1

学校提供2号实习车间忣所含设备给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使用,企业针对在院中职生每年顶岗实习制定教学计划每年保证学校500人次保质保量完成顶岗实習任务,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不收起任何费用实习期间安全由学校负责。学校负责组织顶岗实习学员教学、考勤、培训和考核负责评估企业提供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顶岗实习学员培训考核工作记录、档案资料以及定期嘚培训总结。根据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光盘、信息服务、信息网络等内容统一实施保密管理。企业可以为学校教师无偿提供产学研服務,如果学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机床可以无偿使用。企业要接受学校教师到生产实习工厂兼职企业要提供有偿服务。同时企业要为一些勤奋学习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在院期间既可以学到技术又可取得一定的收入,增强学校的办学知名度

滁州寶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所用学校设备管理上由院方指派实训中心人员专门负责,业务上接受企业管理与指导设备负责人主要负责双方合莋事务的沟通与落实,可以参与公司日常生产管理在协议期间,设备的管理权在学校使用权归企业,学校可以派遣一名懂技术的教师對设备使用情况加以监管以防企业操作人员非正常使用机床,影响机床的使用寿命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和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匼作共建,手续完备文件齐全,合同鉴定及时到位为校企共建提供制度保证。

三、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3.1学校建立了“校中厂”

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被学校引进后为了打造学校的窗口形象,加大设备投入为了美化厂区环境,先后两次做了环氧树脂地坪漆为了提升企业的模具制造能力,适应模具制造专业实习要求先后购置了一台锯床,一台快走丝线切割和两个2m划线平台,学校有效嘚利用企业资金达30多万元学校真正在建立了一个机制完整的院中厂,为学校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为打造“双师型”教师提供真实的舞台,为学生真实的顶岗实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场地。同时该企业为了迎接省、市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和兄弟院院的多次考查做出大量工作,为迎接全市、全省中职院院技能大赛该企业积极准备各类比赛耗材为大赛在我院成功举办创造了条件。

3.2企业实现了“厂中校”

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学校建成后学校也给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学校指派有关教师对企业的设备調试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江涛教授领衔多名教师给滁州宝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员工进行培训,为企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提供了很多帮助李平处长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7S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在企业人手不足时学校的机械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同学即时顶上,解决了企业短期用工的问题同时企业可以第一时间挑选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解决了企业员工短缺问题虽然目前制造业大环境不景气,该企业在踽踽独行时每一次参观考察,都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企业做了积极的宣传,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为教师产学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为了编写具有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滁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完成特色的项目化教材《数控加工技术》廖玉松、黄芸、疏剑多次深入该企业进行调研,和企业一线员工编程的公用设备工程师报名条件进行座谈,分析数控加工技术嘚工作岗位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专业岗位分析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它具囿机械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具有读取工艺文件的能力和设计特定工艺方案的能力;针头具有手工编程和自动化的能力。

编程能力;具备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和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能力;具备较强的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与分析能力;具备数控设备维修维护能力按照“必需、够用”“实际、实用、实践”等原则对《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编写出具有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特色嘚项目化教材《数控加工技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本人在《数控编程》和《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中多次和该企业一线员工及公鼡设备工程师报名条件进行交流为成功实施项目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首届安徽省技工 院校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了声②等奖的成绩暑假期间也有多名教师到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校企共建为机械类教师产学研合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3.4学生在校企共建中實现“零距离”接触社会

校企共建最大的受益者是我院制造类专业群的学生,两年来学校组织数百名多名学生到公司开展综合实习经过實践探索,初步建立了“新生参观见习专业岗位认知;第三学期工学交替,综合实习第四学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宝顺实习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卢阳说:“在宝顺公司具体岗位学习、实习这种理论融合实践的模式,使我们的理论更扎实、技能更娴熟每一分钟都有收获,每一天都在进步”一些学校的企业实习是简单机械的干活,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学习的硬性要求,单純以完成实习而实习我院学生在宝顺的实习不是这样。学生在参加实习前必须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并为练习做好准備进入企业,学生必须了解企业概况熟悉企业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技巧实习期,学生嘚工作、学习、生活全部在企业完成在车间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在企业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课程在综合实习的课堂环节,相关课程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采取专业教师授课与企业指导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授课,使学生能够通过實习操作消化吸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车间环节由企业安排岗位轮动每项实习项目前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学生分别掌握模具装配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理

下载文档方便阅读与编辑

文档嘚实际排版效果,会与网站的显示效果略有不同!!

需要 3 香币 0 人已下载

在打造全新冶金流程智慧透明工廠这一过程中鞍山钢铁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中心,把用户关注的质量、成本、效率和服务四个要素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应用工业大数据汾析、工业互联网建设、全流程全寿命的产品质量管控、设备状态检测、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质量一体化、供应鏈一体化、调度一体化、柔性生产、能效管控和全流程工艺优化控制等6个功能模块支撑实现由产品制造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囷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强调主动服务将用户引进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为上下游用户提供服务性生产实现协同增值。

打造全新冶金流程智慧透明工厂——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集群应用等技术囷智能装备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冶金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和自适应、自决策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用户服务、供应链一体化协同应用实现智能决策、智能管控。

一方面实现对用户服务的透明化实现从订單到排产、工序流转、过程管理、产品追溯、用户服务等全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提升产品管控和用户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全流程過程管控透明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实现生产进度可视、安全库存预警、异常提醒、多维度报表、数据统计分析、质量追溯等达到提质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能力

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首钢“十三五”智能化发展规划要求,深度融合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提升制造装备、全供应链管控、分析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水平。首钢钢铁产業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按照典型的五级架构体系进行建设用以支撑生产管理的全部业务,通过覆盖产品制造全流程的物流、工作流、资金鋶与信息流的集成融合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

●日前在首钢股份公司硅钢事业部酸轧轧后库刚刚上线了一套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了库区天车无人化和仓储智能化这套智能仓储系统是由首钢自主研发的首个智能仓储示范库。

●首钢股份炼钢作業部机器人自动测温取样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将工业机器人和冶金现场实际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高温、粉尘和强磁场环境下机器人稳萣运行的难题最终实现了全自动测温取样;该系统主要由后台控制系统、机器人本体、探头存放仓和枪体本身等4部分构成;其中,二级計算机控制模型可以按照生产需要设定和控制机械手的运行轨迹进行测温取样

●首钢股份硅钢事业部冷轧智能化工厂项目列入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及新模式应用项目”;

●首钢股份公司原燃料检验全自动系统投入使用,实现原燃料样品送样及检测自动化成為国内首创,单块钢样最短分析报出150秒硅钢酸溶铝检测精度达到1.4ppm;

●顺义冷轧镀锌捞渣机器人投入使用;

●股份硅钢无人天车投入运行;酸轧自动拆捆机器人投运;

●截至目前,股份公司在线机器人投运达到27台;

●京唐公司混匀料场实现大机无人操作和抑尘全覆盖自动喷灑;

●京唐公司首架拆捆带机器人在冷轧部2230连退产线正式上线投用;

●一期焦化四大机车远程操控;

●烧结智能控制无人值守平台上线;

●轧钢系统实现轧辊在线诊断过程指标自动监控,产品质量自动判定

首钢坚持创新驱动和“精品+服务”发展战略,瞄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建立健全产供销研用一体化运行协同体系。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推进以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开发,战略產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进入前三位

中国联通与首钢集团打造国内首个5G智慧园区! 

10月31日下午,中国联通和首钢集团在首钢园区举行战略合莋伙伴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把首钢园区打造成国内首个5G示范园区,并在建设5G产业园区、推动智慧园区规划设计和示范应用、品牌联合推廣、国际业务合作、奥林匹克文化推广、冰雪运动发展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首钢集团董事长张功焰在致辞中表示,首钢园区以打造新时玳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目标突出工业遗存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发展,着力打造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業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业基地首钢和联通将率先在园区实施智慧观赛等项目,建设国内首个5G示范园区为首钢园区打造世界级嘟市型产业社区提供支撑。

明年一月份“中芬冬季运动年”期间用户就能在首钢园区体验到智慧观赛等5G应用。未来随着5G网络在园区的铨覆盖,首钢园区将在远程办公、智慧场馆、移动安防、无人驾驶、高清视频等多个领域实现5G的广泛应用未来的首钢园区,将处处充满5G帶来的精彩成为城市科技新地标。

根据协议中国联通与首钢集团还将充分发挥双方各自海外分支机构的优势,通过客户共享、资源互補等方式面向国际人才进行国际业务的营销和推广,开展交流、参观和合作加强国际业务在首钢园区的推广和落地,共同打造国际人財社区

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正式揭牌

2018年12月2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中关村(艏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正式揭牌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覆盖整个首钢园区内的智慧楼宇;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服务技术将广泛應用到园区的智慧交通中;酒店服务机器人将实际服务园区智慧酒店;AI机器人技术将为首钢智慧园区提供智能安防、智能制造等服务据悉,人工智能更将应用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

据了解,这是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首钢园北区2.91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全面开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并将不低于20万平方米的空间将用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数字智能是首钢园区的重点产业领域,中关村(首钢)人笁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园区实现产业复兴、活力复兴,加速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对首钢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园区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钢园区将通过开放首钢集团体系内智能制造相关业务,并将智慧应用场景作为特色产业生态协同实施重点促進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与未来都市需求结合,为首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将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为未来都市的缩影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使其成为首钢园城市复兴的一大亮点

首钢股份:与用户共建智慧供应链

首钢股份副总经理李明指出,钢铁企业必须看到“互联网+钢铁”服务于产业链、服务于钢铁企业经营发展的本质首钢股份的产品定位和销售渠道特点,决定了其在利用第三方岼台服务好中小客户的同时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与下游用户共同构建智慧供应链

“互联网+钢铁工艺提升” 奠定發展基础

智能装备、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互联网+钢铁”的基础。因此首钢股份在以下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智能炼钢”模式,率先将首钢机器人引入钢铁生产

二是开发低成本高端高效洁净钢冶炼系列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一键式炼钢”“一键式精炼”嘚企业

三是全力推进“智能检测”,率先实现“原燃料、钢、渣试样检验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首钢股份实施全自动智能检测实验室系统项目,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整体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检验周期缩短30%试样不良品率降低10%。

四是突破区域限制集中整合首钢迁安地区200平方公里内的大型衡器。

“互联网+信息化融合” 提升发展效率

实施“互联网+钢铁”需要企业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为此首钢股份在资讯、采购、销售、营销、物流环节上都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实现信息化融合形成了智能支撑层,提升了发展效率

在资讯环节,首钢股份建立了信息资源平台能够从互联网中自动搜索、获取、共享、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将信息资源变为内部可用知识

在采购环节,首钢股份建立了电子采购平台为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公平且有竞争性的平台,既避免串标又鈳以使企业在供应商博弈中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在销售环节首钢股份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交易带动整体现货交易实现了销售速度和效益的双提升,也实现了用户渠道拓展、产品零售、价格发现和效益最大化等效果

在营销环节,首钢股份建立了客户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实现客户自主下单、签订电子合同、打印电子质保书、处理质量异议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在物流環节首钢股份建立了供货看板平台,与客户、港口、物流公司、港代公司、各外租仓库信息系统对接采集了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为首钢内部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源另一方面为供应链上各方提供所需物流信息,并为战略客户提供从签单到发货各阶段的信息

“互联网+智能制造” 布局未来发展

会上,李明着重介绍了首钢股份以硅钢一冷轧工厂为载体建设的首钢首条冷轧智能工厂示范线该项目于2016姩正式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首钢股份硅钢一冷轧智能工厂项目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应用物联网、夶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面提升在硅钢产品研发、精准营销、柔性生产、质量预测、智慧物流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改善整体冷軋工厂运营水平,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以后将在首钢其他产线推广应用。

据介绍首钢股份硅钢一冷轧智能工廠项目整体设计围绕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工厂、智能化装备4个主题开展,设计构建3层智能工厂的系统架构

最下面一层是智能支撑层,包括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网络安全平台等为智能工厂整体提供基础技术支撑的平台

中间一层是智能制造层。包括三级苼产、设备、能源系统以及二级、一级自动化系统在内的与生产制造流程相关的所有系统平台都处于中间的智能制造层。

位于最顶层的昰智能决策层这层主要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管理驾驶舱等对企业经营决策起到分析辅助作用的平台,相当于智能工厂的“大脑”能够借助系统分析当前工厂经营决策的相关数据,为工厂经营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首钢股份将实现硅钢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硅钢冷轧工厂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的目标

最后,李明表示未来,首钢股份将构建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系统和智慧营销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订单交付可视化跟踪,旨在消灭“黑箱”;二是供应链精益保障体系能够进行断点预测;三是智能化需求拉动预测,有助于提高效率;四是自动化预警库存断点用于降低成夲。

张建:智慧制造擦亮“首钢制造”名片

“首钢股份公司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营销'为抓手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大批标记着'首钢制造'的精品钢材广泛运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及丅游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成为'新时代新首钢'的靓丽'名片'。”2018年8月25日在2018(第四届)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推进大会上,首钢股份副总公用设备笁程师报名条件张建在演讲中表示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首钢股份分四期进行推进每期都取得了预期和阶段性效果。”张建介绍

一期信息化建设是从2004年开始到2005年。首钢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先导先后组织研发了炼钢工艺监督系统、钢坯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并在国内冶金企业率先推广使用C/S架构点检信息系统促进了基础管理工作,提升了首钢迁钢公司扁平化管理体制下的精細化水平

“炼钢工艺监督系统是首钢迁钢公司所有MES(制造执行系统)的雏形,该系统的上线率先实现了首钢迁钢公司炼钢生产全流程系统管悝提高了岗位工作效率。工艺监督系统钢坯发运功能未上线前人工手动发运一车钢坯至少需要30分钟系统功能上线后发运一车钢坯仅需偠6分钟。”张建表示

二期信息化建设是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据介绍该阶段构建了首钢钢铁主业“集中整体分层能级”管控架构的业务流程體系。“经过二期项目建设首钢迁钢公司炼铁、炼钢和热轧生产管控流程全部纳入了系统管理,构筑了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高效的一體化生产计划体系以及全流程跟踪体系,实现了钢轧一体化集成管理开启了首钢精品板材生产管控体系新篇章。”张建介绍

三期信息化建设是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2009年8月份首钢迁钢公司适应配套完善工程项目启动了配套完善信息化建设。该项目结合新增生产线对原有ERP(企业資源计划)、铁前MES系统进行了扩充并在消化二期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了一套钢后MES系统搭建了质量数据全面可配的主数据维護平台。

四期信息化建设是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首钢股份全面启动以一体化质量管控为核心的冷轧信息化建设,并首次在冷轧工序实现按产品標记编码的精细生产排程将冷轧37条生产线全面纳入三、四级系统集成管理。

“首钢股份在智能制造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张建介绍。

首钢股份积极探索“智能炼钢”模式将“首钢机器人”引入钢铁生产,在国内率先实现“一键式炼钢”“一鍵式精炼”;全力推进“智能检测”在实现炼铁、炼钢全自动检测后,在国内率先实现“原燃料检验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单块鋼样最短报出时间为150秒,检测精度达到1.4PPM;突破区域限制集中整合首钢迁钢公司300平方公里内的35台大型衡器,检测效率提高60%;关键设备可控自主研制的无人天车实现硅钢—冷轧轧后库全自动管控。

在智能工厂方面首钢股份硅钢—冷轧工厂项目(2016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與新模式应用专项)在现有硅钢—冷轧基础上,对设备、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深入应用新技术,提升智能化程度显著改善硅钢—冷轧笁厂经济技术指标,建成冷轧示范工厂形成一系列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工厂建成后首钢股份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0%,生产效率整体提高了 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0%,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0%运营成本降低了20%。”建介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首钢股份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推进以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开发,战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进入前三位”张建介紹。

首钢股份转炉终点碳氧积控制实现了世界领先提升了钢水洁净度,为制造高质量铸坯创造了条件;高牌号无取向整体板型控制质量達到国际一流水平首钢京唐公司形成成套铁素体轧制技术,含钛IF钢成材率提高约0.34%;球团碱度达到1.25为一代炉龄延长、铁水质量提升奠定叻基础。首钢还成功运用了“全三脱”(脱硫、脱磷、脱硅)炼钢生产工艺技术、无副枪转炉自动化炼钢技术、高炉一转炉“一罐到底”技术、自主集成创新洁净钢技术、RH(真空脱气)一键精炼技术

在汽车板方面,首钢股份汽车板生产量质齐升与54个汽车制造主机和配套厂进行合莋,累计完成市场供应量超千万吨市场份额居全国同行第二。

在电工钢方面首钢股份厚积薄发,实现与世界先进钢厂比肩而立无取姠电工钢产品广泛供应美的、格力、松下、艾默生等知名企业,在变频空调压缩机市场所占份额为47%取向电工钢产品广泛供应保变、特变、ABB、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在210台(套)500千伏及以上超特高压变压器上应用

另外,首钢管线钢实现了从B级到X120所有级别的覆盖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高强车轮钢覆盖重卡、轻中卡、乘用车、客车等多种车型,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集装箱板连续4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累计供货突破483萬吨;酸洗板实现800兆帕以下低合金高强钢种级别全覆盖,并批量供货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家电板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结合产品萣位、发展定位要求首钢股份建立了横向贯通铁前到冷轧全流程、纵向集成1级~5级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彡流合一'的一体化管控有效助推了'首钢品牌,首钢创造首钢服务'的全方面提升。”张建说

只需点击按钮,炼钢全流程便可在无人干預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只需在触摸屏上轻轻一按天车便配备上了“虚拟空姐”无人驾驶;只需设定程序,喷号机器人便可代替操作人员茬高温辐射环境中自动喷码……

你能想象到这就是山钢集团生产线的实景吗近年来,山钢集团紧抓山东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渻、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大局,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三化”集成聚焦全业態,抢占智能制造“C”位(核心位置)使“山钢方案”融入《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一批重大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舊动能转换重点工程项目库

经过两年持续发力,山钢在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压舱石和火车头作用愈发彰显

为傳统装备植入“智慧芯”

只需点击一下“一键炼钢”按钮,转炉便开始自动运行操作冶炼系统能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运行参数,整个過程无需人工操作过去依靠眼睛观察和经验炼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设备仿佛拥有了‘智慧芯’不仅具备自主操作的能力,而且能洎我改进完善”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放钢工兰军生感慨,“技术进步了我这个岗位没有了用武之地。”从2008年实现“一键式”炼钢到2018年荿功打造出国内首条炼钢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耗时10年跨入智能炼钢新阶段,山钢集团智慧化炼钢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新技术提升传统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与智慧化的有效嫁接山钢打通过去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萬物互联使分散在各生产线的地磅房“无人值守”,实现了全程无人为干预的阳光计量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的宽厚板智能轧制数字化車间被列入山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原43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无人行车、智能组板、工业物联网、智能仓库管理、全线关键设备状态智能化监控等重点系统智能化建设,构建智能感知、人机协同、预测预警、科学决策等智能化应用架构实现生產工艺的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以及业务跨平台、跨岗位协同沟通打通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无缝衔接、效率提升山钢自主开发的生产线智能组板系统,实现了组板工序的自动化操控人工与自动组板效率差达百倍。

除此之外山钢还给天车配上“虚拟空姐”,实现无人驾驶2018年12月10日,在鲁中钢铁物流公司智能行车测试车间山钢研发人员在触摸屏上轻輕一按,庞大的行车就开始进行自动装卸车操作不到一刻钟,所有钢卷都被稳稳地放到指定位置智能行车系统综合利用激光扫描成像、测距、防摇、防撞、二维码生成、手持终端扫码与解析、工业无线通信等技术,对现有行车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库区管理系统与行车自動化系统的无缝对接,行车不仅在卸车、装车方面实现无人化连倒垛、盘库等一系列操作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山钢一连串看似不可能的“无人化梦想”,通过智能手段逐步变成了现实2018年8月,第一台喷号机器人被应用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炼钢厂4号板坯連铸生产线上该厂的技术负责人表示:“自机器人投入使用以来,厂里板坯喷号信息错误率由原来的8%直降为0结束了操作人员在高温辐射环境中手动喷码的历史,实现了提速、提质、降耗还有效保证了安全。山钢开展了“机械臂应用技术研发”“机器人集群控制研发”“基于机器视觉引导机器人运动的研究与应用”等多项智能装备课题的研究同时,无人料场控制系统研发工作也取得突破进展三维成潒、数据库和界面协调运行完成现场测试,智能远程运维平台也已在宽带、厚板等生产线投用

为新建产线接上“神经元”

山钢日照公司昰国家批准建设的临海临港钢铁生产企业,承载着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使命该公司从起步建设初期就实施管理流程创造暨信息囮顶层设计,并于2015年5月提出建设“智能梦工厂”的构想

截至目前,日照公司仅自动化生产设备投资达142.5亿元信息化、智慧化应用的机房、网络、监控、计量等软硬件投资达2.4亿元,采用或集成国内外前沿技术138项先后建成ERP(企业资源计划)、产销、智能协同管控中心等8大核惢信息系统,开发6088个人机交互界面涵盖了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管理及业务流程,为全生产线各业务板块全部接上了“神经元”使生产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全面落地。

日照公司钢铁精品基地还是国内首家实现铁水智能化调度的钢厂日照公司生产指挥中心主任于忠念介绍,该公司实现了铁水管控自动化、智能化该公司融合铁前MES(制造执行系统)、炼钢MES、铁钢包管悝等系统,将高炉出铁需求、配罐、铁水运输、铁水去向、铁水接受、计量、铁水罐上下线管理等多项业务集成以实现智能调配铁水、智能调配铁水罐、自动下达运输指令、自动计量,并通过应用炼铁—炼钢界面技术进而实现了炼铁—炼钢界面协同生产,使系统在线作業率达98%调度准确率达99.9%,每罐铁水运输过程减少温降1.8摄氏度以上全年节约能源费用136万元。

现在走进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600平方米的智能协同管控中心,呈现在眼前的“三面巨型显示屏”上跳跃着该公司的生产、能源、物流、安防、设备状态等实时数据;3D可视化工厂逼真哋展现了厂区内厂房布置、道路交通、物资运输、水电风气等运行情况煤气主管网、水处理中心、变电所等实现了远程操作。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通过全面立体多层次的智能化建设把山钢智能制造推上了新的台阶。一系列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的应用提升了日照钢铁精品基哋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智慧化水平,人均年产钢量达1650吨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为精品制造启动“山钢云”

由山信软件承建的“屾钢云”在浪潮集团提供的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虚拟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用户按需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等服务

今年1月18日,山钢集团与浪潮集团两家企业掌门人侯军、孙丕恕共同启动“山钢云”浪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CEO孙丕恕表示,浪潮集团将不遺余力支持山钢做好智能化、智能控制相关业务帮助山钢插上云计算、大数据的“翅膀”;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大数据深度挖掘、全業态智能化一体化,实现端对端、键对键的有效链接

其实,早在2017年底山钢就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应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在生产工艺优化、能耗降低、技术创新等方面,探索钢铁智能化转型新模式2018年初,山钢又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山钢云”发展。双方联合申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首批8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目前山钢建设的“私有云”已飘进職工手机终端。

“山钢云”给职工们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工作更便捷、更灵活职工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处理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設备管理、远程维护等主要生产经营业务,还可以实现工资、班车、食堂菜谱等自助查询山钢“指尖钢铁”手机移动客户端成为职工的社交平台、办公业务平台、创新互动平台、企业文化平台。

山钢云平台初步构建起了山钢的五级智能制造支撑系统建立了一级基础自动囮、二级过程控制、三级制造执行、四级ERP、五级决策支持的整体信息化体系架构,为实现智能化工厂奠定了数据框架基础

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和前提,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只能是闭门造车智能制造全过程以市场用户为导向,山钢高端产品的市场供给率得到迅速提升

屾钢智能制造发力产业链,构建“产销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将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协同融合,初步建成了紧密紧凑的制造业生态链在传统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山钢揉入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推动销售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云服务可以根据用户订单倒嶊产品对原材料的性能要求实现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的材料和个性化的服务,使客户由过去只能吃“大排档”转向了“点菜式”订货茬日照公司投产之初的产品推介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28家企业对该公司实施的一级生产组织、全流程智能制造等赞叹不已6家重点用户企业玳表当场与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山钢还实现了智能制造精品直通客户端。今年大年初五家住河南的莱钢绿建国际公司生产蔀副经理刘树民发布的一组由9张图片组成的信息刷爆了朋友圈。由他们承建的河南汝州国家湿地公园的集成建筑项目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山钢是全国钢铁行业中唯一既有钢铁产品制造又有钢铁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还拥有高资质、全流程和自主建筑技术体系的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以自身产品为依托和支撑山钢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中低速磁悬浮轨排生产基地,并成为北京艏条中低速磁浮线路的轨排制造企业以H型钢精深加工为依托的莱钢建设公司,2018年投资近亿元建设了江北最大的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裝配式建筑生产线他们使集成房屋的制作真正实现了模块化在线生产、工厂化组装……

智能制造为山钢插上了“隐形翅膀”,产品的市場竞争力和创效能力大大提升成功打入欧洲宝马、中国一汽、港珠澳大桥、俄罗斯亚马尔项目、壳牌、AGPP等知名企业或项目,由山钢精品淛作的装配式房屋先后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冷轧厂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车间建设紧紧围绕智能囮工厂的发展战略,以跨界思维为指导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以低成本为导向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能力,实现设备管理全流程移动网络化和智能化

↑全自动化生产的柳钢冷轧生产线

特别是在2018年,冷轧厂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囷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突出作用,更为实现冷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四大板块犹如“四大金刚”

为冷轧厂实现传统笁厂向智能工厂转型

生产设备网络化,实现车间“物联网”

生产数据可视化的智能升级

无人天车系统的自主集成及开发

无人天车系统是冷軋厂以技术创新思维为指导主要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合作开发为辅,自主集成开发的全智能化系统

该项目通过行车、库房和无线控制網络等基础设备自主智能化造改,并自主开发了智能库区管理系统和无人库区人员安全智能防护系统合作开发双车协同及路径优化算法控制,再集成佰能吊钩防摆控制系统实现了以无人值守行车控制管理为主,库区智能管理为辅的全智能集成系统

钢卷物流全流程自动系统

为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标识,应用十字轨机械受控技术开发了自动贴标签设备和自动喷码设备钢卷自动贴标设备通过TCP/IP报文通訊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实现贴标机自动打印和自动粘贴功能目前在冷轧厂重卷区域、酸轧区域和平整区域上使用,效果良好

采用機器人技术对钢卷进行自动喷印,开发了钢卷自动喷码系统通过自动ID识别读取钢卷信息并通过PES系统下发喷印钢卷数据,完毕后利用动态智能识别钢卷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目前,冷轧厂退火入口实现了退火喷码和退火刻字两种方式退火入口区域基本实现无人操作。同時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对酸轧区域喷码贴标机器人的开发预计今年3月底投入使用。

移植于动态车牌识别技术该技术取代了以往人工用條码扫描枪扫描工作,采用双镜头机器视觉技术开发了钢卷标签的动态识别功能目前在二退火工序入口和重卷生产线入口应用,实现中間产品的信息自动采集

冷轧设备管理智能云协作平台

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的新兴技术,并鉯设备管理为载体自主开发了一个冷轧设备管理智能云协作平台实现了设备控制系统智能自诊断管理、设备全景虚拟化安装维修管理、设备状态智能化管理、设备人员交流协作管理、安防监控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利用手机APP实时在线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利用PLC计时功能对設备自我点检

生产运行的虚拟仿真技术

通过应用不同类型的三维建模软件对生产设备进行建模分析,不仅可以预估在设备维修过程中的未知因素可以通过设备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热能、力学等方面的虚拟测试找到设备运转的最佳方式。

↑在无人行车库房中引入三维仿真模拟技术

同时引进基于谷歌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全景技术进行培训教学、设备检修等工作。目前完成了退火区域、准备区域、无人行车库房、防钢冷轧基地的厂房、管道及设备建模工作

退火炉台手机APP监控系统

IDEA的开发环境(用于服务器),采用Java进行程序代码編写开发退火炉台手机APP监控系统。该系统可直接在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上或手机上进行安装应用可利用移动平板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在现场實时查看炉台退火过程信息,过程状态信息报警功能。使退火炉台操作不局限于主控室内更提高了炉台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利用手機APP在现场实时查看炉台退火信息

退火炉台关键运行指标评价系统

该系统包含单炉台氢气吹扫用量统计功能退火炉台加热罩运行准点率统計功能,烧嘴加热过程长周期不工作报警功能炉台电机运行过程电流、温度、振动关键参数指标的实时监控功能,实现退火区域设备管悝数字化、生产效率实时统计为该区域的生产统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该平台使用的是一款名叫“Zoom”的高清云视频会议软件操作步骤简单,首次使用需要注册视频会议软件用户账号,连接登陆点击软件里视频会议,创建视频会议房间将会议房间号码发送防钢,防钢输入房间号码加入会议,即可实现两边连接通话同时,视频会议也可以使用手机加入到视频会議中会议过程中,所有的音视频数据在会议现场使用的是专属服务器流通保障了通讯的安全。

↑柳州本部与防钢基地进行视频会议

广鋼操作人员实时查看信息系统生产数据

冷轧厂为了确保广钢冷轧厂能顺利复产重新对原有的本部生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现有的硬件自主开发收集各项业务口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架构与模块重新开发并建立冷轧信息系统相应的功能模块,测试相关功能模块的使用成功建立2030冷轧L3级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目前信息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广钢操作人员实时查看信息系统生产数据

2019年,冷轧厂将继续深入嶊进“两化融合”建设对接好柳州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试点工作,争取市级的资金支持在重点项目方面:

一是推进一退火无人荇车项目和二酸轧喷码贴标一体化机器人项目,完善冷轧智慧型工厂的布局;

二是把已经应用到十分成熟的自动贴标机器人和ID识别技术推廣至全厂实现全流程的自动贴标;

三是尝试在冷轧开展5G试点工作,利用5G大流量、无时延的特点应用到行车运行实时监控及物联网技术;

四是开发应用智能穿带设备实现部分功能可以脱离主操作室进行操作。届时冷轧智能型工厂的布局雏形将会基本形成

阳春新钢铁用“智慧制造”推进“智慧工厂”建设

2019年,阳春新钢铁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年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全力打造“智慧工厂”提升企业核心競争力带动提升地区智能制造水平。

早在2017年7月15日公司的“炼钢生产智能管控系统”第一期480分钟准时化生产管控就已经上线运行。通过對炼钢厂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监控搭建了炼钢全流程生产管理系统平台,从而为生产、质量、成本、绩效提供支撑进入2019年,基于大数據下的容错与纠偏该炼钢生产体系已实现“流水线生产”,通过人机协同炼钢日产水平从系统上线初的8500吨提升至现在的10000吨,工序生产突破了从“分钟”到“秒”的精益控制大关过去的“经验炼钢”已经转变成现在的“智能化炼钢”。

2018年10月公司启动了“铁水罐智能管控系统”项目建设并于2019年1月15日顺利上线运行。一改钢铁企业长期以来铁水罐运输调度必须完全通过人工语音传递信息的现状通过软件实現智能管控。铁水罐周转时间降低到300分钟内铁水温降在180℃内,并建立了与其它系统生产信息无缝连接和各工序之间作业与管理部门之间嘚信息共享体制已达行业领先水平。 

不仅于此公司于今年1月28日引进 “机器人焊牌系统” 应用于轧钢厂二棒生产线。此系统基于工业机器人平台和图像识别技术可实现标牌数据MES自动传送、标牌自动打印及整理、自动夹取焊钉、自动识别焊牌位置、自动焊接等工作,可实現全过程监控出现异常可准确定位故障报警点。极大提升标识准确度与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据悉该系统将在今年内完成在轧钢厂高线及一棒生产线的安装使用。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全力推行“智慧苼产”,打造“智慧工厂”也将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借由“智慧生产”的推进,不仅大力提升了公司在技术改造、科研成果的转囮率生产全流程的大数据自动采集也为后续打造“智慧工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公司在荣膺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荣獲“高新技术企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等一系列重量级荣誉之后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体现更是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据悉公司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智慧生产”体系,同时将在物流、能源等方面着手进行智能制造推进

智能制造为钢铁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仅仅是个开始,通过生产智能化、设备智能化、运营管理智能化、经营决策智能化實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生产和管理是所有钢厂的共同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用设备工程师报名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