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优步一经注册过滴滴保险会赔吗保险公司拒赔,你中招了吗

在2016年6月29日没事干,注册了滴滴和优步。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用这个车跑单。到7月7日共加油共260+266=526元,共行驶738公里。

滴滴就是个骗人的乘客投诉就扣钱

跑了三天,有同感,太坑,注册送的加油劵也领不到,坑祖宗!

根本不赚钱啊,太坑了,亲身体验,不相信就试试

滴滴不付款的,而 客户说没有期给你。就是不会垫付,之前说的垫付都是骗人的。滴滴优步司机真的不行,差差

净扯淡 都给他挣了 4.8一单提五毛 不够油钱

跑滴滴不合适,奉劝大家别当活雷锋。

不要干滴滴了不挣钱 都是骗人的去了车磨损 不挣钱 我一天开十个小时 才能挣一百左右 自己带车一个小时才赚十元 去了车磨损 都赔钱

不算账不知道,算账后吓一跳


  按跑到60万公里报废或6年退出来算账:
  不出工自用加油空跑等12万公里,剩48万公里全部计算收入。
  (五分之一行程为自用和放空,你有做到吗……!)
  按照每公里1.5元,公里费毛收入约72万元。
  每分钟0.3元,以时速30公里计时16000分钟,折4800元;
  按照时速40公里为12000分钟,折3600元。
  在不计算补贴的情况下,虽然各地公里费耗时费略有不同,总毛收入为72.48万。

  二、 支出整体计算


  1.滴滴平台费20%,72.48万元整体支出约14.1万元。
  每单0.5元, 72万元公里收入折算每单18元,应该为40000单,支出费用为20000元;按照每单10元,应该为72000单,支出费用36000元。
  5千公里换油保养,干活的58万公里里程换算不低于116次,每次200元,总费用23200元
  5万公里左右需要换轮胎刹车火花塞等一次,每次1000元,折算12次,12000元。
  每公里0.5元,每L6.0元计算,近60万公里需要30万元(不算油品升级涨价、和超出此油耗的……),
  6.车辆保险费支出
  变更网约车,属于运营性质,比私家车贵,按照一年9000元,6年累计5.4万
  (假设在不出车祸,不涨保险不理赔情况下)
  60万公里或6年报废或退出,残值忽略不计,10万的购车款投入扣减10万。
  8. 没有记入部分支出
  违章罚款,电话费、流量费、爆胎补胎,洗车,补水,补油、补漆等等小打小闹6年累计3.0万元。
  72.48万还剩下多少……?

  结果出来了,宝宝吓傻了:


  8项整体支出71.3万元,剩下的就是雷锋同志耗6年时间,跑了60万公里,行程5万个的收获……!
  1.可能因为地域原因,基本公里费和耗时费略有差异,请结合当地标准重新计算。

就是优步坑人,血汗钱不给太不要脸了!

优步太坑人了,随意克扣司机血汗钱。

部分司机在注册滴滴司机后,在服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最后被保险公司拒赔的事件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各保险公司对这方面的事故,加强了管控。

车子正好需要续保,于是打电话给各家保险公司客服,咨询注册了滴滴账户后,能否正常买保险;出事后,保险公司是否理赔。各家保险公司客服给到的答复均是:保险公司没有权力查询滴滴公司的数据。在车子发生事故时,如果当时并没有营运,则保险公司照常赔付。如果当时正在营运,则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保险公司如果不想赔,一定会说你已经私自改变了车辆用途,属于营运性质,并没有通知保险公司之类的理由。但是如果真的较起真来打官司,可能保险公司这个理由真站不住脚。保险公司的理由可真多。

“滴滴”、“优步”等网络运营商明确表示,自己只承担信息服务的作用,往往让乘客和司机自行解决纠纷,自担风险,乘客和司机的权益均难以得到保障。

按照“家庭自用车”性质投保的车辆,一旦参与运营,发生事故后造成的经济和人员损失,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进行赔偿,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认定标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则建议,顺风车主如果遇到理赔难题,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滴滴和UBER合并了!

  滴滴出行今日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未来,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司机和乘客继续获得稳定服务。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

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

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同时,滴滴出行亦会倡导内部竞争和相互促进,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趋丰富的出行需求,持续提高司机收入。滴滴出行还将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市场培育;创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转型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这片创新的赛场上不断过招比拼,相互学习砥砺。作为植根中国的科技领袖,滴滴出行希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改变人类出行的未来。与Uber的合作,将让整个移动出行行业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此次合作后,滴滴出行将继续与监管者、广大用户和各界伙伴一起不懈努力,为解决城市的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贡献力量。

表示,超过一千五百万司机和三亿注册用户已经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将人、车、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生态圈。优步中国人才和经验的加入,将让我们能更好服务中国人的需求。滴滴也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化策略。我们期待与海内外伙伴深入合作,为行业、乘客和司机创造更多价值。

  同时,滴滴出行也将加快国际化步伐,从人才结构、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上全面开始走向全球化。除将继续与全球伙伴合作打通本地优势资源外,滴滴还将进一步推进进入其他海外新兴移动出行市场,如港澳台地区、日本、

等地。而为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能够和全球竞争,滴滴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硅谷研发中心,并考虑在

建立类似的研发中心,在全球招揽世界顶尖人才。

  7月2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布网约车合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部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滴滴出行表示,将致力于进一步发展“潮汐战略”,通过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智能调配体系连接多种交通工具,不断提升平台效率,降低成本,让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滴滴出行已经构建了一个智能交通云,希望通过与相关公共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城市的交通体系和城市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而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垄断中国目前出行市场的三大软件滴滴、优步、易到其实背后都是一个老板!

  柳青是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毕业的,计算机科班出身。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成为了这家百年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2014年,加盟滴滴,出任首席运营官,2015年2月升任为滴滴总裁,强势霸道的柳青与程维联合主导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苹果10亿美元的投资也是柳青拉来的,在滴滴内部,柳青可是一位拼命三郎,干起事来男人都得畏惧三分。柳青还是柳传志之女,可见在中国的商业地位如此之高吧。

(滴滴总裁、柳传志之女 柳青)

  柳甄是在中国人民大学

硅谷做了10年的律师,Uber曾是她服务的客户,后被挖过来到Uber任中国区战略负责人。看样子这是Uber刻意的行为,柳甄的堂姐柳青在出任滴滴总裁不久,2015年4月,Uber就把柳甄挖过来了,肯定有所重用,果不其然啊!律师出身的她,在处理Uber事物时,显得非常低调,她也是最近才走进

(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传志侄女 柳甄)

  在柳氏家族里,竞争要强的氛围就比较足。在行事风格上,柳青和柳甄就极其相似。她们两姐妹在事业上的选择,都与柳传志没有关系,是她们自己闯出来的路,至于谁会做的更好,市场见分晓。她们在公司方向的价值取向上截然不同,滴滴一直在做加法,而Uber一直在做减法。一个是进攻型的;一个是防守型的。

  柳青要带领滴滴国际化;柳甄要带领Uber本土化,只是中国市场目前被认为是最大的海外市场,战略意义上中国不能丢下。

(联想控股集团董事长、神州专车投资者 柳传志)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柳传志竟然也要和女儿们一起参与竞争。联想居然投资了神州专车,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啊!

  在中国专车版图上的三国杀,滴滴、Uber与神州专车;其幕后主导的竞争变成了柳青、柳甄、柳传志的竞争;滴滴背后还有阿里巴巴和腾讯支撑,Uber有百度的支撑,神州专车有联想的支撑,专车市场成为了BAT+联想四大巨头的竞争。

  现在不用担心了,因为中国的专车市场都是柳家的了。

  话说回来,滴滴快的、58 赶集、优酷土豆等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的大型并购案例,无一不是资本在后面助力推进。

  而且,滴滴和Uber作为中国出行市场的领导者,盘子越来越大,随着融资的不断推进,二者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共有投资方。梳理发现,多家机构同时投资了这两家公司,包括

)、环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

  资本总是要赚钱的,这是永远不会变的。

  推动Uber中国区业务与滴滴合并,也是源自于Uber将计划推动IPO,那就得必须控制住在中国市场的亏损。这构成了合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滴滴也是作为中国本土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曾经就受到来自国内资本的压力,促使滴滴与快的合并。为减少竞争不必要的巨额亏损,合并在资本的强推下,必然发生。滴滴与Uber新一轮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双方都愿意看到对方低头握手言的合并。这就是未来的市场格局。

  去年O2O外卖之争,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O2O

之争,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同城交易之争,

与赶集网合并;还有互联网

领域之争,优酷土豆合并。这些合并案例,都证实了一点,减少竞争带来的不必要花费;统一市场,规范行业秩序;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

  三、双方合并后,滴滴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的地位更高!

  滴滴出行被认为是BAT之外最大体量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但为了对抗其竞争对手Uber,滴滴目前仍要依靠于阿里和腾讯,一旦Uber和滴滴合并,减少腾讯、阿里在“战斗”的投入和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增强滴滴的独立性,如果此次能通过协议的方式达成合作,滴滴或许会减缓甚至停止海外扩张的步伐,这对双方来讲都可以避免无意义的“战斗”。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册过滴滴保险会赔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