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教科书如何写大陆把解放战争叫“清匪之役”呢?

卢丰年中将。号致英,河北滑县人。1924年任晋军第1师1旅2团团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4军10师师长,参加北伐,1929年10月军事参议院参议,1933年任第41军119师师长,1936年5月任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部总务处长,1938年1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务处长,6月任第9战区军法执行监,1942年任第9战区重庆办事处主任,1943年10月军事参议院参议。
    朱其爙中将。字伯绥,浙江绍兴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44年2月军政部马政司司长,项雄霄()少将。字云肪,浙江嘉定人。南洋陆师学堂、陆军大学第4期毕业。1924年任浙江陆军第1师参谋,1928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 11月陆军署副署长,1929年2月兼任中央编遣委员会第1编遣办事处总务局长,1935年1月任军政部总务厅厅长,1940年6月任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参事,1942年底军事委员会运输会议副秘书长,1945年9月任陆军总司令部接收委员会副秘书长,1947年11月交通部参事兼央航理事会监察,1948年10月兼任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监督。建国后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陈春荣少将。号华甫,河北永年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31年1月任第29军步兵1师2旅旅长,6月任第39师116旅旅长,8月任第40军39师116旅旅长,1933年任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建国后曾任河北省唐山市房管局局长,民革唐山市委副主委。
    张性白少将。浙江嘉定人。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1师2团团附,参加东征,1926年任第1军1师参谋长,1927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上海兵工厂厂长,1931年任第49师独立团团长兼福建龙岩县长,1935年初任新编第1军参谋长,1938年5月任江南第1挺进队总指挥兼浙江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1939年8月任第29军79师代师长,1942年任苏浙皖边区货运管理处处长,1943年兼任中美合作所淳安办事处主任,
    陈楚雄少将。原名戴周,号子英,浙江嵊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31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秘书科长,1938年9月任军政部少将参事,1940年5月兼任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秘书处长,张会诏中将。号明甫,山西五台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陆军大学第6期毕业。曾任山西督军公署参谋,1926年任归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4军7师师长,参加北伐,1928年6月任第3集团军暂编10师师长,8月任第3集团军第41师师长兼察哈尔警备司令,10月代理察哈尔都统,1930年任反蒋联军第3方面军第8军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任太原警备军副司令。王志远中将。字恒心,河南开封人。1930年任第2集团军汉中警备师少将师长,10月任陕西陆军第1师师长,11月通电投蒋,12月任第17路军警备旅旅长,1933年投靠川军田颂尧部,任第29军直属独立旅旅长,后任第29军第5路司令,1935年5月任第41军122师3旅旅长,1936年任第41军122师364旅旅长,抗战爆发后任第41军122师副师长兼364旅旅长,出川参加抗战,1938年3月参加滕县保卫战,4月任第41军122师中将师长,1939年参加随枣会战,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5月他调,

    赵显珠少将。河北永年人,生于1908年。曾任第34军73师218团上校团长,1949年春任太原绥靖公署铁血师少将师长,3月在太原战役中起义。后任民革石家庄市委工作人员。

吕济()中将。字普生,山东清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炮科毕业。早年在晋军任职,1926年9月任绥远都统署参谋处长,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1军少将参谋长,1928年6月任河北剿匪司令部参谋长,1932年2月任第32军参谋长,1933年2月兼任华北第2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7月任第32军142师中将师长,1935年在西北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36年3月兼任剿匪军第1路总指挥部第6纵队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阻击日军,1938年9月任中央军校第3分校中将主任,1942年5月任第100军副军长,1944年12月任第3战区副参谋长兼军官总队长,抗战胜利后退役,在杭州赋闲,1949年5月在杭州向解放军军管会登记。1951年移居南京,1956年11月在南京病逝。
    黄光华()中将。号刚毅、字函夏,安徽凤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工兵科毕业。1926年任晋军第1师2旅33团上校团长,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1军1师2旅少将旅长,1928年5月任第3集团军第1军1师师长,1930年春任反蒋联军第3方面军第5路军第9军27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6月任第32军66师198旅旅长,1932年4月任第32军独立39旅旅长,1933年2月任第32军139师中将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在西北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36年5月兼任河北省第3区剿共司令,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阻击日军,1938年3月参加徐州会战,4月因贻误战机被撤职查办,改任第32军中将总参议,同年秋赴昆明闲居,1939年秋任中央训练团政治训练班第1大队大队附,11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1年任军委会特派西康省中将禁烟执法监,1944年复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6年7月退役回乡,1948年冬赴桂林定居,1949年11月在桂林迎接解放。后任广西桂林市政协委员。

    傅博仁()少将。号行之,河北大兴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独立工兵第1团团长,第3战区少将工兵指挥官,抗战胜利后任第3战区第1接管组组长,赴杭州接收日伪财产,1948年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

    保存勋(1908--?)上校。号九章,青海乐都人。中央军校第10期炮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青海省门源县县长,1942年兼任门源县国民兵团司令,抗战胜利后曾任青海团管区司令,1949年10月在青海投诚。

王右瑜()中将。又名裿昌,四川井研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8期毕业。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2年4月任四川都督府参谋部部长,同年夏任四川都督署驻北京参议,1914年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少将参谋,1916年任川军第1师2旅旅长,1919年任滇军总司令部顾问兼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1921年任川军第3军军官讲习所军事教官兼测量局长,1922年任四川督理署顾问兼四川陆军讲武堂教官,1923年离职研究佛学,1928年3月任中央军校教授部主任,11月任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1929年5月任参谋本部总务厅厅长,1932年5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1939年9月兼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北路慰问团副团长,赴华北前线劳军,1942年辞职回成都赋闲,解放战争期间支持并掩护子女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从事地下活动,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后任成都市政协常委,川北人民行署监察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
    向传义()中将。字育仁,四川仁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肄业、日本法政学校毕业。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1月任蜀军总司令部第1团1营营长,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1916年7月任川军第5师9旅17团团长,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独立第1混成旅旅长,1919年任四川靖国军第3师师长,1920年辞职,1927年2月任四川省党务特派员,5月兼任川康团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成都三军联合办事处处长,11月兼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和财政厅长,1929年4月改兼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6月任第24军2师师长,1933年12月任第24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1934年秋专任第24军副军长,1935年10月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1939年春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0年1月任中将,1941年1月任四川省参议会议长,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解放战争期间曾掩护和营救中共党人和进步人士,1949年12月拒赴台湾,在成都迎接解放。195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判刑,1955年2月在病故,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原判。
    但懋辛()上将。字怒刚,四川荣县人,生于1886年1月25日。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11月任蜀军政府参谋长,1912年2月任蜀军政府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5师参谋长,1913年8月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流亡于上海、香港、日本,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1916年7月任川军第5师9旅旅长,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第1师师长,1920年5月任川军第1军军长,192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192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军长,1924年脱离军职,在上海、北京居住,1931年3月赴日本神户暂居,抗战爆发后任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任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任四川省第2区立法委员,1949年冬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王士翘(1905--?)少将。安徽浦镇人。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毕业。1940年6月任第18军199师595团团长,1943年2月任第66军少将参谋长,1944年9月任第66军199师副师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66师199旅副旅长,1947年4月任整编第66师199旅旅长,7月22日在鲁西南战役中于山东金乡兵败被俘。
    王大中()少将。字景云,号素龙,四川永川人,生于1911年12月。中央军校第10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毕业。1938年任第95军新编9师少校参谋兼干训班队长,1944年10月任第54军50师148团上校团长,出国增援驻印军对日作战,1946年4月离职,1947年3月任整编第72师34旅101团团长,10月任整编第72师34旅副旅长,1949年11月任第95军少将参谋长,12月9日在四川参加起义。后任山东省财政厅秘书,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王卫苍(1904--?)少将。湖南湘乡人。中央军校第1分校高级教育班第5期毕业。1938年5月任第7军参谋处上校处长,参加武汉会战,1940年4月任第7军171师参谋长,1943年1月任第7军171师511团团长,1945年10月任第8绥靖区作战处处长,1947年9月任整编第7师少将参谋长,1948年9月任第7军参谋长,1949年5月任第126军少将副军长,12月在广西玉林投诚。后任沈阳市政协常委。
    王元直()少将。字重刚,湖南长沙人,生于1909年8月18日。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工兵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4期毕业。1940年3月任暂编第9军暂编34师上校参谋长,1941年3月任暂编第9军暂编34师1团团长,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2月任第18军18师参谋长,10月任第18军少将参谋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11师参谋长,1947年1月任整编第11师118旅少将旅长,1948年3月任整编第11师11旅旅长,9月任第18军副军长兼11师师长,12月16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后任解放军华东军区步兵学校军事教员,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组组长,军事科学院研究部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94年6月6日在上海病逝。
    王元虎()中将。名翥,四川大足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3期、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毕业。1920年10月任北洋陆军第22师43旅85团上校团长,1925年7月任北洋陆军第22师43旅少将旅长,1927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2路2旅少将旅长,1929年11月任新编第23师22旅旅长,1931年3月任川康边防军第2师第2混成旅旅长,1933年2月任川康边防军第3师中将师长,1935年10月任重庆行营少将高参,抗战爆发后任中央别动总队设计委员,1938年1月任第67军中将高参,1939年参加随枣会战,1940年11月任第67军副军长,1943年1月任国防部中将部附,1946年7月退役回乡,1949年9月任国防部新兵训练处纵队副司令兼第4队总队总队长, 12月22日在四川温江参加起义。后任四川民主联军新编第12军副军长兼1师师长,1951年2月回乡,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9年在重庆病逝,1982年2月予以平反,恢复起义将领名誉。
    王云沛()少将。原名岫,字云峰,浙江仙居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1938年1月任第36师少将副师长,8月任浙江省保安纵队少将司令,1940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保安处少将副处长,1946年1月任浙江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处长,1947年2月任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9年5月兼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7月兼任浙南行署主任,10月7日在浙江温州被俘。1975年3月19日获特赦,1979年10月在香港病逝。
    王少才()少将。云南牟平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步科毕业。1940年7月任第60军183师548团上校团长,1943年1月新编第3军183师参谋长,1944年7月任新编第3军183师少将副师长,1946年4月任整编第58师183旅副旅长,1948年3月任整编第58师少将参谋长,9月任第58军参谋长,1949年1月任第58军226师师长,11月28日在广西容县与解放军作战中阵亡。
    王有湘()少将。号楚南,河北冀县人。河北政治军事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2年8月任第92军142师上校参谋长,1946年10月任第92军142师少将副师长,1947年10月任第92军56师师长,1948年12月任第92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龚梦涛()少将。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37年10月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副处长兼作战科长,1938年参加中原会战,1939年1月任天水行营参谋处副处长,后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参谋训练班教务组长,军令部第2厅处长,1946年3月任郑州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1月任武汉行辕少将高参,1948年5月任第5绥靖区参谋长,1949年3月任第19兵团参谋长,不久任第127军副军长,5月在武汉迎接解放。后任中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参事,武汉市文史馆馆员。

任子勋少将。陕西定边人。苏联基辅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1936年6月任第84师250旅499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43年12月任第17军84师少将师长,1946年4月任整编第17师84旅旅长,1947年3月任整编第90师副师长,1948年2月入中央训练团受训,后弃职赴渝,1949年11月30日在重庆迎接解放。

    王昌烈(1903—?)少将。湖南湘潭人,号一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1933年7月任军事参议院上校高级副官,1936年9月调任中央军校教育处炮兵科上校科长,1938年1月升任军校第14期第2总队少将总队长,1939年1月调任军事参议院办公厅少将高级副官,1941年7月调任第3军少将参谋长,1946年7月退役。1948年11月出任第4兵团参谋长,1949年2月调任长沙绥靖主任公署高参,8月4日在湖南长沙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参谋长。
    王秉钺(1904—?)中将。辽宁沈阳人,号靖寰。生于1904年11月23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8期毕业。1931年12月任北平绥靖公署卫队统带部上校参谋长,1932年8月改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卫队上校参谋长,1933年3月改任第105师第1旅1团上校团长,1935年9月调任第57军参谋处上校处长,1936年1月调任第111师633团上校团长,1937年6月调升第49军少将参谋长,1938年1月调任第109师315旅少将旅长,1938年7月调任军政部少将部附,9月兼任中央航空学校入伍生总队总队长。1943年4月调任第112师少将师长,1944年9月14日调升暂编第1军少将副军长,1945年6月调任第97军少将副军长,1946年5月改任整编第52师少将副师长,1947年7月调任整编第51师副师长,1948年9月改任第51军副军长,12月升任第51军中将军长,1949年5月22日在上海战役中被俘。1975年3月19日特赦释放,9月移居美国。
    王建业(1909—?)少将。山西五台人,字子诚,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2期毕业。1938年10月升任第101师425团上校团长,1939年6月改任第101师301团上校团长,1940年3月调任第101师上校参谋长,10月调升新编第31师少将副师长,1947年3月升任新编第31师少将师长,1948年9月升任第104军副军长兼第250师师长,1949年1月22日在北平率部起义,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71师师长,4月出任国民革命军国防部驻绥部队指挥所少将高参,9月19日在绥远归绥随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36军副军长、代理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修建委员会第1工区分会主任,第69军副军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工程局局长。
    王宪章(1904—1979)少将。山西丰镇人,字法之。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毕业。1928年12月任骑兵第2师3旅7团上校团长,1932年7月调任军事参议院上校谘议,1937年9月调升新编骑兵第4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11月升任新编骑兵第4师少将师长,1947年3月升任暂编第3军少将副军长,1948年9月改任第104军少将副军长,12月13日在河北怀来兵败被俘。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王宪斌(1910—1986)上校。陕西扶风人,字肖明。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曾任西安团管区上校副司令,1948年3月兼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第9组视察官,12月任第12编练处学生大队上校副大队长,1949年3月改任陕西省保安第7旅上校旅长,5月改任第338师上校师长,12月24日脱离部队,潜赴成都迎接解放。
    王德全(1894—1949)广东电白人,号星五。广东陆军模范团毕业。1934年4月任第1集团军第3军9师教导团上校团长,1936年8月升任第156师466旅少将旅长,1938年10月升任第156师少将师长, 1942年3月30日升任第64军中将副军长兼南宁警备司令,1946年6月调任广州行营中将高参,1947年7月晋任陆军中将后退役,1948年1月出任广东省电白县县长,1949年11月2日在广东电白阵亡。

    王崇仁(1908—1995)少将。山东荷泽人。生于1908年9月18日。德国普鲁士高等警官学校毕业。1937年12月出任新编第6旅上校参谋长,1940年6月升任暂编第11师少将副师长,1947年11月调升华北“剿总”补训第4师少将师长,1948年12月改任暂编第3师少将师长,1949年1月改任第326师少将师长,9月19日在绥远参加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0师师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参事,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30日在呼和浩特病逝。
    王菱舟(1902—1949)上校。山东齐东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毕业。1947年3月升任整编第1师补充团上校团长,1948年3月调升整编第1旅上校副旅长,9月改任第1师上校副师长,1949年5月调升第214师上校师长,12月26日在四川新津兵败自杀身亡。

    杨坤寿()少将。字少益,湖南晃县人,生于1902年12月3日。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1930年2月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区队长,同年秋任教导第3师补充3团2营营长,1931年任第14师独立旅少校参谋,1932年春任宪兵司令部部员,后任宪兵第5团中校团附,1937年春任第63师上校参谋,抗战爆发后在杭州湾和安徽宣城参加抗战,1940年冬任军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上校编修官,1942年2月任中央军校办公厅少将副主任,1948年4月任中央军校少将高级教官,8月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副处长,1949年9月任中央军校教育处代处长,12月23日在四川郫县参加起义。后任重庆织布厂工作人员。1983年8月30日在重庆病逝。

    张孔嘉()少将。号子璞,河南偃师人。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44年任镇新师管区少将司令,1945年任河南省军管区副司令,1947年5月任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考核委员会委员,1949年4月任第127军少将高参,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参加起义。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3年在镇反扩大化中被处决,1983年河南省高级法院予以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李忠()少将。字恕之,陕西高陵人。黄埔军校第2期辎重科毕业。1937年任陕西省政府参议,1938年任陕西省保安团上校团长,1940年任暂编第3军暂编31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9月任第104军副军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后任西安市乐民中西医联合诊所医生,西安市东关医院医生。

    王锡焘中将。号克刚,湖南湘乡人。湖南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23年11月任湘军第4师炮兵团团长,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炮兵团长,9月任第8军2旅旅长,1927年6月任第4集团军独立第2师师长,1928年1月任第4集团军第17军1师师长,1932年6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8月任军事参议院总务厅长,1937年12月任马当要塞司令部司令,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王安世(1907--?)少将。陕西三原人,生于1907年10月20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33年任第29军暂编2师少校参谋,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升任暂编2师中校参谋,1936年任第143师上校副官处长,1939年1月任第34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兼第2科科长,期间与中共取得联系,为革命做有益工作,同年秋任第88师少将参谋长,1940年冬任第52师参谋长,1946年任第4绥靖区第3处少将处长,同年离职回乡,1949年5月在陕西三原迎接解放。后任陕西省三原县政协副主席,三原县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组长。

    丁綍庭(1897--1952)少将。名伦书,又名九龄,山东牟平人。北平中国大学专门部法科毕业。1926年春任直鲁联军第25师1旅旅长,不久任直鲁联军第14军1师师长,1931年11月任第41军40师117旅少将旅长,1933年2月参加长城抗战,战后任第41军117师师长,1934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少将参议,1936年2月任冀察绥靖公署少将参议,1937年11月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46支队司令,1939年1月任山东省保安第7旅旅长,1940年9月任鲁苏战区第5纵队司令,1942年10月任山东省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胜利后任青岛市政府参议,1946年初任青岛市政府保安处长,1947年10月任山东省烟台市市长,1948年7月辞职蛰居青岛,后逃赴包头、兰州、上海,1951年12月28日在上海被俘获,1952年12月17日在山东乳山黄村被处决。

曾祥斌(?--?)少将。曾任第71军91师271团上校团长,1948年参加辽沈战役,1949年2月任第100军197师589团团长,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后叛逃,升任第100军197师少将师长,1950年2月6日在广西平而关战役中被俘。

    刘组笙(1894--?)少将。河北黄骅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曾任第29军参谋,后辞职闲居北平,抗战爆发后投靠日伪,1938年1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部科长,1939年10月任伪华北治安军第3集团军少将总司令,1942年10月任伪华北治安军唐山行营中将主任,1943年12月任伪华北治安军教导集团中将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任新编第9路军新编第24军军长,后任第11战区保安第1纵队司令,国防部少将部员,保定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底任第101军少将附员,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后任北京市帆布厂工作。

傅翼()中将。土家族,四川酉阳人,生于1888年3月8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31年任第21军3师参谋长,1935年夏任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官,1938年6月任第78军新编15师少将副师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3月代理师长,7月任新编15师师长,1942年3月任第72军中将副军长,1943年2月任第72军军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72师师长,6月任武汉行营中将高参,同年脱离军职,在汉口任福裕贸易行董事长,1947年返回重庆,1949年11月拒绝参加反共武装,在重庆迎接解放。

    钱伯英(?—?)少将。号伯荫,湖北黄冈人。中央军校第8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毕业。曾任第49军暂编13师38团上校团长,1945年4月参加湘西会战,6月任第4方面军第3处少将处长,1946年1月任第2绥靖区第3处处长,后任第2绥靖区副参谋长,1948年任整编第73师77旅少将旅长,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中被俘。获释后经云南赴缅甸,任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参谋长。

    马儒魁()中将。号光伟,山西五台人。1942年6月任第34军暂编45师少将师长,1945年12月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7年12月任华北剿匪总部中将高参,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骆道原(1910—1980)中将。四川泸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1942年7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22集团军参谋处上校处长,1945年10月调任第5绥靖区少将副参谋长,1946年11月调任整编第41师104旅少将旅长,1948年7月调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少将高参,1949年2月调升第41军中将副军长,9月调任川鄂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12月在四川广汉随部起义。1952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军事教员、战史研究室研究员、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1980年11月病逝。

马秉麒(?--1951)少将。青海西宁人。1940年春任骑兵第5军、第82军军官训练团第3期大队长,1942年初任骑兵第5军、第82军军官训练团总队长,后任青海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青海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9月11日在西宁向解放军军管会登记,1951年因反革命罪被处决。

    薛奉先(?--?)少将。四川荥经人。曾任第23军148师434旅866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任第21军147师少将参谋长,后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6年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9月任四川省邛崃县县长,11月底兼任反共救国军邛崃司令部司令,12月初兼任邛崃、大邑、蒲江、名山四县山防总队总队长,12月底在四川邛崃被俘。

    李祖白()中将。号生成,字健中,浙江丽水人。浙江陆军讲武堂毕业。1933年任第79师237旅少将旅长,1936年任第79师副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夏参加武汉会战,12月任第29军副军长,1939年春参加南昌会战,5月任第79师师长,8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旋回乡闲居,1947年同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1948年曾保释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5月在浙江丽水迎接解放。解放初期因历史问题受到错误判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撤销原判。

    邱明星()少将。字炳如,绥远武川人,生于1905年8月。北平中国大学法律系毕业。1937年7月任绥远省武川县游击政府县长,同年秋兼任绥远抗日自卫军第4路副总指挥,在绥远参加抗战,1940年任绥远游击骑兵第4师少将副师长,1943年任第8战区骑兵挺进第5纵队副司令,1945年6月任第12战区骑兵挺进第5纵队副司令,8月任绥远省保安骑兵师副师长,1946年6月任绥远省第1区(绥北)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6月任绥远省革新委员会委员,9月19日在绥远参加起义。1951年8月以武装暴动罪被处决。1984年7月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许恒()少将。别名斯可,湖南湘潭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1933年8月任第10师少校副官,1934年2月因病离职,1935年3月任别动总队第6大队大队长,1938年任中央军校长沙分校军官总队2大队中队长,1940年任第50师政治部中校督导员,1943年任第74军51师政治部上校副主任,1944年任第51师政治部少将主任,抗战胜利后离职在湖南常德行医,1949年6月任第15军干部训练班教育长,旋任第15军64师副师长、第15军少将高参,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参加起义。1950年返回原籍,1952年4月因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68年在湖南邵阳劳改农场病故,1983年湘潭人民法院撤销原判,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李辉匀()少将。又名月泉,湖南晃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毕业。1932年任宪兵第5团少校团附,1935年任宪兵第5团中校团附,1938年任宪兵第9团上校团长兼芷江警备司令,1940年任中央宪兵学校研究委员,1943年离职回乡,1946年任第20军官总队队员,1947年任第81军少将附员,1949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参加起义。后返回原籍居住,1951年12月被捕,服刑2年,1966年11月再次被捕,1972年获释,1974年病故,1983年撤销原判,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李佑武()少将。号劲夫,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30年任教导2师1旅中校参谋,1931年任第4师10旅主任参谋,1932年任第89师上校参谋处长,1934年任第10纵队指挥部上校参谋,抗战期间曾任第85军23师少将参谋长,第29军参谋长,第19集团军第2旅旅长,1946年1月任第19集团军少将高参,1949年5月任湘南纵队支队司令,11月在湖南宁远投诚。后被判刑关押,1980年予以平反。

    陈毓秀()少将。号凌波,浙江永嘉人。中央军校第8期交通科、军政部电雷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48年8月任第5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1月在河南永城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军事教员,合肥市政协常委,合肥市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4月6日在合肥病逝。

    陈庆尚()少将。号公心,字炳如,浙江永康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2年底任苏浙皖边区货管处副处长,后任军事委员会统计局江西站站长,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3月任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浙东义勇总队司令,11月2日在浙江丽水被俘后被处决。

    陈庆尚()少将。号公心,字炳如,浙江永康人。黄埔军校第5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2年底任苏浙皖边区货管处副处长,后任军事委员会统计局江西站站长,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3月任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浙东义勇总队司令,11月2日在浙江丽水被俘后被处决。

    孙天放()中将。安徽怀远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26年1月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步兵大队中校队长,同年加入中共,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副团长,参加二次北伐,5月代理团长,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北路军宣慰使署学兵团副团长,从事中共地下活动,8月任第6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后脱党加入复兴社,曾任江苏省政府保安处上校科长,1937年7月任江苏省保安第6团团长,10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任第87师261旅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任苏北游击少将副指挥官,1944年10月任江苏省政府防空处处长,1945年9月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防空处处长,后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高参,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向公安机关登记。后作为战犯被长期关押,1974年12月26日在关押中病故。

沈久成()中将。又名恒先,贵州遵义人。贵州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6团上校团长,参加北伐,6月任第11军26师副师长兼76团团长,1928年8月任第4师12旅副旅长,1930年6月任第4军12师34团团长,1934年3月任第4军59师少将副师长,1935年3月任新编第25师师长,10月任第140师师长,1936年10月调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2月入陆军大学学习,1939年1月任新编第6军中将副军长,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1942年7月任第78军中将军长,1943年6月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4年8月任第4军副军长,1946年退役,1948年10月任贵州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12月逃赴昆明,1951年在昆明被处决。

    孔荷宠()中将。原名庆本,号介如、庆如,字固重,湖南平江人,生于1896年10月26日。1926年加入中共,1927年任平南游击队大队长,1928年11月任红军第5军第1纵队纵队长,1929年任湘鄂赣独立师师长,1930年7月任红军第16军副军长,9月任红军第16军军长,1931年5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兼湘鄂赣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11月当选苏维埃中央政府委员,1932年4月任湘鄂赣军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1月被撤职,入中央红军大学学习,1933年任中央军委总动员部巡视员,1934年7月离开苏区赴南昌投靠国民党,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少将参议,湘鄂赣边区特别招抚署特派员, 1938年任豫鄂湘赣边区江北游击区指挥部中将副总指挥,1939年任第9战区第1游击司令部司令,不久任湘鄂赣边区第1游击挺进纵队司令,1940年任暂编54师师长,1941年参加第2、3次长沙会战,1943年6月被撤职查办,判处3年有期徒刑,1945年获释后经商为生,1949年冬在贵州兴仁参与策划抵抗解放军的军事活动,12月经贵州盘县逃赴昆明,1955年2月1日在云南安广被抓获,1956年8月13日在北京公安医院病故。

夏禄敏(1911—1998)少将。号白庚,贵州绥阳人。中央军校第8期工兵科、中央防空学校第1期高射炮班毕业。1937年任实业考察团团员,赴苏联考察,并入苏联防空学校学习,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代理武官,1941年任贵阳区高射炮指挥官,1942年任炮兵第55团上校团长,1943年任贵州省防空司令部参谋主任,1944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参谋,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总务处副处长,抗战胜利后赴南京参加接受日军投降仪式,1947年任联勤总部总务处长,1949年4月任第19兵团办公厅主任,11月任第19兵团独立师少将师长等职,12月10日在贵州兴仁随军起义。后任昆明市人民政府任参事。1998年4月28日在昆明病逝。

    理明亚(1903——1994)中将。原名石俊,字明亚,以字行。河南省密县城西牛店镇人。河南陆军小学、保定军校第八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毕业。1922年8月,任北洋陆军第二十三师骑兵团四连中尉排长,1923年9月升任上尉排长,1924年1月,任北洋陆军第二十三师骑兵团一连少校连长,1925年12月,任国民军第一师骑兵团第一营中校营长,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师中校参谋主任,1929年3月,任西北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五旅上校参谋长,1930年9月,任第七十四师上校参谋处长,1937年9月任第七十四师第二二0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任第七十四师少将参谋长,1939年8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1940年9月,任第五十五军少将参谋长,1942年3月,任第五十五军少将副军长,1944年7月,任第五十五军中将副军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兼第二十九旅中将旅长。1947年7月在山东郓城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中兵败被俘。经教育后释放。1949年1月,忍国防部中将部员。同年厦门战役后去台湾。1962年退役,曾任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简任一级顾问。1989年退休。1994年8月8日在桃源家中无疾而终。

刘翼飞()中将。原名辅廷,又名一飞,字铸宇,别号觉僧,祖籍山东夏津,1893年8月25日生于辽宁铁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4月任镇威军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7月任镇威军卫队团团长,后调任奉军总司令部参谋,旋任奉军第2混成旅代参谋长,同年冬任奉军第6混成旅17团团长,旋任第2混成旅18团团长,1925年10月任20师44旅旅长,随军南下上海任职,尚未就职,即因兵败返回奉天,任第4旅旅长,1927年3月兼任开封警备司令,6月任安国军第10师师长,1928年12月月任东北边防军第4旅旅长,1930年春兼任东三省兵工厂厂长,11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代主席兼第4旅旅长,1931年1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3月兼任察哈尔党务特派员,5月改兼任独立第10旅旅长,1932年9月御任,1933年2月任华北第二集团军抗日挺进军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3月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上将委员,1935年6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未赴南京就职,仍旅居北平,西安事变后隐居天津,抗战爆发后,屡次拒绝出任伪职,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受委华北先遣军第1军军长,又改称河北第9路军第1军军长,帮助国民党军强占地盘,维持社会治安,10月辞职,1946年加入三民主义促进会,为停止内战做有益工作。后任天津市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常委。1967年7月28日在天津去逝。

  卢望屿()少将。又名治东,湖南江永人。黄埔军校第2期步科毕业。1929年10月任武汉行营宪兵团上校团长,1930年1月任第45师暂编2团团长,4月任宪兵第3团团长,1931年5月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特务团团长,1932年1月任第10师新兵训练处处长,11月任第10师30旅副旅长,1933年3月在江西参加围剿红军,1937年6月任河南省保安第6团团长,8月任第196师587旅少将旅长,1938年11月任第196师参谋长,1939年9月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第17期学生总队副总队长、代理总队长,1940年6月任第27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1945年10月任中训团第1大队大队长,1947年11月任少将,并退为备役,派任湖南省义务劳动督导团主任,1949年1月任湖南省第7区(零陵)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5月任湖南省永明县县长,10月1日任湖南省田赋管理处副处长兼湘南办事处主任,10月14日任湘南反共救国军第3纵队司令,10月25日任新编第7军4师师长,11月25日在湖南道县投诚。后任解放军零陵军分区第2纵队高参兼干部大队大队长,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学员。1951年5月在湖南江永被处决,1983年予以平反,恢复投诚人员名誉。

    彭巩英(1905—?)少将。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科毕业。1933年11月任第88师262旅524团上校团长,1934年9月任第88师参谋处上校主任,1935年9月任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7月升任第88师副师长,1940年3月升任暂编第34师师长,1942年3月离职,1946年8月出任整编第49师26旅旅长,1947年11月升任整编第49师副师长,1948年4月调任总统府战地视察第9组组长,1949年8月在湖南迎接解放。后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

朱际凯()少将。原名树远,湖北鹤峰人。1931年10月任湖南省慈利县保安团副团长,1932年任新编第34师新编3团上校团长,1938年1月任第87军199师574旅上校副旅长,1939年任第87军野战补充团团长,1942年任第73军暂编5师13团团长,后任湖南省第4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6年任联勤总部第2补给区上校副处长,1947年春任东北保安第8支队少将司令,旋改任东北行辕少将参议,新编第3军副参谋长,1948年10月返回湖南,任常德军警督察处处长,1949年3月任慈庸桑三县联防指挥官,6月任暂编第1师少将副师长,11月任反共救国军湘鄂边区指挥部副总指挥,1950年1月在湖南石门被迫投诚,1951年4月12日在湖南慈利被处决。(未经胡司令审定)

    钱东亮(1901—1978)中将。字子皎,江苏常熟人。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中央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2期毕业。曾任江苏省保安第2团副团长,19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中校团附,11月任第14师中校团附,1931年2月调往武汉要塞司令部任职,1933年11月调升第80师238旅476团上校团长,1936年7月升任第80师239旅少将旅长,1938年1月兼任福建省国民抗敌自卫总司令部闽南区司令,6月调升新编第20师少将师长,1939年3月28日晋任陆军少将,1941年3月调任军政部第22补训处处长,5月调任第80师师长,7月升任第100军中将副军长,1943年2月调任福建建阳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兼闽北八县清剿指挥官,10月调任第3战区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中将指挥官,1944年9月调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室中将副主任,1946年5月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7年11月18日晋任陆军中将,并退为备役,后在上海经商。建国后在上海被捕,1975年获释,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78年7月在上海病逝。

    沈克()中将。字公侠,河北清苑人,生于1894年11月8日。第16混成旅模范连第3期毕业。1925年12月任西北边防军第6师16旅46团上校参谋长,1926年9月升任第6师第18旅52团上校团长,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8军89师少将师长,1928年7月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4师12旅少将副旅长兼1团团长,10月任第23师69旅少将副旅长兼1团团长,1929年4月调任军政部少将参事,10月调任西北军第4方面军第2路军第2军中将军长,1930年10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13路军游击司令部中将司令,1931年7月任护党救国军第5集团军第4军中将军长,随石友三讨伐张学良,8月在河北唐县兵败投靠张学良,任东北边防军新编第1师中将师长,1933年2月任第106师师长,1935年4月任中将,9月率部在陕北围剿红军,1937年4月当选豫苏皖三省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阻击日军,1938年9月任第43军军长兼九江守备区指挥官,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改任第40军副军长,1940年9月任第71军副军长,1942年1月任鲁苏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44年7月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高参室主任参事,1946年7月退为备役后经商,曾任天津殖业银行董事长、北京东方中学校长、天津北方轮船公司董事长等职。1949年1月在北平迎接解放。后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专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

    李振唐()中将。字绍晟,辽宁辽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毕业。1920年10月起投效奉军,历任奉军第29师军官养成所少校教官、中东路路警局中校督察员,1922年起历任奉军第15旅第38团中校团附兼旅部参谋、安泰镇守使署上校参谋长,1925年10月调任奉军第17师上校参谋长,12月升任少将参谋长,1926年8月兼任14团团长,1927年4月调任奉军第13师第16团团长,6月调升第20师第2旅少将旅长,8月调升安国军第8军111师中将师长,1928年6月代理第8军军长,7月任奉军第6旅中将旅长,12月任东北陆军第6旅中将旅长,1931年5月任独立第13旅中将旅长,1933年3月任第113师中将师长,1935年4月10日叙任陆军中将,1936年12月参与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6月调任第51军中将附员,1938年6月调任第5集团军高级参谋兼军官教导团教育长,11月辞职后隐居天津,1945年10月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中将高级参议,1947年8月任任东北行辕中将高级参议,1948年5月任东北剿匪总部高级参议,6月任松江省政府委员,8月辞职回天津居住,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后任民革天津市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1977年2月19日在天津去世。

    汤敏时()中将。原名永清,号逊甫,浙江东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科毕业。1925年8月出任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中校队长等职,1928年3月调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人事科上校科长,1929年3月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副官处上校副处长,1930年10月调升平汉铁路管理局总务处少将处长,1935年3月调任军委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少将高级参议,1936年9月调任军委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少将高级参议,1937年8月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议,1938年10月调任第30集团军少将高级参谋兼联络官,1939年9月兼任第30集团军办公室主任,10月晋任陆军少将,1942年9月调任第78军中将副军长,1943年6月调任第72军中将副军长,1946年7月退为备役,1947年3月出任江西省第3区(吉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8年11月辞职后返乡,1949年拒赴台湾,1958年病逝浙江东阳。

    吴冠周()中将。1925年1月出任黄埔军校第3期炮兵科中校教官,1926年3月调升军校第5期炮兵科上校科长,1927年10月调升第13军副官处少将处长,1928年12月入陆大学习,1931年10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80师少将参谋长,1933年8月调任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少将高级参谋,1935年6月调任武昌陆军整理处少将组长,1936年2月4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调任军政部驻上海军事专员,1937年9月调任苏沪师管区司令,1938年3月调任长岳师管区中将司令,1942年辞职返乡,1947年1月29日晋任陆军中将,退为备役。3月出任华东煤矿驻徐州办事处主任,1948年12月辞职返乡,1949年4月在浙江黄岩迎接解放。1951年3月在浙江黄岩被镇压。

马法五()中将。字赓虞,河北高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毕业。1926年10月任河南保卫军第11师炮兵团长,1927年3月任河南保卫军第3军炮兵团长,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0军59师师长,1929年1月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14师42旅少将旅长,1930年3月任西北军第6军12师师长,5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1931年1月任东北边防军步兵第1师少将副师长,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0军副军长兼39师副师长,1935年4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在津浦线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任第40军39师中将师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8月任第40军副军长,1939年1月兼任第40军106师师长,1942年5月任第40军军长,1943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代主席兼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仍兼第40军军长,12月升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和第40军军长,1945年6月任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11月2日在邯郸战役中被俘,1946年1月获释,1947年3月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1月兼任天津警备司令,1948年3月辞职赋闲,1949年4月任总统府中将参军,7月逃赴台湾,任行政院顾问,1992年1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刘世荣()中将。号芳圃,河北深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科毕业。1931年11月任第39师115旅旅长,1937年9月任第39师副师长,1938年2月参加徐州会战,1939年2月任第40军39师中将师长,1942年5月任第40军副军长,1945年11月2日在邯郸战役中被俘。1946年1月获释,6月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7年11月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3月离职在天津居住,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并受解放军华北军区委派两次写信劝说第40军起义投诚。后任天津市政协委员。

    蒋燮卿(1901--?)少将。又名燮琴,字修诚,湖南武冈人。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48年4月陆大毕业后任国防部战地视察官,1949年3月任第1兵团少将高参,8月拒绝参加湖南和平起义,逃往广西、越南,1950年8月潜回湖南,任华南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11月15日在湖南绥宁被俘。

    杜淑()中将。号默庵,山东阳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1931年10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43师129旅257团上校团长,1932年4月调升第47师139旅少将旅长,1933年9月升任第47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11月调任第1战区豫东游击总指挥,1940年6月任豫冀边区游击指挥官兼第1战区游击第13纵队司令,1941年8月兼任河北省第13区行政督察专员,1943年6月投降日伪,任伪第24集团军暂编第6军军长,1944年9月任伪独立第16旅旅长,抗战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收编,任河北保安第17纵队中将司令,1946年5月23日在河北东平率部起义,8月叛逃南阳,1948年3月病故。

李春初()少将。湖北汉川人。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步科毕业。1934年12月任南京市区长,1935年4月任浙江省海宁县公安局长,1936年12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处2科中校股长,1938年4月任湖北省阳新县县长,9月任湖北省第6区保安司令部中校参谋主任,1939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上校视察,同年秋任战地党政委员会游击部队校阅第1组组长,1940年夏任江陵团管区上校司令,1941年11月任襄枣师管区副司令,1947年任武汉行辕高参,1948年8月任长沙绥靖公署少将监察组长,1949年5月任长沙绥靖公署监察处少将处长,8月在长沙参加和平起义。后任武汉市江汉区政协副主席,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95年10月14日在武汉病逝。

    杨子恒()中将。原名永时,曾用名渠统,甘肃灵台人,生于1898年11月12日。甘肃警察学校毕业。1930年3月任第7军补充第4旅少将旅长,10月改任第17师49旅旅长,1931年12月兼任兰州警备司令,1933年2月兼任陇东绥靖司令,9月任新编第5师师长,1937年1月任第167师师长,8月任第50军中将军长,12月28日在开封被拘押,1938年11月获释,1939年1月赴重庆闲居,1940年11月任军政部中将参议,12月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委员,1941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10月任民盟中央委员,1947年1月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10月赴香港从事反蒋宣传,1949年3月返回北平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交通厅厅长,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财经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61年11月4日在兰州病逝。

    阎广(1906--?)少将。山西天镇人,生于1906年2月9日。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2期炮科毕业。1936年2月任第86师炮兵营营长,1938年1月任榆林城防司令兼军警督察处副处长,1942年任华潼师管区上校副司令,1945年10月任第21军官总队8中队上校中队长,1947年6月任甘肃省专业军官训练班教育长,同年秋任甘肃省第4区(天水)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11月兼任甘肃省天水县县长,1949年11月任新编第6军少将参谋长兼16师副师长,12月21日在川北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炮兵学校教员,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

    程汝怀()中将。号师辙,字仲苏,湖北黄安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6期毕业。1926年1月任湖北陆军第2师4旅7团上校团长,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5军4师7旅少将旅长,1927年10月任湖北省防第1师师长,12月任第4集团军第19军中将副军长,1928年8月任第4集团军暂编第3师中将副师长,10月改任第4集团军第16师中将副师长,12月调升第4集团军暂编16师中将师长,1929年1月任第4集团军第55师中将师长,5月因反蒋失败被迫离职,1932年3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11月任湖北省第4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黄安县县长,1936年4月任湖北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1937年7月兼任湖北省第2区保安司令,1939年1月兼任鄂东游击总司令,12月调任鄂东行署主任,1940年5月参加宜枣会战,1941年7月兼任湖北省第2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1942年7月辞去行署主任,10月免去本兼各职,1943年12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7月退役,在武汉闲居,1949年加入民革,并拒赴台湾,在武汉迎接解放。1951年在武汉被收审,同年在关押中病故。

    魏自愚()少将。又名子玉,号敷濂,甘肃兰州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炮科毕业。1928年冬任参谋本部上校参谋兼中央党务学校军事教官,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骑兵第2师团长,1930年6月任讨逆军骑兵集团军步兵旅少将旅长,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任甘肃绥靖公署参谋处长,1933年6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卫军参谋长兼第4师师长,1938年10月任察哈尔游击总司令参谋长,1939年1月改任军事委员会第1游击区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1纵队司令,1940年12月任第22军少将参谋长,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2月退役,1948年在民盟甘肃省支部的领导下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甘肃省财政厅厅长,甘肃省司法厅厅长,甘肃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甘肃省委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童元亮(1894--?)中将。号蓬溪,字志军,浙江兰溪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26年10月任浙江省政府军事厅科长兼浙江陆军第2师参谋处处长,1928年7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5师参谋处上校处长,1931年4月调任浙江省干部训练所所长,1932年4月考入陆大学习,1935年4月陆大毕业后任中央军校步兵科上校科长,1936年2月调升京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调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2月调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教育处少将处长,1938年兼任战干团第4总队高级教官,1939年3月调任通信兵第3团少将团长,9月调升陆军通信兵学校中将教育长兼通信兵3团团长,1943年2月辞去团长兼职,1945年8月调任第34集团军中将高参,10月调任第10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兼日俘管理处处长,1946年3月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6月调任中央军校中将通讯教官,1947年5月退役,1949年拒赴台湾,在杭州迎接解放。

    谷若虚()少将。名伏美,号尊吾,湖南桑植人。武汉大学毕业。1937年任第83师政治部上校主任,1938年春任第93军军部上校秘书兼山西省长子县县长,1940年任第93军政治部少将主任兼第93军特别党部书记长,1946年春任第14军新闻处少将处长,1948年夏任第7编练司令部新闻处少将处长,1949年8月任第15兵团政工处少将处长,11月在重庆隐居,12月受中共委派策动罗广文起义。后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在重庆市粮食局工作,1953年被遣回重庆住地,1961年在重庆病逝。

    王堉()中将。字育三,湖南临湘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骑兵科毕业。1923年任湘军第3师6旅21团团长,1927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5军混成旅旅长,4月任第44军1师副师长,1928年1月任第44军1师师长,12月任第4集团军第9师旅长,1930年2月任护党救国军参谋,随唐生智讨蒋,失败后在湖南岳阳闲居,1931年任湖南省军士教导团团教育长,1932年任湖南省警备司令部1团团长,1934年1月任独立第32旅1团团长,1937年10月任预备第11师少将旅长,12月任第192师旅长,1938年10月任第192师副师长,1940年12月任第192师中将师长,1945年8月任第28军副军长,同年冬脱离军职赴岳阳开办农场,1949年7月在岳阳迎接解放,并把农场移交给人民政府。1951年12月27日被捕,1952年2月16日在湖南临湘被处决,1985年8月予以平反。

    刘余三()少将。辽宁彰武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1938年9月任骑兵第3师骑兵10团上校团长,1941年5月任骑兵第2军骑兵3师参谋长,1943年12月任骑兵第2军少将参谋长,1946年1月任第96军参谋长,3月任第96军高参,1947年7月任东北行辕骑兵第2军参谋长,1948年5月任新编骑兵司令部第3旅副旅长,后任新编骑兵司令部办公厅少将主任,11月1日在沈阳投诚。后任沈阳市政协委员,民革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人民政府参事。1990年7月在沈阳病逝。

    李世龙()中将。原名云峰,云南盐津人。贵州陆军讲武堂第1期毕业。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7师20团上校团长,1928年8月改任第7师19旅38团上校团长,1931年4月任第7师19旅少将旅长,1936年10月升任第7师少将副师长,1937年8月任第3军7师中将师长,1941年7月任第3军副军长兼7师师长,1944年4月任第3军中将军长,1945年1月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36军军长,1946年8月任整编第29军副军长,1947年4月调任国防部中将部附,1948年9月任中将后退役,在湖南黔阳定居,1950年向湖南省安江县人民政府报到登记,1953年在湖南黔阳病故。

    刘其贤()中将。号思齐,贵州沿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炮科毕业。1915年任黔军第2混成旅上校参谋长,1917年9月任黔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23年12月任黔军第3师军官教育团团长,1926年6月任贵州陆军崇武学校中将校长,1928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行营参谋长,1930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5年改任贵州省政府顾问,1937年任贵州省禁烟委员会委员,黔东北善后督办,1948年任贵州省政府顾问,1949年12月在贵州沿河投诚。1951年4月在沿河被处决。1985年3月撤销原判,予以平反。

    张熙光()少将。字佩文,河北大城人,生于1898年1月8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毕业。1924年任直隶军士教导团上校团长,后任直隶第4混成旅步兵3团上校团长,1925年11月任直隶第7师1旅少将旅长,1926年2月任直鲁联军第8军少将参谋长,6月任东北军第3、4方面军少将参谋,1927年4月任直鲁招抚使署少将副官长,1928年任东北陆军讲武堂上校教官,1931年10月任平津卫戍区司令部参谋处上校科长,1932年9月任第51军参谋处上校处长,5月作为河北省政府代表,参加《塘沽协定》签字会议,1935年8月兼任西北剿匪总部第2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1937年6月任第51军114师少将副师长,11月任少将,1938年8月任江苏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1月任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处长,1941年1月任鲁苏战区训练团教育处长,4月改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后任鲁南游击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4年3月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6年8月退役后在重庆郊区居住,1949年11月在重庆迎接解放,并支持儿子参加解放军。后任河北省大城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大城县中学教师。1978年4月7日在河北大城病逝。

    张庆余()中将。字贺轩,河北青县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1933年5月任河北特警第1总队总队长,1935年7月任河北保安第1总队总队长,11月任日伪冀东保安第1总队总队长,1937年7月30日在河北通县起义反正,重回国民党军,不久任军政部第6补训处少将处长,1938年7月任第91军副军长,因病未到职,1942年7月陆大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6年7月任中将后退役,在天津闲居,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1963年9月18日在天津病逝。

    高鸿文()中将。字汉杰,安徽蒙城人。安徽陆军随营学校毕业。1928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2军2师少将师长,10月改任第42师124旅少将旅长,1930年4月任反蒋联军第3方面军第5路军第9军26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改任东北边防军第5军4师8旅少将旅长,7月任第32军67师199旅少将旅长,1932年4月任第32军独立41旅旅长,1933年3月任第32军141师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1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后任傅作义部中将高参,1946年2月退役,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和平起义。后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秋在北京病逝。

    戴慕真()少将。河北藁城人,生于1904年2月2日。黄埔军校第6期工兵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35年4月陆大毕业后任第54师161旅322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3月调任陆军大学战术教官,1939年3月任第90军少将参谋长,1943年8月任第16军109师少将师长,1944年6月因在豫中会战中作战失败,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47年获释后任西安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949年冬请假回重庆,11月在重庆迎接解放,并劝送子女参加解放军。后任山西省中学教师,1972年12月10日病逝。

    戴嗣夏()中将。号吉阶,湖南宝庆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1926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1团上校团长,参加北伐,1927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1师1团上校团长,11月任独立第5师少将参议,1931年10月陆大毕业后任独立第36旅上校参谋长,1933年5月任第46师少将副师长,1934年4月升任第46师中将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10月辞职回乡,1939年3月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42年8月任军政部中将部附,1944年10月军训部第3督训处中将处长,1946年3月调任东南区督训处处长,7月任中将后退役,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1951年4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李实茂()中将。字荃荪,湖北孝感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5期炮科、日本陆军野战炮兵射击学校毕业。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任湖北军政府顾问,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上校科长,2月兼任第8师炮兵第8团团长,1916年任北京政府训练总监部上校监员,1918年任陆军部学兵司炮兵科上校科长,1925年4月任山西督办公署少将高参,1927年任山西陆军第1师参谋长,1928年6月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兼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战史编篡委员会中将委员,12月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参事,1932年1月兼任总务厅长,1936年1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1月任军训部中将部附,1939年1月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0年兼任军令部战史编篡委员会中将委员,1946年退役在重庆闲居,1949年11月拒赴台湾。后任重庆市政协委员。

    余际唐()少将。原名星跃,字蕴兰,四川荣昌人,生于1888年12月6日。日本海军水雷学校、日本海军炮术学校、日本海军工机学校毕业。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11年11月任江苏都督府海军司长,1912年8月任四川讨袁军川江水师司令,讨袁失败后潜赴海外,1915年12月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军需处长兼参谋长,1917年12月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挺进军司令,参加护法战役,1918年5月任四川江防军司令,1919年任川军第6师师长,1923年7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四川讨贼军第6师师长,与北洋政府在川军事武装作战,1924年3月任四川讨贼军第1军军长,1925年2月任建国川军第1军军长,北上讨伐北洋军阀, 10月在广东虎门被蒋介石扣押,1927年3月经香港赴上海闲居,1935年10月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5年4月任国民参政会四川省参政员,1946年秋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7年2月任粮食部川康区征粮督导团委员,11月任少将,1948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春参与策动国民党军起义,11月拒赴台湾,在四川荣昌迎接解放。后任川东人民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1964年5月22日在成都病逝。

    余亚农()少将。名振枢,安徽寿县人,生于1887年10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肄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7月离校,参加淮上军讨袁,1926年4月任国民军第5军参议,1928年3月任第42军95师师长,1929年1月任第44师131旅旅长,7月任第45师133旅旅长,9月在安徽安庆发动兵变,10月失败后流亡上海,1930年5月任反蒋联军第2方面军豫皖边区第1路军司令,参加中原大战,11月再度流亡上海,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援助沽源、多伦预备队司令,9月重返上海闲居,1936年2月任少将,1938年2月任第5战区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5路军总指挥,1939年夏离职在淮北经商,194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冬与中共地下组织一道在京、沪、芜从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工作。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皖北人民行署委员,皖北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皖北行署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安徽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委员。1959年10月16日在合肥病逝。

    张猛()少将。号国森,原籍广东新会,1894年1月20日生于越南海防。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3期骑兵科毕业。1922年6月任大元帅府副官,1923年秋任长洲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10月任大本营咨议,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上校咨议,参加北伐,11月任第6军第17师49团代团长,1927年4月返回广州,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总指挥部参议,1932年1月任军事参议院上校谘议,参加淞沪抗战,抗战爆发后任广东省第1专区防空主任,1939年赴澳门知用中学任军训教官,1943年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少将参议,1945年4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6年7月任陆军少将后退役,后受李济深委派,赴台湾从事民主活动,1949年3月拒留台湾,返回南京迎接解放。后任南京中山陵拱卫组副组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民革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1986年7月30日在广州病逝。

    李民欣()中将。原名殿瞻,字泽霖,广东蕃禺人。两广陆军中学毕业。1913年任广东陆军第2师上校参谋长,参加讨伐袁世凯战争,失败后避居香港、澳门,1924年1月任西江善后督办署参谋处长兼梧州善后处参谋长,1926年7月任广东省四会县县长,1927年任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总处处长,192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总指挥部军务处长兼副官长,并兼任财政部税务总署署长,同年秋改任两广盐运使,未及就职,1929年3月因李济深被扣押,被迫弃职赴港澳,1933年11月参与发动福建事变,失败后再次流亡香港,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1940年6月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顾问,1945年2月任陆军少将,1946年2月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7月任陆军中将,1948年1月当选民革中央常委,1949年1月赴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工作。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主委,民革中央委员。1955年12月21日在广州病逝。

    舒宗鎏()海军少将。满族,字勉斋,广东广州人。广州黄埔海军学校毕业。1926年任北伐军民生舰舰长,1927年任飞鹰舰舰长,1928年1月任广东海军副司令,1929年3月任海军编谴区办事处委员,1932年1月任第19路军参议,参加淞沪抗战,1933年11月任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高参,参与发动福建事变,1935年4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爆发后任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38年10月任广东绥靖公署西江行署参谋长,1942年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第2处处长,1946年2月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7月任海军少将,1948年1月当选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发表声明起义。后任国务院参事。1976年3月在北京病逝。

    赵启騄()中将。又名启陆,字次骅,江苏丹徒人,生于1894年2月12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毕业。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少将参谋长,1927年9月任第9军参谋长,1929年3月任第1军2师参谋长,1931年5月任警卫军少将参谋长,12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3年10月离职经商,1937年2月任西安行营中将参谋长,1936年3月任陆军少将,1937年8月任陆军中将,1938年1月任陇海铁路局顾问,1943年赴重庆闲居,1946年6月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8年冬由上海赴西安定居,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并向人民政府公安局登记,上缴枪支。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6月在北京病逝。

    喻镜渊()少将。字淡泉,湖南宁乡人,生于1889年10月26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1928年10月任第18师54旅108团上校团长,1932年9月升任第54旅上校副旅长,1933年6月升任第54旅少将旅长,1937年5月任陆军少将,10月升任第18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10月任宁乡县抗日自卫团第4区主任,抗战胜利后在乡闲居,1949年春支持并掩护中共武装组织,8月在湖南宁乡迎接解放。1953年1月29日病逝。

    李康庵(1898--)少将。名康,河北高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炮科毕业。1933年1月任炮兵第1旅上校参谋长,1938年3月任炮兵第5团少将团长,1942年8月任陆军炮兵学校研究处少将处长,1948年9月任陆军少将,1949年2月任陆军炮兵学校少将教育长, 12月在云南曲靖率部起义。

    曹宗纯(1901--?)少将。号静一,辽宁开原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7期步科毕业。1944年1月任第5军48师144团上校团长,1945年5月任云南机场守备司令部第2团上校团长,1946年7月任空军警备第7团上校团长兼滇东第2分区指挥官,1947年5月任整编第26师193旅578团上校团长,1948年3月任整编第26师193旅副旅长,9月任第26军161师少将师长,1949年7月任云南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2月在昆明参加起义。

    刘德浦()海军中将。字志南,福建建瓯人。烟台海军学校第6期毕业。1925年7月赴美国海道测量局考察,并赴法国、德国、摩洛哥访问,1929年任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局长兼甘露舰舰长,1938年10月任海军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上校总队长,1945年4月任海军闽江江防司令部少将司令,9月调任厦门要港司令,在厦门接受日军投降,12月离职,1946年7月任海军中将,10月任海军总司令部第2署中将署长,1947年4月回乡闲居,1949年建国后参加人民海军建设。曾任海道测量局四级工程师,并参与长江口的勘测扫雷工作。1979年3月12日在上海病逝。

    胡国宾()少将。字锦岩,浙江建德人。黄埔军校第6期交通科、中央航空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2期毕业。1943年2月任空军第3路军副司令,1946年8月任空军总司令部第2署少将副署长,1947年5月任空军参谋学校少将教育长、校长,1948年10月任空军第2军区少将司令,12月被撤职查办,1949年1月回乡,同年秋向浙江省兰溪人民政府自首登记,1950年春经上海、香港赴台湾。

    孙长胜()中将。字凯旋,山东禹城人,生于1879年2月10日。曾任口北暂编第1混成旅骑兵团团长,1927年9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兼骑兵第3师少将师长,1928年11月改任骑兵第6师中将师长,1930年4月改任骑兵第1师中将师长,1931年5月改任骑兵第1旅中将旅长,1935年4月改任骑兵第4旅中将旅长,1936年11月兼任百灵庙战役总指挥,1937年12月升任骑兵第2师中将师长,1939年6月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从此客居西安,1947年3月任陆军中将后退役,此后拒绝出任军职,1949年2月移居北平。后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童元亮()中将。号莲溪、慕陶,字志君,浙江兰溪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陆军大学第10期毕业。1926年10月任浙江省政府军事厅科长兼浙江陆军第2师参谋处处长,1928年7月改任国民革命军第5师参谋处上校处长,1931年4月调任浙江省干部训练所所长,1932年4月考入陆大学习,1935年4月陆大毕业后任中央军校步兵科上校科长,1936年2月调升京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调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2月调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教育处少将处长,1938年兼任战干团第4总队高级教官,1939年3月调任通信兵第3团少将团长,9月调升陆军通信兵学校中将教育长兼通信兵3团团长,1943年2月辞去团长兼职,1945年8月调任第34集团军中将高参,10月调任第10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兼日俘管理处处长,1946年3月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6月调任中央军校中将通讯教官,1947年5月退役,1949年拒赴台湾,在杭州迎接解放。1951年因历史反革命罪入狱,1960年在狱中病故。

    李家白(1892--?)少将。号仲青,湖南长沙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科毕业。1925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5师少将参谋长,1929年1月任第50师少将参谋长,1931年4月任第22军参谋长,1935年4月任陆军少将,1938年5月在鲁南抗战中兵败,逃出后回乡脱离军职,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和平起义。

    刘湘辅()少将。湖南常宁人。1930年9月任第19师55旅109团上校团长,1936年5月升任第19师55旅少将旅长,1939年11月调任第107师320团少将团长,1942年10月任第70军少将高参,1947年11月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10月任解放军湘南游击队第1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1951年在镇反中被错误处决。

    林叔向()中将。福建闽侯人。福建法政学堂毕业。1921年春任非常大总统府副官,1923年2月任福建省省长公署警卫队长,1925年7月任黄埔军校步兵科战术教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3师3团团长,1928年任中山陵警卫队长,1933年11月任福建省水上公安局局长,1936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总务科长,1938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兼总务局长,1945年10月在重庆参与组织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谊会,1946年11月任陆军少将,1948年3月任陆军中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8月在福州迎接解放,并协助组织成立民革福建分部筹委会。

    周昆源(?--?)少将。湖南祁东人。1936年3月任第19师57旅114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7月在南浔会战中升任第19师57旅少将旅长,1939年11月任第107师319团少将团长,1941年3月参加上高会战,1942年10月调任第70军少将高参,1947年7月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8月任新编第7军2师少将副师长,11月在湖南道县参加起义。

    侯镇邦()少将。字靖臣,云南宣威人。行伍出身,1929年4月任第10路军独立团上校团长,1937年7月任新编第10师1旅少将旅长,1940年8月任新编第11师少将师长,1943年2月任新编第11师少将师长,1946年5月任整编第58师新编11旅少将旅长,1947年10月任国防部少将高参,1948年3月任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同年回乡,1952年1月在云南宣威被处决。

    王劲哉()中将。字步礼,陕西渭南人,生于1896年4月12日。陕西陆军讲武堂毕业。1930年10月任第17师49旅98团上校团长,1934年11月任第17师49旅少将旅长,1936年12月任独立第20旅少将旅长,1937年5月任新编第35师少将师长,11月任陆军少将,1938年6月参加武汉会战,11月任第128师中将师长,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随枣会战,1943年2月在湖北监利被日军俘获,9月被解送南京,1945年4月任伪皖南司令,8月在南京重回国民党部队,9月任第40师师长,不久遭国民党军袭击,逃赴汉口、郑州、陕西三原,后被国民党军扣押至西安,旋逃脱,1946年冬在中共帮助下进入陕北解放区。后任陕西自卫军纵队司令员,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参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陕西省政协常委。1968年3月27日在西安病逝。

    赵秉衡()少将。号钧平,辽宁义县人。东北陆军测量学校、东北讲武第4期炮科、陆军大学第8期毕业。1930年11月任陆军大学教官,1937年11月任陆军少将,1939年4月兼任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班主任,1940年7月任陆军特5期班主任兼国防研究院战术教官,1949年5月在南京迎接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研究员,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1年12月在沈阳病逝。

    王思忠()少将。号惠庵,四川崇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科毕业。1919年任川军第3师少将副官长兼四川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1920年任川军第3师独立团团长,后任川军第3师6旅旅长,1922年任川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26年8月任四川兵工厂总办,1927年3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3路少将司令,1929年春改兼任第29军教导师少将师长,1930年1月被解职扣押,获释后脱离军界,在成都闲居,1939年5月任四川省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6年2月任四川省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拒绝就职,在成都闲居,并对进步革命活动进行掩护,1949年6月赴香港,1950年8月应中共邀请返回内地。后在重庆加入民革。

    耿文哲(?--1953)少将。名明轩,河南确山人。1938年秋任第31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议,1944年任泛东挺进军第5纵队少将司令,1945年2月在进攻中共冀鲁豫边区时被新四军俘获,后被释放,1946年5月任联勤总部第1补给区少将处长,后任联勤总部第1补给区指挥所主任兼第2兵团兵站总监部总监,1948年12月任第2兵团新编44师少将师长,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于陈官庄被俘。1953年12月在河南确山被处决。

    张韬安()少将。原名勋,后改名平,甘肃武山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骑兵科毕业。1931年1月任第17路军陕西警备师参谋长,1937年5月任第38军少将参谋长,1938年6月任第96军少将参谋长,后任第12兵站少将分监,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西安戒严司令部少将参议,1946年7月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

    鲁大昌()中将。字嵩龄,甘肃临夏人。1926年10月任国民联军第16路军2师16团团长,1930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甘肃讨逆军第2路司令,1931年2月任甘肃第2路警备司令,1932年2月任新编第14师少将师长,1936年1月任陆军少将,7月任第165师中将师长,10月任陆军中将,1938年9月任新编第2军军长,1939年春任第8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后在兰州闲居,1946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8月兰州解放前逃往甘肃岷县,在岷县被人民政府俘获,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教科书如何写大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