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二战苏联空军飞机开系哪架飞机比较好,只玩空

原标题:二战苏联空军如此菜:损失10万架战机 自己摔了6万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投入了几十万架飞机,如苏联和德国的飞机产量都超过10万架。美国的产量如果从39年算起,则超过30万架。各国的飞机损失也相当惨重,大部分产量都损耗掉了。不过,造成大量飞机损耗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战斗。因为训练事故和操作失误等原因失去的飞机也为数巨大。

1940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演习期间,一架飞机在企业号航母上降落时出现意外

美国是二战期间飞机产量最高的国家。仅年间,就制造了275245架军用飞机。而美国的飞机损失也是最多的。在基本没有战斗的美国本土大陆,陆军航空队(空军前身)就失去了22763架飞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两万多架飞机主要是因为事故或训练原因而损失的。同时,美国陆军在本土大陆有14793人死于飞行事故。当然这些人未必都死于训练,倒也有很多是搭乘飞机出事故的非飞行人员。以上还不包括美国在各战区非战斗损失的飞机(近2万架)和人员。也不包括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和事故损失。粗略估计,美军因事故和非战斗原因失去的飞机不会少于5万架。

其他各国空军的非战斗损失也很严重。据说在1944年2月,德国空军就因为事故而损失1300架飞机和408名飞行员,相当于摔掉了一个月飞机产量的一半。而德国1942年只培养出1662名新的战斗机飞行员,1943年培养出3276名。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空军因非作战原因损失的飞机总数不详。但在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1月31日期间,由于训练事故和飞机操作失误,死去的德国空军人员有28892人、负伤10991人。同一时期,德国空军在战斗中死亡者不到11万人(并非全都是飞行员),另19976人病死或自杀等。可见训练和事故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8%。

一架坠毁的德军Bf-110型重型战斗机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空军这15.8万多死者中,真正的飞行人员只有43517人。而死于训练事故和飞机操作失误的28892人,到底有多少是飞行员并不清楚,但比率恐怕会更高一些。

苏联空军在二战中因非战斗原因失去60300架飞机,超过作战损失的4万多架。包括7900架轰炸机、11200架强击机、26100架战斗机、15100架训练飞机和运输机等。苏联空军非战斗事故和训练死亡的人员数字不详。但摔掉了6万多架飞机,大量死人也是免不了的。

中国空军在二战期间共损失2468架飞机,包括711架教练机、55架运输机、1229架战斗机、473架轰炸机。其中711架属于报废(教练机114架、运输机18架、战斗机519架、轰炸机110架)。再除去战损的925架飞机,剩下的上千架飞机基本也是训练中摔掉或事故损失。

一架坠毁的SB-2轰炸机

综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如美苏德,因训练和飞行事故摔掉几万架飞机并不是新鲜事。训练和事故的飞机比作战损失的飞机还多,也不新鲜。这是因为战时需要大量的飞行员,各国都大力推行速成训练,大大加剧了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披露:1995年,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公布了他的惊人发现,声称他在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有4 架“二战”时期失踪的美国轰炸机在火星空域编队飞行。而在此“发现”公布前的1987年,前苏联也曾公布“卫星扫瞄”发现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国老式轰炸机停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里,从卫星传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辩认出机上的美军军徽标志。这两起闻所未闻的离奇发现,使得科学界为其绞尽脑汁,大伤脑筋。

也引起社会公众议论纷纷,一片哗然。美国官方拒绝作出评论,瑞典的权威科学家威尔海姆. 格莱德博士则认为:路丁博士在火星看到的飞机与苏联在月球发现的飞机是相联系的, 也与失踪地“魔鬼三角”有联系的。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解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50年前在百慕大神秘失踪 要了解这5架飞机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还得把历史翻到52年以前,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平息的1945年12月5日,还带着“二战”硝烟的美国海军航空兵19轰炸机大队的5架格鲁门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芬德代尔堡基地起飞,飞往大西洋海上巡弋。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未出现任何影响飞行的气候异常。可是, 当飞机进入了以百慕大、 波多黎谷和迈阿密三点构成的三角地带__也就是以无数船舰飞机在此神秘失踪而闻名于世的“魔鬼三角”海域时,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失踪前飞机未发出遇险求救信号,失踪后也未留下任何失事痕迹。与基地中断联系的时间是下午17时,派往该海域搜寻救援的马丁水手式(PBM)巨型水上飞机也没有再飞回来。直到失踪2小时后的19时零4分, 芬德代尔堡空军基地却又意外地收到了它们不知从那个遥远空间发来的微弱、 反复的无线电专用呼救信号___“FT...FT...”,而这时飞机的燃油理应早已耗尽,求救又未报方位坐标, 搜寻救援已无从下手,于是, 对这5架飞机连同机组人员就只能作“遇难”处理而永远从军籍名册上抹去了。事件已过去50年,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军中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人们已经不再想它了。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在50年后的今天,竟还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遥远的外星。

50年后在外星意外再现 发现飞机在火星编队飞行的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声称:他在用计算机控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已失踪多年的5架克鲁门复仇式轰炸机中的4架, 在距火星几公里远的空域作编队飞行,从这些飞机进入镜间--- 计算机自动跟踪进行图象处理一直至在镜间消失的时间推算,飞机的飞行速度竟达时速4万公里。 飞机是以紧凑的编队形式飞行的,而且飞行状态良好,看来是有人操纵飞行的。并还能清楚地看到机上的美国军徽标志,这也是我认定它们就是1945年在“魔鬼三角”失踪飞机的根据。

博士评述此事时激动地认为“他的这一发现是自前苏联在月面发现美国轰炸机以来最令人兴奋的天文发现。 ”

而苏联于87年3月由卫星传真在月球背面拍摄到的那架美国轰炸机原来停在陨石边。而当苏联卫星于88年7月22日再次飞临该地搜寻扫瞄时,飞机却又不见踪影。

说明该架飞机并非永久停放该处,而是仍在活动。

对路丁博士这一事实存在(有电脑图象为证)而又无法理解的意外发现,科学界也有人怀疑他是“凭空编造”,而路丁博士则坚定地说:“我料到会有障碍和批评,但这丝毫没有困扰我,我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遗憾的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的, 和他们在太空做什么!” 他们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 当5架轰炸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消声匿迹之时, 美国《阿尔格松》杂志公布了这一事件,编辑部随即收到许多读者来信, 其中有一些信竟十分肯定地说“在百慕大三角区有通往天外的‘通天洞’......”美国航天航空物理学家莱特博士则严肃地指出:“在百慕大三角区几百公里上空经常停有一艘监视观察这一海域发生的一切的UFO母舰, 当人类完成一次类似月球飞行之类的重大空间活动,或他们需要获取什么有意义的信息时, 它就向下发出一个小飞碟,由他们从地球上取走样品, 进入魔鬼三角区的无数神秘失踪的飞机船舰很可能就是这样被‘取走’的。因为是连人带物照单全收,因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蔽薅烙信棘在1987年苏联于月球发现美国轰炸机,谈论到地球飞机怎会上外星时, 前苏战斗机飞行员彼德.格伦考曾说出了他个人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一次奇遇。“当时, 他正在西伯利亚沿岸进行飞行训练。突然间,一个从未见过的闪光发亮的圆筒形飞行物出现在他的右侧,长度约500米,机体由耀眼的金属物制成。由于刺眼,格伦考无法直视,突然觉得该管状飞行物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吸力向他袭来,一瞬间格伦考的飞机失去了控制,管状物打开了两扇巨大的舱门,而当飞机正在被向舱门吸去的时刻,他看到飞行物内有影子走动,他们也在盯着他,也许是舱内看着他的人改变了主意,使他摆脱了一次危运,飞行物放了他,松开了吸力,关上了舱门,升空飞走了。”东鳞西爪,不谋而合,百慕大上空的UFO魔影和格伦考遭遇UFO 险遭劫持的离奇经历,正好解开了“魔鬼三角神秘失踪”的飞机如何劫往外星之迷。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事物地球现有科学知识还无法解译,但并不等于不存在。

苏联i-16系列战斗机是二战期间前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该战斗机在1933年开始首飞成功。苏联第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原型机TsKB-12于1933年开始设计。初期,飞机装M-22发动机(Wright-CycloneSGR1820)。飞机试飞后,Polikarpov认为M-22发动机功率偏小,决定换装M-25发动机(Wright-CycloneSGR1820F3),即改型为TsKB-12bis型。在12bis接近设计完成时,苏共中央决定以I-16-4型的编号投入批量生产。由于M-25发动机的生产一直未能正常,所以前期的I-16-4有一些装美国的1820F3发动机或以M-22发动机临时代替。1934年2月18日由著名飞行员V.P.Chkalov进行试飞。1935年4型在红场记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群众集会上首次露面,编队飞过红场上空。随后,4型生产了约400架,开始装备部队。

1935年7月,装M-25发动机和ShKAS机枪的5型开始生产,产量约1500架。在年间5型是当时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战斗机,在西班牙内战时性能明显优于叛军的FiatCR-12双翼战斗机。到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开始时,苏军第一线作战飞机中还有大量5型。和5型同时生产的6型缩小了背部的背脊,改善飞行员的后方视野。

  4型/5型也用于Zveno组合飞机的试验,在TB-3重型轰炸机的机翼和机背上携带2-4架I-16,形成组合武器系统(参见Zveno-SBP)。

  1937年底,10型开始生产。10型在机头增加两挺ShKAS机枪,在飞行员座位后背增加8mm厚的装甲板,可以抵御12.7mm机枪的攻击,使用功率更大的M-25V发动机。作为战斗机,10型一直使用到1943年,部分10型改为联络机或高速侦察机(在右翼尖加装照相机),使用到1944年。

  5/6/10型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在苏联提供给西班牙政府军的684架飞机中I-16占相当比例。10型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9月,共提供中国空军216架,和苏联空军志愿队的I-16一起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空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4型又称UTI-2,是1938年投产的双座教练机。

  1938年生产的I-16是17型,基本和10型一样。1939年换装功率更大的1000HP的M62发动机,称为27型。17/27型一共生产1184架。

  20型是1939年研制的翼下加挂副油箱的试验型,在加挂2*200L副油箱后。航程可以从800KM提高到1200KM。20型未投产,但加挂副油箱的技术被用于18/24/29型上。

  1939年投产的24型和1940年投产的29型装备1100HP的M-63发动机,24型的航速达到470KM/H。29型是I-16的最后型别,主要是将1940年研制成功的12.7mmUB重机枪换调换24型的7.62mm机枪。24型和29型在1940年-1941年战争爆发前曾大批生产。

  从17型开始有部分飞机装备20mm机关炮,在卫国战争初期,装20mm机炮的I-16在IL-2强击机未大批装备部队前,在攻击地面德军行军纵队和装甲目标时充作强击机使用。绝大部分I-16都可以在机翼下携带4-6枚火箭弹。

  I-16始终存在操纵困难的缺点,在急跃升时容易陷入螺旋,而且,从BF109和“零”式战斗机出现后,I-16已明显落后于敌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苏联空军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