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区别简直是活雷锋啊,再不涨价等啥

原标题:油价跟涨不跟跌,中石油这个”败家子“没人管吗?

导读:沙特的任性导致多哈会议的不了了之,这给所有石油出口国来了一个五雷轰顶,不少以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国家接二连三经济垮台。有人伤心,自然有人欢喜。相信此时此刻的美国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就差放鞭炮庆祝了!

美国前两年就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之后推出加息政策,大量资金回流美国进入制造业。这意味着制造业必须支撑美元汇率,但美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太高,而且不可能下降,制造业怎样崛起呢?

那就只能降制造业中的另一项重要成本——石油。为此,美国除了大力支持页岩气外,还取消了长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油价瞬间崩盘,顺便教普金做人。

理论上,美国并不是低油价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中国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本来就不高,石油成本所占比重更是夸张。当石油价格从一百美元跌破四十美元时,中国制造业岂不是应该世界无敌?那美国的制造业还回归什么?

呵呵,美国当然不是活雷锋。美国知道,不管油价多低,中国都会被一个叫中石油的败家子败光。果然,多哈会议失败后,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居然一片哀鸿!

————国内油价不守规矩“跟涨不跟跌”

为什么那些中东产油国在油价如此之低时还坚持不减产?老祖宗说了“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即使石油跌到三十美元,还是有钱赚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还能赚钱,而中石油都快把国家底裤赔光了?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2016年开始,国家已经把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脱轨,不管国际油价怎么降,国内一律四十美元。

成品油不守规矩“跟涨不跟跌”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国际油价一涨或者变化率还不大,“涨贵于神速”立马就涨,而国际油价下跌却象“老牛拉破车”慢之又慢,并且非常不情愿的找出种种理由拖延,几乎没有痛痛快快的跟进。

“国际接轨”是国内油价上涨惯用理由,不管企业的利润有多大,不管需不需要涨价,都一概的上涨,当然,假如国际油价上涨这也没什么可说,此种接轨似乎还说得过去,可是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或者说想任意涨价的时候,“国际接轨”却不知跑到那去了,此时更多的是接其自定的轨接。如:中石化出现炼化环节“亏损”,炼油厂无法正常开工;如:国际油价短期的变化不会对国际油价平均变化率带来很大影响,等等。可见此种“国际接轨”是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成品油只升难降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能排除垄断行业利用自身的优势谋利。如:中国石油2008年高管的总报酬为9783万元位居榜首,成为对高管最“慷慨”的上市公司;又如:北京太阳星城8幢楼的房子,预计售价达2.3万元/平方米,不过,中石油员工以8170元/平方米的均价团购了上千套;还有中石化的“天价吊灯”等等。成品油价高利就大,利大收入福利待遇就高,要害就在于此。

————中石油每天赚几个亿国家不知道吗?

前几年,石油价格近一百美元时,中石油办公楼的一个吊灯都上百万。现在,石油价格下跌,中石油就揭不开锅了。

未来几年,只要油价不到五十美元以上,国家就要一直补贴中石油的各个油田。你觉得,在美国页岩气技术和电力汽车科技一片光明的今天,油价还能再涨到五十美元吗?

国家不是二愣子,当然知道油价不可能再涨到五十美元。但中石油还是必须救,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中石油随便一个油田,都好几万员工。这些工人一旦集体下岗,那就惹大麻烦了。所以,国家不是在救中石油,而是在救工人,救社会稳定。

但是,这样救下去有意义吗?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看不下去了,说“与其养亏损企业,不如养下岗职工”。意思就是让工人都下岗,爱干嘛干嘛去,照样发工资,这样还能少赔一些。

然而,不管是经济账,还是社会稳定帐,你觉得国家还有多少钱,能养中石油多久?

对现货原油沥青、贵金属感兴趣或者正在操作但收益不佳的朋友

是的,路上这么多车,涨到20块一升最好,我为国家某福利,个人不应该计较这种得失,集体利益才是大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