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民国被授予将军军衔等级排名的七位女性,你知道是哪

民国时期的 (1912年至1949年)

1911年,伟大的家领导的,推翻了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1912年(民国元年)7月参议院公布男女礼服,同年10月公布陆军服制,1918年(民国七年)公布海军服制等。但由于这些条例不完全切合中国国情,而没有能够全部实行。

民国初年,国内割据,派系,“城头变幻大王旗”,全国军队的军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但因受当时世界列强军队服装的影响,式样上大体相近,而与东邻的军服更为接近。自北洋练兵以来,中国军事制度上主要学习日本。当时军官、士兵一般多戴硬壳大檐帽,缀五角形帽徽,按民初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颜色。军官常服用呢料,士兵用黄斜纹布。军官穿长筒靴,士兵打绑腿、着高腰皮鞋。官兵均配领章,采用呢制,呈长方形,将官为全金色,其余按红、黄、蓝、白、黑区分步、骑、炮、工、辎兵科。官兵均以肩章区别等级。北洋军阀政府虽制定了陆、海军服制,但执行得很乱。军服的颜色、式样和制作材料因派系不同,自行规定,极不统一。

此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兵种的增多,战场分工越来越细,军服的种类也大大增加。而社会生产的民展,纺织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军服材料质量的的改进。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军服的式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明显好于各地方派系部队,如冯玉祥的西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等“杂牌军”。

30年代以后,国民党军队曾几次颁布服制条例办法,规定了军服的种类、亲式、颜色,材料,对于统一服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1936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服分冬夏两季,大礼服、礼服、军常服三种。官兵均以领章表明兵种和阶级,各兵种的识别标志是:步兵红色,骑兵黄色,炮兵蓝色,工兵白色,通信兵浅灰色,辎重兵黑色,宪兵风红色,军需紫色,军医深绿色,测量土黄色,军乐杏黄色。礼服的穿戴,大礼服在国庆日、元旦日庆贺宴会时,领受勋章或参加各种典礼时,随从国民政府主席阅兵时,随从最高军事长官与国庆日、元旦日阅兵时,国家有其他大典时,举行会礼或祭奠时穿着;长礼服在竭见或迎送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时,侍从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巡阅要塞、军港、学校、兵营、舰队时,部队因典礼而举行阅兵时,就职、卸职及重要集会时,访侯或拜答外国重要文物官员时,参加军人婚丧以及祭奠时穿用;军常服在平时办公及外出,操练演习及受检阅以及战时穿用。还规定了穿着制式服装是的佩戴,包括礼带(武装带)、肩章、领章、军刀、短剑、马刺、长筒皮鞋(马靴或皮鞋)或手套。部队番号以臂章表示。

官兵的服装,抗战前,大都采用小领(中山装相似),颜色一度灰色,后改草绿色。规定中下级军官一律打绑腿。

抗战期间,鉴于当时军服多系棉织品,制式不够统一,尺寸长短不适,材料粗脆者多精细者少,穿着后运动呼吸不自由,外观上亦不能表现军人之威武仪表的弊端,国民党军队于1942年10月,研究拟制了《十年军服具体实施办法》。对军服制作提出:一是合乎军事要求。强调服装舒适、轻便、坚固耐用,外观庄严且便于伪装。二是合乎经济原则。要求军服制作要就地取材,尽量使用国货,避免资金外流。三是合乎卫生要求。将保暖、透气、吸水三者作为选择被服材料的基本要求。四是统一制式。彼此通用。

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部分部队改换美式装备,首先从远征军、驻印军开始,装备美军枪械、被服、装具,请美国顾问帮助训练,相对于以国产装备为主的“国械师”来说,这些部队被称为“美械师”。抗战结束前后,至1946年10月,共装备、训练陆军40个师和5万交警部队,这些部队基本穿着美式军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受美国顾问团的建议,改革军制。军服也仿效美国,做了一些改动。军官常服仍用旧制,改用大檐帽,便服改为大翻领,黄色卡叽布制。将校级军官冬服一般用呢制。士兵夏季服装一般改为大翻领,船形帽,短裤、绑腿;士兵冬季服装仍用旧制。军衔标志采用美式肩、领章并用的方法。军官肩章为肩袢上缀金属徽标。

第一阶段 国民革命军陆军 (1924年至1929年1月)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浦军校,聘请苏联顾问,完全按照苏联的军事制度创建由国民党人自己掌握的军队。建军之初,无论军官和士兵均穿相同的灰布军装,没有军衔。直至1928年才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小范围地使用了一种军衔臂章。但这些军衔都没有经过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

第二阶段 国民党陆军 (1929年1月至1929年9月)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军常服暨礼服暂行条例》,对陆军服装进行了自国民政府成立以来首次统一。首先自中央军开始换装。但此次换装时间很短,总共不到9个月时间,在同年的9月就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第三阶段 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陆军军常服军礼服条例》。此条例于同年1月公布的《陆军军常服暨军礼服暂行条例》相比,在军衔领章上有了较大的区别。将官军衔领章由全红色改为全金色。校、尉军官的领章底色改为所属的兵种色。士兵仍用黄色底色,士官在领章上加缀3道蓝线。炮兵的兵种色也由浅蓝色改为蓝色。

第四阶段 国民党陆军(1936年1月至1946年3月)

1936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实行《陆军服制条例》。此条例中军官和军佐的服装分为大礼服、礼服和常服三种。大礼服为黑色,礼服为黄色。

大礼服用于参加有国民政府主席出席的阅兵式,参加有最高军事长官出席的国庆、新年宴会、阅兵式,参加国家大典以及本人的婚礼和家庭祭礼时穿用。

礼服用于参加部队阅兵,跟随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进行在军队中的巡视活动,被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接见及迎送国民政府主席或最高军事长官时,参加就职,卸任仪式及重要集会,拜访外国重要官员时穿用。

将官大礼服肩章用金线绣制,其他军官大礼服肩章用黄线绣制。但

国民政府的上将军衔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等。从1935年第一次授衔直到1949年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的统治,国民政府总计颁发过特级上将一名,陆军一级上将十六名,海军一级上将一名,唯独地,没有空军一级上将。

更为可怜的,就连二级上将中,也都找不到空军将领的身影,可见空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弱势。抗战时期,空军总司令是由陆军中将周至柔兼任,而他也是要到51年才晋升为上将,所以说大陆时期国民党内的空军最高衔也只是中将,而获得这一头衔的也就只有三位。

黄光锐,祖籍广东台山白沙镇,他出身于华侨世家,幼年时期跟随家人去往美国,先是在唐人街读书,后加入美国籍。1916年他考入美洲飞行学校,获得美国飞行执照,期间他还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出任为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技师。

1917年,杨仙逸等人受孙中山委派前往美国,在旧金山成立圆强飞机公司,招收航空人才,黄光锐受国民党美洲支部推荐,加入飞行训练队深造。1921年,他又被选送往美国北加省飞行学校接受训练。

1922年,黄光锐毕业后回到国内,同年孙中山所属大元帅府成立航空局,建立广东飞机制造厂,之后他被任命为航空局第一飞机队长,试飞了研制成功的第一架双翼双座侦察教练飞机。1923年,杨仙逸因公殉职,黄光锐成为大元帅府空军中的举足轻重人物。

黄光锐不仅业务知识出众,而且飞行技术高超,陈炯明叛变期间,黄光锐曾经孤身一人轮流驾驶三架水上亚婆对陈炯明的军队进行轮番轰炸,最终阻止了陈炯明部队的继续前进,使得广州局势获得转机。

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成立军事飞行学校,黄光锐成为首批飞行教员,后来他还出任了飞行学校的校长。1927年,黄光锐受命前往苏联购买飞机,并被派送入苏联高级航校深造。1928年,黄光锐参加了由广州出发途经宁波、杭州、上海、武汉、长沙和梧州等地,又返回广州的全国长途飞行行动,引起国际航空界的关注。

1931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黄光锐曾率领空军部队协助十九路军作战。之后,陈济棠主持广东军政,黄光锐先后出任了广东空军参谋长、空军司令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为壮大广州空军实力,黄光锐到处奔波,募款购置飞机,又添置制机设备,研制制造战机。

1936年,已经是广东空军司令的黄光锐,积极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召集起100多位飞行员,驾驶飞机全部加入到国民政府空军部队。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校长,12月,他又升任为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黄光锐调任为中央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兼成都空军司令,被授予了空军少将军衔。他还同时创办了空军军士学校、航空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在后来抗日空战中表现优异的飞行员。

1939年,黄光锐被任命为空军总指挥部军政厅厅长,1941年,他又被任命为航空研究所所长。1946年,黄光锐晋升为空军中将,同年11月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不久之后,他就辞去职务,前往广州,开办了广东信托公司和万国建筑工程公司,因而没有参加内战。

1949年后,黄光锐先是移居到香港,后又定居于美国。1985年,黄光锐在洛杉矶因病去世。

汪强,号伯平,上海人,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后前往美国留学。他的经历也是颇为耐人寻味,并非“空军”科班出身的他,后来竟然是成了国民政府空军系统内的高级将领,真是让人有点始料不及。

汪强回国后,先是在长沙青年会任职总干事,1934年,他还跑去上海中国银行出任了总务处处长,1936年,他又被任命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体育总教官。1937年,他又被调任为苏州地区炮兵中将总指挥。1938年,他又改任为了湖南省伤兵管理处处长。

这一切都没有看到与空军相关的影子,然而地,到了1940年汪强摇身一变成了幼年空军学校教育长,总算是和空军系统挂上了钩,但是似乎和空军部队还有着遥远的距离。1946年,可是了不得了,汪强被授予了空军中将的军衔,应该是资历够老的缘故吧!

也就是在获得空军中将的同年,汪强从军中退役,1957年,汪强因病在南京去世。

黄秉衡,名钧,字秉衡,浙江余姚人,曾经就读于慈北锦堂小学与宁波崇信中学,后又考入烟台海军小学堂,依照他的这个人生轨迹,大有向着海军方向发展。然而,1920年,他留学美国后,就读的却是美国航空学校,算是跟空军事业接了轨。

1922年黄秉衡回到国内后,就在孙中山身边任职,出任为侍从,之后,他受孙中山委派开始创建航空学校。1924年,等到航空学校成立以后,他又出任了航空学校的教官、校长以及飞机队队长等职务,还代理过航空局局长一段时间。

1926年,黄秉衡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1929年,他又调任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队长,并于同年出任了军政部航空署副署长。1931年,他升任为了航空署署长。

1932年,黄秉衡出任为军事委员会空军事务处处长,第二年,又当选为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1936年,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处长,次年升任为航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第三厅厅长。

1938年,黄秉衡出任为重庆空军司令,1939年,又升任为空军第一军区司令。1940年,黄秉衡晋升为空军少将,1941年,他被任命为空军第三路司令,同年又调任为驻美国大使馆空军武官。

1945年,黄秉衡被召回,任职参军处参军,1948年,他又被任命为总统府参军,并于同年晋升为空军中将。1949年年初,国民党局势难以挽回,黄秉衡并没有前往台湾,也没有留居大陆,而是移居到了美国。1989年,黄秉衡因病在洛杉矶去世。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民国分为北洋政府时期(1912到1928年)和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到1949年)

  北洋时期上将军(列表)

  1914年6月30日,七人

  段琪瑞: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张锡銮:镇安上将军,

  冯国璋:宣武上将军,(督理江苏军务)

  段芝贵: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

  龙济光: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

  姜桂题:昭武上将军,(督理热河军务);

  陆荣廷:耀武上将军

  张锡銮: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

  段芝贵: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

  张锡銮:振威上将军,(参政院参政)

  段芝贵:辅威上将军

  陆荣廷:宁威上将军

  1920年1月1日,1人:

  张作霖:镇威上将军

  1921年1月1日,1人:

  龙济光:隆威上将军

  王占元:壮威上将军

  王士珍:德威上将军管理将军府事务

  萨镇冰:肃威上将军

  1922年8月9日,1人:

  倪嗣冲:追赠安武上将军

  吴佩孚:孚威上将军

  张怀芝:丰威上将军

  刘冠雄:熙威上将军

  田中玉:益威上将军,(卸任山东督军)

  王怀庆:靖武上将军,(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

  冯玉祥:扬武上将军,(陆军检阅使)

  王承斌:匡武上将军,(直鲁豫巡阅副使兼直隶督军)

  齐燮元:宁武上将军,(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

  萧耀南:炳武上将军,(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

  阎锡山:同武上将军,(山西督军)

  张绍曾:树威上将军

  李鼎新:曜威上将军,(前海军总长)

  张宗昌:义威上将军,(直鲁联军总司令、山东督办)

  孙传芳:恪威上将军,(五省联军总司令、江苏督办)

  国民政府自1935年重整军阶制度到1949年去台为止,共授予特级上将1名,授予一级上将9名(其中海军1名),晋升一级上将3名、追晋一级上将3名、追赠一级上将2名。

  1935年4月1日授予(国民政府令,蒋中正为陆海空军特级上将):

  蒋中正: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总裁。

  首批一级上将(八大一级上将基本上都是军阀):

  1935年4月2日授予:

  阎锡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

  冯玉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张学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

  何应钦:军政部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宗仁: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朱培德: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兼军事长官惩戒委员会常务委员、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唐生智:训练总监部总监、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军法执行总监、首都卫戍司令长官。

  陈济棠: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35年9月6日授予:

  陈绍宽(海军):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

  1938年2月14日追晋:

  刘 湘: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6月14日追赠:

  曹 锟: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39年5月13日晋升:

  程 潜:副参谋总长、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1939年12月9日追赠:

  吴佩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1940年5月18日追晋:

  宋哲元: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4年2月2日追晋:

  陈调元: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时任军事委员会点验委员会及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10月5日晋升:

  白崇禧:国防部部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剿总”总司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7年2月21日晋升:

  陈 诚: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行政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

  陆军二级上将复制楼上兄弟的

  万福麟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35年4月3日授予

  于学忠陆军二级上将: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35年4月3日授予

  龙 云陆军二级上将: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代主任。1935年4月3日授予

  刘 峙陆军二级上将: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35年4月3日授予

  刘镇华陆军二级上将: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安徽省保安司令。1935年4月3日授予

  何 键陆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35年4月3日授予

  何成浚陆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3日授予

  杨虎城陆军二级上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北“剿匪”第三路军总司令。1935年4月3日授予

  徐源泉陆军二级上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1935年4月3日授予

  商 震陆军二级上将: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政府参军长。1935年4月3日授予

  蒋鼎文陆军二级上将: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35年4月3日授予

  韩复榘陆军二级上将: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1935年4月3日授予

  傅作义陆军二级上将: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1935年4月3日授予

  杨爱源陆军二级上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35年12月10日授予

  李烈钧陆军二级上将:军事法庭审判长。1936年12月31日授予

  卫立煌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1939年5月2日晋升

  孙连仲陆军二级上将:首都卫戍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42年晋升

  张发奎陆军二级上将:广东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9.7)。1945年10月3日晋升

  张治中陆军二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1945年10月3日晋升

  邓锡侯陆军二级上将: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7年2月21日晋升

  陈 仪陆军二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浙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2月21日晋升

  熊式辉陆军二级上将: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7年2月21日晋升

  邹作华陆军二级上将: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1947年11月18日晋升

  孔 庚陆军二级上将:湖北省省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47年11月21日晋升

  刘 戡陆军二级上将:1948年3月1日在陕北兵败自杀,时任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1948年5月17日追晋

  罗 奇陆军二级上将:陆军副总司令。1949年9月晋升

  上将(含追晋和追赠的上将)

  何柱国陆军上将:陆军骑兵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参谋长。1935年4月晋升

  李生达陆军上将:1936年5月30日在山西离石逝世,时任陕北剿匪副总指挥。1936年6月追赠

  田颂尧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9月12日授予

  王 均陆军上将:1936年11月因飞机失事身亡。1936年11月23日追赠

  黄慕松陆军上将:1937年3月20日在广东逝世,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37年4月12日追赠

  佟麟阁陆军上将: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阵亡,时任第二十九军代军长。1937年7月31日追赠

  赵登禹陆军上将: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南苑阵亡,时任第一三二师师长。1937年7月31日追赠

  郝梦龄陆军上将:1937年10月16日在忻口战役中阵亡,时任第九军军长。1937年12月6日追赠

  饶国华陆军上将:1937年11月30日在安徽广德自杀殉国。1937年12月6日追赠

  周浑元陆军上将:1938年初在重庆病逝,时任第三十六军军长。1938年2月18日追赠

  王铭章陆军上将: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阵亡。1938年4月6日追赠

  张谞行陆军上将:1939年3月7日在西安遭敌机轰炸牺牲。1939年3月追增

  蒋方震陆军上将:1938年11月4日病逝于广西宜山,时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939年3月22日追赠

  廖 磊陆军上将:1939年10月23日逝世,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9年11月20日追赠

  吴光新陆军上将:1939年在上海逝世。1940年追赠

  张自忠陆军上将: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阵亡。1940年7月7日追赠

  陈安宝陆军上将:1939年5月6日在南昌会战中阵亡。1940年9月23日追赠

  唐淮源陆军上将:1941年5月12日在中条山自杀殉国,时任第三军军长。1941年9月26日追赠

  赖心辉陆军上将:1942年4月在成都逝世。1942年追赠

  蒋作宾陆军上将:1942年12月24日病逝于重庆。1943年6月12日追赠

  陈训冰海军上将:具体逝世时间不详,曾任海军部常务次长。1943年9月10日追赠

  李家钰陆军上将: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陕县阵亡。1944年6月22日追赠

  邹 洪陆军上将:1945年4月16日病逝,时任粤桂边区总指挥。1945年5月25日追赠

  陈季良海军上将:1945年4月14日病逝于四川万县。1945年5月25日追赠

  井勿幕陆军上将:1918年12月被暗杀。1945年11月19日追赠

  王陵基陆军上将: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1946年7月31日晋升

  鹿钟麟陆军上将: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6年7月31日晋升

  王树常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参议,晋升同时即退役。1946年7月31日晋升

  石敬亭陆军上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7月31日晋升

  张 钫陆军上将:军事参议院副院长,晋升即退役。1946年7月31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衔等级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