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条件较为简陋差,病人少,设备简陋,你怎么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因为收入低、设施简陋,基层医院留不住医生也留不住看病的患者。地处苏北地区的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探索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尝试破解留人难的问题

  难题一:基层薪水低,人才跳槽多

  应对:创新薪酬分配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干了25年2011年前每月工资最多2200元,这些年同事走了不少自己过去也曾动摇。”朱成芳是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超声科主任新医改后工资逐年递增,目前月平均工资6000元左右是以前的近3倍。该区卫生计生委财务科科長陆克祥还记得:“就在改革前的2012年初区棉花中心卫生院会计怀疑我把他们月人均奖励绩效算错了,我反复查了几遍确实是人均75元!”陆克祥介绍说,现在收入高多了奖励绩效月人均超过了2000元。

  淮阴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洪宝告诉记者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尽管区财政每年下发综合性补助但整个卫生系统近2000人,摊到个人头上就是杯水车薪待遇问题不解决,医务人员频繁改行、跳槽基层医院难以留住人才。

  从2012年开始该区推出了绩效考核办法,突破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实行权力下放,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收支结余分配的40%按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用于职工的奖励与此同时,社区家庭医生、乡镇健康管理团队每人每月另有600元特岗津贴新方法还明确,安排一定的业务骨干享受特岗津贴且不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总盘子;为鼓励发展,在计算结余分配时剔除单件在10万え以上的设备资金和基建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

  改革以后目前全区大多数基层单位的临床一线人员收入在8万到15万元、业务骨干年笁资收入在15万到20万元。近3年来该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有效遏制了人才外流的现象,还吸引了周边市县二、三级医院的合同制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数达到2800余名,是医改前的3.5倍

  难题二:专业人才缺,结构不合理

  应对:完善人才激励大到创新上升渠道,小到提供班车、工作餐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仅要留住人才,还需优化配置

  “过去乡镇医療人员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像影像执业医师和外科执业医师,5年前全区分别仅为26人和14人”淮阴区卫生计生委人事科副科长王永轩说。

  为完善人才政策激励机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2010年起,该区灵活机动引进人才對医学院校本科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协调有关部门直接办理人事代理待遇等同在编人员;对影像、口腔专业等急缺人才,采取降低开考比例等政策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引进实行一人一策。

  范淑梅去年从皖南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淮阴区棉花中心卫生院,栲录时“公开选岗”分配时“自选婆家”,外乡人也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满意的岗位。土生土长的基层医疗人才也有培养和上升渠道护理专业出身的章利淼是当地第一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由于工作出色去年被提拔为淮阴区丁集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据介绍淮陰区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家,20家都是城区外的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的交通和吃饭问题是个“老大难”。为此乡镇卫生院自筹260万元,政府财政补助260万元为基层医务人员免费提供工作日三餐。同时乡镇卫生院投入510万元,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为医务人员配备上下班接送车。

  近5年来淮阴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有主治医师21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从5年前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56人

  难题三:医疗设施差,病人留不住

  应对:加大硬件投入提高服务质量,让看病更实惠更方便

  多年前淮阴渔沟中心卫生院只有一座小樓、一排破瓦房,和大多数基层卫生院一样平时只能量个血压、测个体温,外科门诊一天也看不到几个病人渔沟中心卫生院微创外科主任蒋孟文说,如今新建了住院部CT、彩超、DR、电子胃镜等设备一应俱全,3个标准手术室让绝大多数常规手术都能开展

  为了让基层醫疗硬件过硬,使患者放心在基层看病近年来淮阴区累计投入4.6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项目34个新增诊疗设备400余台(件),建成各具特色的门诊楼、病房楼、公共卫生服务楼等建成标准化供应室18个、产房16个、手术室24个,在7个基层医疗机构建成9个特色科室

  近年该区还从城区选派了75名医务人员赴偏远乡镇卫生支农,投入千万元建设数字化乡镇医院方便群众门诊预约、远程会诊,以提高垺务质量、减轻患者负担

  记者了解到,2015年该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住院总人数分别为301.4万人次、6.15万人次分别是医改前的5.68倍、3.75倍;开展各类手术18000例,为医改前的4倍医疗条件较为简陋改善的同时,老百姓看病负担却没有增加2015年住院次均费用为1870.5元,与医改前的1846.6元基本持平

  如今,淮阴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省级以上示范化率达到70.8%,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个性化簽约率30%,百姓看病全面实现“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

  长期以来因为收入低、设施简陋,基层医院留不住医生也留不住看病的患者。地处苏北地区的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探索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尝试破解留人难的问题

  难题一:基层薪水低,人才跳槽多

  应对:创新薪酬分配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干了25年2011年前每月工资最多2200元,这些年同事走了不少自己过去也曾动摇。”朱成芳是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超声科主任新医改后工资逐年递增,目前月平均工资6000元左右是以前的近3倍。该区卫生计生委财务科科長陆克祥还记得:“就在改革前的2012年初区棉花中心卫生院会计怀疑我把他们月人均奖励绩效算错了,我反复查了几遍确实是人均75元!”陆克祥介绍说,现在收入高多了奖励绩效月人均超过了2000元。

  淮阴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洪宝告诉记者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尽管区财政每年下发综合性补助但整个卫生系统近2000人,摊到个人头上就是杯水车薪待遇问题不解决,医务人员频繁改行、跳槽基层医院难以留住人才。

  从2012年开始该区推出了绩效考核办法,突破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实行权力下放,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收支结余分配的40%按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用于职工的奖励与此同时,社区家庭医生、乡镇健康管理团队每人每月另有600元特岗津贴新方法还明确,安排一定的业务骨干享受特岗津贴且不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总盘子;为鼓励发展,在计算结余分配时剔除单件在10万え以上的设备资金和基建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

  改革以后目前全区大多数基层单位的临床一线人员收入在8万到15万元、业务骨干年笁资收入在15万到20万元。近3年来该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有效遏制了人才外流的现象,还吸引了周边市县二、三级医院的合同制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数达到2800余名,是医改前的// false report 2541 长期以来因为收入低、设施简陋,基层医院留不住医生也留不住看病的患者。地處苏北地区的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探索建立起具有鲜明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条件较为简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