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聋人自然手语协会会长杨洋。 2018年中国浙江聋人自然手语商业街手语翻译开始吧!

一位北京聋哑人去甘肃旅游,他打的手语,当地聋哑人能“听”懂吗?一位盲人摸读盲文,因为现行盲文大多不标声调,他能根据上下文“猜”出这个字吗?

《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我国33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七年磨一剑,回应听力视力残疾人需求

手语地域差异大、对新事物的打法少,盲文标调不规范……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手语和盲文也不例外,其不规范给听力和视力残疾人带来很多困扰。

201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委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针对全国手语、盲文使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1%的成年聋人和85.2%的聋人工作者希望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半数以上视力残疾学生、教师和成年视力残疾人认为需要完善盲文。

“这项研究花了整整7年。”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经过大量田野调查、语料采集、分析比对、学术研究,2015年,“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和“国家通用盲文标准”两大课题结项。此后,“国标”在全国26个省份的55家单位进行了试点,包括特教院校、聋人协会、盲人协会、盲文出版单位等。根据试点反馈进行了修订完善,又通过了专家委员会和国家语委的评审,《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最终形成。

语言是生动鲜活的,无时无刻不在演化发展。那么,制定“国标”需要遵循哪些规律呢?

程凯介绍,首先是“约定俗成、简明易用”。例如,在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3/4为听力残疾人,他们来自全国12个省市,体现了手语第一使用者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各地听力残疾人坐在一起,语言政策研究人员、熟谙手语的高校科研人员和聋校教师参与其中,大家针对每个打法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每个手语动作,最终形成共识,这就是通用手语的主要词汇。”程凯说,全国还遴选了12个手语采集点,基本囊括七大方言区不同的民族地区,这些采集点将定期采集新鲜的手语打法,不断充实国家通用手语词汇库。“国标”的制定还充分考虑了其利于信息化、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使其不仅能运用于日常生活,还能更好地适用于电脑、互联网等领域,便于在国际上交流,从而促进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发展。

手语求同存异,更加形象易用

手语也有“方言”。就拿“钱”来说,有的地方手语是做捻钞票的动作,有的地方则是用拇指、食指捏成小圆圈。

“《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点,在编辑词表时,如果南北方差异较大,不能用一个地方的打法替代另一个地方,就将这两种打法并列收入。”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行政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顾定倩介绍。

拿到《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很多听力残疾人表示,这个词表“更方便、更易懂、更亲切”。原来,相较于原《中国手语》,《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用大量听力残疾人日常习惯的手语,替换了过去许多和汉字一一对应的手语。“我们减少了表音的成分,因为对于听力残疾人来说,形象是最重要的。”顾定倩举例说,例如“偷偷摸摸”一词,很多听力残疾人不是打“偷”“摸”二字,而是直接模仿偷偷摸摸的样子。

同时,《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大量减少了手指字母的使用,注意描述手语表达时体态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变化,重在体现手语表形表意的语言特点。比如,原来要打“详细”一词,需要用汉语拼音“X”来表示“详”。但这种手指字母看多了,很多听力残疾人会糊涂,这次修订,就把很多不太符合日常交流的手势替换掉了,以后再打“详细”,不需要再打“X”,只需要打两遍“细”,这在一定语境中表示更加细致。

“正是这些源自生活的手语,使广大听力残疾人看到通用手语很亲切、很喜欢,也愿意宣传和推广。”中国残联理事、中国聋协主席杨洋表示,《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遵循了听力残疾人朋友日常交流的视觉语序,非常自然顺畅,“来自不同地方的听力残疾人朋友见面后,能马上用通用手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不用担心地域差异”。

盲文字字标调,不再词义不清

是“旗上大书”还是“骑上大树”?对普通人来说,一看汉字就一目了然,但盲文很大程度上是拼音文字,大多数不标声调,对视力残疾人来说,就成了一个难琢磨的事。

“国家通用盲文在现行盲文基础上实现字字标调,并简写了部分调号,堪称现行盲文的‘升级版’。”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钟经华介绍,“将来视力残疾人朋友再读盲文时,有了声韵调,就解决了读音不准、词义不清的问题”。

为了实现新旧衔接,《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沿用了现行盲文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标点符号,没有改变、删减或增加任何一个符号,只是完善了现行盲文标调规则,规范了声调符号的用法。“这样一来,不仅保持了盲文的稳定性,更保障了盲人文化的传承性。”中国盲协主席李伟洪介绍,国家通用盲文能够与现行盲文平稳、顺利地实现新旧过渡,做到“学新会旧、懂旧识新”,学习了国家通用盲文的人,照样可以读以前旧版的现行盲文书籍。

令人欣喜的是,通用盲文实现了字字标调,就为盲文的计算机朗读提供了可靠基础,从而利于信息化。

“盲文要实现信息化,得解决汉字和盲文、盲文和盲文、盲文和语音的互相转换问题。”李伟洪介绍,原来不加调的现行盲文词形不固定,常常一词多形、一形多词,致使计算机词库符形复杂,转换时往往词形混乱。现在的通用盲文字字标调,就实现了词形固定。

这样一来,通用盲文不仅能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的输入和输出,还因为台湾盲文、香港粤语盲文等与汉字相对应,通用盲文有利于实现不同盲文间的相互转换。

关键在推广,2020年形成使用氛围

“‘国标’关键在推广,我们将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介绍,在推广使用中,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听力、视力残疾人的数量及分布、教育资源状况及分布、方言特性、经济实力等因素,制定具有本地特点的推广路线图和时间表。

日前印发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方案》《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要求,到2020年,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社会认知度提高,在国家公务活动、学校教育、图书出版、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形成使用氛围。

针对目前手语盲文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关注度低、经费缺乏等短板,推广方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到2020年,力争对特殊教育院校相关教师实现全员轮训一遍;2018年起,新编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材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配合盲校新课标教材同步更换国家通用盲文版;各级残联要主动协调财政部门,将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保障投入。

“我们将以特教院校和公共服务领域作为重点,抓住出版单位、新闻传播等关键环节,通过骨干培训、开设课程、完善相关规范、建立翻译队伍、搭建学习平台以及开发信息化产品等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说。据悉,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AI技术等,也将为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搭建平台,方便他们通过手机等终端学习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张烁)

(本文由驻马店广视网编译,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发,如需转载请添加本文链接:)

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手语联赛 暨南昌市首届市民手语大赛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江西省聋人协会 南昌市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昌市聋人协会 传媒单位:江西日报 江南都市报 信息日报 活动主题: “手语连心声,沟通你我他” 活动背景 自从2004年助残日在南昌八一公园成立手语角以来,手语已逐渐成为聋人与社会、学校、服务窗口等单位的一个交流平台,促使多所院校相继成立手语社团组织,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聋人公益关爱活动。 首届大学生手语联赛(由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倡议)得到了各社团的响应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为手语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手语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心灵震撼,它不仅仅只是聋人之间的交流工具,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健听朋友掌握并传播着手语,这体现了社会对手语使用群体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标志着国家文明的程度。 活动目的 手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应用广泛,遍及许多行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它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 为了贯彻国务院令第622号《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南昌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旨在推动手语公益事业及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特举办此次活动。此项活动能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手语文化,了解聋人社会,促进整个社会扶残助残、关爱聋人群体的良好氛围,促进无障碍人文环境的纵深发展,也为搭建今后的沟通和合作的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项活动能够促进人际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迸发热情,全面展现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若每个人都懂一些基本手语,这个社会将更加美好和谐! 比赛时间: 1、2013年5月19日全天 2、比赛流程 上午:5月19日上午9:00-9:30 各参赛团队到赛场,熟悉环境与比赛准备。 下午:第一环节:1:00-2:00,大学生个人赛; (休息、调整,2点20正式开始) 第二环节:2:20-3:30,大学生组团体赛; 进行1-2个节目表演 第三环节:3:40-5:00,大众组团体赛; 进行1-2个节目表演 第四环节:5:10-5:30,颁发奖励。 全体合影 5:30结束 比赛地点: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美丽的梅岭脚下,红角洲大学园兴湾大道1999号 报名时间:2013年4月28日之前截止。 比赛对象 参赛项目分为二个组: (一)、大学生组 1、参赛对象:江西省各大专院校学生,名额为30名,以每个院校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由3人组成; 2、参加单位: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情手语社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手语协会 江西师范大学心语协会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江西农业大学工商学院馨友协会 南昌航空大学手语社 南昌大学心桥协会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手语社 江西财经大学红十字学生分会 江西教育学院彩虹手语社 3、比赛形式:采用个人赛、团体赛方式 第一阶段: 1、用手语做自我介绍,讲故事或描述家乡,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2、抽题进行日常手语会话测试,题目为二到三个对话或翻译。 第二阶段: 全体队员进行表演,表演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二)、大众组 1、比赛对象:南昌市各县区残联、服务窗口单位、公益团体等,每个单位一个团队,每队人数3-5人以内,报一个参赛节目。 2、报名时间:到5月10日之前 报名联系人:胡晓云(只限短信联系) 李三多 3、比赛形式:采用团体赛方式 第一轮:全队队员上台,派出一名队员用手语进行自我介绍或抽题,介绍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占总评分的20%; 第二轮:全体队员进行表演,比赛形式为手语歌、手语操、手语剧、手语小品任选其一,表演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占总评分的80%。 评分标准 本次赛事采用积分制 (一)个人赛评分参考标准:以《中国手语日常会话》为主要内容,结合地方手语与文化以及聋人群体的需要,考察掌握日常词汇、句子及手语应用的熟悉和灵活程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聋人自然手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