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场新人特点怎么你了

    同样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同样是本科文凭,同样是四六级证书,为什么有的人进入一家公司很快就能打开局面,有的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环境?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体现在“软实力”。

“90后”应届毕业生是职场新人的最大群体,对他们而言,学校培养的能力与公司所要求的能力并不完全一致。“9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心态,“良好”的体现之一是“自动自发”。何谓“自动自发”?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开设过一门企业内训课程,专门针对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在她接触的企业新员工中,许多人对岗位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清晰,从而没有工作动力,频频跳槽。其实,新员工如果换一种职业心态,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和对等的关系,员工不仅为企业打工,也是为自己打工,只要转变职业心态,工作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并且是“自动自发”的状态。
    这种“自动自发”的状态,有时也被称为“原动力”。詹歆建议职场新人要找到支持自己的原动力,这是驱使职场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原动力与就职的企业并没有多大关系,再好的单位也有跳槽,如果你的原动力是建立在薪水上,那将会永不满足,除了薪水,还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那些可以带来满足感和认同感的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动力。
    口才是行政和销售类职场新人的一项基本功,在广州一家通讯企业工作的王小姐有过这样一份经历:毕业找工作时,她因口头表达比较拘谨,与南航失之交臂,后来到一家通讯企业做行政工作,又因沟通能力,影响了自己的升职。王小姐认识到口头表达对文职女性的重要,工作之余报读了相关培训课程。
由于口才等软实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升职加薪的,黄先生就是一例。黄先生目前在广州某保险公司做销售总监,三年前,他和所有做保险的人一样是一位新人,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如果在三个月的考核期内拿不到一份订单,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第一个月,黄先生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没有业绩,应该说颗粒无收。第二个月,情况依然如此,工作慢慢进入低谷,和所有销售人员一样,放弃的想法开始萌生。第三个月,黄先生开始反思自己,并在人际关系与口才技巧方面不断改进,最后情况有了改观,黄先生争取了两个小订单。
    在大浪淘沙的保险行业坚持三年,并成为一名销售高管,黄先生的成功来自于口才这项“软实力”的提升。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资深职业教练许统文认为,软实力是让职场新人走进别人内心的能力,它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以及积极的职业心态和各种情商等,这些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应届毕业生是比较纯粹的职场新人,那么拥有工作经验的职场白领,跳槽到新东家,应该算比较特殊的职场新人。再有经验的老手,刚去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新人,对于他们,有哪些软实力或软素质需要格外注意呢?“沉下心来做事的白领更吃香,这种‘沉下心’的素质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软素质。”许统文认为,白领首先要有一个理念,不要轻易跳槽,要把工作变成职业,最好变成事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心去呈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果白领已经跳槽到一个新岗位,职业心态也要亲善,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别人,而不是指责抱怨以前的老板,懂得你要什么而不是你不要什么。
    在一家网站做文案工作的小昕,原本今年节后跳槽,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改变了跳槽的想法,沉下心来继续工作。小昕想跳槽的原因是做方案没有多大的挑战性,公司也没有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自己,但专业人士点拨她,她所在公司从长远来看是有前途的,也是值得“守”的,目前离开是因小失大,小昕觉得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跳槽的想法。
    软实力包括一些特殊能力,比如抗压能力,在企业招聘中就被屡屡提到。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认为,这类软实力在面试中并不容易看到,多数是招聘方的良好心愿,许多人有无抗压能力只能在工作三个月或半年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职场新人进入公司之后,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体现出应有的抗压能力与职业素养。
    某些特定技能在招聘中也会出现,比如个别医院、国企等在招人时要求应聘者具有篮球特长,拥有这种“软技能”的职场新人无疑会受欢迎。但唱歌、喝酒、抽烟等“灰色技能”也是常常被人提及的“软技能”。对于这些有损于个人健康的“软技能”,詹歆认为职场新人要学会取舍。
高管跳槽也是年后的常见现象。高管进入一家新公司,也是职场新人。这类更特殊的职场新人需要注意什么,又需要打造什么“软实力”呢?“高管职位高,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价值模型,熟悉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哪些过往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要变成职业心理的成功暗示,变成讲故事的资本。”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许统文认为,高管要由管理者转变成职业教练,才能影响身边的一批人,从而拥有较强的“软实力”。高管的软实力在于拥有个人品牌。“把自己变成品牌人,具有个人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善于打造职场品牌的高管才是优秀的高管。

对于初入职场的90后来说,理财不能因薪资的高低而放弃。不然,过着“月光族”的生活,看似潇洒,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月初我吃啥狗吃啥,月底狗吃啥我吃啥”。90后职场新人的财务状况有散打特点:一是投入产出差大,学习了十几年刚刚毕业,还没有开始赚钱;二是抗风险能力弱,或多或少还要“啃老”;三是不稳定,难免被炒鱿鱼成为无业游民。那如何才能搬走90后职场新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呢?教你三招,背走“三座大山”。

1、“不时之需”要常备

对于90后来说,新上市的数码产品和女孩子最爱的各种化妆品是支出的大项,前端时间iPhone7 世上,我相信有很多90后因为初入职场没有积蓄而发愁。职场新人理财宝典第一条就是建立一笔可以应付不时之需的“应急资金”,比如可以向父母哭穷,要些散碎银两作为储备金,有条件的毕业生还可以通过办理信用卡来度过这一段“财务尴尬期”。

2、“指尖算盘”要打响

对于90后职场新人来说,在收入不多的情况下,“开源”和“节流”是保证财务安全的两项关键,掌握自己的资金流向就变得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的手机记账App层出不穷,功能也越发强大。 大家可以在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记账APP,每次吃完饭后就在手机上记账,这样可以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到心里有数,也能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3、“沉睡资金”莫忽视

很多职场新人在收到工资后,如果没有成为“月光族”,剩余的资金就会在账户里“沉睡”,对于这笔财富应该如何打理呢。有很多人毅然决然地进入股市,不仅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盯盘,运气不好的还损失惨重。

建议职场新人们可以多买些理财产品。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买,也有很多理财产品适合职场新人的。

其实,收入的高低并不是职场新人面对的主要问题,更主要的在于使用金钱的方法,只要做到以上三招,月薪两千的职场新人也能成为理财高手。

加载中,请稍候......

  “太直接”,算优点还是缺点呢

  “敢说敢做”也是职场人士眼中“90后”明显的性格特点。

  “有时候和‘90后'员工对话,你能感觉到他一点都没有上下级的概念,只当是在随意聊天。这在以前的年轻员工身上是不太多见的。”德勤中国区招聘总监王文佶说。在这位“阅人无数”的HR看来,“90后”是对老板最“不发怵”的那一群人。

  “他们追求平等公平的意识比任何一代人都强。 ”通用电气(中国)高级人力资源经理揣芳说,在通用电气,每年都会从校园招聘几百个实习生,这让我们有更多观察“90后”的机会。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挑战权威。比如在实习期间,他们会经常挑战经理和有经验员工的做事方法或流程,希望自己有足够多的发言权,并且期待他们的想法可以被广泛接纳,这样的问题在5年前的实习生身上极少会碰到。

  还未入职场,“90后”在面试时就已经表达得很直接了。大谷打工网HR经理梅丽丽说,之前很少有人会在面试时,回答对工作最在意的是薪水,但在面试“90后”时,她不止一次遇到过。周伟莉也说,有“90后”会在面试时直接问,你觉得如果我接受这项工作,我将来的成长空间和职业发展在哪里。还有位HR经理透露,有的“90后”甚至会跟老板坦白一些“于己不利”的事,比如明确跟老板表态:“我在这个公司不会长留,只是想在这里锻炼几年,积累经验。

  “90后”的直接还体现在他们强烈的表现欲上。当HR在面试时,可能会问求职者“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对“70后”、“80后”来说,中规中矩地回答一句“唱歌”或是“足球”就算是应付过去了。但“90后”完全不同,钱程说:“如果说兴趣爱好是唱歌跳舞,他们会当即主动唱上一曲,或是跳上一段HIPHOP。 ”像这样的“90后”求职者,百度就遇到好几位。

  不过,这说话“太直接”有时候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周伟莉说,有一次,领导让一个“90后”员工做个文案创意。小朋友可能那天有点心情不好吧,领导刚刚说完,她就和领导说“我不会做啊”。“连想都不想,就这么回绝领导,领导当然不高兴了,就随口说了她两句。她的脾气更大啦,说‘我就是不会啊,那么你教我好哇'。当时说得领导就下不来台了。 ‘90后'说话太直接,实在欠考虑”。

  还有“90后”直接在网上“吐槽”的行为也让老板们有点看不惯。在某快消品企业工作的小燕最近在网上发现,自己带的“90后”小徒弟竟然将公司的薪酬制度和种种纷争关系,都发到网上。就连自己让小徒弟有次帮忙在网上代买个东西,都写上去了。小燕真是觉得有点“闷”:“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写啊。有意思的是他还写着自己在什么公司什么部门,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知道是他。 ”

  理想与现实,在对撞中寻平衡

  “我觉得‘90后'一点都不缺乏理想,只要你与他们认真的聊天,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和你谈,都很有想法。而且只要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设定一个能让他们接受的目标,他们会很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揣芳这样说。

  去年,大谷打工网IT技术部门来了一个“90后”的实习生小王。 “前辈”们惊喜地发现,科班出身的小王工作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不亚于正式员工。于是,公司决定给他和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实习期间,小王无论在个人价值上,还是个人收入上,都感受到了强烈的认同,工作起来特别卖力。临近毕业,小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有很多‘90后'对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规划,他们会提早准备起来。”梅丽丽说。揣芳也说,通用电气每年在校园招聘的“创想未来暑期实习生计划”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报名,他们中的很多人目标都很明确,以后要进一家优秀的外企。

  当然有时候,“90后”对自己的理想会表现得不太坚定,也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迷茫。

  大谷打工网有个1990年出生的女孩,名叫悠悠。本来工作各方面都还不错,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蛮明确的,就是要做最好的职业顾问。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对领导说:“我要辞职。”领导很诧异,就问她:“是不是觉得薪水不高?是不是觉得工作压力太大? ”在一一得到否定回答之后,悠悠很轻松地说:“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 ”领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放她一天假。谁知道第二天,悠悠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和往常一样来上班了。事后,领导在工作中对悠悠表示肯定,她的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

  “‘90后'容易冲动,更需要引导。 ”梅丽丽说,对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90后”职业顾问来说,要多发挥他们善于和用户打交道的优势,多加激励他们。

  不过,在“90后”中,还是不乏一些会考虑现实问题比较多的人。揣芳说,我接触过一些“90后”,他们同样会抱怨上海的生活水平太高、房价太贵买不起。有的本来就不是上海人,会考虑以后回老家工作生活,而且有的家里条件好的,会说在老家有爸妈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梅丽丽也说,公司里面一些基层职位上的“90后”流动性还是蛮高的。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是新上海人,在沪生活成本较高,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所以短期利益对他们而言就比较重要了。

  本期记者采访下来,觉得职场人士对“90后”的感觉总体稍微有点偏负面。这可能由于“90后”入职时间尚短,他们真正的魅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其实在采访中,很多职场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对“90后”接触得不是很多,观察得也不够。有位跨国公司的HR经理,在看到采访提纲后,经过一夜慎重思考,还因此回绝了本来已答应的采访。所以,在这里,记者向您展现的可能代表不了“90后”的全貌,让我们还是等到下期,听听这些“90后”的孩子怎么评价自己吧。

  “九O后”是“负重的一代”

  “坚持自身追求是你们最大的财富,未来面对困难时要克服不能吃苦的缺点,拿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他们是独立性、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较强的一代。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这样评价“90后”。

  “60后”与“70后”是在一个权威体制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服务权威、听命令、听指挥是他们生活形态的主体。而“80后”与“90后”成长于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家庭中,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他们的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宽、受教育程度更高、认识世界更全面,这是他们的优点。

  要说缺点,“90后”身上比较共性的缺点就是不太肯吃苦。吃不了苦,不仅仅指受不了较差物质条件,更是指面对挫折时会放弃的态度。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不像“70后”、“80后”学生那样肯下功夫苦读;表现在工作上,我们已经看到,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90后”已经早早地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招工难、用工荒日益严峻。

  在任远看来,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一些看法和认识,除了“90后”本身的特质外,和这些年来大学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挤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那时候,绝对的精英都在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与大学加大扩招力度,越来越多本来可能被挡在门外的年轻人有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却在下降。同时,大学教育也在“异化”,日益成为一种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越来越“功利”。而当培训出职场需要的人才成为一些大学越来越狭隘的“尺度”,那么大学生出现“异化”也在所难免。

  “90后”可以勇敢地对老板说“不”,甚至能当机立断地“炒老板鱿鱼”,这是因为他们不在意工作吗?任远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90后”和“70后”、“80后”一样在意工作,只不过他们在意的重点不一样,他们对好工作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任远表示,由于他们初入职场正逢今年国内经济大环境相当不乐观,因此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找到好工作的愿望甚至比 “70后”、“80后”更强。

  对“70后”、“80后”来说,好工作一定是要能够提供一份稳定的保障、优厚的报酬,为了这些他们愿意付出努力,甚至忍受一些与他们的兴趣、价值背离的东西。而“90后”呢,由于他们比“70后”、“80后”更加财务自由,摆脱了经济压力后,他们更希望体味工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果断地说“不”,一份工作如果缺少他们在意的某种价值,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值得留恋的。基于这样的原因,随着“90后”开始更多地出现在职场,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也要变化,以适应“90后”人群的特点。单纯地靠薪水留人是留不住了,应该多从福利、工作氛围、人性化管理等角度入手,营造能够更好地发挥“90后”潜力的工作形态——变吃苦型就业为创造型就业。

  谈到受到几代人追捧的 “金饭碗”——公务员会否仍是“90后”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职业,任远认为,这和社会经济背景有关,社会转型慢,掌握着大量资源的政府公职就仍然会被青睐。当然,“90后”如果选择公务员的话,或许就不会轻易地“炒老板鱿鱼”了。

  在任远眼中,“90后”是幸运的一辈,但或许并不如“60后”和“70后”幸运。因为“60后”和“70后”直接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他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提高很快,很多人用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90后”一“出道”,面临的就是中国经济在30年快速增长后增速趋缓的时间段,“如果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那么,‘90后'将成为‘负重的一代'。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结婚后上有双方4位老人,可能会生2个孩子,经济不好,又买不起房的话,他们将承受的压力将远比‘60后'、‘70后',甚至‘80后'要大。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要解决事关中国经济前途命运的问题,又恰恰要依靠“90后”这一代,如果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中国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总而言之,要分析90后的职场表现,必须认清,这代人的共性是他们成长时代的反映,改革开放、人口结构变迁、经济社会变化,时代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烙下的痕迹远远超过他们的个人意志。作为师长,作为长辈,任远寄语90后:“坚持自身追求是你们最大的财富,未来面对困难时要克服不能吃苦的缺点,拿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

  作者:唐烨/郭艺珺/陆绮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后职场新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