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幕后操纵这个末世人类动漫世界的势力是?是共济会吗?除了共济会之外的在幕后操纵这个末世人类动漫世界的势力还有?

那些劝你别给孩子打疫苗,说那是共济会灭亡中国之阴谋的人,是在害你 | 短史记
我的图书馆
那些劝你别给孩子打疫苗,说那是共济会灭亡中国之阴谋的人,是在害你 | 短史记
共济会在幕后操纵世界?别逗了文 | 杨津涛在坊间传说中,“共济会”是一个在幕后操纵世界的邪恶社团。国人对该组织的了解,主要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著有《货币战争》丛书的宋鸿兵曾撰文,称共济会“掌握全球经济命脉”,是统治世界的“幕后黑手”;二是何新及其两部号称“披露共济会真相”的《统治世界》,何在书中称共济会是西方各国的“影子政府”,策划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事件;三是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等悬疑小说对共济会阴谋的演绎。那么,共济会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其实,揆诸史料,不难发现,所谓共济会,不过是西方的一个普通社团,对世界政治局势、经济走向无甚影响。共济会历史:石匠行会、民间联谊组织1、共济会原意为“自由石匠工会”,旨在相互帮助,维护石匠利益共济会全称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简称Freemasonry,直译为“自由石匠工会”。按照共济会的官方说法,其历史可上溯至《圣经》中的亚当时代(公元前4000年),创始者是建造“巴别塔”的石匠们;另一种被更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公元前1000年,一些参与建造所罗门圣殿的希腊石匠,创建了早期共济会组织;此外,还有人将欧几里得作为共济会的创始者。事实上,以上说法都缺少可靠依据,只能视为共济会的一种“自我神化”。对于共济会,能确定的历史始于中世纪,当时石匠们被各个教堂、庄园雇佣,自由劳动,并组织行会,维护自身利益。如1349年的黑死病灾难后,社会上石匠短缺,而政府禁止石匠组织集会以要求提高工资。这时,英国“一群下层的石匠们声称他们得到了非常古老的特许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结社”“他们还声称所有的石匠都是兄弟,其地位都是平等的”①。这一时期,作为行会的共济会属于秘密结社,因此创设了一套识别身份的暗语。2、随着石匠减少、新会员的加入,共济会开始从“劳作型”向“思想型”过渡16世纪后,新教堂兴建逐渐减少,民居也开始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导致对石匠的需求急剧减少。1666年,伦敦大火烧毁了4万座房屋及86座教堂,建筑师韦恩爵士奉国王之命,在全国招募石匠,重建教堂。被石匠们视为拯救者的韦恩,后来成为共济会最早的非石匠会员之一。同时,苏格兰也有一些对石匠行会的传说、符号感兴趣的名流相继成为会员。“劳作型共济会”向“思想型共济会”的过渡由此出现。石匠们原本希望这些新会员能为他们提供资助,但这些贵族、绅士会员仅仅出于兴趣才加入共济会,并不关心石匠的生计,无法改变石匠行业衰落的现实。大约在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非石匠会员已成为英国共济会的主流。1717年,共济会在伦敦成立总会所,标志着共济会不再是石匠行会,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联谊组织②。“博爱、真实、救济”后来演变为共济会最重要的三大原则。图注:刻在石头上的共济会标志:方矩和圆规共济会发展:神秘性、会员身份显赫,使外界充满猜疑1、现代共济会保留了石匠行会时期的手势、暗语等,作为限定会员身份的工具虽然共济会的主要会员不再是石匠,但是贵族、绅士们为维持一个限定身份的俱乐部,保留了原先石匠们使用的一系列手势和暗语。当一个会员到外地共济会会所时,首先要通过会中特有的方式表明身份。会员入会时,必须宣誓保守“共济会的秘密”,因此生活中一旦有会员被问起这些秘密,他们往往要顾左右而言他。此外,共济会会员等级也沿用石匠术语,分为入门学徒、工艺技工和石工大师。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共济会在表述宗旨时,沿用的也是石匠工作的名词。比如,角尺象征道德,教导会员“在生活的每一个举止中都要正确实践道德教义,行为动机和结果都要符合神圣的正义”;铅垂线象征平行正直,教导会员“行为诚实、举止中正、品德高尚”。真正的石匠们“必须严格观察铅垂线,以确保建筑不会发生丝毫的偏离”,而现在的会员“由此符号汲取了正直和坦承的教诲,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不为威武所屈服,不因富贵而屈膝”③。不难看出,共济会很强调道德追求。正因为以上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暗语、象征的存在,营造出的神秘性,使得在很长的时间里,共济会被人想象成了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秘密的邪恶组织。2、共济会中的确不乏大人物,但他们从未联合“操纵历史”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著名人物是共济会会员,包括乔治四世、威廉四世、爱德华七世等5位英国国王;华盛顿、罗斯福、杜鲁门等14位美国总统(而不是何新宣称的43位);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界名流。在常人看来,这么多上层人物积聚在一起,必然会有什么隐秘的目的。其实,如上文所说,共济会不过是一个以提升个人道德为目的的联谊会,是西方各种“兄弟会”中较大的一个,在其中出现一些名人,再正常不过。至于这些名人在共济会中所起的作用,则被无限夸大了。比如:1797年,苏格兰人John Robiso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必定是被操纵的。两年后,美国神父Jedidiah&Morse更断言,“共济会已经与美国体制结构彻底捆绑在一起了:他们并不准备推翻政府,因为他们就是政府”④。事实上,这些流传至今的说法,无论是华盛顿城市布局隐含了共济会的某些神秘符号,还是共济会会员富兰克林设计美国国徽时,加入了共济会的因素,都是荒诞不经的。如今西方有关共济会和美国独立战争关系的研究已极为充分,共济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即兄弟互助友爱、注重忠诚与责任的宗旨,使会员们更能忠于独立事业⑤。图注:18世纪,共济会的入会仪式共济会现状:档案都已公布,安分守己的民间组织1、世界各地的共济会互不统属,不可能协同一致地“操控世界”现代共济会自从英国兴起后,先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后又在美洲、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立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但共济会在各地的这些分会互不统属,英国名义上的总会对各个国家的共济会也没有管辖权。国家不同,共济会在那里呈现出的特点也不同,把共济会想象为一个行动一致的组织,与事实不符。共济会也明确要求会员安分守己:“无论在哪里居住或工作,他都必须服从当地政府,从不参与对抗国家和平与繁荣的阴谋,也不可藐视低级的地方长官,因为战争、流血冲突、骚乱始终会伤害到会员”“古代君王乐意鼓励共济会的发展,因为他们爱好和平与忠诚……故兄弟会在和平时代总能够繁荣兴盛”⑦。现在的共济会,是一个公开的慈善组织,其全球数百万会员,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如台湾共济会“美生会”,只要满足“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之男性”“相信神的存生”“二名美生会员的介绍”等几个简单条件,即能申请成为会员。2、现在从网上就能查到关于共济会的会所名录、会员名单,阴谋论已无处藏身如今共济会会员虽然还保有一定的神秘性,但是其组织的历史档案已几乎全部公开。如英国的共济会总会图书馆,公开了总会和地方会所的会议备忘录、会所名录、会员名单、会员注册信息等档案,以及年历、古代训诫等文献⑥。2009年后,《共济会年鉴》《共济会名录》《共济会分会谱系》等都已能通过网络查询。从2005年-2012年,哈佛、牛津大学也将各自所藏的共济会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发布在公共图书系统,供人免费阅读。因此,在今天想要阅读共济会档案,了解共济会历史,都极为便利,已无秘密可言。那些编排出来的阴谋论,已很难再进入学术界严肃讨论的范畴。至于国人相信这些阴谋论者仍众,与国内很少译介上述档案资料,使得《货币战争》之流大行其道,当不无关系。图注:台湾的共济会“美生会”在活动,会员们穿着共济会特有的“围裙”注释①②李书军:《论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的重要转型》,复旦大学2013年;③⑦(美)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共济会的秘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④维舟:《共济会:操控世界的黑手?》,《看历史》2010年第10期;⑤丁健芳:《共进会与美国独立战争》,南京大学2014年;⑥李书军:《英格兰共济会总会图书馆资料简介》,《理论界》2013年第1期史上每次“疫苗恐慌”都会酿成悲剧杨津涛自疫苗诞生之日起,“疫苗恐慌”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回溯历史上发生过的“疫苗恐慌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害怕破坏信仰,担忧挑战“上帝的惩罚”在古代,天花曾长期肆虐欧亚大陆,并于16世纪被西方殖民者带进美洲。缺乏免疫力的印第安人因之大量死亡,墨西哥原住民人口约万,1568年降至300万,1620年只还剩下160万。白人当然也无法幸免,1721年爆发在波士顿的天花,夺走了约3/4居民的生命——这时天花疫苗接种技术传入了新大陆。①卡顿·马瑟牧师和伯伊斯顿医生是在波士顿使用“人痘接种法”的先驱,他们分别给自己的儿子接种了疫苗。这种行为遭到波士顿人的强烈指责,因为在基督教信仰中,包括天花在内的疾病都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手段,如果人类有意识地预防天花,不免就有了干涉上帝旨意的嫌疑。有的牧师断言,“接种是对上帝安排的挑战,是走向罪恶和道德沦丧的诱惑,是让人们去屈从于发明而取代神意的企图。”②伯伊斯顿不顾民间非议和当局命令,给244人接种了疫苗。稍后天花再度爆发,约6000名波士顿人感染天花,844人死亡,但绝大部分接种过疫苗的人都幸免于难。到1792年,波士顿人口增加了一倍,但在同期的一场天花中仅69人死去。疫苗的显著作用终于突破了来自宗教的阻力。尤其是牛痘发明后,疫苗接种被普遍接受,让天花几乎在地球上绝迹。不过,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对疫苗推广的阻力一直都在。琴纳发现牛痘90年后的1885年,天花在蒙特利尔爆发时,当地的天主教徒还拒绝种痘,宣称静待上帝的“惩罚与判决”。现在美国规定,在接种所有必要的疫苗前,儿童禁止入学,但如果自身信仰不允许接种疫苗的话,在提交声明后,可以规避这项制约。③有研究显示,出于宗教原因拒绝给儿童接种疫苗,相当程度上增加了脊髓灰质炎、风疹和百日咳等疾病的爆发几率。④在1991年,费城爆发过一次麻疹疫情,1500多名儿童被传染,9人死亡。这次疫情始于两个原教旨主义教会开办的私立学校,那里的350名个学生从没有注射过疫苗。19世纪初,人们误以为种过牛痘疫苗后,会长出牛角、牛毛第二种,医学谣言迭出,很多人不敢接种疫苗在西方近现代,让民众对疫苗产生恐慌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众多医学谣言的广泛流传。每次有关于疫苗的重大谣言出现,都会加强“反疫苗接种主义”的力量,使接种疫苗率大倒退,造成严重后果。试举两例:例一。1974年,英国有人指“白百破三联疫苗”(即DTP疫苗,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会导致儿童患上脑病——后来证明,接种DTP疫苗损害神经的几率仅仅是1/31万之一。由于谣言的传播,英国对DTP疫苗的接种率从81%降到31%。这导致百日咳发病率由约1/10万上升至1/,很多儿童患病,乃至死亡。⑤例二。1998年,英国医生威克菲尔德等13人在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儿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即“MMR疫苗”,同时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在此后将近10年,数以百万计的儿童错过了接种。事实上,威克菲尔德等的研究并没有办法确立MMR疫苗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后来英美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也表明MMR疫苗和自闭症无关。2004年,一名英国记者发现,威克菲尔德收受超过43.5万英镑贿赂,篡改了研究中儿童的病例,以满足“那些想要起诉疫苗公司,制造疫苗恐慌的律师们”。2011年,《柳叶刀》杂志也宣布“完全撤销”那篇造假论文。真相虽然大白,但产生的恶果已难挽回。在英国,1995年MMR疫苗的接种率为92%,2003下降至80%。⑥2012年,英格兰、威尔士共确诊麻疹2016例,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在法国曾出现“乙肝疫苗与多发性硬化存在联系”的谣言,酿成长期的乙肝疫苗恐慌;“艾滋病毒和小儿麻痹症疫苗有关”的谣言,曾导致尼日利亚患小儿麻痹症最多的省,却禁用小儿麻痹症疫苗。美国曾出现过怀疑疫苗中所含“硫柳汞”对人体有害的风波,但此汞乃“乙基汞”,不会在体内聚集,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硫柳汞是安全的。不过,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还是决定逐渐淘汰硫柳汞。孰料此举又被“反疫苗接种主义”者视为做贼心虚,掀起了一场“净化我们的疫苗运动”。略言之,尽管各种妖魔化疫苗的说法被相继证伪——如说接种疫苗容易患哮喘、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艾滋病、婴儿猝死症、川崎病、热性惊厥等观点,在医学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民众的疫苗恐慌情绪,仍时有爆发。⑦由于强制接种麻疹疫苗,至2000年,美国宣布消灭麻疹;但是“反疫苗接种主义”盛行,导致2014年麻疹在加州迪士尼乐园死灰复燃,很快扩展到十几个州第三种,东方特色阴谋论,称接种疫苗是共济会人口灭绝计划西方的“反疫苗接种主义”在东方,被改造成了一种骇然听闻的阴谋论,加大了民众对疫苗的恐慌情绪。“学者何新”是这种论调的主要宣传者之一。2010年,《何新先生敬告天下:他已经将有关疫苗问题资料呈报中央》一文在网上流传开来,文章宣称:“世界卫生组织名义上是联合国的实际上一直是得到美国共济会基金资助的”“瑞士罗氏药业是罗斯切尔德家族控股的。而罗斯切尔德家族是欧美共济会的核心家族”,因此世卫组织在中国推广疫苗,绝对是一个“阴谋”。后来,何新又在《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揭秘》一书中进一步宣称,世卫组织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疫苗,目的在于“用注射疫苗的方法来实行生育控制”,达到减少人口的目的。作为“共济会成员”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等都是这一项目的主要资助者。何新声称,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世界卫生组织在尼加拉瓜、墨西哥、菲律宾进行破伤风疫苗接种行动,“疫苗中含有使女性无法维持妊娠的成分”。他说,这种疫苗“只给15—45岁间的育龄妇女注射”,“所有接种破伤风疫苗的妇女都不知道该疫苗含有堕胎药剂”。⑧这种阴谋论并不仅出现于中国。2003年世卫组织在非洲一些还存在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推广疫苗,尼日利亚北部的伊斯兰宗教领袖们认为,这是美国为消灭穆斯林人口而采取的行动,声称这些疫苗会让女性患艾滋病和不孕症,号召人们抵制接种疫苗。其实,这些阴谋论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之所以世卫组织特别关心中国麻疹问题,那是因为在何新发表宏论的2010年前后,中国的麻疹发病数居世界首位,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都监测到,有中国麻疹病例输入。至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当时已在1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效果显著,麻疹即将成为人类在天花之后,消灭的又一恶性流行疾病。⑨麻疹疫苗早在1966年就开始使用,安全上极有保障。中国使用的麻疹疫苗也并非如网文所说,来自美国和瑞士罗氏药业,而是由上海、武汉、兰州和北京企业生产。⑩截至2010年为止,中国推广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5%以上。综而言之,“疫苗恐慌”在今天,仍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但问题并不在疫苗本身。正在接种疫苗的非洲儿童,疫苗由世卫组织提供注释①(美)唐纳德·霍普金斯:《天国之花:瘟疫的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8—350页 ;(英)伊恩、(英)珍尼佛·格雷恩:《天花的历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页;②(美)洛伊斯·N·玛格纳:《医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8页;③焦艳玲:《药品不良反应法律救济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306、307页;④(美)科尼格著:《治愈中的精神性:原因、方法、时机与内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7页;⑤高峰、王肖潇:《疫苗恐慌,世界难题》,《环球人物》2014年第1期;⑥钱炜、安然:《疫苗争论启示录》,《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6期;⑦(美)马歇尔:《疫苗手册:临床医生实用指南(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年,第253—276页;⑧何新:《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揭秘》,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第267页;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必要性无可争议》,《健康报》日;⑩《卫生部释疑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疫苗全国产质量有保障》,《新京报》日。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共济会”是幕后操纵世界的邪恶社团吗?
腾讯历史杨津涛
[摘要]现在的共济会事实上是一个单纯的慈善组织。 图注:网上关于赵薇与共济会的帖子短史记第568期近日,演员赵薇深陷谣言漩涡,被指“资助希拉里”——此事腾讯《较真》栏目已有详细查证,指出其“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该谣言尚有“变种”,指赵薇捐“勾结共济会”,为外国势力服务,图谋不轨。在坊间传说中,“共济会”是一个在幕后操纵世界的邪恶社团。国人对该组织的了解,主要有这么几个来源:一是著有《货币战争》丛书的宋鸿兵曾撰文,称共济会“掌握全球经济命脉”,是统治世界的“幕后黑手”;二是何新及其两部号称“披露共济会真相”的《统治世界》,何在书中称共济会是西方各国的“影子政府”,策划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事件;三是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等悬疑小说对共济会阴谋的演绎。那么,共济会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其实,揆诸史料,不难发现,所谓共济会,不过是西方的一个普通社团,对世界政治局势、经济走向无甚影响。共济会历史:原本为石匠行会,至18世纪初,演变为民间联谊组织1、共济会原意为“自由石匠工会”,旨在相互帮助,维护石匠利益共济会全称Free and Accepted Masons,简称Freemasonry,直译为“自由石匠工会”。按照共济会的官方说法,其历史可上溯至《圣经》中的亚当时代(公元前4000年),创始者是建造“巴别塔”的石匠们;另一种被更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公元前1000年,一些参与建造所罗门圣殿的希腊石匠,创建了早期共济会组织;此外,还有人将欧几里得作为共济会的创始者。事实上,以上说法都缺少可靠依据,只能视为共济会的一种“自我神化”。对于共济会,能确定的历史始于中世纪,当时石匠们被各个教堂、庄园雇佣,自由劳动,并组织行会,维护自身利益。如1349年的黑死病灾难后,社会上石匠短缺,而政府禁止石匠组织集会以要求提高工资。这时,英国“一群下层的石匠们声称他们得到了非常古老的特许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结社”“他们还声称所有的石匠都是兄弟,其地位都是平等的”①。这一时期,作为行会的共济会属于秘密结社,因此创设了一套识别身份的暗语。2、随着石匠减少、新会员的加入,共济会开始从“劳作型”向“思想型”过渡16世纪后,新教堂兴建逐渐减少,民居也开始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导致对石匠的需求急剧减少。1666年,伦敦大火烧毁了4万座房屋及86座教堂,建筑师韦恩爵士奉国王之命,在全国招募石匠,重建教堂。被石匠们视为拯救者的韦恩,后来成为共济会最早的非石匠会员之一。同时,苏格兰也有一些对石匠行会的传说、符号感兴趣的名流相继成为会员。“劳作型共济会”向“思想型共济会”的过渡由此出现。石匠们原本希望这些新会员能为他们提供资助,但这些贵族、绅士会员仅仅出于兴趣才加入共济会,并不关心石匠的生计,无法改变石匠行业衰落的现实。大约在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非石匠会员已成为英国共济会的主流。1717年,共济会在伦敦成立总会所,标志着共济会不再是石匠行会,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联谊组织②。“博爱、真实、救济”后来演变为共济会最重要的三大原则。 图注:刻在石头上的共济会标志:方矩和圆规共济会发展:会员组织的神秘性,及会员身份的显赫程度,使外人对共济会充满猜疑1、现代共济会保留了石匠行会时期的手势、暗语等,作为限定会员身份的工具虽然共济会的主要会员不再是石匠,但是贵族、绅士们为维持一个限定身份的俱乐部,保留了原先石匠们使用的一系列手势和暗语。当一个会员到外地共济会会所时,首先要通过会中特有的方式表明身份。会员入会时,必须宣誓保守“共济会的秘密”,因此生活中一旦有会员被问起这些秘密,他们往往要顾左右而言他。此外,共济会会员等级也沿用石匠术语,分为入门学徒、工艺技工和石工大师。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共济会在表述宗旨时,沿用的也是石匠工作的名字。比如,角尺象征道德,教导会员“在生活的每一个举止中都要正确实践道德教义,行为动机和结果都要符合神圣的正义”;铅垂线象征平行正直,教导会员“行为诚实、举止中正、品德高尚”。真正的石匠们“必须严格观察铅垂线,以确保建筑不会发生丝毫的偏离”,而现在的会员“由此符号汲取了正直和坦承的教诲,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不为威武所屈服,不因富贵而屈膝”③。不难看出,共济会很强调道德追求。正因为以上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暗语、象征的存在,营造出的神秘性,使得在很长的时间里,共济会被人想象成了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秘密的邪恶组织。2、共济会中的确不乏大人物,但他们从未联合“操纵历史”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著名人物是共济会会员,包括乔治四世、威廉四世、爱德华七世等5位英国国王;华盛顿、罗斯福、杜鲁门等14位美国总统(而不是何新宣称的43位);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界名流。在常人看来,这么多上层人物积聚在一起,必然会有什么隐秘的目的。其实,如上文所说,共济会不过是一个以提升个人道德为目的的联谊会,是西方各种“兄弟会”中较大的一个,在其中出现一些名人,再正常不过。至于这些名人在共济会中所起的作用,则被无限夸大了。比如:1797年,苏格兰人John Robiso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必定是被操纵的。两年后,美国神父Jedidiah Morse更断言,“共济会已经与美国体制结构彻底捆绑在一起了:他们并不准备推翻政府,因为他们就是政府”④。事实上,这些流传至今的说法,无论是华盛顿城市布局隐含了共济会的某些神秘符号,还是共济会会员富兰克林设计美国国徽时,加入了共济会的因素,都是荒诞不经的。如今西方有关共济会和美国独立战争关系的研究已极为充分,共济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即兄弟互助友爱、注重忠诚与责任的宗旨,使会员们更能忠于独立事业⑤。 图注:18世纪,共济会的入会仪式共济会现状:档案都已公布,只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民间组织1、世界各地的共济会互不统属,不可能协同一致地“操控世界”现代共济会自从英国兴起后,先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后又在美洲、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立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但共济会在各地的这些分会互不统属,英国名义上的总会对各个国家的共济会也没有管辖权。国家不同,共济会在那里呈现出的特点也不同,把共济会想象为一个行动一致的组织,与事实不符。共济会也明确要求会员安分守己:“无论在哪里居住或工作,他都必须服从当地政府,从不参与对抗国家和平与繁荣的阴谋,也不可藐视低级的地方长官,因为战争、流血冲突、骚乱始终会伤害到会员”“古代君王乐意鼓励共济会的发展,因为他们爱好和平与忠诚……故兄弟会在和平时代总能够繁荣兴盛”⑦。现在的共济会,是一个公开的慈善组织,其全球数百万会员,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如台湾共济会“美生会”,只要满足“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之男性”“相信神的存生”“二名美生会员的介绍”等几个简单条件,即能申请成为会员。2、现在从网上就能查到关于共济会的会所名录、会员名单,阴谋论已无处藏身如今共济会会员虽然还保有一定的神秘性,但是其组织的历史档案已几乎全部公开。如英国的共济会总会图书馆,公开了总会和地方会所的会议备忘录、会所名录、会员名单、会员注册信息等档案,以及年历、古代训诫等文献⑥。2009年后,《共济会年鉴》《共济会名录》《共济会分会谱系》等都已能通过网络查询。从2005年-2012年,哈佛、牛津大学也将各自所藏的共济会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发布在公共图书系统,供人免费阅读。因此,在今天想要阅读共济会档案,了解共济会历史,都极为便利,已无秘密可言。那些编排出来的阴谋论,已很难再进入学术界严肃讨论的范畴。至于国人相信这些阴谋论者仍众,与国内很少译介上述档案资料,使得《货币战争》之流大行其道,当不无关系。 图注:台湾的共济会“美生会”在活动,会员们穿着共济会特有的“围裙”注释①②李书军:《论18、19世纪英格兰共济会的重要转型》,复旦大学2013年;③⑦(美)彼得·布莱克斯托克编:《共济会的秘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④维舟:《共济会:操控世界的黑手?》,《看历史》2010年第10期;⑤丁健芳:《共进会与美国独立战争》,南京大学2014年;⑥李书军:《英格兰共济会总会图书馆资料简介》,《理论界》2013年第1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美联储的前世今生:成立之历史迷雾与幕后秘闻
华尔街七巨头是美联储的幕后推手,通过策划1907年银行危机、操纵1912年总统大选、图谋并误导了《美联储法案》B计划的通过。他们之间及其与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密协调,最终建立了英格兰银行在美国的翻版。
相关博文:  
今日关注:金健米业、京威股份、开元仪器、福建南纺、新界泵业、华昌化工、汉缆股份、四川圣达、国兴. 
  如果。
★《美联储的秘密》
  《美联储的秘密》
作者:(美)穆林斯 著,肖艳丽 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系作者花费十五年时间完成的一部旨在揭秘美联储内幕的学术著作。作者披露了控制全球货币的“美联储”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是美国政府的机构,而是属于民间组织。因此是民间私有资本控制着货币金钱与世界。该书是目前为止揭示“联储局之谜”的核心著作。
  作者是美国著名政治作家。代表作《美联储的秘密》初版于1952年,之后经过不断扩充与再版获得巨大反响。  
  在当今社会,无论谈论天下政事还是国际纷争,无论是谈论格林斯潘还是保罗&沃尔克,似乎都无法绕过美国经济体这一独立概念。而涉及到美国经济的所有外延似乎都无法回避一个名字,那就是美联储。这个既权威而有稍显神秘的机构长久以来始终占据了世世界各国新闻报道的头条位置并且将持续占据下去,然而,它终究不是一个神话,它身上包裹的重重面纱是时候该揭开了。近日吉林出版集团出品的《美联储的秘密》一书,恰好在美国信用降级的历史时刻,可谓独具慧眼。&&&
  作为《秘史译丛》书系的崭新一员,这本《美联储的秘密》仍然将功夫放在了索隐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积攒已久的窥私欲。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局”的简称,其实它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联储的性质和来历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新闻媒体中,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区”。
  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含糊其辞。众议员赖特.帕特曼担任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40年,在其中20年里,他不断地提案要求废除美联储,他也一直在试图发现究竟谁拥有美联储。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了。本书作者尤斯塔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上面清楚记录了每个联储银行的股份构成。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日向货币审计署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从1914年美联储建立以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银行家们操纵着美国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
  20世纪的美国历史记录了美联储银行家们种种令人惊诧的作为。首先,由于美国这一新的中央银行的资金赞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可能;其次,1920年的农业危机;第三,1929年10月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以及紧随其后的大萧条;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自1945年至今,美国的资产从真正的财富转化为纸上资产,从而使一个春风得意的美国及1945年最主要的世界强国沦陷为1990年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自从1910年11月那些阴谋家们在乔治亚州的杰基尔岛碰面起直到现在,那些联邦银行家的阴谋就一直被一种神秘的色彩笼罩着。时至今日,这种秘密已经使美国人背负了3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而美国公民每年需向这些银行家支付的利息也高达3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简直超乎想象,而且最终靠自身也是支付不起的。
  综观全书,披露的历史内幕绝不仅仅是以上这些内容,还有许多内情和细节都值得读者去抉发玩味。
中文版:  
英文版:。  
★( 外汇通)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简称,其实它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联储成立的过程也是充满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日,美国民选政府终于被金钱权力所颠覆。
神秘的哲基尔岛
  日夜,纽约城外一节完全密封的火车车厢里,所有的车窗全部被窗帘严密地遮挡住,列车缓缓向南驶去。车厢里坐着的全是美国最重要的银行家,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列车的终点是数百英里之外的佐治亚州的哲基尔岛。
  佐治亚州的哲基尔岛是一群美国超级富豪拥有的冬季度假胜地。以J.P.摩根为首的大腕们成立了一个哲基尔岛打猎俱乐部,地球上1/6的财富聚集在这个俱乐部会员的手中,会员身份只能继承,不可转让。此时,该俱乐部得到通知,有人要使用俱乐部场所大约两个星期,所有会员不能在这段时间内使用会所。会所的所有服务人员全部从大陆调来,对所有到达会所的客人一律只称呼名字,而绝对不能使用姓氏。会所周围50英里的范围内被确保不会出现任何记者。
  当一切准备就绪,客人们出现在会所中。参加这个绝密会议的有:
    尼尔森&奥尔德里奇,参议员,国家货币委员会主席,尼尔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
    派亚特&安德鲁,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
    弗兰克&范德利普,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总裁;
    亨利&戴维森,J.P.摩根公司高级合伙人;
    查尔斯&诺顿,纽约第一国家银行总裁;
    本杰明&斯特朗,J.P.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罗&沃伯格,德国犹太移民,1901年到美国,库恩雷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英国和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联储的总设计师,第一任美联储董事。
  这些重要人物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岛,主要任务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联邦储备法案》。
  保罗&沃伯格是银行运作方面的高手,精通几乎所有的银行运作细节。保罗自然成为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释者。
  尼尔森&奥尔德里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负责使文件内容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能够在国会被接受。其他人则代表不同的银行集团的利益,他们围绕着保罗提出的方案细节进行了长达九天的激烈争论,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由于中央银行这个名称过于树大招风,自杰斐逊总统以来,中央银行的名称始终与英国的国际银行家阴谋联系过密,所以保罗建议用联邦储备系统的名称来遮人耳目。但是,它具有一切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被设计成私人拥有股份,并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与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不同的是,美联储的股份构成中,原来20%%的政府股份被拿掉了,它将成为一个“纯粹”的私有中央银行。
  为使联邦储备系统更有欺骗性,在谁控制美联储的问题上,保罗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政府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表,但是董事会的多数成员由银行协会直接或间接控制。”
  后来,保罗把最后的版本改为“董事会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但是董事会的真正功能由联邦咨询委员会所控制,联邦咨询委员会与董事会定期开会“讨论”工作。联邦咨询委员会成员将由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决定,这一点被有意地向公众隐瞒了。
  另一个保罗要应付的难题是,如何隐藏纽约的银行家将主导美联储这个事实。19世纪以来,美国中西部广大中小商人、农场主饱受银行危机的浩劫,对东部银行家深恶痛绝,这些地区的议员不可能支持纽约银行家占主导的中央银行。保罗为此设计了一套由12家美联储地区银行构成整个系统的天才解决方案。在银行圈子之外,很少有人明白,在美国货币和信贷发放高度集中于纽约地区这一基本前提下,提议建立各地区联储银行,只不过是给人造成中央银行的业务并没有集中在纽约的假象罢了。
  还有一个体现保罗深谋远虑之处的就是将美联储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而有意远离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纽约,以进一步分散公众对纽约银行家的顾虑。
  保罗的第四个困扰是如何产生12家美联储地区银行的管理人员,奥尔德里奇的国会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他指出中西部的议员普遍对纽约银行家有敌意,为了避免失控现象,所有地区银行的董事应该由总统任命,而不要由国会插手。但是这造成了一个法律漏洞,《宪法》第一章第八节明确规定由国会负责发行管理货币,将国会排除在外,意味着美联储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宪法》。后来这一点果然成了很多议员攻击美联储的靶子。
  在经过这一番颇具匠心的安排以后,该法案俨然以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面目出现。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真是滴水不漏的设计!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手
  跨国金融共济会控制着华尔街。华尔街被七个家族控制。
  “华尔街的七个人现在控制了美国大部分基础工业和资源。其中JP摩根,杰姆斯&希尔,乔治&贝克(纽约第一国家银行的总裁),属于所谓摩根集团;其余四人,约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杰姆斯&斯蒂尔曼(国家城市银行总裁),雅各布&谢夫(库恩雷波公司),属于标准石油城市银行集团。他们所构成的资本的核心枢纽控制着美国。”——约翰&穆迪(著名的穆迪投资评估体系的创始人)
  七位大腕是建立美联储的真正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及其与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秘密协调,最终建立了英格兰银行在美国的翻版。
  (详细介绍在本文最末)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1903年,保罗将一份如何将欧洲中央银行的“先进经验”介绍到美国的行动纲领交给雅各布·希夫,这份文件随后又被转交给纽约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和纽约的银行家圈子,大家都觉得保罗的思想真如醍醐灌顶,使大家茅塞顿开。
  问题是美国历史上反对私有中央银行的政治力量和民间力量相当强大,纽约银行家在美国工业界和中小业主的圈子里口碑极差。国会的议员们对银行家提出的任何有关私有中央银行的提案都像躲避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态势,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开始被构想出来。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日发表了保罗的文章《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和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一样,银行家们早已瞧出经济过热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泡沫现象,这也是他们不断放松银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整个过程形象的说就像银行家在鱼塘里养鱼,当银行家向鱼塘里放水时就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在得到大量的金钱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这个过程就像水塘里的鱼儿使劲吸收各种养分,越长越肥。当银行家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时,就会突然收紧银根,从鱼塘中开始抽水,这时鱼塘里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地等着被捕获的命运。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抽水捞鱼却只有几个最大的银行寡头知道,当一个国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以后,银行寡头对放水抽水的控制就更加得心应手,收获也就越加精确。经济发展与衰退和财富积累与蒸发都成为银行家科学饲养的必然结果。
  摩根和他背后的国际银行家们精确地计算着这次金融风暴的预估成果。首先是震撼美国社会,让“事实”说明一个没有中央银行的社会是多么脆弱。其次是挤垮和兼并中小竞争对手,尤其是令银行家颇为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还有就是得到让他们垂涎已久的重要企业。
  到1907年10月危机爆发时,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时髦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当时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政府监管方面又非常宽松,这一切导致了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到1907年10月危机爆发时,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摩根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在欧洲的伦敦与巴黎之间“度假”,经过国际金融家们精心策划,摩根回到美国。不久,纽约突然开始广泛传言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即将破产,惊恐万状的存款市民在各个信托公司门口彻夜排队等候取出他们的存款。银行则要求信托公司立即还贷,受到两面催款的信托公司只好向股票市场借钱,借款利息一下冲到150%%的天价。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几乎陷于停盘状态。
  摩根此时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了。当纽约证交所主席来到摩根的办公室求救时,他声音颤抖地表示如果不能在下午三点之前筹集到2500万美元,至少50家交易商将会破产,他除了关闭股票市场将别无选择。下午两点,摩根紧急召开银行家会议,在16分钟里,银行家们筹足了钱。摩根立即派人到证交所宣布借款利息将以10%%敞开供应,交易所里立即一片欢呼。仅过了一天,紧急救助的资金告罄,利息再度疯长。8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已经倒闭。摩根赶到纽约清算银行,要求发放票据作为临时货币以应付严重的现金短缺。
  11月2日星期六,摩根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计划,“拯救”仍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摩尔斯莱公司。该公司已陷入2500万美元的债务危机,濒临倒闭。但是它却是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的主要债权人,如果摩尔斯莱被迫破产清偿,纽约股市将完全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摩根深知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拥有的田纳西州、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将大大加强摩根自己创办的钢铁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的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的制约下,摩根始终对这块大肥肉无法下嘴,而这次危机给他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兼并机会。摩根的条件是,为了拯救摩尔斯莱公司和整个信托行业,信托公司必须集资2500万美元来维持信托公司不致崩溃,美国钢铁公司要从摩尔斯莱手中买下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的债权。濒临破产的压力,整夜未眠极度疲倦的信托公司的老总们终于向摩根缴械投降。
  在拿到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这块肥肉之后,喜不自胜的摩根还有最后一关要过,那就是对反垄断一点不含糊的老罗斯福总统。11月3日星期天晚上,摩根派人星夜赶往华盛顿,务必在下个星期一上午股票市场开盘之前,拿到总统的批准。银行危机使大批企业倒闭,失去一生积蓄的成千上万愤怒的人民形成了巨大的政权危机,老罗斯福不得不借重摩根的力量来稳定大局,他在最后时刻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此时距星期一股市开盘仅剩5分钟!摩根以4500万美元的超低价吃下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而该公司的潜在价值按照约翰·穆迪的评估,至少在10亿美元左右。
(四)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Fiat
Money):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19世纪末以来,国际银行家对金钱的认识再一次实现重大飞跃。
  原有的英格兰银行模式,即以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通过两者的死锁,实现政府举债,银行发行货币,确保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银行家不断增长的巨额收益。在金本位体系之下,银行家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因为任何货币贬值都直接伤害了银行家的利息实际收入。
  19、20世纪之交的欧洲,银行家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更为高效也更为复杂的法定货币体制。法定货币彻底摆脱了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对货币的控制更加有弹性,也更加隐秘。当银行家逐渐明白通过无限制地增加货币供应来获得的收益,远比通货膨胀带来的贷款利息损失要大得多时,他们随即成为法定货币最热烈的拥护者。
  在银行家的资助之下,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探讨逐渐被引导到纯数学游戏的轨道上,由于增发纸币所导致的通胀(Currency
Inflation)的概念已经在现代完全被价格 上涨的通胀(Price Inflation)理论所淹没。
  这时,银行家们赖以发财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储备金制度、货币与国债死锁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具:通货膨胀。从此,银行家实现了从黄金的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凯恩斯就通货膨胀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用这个办法,政府可以秘密地和难以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一百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种偷窃行为。”
  准确地说,在美国使用这个办法的是私有的美联储而不是政府。
1912年大选烽烟:金融寡头们“青睐”威尔逊
  “星期二,普林斯顿的校长将会当选你们(新泽西州)的州长。他不会完成他的任期。在1912年11月,他将当选美国总统。1917年3月,他将连任总统。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910 卢比。万斯(Rabbi Stephen Wise)在新泽西的演讲
  这个后来成为威尔逊总统亲密智囊的万斯能在两年前准确预测总统大选的结果,甚至准确预测六年之后的总统大选结果,并不是因为他的手中真有神奇的水晶球,而是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事先银行家们精确谋划出来的。
  不出国际银行家们所料,1907年的银行危机的确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社会。人们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愤怒,对银行倒闭的恐慌,与对华尔街金融寡头势力的畏惧掺和在一起,一股反对一切金融垄断的强大民意潮流席卷全国。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伍德罗·威尔逊就是一位著名的反对金融垄断的活跃分子。纽约国家城市银行的总裁范德利普曾说:“我写信邀请普林斯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参加一个晚宴并发表演讲。为了让他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机会,我提到了参议员奥尔德里奇也要到场并发表演讲。我的朋友威尔逊博士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拒绝和奥尔德里奇参议员同台发表演说。”
  参议员奥尔德里奇当时权倾朝野,他在40年的国会生涯中,有36年为参议员,又是权力极大的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主席,身为小约翰·洛克菲勒的岳父,他与华尔街银行界过从甚密。1908年,奥尔德里奇提议在紧急情况下,银行可以发行货币,并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券和铁路债券做抵押。天下竟有如此好事,风险由政府和人民扛着,好处全是银行家得,让人不得不佩服华尔街的手段。该法案被称为《紧急货币法案》,这个法案成为五年以后《美联储法案》的立法基础。奥尔德里奇被社会认为是华尔街的代言人。
  伍德罗·威尔逊1879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深造法律,于188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02年就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学究气十足的伍德罗·威尔逊一贯高调反对金融垄断,自然不肯与金融寡头的代言人亲近。
  银行家们正是看中了威尔逊的单纯而容易被利用的特点,又是社会公认的反金融垄断的著名活动家,形象清新可人。银行家们准备在他身上投下重金,悉心“雕琢”,以备大用。
  正好,纽约国家城市银行的董事克里夫兰&道奇是威尔逊在普林斯顿的大学同学,1902年威尔逊能够顺利当上普林斯顿的校长,就是财大气粗的道奇鼎力相助的结果。有了这一层不浅的关系,道奇在银行家们的策划下,开始在华尔街放风说威尔逊是一块当总统的料。
  果然,威尔逊很快在华尔街大佬们的扶持下,于1910年当选新泽西州的州长。公开的场合下,威尔逊仍然义正词严地抨击华尔街金融垄断,私下里也明白他的地位和政治前途完全要依赖银行家的势力。银行家们对威尔逊的抨击出奇地容忍和克制,双方保持了一种微妙而不可言传的默契。
  正当威尔逊声誉日隆的时候,银行家紧锣密鼓地为他筹措竞选总统的经费。道奇在纽约百老汇大道42号设立了为威尔逊筹款的办公室,并建立了银行账户,道奇捐上第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很快,道奇通过直邮的方式,迅速在银行家的圈子里征集到了大笔经费,其中2/3的经费来源于七个华尔街银行家。
  威尔逊挑战的是时任总统塔夫特,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名不见经传的威尔逊相比,塔夫特拥有很大的优势。正当踌躇满志准备着连任总统的塔夫特表示不准备对奥尔德里奇法案开绿灯时,一件前所未见的怪事发生了,塔夫特的前任总统老罗斯福突然横刀杀出,居然又要参加总统竞选,当年老罗斯福因迫使北方证券解体而名声大噪,享有反垄断决不手软的盛誉,他的突然出现将会严重侵蚀塔夫特的选票。
  事实上,三个竞选人背后全都是银行家在支持。在华尔街的安排下,老罗斯福果然“不小心”重创塔夫特,使得威尔逊顺利当选。这一幕和1992年老布什被佩里抢走大量选票而意外地败于新手克林顿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联储法案》问世——B计划,银行家美梦成真
  银行巨头们在哲基尔岛的策划十分机密,出于严谨的职业本能,他们准备了两份计划。第一份就是由奥尔德里奇参议员主持的计划,负责佯攻,以便吸引反对派的火力,共和党是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支持者。另一份被称为B计划的方案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这就是后来的《美联储法案》,民主党是主要推动力量。
  总统大选也是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展开的。奥尔德里奇参议员和华尔街的关系尽人皆知,在当时全国普遍强烈地反华尔街的氛围中,他所提出的金融改革法案必然失败。而远离权力中心已有多年的民主党,一直扮演着强烈批评金融垄断的角色,再加上形象清新的威尔逊,这一切使得民主党所支持的《美联储法案》有着更大的机会被接受。
  为了进一步迷惑公众,银行家们使出了让实际上是支持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两派互相攻击的高招。奥尔德里奇参议员率先发难,他词严色厉地指责民主党的提案对银行怀有敌意,而且不利于政府。他宣称一切背离金本位的法定货币政策都是对银行家的严重挑战。
  民主党声称奥尔德里奇维护的是华尔街银行家的利益和金融垄断地位,而民主党所提出的美联储提案旨在打破这种垄断,建立起一套地区分立、总统任命、国会审核、银行家提供专家意见的相互制约、分权分立的完美的中央银行系统。不谙金融事务的威尔逊诚心实意地相信这个方案打破了华尔街银行家们对金融的垄断。
  民主党的《美联储法案》赢得了民众的好感,银行家们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发挥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程度。
  威尔逊当选总统的同时,B计划正式启动。日,即威尔逊入主白宫仅三个月,由弗吉尼亚的众议员银行家格拉斯在众议院正式抛出了B计划:格拉斯提案,他刻意避免了中央银行等过于刺激的用词,代之以美联储。9月18日,该提案在多数众议员不知就里的情况下以287对85票获得通过。
  该提案被转送到参议院后,参议员欧文也是一位银行家。参议院的提案于12月19日获得通过。此时,两份提案中尚有40多处分歧有待解决,按照两院的惯例,圣诞节前的一周之内不会通过重要法案,按照当时两院提案的差距推算,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等到第二年再讨论,所以许多重要的反对该法案的议员纷纷离开华盛顿回家过节去了。
  此时,在国会山设有一个临时办公室,在“战地”直接指挥的保罗.沃伯格瞧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发动了一场闪电战。在他的办公室里,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批议员赶到,商讨下一步计划。12月20日星期六的晚上,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继续商讨重要分歧。此时,国会弥漫着一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圣诞节前通过《美联储法案》的气氛,白宫甚至在12月17日宣布,已经开始考虑第一届美联储董事成员名单。但是直到20日深夜,重要的分歧一个也未能解决。看起来,要在12月22日星期一通过美联储法案已经不太可能了。
  在银行家们的催逼之下,联席会议决定21日星期天全天继续开会,不解决问题决不休会。到20日深夜,参众两院在若干重要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这些分歧包括:美联储地区银行的数量;如何确保储备金;黄金储备的比例;国内国际贸易中的货币结算问题;准备金更改提案;美联储发行的货币能否成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政府债券作为联储货币发行抵押品的比例;通货膨胀问题等。
  在经过21日紧张的一天之后,22日星期一纽约时报头版登出“货币提案今天可能成为法律”的重要新闻,这篇文章热情洋溢地称赞国会的效率,“以这种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速度,联席会议修正了两院提案的差异,在今天早晨全部完工。”这篇文章提到的时间段大约是星期一的凌晨一点半到四点。一个即将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每一天生活的重要法案就是在这样一种仓促和压力之下进行的,绝大多数议员根本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修改之处,更别提提出修正案了。
  22日凌晨4点30分,最后文件被送交打印。7点整,最后校稿。
  下午2点,打印好的文件放在了议员的办公桌上,并通知下午4点开会。下午4点,会议开始。
  6点整,最后联席会议报告提交,此时大多数议员已经去吃晚饭了,会场上议员寥寥无几。
  晚7点30分,格拉斯开始20分钟演讲,然后进入辩论阶段。
  晚11点开始表决,最后以298对60通过众院。
  23日,圣诞节前两天,参院表决以43对25票(27人缺席)通过了美联储法案。威尔逊总统为报华尔街的知遇之恩,在参院通过美联储法案仅一小时,就正式签署了该法案。
  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顿时一片欢腾。
  美联储的始作俑者奥利奇参议员在1914年7月《独立》杂志对他的采访中透露:“在这个法案(美联储法案)之前,纽约的银行家只能控制纽约地区的资金。现在,他们可以主宰整个国家的银行储备金。”
  对美联储法案持坚决反对意见的议员林德伯格(Lindbergh)在这一天对众议院发表演讲:“这个法案(美联储法案)授权了地球上最大的信用。当总统签署这个法案后,金钱权力这个看不见的政府将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内不会知道这一点,但几年以后他们会看到这一切的。到时候,人民需要再次宣告《独立宣言》才能将自己从金钱权力之下解放出来。这个金钱权力将能够最终控制国会。如果我们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不欺骗国会,华尔街是无法欺骗我们的。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人民的国会,人民将会有稳定(的生活)。国会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货币系统法案(美联储法案)。这个银行法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立法犯罪。两党的头头和秘密会议再一次剥夺了人民从自己的政府得到益处的机会。”
  经过与美国政府一百多年的激烈较量,国际银行家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彻底控制了美国的国家货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的模式终于在美国被复制成功了。
谁拥有美联储
  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含糊其辞。众议员赖特.帕特曼担任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40年,在其中20年里,他不断地提案要求废除美联储,他也一直在试图发现究竟谁拥有美联储。
  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了。《美联储的秘密》一书作者尤斯塔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上面清楚记录了每个联储银行的股份构成。
  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日向货币审计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纽约城市国家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即花旗银行前身,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
  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拥有15000股;
    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 of New York
City)拥有21000股;
  罗斯切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Hanover Bank)拥有10200股;
  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拥有6000股;
  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拥有6000股;
  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Morgan
Guaranty Trust)9%,汉诺威制造(Manufacturers Hanover)7%,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8%。
  美联储纽约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43亿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日,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发布了美国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上述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董事席位,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席位属于银行家们。其中,花旗银行控制了97个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个;汉华银行控制96个;大通曼哈顿控制89个;汉诺威制造控制了89个。
  从1914年美联储建立以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银行家们操纵着美国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而这些华尔街的银行家都与伦敦城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
  银行家信托公司的总裁本杰明.斯特朗被选为第一任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会主席。“在斯特朗的控制下,联储系统与英格兰银行和法兰西银行形成了互锁关系。本杰明.斯特朗作为纽约美联储银行董事于1928年突然死亡,当时国会正在调查美联储董事和欧洲中央银行巨头们的秘密会议,而这些秘密会议导致了1929年经济大衰退。”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威尔逊后来自己承认,他只被允许指定一名美联储董事,其余都是由纽约的银行家挑选。在保罗.沃伯格被提名和任命为董事的过程中,参议院要求他于1914年6月到国会回答质询,主要是了解他在《美联储法案》拟定过程中的角色,结果被他断然拒绝。保罗在写给国会的信中宣称,如果他被要求回答任何问题,都会影响他在美联储董事会的作用,因此他宁愿拒绝接受美联储董事的提名。
  在他强硬的态度面前,国会只有低头,提出可以事前提供所有问题的清单,如果保罗觉得某些问题“会影响他的作用”,他可以不予回答。保罗最后勉强答应了,但要求非正式见面。
  保罗顺利通过国会听证,成为美联储第一届董事,后成为董事会副主席。
  除了保罗以外,另外任命的四名董事会成员是:
    阿道夫&米勒,经济学家,出身于洛克菲勒资助的芝加哥大学和摩根资助的哈佛大学。
    查尔斯&哈姆林,曾任助理财政部长。
    弗雷德里克&戴拉诺,罗斯福的亲戚,铁路银行家。
    哈丁,亚特兰大第一国家银行总裁。
  威尔逊总统自己提名的托马斯.琼斯被记者发现正在被美国司法部调查和起诉,后来琼斯自己提出退出董事会提名。
  美联储另外两名成员是财政部长和货币审计员。
不为人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联邦咨询委员会是保罗.沃伯格精心设计的一个秘密的遥控装置,以此操控美联储董事会。在美联储九十多年的运作中,联邦咨询委员会非常出色地实现了保罗当年的构想,几乎没有人注意过这个机构和它的运作,也没有大量文献可供研究。
  联邦咨询委员会由12家联储地区银行各推选一名代表组成,每年在华盛顿与美联储董事会的成员会谈四次,银行家们向美联储的董事们提出各种货币政策的“建议”,每名银行家都代表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每人都有相同的投票权,在理论上简直无懈可击,但在银行业激烈残酷的现实中却全然是另一套规则。
  难以设想一个辛辛那提的小银行家和保罗.沃伯格、摩根这样的国际金融巨头坐在一个会议桌前,向这些巨头提出“货币政策的建议”,这两个巨头中的任何一个随便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支票画上两笔,就足以使这个小银行家倾家荡产。事实上,12个联储地区中的每一个中小银行的生存,都完全取决于华尔街的五大银行巨头的恩赐,五巨头有意地把和欧洲银行的大笔交易化整为零,交给自己在各地的“卫星银行”去办理,“卫星银行”为得到这些高回报的生意自然更加俯首帖耳,而五巨头也拥有这些小银行的股份。当这些“代表各自地区利益”的小银行们和五巨头坐在一处探讨美国货币政策的时候,探讨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尽管联邦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对美联储的董事决策没有强制约束力,但是华尔街五巨头每年四次不辞劳苦地跑到华盛顿,不会是仅仅为了和联储的几位董事喝喝咖啡。要知道,像摩根这样身兼63个公司的董事职务的超级大忙人,如果他们的“建议”得不到任何考虑,而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来回奔波,那实在是奇怪之极了。
  “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真正理解国际放贷者的运作方式。美联储的账目从来就没有被审计过。它完全运作在国会控制的范围之外,它操纵着美国的信用(供应)。”  ——参议员巴里&苟德沃特(Barry
Goldwater)
  “为了制造高价格,美联储只需要降低利率,来扩张信用和造就一个繁荣的股市。当工商业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利率环境之后,美联储又将通过任意提高利息来中止这种繁荣。  它(美联储和拥有美联储的银行家们)可以用轻微调息使市场的价格钟摆温柔地起伏,也可以猛烈调息来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无论哪种情况,它将拥有金融状况的内部信息和事先得知即将到来的变化。  这是一种任何政府从未给予的,少数特权阶层所拥有的最怪异和最危险的(市场信息)先知权。  这个系统是私有的,它运作的全部目的就是利用别人的金钱来获得最大可能的利润。  他们事先知道什么时候制造恐慌来创造对他们最有利的情况。他们同样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恐慌。当他们控制了金融的时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他们的目的同样有效率。”  ——众议员查尔斯&林德伯格
  “每一元流通中的美联储券(Federal Reserve
Note,美元)都代表欠着美联储一美元的债务。”  ——货币报告,众院银行与货币委员会
  “美联储地区银行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独立的,私人拥有的和地方控制的公司。”  ——Lewis vs United States,
680 F。 2d 1239 9th Circuit 1982
  “美联储是世界上最为腐败的机构之一。所有能听见我讲话(国会演讲)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我们的国家实际上是被国际银行家统治着。有些人以为美联储银行是美国政府的机构。它们(美联储银行)不是政府机构。它们是私有的信贷垄断者,美联储为了它们自己和外国骗子的利益盘剥着美国人民。”  ——众议员麦克法丹(Louis
McFadden)
  “当你和我写支票的时候,我们的账户上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支撑支票的金额。但是,当美联储写支票时,账户上是没有任何钱作支撑的。当美联储写支票时,它是在创造货币。”
(注:美联储“创造债务美元”的详细过程将在本书第9章介绍)  ——波士顿美联储银行
  “从1913年到1949年,美联储的资产由1。43亿美元暴涨到450亿美元,这些钱直接进了美联储银行股东们的腰包。”  ——埃斯塔克&穆林斯
  如此众多的总统对金钱权力的威胁反复发出过警告,如此大量的国会记录和法律案例明白无误地说明了美联储的私有性质,可是有多少美国人、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知道这一点呢?这才是问题的可怕之处!我们以为“自由公正”的西方权威新闻媒体会报道一切真相,原来真相是大量的事实被它们有意地“过滤”掉了。那么美国的教科书书呢?原来各种以国际银行家们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们在为美国的下一代挑选着“内容健康”的教科书。
  在威尔逊总统去世之前,他承认自己在美联储的问题上是被“欺骗”了,他内疚地表示“我在无意之中摧毁了我的国家”。
  当日美联储正式开始运作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又一个完美的时间“巧合”,美联储的股东们注定要大发一笔横财了!
资料来源:宋鸿兵《货币战争》。  
最近博文:
         
★( 中国网/文汇报)
  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国际金融业,大洋彼岸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最近,财政部长保尔森提出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美联储的权力将极大加强。美联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是怎样产生的?
势可敌国的摩根财团
  1895年,美国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金融危机。自从平息了1893年的黄金危机后,国库中的黄金急剧减少,紧逼保证货币兑换的心理底线。绿币(注:南北战争时开始发行的联邦政府纸币)持有者害怕了,疯狂地跑到银行要将这可能一文不值的纸币换成金币。受此影响,国库中的黄金一路下降。2月,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政府的金本位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它就会崩溃。
  总统格克利夫兰不知所措,后来不得不向摩根求助,尽管他不喜欢这个人。因为在民主党人看来,凭借大资本和大商业,摩根这些人手中拥有与其地位不相符的过大权力。
  摩根向总统解释道,靠发行国债来解决流动性危机远水救不了近火。他提议政府将这些国债先卖给以他为首的辛迪加财团,然后财团再向国民出售这些国债,这样就解了政府燃眉之急,他保证让国库堆满黄金。
  政府将宝都押在了摩根身上。最终摩根拯救了财政部,却把总统和自己赔了进去。民主党人认为总统此举背叛了民主主义;国会要求摩根在一个涉嫌内幕交易的委员会面前交代,自己的财团趁政府处于危机时靠承销债券赚取了多少利润。“对此我无可奉告,”摩根说。
  在麦金利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后,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他抛弃了麦金利对大财团的政策,开始拿摩根庞大的铁路托拉斯——北方证券公司开刀,司法部发起了反对铁路托拉斯的诉讼。摩根非常气愤。自从帮财政部度过1895年的危机,摩根就坚信自己像政府的第四个部门一样成为合众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罗斯福并不打算打倒这个经济巨头,而是向他表明:钱是市场的主宰,人民才是政府的主宰。
  1907年美国经历的另一场经济危机,让罗斯福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经济离不开像摩根这种人的帮助。当时黄金的供应量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一些国家开始感到手头拮据,国外对资本的需求加剧了美国黄金的外流,竟将美国几家银行和托拉斯推到了倒闭边缘,证券市场因缺钱而几乎崩溃,吹响了新一轮破产危机的号角。最终还是摩根在大家的期待中出场调动头寸,才避免了这场危机转化为全面的经济萧条,他因此被誉为“政府的保护神”。
  摩根之所以出手,其实是想在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扩大铁路托拉斯公司的实力。他派人向总统挑明了自己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一塌糊涂”的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一事。因临近大选,罗斯福对此并不关心。这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摩根控制美国经济的实力。
“货币托拉斯”时代的结束
  罗斯福总统是意识到要将民主从资本家手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位。主张改革的伍德罗&威尔逊1912年成为第8任总统,一场削弱摩根这些人势力的行动悄然展开。众人的批评都集中到摩根这些人的“货币托拉斯”所拥有的不恰当权力上。摩根成了审查委员会的重点审查对象。
  经过调查大家才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摩根的产业相当广泛,由他和合伙人管理的公司有很多,如信孚银行、担保信托银行、阿斯特信托、美国商业银行、大通银行、化学国家银行、公平人寿保险、纽约中央铁路、北太平洋铁路、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通过相互持股、互换管理者、资金方面的往来,这些公司、企业、银行已经结成一张强大而稳定的网,这样一来,货币和信贷的控制权更是集中到了这些人手中”。
  无休止的审讯和让人发狂的记者,搞得已75岁的摩根精疲力竭。1913年3月,摩根在国外度假时死于原因不明的发烧。不久他的遗嘱便向外界公布了,令大家震惊的是,除去收藏品不算,他的所有资产竟只有6800万美元。摩根的一生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摩根并不“富有”,但他却有比那些“富人”更大的权力。这也更坚定了改革论者限制这些人手中权力的想法,因为其他人都渴望取代摩根的地位。几个月之后,威尔逊总统向国会提交提案,希望通过一项法案来限定这些资本家的权力。摆在美国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中央银行,但问题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央银行:是曾遭几届总统否定的第一和第二国家银行那样的私人银行,还是一个国有银行?像银行家这些资本家,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但在改革论者看来,解决长期困扰美国人的经济危机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国民的中央银行,资本家往往会站在国民利益的对立面,所以不能把如此重要的货币控制权留给他们。
  一场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央银行”的大讨论在美国展开,报纸、杂志、议会、酒吧都成了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这对老冤家在至今争斗了近一个多世纪之后,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折中方案。随着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的签署,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机构——联邦储备银行,也就是“美联储”,它是一个名为国有实为私有的中央银行。与第一和第二银行一样,美联储被设计成由私人拥有股份;但不同的是,连原来20%的政府股份也被拿掉了,成了“纯粹”的私有中央银行。为了听起来更有欺骗性,在谁控制美联储的问题上,银行家保罗·沃伯格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总统任命董事会成员”的原则,最终成了一个看似“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的绝妙设计!
美联储调控货币供给
  美联储通过利率和银行储备金率控制银行的信贷,从而实现了彻底摆脱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让货币控制更具“弹性”。
  《联邦储备法案》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制定者的料想。美联储被赋予了买卖政府债券的权力,从而也就有了通过买卖政府债券调控货币供给量的能力;由于美联储管理层拥有弥补经营费用的征税权,他们已摆脱了国会的控制。
  美联储正式运作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这是一个完美的时间“巧合”,对美国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美联储的股东们注定要大发一笔横财了!民主党极力阻止美国卷进这场战争,但他们最终败在了资本家手中。因为后者趁机向欧洲放贷,到1917年他们的国外放贷量就高达23亿美元。由于华尔街同英、法联系紧密的缘故,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到了这两个国家。这样,美国人的命运就同那场远离美洲大陆的战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旦英法战败,美国经济必将遭到巨大冲击。鉴于此,就连对银行家没什么好感的威尔逊总统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对外政策上开始向英法两国倾斜,1917年4月的派兵干预,让这种倾斜政策达到了顶点。为了支持英法的战争,美国政府决定向国民征高额的工薪税。
  联邦储备系统第一次发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作用是在一战结束后的10年里。当时为了鼓励欧洲重建家园,修复被战争破坏的公司和企业,美联储调低了利率,但此举在美国引发了严重的投机行为,债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泡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联储提高了利率,但这项措施并没能有效遏制泡沫,泡沫反而越来越大,最终在1929年10月破裂。同以往的货币危机一样,美国的银行大量倒闭,投资者落荒而逃。
  此时,作为货币管理机构的美联储本应放松对货币的控制,但它却没有。美联储体制的问题暴露无遗:民主党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应对发生的货币危机,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银行家却不顾民众死活,冒很大的风险进行操作。可是能充当摩根临时代理人的惟一人选不久前也去世了,这个人就是本杰明·斯特朗。摩根去世后,斯特朗就被任命为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会主席。他明确表示支持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就是给美国的经济设了一道防火墙,它能预防货币危机的出现。即便货币危机出现,我们也不必惊慌,因为它还赐予了我们靠发行货币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幸的是,美联储错误地将利率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做法加剧了危机的程度,受此影响,美国的货币供给量一度缩减到原来的1/3。
  危机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大萧条的出现。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一直在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配合美联储的工作,国会和胡佛政府决定联合提高税率、减少政府开支,理由是政府也要同美国人一样减少债务。但它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降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才能帮助美国经济摆脱萧条。后来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国会又决定提高关税,并得到胡佛总统的批准。高关税政策惹怒了外国商人,他们向美国发动了一场报复性的国际贸易斗争。
  1931年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政策,随后出现的英镑贬值不仅让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还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复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果断做出了暂停将绿币兑换为金币的决议,这样金本位在美国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数月以后,国会批准了总统的决议,至此,美国历史上的金本位一去不复返了。二战结束之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恢复金本位的潮流,但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并没有这样做。这样的结果是美国政府对美联储的依赖越来越大了。
  吸取了萧条带来的教训之后,美联储再也没有在“紧缩银根”的问题上犯过错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它就犯过几次很小的错误。那时石油危机、越南战争、大社会计划引发了高通货膨胀。在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继沃尔克之后,在阿兰·格林斯潘的带领下,美联储在防止经济萧条、股市崩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恢复了繁荣。
摘自《货币贵族》[美]H·W·布兰兹著 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 外汇通)
  “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被信用系统牢牢地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地集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已经沦为最糟糕地统治之下,一种世界上最完全最彻底的控制。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政府,而是在极少数拥有支配权的人意见和强迫之下(运作)的政府。
  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业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他们知道这种看不见的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如此的悄然无形、如此的无孔不入、如此的互锁在一起、如此的彻底和全面,以至于他们不敢公开去谴责这种权力。”  ——美国第28届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
摩根家族的兴起
  摩根银行的前身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英国乔治&皮博迪公司(George Peabody and
Company)。乔治&皮博迪原是美国巴尔的摩的一个干货商,在发了一些小财之后,于1835年来到英国伦敦闯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业是个发财的行业,就开始在伦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兑银行(Merchant
Bank)的生意,这是当时的一种非常时髦的“高级金融”(HighFinance)业务,客户主要包括政府,大公司和大富豪们。他们提供国际贸易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大宗商品,这就是现代投资银行的前身。
  乔治&皮博迪通过巴尔的摩的布朗兄弟公司在英国分号的引荐,很快打入了英国的金融圈子。不久,乔治&皮博迪非常吃惊地收到内森。罗斯切尔德男爵的邀请前去做客。诚惶诚恐的乔治。皮博迪觉得能被名震世界银行界的内森请去做客,就好像天主教徒被教皇接见一般荣幸。内森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乔治。皮博迪帮他一个忙,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秘密公关代理人。由于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欧洲巧取豪夺,虽然家财万贯,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视。伦敦的贵族阶级就不屑于与内森为伍,屡次三番地拒绝内森的邀请,虽然罗斯切尔德在英国势力很大,但始终有些被贵族孤立的感觉。内森看中乔治&皮博迪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谦和,人缘颇佳,又是美国人,今后还可以派上大用。乔治&皮博迪对内森的提议自然是满口应承,一应公关开销全由内森买单,乔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为伦敦著名的社交中心。特别是每年7月4日在乔治&皮博迪家举办的美国独立节宴会,更是伦敦贵族圈子里的一件盛事[注3。2]。客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富丽堂皇和气派奢华的招待开销,岂是一个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所能负担得起的。
  直到1854年,乔治&皮博迪还只是一个百万英镑级别的银行家,在短短的6年之内,他却发了一笔近2000万英镑的横财,一举成为美国重量级的银行家。原来在罗斯切尔德家族策动的美国1857年经济危机中,乔治&皮博迪由于大量投资在美国铁路债券和政府债券上,当英国的银行家突然狂抛和美国沾边儿的一切债券时,乔治&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奇怪的是,英格兰银行在他濒临破产边缘的时候,仿佛天使从天而降,紧急提供了80万英镑的信用额度,不仅把他从死神身边夺了回来,更鬼使神差般地使一贯极端谨慎和早已失魂落魄的乔治&皮博迪赌出全部身家,大笔吃进被惊恐万状的美国债券投资者当作垃圾抛售的各类债券,1857年的危机全然不同于1837年的10年萧条,仅一年时间,美国的经济就完全走出衰退的阴影。结果,乔治&皮博迪手中的美国债券使他很快成为超级富豪,这与1815年内森的英国国债战役惊人的相似。在没有内线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刚从破产噩梦中惊醒过来的乔治&皮博迪,是断然不敢大量吃进美国债券的。
  乔治&皮博迪一生没有子嗣,庞大的产业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决定邀请年青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Morgan)入伙。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organ and
Company),仍然设在伦敦。后来,朱尼厄斯的儿子JP摩根接掌了公司,后来他将美国的分支改名为JP摩根公司(J.P.Morgan
and Company)。
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伦敦与罗斯切尔德家族会面,摩根家族完全继承了乔治&皮博迪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1880年,JP摩根开始大量资助重组铁路公司的商业活动。
  日,罗斯切尔德家族和英国的其他一些银行家成立了秘密组织“圆桌会议集团”,美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牵头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圆桌会议集团”更名为“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英国改为“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美英两国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就是从这两个协会中被 挑选出来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银行家大会。当他们回来时,J.P.摩根已经被指派为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美国利益的首席代理人。伦敦会议的结果就是,纽约的J.P.摩根公司,费城的佐格索公司,伦敦的格伦费尔(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杰斯&希公司(Morgan
Harjes Cie),德国和美国的沃伯格 公司(M.M. Warburg
Company),和罗斯切尔德家族完全联系在一起了。”
  在1901年,J.P.摩根以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JP摩根被当时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据国家临时经济委员会(Temporary National
Economic Committee )的报告,他仅拥有自己公司 9%的股份。看来,声明赫赫的摩根还只是一个前台人物。
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被人们冠以“最冷酷无情的人”。他的名字自然是和大名鼎鼎的标准石油公司密不可分的。他的石油生涯开始于美国内战时期(),直到1870年他成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时,生意做得仍然属于一般水准。自从得到克里夫兰国家城市银行的一批种子贷款后,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尤其是在恶意竞争方面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他非常看好的石油精炼行业中,他很早就悟出石油精炼虽然短期利润极高,但由于没有控制的激烈竞争,终将陷入自杀般的恶性竞争。办法只有一个,毫不留情地消灭竞争对手,为此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具体方法是,首先由其控制但不为人所知的中间公司提出低价现金收购竞争对手,如果遭到拒绝,竞争对手将面临惨烈的价格战,直到对方屈服或破产。如果还不奏效,洛克菲勒最后将祭出拿手绝招:暴力破坏。殴打竞争对手的工人,放火焚烧对手厂房等,几个回合下来,幸存者寥寥无几。如此霸道的垄断行为,虽然引起了同行的公愤,但也招来了纽约银行家的高度兴趣。酷爱垄断的银行家非常欣赏洛克菲勒的实现垄断的高度执行力。
  罗斯切尔德家族一直煞费苦心想控制日益强大的美国,但屡屡失手。控制一个欧洲的国王比控制一个民选政府要简单得多。美国内战以后,罗斯切尔德家族开始部署控制美国的计划。在金融业,有摩根银行和库恩雷波公司,在工业界还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代理人选,洛克菲勒的所作所为,让罗斯切尔德家族眼前一亮。如果在金融方面给予大量输血,洛克菲勒的实力会远远超出小小的克里夫兰地区。
  罗斯切尔德家族派出他们在美国最重要的金融战略家库恩雷波公司的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
1875年,雅各布。谢夫亲赴克里夫兰去指点洛克菲勒下一步的扩张计划。雅各布。谢夫带来了洛克菲勒想都不敢想的空前支持,由于罗斯切尔德此时通过摩根银行和库恩雷波公司已经控制了美国95%的铁路运力,雅各布&谢夫拟定了一个由影子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出面,给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提供非常低廉的运费折扣,在这个运费折扣压力之下,没有几家炼油公司还能够继续生存。洛克菲勒很快就完全垄断了美国石油行业,成了名符其实的“石油大王”。
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罗斯切尔德的金融战略家
  罗斯切尔德家族和谢夫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上溯到1785年,当老罗斯切尔德举家搬到法兰克福的一幢五层楼房时,与谢夫家族合住了多年。同为德国犹太银行家,两家有长达百年的通家之好。
  1865年,当年仅18岁的雅各布&谢夫在英国罗斯切尔德银行见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来到美国。在林肯总统被刺杀之后,雅各布将协调在美国的欧洲银行家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共同推动建立美国的私有中央银行制度。他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发现、培养欧洲银行的代理人,并将他们输送到政府、法院、银行、工业、新闻等各种重要的位置上,以待时机。
  日,雅各布加盟库恩雷波公司,并从此成为公司的核心。在强大的罗斯切尔德支持之下,库恩雷波公司最终成为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
杰姆斯&希尔(James J。 Hill):铁路大王
  铁路的建设是严重依赖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行业,美国庞大的铁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市场的金钱才得以实现的。控制美国铁路债券在欧洲的发行,就成为掌握美国铁路工业命脉的直接手段。1873年由于国际银行家们对美国突然实施金融紧缩,狂抛美国债券,美国铁路债券也未能幸免。当危机结束的1879年时,罗斯切尔德家族已成为美国铁路最大的债权人,只要他高兴,可以随时掐断任何美国铁路公司的金融命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靠汽船运输和煤矿起家的杰姆斯。希尔必须投靠在金融家的旗下,才可能在铁路行业惨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壮大,摩根正是他的背后金融靠山。在摩根的大力扶持下,利用1873年危机后大量铁路公司倒闭的机会,杰姆斯。希尔实现了迅速兼并和扩张的计划。
  到1893年,杰姆斯&希尔拥有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梦想终于实现了。在争夺中西部铁路控制权时(Chicago, Burlington
and Quincy Railroad),杰姆斯&希尔遭遇到 了强大的对手,由洛克菲勒财团支持的太平洋联合铁路(Union
Railroad)向他发动了突然袭击。太平洋联合铁路的总裁哈里曼开始秘密收购杰姆斯&希尔控制的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Northern
Pacific)的股票,当杰姆斯&希尔惊觉即将失去控制权时,哈里曼还差40000股就大功告成了。杰姆斯&希尔立即向正在欧洲度假的后台老板摩根紧急求救,摩根马上指令手下反击洛克菲勒的挑战。一时间华尔街烽烟四起,对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股票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每股价格一度达到1000美元的天价。
  两强相斗必有一伤,最后国际银行家们不得不出面调停,达成的最终结果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Northern
Securities
Company),两强共同控制美国北方的铁路运输。在公司成立当天,麦金利总统被刺杀,副总统老罗斯福继任。在老罗斯福的强力反对下,北方证券公司被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强制解体。受挫之后,杰姆斯&希尔的发展方向掉头向南,收购了从科罗拉多直抵得克萨斯的铁路。到1916年去世时,杰姆斯&希尔积累了5300万美元的财产。
沃伯格(Warburg)兄弟
  1902年,保罗和费里克斯兄弟从德国法兰克福移民到美国。出身于银行世家的两兄弟,对银行业务十分精通,尤其是保罗,堪称当世金融顶尖高手。罗斯切尔德非常看重保罗的天分,特意从欧洲战略联盟的沃伯格家族银行(M.M.
Warburg and Co)将两兄弟抽调到急需人才的美国战线。
  此时,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美国推行私有中央银行的计划已近百年,始终起起伏伏没有最终得手。这一次,保罗将承担主攻任务。在抵达美国不久,保罗加盟先头部队
  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的库恩雷波公司,并娶了谢夫妻妹的女儿,费里克斯则娶了谢夫的女儿。
  老罗斯福和威尔逊总统两朝金融顾问加里森(Colonel Ely
Garrison)指出:“在奥利奇计划在全国招致愤恨和反对的情况下,是保罗&沃伯格先生把美联储法案重新组合起来的。这两份计划的背后的天才智慧都来源于伦敦的阿尔弗雷德&罗斯切尔德。”
美联储简介(国际资料汇辑)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
  主要职责:
  1、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
  2、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
  3、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4、向美国政府,公众,金融机构,外国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
  联邦储备系统的核心机构是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简称美联储;它的全称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也可以称之为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它是一个联邦政府机构,其办公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该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员五名),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上院之参议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四年,可连任 ) 。
  美联储的基本职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世人类动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