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只会影响到,工作动机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员工工作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工作倦怠现象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在各种职业当中的蔓延更是值得社会和管理者的深思,工作倦怠是一种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4G网络时代的来临,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通信业也将承受新一轮的考验,通信业的员工问题也随着他们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日趋显现,比如日益繁杂多变的技术难题、超过承受能力的工作、心理压力大等问题。长期的工作倦怠得不到缓解与消除,通信业员工就会在日益积累的倦怠中,丧失积极性及降低胜任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降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指标达不到预期。从员工层面上来看,通信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现象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工作兴趣、情绪工作、反应过激、创新能力缺失等。从整个组织来讲,员工表现出来的倦怠行为会慢慢地渗透到群体组织中甚至恶性的影响工作氛围。通过探讨南昌地区通信业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统计分析影响通信业员工的工作倦怠在个体属性上的差别性,特别是通信业员工工作倦怠对&
(本文共69页)
权威出处:
本文以成都市国有商业银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定量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合适的统计分析技术,探讨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及员工工作倦怠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考察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对上述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其中介作用。深入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和工作倦怠对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改进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倦怠的方法。研究对350名成都市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采用半开放式调查,得到有效被试共294名,其中男性126名,女性168名。结果表明,生命意义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生命意义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与生命意义可以有效预测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工龄在自我效能和生命意义两者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经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工龄的员工在生命...&
(本文共44页)
权威出处:
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和Wilhelm Kraus将拖延定义为“推迟完成任务的时间,直到感觉不安”。工作拖延指的是在工作情境中的拖延行为。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表明,在组织情境中,员工的拖延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现代企业从组织发展规划和整体部署出发,强调战略管理和动态管理,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现代企业更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人员的动态管理与发展。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调动各层次、各部门的积极性,利用人群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支持鼓励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生产与发展。以往时间管理类研究对象以学生群体为主,探索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学业拖延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本研究从影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出发,讨论员工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拖延之间的关系,以期改善组织中员工的拖延状况,提升组织绩效,还原企业活力,创造自由企业精神。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有关工作拖延,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相...&
(本文共69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发生显著改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衍生出了许多管理问题,如员工的高流动率和低工作绩效、员工工作场所的偏差行为、员工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种种与组织发生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现代人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对工作的期望和工作所带来的回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甚至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难以控制。当自己对工作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较大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这种消极情感就是工作疏离感。工作疏离感作为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它给组织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在工作中的投入水平低,极大地降低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工作疏离感也已逐渐成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工作疏离感,促进知识型员工和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
(本文共258页)
权威出处:
辱虐管理是目前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领导行为,不仅影响员工和企业的绩效,还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使员工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及行为,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等,产生工作倦怠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等问题。而目前关于辱虐管理的研究起步晚,发展快,且主要都集中于国外,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关于辱虐管理与工作倦怠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更少,仅有两三篇成型的文献成果,目前的理论研究中也没有关于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和辱虐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丰富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检验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检验员工自我效能感在辱虐管理和员工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检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辱虐管理的控制作用机制,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文献研究,提出企业应对辱虐管理和员工工作倦怠的相关对策。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成熟的测量量表形成测量问卷,对济南、青岛、淄博、滨州、咸阳、天津、杭州、深圳等地国有企...&
(本文共131页)
权威出处: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作用和价值备受企业关注。而知识型员工恰好是用自己的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目前,知识型员工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工作倦怠会使员工感到身心疲惫,使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下降,个体会减少工作投入或者低效率的工作进而影响到工作绩效。因此,如何缓解他们的的工作倦怠现象,进而提高工作绩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假设,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IT业的知识型员工,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205份,并且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得出本文的的主要结论为:(1)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倦怠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消极怠慢、职业效能感低落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知识型员工的情感耗竭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的...&
(本文共68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和工作态度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情绪劳动”一词最早在1979年提出,是指员工为了符合组织期望,按照组织规定的要求来管理自己情绪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劳动”,付出心力,因而产生工作倦怠。本研究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的角度切入,探讨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在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中的作用机制,为情绪劳动在理论上进行拓展,在降低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6名一线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论如下:1.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年龄、教龄、学历是影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工作倦怠以及职业认同的个体因素。其中16年以上教龄、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更多使用表层行为策略来缓解情绪压力;51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更常使用自然行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与成人教育学历的幼儿教师更多使用深层行为策略缓解情绪压力;31-40岁、16年以上教龄、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程度最严重;16年以上教龄、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高,而在年龄上职业认同并无显著差异。2.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关系方面: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现象。深层行为与自然行为策略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层行为策略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在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方面:①职业认同总分、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在深层行为与工作倦怠间起负向调节作用。②角色价值观、行为倾向在自然行为与工作倦怠间起负向调节作用。③角色价值观在表层行为与工作倦怠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6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赟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久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汪海彬;[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文博;[D];吉林大学;2011年
蔚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缪芙蓉;[D];温州大学;2011年
徐哲;[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梅云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姚坚;[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刘飞飞;[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华;;[J];管理现代化;2007年03期
王晓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丁夏齐;罗宗健;;[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李永鑫;[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卢家楣;[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杨慧芳;顾建平;;[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王晓春,甘怡群;[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张辉华;凌文辁;方俐洛;;[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永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瑞君;[D];河南大学;2006年
洪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谭亚梅;[D];河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